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临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自动笺注)
臨齋先生文集卷之九
 雜著
  
就正日錄
公元1850年
庚戌四月五日
贊奎爲拜梅山洪先生
太學往鷺梁。
悅樂齋。
(門人肄業所。
)有數髦士(韓運聖金正諸人
)迎揖而坐。
叙晤訖。
刺請謁於先生
童子來致先生之命曰。
病癃
難爲禮也。
冀幸勿咎。
童子仍導入蘆漪精舍
贊奎進拜先生
先生擧袖答揖
乃曰。
聞已小成
年歲幾何
小成在何年。
對曰。
年今卄六。
而去丙午忝蓮榜。
先生曰。
竗齡小成矣。
近業甚事
見讀何書。
遠來相訪。
勤意良感。
對曰。
生長遐鄕。
聞見固寡。
術業短疎。
所不行尸走肉幾希
然猶有不泯底好懿之天。
今此之來。
盖欲瞻依門屛
熏被德美
用遂聞可之願也。
先生莞爾而笑。
因親執一杯酒一條肴而使之飮曰。
若解飮。
勿以我一日之長而爲辭。
不獲
避席小飮
纔傾卽醺。
辭退
江上奉審六臣祠墓
日昃西舍廊。
拜鰲谷洪丈。
(一純先生胤子
)○夕侍坐
先生曰。
四書熟讀而並閱近思錄否。
且須讀擊蒙要訣
近思錄宋朝一經
擊蒙要訣東方一經
學者所宜致心焉。
趙重峯先生
夜遇一書生。
燈下寫出要訣一冊。
授以勉讀焉。
盖斯編之簡要親切
耳目所逮也。
○時已黃昏
童子納燭而又進
茶罷
先生仍語及嶺南道里山風土人物
尤詳於大丘曰。
先君子宰達府凡四載
(自乙卯戊午
)覲省往來
五十年前之事。
森羅心目
因問學問士。
次及山水之勝。
而擧達城問曰。
家世蹟。
可得聞歟。
贊奎備告十六代祖(諱沉
號龜溪
世宗朝。
擢授三南均田制處使。
命換所居達城。
將加世祿
公辭焉。
請减本邑糴耗每石五升
移居南山故驛基。
)納基减耗事。
先生曰。
曾亦有聞而未得其詳矣。
好箇地。
昔遊城。
北角崒嵂
百日紅爛漫
依舊否。
對曰。
殆非舊時繁華
喬木漸稀
井池俱廢。
每一登臨
有地不忍荒。
不忍廢之歎矣。
陪話夜分
諸生拜而退。
是日請行束脩禮。
先生曰。
與其徒有虛禮
曷若敦以實心
不足爲人師。
未嘗師道自居
故於人不能受贄也。
六日早朝侍坐
時方小雨
惠風徐至
先生詠陶微雨東來
好風與之俱之句而曰。
天地生物爲心。
靈雨時而萬彙
余病苦阻生理
○退坐悅樂齋。
閱小華外史
(郡守吳慶元所著。
)日幾晡。
先生召示朝紙曰。
明日科試
(三日製)旣不廢擧
欲赴應耶。
眞玄一笏
拜受而退。
十日
自泮學出鷺湖進拜
先生曰。
今來還鄕云。
然否
何其遽也。
對曰。
離親曠久
非但思親之切。
亦恐親之念我不置
先生曰。
並世因緣
何幸一遭會晤
居然解携
甚悵。
○又曰。
行餘之力。
須勤讀書
書者所以維持此心。
終日不食
終夜不寢以思。
無益
如學也。
孔聖亦嘗云爾
篤信好學
守死善道八箇字
畢生元符
拳拳服膺也。
○又曰。
朱先生云不帶性氣底人。
爲僧不成
道不了
無衰底聖人
胡敬齋云人有英氣
方肯進取
一時意氣
靠他不得
翁云一毫不及聖人
吾事未了
盖人負氣剛勁
勇猛奮發底意。
必能擔負
自期久遠
○又曰。
君已小成
只宜以用力功令者。
從事於斯
眞心做去。
無遠不可屆也。
對曰。
幸蒙收容
受賜多矣。
而河飮未充
遽爾告歸
烏頭之力。
未知保有幾時
是午拜而退。
先生起居室
揭號蘆漪精舍
而峙書左右
僅容周旋
壁上書揭。
古人名論
有有天德便可王道
其要只在愼獨
陽氣發處金石亦透。
精神一到何事不做。
煌煌靈芝
一年三秀
我獨胡爲
有志未就
又樂見善人
聞善事。
樂道善言
樂行善意
又窘未甞憂。
不至醉。
盡收天下春歸腑肺
山益高水益深。
書益
有味
流水籠山
白雲鎖門
不出戶庭
天地等語也。
○時先生具喪巾服
國服也。
九月十六日
鷺湖之行。
二十五日
漢師頖宮
十月一日
聖廟焚香
二日
抵鷺梁。
風濤高。
舟楫甚危。
大覺臨淵爲戒切至
進謁先生
退居西舍廊。
先生經筵繼講冊子
禀定議。
三日
先生陶菴集中不可以不學說曰。
文簡暢。
固宜誦服。
且如尤翁寧陵誌。
陶菴東廟碑。
典雅森嚴
爲吾東大文字。
不容不看。
是夕
始受讀大學序。
先生曰。
古之大學學字
學宮而言。
○又曰。
聦明睿智
主心言。
○又曰。
一有者。
萬一有之之意。
辨疑謂作幸意看。
○又曰。
王宮國都
兼天諸矦而言。
學亦兼大小而言。
○問公卿大夫元士
只言適子不言衆子
何也。
先生曰。
適子承以世祿
將有國家之責。
衆子未仕之前
凡民等。
故必俊秀而後得入。
四日夕
讀經一章
○問篇題論孟次之
此以讀書次第看否。
或問程子語。
大學
學者先務
論孟
猶處其次之意看否。
先生曰。
猶處其次
語意切當
論孟次之卽此意也。
其下由是之是字。
大學言。
而與此篇之此字相應
且於獨賴字。
可見緊貼意。
凡看文字
須先看地頭。
○至經文
先生曰。
明德主心言。
心屬火。
這是光明活動底物
而具得許多道理
故曰明德
明德者。
心之尊穪
尊穪表德也。
○又曰。
賢聖立言
莫不天。
而此書則首言明德不言天。
故於序文天降生民
章句言得乎天。
傳首之特引天之明命
補闕意歟。
○又曰。
明德之者字。
萬事之者字相呼應。
可見明德之主心言。
明德卽心之貯此性者也。
○又曰。
革。
如今沿革之革。
○問大學之道道字之義。
先生曰。
云者
方也法也。
方法卽道也。
○問不曰平天下而曰明明德於天下者。
何也。
先生曰。
此承上文軆用說。
筆力大段處。
○問致知格物
必着在字。
何也。
先生曰。
致知格物
只是一事
纔明彼卽曉此。
故着在字。
○問致知之知。
其義非難曉。
章句特釋猶識。
何也。
先生曰。
巖云以別於仁智之知。
陶菴知者知覺也。
其意淺。
識者知識也。
其意深。
恐人淺看故云。
湖云致知之知。
統軆知覺不同
之者正欲別於知覺也。
老洲吳文元
公云不徒別於仁智之知。
恐亦別於靈覺之知。
諸賢說可攷。
先生曰。
一章
分上下經
近道以上上經
而經中之經。
古之欲明明以下爲下經。
而經中之傳。
五日
先生曰。
余於嶺左
遍觀諸勝。
右路則如統營及晉州之矗石。
安義三洞
皆未之遊焉。
顧謂權最萬曰。
歸鄕日。
圖畵三洞來耶。
余今脚力難於搜勝
要作卧遊澄懷之資也。
○夕。
受讀傳首三章
先生曰。
康誥一節
是統言明明德之事。
太甲一節
是說工夫
緊要處顧諟二字
帝典一節
說明明德極功
峻之一字可見
○又曰。
盤銘一節
是說自新之事而爲新民之端。
苟字又字。
着眼看。
此見工夫之無間斷
康誥曰作新民一節
是說新民之事。
詩曰周雖舊邦一節
是說新民之極效。
○又曰。
詩云邦畿一節
引止居之意。
以比止至善之義。
詩云緜蠻一節
言鳥所止
以比人當知止至善也。
詩云穆穆文王一節
是說聖人至善之事。
以明學者當究其至善所在
○問先言子。
言父
何也。
先生曰。
止孝較難於止慈
先言之。
○問不曰止於忠而曰止於敬
何也。
先生曰。
忠有許多般。
不如敬之義爲周全
是忠之大者
先生曰。
文王以上
知止之事。
淇澳以下
得止之事。
○又曰。
詩云於戲此節君子小人
以位言之。
六日
先生曰。
東水勢。
嶺南洛江東流入海。
風土物産
有異他道。
金石草藥言之。
類皆有堅固長久之力。
亦然
少質多。
多有可觀
七日朝
諸生侍坐
先生曰。
文生於質。
質亡則非文
才生於德。
德喪則非才
○又曰。
無質之文。
無德之才。
適足喪身覆家。
可怕也。
人之陷於雜技酒色者。
以此耳。
諸君年少強壯
戒之戒之。
人於色上。
易蠱而難悟。
豈宜以父母氣血
戕賊賤類哉。
先生曰。
昔余趍覲達邱也。
選勝龍淵隱跡之間。
而有浮屠仁岳相識往來
善談論。
長於詩。
近世高禪
近亦有此箇禪流否。
對曰。
未之聞。
隱菴陋居南山十里而近。
每携書往讀于其間
先生曰。
碧牎深燈。
夜闌僧眠。
孤坐讀書
氣味淸絶
瑞巖和尙問答主人翁惺惺者。
令人警省處。
在吾儒亦宜有此等工夫
○夕。
讀本末章至誠意章。
先生曰。
本末章。
朱子以使無訟聽訟本末
然而於使無訟三字上。
亦可以見本末
(陶菴曰。
此章不必明德新民對看去。
只以使無訟三字歸重知本
其末自
其中
南塘曰。
所謂本末者。
指明新民
