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x 页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行状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59H 页
主簿徐公行状(庚午)
公姓徐。讳梦虎。居蔚山。本达城人。制处使讳沉六世孙也。监察讳近中。主簿讳乾孙。判官讳矩。处士讳勉。公高曾祖祢也。以文行世其家。妣庆州朴氏。 嘉靖己亥举公。其怀妊。梦有虎入怀中。公生而有异质。年才五六。已有成人器局。虽寻常嬉戏。多出人意表。及长。志气肮脏。胆略过人。常曰。丈夫处世。要当为国家立义树功。铭彝纪常。垂诸无垠。何必区区自缚。枯死篷筚为哉。乃傍贯苴武。握奇诸书。人皆谓缓急之材也。逮壬辰岛夷之猖獗也。边城连陷。列郡瓦解。公及再从仁忠。慷慨雪耻。奋身纠旅。与乡人余敬元,朴凤寿,朴庆悦,成大明,许嗣男,金继男。乡吏朴麟福,朴晖,朴吕潭诸人。或设伏要害。或转运粮饷。指授方略。出奇制胜。斩获凡六十馀级。贼退屯东莱。时郡居前县监朴弘春为西面将。拒釜山东莱贼。前奉事全应忠为南面将。拒梁山机长贼。徐仁忠为舟师将。以截水路贼。公及郡守金太虚。率三百兵分道进追。一朔之内。连七八战而献馘甚多。贼不敢犯郡。兵精锐甲于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59L 页
诸路。又与向化人金忠善义气相遇。合谋并力。自是厥后。军声稍振。鏖兵蹙踏。败之于阿尔浦。又败之于利见台。又败之于小蓬台。前后七十馀战。战辄告功。权都元帅慄,朴兵使晋,韩御史浚谦并驰 启。录勋宣武原从一等。又除训鍊主簿。公之树立。卓荦奇伟。真不负其素志矣。何其壮哉。公墓无传。配淑人安氏。墓在甑山筏畓坐癸原。有一男曰翰默。致龙,致镇,致馥。其孙也。曾玄以下不尽记。呜乎。龙蛇之变。尚忍言哉。自有寇乱以来所未有之剧变。于斯时也。吾邦之狃安久矣。而猝见其封豕长蛇逞毒肆凶。握节腰符者。望风奔溃。无敢彀一矢向贼。而公能奋忠抗义。出万死不顾一身。收召饥羸不教之民。数不满数百。而裹疮直前。躬冒矢石。摧摋将炽之贼势。奠保一方之民物。其伟绩盛烈。赫赫至今。三百年如一日。噫。从古忠志之士。不在于崇班厚禄而多出于遐陬下邑崟崎落拓。人主所不识何状之人。亦独何哉。以当日创残之势。能匡恢旧疆。复我衽席。 宗祏光奠。金瓯无缺者。专赖我 明皇朝之恩。而亦诸义士之在在云兴。忘身殉国之其功又居多也。呜乎。公所谓豪杰不世出者也。公后孙度 度贤。赍公断烂遗迹。属不佞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0H 页
以状德之文。顾人不足为重。言靡足为徵。但素日服公之深。以托名为荣。不辞而谨撰次。以俟后世立言之君子。
仁村禹公行状
公讳载岳。字卓中。仁村其号也。禹氏望丹阳。上世有讳仲大。有讳天锡。两世门下侍中。生讳倬。祭酒。世称易东先生。子讳吉生。赤城君。生讳玄宝。侍中丹阳伯谥忠靖。号养浩堂。当丽季。与圃牧两贤并称三仁。生讳洪命。礼曹判书。六传至讳拜善。郡守。号月谷。龙蛇之变。倡义录宣武一等勋。光海壬子。见时事日非。歌北风诗以斥群小。归隐于大德山下以终。生讳达海。宣教郎。号学圃。以文章行谊名于世。寔公五世以上也。高祖讳汝律。以孝闻。曾祖讳锡圭县监。号知足堂。以经行称。祖讳洪受司马两试。从遂庵权先生学。考讳命集。妣金海金氏。处士溢女。 英庙甲寅。举公于大邱之月背上仁里第。公资禀秀朗。颖悟绝伦。才学语。便解文字。五岁就学。四个月读一卷书。陶庵先生闻而奇之。取禹贡既修大原之文以锡名。自是文思日进。八岁。尽读小微书。取击蒙要诀小学书。夙夜成诵。四子五经。览过五六遍。如诵己言。受易于族叔进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0L 页
