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x 页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碑铭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1H 页
文烈公桃村先生李公遗墟碑铭(并序)
天下之英贤名硕。𨓏𨓏多地灵所钟。今于文烈公桃村李先生之遗墟。益信其然。其遗址在于固城治西松树之村。钜海当前。崇山在后。俨然作一都会。而菁华所萃。先生生焉。于乎异哉。先生以胜国名贤之世。生于文僖,文宪之庭。其气脉相承。固有以异于人。而又以杏村先生为兄。刮磨成就。联徽叠璧。彼陈氏之二方。陆家之机云。不足多矣。天性笃孝。其事生也。晨昏不懈。其遭艰也。啜粥致哀。持身也严正。凛然有不可犯之色。忠肃王丙寅登第。用宰相荐为侍御史。恭悯丁酉升刑部尚书。以皇太子千秋节陈贺使如元。庚子掌国子试。取朴季良等九十馀人。皆一时之选也。历御史大夫翰林学士至吏部尚书。见时事日非。遂谢病遐举。有诗曰一名深愧落人间。梅月金公赠诗曰清风不歇桃村月。此足以观公之志也。呜呼。杏村先生文章学术之盛。焜耀于世。国人诵之。百世传之。而先生与之并美。则山可夷石可泐而公之名。将不朽于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1L 页
无穷矣。何庸赘焉。李氏系出铁城。密直使璜其上祖也。曾祖曰瑨承文学士。祖曰尊庇判密直谥文僖。考曰瑀铁城君谥文宪。妣咸阳郡夫人朴氏。判三司事咸阳君之亮女。公生于忠烈辛丑。卒于恭悯辛丑。墓在长湍大虬岘书斋洞负癸之原。配三韩国夫人李氏。星山君文烈公兆年女。二子琳铁城府院君。希泌固城君谥忠贞。四女郑铸判典农寺,柳蕃菁川君,庆辅良靖公,文达汉赞成。琳子贵生上护军,茂生判密直。女柳琰文简公,崔濂良靖公,谨妃丽主。希泌子慇判中枢,勤判密直司事。贵生子云老 赠吏曹判书。慇子鹇牧使,鹏。勤子仲止知中枢,仲正司直。云老子瑽 赠兵曹判书,玸敦宁府承,珍敦宁副正。瑽子皎然大司宪谥恭安,贲然府使。以下不尽录。日公之裔孙光善,光柱等。跋涉五百里而来。嘱不佞以显刻之词。不佞辞不获。遂略叙之如右。系之以铭。铭曰。
杰伟天姿。赫舄家阀。有祖垂绪。有兄齐烈。矕龙之文。华国之术。乃阐黄甲。王庸相曰。翰局清班。铨曹显秩。重山之趾。动罔或踬。硕硕其望。洪洪其实。见机翩然。而不终日。鹿门高蹈。栗里清节。一名流落。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2H 页
先生是怛。松树苍苍。清风不歇。迥照千古。桃村之月。凡百君子。视此石劂。
孙格斋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国家景泰之际。尧禅舜受。天命有归。而独有旧臣十有二人。守靖献之义。六臣死之。六臣去之。迹虽不同而义则一也。若乃心于死而迹于生。六而可七者。其惟格斋先生孙公乎。呜呼。先生亦 端庙侍讲之臣也。见 世祖莅极。而炳机遐举。杜门谢绝。则是生六臣之迹也。闻 鲁陵宾天而搥胸号哭。未死自处。则是死六臣之心也。然则公之所以始终处之者。其不与六臣一体乎。特其迹沈晦。人无得知之耳。然当时则佔毕斋先生知之。故有袍笏还君之咏。至后世则我外曾王考立斋先生就遗集而叙之曰殷之三仁。一死二生。而孔子俱许其仁。以其同出于至诚恻怛而全其爱君之心故也。又况收司之科。不及于公。而位号已定。社稷依旧。则区区事一之义。无所施于其间。又曰公之经学文章。博雅纯正。与佔毕翁相上下。又得大贤如寒蠹为之从游。而父丧三年之后。追服母丧。至有绰楔之旌。则节义之有所本。斯可知矣。于乎其尽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2L 页
之矣。 正庙庚申。自上又有孙某名节详细悬录之教。 纯庙初元。因道臣 启。特 赠天官亚卿。于是而公之心与迹。庶几有辞于天下欤。按先生以颖拔之姿。尝有卓荦之志。始就学不待鞭督而自励。日诵四勿箴。为日用服膺之资。又取心近二书。熟复不已。与佔毕斋醉琴轩诸贤。讲劘道义。蔚然为斯文倡。寒蠹两先生皆以师礼尊之。此其学问之盛也。壬子升上庠。乙卯遂释褐。为集贤殿学士。后以兵曹郎出知凤山郡。乙亥投绂而归。此其履历之大槩也。其赓诗曰杜宇亦如我。无端昼夜啼。至如梦周公佐孤君之句。天倾西北。仰面银河之什。莫非血腔中泻出。而直与墨胎氏采薇一阕。同传于万世。何必以遗箱之寂寥为恨哉。谨按先生讳肇瑞字引甫。号曰格斋。一直人也。孙氏显于高丽。大匡判三司靖平公讳洪亮。其高祖也。曾祖讳得寿左承旨。祖讳永裕汉城尹。考讳宽长兴库使。妣庆州金氏副正翕女。生卒年月日并无传。配晋阳河氏。广兴丞潚女。元正公楫之后也。生二男胤河广兴丞,胤汉长兴副使。二女柳秀源文正郎,高孟元副司直。丞二男荀茂主簿,荀彧。副使一男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3H 页
荀桂。主簿二男世纪生员,世经参奉。馀不尽载。先生之墓。旧有短碣。乃者 赠爵嘉善阶二品。法宜立碑。螭首龟趺。奉于神道。乃者一方儒绅。慨然尚慕。与本孙诸员。议伐一石。石既具。责显诗于不佞。自顾耄荒。诚不足以堪此。旋伏念先君子龟窝先生尝叙其遗集。载在篇首。不佞于公之事。幸而有寅缘矣。敢辞诸。遂不揆而为之铭。铭曰。
有气刚大。极天蟠地。或钟于人。扶植人纪。得于东韩。死六生六。一体如贯。霜日烈烈。维时格翁。迹晦心丹。见机如烛。杜门如岸。五云无梦。杜宇何处。白刃可蹈。辞爵难于。谁与同归。若昔三仁。盖公忠义。曰有所本。佩服心近。讲磨毕琴。莫晦者迹。不易者心。乌头在门。孝思维则。百世虽远。彝衷共激。幽幽稷田。冠履所藏。乃琢贞珉。永诏无疆。