則使無訟是新民當爲末。
所以使無訟。
明德之明而當爲本。
)○問必繫曾子三字
何也。
先生曰。
傳是門人之記。
而引他曾子之訓以明上文之意。
特加三字
八日
先生曰。
聞見博而知益明
如非生知安行之資。
固多有資於聞見也。
將出
先生曰。
君知吉冶隱()黃花伯夷乎。
對曰唯。
時菊盆在旁。
黃華盛開
先生問及之。
○夕與諸生侍坐講誦
先生中庸首章
贊奎誦大學一章
(崔敬休。
權最萬。
沈瑗澤同侍參講。)
九日
有嶺士移寓湖中者來謁。
(權友成自丹城移寓公州新沼。
)先生曰。
隕毛之鳥。
渡淮之
無爲悔否。
末若安土敦仁之爲可樂也。
是夕
受讀正修章至齊治章。
先生曰。
先言忿懥者。
以人所易發而難制故也。
○又曰。
不見不聞。
非物不見於我。
乃我不見也。
此與中庸睹聞
當差殊看。
○修齊章其字有精義
詳翫
(陶菴曰。
身與心。
自家一副當物事。
不相離者。
故旣言修身則不待其字而義自曉。
家與身則畢竟二物
而又不可以相離者。
故特以兩其字對說。
以明其相關之意。
)○問五僻之中。
先言親愛
何也。
先生曰。
親愛易於偏。
先言之。
○問此謂身不修一節
獨用反語者。
何也。
先生曰。
修身治平之本。
於此緊切結語
以應經文其本亂末治否之意。
○問治國章首節特下必先二字
何也。
先生
曰。
齊家新民之始。
緊切下語
見重始之意。
而且經文所厚者薄所薄者厚之意。
○又曰。
齊治引詩。
其爲父子兄弟足法一節
諸說不同
詳翫
(或謂我所以爲父爲子爲兄爲弟者皆足法於人。
或謂一家之爲父子兄弟者皆足爲人之法。
或謂父子兄弟足法於我。
三說中。
初說恐是。)
十日
先生尤菴手墨簡帖諸生曰。
尤翁之筆。
不屑屑於書法尺度
點畫嚴正
筋骨強勁
大愈好。
山嶽軆勢
○又示石斧石鏃曰。
北靑人所送。
北靑肅愼故都
否鏃迺所謂楛矢石砮也。
這箇往往有得於㽦墅之間云。
豈不異哉。
○午侍坐
先生曰。
諸君曾拜六臣墓及愍節四忠二祠乎。
仍之登高望遠
暢叙而歸。
一韻致也。
諸生退出瞻眞展墓
竟日徜徉雲水鄕中。
十一日夕
受讀平天下章章首至四節
十二日
先生曰。
九過鳥嶺。
四過秋風嶺。
乙亥
東京還洛。
登鳥嶺。
有此行三十載。
玆土九重經。
鳥道懸天極。
龍湫拔地形。
蒼林虎豹
白日雷霆
從此鞵襪
回頭岳靈之詩。
自後不復得踰嶺。
公元1875年
十三日夕
了讀平天下章。
忠信二字
先生雅言
對門屢擧以申勉。
及講此章。
至忠信以得之
反復
以致丁寧之意曰。
人無忠信
易於驕泰
小而殞身覆家。
大而禍延邦國
吁亦怕哉。
程子曰。
人不忠信
事皆無實
爲惡則易。
爲善則難。
言道得眞切。
十四日。
問事有終始。
先終後始。
何也。
先生曰。
鮮克有終故先終。
○問章句欲其極處無不到。
物理之無不到耶。
吾知之無不到耶。
先生曰。
物理之無不到
物理到則吾知亦到。
十八日侍坐
先生曰。
顧今風氣衰澁。
學術墜地
假借緣餙
虛僞成習
可痛歎。
明儒邵寶(謚文莊號可泉
)之言曰。
願爲眞士夫。
不願假道學
志於學切忌摸擬假借
摸擬假借
皆僞也。
○夕侍坐
先生曰。
解吸南草乎。
對曰已斷。
却曰飮酒乎。
對曰素未能。
先生曰。
隨量而不及亂則酒固可也
至若南草
草中妖孽
有百害無一益而世俗靡靡
不知悟。
其流之弊。
罔有紀極
可勝歎哉。
十九日。
先生曰。
名山勝區。
必有金銀銅藏焉
靈淑之氣所鍾也。
且曰。
銀銅鐵。
孰與布帛菽粟
不可一日無者布帛菽粟
聖人之所
在此而不在彼焉。
○余問德潤身之德。
明德之德同乎。
先生曰。
明明德之在己者。
則粹面盎背
不期然而然者。
所謂德潤身。
豈有異乎。
先生曰。
一部大學
爲學指南
字字推詳
句考覈。
酷吏之勘獄。
猛將鏖兵
究極到底
决不恕他。
可以渙然冰釋
怡然理順之時。
○又曰。
微辭奧旨
宋明及我東諸儒固說得盡矣。
更加參考翫索
深造獨詣可見條理脉絡瞭然不迷也。
吾病昏轉㞃。
克一討論
君須輪環溫繹
期於自得
公元1870年
二十日。
先生曰。
昔余覲凝川。
(密陽古號。
庚午
先生覲親在衙中。
)每於風淸朗之辰。
一小童登嶺南樓
月滿樓。
湖光淸遠
臨風相羊
惟聞伐木丁丁
栗林中來。
不可復踐斯境矣。
○權最萬問宋龜峯,徐孤靑孰優。
先生曰。
英豪發越
龜峯爲優。
安分守約
孤靑爲優。
先生曰。
學問人皆可爲。
而質美者易爲。
美之中。
勤篤易成
二十一日。
先生曰。
近來術者談人之命。
往往旣往事甚詳。
未來未必盡知。
妖術不可信也。
黃勉齋引書之惠廸吉
從逆凶。
作善降之百祥
不善降之百殃之言。
而斥筭數者之妄。
豈非不易正論乎。
二十二日。
先生曰。
嶺南土厚水深
其民厚重質直
秦雍風氣
昔人有言三韓人物
半生嶺南
嶺南人物
半生一善
盖嶺右之尙善。
嶺左安禮
人物府庫也。
二十三日。
挽近壞。
雖自謂識者
多生受。
遭憂受吊時。
哭揖答應
亦多先後無節
以至賓主胥錯。
何以則俾遵一定成規
先生曰。
素講而欲臨事無錯
難矣。
主客契好深篤。
相扶哭泣之際。
貴乎各盡其情。
此時禮節或有差失
理勢固然
不必一一苛責也。
然其大義俱在朱文公家禮
所宜遵述
○夕。
先生曰。
安貧顔閔然後可做顔閔地位
今人極力營其口腹所得止於一飽
極力營其居處而所安止几席之地。
斯爲往哲名論
不容不識戒者也。
先生曰。
古人君子不欺天。
幽不斯神。
內不斯心。
不欺人。
旨哉言乎。
心爲天君
欺心所以欺天。
可欺乎。
可欺乎。
○贊奎以書室之扁請命焉。
先生誦詩上帝臨汝
無貳爾心之語。
擧臨字而曰。
大書特書
常若上帝之儼臨。
臨齋之稱好矣。
又曰。
詩之此句。
爲學者之八字眞詮
心經引之
語默動靜
表裏顯微
常若有赫然而臨者。
兢惕自持
惟恐或墜。
造聖之功。
其基斯乎。
又曰。
伏枕垂死
不可爲力。
待到少可
大書臨齋字。
兼叙其義。
用作君常目之資也。
明將告歸
先生燭下
手書贈言以惠。
贊奎再拜而受。
 徐君贊奎景襄
携笭達丘。
款扉蘆漪
留連數旬。
請益勤摯。
而値余伏枕垂死
秖講大學一部
亦太怱草也。
臨歸乞言
其意拳篤。
而病不克爲文
畧掇聖哲成訓而復之曰。
博學篤志
切問近思
何以言仁其中
所謂博學者。
隨時隨處
只學此一事
志專在玆。
故云篤志
問專在玆。
故又云切問
思專在玆。
故又云近思。
皆是求仁。
故云仁在其中
程子所以學者要思得之
卽此便是徹上徹下之道。
捴以求仁爲主也。
孔子敎人
急於求仁。
仁爲四端之首。
所不包。
所不貫耳
孟子亦云仁。
人心也。
生理具在吾身。
心爲之主也。
故謂心自是底物事。
敬則此心存。
不敬則不仁。
自戕其心之生理矣。
故爲以敬爲主
涵養本心熟到淸明和暢之時。
安有所不仁者乎。
心中無他物。
秖有此生理
河南老子以糓種爲喩。
仁則其生之理也。
聖人說爲仁。
便是從心地上做工夫
要人養此種。
此心不患發生
而諦斯義者寥寥
所以學絶敎乖
公元1850年
也。
景襄竗齡登庠。
永謝功令
專精向道
儘能慥慥乎求仁爲己之實。
自應馴致聖賢閫域也。
景襄以生長嶺陬。
聞見不博爲悶。
而昔華山桃花生乎石縫中。
花片着之卽生。
不由核種也。
是可驗物性變化
不可以常理限者。
乃人之有生
必曰限乎其地者。
豈然哉。
景襄必求仁軆擴充渣滓渾化
與天地同大。
景襄乎其欽念哉。
庚戌陽月下澣
梅山八耋翁力疾書。
退見鰲谷丈。
談笑淋灕
情意穩款。
永夕娓娓
盡是爲學之方。
二十四日朝
拜辭函筵。
先生曰。
景襄乎。
歸而讀書
克勤無惰。
書中自有嚴師友。
必要無上第一等極好底人。
古人有云環堵之中而覽觀四海
千載之下而覿面古人
精微可以斧藻性靈
宏肆可以開拓聞見
斯爲名論
君其念哉
○又曰。
讀書而不軆認
竆理而無涵養則非學也。
得之而有矜意。
之而要人知。
非爲己也。
先生每接人。
先問讀何書。
次問有好學者幾人。
於其歸也。
勸勉以劬書篤行
先生與人坐。
諄諄誘掖
使人自有悅服向善之心。
且居熲熲
憂時憫俗
不以江湖少弛宗國
之念。
贊奎讀曾傳也。
每於夕後受學
盖緣酬接浩瀼也。
雖於燭下
逐句勘詳。
丁寧反復
不以患候彌留而或厭倦意。
若請少停則曰。
八耋之人。
何時無病。
先生禀受旣異於人。
講習純熟
自有不甚費力而然也。
先生年彌高病益㞃。
而猶自持
