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照庵集卷之七 (自动笺注)
照菴集卷之七
 雜著
  
內篇
汝求利耶。
欲求利則當服田販貨。
執籌析毫。
汝求達耶。
欲求達則當鍊習程文
應擧試。
求名耶。
欲求名則當嫺於文辭
工於筆翰
今汝不爲其事則是不欲之也。
何致戀而不能忘也。
巧避其名而暗求其實
則不但有害於心𧗱。
事必不成
譬猶不屑結網
室中而望淵魚也。
其可乎哉
心開時。
雖觀草木生息
皆有警發底意。
昏時
聖賢格論
布在眼前
尋常信其爲聖賢格論而已
了無興起之益。
是故須要放心
天下萬事莫不有其理。
至微至賤瑣瑣冗冗之事。
若造其極則皆有所可觀
且必見人之譽。
但覆則不能載。
則不能覆。
天地猶然
况以吾身有限神精
何能兼做事事要好耶。
不能陶。
不能稼。
其勢然也。
學者旣有志於大人之學。
則其餘小道略之可也
今之學子責有四。
心性同異之辨也。
博觀古今事蹟諸家子集也。
詞章也。
筆翰也。
若不能乎此。
則世皆唾笑。
故爲學子者。
不得不此以
其責。
殊不知爲學本意果在此乎。
果在此則世固以此責之學子
學子亦固以此不能爲羞。
不在乎此則世何必以此責之學子
學子亦何以不能乎此爲己羞也。
其亦不知也已
盍亦反其本乎。
理無大小
纔非當然而安之。
便是簒弑之漸。
父母至親之間。
或以非情責之。
只當無辨
不是則非物之理也。
辨明已是。
則責之者將歸於何處。
與人言。
當心閒氣靜而徐言之。
徐言之。
人亦聽也。
急言之。
人亦聽也。
聖人只是安分底。
賢人只是守分底。
一日看宜書。
忽又思之。
此雖不可不知。
却是閒務。
知得神妙
不過一曲藝。
擧業顯揚之望。
門戶之計。
專係於此
則比彼不啻重且急。
而猶不爲之。
反枉用神精瑣瑣泛泛處耶。
精於術數
可造神妙
然彼却有定形定理
推之則無甚難識。
日用間人變幻不測
且其輕重長短
職爲百端
最難識得恰好定理
識此方爲大知
整齊嚴肅四字
便竪起此心作主宰。
於論敬諸說。
最爲親切
以此終身服膺之資。
未發時無敬。
此心便死了。
公元1856年
上蔡曰。
人有子後。
一點不可泄。
盖精者。
一身眞精之氣所凝者也。
施人以此生人
留己則以此生天下之至寶也。
豈可以妄泄哉。
况汝禀質羸弱
疾病沉痼
未能肆力於攻業。
此實至恨也。
何忍自戕以益其病哉。
古人曰。
病者適於死之路。
慾者適於病之路。
聲色者。
適於慾之路。
若縱不已
死所必至
豈不可惜哉。
大丈夫被他幺麽牽引
遲回因循
未之伸遠大之志。
則亦豈不可憤哉。
於此事。
非不欲深爲戒謹。
而終不能如一刀之斬斷
故玆又書此以觀省
自今以後
痛加檢飭
毋如前日之迹可也
丙辰十一月初一日云。
人之不是處
絶不私議
在彼少無改補之益。
我徒含弘之德。
發懷川行
抵壽村留一日而登程
蘆溪店。
一人儀容秀出動盪
所着冠服履新㓗精妙。
呼酒扼腕
人皆推仰
余亦悠然歆羡底心。
旋又思之曰彼雖如此
其中未必有也。
走尸行。
虛度難得底好光陰
一朝溘然蔑蔑無穪
草木同腐。
是以古之人擺落世間千萬事。
窮經飭躬
以立不朽之資。
使千百世人追慕之。
一時傍觀人爲歆羡之比哉。
又思之曰死後不朽之名。
雖勝於泯泯俗輩
以前後天地言。
一瞬千古
有同晝夜之互變。
其間人以渺然之身。
或生或死。
開闢以來滚到今日。
生了幾箇人。
死了幾箇人。
如是幾箇年。
又復開闢
穹壤不免有弊。
所謂不朽者。
安得長保不朽乎。
以此觀之。
蔑蔑無稱
與稍有名聲者。
雖久速不同
畢竟同歸於無也。
假饒長時不朽
死後虛名
何益於自己分上乎。
是以君子不較利害長短
惟盡其所當爲以俟天命
故生順死安。
如是而已
豈料名之朽與不朽哉。
噫。
知之非艱。
行之爲艱。
故記此以備不忘耳。
今之爲士者。
理氣上有三項事。
曰未發之善惡也。
人物性之同異也。
虛靈優劣也。
事功上亦有三項事。
華夷之恢斥也。
己酉典禮之釐正也。
曰時壁邪正辨別也。
上三事係乎一己
三事係乎朝廷薦紳國家宗祊及擧天之下也。
爲是非之大關捩而不可廢者也。
當下血戰工夫
理會是非毫釐之分。
旣知之明信之篤。
幸而得時
卽當以此建議立事
不幸而不得時
卽當以此之子孫。
待乎後日也。
華夷之恢斥。
今人作分外事看了。
此豈然哉。
盖學
能事
天地高大
亦可使之位。
魚鳶之冥蠢。
亦可使之若。
不然不盡吾事也。
傳曰割不正不食
不正不坐
夫食一不正之割。
坐一不正之席。
有何甚關而古人如是也。
不正不食者。
不食不正之味也。
凡係不正
不食也。
不正不坐者。
不坐不正之位也。
凡係不正
不處也。
一事不出於正。
一物不處於正。
几閣袵席
以至天地魚鳥上下左右
井井得正
然后可謂盡吾能事也。
中州陸沉
冠屢易處。
宇宙間一大變也。
事之不得其正者。
過於此。
以大眼孔大力量者觀之。
必當汲汲出而正之。
豈可歸之分外乎。
公元1855年
吾鄭凡於學問師友之間。
是非邪正之分。
無世從事
無事參涉
實學淸論
吾家風範也。
學問師友言之。
圃隱先生爲學問之祖。
最著於退
而十六世祖思道雪谷公。
圃隱先生親炙焉。
(公甞有詩贈鄭先生達可
而詩曰去年此日遇中秋
醉擁笙歌月下樓。
窓滿江雨
一燈離思浩難收。
)其後十世祖諱澈松江公。
學於河西先生高峯先生
而於退溪先生
亦嘗親炙
(公別退陶先生
有詩曰追到廣陵上。
仙舟杳冥
秋風滿江思。
斜日獨登亭。
)又與牛溪先生先生執友
松江有子四人
九世祖諱起溟華谷公及諱宗溟江陵
公。
九世祖諱振溟進士公。
皆學於牛溪先生
諱弘溟畸菴公則學於沙溪先生
其子行則我八世祖諱沄雲峯公學沙溪先生
(公墓誌云舅沙溪先生方董童蒙學。
敎督以法。
乃往從。
)諱瀁抱翁公及我八世祖諱漢無爲翁公。
(公於朱書谷書。
手抄性命義理緊切者以潛玩甚。
端謹精悉
今藏于家。
愼齋先生秉銓
擬公靑巖察訪
蒙恩点。
)皆從事學問
其子行則諱普衍太白山人公學於尤齋先生
七世祖諱光演則學於從祖畸菴公
(畸菴門人錄有之。
)其子行則諱澔丈巖公及諱治麻田公,諱正郞公,諱津永同公,諱溫參奉公。
皆學於尤齋先生
(愛日楚山日記有之。