慕堂先生孙公遗墟碑铭(并序)
国家 明宣之际。慕堂孙先生起于南服。蔚然为吾党之师表。盖先生之学。出于武屹。武屹之学。出于陶山。其授受渊源之正。如长江大河之千里直泻。混混不穷。于乎盛矣。先生以聪明近道之姿。得大贤时雨之教。非圣贤不读。非规矩不履。日取心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3L 页
近小学退陶集等书。口诵心惟。为循循服膺之资。又与旅轩,愚伏,乐斋诸先生。时月刮磨。行解并进。孝悌著于家。信义孚于乡。三登义坛。为国敌忾之忠。炳如日星。一发儒通。尊贤斥邪之义。凛乎鈇钺。是皆先生之所得于天地之塞者。而师友学问之力。亦有不可以诬者矣。是以近者河饮。远者云集。至今数三百载之下。学士大夫翕然称之无异辞。李小山先生所谓见之正守之确。扶植斯文之评。其非实录也欤。呜呼。先生既殁。一方衿绅。即谋尸祝于青湖之上。羹于斯墙于斯。而其后又以为格斋先生。先生之自出也。跻享于右。以示家训之纯深。柳沙月,郑旸溪二公。先生之高足也。追配于下。以明传贻之无弊。一堂焄蒿。位序秩秩。进退周旋。僾然而如见。升堂出入。肃然而如闻。则庶几文武之道不坠在人。或识其大者。或识其小者。而不幸运值元二。毁籍遍及。多士齐宿之所。瓦砾堆积。二仲灌将之墟。葵麦动摇。则是岂非人情之所当怵惕。而天理之所当回转者欤。于是先生之裔孙箕宪,亮谟等。相与聚首咨度。将以数尺贞珉。表植于揭虔之墟。图所以想像髣髴。为百世不报之报。其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4H 页
志戚矣。其事伟矣。噫朱夫子之言曰前贤遗迹。政尔何关于人事。而使人想慕不已。犹欲见之图画之间。今此石面不朽之刻。岂亶为图画之乍见而已哉。石既具。后孙扬海正谟君。谒铭于不佞。不佞辞不获。遂撮其槩而为之铭。铭曰。
天存道亦与物无疆。龙峰嶷嶷。锦湖泱泱。焄蒿之墟。陟降洋洋。祖孙徽躅。师弟遗芳。有石屹然。刻示茫茫。
资宪大夫行吏曹判书幸州殷公祭坛碑
公讳汝霖。姓殷氏。系出幸州。高丽开国功臣太子太师定襄公洪悦之后也。三世有讳宁。以讨贼勋升元尹。又四世有讳鼎门下侍郎赐谥文忠。皆闻祖也。曾祖曰致直提学。祖曰莘尹宝文阁直提学。自星州移古阜。考曰长孙礼曹参议。自古阜移泰仁。妣顺天朴氏。副令秋之女也。公生于泰仁寓第。洪武丙子。以国子生登丙科。出为庆尚都事。未几除水原府使。治绩居最。 上特召拜右献纳。永乐壬辰。又除晋州判官。时客馆颓圮。公割清俸而新之。朝廷以循吏见称。河相公崙记其事。癸巳遭参议公丧。弃官而归。常有三釜之痛。哀毁过制。一遵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4L 页
朱子家礼。殡葬如礼。当时士大夫来吊者皆谓曰知。艳叹不已。 世宗庚子。升拜吏曹判书。与李相公原,赵相公涓同为辅政。左右协赞。定五礼之仪,撰二纲之实。颂功德协音律。使国家文物之盛。焕然乎垂万世而无穷。当日辅相之力。不亦多乎。配星山李氏。护军衍之女。有三男曰显通宪。曰辅判官。曰翊进士。通宪之后。有曰相尹参奉。为军威派祖。判官之后。有曰庶参奉。为古阜派祖。有曰鼎和有儒望。为泰仁派祖。进士之后。有曰应夏有德学。为大邱派祖。其散在岭湖者。克繁而昌。不得尽录。公以名门阀阅。历事四朝。上以为王室之股肱。下以为舆氓之口碑。其徽谟懿烈。必多赫赫于耳目者。而今距五百馀岁矣。燹灰屡飏。箱簏荡然。至如生卒月日坟墓所托。并无传焉。噫霜露凄凄。时物芬芳。而顾瞻四方。独无追养之地。则后孙靡及之痛。安得以遽已哉。公之裔孙凤祥,子杓等。衋然惭惧。发虑营度。即其所居之墟而筑土而坛之。又欲伐碣而碑之。其志戚矣。其事伟矣。虽然愚尝闻之。去庙而祧。去祧而坛。先王之制也。望墓而祭。疑墓而坛。后贤之义起也。今判书公其祧已久。其墓不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5H 页
传。则二者俱无所据矣。如是而坛。得无无于礼之讥乎。解之者曰神者气之灵也。发扬焄蒿。无物不在。如水之在地中。无往而非水。则孝子慈孙求神之方。不必于地而限之也。且夫祖先之气。即子孙之气也。气脉相贯。精神沕合。入室而僾然如见。出户而肃然如听。随其所处而洋洋乎左右。则又安知陟降之灵。不在于居息之傍乎。坛于是而致其享。碑于是而寓其感。抑莫非缘情之礼也。君子所谓其动也中者非欤。石既具。熙圣,熙文二君。以其门父兄之命。来责不佞以记其事。不佞虽非所堪。而窃悲其伟迹之寝晦。追孝之益笃。遂略叙其最。使归而刻之。
副提学栗涧李公遗墟碑铭(并序)
东汉党锢之祸。一时英贤。芟夷殆尽。惟郭有道,申屠子数人免焉。其迹虽殊。而天下称之无异辞。盖可死则死之义也。可以无死则无死亦义也。君子当论其心。不当论其迹。何可以死生异视哉。昔在燕山戊午。贼臣煽妖。罻罗广施。佔毕,濯缨,暄蠹诸先生骈首于斧锧之下。是乃可死而死之也。所谓死有重于泰山者非欤。时则栗涧先生李公适在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5L 页
