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8H 页
答高稚章(文谦○乙未)
讲服盛名之日久矣。而居在僻左。未有倾盖之路。第切瞻怅。意表贤器袖书委顾。意寄郑重。区区感仆。不知所以为谢也。伏惟经体卫重。道和蒲质易衰。风霜震剥。殆不得支吾于人世。而习于顽忍。犹能偃息自在。此岂情性之正耶。直是自怜。先大兄甪里公竁志。此莫重之事也。实非老洫无文者之所敢承当。而百里委嘱之地。但以牢让为辞。则执事者或未照及于没字碑里面。而反有慢傲之诛。玆以血指艰斲。仰呈于鉴裁之下。幸望一览后即命覆瓿。更求当世信笔。图所以不朽之地幸甚。
答许文吾(○庚子)
奉别无几。惠讯增重。种种感仆。无以为喻。且审旅履益健。句管诸事。次第就绪。尤庸仰慰。道以家间不宁之故。出在先亭。已有日矣。愁恼何可言。俯示后序中驰赴云云。鹤峰先生上既有闻字。则即自丹城驰赴云云。非公而谁也。恐不必泥看。松庵日记既曰金公自丹城驰到。则公之驰赴。即随鹤峰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8L 页
而赴者也。岂有相左之理乎。然人见各异。如或有碍。则依示改正。亦无妨矣。退节印出。当使孙儿另图。而秋成前恐未易。此将柰何。
答许文吾(辛丑)
来示缕缕。虽知出于撝谦。而足以见迩来用意之有在。循是以往。岂无日至之时耶。幸望益自勉励。益自提惺。以副朋友之望如何。论语疑目。姑未奉见。岂其金溪递付之书。不免浮沉而然耶。尊性斋铭子谅云云。只是蔼然生生之意。不必深究。利害粗底云云。粗即粗大之意。以粗大之利害而鸟兽全塞。故犹不能知。则况义理之精微。亦岂常人之所易见耶。此是借彼明此之意。平日所闻如此。幸谅之否。
答许文吾
窈窈之款。非不慰洽。而一散如云。蓬海渺然。人情安得不怅怅耶。未惟那时跋涉行旌。趁时反安。而联床做履日胜。明窗玩讨之味。超然有可观否。禅偈云此生不向今辰度。更待何辰度此生。此是吾辈所共勉者也。未知如何。道衰病渐深。负席遣日。每念卫武公抑戒之诗。是果什么气力也。直是惶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9H 页
恐耳。亭记因贤史恳笃。居然出手。而深喣之中。常有馀悸。幸望善为周旋。为老友藏拙千万。
答许文吾
陶山庙变。思之痛惋。斯文运厄。一至于是耶。闻治疏西上云。未知 恩命之早晚何居。而冰程行事极为虑悯。悔改之义。朱子不云乎。只此欲去之心。便是能去之药。幸以此加勉。随处提惺。则改之之方。不外于是。未知如何。亭记两用无妨。如有相持之端。鄙作虽不用亦好。幸谅处之切仰。开正后或无陶山一行否。因便一握是企。
答许文吾(癸卯)
川涂夐矣。苟无壶公缩地之术。何以得源源相从耶。递便寄声。亦不免石头之患。昨年心经疑目之浮沉。亦其一也。今承情墨。滚滚满纸。读之令人松爽。且审迩来经履超胜。短檠料理之工。亦似有味。阻馀愿闻孰大于是。道春间遭二妇冤戚。夏末哭偕老之人。次第送埋。悲扰未定。白首孤寄。第有酸悼而已柰何。杏亭修稧之举。实为斯文盛事。兼有好朋友周旋讲讨之乐。此荀卿子所谓弟子勉学天不忘者也。虽此老废不得参听于末席。而区区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9L 页
慰喜安得不跃如耶。允玉读工固知有才艺出常。而今见书翰夙就如此。异日之望。岂有量耶。然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幸望以此申勉。优游渐进。以待日至之期如何。相爱之至。缕缕及此。可谅知否。尊先遗事。屡次看阅。略加手分。今玆送呈。考览如何。
答许文吾(乙巳)
