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x 页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遗事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75H 页
定斋先生叙传
先生讳致明字诚伯姓柳氏。其先全州人也。上祖曰湿。封完山伯。中世有曰义孙。以集贤名臣。景泰授禅。谪卒于旌义。后五世有曰城。始居安东。是生复起 赠左承旨号岐峰。于先生为八世。高祖曰观铉刑曹参议。曾祖曰通源 赠司仆寺正。祖曰星休 赠吏曹参议。考曰晦文 赠吏曹参判。世以文学相承。盖基之矣。妣韩山李氏 赠贞夫人。弘文校理埦之女。即大山先生孙女也。 健陵丁酉十月日。先生生于苏湖之外第。大山先生锡名而宠之。甫就傅。日侍曾叔祖东岩先生侧。得闻古人为学之方。既冠登损斋南先生之门。面讲书质。皆渊源旨诀也。乙丑中增广文科。其在试闱也。从容整暇。应酬不错。有横城人在傍。叹曰必非久困泥涂者。已而果然。丙寅例补承文正字。己巳哭南先生。加麻三月。甲戌付副司果。乙亥升成均典籍。时宗人柳鼎养以亚铨要与相见。先生遂促装而归。戊寅除司谏院正言。行到闻喜呈辞疏。疏未达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75L 页
而廷臣有过限拿处之请。 上特命分拣。九月遭参判公忧。翌年荐遭吏议公丧。先生身兼两制。哀毁几不支。犹以诚慎为心。其动也中。读礼著书。不知屡空也。甲申除司宪府持平。丙戌除司谏院正言。丁亥遭祖妣裴夫人丧。二月除侍讲院文学。以在制呈本府。辛卯正月。拜湖南掌试都事。既趍肃。屏去朝绅嘱简。关饬试所。使之容不得一毫手分。副贰俞星焕叹曰使我不敢萌私念也。壬辰除弘文校理。上疏辞职。尾陈节用爱人之道。 上嘉纳焉。九月又除校理。赴 召至丹阳闻已递。转入宁越。恣观越中山水。甲午连除献纳副校理文学。十月又以校理赴 召。时有冬雷之警。上疏陈遇灾修省之方。 上批曰尔以远人。不避忌讳。悉陈无隐。忧爱之诚深庸嘉乃。因超授同副承旨。即疏辞不允。仍又牌招。先生不得已就职。明日入侍 经筵。先生嫌于自衒。随分奏对。时又有雷警。先生以为当启。都令曰至月雷无发启之例。牢执不回。先生于是归计已决矣。适值 圣候弥留。不得以言私。十二日夜 上升遐。发哀于院中。见祈祷官受香将出。以 御讳押祝。而其辞曰 圣候违豫。先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76H 页
生曰既以 圣讳押祝。而又曰 圣候违豫。恐不然。僚官曰元来如此。先生曰 国家百官仪物备修。而仓卒之地。谬误如此。不亦异乎。成服日。 王世子嗣位。将行三加礼。先生难之。诸僚以为人君无不冠者。先生曰周成王十三岁即位。明年而冠。鲁襄公十二岁而冠。此皆天子诸侯不冠即位之證也。诸僚犹不以为然。先生又引杂记一条通于都令。都令以 内殿之意折之。先生曰 朝家行礼。欲其出于至正。各陈所见。何为不可乎。留数日即呈辞而归。乙未往赴 山陵哭班。九月除右副承旨。仍付副护军。戊戌金侯洙根辟为府功曹。时新经大歉。民户荡析。先生即起视事。先将丁役。便宜区划。为一时奠集之道。六月除大司谏。己亥连除承旨副护军。十二月除楚山府使。翌年正月赴任。时两西大饥。本府稍稔。各邑贸谷之商。踵相接也。邑民齐诉请禁。先生曰内地之民。独非我 国家赤子乎。遂不听。因设赈政。抄出饥口。付之族邻富饶者。视其济活多寡而赏罚之。其无邻比族属者。付之官赈。初蒙袂滨死者十而八九。其终无一人野殍者。还谷则出捐二百馀金。多方变通。以革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76L 页
