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x 页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词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67H 页
恸哭词(庚戌八月二日。见所谓布告者。恸哭赋此。)
恸哭复恸哭。圣祖开国今五百。龙飞凤舞汉之阳。佳气葱㭗鸿基辟。山峙三角列为障。水出五台环成局。神师稽首献吉象。算祀无穷周鼎卜。檀箕古国清明会。 洪武皇帝颁诰册。文谟武略灿然备。圣子神孙期千亿。天于执徐降大警。任使岛丑跳海陆。黎氓鱼肉姑勿论。 二陵羞愤难洗涤。君臣共誓薪胆志。东望沧溟无终极。如何厄运未尽消。赤鼠复罹城下辱。风泉千古溉釜怀。大报空坛秋草绿。悠悠日月数百霜。相臣将臣徒肉食。长安万户笙歌聒。不念长鲸潜吹毒。狐奸鼠谲相纠结。引纳殊类如私属。重城撤矣六府空。白日凶燄先宫掖。曾无一人沐浴请。赑屃群酋行胸臆。居然至尊让宝位。又使新皇受约束。分离各宫是何故。万里分行尤痛迫。宗祊萧瑟寒烟翳。天日曀曀无光色。恸哭复恸哭。哀我东韩臣庶族。皇天赋我秉彝性。列圣囿我丝与谷。祖而贻孙父传子。秋毫莫非雨露泽。一死报生人道然。此义炳炳日星若。齐之市卒尚右袒。秦之妇女同修戟。礼义吾东还寂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67L 页
寥。俯仰之间能不怍。矧余孤臣寄在世。恤恤遑遑靡所适。今年八十有六岁。精魄尽丧筋骸缩。出门欲往脚如捊。闭门独卧胸且塞。生无益也死无地。愧负父师忠义勖。西山邈矣不可拚。海底明月空自白。畴昔梦拜陶靖节。丁宁授我书一束。先生其意不敢知。晚节托在东篱菊。彷佛叨承诚不偶。幸使馀生冀无斁。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诗
  
踰鹍夷岭(丙申)
树老无穷雨。花明太古春。恍然仙界近。谁谓铁衣人。
小川道中
万叠山中即小川。苍茫眼界杳如烟。回回曲曲疑无地。隙隙空空但见天。白首风情能不浅。青油行色岂无缘。何时快破骄虏胆。南出湖楼奏管弦。
到岩石村
行行岩石村。梦里不曾思。白首无穷志。仙灵倘或知。
五月初一日留岩石
淑气骀荡转午天。离家南渡月三弦。有时思念稚孙是。当下经营猛士先。天意将看收即墨。戎功更誓勒燕然。晨窗睡破题诗幅。到老风情辄耸肩。
次柳德实(东秀)军门述怀韵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68H 页
鸟道羊肠即此间。从容相对旧时颜。屈伸天理元无忒。好待鸣蜩作伴还。
峻嶒石角到山穷。青油堪叹白发翁。只手鹰扬非我事。纡筹日日访帷中。
峡路如线渐入深。每逢清樾豁烦襟。回头不耐新亭泪。一片花城久陆沉。
听军笳
一阕戎笳趁雨晴。声声唤起老夫情。如何快扫西南丑。鸣凯渊渊返故城。
端午日示诸将佐
佳节人间午日红。苍然相对旧时容。山河百里春风里。诗酒一场好雨中。淡淡琴心流水在。幽幽兰臭北山同。诸君能解衰情否。战兢做来真正雄。
拟赠徐召募(相烈)四绝
大义堂堂借莫伸。湖山千里杳音尘。青龙一队来相与。谁识前头暗祸因。无地可能此志伸。花山一半混腥尘。西屯北幕俱断绝。控于大国更谁因。
安期席上暂求伸。强策衰躯蹑后尘。一片肠肝随处照。生生死死誓相因。伸中有屈屈中伸。泰岳鸿毛等一尘。炳炳此心犹不死。昭回天日岂无因。
感吟(在花府时)
箕封礼乐三千里。明制衣冠五百年。男儿一死终无地。惟有丹心白日悬。
赠裴召募(凤祥)二绝
岛蛮秽恶剧奔川。白日魑魅横八埏。安得尚方斩马釰。一挥如电扫腥烟。
自古元无无孝忠。求忠所以必于孝。生三死一圣人言。豫示彝衷不二道。
戊申重阳日。菊花不开。
九月时犹暮。含英祗自任。无论时早晚。不易这贞心。
戊申十一月夜。梦靖节陶先生以一册授余。觉而异之。感吟一律一绝。
柴桑秋色益峥嵘。靖节高风日月争。珍重一书亲授我。悠悠千古恍晨醒。
先生自是葛天民。倦岛知还寂寞滨。篱对黄花看晚节。门垂碧柳挹芳尘。坡翁气味宁相似。溪老胸衿暗与亲。小子如今潦倒久。三复遗书感愧新。(退溪先生陶山诗有渊明乐考槃之语。故第三联引用。)
望见东山。感吟一绝。(庚戌)
一瞥光阴九十年。春晖忽忽隔重泉。草心未得涓埃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69H 页
报。三复蓼莪泪潸然。
重阳又吟
尝慕陶靖节。学而犹未能。东篱花正好。挥泪对残灯。
重阳后一日
陶乞三旬食。龚狗积日饥。各为心所安。不必使人知。
檄告后自叹
平生每耻沽名事。到老还从冒耻为。始觉灵台无定主。吾谁欺也自欺而。
辛亥上元日感吟
东海茫茫一叶舟。鲁连去后水空流。一轮明月千年在。照我胸衿烈似秋。
书赠日国高桥亨(辛亥正月十三日)
天地群阴日。江湖一介臣。愿埋雷首侧。归拜旧君亲。
  又
已经宣父从心日。未及武公抒戒年。醉梦人间行到九。如何希圣又希贤。
天地闭塞。云木苍苍。哀我残喘。何处徜徉。
正月十七日。日巡查木村来谢前日困辱之甚。因请诗。书赠二绝。
痛哭天无日。哀哀未死臣。忽焉虞夏殁。谁是聂荆伦。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69L 页
目暗新亭泪。头惭栗里巾。愿从莽渺鸟。直上诉瑶宸。
三月初六日夜。梦得三动石。输置于庭。其大如屋。喜赋一律。觉而识之。
藏六堂前老石奇。静时方识动时宜。嶙峋鍊彩天将补。峻慜砥形海不移。礼接米园尊以丈。诗成栗里醉如泥。磊磊鼎足宜文升。何必于今甲乙之。
感叹
大义堂堂易死生。泰山重处鸿毛轻。宁为柴里文山殁。不愿虏庭律辈荣。头戴昊天无贰志。身居东海有归程。哀哀寸忱尚馀在。恸哭西望歌湿苓。
谩吟
行年九十仙缘少。阅世三千好事迟。惟有残篇堪送日。如何昏雾闭明离。
偶感
黑白交章不发头。繁华诸子卯鸟游。如今世道波头急。欲诉琼皇奈末由。
偶感
东海风涛正值秋。浮浮蜃气蓦成楼。一时眩矅何须说。白日中天也自游。
挽权生(垈一)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0H 页
惜哉权垈一。烈烈秀凡群。精悍郭翁伯。慷慨南济云。一念炳如丹。只知死于君。万户花山府。茫茫鸟兽奔。只手居前队。忘却此身存。碧血空涂地。白日为之昏。复以邾娄矢。呜呼天不闻。谁将黄茧笔。大书烈士坟。
挽金德深(浚模)
文忠先生昔杖钺。大义孤忠昭日月。矗江江水千古咽。岛夷椃魄(褫魄)争走穴。青羊变怪那忍说。一夜凶燄弥城阙。草野彝衷齐激烈。花山义旗森星列。嗟哉德深生世阀。荦荦自是文忠诀。西出屏山如门闑。向义舆情无敢越。白日欲暮狂电掣。万事茫茫惊一瞥。北海未返苏郎节。大地空涂苌弘血。可怜国耻犹未雪。尔宜丹心磨不灭。上薄云霄忠魂结。为霆为电为列缺。于是击破羊豕齧。汎扫区宇无点蔑。邾娄矢复信也蕝。子规声里行路啜。万死馀喘肠欲裂。衰泪簌簌重泉彻。
挽李承宣观必
生为辱处死为荣。漭鸟翩然上玉京。一片青山犹净土。长歌此日送君情。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诏
  
哀痛诏(乙未)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0L 页
王若曰呜呼痛矣。予罪大恶盈。皇天不佑。国势陵夷。元元涂炭。由是以强邻伺衅。逆臣弄柄。况 予薙发毁冕。四千年礼义之邦。至于 予一朝而为犬羊之域。哀我亿兆。共罹其祸。 予以何颜。见列圣在天之灵。今既至此。惟 予罪人一缕之命。万万不足惜。惟念 宗祀生灵。苟或保全于万一。勖尔忠义之士。降此哀痛之诏。以领议政金炳始为都体察使。镇抚中外。以前进士权国梁为监军指挥使。勤王七路。湖西为忠义军。岭南为仗义军。海西为效义军。湖南为奋义军。关西为刚义军。关东为敦义军。倡立义旗之士。拜为招讨使。密符赍送。各郡守印信并自刻。观察郡守以下。汝择自从。拔户勇士。良家材官并召募。信偿必罚。歉荒尤甚。减今年田租半。削发为先禁止。安民乐生。掾吏减额。并复旧制。守令不从命者。并择出。以待处分。难犯死罪者皆宥之。新令乱出者并勿施。从此以往。阃外之事。皆可自制。圻补一路。为徇义军。 予当死社稷。中外义士其体之。惟其一心。以 宗祀生灵为意。布告知悉。
敕岭南义阵(丙申八月)
王若曰嗟尔民庶。咸听朕言。民惟邦本。可爱者非民乎。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1H 页
