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x 页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 및 판심에 근거하여 '十'으로 수정하였다.)
 墓碣铭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3H 页
司宪府大司宪晚休李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承须字子健姓李氏。阳山人。始祖讳天一。入中国登第拜大司马。讨凶奴有功。封辽东伯。病还故国。复拜公山君谥文武。至丽有讳柏龄门下赞成。奉命上国。皇帝赐金帛与马。还命赐号后凋。封阳山君谥忠敏。为受贯之祖。 本朝有讳仲孙司宪府执义。南下星州八莒。是生讳恒茂江界府使。南冥曹先生云世树风声。家传懿则。此实录也。 世祖原从元勋袭封阳山。是生讳绛进士。以文行称。即公考也。妣宜人义城金氏命利之女。即我义城君之后。弘治辛亥生公于八莒里。天姿特异。聪明过人。见者称祥麟瑞凤。五岁识字义。就傅属句多惊人。所学日富。战艺京师。侪类咸缩首。正德癸酉俱中生员进士。慕斋金先生主考试。晦斋先生为同榜。抑非千一之会乎。此可以观公之贤矣。丙子登文科。权知校书馆副正字。寻升正字。丁丑 除成均馆典籍。翌年升兵曹佐郎。历正郎。己卯迁礼曹佐郎。壬午 授掌乐院佥正。历宗簿寺佥正。甲申 除弘文馆校理。宠遇隆重。酬应无留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3L 页
滞。有名学士之称。乙酉拜修撰校理副校理。出为泰川县监。决狱甚明。教民孝悌。丙戌移乐安县监。廉直善治。舆民咸戴。大臣启曰乐安县监李承须谨守三尺。治绩有异等之效。宜别例褒资。内迁兵曹参知。未几升兵曹参判。寻迁司宪府大司宪。用法严明。有古士师之风焉。病请骸骨归。处于江湖之上。日诵红云之句而不暂忘也。乃结构茅栋数间。名之曰晚休亭。为诗自况。大旨与思颖诗相类也。尤切于向里之学。研究经义。奖进后生。多成就也。嘉靖庚戌八月十六日终于寝。葬星州八莒楸谷壬坐原。从先兆也。子守弘奉事,守全郡守,守仁奉训郎,守安奉训郎。守弘子乐,次克,次长逊。守全子晟 赠参判,次昊。女李惟亨,李玉。守仁子牧进士,林生员俱无嗣。女郑熙胤参判。守安子百己无后。长逊子应祖。晟子英蕃。昊子英兰。英蕃子得禄。壬辰乱。入于平底山读书。日人题其处曰书林。 孝宗朝除同枢。次子得祯训鍊判官殉节。得禄子时郁佥正,次旸郁佥枢号复斋。以下不尽录。于乎。公之为学也。自迩而行远。公之出处也。求直而无枉。选国子而同列啧啧。荐玉堂而令名赫赫。牧民而有召杜之称。处律而有广汉之明。及其晚谢爵禄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4H 页
而赋归遂初。陶养性灵。教诲益勤。可谓进退绰绰有馀裕而乐天命者也。后乃 赠正卿谥忠简。委身奉上曰忠。简重法令曰简。可见国论之不泯也。立朝奏对之文。居閒唱酬之什多可观。而兵燹之馀。尽为煨烬。不过泰华之毫芒耳。然哜一脔。足以知全鼎之味。何必多之为贵哉。日公之后孙河秀,华秀,载秀,炳三甫赍遗事远访于龟湖之上。请不佞以铭其墓者。辞不获。遂为之铭。铭曰。
朝暮取尤。慕斋明鉴。不亦伟哉。文元同榜。登崇历飏。受知圣明。玉署清班。宪府高风。再佩郡绂。蔚乎治声。赋归田园。来学是兴。我庸铭之。君子之藏。
通德郎云冈曹公墓碣铭(并序)
龟厓曹公。以经术释褐。位至三品。华显备矣。问学之诚益笃。北见晚愚先生于坪上。有子秀且都。公慨然慕古父子同门之例。又命往从之。孝悌躬行之实。格致事物之方。莫非从师门之化导中出来。能继其迹而述其事。则一家之显且盛何如哉。龟厓公可谓有子矣。公讳秉秀字稚实。云窝其号也。姓曹氏昌宁人。始祖讳继龙新罗太师。自是名公巨卿。谱不绝书。我宣祖朝有讳景温号林溪。以忠孝 赠参判享晦溪。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4L 页