横侵之弊。田结则查出四百馀结。并为除减。以袪冤徵之患。又募民垦荒。一邑赖而充饶。臬司金兰淳倾心相与。尝以灾结论报。则所请之外。特许数十结曰楚山倅。非以民结为己利者也。直指沈承泽入府。礼遇甚挚。先生曰使行不但督察守令。所带驺从。亦不可恣其所为。沈曰诚然矣。既归以政治褒 闻。西俗羯羠多斗讼。先生帖谕民间。使之尚廉耻兴礼让。选其稍有才行者十辈。轮番居业。暇日亲莅讲席。恳恳为诸生说经义正句读。又书揭白鹿洞规,伊山院规。日夕诵习。颇有作新之效。壬寅递付大司谏。连除承旨参议副护军。癸丑升嘉善阶除汉城尹兼副总管。上疏辞职。十一月除兵曹参判。拟上三纲十目疏。末附大山先生立享事。乙卯正月。 上亲行酌献礼于 景慕宫。因上徽号。先生曰我王考弼善府君。以己卯宫僚。腔血未化。今当是岁。余岂可泯默而已乎。遂构疏使呈于喉院。略曰太岁重回。天道有斡转之机。遗民切感旧之怀。其必因人心之所同然。天理之不容已者然后。 先世子大义可伸。 正庙之徽号可议也。大义既伸。徽号既上然后。国家方无阙典。而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77H 页
列圣在天之灵。可以悦豫于于昭陟降之庭矣。或谓宗统不可干也。则 列圣朝同昭穆共一位之位次。可据非一。臣愚以为今虽行典礼。恐亦非有干于宗统也。疏入留中三日。大司谏朴来万按章请配。遂有祥原之 命。或有以名节推之者。先生曰年踰致仕。妄触骇机。终觉有打透未尽处。何足推借。行到水铁桥。金吾吏更以智岛配 命。夜半来到。一行廪然。先生徐起问 朝廷处分。明日遂回马而南。五月入岛。日晨兴盥栉。看书不倦。劄录近思疑义,四书小注要略。间校屏铭。发挥湖学辑成等书。南乡生徒有请学者。亦为之随材施教焉。十一月蒙 宥将还。时权参判载大亦以是事被谴于荏子岛。至是同舆出海。扶曳后先。道路观者啧啧艳叹。丙辰叙用。进阶嘉义。丁巳筑晚愚亭于雷岩。为琴书之所。戊午绣衣任应准来访。因问门下人才学可用者。先生引程子不答温公之语以谢之。庚申除同知春秋。辛酉九月寝疾。十月六日考终于反求斋之东夹室。享年八十五。翌年壬戌。葬于龟首山负乾之原。初配一善金氏士人复久女。文简公就文后。继配平山申氏士人鲁岳女。俱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77L 页
无子。取三从弟致俭子止镐为嗣。荫县令。三女金在九,金精寿,金达铢监役。皆申氏出也。止镐子渊博进士。于乎。大山先生殁而先生生五岁矣。天意岂偶然而已哉。清和易直。先生之质也。明通颖悟。先生之才也。端庄整肃。先生之形于仪也。密切敦笃。先生之志于学也。盖自象勺之岁。便以古人自期。内而服习则家庭之绳墨也。外而讲明则师门之旨诀也。因其知能之自然而坏朴已成。以齐庄静一。为存心之本。以学问思辨。为明理之要。四子心近。其阶程也。朱退湖门。其准的也。其求之也内自身心性情而推之于事物无穷之变。其行之也迩自日用彝伦而达于笾豆有司之事。不以卑近而或忽。不以粗浅而或略。至于矜持者纯熟。辛苦者快活。极细密而有开阔之规模。愈谨确而有高明之气象。敛容端坐。神彩炯然。承颜接辞。和气袭人。盖其始终本末。只是成就得一个敬字而已。夫岂外此而有别样方法哉。是以其事亲也。志体之养兼至。爱敬之道俱尽。以事王父母而王父母安之。以及旁亲而旁亲悦服。闺门之内。常雍如也。其事君也。惟以尽忠为心。冬雷有警而极陈修省之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78H 页
方。辞职有疏而屡献芹曝之诚。及 大行王冯几。行祷山川。而祝词有未稳则力辨不下。 王世子践阼。因丧加冠。而议礼有未当则抗论不讳。 景慕宫典礼一疏。又明春秋之大义也。触撞时讳。敢言人之所不敢言。其随事匡救之念。炳然如丹。而卒不免涪陵之行。于乎。先生之见用于世。不过四十日之朝廷耳。何足以测所蕴之万一哉。盖先生之学本于心。先生之心见于书。曰读书琐语者。平日玩读之馀。究极蕴奥。深得圣贤微旨。以开示后学也。曰礼疑谩录者。见世之为礼者。厌弃繁缛而务从径约。推本先王制礼遗意。兼举本末。裁酌繁简。以寓损益之意也。曰家礼辑解者。采取朱夫子晚年定论。叙次条附。以正附注之谬误也。曰学记章句者。尝以为学记是教者事也。实与大学同其功用。程朱之未及表章。是可恨也。于是分章析句。发其归趣。以阐明教人之节目也。曰大山先生实纪者。就门下诸家纪述文字。门分类附。统之为一。以见妙道精义之发。皆可以为后世法也。湖门继开之功。于是为大。而微先生其孰能与于此哉。先生常以成就后学为己任。其设教也。先之以孝弟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78L 页