士命构。如河洛大衍之数。不费力而了然。以先公命。尝为功令业。文词遒崒。不用俗士媚悦态。丙子丁外艰。时公才经疠患。气息绵缀。而赗襚之节。犹自力躬将。哀毁几灭性。朔望展墓。不以寒暑或废。母夫人尝戒之曰。汝失所怙。靡所教督。学业易疏。盍勉诸公。兢兢自奋。孜孜益勉。俯读仰思。忘寝与食。靡或以晷刻自逸。甲申。与石门尹公凤五讲大小学于庆州仁山书院。乙未。与道伯金公载顺及诸名胜讲庸学。戊戌丁内忧。守制视前丧。甲辰。往松京崧阳书院。行养浩堂跻享礼。因观朴渊花潭诸胜。有天磨山记。乙卯秋。 正庙定五经百选。 命道臣选择娴习经书者校正以上。道臣李泰永邀公校正以进。自 上颁赐诗传邹书朱书百选。丙辰夏。自 上命别荐有才行者。道伯以公闻。 上命召之。与同荐人进士李树仁入侍于离文院。 上问姓名年岁。因 教曰。汝等学问为业。所存何事。对曰。臣学识卤莽。见得浅薄。而家庭所受。不外忠孝而已。 上曰。七书之中。何书为最要。对曰。圣贤遗训。无非至要。而以臣浅见。庸学为最。 上曰。何以言之。对曰。庸学以诚敬为主。诚敬二字。圣学之本源。治道之根柢。 上更问姓名。 教曰。欲做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1H 页
诚敬。以何工为先。对曰。莫如读书穷理。 上曰。读书穷理。予岂不知。而敬也诚也。欲闻其始入之方。对曰。程夫子整齐严肃主一无适之训。谢上蔡惺惺之法。尹和靖收敛不容一物之说。实是行敬之方。而至若诚。则程子又有敬者诚之用也。敬则诚矣之训。诚敬二字。 祖宗朝家法。 殿下所持守。伏愿勉勉不已焉。 上曰。所对诚然矣。然专主乎静则恐流于他矣。对曰。释氏本心。圣人本天。居敬而存天理则何患他流之弊乎。 上曰。小学是做人样子则小学岂不为切要乎。对曰。小学之成功。即大学也。大学之道。岂不由于小学之教乎。 上曰。为敬之方。必以正容貌为先。何也。对曰。外面整齐严肃则中心必惺惺。而非僻之心无自入焉。未有外貌不端而中心能敬者也。 上曰。然则古有临朝若神者。何也。对曰。汉帝则不能主敬而专事外饰者也。 上曰。张子以礼教人。何也。对曰。程子谓子厚以礼教人。使学者先有所守。先贤已有定论矣。 上曰。卫武公抑戒之诗。可见古人老而好学之诚矣。对曰。朱子谓周之卿士去圣人近。气像自是不同。 上曰。退溪谓颜子以下求放心。有与栗谷往复。何如。对曰。以臣浅见。颜子生知之亚。岂有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1L 页
放心之时乎。 上曰。退溪又以为四端则理发而气随。七情则气发而理乘。栗谷以为无论四端七情。皆气发而理乘。二说何如。对曰。发者气也。所以发者理也。无先后无离合。先正臣宋文正公。已为论辨于心经释疑中矣。 上曰。汝等自乡来。生民疾苦。何弊为最。对曰。臣蛰伏乡庐。虽未知某弊之最急。而以浅虑言之。名分之紊乱。似为百弊之根矣。 上曰。名分之不正。何至于百弊之俱生乎。对曰。名分不正则卑者陵尊。贱者希贵。义理都丧。欺诈日生。目今军政也田政也还政也之弊瘼。专由于名分之坏乱矣。 上曰。欲正名分。何以正也。对曰。臣所陈诚敬之工。当为正名之要道。敬则礼防自严。诚则真实无伪。伏愿勉勉不已则祛斯弊易易。臣前年冬。奉览 御定五经百选。至于礼经终篇。庸学之编入。仰度 殿下诚敬之工迥出寻常万万也。 上曰。经选。汝其校准耶。对曰。数三臣句管其事。而臣亦参其末矣。 上曰。汝其退待于住处。当有更召之命矣。遂拜辞而退。即发还乡。时梅山洪先生日相会议论。又有赆言。九月三日。除授徽陵参奉。赐复户。盖 特恩也。一门老少。乡道知旧。皆劝以出肃。公不可曰。一命已是分外。复何所求。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2H 页
虚名欺世。谬恩加身。非喜伊惧。只当自守善身以答君恩。可也。癸酉升通政资。甲戌十月。偶患痰。十一月三日疾革。语嗣子以禔躬正家之道。且曰。吾家世贫。贫者吾儒本分。何用戚戚为也。朱子云只得存活得过。便是十分亨泰。此可为法也。曰。世间事。惟求字为病。为嫌于自衒也。曰敛殡与葬。不能无憾。而古人谓敛手足形。悬棺还葬而无椁。尽其诚。斯谓之孝。汝其必诚必信也。四日辰时。命整席而逝。寿八十一。乙亥正月。葬于月背山戌坐原。公性于孝。事父母。尽爱敬之实。极志物之养。一遵古人成训。居丧承祭。以礼为则。每当丧馀。不接外人。哀恸如袒括。至八耋而未尝替人行事。友爱一弟。同衾联床。弟病九年。必亲药饵。拊育二侄。无异己出。寡妹无依。并率其四子女而使之奠居焉。处家也。内外斩斩。睦族处乡。无不得其欢心。素性狷介。于人少许可。遇会心人。情绪款款。见人有过。辄规之。而改则待之如旧。家贫环堵萧然。蔬粝不继而处之裕如。每晨起盥栉。先谒祠庙。退坐书室。终日整襟。图书相映。趣想渊永。尝曰。程夫子以为不学。便老而衰。吾少不勤学。追悔无及。精神衰耗。不能知新。只掇拾旧读。燖煴故学。乃是知新之方。遂取经传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2L 页