)我六世祖諱湜龍宮公則陶菴先生親炙
(公行狀曰。
得公邂逅若熟面。
討論朱書
竟日不倦云云
李有挽詩
)其子行則諱羲河石公從事學問
名於世。
其子行則我高祖及諱棹判書公皆學於三患先生
高祖諱霖則於囂囂先生親炙
(公甞與金先生斜川聯句家箴。
)其子行則我曾祖諱龍煥。
於性潭先生親炙
其子行則諱在應,諱在俊,諱在明及我祖父諱在褧。
皆學於性潭先生
祖父於鰲宋先生,老洲吳先生
亦皆親炙
其子行則諱禹鉉。
從事學問焉。
從事學問師友間者
如是矣。
公元1856年
以是非邪正言之。
乙巳士禍。
諱惟沉判官公及諱滋
正郞公與焉。
其後東西分黨。
松江公實西人領袖
其後老少分黨。
而吾鄭爲老論之大家
其後有辛壬士禍。
丈巖公麻田公及諱益河判書公,諱宅河承旨公與焉。
其後有時壁分黨。
而諱履煥參判公,諱日煥參判公爲壁論之主。
大抵登朝者則已。
登朝而有是非邪正之分。
未嘗不擔夯一邊
嘗以己卯士禍及戊午廢母時己巳士禍。
是非邪正進退大機關。
而吾鄭無聞者爲疑。
就考譜狀
判官恰當己卯
而公之年果爲二十七。
且未筮仕
畸菴公恰當戊午
而果丙辰登科
奸黨削之。
還鄕杜門
己巳事則姑未考見
吾鄭於尤齋事
必爲之主張
六世祖諱湜龍宮公。
進士遊賢關時。
朴世堂作私辨錄。
又製白軒碑文
詬辱尤齋。
語極悖慢
至比於少正卯
公與掌議洪啓廸上䟽卞誣。
公之知舊有親厚於世堂者。
后至告絶
最初尤齋之孝廟配享疏。
丈巖公爲之。
文廟從享䟽。
諱敏河簫隱公爲之。
從享䟽。
幷擧尤齋玄石者。
五世祖諱宅河承旨公疏言其不可
至被憲府之劾。
諱日煥參判公,諱復煥郡守爲儒生時
亦踵而言之。
從享時有尤春先後之爭。
醉石
公痛言力辨
其後玄石竟得從享
而其黜享䟽。
高祖諱霖亦爲之製。
使子志煥參疏儒之列。
近日曺夏望祭拯文刊行
極醜詆尤齋。
八道儒生伏閤請討。
族兄海宬亦主其事焉。
事事參涉於是邪正之分。
有如是矣。
得紙一通寫出先世遺稿
題之曰先稿。
每券第一張。
特書某世某諱某官某號公遺稿以識之。
又糊帖先世遺墨
題之曰先藝。
亦每帖各識之。
又以善筆寫出先世誌狀於或帖或冊。
題之曰先德
亦各識之。
又寫出先世師友錄於一冊。
題之曰先師友錄。
亦每世識之以藏於家。
如此庶幾先蹟無散之患。
亦使子孫有興起之道焉。
得一山水之地。
則以聚兄弟宗黨
自成一村
當作祠堂如制。
四時正祭
如力不能辦此。
則當搆四間五架之屋。
而只行春兩祭
賢於全然不行也。
行春兩祭
則當以中秋日元定
中秋日
家人例設酒餠。
於此少加品物可以備行。
春祭一番不可不營辦
如此則豈是大段行者乎。
行時祭則祭畢當行土地之祭也。
  
[四間五架屋之圖]
삽화새창열기
欲設三項。
錢文年年子母取息。
得以志意
一則爲時祭設也。
一則師長外家設也。
一則爲文墨設也。
何以爲時祭設也。
古者只有時祭
經傳所言祭者皆指此也。
酌獻旅餕之儀甚盛矣。
而今人都不行
雖家力饒贍
官廩豐厚者。
皆致隆於忌墓祭
時祭則不行。
以是擧世之人。
不識時祭之名。
往往時祭是何祭。
禮儀廢壞至於此境。
豈不寒心哉。
墓祭則起於後代
雖亦當行
比時祭爲輕。
墓祭又輕於忌祭。
家禮只於三月上旬
一日行之。
要訣
始言四時行祭。
未嘗不致意於原野隆殺之別。
今人廟享則全闕。
墓祭極力殷奠
其失輕重之義甚矣。
吾家墓祭
本以春秋兩次矣。
自數年前依家禮
行一次於春祭
當行者。
折下要爲設行時祭之資。
然后又當仍舊
盖家力少可則不
如此
而家力不及
不得不爾也。
何以師長設也。
盖人之生斯世
所當盡力處。
曰父曰君曰師。
此是大節目
於此三者。
無可稱言
無足觀也。
禮事師。
左右就養無方
服勤至死
與君父無少異。
師長之義。
如是其重且大矣
而余於凾丈
受眷最深。
效誠頓蔑絲毫
尋常伻人請候。
未從意。
欲取沙汀契折下錢二三兩。
以爲凾丈生辰
一番請候之資也。
何以外家設也。
余生二歲强。
失所恃。
自外家收育。
余之得有今日者。
全是外家之恩也。
圖報無方
外祖父忌日
亦未進參
人理絶矣。
欲營得果少許
以助忌日需用
庶幾少伸此情也。
何以爲文墨設也。
吾家貧寒
凡於出接齎粮之道。
筆墨紙硯需用
書籍貿置之事。
每患窘乏
以故皆失文學
無所成就
非細憂也。
向日與舍從弟兄出幾錢文以設契。
名之曰花樹契。
此若稍夥。
在上諸件。
皆當營備
第一可以齎糧出接。
然后其他可謀何也。
人之所大患者。
不能不能做。
以達谿逕也。
旣達谿逕
豈有筆墨紙硯不能者乎。
豈有書籍不能者乎。
若於文字
不知谿逕
則雖有筆墨
硯書籍。
將爲無用之物。
終必爲他人之物也亦明矣。
外篇
銘㫌初倚於靈座之右。
大斂後又設於柩東者。
盖倣於儀禮也。
儀禮爲銘初置于西階上。
設重木然後。
祝取銘置于肂。
註樹之肂東云云。
然其處所不甚移遠。
小斂後尸牀在堂
靈座正在尸南。
至大斂時。
在堂中少西。
則遂與靈座相去有間
而立銘㫌於此處。
柩之東卽靈座之右也。
但自南而稍近北耳。
握手
備要脫以繫繞手一匝一句
故每患𦤞𠨜難便。
按䟽曰擥腕也。
先以一繫繞擥一匝
還從上自貫。
又以一繫繞手一匝
當手中指
向上中指
反而上繞取繫向下
與繞掔者結於掌後節中
掌後節中卽掔也。
今俗於尸室。
明燈達宵。
盖出於浮屠遺俗
禮但言爲燎于中庭
旣夕禮朝祖疏曰鬼神尙幽闇。
不須柩車
是故備要襲奠條曰。
日昏設燭。
以照饌設。
巾後還滅。
然則俗所行者
禮義相戾
不可從也。
疾病時加病者新衣
男女改服何義
親將氣絶
孝子當憂遑罔措矣。
有何改服爲。
紛紛然加病者新衣
男女改服者。
似非安靜之道。
士喪記所取之
未知如何
家禮不言則恐不必從。
銘㫌式。
便覽曰。
或官高而秩卑。
或秩高而官卑云云
官與秩之分未詳
魂帛結與束之制。
未詳
魂帛箱以紙造成
而又有盖非是
家禮
不但不用
盖亦不用箱。
其用箱者。
特朝祖時及葬後也。
盖朝祖時則不可徒手奉詣。
故以箱奉之。
葬後則旣立主。
藏之於箱也。
無害於義。
且當從俗用之耶。
沐浴不可香湯
名分所係甚截嚴。
不可一毫放過也。
國恤私喪
在外成服
時俗例行拜禮
據禮凡成服
只因朝哭爲之。
無拜靈座之儀。
其他聞喪條及月朔設位哭條。