有讳龙锡号北溪。高祖讳命稷。曾祖讳学敬。祖讳景燮。俱不仕。考讳克承参议。即龟厓也。妣仁同张氏敏燮之女。配德无违。 哲庙壬辰生龟溪里第。自幼器宇不凡。稍长骨相如鸾鹄之亭亭。风仪如春柳之濯濯。人称奇货可居也。及就傅受读小学。知为人之道在孝弟。暂不离侧。既冠娶于郑公裕琢之门。敬畏如在家时。不以贰室少慢也。侪类待之以畏友。先公宦游京师。或陪从在泮。或干蛊处家。综理不紊。出处行藏之义。旁禀而得宜。又以亲命应举。累捷乡解。竟不利于省闱。然无一毫干嘱之念。先公多要路亲己而无私候。时人甚韪之。其曰可见之行则事亲养志为先务。视无形听无声。凡有所命。承顺无一毫拂。寒暖而适于时。甘软而当于味。先意承受。此岂但养口体而已哉。诚感于天而有生雉之异。灵通于药而有延年之验。当丧而既绝乃苏。既葬而哀号省墓。乡里感动诚孝。有号吁之议。公力止之。收拾遗稿。绣枣而传于世。琢磨美石。乞铭而昭于后。其于子职尽之矣。平居晨起谒家庙。退而整顿家事。几案必净。终日端坐。咿唔之声。触堂宇而响也。又教诲后进。孜孜不倦。至有厨婢诵书之称。东海如有太史氏作。安得不张大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5H 页
之也哉。 太上癸卯十二月十二日。病殁于寝。分付诸事于世焕。恬然而逝。翌年二月二十日。葬于家前山▣向原。夫人郑氏先公殁。一子世焕以孝升寝郎。绍承家学。女李章焕,韩永祚,李能苾,权锡祺。世焕子奎荣,奎一,奎复。馀幼不录。余于坪上往来之日。心识而不忘也。寝郎君嘱以隧道之役。盖以知公者莫我若也。余岂可耄及而无言哉。于乎。公内袭家庭之训。外受师门之教。孝弟是其基本也。仁义是其茶饭也。隐行如董生而人不识孝且慈。饬行仿安定而不问知其为子弟。施贫族而无难色。赒穷乏而不忍爱。奉先也接人也御下也。循循有序。不贤而能之乎。贪经义如口悦刍豢。得好友必劳鸡黍。当世之贤士文人莫不欲与之游焉。季父邮承公年相肩也。事之无间。是以世之论花山之法家子弟者。以公为归。铭曰。
作之于先而成其基。述之于后而厚其终。德润于躬而既赢。行肥于家而益昌。始知其学之有自。得无光于吾党。今记知君者于墓。以为不朽之铭。
通训大夫闻庆县监崔公墓碣铭(并序)
故闻庆县监崔公之墓。在于义城治西安平面石塔里负坎之原。今距公之世四五百岁之远矣。生卒月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5L 页
日并无传。况其他乎。窃意公之筮仕履历在国乘。莅官行治在邑志。而公既殁之后。沧桑屡嬗。岁月绵邈。后孙之漂落穷乡。不免为渡淮之橘。则其文献之杞宋。理或然矣。苟无冢中之奴出来。则将何所寻逐而得其影响之万一也哉。呜呼惜矣。按崔氏谱牒。公讳欣命字德甫。系出海州。高丽门下平章事文宪公讳冲之后也。继而有文和公讳惟善。良平公讳思齐。礼部尚书讳瀹。文清公讳滋。忠宪公有渰。俱以文章德业大显于世。至 国朝有讳万理。选入集贤殿。官至观察使。于公为七世也。高祖曰瓛。曾祖曰汝楫。祖曰泗参奉。考曰有诚。皆伏而不耀。配孝令司空氏。有三男湜之参奉,汉之,沃之。湜之子元宗。汉之后居兴海。沃之后不传。元宗子光哲通训大夫。子大凤。子好逸,凯逸通政大夫。五世以多不录。公之十四代孙庆淳,庆浩等。将伐石而表隧。乞铭于余。余切悲其志。遂不辞而为之铭。铭曰。
既啬于躬。又屈于后。蔚彼佳城。冠舄攸写。有石亭亭。可徵千古。
处士义城金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忠和字敬一姓金氏。系出义城。袭封义城君讳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6H 页
