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照庵集卷之三
照庵集卷之三 第 x 页
照庵集卷之三
 书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2H 页
答徐余心(应淳)
向来頫索芜述。且引昌黎所谓于道未为尊之句以尾之。拜教以还。宜即倾囷倒廪。罗列陈前。或冀伯乐之一顾。而驴鸣无技。椟蕴乏售。其将奈之何哉。只增愧缩而已。盖韩公所云。诚为至言。然窃尝念之。亦似有不必然者。人之有情。不能无感。既有感。不能无宣畅陶泻之具。是以古之圣人。制为乐器。未尝须臾离于左右。每有感遇不得其平。则辄寓之而发散出来。舜与文王,箕子,孔子之遗音是已。降及后世。此事遂废。忠臣烈士之怨愤。孤儿寡妇之忧愁。闾里蔀屋咨嗟叹息者。于何而将见之也。只有文字一条路。道得自家平生志愿。千形万态。奇怪层出。可喜可悲。可惊可愕。无往而不可形容说到者矣。若然则文章之于人。亦岂可少之哉。间于欧阳公集。略略涉过。盖其为文。纡馀典实。大不是竞华斗靡底貌㨾。韩公以后。似推第一座矣。然此公时际圣明。以韩富范杜为友。位至公卿。不可谓不遇。而操觚临文。每致悽惋慨惜之意者何也。抑文人胸怀。郁于中而泄于外。自不得不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2L 页
尔耶。且于章奏。缕缕力言得人之道观人之术。而及其自为也。则所荐者王金陵也。所交者苏氏诸人也。当时程张大贤。守道在下。曾无一言关涉。甚可怪也。甚可惜也。是故其为濮王礼及正统论等书。自与儒家言议相戾。卒未免大方家之所笑。此亦作字家之不可不知者也。
与徐余心
五旬一命。在兄不足为贺。而区区柏悦。恒拟一申。便梯落落。寻常未遂。乃于客冬。先被覆辱。感与悚并。实难名喻。伏询春暄。直中棣体候万分啬旺。普覃齐禧。闻买得数椽。新媳献馈。较前栖遑。貌㨾稍成矣。此 圣恩攸暨也。一出此路。须先以报答一念。常置胸中可也。措大平日读书。常恨不见用。此人之大情也。既名在仕籍。高卑何论。抱关击柝。各有其职。何必历扬台省然后。乃可以为国事乎。凡人之不能为国事者。率坐于为家事故也。但兄则尝从人所不堪底。经历过来。则天之锻鍊增益。可谓大矣。何入不得。何做不甘。每于奉公修职也。当鞠躬尽心。毙而后已可也。眷注之极。有此覼缕。真腐儒迂谈也。能免一场捧腹。弟状依旧螴蜳。无足奉闻。
与徐余心
阳德已复。正大君子体天复善之几也。不审尊兄气分供直膺福。夙夜之暇。常以文字义理灌溉丹田。不以事物为胜。而允惬对时之象乎否。岁暮穷山。杜门养病。世间万事。举无足置胸。而惟于同我心者。憧憧不能已。未知兄亦有此情绪否耶。弟夏秋来。槩无显颐。而长以宿滞作苦苦哉。时或看字。而掩卷便作乌有。有何滋益。前控斋记。能不忘乎。玆又渎告。从近濡毫。望望耳。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3H 页
与元孺平(世准)
一自于归之后。漠难凭信。此怀郁闷。愈久愈切。小僮蓦报那上书来。始为惊㥘。徐乃放泻。至情关心。有如是者矣。仍审新元。体事万旺。普节均福。阿妹外内并膺卫胜。新年喜信。孰此为浮。第夹楮所教。诚出过言。私心慰藉。虽愈于无此。而顾虑之意则岂可少弛也。细料渠之受禀也习功也。万无承当之望。而宠命如是。无乃渊度所涵。欲安乃兄之心而然耶。感悚交弸。无以容喻矣。姻下生省率。姑视前岁㨾子。幸幸。而雪檐残晷。分寸所阅。只在丹岩奏议。其赤心为国之诚。诚使百世后人。临书挥涕。而只恨此世。未闻此个文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3L 页
字也。 邦箓无疆。策 我元良。臣民蹈抃。曷有其极。桂坊诸员。谁果为之。而溪翁之孙。亦是何人。跧伏穷社。烂报未得入耳。良亦为郁也。舍从近寄。安信知其无他矣。春间一候。宿计已定。而若值科事碍则亦何敢必也。疏佣一物。流落湖海。不齿于人者久矣。执事拟以非伦。望以浚恒。虽由于过爱。而不觉失言。此非但愚者之愧缩靡措。亦恐贻累于明者大矣。幸为之恕谅如何。
与元孺平
向来拜遌。迄今追想。可做山斋好事矣。始焉瞠然而疑。后乃忻然而笑。疑者疑其衰。笑者笑其疑。甚矣吾衰也。乃至于斯乎。昔五峰李公镊白。汉阴曰。公位崇品。复何所圣而去白耶。答云汉法至宽。杀人者死。白发好杀人。故不得不除。此言可谓按法得情。而今此发杀人之前。又疑乱新旧。以至茫然不识之境。使至情为路人。究厥所犯。乌免三章之首耶。极用捧腹。但数日团栾。竟成作恶之资。使隐侯,朱文公当之。当作何怀耶。(隐侯诗曰。及此同衰暮。非复别离时。朱子以为但有一人衰暮。便足令满座作恶云云。)令人兴喟耳。
与元孺平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4H 页
黄华重阳。从古以为佳节。而满城风雨。顿没情况。不识那上阴晴何居。而果几着善鸣否。窃想韶颜华发。风流跌宕。必不负无上好时节。为之健仰。或可分照末光耶。仍伏问比辰。静养体宇神扶康安。而阿妹弥月已过。吉惬寝床。又免复哭否。一祝一虑。并用弸郁。姻生瀡滫视遣。而终南之齐。式日鳞生。苦海业障。迄无畔岸。今日如此。明日又如此。一日之内。所翻过书叶者。或四五板。或一二板。寸寸集合。阅得仪礼及戴氏记。而反求胸次。茫然无一黑字。与不曾看何别。聪明之劣下固如此。而精力之衰退亦可见。紫阳夫子所谓中年以后。非记古事时节者。实先获也。可慨可慨。
与元孺平
此则向那凑𨓏。靡日不然。那则向此致虑。亦靡日不然。虑之不已。竟专价而委存。若是乎痛痒之相关也。感镌之极。还觉悚蹙未绥也。頫示岁不我与。盍相为勉之教。寔出情爱。感佩万万。秋晚以来。欲阅羲经。而村秀才贻苦者。殆近十四五。日出而作。日入而亦不得息。神气之搅乱。不省他事。此何趣况耶。以此诿托。自家工夫。仍属担阁。邹经所谓舍己田而芸人苗者也。可叹。 殿阁荡烬。实系邦运。如此大无之年。财用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4L 页
素竭。而又有此大灾。未知来头何以经纪耶。所闻所见。无非贾生之痛哭而已。将何以为之耶。然如此 庙算。非吾侪所可与知。目下沟壑当头。何以救得仰赖之缕命耶。大化澒洞。几乎尽刘。何以则拔出这坑耶。只用空虑而已。
与元孺平
积荫流庆。天乃锡类。神理不爽。于玆可信也。今初四寅时始落草。乃一个石麟。而其前夕入壶见之。则阿妹别无动静。天明领得喜声。亦可谓极顺之娩也。昔朱夫子到蔡季通家。见其举男。谓吾道有倾否亨屯之渐。今下执事年迫六旬。屡度狼狈之馀。初见姓孙。其幸尤浮于蔡西山。双手攒贺。无容言既。仍请肇寒。调中塞帅渐复轻健。子舍诸节。并保珍毖。间享次房献馈否。到底慰悦。衰颜必当敷腴。方来川至之庆。奚但此。又有暗祝者。谨倾耳而俟耳。
与任君元(百熙)
土圈之不引凑小画。即指水火金木土圈下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GIL 页
也。今盛教曰水火圈小画引凑。则金木土自然凑之云。有若金木二圈亦不引凑者然。岂其有是乎。盖土则寄王四行。无成名无定位。故引凑四行。而不引凑土圈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5H 页
也。