下县。不得与其死。是则可以无死而无死者也。其心即诸先生就死之心。故其诗曰一死非难事。偷生便是羞。伶俜独立世。西望泪长流。即投绂而归。不以倖免为荣。不以威祸为怵。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而凛凛刚大之气。真可谓轩天地而炳霜日矣。何其伟哉。公讳仲贤字遵圣。李氏出自载宁。新罗佐命功臣谒平其上祖也。高丽载宁君禹你其受封之祖也。曾祖讳日善司宰令。大父讳午号茅隐 赠兵曹参议。始居咸安。考讳介智 赠兵曹参判。妣晋阳河氏。牧使敬履女。公生正统己巳。宇量弘远。言笑不苟。始上学耽读不懈。稍长博涉经史。尤用意于四子洛建书。与伯氏副学公齐声。壬辰俱中生进。丙申释褐。朝廷贺得人。以注书入侍。应对敏给。 上赐宴以宠之。荐为正言。移副修撰。寻除司成。课读馆儒如家塾。因除修撰兼知制教。馆阁文字多出公手。尝于经席。制进穷理正心箴戒。又以献纳疏陈勉君德救时弊。 上皆嘉纳之。自是连除铨曹典翰。 恩旨便蕃。庚戌升通政。带三字衔如故。历春曹转副学。公感激殊遇。图报万一。随事论列。极言不讳。一日 上见公帽带垢弊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6H 页
曰尔之寒俭如此乎。 命赐品带。时 天眷隆挚。而无事则退。未尝终年淹也。甲寅 成庙礼陟。公哀恸如丧。因归卧栗涧。泊然无当世念。乙卯燕山下旨促召。公僶俛就职。连拜大司谏。极论权嬖误国。既不合而归。与季氏司议公。论讨典礼。训率生徒。以为终身事。丁巳赴宁海任。非雅意也。及戊午祸作。事将不测。会有伸之者得已。丙寅 中庙改玉。特除襄阳。公曰有事而辞非义也。遂赴任。不旬日狱讼息。臬司以闻。特升嘉善阶。戊辰卒于官。享年六十。返葬于本乡仁谷。从先兆也。公配扶馀白氏。别侍卫启芬女。子孙派系在状中。呜呼。公以刚介之性。有砥砺之行。尝从游于佔毕,濯缨诸老之间。道义相磨。出处相讲。其励志也同。其秉直也同。立朝谏诤之风。忧国恻怛之心。无不与之同。而所不同者。特未死耳。然数句短咏。亦足以想公之志节。则君子所谓易地则皆然是也。奚庸赘焉。公殁后三百馀岁。后孙寿滢等。衋然追慕。将伐石而表墟。驰书责铭于不佞。不佞窃不胜旷世之感。遂不敢辞。铭曰。
心同毕濯。迹似申郭。羞生短吟。矢死靡忒。烈焰片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6L 页
玉。大冬松柏。归拜泉台。师友无怍。有石堪语。洒然衰叔。
赠嘉善大夫汉城右尹省斋崔公神道碑铭
朱夫子尝曰士君子所以立于世者。不难于小而难于大。所谓大者何也。其非天命民彝君臣父子之大伦大法。殄灭佗不得者欤。愚尝以是观于古而验于今。惟汉城右尹省斋崔公庶几其人也。公讳文炳字日章。生嘉靖丁巳。聪颖过人。甫学语问天覆地载之理。先公大奇之。八岁丁先公忧。哀毁如成人。稍长就学于舅氏溪东全公庆昌之门。日夕传习。有不得不措之意。事母夫人一意承顺。常洞洞如也。甲戌母夫人捐背。公益复哀恸。泣血三年。服阕逐日拜庙。虽病不废。里民有不顺于亲者。公至诚开诱。为陈人伦。其人感悟改行。公之积于躬而及于人如此。壬辰岛夷东抢。列城瓦解。公奋袂而起。募得村里丁壮数千人。激以忠义。于是众推公为义将。五月二十日。进薄杜谷。斩贼数百级。后三日蹙贼于仙岩口。贼之溺水死者塞流。二十九日又鼓噪进同谷。获牛马军实。贼徒相戒曰真虎将也。不可犯也。是时贼酋据永川。四出剽掠。六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7H 页
月公驰诣都义将权应铢阵。与申海,郑大任鏖贼于朴渊。又进战召溪䤋数百馀。至二十五日。进逼永川。贼丸如雨。诸将莫敢前。公与郑大任策马跃入。先斩守城贼。因风纵火。烧杀无遗类。遂复城。其方略多出于公。斩获冠诸营。公辄让不居。有大树风。兵使朴晋驰 启授别提。除长鬐县。皆不就曰吾既干恩者耶。还军本县。遮绝贼路。因袭击于省岘。又追奔于博山。军声大振。既而移奉圣庙于净地。谨其防卫。大发仓粟。赈穷饿给耕种。以舒民力。转调三百里外。使军无乏食。其智虑之远。皆人所不及也。先是公占时象。豫储戎器。尝夜有神人来告曰大乱至矣。一方生灵。惟子是赖。因忽不见。公之后日树立。已兆于此欤。戊戌和议成。公慷慨谕麾下曰本欲纠率同志。与贼俱死。今和事已决。无可为矣。己亥寝疾沈㞃。扶起拜庙。诫诸子曰尔父不孝。未克阐挥先迹。你等追成吾志。使我瞑目于地下也。因悠然而逝。享年四十三。葬于本县九龙山能积洞负癸原。从先兆也。后朝廷追 赠公汉城右尹。至 肃庙壬辰。一方士林尸祝于龙溪之忠贤祠。 纯庙丙子。我曾王考龟窝先生题其墓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7L 页
而叙之曰。公天姿峻拔。气宇凝远。又从贤师友学。于日用彝伦之常。固已讲之熟矣。是以入而事亲则孝养无方。出而为国则奋忠敌忾。其临机施设。当危折冲。举无遗策。动辄摧捏。若公者真可谓忠孝智勇兼全之士也。及其功成不居。乱定遂初。漠然无意于勋名荣利之间。而其纵兵谕士之说。临化戒子之言。犹且惓惓于尝胆忠孝之义。岂非孟子所谓未有义而后其君。张子所谓无所为而为者欤。呜呼其尽之矣。奚庸赘焉。崔氏系出永川。高丽燃山君讳汉其上祖也。曾祖讳奎生员。祖讳公权副护军。考讳湜知中枢。妣庆山金氏。将仕郎珣之女也。配文化柳氏一男熙止。永川李氏一男敬止。一女成以谅进士。熙上无嗣。二女全存性水使,李重荣。敬止一男巘。三女李起雨,韩又兴,禹达河。巘二男永基,永祚。永基三男锭,鎤,鋧。永祚一男镐。馀不尽载。公职跻二品。法宜螭首龟趺。以显隧道。后孙海玟址永等责显铭于不佞。义不敢辞。遂按据而撮其槩为铭。铭曰。
𨓏在龙蛇岛讧棘。 鸾驭西狩堪恸哭。列城空旷民其肉。阃帅藩臣无人色。伟哉崔公起遐僻。宁死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8H 页