本固邦宁。可重者非本乎。今尔民士。何莫非 先王之遗民。亦莫非古家之世族。况峤南一省。素称邹鲁之乡。而所诵皆先圣 先王之化。所习皆乃祖乃父之训。所以愚夫愚妇莫不知礼义之贵。而礼义之冠于天下者。以其有峤南也。岂不尤爱而尤重者乎。惟朕不明于德。治不傒志。赋役烦重。民不聊生。而甲午以后。内以奸党媒祸。外以雠国招乱。至于胁君弑后毁形之变而极矣。凡我民士。孰不扼腕而抚心。所以尔邹鲁之乡。首先倡义。投经弃耟。忘生赴死。可见其忠愤之所激。彝衷之所同。则义固可尚。势实无奈。逆不能讨而徒乱民心。雠不能复而徒贻朕忧。故去腊月二十八日。即下哀敕。召还京兵。谕退义旅矣。尔等竟不解归。其后纶音连降。宣使叠下。而非徒不遵朕命。反犯罪戾。所以不得已发兵示威。然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恒欲其生。恶之不欲其死。人之常情。今此加兵于赤子。为其父母。其可忍为哉。丙枕由是而未稳。玉食由是而靡甘矣。近闻前后诏敕。举为观察守宰之所中滞。宣使之出也。逡巡畏避。一不面谕云。尔等之尚今不散。专由于上下不相通情。致此骚扰未定也。呜乎。朕甚不明。既不能使尔等安度升平。而况复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1L 页
加之以兵威者乎。玆命臣曹润承。使之宣谕。即还京兵。尔等咸悉朕言。归耕归读。各安其所。今此农务之时。弃尔田畴。一向暴露于野。则必将无秋。而虽欲退归。既无瓶罍之储。靡所依托。又将安之。进退无所。因以跳踉。使苍生不得安居。则不获已用武矣。又非向日专事慰抚之时矣。尔等其各及今解归。无失此时。后虽欲悔。不可得矣。故玆诰示。想宜知悉。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疏
  
倡义陈情疏(乙未)
伏以臣草野贱品耳。素性愚昧。自分废弃。而曾沾一命之恩。未效涓埃之报。徒切忧愧之忱矣。值今国有大变。为乡人谬属。猥当义旅统众之任。以才则不堪也。以事则至重也。臣何敢当。惟是复雠讨贼。春秋之大义。赴急死难。臣子之常分。臣虽至劣。粗闻此义。区区愿忠之志。谓可以少伸万一。故扶病誓众。尽瘁为期。然遭此非常之乱。有此犯分之举。不有臣之鸣暴。虽以 上圣之明。而臣之危衷赤心。何由而尽烛哉。玆敢沥尽腔血。格外封章。臣之罪负。万死无惜。呜呼。彼倭夷者。万世必报之雠。而我 列圣之未尝一日忘者也。迩年以来。开港设馆。凡所条约。彼常操其柄。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2H 页
而我为中其欲。举国臣民之情。固已不胜愤郁。况复贼臣无君之徒。招兵犯阙。胁制 君上。 列圣之典章文物。 先王之衣冠制度。荡扫无馀。而祸国凶心。愈往不已。至有今年八月 宫闱之变。酷于 二陵之惨祸。又有十一月剃发之辱。甚于湾关之远播。而只诛二奸臣。不杀一倭酋。谓之报国羞而湔主辱可乎。銮舆尚未还宫。逆党亦多布位。充斥之虏。一未退去。谓之尊主势而勘国乱可乎。居岩廊而纡筹策者。只贪目前之苟安。而君亲之辱。视若薄物细故。无一人奋不顾身。以雪 国家之耻。谓之有臣焉者可乎。彼夷之设心积虑。至狡且险。撤我关防。戢我兵器。据我要冲。竭我财谷。耽耽有窃取并吞之意者。非一朝一夕。而犹以卑辞乞怜。蕲其无事。朝廷之上。谁为画此计者乎。贾生所谓痛哭者。不幸而近之矣。见今 王师未出。义旅先倡。其事诚僭矣。然若骄夷复肆。义旅消弭。则是时纵有召募之令。壮士之体已解矣。忠臣之志已沮矣。将谁与保国而御敌乎。其存亡安畏之机。不待智者而灼然可睹矣。然而方伯之臣。守土之官。惟以散义旅为急务。护敌酋为上策。是其为国乎。为雠敌乎。此辈之心。可谓路人所知矣。曾谓数千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2L 页
岁礼乐之邦。五百年培养之馀。天经地义。斁塞如此耶。惟其八域舆情。尚有未泯之天彝。或投经而负矢。或释耒而操戈。誓不欲与贼共生。如臣菲贱。犬马之齿。七十有二矣。衰耗病废。何能有为。而一段忧国之诚。耿结于中。窃以为国雠未复。主辱未雪。伦常未扶。则生不若死之为荣。倡率同志。略成军伍。大抵犯分之罪。罪在微臣。死国之义。义关民彝。与其或悖于民彝。无宁有罪于微臣。此臣所以冒死起义。而区区衷臆。可质神祗。 九天邃远。转达无路。臣之情事。其亦戚矣。玆敢陈疏。冀蒙 睿监。而臣之所言。动与时违。固知其沮遏者众。而登彻未易。瞻望行宫。不觉涕泗之横流也。幸以皇天默佑。妖氛抉廓。则微臣志愿。虽曰粗伸。而擅兴干戈之罪。无以自逭。臣谨当席藁徒跣。待罪 国门。恭俟斧钺之谴。伏乞 圣明留神澄省焉。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破兵后自明疏
伏以臣草莽贱品。蝼蚁微命。愚昧钝劣。最出人下。而年且耄及。自分为沟壑之物久矣。适值国有大变。舆情愤激。至以臣谬属义旅统众之任。臣今年七十有二矣。素以菲薄之才。及此衰退之日。顾何能建明至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3H 页
大之义。经划至重之事。图所以报生之万一也哉。诚所谓千不当万不近。而第惟臣于平日粗闻父师之教。复雠讨贼。春秋之大义也。赴急死难。臣子之常分也。区区未死之衷。庶或因此而少伸。故扶病誓众。尽瘁为期。窃自附于先儒氏先发后闻之论。乃于二月初间。沥血陈章。恭俟铁钺之诛。而道路阻梗。九重邃远。竟未蒙 俞允于阅朔之久。殆天所以增益小臣之罪负也。虽糜身粉骨。何所憾焉。玆复更陈衷臆。以听进退之命。惟 殿下留神證察焉。于乎。彼倭夷者。我国家万世必报之雠也。 列圣以来。薪胆之志。未尝一日或忘。而迩年以来。贼臣无君之徒。为其鹰犬。招兵犯 阙。迁夺我宗器。胁制我君父。 列圣之典章文物。一切扫荡。先王之衣冠制度。无难革废。使举国臣黎。混入于禽兽之域。而凶肚逆肠。犹此之不足。八月而有 宫闱罔极之变。冬月而有 宸旒难雪之辱。则为人臣子者。其可以全躯保妻子为心。而不思所以出万死报国之道乎。然而方伯之臣。守土之官。独以散义旅为急务。护贼酋为上策。抑又何故也。臣等之心。以为败义偷生。不若殉国之为荣。毁体受辱。不若全归之为安。此天经地义之殄灭不得。而臣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3L 页
等今日之举。不谋同声。生死向前。不待号召之命者也。其事诚僭矣。其迹诚危矣。而其苦心血悃。则誓不欲与贼俱生。故尝以白面之徒。空奉之卒。进攻咸昌之贼。数次交锋。竟至奔败。天乎时乎。此何为哉。臣等方沫血饮泣。励志蓄力。以俟昊天之必复。而不意 王师来下。刑戮为事。结缚台臣。坏败 国家之名分。屠戮多士。斲丧 国家之元气。童幼之挟册者并被刑杀。妇女之绩麻者亦多炮死。涧谷之樵夫。负薪而路毙。田野之农氓。荷耒而立殣。乱炮如雹。血流成川。与前日哀痛之教。 恩谕布告之意。一切相反。使 殿下之赤子。尽刘于 殿下之兵刃。气象愁惨。冤呼涨天。伏未知 殿下奈何而使民至于是也。此臣等所以疑惧而未即解散者一也。且伏闻按诛奸臣。不过数人。而乃谓之报国雠而湔主辱。则黑酋充斥之徒。其已剿灭乎。逆党谄附之类。其已尽祛乎。大君主之尊号。尚未得釐正。建阳历之纪元。尚未得革罢。则揆以祖宗家法。 殿下之心。安乎否乎。居岩廊而纡筹策者。未有一言之警咳。而只贪目前之苟安。君雠国贼。视若薄物细故。而恬不知为愧。如是而曰国有人焉可乎。此臣等所以愤慨而未即解散者二也。况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4H 页
伏念大行在殡。因陵未卜。而朝廷之上。未闻以礼事建白者。呜呼。朱夫子之言曰春秋之义。不复雠则不书葬者。正以复雠之大义为重。而掩葬之常礼为轻。由是观之。今日之义。必也捕斩贼酋。讨去群奸。上告于廞卫之前。下布于方域之内。然后始可以克举因封之礼矣。此臣等所以痛迫而未即解散者三也。于乎。臣以奄奄垂死之物。自知事君之日短。不于此时而图报涓埃。则将不得瞑目而入地矣。可胜痛哉。臣等于山野奔窜之中。仄伏闻按使来莅。敕谕申降。恩旨恻怛。德音洋溢。据至公之义而奖之踰涯。开并生之路而谕之无隐。此臣等再生之秋也。伏读再三。感涕沾襟。窃以为 圣上之忧伤恻怛。若是其至。而泽不下究。转相搔扰。致有宵旰之忧。于是而臣之罪犯。益无所逃矣。然今圣谕申复。天日照临。革罢观察之新制。还收剃发之严令。衣冠文物。一复旧规。太平万世。庶几复睹于今日。猗欤休哉。臣等敢不恪谨奉行。归读归耕。以俟处分之日哉。第臣等抵滞之见。犹有未尽然者何也。彼倭奴之性。极巧且谲。每有窃发之虑。则当是时 殿下将谁与而济之乎。臣愚以为姑留义兵。划给粮饷。无事则使之操鍊。有事则使之戮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4L 页