盛教以为使动使静者神也。神理虽无间。其中不可无分界。此论亦甚好。然神字弟亦寻常看作气边事。而近看朱子说话。种种属之于理。方在思量中。未知兄意更以为如何。
冲漠无眹。盛教以为只言冲漠二字。则静时境界也。皆言冲漠无眹四字。则动静时皆有此境界也云。盖此四字。只一串语也。何可中折容其两项看耶。盛意所在见不出。幸赐剖教如何。
盛教曰莫非无极。无性外之物。以一本而言。各具一物。性无不在。以万殊而言云云。所论得之。弟亦曾看如此。而所以发疑者。试叩宋友之见耳。
气质交运。质何曰运。而盛教以文言天地变化作證。此固然矣。然与此似差异。盖地之质虽不能运化。而地之气可以运化。故文言所以如此下语也。今五行则既分气质。而曰气行于天。质具于地矣。此质字虽欲包气看。其奈别言行于天之气何。窃思之。质固有形可见者。而亦有无形不可见者也。如心中清浊粹驳。先贤以清浊属之气。以粹驳属之质。此粹驳岂有形可见之物乎。且如魂魄。魂当属之气。魄当属之质。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5L 页
此魄亦有形可见之物乎。盖虽同是气也。而虚底便是气。实底便是质。有个作为者便是气。有个持定者便是质。如此味之。可以想见气质之分。然则此等质字。虽谓之运行。固无妨也。未知高见如何。
善恶男女之象。盛教以舜之被袗鼓琴。孔子之厄于陈蔡。为圣人分上善恶男女之象。此恐不然。然则舜只有男之象。孔子只有女之象。人人只得有一象。无俱有两象者。岂其然乎。且此则以心性发出来处。各言其象也。岂以人身所处之地言之乎。盖圣贤则刚善柔善。便是男女之象也。此意朱子于答王子合书言之。幸考见如何。
与任君元
向日行虞时。以主人位次下问。归考家礼。则为位而哭时。男坐于床东西向。女坐于床西东向。凭尸亦男西向女东向。葬时至墓。亦男于圹东西向。女于圹西东向。是自初丧至葬。男女皆不变东西相向之位也。但备要成服朝哭条。采入古礼丈夫堂下之位。盖虑堂狭而为此礼也。其后题主。始言主人北向。虞祭乃于灵座前。男东女西而皆北向。然则降神及献爵后主人拜位。即香案之前。而其曰复位者。即自香案前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6H 页
而少退于其东南也。按备要图可知矣。盛意以对向神位为未安。然礼自如此。又何疑乎。且非此时为然。凡他参与祭。无不北向。与神位相对。何独于此而以为未安耶。今人家男女固不能如仪备列。然主人位则自有其地。而每当复位时。必退出于庐次。在众宾之后。恐非以服为行之意也。
家礼遣奠。阙哭拜之节。故丘仪纳苞下。有主人以下哭拜之文。沙溪曰。岂有设奠而无哭拜乎。从仪节行之可也。然则丘仪所谓哭拜者。即为行之于灵座者也。窃见向日遣奠时。主人以下既哭拜于灵座前。又于纳脯时。主人以下哭拜于灵车前者何也。或者偶失照勘否。
题主时。宾客似无不得参侧之理。而向以为在礼外人不当见题主。必使宾客退归者何也。岂以所谓宾客拜辞而归。既归待反哭而复吊者乎。此则恐不为此而言也。盖于柩行也。或只见发引而归。或中途而归。或至葬所而归者。事势之所不能无者也。礼意委曲详尽。每为之节度。若未得随柩。则其辞归之节。在于发引。故曰守舍者再拜而归。又不得至墓。则其辞归之节。在于郭外。故曰宾客出郭哭拜辞归。又未得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6L 页
见窆。则其辞归之节。在于至墓。故曰宾客拜辞而归云云。既归不得与之终始。则及其反也。迎吊哭拜。亦情礼之所必至也。此皆随其事势而特发其例。或止或行或归或留。使当之者遇着应用者也。岂谓宾客于是乎一切皆归而不当见题主乎。且何可为其反吊而故为之先归乎。设使近世山林宗匠之葬也。山地稍远。会客或至百千员。则何可一一麾退。必使归家。待其及哭而更吊乎。究以礼意。参以事势。恐不当如是也。愚见如此。未知果如何。
与任君元
胤友大阐。何其壮也。窃念水村先子之后。初有此事。而尤有奇绝者。登科之太岁。恰恰适符。岂秉化把者。除福人家。亦按历举例。如世间所谓誊录者耶。屡世积荫。今乃大发。天道之与善。于玆可信。史迁若作。必犁然解惑。惜乎不能使之及见也。弟近作故山行。浃旬归栖。而路中获闻喜奇。不觉耸惊。切欲颠倒往贺。而兄之还家。未能的知。从近颇闻御驾课日。拟晋而㥘寒迁就。旋用咄叹。荣到在那日耶。示之如何。第图伊时动身。兼观仙郎风仪为计矣。去重阳之翌。往叩仙扃。吾兄不在家。只拜二胤。展稳移晷而来。间度一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7H 页
月强。一月之后当在云梯之人。曾不识取。眼孔可谓全黑。良足呵呵。喜剧之馀。寒暄二字。蹉下后面矣。仍请兄体一卫崇穆。吉庆川至。亦不无应接之恼。继切仰虑耳。
与金述元(永国)
炎变为凉。伏问侍体连卫清穆。而第一季方兄慎节如何。无阶闻知。郁虑不任。与兄一面。已隔一年事。安得不颎颎结轖也。入秋来时物之变。大撼人情。尤不堪苦苦注想。未知兄会得此意否也。伊来看得甚书。做得甚工。愿闻之也。吾辈既与世抹杀。而一二味臭相近者。又如此落落离索。未之讲疑输款。全没两泽浸润之恰好意趣。岂不寂寥之甚乎。窃覸兄以甘白之质。承累世诗礼之教。又逼处君子之鲁。其于此事之成就。不啻绰绰而有馀力矣。但拨出一个肯心。竖得坚固然后。方有根基。从古圣贤。未尝不以此为最初急务。而逮我东栗谷先生。尤每眷眷于此。以立志二字拈出而表章之。实所以大有功于来学者也。其说详载于击蒙要诀,圣学辑要,学校模范。第取而观之。时时警责如何。盖自开辟以来滚到今日。几个男子。枉过了一生。彼夫妇之庸愚。固不足论。而虽以英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7L 页
豪功名自许者。以百年之后事去情冷者观之。则直不满蘧蘧一醉梦场也。岂复以千金之资。忍自堕于千古覆辙之坑耶。士生斯世。必须慷慨激昂。超然远览。世间千万事。一切摆落洒脱。富厚吾不愿。荣达吾不愿。名誉吾不愿。惟以鞠躬尽瘁。毙而得正为吾愿。此意思填着胸里。了了分明。跃跃奋发。方可以兴起振动。始有入头下手处。兄曾如是看破否。爱慕之深。不避烦屑。缕缕至此。实非一饷漫浪诵说也。亦非捃摭先贤语。为饰文掠美资也。惟兄断然以圣人事为己任。无少退托望望也。急于动兄。自不觉其犯芸人之戒。还用愧叹。石村函丈前。有所疑问数条。兄若来彼。亦觅览示教为好。
与金述元别告
今夏溽暑。振古罕有。虽在恒人。尚难排遣。况絷衰绖。易以生病。伏惟茧梅体力。不至大下。五十不毁。礼经至训。上追师父之志业。下念士友之毗圣。节哀兴寝。随暇读礼。毋犯伤孝焉。昔卫人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弼于执事。亦敢诵此语而仰祝。冀蒙鉴谅。副此远诚。
与宋士奇(秉琦○戊午正月)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8H 页