来示鼓作不起变化不得云云。初学之患。例不免此。世岂有一鼓起而便不坠堕。一奋励而便能变化之理哉。惟在积久用力。渐至精熟然后。昏懦者自起。朴陋者自化耳。是以子思子以学问思辨行五者。为诚之之目。而终以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结之。乃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此可以见鼓起变化之道矣。圣人岂欺余哉。幸望依此用工于变化之地如何。平日所闻如此。故为贤史诵之。而旋切不逮之愧耳。
答李君显(乙卯)
盘礴高轩。虽未遑以此事相与。而蚤夜不懈之意。盖得之于眉宇矣。既以心盐。且喜它日之有仗也。际承满纸珍缄。令人心目爽然。浅弊所以窥测于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0H 页
骊黄之外者。于是而益信。何慰如之。因审露冷。重闱体宇际玆万穆。省彩做味日有可观。实副愿言。山谷云日对法书名画。可扑面上三斗尘。况进于此而明窗暇日。孳孳有事者耶。顾此出没风埃。抬着不起者。虽煞用硬寨之力。犹不足以息黥补刖。加之以世故挠夺如麻又生。则将何以不至堕坑。而倖免傍人之嗤点也。直是懔惕而已。卯洞事同是吾岭运气。不必惊怪。而闻其配所绝远。大耋绝岛之行。安得无过虑耶。智岛便候漠未承闻。南望悠苦之怀。政尔一般。瓢谷回旆。想在此间。而昨见水谷柳友。亦在企待中云。未知缘甚有此。而为郁则深矣。
与李君显(己巳)
同在釜中。安得无一片呴濡之情。耿耿如结耶。疏事不胜慨愤。彼时冠山之会。何若是径罢也。儿子之失期后进。只是资装没策之致。而且意自此封疏。可得旬日休暇。故方以躬蹑为计矣。遽尔罢归。尚有可恨。然既往矣当勿谏。竺山期日。今又隔在。而前来者亦无更起之望。则亦何以圆满为望耶。疏首再单。亦是意外。苟以出脚为意。则何不自我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0L 页
敦束。而反以观望之为也。虽然到今事面。不容一步引退。虽会者零星。得满数三十则尚可以踰岭矣。儿子方拟明日发去。而资装难办。又复如前。此将柰何。然明日则但当发去丰县。望须中路约会。以为相对烂商之地如何。
答李君奭()
病伏残喘。何足有无于朋友之间。而匪意情缄带来新春消息。感慰之极。病骨如苏。且审端元。棣履迓膺川祉。静里观玩之趣。想必有超然处。慰祷切切。道久为寒感所毒。筋骸如束。重以嫠忧满肚。愤懑无聊。迎新之况。非所举论。而宁欲溘然而已柰何。时事宁且无言。蹈海之士挂冠之客。是果什么气力。自顾衰残孤贱。秪有蹙蹙靡骋之叹。思欲与意中如贤契。潜迹相从。为多少讨怀之地。而亦不可易而得。是可慨也。
答李骊应(羲洛)
昨于儿还。获承两度珍惠。感慰之极。不啻次面。且审寓履冲胜慰仰。道衰状依昔已。鲁林事竟至此极。一面儒绅尽入于网打。天理固如是耶。来示闭户之云。实为先获。何必长言耶。退节劄疑更为看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1H 页
阅。似无过误处。而老眼恐不得细察。幸复加一阅。以为无欠之地如何。
答朴澈夫(滢祖○壬寅)
积年阻碍。殆不记清范。种种瞻恋。秪自黯然。意表获奉情牍。满纸滚滚。且感且慰。来示自悼之语。势所难免。日用工夫。不专在于读书。故先辈以为逐日事为。是乃无文字之经传。此岂非今日之所当省念处耶。但所以推借于老弊者如是过重。窃恐贤者亦不免失言之归矣。更勿以此等语相加。是所望也。神主追造时告由。当曰维昔襄奉。未遑造主。今涓吉辰。谨此追造。伏惟尊灵。是凭是依。至合椟时。告曰丧毕已久。追远无及。今以吉辰。式遵典礼。将祀于先考云云如何。
答李圣希(岱铉)
衰暮乖候之怅。来书先获。慰豁何等。且审静履卫重慰仰。道一味癃朽耳。先乐山翁文字。就见状碣则不免有疏略之恨。而作者之例。每不如家状之详。恐不必追补。且续小学一篇。则是言行总录。亦不必改撰。如或事力未及。则更俟后日为好。何必汲汲为之耶。且念总录一事。必须聪明不衰。考据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1L 页