力。振声势于列国。备阴雨于无穷。实为万全之策。伏乞 殿下少垂念焉。臣以擅兴干戈之罪。方席藁徒跣。待罪国门。而又敢以便宜论列。极知非分。法所难贷。而微衷所激。语不知裁。伏惟 殿下不以荛言而斥之。留神采纳焉。则宗社幸甚。臣民幸甚。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请罢五条约疏(저본에는 '跳'로 되어 있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疏'로 수정하였다.乙巳二月)
伏以臣犬马之齿。今年八十有一岁矣。自乙丙以来。有怀而不能尽达。有达而未蒙俞允。目今天步渐艰。国势垂亡。而癃疾渐㞃。不能自力起躬。仰首天陛而死。则惟以朝夕待尽。归拜先王为期。而又闻新闻传布。则前月二十一日。五条勒书之辱。有臣子所不忍道者。悠悠苍天。此何为哉。呜呼。陛下以 祖宗之天胤。居 祖宗之位。行 祖宗之事。而所守者 祖宗之典章也。所有者 祖宗之彊土也。虽使天翻地覆。 陛下犹不敢擅自许人。况彼五贼。皆北面于 陛下之廷者。而乃敢操弄传国之宝。以 祖宗旧物作渠辈私帑。以皇帝徽号佯尊 陛下。又以统监之名委任日酋。则所谓统监何名也。夫统监军国。自是皇帝之事也。既有皇帝。而复置统监。将以何为也。其阴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5H 页
谋谲计之如诱小儿。即可以知矣。且如待开明。还归本主之云。尤不觉大声痛哭。夫开明何事也。将以五百年礼义之俗。化为禽兽夷虏。而货利之是争。惟战斗之是务乎。 国家之文明备矣。 祖宗之启开悉矣。董仲舒所谓更化可也。而夫焉有一事之更待开明哉。本主二字。所指者谁也。还归之前。所主者何人也。彼贼臣辈。敢以 陛下为典卖之旧主。而日酋为开明之今主乎。如是而犹曰天纲不绝。 宗社不亡可乎。孟子告滕君之言。如不得已则效死勿去。惟 陛下以此自誓。 社稷同归。则此足以伸大义于天下矣。王灵所暨。彝衷倍激。则安知无申包胥一人号哭而存楚者乎。惟 陛下念之哉勉之哉。呜呼痛哉。彼五贼者。豺虎之所不食也。臣不欲浼口悉陈。而其罔赦之罪有三。一则擅卖 宗国之罪也。二则潜结外贼之罪也。三则胁勒君父之罪也。一日有国则有一日之王章。二日有国则有二日之王章。 陛下何不亟令司败之官。明举王章。手足异处。以谢万口之公论也。彼日酋者。即我雠贼之国也。 二圣之陵春草才生。母后之宫阴云未开。新雠旧怨。结轖重重。我国君臣薪胆之衷。曷尝一日而或忘哉。势单力孤。纵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5L 页
不能一举扫荡。而忍以雠国之人。委之军国之务。日为开化。自陷于忘雠之科。则大圣人獜管斧钺之诛。其何能免也。臣闻万国开化之约。有曰一国违约。万国合攻。今日酋之跳踉本国。胁辱至尊。迁其宗器。夺其土壤。是果同约之意乎。息壤在彼。而各国之坐而视者相环也。臣窃痛焉。伏愿 陛下先以此章揭示蛮酋。以明忍雠开化之死不可为。仍又布告于各国公司。以伸违约之不得不讨。继以哀痛之纶。颁告八域。北首齐赴。背城一战。死则俱死。亡则俱亡。上以雪祖宗之羞辱。下以酬臣庶之至痛。岂不快哉。岂不韪哉。呜呼。臣以草莽贱品。猥忝郎僚。非不知出位犯分之万万可罪。而昔杜蒉晋之宰夫也。尚有扬觯之讽。则臣之愚妄。亦不为无所据矣。玆敢不避倨侮之诛。仰陈沐浴之请。伏乞 陛下亟治臣负国之罪。以告万邦。更察臣危苦之衷。以保 宗国。千万幸甚。臣无任瞻天望日泣血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请勿合邦疏(庚戌八月)
伏以臣即一介草莽之贱品耳。遭值国事危亡之秋。前后陈达。不止一再。而未蒙俞音。登览与否。固未可知。 陛下之因仍掩置。亦未可知。则臣之衷赤。欲以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6H 页
更暴无隐。惟 陛下之澄省焉。臣虽至愚极陋。区区葵藿之忱。安得一日而敢忘哉。然而臣之昏耄无状。其于报生以死之道。百无一焉。乙未之宫变。痛极罔涯。而臣则不死。乙巳之同约。事出匪意。而臣又不死。丁未之禅位。亦非祖宗以来相传之法。则臣又当死而不死。一缕苟延。居然四载矣。乃于今八月初间。伏见 须告文轮示者。至让与倭酋之句。不觉伏地痛哭。欲死而不得也。呜呼。 陛下何为而为此也。五百年祖宗之大宝。三千里文武之彊土。 先皇帝以是专付于 陛下。陛下以是承受于 先皇帝。则琮璜宝器。非 陛下之私有也。尺地一民。非 陛下之私物也。 陛下何可以擅自与受。如匹夫匹妇田产之买卖乎。燕王哙之与人燕。邹夫子痛斥之。 陛下以堂堂九五之尊。忍与燕王哙自比乎。夫交邻有道。如不得已则遗之以牛羊粢盛。如汤后之于葛伯可也。事之以皮币珠玉。如太王之于獯鬻亦可也。如或不然则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勿去。如孟子之言可也。如又不然则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如北地王之所言亦可也。今乃不此之为。而顾为乞怜于寇雠之贼奴。顿首献邑。如亡周之赧帝。受封安乐。如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6L 页
蜀汉之后主。独处深宫。晏然若无事。此岂 陛下之所自期于平日。亦岂臣庶之所仰望于 陛下者哉。昔 毅宗皇帝崇祯处变。办天下之大义。立天下之人极。而至今万国传诵。咸曰明国未亡。其为有光于 祖宗。有辞于万世者。顾何如哉。臣身为臣子。不敢以此事辄进于 陛下。而愚衷所激。妄发至此。臣之狂悖不忠之罪。益无所逃矣。虽然曾子之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鸣也善。臣以九十垂死之物。实不欲抗颜立于天下。思欲以化育中衣缨旧物。归拜 先皇帝于九京。退告父祖于地下。吐尽烦冤。是臣之志愿也。惟 陛下留神矜省焉。臣不胜恸迫激勤之至。谨昧死以 闻。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书
  
与柳毅庵(麟锡○丙申)
湖岭之相距虽夐。而肝膈之相照如契。所谓神交者非耶。瞻望辕门。每有倾𨓏而已。伏惟葽夏。诘戎体履万重。幕佐佥节。一例晏胜否。仄伏闻军容整肃。纪律严明。将佐有吾往之勇。士卒有乐死之心。名既正矣。令且行矣。何讨不克。何往不利。而其未能一举荡扫者。盖亦气数之使然。推以往复之理。安知无奋翼之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7H 页
日耶。是庸慰仰。道和才不足以御众。勇不足以制敌。而但以年纪老大之故。节次推排。谬当莫重之寄。则动辄颠沛。顾其势也。贱躯不足恤。而其于大事之难济何哉。为之愤叹无已。见今贼势且强。直以本府为窝窟。而酒泉失守于前。宣城见败于后。内无鹬持之势。外无蚁援之望。则所以倚望于贵阵。不啻若长城泰山。而向日儒生之归。不免缺望。如此静而思之。不知所以为计也。幸以戎筹远猷。俯轸孤城。以图万全之策。使本府赖以保完。生灵得以奠接。千万切仰。
与金持平(兴洛)
坐在鞅掌里许。倾仰尤倍平常。即日霖馀。调体动静日就蔗境否。道和不量而入。动取颠沛。宜乎一乡耆德之摈而不顾也。尚谁怨哉。但此事本出于一乡之公议。而今日所以待之者。有若一家一人之私者。如是则大事容有可济之望耶。且以金溪言之。则座下既闭户不起。其馀当任者。亦鲜有相守。每念杖杜之诗。为之一喟也。列阵会议。以今廿一日定于本府。未知会事之圆满与否。而若得座下一动。则军门当生色。或可俯谅否。窃有所恳。夹纸仰告。另念切仰。
与河回柳氏门中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7L 页