忠信。次之以学聚问辨。因病而用药石。应物而施炉锤。泛博者使之详密。颟顸者使之奋励。务枝叶者使之践实。做模样者使之向里。虽新学小生不知方向。而谆谆不置。以致其与立俱成之意。此损翁之所受于湖门而付与先生者也。是以近者悦服。远者风趍。负笈登门。犹恐不及。虽其薰炙之浅深。造诣之高下。不敢遽议。而举皆循循雅饬。知其为化韛陶镕之所及。所谓大匠之园无曲木者。殆庶几矣。于乎。道和即当日执烛之童子耳。识肤年浅。不足以审视万一。则今于山梁数十载之后。并与旧闻而茫然。何敢强立说话。张皇夸耀。以自负于先生谦让之盛德也哉。非惟不能。亦不敢也。姑就其世系履历而叙次之。为终身寓慕之地云尔。
成均生员四益斋金公遗事
公讳光裕。初讳光道字行之。从初讳也。号四益斋。姓金氏系出义城。新罗王子讳锡食采义城故。中世有讳汉启集贤校理。景泰授禅。杜门不仕。有讳近成均进士号五友堂。于公为五世也。高祖讳尔声四休居士。以文学世其家。曾祖讳聃龄。祖讳信兼。考讳鼎协。俱有硕德。妣安东权氏善元女。以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79H 页
元陵乙卯十二月日。生公于龟尾里第。公骨相峻伟。姿性颖敏。长老皆以远大期之。及就傅。一意向学。不待鞭督而蚤夜不懈。尝手抄洛闽诸书及退陶先生四七往复之说。以为玩讨之资。丙子遭先公忧。凡附身附棺之物。无有所憾。服阕从大山先生于湖上。朝夕请益。往来质疑。俛焉孜孜。惟先生是听。退与俛庵李公㙖,艮岩李公埦为道义交。切磨相长日富。又与我曾王考龟窝府君相与特挚。自讲道论学日用彝伦之节。至吉凶忧患琐尾之故。无不倾心商确。托为知己。或发于诗句咏叹之间。或输于书疏往复之际。数十年如一日。今观于两祖遗集。可按而知也。甲午升上庠。声誉噪甚。公益自祇慎。不以得小自足。其游太学。日与四方贤士讲讨经史。事伯兄如事严父。逐日省候。未尝或废。每事必咨禀而行。友一弟情意恳恳。有无与共。又以奖率后进为己任。夏课冬讲。不住鞭策。尝取横渠先生四益之训。揭壁自省。其与立俱成之意。大抵皆如此。公素性清介。言议峻直。虽平日亲厚之人。有不是处。辄面折之。是故人之不知者。或有过峻之议。然同门先辈。皆一辞推重。甲辰三月。公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79L 页
与一门长老往游逊岩。酣觞赋诗。尽日而归。至夜奄然而逝。享年五十。葬于兔枝谷寺洞负乾之原。配安东权氏正行女。冲斋先生橃之后。嗣子垡生一男弼孝。孝有二男明洙,▼(日+熹)洙。三女郑晋穆,李珽,柳祚永。明洙嗣男述和。▼(日+熹)嗣男定和。呜呼。公之殁今距百馀岁矣。沧桑屡嬗。文籍荡佚。凡公之志行之高洁。词学之富赡。从师乐道之诚。事亲居家之行。寥寥乎莫得以寻逐其万一。然今以挽诔诸篇观之。川沙先生金公挽曰谋身机事少。奖后实功存。济庵金公挽曰断无妆点色。时有倔强言。我高祖尼坡公挽曰峻直人同许。慈良我独知。俛庵李公之诔曰清疏雅淡。得于天质。轻财笃伦。乐议尊德。此皆当日师友信笔也。安可曰杞宋之无徵。而翳然而没其善乎。日公之玄孙升辉君。收拾尘箱所遗。就余丁乙之。且以遗事见请。余虽老耄不堪。而实有不忍辞者。乃唫病之暇。采取挽诔之可据者。第录如右。以为他日考信之资。
族曾祖遁溪金公遗事(저본에는 '家状'로 되어 있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遗事'로 수정하였다.)
公讳塇字稚渊。遁溪其号也。姓金氏。新罗敬顺王子讳锡封义城君。即其鼻祖也。胜国时有讳龙庇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0H 页
以太子詹事。袭封义城。子孙因以为贯。 国朝有讳汉启集贤殿修撰。景泰靖国。谢病不起。至讳近进士。以文章行谊重于世。享龟岩社。是生讳尔后受业于旅轩先生之门。有学行。先生铭其墓。于公为五世。高祖讳乔龄。曾祖讳达兼。祖讳鼎汉。考讳光鲁。妣坡平尹氏德夔之女。公以 元陵戊寅七月某甲。生于龟尾里第。未晬而先孺人下世。处士公零丁鞠养焉。幼才性钝迟。语言讷涩。七岁始就学。或有不能通晓。辄发愤号哭。至劝食不听曰吾未能受读。何可吃饭乎。如是者屡。处士公虑其伤恩。使之受学于我高王考尼坡公。一日又以受读不敏。屏册门外。公愈勤执不退。尼坡公甚奇之曰此子真可有为矣。自是不待鞭督而能自刻苦。逐日所读不熟则不已。至十六七岁。文藻大进。先生长德皆以蚤年功名期之。乙未随伯氏进士公课业于先亭。忽喟然曰科举只是学问中一事。今之为士者。没头科臼。误了平生。不亦哀哉。因作斋居规文。揭之壁上。决然有志于为己之学。时大山先生倡率后学。公作书拟禀。竟躬进请学。日受大学中庸或问等书。常有不得弗措之意。未几而先生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0L 页