無行拜之文。
無害於義則從俗亦無妨耶。
今俗喪冠布不裹之。
只從外面貼付。
且其兩頭入武內。
向外反屈之。
向下再屈之非矣。
喪服袵不左右相沓。
或以斜裁之邊幅聯綴之。
或以直下邊幅聯綴之。
亦非矣。
今人受吊。
必於廬次。
在禮不然
古者拜賓於階下
家禮從簡
仍於靈座之前拜賓。
何以見之。
家禮賓再
靈座后。
主人哭出西向稽顙再拜
賓亦哭東向答拜
於賓無所言。
出至進慰後乃言。
揖而出。
是受吊於靈座之前也。
大抵靈座帷內
吊客褰帷
主人就位哭於靈牀之東。
吊客立於靈座前哭拜畢。
主人乃出而立靈座東南西向拜賓。
賓亦轉身少退。
東向答拜
故於主人則言出。
而於賓則不言出也。
雲坪亦然矣。
疊遭父母喪。
方可稱孤哀子
此有南塘說。
今考禮果然
稱孤稱哀。
本欲別父母
不欲混並也。
而今後喪則一切穪孤哀。
未知後喪是父是母。
安在其別父母之意耶。
父在母喪心制中。
亦當穪䟽稱稽顙耶。
家禮觀之。
禫後猶稱疏稱稽顙
玄石許用之。
未知如何
屈尊之義甚嚴。
玄石說似然。
家禮雖曰無封云先夫人。
我國堂上官妻。
始稱夫人
則當從源流孺人
今俗封皮
謹封上書頓首稽顙非也。
齊衰三月條爲宗子云云
宗子功緦之親者若服本服
無服齊衰
敬宗之義。
若以齊衰終其本服月數則於禮無文
如何
敬宗之義。
無間
親踈
無服之人。
猶能服齊衰
以致敬宗之義。
有服之人。
不致敬宗之義耶。
緦服則其月數無加齊衰三月
而其服則徒輕於齊衰矣。
祔祭宗子喪主則於舊主當三獻各進炙奠酌後乃祭酒
主人主婦侑食而拜。
其它出納進饌等節。
陶菴已言之。
但新主侑食
當使執事者爲之而無拜也。
宗子前此祭如常儀
豈可旁親之祔而忽用喪者之禮也。
喪主宗子
凡此諸節。
雖舊王當一依卒哭爲之。
爲妻當朞
而其服已脫矣。
有何變除之節而又行禫耶。
服雖無變而義自有變故耶。
父在則適子爲妻不杖。
不杖則不禫。
其禫不禫。
係於杖不杖者何義
問解曰。
父喪旣顈之後
方行妻之二祥
布衣孝巾將事云云
(在禫條答畸菴問。
)未知布衣直領耶。
且帶則用絞帶耶。
如此一是喪人着者也。
無服除服
以示前喪有終奈何
或者此以輕喪而行重喪之祥。
可以服其除服
至若重喪而行輕喪之祥。
則不可脫重服服除服。
父喪中母祥亦然云云
此言如何
然問解大祥變除條。
(答姜碩期)未見此意。
何爲定。
爲妻十一月而練。
負版辟領衰。
雜記註䟽之意。
以爲一同於爲母爲言
何獨一節
孝子異耶。
遂菴云爲妻練。
首絰
其去負版等。
亦可推知矣。
族祖父雙溪公以妻母無差駁之。
未然
孝子練時去負版等。
本非古禮
然旣依家禮行之則爲妻恐無異
幷有喪者。
於前喪之大祥
服其大祥服。
已有問解說
無可疑。
自朞以下服則其除之也。
身有重喪
何可服其除服而着吉耶。
平凉白布網巾白布直領(或布深衣)布帶(或白絲帶)除之如何。
此盖近㐫之服而亦不害無服者之所服故也。
檀弓曰祥而縞。
間傳曰大祥素縞麻衣
白色大祥之服也。
黲色是禫祭之服也。
祥而服祥服。
禫而服禫服。
其序似宜。
皇明禮部松江語及丘儀五禮儀及陶菴諸說。
皆以白色爲言
恐當據此以白笠白布網巾白布直領白布帶白靴爲定。
而黲服則却待禫祭服之。
中行祭。
進饌獻酌時。
恐當亦幷進炙而因祭酒
此盖三年內哀遑未能備儀之意也。
此意豈但行於亡者位而不行於它位也。
祔祭可知也。
侑食亦當
無拜。
通禮者猶謂常行之禮也。
四禮行之有時
施之有所。
(朱子說)則不可謂常行之禮也。
至於祠堂深衣雜儀三條
常行日用
故曰通禮
謂之通者。
以其行之也不局於一時
施之也不定於一所故也。
觀於序文通禮下註三條下註可知也。
參禮祭酒何也。
參非盛祭。
故從省約而然耶。
今人六寸祖父七寸叔父
再從稱之。
八寸祖父九寸叔父
三從穪之。
失禮意。
據禮從父及從祖而爲再從
又從曾祖而爲三從
四寸兄弟
三寸伯叔從父而別也。
六寸兄弟
五寸伯叔四寸祖父從祖而別也。
八寸兄弟
七寸伯叔六寸祖父五寸曾祖父曾祖而別也。
(親屬記註從祖而別。
世統云云。)
執贄之儀。
儀禮觀之。
賓主再拜
但以敵相見主人再拜
(士相見禮。
主人再拜受。
賓送贄出。
大夫相見禮。
如士相見之禮。
)以臣見君則賓先再拜而已
(臣見士大夫則奠贄再拜稽首
一拜爲臣禮。
賓入奠贄再拜
主人一拜
)然心齋宋文敬公門生之贄也。
門生奠贄再拜
先生再拜
門生再拜
先生答揖云。
未知何據
抑別有師生相見之禮而未之見耶。
相見禮曰某固願云云
疏曰少儀始見君子
辭曰某固願聞名將命者。
謂以卑見尊云。
固願見。
謂敵者也。
䟽旣引見尊之儀。
而惟言其辭之異。
則其拜贄之無異。
從可知也。
朱先生亦引此少儀之文。
載之其下。
則見師長之禮。
固已包在於此條中矣。
然則師生相見
當依相見禮爲之。
但曲禮曰主人敬客則主人先拜。
客敬主人則客先拜。
然則卑者奠贄先再拜後。
師長再拜爲可歟。
更見朱子長子書。
則有曰禮合展拜
倘蒙收留
伏乞端受便拜兩拜
如未受拜
卽再致懇云。
未蒙納拜
不勝惶恐
更望先生尊慈特賜容納
再拜
語類又云楊長孺迎見四拜
先生受半答半。
心齋之所行。
於此也。
稽首五拜。
臣下見上之禮。
稽首四拜后。
叩頭一拜
稽首四拜
百官東宮之禮。
頓首再拜
文武官品相次者。
下官居下頓首再拜
上官居上空首再。
拜。
空首再拜
官品相等平交相見之禮。
子孫弟姪甥婿尊長
生徒師範
奴僕見本使行。
頓首四拜
長幼親戚等次行頓再拜禮。
禮婦人無揖。
周禮司儀
王儀土揖庶姓
時揖異姓
天揖同姓
土揖推手小下。
時揖推手
天揖推手小擧之。
上禮下官躬身擧手眼下致敬
中禮下官躬身擧手齊口致敬
下禮上官擧手齊心答禮
(家禮輯覽。)
唱喏
字彙曰俗謂長揖唱喏
何燕泉曰。
唱喏引氣之聲也。
按皆以唱喏看作作揖之貌。
而然唱之一字
非無聲之稱。
書儀能言敎之。
則其必作聲無疑也。
  愼身窩公終遠時節
酉時屬纊
擧哀後臯復。
生時稱呼之。
○不設使者飯。
發喪易服時。
從祖伯父命以帶帶之。
海弼曰帶之有何據
曰喪大記註所謂前襟於帶者是也
弼曰此帶字玄石看作衣之小帶奈何
不獨此也。
四禮便覽易服之具。
亦有白布帶矣。
弼曰然則似當帶之。
後當更考。
重服不去冠。