岁禅侍体盖膺敷腴。尊季阮府之筮仕。奇幸奇幸。遥想槐阴古宅。荣耀门阿。而朱子所谓黄流不注瓦樽者。尤见符验。贺贺无既。弟来时仍陪先生。止宿于义山金兄家。一师一友。从颂更仆。其乐甚津津也。自此登涂。遂致屦校之象。寸寸不前。凡费七个日。始到沙庄。这间辛苦。可不言而会。每经那行。辄遘一疾。顾此脆质。政所难耐。然九死而靡悔者。此行得于尊兄者不些。尊兄之风义。使人感诵佩服。有足以忘其劳。大抵与兄结缘。已近十许年矣。前此契匪不密。情匪不深。未有前冬之团栾若也。食焉也。孟尝比饭而仪则有隆。寝焉也。姜肱连被而姓则不同。凌婆见漏而图䙅襋之手。丹炼无资而继文武之火。此非至心所到。何以与此。然此则外尔末耳。不足道也。尊兄之于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个中有可兴起者。有可警省者。有可绸缪而不欲宣者。此皆弟之得于尊兄。而中心藏之。不敢一日忘者也。自念龙钟一物。为人所唾。而惟兄收之于众弃之中。顽非木石。宁不知感。昔韩文公谓崔清河曰。与足下情义。宁须言而后自明。弟亦云尔。而犹此缕缕者。还山之后。块坐空斋。苦无与道此怀者。夜永灯青。悄悄有思。故玆走觚胡草。实肝膈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8L 页
语也。兄其谛察焉。不备。
与宋士奇
承书之夕。披阅既尽。残釭欲现跋矣。胸怀彻清。如吸一碗沆瀣。就床而睡魔亦不能侵。因忽思到曰。昔有韩琦,富弼。同心辅政。以做宋朝升平之治。至今近千载。人必称韩富。今有宋琦,郑弼。亦同心结交。岂不奇事哉。何其巧凑如此。异日联翩云衢。同心辅政。以做我朝升平。亦如韩琦富弼否。将使千载之人。亦必称宋郑否。是未可知也。然兄之以琦。弟之以弼。不谋而偶符。化翁之会事既如此。则岂无其兆而尔耶。如此自语而宿想。兄见此必捧腹而倒也。然安知其不为实语也。其为实为虚。皆在吾琦与弼自为之如何。此亦不为相勉之一端乎。兄书凡积十许日始得承。其未承也。无日不待。待之不已。继之以虑。虑之不已。继之以卜。际此黄涧朴雅士蓦地投兄书。且兄修覆张皇之状。未目而报先至。始豁然欣泻。而其待之之心则愈切切不得已。送人觅来时。山日已下窗剧。命火取看。则果长笺短幅。头头骈出。如身入波斯市。森罗宝贝。眩耀人眼孔。那中某兄某客某事。皆长第来列于前。信一书敌百朋也。敬谂思传所谓曰好合曰既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9H 页
翕曰其顺者。一一得宜。区区慰祝。岂外于是。如兄者于登高自卑之道。可谓尽矣。使子思子在今日。则岂可曰民鲜久矣乎。槐市已过。想未免倒绷。而弟则只作向兄祝愿人而已。弟重堂癠候。日深一日。只自焦灼已也。十念若保见状。另拟晋拜耳。适得便暂候。而所欲言者非止此。馀不能尽矣。
答宋华玉太极图疑(秉璿)
 水火金木圈。以小画引凑于无极二五合凝之圈。而独于土圈无之者何也。土于四时无不在。故然耶。传曰水木阳也。火金阴也。解剥说曰水阴盛故居右。火阳盛故居左。俱是朱子之言。而阴阳所分不同何欤。
四系圈。独无土圈之引画者。盛教所谓土于四行。无不在者得之。传曰以其生之序则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其行之序则木火阳也。金水阴也云云。何尝以水偏谓之阳。以火偏谓之阴耶。今遗却下一节。而疑其与解说不同者何也。大抵解说则其说也(脱)。故据其成质而平言之。图传则其说也详。故原其生数而备言之矣。
 朱子太极图圈。书元亨利贞。与此图不同何也。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39L 页
太极不是空空荡荡。都无一事者。浑是元亨利贞之理。故特填书元亨利贞。便见个吃紧着实底意。此朱子所以发前人所未发者也。然第一圈则挑出阴阳圈上。故直书元亨利贞。第二圈则搭在阴阳圈中。故左元亨右利贞。其微蕴之意。亦不可不知也。
 太极之极。或曰与中庸立极洪范建极。究其实则一极云云。
以解说所谓人极于是乎立者观之。则其极似无异同。然皇极以德言之。有标准之意。太极以理言之。有根纽之意。
 
图说未尝言诚。而传特出此一字。以为一篇之枢机何也。可谓发前圣之所未发耶。
诚是无妄者也。天道所以为天道者无他焉。即无妄也无息也。此所以言天道之流行。发挥一诚字。做骨子矣。然此非朱子说也。通书曰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又曰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云云。以周子书而释周子图。此乃朱子善为传解处也。
 程子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而图说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则阴阳动静。何为无端始乎。朱子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0H 页
曰。以太极观之。虽曰动而生阳。毕竟未动之前须静。静之前又须动。推而上之。何自而见其端与始。程子之意。亦如此耶。
盛见得之。然朱子答王子合曰。动静阴阳。本不可以先后言之。然就中间截断言之。则亦不害其有先后也。此可以备一说矣。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这性字似气质似本然。未知如何。退溪曰。润炎等是气质之性。只是理在气中而为万物之性。则不能不随其气而有异。所以各一其性。尤翁先祖曰。五行之理。具于人而为仁义礼智信。虽其为德不同。岂可谓之气质而非本然性乎。又曰水性寒火性热。各一之义。亦可以此言之。然以天地言之。则天不能载。地不能覆。见天地之不能相通。而乃以天地之性谓气质之性可乎。二先生之言又不同。未知如何。
噫。此性命之微妙。而愚之积有听鹃者也。更何敢容喙乎。大抵周子本文则以本然性言之。即五行各一太极之意也。何者。图始言太极。又言阴阳。又言五行。而至于五行散殊则疑其有间于太极全体。故于此复推本之。以总结上文曰。五行即这阴阳也。阴阳即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0L 页
这太极也。太极即本无极也。以故五行之生。亦各一太极云尔也。如此看之。各一其性一句。方承接上三句。成得文理。若以气质不同之性看之。则此一句只可作单句话头。上三句推本言之之意。果何为乎。周子本意固如此。然此则推本说也。若直就五行上观之。则五行之气质既异。理之赋于此者。亦不得不随其气质而有所不同。朱子尝答徐子融曰。气质之性。只是此性堕在气质之中。故随气质而自为一性。正周子所谓各一其性云云。以此观之。则此性字亦可谓气质性。而但非气质善恶之性也。即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之性。而物物上。恰好当然之理也。故只可属之本然性。而不必属之气质性也。既知其如此。则以其不同而谓之气质性亦得。以其纯善而谓之本然性亦得。既是纯善。则气质性本然性。更无分别。故同是朱子一时之言。而曰五行随其气质而所禀不同。所谓各一其性也。既如此说得不同处。而其下更无一句转语。便承之曰各一其性。则浑然太极之全体。无不各具于一物之中云云。便滚同一串说去。所以如此者。虽其为性不同。自天命观之。则只是一个当然之理散在事物。而理便无彼此大小厚薄故也。退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1H 页