龙庇其中祖也。中世有讳永命新宁县监。是生讳汉硕忠顺卫。为 端宗大王姨从。高祖讳昌禧。曾祖讳顺光。祖讳而孙。考讳在洙。妣安东权氏秋道女。 纯庙辛未生于元堂里第。性孝天出。事亲承顺无违。甘旨无阙。处族也以睦。分土而与之。倾廪以救之。邻里咸称。奉祭接宾。称其有无。未尝少弛。娶严氏生六男。以荀家八龙拟之。曰致辉曰丹辉曰根辉曰顺辉曰明辉曰东辉。致辉子元周。丹辉子载周。馀不录。卒于丁卯。葬本郡南部面飞亭洞大谷池负乾之原。夫人墓并同原。日其孙元周谒余以铭其墓。余已耄及矣。不能副其请。而其于同源之谊。有不忍辞者。遂为之铭曰。
事亲以孝。处族以仁。虽有桐柏。作行无人。我庸铭之。昭示秋千。
通政大夫义城金君墓碣铭(并序)
通政大夫义城金君治中之墓。在于闻韶县元堂后麓九平山丁坐之原。其子元周为陵谷虑。请铭于余。负席吟病之暇。哀其志而叙之。君讳致辉姓金氏。袭封义城君讳龙庇之后也。中世有讳汉硕忠顺卫。高祖讳顺光。曾祖讳而孙。祖讳在洙。考讳忠和。妣宁越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6L 页
严氏。戊子其生之岁也。壬寅卒之年也。娶月城崔氏大镐之女。生一男元周。孙善凤馀幼。于乎。汉阴之丈人。孔子赞美。伐檀之君子。诗人咏叹。奚必以显贵为言哉。君亦自食共力之徒也。铭之不亦可乎。铭曰。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不食之报。子孙必昌。不朽者存。堪语翁仲。
金君弘远墓碣铭(并序)
君讳范和字洪远号石田。系出义城。新罗敬顺王子讳锡食采义城。子孙因以为贯。丽时有讳龙庇袭封。享镇民祠。中世有讳致宽号亦乐斋。于君为十世祖也。高祖讳光肃。曾祖讳瑛。祖讳弼吾。考讳声洙隐不仕。妣金海金氏进旭女。 宪庙己亥。生于本第。幼聪明恺悌。端重温雅。十二岁遭外艰。哀毁如成人。君早失严教。为穷天之痛。孝奉偏慈。承顺无违。当祈寒衣薄。卖薪卖索。着绵以温之。或挞之号泣必改过。游必有方。定省不阙。庋阁常克。其天性然也。辛亥冬母夫人得病沉重。百药无效。所愿者水鱼与山雉。而时值严冬。冰冻数尺。痛哭彷徨之际。冰忽自开。一尺大鱼跃出。持而归供。又山雉飞下庭中。烹而进之。扶补复常。天神之感应如是。乡里咸称之。其后遭艰。泣血三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7H 页
年。岁辛丑十月二十五日终于寝。得年六十三。葬于义兴桂明洞池内负坎之原。咸称金孝子墓云。配密阳朴氏宗根女。生二男镇辉,应辉。三女申华植,申汉永,朴海福。镇辉生四男达基,远基,宁基,炳基。既葬而请铭于余。同源之谊。不可孤其意。为之铭曰。
孝感鱼跃。诚彻雉至。可书其阡。永诏来世。
赠司仆寺正密阳朴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世赞字士良。慎窝其号也。姓朴氏密阳人。中祖有讳铉。丽朝司宪纠正。以文章道学闻于世。有讳忱。丽亡义不事二。入杜门洞。七十二贤之一也。入本朝有讳仲孙谥恭孝。生讳楗谥恭简。生三子俱殁生前。长子讳承焕天安郡守。生讳茹荫兵参。避戊午燕山祸。始下岭南。晦迹不出。生讳石元号一山。有雅操。及殁有白气之异。于公为七代祖也。祖曰仓泽有孝行。考曰哲业。以笃行称。号梦兰。 肃庙壬午。生于德山本第。生而非凡。受学于家庭。勤而不懈。绍承其绪。又资益于师友。见闻弘多。有善士之称焉。丁内外艰。哀毁过制。行素三年。与大小连拟之也。有硕德。卒 英庙乙亥七月四日。葬于德洞赤嶝平田合谷酉坐原。从先兆也。配淑人庆州李氏。五卫将载兴女。有妇德。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7L 页