诸书。昼夜覃思。间以成诵。尤致力于学庸二书。以为诚敬二字吾儒之田地根基。而实彻头彻尾工夫。则把作关中河内可也。又于朱书心近性理诸书。看玩不撤。于尊德性。道问学。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等语。有默契焉。而日如车轮鸟翼之相须。必并进其工。与镜湖李公宜朝。自少至老。情谊绸缪。讲论磨磋。隔江左右。蔚然相望。盖李公即公之友婿也。晚益肆力于性理之学。玲珑透彻。发尽蕴奥。然不以己见自居。尝答人问曰。所论心性理气之说。于朱子书似得其糟粕之万一。而只是自己本然性。堕在气质中。未能矫揉变化。虚心而静虑。犹恐或归于晦翁所谓信口信意。徒取易言之罪。以此常自忧之。奚暇于他哉。训诲诸生曰。人以流俗自处则甚害事。常自激仰奋拔。然后可以做事。中庸知仁勇三达德。勇为较重者此也。又曰。学问譬如农业。读之者。农夫之粪土也。做去者。农夫之锄耨也。及门之士欲行贽礼。则不许曰。简册上有馀师。苟能熟味而有得。为圣为贤亶在斯。老悖倥倥。何辅于人。只自误而误人。公立言著书亦已富矣。而散佚不收。只若干编藏于家。配淑人昌宁成氏。通德郎尔汶女。华隐堂震恒玄孙。妇德甚备。事舅姑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3H 页
以诚。奉君子无违。当公筮仕之日。淑人曰。一命足矣。更有何望而白首残年。奔走世路乎。盖公之不出。介石素定。而得于内助者为多。先公十七年戊午歾。葬于丰山先兆下负巳原。有一男一女。男行镇。女适士人延安李秉林。行镇男海澈,海永。皆无嗣。取族子东范为后。噫。公奋志斯学。不由师承。穷理实践。养深积厚。以草野韦布登侍 殿幄。其所奏对。皆天德王道范围中出来。而 宸襟为虚。亟称嘉乃。后之欲观公者。即于此而可得其一二矣。先师梅山先生。自少爱好公。生而以书以诗。殁而有祭有挽。其称诩阐发。可谓希世赏音。而答大邱儒林书。云仁村禹丈惇德邃学。允为一路之望。愚于状德一事。亦拟自效。克副直卿握手丁宁之托。直卿。公嗣子表德也。噫。先师尝拟状公行德未果焉。而今其曾孙东范。托赞奎以先师未就之事。赞奎非所敢承当。然亦不敢辞。吾乡先辈风猷道术之近而可挹者有如公。而尝所慕悦深矣。谨据其家状。撰次如右。用俟后世之立言君子云尔。
兰樵李公行状(乙未暮春)
公姓李。讳正斗。字景七。兰樵其号也。鼻祖讳谒平。降于庆州瓢岩下。是为六部大人之一。而佐罗祖为开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3L 页
国元勋。其后有讳开佐敬顺王封江阳君。及丽朝受禅。废为陜川户长。子孙仍著籍焉。累传至讳景芬。金紫光录大夫尚书左仆射。讳云皓。版图判书。是生讳斯昉。入本 朝官永川郡事。三传至讳梁材。 光陵丁亥。以北评事兼三水郡事。立殣于施爱之变。再传至讳忠。承政院左承旨。是生讳守谦号敬窝。 厚陵参奉。赠礼曹参议。与沈巽斋,朴思庵,金黄冈,郑松江诸贤为道义交。是生讳得男。以栗谷李先生荐。除军资监奉事。三传至讳庆殷。养德山林。含章自贞。是生讳昌叟。以文行重于世。戊申变。炳几洁身。声讨逆党。其时按廉使金公镇商启于 朝曰。列郡骚扰。李姜独清。又有诗曰。三南列郡非无士。二子名门独戴君。丹岩闵文忠公赠诗曰。峤下相逢一席珍。十年篷户读书人。斥邪扶正春秋论。吾党中儒幸有真。寔为公五世祖也。曾祖讳寿增。祖讳汉奎。考讳镇恒。号菊圃。皆世绍诗礼。妣安东权氏景夏女。以 纯祖甲申八月二十八日。举公于陜川林北里第。公天分颖慧。气格隽逸。自幼嬉戏。多出人意表。始若难受羁束。而义方之教。自底绳约。性于孝。志物之养。靡极不至。至诚承顺。罔或少忽。侍癠。焦心弊形。不睫不啖。必手调秤水。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4H 页
虽褥茵泡湢之具。躬检洁濯。日以为常。十二丁内艰。执礼如成人。及菊圃公再聘于善山金氏▣▣女。公事继母。无间所生。曲尽诚孝。能感异颜之亲。人以为难。壬子居外忧。攀擗哀遑之中。含敛襚襄之节。一遵礼律。而公则尝若有未恔于心者。与季氏苏庵景斗。同被而寝。联床而业。日于亲侧而跬步不离。和气融翕。虽程文之工。俱臻其妙。侪流考艺。恒居上游。人咸嗟异。目之以双璧。幼受业于晚悔李公澈。李公则文敬公宋心斋门人。期待公綦重。问学日就。已自童丱。四子五经。轮流讲贯。洛闽诸书。覃思妙悟。夙宵孜矻。殆忘寝食。常曰。学而不修饰边幅。能朴实头负荷得。则其于造道可几矣。祭先。以敬慎蠲洁为主。情文备至。每恨累世宗祀之靡托。以公之长男相台。继季氏景斗后。俾之主鬯。盖遵本生王考遗训也。治家。敦伦笃义。规矱严整。妯娌雍睦。无盖底方圆。而闺门之内。斩斩如治朝。尝北游京洛。交遍一代名胜。而持守简亢。不汲汲于势利之门。以是绮纨显人多礼敬焉。善于诲迪。每乡里后辈之聪悟可教者。炉鞴之薰濡之。多兴起悦服。所居书屋。扁以兰樵玄屋。窗明几净。左图右书。时或静坐其间。玩心昭旷之域。怡然乐而处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4L 页