幽顯不貳
嘗擧朱子訓以勉之曰。
世間萬事
須臾變滅
不足胷中
惟有致知力行
修身竢死。
究竟法耳。
先生愛酒
時或小盃淺斟曰。
爲人合歡
潤暢氣血
莫酒若也。
且可隨量。
以醺爲度。
不宜沉湎以犯及亂之戒也。
先生嘗曰。
少時
以親命三司馬試。
勉強也。
大科平生一赴
夢思所不到也。
○嘗聞先生二十六歲發解。
二十七赴南省
多士奔競
自後絶意進取
權要要使大闡
先生終不應焉。
公元1851年
辛亥九月三日
鷺湖之行。
十六日鷺湖
十七日侍坐
先生曰。
年來見課何書而做得工夫
對曰。
小學書而終欠軆工夫
先生曰。
小學爲作階梯
人樣子
於此焉收實效修齊治平
無待乎他矣。
人而不爲小學
不可以爲人
可謂旣往之闕。
○又曰。
今行由鳥嶺否。
碧水丹山
秋光淡濃。
這裏來。
幾篇佳什否。
對曰。
間關徒步
沒趣想。
九日一絶
千里長風鳥道
九秋佳節龍山
(忠州所過地名)遙憐故國東籬下。
數朶黃花待我還。
先生數回微咏曰。
韻語頗好。
十八日夕侍坐
明月登窓。
几席如晝
諸生講誦
(朴笠嚴星萬壽金正洙同侍參講)贊奎誦蕫生行畢。
先生無與三字三復焉。
○問古者大夫三月
士踰月而葬。
孔子之葬踰月。
何也。
先生曰。
孔子踰月之葬。
未可知。
世則無論大夫士。
三月而葬。
必以三月者。
天時一小變也。
○問朞大功喪未葬前。
若異宮則如儀行祀否。
先生曰。
五服未成服前。
無論同異宮。
不得行祀。
大功未葬前。
若異宮者
只單獻無祝。
而葬後則但不受胙耳。
○問子代父行祀。
無他執事祝文自讀耶。
以子名父
雖緣壓尊。
終是未安。
何如
先生曰。
禮。
入廟不諱
然終難直呼。
少容噫歆恐宜。
○問父在外不參祀。
祝文何以措語。
先生曰。
當云孝子某身不在家
克躳將。
使子某敢昭告云云
先生曰。
劉溫叟以父名岳
終身廢樂。
不遊崇岱。
徐仲車以父名石。
不用石器
行不踐石
此出於跬步不忘。
觸境興慕
競競乎有所不忍。
然恐有所行不得者。
莊舃之子
可以徒行
高糓之子
可以廢食乎。
難爲後世法也。
十九日夕
諸生侍坐
問嶺以南書院春秋享。
或時與國相値則皆退行
陶菴答樓巖院儒曰。
國忌日行祀。
雖若未安。
神道旣別。
祀典
變改無常
亦所當戒。
恐當用元定日行之云。
未知如何
先生曰。
陶菴之論得矣。
而今俗皆退行
亦無妨。
○問凡婚祭拜數。
男子再而婦人四。
何也。
要訣
凡拜男子再拜婦人四拜
謂之俠拜
俠字是何謂也。
男子於君前亦四拜
何也。
先生曰。
俠是兼字之義。
婦人之拜。
兼倍男子
前之拜。
尤所鄭重
故兼拜焉。
○語及湖洛辨。
余從旁對曰。
嘗翫李陶菴,李巍巖心性之論。
精切明白
所謂俟後不易者矣。
先生曰然。
萬壽問湖洛說所以分。
先生曰。
五常之辨。
未發之說。
明德之論。
論辨多端
萬壽又問物不具五常
說得否。
先生曰。
謂理同性異而有是說。
一物之中。
各具太極
太極豈不五常之謂耶。
五常因人立名
畢竟五行之理。
分言則爲五常
約言則爲一太極
豈獨人具而物不具也。
人物有偏全之異。
人受五氣之全而五性亦全。
物受五氣之偏而五性亦偏。
若謂物之爲性
有缺一於五常或有或無。
則是分裂太極也。
其可
乎哉
虎狼之仁。
蜂蟻之義。
雎鳩之禮。
候蟲之智。
雖若各具五常之一。
其實仁亦具義禮智。
義亦具仁禮智。
禮智亦然
惟其不能全者。
局於氣也。
又曰。
同氣四字
晦翁眞詮
通氣一句
谷之要訣也。
贊奎曰。
五行之氣。
斯有五行之理。
五行中有不備
則旣不成造化
五常中有不備
而亦何以成性
人物之異者。
以其偏全。
人言之。
雖禀得全五常
而氣之淸濁
自不無賢愚
或有仁底意多者。
有義底意多者。
以其金木氣之尤勝也。
禽獸之虎仁蜂義。
是亦金木氣一點明處
而虎非仁之外都無他性。
特其性之似不存者。
以氣之偏塞。
不能明著也。
先生頷可曰。
此理元自簡易
易知易見。
世儒多以私智鑿見。
東遮西攔。
秖見其可哀也已
金正洙問或謂衆人無未發。
此說如何
先生曰。
衆人一似無未發。
聖人分上
可以言未發。
衆人則氣拘欲蔽。
積習熏痼。
湛一之軆。
罔極俄頃保有
何自而見未發境界
學者存養省察之功。
自能變化
庶有未發之時。
此時堯舜塗人一也。
贊奎曰。
衆人未發時。
石火電光
未能接續
雖謂無未發亦可矣。
先生曰。
未發。
或從原頭處說。
從思未萌處說。
何能驟語而盡
之。
先生曰。
吾嘗謂性者五常之綱。
五常者性之目。
統穪曰性。
分言曰五常
先生曰。
形氣神理之說。
始於黃勉齋而最爲精確
有形有氣
有氣有神
有神有理
形者形質也。
氣者氣質也。
神者心也。
理者性也。
精於神。
神精於氣。
精於形。
姸媸長短一定不易之謂形。
淸濁粹駁有萬不齊之謂氣。
靈竗不測之謂神。
純一無妄之謂理。
神之比理。
幾乎無間
而但情意造作
萬變不測
不似理之一定無爲
故理資乎神。
神配乎理。
爲氣之本。
爲形之主矣。
形氣神理天地間
無乎不在
擧手示曰。
今以一手指言之。
手指形也。
屈伸氣也。
能屈能伸者神也。
所以然者理也。
細究其蘊。
則於百物推類而盡。
諸生拜出。
先生贊奎坐曰。
明經達禮
克己軆行
是爲爲士者事業
君其勉哉。
先生曰。
昔張旅軒。
平生朴實頭用力
上疏
例於疏頭
頓首百拜字。
疏式乃爾而人未必行。
旅軒則必百拜以穪其數。
及老不能筋力爲禮。
書五十拜云云曰。
告君不可欺也。
近世之申直菴亦然
先輩務實有如此。
先生曰。
星山有渼門三處士
鄭東翼,李敏哲,鄭承毅是已。
○問今嶺南志學之士。
誰可從遊
先生曰。
尙州有南履穆。
安東有姜
鎭。
善山有沈奎澤。
東都韓運聖
吾黨傑然者也○。
先生曰。
嶺南禮說。
李氏家禮增解。
柳氏變通攷。
是可閱文字
雖互有詳畧
其於疑文變節。
甚便參考
二十日
諸生侍坐
先生曰。
關北蘇武窟看羊島。
關西有小連大連遺墟
吾曾有記序
江陵滄海力士遺墟事蹟尠小。
未可的知
因語及張良武矦事。
而擧朱夫子孔明不如子房從容
子房不如孔明正大之語以誦之。
又及人物曰。
新羅之金庾信
高句麗乙支文德
高麗之姜邯贊。
本朝李忠武公
間世者也。
又咏忠武公海魚龍動
山草木知之句。
水國秋光暮。
天寒鴈陣高。
憂心輾轉夜。
星月弓刀之句。
歎賞不已
且說與其事蹟甚詳曰。
經天緯地之才。
擎天奉日之功者。
忠武公是已。
二十一日侍坐
語及山水勝處
以大溪水石之勝。
先生不曾遊賞曰。
托畵五老峯下飛三疊
晦翁故事
君其留神焉
先生曰。
城樂育齋。
遵例選士昔日
而士之所業甚事
對曰。
凡百不古
道者鮮矣。
先生曰。
今士習日渝。
虛僞弊滋。
往往
不忍言者。
古昔養士之設。
盡爲名利之窟。
豈不寒心哉。
問俗節行祀。
先儒之論多端
何適從。
先生曰。
正朝上巳端午七夕九日冬至
卽一三五七九之陽數
以是日定行。
扶陽之義也。
然家勢不給則何能盡擧此節日乎。
二十二日侍坐
問今之忌日擧哀者。
有立哭伏哭之異。
何者爲得。
先生曰。
禮無伏哭之文。
秖許尊長坐哭。
○侍傍者問祭之用素。
要訣只云當日食肉
何也。
先生曰。
致齊日與當日
皆當用素。
先儒不可以未死日行已死之禮之論。
當日用素。
所致謹。
今俗於當日多有不謹者。
可駭
先生曰。
凡祭。
天産用奇數。
地産用耦數。
天産魚肉等物。
地産果菜等物。
天産三色則用五色
地産二色則用四色
天三地二之義也。
二十三日
贊奎近來鄕曲
葬時及小大祥。
酒饌吊客
滔滔成俗
無謂也。
然不如是
羣謗四到。
何以處宜。
先生曰。
程子葬父。
使周恭叔主客
客欲酒。
恭叔以告。
程子曰。
勿陷人於惡。
以此爲法
是日
兩湖疏儒。
遺書門下諸人
(前是宋雲坪能相復逸時。
先生獻議
善山士人宜年
獻議中有滿語
自以有淵源雲坪
長書於先生門人沈宜德。
而辭悖無倫
門下諸人
先生
無辨之義。
且禁之甚嚴。
未果聲討
至是。
兩湖儒將䟽斥雲坪權相敦仁
自䟽遺書門下
責其無討沈之擧。
○又聞沈自太學鳴鼓
兩湖校院皆揭罰云。
)夕。
諸生侍坐
贊奎曰。
今因兩湖䟽廳書。
始知有沈宜年之悖書。
門下諸人
不可以事屬旣往而置之。
先生曰。
無辨
詎可相較
反致嘵嘵
胷中自無此事。
諸君抑固未知也。
又曰。
孔子鄕黨
恂恂如也。
不能言者
鄕黨之間。
謹愼爲貴。
况於世間是非黑白分明