殁。公以未得卒业为恨。复就小山先生学焉。往复疑难。多所发明。先生亟加奖诩。及赘寓屏山也。先生手书毋不敬三字以与之。公即作帖恒省。为终身三字符。每以离索为惧。杜门静坐。读书不撤。先生贻书奖之曰天之送君于离群僻居之中者。殆为玉成之地也。当壬癸大嗛。厨烟屡空。公每夜温诵。至鸡鸣不寝。孺人康氏临门笑曰得无惫乎。何坚苦若是。公曰夜气虚明。神精益爽。不知其惫矣。盖公家世清寒。疏粝不继。而励志益坚。用工益笃。未尝以产业为意。尝曰余自幼少时。不知读书之可厌也。殆程夫子所谓未仕而忘饥寒者欤。公笃于彝伦。日必晓起省问。躬执滫瀡。常以不得逮养慈帏。为终身至恸。中岁虽以事势之不得已而未免离寓客土。然时月觐省之行。源源不绝也。己未元朝。推策忽心惊。谓孺人曰今心动如此。何可奄留于此。家产什物。即为斥卖以待也。遂跋涉来到。处士公果有不安节已数日矣。处士公惊问曰何今日遽来也。及遭故戚易备至。附身附椁之具。不以贫乏为槩。营窆于所寓之乡。力势甚绵。而亦以诚意感动。至有邑倅之助役。以斗谷拮据。营置位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1H 页
田。为岁一奠扫之资焉。庚午遂撤还故里。慨然以奖进后学为己任。日取朱书退集心近性理等书。讲究不怠。逐一劄录。往往有独得之见。我曾王考龟窝先生。于公为再从兄。而师门先进也。每叹其笃学勤苦。非人所能及也。性不喜华靡。其初聘也。妇家饶甚。衣衾装饰过度。公悉去之曰此非寒士可称。平生惟服麻绵。完洁而已。乙亥十二月某甲。考终于寝。享年五十八。是日早朝。呼书證录。一字不错。亦可见持养之有素矣。及殁龟窝公以白䌷深衣一事为助袭具。孺人泣曰夫子平生。一以俭素为德。华美之服。宜不可用。从子弼钦曰大人厚谊。亦不可负也。孺人始许之。以翌年六月某甲。权奉于验谷负巽之原。配一善金氏光涑女。配信川康氏泰圭女。略涉书史。恭执妇道。有女士风。二男弼镐,弼铎。二女柳致衮,李象铉。孙男耆洙出,蓍洙,宅洙。孙女某某。呜呼。公以悫实之姿。用刻励之功。内而与伯氏公朝夕征迈于吾两祖之庭。外而受炉锤于大小先生之门。恳恳乎其志也。进进乎其业也。一字半句。未尝容易放过。格言要义。必手抄而口诵。迟钝者渐就脱洒。辛苦者庶几快活。而一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1L 页
时如俛庵艮岩诸公咸曰鲁而得者。惟某而已。尝以李活翁矩所辨栗谷四七说。不免有过于分开之嫌。遂引退陶先生理气互发之训。逐条而为之辨曰主性而言其用则四七均是一性之发。主情而溯其源则四理七气之分。不可以毫发差矣。又曰四端之发。虽曰主理。而岂能无气而独发乎。七情之发。虽曰主气。而岂能无理而特发乎。栗谷之言四端发之者亦气则误矣。而活翁之谓七情所以发者非理则不亦过乎云云。盖其为说。不专于混沦。不偏于分开。离合之际而毫发不差。横竖之间而条理各当。苟非体验之真切。见解之精到。深得乎师门之旨诀者。亦安能如是之八字打开而绝渗漏无病败乎。辛未同门先达讲先生集于高山。公终日临座。默然若无闻。而归即逐段劄录。辨析如缕。今遗稿所谓高山讲义是也。其中数段说。有与所庵李公相持者。连篇累牍。不相归款。所翁晚年每叹公之见解精深。非吾辈所及。而与抗衡直是愧悚。某条某说。特为采录于私稿中。而于龟窝集勘校日。环顾在座父老曰遁翁遗稿。何不并举也。又谓其胤子弼铎曰先翁遗稿。无漏修整焉。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2H 页