尤说各有攸当。不可执一而废一也。愚见如此。未知盛意如何。
 性为之主云云。人物未禀受之前。有何性之可名耶。此性字尤翁以为与上文各一其性之性同。然朱子曰理无情意无造作。又曰若理无动静。气何自而动静乎。尤翁曰。使动使静。不过曰自然而已。尤翁此说。即发明朱子之言耶。
盛见得之。盖气之有动静。非气自动自静。以其有动之理。故气便得动。以其有静之理。故气便得静。此是使动使静者也。然理无形迹。实非有一物主张把持使之动使之静也。理之不容自已者。有若使之然。故曰使动使静也。所谓性为之主者。意亦如此。此等处。须潜心自得。不可靠人言语而摸索求之也。
 阳善阴恶云云。
阴阳之正固皆善。阴阳之沴固皆恶。然阴阳善恶之象。无处无之。分而言之。则阳中又有阴阳。故有刚善刚恶。阴中又有阴阳。故有柔善柔恶。统而言之。则阳便为善而阴便为恶也。如人物统言则人为阳而物为阴。分言则人之尧舜属阳善。桀蹠属阴恶。物之麟凤属阳善。枭獍属阴恶。推类可见矣。以其阳善阴恶。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1L 页
故圣人为之扶阳抑阴。今曰以其扶抑而谓之阳善阴恶则不可也。
 程子曰善恶皆天理。尤翁亦曰恶谓之不本于性。不出于天理。则是天下有无本之物。而亦有理外之事矣。尤翁此说。以恶本于性。出于天理。此皆何谓也。
程子宋子之言。非洞见道理善恶之源流。则无敢说到如此。此说朱子于何叔京书。已有所答。有曰来教谓不知自何而有此人欲。此问甚紧切。盖天理中本无人欲。惟其流之有差。遂生出人欲来。程子谓善恶皆天理。(自注此句若甚可骇。)谓之恶者本非恶。(自注此句便都转了。)但过与不及便如此。(自注自何而有此人欲之问。此句答了。)所引恶亦不可不谓性。意亦如此云云。此可谓精尽。无复馀蕴矣。盖天下之事。虽穷凶极恶者。无一不本于此性何也。事之贪欲是仁之流也。残暴是义之流也。足恭是礼之流也。权谲是智之流也。彼贪欲也残暴也足恭也权谲也。虽属不善。推究其所以然。则本然之性。未尝不至善也。故天理人欲。同行异情。此是间不容发处。若只知其理善而不知其流于恶。只知天下之事物无非此理之运用。而不知理有时而失其本然则大错。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2H 页
老佛之学。只任其自然。以运水搬柴。谓之神通妙用。而猖狂自恣者。正以此也。吾儒则不然。既知此理之本善。又知此理之流恶。故既知养乎静时。又省察乎动时。涵养省察。又非两件工夫。只在敬之一字。以故图说。满篇说道理。而及其学者下手处。则在于君子修之一句。而传言修之之道曰。敬则欲寡而理明。此实遏人欲存天理之机也。其指示后人。岂不深切乎。吾辈之着力处。正在于此。故敢此覼缕。愿兄察之。
 中正仁义。朱子初以中仁属静。正义属动。后以正义属静。中仁属动。尤翁曰。四德虽各自有动静。而正义属静。中仁属动。此理甚明。未知如何。
不但尤翁说如此。解说既以中仁属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GIL 页
。以正义属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GIL 页
。则此是定论也。复何议为。
 易之太极。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图之太极。自一而二。自二而四。自四而万云云。
易以加倍数起之。故至于六十四。不但六十四。又推而加之。则至于焦易四千九十六之数。图则无象数。至生五行则造化发育之具。无不备矣。故遂言万物化生之道。两书之立言命意。自不得不然也。自一分合之说。先儒亦或有之。而此等处。不必较其同异也。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2L 页
兄之下问。既随见仰对。更以数条就质。以为丽泽之资。详赐剖教如何。
程子曰冲漠无眹。而万象森然已具。图传曰以其微者而观之。则冲漠无眹。而动静阴阳之理。已悉具于其中。所谓冲漠者。是静时境界耶。动时境界耶。抑无论动静。皆有冲漠境界耶。
解说水火从成数。金木从生数者何也。
传曰以明其浑然一体。莫非无极之妙。而无极之妙。亦未尝不各具于一物之中也。又曰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既曰莫非无极之妙。而又曰无极之妙。未尝不各具。既曰无性外之物。而又曰性无不在。上下语脉似一般。而必种种下两股话头者何也。抑各有义意于其间耶。
传曰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又曰阴阳五行。气质交运。行于天之气则固可曰运。而具于地之质。何可得运耶。
解说曰善恶男女之分也。圣人则有善而无恶。然则圣人分上。以何看作男女之象也。
图说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传曰所谓欲动情胜。利害相攻者。于此乎定矣。然则是圣人自定者乎。抑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3H 页
定人者乎。
尤翁以水之寒火之热及五行之理具于人。而为仁义礼智信者。皆谓之本然性。此固然矣。然寒非复热也。热非复寒也。寒热又非复仁义礼智之粹然者也。然则水之本然。非火之本然。而物之本然。非人之本然耶。必除却水火之气质而单指其理然后。方见太极全体。而水之寒性。未尝非火之热性也。火之热性。未尝非水之寒性。而物之性。亦人之性也。然则水火人物。既有不同之本然性。又有皆同之本然性耶。若曰寒热之性。即是太极全体。则太极万物之所同也。水性之寒。可同于火性之热。而火性之热。可同于水性之寒耶。
以朱子所答何叔京书天理中本无人欲一段观之。则所谓恶者本非恶。乃于过不及处。始有恶之可名。则岂有淑慝之种子耶。义理昭昭如此。固无可疑。而但所谓过不及者如此者。固为答了自何有人欲之问矣。今若更问曰自何而又有此过不及云。则将何以答之乎。当归罪于气质。而此气质不但发后见之。未发前亦有之。则堕在如此之气质者。其性独保其纯粹至善乎。程子曰。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3L 页
时。便已不是性。人生而静。即未发时。而便已不是性。则其未纯善可知也。既未纯善。则未发时此性。已带恶了否。此处何以看破耶。第寻常潜究以示。盛见如何。若偶未见到则不必火速立说也。
与宋华玉
肇夏风凉。伏惟侍体万重。黄山之游。间果回缆否。百里江湖。阮家之叔侄。谢氏之昆弟。羊昙之舅甥。同载一舟。摆落世间千万事。飘然轻举。以之绳武。以之论文。彼晋代荒诞之风。固不足挂齿。而犹能留作后人谈。况此旷世之绝事乎。向日太史氏必以德星之聚奏。饰 圣朝一美事矣。为世道耸贺无已。如弟者匏系一隅。只如斥鴳之仰誇天鹏。怜怜也。客冬。頫询太极说。不耻之盛。乃及愚陋。顾此肉走尸行三十馀年者。敢于性命上呿口乎。所以承拜日久。兢兢蹙蹙而不克仰报者也。然此事可易得乎哉。顾世之为交者。举皆把臂滑稽。促膝劝酬。不尔则锦笺华轴。声铿金石。迭唱迭和。恰如埙篪。又不尔则或闭门研经。探索义理者有之。而一自寒水分派之后。辨析同异。吞吐笺注。撑努呵骂。撼闹一世。门户已立。闻见各尊。便以传受为党论。以性命为时讳。惩羹吹薤。极盛而衰。其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4H 页