則殆難乎容矣。
二十四日
婚禮納幣親迎而婿之父母死。
女將自處平人乎。
曰。
不親迎則自無奔喪之理。
對曰。
華糚盛餙
不幾於未乎。
無已則去華餙否。
曰。
都是平人
秪待三年已矣
○問人之居本生親喪書䟽式。
沙溪則謂以喪人爲可。
尤菴則謂當用伯叔父母例。
陶菴尤菴說。
後人之欲遵行者。
當從尤陶兩先生之言耶。
曰然。
○問樂記曰。
熟烹而祀非禮也。
要訣時祭魚肉一楪
註。
魚肉當用新鮮生物
盖用生於交神之道。
自有精義
今之祭者多用熟。
何也。
沙溪以爲家禮所謂魚肉
生魚肉。
魚湯肉湯。
尤菴以爲家禮只說魚肉則或生或熟。
皆似無妨
未知何適從。
先生曰。
生熟固當參用
而用生則作膾
宜。
郊特牲曰。
血腥爓祭
用氣。
又曰。
腥肆爓焾祭。
豈知神之所饗。
此似生熟俱可用。
語類云祭用血肉者。
要藉生氣
家禮則不言生。
似是用熟。
此亦生熟參用之證。
○夕。
語及遐方民業艱難
先生慨然曰。
生民困悴
近日若。
貧者益貧。
富者益富。
風俗渝薄
由於此。
夫財者災也。
聚財所以聚怨。
古今累金玉廣田宅遺後者。
未必其後人皆能守。
爲善遺後者。
食報不忒
此理甚明。
○又曰。
近多四方士友來訪者。
皆言民生疾苦多緣吏逋與還弊。
官長贓汚爲尤甚。
往往不忍聞。
以致民殘國弊。
莫可收拾
由於苞苴恣行
奢侈無節
豈非大可寒心者哉。
憂歎不已
愀然者久。
先生先代忌辰
衣冠竟夕危坐曰。
雖病不克與祭。
亦靡敢解衣安寢
二十五日
上家書。
二十七日
嘉禮日。
罷漏後與尹進士載近,金進士炳源,金進士最源出祇迎班。
時大親迎本官
巳時同牢宴于闕內。
午後鷺湖進謁
先生曰。
舟梁禮成
乾坤位定。
臣民之慶。
○夕侍坐
先生曰。
入京數日。
於何所。
對曰。
留泮齋。
曰。
近來支供何如
對曰。
饌物麤踈而飯高依舊
先生笑曰。
俗間
多嘲穪班首爲飯高氏
又曰。
士子
國之元氣。
舘學首善之地
朝禮待之盛。
施設之隆。
可以媲美三昔
卓絶百王
縫掖冠章甫者。
盍思所以仰答萬一也。
諸生拜退。
先生留贊奎而宿。
二十八日鷄鳴
先生贊奎曰。
寢否。
驚寤應唯而起。
先生誦書
愛蓮說歸去來辭等文。
先生贊奎緇布冠曰。
家居所着只此耶。
加着𩦲冠否。
對曰。
接賓則加着笠子
先生曰。
尤翁云莫便於冠。
莫不便於笠。
學徒皆着冠肄業
盖以冠卽華制。
笠則俗制也。
先生曰。
人之處畎畝
自有至樂
讀書明理
以之修身齊家
服田力穡
以之奉親祭先。
何等樂事也。
○夕侍坐
先生曰。
君吸南靈草乎。
對曰未也。
曰。
素吸者。
自從我遊。
斷絶乎。
曰然。
先生笑曰。
人之所嗜。
非吾強止。
特惡其無益而反害耳。
陶菴嚴禁吸草。
門生謁者
皆藏草具十里外云。
有人來謁。
先生侍者煖酒以饋之。
誤觸爐。
灰動點汚
遺棄
先生止之曰。
平生飮食
不計精麤
未忍棄地
此酒猶堪飮。
置之。
欲更斟以與。
其人惶愧固辭
用紙去灰而飮。
二十九日
先生上䟽大司憲
兼陳所懷
先生曰。
紫陽之學。
一傳而爲黃勉齋
(
)再傳而爲何北山
(樭。)
三傳而爲王魯齋。
(
)四傳而爲金仁山
(履祥
)五傳而爲許白雲
(
)六傳而爲宋潛溪
(
)七傳而爲方正學
(孝孺
)金許兩賢
有宋遺民
畢生自靖鐵木之世。
潛溪大明中天
一初制作
方正學一身而任萬古綱常之重。
是爲朱門淵源眞正也。
三十日夕設講。
先生大極圖說
贊奎四勿箴。
(嚴星,洪一淸,金萬壽,沈樂淳同侍參講
)講畢
先生曰。
吾嘗好伯夷傳。
思至則誦。
氣息不續。
廢之已久。
使沈樂淳誦之。
十月一日
下疏批。
使地方官傳諭
(鰲谷丈。
地方官奉批旨入。
先生不能筋力爲禮。
使侍者扶攝四拜
跪讀批旨畢。
四拜
)先生曰。
身帶重銜。
夙宵靡妥。
蒙恩遞。
不勝喜幸
命最秀(先生之孫)展讀旨一遍。
○夕設講。
先生西銘
贊奎中庸子路問強章。
先生曰。
翁每令門生誦此章及孟子景春章而日夕聽之云。
二日設講。
先生誦易傳序
(嚴星,金萬壽,沈樂淳,先生外孫閔泳和同參講
)講畢
諸生拜退。
先生贊奎坐曰。
東銘呂與叔克己箴等文。
皆誦服勿失可也
君俄誦東銘
克純通。
且試一遍
贊奎承命更誦。
先生陶菴靑川尤菴墓詩一絶(寂寂空山百花
堂堂正氣何處
我來不聞一語
天高海闊延佇
)曰。
陶菴倡明正學
尤翁後一人
○又曰。
巖有云退善言學。
善言理。
云靜菴之倡明標準
退溪沉潛闡繹
谷之發揮運用
爲我儒賢之最。
云靜菴如光風霽月
精神足以聳動人。
谷如靑天白日
心事足以悅服人。
農巖之贊三賢
眞金玉尺
毫分不差者也。
贊奎問人或在外奔喪
或追後立後
成服旣晩。
練祥變除之節。
何以爲之。
先生曰。
小記云祭不爲除喪
推斯義也。
練祥之祭。
固依其日行之。
變除
計月實數爲節。
而若几筵已撤。
設位哭除爲宜。
贊奎曰。
朱子曾無疑曰。
練祥月日實數爲節。
其間忌日
設祭奠。
沙溪愼齋集。
陶菴皆主其訓。
(備要小祥條。
朱子此訓。
愼齋答人問曰。
宗子在外追到則計日設祥祭除服
再期日設忌祭而已
陶菴答人告辭措語曰。
今以初期之日。
當行練。
孤子某以月成服。
月滿之後始可追行。
今日敢用一獻
畧伸情禮云云
)盖練祥
有故則追行。
古有已例。
故諸先生未暇難於其間耶。
先生曰。
是事死之禮。
非爲生人而設。
忌日行祭。
固無害於後日除服
何必不擧於當祭之日。
而拕及於服滿之期乎。
諸賢之說。
世皆遵述久矣
後來諸儒。
因小記說而不乃爾
三日夕
諸生侍坐
席間多有蛜蝛
蜎蜎而過。
欲捉之。
先生曰。
投諸外。
因誦程子蝎銘殺之不仁
赦之非
義之句曰。
仁義之間。
何以處之。
贊奎顧望而對曰。
不可赦。
不忍手殺之。
無已則投之他而任其自死生已矣乎。
先生曰。
庶乎其可歟。
又曰。
昆蟲之微。
曾不忍手害者。
西銘吾與之義也。
然可殺而不赦者有二焉。
蜈蚣百足蟲之毒。
往往中人致害。
此則用孫叔敖殺蛇事可也
四日
先生行時吟詩曰。
如有不合意處。
無或隱我。
隨意點化可也
白樂天作詩
村嫗解之。
○夕設講。
先生中庸首章
贊奎誦萬東廟碑銘
(諸生侍坐參講)○先生曰。
爲士者。
講明一部春秋
衛國立身之道。
於是焉存。
顧今宇內識此義者幾人。
喟然歎息
五日設講。
先生大學經文
贊奎中庸費隱章。
(諸生同侍參講
)時鰲谷丈亦侍坐
語及及門之士。
先生曰。
從吾遊者。
知行之篤。
文學之優。
門路之正
可以任斯文之責者。
莫如孺文
(秉悳)工於文辭
明於分數
沉潛敏達
曉解事務者。
莫如幼安
(應朝)資禀英明溫粹
泂澈無埃者。
莫如任明老。
(憲晦)
六日
諸生侍坐
先生贊奎曰。
醎苦酸辛五味之中。
何者爲好。
對曰。
可以調百味
先生曰然。
有是言
也。
宣廟時有如此說。
而我則取水一味淡泊
對曰。
奚取於水哉
曰。
百飮之本。
五味之質。
○鰲谷丈差驪州金文忠公(濟謙)金忠愍公(省行)祠賜祭祭官。
將行
先生曰。
士林所會。
禮貌攸在
愼旃哉。
辭達而已
而汝辭令不能達意
未言而思將言。
將言而思其言之或失。
○又曰。
坐則儼然端坐
立則挺然植立
人有坐而搖軆者。
是涉非恭。
仍顧贊奎曰。
君亦有軆撓時乎
對曰然。
有時靜坐
不覺自撓
先生曰。
無主敬之致。
猛省處。
○又曰。
九容九思
養生要訣
七日
一士人來謁。
先生曰。
近讀何書。
而能篤實否。
其人曰。
孟子而恒患不篤。
先生曰。
計活何如
對曰。
僅供朝夕飯粥
先生曰。
食取充腹
衣取蔽身而已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食者。
未足與議。
少選
其人告退
先生謂曰。
讀書不倦
樂善不厭
生而爲善士。
死而爲賢鬼。
是爲究竟法。
富貴榮辱自外至者。
何足道哉
贊奎曰。
明德主乎心之言。
聞命矣。
諸生中有不歸一者
(金平默主理言)何其惑也。
朱先生曰。
虛靈不昧四字
說明德意已足。
盧玉溪曰。
德只本心
章句釋明德之義。
則曰虛靈不昧
以具衆理而應萬事
看他以而字可知
具衆應萬
只在虛靈不昧裏面
盖具。
是心之所具。
應。
是心之所應也。
然則明德分明是主心說者。
而心之本軆
神明所舍。
虛靈洞澈
湛然純一者也。
此則固無聖凡之殊也。
以此揆之。
明德爲心之敎。
不是離理言心
特就所主言者