所翁之于公。素所敬服如此。亦尝从事时文。辞达理到。有声于场屋。而竟不得一试所蕴。坎壈以没世。命也夫。呜呼。公天性退让。不以学问自居。故虽未尝立言著述。而其论疑答问之章。讲辨劄录之篇。有足以传后而不泯者。间经沧桑。不免为童行窃去。其孺人康氏之掇拾藏弆于尘箱弊簏之中者。只是岱华之毫芒而已。呜呼。道和生晚于星霜嬗易之馀。漠然无以寻影响之万一。而重以识见卤浅。词语芜陋。其何敢比事属辞以自取僭妄之诛哉。窃念我龟窝府君尝语其从子弼钦曰汝叔父文字。一一收拾。以待公论可也。此不亶为一时恸惜。而盖亦微意之有在也。是庸不揆。谨就其季胤公所撰行录。撮其大槩。参之以夙昔所闻于家庭之间。叙次如右。傥世之秉笔君子。不以为罪而采择焉则幸甚。
族曾祖九容斋金公遗事
公讳字宽夫。系出义城。新罗王子讳锡其受封之祖也。中世有讳汉启集贤殿校理。景泰禅位。杜门自靖。又五世有讳近进士号五友堂。于公为六世也。曾祖讳信兼。从戊申倡义。有持心耿洁之称。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2L 页
祖讳鼎协。考讳光绶。俱以德行相承。妣安东权氏师宪女。玉峰讳炜之后也。以 元陵戊寅九月某日。生公于龟尾里第。天性宽厚。骨相丰伟。甫学语日解十馀字。及就傅。受读小学及古诗诸篇。未尝与等辈游戏。自是不离亲侧。日以洒扫应唯为事。其志尚已不苟矣。既冠随仲父四益斋公请学于大山李先生之门。往来讲质。多所资益。先生每称之。辛丑先生殁。公与同门诸贤。镇日周旋。以致事一之义。因朝夕受学于我曾王考龟窝先生。先生嘉其勤笃。手书九容之目以与之。公服膺不懈。名斋以自勉。尝曰材不绳墨。无以成器。玉不琢磨。无以成章也。壬申遭先公忧。哀毁几灭性。终三年不脱绖带。逐日哀省于墓。不以寒暑而或废。好读朱节心近等诸书。熟复不已。手抄闽洛诸诗。以为玩省之资。日必早起拜庙。手除庭草。使之洁净。遇先忌。先期斋宿。尽其如在之诚。御家有度。闺门之内。常穆如也。子妇金氏不幸有恶疾。入门之初。公即携置间处。凡药饵之调。饮啖之节。随时亲执。不令婢使知之。金氏深自感服。叹曰吾且苟活。无以报舅庭罔极之恩。奄然自决。死之日。发其衣箱。则谚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3H 页
书十馀张。皆恩德难忘之言。而以告于亲党兄弟者也。呜呼。夫人而不言。其孰知之。此足以见公至行之闇然也。丙子龟窝先生卒。公恸失依归。与吾王考通德公收拾遗文。讲明家训。以为尘刹之报。又以奖率后进为己任。冬夏课讲。俾有作兴之效焉。尝曰治生学者之先务。何可以不顾事育。徒能读为事乎。每以勤俭二字。申诫子弟。家计旁落。厨灶不炀。而亦不以为恤也。一日有人以斗米缗铜来献曰前日厚意。不敢忘也。公曰吾岂望报者乎。遂谢之。其操执之确。多此类也。庚辰冬。以寒疾弥留。至二十三日呼家人申申以奉先之道。翌日遂正席悠然而逝。享年七十三。明年正月日。葬于加芝洞负兑之原。配晋州柳氏一源女。配英阳南氏五阳女。一男弼履南氏出也。二女李秉直,洪极修柳氏出也。弼履二男宪洙,继洙。二女金禹裕,权时度。李嗣男宅元。洪三男龙佑,骏佑,夔佑。宪洙四男建和,进和,述和出,逸和。继洙二男宇和,宙和。二女权孝源,李某。建和一男观辉。进和三男英辉,俊辉。一幼。述和三男升辉,星辉。一幼。逸和一男幼。呜呼。公以宽厚之姿。用勤励之功。志洁而行明。貌温而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3L 页
气肃。常以师门所授九容之训。为终身三字符。而确乎其向学之志也。恳乎其尊贤之诚也。未尝高自标揭而亦不欲流徇于俗。未尝随人桔槔而亦不欲崖异于众。日用平常之际。不求人知。而惟以闇修为务。则若公者岂非所谓笃行之徒欤。独惜乎家世沧桑。巾箱荡佚。使后嗣子孙。无从以寻逐影响。是固可恨也。日公之曾孙建和君。收拾断烂。录以示余。因请叙次为贻后之资。乃于唫病之暇。略缀其遗事。参以平日所闻。第录如右。以塞慈孙之请。
先考府君遗事
府君讳若洙字宗源号慕窝姓金氏。新罗王子义城君讳锡之后也。胜国时有讳龙庇太子詹事。袭封义城。享镇民祠。 本国初有讳居斗工曹典书。见丽运讫。挈家南下。自矢靖献。中世有讳汉启集贤校理。 光庙受禅。谢病不起。又五世有讳近成均进士号五友堂。文章行谊重一世。是生讳尔相进士。是生讳龟龄。是生讳彦兼 赠太仆正。于府君为五六世。高祖讳寿天 赠吏曹参议。曾祖讳光宪进士 赠吏曹参判号尼坡。王考讳㙆文科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4H 页
