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x 页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墓碣铭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0H 页
庆基殿参奉舫山许公墓碣铭(并序)
故舫山居士许公舜歌之葬。在于真城治西里村之麓。后七年庚戌。公之孤胤■(土肃)持遗状请铭于余。余虽耄荒。谊有不忍辞者。遂按据而叙之曰。公讳薰字舜歌。舫山其号也。许氏之世。出自首露王。而丽时有讳琰封驾洛君。有讳澄侍宾斋上卿。 国朝有讳彦龙礼曹判书录清白吏。有讳国祯进士。师事静庵先生。有讳景胤直长。柔兆翟难。倡义送子。享龟川祠。于公为九世也。高祖曰璞 赠直阁。曾祖曰暾 赠副提学。始移居于一善之林隐。祖曰恁进士号太初堂。有文学行谊。以仲弟秘书丞侩之长子𥘺为嗣。早殁无育。又以本生弟听枯轩祚之子子之。即公也。妣骊江李氏家祥之女。晦斋先生之后。本生妣真城李氏 赠参判汇寿之女。退溪先生十一世孙也。其世德之盛有如此者。公以 宪庙丙申生。幼有异姿。聪颖绝人。五岁受十九史及江鉴。读数回已成诵。属句往往惊人。太初公命赋梅。应口曰尔为百花宗。识者以远大期之。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0L 页
一日在书藏中。乱抽卷帙。潜心玩阅。家人不知所在。十岁遍读诗书。能领会大义。十二岁以亲命作大对。有作者轨范。十六岁聘于海莲李公凤基之门。屡加称赏。其才性之美有如此者。尝贽拜于性斋许公。得闻天德人道之要论。质深衣制度及四七辨说。又往拜溪堂柳公。柳公以所辑礼说反复论辨。多折衷于公。归后柳公以书谢之曰操心下功。已得到成就得力处。既卜筑于开宁舫岩之下而自号曰舫山。静处其中。终日对案。至夜深定钟而不倦。如尚书论语礼记等书。循环熟复。如诵己言。诸子百家之书。靡不咀英而嚼华。如探囊中物。其勤于问学有如此者。弱冠遭王考丧。敬戚俱尽。时王母张夫人以七耋在堂。慈夫人亦年满六旬。极力就养。遇时物必袖而进之。慈夫人遇疾沈革。公躬执汤饵。不解带不交睫。及遭故哀毁几不支。既卜襄。朝望哀省。不以风雨废。值丧馀。躬视刲爓。号哭如袒括。追慕先世之潜徽。述竁志而表之。轸念亲戚之贫乏。时其吉凶而济之。其笃于彝伦有如此者。自登师门。谢绝公车。益专意于向里。日取洛建诸书。沈潜玩究。于濂溪太极图辨。明阴阳动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1H 页
静之妙。仁义中正之旨。于朱夫子语类推究理气性命之说。中和絜矩之义。往往有独得之见。尝曰退陶夫子我东之朱子也。四七理发气发之论。实与朱训若合符契。而世之学者或有七情理发之言。大失朱退本旨也。于是作四七管见以辨之。尝曰四端有推而扩之之功。七情有节而约之之工。若谓七情亦为理发则卒堕于认气为理之病矣。其门路之端的有如此者。尝曰为学之方。在于持敬。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主一无适是也。书揭敬敌千邪诚消万伪八字于座右。以资常目。惰慢之气。不设于身。鄙倍之言。不出于口。自期高远而不欲以一善成名。循序积渐而不欲以时月责效。治家有法。内外斩然。无谑谑之声。教子弟必曰言忠信行笃敬。为处乱之方。每诵平生风雨夜。卧念名节难之句以申戒焉。其律身刑家之道有如此者。奖率后进。随才施教。不以亲疏有间。或有无资而不能学者。必收置门下。见人之善。奖之如不及。闻人之恶。未尝形于言。有老婢无依而死者。必厚敛而埋之。有饿莩于道者。辄募丁而掩之。其教人接物之则有如此者。又尝究观载籍。帝王以来礼乐刑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1L 页
政之用。田赋甲兵之制。靡不穷到其极。天地日月星辰之躔度。山川草木鸟兽之名。亦皆涉猎而不遗。又如忠义孝烈之行。闾巷稼穑之艰。或阐其幽隐。或论其便宜。不以𤱶亩而忘天下之忧。其经纶济世之志有如此者。少尝留意于文章。驰聘乎左国班马之书。泛滥乎蕫贾韩柳之文。或取其风神矩矱。或探其结构机轴。而卒乃反之于四子三经。字求句索。得其无味之味。始之雄健者渐至醇正。奇崛者渐就平易。浑然成一家之语。其为诗也意味冲淡。韵格清远。人以建安天宝之遗响拟之。其文辞之淹博有如此者。又以著书论述为事。大学则有讲义。论语则有劄疑。于易著先天图总论。于礼有深衣玉藻辨说。援證的当。义理昭晢。皆足以羽翼斯文。其修述之功有如此者。雅有山水之癖。南自伽倻青华。登俗离鸡龙之绝顶。西自骊江江镜。访龟潭岛潭之奇胜。东至没云台。纵观扶桑日出之津。北入金刚山。历赏五台八郡之胜。鸡林感故都之风烟。越州吊六臣之英灵。还至陶山。寓慕于尚德之祠。彷徨于天渊之台。慨然有浴沂童子之愿。而于是乎观止矣。其衿韵之爽豁有如此者。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2H 页
屡以文学行谊荐于 朝。至甲辰始 除庆基殿参奉病不就。其微意可见也。配延安李氏。即海莲之女。配君子无违。先公殁。有三男■(土肃)今请铭者也。墉进士,。■(土肃)男钟鈨。女柳旻佑,辛元植参奉,申斗熙,李源达。墉男鉴。女柳忠佑。男鈗早夭。錞,鋺。女李㴟荣。柳旻佑男时奉。馀皆幼。其子侄之秀而都有如此者。是固可铭也。且不佞于公。虽未得倾盖源源。而声气之相交。志趣之相沕。有在于色相之外。白首相望。岁寒为期。而人事遽谬。千古撤斤之悲。不能自已。又安得知而不言。以负地下之良友哉。于是乎铭。铭曰。
不孤遗韵。太初徽谟。嶷嶷惟公。渥产苞羽。晴虹其气。云锦其肚。蚤自淬励。葬身书厨。六艺芳润。百家派流。琢之砻之。大匠垆锤。由陶达建。溯洛至洙。八字规箴。先哲楷模。如玉成章。如竹括羽。才须学广。德与年卲。如其有试。何用不优。经幄论思。庙堂纡筹。道之将废。一命何有。窈窕东冈。乐我优游。冲和内积。英华外彪。觌者心醉。满面书腴。以是归终。顺吾宁吾。刻之贞珉。以告千后。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2L 页