精审然后。或可以能为。而自顾昏耄之物。前忘后失。虽积以时月。万无录书之理。而盛嘱之下。不敢孤负。玆以血斲仰呈。幸于阅览后。细加商量。以为进退之地如何。
答金景七(峻镇○己酉)
近因贤器过从。屡得菖蒲之信。非不慰洽。而犹以未能面叙。切切倾怅。今又不较之施。眷眷至此。一场慰畅。奚翅次面耶。次审静履珍相。尤庸欣释。道长卧床席。鬼形已具。宁有好况耶。所庵集印出事。绵钜不敌。了讫无期可叹。尊先文字业已删整。姑未载印。然儿辈迭相往来。恐无欠阙之叹耳。书末所云。吾辈相勉。政在今日。幸望益自砥砺。以副朋友之望如何。讷窝记构拙以呈。此是目下需用之言。何必别求海上单方耶。
答朴元汝(■(氵奎)镇○己酉)
前冬一晤。杳然若隔世事。种种瞻耿。意表从阮跋涉远顾。袖致情翰。披读以来。惊喜曷胜。因审旅履清迪。日有讨閒叙情之乐。此是今日难得之清况。尤庸慰仰。道迩来癃状。殆将终于此而已。每念卫武公抑戒之作。为之怛然而汗趾也柰何。先槐翁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2H 页
集弁文。意谓一览覆瓿矣。今承拾遗添补之示。姑为依教改填。幸望烂商而进退之切仰。
答赵夏瑞(奎震)
凉蝉满树。怀仰政尔。适承惠牍。披读以来。心开目明。窃念贤者不弃老弊。屡顾于寂寞之滨。讲之以先契之重。资之以古人之事。其志甚不苟也。每欲提携于万山深处。与之上下其论。而不可易而得。甚恨甚恨。允君仪䫉雅静。举止从容。颇有乃家规范。深庸嘉尚。玄厓世稿奉阅以还。可认其为先之诚。迥出寻常。而鄙家墨藏当为不朽之宝也。甚贺甚贺。
答李馨彦(钟德)
来示缕缕。足以见迩来用意之不懈。何等艳尚。平日固知贤者姿性简重。传习有方。而顾未得从容对讨。以为相长之道。则所以慨恨者久矣。若得乘閒贲枉。旬日盘礴。与之多少商量。岂不是乐事。而但或以老大之故。推借过重。待之以当座之列。则不惟老弊之不敢当。且将贻笑于外庭矣。幸勿以此等相与。惟冀时月过从。有疑相讲。则朱夫子所谓彼此之间。皆当有益。不亦庶几乎。千万俯谅焉。
答南祈洛(有𨥭○甲辰)
海山脩夐。音邮顿绝。属此岁暮。每有唐棣之叹。匪意获承专价惠牍。辞旨恳到。副以珍鲜开胃之物。区区感仆。殆不能自已也。第审穷冱。调养体履尚稽休复。窃想贤座年龄不至甚高。调将必尽其方。而犹且沈绵乃尔。岂或平日过慎之意。积下一团。而因作心疾而然耶。退陶先生答南时甫书。以鸥沙犊坡随意倘佯。为调病之单方。幸俟春和日舒。试如此用工否。尊先状草。妄恃同门之旧。强疾构出。而今乃推借过重。奖与踰分。益令人愧窘而已。
答柳鸣叔(和轼)
居在邻壤而一眄尚稽。第有寡陋之叹。意表贤咸袖书委顾。眷意勤挚。感仆之极。无以为谢。更惟履端。服履起靖膺休。道癃喘苟寄。日接耳目之可骇者。宁欲溘然而不可得柰何。先丈所辑八册。此是不朽之书。而剋期锓布。欲与世共之。仰认追慕之诚。不胜艳服。但弁文及善状之嘱。谬及于耄荒。自顾謏见不足承堪。而勤嘱之下。不敢遽孤。姑此受置。当俟早晚神精少苏。为随分构拙之计。而虽使构出。安知不为覆瓿之资耶。预庸恐悚耳。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3H 页
答徐健汝(相运)
日前小孙行。竟阙菖蒲二问。方庸怅恨。乃蒙不较先施。眷意溢纸。且感且悚。因审启起珍相。且有讨静玩适之趣慰祷。道和颓癃印昨。馀率亦依可幸。来示缕缕。出于谙练经历之馀。益知迩日用意之有在。深庸艳叹。观玩未知在何书。窃想左右亦已向衰。聪明渐损。莫若更将平日所熟书及近世先辈遗集。从容玩读。以为涵养之资甚好。金刚一入之喻。恐有未然者。驰骤一过。诚有眩迷错愕之叹。然一回再回。至于屡回探玩。则心路渐开。眼目渐惯。自无庐山生面之患。到头处安知不为居然泉石耶。
答白基汝(肇运),景祖(重述),允京(重镐)
讲服世好。宜有一揖之雅。而海山脩夐。眄睐尚迟。穷庐衰暮之怀。益复憧憧。意表圣器贤史袖致联牍。意寄郑重。感仆不能已也。且审春候。佥体动止对序卫重。慰仰切切。道和衰朽空壳。恰受风淫之毒。浃朔呻痛。殆不得更见阳界。而自月初稍得安静。随分动作。未知来头之又何如耳。尊先亭重建之举。系是斯文之幸。苟非佥座追远之诚迥出寻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3L 页