伏惟庚热。佥体起居万护。都事戚兄侍候俱一安否。仰溯区区不任。就义阵事。当初倡义。发出于一乡老少公共之彝衷。而其志以为国家之雠。不可不复也。父母之体。不可不保也。吾乡以两文忠先生忠义之馀训。父传子承。祖贻孙受。世以此个义理。为裘褐饮食。则今日倡义之举。盖亦由是耳。如道和之昏耄残劣。犹此讲服于平日。则况于贵门承袭之地乎。所以道和入府之日。所恃于贵门。不啻若泰山长城。而及接佥君子之带任来赴。则犁然而相喜。沕然而相契。即以死生相许。而窃恨相知之晚也。自凤亭奔散之后。席捲退归。一以闭户为事。虽缘老废昧事之不足与有为。以至使报国大义。付之于弁髦乎。老废不足惜。而大义戏损。独非一乡之耻乎。若曰天下之义理不同。见得各异。则君子忠厚之道。当以郑重之论。迭相往复。同归于旧好之田可也。苟或谓大义不得不一伸而后已。则亦当起送佥任司。与之同心协力。以俟昊天之复可也。今乃一切含默。视若秦瘠。则诚莫知其所以也。仆即望八垂死之物耳。方奔避于穷峡之中。而一乡所以待仆如此。尚复何言。道和犹且不忘当初相与之意。悉布腹心。敢此缕陈。伏惟佥尊特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8H 页
垂恕察。使此名义之举。得有区境。千万幸甚。
与乡道士林
就今日义旅之事。宁欲痛哭而无言。道和素以愚妄之致。遽当不堪之寄。东败西丧。十颠九倒。至有不得复振之境。贱躯不足恤。而其于一乡之羞辱何哉。当初倡论之日。阖乡齐声。老少争奋。以为有志者执戟而皆从。有财者倾产而助费。上以复国家之深雠。下以保父母之遗体者。是乃天彝民衷之殄灭他不得者也。一自凤亭惊散之后。忽忽引去。幕中之供任者无几。而招之不来。谕之不悟。一切以规免为事。而至或偃息高笑者有之。往来漂煦者有之。揆以吾乡忠义之俗。不意待人之薄。至于如此也。若曰当任之人不足顾念。而故如是云尔。则佥尊岂尝闻视人之贤否。而并与大义而抛却者乎。军需一款。尤系紧急。而或全拒而不纳。或半纳而回避。行橐垂罄。士卒告饥。转转寄食。无异于翳桑之夫。则其势将不期罢而自罢矣。佥尊之意。将以罢散之罪。独归于道和之一身。而黡然以秉义自处乎。此则恐不思之甚也。于乎。佥尊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必曰我为义理高谈既倡起矣。罢与不罢。非关于我云尔。则曾夫子谋忠之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8L 页
义。安得如是而已乎。春秋书河上之师曰郑弃其师。今日佥尊之于道和。谓之弃之者。不亦可乎。言念至此。不觉痛心。慨郁之极。语不知裁。伏惟恕谅而回教之幸甚。
与徐召募(相烈)
伏枕呻呓。瞻仰益切。伏惟玆者。诘戎体候万护。幕中佥体一如否。雨事连日。凡百恼心。尤庸切切。道和泄症未已。逐日苦恼。为之奈何。会议事列阵回报。想已来到否。亟欲趁赴与议而未可得。然列阵成会则当尽力趋赴。不后于人。而营事扰扰。至有幕中之变。想或关鉴矣。闻晋阳义阵。已发向南城云。一体之地。不得无远迩声援。故玆送一枝兵。将以明日为向南之计。窃念贵阵亦当不谋而同矣。玆以仰告。未知如何。
与徐召募(相烈)
安邮死生之约。凤寺绸缪之情。虽千古之下。可得忘耶。自闻基川之报。令人心胆坠地。即为修书送人者再。而竟为中路所阻。然黯黯之怀。尤不能自已也。伏惟迩来。调将体事渐有休复之吉。将位尽瘁之心。佥佐夹赞之力。庶几挽回天意。而远副如渴之望否。历历驰溯不任。道和老病奔逐。历尽艰险。而散卒稍集。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9H 页
诸任渐会。惟是乡族之退步者居半。吏胥之新化者亦多。携军馈餫之节。无以为计。至使即墨孤城。久为贼党之窝窟。而清廓无期。所以悬望于贵阵之来援。不啻饥渴。而转伏闻合阵西赴。车尘益远。区区怅缺之情。当复何如哉。更以列阵之西城会议。诚是义理之当然。而未得的然。窃以座下亦倾心于道和者。何不以尺书递报。使之同声而响应也。岂以病卧辕门。或有未暇而然耶。玆送儒生二员。一以探将摄之节。一以审西会消息。罔夜驰赴。幸望详示曲折千万。
答裴召募(凤祥)
槿国仗义。 天陛诏敕之训也。士当闻风赍愤。勇往直前。不待人劝起矣。今观来喻之意。则忠义奋发。切有秋霜烈日之气。非常人所及。而虽曰高明之学。勇义之诚。有见于正大广博之域。而或未融贯于细密精微之蕴。其处心制行之要。多得于疏达旷坦之意。而尚无欠于收敛凝定之功耶。其所自为谋者。尚或不免有出入矛盾之病乎。其于担当一大事。佩负一大名。以处于冲风激浪之际。何可谓无难乎。夫士生于世。行其忠孝而已。祸福不可论也。今君特被简拔。应命召募。则乡道士林合谋同力。奋扬贼忾。则小丑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79L 页
之剿灭汤残。唾手可期。须以此意。布告知悉。善择忠厚勇敢者。整队训鍊。严定行伍。约日登程。赴会凤亭。而慎勿妄动。以待如此如此之令。若不明时义。一误其初。则后虽有悟。难于收拾。亦曰主一无适也。曰戒慎恐惧也。主一之功。通乎动静。戒惧之诚。专在未发。二者不可阙一也。若失机会则功不可成也。近间直赴晋阳义阵。约日发向南城。各郡部队细察精报。列阵军需之会。定于本府。然会议圆满。惟望天时。
答裴召募(凤祥)
危城中前后递便书。如得隔世消息。何等慰輍(慰豁)。第审体履多𠎝。似涉轮行之症。闻不觉惊虑万万。素来清羸之质。何以抵当得。闻诸汝一则饮啖全却。元气全损云。以贤史之料虑精深。而何不强加食饮。自底于收拾不得之境也。千万自爱。更励神精。速图向蔗之地。千万千万。病契扶曳东来。日甚扰攘。只以不量而入。营中事尚未整安全。由于老弊之不能强克。而大抵欶柔二字。是数十年积工所在。实不能一朝改革。则虽欲勉强。其于素习之虽袪何哉。且念雪霜不如雨露。故舍以抚摩为主。所以深山之煦日至而亦且任之。以贤史楯不得料及于此否。吾辈平生所讲。但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0H 页
以自修为止谤之道。外来多口。莫非孟孙之药石。而何必屑屑为辨明地耶。但新使一节。众论岐贰。未见有确然壁立者。此为可惧处耳。闻贼患又在不远。而军容若是未备。幕下鲜有相议者。第俟天意之如何。岂可以切切忧恼耶。病间一顾之示。顾切欣企。而南北落落。此事未易矣。第有临纸忡怅。
答林士述(志洙)
病伏穷庐。初无眄睐之缘。重有脩夐之叹。每读陈了翁责沈之文。辄为之怃然而自悼也。昨年春间。因柳君德允委嘱。奉读季方令遗事一通。不觉腔血如沸。宿灰复燃。直欲携手同归。猥托千古之契。而亦不可易而得。则犹有竭心膂之所及。借古人之模述。以告幽冥。以垂无穷。亦或为相与之一事也。是庸不揆耄及。敢自承当。负席沉唫。阅朔构成。而每一看过。尚有未尽之憾。盖以见识肤浅。笔力萎弱。未尝窥作者之藩篱也。虽然既已构出。不敢终隐。因与柳君对讨数日。誊书一本。因递付呈。以俟只眼之斤正矣。乃于腊月念间。获拜十月十三日辱惠长笺。惘手坼封。再三圭复。义气凛于秋霜。词采灿于日星。不待程子之倾盖。而便有滕公之知心。仆之出没于漂山之煦。剥割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0L 页
于临俎之刀者。于是而得其所据。庶几无愧于归拜之日矣。其为感幸。当何如哉。但以年纪老大之故。推借过重。朋友误传之致。奖许踰分。不惟老弊之不敢承膺。而亦恐为不悦者口实。又或累及于执事。不无可惧耳。于乎。往年之事。尚忍言哉。天地闭塞。禽兽纵横。而春秋之义扫地矣。朝无沐浴之请。乡无袒右之呼。此仆之所奋不顾身。妄蹑义旅之末。为一死报国之计。而力不从心。到处颠沛。同盟之人。各自鸟窜。世族之家。忽焉星散。或以不纳观察为案。或以不即释兵为罪。至今断断之徒。口角澜翻。万口和同。巨族为甚。天下万古。宁有是耶。仆之闭门今已六年矣。不欲出一头放一脚。而只以屈子所谓长生久视。以观来世之语。自伤而自慰。然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苟非执事之知我。更于何处可发口耶。献发有日。伏惟起居神休。归卧故山。缊理旧业否。远溯切切。道垂死残喘。又见新春。极是怪事。天之须假之意。果何在也。一书递传。动涉时月。未知何时可得入览。而此后音尘益复茫然。然各自努力。皓首无斁。则千里虽远。何异于合席对讨耶。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檄文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1H 页
檄告乡道文