赠都承旨行弘文馆校理 赐号清风堂朴公墓碣铭(并序)
朴氏本新罗宗姓。王子密城大君讳彦忱之后也。丽时有太师讳彦孚袭封。五世有大提学讳晋禄。与文忠公圃隐先生有道义契。号菊涧。是生讳中美讨红巾贼有勋封密直君号竹隐。圃隐赠以诗曰枝间高士月。叶上孤臣风。于公为高祖也。曾祖曰赅号归林大司宪。祖曰蔚县监号慕古。考曰顺祖县监号菊清。妣昌宁曹氏监察炯女。公讳英孙字赞敬。生于 永乐壬寅。殁于 成化丙午。春秋六十五。公天姿秀拔。幼有至性。自匍匐时。能知孝友之道。承顺无违。县监公甚奇爱之。稍长嗜读书。博涉书史。词艺日就。尤用力于诚正治平之学。常以远大为志也。 天顺庚辰。登别试遂释褐。翌年春升典籍。俄迁礼曹佐郎。历司宪府持平,司谏院献纳。至弘文馆校理修撰。旋拜掌乐院正。时 天眷甚隆。将骤跻清显。而高标直节。为不悦者所枳。遂外补丰川郡守。丰剧邑也。公至则荡涤痼弊。煦枯苏茕。一境安堵。又选邑之秀。导以儒术。蔚然有蜀州文翁之风焉。于是直指使以廉明清洁。冰玉无瑕褒闻。 上嘉之特 赐清风堂之号。盖异数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3H 页
也。既归移卜于永阳之鸣项。临塘筑茅。日以经史自娱。与佔毕斋金先生时月往复。有讲讨之乐。远迩学者闻风趍趍。公至诚诱导。因材而教之。一方之赖而兴起者。于斯为盛矣。及殁 上闻之恸惜不已。特 赠都承旨。用是岁某月日。葬于治南杜乂洞负兑原。呜呼。公之姿禀粹美。德学兼备。居家有孝友之庸行。立朝有激浊之风节。暂试牛刀。冰玉之褒上彻。晚辟鳣帷。陶镕之化远及。使之大行于世。卒究其用。则素所服习治平之学。夫岂无烂然可观者。而惜乎其士师之直道事人。竟不免臧氏之所沮。其如命何哉。文章是馀事耳。然 朝廷启沃之谟。师友讲讨之篇。必多有可传于后。而融风遽及。箱簏荡然。使人有杞宋之叹。是又重可惜也。配庆州金氏。司直日章之女。生五男瑸进士,琛,珽参奉,琡承仕郎,瑜左部将。一女郑以常生员。瑸二男允秀生员,允昌进士。琛一男允文。珽嗣子允清教授。琡二男允和将仕郎,允清出。瑜二男允亨,允世。曾孙男研。女将仕郎李濂允秀出。男硡。女李元吉允昌出。女训导李之穑允文出。男磷参奉,硕副尉,▼(石+(宏/木))。晚景参奉,叔景监察。女参奉金浣允清出。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3L 页
男砺参奉。女孙庆昊允和出。男认,谊,谧。女校理李晔允亨出。男佑祥,佑连允世出。馀多不尽载。十世孙守▼(火+教)无嗣以族子希说为后。希说又以族曾孙镇昆为嗣。今承嗣者镇昆之子南大也。旧有短碣在羡道。即八世孙泰运所撰。而岁久剥落。至不可读。后孙某某等。衋然兴伤。方谋改竖。使族人时澍问铭于不佞。辞不获。遂撮其槩而为之铭。铭曰。
惟密城氏。华胄奕奕。竹老传韵。菊爷袭馥。乃生承宣。渥蹄苞翮。冰玉其操。锦绣其腹。乃蹑云衢。乃登瀛阁。令闻颙颙。何用不适。乃试西州。阳春有脚。武城弦歌。渔阳颂麦。绣启无阿。 圣鉴如烛。锡之嘉号。清风穆穆。退处林塘。乐我初服。读圣心契。恋国衷赤。爰有毕翁。谊重金石。鼓箧于于。远迩趍的。泰山令望。旷世徽迹。泽流无疆。柯叶丛玉。窈窱杜原。冠舄攸托。铭以昭之。永贻冥漠。
通训大夫司谏院正言华阴殷公墓碣铭
殷氏之先。出自幸州。有太师讳洪悦。自中国东来高丽为寓公谥定襄。即大唐八学士之一也。自后绅笏相承。有讳鼎门下侍郎谥文忠。有讳莘尹宝文阁直提学。有讳汝霖吏曹判书。佐我 圣祖龙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4H 页
兴。有协赞之劳。皆闻祖也。中世有讳宝衡县监。有讳霖郡守。自玉山移接于赤罗县。有讳相尹当壬癸兵燹。得全其家于草堂岩。故世称堂岩翁。高祖曰邦说 赠司仆寺正。曾祖曰道夏 赠左承旨。祖曰以尹 赠户曹参判。考曰致权有德望。以年例升同中枢。以叔父以近之子。入承宗祀。妣仁同张氏。 赠户曹参判晙之女。公生干 仁陵己丑。殁于 今上庚子。享年七十二。葬于大良前韩谷负庚之原。士林会者数百人。后十馀岁壬子。公之嗣孙熙祚与其族兄熙圣。将伐石而饰墓。请余铭其碣。余虽耄荒。义有不能辞者。遂按状而叙之曰公讳成浩字天辂。华阴其号也。配文化柳氏。忠垕之女。一男寅杓。继配砺山宋氏。养武之女。一女金箕铉。寅杓子熙祚。馀不录。公幼有异质。顶颡丰圆。眉目明秀。藻思夙就。德器凝重。晚禾李公以远大期之。溪堂柳公赐心经一部。使之服膺。其姿禀之美有如此者。乞郡便养。以致其诚。及遭故哀毁不懈。迁至花谷。花树团乐。修饰先墓。规模井井。广购经籍。贻谟久远。其日见之行有如此者。蚤擅黄甲。华闻籍甚。自承政院注书。为景阳道察访。历龙骧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4L 页
卫副司果。转 拜奉常寺主簿。自礼曹佐郎移龙骧卫副司直。升司宪府持平。又自成均馆典籍 除兵曹佐郎。升司谏院正言。又自龙骧卫副司直迁司宪府持平。 授庆尚道都事。 除参礼道察访。特 授春秋馆记事官。递 拜司宪府持平。又选成均馆典籍。再 除庆尚道都事。累调清班。对扬 休命。其筮仕履历又有如此者。晚卜华山之阴。为终老之计。而兼寓祝华之诚。皆可铭也。铭曰。
名祖远韵。晟代孤忠。霭霭衷肠。耿耿标格。卑而不怨。贞而且谅。有石亭亭。以告千亿。
月梧金公墓碣铭(并序)
月梧处士金公既殁后六十二年乙未。其族曾孙弼洛等。会校遗集讫。责道和以显刻之词。道和义不敢辞。谨按状而叙之曰。公讳会运字亨万姓金氏。高丽太子詹事义城君讳龙庇之后也。中世有讳琎 赠冢宰号青溪。高祖恒重。曾祖若钦。祖翼汉号秋村。考始晋。妣咸安赵氏景泼女。 元陵甲申二月某日公生。幼姿貌峻茂。器度沈深。不与群儿争竞。甫六岁当上元夜。秋村公命赋月。公应声曰人阜坐土阜。春月照秋月。时村翁权阜者向月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5H 页