墓在侍祖考妣墓下。五男再演,再滢,再淑,再浩,再洙。再演子泰兴。再滢子蓉兴,文兴,英兴。再淑子道兴,郁兴。泰兴子基敏。蓉兴子基亨,基贞。英兴子基赫,基熏。道兴子基徵。郁兴子基润。基敏子廷镇,喜镇。基亨子道镇,南镇,垓镇,光镇。基贞子宇镇。基赫子行镇,圣镇。基熏子膺镇,万镇,千镇,寿镇。廷镇嗣子永允。喜镇子永允出,永宪。道镇子永杓,永普,永寿。宇镇子永星,永时,永昆。行镇子永夏。圣镇子永义,永智,永信。膺镇嗣子永韶。万镇子永韶出,永赅。馀不录。于乎。公以簪缨之族。遗落岭表。虽未得显扬于世。而其实则可传也。是以 赠通训大夫司仆寺正。岂非隐行之褒阐也哉。是固可铭也。铭曰。
名祖之裔。贤父之子。敦本务实。其行有取。青山一片。堪语来世。
丁时用墓表
余亦早从事于功令之学。知其工倍于向里而无用也。是以草土之后。即为废举矣。日时用访我于寂寞之滨。因言曰颠倒风雨之时。一念专在于荣利矣。今年迫五十。无所成名。益切穷庐之叹。故来请焉。愿闻一言之教。余应之曰君之志美矣。其于无实何。遂感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8H 页
远来之勤。解之曰功名外也。仁义内也。德行本也。文秇末也。从事科业者。以其立身而扬名也则非外也内也。屈首时文者。以其尽分而致用也则非末也本也。既知其不可谏则来者岂不可追乎。留之数日而不厌也。自是山川间之。未得数数相从。兰书遽至。呜乎惜哉。君讳相夏姓丁氏。唐大丞相大阳君讳德盛流东国。此其上祖也。中世有讳梦吉。文参判三道观察。始居花山。子孙众多。曾祖曰润德。祖曰台贤。考曰应锡。妣庆州金氏万镐之女也。生 纯庙甲午四月十日。卒 今上丁酉。得年六十四。葬于釜谷洞乾坐之原。其孤克炳曳衰而请来墓之文。遂抆泪而叙之曰。气清而容寂。才逸而德专。唫弄记述之作。并俪疑义之述。灿然矣沛然矣。未得试于世。而坎壈以戢之木而下九泉。安得无世道之憾耶。知之者莫过于余。故略掇其槩。为君幼妇之辞。
西庵南公墓碣铭
公讳忠邦字君直姓南氏英阳人。西庵号也。其始祖讳敏英毅公。其后有讳翼詹事封英阳君。自是名公钜卿谱不绝书。草命时有讳敏生。高丽少尹归田里。 赠户曹参判。是生讳遂良中领护军。始卜居安东。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8L 页
于公为十二世祖也。高祖讳复雷。曾祖讳宜大佥枢。祖讳正哲通德郎。考讳良凤护军。妣淑夫人完山李氏德汉之女。公以 肃庙丁巳十月一日生。资禀非凡。言语行止有可称。及成人从师亲友。于为学甚勤也。笃于彝伦。事亲竭力。爱兄尽敬。祭先也处族也。各得其宜。不贤而能如是乎。戊午五月五日终于寝。享年六十二。葬西柯洞美藏谷辰向原。配完山李氏业龙女。与公合兆焉。男云会。女崔德泰。云会男舜逊,舜郁,舜薰。舜逊男寿应,万应,祖应。舜郁男天应。舜薰男相应,明应,驲应,凤应。馀不录。呜乎。玉混于石而不磨光不著。兰生于谷而不纫臭不生。于物也犹然。况于人乎。是以为公嗟惜焉。其玄孙梁镇将表石而来请铭。彊病而为之铭曰。
孝悌其本。勤俭其实。是以裕后。子孙戢戢。
宣传官金君墓碣铭
君讳营镐字洛瑞。系出义城。高丽太子詹事义城君讳龙庇。其袭封之祖也。有讳椿平章事。移居礼安之宜仁。有讳乙邦校赞。丽末入尧圣山下。扁其室曰遁烦草堂。盖自靖之意也。国朝有讳永钧号遁山。𥴱授训导。有讳万炰号鲁鲁斋。其八世祖也。高祖讳檀。曾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9H 页