礼曹参判。蚤游大山先生之门。经学文章。卒为儒宗。世所称龟窝先生是也。考讳弼秉通德郎。从川沙先生金公学。有文行早世。妣恭人上洛金氏学生讳宗著女。松隐讳光粹之后。姿性贞婉。有女士之称。始五友公有仲子讳尔后。游旅轩文康公之门。卒早世。先生为铭其墓。子讳乔龄。子讳达兼。俱隐德不仕。子讳鼎来成均生员号龟川。即尼坡公生考也。子讳光雨成均生员号桧村。子讳野。子讳弼熙通德郎。以龟窝府君长子。出为从祖叔父后。于府君为生考也。妣恭人碧珍李氏。处士讳翊录之女。承旨讳彦英之后也。府君以 仁陵辛酉五月初二日丁丑。生于龟尾里旧第。幼骨相丰伟。风彩秀异。生考通德公甚器之。及年六七岁。龟窝府君取而教之。因命承宗祀。其祭仲考通德公文曰汝兄之次子某也。为人颇有可观。读书写字。绰有步骤。使我门户不因此寥落。则或可以无恙成就。以绍述我绪业云云。十四聘于谷口处士郑公之门。郑公亦甚爱重之。每赏其德性厚重。宇量弘远。大有将来之望。屡书以绍述家声勉之。丙子龟窝府君易箦。时府君年十六岁矣。以弱龄承重。哀哭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4L 页
馈奠式礼罔愆。至阖道宾客之吊问。 宣祭礼官之往来。亦能以礼周旋。始终不懈。见者皆以为夙就焉。壬午丁生考忧。时伯兄处士公已下世。孤侄未及省事。府君递事两庭偏慈。一意承顺。凡滫瀡之奉。便身之物。未尝或阙。又教养孤侄。以至成立。而家务细大。莫不躬亲莅之。各有首绪。家业之保有今日。皆府君之力也。服阕从所庵李公于湖上。往来请学。日有课程。所翁每以家学为勉。深致期奖之意。府君自是益自惕厉。虽不敢无事放过。而干家多碍。常以不得专意为恨。戊子遭本生恭人忧。甲午遭所后恭人忧。皆戚易备至。前后如一。所后姊氏李恭人曰吾弟之孝且诚。实非人人所及也。其侍疾也药饵汤燖。身自供执。便粪秽污。身自涤除。连夜达曙。目不交睫。而未见有劳苦之色。其遭故也。殓含之仪。襄树之节。不以贫乏为槩。姊婿李公秀懋叹曰养生送死无憾如此。可谓能子矣。龟翁之家。必有后乎。季父通德公家素贫匮。中遭逆惨。至有莫可支吾之境。府君朝夕省问。有无与共。或进之饮啖之需。或资之米盐之属。无一日间焉。后又嫁遣诸妹。率养嗣孙。为之竭力措划。以尽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5H 页
其替事之诚焉。族叔弼禹氏家贫早孤。无以就学。府君收而教之。轸其饥寒而覆庇之。资其笔墨而劝迪之。如是数十馀岁。使之有所成就。弼禹氏常曰吾非某丈教迪之力。殆不得为人矣。虽生育之恩。何以加于是哉。族亲之贫穷无托婚娶失时者。忧病汩没朝晡不给者。即必择对而遂其媾。量力而赒其急。不以亲疏而间焉。远方不速之客。镇日盈门。而一以恩信待之。未尝有倦苦之色。虽翳桑流丐之辈。亦伤矜不已。至有推食食之者。盖其天性仁厚。不假强为而然也。姊婿李公尝于达城试所。患暴泄污秽簟席。府君即手仇而除之。旋取中裙。身自浣涤。而无几微色。李公每叹曰某之仁慈德性。吾党中鲜有及者。门内小大事。无不以义剖决。而一从宽厚处置。不失机宜。是以论事之际。或相矛盾。而事过之后。皆服其容量而无异辞矣。常曰人之有情理。如木之有津液。木无津液则枝叶彫瘁而根柢蹶拔。人无情理则至亲乖离而家道覆丧矣。所以处族之道。宁失于优涵过厚。而无一毫较计刻薄之心。虽或有放纵不率者。辄以诚意引诱。使之革心归疑焉。及至仆御舆儓之贱。亦必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5L 页
以宽恕御之。不以鞭扑为威。不以抉摘为察。故里闾无知之氓。亦皆感诵不忘。至今有叹息泣下者矣。尝与族弟寒山翁遇洙议设义庄。以为吴中穷族吉凶之须。而力诎未就。常以心手之不相应为恨。尤用意于训诲后进。每于夏课冬诵。辄推寒翁教授。而严立课程。协力劝奖。为一门岁试。而俾有振作成就之效。御家则严而有法。闺门之内。常斩如也。持身则望之肃然。每有不可犯之色。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涓洁。虽儿孙之甚爱者。不使颠倒则剧于长者之侧。龟窝先生遗集多至三十馀卷。而藏在巾箱。未及整顿。府君以为传后文字。务要简洁。既就所翁而考校之。又就定斋翁而极意梳洗。编为十四卷。又尝便宜蓄力拮据。至丙午春。始付剞劂。前后十有馀年之间。殚诚竭力。无所不至也。每谓不肖辈曰王考遗文得幸不朽于世。而隧道显刻尚迟。凡他尊卫未遑。此为子孙之遗恨。汝辈其念之哉。又曰继述之道。不在此等事而已。惟修身饬行。讲明遗书。以无隳王考之绪业可也。教迪不肖。未尝为姑息之爱。严加警策。日有程限。又或谆谆开诱。援义理證古今。要以发其良知。而不使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6H 页