之。荣辱得丧。不以婴情。以 当宁乙丑三月二十九日考终于正寝。享年四十二。临终。神精靡错。语言谆谆。而惟以继母不得终养。涕泣为恨。命诸子以勉修志业。无坠先懿。四月。葬于求友洞先兆下。士友会下者数百人。后乙亥。改窆于草溪榜谷。甲午。合窆于林北村后亥坐之阡。配晋州柳氏东洙女。柔婉淑慎。壸范甚备。先公一年而生。后公十一年而殁。葬于下林北村。后甲午。与公墓合窆。生四男。长相台出系冢嗣。次相轸主事。相翼,相壁。相台男寅燮,周燮。相轸男道燮,铉燮。馀并幼。公孝友天植。内行纯备。志气慷慨。绝无拘生俗士意态。使公获亲有道。充阐志业则出可以需世其才。处可以矜式其德。观于公之文章著论。槩有以想得其一二。而公之为文。不修辞藻绘而悠然有遒逸疏宕之气。公不以是自多。无事乎著述。述亦不取。零简散稿仅存若干编。是何足以见公之平生而不朽公于后世哉。噫。赞奎与公弱龄结交。情好款笃。逢则扬扢古今。夜窗灯灺。别则江东暮云。襟韵虚照。转眄之顷。影隔前尘。有不胜梁月之感。公嗣子相轸。抱遗集谒以状德之文曰。先人平日士友间秉笔处。得一转语。此先人遗志也。幸卒副焉。不佞非立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5H 页
言者。曷敢当。既而惟之。公之知之深爱之笃。莫余若者。就家状撰次如右。用备永世之考信焉。呜乎。九原可作。公必莞尔而笑也。
直养斋安公行状
公讳永集。字善膺。直养其号也。广州之安。始祖于讳邦杰。佐高丽太祖。以军功封广州君。至侍御史讳绥。移居咸安。至讳梦得。 太宗朝官判事。至孙讳宙。 中仁之际。以弘文馆校理。出补密阳清道。疏斥元衡。至讳润身号栎叟。大北用事。以进士自废。生讳永命。仁祖丙子举义旅。闻媾成。痛哭而罢。号大明居士。生讳鹏。号东岗。 崇祯甲申后。怀风泉之痛。敛身自靖。尤翁之在长鬐。往候焉。问为学之诀。而后有感怀诗。又与老峰闵公有唱酬诗。至孙讳守贤号南华。游陶庵李文正公门。于公为高祖。曾祖讳尚德。号洛坪。祖讳景石。号希窝。考讳允中。号俭轩。皆以文学行谊称。妣庆州金氏。厦鍊其考也。以 纯庙癸亥六月二十二日乙酉。举公于蔚山吉村里第。先是金孺人连举三子。厄于蓐。祖妣李孺人为文祷文殊山。既弥月。俭轩公梦有一老人指示文殊山曰。以此与君。君其宝焉。及公以降之日。命小字以文范。资禀俊颖。仪表端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5L 页
洁。已自幼时。动止自矩。有如成人。父母疾。未尝离侧。命之出游。辄留止户外。以呻吟剧歇进匙多寡为忧喜。学语。李孺人以身部器物等字口授。而后更叩则识之无一错。九岁就傅。塾舍颇地僻。一日风雨雷电。至夜大作。而塾师及村秀未及会。俭轩公袯襫往视之。敛膝危坐。微音诵书。了无惧色。乙亥。举家遘疠。时公肄业于芬皇山房。一日心忽惊。即挺身而归。相距一舍。冻雪满身。夜已深矣。金孺人作喉间声曰。汝来耶。言讫而逝。公躄踊柴毁几不全。葬后展省。风雪不避。戊子。俭轩公病。公尝粪血指。得苏者再。己丑丁忧。哀毁过度。而仪节遵家礼。俭轩公尝啖鸡肉。不利于病。公终身不食。筑室墓下。为一生瞻依之所。花卉松楸。手自栽植。日必展省。或竟晷忘返。冬则奉帚扫雪堂斧。窈奥居家。纯默自持。叱咜之声。不及犬马。而庭闱如治朝。平生无言人过失曰。彰人之过。如含血喷人。先自污而污人。苟能急于自治。何暇妄及他人耶。崔畏窝琳。俭轩公之道义交也。公以亲命就质。崔公作心说以奖之。壬寅。贽谒梅山先生于鹭湖。先生以有三世好。一见眷爱隆重。辄以真切向道。彊辅善谕称之。有闻则辄怡涣于心。体验于身。自洒扫应对。以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6H 页