讲质往复者。不出于章句训诂之间。仪文度数之末。而若义理之源头。则掩置一边。寥寥宇内。固无以此为问者。亦无以此为答者。古圣人糟粕。便成冷淡家计。不可为向人举似者久矣。而乃者尊兄味众不味。到底盘究。见得精说得尽。其于自知也固足矣。而犹视之欿然。有此博采。甚盛甚盛。于吾身亲见之。不亦幸乎。既荷犀照。幸见难见之事。而又以蒙昧辞巽。不克自尽。则是终无可言之人。亦无可言之时也。与上所云云者无甚间。不几于同浴而讥裸乎。玆敢倾倒廪囷。逐条供对。僭妄则极矣。虽然古人所以格致者。欲其诚正也。今吾辈谈性说理而不能掩其所行。则其自欺欺人之罪。庸可胜言乎。弟于此事。或不无一班之窥。而禀质合下柔懦。未克硬着脊梁。只是玩愒度日。于焉之间。渐迫无闻之四十。此日夜兢惧而不敢舍下者。愿兄时赐药石之教。使之唤发警惺。毋终归小人之科。千万之祝。谨此不备。
答宋华玉
未发说。盛教以为水有查滓而人必不然。纯善之性。虽掩形气而为昏为恶。然若复其初。则浊变为清。恶变为美。方寸之间。其所萌芽者消尽。如炉韛之化物。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4L 页
不可与水之有滓者同也云云。执此言之。是一有未发时则气质顿然变化了。更无痕迹也。夫变化气质。复初之性。是大贤君子诚正以后事也。然则大贤君子而后。方有未发时耶。抑虽众人。若当未发时。则气质霎时顿化。而其后又依旧为众人耶。由前而言则朱子何以曰厮役亦有未发耶。由后而言则气质变化之后。又何依旧为众人耶。
与宋华玉
甚矣阻也。对展姑舍。书亦隔得几年矣。居诸驶迅。冠裳受布。想又就吉。而未能的知。不免架空作书。甚矣阻也。此岂吾辈所宜有者耶。其常茹怅。如鱼中钩。即日春暄。不审兄体连膺神休。诸房兄亦一一安重。而这间理会。果在甚书。一心憧憧。不以山川而间之也。弟省闱廑免显颐。昨春夏间。阅过朝野辑要及宋鉴十五𢎥。入秋后则空然栖屑度了。雪积乃于𦯄檐残晖。随隙涉过者。左氏一部也。然回头想念。胸中无一语带滞者。弟本善滞者也。何独于书不滞。而即即化下没痕迹也。可叹亦可笑。而犹向故人细细举似者。不敢为多也。兄我所欲闻者。只在此一串。而便梯又落落。若不以时相告。何能泻纡郁耶。馀将修寒泉书。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5H 页
故并及之。未知何时得便付之也。不备。
答宋华玉
空疏一物。跧伏樵社。不足为人记取者久矣。而尊兄乃错爱无星秤者。恋恋不置。侦便致存。古人笃厚风义。何幸亲见于今日也。感感仆仆。无容言既。但书出之日。岁匝一周而乃获承拜。便梯之落落。固如是矣。面晤既未易。书替亦甚难。岂非咄咄处耶。细叩来隶。槩闻经体万卫。而年来玩赜之工。益臻高明广大之域。为吾道慰幸万万。搬居石村旧第云。羹墙之慕。想益亲切。而先师基业。自此得有主人。一一叶此愿闻。昨岁以来。庶有阳复之渐。而阮府大监之居留。令从昆弟之筮仕。并极感祝。吾党之光荣。可谓大矣。何慰如之。弟省状廑视。而年来离索之久。新知不进。旧闻渐失。此将奈何。只抚躬自悼而已。胎纸所教。今便忙未仰报。容俟后日耳。我东近思录之编集。真盛举也。嘉惠后学。曷以数计哉。若其梳洗之役。则弟何敢与闻。而兄以询荛之盛义。欲为投示。悚仄之馀。还为感荷没量也。馀来隶立俟催促。不能尽备。
与宋华玉
省式。德门不天。令季氏丧变。寔出梦外。远未承实。今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5L 页
始得知。便人阻阂。从可知也。惊噩曷极。尊兄湛乐。原有四房。而今两人作泉下。所谓割半者。真亲贴语也。有谷似可以传脉者耶。不忍泚毫以供仰譬也。即日阳德已昭。君子道长。伏惟数宵环。养德体分对时茂膺。天人吻合。日臻昭旷。自有人不及知之妙。为之攒祝。不任其挚也。自闻门下遴选之报。私窃喜幸。殆欲不能成寐。此岂直以朋从之谊而然哉。从玆而 国有蓍龟。士有帲幪。凡在衿绅。孰不耸抃。而顾不佞则尤有甚焉。念在童丱。觚墨相随者依如昨日。而今为朝野倚毗。岿然如泰山北斗。区区柏悦。岂有容既耶。欲以一书拟申菲慒。而山川修夐。羽鳞莫凭。只日夕南望。翘首嘿诵而已。情势溢蹙。安得不然耶。然而自视欿然。过为撝谦。犹望求助于愚陋。此足以见大君子进德不已之盛义也。若有所存。可以仰裨者。则岂敢自外而不为之倒廪耶。弟自年来衰相。遽至鬓发。不但有一茎两茎白者而已。而益自放倒。无以收拾。政仁人君子之可哀而不足在辱问之列也。
便忙辞拙。不能尽万一之意矣。盛教邪说横流之忧诚然。非但为斯文之害 宗社之忧。若其目前防遏之术。自有 庙堂成算。固非草野之能知。而以极本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6H 页
穷源之道言之。则只曰反经而已。格 君陈善。即 庙堂反经之道也。讲道明善。即士林反经之道也。此二者之责。未尝不并萃于门下之一身。未知何以应塞也。大抵虽在山林。若其勉德敦学之言。则恐无出位之嫌。每每乞免之章。娓娓说及。恐未知如何。时义所在。固难可论。而不胜忧慨。故及之耳。
答宋华玉
二房尊兄。蓦地闯入。以出非意也。故倾倒剧喜。兼致下状。属意勤勤。鸣感仆仆。不省所以仰对也。矧伏审见辰。养德体事应天休畅。日间佔俾。谓在先书。矻矻致力者。不外于绳武裕昆之道。因以讲学在此。治平在此矣。向风驰义。不任菲慒。寄示疏本。盥读屡回。辞旨明畅剀切。有非循例辞巽文字。益可见年来积养之深厚。且前日妄率贡愚之言。不至挥斥。深幸深幸。盖此等说话。固非时宜。而勉学勉德。亦非触犯。何惮而不为乎。今日此言。亦可谓凤鸣朝阳也。曾闻徐孤青背听重峰先生之疏。不觉蹶起拜谢。则今奉读。为世道慰幸之心。岂职以下拜言之耶。弟将老挨遣。不足仰闻也。
与宋华玉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6L 页
潭上拜别。鱼鸟含怅。间多宾饯。不审体宇劳撼馀。不瑕有愆节。窃想御者尚未返次。或妨静养。日夕虑祝。非职为私。弟浑集视前昏扰渐紧。方塘活水。苦乏清净时节。势也何哉。今番枉临。得竣吉礼。又联辔半百里。行到山尽水穷处。从颂话心。可谓不易之奇缘。而但视晦翁鹅湖故事。欠却讲学一事。此为歉叹耳。容须后来讨得一处。追偿此债然后可以塞得吾辈之责也。伏未知尊意以为如何。
答宋华玉别纸
封章之教。此是宿昔相对时烂商者也。复何疑焉。当此举世都中寒疾。不汗五日而死。而门下独持风裁。不恤斧钺。有此举措。甚盛甚盛。或人之说。恐非的见道理者。道理若以含嘿为当。则朱夫子何必以唐仲友事屡疏不置。我国静庵,栗谷亦皆言事屡劄。中夜不掇者。固不出于正当道理耶。况近日邪教之流行。有非 朝家琐琐事端。实关斯文消长之一机会。为吾儒者。正当明目张胆。攻之不遗馀力可也。况门下所处。与寻常章甫自别。仁义之祸。莫此时为甚。而何可晏然袖手坐观耶。今日事甚合时义。愿勿迟疑焉。但疏中只当以扶正斥邪为主。不必以御倭机便言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7H 页
及也。盖利害筹谟。是有司之事。初非儒者之所预故也。未知以为如何。