不去冠而着衣帶則便如常
無示變之意。
於心不安
故去網巾
網巾尤菴以爲去亦可。
不去亦可故也。
未知如何
○夜設燎。
不炷火于尸傍。
盖禮然也。
沐浴用潘。
不用香湯
○襲具有赤古里。
從祖伯父欲依俗不用而以之裹頭
弼曰所謂袍襖者。
是赤古里之類也。
似當用之。
考楚山日記。
則(尤菴臨終時日記。
)襲具果有赤古里。
據此
用之可也
雖無援據者。
襲者只象生之服也。
有袴而無赤古里。
於心爲安乎。
遂用之。
後當更考。
○設魂帛箱不用
盖奠時魂帛不爲之立卧。
○銘㫌書以愼身窩鄭公
○以玄孫某喪逝之意告祠堂
小斂
括髮環絰加于巾。
絰帶
絞帶順目糾之。
不着中單衣。
直至成服時乃着之。
大斂
○夜塗殯于內舍
四日成服
○屈冠內外裹以希。
縱縫之。
(不糊輒)冠兩頭入武內。
向外屈之。
不復屈下
如此方爲外畢
喪服領去祫(一作袷)不用
所謂祫(一作袷)者。
楊氏欲準合布尺之數而創設者也。
於古無據故也。
鷰尾縫綴
俗鮮合制
必以袵之斜幅上頭重疊之。
一毫差舛然後方成鷰尾之狀。
又成掩傍之義也。
按註及圖可見
中單衣及直領幷斬下。
盖有愼獨齋說故也。
問解惟許中衣之不斬
中衣乃古深衣也。
今人認爲中單非也。
遂菴亦以直領擬古中衣
未知如何也。
成服當因朝哭爲之。
不必上食
而若巾服未就
仍於上食爲之。
香爐香盒幷設於盞盤卓上
盖禮然也。
○受吊時主人哭再拜
賓答再拜致慰。
主人又哭再拜
主人只哭而已
不爲之拜。
○李丈箕楨操
文致奠。
○送儒于懷川
葬禮欲用踰月之制。
題主欲以別號書之
以此兩者禀于凾丈故也。
答曰文正先祖葬禮
實用士禮
六月棄世
七月過葬。
當爲今日援據矣。
今世率用數死爲三之制。
未可知也。
題主之稱別號
固無不可
而此非所表章實行
則恐不必切切於此
未知如何
無已處士之穪。
別號何如耶
不敢質言
凾丈之敎如此
故因以處士題主
題主
炷香斟酒
讀祝拜哭。
家禮無別設饌之文。
祖奠上食後。
兼夕奠行之。
此則有愼齋,尤翁諸說。
遣奠厥明。
卽載轝行之。
食時設上食。
此則據家禮本文也。
小祥祝文
不用小心畏忌不惰其身八字
○三獻三進炙。
腰絰皮去麁。
三重四股爲之。
絞帶亦以三重四股。
陶菴說。
○止朝夕哭。
晨昏靈座前。
拱手少頃
定省之意也。
陶菴說。
退溪朝夕拜之說。
無降殺有反重之嫌云云
練後斬衰絞帶之用布。
雖謂之儀禮
儀禮姑未考見
然其非經文則明甚
備要小祥絞帶下曰按圖式云云
若有經文可據
於此當引之。
其所引者。
不過圖式後變麻服布之文。
則其無經文。
豈不明甚乎。
大抵今無卒哭受服之節。
故練時却用卒哭
受服之節。
儀禮卒哭絰帶
註曰變麻受之以
所謂絰帶
豈非幷指絞帶者乎。
又間傳曰旣虞卒哭。
去麻服
葛帶三重
所謂葛帶
亦非並指絞帶者乎。
若不幷指絞帶
則當只曰絰亦足矣
何必下帶字乎。
禮經自是分明
而唐之學士賈公彥無端創出後服布之論。
楊信齋載之儀禮經傳通解圖式
至我東先生松江先祖曰。
練後旣云功衰
絞帶用布。
未爲不可
沙溪曰。
若用古禮
練絰用
絞帶亦當用布云。
自是尤菴同春以下先生或謂禮經明文
或謂儀禮本經
或謂之好禮家多用布。
轉輾承用
由輕入
遂此布絞一串
有若周公之制矣。
圖式經傳
自是異事
從前諸賢每每如此下語者。
未可曉也。
是故先師以爲此是大節目
吾儕不可不商議釐正云矣。
喪中叙立之儀。
以服爲次。
然則諸父諸祖當在主人之後耶。
爲位哭時。
雖在初喪蒼黃之中。
尊長猶在別行。
丈夫坐于北壁下。
南向西上
婦女坐于北壁下。
南向東上
虞卒以後禮儀漸備。
不可全無倫序也。
窃意諸父主人之前少東
諸祖又在其前少東
略如祠堂叙立。
則旣重者居前矣。
自主人而南。
固以服
爲次。
而又以西爲上矣。
自主人而東。
亦以服爲次。
而下旁殺行之。
尊卑服之輕重
幷得其序矣。
然以備要觀之。
難見此意。
未知如何
時祭獻爵
主人奉盞盤東向立。
執事西向斟酒
主人奉奠故處
虞祭執事者取盞盤。
主人北向斟酒
主人靈座前跪上。
執事奉奠故處
所以主人執事互易其事者。
喪祭主人將跪祭
執事者奉盞。
喪祭主人將奠故處
故主人奉盞。
其勢不得不然也。
照菴集卷之七
 行狀
  
王考愼窩(저본의원목차에는'愼身窩'로되어있다.)府君家狀
府君在褧字公實
愼窩其號也。
我鄭系出迎日。
高麗門侍郞平章事均之鼻祖
世襲簪纓
遂爲東方著姓
逮我宣祖朝。
有諱澈官左相謚文淸
世稱松江先生
府君八世祖。
是生諱起溟進士號華谷
師事牛溪先生
文行著名
是生諱沄縣監。
二世有諱受河郡守
有諱嘗受學于三患蔡先生之門。
早卒無嗣
取三從諱霖之子諱龍煥爲子。
府君考若祖曾祖也。
水原白氏
休菴先生之後
師肅女。
皇考陋巷公有高行
凍者解衣與之。
愛書
公元1841年
籍而尤好近思錄心經等書。
極力求購
見壞冊必補繕曰。
素性如此
吾子孫必有知書者。
府君以正廟辛丑十二月初一日
生于京師雇馬洞第。
陋巷公夢畫龍騰空
四歲
戚叔金正言試問曆書圖字。
府君對以圖字。
金公故以國字力言之。
府君不逐面上說。
力辨其非。
竟至不變
公贊異日必成大儒
府君生於詩禮家。
擩染有素
天資敦重近道
常應長者命。
舂杵曰。
大木能知禮。
朝朝南山
出於性者。
如是矣。
至十餘歲。
自知力學
儼若老成
必着上衣
坐必跪。
做功令時。
如此
癸丑鎭川鄕。
請業于烈發齋閔公箕世。
閔公博雅端飭人也。
府君一遵指敎
講討文義
蔚然席上
十八贄于心齋宋先生
先生眷愛之。
受中庸,太極說,解剝圖等書。
沉潛玩繹
答問質難
其於上達本原之工。
多所發明
庚申母夫人憂。
守制盡禮
丁卯心齋先生易簀
府君操文赴哭。
白巾麻絰以喪之。
己巳學儒尹遇大䟽詆雲坪宋先生
至於削逸毁板。
雲坪心齋之師也。
府君痛其受誣。
將與同門友治疏痛辨。
事未諧。
擬䟽在原稿。
甲申皇明屋社之年也。
府君華陽洞享禮
與同諸友春秋
以寓下泉之感。
子丁
公元1858年
陋巷公憂。
府君六旬矣。
不脫絰帶
哀慕過人
服闋
以愼身扁室。
盖取祭義所謂父母旣沒。
愼行其身。
毋貽父母惡名者也。
旣而得浮脹之祟。
屢年未瘳。
尙且節宣頤養
强氣力。
戊午二月