至修齐治平。王霸义利。天人性命。无一不潜心会神。要皆契合乎古人。尝与诸子侍。先生曰。盍各言其志。公曰。愿得深山数椽屋。耕田读书过平生。先生以洒脱俗臼。守分乐命与之。宅心谨悫。持身如处子。而刚果有万夫莫夺之勇。于义利界分。截铁斩钉。李公忠翼莅蔚邑。将荐剡。遣工曹致意。公亟沮止。左兵使崔某以白纻及食物先之。盖欲相见而以演机新编文义讲究也。亟还之。终不应。人有愿及门者。辞以无师道。有谒文字者。辞以不能修辞。一切外慕淡如也。环堵萧然。鼎厨冷落而处之晏然。经传图易。信手缮写。非病剧。未尝释卷。亦未尝卧看诸书。读书必有纸头签记。语之證援。义之归宿无馀蕴。有蒙学随录,太极图辨说,孟子辨解,江门记语若干篇。公少时。自以为天下万事皆学问中穷格之一端。涉猎于算数星历兵农卜筮堪舆等书。无不玩以究归趣。自混元甲子至戌亥。元会之始终。八门奇正。九数变合。靡不傍贯。皆有著说。而括囊韬晦。付丙不传。虽家人子弟。莫测其所存也。壬戌春。文殊山三震。九月。宿祟荐肆。彊病肩舆。往省俭轩公墓于德谷。归而委淹。戒诸子以读书为善。勿坠先懿。竟以是年十月二日考终于正寝。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6L 页
享年六十。葬于华藏山负丙原。丁卯十月二十三日。缅襄于大云山太华洞向酉原。配蔚山李氏。承彪女也。贞顺慈考。有妇德。夫子之游江门。截发助资。虽屡空而勤俭自给。不以产业累君子。公之专心进修。内助为多云。有四子。昱,暹,晔,勖。昱早夭。暹无育。以勖子构为嗣。晔子极。二女适骊江李纪▣恩津宋▣▣。勖女适宁越严▣镇。馀幼。公之为学。以忠信不欺为基本。居敬穷理为节度。静存动察。无一毫放过。尝曰。为学只是为人底平常道理。舍此从别歧做去。路径已差。不胜其苦涩。同门诸贤。惟鳌谷洪公一纯。立轩韩公运圣。契分弥笃。相许知己。肃斋赵公秉德。鼓山任公宪晦。讲论愈勤。期待益厚。有曰今日志学。非无其人。滔滔是口耳。未有真诚向义如某。所以期爱之重。非寻常相与之好。有曰吾阅人多矣。其含馨葆真。去道不远。未见如某者。有曰以某古貌古心。一言一事。孰不从真诚中出来。有曰吾师门脚下。可以倚仗。无有如某者。有曰温柔中有刚严气槩。迟缓中着才捷规模。到老做来。妙契斯道。于此数语。可以见公之所造大致。而当时诸贤推重之论。皆金枰玉衡称出来者也。是岂无所以而然哉。若春秋尊攘。是其一生所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7H 页
守。而尝曰。斯义也。吾儒家不可一日而不讲者也。因自称望华山人。作感史篇以见志。尝于 毅皇帝殉社之三月十九日。 孝庙升遐之五月四日。尤翁殉道之六月八日。必屏处行素。以寓羹墙之慕。深忧邪教之渐炽。而无以为力则曰。卷而怀之。只正吾经已矣。学者称直养斋先生。肃斋文敬公所锡也。呜乎。今距公之世。馀三十年。世教日趍于卑下。所谓学道之人。复有如古人之懋实者乎。而如公之学。本孝悌而根忠信。直以养之。真以葆之。用造乎昭旷精微之域。而以救一半分萎靡之弊。盖亦鲜其人焉。则益恨九京之难作。不佞猥以同门晚进。亦尝佩服矩诲。而今老且病矣。公之胤晔述事行。托以状德之文。顾癃昏笔腐。何以副其勤意。而亦未敢辞。谨就家状撰次如右。以俟后世之考信焉。
三川郑公行状(癸巳)
公讳万中。字道一。郑氏系出晋阳。以正朝户长讳子友为上祖。累传至讳臣烈。兵部尚书谥殷烈。至讳任德。版图判书。讳逊。宗簿令。以忠孝旌其闾。五传至讳师贤。号月潭。以学行徵参奉不就。从南冥曹先生讲磨道义。即先生之妹婿也。寒冈郑先生为挽以哭之。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7L 页
再传至讳有礼。监正。龙蛇之变。从忘忧郭先生倡义旅。传至讳景兴。有德望。为士林所推重。于公为五世祖也。高祖讳昌燮。曾祖讳后侨。祖讳周亿。号慎独轩。考讳光世。号反求庵。皆以文行称。妣苞山郭氏必完女。以 纯祖壬午闰三月二日。举公于高灵月溪里第。资性异凡。不喜游戏。孝爱天植。惟义方之教是循。家古贫。不能肆力于学。乙未秋。以先公命。读书于榴圃吕公淇行塾。榴圃甚器之。丁酉丁内艰。庚子丁外艰。毁戚踰制而易亦称焉。丁未遂北游。戊申秋。读春秋于北青广川斋吴基周所。与之讲确。自是北方学士。咸称以郑春秋。戊午秋。往吉州贽谒屯坞林公宗七。林公期诩綦重。而又勉之曰。学者主经礼而亦可兼文章。庚申。与多士会讲于六二斋。辛酉。以书为贽于肃斋赵文敬公。鼓山任祭酒公。肃斋赵公复公书。劝读小学曰。做人样子。作圣根基。当终身诵之。终身行之。壬戌。姜仁溪镇奎因关北士论。载公名于道内经学案。仁溪。梅山洪先生门人也。癸亥。鼓山任公答公书。有曰专门之工。在于阳秋。阳秋之无地可读久矣。高明之终始此书。岂亦为衰世之感欤。然非初学急先务。幸取小学四书。循环熟读。以为得力之地。丁卯春。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8H 页