然則其以明德爲專屬理者固可憫
小子之見。
亦未自信
玆仰禀。
先生曰。
所論是矣。
或者明德主性而言。
故至以心爲理
不知本心之爲明德矣。
心軆是氣之湛一者。
自爲虛靈洞徹
理具備。
明德主言乎心。
有何可疑
或者紛紜爲說者。
不能軆究本源
只靠紙面。
強立不逮之見。
更不詳言意之攸在
可悶。
先生贊奎曰。
有四業。
經(義理)禮(典禮)史(記事)文。
(文章)經爲本。
禮後乎。
可以博古今。
文章載道之器。
不能於文。
雖有善意
不達於辭。
○又曰。
朱子亦嘗讀韓文。
又嘗使受之習蘇文。
尤翁受韓文若干篇於愼獨齋
其意槩可見
然不能文
儒者所病。
亦何必役文爲也。
但爲其受用不窘已矣
八日
先生起寢
整冠而坐。
誦書
西銘
先生曰。
西銘太極圖相爲表裏
而存吾順事
沒吾寧一句。
朝聞夕死一義。
故註曰。
生順死安。
復餘憾。
○又曰。
太極圖
有宋河圖
○時隣比賽神簫管
徹夜
休。
令人聒耳
先生贊奎曰。
彼以左道惑世者。
猶能無少間斷。
靡有乃爾
爲學希聖者。
詎容有一念之或惰。
當痛發深省
是夕設講。
贊奎大學誠意章。
(金炳厚,嚴星金斗萬,金萬壽,沈樂淳同侍參講
)講罷
先生贊奎曰。
嘗聞嶺南之人有穴壁燃松
孟子千遍者。
未知如今亦有此等人否。
子讀孟子幾遍。
對曰。
未克熟讀
先生曰。
程子云學進則識進。
識進則量進。
士不博識
萬理俱礙。
歲不我與
惜分陰
毋貽老大之悔也。
先生曰。
近來常賤中。
或有孝烈之可尙者乎。
對曰。
盖有之矣。
未之聞也。
先生曰。
世降則敎弛。
敎弛則民無恥
閭閻賤女娼妓無蚕農之苦而有衣食之優。
不之恥而反羡焉。
是豈細故也哉
○又曰。
近世作牧伯者
都會白日塲宴榜之筵。
令妓輩呼名。
皆稱禮意慇懃
風流弘長
以爲榮而不知恥
噫。
世有剛腸者幾人。
能不爲尤物所惑。
古人避風如避箭
避色避仇
可不戒哉。
夜分將就寢。
先生李晦齋萬事變遷無定態。
一身閒適自隨時。
年來漸省經營力。
長對靑山不賦詩之句。
又曰。
一生爲善
猶患不暇
更有何暇可以爲惡。
哀哉不善之人。
九日
贊奎古者敎人
以樂爲先。
以其養中和之
而救氣質之偏也。
吾東未曾音律爲敎。
無乃音律不傳其古耶。
律尺長短
未有知其說者。
何也。
先生曰。
孟子時。
猶云今樂猶古樂
而今世。
皆雜以俗樂
難於返古。
况吾東僻海隅
古昔中正之音。
未克詳傳者乎。
贊奎曰。
近世亦見鼓琴往往有之。
徒歸豪士遣閒之具。
山林養眞之士。
絶無行者
是亦不詳正律而然耶。
古詩古調自愛
今人多不彈。
以今言之。
不彈由於不知
雖非古調正律
亦可以養其性情
涵暢道德耶。
先生曰。
琴者禁也。
禁其忿慾之邪心
淵明素琴
其意甚善。
其詩曰。
但識琴中趣。
何勞絃上聲。
千古高士也。
贊奎墓祭
家禮備要則先參後降。
要訣先降後參。
何也。
先生曰。
當先降後參。
出戶
雪已盈砌矣。
十日昧爽
侍坐先生
枕上一絶
(雨雪霏霏暮秋
西江風浪幾時休。
世間識字憂患
禍福由來自己求。
)盖有爲而作也。
○問麗代。
圃隱以身殉國
冶隱遯世自靖
豈以其恩位有殊耶。
先生曰。
守節義者。
要各盡其心所已矣
殉國自靖
自盡大義
而咸出於至誠惻怛
詎或視以恩位而死生貳之哉。
○又曰。
位卑名微。
進退隱顯輕重當時者。
猶當鞱晦自靖
是爲立經守義君子
若元
谷(天錫)之隱於雉嶽是也
○又曰。
立于朝而有官守之責者。
不幸板蕩之辰。
竭忠衛社
繼之以死。
不可得
潔身遵晦以沒其世。
勝國諸賢或死或去。
殊塗同歸
有人圃隱詩曰。
江南萬里野花發。
何處春風好山
圃隱曰。
嗚乎其晩矣。
嗚乎其晩矣。
○又曰。
夫君大義
極天罔墜。
雖未蒙一命
不霑寸祿
生其地爲其民。
糓身絲。
皆吾君賜耳。
烏可換面改頭。
以犯不二姓之戒哉。
斯義也炳如日星
反覆講明
要使熊魚之分皎然心目間。
庶幾前定不疚矣。
先生每惇諄敎誨
以往古事曰。
耳聦於目。
毋或遺忘
又曰。
世多有才異等之人。
擧爲科業所累。
更不知聖哲之爲可慕。
道德之爲可貴
此固可憫
而又或自命學問之列者。
有些少才藝。
出等夷。
便昂然自足
巍然自大
更無欿然虛受
毅然必往之意。
所以安於小成
罔就遠大
此爲志士所宜戒也。
十一日夕講。
先生六君子贊。
金炳厚誦農巖所述尤菴贊。
嚴星遂菴(尙)所述尤菴贊。
贊奎起坐而請曰。
二子旣誦尤菴贊。
小子亦誦先生所述尤菴贊。
先生曰。
試誦之。
誦畢。
先生曰。
若農,遂兩先生作。
說得七分
何以形容其萬一也。
十二日曉
明燭而坐。
先生誦書
師說
○夕侍坐
語及嶺外諸贒。
先生曰。
寒岡鄭文穆公()天資英發
識解通明
所著禮說。
亦多有退溪之所未發者。
○又曰。
南冥曺文貞公(植)。
嘗惡村中淫婦有毁家之事。
龜巖(楨)曰。
不如獨採我
退溪聞而善龜巖之論。
○又曰。
南冥嘗有詩云人之愛正士
虎皮相似
生前欲殺之。
後方稱美
詩頗警絶
又曰。
南冥佩金鈴。
命曰惺惺子。
惕勵自省之篤可見
然尤翁謂此等不必爲法
十三日
先生曰。
讀書成誦
讀而不誦。
與無讀同。
誦而不思
與無誦同。
思而誦。
誦而讀。
輪環不已
厥效自在罔覺之中。
先生命取葱根一把
種盆而置諸座右曰。
萌芽漸長。
可驗萬物生理
又咏明道睡覺東窓日已紅之詩。
且令贊奎一遍
○有湖南士人來謁。
先生曰。
讀書當以經爲本。
書傳須要熟讀
古人以讀尙書
比嚼乾
咀嚼之久。
其味始美。
○語及各道方言。
先生曰。
大抵音聲淸和者爲好人
濁惡者。
男或不利父母
女或不利所天
十四日
趙明煕(肅齋長子)來謁問曰。
廢疾子。
將承爲后
否。
或云廢疾不入廟。
如何
先生曰。
廢疾者。
天癡而專沒知覺
無望有嗣者。
不可成人
何以奉祀承宗
若不此甚。
其於立適以長之義。
難容他議。
况入廟乎。
○朝後。
贊奎將入
先生謂曰。
千萬人中常知有己。
毋或隨衆奔波
二十一日
鷺湖
○夕侍坐設講。
贊奎心經贊。
(嚴星,金萬壽沈進士魯在,洪晩秀同侍參講
)○語次
先生曰。
歐陽子稱長久之物曰。
春寒秋熱老健
吾亦謂世間不可恃者三。
天運也。
君寵也。
老健也。
天有不測風雨
君有不測政令
老人筋力
朝夕異候
吾今八耋矣。
筋力不可強又如是
朝不謀夕耳。
贊奎問以無兄弟之身。
爲其伯父后。
本生繼后處則奈何
先生曰。
昭穆無可繼后者。
后來班祔爲宜。
人或以出后者之衆子中一人爲本生奉祀
有若繼后者然。
是則間失一代
豈有無父之子
大壞繼序之義也。
二十二日
先生贊奎所着周衣曰。
嚴冬御寒
此衣最緊。
鄭錦南(忠信)爲光州幫子
時年才十餘矣。
一日遇寒。
歎曰。
得一疋布則可以衾褥
可以襦袴
人問其故。
曰。
作一周衣。
居則御寒
寢則藉覆。
知慮拔萃
自幼如此
少選
鰲谷丈進綿紬周衣。
生嫌其華美而却之曰。
安其體。
不若安其心。
仍指贊奎曰。
斯人之服。
但取蔽身。
不亦善乎。
○夕與諸生侍坐講誦
二十三日
申生來謁。
備道申舟村(曼)緬禮事而曰。
山理儘有諸。
先生曰。
天人皆有理則豈獨無。
不可以僥倖求之。
朱子山陵疏。
備陳利害
是則必然之理也。
牧堂蔡西山
術精明。
朱子葬地。
西山占云
吾東先贒如尤翁。
猶遷睡翁墓矣。
仍誦三淵詩(世入幽陰恠說紛。
不尊祠屋丘墳
功名壽夭違心際。
歸咎山穴不眞。
云風水妖極異端。
欺人誣世弊漫漫
頻移鄕校求科福。
孔聖猶難獲暫安。
云盖棺猶有事難知。
子大孫多被掘移。
生存華屋安身久。
死作飄蓬豈不悲。
云南公師古最靈通
十葬其親每値凶。
畢竟知無可求理。
徒然痛哭海雲中。
)以戒之曰。
盖山理不可偏信
而五患所在
不得不愼。
世人不以安親爲心。
福祿是求。
則福未必求而辱反及焉。
是宜識戒。
吾亦荐經毒慽。
不能不爲𧗱士言所動。
屢遷親墓。
及夫晩年
追悔莫及
贊奎自古聖贒
必有旨訣相承
堯舜執中
孔門之求仁。
孟子養氣存心
洛閩之拈出一敬字是已。
若言我東先儒未知亦各有所主用工否。
先生曰。
吾東儒賢
遵述古贒成法
而各有得力處。
寒暄之尊小學
靜菴之尊近思錄
退溪之尊心經
谷之尊四
書。
沙溪之尊小學家禮
尤菴之尊朱書是已。
贊奎起而坐曰。
敢問先生
惡乎尊尙
曰。
吾自少病。
不能多讀。
然好讀孟朱書矣。
顧今聲利滔天
尤宜讀此書。
或問先生平日心上做工之要。