忽患類中症。
不能卧起者凡八朔。
竟以九月初一日
屬纊蕙園寓舍
嗚呼痛哉。
訃至。
士友咸曰鄕先生沒矣。
矜式靡所。
逾月于縣南聖巖面同谷枕辛之原。
夫人同塋而右。
府君天禀溫醇
軆幹豐偉
美髥長至臍。
其容舒而泰。
其言認而簡。
粥粥若無能而不有矜己
謙謙若不及而不恥乎問人。
坐立凝重
步趍詳緩
望之皆知爲有德人
樸實質魯
憤悱攻業。
得不措。
常以一冊自隨
爲親爇薪置竈上看之。
觀稼在野帶經而往
坐必讀行必念。
日孜孜
乃寢
間遊觚墨。
心畫遒勁朴蒼。
常愛金生筆。
摸寫不置
一張帖紙。
隨風落于塲。
五里許所藏白月碑也。
從而得全帖。
此亦隨事誠篤
有得神相然者也。
嘗曰余觀閭閻夫婦
每日凌晨而起。
或炊或索。
暴炎流金匍匐耘耔
夕歸松火燿燿
舂聲薨薨
中夜不眠。
余是何人
終日悠悠
空自喫飯乎。
大禹聖人
惜寸陰
周公生知
猶爲待朝。
大禹周公亦獨何心。
若曰漆夜
可息。
飢乏難強。
則有囊螢者。
有啖者。
二人亦獨何心耶。
又曰天之日月
運行不息
地之草木
日夜發育
人可偃然怠惰乎。
是以平居鷄鳴而起
莊誦庸學序及抑戒詩數十篇
排日輪課。
黎明必櫛頮。
深衣大帶
展謁家廟
旣退斂膝端跪以終日
致力於在少之戒。
鄰居孀婦恐見強暴
乘夜冒投。
與之經宿。
無犯焉。
其女終身敬服
嘗隨戚叔在庇安縣
他人之留衙者。
遊戱爲事
府君惟書是讀。
若無睹也。
官娃號之以處子
又嘗曰吾平生無房外色云。
愼獨之嚴有如是。
盖平言行大略也。
若其純孝邃學則尤有大焉
齠齔家甚窶。
母夫人每多吮辛吐甘之時。
府君必進所食而換之。
以故府君見時不得麤糲也。
得箇果品味。
先入口。
獻之父母
耆艾亦然
適人家。
如有佳饌。
其乾者輒袖而歸。
甘旨或乏。
則百焦思
雖菜若瓜
親自摘採。
厨監蕫。
必爲之適口。
大冬衝雪上山
手曳大木
烘于親堗。
烘訖手摩親席。
占其煖凉。
三從兄參奉公在勉氏作蕫生行以美之
盖得其實也。
凡猥瑣細之事。
窘急跼束之地。
無不委曲盡意
一物不爲親。
一念不在親。
侍側洞洞屬屬
惟恐有失。
陋巷公性方嚴年且耄。
人或
難承。
府君怡顔柔聲
先意順旨
六十年如一日。
和順積中
聲色自應
母夫人有疾
庋無珍味
煎迫之際。
雉入供用
陋巷公嘗以暑月患疽。
府君吮之。
不難其臭。
鄕井之間。
莫不聞風感服。
至有責子弟者。
輒擧府君曰。
爾不觀某否。
嘗爲滫瀡乞米於人。
其人應以斗米
府君解帶自負
某人謝曰。
聊試之耳。
一力輸之曰。
於某見眞箇孝云。
父母旣沒。
哀慕益切。
在內艱。
而遽泫然曰。
此吾慈所種也。
又見手書
執而泣曰。
此吾慈所書也。
以不慈敎
爲書刻責甚多
有非純孝
何能觸境興慕乎。
遇夫日。
雖在八耋。
必餐素執鬯。
痛如袒括
不能筋力
旣灌跪伏以卒事。
本生家諱辰。
一楪果。
必手裹送之。
又數三世先塋
各在南北
路遠家貧
久闕香火
府君爲之規畫
積年殫誠。
俾修歲事
文淸先祖詩文多逸於原集。
散見於諸家者。
極力裒聚
名之逸稿
後人記述事行者。
抄騰無遺
名之曰年譜附錄
合成數冊子
屢年費精。
欲刊未果
此皆孝之推也。
爲學也。
一以紫陽大全終身受用之資。
軆認佩服
未嘗少輟。
窮理以致其知。
反躬以踐其實
近而彜倫事物之道。
遠而天人性命之理。
喪祭
冠昏經傳子史之節文意義少有未得於心。
俯思仰惟。
遠謏傍證。
必擧以就質於當世宗匠
反復論辨
要得十分恰當之道而後乃已。
嘗以明德心性說。
禀于老洲吳先生
其書略曰。
明德以爲心。
以爲性。
以爲兼心性。
盧玉溪所謂明德本心別名者
妄窃以爲十分的當
若曰性則固失名理之辨。
若曰兼心性則雖其渾全而殊沒主客之分。
其曰心者最爲得之
而亦曲折何也。
心有本末
本固善矣。
未嘗無惡
故必也以本心言之然後
可見至虛至靈明德所以明德也。
吳先生一言契合
大加奬詡。
又以明德小註朱子所謂虛靈不昧四字明德意已足者。
語意終欠分曉
與洪相奭周反覆論辨
乃知此非朱子說也。
北溪陳氏說。
而明儒誤引刊之矣。
其論虗靈
則曰虛靈氣也。
則宜有分數。
朱子曰心比性微有跡。
比氣自然又靈。
以此觀之。
虛靈盖氣之本初也。
惟其氣之本初
無分數。
又曰塘翁論性。
嘗有三層說。
第一第三層。
湖亦如此看。
洛亦如此看。
無不
其所只在第二層之本然性也。
又曰未發善惡之說。
驟看固可駭
然無氣質則性無掛搭
以淸粹之氣而言善。
以濁駁之氣而言惡。
有何
不可乎。
當此時。
氣不用事
本軆呈露
勉齋以爲氣雖偏而理自正。
氣雖昏而理自明
然則雖有氣質
於立大本也。
有何害乎。
但從古無如此說。
故人以爲疑耳。
或有蚊蚋之屬。
皆具五常
但局於氣。
不能發用者。
府君辨之曰。
氣局之局。
不於禀賦看。
發用看。
果成說乎。
且性字看作理字。
略無分別
然則朱子何以謂墮在氣中者爲性乎。
天下之物。
有軆則必有用
如手爲軆而運動爲用。
不相離。
焉有有其性而無其情者乎。
又曰近世湖洛之論。
守門戶。
務爲角勝
至於攻斥先輩
呵祖罵佛。
其於尊畏之道。
何敢乃爾
若湖門不可爲洛論。
洛家不可爲湖論。
則是世傳黨論
非義理之公見也。
如有實得分明
則湖之爲洛。
洛之爲湖。
有何不可乎。
先師之敎亦如此
爲學者所當遵守也。
又曰理之爲言條理
事理脉絡分明者也。
而非別件物事也。
太極者。
只是理字之尊稱也。
又曰謝上蔡所謂窮理只是箇是處者。
朱子亟稱以爲好。
盖各具一極之義。
於是可見矣。
如在足重爲是底。
在手恭爲是底。
重也恭也之爲事各異者。
物之分殊也。
曰重曰恭之爲是者。
理之一源也。
曾子一貫
此之也。
顔子卓立
此之立也。
學者
擇善欲知此是底。
固執欲守此是底。
又曰不顧一身利害
不畏一時是非
顧天下之利害
萬世是非者。
大力量大眼目見得
不可以拘於小小利害
汩於小小是非而誤了平生
又曰以常情言之。
行一不義至小。
得天下至大。
若可爲也。
聖人不爲者。
以理無大小
道無精粗也。
又曰灑掃應對精義入神
通一理者。
道無精粗也。
故曰下學人事
便上達天理
這箇義理
常在眼前
大小精粗本末隱顯不可不謹。
方可臻高明廣大矣。
於此數說
亦可以得府君所造之深淺也。