与诸儒会六二斋行乡射礼。己巳肃斋赵公答公书。有曰人生斯世。非学问无以为人。乃栗谷先生诲人深切之辞也。学者所以学为人。学而至于圣人。亦不过尽为人之道而已。鼓山任公。手书赠穷理修身等语及栗谷老洲梅山诸先生格言。后又答公书有曰读而不知。知而不行。犹无读。读一字行一字。读一句行一句。俾无书我之不相干。是年冬。往拜肃斋,鼓山两先生。与诸贤行相揖礼。壬申春。往哭肃斋赵公。加麻心丧。又往拜鼓山任公。任公手书三川以赐号。又书入道门三字以赠之。盖以公所居里有古石崭然对立。故大书而为公勉学入道之义也。当时群彦。多诗以歌其事以美之。癸酉冬。谒月潭公状德文于鼓山任公。归路往青川。拜楠谷宋公近洙。转往长城。拜芦沙奇公正镇。讲讨而归。夫以公师友诸贤之推重勉引。如此其勤且挚矣。而公之学之。其进也有不可量。斯可见矣。己卯四月二十八日。考终于高灵玉山之正寝。享年五十八。七月十三日葬于县北内谷面方贵墟负壬原。配坡州廉氏。庆乐女。 赠领议政清江廷秀后。有贞淑柔婉之德。生某年。卒庚午。墓某坐。生二男不育。取族从时龙子继宪为后。继宪有二男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8L 页
二女。男在凤,在仪。女长适郭烓。次幼。噫。公以敦厚之资。谦受之器。贫贱忧戚苦劳饿乏。而始似放浪形骸。终归真正门路。盖其远游之初。穿一短褐。担一箱笔。北八千五百馀里。读十二年。春秋其义数十。尊攘为第一义谛。而天地纯坤。蹄迹交寻。宇宙间此个义理。久已无挂搭处矣。公独讲明是书。矻矻不已者。其情不其戚矣乎哉。此难与俗人道也。今之学者。有或粗习文词训诂之末。便胜诸口耳。嵬然自大。妆点虚套底一君子。而究其日用心𧗱之微。异乎无状小人也者几希。视公朴实头负荷得。用全天器。俯仰无愧。惟大体是仗。其得失果何如哉。且夫秉心塞渊。宇量宏远。不受汶于流俗。不陨穫于险衅。志切求道。寤寐古人。往往梦见圣贤者屡矣。何其异哉。公每遇 国忌及师友傍亲之忌。皆食素。于师资之地。尊长于己踰等者。有书往复。拜送而拜受。闻人有一行之善。其心好之。若自己有之。辄取笔记有。凡细行疏节。靡或放过。践履上笃实。实有过人者。由是。其所去所住。罔不孚感而从以化之。有祭。每社肉相助。有会。辄学者如云。所从师皆一代儒宗。所讲质皆疑经变礼。然而天不假之年以卒就其志业。抑独何哉。斯人也不世出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9H 页
之人豪。而旷或一值。则又没身山泽。湮灭无称。天之报施善人。果安在哉。公遗文若干篇藏弆巾衍。是可以为不朽公欤。重可悲也。不佞髦荒垂死。罔克阐发其一二。以酬夙昔相爱之深。就其家状而撰次如右。以俟后世立言君子之裁择焉。
教官申公行状
公讳德佑。字学辅。懒圃其号也。系出平山。高丽太师壮节公讳崇谦为初祖。十四传而至思简公讳浩。值我 太祖受禅。掷玺抗节。入本朝。簪组赫联。为世著阀。军资主簿讳英始居大邱。于公为十一世祖也。高祖讳震宗。曾祖讳命宽。寿职正宪。祖讳光实。考讳宅润。以纯谨质行世其家。妣恩津宋氏希重女。 正庙辛亥十一月十日举公。生禀至性。已自髫龀时。能知爱敬于亲。苟亲所悦。极意行之。亲所不欲。绝不为。如蔬菜之属可于口。必曰为亲馔。人遗之果则怀归而献之。事事有若人随后而教导之。盖其天植不教而能如此。及其长也。日用不外乎事亲之节。家政不出于奉亲之具。就养无方。瀡𣺫靡阙。而恒若不能自尽于意。则曰伤哉贫也。无以为养。务农贩商靡所择。捆屦织席罔不为。樵山渔水无少暇。时两亲年皆八耋。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69L 页
时其饥饱。适其寒暖如养婴焉。公亦近六旬矣。毛班镊白。身或着彩。欲亲之喜。亲癠则焦心遑遑。夜不交睫。祷天祝斗。靡不用极。迎医乞哀。泪随言迸。父病时冬月。欲乌鱼。有一老叟筌数尾鱼至者。公皆厚直之。辞曰。孝子求之。故急来相投。丧则攀擗哀陨。既绝而苏者累矣。而易戚备至。人之见者。虽木石之顽。汪然眶滋。茫然自失。内艰在丙午。外艰在己酉。每当夫日。哀痛如袒括。务尽蠲洁。用存严敬。必致如在之诚焉。处家也。妇女亦化之。人皆称孝妇。接引宾朋。诚意霭然。好施与。宗党姻亲故旧。相恃以为举火昏葬者甚众。公在世时。乡道儒论以公行闻营邑。而公亟止之曰。事亲尽分子职。而若曾子可矣。而已则在常人。孝岂易言哉。徒增人之过尔。 哲庙庚申十一月二十日卒。享年七十。某月某日葬于玉浦南雉山坐丙原。配令人金氏文海女。生先公七年。殁先公三年。墓合窆附右。 当宁丁卯九月。本道绣衣朴公瑄寿。举公至行以闻。其年十一月三日。特 赠朝奉大夫童蒙教官。公无子。以弟德兴第一子彦璹为嗣。彦璹生五男四女。男曰裕澈,禧澈,荣澈,宪澈,冕澈。裕澈八男。禧澈二男。荣澈二男。宪澈二男。烦不尽记。噫。夫以公之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70H 页