呜呼。我峤南七十一州。缙绅章甫佥君子。其听我沥血之辞。自我 圣祖康献大王之开国设教也。仁义礼乐之治。肩三代而郅隆。典章文物之盛。轶百王而全备。戴天受中之民。莫不以报生为心。率土含生之类。无不以死长为义。童子之稚弱而皆有汪▼(长+奇汪锜)之勇。妇女之柔轫而咸怀息妫之志。是虽天彝民衷之殄灭不得。盖亦圣教神化之扶养有素。是以执徐忠烈之迹。垂史册而炳炳。柔兆节义之名。播众口而藉藉。八域之所共敌忾而三南居先。一国之所共戮力而大岭增重。所以天下称之为邹鲁。朝廷倚之如晋阳者也。呜呼。 国家今日之变。尚忍言哉。祸先宫壸而黑酋为之跳踉。辱及 宸旒而奸凶为之向导。朝廷夙夜之臣。化僧头于俄忽之间。州省承宣之任。混夷服于具瞻之上。恬不知愧。乐且无殃。此所以鄙乡倡义之举。不容但已也。 国母之雠。一日难忘。 君父之辱。千古莫雪。亘天地之伦常。其可以不扶乎。受父母之遗体。其可以不全乎。玆乃不揆力势。倡率同志。直前之气。不以奔散而自沮。必讨之志。不以寡弱而或解。既散者旋集。无勇者亦起。垂今五六朔之间。可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1L 页
谓积苦矣费虑矣。仄伏闻列邑佥君子。或有全乡之闭户者。或有阖族之岸视者。或有偃息而高笑者。或有徊徨而不决者。或有始终之相反者。或有功利之所牵者。或有志而怯于危祸者。或欲出而挽于情亲者。至有吝惜财产而冀其不成者。噫夫岂独世义理之心哉。抑亦不免计较之私耳。今有一说焉。死生人之大关也。孰不欲避死而求生哉。然而孔子曰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栾共子之言曰惟其所在。即致死焉。此言皆何谓也。宁死于一人之手。而不欲葬于万人之口也。宁伏于今人之锧。而不忍死于后人之笔也。试以缙绅言之。出身之初。其志何如。除职之日。自负何如。衮职有阙则非我而谁补。 国家有急则非我而谁赴。尊华攘夷。自任以春秋之大义。拨乱扶正。自许以管葛之才具。而今乃暗连奸党。反为虱附之计。时从义旅。自为狐假之势。前后两截者有之。表里不符者有之。则由来桔槔之态。种种难掩。不亦可惜乎。且以章甫言之。平日读书。所究者义理也。朋友盍簪。所讲者义理也。熊鱼之辨。谓已定于胸中。人鬼之关。谓已判于眼前。而今乃风吹而草动。江流而石转。随寒燠而进退。与波浪而浮沉。当任者以规避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2H 页
为上策。在家者以牢卧为得计。义理都丧。不自知其陷于忘先背祖之科。不亦可哀乎。虽然天道无终诎之理。人心有悔悟之端。悔端萌则大义可明矣。义理明则大事可济矣。伏愿佥君子仰念 列圣之洪恩。深体孔孟之遗训。缙绅大夫抗疏天门。极言复雠之不可已。章甫士林倡义乡曲。共谋讨贼之不可止。远迩齐声。清廓指日。则生为义理之人。死为义理之鬼。伏惟佥君子。以为何如也。
檄告暗行晓谕使张锡龙,郑宜默,金近渊文。
圣人之作春秋也。复雠为大。上帝之降彝衷也。报生为重。凡有血气之类。夫孰无义理之心哉。呜呼。仲秋 宫闱之变。是乃不共戴天。冬月 宸旒之辱。抑亦欲雪无地。将相宰执曾无沐浴之请。方伯守令反有营护之计。混鳞介于都城。不啻泾阳之忧。奉厦毡于阿阵。举切旄邱之痛。肆我草野书生。誓尔薪胆苦衷。信冑忠甲。办得一义字于胸中。白刃空拳。只有万死计于当前。以力言之则虽强弱之不同。以义言之则讵屈伸之无理。阿瞒之挟诈矫命。四海所知。孔明之举义扶正。万古有辞。虽或附奸党而睹荣于白日。如何叛父祖而获诛于重泉。方谋正己之未尽。何暇恤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2L 页
人之迷溺。仄伏闻巡谕诸公。俱是故家名贤之裔。同室雅望之人。家庭世傅。尽是愚伏大爷规范。祖先相承。莫非文康先生旨诀。以若耳目之濡染。值此肝胆之激慨。执守非不同也。见义非或异也。然而见于迹者不无可惑。施诸事者不无可疑。吾夫子讲学之场尽为焚荡。士族家稚少之人便被炮杀。今日旄钺之威。纵或无敌。后世狐管之诛。亦恐难免。如曰国雠已复则何不曰复雠之如许。凶党已袪则何不言斥凶之如此。只斩二奸臣。不足谓除凶。不讨一黑贼。不足谓复雠。诚使巡谕诸公倾心协力。同德度义。讨雠如草之薙。则何患义阵之不解。除凶如距之脱。则何忧义旅之不散。如是然后上不为国家之罪人。下不为祖先之悖孙。揆以世好之谊。敢陈愚陋之见。幸勿挥斥。更加谅悉。
答本府参书官洪弼周檄文
倾伏承谕帖。责之以兴讹犯义之科。示之以免祸趍生之路。德意勤恳。事理明白。夫死者人之所恶也。祸者人之所惮也。孰肯舍生而就死。蹈危而乐祸哉。虽然秉彝之衷。极天而罔坠。报生之义。殉身而不恤。 国母千古之雠。其可以不报乎。 君父罔极之辱。其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3H 页
可以不雪乎。雠不可不复。故草野先倡。不揆事体之稀阔。辱不可不雪。故妇孺齐声。不顾力势之孤危。百败千散。其志益坚。东转西奔。其气不摧。虽曰劲锋之难犯。朝廷与之协谋则初非甚难。纵或开衅之可忧。官司与之合力则亦无可忧。所欲者剿灭倭酋耳。晋阳之甲。是何言也。所期者翊护宗社耳。齐市之袒。其可已乎。巡检居前。不得不讨。而每恐同胞之相伤。京兵蹑后。不得不避。而辄戒多士之或激。初非恃血气而妄动也。将以养全力而有俟也。春秋大义。已著于沐浴之请。则何必使子路而前驱乎。讨复苦心。未及于南渡之初。则安得聚㜈源而图复乎。此所谓义者宜也。事之得宜处。其非义乎。投鞭沧海。鸣釰萨都之示。令人肝膈生冰。义气横秋。于是而知明公之见得。自是同此义也。秉执不挠。同此心也。同此心也。可认义旅之危衷。同此义也。当助义阵之声势。至如徐相烈举兵叛。安东人应之云云。不觉竦然而骇惋。怛然而惶蹙。徐之于我。平日之论议不同。殊乡之面目亦疏。特地邂逅。所同者复雠之义也。有时周旋。所论者讨贼之计耳。然则明公之教。得无爽实者乎。诚使佥君子量时度力。随机协谋。捧瑞日于中天。仰解九重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3L 页
之宸忧。荡震雷于区宇。快扫八域之腥尘。 宗枋赫赫。奠周室之钟鼎。衣冠济济。复汉官之威仪。则非但草茅之义声幸赖于遐乡。抑亦朝廷之处置有辞于来世。可不休哉。可不美哉。玆敢披腹缕陈。庶几倾心采纳。
谕告道内士林文
伏以彝伦莫先于父子。乃天地之常经。大义莫严于君臣。寔春秋之圣训。子而背父则人类而禽兽。臣而叛君则中国而夷虏。纵或一时之偷生。难免千后之显戮。盖我东韩千里之国。实维圣祖万年之基。受禅于松京之宫。天与人与。定鼎于汉阳之地。鬼谋神谋。三宗制作之规模。坚如金石。列圣修明之文物。焕若日星。逮至 穆陵之祗承。适值皇天之示警。南荒犬羊之种。乘时陆梁。东土蝼蚁之氓。满野僵积。二陵穷天之辱。挽河水而莫湔。大驾蒙尘之羞。罄山竹而难溉。幸荷圣天子怀远之德。亦赖佥大僚誓死之忠。回日月于中天。祥光赫赫。奠山河于方域。宝箓绵绵。圣神相承。光夏之业益盛。将相俱嬉。沼吴之志渐弛。宁王诞文之治。青衿跄济。 纯祖兴仁之泽。白叟舞蹈。噫世级之寝骫。抑天意之难谌。一种狐鼠之辈。潜怀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4H 页
异心。万里豺狼之群。如入虚室。黄雾忽塞。危机迫于厦毡。白日无光。大祸及于宫掖。廷无沐浴之请。市寂袒肩之呼。玉衮潜迁。无异夏台之厄。金城尽撤。共切殷墟之悲。北地王死社之盟。千载难续。东窗子卖国之罪。万戮犹轻。莫非五百年化育之氓。岂无一二人讨复之勇。矧玆峤岭各族。举皆阀阅遗孙。世称邹鲁之乡。风韵不泯。家诵程朱之教。义理申明。责孝课忠。师友相传之诀。奋忠敌忾。父祖已行之规。与其鸟兽窜而图生。孰若熊鱼辨而取义。生为忠亮之士。死为义烈之魂。剐身之颜卿。名不朽于青史。降虏之卫律。鬼亦诛于黄泉。不佞一介腐儒。九耋废物。才不足赞筹于帷幄。力不能执殳于驱驰。幸袭父师之勤提。粗识君臣之大节。山林远迹。何益于 宗社之危亡。沟渎自经。何辅于至尊之穷迫。玆敢敷腹而陈告。愿共竭膂而周旋。
檄告统监文
天地肇辟。山河之幅员自分。帝王迭兴。封建之界域各定。泰山限齐鲁之域。易水判燕秦之疆。檀圣首出于东方。启千年文明之国。源氏盘据于南岛。镇九道富强之形。沧海隔于中间。梯航所以不及。风气殊于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4L 页