不欲草间伏。千丈山高将坛辟。桓桓猛士忠胆激。一举杜谷狝丑族。再举仙岩流尸积。永阳窝窟坚如壁。飞丸雨集无能格。我马腾跃风霆速。冲天火烈方熇熇。渠魁授首全城复。大鼓阗阗军容肃。谦谦素志愈卑牧。让与诸营冠军绩。盖公平日学有的。蚤岁趍趍溪东塾。溪东亲自陶山炙。忠孝二字讲之熟。办取熊鱼如黑白。报生之义磨不泐。终焉树立嵬乎卓。 圣朝褒赠儒林祝。贰卿令名垂竹帛。亭亭留作百世式。
赠嘉善大夫户曹参判金公神道碑铭(并序)
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亘万古而不灭。往往钟于人而为报国忠烈之臣。如睢阳之中丞。常山之杲卿是已。岂惟古哉。其在吾岭之金官府。有三忠者同日办命。其一即义城金公讳得器字具五者也。金氏之先。出自新罗。王子讳锡受封义城。丽时有太子詹事讳龙庇。有功德袭封。子孙因籍之。至四世有讳台权文睿府左尹。殉节于金镛之变。是生讳居翼政堂文学。 圣朝受命。拜相不就。其忠义之传。有自来矣。曾祖曰养曾知县。祖曰亿砠铨郎。景泰禅位。父子遂杜门自靖。考曰三省。妣密阳金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8L 页
氏昕之女也。公生有至性。其幼也当亲癠危㞃。血指灌口。稽颡祝天。闻者莫不嗟异。既长气节轩昂。不以事物经心。御家有法。闺门之内。常穆如也。尝登虎榜。官至宣传。初无干进之意。乃退处田野。优游自适。而惓惓忧国之心。未尝少弛矣。岁壬辰倭寇大抢。贼船蔽海而至。城邑震惊。公奋然挺身而出。呼家人促装。稚子侃挽裾号泣曰吾家累世孤孑。今母病于床。父死于兵。则金氏之祀。不其忽诸。公拂袖而责曰见危授命。人臣之常节也。余岂草间图活者耶。即以所著上衣及头发一撮授之曰以此合葬若母可也。及到城中。主倅徐礼元委以东门之钥。公抵死牢守。以抗日滋之势。主倅惊遑。忽生跳遁计。公与中军宋宾,守将李大亨进前高声曰奉命守土之臣。不以报国为心。反欲全躯保妻子之为乎。况金陵失守则国家之保障撤矣。主倅嘿然而止。后数日贼以刍灵投之。城中大乱。主倅开门跳出而城遂陷矣。公与宋李柳诸公戮力抗战。骈首就死。即四月二十日也。时公子侃在山庵。望见凶焰涨天。杀戮盈城。即椎胸泣血。跌坠冰岸。匍匐入府。与牢卒梁业孙终夜搜觅。而积尸如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9H 页
山。竟不能得。天乎天乎。此何为哉。公生于嘉靖己酉。距壬辰享年四十四。配灵山辛氏。判官膺祯之女。后四年而殁。以公衣发合葬于府北佛山负甲之原。有一子即侃也。女适参奉金有生。侃三子粹文,粹彦,粹章。四女李厚根,李世柱,安景贤,曹时信。金一女安惕。粹文男仅。粹彦男镒,镇,铨。粹章男锭,键护军。庶子钦。馀不尽载。呜呼。贼之可戮者公之身而不可戮者公之义也。可斫者公之头而不可斫者公之忠也。义固知有国而不知有身。忠固知有死而不知有生。公之所以办大节于豺虎之口而含笑入地者此也。岂所谓禀天地之正气而与日月争光者耶。于是 朝廷特赠通政阶。后又加赠户曹参判。道臣状闻。书之于国乘。多士崇奉。自祠而坛。则公之志与迹。可谓不朽于千古矣。然秩升亚卿。法应有碑。公之后孙秉铉,泰铉,弼铉等。跋涉四百里。谒余以显刻之词。不佞亦义城人也。百世同源之义。平日感激之情。有不忍终辞者。遂以状碣文字为按本。而第录其槩。系之以铭。铭曰。
烈烈我公。忠孝天出。始也刲指。终焉殉节。报生以死。丹衷炳日。昔在龙蛇。黑齿冲突。藩臣授首。阃帅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09L 页
夺魄。哀我生灵。一网鱼肉。公于是时。一个武臣。奋然乐赴。眼无白刃。绝裾责子。剃发留信。东门锁钥。屹若砥柱。三公骈力。百万何惧。天不佑顺。将跳城隳。白日阴阴。万事呜呼。忠魂毅魄。陟降啾啾。名重泰山。气凌南荒。 恩褒郑重。荣溢泉壤。一封衣发。蕴在斯岗。星斗森临。鱼山苍苍。凡百有位。视此铭章。
虎渊社遗墟碑铭(并序)
𨓏在 康陵乙巳。群阴赑屃。善类芟夷。盖国家蔑贞之会也。时则玩龟安先生。超然远举。矰弋不及。方之古昔。其惟东汉郭有道之俦欤。是以南冥曹先生有云门万丈之咏。鹅溪李相国有愿奉蓝舆之句。许之以尽君子人则广溪君之手墨也。表之以毕门遗钵则周慎斋之显诗也。一时师友推重之评。岂无所本而云然哉。顺庵安文肃公叙其行曰先生天资颖悟。笃志好学。德器成就。为人仪表。又引广溪君之语曰终日危坐。讲论经史。修己治人。最是自家下工地。此实录也。由是观之则公之高风逸韵。盖自学问中出来。而宜乎其不泯于百世之下也。公生于弘治甲寅。卒于嘉靖癸丑。讳嶒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0H 页
字士谦。广州人也。嘉靖庚子。中司马补刑曹员外郎。 明庙戊申登第。历司书说书。尝筮遁于永阳之虎溪而扁其亭曰玩龟。盖取藏六之意也。一方衿绅慨然尚慕。就其遗躅而尸祝之。祠曰尚清。堂曰虎渊。神栖静肃。仪文秩然。荐和气于笾豆。寓景慕于羹墙。庶几为报佛无穷之地矣。天道有阴阳之厄。斯文有显晦之机。毁籍遐及。庙貌遂墟。玄都之葵麦动摇。鹿洞之榛荒满地。则后嗣子孙之彷徨怵惕。盖亦天理人情之不容已者欤。后孙等议购一石。以表苾芬之墟。而使其嗣孙秉中。越数百里属余记其事。余辞不获。遂撮其槩而为之铭。铭曰。
虎溪泱泱。龟亭是崇。庄六高蹈。旷百遗风。陟降如在。慰我彝衷。胡天不佑。万事云空。山鸟哀鸣。野草茸茸。过墟诸孙。聚首伤恫。乃刻贞珉。略举始终。于以树之。曰昔明宫。嗟嗟后人。尚庶来崇。
文靖公龟山君松窝李先生祭坛碑铭(并序)