放閒于矩律之外。及其稍长也。又喟然曰凡为士者。俗学之外。自有尚上事业。不可专以进取为心。命负笈于定斋先生之门。使之专意听受。又申戒之曰汝既往来师门。勉以实得为期。毋徒冒窃虚名。以取傍人之嗤笑也。尝叹曰吾尝还往于所翁之门。而不能硬寨做去。毕竟无所成就。此为可恨。如庸学心近朱节等书。非不受读于当日。而惟中庸及朱节数篇。读得稍熟。至今有成诵者。时于静夜清晨。高吟朗诵。以自验其精力之不衰也。亦尝从事功令。䌷书盈箱。而旋以不利而废之。诗律虽非所娴。而晚暮以来。种种有泻怀遣兴之作。皆冲淡和平。一出于性。寒山翁尝曰吾兄词气和醇。绝无雕刻之态。真有德者之言也。笔法亦典重有精华。书牍行草之用。场屋试卷之需。皆为一时最。当庐江有事之日。列院通章蜂午山积。而所翁裁答如流。府君应写无滞。见者以为文章敌手也。辛酉五月。府君之回晬也。不肖辈欲设小酌。府君曰古人虽有当倍悲恸之语。而今吾老矣。得与门族宾朋一日团圞。不亦一日之乐乎。遂终日悦话而罢。盖其襟怀旷远。风流澹宕。不屑屑于小节之出入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6L 页
也。是岁偶患贞疾。积岁沈绵。或有不得耐遣之时。而每念不肖过虑生病。能自收拾气力。分付家务。故不肖亡状顽愚矇昧。不自觉知矣。至丙寅冬。證势大变。以十一月八日癸亥。奄弃不肖。享年六十六。翌年正月某甲。权厝于东山。戊辰五月二十二日。奉襄于药山负艮之原。呜呼恸哉。聘晋阳郑氏通德郎讳象观之女。即谷口先生也。立斋先生讳宗鲁之孙。文庄公愚伏先生经世之后。损斋南先生汉朝之外孙也。一子曰道和。生六男三女。男曰絅辉,绚辉,缙辉,纪辉,辉,繧辉。女适柳凤熙,权声汉,郑渊昌。曾孙男女若于人。长曰献周。馀皆幼。府君天姿重厚。德器宽弘。近自家庭闺闼。逮至宗族乡邻。处之以严整。施之以恩厚。宾朋之座。风流发越。而每有不自失之容。儒绅之会。辨论条畅。而常持直勿有之戒。内而鄙吝不萌于心。外而冲和日发于面。闻之者无不称愿。觌之者无不艳服。是以柳寝郎祚睦啧啧称叹曰金某真可谓名祖之孙。当为吾岭领袖。尝以高山疏事入京。郑参奉夔和一见便钦服曰金某人器。当为吾党第一。京洛中罕见其比。又以鲁林院事入府。严侯敦永曰金某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7H 页
合为宰相器。而竟以布韦老于草泽。足为世道惜也。尝与李公文稷往见韩尚书镇庭。韩公顾谓李公曰吾新辟厅堂甚渠渠。日接宾僚亦非不多。而今见金某在座。大厦充满。始觉此人之与此厦相称矣。一时知己如瓢溪柳公致任,奇山金公奭裕,箕畴郑公民秉,肯庵李公敦禹,静村李公文稷及族弟寒山公。皆推之以当世经纶之器。今观于挽祭诸篇。亦可以信矣。大隐李公秀莹挽诗曰穷庐休说风猷好。赐也瑚琏端甫赤。又曰平生喜道经纶古。韩畜雨云范甲兵。上庠柳公致游挽诗曰若使愿言需世用。也应等许赤求才。下斋公挽诗曰器量风神廊庙珍。明时无价草莱人。后之观善者或可以验府君之平生矣。呜呼痛哉。尚忍言哉。不肖晚生膝下。愚騃忒甚。幼而不知无方之养。长而不念式谷之训。学无足以立身扬名。行无足以继志述事。而衔恤以来。益复颓懒。惧无以报塞止慈之遗念。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三复蓼莪之诗。益切穹壤之恸。思欲掇拾平日志行大槩。撰成遗事一通。为终身寓慕之资。而府君穷居草茅。既无事功可述。则虽家庭日用之琐节细行。固有不得以约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7L 页
之也。且伏念人子显亲之情。虽曰无穷。而苟或涉于一毫溢美之辞。则是自陷于诬亲之科。而适所以累其亲也。可不惧哉。是以宁琐而不略。宁约而不溢。谨以平日耳目之所逮者。第录如右。伏惟世之秉笔君子。特垂矜怜。幸赐一言。以为子孙传家之迹。则异日者庶几免为不孝之鬼矣。不任百拜祈恳之至。不肖孤道和泣血谨书。