而坐也。秋村公喜曰吾家文脉不绝。及就傅。勤学深思。不待鞭督。十三通经史诸书。始习词赋。步骤骎骎有可观。十七聘桐湖李公之门。李公甚重之。日授朱子书及司马史。使之立其基本。得其体裁。公自是已知义理肯綮处矣。弱冠中乡解。屈于省闱。族祖漏轩公台汉归语先公。年少发轫之始。举止安详。应接周遍。其得失无足念也。少尝登雨皋先生门。一意听受。既而往拜柳东岩先生。受大学心经等书。凡所闻必劄录而识之。间又为书而质疑。先生亟称其悫实用工焉。事先公怡愉侍侧。未尝以一毫咈意。教家人或有不协底事。亦未尝形诸辞色。以待其自悟。御宗族亲疏无间。而尤以恤穷为念也。己未丁外忧。庚午遭母艰。戚易备至。服阕益无意于进取。因谢绝公车。杜门玩赜。以发明师门之旨诀。壶谷柳公尝于泗滨讲席。深叹其实得之见。后乃推公代之。先辈所以属望如此。甲午夏携书上仙游亭。避暑留月馀。患疾沈淹。犹不废书册。至八月十六日夜。正席就枕。怡然而逝。享年七十二。是岁十月日。葬于松石负坎原。从先兆也。配固城李氏弘著女。媲德无违。先公卒。有一男秉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5L 页
寿一女郑仁睦。秉寿三男镇庆,镇▣,镇▣。女金济箕,李宅文。郑男钦宽,镐宽。女李中受。镇庆男某某。呜呼。公以悫实之姿。用勤励之工。内而服袭则秋村翁之义方也。外而刮磨则雨皋公之化导也。以体认践履为立脚基本。以讲讨思辨为进学节度。隐约自居而未尝立标榜。简默自持而不欲修边幅。尝曰为学须就切己上省警。乃是实学。以是求之则公之所以为学可知已。尝与广濑李公野淳会校密翁集。李公深许见解高明。又与好古柳公徽文讲论羲经。亟叹学识博洽。盖其平生一切韬晦。不自为有。故人之知之者鲜也。性又廉介。辞受必以义裁之。谨于送终。笃于追远。不以有无为槩。一心精白。以致其如在之诚。凡有疑文变节。辄以所闻于师门者折衷焉。家计剥落。厨灶不炀。而处之晏如。为文亦明白条畅。关锁缜密。自成一家之体。尝曰著述之法。如大匠作舍。先定其址。次立间架。梁桷椳闑。各适其宜然后。方无罅隙处。何可以临时增损。致有高下不齐之叹哉。后十年。门人李慕亭蓍秀叙之曰嗜学之诚。固穷之操。高世脱俗之标。在汉而有南州高士徐儒子。在宋而有笃行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6H 页
君子赵彦远。公其若人之伦欤。呜呼。真可谓善言者矣。何庸赘焉。系之以铭。铭曰。
老梧之萧瑟兮。中含太古之音。秋月之爽朗兮。迥照千载之心。想像公之髣髴兮。孰谓百世之难寻。于斯藏于嶷嶷兮。慎尔樵荛之勿侵。
三畏斋洪公墓碣铭(并序)
洪氏之系南阳。出自殷悦。唐季八学士之一也。至丽朝宰相讳鸾。始贯缶林。有讳鲁门下舍人号敬斋。曾祖讳龟应。祖讳宅坤号岭下翁。考讳秉周号栗溪。妣完山柳氏亘源女。公讳璧修字汇玉。生于 建陵癸丑。殁于乙丑五月。享年七十三。葬于身南幸洞负丙之原。公天姿醇厚。风仪凝重。八岁就学。勤读不怠。以亲命从事功令。有声于场屋。尝曰士之为学。孝弟本也。文艺末也。笃于事亲。晨夜侍侧。应对愈谨。乙巳遭内艰。癸卯丁外忧。公年踰不毁而执丧愈严。有吊者辄涕泣沾衿矣。性又恬静。不喜华靡。一冠十年。不以为耻。亦不以家事经心。但分付耕奴织婢。而不问其勤志。见人不是。未尝苛责而人自畏服。有里人乘醉相鬨。一人曰吾将往告某处。一人曰某丈亦知之乎。吾为不美之行。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6L 页
而某丈知之则吾何以生为。尝屡捷于乡而竟不利。未尝以得失介怀。晚就越溪山下。结茅数架。蓄书史其中。日与村秀讲讨自娱。非甚病不暂废也。为文词不事刿鉥。惟理顺辞达而已。笔法亦精该。尝手写心经皇极篇等书。远近书疏无不手自裁答。虽老病不令子弟代之。遇先忌。前期齐洁。致其如在之诚。处兄弟友谊隆挚。往往有帏幔之乐。乙丑五月疾㞃。临化前一日。戒诸孙曰祭祀当以诚意为主。不诚则神不享。翌日朝令左右扶起。周观室中。门亲有来诀者。一一酬接。衣衿少解则敛之。冠巾少欹则亦正之。问家事则徐曰我有何言。指儿辈曰读书必勤。令吾家文脉不绝也。即悠然而终。配密阳朴氏。宣传官世林女。有二女金和璞朴成林。嗣男龙佑。和璞一男大辉。成林不育。龙佑二男羲钦,憼钦。铭曰。
贤祖闻孙。南乡硕儒。涵容其德。凝重其表。行无边幅。心绝忮求。优游卒岁。善人与俦。窈窕斯原。爰托冠屦。不有石刻。曷以贻后。
希觉堂李公墓碣铭(并序)
君讳绚基字绘志。希觉堂其自号也。生于 宪庙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7H 页
己亥。殁于 今上壬寅。得年六十四。其葬在来济村后棠山之麓。其兆负甲也。后五年丙午。其孤胤中厚使其弟澈厚。持遗状请铭于余。余以耄荒辞不获。遂按状而叙之。君生而岐嶷。游戏异凡。及出后。即受学于王考。文理日就。未期年。遍读数十卷。既而荐遭先公及王考丧。哀慕如成人。家业剥落。厨灶屡空而不以为意。日取小学温读。尤爱蕫生行一篇。晨夕朗诵曰此可以养心也。婢仆之仰役者并许从良。宗族之相訾者据义开诱。各得欢心。宗宅有事。发虑以助之。又设百忍稧。以申讲修之义。诸族咸曰某也年少而门长也。所居坊地僻人犷。君躬先导率。设塾兴教。数年之间。一坊化之。生考惧窝公久患痿痹。君侍侧不离。卧起必扶持。药饵必亲调。或问药出外则惧窝公曰汝须早还也。惟汝可以安我也。及遭故戚易无憾。丙子大侵。家无甔石。或有助之者。必辞多而受少。敕家人曰有老母在。无以我饥也。一日内弟来候曰姑氏荣卫胜昔。艳叹不已。同堂三数家。又以疫疠相染。君躬调药饵。不惮劳苦。竟至无事。有姜氏姊窭甚。君往谓曰饥饱死生。当与我共之。毋忧也。米谷饮食相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7L 页