先生曰。
無他所長
恕人。
不曾責備
樂道人之已矣
二十四日
泳爲其師崔監役(琳)。
謁文而來
告退
終身須用之訣。
先生曰。
忠信而已
請益
曰。
復何加焉。
忠信實心
學者眞實心地
靡所虧欠何事不可做。
又問用工當何先。
曰。
愼獨
程子云有天德
始可語王道
其要只在愼獨
谷云萬惡從不愼獨
愼獨工夫入頭處。
於此施力焉。
如鏤脂劃冰。
自無着落
造次克念勿失焉則許多事業
當從這裏做得
是日
上遣史官傳諭
(予必欲致卿乃已之苦心
已悉於前者奉復
而况時相懇懇之奏。
亶出於得贒共理至意乎。
間緣國家事會多端
尙未有敷心之諭。
此亦予誠意淺薄之致也。
卿以六十年守道讀書之人。
其於經傳稽古之力
卿雖欲退不居
不可誣者。
闇然日章之理也。
顧今國勢岌嶪何如
民憂澒洞何如
雖以目下事言之。
亂逆
鞫訊方張
豈有他而然哉。
只是國勢不尊。
民生莫支而然耳。
民憂之莫支。
不難知。
國勢之不尊。
抑又何故
當此時。
如卿衛國向上之人。
竟欲固守初志
不揆所以被髮纓冠
則是天地逃之也哉
予言之至此
卿宜有惕然自勵者。
望卿卽日憣然造朝
所以底平之道而究弭亂之方。
則此豈非一生服勤聖訓之功歟。
復音之來。
予方側席而竢之。
○兼春秋申學典來宣。
)先生附奏
時已侵昏。
呼燭整硯。
諸生退去
贊奎與鰲谷丈侍坐
先生口授而使贊奎書之。
旣畢。
鰲谷丈告以病
恐涉少煩。
先生曰。
告君之辭。
不容不直
視吾病此。
不盡說。
何涉煩之有。
史官之來也。
先生患痺。
將具冠衣
不能任。
贊奎進奉袂帶。
先生止之曰。
豈宜使贒輩爲此
對曰。
不曰必操几杖而從之乎。
凡我小子之供灑掃者。
何所爲而不宜
先生曰。
君言雖出於安老之意。
余心則自不安。
二十五日夕
福卿(一淸先生堂侄)曰。
一相者。
俄過小舍廊。
先生曰。
胡爲乎來哉。
盍亟謝去。
福卿曰。
俄已送之。
先生曰。
吾恐沒覺年少輩易惑浮妄之說。
而常近非類之人。
贊奎曰。
亡國之事非一
好兵者必亡。
傷生之事非一
好色者必死。
亡家之事非一
而好雜術者必亡。
此等處最宜審愼
○又曰。
少時
相者云性太過
早脫齒然後可得遐壽
盖吾性氣有過處。
故以按忍不暴爲戒
至于今。
齒牙則踰四十已脫落
其言似有驗。
而此外都着落
二十六日
先生曰。
技術之客。
浮浪之人。
不宜相近
不經之事。
非禮之說。
不可聞。
口不可道
此乃末路居鄕之義諦
大抵不農不商。
非文非武之輩。
朝東暮西
興訛造訕
無謂有。
毫髮泰山
少年則妨工。
愚氓則致惑。
如此之輩。
不可近。
近則難疎。
疎則反怨。
所以不相近爲竗耳
○夕侍坐
先生曰。
吾二十歲時
先君在達丘貳衙。
時値嚴冬
觸寒成疾。
口味全爽。
官厨所供。
有不適口
卽却之。
夜又渴甚求
在市。
貿來稍遲。
責其擧行之慢。
又却之。
旣而追悔
招其人曉解之。
以是常存警責之心不敢忘。
諸君戒之。
少時喜怒
不可不愼。
是夕
先生留贊奎而宿。
夜久後先微吟無寐
贊奎而起。
語及理氣說。
先生曰。
理者氣之主也。
氣者理之器也。
非理
無所根柢
理非氣。
無所掛撘
理氣二者。
無先後無離合
必欲尋言其所從來
則却似理在先在後
然理非別爲一物也。
卽存乎氣而爲氣準則
所以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就他一原上說
主理而氣爲其所寓。
就他分殊上說
則主氣而其所局。
無形而氣有形
無爲而氣有爲
理則通而氣則局也。
盖此氣之賦於人。
虛靈不昧者心也。
其所具之
仁而義而禮而智者
卽性也。
精察於此
端的有見
庶乎不差矣。
二十七日
贊奎朱子小學書。
多取一事之善。
或有不當取者。
朱壽昌之迎母。
有乖出母不可迎之義。
鄧伯道棄子
乃至無嗣
朱子二人者。
奚取焉。
以不絶亡之後
盡誠求母之一節歟。
二人者事。
如欲責備
如何
先生曰。
鄧攸事。
朱子何嘗深取也。
劉子澄書。
有欲刪去小學
而今載在者。
未可知。
棄子之事。
不合倫理
雖曰天道無知
天道有知也。
子叔姪。
相隨不捨
死生與同已矣
有如許敗倫之事。
且以壽昌事言之。
出母不可入廟。
則以子無絶母之義。
雖或迎奉
亦當營置別室
用極便養之道。
此有陶菴可遵也。
大抵小學
多只取其長處
不屑屑於人品本末
故於王祥至孝
李勣取友愛。
如此不一
二十八日
贊奎問嶺俗祭墓寒食十月
己酉國恤
因山十月
私家皆停祭。
竊念追遠之誠只有此祭。
而仍停。
則情缺然
欲追行於仲冬
如何
孔子曰。
過時不祭
禮也。
然則行一節。
亦似未安。
先生手書答曰。
曾子問。
過時不祭
䟽曰。
春時有故不得祭。
至夏乃行夏祭
不復追補春祭
此以四時正祭而言也。
至若歲一祭墓者。
若値國恤
不克行於十月
當行十一月
有故則亦可行於十二月也。
據禮註
春祭不祭
仲月有故
季月亦可也。
糓梁傳
正月三月
郊之時也。
是爲季月亦祭之證也。
○問有先塋上下墳。
世代已邈。
莫分考位次
墓祀時設饌獻酌。
亦難先後
同時幷設。
而行拜禮於下墓外階如何
先生手書答曰。
內外位之上下墳而不辨尊卑者。
塋域差遠則當設二分饌而各祭。
堂斧相接則只設一分饌而幷祭考妣
拜禮下位恐宜。
二十九日昧爽
明燭侍坐
胡澹菴之上高宗封事
○夕侍坐
先生語及少時事曰。
嘗覲往任實縣。
縣是鄕。
柿果所業
嗜者無時不喫
一日
村間狀報。
有摘墜木而死者
其婦亦號絶而死
余常哀其死而韙其節。
在任實。
終歲不忍
十一月一日
冬至也。
未明。
明燭侍坐
先生咏邵子冬至吟。
先生孟子守孰爲大。
守身大章
且曰。
余年十六七。
便志于學
杜門守靜
六十餘年。
自謂不枉一步
是則無媿古人
二日
一儒生言金秋史(正喜)謫北靑時。
多士坌集
受經學書法。
大旨考亭說多異。
先生不答。
顧語他事
歸期在邇先生作詩爲別
(徐景襄盛道山梅泉石之勝。
昔我南遊
搜盡達丘羣勝。
而獨此一區
叵耐流想。
賦詩贈行
琵瑟山中洞天
龍迴鳳躍靈泉
匏繫無因解。
負名區八十年。
○五老峯臨三疊泉
晦翁要借畵圖傳。
傳神竗處忘形色。
認取峩洋自在絃。
○更贈雙絶。
昔我趨庭到達丘。
居然五十七年
桐鄕物色依舊
安得携君賦遠遊
黃花謝盡殿寒梅
未開時人已迴。
願君會得環中意。
養微陽七日來
時値冬至故云。
辛亥陽復之翌。
梅山八耋翁。
未成稿。
)贊奎謹次呈。
三日昧爽
侍坐
先生曰。
景襄乎。
吾於枕上得句云。
我耳欲全聾。
猶聽遠鷄聲
遊仙夜夜夢。
不得蓬瀛
君其和之
贊奎起坐卽對云。
舜蹠未分念。
天鷄忽有聲。
百年鼎鼎
何處蓬瀛
自况也。
先生再咏穪善。
五日侍坐
一士來謁。
問喪人入廟及參忌祭時變服否。
先生曰。
直領(喪中出入服)着平凉子。
又問時往省墓
持去衰服
上墓時服而拜哭如何
先生得之
○夕與諸生侍坐
先生曰。
明日將歸
臨別
一講誦。
仍設講。
先生誦易傳序
贊奎講求放心齋銘。
(嚴星,田秉淳,金萬壽,田淳同侍參講
)○是日
先生書贈
仍詔曰。
曾勉子之學。
名子之室。
又申贈行
君其自力
不負發願初心也。
 徐君贊奎景襄
自達丘之南。
嶺嶠涉江漢而款扉者三。
今歲菊月
皷篋請敎
値余患風痺
幾沒省識
罔副其至意
願申前者上帝臨汝
毋貳爾心之義。
畧擧曩哲成訓而復之曰。
大明章義
武王之决。
故擧上帝云爾也。
聖哲所交勖者。
必以畏天敬天爲第一義諦
尋常言語
不穪天。
朝夕。
只見天長眼前
以至靜云爲。
常若有赫然而臨者。
非僻之心。
自不敢萌。
敬畏之念。
自不敢怠。
所謂顧諟天之明命
詩所云無曰高高在上
惟顯思。
又云昊天曰明。
及爾出王
昊天曰朝。
及爾遊衍
卽此意也。
河南老子且云有天德
始可語王道
其要只在愼獨
愼獨者。
敬畏上天也。
人間私語
天聽如雷
暗室欺心
神目如電。
斯語雖似俗諺
實理然爾。
人在天中至虛
天在人中至靈
視聽思慮言動
莫非天之靈也。
從義理之心爲眞
從物欲之心則爲妄。
人要識得
精察之也。
察其眞妄
所以愼獨
故曰萬惡從不愼獨生。
遜志方公嘗述愼獨銘曰。
恒人爲善
徼利務名。
謹於昭昭
肆於冥冥
乘衆不察
恣意所向
人欲橫奔
天理淪喪
君子懲之。
愼於至微
虞人覺。
而惡己知
一念之萌。
必存乎正。
片言
必主乎敬。
勿以暗室
忽而不欽。
易欺者人。
難欺者心。