府君前後屢赴南省
不報
刺史一薦其名。
而亦不試
自此無意當世
經綸蘊抱
一無展布
嘗著擬上宰相書及汀上問答
自見志。
環堵蕭然
簞瓢屢空
晏然不以爲意
探賾經籍
至老白首
矻矻不已
及乎年卲德隆
聲望藹蔚。
屹然湖西帲幪
遠近士友疑義
輒叩質以取正焉。
廟堂之上。
薦紳碩輔
聞知淵騫在寢。
往往語到。
未嘗不致惋惜而竟莫之擧。
也夫
遺稿若干𢎥藏于家。
延安金氏
延興府院君悌男後也。
端肅柔嘉
君子無違德。
生於正廟庚子
於憲乙未四月初十日
二男一女
男長鍌。
女適尹龜一。
鍌子海弼,海奭,海晉。
婿元叙常
子海珏,海赫。
尹龜一子桔,榥,檍。
婿兪鎭根,李鏗餘。
內外孫曾皆幼。
嗚呼
府君之喪也。
海弼恐其微言懿蹟。
日遠日忘
謹以耳目所逮。
纂次如右
不但年淺識蔑。
不足以摸寫萬一。
且誣先之科。
海弼亦粗知不可犯也。
故寧略而無浮。
嗚呼
小子何述焉。
惟以當時師友月評推許者言之。
則老洲吳先生嘗曰某也畿湖間初見一士
或有以問於梅山洪先生
則答以鄭某是湖中大儒
先師守宗先生亦嘗語人曰。
近以書尺往復見之。
則某丈所造甚高。
心齋門下
以此丈置高座
平日所聞者。
如是而已矣。
噫。
海弼窃有慨於心者。
東方理學
尤菴先生而成。
四傳復得夫子孫心齋先生
而上紹適傳。
開來學
當時束脩之士。
無慮五六百人
而後離索凋零
克有樹立者焉。
豈天欲喪斯文歟。
孟子所謂則亦無有乎爾者非耶。
府君季年親炙
巋然獨存於世。
守死善道
終始靡渝。
而終亦老於巖穴
無聞而止。
其何能施於後世哉。
惟俟立言君子發揮揄揚爾。
公元1873年
崇禎後五癸酉天中前日
不肖孫海謹書
照菴集卷之七
 祭文
  
守宗先生
嗚呼先生
豪傑之資軆用之學。
紹大老統。
受鰲門訣。
造詣高妙
地步宏深
子實顓蒙不敢妄喙。
而只以孺媍之所共觀感者。
則脩榦美髥
廣面方額
翔行則儀鸞鳳。
凝坐則峙山岳
磊落光大
猥屑瑣細之狀。
峻嚴方正
回互依違之㨾。
苟其爲善
如水赴壑而不可御。
苟其非義
如刀斷蛇不可續。
鼎鑊不變者。
所執之固也。
駟馬不顧者。
所守之確也。
屹然卓然
洪瀾砥柱
之挺
如雲霄之懸星斗
是盖純陽至剛奮迅决烈之氣。
凝聚鍾毓
都湊一身
將以擬乎斯世之否者歟。
嗚呼
天之生先生
偶然哉。
先生出乎世者。
垂紳執笏
正色立乎殿陛之前
上之可者否之。
否者可之。
壓憚百僚
振肅綱紀
使寰區內淸淬礪
無有邪氣其間
蘊抱得以施。
志願得以遂。
是則有二幸焉。
邦家之幸。
先生之幸也。
若不然而固守窮約
頤閒養德
日與四方學者講究經典
則雖利澤不能及物
惟其用志也專。
故學日益篤。
惟其致慮也精。
故道日益明。
淵源旣往
立標準於方來
是則一幸焉。
邦家於先生
可謂不幸
而於後學則抑可謂幸也。
嗚呼
天不欲治
使先生不得乎二幸而處乎一幸
則凡國之學士大夫隱然以爲重。
信之若蓍龜
仰之山斗
翹首引領
尙以二幸者冀之。
今也幷其一幸而遽失焉。
嗚呼痛哉。
天之生先生
旣不偶然
而今此奪之速者何歟。
世之趢趚齷齪者。
皆黃䤋而華顚
以先生禀受之厚充養之完。
未享遐籌。
才踰一於夫子知命
而猶减三於明道之享齡者何歟。
叔季以還
澆漓昏濁
氣強而理弱。
陰盛陽微
梟獍至則麟鳳去。
荊棘茂則蘭萎
小人道長則君子道消。
先生不見容於世也亦宜矣。
復何言哉。
小子龍鍾一物也。
不敢擬齒於恒人
窃嘗以爲人之生斯世
看出第一等義理
做得第一等事業
從事第一等人物
當今之世。
欲求第一等人物
先生伊誰
遂自弱冠出入于先生之門。
有年矣。
語其敎育雨化陽煦
語其恩義則岱崇而海深
溪齋晝永
山房夜靜
几將命。
從容問答
太極動靜
心軆之寂感。
文則經禮子史。
以事則出處用藏
罔不諄諄啓牖
不覺積雪之深尺。
燭之見跋
眷愛之隆。
期勉之重。
有出尋常萬萬者。
而事有兩端則猥致叩竭。
言有一得則亟賜領取
若其微言至義。
則亦或有子貢
獨聞諸子所不及者也。
歲杪
貽書於海弼曰。
近聞吾黨
少可遠大者。
故愚責成左右切切
有以諒此至意也。
先生勤勤於海弼旣如此
而曾未幾朔
之如遺。
不我顧庇者何。
時有憂虞
重以喪威。
逍遙之歌。
臨履之戒。
一未承聆。
而遽遭斯境。
悠悠此恨。
沒齒何洩。
嗚呼已矣
嗚呼已矣
人之云亡
義理從而喪焉。
事業從而墮焉。
有過莫之砭。
有善莫之勸。
小子自此不免小人歸矣
恐其終累先生之明。
終孤先生意而止。
此實小子日夜兢惕
不敢自安者也。
伏願先生默佑陰隲冥冥之中
遂初心。
得以成立
區區塵刹之報。
庶幾在此。
先生垂察矜憐前日耶否耶。
守宗先生文[再祭文]
公元1859年
維崇禎後四己未十二月朔丙申
卽我守宗先生常期也。
門人鄭海弼宿病添㞃。
未克駿奔
只擬家中設位遙哭。
乃以前二日甲午
謹治脯果之具。
伻人敬奠于靈几之前而告之曰。
嗚呼
桐子失命
日月回薄
念昔臯比
歲或再及。
從頌操几。
有融其樂。
自哭石里
(葬朱子于唐石里
)屢嬗凉燠
緬想門墻
草樹荒落
豈職未造。
聲信亦漠。
云胡人事
而忽盭易。
縱緣勢使。
悵恫
則極。
嗚呼
惟我先生
好是儀則
剛翁適傳。
華陽正脉
遠宗朱門
近守先德
特拔乎萃。
間氣攸毓。
矻矻砥柱
嶷嶷喬嶽
明劈義利。
嚴別淑慝
太陽之剛。
秋霜之肅。
臨鑊不變
持守何確。
置水不漏
䂓模何密。
嘗病世儒
徒讀兀兀
以致用。
罔用焉讀。
噫使此世。
井渫之食。
旣有韞。
判不寂寂
至澤若未。
大節必卓。
或是沈。
小子信篤。
嗚呼
先生者。
世距千百。
想像猶慕。
矧玆師服
自幸顓蒙
依歸有得
旣得依歸
外此紛俗。
等是蚊閙。
非我忻戚
朱夫子
明訓曰。
世間萬事
須臾變滅
不足以此。
置諸胷臆
惟窮惟修
究竟法。
顧惟小子
踈慵無匹
死難沫。
衆誚狂僭
動見疐跋
獨有先生
小子卹。
小子衷。
先生暴。
嗚呼
蘓湖淸冰。
鷄山霽月
兩心相照。
有彼積雪
一副瓊凾
眷意藹溢。
庶幾百年
永言無斁
日觀遽頹。
小子安適
譬之赤孩。
匍匐道側
有底向。
疇其顧腹。
穹壤茫茫
此悲良毒。
惟有賢胤
繼述是急。
寄書
謂修遺集
典刑不墜
慶喜孰若
繼此蓬麻
當如平昔
幽明何間
願隲冥嘿。
凡玆所言。
媿無倫脊