续于道。无一日间。麦秋至。其姊笑谓曰今可勿来矣。兄弟六人皆穷乏。君随力称贷。不至失业。弟有债报者。即卖犊而偿之。侄有卖田者。即别求美田而与之。其笃于彝伦如此。尝与乡人刊布眉叟礼纂。申修二宜亭稧事。以为经远之计。又收拾撤院馀赀。议建尊德斋。梓人李姓者与君终始。潜置美木可板者。请为寿亲具。君即曰吾已具矣。令为外门用。其尊道之诚又如此。尝贽见四未张公。泛舟龙华。君与同会诸贤从之。舟中讲中庸。四未公多以君言为是。因与倡酬。诗语洒脱。满座为之耸然。将归家有一友以屦弊为辞。君即脱筛与之。张公曰此事亦高人一等也。自是时月往复。屡蒙奖与。因使三子师之。甲午遭母夫人丧。哀毁如前。时东扰大作。村落尽空。君独侍几筵。匪徒相戒曰有某家在。解围而去。尝适佗所。有人急报家失火。君徐曰无伤人乎。谈笑如常。人服其德量。常曰有过而不以语人则如食之不下。见人有失。至诚开晓。不为已甚之言。暇日牵牛过田。指谷苗曰此非汝所饲也。自后放牧不收。族人有以董生家天翁降瑞比之。晚葺晚松亭。日处其中。讲究书史。奖率后进。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8H 页
怡然有自得之趣。视世间声利芬华泊如也。临化时戒诸子曰吾多病失学。常以为恨。若等能成吾志则庶几瞑目矣。君姓李氏。高丽碧珍将军匆言之后也。中世有讳坚干大提学。称山花先生。有讳水彦 赠左赞成。士林享之。有讳长城县监。有讳水南进士。有讳天民 赠工曹参议。皆闻祖也。曾祖曰宜暻。祖曰学新。考曰启辙。妣晋阳姜氏龟洛女。生考曰启善。即惧窝公也。妣康津安氏活之女也。配庆州李氏正敏女。生一女卢秀烨。继配顺兴安氏洙女。生四男中厚,观厚,澈厚出,凤厚。孙男元教,女姜敬奎中厚出。男元昭,女全中宇观厚出。馀并幼。呜呼。君穷居草茅。坎壈而没。虽无赫赫可称。而今以曹君兢燮之状观之。曰宽裕而宏深。无猝怒遽喜。又曰心平气豁。好善而博爱。大为贤愚所推服。又曰要其心。足以安人而利物。曹君之言。非出于阿好。则此足以观君之平生矣。于是乎铭曰。
姿挺秀朗。性得宽仁。问师资友。讲道敦亲。见义必勇。莅事惟敏。其学为己。其心益人。里暴革化。家畜孚信。我有我乐。孰驷孰轩。浩然归息。是谓返真。如吾不信。视此贞珉。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8L 页
晚惺李公墓碣铭(并序)
李氏之系。出自骊兴。高丽文节公骑牛子行其上祖也。中世有讳孜知敦宁。有讳师弼效力校尉。始居密州。至今是堂光轸文承旨炳几勇退。为乙巳完人。其闻祖也。曾祖曰辉岳。祖曰章琏。以孝行闻。考曰尚奎有才行。妣密城孙氏拭鲁女也。公讳龙九字而用。生于 仁陵壬申。殁于 上皇丁卯。得年五十六。葬在推火山负坎之原。从先兆也。公生而颖悟。甫就学能属句。往往出惊人语。年十一遭先公忧。哀毁如成人。以慈母命请学于族大父知止轩公。亟蒙奖诩。尤笃于彝伦。与季弟晨夕征迈。跬步不离。常怡怡如也。及荐遭慈丧。泣血三年。几至灭性。值丧馀哀号达夜。以致如在之诚。又以先亭及先斋之颓圮为忧。与宗族协力而新之。又求文而颜之。皆孝之推也。家素清寒。疏粝不继。而处之泰然无戚戚。尝从事公车而旋即谢去。以奖进为己任。因材设教。颇有作兴之渐。遇佳山水。随意徜徉。翛然有物外之趣焉。馀事文章。纡馀滂沛。虽长篇大策。操笔立就。见者皆以倚马称之。笔法亦精妙。凡有题额。皆归于公。至如算数医药之书。靡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9H 页
不涉猎而得其髓。真可谓达材之徒欤。呜呼。公之志行如此其美。蕴负如此其富。而既不得少试于世。又啬其年数。中途而逝。天之所以付与资斧之意果安在哉。吁可惜也。配广州安氏鼎宝女。后公殁。二男弼商,弼汉出。弼商男佐衡。今驰书请铭者也。女李元奭,闵泳协。弼汉嗣男佑衡。铭曰。
天挺逸材。日事彝伦。志能透石。文似涌泉。如其有试。笙镛于宣。胡天不遗。绛节翩然。秀而不实。圣人攸叹。我劖玆石。以贻后人。
德陵参奉英阳南公墓碣铭(并序)
国家穆陵之际。 圣明在上。贤俊汇征。在庭者无敢谬荐。在野者无敢冒进。上下相得。穆穆布列。盖我东千一之会也。时则公以东海一布衣。首登贤良之选。特 除为 德陵参奉。子思所谓至诚之理不可掩如此夫。呜呼。公讳靖邦字正则。姓南氏其贯英阳者。上祖英毅公敏食采英阳故。中世有监察讳须始居宁为著姓。祖讳世夏通政。考讳天锡。妣春川朴氏。公以 嘉靖丁巳生。姿性秀异。及长从金惟一斋先生于龙山之下。委身服事。专意听受。其为学则敦笃而不泛。庸行则敬谨而不放。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19L 页
行解俱到。名实并隆。所以朝廷之奖拔汲引。不求而自至也。又与李公涵,白公见龙,朴公毅长诸公慨然慕蓝田吕氏乡约之规。修稧讲信。仪文秩然。乡俗颇有丕变之渐焉。壬辰七月。以疾终于寝。享年三十六。葬于府西炭洞负坎之原。呜呼。昔公之役于龙山也。同门先进若南贲趾,申梧峰及吾先祖梅隐公。道义相与。晨夕刮磨。如金之断如兰之臭。则经史讲讨之说。诗文往复之篇。必多可传于世者。而世代绵邈。杞宋无徵。惟旧碣所载有笃学力行之称。其辞甚略。然犹可即此而影响者。其曰笃学则学问思辨之不得弗措可知也。又曰力行则日用省检之不容少懈可见也。君子之造道成德。岂有佗哉。配遂安金氏。墓同窆。有二男橃,橹皆奉事。一女权宜一主簿。橃男斗建,斗远参奉,斗迥。橹男斗运察访,斗逸 赠参议。权宜一男琇护军,㻛。曾孙以下不尽录。其登科者。曾孙鹏翼文县监。五代孙命钦进士。六代孙纪衡,峻衡俱生员。七代孙相运生员。文学之士。蔚然彬兴。有王氏未艾之象。所谓根深而叶茂。源远而流长者非欤。旧有短碣在墓侧。磨灭不可读。后孙朝溵,朝等。将改图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0H 页
之。使其门少国炳,镇五责显诗于不佞。非不知老弊无文。不足以堪此。而犹有是请者。盖以十世事契之重也。敢辞诸。遂不揆为之铭。铭曰。
学之笃行之力。有菀之特也。积之厚发之久。不食之报也。窅然之麓。渐然之石。惟后人之式也。
成均进士南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命钦字天若。姓南氏系出英阳。唐按廉使讳敏航海而东。锡封英阳故。中世有讳洪辅袭封。入我 朝有讳须登文选知龙潭县令。肇居宁海。高祖曰靖邦参奉。游惟一斋金先生之门。曾祖曰橃奉事。祖曰斗远参奉。考曰鹏翰通德郎。妣遂安金氏时霔女。生考曰鹏翼。通德公之长兄也。文县监。以清德著名。妣务安朴氏。通德郎知复女也。 肃庙丙辰。公生于槐市里第。姿性聪晓。甫受学不待鞭督。县监公甚异之。稍长与伯氏处士公联床征迈。步骤踔然。有二难之称焉。丁卯遭县监公丧。哀痛如成人。未几伯氏又不幸。家世沧桑。外内廓然。公抚养诸孤。收拾先籍。图所以扶颠补败而不恤其勤苦也。丙戌又遭通德公忧。一遵家礼。戚易备至。自是无意于世。惟以敦本实训后进为事。兄嫂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0L 页