粤我 恭靖大王讨平朴苞之乱。命录功臣李伫等三十八人。其一即骊州李公讳璠也。 上特赐秉忠奋义决策翊运之号。谥曰文靖。使食于龟山。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0L 页
虽古之彝鼎之铭麟阁之画。何以加焉。按家乘所载。先生生于恭悯王二十二年癸丑。 太宗朝官至崇禄大夫左议政。而登科年月。立朝履历。并不载焉。今于兵燹屡经之馀。文献茫然。固无得以详。然窃以勋号推之。其曰秉忠则危身奉上。不避艰险可知也。其曰奋义则奉辞伐罪。不违天诛可见也。曰决策则拨乱图事之策自著。曰翊运则经邦燮理之功自彰。即此八字。而大臣事君之道备矣。山之高者培塿可捐。水之大者蹄涔可遗。何必更考其细节哉。但桑海之馀。斧堂失传。既不得西人之深目。又未闻冢奴之出来。何处青山。榛荒翳没。使公骑箕之灵。徊徨跼顾于广漠无何之乡。而后嗣孱孙霜露之感。无地可伸。则天理人情。盖有不当然者矣。乃者公之裔孙秉翼,彦华,载权,运斗等。衋然追慕。谂于诸族曰凡天下夏畦马医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况以我先祖盛德元勋。与国无穷。而顾乃旷百岁而馁而乎。今此吐谷一区。即先祖食采之壤。而遗落诸孙。寄在玆土。公之冢嗣府使公遗宅。亦在于是谷。则意者陟降之灵。恍惚凭依于此。而一气焄蒿。安知无冥冥之感通者欤。于是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1H 页
就谷口閒旷之地。乃启乃剔。为坛为碣。图所以荐苾芬于既远。寓墙羹于方来。其志戚矣。其事伟矣。或者以无于礼疑之。然尝观退陶先生之训曰望墓而坛。疑墓而坛。俱无不可。夫岂不义而先生言之哉。君子所谓礼出于人情者是也。以是而曰无于礼之礼者非欤。呜呼。公河阴伯文顺公讳奎报之五世孙也。高祖曰涵翰林御史袭封河阴。曾祖曰益培版图判书。祖曰英版图判书。考曰天成监务。妣咸阳朴氏。配贞敬夫人清风金氏。翰林昶之女也。一子应阳府使。生三男曰宗伯直长。曰宗叔参奉。曰宗季察访。直长男万龄汉城参军千龄礼曹正郎。馀不尽录。干其役者。后孙显相,炳俊,正桢,华舜也。石既具。范相君请余纪其事。且铭其石。余辞不获。遂撮其大而为之铭。铭曰。
伟哉我公。有国元勋。忠存翊圣。义炳戡乱。进退中央。乃武乃文。房魏之迹。韩范之伦。 王府则有。带砺盟券。桑海茫茫。杞宋先天。数尺崇坟。寓在何阡。花雨空山。但闻杜鹃。有孙追孝。坛筑于焉。乃荐飶香。乃寓墙见。风马云车。髣髴来宣。秋千岁百。永图无愆。嗟尔后人。曷不勉旃。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1L 页
赠兵曹判书昌宁成公神道碑铭(并序)
我 昭敬大王二十五年壬辰。岛寇大抢。列城瓦解。屡世升平之馀。人不知兵。举皆恐恐然鸟兽窜。封疆守土之臣。鲜有不失措者。其势盖莫之遏也。晋阳一城。当贼路之冲。十室尽空。城中寥寥。时则鹤峰先生金文忠公奉 命南下。招谕一道。倡起敌忾之士。成公以一个布衣。年且八十馀矣。神精几耗。智力俱愆。而犹能奋不顾身。北首争死。直赴招谕幕下。指陈方略。切中机宜。文忠公喜曰江淮保障。得其人也。即升为判官。与牧使金时敏,昆阳郡守李光岳等。分守要害处。殊死力战。或爇薪而投之。或扬汤而烂之。凡七昼夜。贼众糜烂死者相枕于道。乃解围而退。自是军声大振。翊年癸巳。天不佑顺。将星中霣。公又以天兵支待使留商山。闻贼兵更肆。即与牧使徐礼元驰还。外援隔绝。天又雨甚。城坏而陷。公知事不可为。北向再拜。与牧使及倡义使金千镒,兵使崔庆会,黄进,复雠将高从厚,军官郑惟敬等。皆不屈而死之。即六月二十八日也。事闻 赠户曹参议。录勋宣武一等 赐铁券。 明陵辛巳 赠兵曹判书。 仁陵甲戌。多士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2H 页
发彰烈祠追享之论。屡诉营官而竟未果。因跻享于勿溪书院。呜呼。公讳守庆字胜若。系出昌宁。高丽中尹仁辅之后也。杜门忠臣贞节公思斋之六世孙也。高祖曰近礼。曾祖曰轼。祖曰世琚。考曰忻。俱不仕。配昌宁曹氏。兴复之女。有一男翰鹏先公殁。孙男义精壬乱被害。曾孙应生寿通政。始招宥返葬于郡西白鹤洞贞敬夫人墓傍。子孙岁祭之。或者以无于礼疑之。然君子谓人之精灵。如水之在地。无处不在。固不可以山川限之也。况彼郁郁松杉。乃夫人之幽宅也。公之忠魂毅魄。安知不徘徊眷顾于斯欤。公之后孙炳殷,耆德等。将伐石而表之。越三百里而来。谒铭于不佞。自顾耄荒何足堪此。而窃不胜旷世之感。遂略叙其槩。系之以铭。铭曰。
维忠与义。人道之纲。孔训成仁。孟称舍生。畴克蹈之。历汉及唐。绵山之葛。睢阳之张。豹死皮存。千古流芳。烈烈成公。东海之良。魁姿硕干。义髓忠肠。素所蓄积。老而益壮。国运中否。岛丑陆梁。州牧气夺。藩帅魄丧。惟彼晋城。南国之防。鹤爷来莅。义旗堂堂。公即奋然。若赴康庄。张我空拳。杖我尺铓。文忠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2L 页
曰噫。爰得保障。一发城楼。义气凌苍。藜炮乱落。火烈具扬。狺狺诸贼。相顾骇惶。凶锋一摧。 王灵远畅。运穷玄蛇。城复于隍。羊跳豕突。白日无光。从容就戮。颜色阳阳。谁与同归。徐金崔黄。身膏草野。魂飞帝乡。旷彼沙原。羁鬼相望。有孙克孝。大招 国殇。邾矢始复。延剑在傍。风马云车。陟降洋洋。有菀松杉。荫彼高冈。过者尻高。闻者神𢥠。凡百君子。视此铭章。
新溪书院遗墟碑铭(并序)