南北。言语所以不通。初无相害之端。宁有相吞之理。第缘贵国之骄溢。致有执徐之陆梁。八载兵戈。生灵陷于鱼肉。四郊烟燧。宗社危于缀旒。九重之琮璜播迁。辱莫甚于今昔。 二陵之松杉烧荡。恸莫切于君臣。夫孰无薪胆之衷。姑且为羁縻之计。仰慕汤后之事葛。俛从宋室之和金。星轺迭行。益见交邻之有信。海浪寝息。庶几奠国之无强。如何卖国狐鼠之臣。潜怀异志。竟使越海熊虎之帅。突入重城。危机迫于厦毡。白日无色。大祸及于宫掖。黄雾连天。三千里之江山。随手化现。五百年之宗国。惟意覆倾。杀戮人生。无异豺狼之搏噬。攫取财产。莫非犬羊之贪争。乃借合邦之名。幽吾王于别殿。设为欺天之术。钳大臣于朝廷。弑国母幽国君。春秋圣王之所必讨。寡人妻孤人子。天地鬼神之所不容。嬴吞山东之国而不数世而即亡。邓取蜀汉之君而不旋踵而亦殒。以力不以义者。天人共怼。以谲不以正者。匹夫俱雠。惟公日本协赞之大任。邻邦镇护之统监。平日之见义。必无不明。庶事之临制。宜无不审。既曰镇护则何不奉吾君而还位。立人道之纪纲。既曰统监则何不仍旧俗而制宜。济生民之涂炭。苟欲逆施而自肆。宁无后悔之难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5H 页
追。大韩孤臣金道和。一介腐儒。九耋耄贱。幸袭父师之深训。粗识君臣之大义。力衰而不得效申包胥之哭庭。智短而不能及王孙贾之呼市。与其自经于沟渎。无宁敢犯于镝锋。草野之膏。固所愿也。道路之踣。何足恤乎。玆陈血肠。转渎崇听。
再檄统监文
一函投告。庶几鲁连之却兵。千里漂转。不过绕朝之赠策。言虽无益。恸极难裁。盖我宗国危亡祸变之端。实由臣子委靡懦弱之罪。既不能借尚方之釰。即斩佞臣之头。又不能折蓟邱之篁。往笞中行之背。致使豺虎之族。突入重城。坐见狙猴之群。勒夺大宝。外借连合之号。瞒蔽各邦。内售吞并之谋。胁制众庶。毁破五百年神圣之宗社。攫取三千里文武之幅员。尚可曰国有人乎。是所谓神实恫汝。道和生无益于旧国。死将诉于瑶阶。化为雷霆。扫荡舟山之雄据。激为江海。洗涤九道之群腥。将使南越之头。悬于汉阙。防风之骨。横于夏田。然后快于孤臣。得无悔于监督。长歌甚于恸哭。其谁知之。一死轻于烧毛。如斯而已。
布告各国公司文
伏以君臣堂陛之等。天地之常经也。山川彊域之分。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5L 页
圣神之定制也。协比则四海兄弟。乖离则一席仇戎。洪惟我国家。粤自 圣祖受禅之后。圣继神承。建万世之基业。文揆武奋。集百王之规模。赫赫日月之明。遍照于蔀屋。熙熙雨露之泽。均洽于阴崖。殉国敌忾之衷。匹夫匹妇均是。忘躯报生之义。而老而弱同然。措诸泰山之安。只所守者礼义。限以沧海之阔。不曾患于干戈。幸荷各国之贤。辱枉符节。俾我七世之庙。奠守琮璜。货物相通。莫非裕民之策。商旅不息。即是交邻之情。息壤之盟尚存。孰敢违越。象魏之法昭揭。宁莫惩嗟。独彼岛夷之狡凶。入为大邦之雠怨。执徐陵寝之变。鬼怒而神羞。柔兆宫闱之痛。山嚬而水咽。穷天之耻辱。尝胆难忘。举国之诅盟。枕皮不足。不意开化之约。适滋反噬之谋。豺虎成群。诈称万口之公共。鬼蜮张弓。敢问九鼎之重轻。凶燄炽于迫眉。国势危于累卵。不有王言之严于斧钺。难保宗社之凛若缀旒。司马之心。路人所知。淖齿之罪。上帝其贷。伏惟佥尊大资。俱以大国夙夜之彦。适当万里原湿之劳。敷威命于涉海。仗信义于经年。秦瘠纵非越国之可忧。齐乱犹为鲁圣之请讨。弑君之贼。国人皆曰春秋之大经。卖国之凶。天下共诛。古今之通义。呜呼。道和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6H 页
遐乡贱品。宗国孤臣。才不足以游刃错盘。力不能以衽金冲斥。惟其狗马之恋。天赋所均。乃若熊鱼之分。家庭所受。今当板荡之会。空怀敌忾之衷。鲁仲连之一言却秦。敢曰不武。申包胥之必欲存楚。誓共同归。玆陈沥血之悲辞。敢乞出手之高义。持危举废。固有道于先王。讨逆除残。寔所望于诸公。予所否者。天实临之。
布告万国文
伏以设国敷土。帝王不易之常经。讨贼复雠。春秋莫严之大义。由是则三纲自立。反是则九法不行。可不惧哉。可不戒哉。盖此朝鲜千里之方域。实维檀箕二圣之遗都。山川钟灵。天作礼义之国。贤哲接武。世笃忠贞之风。安市城晴川江之英声。二帝还蹙。震天雷龟甲船之神技。万邦皆惊。舆诵至今。寔后人之龟鉴。公议无远。著外国之狐管。矧惟我太祖高皇帝。应宝命而龙兴。天人咸与。策群雄而凤附。家国维新。三宗继兴。关和之规模大备。列圣修述。笙镛之礼乐宣明。仁橹义干。非钩戟之可敌。忠冑信甲。非潢池之可窥。噫彼东岛之酋。生出执徐之变。八载冲突。尽鱼肉于齐氓。三都荡残。并灰烬于魏阙。二陵穷天之辱。挽河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6L 页
水而莫洗。大驾蒙尘之羞。罄山竹而难既。汤后之僶勉事葛。罔或不勤。獯鬻之无故侵周。又何其酷。暗结狐鼠之辈。朝伺暮窥。横驱豺狼之群。东逐西突。大祸及于宫掖。天曷故焉。危机迫于厦毡。国无类矣。勒夺大宝。无异楚人之欺狙。协制群僚。即是赵高之指鹿。易守令如邮置。民无二天。攫山林如家藏。鬼无安土。塞断海港之路。外邦成聋。屯据州里之闾。众生钳口。朝野殉国之士。壮气横霄。乡郡仗义之贤。冤骨盈野。外借连合之号。骇惑远人。内售吞并之谋。食尽腴土。危一发之国脉。孰能扶持。溢万斛之冤肠。何处控诉。不惟域内之众。举皆腐心。抑亦海外之人。所共瞑目。伏惟万国诸大人。天覆地载。莫非一气之同胞。海宿山居。均是古哲之遗裔。虽无面目雅于平日。自有声气感于殊方。讲信修和。如首尾之相应。扶倾救患。等手足之相资。所以弹丸几邦。共享太平之福。如斗残堞。亦立自由之基。今又当万树之开花。独不念颠木之㽕孽。越视秦瘠。虽若无关。虢灭虞亡。势所必至。发一号而声罪。则可解赵城之围。兴一旅而持危。则庶复夏康之业。如其否者。更何望于群公。有死而已。将往诉于上帝。今道和九耋将死之老物。旧国无用之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7H 页
孤臣。气力癃残。不得效包胥之存楚。才智浅短。无以谋子房之歼秦。与其生而为亡国之羁踪。无宁死而为天地之义鬼。玆陈九死之苦恳。转渎万里之崇明。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碑
  
明成皇后感慕碑文
呜呼。春秋之法。弑君之贼。夫人之所共必讨也。故贼不讨雠不复。则圣人不书葬。以示万世鈇钺之诛。孟子所谓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者非欤。往在乙未。 国家罔极之变。有臣子所不忍闻者。我 明成皇后以英贤之胄。配 上圣之德。 祖宗无彊之业。将箕翼于天盘石于地矣。彼一种叛逆。阴结日本贼三浦者。范善,斗璜,吉浚辈倡道于中。弘集,秉夏,允中等荧惑于外。祸机飙发。白日昼晦。天理灭而人道息矣。悠悠苍天。此何为哉。神人协怒。天威赫然。于是弘夏斮允中磔。诸贼亦多依律。而是皆鹰犬之徒耳。愚未知春秋讨盾之意。如斯而已乎。惟一二臣。能尽报生之道。在内则李耕稙,洪启薰死于贼。林最洙,李道澈死于义。在外则诸道举义之幡。先倡多士。请讨之章继发。远迩同声。誓欲一死报国。以雪穷天之恸。而群阴赑屃。大义旋屈。瞻望 新陵。宰木已拱矣。使圣人而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7L 页
复起。则当书大葬乎。抑不得书乎。呜呼。秦之妇女尚不忘西戎之雠。齐之市卒亦能雪淖齿之怨。则我韩臣庶薪胆之衷。安得一日而或忘也。今者郑薰谟金弘济等。沫血殚诚。议刻一座贞珉。名之曰感慕。而将以彰大义于天下万国。其心即一国万众之心也。万众之心。即朝廷大僚之心也。朝廷之心。即 东宫殿下寝苫之心。而圣人必讨之意。实寓于其间何者。谨按胡氏之传曰弑逆之罪。古今一也。身无存殁。时无久近。皆得讨而不赦。今此一拳石刻。与天壤俱存。则彼漏网之贼。虽或幸逭于今日。而万世獜管之讨。将安所逃哉。臣之愚贱。亦以慕义之徒。西望梧云。不胜共戴之愤。敢拜手稽首献文曰。
于皇 母后。令德配天。庆毓诜诜。于衣问寝。如圭如璋。日星重光。乾坤定位。嵩呼满庭。算积丹蓂。胡天不惠。城狐酿毒。蜮弩潜射。祸生飙忽。天地闭塞。 列圣震惕。烈烈庭臣。惟林李洪。捐身取熊。 王章赫赫。眼丁先拔。黄能羽窟。惟奡惟羿。惟恒及齿。路人所知。孰能往斧。齑渠之骨。衅渠之血。有幽 洪陵。冤气上郁。莫之能雪。悠悠十霜。大义寝晦。志士舌闭。我稽獜史。圣笔如钺。日炳霜烈。或诛其意。或讨其迹。质神俟百。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8H 页