明靈不昧
倘鑑情愊。
嗚呼痛哉。
宋士奇(秉琦저본에는없다.저본의원목차에근거하여보충하였다.)文
公元1864年
維崇禎後四甲子十月戊辰朔某日干支
友人鄭海弼謹以酒炙箇果。
爲文哭告于後陶宋公士奇靈筵曰。
嗚呼
兄其果亡耶。
其不亡耶。
昨年九月
適人家。
而自京來者
余言兄亡。
余初不信之。
以爲此必誤認其叔之喪也。
其後三人連傳的奇。
不得不信之。
而兄以妙齡
有偏慈。
下有弱妻稚子
一自山頹
宗黨倚毗
士友之推望。
蔚然咸萃於一身
驥足之初展。
鵬翼之始摶。
恢恢前道。
遼濶萬里
何爲遽止於斯耶。
叔季以降
陰盛陽微
理弱而氣強
荊棘日茂
蘭摧敗。
梟獍日至
鸞鳳退藏
淸明祥善之所鍾者。
化兒驅迫不得自由其間
則兄亦無如之何任運騰騰
莫之省顧耶。
然則兄其果亡耶。
然兄之含斂
余未得見也。
兄之葬瘞。
余未得見也。
則余之心中
兄固依舊自在矣。
猶疑石山茅屋
左書右圖
秀眉烱眸。
宛處其中
琅讀之聲。
鏗然聞乎外也。
前則有便必有書。
有書必促余來。
冬春以後數度有便
闕然一書何也。
今者之來。
兄當倒屐欣迎。
素帷閴然
不相接又何也。
嗚呼已矣
嗚呼已矣
兄其果亡矣。
余始於庚戌歲
趍拜先師
而兄方弱冠矣。
自是論交
于今十有餘年。
年必
一再往。
往必淹旬月。
湖亭花煦。
山房雪夜
列侍杖屨
其樂融洩
而行必聯袂
坐必接膝
食焉而必對案
寢焉而必同被。
阻而相見則喜敷于色。
見而又阻則思形于書。
有懷無所不言
有言無所不到
情誼綢繆
無間骨肉也。
然而余實孤負大矣
兄於先事
汲汲無餘力。
先師葬後。
梳洗遺集
而至送六足
要余以會。
與之讎校
繕爲正本
其後寄書以爲書卷猶有入商量者。
不可不相對議定云者
幾乎十餘度。
而顧余連以虞病世故
未克趁往劇論
今才奔來。
更欲掃塵無由叩兄之意。
悠悠此恨。
何時可洩。
嗚呼已矣
嗚呼已矣
卓犖之志。
昭朗之質。
更何處得來乎。
善於詩。
幷其書文有若干篇。
余欲刪正以附于先師遺集之末。
華谷先祖詩文附于松江集後。
則此有(脫)聞之勢而固無二創之嫌矣。
當禀于尊叔父台座
早晩成之也。
若爾則兄雖亡焉而其不亡者固有在焉。
兄果不亡耶。
嗚呼
回念疇昔
尋常往復
盈箱牘。
今當幽明之訣。
所欲言者
奚但止此。
姑抒悲臆。
略陳一二。
兄其聞乎否乎。
嗚呼痛哉。
尙饗
外舅河陽申公(命康)文
崇禎後四甲子十月二十七日
外舅河陽申公
窆之辰也。
前一日癸巳
外甥鄭海弼謹治菲薄之奠。
文以侑之曰。
惟公。
養拙華胄
肖孫
脩幹美髥
風標昂軒。
恂恂之容。
謙謙之言。
秋月其淸。
晷其暄。
得於天性
寔百行源
一心純篤
怡色溫。
雖古養志
或匪妄論。
安陽一檄。
實感渥恩
彩衣朱紱
萬歲
刺史考績
後先守藩
以孝聞最。
非一番。
異口同辭
持行攸存。
瓜熟賦歸
樂彼丘園
我泉孔甘。
我稼孔繁。
于飮于食。
永矢不諼
王父同庚
情如篪塤
我實譾劣
委禽公門
娓娓面命
眷愛尤敦。
孤負至意
多愧懵昏。
十五載間。
灰冷雲翻
慮兆不利
孝子憂煩
于以卜吉
長山之原。
庶幾永寧
佑彼遺昆。
玄和出堩。
匹馬來奔
宛承謦咳
有淚聲吞。
薄具薦誠。
倘歆我樽。
嗚呼哀哉
祭申丈(命潤)文
太和一散
二五交漓。
春敷樗櫟
霜摧
以公充完。
嬰祟胡奇
孔聖曰命。
斯人有斯。
一委玆床。
歲月亦滋。
往者一侯
精爽不迷。
漸以復常。
謂將庶幾
豈意無何
人事遽非。
嗚呼已矣
何處更覿。
宏厚之資。
明晣之識。
孝思亹亹
則自天得
恫纏風樹
上墓則哭。
先子松翁
有此懿蹟。
公乃暗符。
不是踐迹
今秋嘉排。
公病寖㞃。
公曰噫哉。
我其不起
永訣親塋。
然後乃死。
力疾肩輿
載克拜跪
誠心發。
何有是。
夷考庸行
餘人企。
宗黨庇賴
鄕里推服
仁者宜壽
奈伐直木。
萬事灰冷
彼蒼邈邈
命齊彭殤
事均臧糓。
曾公達觀
夫何更瀆。
惟此篤誼。
世世金蘭
暇日西湖
同遊程韓。
縱慚孝謹
每被承懽
追念疇昔
我懷彌酸。
遙薦菲誠
有淚汍瀾
嗚呼哀哉
尙饗
持平任公(翼常)文
猗歟先生
克世其德。
粤在懿陵。
孽臣蠧國
宗祏之憂。
在朝夕。
桓桓水翁。
載殫謇諤
協贊大策
繼之竄逐
芸臺特書
有爛其迹。
胡不錫類
穎爺又作。
門墻穹深。
爰啓其鑰。
苞穴毓精
炳其五色
心焉休休
有儀抑抑
杞瓜之隕。
自有任曆。
歷馳熊車
有聲績。
牛刀焉用。
樂此靜寂
我有我廬。
薖軸自適
龍馬錯綜
焉究頤。
衛武年卲。
蘧瑗學篤。
路熟車輕
功倍人百。
克勤克儉
無邊幅。
庸德慥慥
莫柯則。
聲徹九臯
晩縻好爵
處之囂囂
素守靡易。
不見動。
利曷計度
有來趍隅。
諄諄誘掖
矧余鯫生
荷眷尤極。
自昔先公
於玆賦鵩
時我王父
往復陸續
何圖今者。
德隣逼側
一操几。
情新契宿。
座上風噓。
庭前草綠
從頌燕侍
亹亹無斁
謂將百年
融洩其樂。
天不憖遺
啓手斯亟。
倀倀
曷依。
恫纏胷臆
當出堩。
謦咳愈邈。
敬伸菲誠
靈庶降格
六堂族兄(海容)文
公元1870年
崇禎歲次庚午三月八日甲戌
族弟海弼謹以薧果。
哭告于族從兄主六堂先生之靈下。
嗚呼
端居閱世
強人意者何其少。
而有足傷懷何其多也。
良玉石中
瓦礫同棄。
終歲不逢卞和
干雲之木。
處在深山
飽盡霜雪
朽老摧敗
塡委枝柯
以公挺姿篤行
乃至埋沒草莾
奈命何。
始公妙年竪志。
家庭擩染
師友切磋
厥有妙契
詎敢愚陋揣摩也。
惟其內畜精蘊
外發英華
良金美玉
百練千磨。
之而不可窮之辯。
利刃
之而不可屈之氣。
砥柱障河。
以之在廊廟
足以壓憚羣情
應酬卒變。
有綽擔荷
如之何寂寞荒濱。
烟笠雨蓑
混迹於漁兄樵弟。
歲暮山窮
獨自吟哦乎。
八袠一榻
齒豁而頭皤皤
匠作何官。
難曰稱他。
風燈俄熄。
歲丁龍蛇
彼蒼邈邈
寧欲無訛。
嗚呼
昔我愼窩王考白首
矻矻窮經
卒亦畢命巖阿
賢哲不遇
豈惟而已耶。
嗚呼痛哉。
伯舅(洪墢)文
舅氏庚午七月二十五日棄世
星燧已周矣。
余小子海弼顧念恩義
宜卽一酹以洩生平衷悃
而承實啓期之日。
蒼黃奔赴
未克遂意
乃以練祥前一日壬子
薄具搆荒辭。
送兒逌源。
哭告于靈下。
嗚呼
人孰無舅。
人孰無甥。
然我舅甥之爲舅甥