渊源录。此是斯文未遑之典。而门下留意撰辑。亦盛举也。然愚陋之见实固寡。间有知未及者。何以议到耶。且南溟清阴诸贤。何尝不优于后来儒贤。而未之入耶。南溟则以退溪从游书之。清阴则以慎斋从游书之。则不患无渊源之可援。未知如何耶。且其间名德之不甚显著者。删之似无妨。而亦不敢指的以对。真所谓笔则笔削则削。游夏之徒。不敢赞一辞者也。久久深量。为之添删如何。大抵此事。随意劄出后。以待年卲义精然后。以成净本可也。
与宋华玉
旧岁逼除。百感交弸。雪屋纸窗。块坐无聊。忽拜惠覆。伴以那边诸书。长笺短幅。罗列入眼。应接不暇。仍作三五日读课。眉宇觉得敷喜。可谓挽近以来第一好过岁也。新蓂已落二叶。伏惟经体履端增旺。诸致佳迪。向风驰义。有非按例语也。世下生将老率幼。廑视无他。揆分幸慰。而贱齿渐加。疾病转侵。中感发嗽。苦无惺惺之日。且傍无强辅。一任颓塌。旧闻日退。新知不生。此生伎俩。恐止于此。有时循省。不觉汗背。惟望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7L 页
时加提撕。俾得成就。则何感如之。师友录弁文。伏读以还。不但大匠手段。因以可见其发挥之功。可谓至矣。虽琬琰不愿易也。铭感德意。何日敢忘耶。暂草笔秃。不能成眉目。还用主臣。
与宋华玉
此岁此月十九。即我 毅皇帝殉社之日也。见今膻毳溢目。尤切风泉之感。乃与六七士友发华阳行。入洞风传三处山长皆来到云。意谓萍水借缘。杖屦得侍。竟属虚牝。茹怅而归。归才卸橐。尊椷入手。事若相感。慰沃倍品。书后又积宾饯。伏惟现辰。经体事益享胖睟。门阿清平。遐筹恰到七七之数。抚时兴感。安得不尔。然前书教以不待五十而已知非。自谓知非者。已先非了。何以突过蘧瑗。专以虚伪取服。人谁信之耶。极用捧腹。然函席之前。妄犯东铭之戒。知罪知罪。
与宋华玉
暮春一候。出于积违馀。仰瞻德容。苍髯粹颜。无甚大别于往时。矧又眷注浮品。勤勤靡已。挽之以信宿。侈之以赠行。一为斯道慰幸。一为私情感荣。归来充然。久犹难沫矣。居然天时燠寒交递。而未克以一字请起居。有若旋忘者然。亲仁不诚。顾如此。此所以生之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8H 页
为生而止者也。只合自讼。中夜抚悼耳。伏问积阴之中。线阳有来复之渐。履道体度应天休吉。真积力久。益臻广大昭明之域。日夕攒祝。实非皮面上话头也。生奉率见免显恙。而今夏暵虐。振古所罕。宿疴闯肆。日以消晷为事。如干伎俩事。束阁相忘。自凉生后。神气稍醒。而又被冗扰。玩愒挨度。未知此生竟作何㨾物耳。山日已曛。止此。
母之继母其服有无。未可知先贤或有论及者耶。其父则有尤翁说以为当有服。然则其子亦似当服。未知如何。
孟子好辨章注。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得肆焉则戚矣。此戚字当以何义看。属之乱贼上耶。属之夫子上耶。以文理观之。则当属之乱贼。而乱贼之不得肆其欲。有何可戚者耶。且以此谓之罪我可乎。
与宋华玉
新年即 皇明屋社之周甲也。环东土含生之伦。孰不感伤。而纸窗竹塌。独坐守岁。怀绪忡忡。一倍他时。未知门下所经。同一情境否。转眄之间。已浃一旬。伏惟经体候履端增旺。庇节迓纳天休。一心倾仰。非职为私也。生水菽视遣。而又添一齿。无闻之戒。益切于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8L 页
中。只自悼怜也。当今时义。尤不可不讲读。而衰病日侵。全冬呻吟。苦乏清明轻健时节。满架尘编。只让与蠹鱼。如此而有何所成耶。世道之责。惟在门下。愿益加努力。为之闻太平。千万幸甚也。
与宋华玉
久矣阻也。衰落块蛰。世间万念。都归冷灰。而惟朋从之思。抵死难沫。未知吾兄能会得此情界否耶。梅雨初收。肇热方涨。伏惟燕申体宇一直神旺。庇节均善。窃念峡居绝尘。日长抵年。玩理潜绎。一倍专笃。致广大尽精微。有馀人所不及知。而固必有所得者。又必有所疑者矣。何不一一示及。以为征迈之地。而独蕴在肚皮。只作自己家计耶。盛德高义。生平钦服者。而至到此事。安能无介者耶。函席之下。语涉滑稽。知罪知罪。生水菽视分外。无足仰慁也。
有人来问以独身出后伯父者。其所生父死后无他三年服者。而小祥后则已服亦尽。当掇几筵耶否耶。生谨答曰。此虽未见先贤定论。而小祥后遽掇几筵。其在情理。终涉不忍。似当以心丧服权奉三年矣。且三年后忌祭。亦当权奉。何必于小祥后上食不得权行耶。通典徐邈曰。大功者主之丧。犹为之练祥再祭。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9H 页
况诸孙耶。若周既除。当以素服临祭。依心丧以终三年云云。此虽是父死未殡。服祖以周之礼。而服尽犹奉几筵。则于此可以援證也。未知果如何。若有先贤论及者。下示伏望耳。
与宋士赞(秉瓒)
海弼顿首再拜言。不意凶变。先淑夫人奄弃荣养。承讣惊痛。夫复何言。窃伏念弼忝在粪扫之列。窃听门下稔服淑德之。兼存契戚。虽未升堂。何逊通家。自遭山颓。桐子伥伥。犹以为慰者。庭闱不空。典型可徵。私自依慕。不胜切切。今焉已矣。此生此世。畴其仿仰。回想往岁甲寅冬。与哀兄诸益上陪先师。团会高山山房。从颂讲读。及其逼岁。弼以路远先归。则先师为之出山门以劳行。又下宿仙庄。则时天寒雪积。手足皲瘃之。先夫人为弼夙装。凌晨启扃。亲自呼㜎炊食食我。苟非至念攸暨。何以有此。铭镌心曲。历历如昨日事。而先师先兄。次第沦丧。又于今日。奉此实音。呜呼痛矣。顾瞻宇内。爱我者其谁。矜我者其谁欤。世间沧桑。不堪把玩。而如弼门下末生者。亦已苍苍而变为星星矣。合下脆弱。身不胜衣。而年来病痼精脱。衰相遽至。当暑病暑。当寒病寒。长事殿屎。万念灰冷。风灯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49L 页
草露。几何其不随而尽也。俄作故山行。浃旬始还。其间赴车来到。未闻一言而虚归。悚怅不可道也。情礼所在。宜即奔赴。而惫役才脱。脚木足茧。政难作步。不得已蹲坐。而旧茔祔封。未效负土之诚。实侯芭之罪人也。视之犹子。而报之未得犹父。茫茫穹壤。此何人斯。秪自痛疚而已也。惟伏乞强加丧食。扶护视息。克竣巨创。以副四方来观之望焉。以是之祝耳。伏惟鉴察。不备谨疏。
与宋东玉(秉珣)
省礼。令从氏注书丧变。出于万万梦外。千里辽涂。发轫伊始。而遽然折轴。此何理也。门党之倚毗。士友之推望。实不浅浅。而乃至于此。痛惜何言。即拜下状。敬审斗寒。服体无甚愆节。慰惬菲慒。不任规规。弼私门不天。室人今月十三。奄见长逝。成服才过。悲怀莫定。亦复奈何。行当专赴。而手下乏人。今因来星付呈。诸处所去。亦望侦便信传耳。頫教缕缕。可见求道之切。反复盥读。不胜钦服。从今以往。吾党有光。斯文赖以不坠。何幸如之。但求视听于盲聋。顾此空空。当以何辞仰塞盛问也。然吾道本无别般神妙之诠。如释家顿悟者。只就日用循循持养。不放过不间断。则积久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0H 页
之后。自然有得。未知尊意以为如何。悲疚之馀。神思惫苶。略此仰报。不备谢。
答宋圣五(秉瑞)