孝行如是其卓异。而众美内修。亦罔不备。为行源所掩。人只知其孝之难及。而不知其他之不可企。则与世之称孝无可述。而只以一节之行同归于真赝之混淆者。不翅霄壤。而公议有證。天道有知。当观于申门之昌大而有卜其食报矣。裕澈子东烈从余游。以状见属。不能辞。据其家状而撰次如右。用俟后世立言之君子云尔。
乐山朴公行状
公姓朴。讳孝源。字行伯。号乐山。其先咸阳人也。始祖讳善。咸阳君。有讳轩军威君。当丽季。从我 太祖。以翊戴策元从功臣赐录券。有讳彦让参奉。始居义兴。有讳苓训导。以文章学行鸣于世。从卢苏斋游。以道义交焉。高祖讳世敏。有学行。曾祖讳希颜。文科典籍。祖讳泰汇。文科佐郎。师事遂庵权先生。考讳良辅。有文行。隐德不仕。号栗村。妣绫州具氏▣▣女。以 英庙癸酉举公。生而聪慧。事亲孝。未弱冠。颇晓易学。及长。慨然有为学之志。贽谒于性潭宋先生之门。问律己存心之道。先生手书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惩忿窒欲。改过迁善十六字以勉之。自是永谢贡举业。专心于性理之书。沉潜研究。造极精微之奥。于是筑精舍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70L 页
于芳村。颜之以乐山。懋德砥行。以山水经史自娱。远近游学者甚众。以 纯庙壬午七月十三日卒。享年七十。葬于本邑斋宫洞乙坐之原。都事南世重志其墓。有遗稿藏于家。配兴海崔氏东寔女。生甲戌。卒丁酉。墓同麓子坐。生二男一女。男吉秀,允秀。女李调。吉秀男七烈。女申洛奎,张龄九。允秀男天默,海默,权默。女李秀坤。噫。昔岁国家以科举取人也。士无贤不肖。皆役于其中。矢之以性命。士之生于此世者。孰能舍彼之热闹。从此之澹泊者乎。公则不然。不以风俗所縻。不以爵禄所动。一团赤心。断断没身于圣人为己之学。优游自乐。七十年如一日。公之为公。于此可见矣。况以公之才。以公之志。获亲有道。其所以躬造自得。著之为书。嘉惠后来者不止一二。今公之后孙钟常启淳。抱公遗事。来请其状德之文。事甚略。无以尽得公之一生德业。且赞奎癃朽笔腐。无以发挥其幽光潜德。但撮其遗事中语。以俟后世立言君子之博采焉。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传
  
烈妇申氏传(甲午重阳节)
烈妇申氏。张君柄德之妻也。其先平山人。壮节公崇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71H 页
谦后。出身相坤之女也。十九归张君。君玉山人。竹亭先生潜之后。处士心泽之子也。烈妇归五月姑殁。张君哀毁而病不起。申氏竟下从。寔丁亥正月二十二日。张角里福枢状其行曰。申氏生而资性有异。未十岁。闻其兄读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问曰。臣而有事二君。女而有更二夫者耶。见者异之。其夫殁。申氏口不出号哭。袭敛衣裳。手自制缝。就木。窃入房自缢。家人急救之。及襄。朝夕奠品躬自检。靷未半途。窃饮酱醋数三碗。气息顿绝。又被百方疗治乃苏。是后家人防益谨。一日告于舅曰。命薄之妇。无以为心。愿赐归觐。舅哀而许之。临行。顾其姒曰。何日更面。未几。书招从子后松留屡日。手缝囊袋帕袜亲着之曰。今月某日。汝叔父之冠也。来月某日。汝叔父之卺也。吾何忍复见此日。吾生固无益。舅氏奉养。惟尔与尔之两亲在。吾死之后。汝其承我之丧而嗣尔叔父之后。居数日。沐发剪爪。觑隙入空房。换着摄盛时服。以䌷两段结吭裹面而逝。即其辟冠日也。傍有手线帽握诸具。与其辟旧着衣裳浣饰者。箱有为尊舅新制巾袜在。乃合窆于其夫之墓。乡人竖碑其村前。士林吁 跸。启下礼曹。适值时事多艰。未遑蒙典。桂田申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71L 页
公应朝亟称孺人事而曰。三纲行实。于吾申往往焉。可异焉。呜乎诸公之言。可以證信来世也夫。
赞曰。壮节公捐躬殉国。其遗芳馀烈。覃施苗裔。申氏五世祖妣淑人朴氏。亦立节褒旌。世笃卓行。行满家庭。宜乎申氏之轻鸿毛于其生。重泰山于其死。旷世一辙。趾武同归。此其有所本。非一朝可袭取也。孰谓灵芝无根。醴泉无源乎。呜乎。茫茫天地。亘古今无终极。而人其有无死者乎。九幽芳魂。志愿已毕。令名满一世。与霄壤俱弊。申氏既得之。惟如是而后。天下之为夫妇者定矣。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附录
  