常。何以能此。令人艳仰。但伟颂之托。及于非人。当百拜以辞。而佥尊既责之以世谊之重。则是不以文而以谊也。顾何说之敢辞。玆于病呻之暇。构拙仰呈。而血指之斲。瑕病百出。幸于一览后。即命覆瓿。更求当世信笔。以为亭楣之光。千万切仰。
答李万初(象羲)
前秋历宿。出于积拟之馀。而未得从容稳讨。归来耿怅。依旧憧憧。意表季哀袖书委访。感慰之极。兼有畴昔之怀。黯然而不乐也。但故山之计。恐又纬繣。势不得不尔。而武昌之鱼。终不若建业之水。惟在审处之如何耳。先墓显诗。虽此精神尽耗。笔力甚萎。而六十年故人之事。何可以不勉耶。非无鸿匠钜笔。而地中之人。亦必待我矣。早晚间极意构草。为不负幽明之计。谅之如何。
答李万初
前书未复。而今书继至。种种勤眷。适足以增我逋慢。感愧何以。商山翁文字以勤嘱之故。血斲写呈。衰残精力。每有不及处。幸望细加审阅。随即点化。俾无瑕欠于垂后之地如何。西山遗稿。日昨景立赍来置此。谊有不敢辞者。当极意看校。而时扰凛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4H 页
然。久久留置。不无可虑之端。且不得与贤史从容对讨。未知何以则可也。
答赵仲五(性洛)
过从既阔。书亦未易。寻常瞻咏。意表贤器袖书委顾。种种感仆。无以为喻。且审凉秋。省馀经履日胜。且有讨抒观玩之趣。动察提惺之方。尤庸慰祝。道絷伏穷茅。百病侵凌。日用凡百。无非崦嵫光景。何足向相爱道耶。远迩诸友。或有不知实状。往往有从游之意。而合下卤莽。今且耄及。每有自误误人之惧。其将何辞而仰报于盛询之下哉。允契相从。亦是坐误之一。而久益不舍。令人汗恧。然每覸其姿相沈厚。持志不苟。大有来后之望。窃为左右多贺也。闻读曾传。此是初学入德之门。而大体都具。苟能著力玩究。则自当有到头处。幸须不住鞭策。更进竿步。时以所得因便往复。则朱夫子所谓彼此皆当有益。未知盛意以为如何。
答金克明(秉勋)
有便无书。有书不报。殊非千里神交之谊。种种瞻怅。何能已耶。伏惟省履益超胜。尊先遗集沐梨之役。将设行于桧院。揆以传承之谊。甚当甚当。航头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4L 页
搜集。尤为斯文之幸。苟非笃于追远。何以致此。状草中甲稧见漏。诚所慨然。今依示补填。俯谅幸甚。
答朴君五(宗奎)
闭户幽郁之中。耿耿一念。每在于鳌水之际。而漠然不得以嗣音。则辄怅黯而已。际玆伻讯。非但为一场爽豁。岂非所谓相与于无相与者耶。况审穷律。省棣研味日胜。何等远慰。道老人节常少全安。日事煎懔。且见腊月三十日。居然满在矣。眼前光景殊非木石可堪。未知九泉之人能知此心否。孙儿兄弟俱免无颐。但渠三馀所得。不免失之悠泛。光阴不我贷。每向渠申勉。而浮薄童心。未易回头。然迩来用意似亦全非无事者。如是则或可以渐副门户之寄耶。是慰是慰。
答南圣登(极泰)
过从之阔亦已久矣。常庸瞻耿。意表情缄。意寄勤挚。披回感畅。何待面晤耶。且审侍事万欢。做味日胜。三馀既矣。短檠料理之业。所得何如。曾传一部想已熟复。而咀嚼之久。觉得意味长长地新。果无书自书我自我之叹否。昔朴松堂有青山大学之称。此是后生之所当法也。负笈承教之云。实非浅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5H 页
弊所敢承当。而世好既重。邻居不远。如或乘暇相从。以为彼此资益之道。则虽此愚卤之甚。亦当以所闻于父师者。随分供臆。或可俯谅否。书塾轮讲。自是先辈遗规。而应讲诸生未免有纬繣之叹。岂以导迪之不得其方而然耶。愧窘无可言。
答赵孝汝(性源)
金溪之面。殆若春梦。居常瞻怅。获拜惠牍。因审静履卫重慰祷。道一味癃朽。无足奉闻。尊门世录至有梓印之境。佥贤追慕之诚。令人艳仰。但跋语之嘱及于匪人。当以不堪牢辞。而由来世好之重。有不敢负者。玆以构拙仰塞。无德之言。何足轻重耶。旋庸悚恧。