 王国有人。秉义同度。爰谋石刻。 离宫在上。大僚和衷。分背奸忠。群獍胆破。秽鬼魂惊。海宇澄清。亭亭不泐。昭揭穷宙。一部春秋。居徒几何。虽则巧免。万世难逭。爰掇众词。诞告方域。震于殊俗。
恩赐馆纪念碑铭
昔帝尧氏观于华山。而封人有寿富多男之祝。周成王游于卷阿。而召公有优游茀禄之颂。盖臣庶爱载之忱。言之不足而发于咏歌者然也。今我 睿圣皇帝既受群臣朝。恻怛如伤之意。遍及于遐土。 隆熙纪元三年十二月丁卯。大戒观省之行。朝于寿宫。即日圻湖而岭。驻跸于达城之馆。 王辈在中。黄伞在前。骑步军队。执器物而拥卫。文武大僚。整绅笏而陪从。仙仗整肃。广乐彤泄。望之若瑶皇之降干阊阖。轩帝之临于崆峒。黄白嵩呼之声。震动天地。所谓亿兆之愿戴者欤。因遵海而东。三日于莱州。卒乃复。达观于北角。既旋轸 敕赐内帑金二千圆。次第酬赏。此盛德至渥也。于是臬司以下临时奉迎员及校宫儒臣地方舆众。合辞而言曰。 圣主恩赉。不可以私之也。议建一阁于城之中。上而答不世之洪恩。下而寓无彊之颂祝。或出力而助其费。或鸠财而竭其诚。盖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8L 页
轮焉尔焕焉尔。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傅命。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圣贤岂欺余哉。遂拜手稽首而献铭曰。
于皇 圣帝。肇御 宸极。宵旰病博。万众元元。孰非同胞。哀我茕孤。肆昔先王。观风察俗。以助耕穑。三代以降。此礼遂废。众目盻盻。 厦毡忧勤。率循旧章。乃游南方。重华绘裳。姬圣衮衣。不日莅止。红云上浮。黄伞悠扬。日月重光。车徒啴啴。百僚济济。威仪与与。三日莱馆。大化旁洽。伸伛起躄。徐徐复路。氛旄霓旌。有闻无声。老羸扶杖。小大稽首。如醉如饱。龙颜日角。载笑载色。景命来仆。天其子之。 太皇怡悦。仙桃再结。乃命攸司。大赉金圆。等威秩然。葵藿倾日。狗马恋主。畴不图报。乃谋经始。乃建快阁。百度如式。工垂度财。离娄督绳。奚斯是营。有炜其桷。有觉其楹。殖殖其庭。仰酬 恩渥。俯协舆愿。于千万年。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志
  
赠资宪大夫内部协办行通训大夫侍从院谥忠悯公桐阳林公墓志铭(并序)
上之三十二年乙未。故侍从臣桐阳林公。与参领臣李公道彻。为逆党所构。同日被害。即十一月十有五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9H 页
日也。至十二月甲午。 上命捕诸贼弘集,秉夏等伏法。允中就戮。粤翌年丙申正月日。 上始命复公爵。特 赠资宪大夫内部协办。因 赐谥忠悯。于是而公之贞忠大义。益炳朗于天下万世矣。所谓天道好还者非耶。呜呼。公始以将作郎。当甲午六月倭寇之变。欲南走湖南。图所以倡起义旅。而乘时鬼蜮之徒。密谋绸缪。祸将不测。适有缓之者。事遂得已。乙未三月。特除侍从官。 天眷日隆。召对频繁。公每以内修外交之策。悉陈无隐。又尝条列急务。以为进对之备。皆人所难言也。八月二十日。贼徒范善,斗璜十馀辈。引倭兵犯 阙。杀大臣李耕稙队长洪启薰。遂至祸及宫闱。公闻变驰赴。到光化门。门卒有阻撞者。公励声叱之。直入 御座前。见兵刃匝围。 玉色惨怛。又不知 坤殿所在。公哽咽良久。将欲候探于门外。而遇一兵倭举刃胁之曰你其直告后殿在处。不者且刃之。公正色曰后殿我国母。虽知固不可言也。况莫之知乎。兵倭相顾曰真忠正大人也。公既出。始知有罔极之变。又闻贼臣弘集发敕饬废后。允植文移各馆。以为废后出于宗社计。辞意凶憯。公叹曰春秋之法。弑君之贼。人得以讨之。吾将举义声讨。死而后已。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89L 页
伯兄志洙在傍止之曰不如与我偕归。约率同志。远迩齐声。则讨复之义。庶几可伸矣。公曰见今危乱迫在朝夕。余以侍从之班。何可远离京阙乎。愿兄归见乡党亲友。为言弟之必死无还心也。自是不受禄俸。出入常杖一釰以自誓。时大使李载纯归自日本。公素知有为国之诚。即往见论事。又与参领李道彻,司果李世镇,士人宋尚洙,别宣金华荣,门人金泰镇等。同心结约。校理李宪荣,度支金在礼,前兵使尹雄烈亦皆一言响合。乐与周旋。盖其秉彝之所激。实有以沕合于立谈之间也。于是使宋尚烈往谕侍卫队兵卒。队官李德淳劝诱同僚。举皆协心内应。又使洪尚宫密启 上前。至承内外和应同心举事之教。公奉敕感泣。又使前协办李范晋,前水使李秉辉等。通于各馆。谕以勿动之意。因草檄文。布告中外。其文略曰呜呼。八月二十日之变。尚忍言哉。穷天地之所未闻。亘万古之所未睹。枭獍之性。甚于莽卓。蛇蝎之行。过于桧京。又曰今日士大夫孰不被 列圣朝生成之泽。而见卖于月给之稍裕。不思声讨之大义。相率而入。犹恐或后。异日地下。何颜拜先王之灵乎云云。闻者扼腕。至有流涕者矣。所谓李轸镐者。八月馀党也。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90H 页
时把守 阙门李敏宏。素与轸镐相善。至是私相告语。知其无异意。乃以十月十二日丑正。开门为约。至十一日夜。诸公齐会于训鍊院别营。将官南万里亦起兵应募。于是李道彻率诸将官及侍卫兵九百先发。金在丰等率义士百馀随后。前佥使金在鹏募义兵三百。留备诸处。公戒之曰 天陛咫尺。慎勿以炮声震动。壹遵 圣旨。锄诛逆党而已。与李宪洙金泰进留俟于外。日三竿。门钥不开。炮丸自内大发。兵卒溃散。盖以轸贼阴图反噬。而李某为其所卖故也。时贼臣允中颛擅威福。胁制君上。悉捕诸义人。必欲齑粉而后已。公与韩良履,赵范九,金溶㵙同被执。公顾谓三公曰此事吾实主之。君等勿为虚供可也。既就鞠。举止从容。应对恳恻。有足以感动人者也。呜呼。圣人之作春秋也。复雠讨贼。为第一义。故太史公曰为人臣而不知春秋。则必陷于篡弑之罪。若公者。可谓深得春秋之义。而其死而不悔。则殆夫子所谓杀身而成仁者欤。公仪貌俊爽。气节倜傥。自舞象以来。已不肯随人桔槔。而言论常卓如也。才性又超绝。凡读书过眼成诵。遇肯綮处。洞然无碍。虽号以宿儒。辄让与一头。为文词骎骎有天马步骤。先公大器之。每以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90L 页
公私义利之辨。反复申戒。又以临大节不可夺之训勉之曰士之立志当如是。此公之所以服膺不懈。而办得大义于死生之地者也。是以临死之际。肌骨粉碎而神色阳阳。时稚子在傍。公一言不及家事。但以无人明此义。屡叹不已。至若藁笔遗疏。则未死腔血。流出纸上。大义炳于日星。辞气凛于秋霜。足使凶徒破胆。志士陨涕矣。是以译外诸国之来留者。中国将士之守义者。莫不洒然啧舌。又可见义理之在人心。天下同然也。大者如此。其细节可略之也。公讳最洙字士元。系出锦城。高丽大将军庇其上祖也。中世有讳㥠。以海伯协讨适贼 赠左赞成。是生讳坛号清臞。官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谥忠翼。自是圭组蝉联。高祖曰象九主簿 赠吏曹参判。曾祖曰道浩官参判。祖曰能哲。入承伯父达浩后。父曰翊镇号愧庵。妣坡平尹氏用镇女。忠宪公烇之后也。公生于 哲庙癸丑十月二十四日。距其死得年才四十三。藁葬于果川山下。从遗命也。后移窆于龙安东面莲花峰负甲之原。即自 上特典也。配清州韩氏。都事翊明女。有妇德蚤夭。配昌宁曹氏基承女。生二男长健相 仁陵参奉。亦特命也。次正相。二女南达熙,赵锡九。庶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91H 页
女黄哲柱。健相有男女幼。乃者其兄志洙氏以家状一通。转寄于不佞。因责以铭其墓者。呜呼。道和亦尝粗闻春秋之义者也。曾于丙申春。以八十耄及之人。妄蹑义旅之后。阅朔奔迸。归卧穷茅。每有沬血之痛。今读公之状。令人短发如竹。直欲携手同归而不可得也。伯氏之千里委嘱。亦岂不以片犀相照之故耶。遂不揆浅陋。叙次如右。以告天下之为人臣者。系之以铭。铭曰。
天地之间。有气烈烈。发为雷霆。凝为镠铁。间钟于人。贞忠卓节。睢阳之张。绵山之葛。噫噫林公。天资拔列。赞成遗脉。忠翼名阀。荦荦其气。肫肫其实。蚤自植志。三军莫夺。抗议恢公。时宰囚舌。遂升近班。职思补阙。岁在旃蒙。国势如发。城狐暗酿。犬豕横突。祸及宫壸。 玉色惨怛。孰为袒呼。衅淖之血。孰为浴请。粉恒之骨。惟公奋起。丹心贯彻。约率同志。头戴天日。彼哉蛇蝎。阳解阴结。群阴赑屃。风喈电掣。无路刳心。从容伏锧。遗疏炳炳。神鬼可质。天道昭昭。讵俾终阏。冤氛上薄。星斗回斡。三凶骈戮。反尔之出。解雨旋作。泉涂荣溢。锡之谥爵。申以吉穴。窈窕莲峰。芳尘不歇。彼臭何穷。此衷始雪。有石亭亭。山崩海渴。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杂著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91L 页