朴氏屡以处士公之抱冤强起之。公不得已赴试。癸卯中司马。及归杜门净埽。日以经史自娱。每值良辰淑景。招携数三同志。酣觞赋诗于廿川先亭之间。而不知世间纷华之为何物也。庚申某月日终于寝。享年六十五。四月某日葬于府南台峰负兑之原。配完山李氏。忠义卫泰翊之女。嗣男峻衡生员。女金命基,白来华,金东远。馀男至衡。峻衡二男式万,极万。三女金相儒进士,赵鼎复,安明允生员。至衡男崇万。式万男景元,景暹生员,景宣。一女金邦运。极万二男景义,景岳。一女李师戆。景元男华寿,公寿。景暹男龙寿,骊寿。景宣男莲寿。馀男完寿。景义男鹤寿。景岳男麟寿,昌寿。内外曾玄凡若干人。呜呼。公之殁已近数百岁矣。平日事行之懿。文词之盛。必有可传。而影响寝远。冢奴不传。是固不能无恨。然今以挽诔诸篇观之。守约南公曰沈静寡默之容。恬淡高雅之姿。出自天性。默窝李公曰退然自守。与物无竞。日用云为。无非从本分上做出来。其佗如诗书研穷。忠厚应接。有守看儒范。无营见性真及辍帐生徒恸。失根士薮虚之云。皆出于当日知己之信笔。则庶几不朽公于千载矣。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1H 页
公之五代孙有钰等。遣其子朝演从孙孝柏。以显诗来请。辞不获。乃撮其遗事而为之铭曰。
维英阳氏。其源大唐。金柯玉叶。炳蔚箕邦。清白马家。诗礼刘庄。先公是继。拓开隆扬。公自趋庭。服袭义方。律身清谨。处事端详。一念经籍。馀力词章。林泉日月。随意倘佯。寿未稀龄。名才上庠。溉根必食。庆流皇皇。孙谟不替。家声寔张。天其定欤。此理无障。屹彼台峰。有封若堂。噫尔樵牧。其勿毁伤。
拙轩南公墓碣铭(并序)
有一儒生自海上来曰南君孝晰。偻然踵门而进曰。四世祖拙轩公墓木已拱。而显刻未具。恐秦誗无兆。敢以显诗请。余辞不获。遂按其行录。撮其槩而为之铭曰。
上祖英毅讳曰敏。自唐漂流丹邱泊。大匡洪辅袭采英。厥绪蝉联东方甲。监察讳须肇基宁。寝郎斗远增其廓。是生鹏翼文县监。有弟鹏翰适不育。兄子为子曰命钦。蚤播清芬登莲籍。犹子峻衡祝类我。槐亭其号芳徽绩。高曾若祖文学世。考曰极万行谊笃。惟妣李氏真城系。学生其父曰命福。 元陵癸未日月某。槐市之里公生特。温详雅饰天赋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1L 页
然。斤斤日蹈儒家迹。一堂昆季相刮磨。读书而不受鞭督。两膝不离书案傍。过者未闻伊吾息。发之文词如游刃。三刖荆郊犹不戚。是时长公修文去。高堂岁暮委床席。昕夕洞洞调汤饵。厕牏不欲委婢仆。居然旋抱蓼莪恸。事死如生哀敬足。而何孤侄又无命。宗事茫茫如蓼集。历数十年勤检理。尺寸不为谋已蓄。客至斯酬事至应。性理诸书手不释。请君试看冬夜吟。个中消息真觑得。馀事诗文质不绮。蔼然喉响仁义泽。岁值辛巳中霤皋。春秋六十未满一。廿洞之麓乾向原。十月某甲藏体魄。公讳景岳字宗吾。拙轩为号聊养德。李氏其配考宇琏。系出安陵克婉淑。二男麟寿及昌寿。长以文行承家的。曰金义教李相任。及李埙相三女适。麟男有镛入系宗。有铎有为仲叔。昌寿一男曰有鍊。曾玄以下不尽录。瀛翁所述足以徵。槩公平生绝瑕谪。海漫漫兮山幽幽。我铭非谀昭无极。
赠户曹佐郎愚谷朴公墓碣阴识
先生之葬。在 肃庙戊寅。而南岳李先生表其墓。后五年壬午。因多士号吁特 赠户曹佐郎。遂揭虔于云岩之院。皆表碣所未载也。其后承则公既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2H 页
殁后。以再从侄圣由嗣之。又无子。以三从侄世茂入承。是生四男尚贤,挺贤,义贤,奎贤。亦未及尽录。每有莫逮之叹。今者公之仍孙云焕,琪焕等。将刻石而竖之。使其子基范,基浃请余追录于碣阴。呜呼。公之生质之美。好学之笃。从师取友。好问求益之诚。大君子表章不翅华衮。则可谓附青云于百世矣。无容赘焉。至若 国家貤赠之典。士林尊奉之仪。与夫后嗣之昭穆继继勿替。则不容不载。故谨此追记。以备石面未备者云。
通政大夫英阳金公墓碣铭(并序)
岁己酉之冬十一月辛酉。通政大夫兰圃金公殁。距其生 仁陵甲申。享年八十六。翌年庚戌正月。葬于花村枕艮原。从先兆也。既葬其孤胤有铉使其子永穆乞铭于余。此孝子之道也。余虽耄荒忍辞诸。按公讳在溁字庆五姓金氏。本中国汝南之族也。其贯英阳者。大唐天宝间。按廉使金忠奉使漂海而东。罗王更赐姓名曰南敏。因封英阳。此其受贯之始也。诸子皆冒姓南。长子仆射锡中。仍旧姓金。其详在退陶所撰世谱中。丽时有讳忠晃上护军。我朝有讳得濩监司。始居新宁。三世有讳处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2L 页
利监司。至孙讳梦龟参奉。执徐之乱。从权忠毅公应铢义幕。有协赞之功。再传而有讳尚钦察访。又三世有讳履基。戊申倡义。事在倡义录。于公为高祖也。曾祖曰兴宅。祖曰圣骊。考曰贯声。世以文学相承。妣清州韩氏用球之女。贞婉有女士风。公生而仪相端粹。姿性颖敏。甫学语。见先公课授邻儿。从傍诵之如素惯然。家世清寒。母夫人亲执井臼。公见之悯然。辄趍而共之。其天性然也。以亲命从事功令。有声场屋间。既不利则叹曰功名是外物也。得之无益也。自是专意事养。跬步不敢忘。乙巳遭先公丧。殓殡葬祭诚慎无憾。日哀省于墓。不以寒暑而废焉。事母夫人益自兢惕。凡滫瀡温凊之节。靡不用极。及遭故一如前丧。哀毁几不支。有孤侄未成者。公拊养如己出。痛念先世之香火无托。各置圭田以备奠羞。奉行祢祭于家。以俟孤侄之成就焉。就先墓所在。规置斋幕。以为典守之计。又于宁海之丑山地议竖一石。以表始祖之遗墟。皆孝之推也。待妻孥严而有恩。御婢仆惠而有威。处宗族则敦睦为主。在乡党则庆吊无阙。尤长于虑事。儒林歧异之论。一言决定。村邑弊病之源。极力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3H 页