勿謂細行
放而勿貳。
細行不修
大德將敗。
惟聖之明。
不見是圖。
矧玆士子
不敬何爲
於赫天君
宰爾百軆
以從之。
勿越乎禮。
禮爲敬本。
敬乃德基
本立基宏。
奚施不宜
齋居有嚴
學者孔秩
鑒玆勿忘。
聖謨如日
是爲愼獨節度
人鬼關頭也。
沒身誦法
未收一原之功。
所不能。
景襄願之。
於是焉得力
心與理一而與天地參
所謂無不敬。
可以對越上帝也。
常若上帝責我以不可逭之義。
趨承明命
惟恐或後。
纔忽上臨
至下墜。
其所兢惕者。
何如耶。
景襄乎。
欽念哉。
重光大淵獻復之五日
梅山八耋翁力疾書。
六日
是日臨行
先生與鰲谷丈皆有贈詩
(景襄臨發有詩。
力疾和贈其行。
殘年叵耐別離心。
江漢滄波淺深
柳沙𩿨應不變。
更勞巾屨好相尋。
梅翁未成稿。
○次景襄臨別韻。
以贈其行焉。
人之相識貴知心。
然後方言友道深。
嗟我丁寧來日約。
源頭處會相尋
辛亥復月上澣
鰲谷病友未成稿。
)贊奎與諸益叙別而各有詩。
先生嘗曰。
不工於詩。
惟意是適。
不拘律格
先生之詩。
不好新奇
不尙藻華。
平淡高古
自臻天律
先生取人之善。
若己有之。
言語文字
人若有言。
罔不虛受
上自六經
下至濂洛羣書曁我東儒賢諸說。
往往如誦己言。
爛用名理
未嘗以是自多
未嘗硬主己見低昂之。
○十月卄四日
上之遣史官傳諭也。
先生附奏
中有念國勢之岌嶪
民憂之澒
洞。
憫字是贊奎所仰禀。
先生欣然用之。
後日贊奎詩。
桐鄕物色依舊
安得携君賦遠遊
賦字卽更字之改措者。
而亦贊奎之所禀也。
先生每事
虛受不少有如此。
盖其胷襟洞豁
靡所滯吝。
有物各付物底意。
於此數者。
亦可見也。
○嘗侍坐看書
贊奎一板未半。
先生移擧他章。
先生燕居
常着程子冠。
先生嘗授贊奎澹菴出師表等文。
令日夕誦之。
一誦
先生喟然悲憤之意。
先生門人賓客之來留者。
每日早朝
豆粥一器以饋之。
一生行之。
未嘗或忘。
贊奎陪話於先生
未及退而食上。
先生留之座而分與之饌曰。
與我分味。
何欠之有。
又於凌晨氣寒
使買來酒羹之血菜雜湯者。
分器以與之。
先生飮喫
甚味之曰。
澹泊最好
公元1852年
壬子正月二十五日
鷺湖之行。
二月九日
鷺湖先生
閤間藏梅
去冬歸時。
見花作矣。
今來結子滿枝。
贊奎起賞曰。
餘香薰襲。
有若歡迎
先生笑曰。
詩不云乎
標有
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
其今日之謂歟。
○夕與諸生侍坐
先生曰。
盍各言其志。
諸生以次對。
贊奎曰。
忠信篤行
眞儒
有志未就
抱經孜孜
先生書示唐楮軸曰。
和順道德而理於義。
竆理盡性以至於命。
(諸生言志不盡記)
十日
與洪注書(一衡)諸益。
登高舟橋
徜徉而歸。
有詩。
侍坐
先生曰。
人之資禀溫謹者。
可與爲學
而若無指引入道
終身無所成。
又或不知道學之爲甚麽物事
豈不可惜。
使得師友之益。
引路點火
則所就豈可量哉。
○又曰。
指引者。
師之功也。
不至䂓箴者。
朋友之責也。
勇往直前
不得不措。
專用己力。
難仰他人
有古人名論。
十一日侍坐
語間。
先生曰。
吾東士大夫
閨門之䂓甚嚴。
古法無愧
禮義之邦
挽近大防漸壞。
𨓏𨓏有不忍言者。
其弊也由於女子之不敎。
盖雖女子
必須敎以文字
知經禮遺訓。
今俗不然
只以諺稗之荒淫不經
惹起許多病弊
世之人固不悟也。
十九日留泮。
抄得老洲吳文元公雜識一冊。
卄二日
往拜先生
閔進士士善(慶鎬先生女壻)氏亦侍坐
語及鰲谷丈政治
先生曰。
大抵可異焉。
非不知渠材。
而實有所難測者。
居是邑也。
何德政。
得此孚感於民。
始興日。
果民遮路涕洟
如失哺赤子
渠果有善政於民歟。
平日
許渠愨實而已
不圖其如此循
良也。
(後日贊奎過果川。
聞境之內七方皆有去思碑云)○日晩入泮
卄五日
上幸水原陵所
御鷺梁之龍驤鳳翥亭。
存問先生
先生不克入侍
蹕路孔邇。
不敢偃處私室
肩輿出路左秪迎。
卄七日
大駕還宮。
是日贊奎進拜先生入泮
三月二日
往拜先生
先生謂曰。
學者基本
在於心地本源
制行次之
經術次之
文辭次之
○又曰。
學者擧以家間細務不能擺脫爲病。
須不知他都是道理中事
觸處接應
毫忽不差
卽此便是道。
何患俗務不脫也。
○又曰。
用事莫非工夫
人事
不敎人做。
更敎甚做。
日晩入泮
六日
是日出鷺湖
風浪不能渡。
入泮
七日
往拜先生
氣候靡寧。
八日侍坐
先生曰。
學者立志不篤。
則不流俗嘲譏
易於和光同塵
不足有爲
陶菴曰。
流俗之害。
甚於異端
大抵爲學之害。
流俗爲甚
孔子曰。
鄕愿德之賊。
孟子亦引孔子之語而極論之。
學者所當深戒也。
○又曰。
流俗之害吾道
有如轂下之有羌戎
九日侍坐
有關北人來謁。
辭歸
先生謂曰。
未知好書否乎。
無文無以長心知。
亦無以成人
歸讀
小學論語
其人曰。
幼而失學
昧於文字
先生曰。
若不識字
諺翻讀之亦好。
有行之者
任保(渼湖門人)是已。
人穪以任小學
子孫三世小學云。
先生曰。
學者之於師友
親炙有得感發者。
有益
或於聖賢經訓
讀誦甚勤。
常認以陳談死法
聖賢言語不活
學者不活耳。
凡看古訓
必先得其旨意所在
而如親面承。
如親觀感
方可有進步處。
十日
洪福卿(一淸),洪注書(一衡)登東山射亭
各發數矢。
逶迤僧舍
後峯
村翁善唱者。
長歌數闋。
悅樂齋。
數日埋頭檢書之餘。
足以暢叙
○夕侍坐
先生曰。
天地萬物
隨吾所見
皆有自得之趣。
由心明理徹。
物我無間耳。
十一日
洪福卿,洪注書,洪得老(最秀),李士蘊(鎭玉),崔大爲(義發)欲作尋芳之遊。
於先生
先生曰。
冠者五六人
咏而歸
正其辰也。
余病甚。
此樂不得老少共之。
諸生退出
自黎湖介石亭。
(故相李時秀所搆。
)至華藏寺
竟日逍遙而各有詩。
歸謁先生
先生椅子
中堂賞花
諸生謂曰。
陶菴云天地之心一箇仁。
發爲大千中春
諸君識得此意否。
卽此胷中
便有四時
諸生進所吟詩
先生次韻
(聞說春容碧山
紅花隱約雲間
諸君自有沂雩趣。
遅日微吟緩節還。
○樓外淸江江外沙。
沙堤烟柳靜風花。
欲收春色肝肺
病榻眞襟自太和
)○先生曰。
近世學問之士。
開口便說性理
苟求其實地上踐履
盖鮮其人焉。
是皆專尙口耳。
無反躬體認之實。
以致然耳。
甚者
入主出奴
尙氣務勝。
以至門戶分裂
戈戟相尋
是爲吾黨羞恥
宜諸君之戒之也。
○又曰。
立志當以聖人準則
然後自無墮落流俗坑坎
若安於小成
終於無成矣。
十二日
先生曰。
學者須要實事上究實理
高談性命
求道日用彝倫之外者。
適所以啓後世學問之弊也。
○又曰。
欲上達。
須先從下學處做去。
若不下學
上達不得
十三日
洪福卿入頖。
留宿
十九日
族兄(秉坤)發程鷺湖
二十日
族兄以新榜生員來謁。
先生期勉殷款。
是日告歸
二首於先生
先生次韻以贈。
(千里神交比隣
何須晨夕冠巾
平生慣識山陽路。
夜遊入夢頻。
龍蛇幽蟄自存身。
桂樹南山更可人
玉洞梅花應不老。
欲隨雲屩尋春
○步前韻景襄
捿遅晩計傍冠山
門掩千峯萬壑間。
解惜洞天春色晩。
碧桃花下送君還。
)○午後
拜辭於先生
先生以燕靈梳等物贈之曰。
洗心之劑。
梳是去垢之具。
用表我別離情緖
余年病俱㞃。
只是朝暮人
復見詎易期乎。
學問
自勉
非專靠師友
勖哉。
先生便愀然不忍捨。
贊奎不勝悵缺。
未能便起。
容竢少頃而退。
○嘗見先生用紙。
雖蠧餘塵牘。
必聯附作幅。
用資草紙
未有寸楮之遺。
筆則退穎盈箱
一毫靡全。
猶與甲俱存。
無或遺棄
先生衣冠整潔而亦樸素
每食。
有肉而不至重味
壬子六月十日
先生所居室(蘆漪精舍)大樑振鳴。
聲徹几席
侍坐諸生動色
十三日
屋樑又鳴。
二十四日
先生絶筆曆書日記
二十七日
先生始患暑泄。
彌日不復
仍作痢泄。
連服三白湯及蔘附各一兩重。
而終不少勝。
七月十一日
先生證候添㞃。
服藥百方
皆不見效
○鰲谷丈憂惶焦迫
拈得王字。
準于謝石解字訣。
其文有汪漾其波。
黃生何去。
灑落荷珠
朱子已隱。
玉色金聲
終秘影響之語。
十四日
先生親自執脉曰。
脉已絶。
所不絶者。
喉下一縷
安復陽氣之望。
自是先生神精無减
語言訥澁
朝士來問。
只答曰。
尊軆何如
先生枕上
頻作微語
語及南警。