星山之新溪书院。故晴晖堂李先生尸祝之所。而今邱墟矣。白鹿之弦诵不闻。玄都之葵麦动摇。凡儒绅之行过洞门者。忾然有西林之感。天意岂欲斯文之丧欤。呜呼。先生即宗室之裔也。袭 列圣之玄绪。禀近道之殊姿。孩提有知而端序已见矣。及登陶山之门。依归有所。涵泳乎仁义之泽。优游乎礼乐之场。譬如草木之滋长于雨露之中。同门诸贤莫不推之以君子之人。则夫岂无所本而如是哉。又如两冈先生同乡之心交也。讲道论学之益。如切而如磋。居敬穷理之工。勿助而勿忘。进讲退习。循循不已。则德器之成就。造诣之精深。自有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3H 页
不期然而然者矣。以之事亲而诚孝孚于家庭。以之忧国而忠义达于 天陛。朝廷有褒奖之典。士林有尊慕之礼。有侐明宫。苾芬虔享。迄今数百年所矣。公之道虽未得大行于世。而其遗泽之入人深如此。故俎豆于斯。羹墙于斯。将与庐山栗里之祠。共传于天壤。而运泊阳九。墟莽荡然。使先生在天之灵。陟降而徘徊。则天理人情。安得不悽怆而寒心乎。于是一方儒绅。聚首咨度。购得一石。表其遗墟。以寓无穷之慕。而石既具。使其后孙汉仪嘱余记其事。顾不佞亦尝闻公之风而景仰久矣。遂不揆僭猥。略叙其槩而系之以铭。铭曰。
猗欤先生。当世宗匠。气钟光岳。精应圭璋。蚤自趍的。质陶诹冈。博约真工。孝悌庸行。忠炳国难。礼决讼场。道嵬德尊。风励四方。冈翁奖诩。梧老表章。半亩明宫。岁荐芳香。千古衣钵。多士羹墙。胡天不惠。百六告殃。濂亭草翠。颜井湮荒。呜呼正学。其何可忘。爰募一石。载树遗疆。星山矗矗。溪水泱泱。先生之风。与之俱长。
竹溪李公鹤三祠遗墟碑铭(并序)
呜呼。此国家龙蛇之难。东海义士竹溪李公妥灵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3L 页
之墟也。按公以一个书生。素有慷慨大节。读书先以律身为务。不役心于名利。乡父老每以正其义不谋其利称之。读史至忠臣义士办命殉节处。辄三复流涕。其素所蓄积然也。及岛夷之窃发也。公预占其兆。即以阴雨之戒。驰告地主李忠武守一。时公年才十九矣。李公奇其言纳其言。使蓬州一境。得免鱼肉者。大抵公一言之力也。既而贼船蔽海而至。人皆鸟兽窜。公即入家庙。奉主埋于山。因往乡校。奉五圣八贤位版。权安于龙岩石壁中。今号龙岩为圣岩者以是故也。遂仗剑画地而谕众曰。吾辈读圣贤书服仁义训。顾可以遗其君亲乎。国存与存。国亡与亡。此臣子之分耳。募得敢死士百馀人。驰赴忠武公阵。或密赞筹策。或协力剿馘。邻邑闻风者皆耸然。旋闻都城失守。 鸾驭西巡。慨然以奔问为急。挺身西向。行到鸟岭。见贼势滔天。道涂隔断。度不能达而徒为馁虎之肉。遂间步穿险而出。直赴郭忠翼公鼎津之阵。郭公喜曰尝闻蓬邱日城之间有奇男子。能奋义敌忾。子真是耶。是天以子授我也。相与协心守要。计无不中。及晋阳之陷。公先期献戒。后果如其言。郭公大奇之。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4H 页
凡大小筹策。必咨公而行。斩获甚多。欲上功幕府。公曰吾始以公为知我。今乃不知如是耶。主辱臣死职耳。功赏何论。郭公动容叹曰若君者所谓赤松之徒而居金马门者欤。自是益加敬重焉。时天将驻节东都。列郡支饷。本邑创残之馀。适当支饷之次。力不能办。公悉倾私帑。备牛只数十头。及佗犒军之需。竭蹶急赴而期已后矣。天将将以军律加之。公徐曰俺之一身不足惜。柰万军之饥乏何。且使贼乘我之馁则将柰何。天将即大寤特原之。有一官员自天将幕次出。适见其应对从容。临刑不惧。顾谓左右曰朝鲜其不危乎。义旅中有如许人物矣。及馈饷。一军踊喜曰南来后始得枵腹果然。锐气百倍。俄而贼将果麾兵大至即败归。天将召公劳之曰微君之一言。我师得无败绩乎。丁酉倭贼复悉国来寇。公曰吾辈壬癸之耻未雪。此政效死之秋也。遂与徐方庆,徐克仁徒步赴火旺。郭公及诸义士。俱在城中。郭公握手欢迎曰士重来。吾属幸矣。公与诸贤内则积薪厝火。约与同归。外则坚壁耀武。示其不挫。体察使李公元翼虑其城孤力小。谕以移阵之意。公以齐之即墨。唐之安市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4L 页
自誓。使一发孤城。得保无恙。繄惟公是赖也。以军劳初授训导。复迁礼宾寺参奉。公皆不应。归卧故山。种数本竹。逍遥其间曰。通中直外。君子之成德也。凌寒不凋。义士之全节也。因以竹溪自号。携壶哦诗。翛然无尘外想。不贤而能之乎。公屡涉艰危。劳瘁成疾。叹曰吾得年五十。当与百岁人等。以 崇祯乙亥正月某日考终。距其生 万历甲戌。享年六十二。公讳大任字士重姓李氏。昌宁人也。高祖曰邦柱。曾祖曰崇元。祖曰时芳。考曰国枢 赠工曹参议。妣水原崔氏。参奉弼之女也。呜呼。公即蓬海之滨一韦布耳。年不及终军之请缨。地不是中丞之杖钺。而徒以忠肝义胆。横秋旻而争日月。一举赴难。戎筹密勿。而李公深叹其奇才。再举投死。义气勃勃。而郭公亟喜其天助。至使天朝将士翕然敬服而有朝鲜不危之语。夫岂无所本而能如是哉。公天姿俊逸。智虑精深。有三军不夺之志。有千万吾往之勇。而奉先必以敬谨。接人一以和易。常斤斤乎儒者节度也。是以办得人人之所难而不自以为功。始以赵充国金城之方略。常有孟之反策马之志。退然江湖。语不及平淮事而数竿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5H 页
寒竹。托为岁寒之契。其志伟矣。其迹隐矣。虽然百岁之下。声韵不歇。至 健陵辛亥。一方人士相与俎豆之。以寓采菽之思。所谓鹤三祠是也。四时和气之荐。二仲香烟之升。盖秩秩乎可观。而运值元二。毁籍遍及。数架明宫。化为墟莽。而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则孝子慈孙之行过洞门者。顾安得三遇而如常哉。于是后孙钟旭,东演等。聚首咨度。议伐一石。以表尸祝之墟。而跋涉三百馀里。徵记于不佞。自顾耄荒。何足以堪是寄。而第念公之奋义之迹。不可以湮没。诸君追慕之诚。不可以不著。故遂不辞而书之。俾归刻于石。为后人柯则云。铭曰。