积雨乍收。夕晴可喜。匏花斗屋。社朋相集。方问菖说稻。忽官人来扣。以出匪意也。心㥘眼瞠。莫省所由。自念履历。唐突风月之外。庶无他罪。而胡有此跟索耶。及其视之。乃大兄宠椷也。转惊作喜。回讶为感。大兄之风威。能使人动情如此。况穷村小氓耶。想兄见此。必好一笑矣。间经一候。伏惟篆体一格崇护。大府徒御已为还次。撼顿馀无损节否。日夕悬祝。何尝少弛。赋归之教。弊痼务剧。又此景色不佳。盛算固所早见。然以愚计之。若欲杜门谢世则已。如其不能而随人往还。则何必决去就存形迹耶。且既为亲求养则亦当为亲屈志可也。且想与在家凡人事面自别。新制衣㨾。似已挂身。则五十步而退。有何优于百步耶。乞须入量勿轻。如何如何。弟草莽中一农氓也。合下不齿于衣冠簪组之列。蠢动起伏。何间蝼蚁。从玆以往。狂奴旧习。益复无检。虽蓬头散发。箬笠犊裈。亦无不可。馀生几何。聊此尔尔而过足矣。未知爱我者见之。不加厚诛耶。兄既问及。故如是仰复矣。窃闻于道涂。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0L 页
则兄于簿牒剖决之间。或不免孔剀二十九日事云。果有之乎。未敢必其有无。而冷突之中。烟何以生。直木之下。影何以曲乎。自兄下车。爱向之私。尤切于中。每逢治下之人。则辄探讨声绩。而人人如是说到。闻来不觉忧慨万万也。兄以兄家人。 朝野之倚毗。士友之瞻望。果何如。而得此声于百里之内。播腾唇吻。虽欲自轻。独不念大府地耶。古人有诗曰圣君恩重龙头选。慈母年高鹤发垂。君宠母恩俱未报。酒如成病悔何追。此四句语。实吾兄真的当剂也。望须留意佩服如何。且兄之出宰。非按例自来者也。七耋侍下。甘旨屡空。忍之不得。耐之不过。乃有此行。只当以苟活缕命为意。何必沉酣把作太守行乐耶。且 君宠也亲恩也身名也。都置不论。西原亦距府也。大小人命。举不下屡千万。此皆仰赖于我者也。吾之一举措得宜则利及众生。吾之一号令失宜则害及众生。其担荷之重顾如此。而吾之精力神明。不能照管。恒入冥漠世界。付之奸蠹手段。则哀哀无告之氓。其被虐抱冤者。当为几何。虽积恶于一人。犹足速殃。况积恶于千万人乎。凡此所言。非为尊兄必至此极。燎原之火。必起于炎炎。滔天之水。必始于涓涓。语其势则固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1H 页
如此。故不胜过虑之私。有此烦聒。倘不至挥斥否。近世物情。以软熟为主。虽同堂兄弟。鲜或攻阙。此风遂成举国之俗。 朝廷之势。日就无如何之境。而无敢出一语。今虽有华扁之手。亦莫可下药。而原其始则软熟二字为之祟也。今弟之此言。诚全昧世情。出于怪妄。然兄若收纳则安知其不为他山之石耶。且尊兄乃内阁臣也。将以谏诤为事。愚闻欲谏者。先受人之谏。以兄渊度。其将欣然乐闻耶。抑否耶。临忙走草。言不知裁字不谨。惟兄酌照焉。
衣服之制。在 皇明时。已不能传袭古件。我国今日所服。想亦 明太祖立国。新制以作一代之仪表者也。自有此事。京乡蔑识之人。或承望风旨。以为笠与道袍。凡所着燕服。元非 明制。实丽代传来之俗衣。改与不改。无所轻重云云。生谨考丘仪冠礼条。则有曰网巾。有曰所谓大帽。乃是笠子。用以蔽雨日。笠子非今日所戴者耶。又有曰野服直领。两带结之如道服。所谓道服。非道袍耶。公私所服。既皆明时所存。如是昭昭。而人之言乃如此。诚不满一笑也。鄙邑则颁令以去晦为限。释去旧服。不胜悼怅。故至限日。会得闬内诸人。使少辈作宾主。略设酒牲。行饮礼。老者则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1L 页
临以观仪。至无算爵。乐时适有抱琴而至者。酣乐以终日。此是旧时衣章。用行礼仪之末梢结局事也。念其情怀。诚亦悲矣。敢玆仰及。下览倘作如何腔绪。
与元颖胤别纸(世洵)
弟之女子子又有未字者。年今过笄。兄已稔知矣。前书谓担冰人之议。感已镌肺矣。间或有拟处耶。弟素闭门息交。无可以此事相告。设饶言及。例皆面诺背忘。于焉之间。岁月晼晚。诚极闷然也。昔程子有女择对。欲其相称。今弟之贱息。虽所教蔑如。生长穷谷。极其贸贸。但生禀柔婉。宅心宽而慧。若媲贤达之君子。则可以坐享安荣。此所以不欲苟许于人者也。兄既曾任此责矣。又肯留意则何感如之。大儿成就托于兄。次女又托于兄。便是子女俱托于兄。以子女托人者。顾非平昔许知者。岂能然哉。庶可嘿谅也。惟望另加搜访。以为相报如何。
宋友经幄之衔。令人动色。见今林樊宿德。廓然凋谢。而际此㫌招又出大老故家。凡在衿绅。孰不忻耸拭目。而弟与此友葱竹结交。到今白纷。讲旧相劘。其为喜幸。殆欲不寐矣。岂馀人之比哉。史官传谕后。又有何说话耶。蛰穷莫闻。可郁耳。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2H 页
与元颖胤
贻楮頫询。此系时㨾。其合宜浅深。愚何敢质言。盖在往昔。别无山林称号。荐绅中自有矜式宗仰矣。自 宁陵以后。冠屦易处。学者不乐立朝。始以山林目之。标榜一立。体统徒隆。若经台衔。举世皆称侍生。或不然者。谓之违格。谓之昧例。未知何故也。或曰位在宾师则为士子道理。举当执弟子之礼。然 朝家敦谕文字。称尔称卿。何尝与在 朝之臣区而异之也。以此揆之。为士者亦称弟称生。只依旧日。有何不可耶。客冬。今咨议致书于弟。弟于谢幅。亦颇商量。欲书侍生。笔终不得下。仍依前称弟。第俟位尊后。又容斟酌矣。然此亦不可以一槩断之。亦当视其情之疏密位之卑高耳。大抵山林二字。本是俗称。而仄闻启达文字。谓之山林臣云。果然否。于古有稽否。遐乡陋见。未知经据。幸示之如何。猥荷采荛。僭论如上。倘以为如何。主臣主臣。
与赵汝晦(性憙)
古人有懒作洛阳书者。今弟于那上。有日则惟恐无便。有便则惟恐无书。岂弟不及古人耶。抑兄家虽洛阳。身便烟霞。使人翘望若乔松在河汉耶。悠然起遐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2L 页
想。安得不致书耶。秋色向晚。山气日夕甚佳。伏询直体对时超胜。时携仙僚。泛黄题红。天游佚宕。能不负好个景光耶。为之健羡。弟何足道哉。直一壤虫耳。跧伏樵社。无人往还。刈禾种麦。便是公事。溪翁园老。便是良朋。土室松肪。头头骈集。剧谈轰笑。此何趣况。凡有书为道彼此见状。故如是仰闻耳。不备。
与赵汝晦
端居山斋。了无一事。而睡睫才开。胶胶扰扰。所做者何业。所关者何念。毕竟点检秪讨空二盂饭而已。今日如此。明日如此。瞥瞬之顷。岁又届夏。轻阴满庭。好鸟来鸣。天机如是活泼泼。而人独堕在漆盆。转动不得。岂不可哀也哉。只脉脉痴坐。空惜韶华。翘首引望。怀我同心子。未知兄能会得此边情境耶。佚宕天游。超脱尘窠。如此蚁蚁。曾不入思耶。
与赵汝晦
省式。令季氏兄丧事。此何言也。千万梦想之外。承此实音。臆塞不知为喻也。近日颇闻京城之间。多有怪疾。方以未得那信为郁虑。然只信其安过而已。岂意今日遭此耶。尊兄兄弟年纪。皆属强壮。见且蜚英。此心依仰。不啻栋梁。而年最少者。遽已先化。顾此贱物。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3H 页