纠正。此足以见经纶之一端也。家近城邑。嫌其闹。遂移卜于莪村之仙庵。盖取山水鱼鸟之乐。可以优游而卒岁也。每于花辰枫节。与一乡同志。酣觞赋诗。日以自适。又与丁公在星李公致斗作甲会。白首鼎坐。子弟称觞。人比之聚星故事。严于律己。日必晨起栉洗。不以华美自奉。及家力稍饶。食有贰膳。则辄蹙然曰昔吾养亲之日。不能尽意也。不御。岂非所谓终身慕者欤。尝自号曰兰圃。盖以生于深林。不为无人而不芳之意自况也。癸卯以优老 恩升通政阶。配骊州李氏。通德郎庆愿女。有淑德懿行。先公殁。葬在大所谷。一男有铉。二女李镕秀,权爚铉。有铉男永穆。女郑守焕,杨夏彦,崔永焕,都庸中。李男炳穆,炳权,炳鹤。权男奭洛。永穆男斗植,钟植。女全文永。馀幼。呜呼。公有天赋孝友之行。有家庭薰袭之力。言若不出口而权衡自在。体若不胜衣而脊梁甚确。不以贤知自处。不以标致自高。朋友信之。乡里服之。则苟非持养之有素而能如是乎。惜乎。其公议久旷。汲引无缏(一作绠)。晚年 恩命。终于寿阶。而不得少试于世也。悲夫。铭曰。
有猗幽兰。生彼穷谷。竟岁无人。秪自含馥。宣尼叹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3L 页
赏。屈子滋稙。引而自况。千古谁识。窈窕花冈。馀香上薄。凡百过者。视此石刻。
桧山甘公墓碣铭(并序)
岭之桧山郡内洞百日山负亥之原。有封四尺而若堂者。故农窝处士甘公衣舄之藏也。公之殁在国家 仁陵之际。距其生己卯。得年五十八。后三十馀岁。公之孤中枢议官在元等。将饰其墓。谒铭于不佞。义有不敢辞者。按公讳桧廷字允汝姓甘氏。讳自鲁东来高丽为寓公。封延陵君。是为初祖也。累传至讳哲谏止北伐。拜银紫光录封桧山君。子孙因以为贯。自是冠冕相承。大鸣于世。国朝有讳景仁执徐倡义。录宣武勋。享三烈祠。于公为七世也。高祖曰鹏彩 赠监正。曾祖曰来受 赠工议。大父曰宗昌。考曰守云。妣商山金氏钟夏女也。公姿性温裕。仪貌脩整。接人也以信。处族也以睦。其事亲也。志体之养。终始无憾。其与兄弟也。大被之乐。至老不衰。恤穷族如将不及。教子弟不以爱弛。遇凶岁则邻党待而举火。不以世间所谓荣利者经其心。虽拟之于君子笃行之伦。非过语也。配晋州河氏珽俊女。葬在村后负艮之原。三男在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4H 页
元中枢议官,在奎,在玉。二女李守基,朴琪焕。在元子麒铉。在奎子济铉。在玉子佑铉,礼铉。馀男在实,在八。其后世克炽而昌。君子所谓不食之报。其在是欤。铭曰。
根深故叶茂。源远故流长。无物不然。于人何况。嗟嗟我公。天赋出常。勤于训迪。笃于事养。本既立矣。何庸不臧。我镵玆石。以告茫茫。
逋庵权公墓碣铭(并序)
永阳立岩之里。有以文学笃行称于世者。即逋庵权公文叟甫也。不佞于公。虽无眄睐之雅。而窃尝闻公之风而托为神交者久矣。日公之从子锡翰赍遗卷示余。因以显诗请。噫余以星贞之友。乃不得一日倾盖。而公遂九原之游耶。呜呼惜哉。遂按状而叙之曰公讳周郁字文叟。逋庵其号也。权氏之先。出自安东。高丽太师讳幸。其鼻祖也。入 本朝有讳仲和领议政谥文节。有讳永慎官副正。景泰之际。移居酒泉。有讳匀官司正。始居永阳。有讳克立 赠参判号东峰。与旅轩张先生为道义交。从祀立岩院。有讳崶护军号省斋。从旅轩学。入十贤录。至三世有讳得重以孝行经术 赠佐郎。于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4L 页
公为五世也。高祖曰达铨号耕厓。曾祖曰济弘。祖曰应枢。考曰炘。俱隐德不仕。妣务安朴氏。处士民秀女。武毅公毅长之后也。 仁陵乙酉十月某日生公。幼才性聪颖。见人读书写字。若有钦慕意。五岁书硫黄木片曰无为而火。长老异之。既就傅。辄解字义。不待鞭督。至舞象之岁。文词已翩然矣。十五聘于耐轩李公在永之门。李公每叹其夙茂。尝曰吾以文字之托。专恃于君。内舅丹瀛朴公曰此甥吾畏友也。张澹屋升远赠之以诗曰年德俱弥卲。吾道在岩陂。李左海秀荣亦曰研究独得。闇章日著。皆一时师友之公论也。焉可诬也。尤笃于彝伦。其事亲也承顺无违。长子锡正以青年冤折。公以亲在之故。不作悲楚状。其友弟也大被同老。其处族也一以敦睦为务。其奉先也致诚致齐。凡刲爓之需。预备无阙。规置外王考位土。以助蘋藻之荐。凡于远近情戚。恩谊常恳如也。庚午丁外艰。敬戚俱至。每朔望哭省于墓。不以风雨废。未尝为朴马之行。庚辰丁内艰。公年踰六十而执丧如前日。臬司李公根弼荐闻于 朝而事竟寝。公议惜之。晚年筑室于宅畔。左右图箴。日以玩乐为事。取伊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5H 页
洛朱退等书。多有劄录。又纂东国史十馀卷。编年纪事如通鉴例。名曰东鉴。其有功于来学大矣。尝赴本郡酒礼宾席。揖让进退。威仪抑抑。郡守叹曰真文学之人也。行年七十七。考终于寝。即辛丑十二月某日也。翌年六月某日。葬于郡北万皋负戌之原。配骊江李氏。即耐轩之女晦斋先生后也。有妇德。先公殁。后配乌川郑氏裕性之女。男锡正。女洪羲钦,郑镇珀,李锡浩。男锡范,女成琪镇。锡正嗣男丙洛。女李升久。洪男渊穆,渊德,渊福,渊国。女李相万。郑男渊釪。女李根佑,权锡文。李男成男皆幼。呜呼。公之行治本末。积于躬而著乎外如此。文章特其馀事耳。然文章亦岂少之哉。圣人之道。非文莫传。故曰文者贯道之器也。今以公遗文观之。雄伟激切。自成一家。如其遇于世也。可与论藁饫之篇矣。可与共梼杌之管矣。可与韩公子扬执戟扬扢千古之迹。不使寂寥于后。而惜乎其命值磨蝎。竟枯馘于嵌岩之下而莫之闻也。尝取所居坊名而釐之。自号曰山石。盖自况也。余窃悲其志。于是乎铭。铭曰。
至宝所藏。光气如虹。望之煇然。山石之封。锦绣其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5L 页
肠。菽粟其咙。椟而不售。息此蒿蓬。谁因谁极。昊天梦梦。我庸铭之。以昭无穷。