矫矫李公。百夫之御。相机城完。抗直师饱。功存卫圣。义彰敌忾。遗风凛然。旷百不替。鹤三之墟。空留危石。彼肉食者。能不面赤。
慕轩朴先生闾表遗墟碑铭(并序)
国家执徐之乱。人皆鸟兽窜。闾里人烟绝。时则慕轩朴先生遭祖母及母夫人两丧。殡殓才讫。号泣伏柩侧。晨夕不离。倭人义之曰此天出之孝也。遂旌表其闾。至今称之曰闾表者是也。里人爱护而阁之。以蔽风雨。既而为郁攸所及。荡然而墟莽。天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5L 页
理有不当然者。岂其气数之推荡而然欤。呜呼。公之家世。自文翼公以来。世以忠孝相承。菀然有辞于当世。而至惺斋翁特以诚孝褒闻。 升地曹参议。即公之考也。妣淑夫人一直孙氏。敬堂孝祖孙女也。 嘉靖辛酉十月十六日公生。以笃孝之姿。生于诗礼之庭。耳目擩染。莫非事亲之道也。日用履践。无非养亲之节也。甫成童遭父丧。奉葬于一舍之外。而夜则侍庐。昼则觐母。不以风雨而或废也。一日将归觐。天雨骤至。广滩水溢。欲飞渡不得。先生哀号上下。川水忽中断而成陆。如期利涉。岂非神明之所感欤。幼有志行。就学于金进士天授。金公甚敬重之。与从弟寿春晨夕刮磨。讲究经籍。深得圣贤之旨。虽其天姿尽美。而学问之力。又焉可诬也。后因乡道公荐。追 赠天曹官。盖特典也。辛未十月十七日卒。享年七十一。葬于丰角县黑石负坎之原。配淑夫人密城孙氏。进士经济女。有二男。长瓈 除参军不就。次璈有名行。朴氏之先出密城。都评议使密城府院君彦孚之后也。中世有讳孝臣谥文翼。配食 仁宗庙廷。有讳世均宝文阁太学士封唐伯谥忠靖。有讳文彬中书典文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6H 页
衡谥文节。与圃牧诸贤。为道义交。有讳亨达进士号四美。与寒蠹诸先生。同师事佔毕斋。荐官引仪。又以明经 除奉教。有讳彦桂进士。与静庵先生友善。荐昆阳提督。有讳大成号安国岩。与晦斋,南冥诸先生为道义交。有讳恒。即惺斋公也。乡人进士孙翼铉,进士曹世焕等。追慕于公之迹。更立一阁于闾表之墟。树百世之风声。寓多士之感慕。不亦伟哉。功既讫。李厚性李炳憙等。跋涉数百里。嘱余为之铭。余虽耄荒。窃不胜旷世之感。遂撮其槩而叙之如右。系之以铭。铭曰。
孝为百行之源。诚为万事之基。既孝而诚。天且不违。感动殊俗。闾表亭亭。千秋不泐。二字芳名。相彼世人。鲜克其职。均是人子。胡不竭力。刻之贞珉。以警衰叔。
大提学西川洪公遗墟碑铭(并序)
直赤罗治之西数十里所。有所谓凤凰里者。莲山在其南。屏水绕其北。䕺竹掩翳。卉木茂没。窅然有濠濮之趣。故大提学西川洪公栖息之墟也。遗风远韵。尚存于旷世之下。使人之行过者。彷徨而不忍去。呜呼悕矣。公讳淳字亨三。洪氏之先。出自南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6L 页
阳。高丽三重大匡太师殷悦之后也。中世有讳灌号静轩谥忠平。有讳演尚书左仆射。有讳世吏部尚书。有讳廷郐检校少保。于公为五世也。高祖曰禹平左司谏。曾祖曰延监察御史。祖曰佑中书舍人。考曰紾密直司事。妣彦阳金氏。都佥议賆之女。公生于甲申。卒于丁酉。享年七十四。墓在军威太子峰负坎之原。今距公之世三百馀岁矣。兵燹屡飏。文献尽为杞宋。惟邑志与胜览。槩可以影响矣。公生有异质。八岁入小学。唯诺必谨。词艺夙就。骎骎有步骤。早升胶庠。晋途方亨。而尝曰修身齐家之道。忠孝而已。遂谢绝公车。日以心近书自勉。延祐间遭密直公忧。庐于凤凰山下。诗史自娱。庭前种竹千挺。想慕西山之风。因自号西川。其志趣之高远可见也。 朝廷闻其贤。特 除大提学。居官教诲不倦。名儒硕士多出其门云。志览所载如此。而官职履历多可疑。姑记所存。以俟知者。配贞夫人安东权氏。文定公廉之女。墓合窆。有三子。以信太学士,以恭,以惠。学士二子自乾副护军,自坤。以恭三子汉智,永智,洁智。以惠子世义。护军子义淑监察。自坤子以精。汉智子乾元校理。世义子益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7H 页
嘉善。义淑子霖行府使。乾元子治水。益子有平。以下不尽录。后孙钟洛,钟殷,钟旭等。缅慕遗躅。特立石而表其墟。问铭于不佞。义有不忍辞。遂撮其槩而铭之曰。
忠平远韵。密直家学。服习忠孝。饱饫坟籍。乃进芹宫。乃长经幄。闻风于于。菀彼鸿硕。凤逝山空。宛宛遗躅。泉石被光。草树含馥。岁月滋荒。墙慕弥激。载琢贞珉。揭示千亿。
鹰岩先生申公殉孝遗墟祭坛碑铭(并序)
呜呼。此鹰严先生申公殉孝之墟也。何谓殉孝。盖当执徐岛寇之难。公将母避匿于岩穴间。猝遇贼。即挺身受贼刃而全其母于危祸之地。非至孝而能如是乎。为母而殉其身。非殉于孝者欤。不宁惟是。方公之受刃也。半体坠伤。流血如川。其惨毒何如。而公神閒气定。处置从容。既揽葛而齧之。又截衫而裁之。濡血作书。寄与宣城宰。宰即仲弟梧峰先生之悌也。其书曰藏身不密。为贼所害。又曰足掌书宣城二字。首尾凡十五字。廑可记认。而一书辞意不啻丁宁。首句八字。言自己之不密。而凛然殉孝之意可见也。末句七字。言季氏之当殉于国。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7L 页