答朴景德(夏淳○丁丑)
儿回获承满纸情缄。即当修谢。而延稽至此。怅悚何喻。即日秋酣。谨惟服履启居万相。寄来先韵。辞意卓越。何敢率尔板和。而更有俯嘱之勤。非不欲随分续貂。而久废笙篁。难以复鼓。故姑为坐停。当续后图之耳。
与李明鲁(完集)
热海才退。冰山且至。种种瞻耿。曷有其已。恪惟肇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5L 页
冬。侍履珍胜。学业以时长进耶。作之不已。自可有进步处。勿忘勿助。是为学节度。以此从事如何。尊先遗集想已登梓。竣事在那间耶。因此而更得一叙则何幸如之。企企。
答河海朝(启涍)
秋初奉眄。幸遂既觏之愿。而归事凌遽。未得从容叙讨。馀怀尚黯然。匪意令从氏袖书远顾。惊慰之极。亡以为谢。且审霜候。经履启处日跻高朗。深庸慰。道一味颓残。振刷不得。每念卫武公抑戒之什。是果什么气力。令人怛然而汗趾也。来示自悼之语。承来恻怛可念。然其在天者。虽古昔圣贤。亦无如之何矣。其在人者。亦安得以是自沮耶。惟以读书饬行。居易俟命。为日用节度。则庶几塞受中之责矣。未知能如是用意否。相爱之地。不敢不吐露。俯谅幸甚。
答吴应摄(锡寅○甲辰)
稠席奉眄。茫然若龙汉㥘界。东望仙庄。每有唐棣之叹。意表允契袖书远顾。眷意珍重。自顾老弊何以得此。感感仆仆。因审霜候。省馀做履超胜。从容玩讨之味。溢于言表。方举世怀襄之日。得此信息。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6H 页
令人爽然。慰仰何等。道癃残日甚。一味悠谬。万无振刷之路。回顾阅历。感伤不自已也。俯嘱先状。本非浅弊所堪。年又耄及。不足以承当。当百拜以辞。而既以同门之谊见责。且念畴昔相与之情。姑自受置。然血指之役。恐不得成就。是可惧耳。
答权子由(用和○甲辰)
来示缕缕。足以见读礼之暇。用意有在。极用嘉尚。初学之道。莫先于立志。苟无其志则已。苟有志焉。日用事为。莫非用工之地。先辈所谓无文字之经传是也。何必以索居寡闻。切切为恨。相爱之至。聊诵不逮之言。未知哀史以为如何。
答吴应睦(锡焘○己酉)
意表令从氏跋涉远顾。兼致惠牍。眷眷不遗之意。溢于纸面。感仆之极。不知所以为谢也。且审起居有相。做味日笃。慰祷亡已。道久作床笫物。振拔无路。叹且柰何。向对义利之说。出于偶发。而不以荛言而废之。痛自省念。判得轻重。以是为治心养性之要符。噫学者所以希贤希圣。以至于上达天德。宁有舍此而他求哉。益自勉励。硬着做去。无徒腾理于颊舌。而体行于身心上日用。以副朋友之望。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6L 页
如何如何。
答朴敬文(元燮),敬贤(应燮)
川涂甚远。而眄睐尚未易。际有瞻怅矣。二雅委访。联翰郑重。区区老洫何以得此。感慰仆仆。且审履端。佥体迓新增祉。就先判书公隧道设坛之举。寔出于追慕之笃。而但碑记盛嘱既勤挚。二雅又不舍。玆于吟病之暇。血斲仰呈。幸与具眼者评骘。以为进退之地千万。
答朴龙见(云焕),士汝(琪焕。○庚戌)
榆景冉冉。眄睐未易。第有瞻耿。意表贤器两秀才袖书远顾。感仆亡喻。且审殷春。佥体珍卫。先愚谷翁墓碣阴记。事体固当如示。而南岳先生叙述之下。虽数行补阙。非后生所敢狗续。而勤教如是。不敢远孤。玆以冒僭滋笔。尤庸悚惶耳。
答朴士汝
赫蹄相讯。亦出于神交之谊。披玩三读。感荷何等。先愚谷翁不祧事。虽非国典所许。而岭俗多行之者。且已告由。则何可以旋废忌祭耶。但私自不祧。极涉未安。鄙意则营立别庙于稍间本庙之地。春秋荐裸。以伸报本之道。恐似极当。幸更博询而处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7H 页
之切仰。
答朴敬夫(汉植)