与日国高桥亨问答(辛亥正月十三日)
 高曰久闻高名。此行因总督府之命。视岭南学士。兼访各地儒林各流。昨见义兴朴泰巘。内外共动烈便。不尽意中。可惜可惜。今日之会。请罢论政谈国。而予历路见乡校之颓败。闻祭祀之疏略。儒生亦不以为重典。感慨实不浅。
答曰余以亡国孤臣。区区血肠。已悉于前日檄告之文。更有何言。朝夕欲死而不得。何暇念及于乡事耶。高名二字。似是误闻。垂死之物。有何名称乎。
 
高曰国虽亡。道则不亡。周亡而秦。秦而汉。汉而唐。唐而宋。宋而明。文教大行。愿老师图之。
答曰亡国之臣。何能谋国事耶。至愿至祝。惟在于奉还旧主。因存旧俗而已。
 高曰老师其方正学之类乎。今成均馆各学校。皆欲复兴如何。
答曰余虽老且死。乡校太学之复兴。岂非所欲乎。
 高曰老师平生蕴蓄甚富。愿为兴教。
答曰平生本无蕴蓄。而儒道湮灭。实为可慨。
 高曰老师文章高古。字画枯劲。愿见所作。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92H 页
答曰略有所作。不得收拾。短律诵而书之。
 高曰更借三四叶。
答曰天地闭塞。云木苍苍。哀我残喘。何处徜徉。
 高曰韩日合邦后。大反对之家。又曰短文不能和。敬谢敬谢。
谨书先祖遗墨后
我高王考尼坡府君。承先祖五友堂遗绪。以文学垂裕后昆。而曾王考龟窝先生益光大之。显扬于世。王考通德郎兄弟及先考慕窝公。相承勿替。上下凡四世之间。文献可谓蔚然。而其相传笔法。尤有名称。或筋骨瘦硬如龙蛇之活动。或体裁典重如金石之坚确。或如芙蓉之发敷。或如珠玑之错落。盖人世稀有之宝也。日用挥洒之迹。流落尘箱。混入于休纸堆中。虽子孙亦不得奉省。寻常慨叹久矣。日小孙荣周搜出若干幅。妆为二帖。四世之书。次第褙起。手泽宛然。呜呼。荣周乎。汝之追慕之诚。极可嘉尚。苟能因此而益懋祖先之学业。克体祖先之心法。则吾家再昌之运。安知不自此而其兆也欤。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告由文
  
祭鹤山文(丙申)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92L 页
紧惟玆山。福州镇望。盘据数郡。钟毓百祥。有灵赫赫。俱尔瞻仰。适值运否。南寇抢攘。祸我 宫阃。辱我 宸纩。草野微臣。敌忾奋扬。约率同志。义旅斯张。力弱时屯。转至北方。山中有利。擅名无强。暂焉留阵。寔赖阴相。惟灵有鉴。及尔出往。翼我 宗社。眷我封彊。师旅所至。吉无不旺。汛扫妖氛。奠安黎氓。莫非神赐。曷敢或忘。吉蠲为饎。敢告洋洋。
改建铜柱告文
伏以设邑初载。创建铜柱。以御魑魅。以镇地维。巩固无彊。五百年所。行路是瞻。居民是靠。如何一夕。毁折颠仆。山河震惊。远迩骇惧。责在长官。憯不知忧。 国运艰否。南寇踉跳。凶燄扑地。千户如扫。维土有灵。讵无其故。玆自义阵。更谋重竖。事钜力诎。便宜是图。先用朴斲。未遑铜铸。一声呼邪。俨然复旧。伏惟明灵。随即眷佑。赍诚筮吉。敢告厥由。谨告。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传
  
崔益铉,闵永焕传。
判书崔益铉。全州人也。居忠清道清州。蚤年释褐。直道事君。随事极谏。触犯不讳。朝廷肃然。谓之狂直。及日倭以合邦契约胁 上。廷臣莫敢言。公独持斧诣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93H 页
 阙。抗疏力争。 上震怒 命放逐之。公即日归乡。愤咄不自胜。与乡人倡义讨贼。遂为倭酋所执。缚送日国。公阳阳就道。令二子负粮从之。至海岛一处。糇粮乏绝。倭卒以米馈之。公大声叱退。闭口不食而死。时年七十馀岁矣。顾谓二子曰汝等迭相负尸而归。勿使倭人替担也。二子遵遗命。奉还东莱。莱府民庶数千痛哭迎护。处处设奠。儒生挽诔数千章。咸曰始终全节。惟崔先生一人也。万国公议。以为忠之义。 赐谥文忠云。
戚臣闵永焕。骊兴人也。世居京城为势族。以 中殿从侄。出入宫掖。最亲幸。尝与日倭通好。薙发变服。擅行威福。国人多侧目视之。至庚戌倭将以合邦谲计胁 上。廷议莫敢谁何。公与百官上疏力争。至再三不听。公独奋然入对。面争不已。直以殉社稷抗请。 上怒甚命殴出之。拘留警狱。数日始得释。公即赴该曹。辟左右引囊刀直刺其项。不即诛。遂乱刺胸腹。刀没而死之。鲜血淋漓。堂下其血凝处。有绿竹一竿挺然而生。二枚累叶。直上青青。都人往见者日数千。咸曰异哉。烈气所钟也。万国公议以为忠之烈。朝廷 赐谥忠烈云。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93L 页
赞曰二公尽忠所事。而死于当死。呜呼。微二公东国其有人乎。曾子曰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人欤。君子人也。此之谓矣。
李在明传
宗室李在明。 大皇帝懿亲也。居圻内。素有志节。及日倭冲突。 宗社倾危。遂逃入美国。图所以出万死讨复之道。而顾未能也。及还至中路。闻贼臣李完用与倭酋博文。倡合邦凶计。胁勒 上皇。奸行威权。公恸哭曰 宗国亡矣。我安适归矣。怀一尺短刀。驰至城闉。适值完用自宫出。疾呼超腾。扼其项而刃之。重绢叠裹。刃不得入。方更刺胸腹。倭卒数百。大惊缚执之。输致倭将所。倭将使完用面质。公即励声叱完用曰汝有某罪某罪。即君雠国贼也。言未毕。倭将使人灭其口。曳去牢狱。仍缢杀之。都人男女老少一时号哭。声震天地。及葬都民数万。拥护灵輀。哀恸如丧。倭卒数百不时横突。破碎灵车。使不得葬。其夫人某氏与侍婢曳而出。藁葬于某处云。呜呼惜哉。
 赞曰吾夫子论王子比干之死曰殷有三仁焉。圣人罕言仁。而特于王子而许之。岂无以哉。今宗室李公行王子之事。使圣人而在者。安知不曰千古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94H 页
有四仁欤。
安重根,李俊传。
安生重根者。平安道平壤人也。幼有气节。倜傥不羁。甫十馀岁。喜博虎。人皆危之。不顾也。乙巳闻国家为日倭所迫。有契约议。倭酋博文方来据宫城。日杀无辜数百人。生愤惋不胜。阴与同志十许人。髡发从军。以死自誓。日探博文之居宿。出入而不知所在。一日闻博文与万国公司。会于哈尔滨。与十辈罔夜驰往。见大轮七乘。兵卫甚严。最前一人方下轿而出。意者必其人。遂连发三炮而毙之。大呼曰罪人斯得矣。罪人斯得矣。倭卒大乱。四出奔突。生即自首曰毋扰也。我非逃脱之人。阳阳如平昔。倭人遂搏执之。栲掠之。身无完肉。或诱之曰若以私雠纳供则得生。生笑曰我于贼酋。有何私怨。但欲为国除贼。而不能尽歼诸酋为可恨。奋骂不服而死之。见者无不恸哭。万国公议以为忠之勇云。
李生俊者。咸镜道北青人也。少有才智。及长游京师。能通倭语。因为主事。人皆以才能称之。乙巳朝廷为日倭所迫。有合邦之约。众论靡然。生无一言可否。既而万国约会于海岛。将探其虚实。生不待 命。身自
拓庵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294L 页
驰往。痛陈其伪诬状。各国公司。或有未信者。生引刀剖腹。洒血于座。因手取其肠胃而进前。大呼曰我则死矣。愿保我君国。无使倭奴夺取也。西向四拜。高声颂寿万岁。踣地而死。座中无不变色易容曰天下一人而已。万国公议以为忠之直云。
 赞曰二生皆遐僻草野之人耳。忠烈所激。愤不顾身。或骂贼不屈而死之。或出肠切恳而死之。呜呼。孔子曰志士杀身而成仁。二生其蹈之矣。朝廷不得褒显。惜哉。
金舜钦传
金士人舜钦者。礼山人也。世居安东之五美洞。中岁移寓峡村而食力计。乙巳闻日倭契约之报。即绝食自誓曰我死勿以新谷祭我。遂死之。人皆以迂僻笑之。及再期其子洛龙身往中国万馀里。采首阳山薇蕨一掬。将归祭其父。至中道见合邦文告。遂伏釰而死。盖继父之志也。其妻某氏在家闻之。又自经而下从云。呜呼烈矣。
 赞曰子死而其父之忠益彰。妇死而其夫之孝益著。三纲萃于一室。呜呼。忠臣之家。必有孝子。孝子之门。必有烈妇。诚哉是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