則殆古今罕有者也。
世級漸降。
人情澆薄
雖父子叔姪。
動或傷恩而失義
况乎舅甥也。
而我舅主視小子猶親姪。
小子如己息。
苟欲言其恩德
不可以泓穎盡矣。
嗚呼痛哉。
尙忍言哉。
往在癸巳歲
先慈見背
時小生纔數十箇月矣。
襁裏呱呱
撫尸索乳。
似此情界。
疇不傷感
死者無目可瞑。
而生者有鼻必酸。
顧此失恃微喘。
雖無疚病
難免化泡滅。
旋卽患痘。
危證敗祟。
氄集鱗生。
萬死一生
而我舅主居在半百里之地。
袖以狗肉
日來往。
尋醫訪藥。
救焚溺。
誠念攸曁。
終賴爲人
而顔險如嵒。
脚脫如筋。
九分之鬼。
再生之人也。
當日事幼未領得。
至今覽鏡
痂痕尙凹凹。
驟雨之過沙。
艱楚之形。
熏勞之狀。
可以想起矣。
於是我舅主爲率歸計
置之懷中
且抱且行。
逢萊酒媼
爲之泣說。
得乳吮之。
抵家
哀而憐之。
撫而摩之。
勤斯閔斯。
顧我腹我。
鞠育我。
出入復我。
矢焉而裩之。
溲焉而器之。
爲其濕也。
之而就燥
爲其癢也。
之而至快。
負劒而詔其語。
含飴而誘其啼。
髮之蓬也必梳之。
面之垢也必頮之。
飢則飼之以食。
渴則飮之以水。
寒則衣之。
病則藥之
一動一靜
一行一住
心心愛戀
念念扶護
及其稍有知識。
又授冊而敎之書。
授簡而習之字
晝則對坐而使之讀。
曉則幷卧而使之誦。
若或懈慢
小則呵之。
大則撻之。
嚴立程課
解蒙蔀。
而年近就傅。
始乃歸之於親家
嗚呼
微我舅氏
小子何以小子哉。
生我父母也。
育我舅氏也。
呼吸喘息
無非舅氏也。
毛髮頂踵
無非舅氏也。
血胤父母者。
舅氏之力也。
尸鬯我祖先者。
舅氏之力也。
到今四十一年。
早而食暮而宿。
暑而寒而裘者。
何日舅氏之賜也。
嗚呼
自古及今幾萬千載。
有如舅甥之爲舅甥者乎。
狐偃之於晉文
雖有護喪之事。
受塊之日。
未聞其育之之如此也。
羊曇之於安石
雖有知之語。
而輟樂之年。
未聞其愛之之如此也。
我舅主之恩之德顧如此
小子報效可謂蔑蔑矣。
平日寢啖。
旣未能以時候問
病而未得嘗藥
斂而未得含飯
奠而又闕一酹。
至於此久。
俯仰穹壤
何人哉。
豈其孤負乃至於此乎。
然此未足小子孤負也。
我舅主辛苦全活之意。
苟然哉。
當成長大
了得宇宙男兒事業
學顔之學。
志尹之志。
內紹箕裘
外需塩梅
克立克揚。
使一世之人知其爲某之子某之甥。
然後方可有生世之迹。
而今小子齒入五旬
走尸行。
畢竟無聞而死。
草木同腐。
則與乳下一塊肉殤。
果何擇哉。
我舅主劬勞之效。
全然無地可覓。
於是乎小子孤負大矣
而此日夜兢懼
莫敢遑處者也。
嗚呼
如我舅主。
何處更覿。
撫育一事觀之。
誠愨之行。
篤厚之風。
推之餘外。
皆可想得。
而㝡於親喪
衰耋執禮
不脫絰帶
墓距五里
逐日晨省
王考愼窩公以小連稱於贈詩。
貴門居翁以孝子題之於銘㫌。
此皆信筆也。
後之狀德者。
足以取徵。
小子者。
何敢贅焉。
惟以小子情私
覼縷瀆告
伏惟尊靈
倘其垂鑑耶否耶。
小子悲號如此
傾倒底蘊
以舅主之眷愛
宜若翻然感舊矜悶之不暇
而聽之邈邈
視之昧昧者何也。
幽明之隔。
如是其遠耶。
嗚呼已矣
嗚呼痛矣
尙饗
祭申監役(梡)文
公元1876年
烏川鄭海弼近故贈參判申公常期載回。
撫念平昔
不勝愴感。
乃以崇禎後五丙子三月癸巳朔九日辛丑
謹遣舍弟海晉。
哭告于靈筵曰。
嗚呼
犬羹之味。
完璞之珍。
世降風澆
獨葆其眞。
言則懇懇
儀則恂恂
藹爾祥日
盎然陽春
迹公生平
始焉邅迍
晩乃赫昌。
子孫振振
競華。
照耀鄕鄰
羽儀王庭
迺鳳迺麟。
隨縻一啣。
遐祿鼎臻。
仁而必得
年躋七旬
邦慶攸曁。
緋玉加身。
公旣顯榮
擧趍後塵
相彼夸者。
或欲上人。
公曰胡爲
我乃田民。
確守拙分
愈益逡廵
蘆谷之原。
我有我畇。
課指叱角。
亦有囷。
閨門安閒
白首綦巾
優哉游哉
養性怡神
遼鶴倐化。
懿迹成陳。
卿月入扉。
貤命又申
歷筭箕福。
恰得其均。
天佑曷篤。
厥有其因。
盖公純孝
世所罕倫
早歲畸窮
甁罄衣鶉。
孑影相吊
王延有親
乃行江傭。
室遠省頻。
分器而飯。
偸隙而薪。
以供以爇。
不廢昏晨
式日靡懈。
一心肫肫
咸感誦。
播騰齒唇。
理宜不爽
食報無垠
惟此至行
實難埋堙
敢綴蕪詞
略此彌綸
一聲長號
舊恫翻新
敬陳薧果。
菲誠莫伸。
嗚呼哀哉
尙饗
祭參族兄(海尙)文
大河橫奔
屹柱獨立
淸韻㢠挹。
繄此剛正
我家法。
誰能俯仰
冀其苟合
跡公生平
枘鑿相入
曩出蔭途
典郡邑。
晩闡花製。
遂貳銓席
擧尙恬嬉
介如石。
雖則井渫
奈此不食
十餘年來。
杜門屛跡
公元1872年
左圖右書
樂此閴寂
寧以沒齒
所守靡易。
廟堂紆謨。
難容着力
惟是宗事
庶幾效責。
收族印譜
篤此敦睦
取次經紀
鋟布先蹟。
此計未遂
天胡奪速。
環顧一門
棟樑摧折
相彼淟涊
載黃其髮。
氣數竟局。
直木先伐。
遠承赴車。
肝蝕膓裂。
顧此駑劣
猥蒙眷恤
寵椷每至。
滿幅藹溢。
壬申之夏
跨朔促膝
花樹互映。
其樂難竭。
孰謂此會
便成永訣
流光奄駛。
筵几將撤。
尙闕一哭
悲臆莫泄。
回念誰昔
情禮俱蔑。
替兒敬告
辭聊綴。
北望長號
山哀澗咽。
薄薦薧果。
誠豈在物。
嗚呼哀哉
尙饗
祭淵齋趙兄(性愚)文
公元1878年
自嗣兄弟
始獲識荊
覿德雖再。
肝膽輒傾。
戊寅秋
顧我泌衡。
霜月滿庭。
黃花吐英。
木落山靜
夜樸屢更。
命觴拈韻
兄惟主盟
手劈華牋
走毫縱橫
纚纚淸譚
矯矯豪情
兩忘形骸
鄙吝萌。
瞥焉滄桑
陳迹已驚。
撫念德隅
灑落通明
氣盖世
揮斥八紘
斂就繩墨
立心坦平
奚獨庭訓
早趍檗黌。
若軒若冕。
土苴其輕。
湫屋如斗
翠釜蘚生。
而亦何病。
點累莫攖。
惟於泉石
膏肓已成。
三入楓嶽。
劉阮留名
志旣卓犖
必大厥聲。
我方理駕。
遼濶前程
天胡閼年。
倐焉騎鯨
哀此胤嗣
孑影煢煢
萬事亡羊
彭殤何評。
離離者草。
再宿新塋。
尙闕一哭
有懷恒弸。
今才寄酹。
云伸誠。
路夐病痼。
亦未躬行
兄實眷我。
我則負兄。
靈其諒鑑。
毋吐我觥。
嗚呼哀哉
尙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