(特有英陽告變譏捕事。
)以宗國之憂生民
之患。
有如讝語者然。
十七日
閔慶鎬,趙龍煕來謁。
先生龍煕(肅齋侄)曰。
歸語君叔父
彌勉德業
毋負我期望之意。
相距間闊
恨不能相對也。
問慶鎬。
嶺南賊就捕否乎。
先生侍者整頓房室
鋪置床席曰。
曾有潔簀之入內者。
出來也。
諸弟姪之侍傍者。
語與修身處世之道。
顧胤子。
殀壽不貳
修身以竢八字
丁寧敎戒
又命諸賢遺蹟借翫者。
一一收拾還送。
婦女不許請見
至酉時易簀
嗚呼痛哉。
車登聞
震悼
(傳曰。
卽聞丈席長逝
曷勝愴衋。
儒臣以先朝㫌招之人。
逮予寡躬。
年彌高而德彌卲。
所以時擢正卿
屢宣敦召。
期欲一致經席。
獲覩典型
今焉已矣
洪祭酒吊祭喪葬之節。
令該曹照例擧行
造墓擔持軍。
亦令本道題給。
木綿三十五疋。
布子三十五疋。
米二十五石。
十石
石灰一百五十石。
)撤朝市三日
先生喪。
門人加麻心喪百餘人
二十日
贊奎是夜。
夢在鷺湖侍話先生
八月五日
贊奎先生訃。
爲位而哭。
(時嶺外各處所去訃書付于營門未及趁傳云)
八日
吊服加麻。
爲位而哭。
二十五日癸卯
太學儒生文致祭
是日
贊奎發奔哭之行。
九月一日戊申
上遣禮官吊祭
(維云云
國王臣禮曹正郞
具行益諭祭于卒大司憲洪直弼之靈。
列聖崇道
鴻儒世作。
潭華眞正
淵精博。
迄于渼近。
津筏後先
卿得其傳。
間氣百年
洪河之量。
喬嶽之儀。
臯鶴早聞。
正廟曰咨。
遵晦彌堅。
俛焉孜孜
博約互進。
明健爲質
心衡今古
詞華黼黻
紹述微言
提絜宏綱
擔夯至
硬着脊梁
一登离筵
賦遂初
顔巷處。
如邵洛居。
誰與同德
吳文元
樂在育英。
襟佩塡門
春秋尊攘
形氣神理
發爲宗旨
可嚀擧似
蘊輝溢。
晩應旌招
志介于石。
潔身逃。
捿遲郊埛。
麟藪鳳梧
行殿幄對。
滚滚訏謨
天法祖。
克己裕民
憲考嘉乃。
利見大人
逮予嗣服
冀或來賁。
十行綸綍
屢宣郵置
我龜。
有叩斯應。
弘博條鬯
羣疑喚醒
八座隆秩。
三達具備
執爵乞言
耿耿寤寐
胡不憗。
凶音遽徹。
蕙帳風凄。
瑤琴絃絶
邦國疹瘁。
士林銜痛
側席之餘。
震悼予衷。
伻官致侑。
用寓尊賢
靈如不昧
歆此儐籩。
製述官朴文鉉祭文入啓。
下禮曹。
甘于安山仁慶安重林等四邑
初一日早朝
四邑待令喪家
司儀淺淡入廬次。
主人序立于庭
去杖免絰
司儀出。
紅團領引獻官以下奉香祝入。
主人以下止哭祇迎。
齋郞祝史
設饌後各奉香爐香盒
獻官炷香
連斟三酌
司儀主人上堂
伏於獻官之後
大祝南面立主人之左。
祭文訖。
掇饌出。
禮官復入廬次南面立。
司儀主人伏于堂下北面
禮官曰。
有旨吊。
○獻官。
禮郞具行益。
齋郞
安察訪李鍾灝。
大祝
安山李學愚。
祝史龍仁倅李源一。
司儀
林察訪金明洪。
)○是日
贊奎過延豊安保
訪韓道裕
此友始於近日承訃矣。
且聞慶州韓立軒(運聖)將以問候之行。
去月旬一過此云。
盖亦未及聞訃也。
三日
宿陽智別彌店。
夜夢鷺湖
先生將駕外。
而鰲谷丈與諸人亦侍傍檢裝。
少選
先生立於廳事
贊奎杖屨
有杖二箇在廳西中棟下
一則屈茁如
一則直秀如竿。
贊奎進屈杖。
先生命取直來
忙手換
進。
愕然驚寢。
推窓視之
但有淡霧籠山
星河皎潔
掩涕長喟
旋復就寢
四日
早發至直洞。
道逢金楨臯。
此友始因余而聞訃。
卽於路次泄哀。
偕行至龍仁邑。
似聞襄期在迫。
而未承的奇。
五日晩
鷺湖
已於三日庚戌夜四更發軔
而葬所在廣州實村面九壽洞。
六日癸丑
奉坐壬之原。
(後緬襄于竹山嚴木亭。
壬午
又緬襄于始興鳥岑。
戊子四月十九日
緬襄于丹陽梅浦▣坐原。
)嗚乎
千里奔哭。
執紼臨壙。
而今廣陵百許里。
進將何及焉。
彷徨廬次。
自不覺聲淚俱發
宿蘆漪精舍
函丈之間。
惟有素帟荒凉
謦欬如掃。
進思前日陪侍之樂。
當時不知爲難再事。
不可得矣。
腔曲熲熲
竟夜不能成。
是日夕
肅齋趙丈操文於葬所。
六日癸丑巳時
(下棺)望哭於廬次。
七日
往西冰庫津。
迎哭而返虞。
八日乙卯
鷄鳴再虞
九日丙辰
鷄鳴行三虞。
十一日戊午
鷄鳴祔祭於廟。
(門人廟門迎送
)○先生喪葬儀節
參用喪禮備要四禮便覽家禮集攷。
十五日壬戌
贊奎文致奠。
十六日
先生墓所之行。
鰲谷丈將以埋魂先行
贊奎與金箕澧同往。
是日宿南漢山城下店
十七日抵九壽洞。
日已曛。
鰲谷丈具祭服
贊奎與金箕澧具吊服加麻。
上墓拜哭。
埋帛後下宿山直家。
十八日
上墓拜哭。
鰲谷丈以凜然難支。
不成聲而伏於墳側。
轉輾哀號之狀。
令在傍者嗚咽定情
發還到蝦峴。
韓立軒
金楨臯蓋將還鄕
取路九壽洞矣。
路上相把。
悵然而別。
行至魚永曲店留宿
而鰲谷丈。
卽抵鷺湖
十九日早抵鷺湖
自後門人有事故者。
稍稍治任而歸。
遠外訃音者。
日日有來哭。
卄日
入泮齋。
卄四日
氣困假寐
昏昏中在蘆漪精舍
先生自外返。
鰲谷丈及諸服人皆向霛座哭。
先生出坐室外曰。
終是山所明氣不足
似指始興山所而言也。
且命取周紙一軸來。
贊奎進前納拜
先生手整淵明巾曰。
子來乎。
好來乎。
因覺之。
夢也。
十月一日戊寅
鷺湖朔奠
日晩入泮
十二日。
鷺湖
風濤大作
不得渡。
宿旅店
十三日。
早朝渡江
蘆漪精舍
十五日。
參朢奠。
李素山(應辰)亦來會
是日晩。
還鄕
入哭於几筵
出與鰲谷丈拜辭
涕淚相看
悒悒定情
鰲谷丈以眞玄一笏橘餠三團與之曰。
吾家親所藏而日用者。
爲寄此懷也。
贊奎悲咽盈懷。
罔措一辭而退。
鰲谷丈因入哭几筵
哀痛罔極
公元1853年
癸丑六月三十日
韓立軒(運聖),安善膺(永集),嚴星茂,兪璧柱,李公旼,金玉重,趙聖權。
同發鷺湖行。
諸人曾有同行之約而來矣。
七月十三日鷺湖
入哭於先生几筵
慟懷不堪矣。
十五日
月半奠。
又操文致奠。
是日
肅齋趙丈,全齋任丈,姜丈靜能氏(鎭)皆來到。
十七日鷄鳴
先生練祀。
日晩
門下諸人皆別去。
而任丈姜丈。
是日亦歸。
十九日
肅齋趙丈歸。
是日韓立軒
二十日
鷺湖
二十三日
韓立軒諸行將歸
余與洪福卿(一淸),金稺章(平默)及立軒同舟
銅雀津。
送別諸人
卿稺章。
舟下鷺湖
入泮
二十六日
早出鷺湖
二十七日
發還鄕。
入哭先生几筵
告別鰲谷丈。
八月一日
自泮發還
公元1854年
甲寅夏
谷公家狀
七月十七日甲寅
先生祥日也。
鷄鳴
爲位而哭。
公元1855年
乙卯五月十二日
韓立軒,朴君養頤休會鷺湖
編次先生遺集
十三日
了編墓誌五冊。
十五日
了編墓碣三冊。
碑文三篇墓表一篇
二十五日歸路
爲文先生墓。
公元1856年
丙辰
价川儒生
幷享先生於景贒祠
公元1861年
辛酉冬
皷山任公年譜
公元1863年
癸亥十一月
賜謚文敬
(道德博聞曰文。
夙夜儆戒曰敬。)
公元1865年
乙丑夏
嗣孫錄用之命。
(左相金炳學筵奏)
公元1866年
丙寅夏
文集二十八冊印行。
 梅山老先生講道鷺湖
達城徐上舍贊奎景襄
負笈門下
晩年也。
未幾
先生下世
余與景襄倀倀焉靡所依歸
景襄錄其供灑掃之暇所問答者爲一篇
間間附以從師後三官所甚悉
袖以示余。
老先生平日議論
皆在其中
昔鄭守夢所編近思錄釋疑
多載沙溪先生說。
則尤翁序之曰。
怳若復承警咳於函丈之間。
而竊不勝羹墻江漢之思也。
於此錄亦云爾
恨不能細校而還之也。
痛梁木之已壞。
懼餘韻之終泯。
每閱遺集
徒切傷歎
今又不覺有感遺訓
遂書于卷末
以期相與不忘先生至意焉。
景襄乎。
念斯欽斯。
公元1861年
 崇禎二百卅四年重光作噩孟夏小滿日
山門趙秉悳謹書
公元1872年
 語錄蓋難矣。
叔子曰。
某在。
何必讀此。
豈不學者未知心傳之要。
而滯于言語之間。
或者失之毫釐。
則其謬將有不可勝言乎。
同門友徐贊奎景襄
師事梅山老先生
七十子之服孔子者。
手錄升堂見聞
其於容色言動
所不備。
斯編也。
不敢謂盡先生久大德業
不可謂滯於言語
不得其心。
猶可爲學先生之航筏階梯也。
後有輯先生言行如程氏遺書之爲者。
其以㝡爲精善見錄也無疑
不惟可以知吾先生
亦可以知景襄矣。
先生歿後十一年
景襄持以見示
要出一語述其事。
不勝悲感
書此于下方而歸之。
公元1862年
 壬戌十一月
同門西河任憲晦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