夏间委顾。已极感荷。而今又远赐情牍。寄意郑重。自顾老弊何以得此于梁楚哉。虽不敢承当。而感仆则深矣。来示自悼之语。固知出于撝谦。举世波荡之中。能自反省如此。圣经贤传莫非今日师友。看来看去。期于精熟而后已。则自当有日至之期矣。何必远求于悾悾无闻之老夫耶。然时以所得所疑。乘暇相讨。则朱夫子所谓彼此之间。皆当有益者。不亦信乎。
答朴敬夫
书邮久绝。秋声且至。衰暮黯然之怀。政尔耿耿。意表贤器委访。兼承惠牍。情眷勤勤。披阅以还。令人心开目明。来示口耳之叹。既知如此为病。则何不以不如此为药也。来目前此所答。茫然不省。而既有可疑。则虽十反而何嫌乎。相资之道。不外于是。故玆复以臆见报去。如又未稳。则即为反复。以求至当之归切仰。允契端秀可爱。庭教之下。必有所得。幸益加鞭策。以就竿步之进如何。
答大学问目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7L 页
曰心曰明德(止)微有分别云云。
心有知觉。故曰神明不测。德则光明而已。故曰虚灵不昧。何可以互言耶。
 物有本末(止)终始。
此两句只是总结上两节。恐不当以工夫功效分属。故前答如是。未知如何。
 古之欲明明德云云。
古之欲以下。曾子释经之说。此说见于语类云而未得目见。不敢质言。
 其本乱末治云云。
正反结以顺逆看。亦自不妨。而恐不若际接之紧。
 峻德。
来示恐然。
 究其精微(止)推类云云。
来说甚当。
 自谦毋自欺。
先辈所云工夫功效之际接甚当。助字恐未稳。来说诚意地头者恐是。
 小人閒居(止)包上缴下。
此是曾子平日雅言。而引之于此。以为兼善恶之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8H 页
地。则包上缴下之云。不亦可乎。
 四有所云云。
金仁山,饶双峰二说。恐非正义。
 五辟云云。
昔闻于定斋先生。以四有所。为存心之病。以五辟。为应物之病。与朱子说少异。而恐亦不可废也。
答蔡士猷(升源)
一别多年。奉际未易。忽此满幅情讯。眷意勤勤。喜豁无涯。但美慎经年未快。不免有妨夺之忧。是则可虑。然亦在乎持心之如何。既不可以是自弛。亦不可欲速汲汲也。调病则以退陶所答南时甫书溪山鱼鸟之乐。图书花草之趣。优游玩适。为日用节度。则不知不觉之境。所患将渐至于和豫矣。读书则以晦翁所训门人语勿急迫而求速。勿迟疑而等待。不厌不怠。为为学阶程。则久久积工之极。自当有贯通处矣。此外宁有所谓海上单方耶。
与孙章玉(正谟)
唐棣室远。驿梅无便。衰暮同人之怀。益复黯然。即日鸣蜩告候。经履珍相否。道癃朽之状。固知符到不远。而尚有迟迟之叹。宁有好况耶。迩来新学。鄙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8L 页
乡尤甚。同室倚仗之家。平日知望之士。一切波荡。虽有大踢粗拳。亦复柰何。气数所驱。岂人力可为耶。贤者所执未知何居。而闻之小孙则毅然自守。不为时论所夺云。深庸嘉尚。幸望益自砥砺。闭户看读。以俟昊天之复。为今日上策。而又必以逊言容默。为处世之方。则庶几寡过而得免同浴之讥矣。千万勉之。
答权英玉(瑛焕○己丑)
岁暮瞻耿之际。获拜惠疏。辞旨恳到。令人心开目明。且审寒候。侍奠孝履支福。但日月跳丸。援琴未远。孝子皇望莫逮之痛。安得不乃尔耶。旋庸悲溯。俯示礼疑。自顾懵陋素昧于礼。何敢率尔贡臆以犯汰哉之讥哉。但哀史既以私问。则朋友之间。私相讲卞。不害为资益之道。玆以浅见仰报。可谅察否。按缅服缌三月。即五服之最轻者也。盖以亲见尸柩。不忍无服。故制为最轻之服。而三月而除之。虽或权厝未葬。而亦不得过三月。而仍服至葬时。更制缌服而服之。又终三月。先辈定论如此。今哀史之见柩受服。在于秋初。则月数已满。而缅服已除矣。来月变制。恐无所碍矣。且三年丧内。虽举缅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9H 页
而无服缌之事。故大山先生曰三年之练制。视缌麻不啻重矣。岂可脱练服而服缌服乎。据此则既无服缌之事。而又安得引而长之于月数已过之后。不为三年之变制乎。若或拖至禫月而举缅。则恐当更为受服。以终月数耳。愚见如此。而不敢臆断。幸更博询于礼家而处之切仰。