而足书二字。所以备原隰之求也。处己则以殉孝自决。勉弟则以殉忠相勉。栾恭子所谓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所在即致死者。非是之谓欤。若公者真可谓忠孝两全。而贤于赵苞辈远矣。公讳之孝字达夫。其先鹅州人也。曾祖曰翰 赠判决事。祖曰应奎参奉 赠参议。考曰梦得 赠左承旨。妣月城朴氏。 赠参议敏树女。妣高敞吴氏。参奉士翼女。公朴氏出也。生于 嘉靖辛酉。殁于 万历壬辰。时年三十二。葬于本县板反山震兑之原。公气质英爽。才性颖拔。及成童。与弟梧峰登惟一斋金先生彦玑之门。学业日就。金公每以远到期之。弱冠为校长。终日端坐。以礼自持。诸生敬服。无敢怠慢失仪者。傍治公车业。屡魁于乡。承旨公喜曰此儿能复立吾门也。平居好读书。取四子诸经。手书口诵。又抄出性理格言。以为服膺之资。梧峰尝追书其尾曰吾兄平日用力。大有条理。此足以见公之为学矣。是以死生危迫之际。雍容整暇。自有不期然而然者。虽其姿质之美异于人。而学问之力。又焉可诬也。配咸昌金氏。习读彊之女。有二男。命义禁府都事,命夔。羲子孟堪主簿,仲堪季堪。夔子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8H 页
耇亨都事。孟堪子睦,盼护军,瞻。仲堪子眷武科。季堪子睟。耇亨子眄,眕,瞪。以下不尽录。其登科者。玄孙天杰生员,天达生员。五世孙汉云进士。呜呼。今距公之世三百有馀岁矣。实迹已梓矣。遗墓已碣矣。而独鹰洞一麓。芜没榛荒。班班鲜血之痕。风磨而雨洗。烈烈挥泻之迹。烟消而云灭。则千古志士之涕。安得不蔌蔌尔乎。是宜后嗣子孙之行过于是瞻仰于是者。衋然而痛伤。怵然而感泣。图所以髣髴寓慕之地也。于是后孙正远,学远,膺基,燝基等。筑坛而护其墟。立石而表其坛。将举岁一之享。以致如在之诚。使族侄相镐嘱余记其事。余虽老洫不堪。而旋伏念先大夫龟窝先生题跋之文载在实迹。则申君之请。岂不以龙门之契欤。何敢辞。遂不揆而叙颠末。以为天下后世为人臣子之劝焉。铭曰。
嶷嶷我公。天赋挺特。梧爷难兄。惟一高足。蚤办熊鱼。爰自象勺。 国有寇难。奉母岩隙。凶锋如电。我身奚惜。齧葛书衫。字字腔血。百里宣城。一体相勖。噫玆鹰洞。惟岩不泐。点点苔痕。黝黝山色。陟降如在。风悲雨咽。乃筑之坛。乃树之石。特书二字。庸警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8L 页
衰叔。凡有彝衷。畴不涕雪。
凤冈书院庙墟碑铭(并序)
直缶溪县北凤山之下高山之里。有曰凤冈书院。即故忠宣公三忧堂文先生妥灵之所。而又以其孙靖惠公莱跻配。同堂合设。仪文秩然。盖后人所以尘刹报佛之义也。呜呼。忠宣公丽季名臣也。事亲至行。著于夷蛮之感服。为国贞忠。显于南荒之窜逐。至若济众之仁。利民之泽。东国亿兆之衣章文物。莫非其赐也。一管绵种。流播于万里之外。上有授衣之咏。下有挟纩之颂。则是其功与德。何让于后稷氏之播厥也哉。虽然此特先生之馀事耳。先生以刚明正直之姿。当淫邪俶扰之际。毅然以崇正学辟邪说为己任。承袭于稼亭之门。切瑳于圃翁之席。使思孟程朱之学。始明于东。孝悌忠信之道。复行于世。家诵圣贤之书。人知圣贤之学。遗风远韵。久而不泯。若先生者。不亶为一代之儒宗。而千古斯文之统。自有所归矣。我 列圣朝褒崇之典。大君子纪述之篇。其不为乡党之活画欤。先生有五子。曰中庸文献纳。曰中诚 赠兵判谥纯质。曰中实 赠参知谥毅安。曰中晋进士。曰中启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9H 页
礼判谥成淑。中庸子承鲁义城县令。中实子莱左赞成 赠领议政。即靖惠公也。英 赠吏判谥襄敏。以下多不尽录。往者一方儒绅。尚慕先生及靖惠公之遗泽。并为设享于韶州之龟山。而旋又纬繣而未就。至 哲庙辛酉。后孙鸿翼,鸿遇,鸿随等。决意移建于此。盖取山水之清旷。遗躅之密迩也。于是神栖静肃。上以慰陟降之灵。仪物灿备。下以为瞻依之地。而四时和气之荐。二仲苾芬之享。庶几垂无穷而共天壤矣。元二告厄。毁籍遍及。仓楹斲桷。尽入于墟莽。重门复壁。荡然为荆棘。凡洞门行过之人。莫不指点咨嗟。举切葵麦之感。则况复后嗣子孙穷天之恸。尤当何如哉。今其裔孙炳奎,天相法相等。痛先躅之寝翳。忧昊天之不复。聚首咨度。购得一石。将表其揭虔遗墟。而跋涉脩程。请余记其事。自顾耄荒。不足以堪承。而窃伏闻先生之道德名节。盖已稔矣。遂不辞而书之。以寓高景之忱云尔。铭曰。
伟哉忠宣。旷世宗儒。行追曾闵。学慕程朱。辟异趍正。日星今古。亦粤靖惠。克述家谟。功存三国。泽流黎庶。采采原菽。畴不思报。尸之祝之。飞凤之邱。祖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419L 页
孙并啜。一气焄蒿。胡天不佣。一望邱墟。斯文已丧。𤗼慕靡所。乃斲贞珉。以图不朽。特书姓号。兼举事由。山夷海涸。鬼护神扶。寒山一片。与之穷宙。嗟嗟后人。我言非耄。
溯锦坛碑
葛庵先生。吾党百世之师也。先生之自湖南 宥还也。路过咸州。拜奠于仁谷之先墓。则咸州之士闻风而趍趍。还至永嘉。居停于锦水之阳。则永嘉之士亦如咸州。而至有设坛之举。盖先生所过之地。彝衷所感发。莫非锦阳也。虽百世之远。其遗风馀韵。尚有不泯者存焉。高山之景仰。羹墙之如见。安得以遽已乎。于是先生之傍裔李寝郎寿滢甫。慨然慕锦阳之事。约儒绅而建议筑坛于仁谷之下。而名之曰溯锦。若寝郎者可谓能尽报佛之道矣。不亦伟哉。虽然寓慕之道。有大于是者。幸愿诸君子。无徒以坛壝之饰。为足以尽其诚。而益复讲讨先生之遗书。阐明先生之苦心。则庶几为尘刹之报矣。顾余耄荒。亦以先生之徒。窃有浴沂童子之愿。谨书如此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