墓碣铭(并序)[崔益铉]
岭之处士徐公讳赞奎。以 今上乙巳正月二十二日。考终于大邱南山里第之正寝。距其生 仁陵乙酉。寿八十一。葬于府西城山之赏花台巳原。门人申铉穆远来问铭于余。余忝在从游。义不忍辞。谨按公字景襄。鼻祖晋。高丽版图判书。自是三世封达城君。因籍焉。九代祖思进。壬辰倡义有功。讳昌震号农隐。讳吉复。讳柩。讳洪烈号稼圃。皆隐居有行义。寔为公高曾祖考。妣兴海裴氏应绣女。公生而聪颖。五岁。先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72H 页
公尝饬令爬背。公怀两手而立曰。手冷待温。先公奇之。尝游街上。忽大雷雨。群儿皆仆地。公为之扶护而还。识者已知其不为凡人。 宪庙丙午中进士。遂弃举业。慨然有求道之志。庚戌谒梅山先生于鹭湖。梅山称其勇猛奋发。使以笃信守死四字为毕生符。自是往来数年。凡于圣贤出处之义。天人性命之蕴。靡不究极。梅山尝举上帝临汝。毋贰尔心之语以勉之。故号临斋。所与游皆当世名儒。肃斋赵公秉德。鼓山任公宪晦。最爱重公。尝有吾道其南之叹。方伯知府行饮射之礼。必宿公为宾。缙绅行过者。无不造门请业。自 今上甲子至壬午。以经行孝廉。五登道剡。绣衣李公道宰又启荐。戊子 除义禁府都事不就。尝筑室于所居东冈。肃斋题其楣曰守东斋。晚岁。门人为筑讲舍于洛江。扁以临渊。杖屦逍遥。翛然有遗世之趣。临终。戒子孙门人曰。士不当忧贫。惟当修身笃行。毋失正路。所编有梅山经礼说。又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公家。身体短小。才气过人。而性根孝友。事二亲。怡愉承顺。甘旨必具。及丧。哀毁踰礼。祭祀。虽老病必躬行。御家以俭。奢靡不接。恤族以义。缌功同爨。使子侄勤干稼穑曰。服习劳苦。心气自强。闺门之内。和顺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72L 页
雍穆。无咨嗟色。待人不设表襮。论事明白平正。众议盈庭。片言以折之。平生无疾言遽色。燕居。山巾野服。未尝有标榜意。每守宰致礼。不入官府曰。不敢为澹台罪人。留心经济。如典章法度兵刑水利之属。靡不研究。虽身在林樊。志切 君国。每闻朝廷失宜。辄慷慨发叹。至或竟夕不寐。尤谨春秋之义。每岁清历。必手书 崇祯年号。尝与朴果斋海奎。上疏请复 万东庙。及洋教滋蔓。曰彼以气数。我以道义。今虽为气数所胜。阳无可尽之日。方今之务。惟在修明纲常。以尽自修之实。则外患当自不敢侵矣。好奖训士类。见有资禀之美者。必激厉开悟。病世之学者徒事口耳。尝曰。夫学者。欲以进德行措事业也。空言哓哓。何益之有。惟在务实行做实事而已。教诸生。必以大学为先曰。此乃为学根柢。苟能透得诚意一关。则于为学。思过半矣。所居与州城相接。嚣尘杂遝。习俗顽梗。而自公居此。往往有闻风兴起者。笔画亦精妙。远近宝藏焉。配恭人昌宁曹氏。父锡鼎。有妇德。先公三十三年卒。墓在本府佛母洞。四男。镇国有才行。镇穆进士。皆先公没。二女。申汉朝,禹夏绩。第三男镇汉。第四男镇馨。长房孙男甲洙进士。健洙。女崔相镐。次房孙男敬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第 573H 页
洙。女李晚基。曾玄不尽录。往岁。余南为岭表。得公于樽俎揖让之间。而知其为有道君子也。噫。以公天禀之美。济之以学问之纯。使其得时行道。上可以焕皇猷。下可以泽生民。而命与时违。卒死于篷筚之牖。则此有识之所共叹息。而惟其称述圣贤。开进后学。使吾道之传不坠于地。则其功亦大矣。但今世道日非。如公者又不可得见。而余惟后死。目见家国之良贝。则余安得不为公长恸而继之以铭耶。铭曰。
达山矗矗。达水沄沄。毓精孕秀。笃生哲人。自在岐嶷。天质其纯。早亲有道。梅山之门。天人之奥。性命之原。春秋数十。礼仪三千。验之于事。体之在身。是曰实学。岂惟空言。龟山之东。吾道俱焉。有来跄跄。莫出匪贤。方伯拥彗。行义以闻。縻尔好爵。冀或幡然。适时大谬。我志弥坚。洛水奫澄。有亭在漘。汀采兰茳。水钓鲂鳣。岂余果忘。有时长叹。乐天忧世。忧乐两全。城山之巅。若堂其坟。我铭匪谀。昭揭于阡。
上之四十二年乙巳八月下瀚。月城崔益铉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