处士载宁李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和永字应天。李氏之先。出自庆州。新罗六部大人谒平之后也。其后有讳禹偁封载宁。因以为贯。有讳午号茅隐。丽衰避地于咸州之茅谷。有讳孟贤官副学录清白。是生讳瑽三典州郡。亦以清白闻。至三世有讳衎号草洲 赠参议。又三世有讳重光荐察访。丙子闻城下之报。归筑杏亭。以寓春秋之义。是生讳玄栽号竹村。于公为七世也。曾祖讳珖。祖讳汇晋。考讳东灿。妣密阳朴氏宗良之女。 仁陵己巳四月日生公。有身后十四月也。先公锡名尧曾。公生有异姿。与群儿戏。常习拜跪之容。先公喜曰此儿足以不坠先徽也。甫受学才性敏颖。又能勤笃不懈。长者皆期倚之。家世清寒。母夫人又多病。公躬执滫瀡。一以忠养为事。凡不时之物。必袖而进。常洞洞如也。及遭前后丧。敬戚靡不至。葬时谓术师曰择地所以安奉体魄也。子孙之吉凶祸福。何足计哉。尝设慕先契。为饰墓置田之资。其教子弟有度。侍侧不令箕坐。行步不令轻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6H 页
遽。衣服饮食。不令一毫华美。常曰日日所行。当思念不忘。如或不思则是无心也。安得以济事乎。当生朝子弟欲设酌。公曰若辈不见伊川先生当倍悲恸之语乎。孤露馀喘。何忍为此。略以柸酒供宾客可也。有族人手录谋生之道贻其子孙者。公叹曰如是则重财而轻义也。君子义方之教。安得如是乎。一日谓长子曰岁之有饥穰。天之行也。今大侵在前。而门族之待我举火者将十数家矣。因使斥土储谷。翌年丙子大饥。饿莩盈野。而公之一门赖而全活。其深识广济之义。皆人所难也。癸酉六月寝疾。顾谓诸子曰吾年踰六十。死期已迫。焉用药饵为哉。并郤之。至二十六日。考终于寝。葬于州南本堂村后。后移窆于州东德光负辛之原。配宜宁南氏宅圭女。生二男铉鹤,铉大。一女赵性玖。铉鹤男吉浩,卿浩。女李镇文参奉,赵敏济,李珙圭主事。铉大男甲钟。女许宗烨。赵男泰奎,世奎。女成某,郑柄烨李某。呜呼。余于公未曾有眄睐之雅。而向因公之孙甲钟君之谬从余游。见其貌听其言。意其有家庭薰染之素矣。今以家状一通来示余。因请铭其墓。余受而阅之。其言皆可据也。遂不辞而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6L 页
为之铭。铭曰。
此南州善士李公之藏。后之人其勿踯躅而毁伤。
孺人宜宁南氏墓碣铭(并序)
夫人姓南氏。系出宜宁。高丽参知门下事乙珍其上祖也。入 本朝有讳祐礼曹判书。始居密阳。有讳弼文参奉。游陶山门。曾祖曰尔容。祖曰极泰。考曰宅圭。妣密阳朴氏柱成女。 仁陵庚午四月某甲夫人生。幼而聪慧。一日夜舍乳啼哭。如有所指状。母夫人出外视之。火延廊庑而人皆鼾睡莫之觉也。遂得扑灭。闻者异之。蚤失母教。而犹能勤于女事。丝麻组紃之功。蘋藻助奠之具。皆不教而能。及笄归于载宁李公公讳和永字应天。考曰东灿。祖曰汇晋。杏亭讳重光之七世孙也。夫人入门善事舅姑。甘旨之奉不以析箸而少懈。处娣姒各得其欢心。人无间焉。舅公晚年以幼子属夫人养。盖知其善于兄弟而能拊养有道也。其始归也。资装甚丰。夫人辞之。取箱中衣件分给姊妹曰吾闻夫家有木绵田数亩。勤力其中。亦足以蔽体矣。其天性廉洁多如此。教子女必使躬执劳苦曰凡事未有不劳而成者。御婢仆必量力而任之。不责其所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7H 页
不能。见人穷饿。随力必施。虽倾贮而不惜。至或推食而馈之。闾里至今称颂云。素性清俭。衣不取华鲜。食不求珍腻。以为一家率。丙子大饥。长妇以无育欲服饵。夫人曰岁俭如此。人多失性。此时怀妊。非胎教之道。遂止之。庚辰正月。以寝疾终。享年七十一。葬于州东草门负兑之原。从先兆也。有二男铉鹤,铉大。一女赵性玖。孙男吉浩,卿浩,甲钟。孙女李镇文参奉,赵敏济,李珙奎主事,许宗烨。赵男泰奎,世奎。日甲钟君持遗事示余。以显铭为请。情不忍辞。遂撮其槩而铭之曰。
婉而庄惠而贞。维妇德之是程。我镵玆石。以永贻于冥冥。
处士载宁李公墓碣铭(并序)
李氏之先。出自月城。新罗梁部大人谒平其鼻祖也。丽时有门下侍中讳禹偁受封载宁。因以移贯。其后有茅隐讳午。以国子生。避地于咸安。圃隐先生称其节。至三世有讳孟贤观察海臬。有冰檗之声。是生讳瑽历典州郡。亦以清白称。历四世有邮承讳重光。当柔兆翟乱。退归自靖。又三世有骑郎讳世垕游南岳门。于公为高祖也。曾祖曰台应。祖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7L 页
曰秀夏。考曰宅晋。妣咸安赵氏重吉女。贞节公讳旅之后也。以 纯庙己巳某月日生公。讳东贤字致叟。幼姿性祥顺。甫七岁服弊衣缝缀者。邻有老妪讥之。恬然若无闻也。园有栗树多黄熟而落者。公每晨往拾之。易鱼肉以备庋阁之羞。里人称叹。十岁始受读。课诵之暇。耕牧不废。族兄东白嘉其志。以朝耕暮读命题。使之课业焉。尝畜一小犊为营殖之资。一日官吏徵租甚急。先公患之。公即倾贮以偿曰事亲莫先于养志也。是年夏遭先公丧。哀号不撤。因曰往时贫无以为养。今家力稍舒。而亲不在矣。几绝而苏。同乡长老有与先公同庚者。过之必省问。邻家失火。帑藏俱烬。而其子独负母而出。身多烂伤处。公特加矜赏。取赐一袭衣以奖其孝。夜有偷儿入藏中。公讯之曰汝亦人子。何乃以是贻亲忧也。因给二缗铜。彼即言下感服。卒为良善。盖莫非孝思之推也。仲弟尝有贞疾。积岁沈痼。公冒雪求医。手足为之龟。竟至不幸。晨夕号恸。枕席之涕无乾。日与季氏相依。顷刻不离。及析箸则同垣而异室。田土则己瘠而弟腴。得异味必呼与共之。常怡怡如也。子弟有过。未尝苛责。从容开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8H 页
诱。使之自悟而自悛。尝以不得肆力于文学为恨。鞭督子孙不令一日放过也。壬午十月以疾终。享年七十四。葬于松岘负乾原。配星山李氏殷祚女。有妇德。多赞助君子。葬与公同原。有二男寿赫,铧永。女赵性濂。寿赫男铉甲,铉鏶。女河汉镇,曹在穖。铧永男铉籍,铉祺。女李会淳。曾孙男钟浩,一浩,权浩。馀幼。呜呼。公之日用懿行。多表表可称。虽不以问学自居。而子夏所谓吾必谓之学矣者。殆庶几欤。今因钟浩君之请。略叙其槩而铭之曰。
惟孝与悌。仁之则也。推己及人。善之积也。铭以昭之。后人之式也。
鹤南李公墓碣铭