答权英玉
顷于递便。获拜情翰。感浣之极。即宜修谢。而便阔未果。常庸愧怅。即日歊赩。未惟棣做履湛重。俯就之暇。日有料理旧闻者耶。道饮暍馀症。触暑更肆。兀坐遣日。便作杜德机无足奉闻。或问小册幸蒙痴还。然未知其间果能传写悬吐而温读一过否。大抵此书义理渊深。文章浩博。一番先辈得力需用。多在于此。幸愿贤者熟读精思。字究句索。作为一生工夫。而无至于半青半黄之归。则将来多少日月。必有可观。千万勉之。以副朋友之望如何。
答李泰规(熏浩○乙巳)
吾辈以一气骨肉之联。并生于世。漠焉而不相面。寂焉而不相闻。曾越人之不若。有时念到。不觉黯然而销魂。何来一幅惠函。遽入尘案。披读再三。辞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39L 页
旨恳恻。情眷蔼然。令人感涕交襟。何以为谢也。且审做履珍相。慰仰切切。道不学而衰。不病而呻。闭门龟缩。辊到望九之岭。极是怪事。叹且奈何。来示数百言。虽其推借过重。种种有不敢承当处。而虚己求益之意。溢于言表。足以见志尚之有在。实为嘉尚。贤史年富力强。且知其受中之不可负。幸益加策励。随处提醒。勉勉做去。不得不措。则积之之久。自当有贯通处。岂可以时论少变耶。千万勉之。春间天气渐畅。时扰净息。则或可扫万一顾否。相见之情益切。而老耄不能动。姑要坐屈。恕谅幸甚。
答权子文(用稷)别纸
承重孙妇服。若姑在则当服大功而不当从夫服。姑不在则当从夫三年而不当服大功。此湖门以来所庵说如此。然惟大坪从兰谷说。无论姑在与否。以从夫三年为断。在谅处之耳。
答殷道源(熙圣)
来示起省老耄者。类多持此心。如从明师畏友以资补益。则异日必有可观。而谬从穷庐无可以相观而善者。是可叹耳。然源源相从。不忘所事。则他石亦可以攻玉矣。未知如何。
答白仲与(淳愚)
川岭脩夐。常有未觏之怅。意表贤器奉书委顾。感慰之馀。继之以恐悚也。因审省暇做味日笃。尤庸慰濯。道负席遣日。甘为尸居之物久矣。宁有好况耶。小孙辈亦为冗扰所坐。不得做旬月工夫。亦足关恼耳。允哥相从之意。非不嘉尚。而舍家鸡求野鹜。或非谬算乎。然见其仪容脩伟。见识详明。颇有他日之望。早晚相与。或有彼此资益之效则岂非一幸耶。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0H 页
与柳用愚(哲佑○癸巳)
雪岭中隔。跫音久阻。纡郁殊深。即玆穷冱。替庭节度康旺。侍奠哀履支相。风雪交扑。来𨓏隔绝。古人所谓正好料理者。此其时矣。而贤史所遭固难专力。然汉之儿宽。唐之邵南。以今人视之。亦无暇于读书者。毕竟成就如此。心苟在矣。岂有无暇之日耶。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幸于冗务看检之隙。勿复悠泛。期于有得也。君志尚不凡。资地沉静。于来头之业。足以有为。而丧威忧患饥寒困穷。不无妨夺摧败之虑。故如是屡屡。勿为老废之言而鄙弃之。须千万努力。毋忘先王考期付之遗意也。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0L 页
答李德初(凤羲)
春间历宿。出于感旧之怀。而触目光景。茫然不知所以为情。羊昙之不过西州门。盖有以也。归后黯黯。久而靡瘳。即于便递。获接惠幅。披阅以来。怆感交集。因审葽夏。晨昏事日愉。棣史耽重。是庸慰慰。但祠板之节次迁奉。祥期之隔月且临。无不是廓焉追慕处。种种情事。安得不乃尔耶。来示自悼之语。知出于撝谦。而亦可见用意之不苟也。持此心以往。何患无师友资警哉。虽然心难持于盘水。善难保于风烛。幸须硬寨做去。终始不懈。勿以辛苦而或撤。勿以急速而自期。久久积累。不得弗措。则自当有日至之期矣。诚如此用工否。自顾老弊。初无毫分实得于己。何敢大言无怍。以自取耘人之讥。而第念六十年知己之托。在于先尊丈。每有不敢忘者。今于来示云云。窃喜其典型之犹存。猥以所闻于平日者仰复焉。或可采纳否。暇日相从之示。未知早晚何居。而预庸欣企耳。