畴其毗倚耶。且茕然之孤儿辈。将何以为之耶。女儿猝闻此报。霣剥啼号。念其情境。未得行归。以供一日之侍奉。而奄罹此毒。诚极哀怜。礼当即地奔往。而非但兄教教以从权。目下无人可以致身。无物可以致力。此将何为而可也。欲停乎则情理崩迫。欲行乎则事力茫苍。此将何为而可也。痛矣痛矣。不得不先送来隶。而人到之日。想已过成服。殓袭诸致。何以为之耶。以若磬悬之势。难无遗憾。只切悲虑。而轮沴闻方炽起。死在顷刻云。死者已矣。生者亦不可释虑。伏乞十分宽抑。抖擞气力。而咸哀清弱之质。难以保生。严敕调护。毋至生病。千万泣祝。大抵彼疾。亦应因滞而致泄。须百方审慎。防于未病之前如何。弟侍率槩无显恙。而自家以暑泄暑滞。自夏至今。长事殿屎。已极苦恼。而又次女亲日。涓在来十二。渐日迫近。百不从心。昼夜熏心。食不甘啖。形欲瘦枯。而不意又闻此报。如柱触头。如物中喉。悲疚之怀。实是无减于亲兄弟。都系此汉之禄薄身畸也。奈何奈何。日昨因风褫讨付一书。似未入照。春间菌戚。固所承闻。而仲夏遭戚。漠未知得。缘何證祟而如此长大之儿。至于此境耶。今年运厄。何如是荐酷耶。到底理遣。爱护体力。切望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3L 页
切望耳。兄之一身。来头关系。实如泰山。安得不爱护耶。泣祝泣祝。语无穷纸有尽。只此不备状上。
与赵汝晦
上月回椷。满摅悲腔。天理人情。曲折交尽。伏读以还。一字一涕。昔人谓读出师表而不泣下者。是无人心。愚于此书。亦云尔也。伤感肠曲。不忍屡看。而至情攸寄。意溢语挚。亦不忍不屡看也。时日驶迈。逾月之期已过。伏想间经襄礼。而挺豪之气。埋没掩塞于黄泉之下。天乎天乎。胡宁忍斯。所须窘跲。不见是图。而居停稍夐。兼致昏扰。一伻走暴。亦未办得。竟免不得况叹之科。此岂所宜有哉。人理扫如。疚怀靡定也。
与赵汝晦
雪满穷山。杜门吟病。万念都灰。而惟于那上。憧憧悬凑。按住不得。尤于清晨无寐之时。转辗衾窝。怀绪纷集。未知何为而然也。兄能会此情境否耶。人生世间。托心绝寡。自顾蒹葭。得依玉树。区区私心。窃为末路之大幸。而到今季房贤兄。奄弃朋知。惟执事岿然若灵光。而在此心依仰。安得不较前倍切乎。门户之责。士友之望。萃在一身。重若泰山。万乞小心保啬。凡系梏害性命者。一切裁抑。如何如何。兄于曲蘖之味。似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4H 页
或过滥。全废时食。盖酒滥则伤胄(一作胃)。食废则乏气。终非延年之道。季兄之不得其寿。虑或在此。设不在此。政好为戒。从今以往。另加一副规模。以食为主。以酒为佐。冲和气血。毋或致伤。千万切祝。非兄弟不为此言。非弟兄不闻此言。若例赐印可而实不收用。则岂愚陋开吻之念乎。为此张皇。寒暄二字。不觉落后矣。
答赵汝晦
前书贡愚。猥蒙开纳。感幸何喻。盖此事非为养德修行而发也。一自季兄捐世。慨念尊门孤危莫甚。自顾姻娅。依仗盖少。惟执事者。如千石米囷之上。盖百幅日幂之高柱。爱护之心。一节深于一节。故所以敢献猪肉于啖龙之家也。然而窃详来教。虽若从悦而终靳改绎底意。且弟所云云者。专为耗伤真元。虑错遐筹也。而今承间得奔御之报。此真俗所谓霜上加雪者也。酒则为害犹微。色则为害甚显。酒之害损气。色之害损精。酒则亦能畅气。害须由过。色则必能泄精。害不待过。有一于此。固能害人。况兼其二乎。兄纵以年多自解。人之恒情。厌旧而爱新。年虽旧而情则新矣。锦衾角枕。士女之耽。庸有既乎。况少者气旺。老者气衰。御色减于少者。而贻害倍于少者。然则兄之所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4L 页
以自解者。适足以为文过之资也。可慨可慨。然事属既往。正合勿说。但弟既如此一场大聒聒。兄不能不记。记则不能不思。当杯则思弟言。当衽则思弟言。思之则或可惕然惊动。超然远虑。庶可万分一助也。此皆肝膈中流出者也。兄其谅察焉。贱息自那归后。连不惺惺。闷极闷极。然此不足为恤也。若尊兄克崇明德。导迪子姓。大其门闾。则非职一人一家之幸。凡在亲属。皆与有荣焉。贱息之托身名门。亦已足矣。生固可愿。死亦何憾。弟之真情固如此。以故昼宵耿耿不置。在于尊兄及子舍诸郎。而不在于贱息也。兄果会得此意耶否耶。今不暇一二言及。姑不备状。
与赵汝晦
蝉声益清。怀仰高风。此晦翁抵东莱书也。见今秋入山家。草树满庭。积雨乍晴。箫管竞发。镇日閒听。怡然可以遣世虑。未知京国亦有此趣否。仍念自晦翁后上下七百年之间。何年无此蝉声。但吕先生则寥寥难得。此足兴慨。城西斗屋。研经固穷。吾兄高雅密博。或庶几追躅否耶。翘詹北云。日夕憧憧。
与赵汝晦
霜华满地。朝暾可爱。𦯄檐短架。半晌负曝。古人献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5H 页
君之诚。靡日不入思。然亦谁其会得耶。未审此时。兄体一直神旺。庇节并膺佳吉。仰用顶祝。实非按例语也。弟亲闱无大愆。而氄忧鳞生。浃旬贻恼。近幸少霁。上月作怀川行。归栖属耳。惫苶难振。而惟幸事一之地。得遂积年之诚耳。迷儿春夏所经。已觉齿酸。而坐席才煖。又此赴去。可谓痴呆罔俩汉矣。乌得免达人之笑耶。女息杪秋一番见痛后。姑不更发。然要非拔本塞源之道。未知下回竟得何如也。
与赵汝晦
客秋迷督之往。适感初寒。呻呓床兹。未具芜肃。怅悚恒弸。华椷及之。实获我心矣。然画前之墨。森然自在。不以既发而有加。不以未发而有损。大易之憧憧。葩经之冲冲。特其浅浅之为感耳。君子何必以皮肤色相规规致意也哉。转眄之间。新春已过三之一。不审兄体应天大壮。閤内虞病。随雪融去。迓纳鸿禧。北望悬祝。实非往复誊录语也。弟螴蜳无足仰闻。而自元日清晨。患水泄三两度过夜。如是者几乎浃旬。仍以扑伤手拇。迄今作苦。新年之况。如是而已。且定次豚亲事。馎饦无面。日熏方寸。此固生人免不得底。而逐年经过。难以拼挡。将亦奈何。惟是事育视遣。女息亦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5L 页
一直免恙。甚以为幸也。
与赵汝晦
闻昔此岁。大水怀襄。怪祟肆行。今秋所经。又印一板。化翁之司运气者。亦免不得按例誊录。如人世所为耶。向因清塘官便。凭闻斗尘压颓。虽幸率口之脱劫。而人生斯世。庇身无所。曾不及鹊之有巢兔之有窟。天之增益吾兄。如此其甚耶。可慨可慨。信后有日。不审抄凉。兄体对时神旺。小大普安。一念悬祝。实非皮面上语也。弟老幼诸致。廑免显故。而虞病鳞生。或痢或痁。前者乍瘳。后者又痛。刀圭未掇。展眉无日。且身以暑滞。长夏叫苦。脱略衣袜。便如子桑之为。笔砚书册。皆属笆篱。如此而乌免小人之归耶。惟于上月。得丈夫抱儿。此为可幸也。
与赵汝晦
兄体连享清健耶。今果脱直在家否。东 陵僚员。素称好游。而入则棣华。出则兰馥。互映交袭。西方极乐。莲花世界。倘非此耶。仰用拱贺。弟之挨遣。已列季兄座。无足架叠耳。此儿之行。在所难已。而如此俭岁。累朔旅食。亦所关念也。出入杏庭。相机周章。固不必提托。而在在牖迷。视同家人。千万切望。兄则以子付我。
照庵集卷之三 第 256H 页
我亦以子付兄。古人所谓易子而教者。正为今日准备语。而我虽不能诚笃。兄必诚笃如何。语不云宁人负毋我负乎。呵呵。弟之次女年亦及笄。择对事曾已仰托。而季兄向拜时。亦敢奉烦。弟所愿求。季兄悉之。可以頫烛也。弟于世事。万念灰冷。惟所耿耿者。在此一串。若了此则可以脱债无累。追效尚子平故事。幸勿泛另图如何。
与赵汝晦
向覆如获天球琬琰。珍感大浮常格。兼以伴之烂报。顾此青山红尘。重重膜膈。理乱黜陟。不到耳根。而蒙赐破荒。每园翁溪叟昕夕相过。辄把作别界异闻。聚首骈眸。消讨几刻帘晷。顶谢曷容既。书后屡经宾饯。伏惟体分一例崇穆。第隙驶迅迈。令季氏祥事奄过。姜衾长寒。杨幔永寂。伥伥虚廓。当作何怀。不任溸念已。弟事育带前书㨾。无足提慁。此儿此行。见方炽沴。不宜动身。而信天赴役。系虑不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