先妣夫人晋阳郑氏遗事
先夫人姓郑氏。晋阳氏自尚州牧使讳泽。肇基厥绪。至文庄公愚伏先生讳经世。私淑陶山。位跻上卿。遂大振于世。即夫人之八世祖也。是生翰林讳杺。是生咨议讳道应。是生县监讳锡侨。俱以邃学清名世其家。是生讳胄源陵寝郎。是生讳礼模通德郎。是生讳成鲁。于夫人为高曾祖考也。始寝郎公有长子曰仁模通德郎。是生讳宗鲁号立斋。学道湖门。蔚为儒宗。 健陵之际。擢为御史台。于夫人为本生大父也。考讳象观号谷口。以立斋先生第三子。出为从祖叔父后。文章经术允为西山之仲默。而中途殒逝。吾党咸冤之。妣恭人宜宁南氏。损斋先生讳汉朝之女也。 元陵己未七月二十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8H 页
五日。夫人生于愚山绮里之第。幼仪貌婉淑。禀性祥顺。谷口公最种爱。不以女子子畜之。然病妇女之多艺。不使昵游于经史之侧。惟以织纴组紃酒浆笾豆之事谆谆焉。损斋先生尝曰此某之名娇也。亦以女士期之。年十六归于我先府君讳若洙字宗源。即春官小宰龟窝先生之冢孙也。其入门之始。龟窝府君以大耋在堂。姑夫人恭人金氏寡居在内。而家业冷甚。无以为奉先日用之需矣。夫人既亲自收拾。务尽耕桑。内而滫瀡之奉。外而经用之节。稍稍就绪。伯祖考通德府君尝曰昌大吾门者必此妇也。又善事恭人。婉容将顺。不以一毫咈其意。凡有细大事。必咨禀而后行。闺阃之内。和气融如也。及恭人以天年下世。夫人曰亲丧固所自尽也。袭殓附身之物。必极精鲜。迎师窆襄之费。不计多寡。叔祖通德公契活艰甚。夫人替事无间。日以米馔馈遗。每得异味。必先致之。后又奉叔祖母郑氏于所居之室。寝食必偕。无毫发几微色。郑氏尝谓某妇之恩。殆无以报矣。从子义和蚤孤零丁。夫人养之如己子。以至成立。虽翳桑流离之人。辄加矜恻。或推食而食之。其仁爱恻怛。天性然也。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8L 页
晚得不肖。情地自别。而不以姑息爱弛教督。夏则资纸笔以劝课程。冬则储灯油以资诵读。不使寸刻游纵于书史之外。每戒之曰汝家世以文学名。汝若不勉。窃惧家声之坠失也。又曰吾父一线血脉。于汝乎在。汝能绍述绪馀。以少泄吾父之冤。此吾未死之愿也。又曰子弟之慢游不学。专由于母掩其过。而兄考不得知也。见不肖与等辈争斗则辄责之曰汝苟是也。人人皆右汝矣。汝既不是则虽父母其肯助汝而遂非乎。其训迪之必以义方有如此者。族父寒山公每叹曰教子如此。安得不成就乎。姑夫起轩柳公亦曰某氏实女中君子也。其奉祭奠也。亲执馔品。务要丰洁。必三日齐素。不御荤腥。至九耋之岁。犹不懈益谨。每遇二亲丧馀。悲痛不自胜。必先期送伻。以致如事之诚焉。其御婢仆也。恩义并行。有欺负之者。虽呵责不贷。而旋即任使如故。不使家人知之。有一婢良家女也。屡逃而还曰阿只氏厚德深恩。不忍背也。见和气满容。言笑可则。而见子侄有不是处。必正色诘之。使之感服而后已。规模谨严。综理密勿。亦不以殖货为意。先府君性严峻。或有声气过度。则从傍讽谏。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六 第 789H 页
俟颜色略降而后退。先府君亦曰夫人之助我多矣。丙寅先府君弃诸孤。时夫人年已耆艾矣。犹以未亡人自处。未尝一步出门外。谓不肖等曰吾岂过哀而然哉。先王之制。不敢违也。甲申九月。偶患坠跌。阅朔弥留。而聪明精力不减前日。十月十九日。郑女有于归之行。夫人倚席送之。翌朝权女书讯来则又亲自览阅。神精益了了矣。数日之顷。證势猝变。至二十五日丑时。奄弃子孙。享年八十六。呜呼痛哉。翌年正月某甲。奉窆于东山负癸之原。迁奉府君。异圹同坟。遵遗命也。一男曰道和即不肖也。娶佥枢固城李瓒之女。生男女若干人。具载府君状中。呜呼尚忍言哉。不肖亡状。晚生膝下。但知狎恩恃爱。而不能力学成名。以仰体慈念之万一。居然岁月荏苒。鬓发纷如。而痛缠蓼莪。穹壤莫逮。悠悠苍天。此何为哉。窃伏念夫人之淑行懿范。宜不止此。而晨夕拚号之馀。精魄遁丧。万不记一。玆以平日耳目之所逮者。略录如右。为后世子孙不忘之资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