祖讳养宅。祖讳荣翰。考讳载玓通政大夫。妣淑夫人平海黄氏万载之女。君以 宪庙己亥十二月十四日生于本第。有食牛气。骨相甚伟。异于凡儿。及长负气豪迈。智略绝异。言论如釰断。胆气似斗大。非侪类所及也。既冠勤俭二字。为平常物事。而周详乃其职也。亲病神人入梦指药。病乃愈。又思生鱼。不求自至。皆以孝感称焉。戊寅登虎榜。己卯荐宣传。旋即弃官。归养二亲无方。丁内外艰。勿之有悔。庐墓六年。取孺慕之意。名其斋曰慕轩。甲午三月八日终于寝。得年五十六。葬于荣州郡西长寿面好文里牛口饮山巽坐之原。配安东权氏应玉之女。生二男六女。男震源参奉,次禹源。女适真城李中任,沃川全德荣,青松沈周燮,顺兴安钟熙,丹阳禹晋阳,真城李中吾。内外孙俱幼。呜呼。天之生君之意不偶然。而何与之丰而夺之速也。孝悌敦于家。诚敬笃于先。处事不紊。待人以礼。此其日可见者也。胡乃以干城之才。栖止下僚。不得展云蹄而搏云翼。惜矣哉。其孤震源泣请铭其墓。铭曰。
富有其才。兼备其德。若将有为。宣传之职。退而终身。胡命之啬。养得其至。殁尽其戚。以是题墓。可免陵谷。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59L 页
丹坞金公墓碣铭(并叙)
日宗人弘烈跋涉数百里而来。伛而进曰先祖丹坞公隐德潜行。翳而不著。且墓道无碣。愿丈人铭之。余辞之再三而请益勤。遂悲其志而叙之曰。公讳振国字元卿。系出义城。 敬顺王子讳锡受封为贯。有讳万庆通政。讳宇英之子。东冈先生袒免之亲也。号省庵。于公为九代。高祖讳继仁成均司马。曾祖讳镒远。祖讳硕震。考讳声彩。妣平山申氏挺世之女。公生于 英庙丙辰。自幼谨慎自守。有嗜学慕右之风。于声利泊如也。著正蒙一篇。以教子侄。其事亲也。适当无馔而飞雉入于厨中。泄痢寻药而走免伏于岩侧。其感应如此。及其丧也。易戚耦至。每月朔望。省拜墓所。不以风雨而废。乡里称叹。尝思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曰。为士者地位虽不同。而自期当如此。其志之远大可见也。占得一麓于紫阳山中。称以丹坞。逍遥自适。有考槃之趣。丙子月日。没于寝。享年八十一。葬于内洞西麓庚坐之原。配安东权氏嘉善震泽之女。有三子以铨,以潭,以键。以铨子宗浃,宗潝。女都宇甲。以潭子宗海,宗湜。以键子宗奫。馀不录。呜呼。公之世远矣。沧桑累翻。杞宋无徵。只有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60H 页
日见之数事而已。则岂非吾党之所共慨惜者乎。有诗文杂著若干篇藏于家云。系之以铭曰。
有雉入厨。有兔伏穴。玆非天感之孝乎。生以慕古。晚以占閒。玆非隐者之徒乎。是以铭之。将不朽于千古也。
晚栖金公墓碣铭(并叙)
公讳钟键字应九。晚栖其号也。姓金氏。系出金海。兴武王讳庾信为新罗开国功臣。本朝有讳驲孙。世称濯缨先生。其显祖也。高祖讳吾镬。曾祖讳潭根。祖讳兴岦。考讳俊邦有孝行。 英庙丙午公生。甫九岁而孤。居丧哭泣。无异老成。承先妣命。受学于外傅。才甚颖悟。既冠淹贯经史。人或以功令劝之。曰读书将以致君泽民也。何必为侥倖计哉。事先妣极尽奉养之道。以愉婉为娱。晬日必设觞速宾。尝游赏于驾洛古都。作述怀诗。有婺源之感。及先妣没。公哀毁不自支。庐墓三年。与二兄友于尤挚。有大被之乐。晚栖赤罗。陟冈看云之怀。靡日不切也。故庄隔远。每岁时奠扫。必躬趁失声号哭。人或非之。公曰寓在客地。不得省墓。且张南轩虽寻常省墓惟哭之。况霜露既降之时乎。扁其所居室曰晚栖。与远近才子。讲论经义。有所
拓庵先生文集续卷之十 第 160L 页
成就。家贫晏如也。丙午七月二十九日卒。寿六十一。葬于玉塔山甲坐庚向之原。配安东权氏。子象范,象极。象范子声珏,声璞,声瑢。象极无后。声瑢子冀行。声珏无后。声璞子龙行。于乎。公生文献之世。专孝友之行。不随俗而偃仰。独守铁而坚礭。尤贪嗜经籍。不知老之将至。不贤而能如是乎。万一立扬圣世。就正有道。则必有所成名。而卒之嵌岩。名湮没而不传惜哉。公之六世孙在焄具遗事。请铭于墓。遂为之铭曰。
猗公先德。辉映史册。久而不市。终老岩隙。择而处仁。其知既得。文学之笃。孝友之特。我庸铭之。昭于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