李氏之先。出自庆州。新罗梁部大人谒平其初祖也。丽季有讳存斯文校勘。至 本朝有讳良工曹判书。三世有讳末仝中司马两试。始居杞溪。高祖讳道谦以孝行 赠教官。曾祖讳弘祯。祖讳命龙。有弟讳弼龙子养德为后。先生考也。妣全州柳氏凤来女。百拙庵稷之后也。先生讳晦庆字叙九。以健陵甲辰十一月某日。生杞溪里第。姿禀明粹。才性颖悟。母夫人尝以小学书中易晓底句语提其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8L 页
耳。公犁然若领解。及就傅请业于族大父闲窝公时逸。公喜曰此儿志尚不苟。大有门户之望。尝独坐。有过客来食。因收器而去。公若无见也。明朝客还其器曰果如所闻。亟称之。辛酉聘于海上。有观海诗曰眼界天一涯。胸次海万里。翌年往拜壶谷先生柳公。受读大学。有明德诗曰孔颜非独有。尧舜与人同。昏明敬肆际。临汝惟天翁。壶翁深加奖诩。及退时月往复。有立雪录。既而山梁遽摧。心丧三年不赴宴。自是痛自策励。静坐一室。浸灌乎经传义理。推极乎图书象数。要以发明旨诀为务。尝曰为学之道。不在寻章摘句。而只在乎向里切己而已。雅好山水。尝寓居踏溪。凿池种莲。亭于其上。名曰云岩。又于月峰近地构茅栋。扁以鹤南。又于幽林邃谷。缚得数间。名以俭宇。盖颐神养性温理旧业之计也。岂直为景物役哉。屈于亲命。傍治举业。尝一捷于乡。而其计偕也。有以关节要之者。终不听。其雅意可知也。好施予。凡穷交贫族必极力济之。从父昆弟有贫匮者。辄割土而资其生。当丙申大无。拔例周恤。一面赖之。尤笃于彝伦。每日晨兴问寝视膳。如恐不及。及荐遭二丧。敬戚俱至。凡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9H 页
疑变之节。必据礼而行之。寿静柳公鼎文来慰。因论丧服外缝之制。柳公叹其合宜。尝有戒世吟一绝曰天何有怒改过子。鬼亦无权守正士。臬司洪公奭周闻之。叹赏不已。丙寅七月。寝疾弥留。一日使孙寿凤栉发盥手。整席悠然而逝。享年八十三。葬于文城庚甲之原。配务安朴氏祚永女。安东权氏济元女。二男运衡,运铉。二女柳致溥,李在燮。运衡男寿膺,寿鹤,寿凤。女郑镇教。运铉男寿一。女郑致玑,朴时默,宋弘濂。寿膺男文钦,钟翕。女郑昌洛,徐南杓。寿一男钟振。馀不录。呜呼。壶谷翁之学。得于湖门。尝以笃实近里。见推于师友。而公之所学。壹是羿彀之内也。其行己缜密。其处事也安详。读书则以体认为要。穷理则以汎博为戒。俛焉孳孳。八十年如一日。故朝闻有录。原治有说。以至理学总图,洪范图说,莲友问答。皆所以发明师诀而庶几笃信者欤。今公之曾孙钟翕持遗状请铭于余。余何忍辞。遂撮其槩而铭之曰。
昔晦庵夫子书赵公彦远之墓曰笃行赵君。夫子二字之褒。足以不朽千古矣。幸使公遇夫子之世。则安知不曰笃学李君而题其墓欤噫。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29L 页
处士载宁李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贤万字乐天。姓李氏载宁人也。新罗佐命功臣谒平为始祖。中世有讳禹偁以功封载宁。子孙因以为贯。丽季有国子生讳午。罔仆自靖号茅隐。三世有讳孟贤官副提学录清白吏。又三世有讳行始居晋州。又三世有讳重光号杏亭。丙子后退隐不仕。有孙曰世垕文正言号清溪。葛庵先生门人也。高祖曰台文。曾祖曰长夏。祖曰弘弼。俱有硕德。考曰东演。有才行蚤夭。妣昌宁成氏。浮查汝信后士人致德女也。 仁陵癸亥九月某日。生于清源里第。既生姿相岐嶷。稍长游戏有度。受读十九史及江鉴。一回即解。无钝滞之患。母夫人贤而有识。诚敬以事姑。勤俭以御家。公一意承婉。每事必咨禀而行焉。性又好客。门外筇屐常满。而礼意款洽。未尝有厌倦色。尝曰人家不可一日无客。无客则门户寂寥矣。有时纵酒欢笑。风流佚荡。有孔北海之遗风也。尤留意于济窘。每当大比。族亲赴举者或艰于试券。则辄▼(敄/贝)纸而颁之。在所馆。引接宾朋。各得欢心。故一时名胜。莫不乐与之交焉。尝于星山试归路。遇双峰李丈。方茧足踸踔而行。即解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30H 页
所乘而与之。跋涉随后。李丈常语人曰清源李某。真豪杰之士也。称赏不已。 睿陵甲寅三月日以疾终。享年五十二。闻者皆惊叹曰善人亡矣。及葬数郡毕至。墓在防御山松岘壬丙之原。从先兆也。配文化柳氏之龙女。妇德甚备。多赞助家政云。有二男孝基,孝三。二女安周燮,李渭圣。孝基四男光根,然浩,龙浩,秀浩。二女权锡龟,郑某。孝三二男仁根,显浩。四女郑羲荣,崔弼淳,金在洵。一幼。安有子教孟,教正,教珉。李有子正华。光根子秉宗。馀不尽录。呜呼。公天姿魁梧。德宇弘远。处家有矩度。接人无町疃。士友之公诵翕然。舆儓之感服无间。则子夏所谓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者。其殆庶几欤。今因其后孙秉春甫之请。遂撮其槩而为之铭曰。
岳立乎其风仪也。渊深乎其德宇也。天既生此杰人兮。胡不永其年寿兮。
成均进士永阳李公墓碣铭(并序)
李氏之先。出自永阳。高丽神虎卫大将军大荣其受封之祖也。中世有讳释之号南谷。庆尚道按廉使。是生讳安柔号西坡司谏院献纳。以言事谪庆尚。因退居永川。与柳泰斋方善,曹静斋尚治友善。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30L 页
皆闻祖也。高祖曰漫。曾祖曰时参 赠司仆寺正。祖曰命天。考曰德寿。妣大邱裴氏泰源女也。公讳趾馨字华世。以 元陵癸巳生。幼有才性。及长受业于缩窝郑公一铨门。公年至二十六升上庠。闾里荣之。庚寅遭外艰。哀毁不自胜。辛卯偶疾弥留。不胜丧。葬于葛坊新基负艮之原。得年五十九。呜呼惜哉。配南原梁氏。五卫将泰和之女也。生四男锡根,锡弼,锡凤进士,锡彬。二女朴守谦,李载望。锡根子广夏。锡凤子晋夏,廷夏。女安锡柔。锡彬子长夏。女金永采。广夏子尚粲。晋夏子尚文。女金致祥。廷夏子尚忠,尚禄。女孙在运。长夏子尚殷。尚忠子昊圭。馀幼。今来请铭者参奉廷夏也。铭曰。
遭逢休祥。妙岁登庠。其兆有为。庶几翱翔。赍志奄忽。后人之伤。有积必发。庆流炽昌。冢比贞珉。以表幽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