与金圣弼(相熙○戊申)
客秋山斋。特荷枉顾。感惠仆仆。而又此便断。翘首南天。黯怀更切。谨询春和。联幌做味清湛。远为溯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1H 页
仰。道昏耗筋力。颓弊日甚。且世尘恼荡心神。秪俟符到之期而已。更何足相闻于知己耶。就先亭记文。依迹备述。而大庵公碣铭有相议事。送其本孙则尤幸。
答车元善(章祜)
俯询诸条。略以臆见报去。考览如何。人心曰生于形气。道心曰原于性命。则此非分界而何。性即理也。单言天字则曰天即理也。兼言天命则天者理气之总会也。宁有以理降理之嫌耶。凡读书之法。虽以寻思推究为贵。而亦不必凿深喜新。以滋其私意之反惑也。未知如何。
答吴敬楫(济承○甲辰)
向蒙委顾。已极感荷。而今又递来惠牍。滚滚满纸。虽其推借之重。有非老弊所敢承当。而眷眷不遗之厚则尤为之感仆亡已也。且审迩来。省馀做履日懋。足以见激昂奋励之有所事也。大抵人患无其志耳。苟有志焉则必当有如饥者之求饱。行者之赴家。何患无到头之日哉。但不可计较近功。又不可等待后日耳。朱夫子以项羽沉船破釜持三日粮训门人则其意可知也。贤史果能如此用意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1L 页
否。虽然贤者急于问寡。不择所施。推之以巍巍当座之列。如或不知而为此则是知人之不明也。或知之已审而姑为云尔则其可曰实心相与之道乎。幸望谅此实状。绝去浮夸。惟以所闻所得。为往覆相资之计。则仆亦当随而贡臆。以备他山之石。千万另念切仰。
答吴敬楫中庸疑目
 理亦赋焉云云。
亦字是理为主之意也。首言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云云。则天者理也。阴阳五行气也。理既以气赋形。而理亦自赋于其中云尔。岂非理为主者耶。着亦字甚妙。
 戒惧约之云云。
戒惧所以约之也。戒惧之外。岂更有约之之工耶。订窝说如此。而其义甚精。故大坪亦从之。何必更疑耶。
 诚自诚道自道章。以章句所当所以字之意参看小注。则上自字分明是自然之意。下自字分明是自己之意。而又以或问中程子所谓至诚事亲成人子。至诚事君成人臣之说看之。此两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2H 页
自字。似皆为自己之意。未知如何看来。果合本文旨义。
就人说故曰所当行。然所当行。非自然之理乎。程子所谓成人子成人臣云云。亦皆自然之理。谓之勉强可乎。当更思之。
 反古之道。(止) 春秋之时。周室虽衰。犹有典章法度之可据。故夫子居鲁而逢掖。居宋而章甫。袭水土循时制而亦不悖于古也。若使夫子生乎今时。则法度冠服。当何以处之。
反古者。如在下位而擅作礼乐者是也。其他俗尚则从俗而已。观于圣人之行可知矣。
答赵稚九(镛洙○戊戌)
前此惠讯。未及修报。而春事向阑。音尘更疏。常庸愧怅。即惟清和。省做履日胜。所读渐就竿头步否。种种悬仰。道枵然虚壳。恰吃风淫。殆无以抵当得。良觉苦苦。所嘱字辞。构草久矣。而正坐应接之扰。姑未写出。当俟后便寄送。然春间或无一顾之便否是企。世稿闻已锓讫。印布早晚。当在何间也。
答朴粲玉(廷璨)
忽此惠讯。带得新年消息。欣慰可既耶。第审翔矧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2L 页
未定。为之虑仰不浅。汤垆之侧。虽未得专一。而偷隙玩诵。亦自无妨。幸望随时提掇。莫令坠堕。以为竿步之地如何。道浃朔震荡之馀。幸得安静。而元气澌败。振刷不得。自怜无已。所谓设酌。虽不得痛禁。而阅历光景。无非恼心处。何足为喜耶。
答沈应章(鹤焕)
来示足以见迩来用意之有在矣。法门衰败之日。此个消息何可易得也。幸望益自奋励。随处提醒。随事提撕。勿令放过。以俟日至之期如何。
答权琢汝(相奭○丙午)
前书未报而跫音可喜。但归事凌遽。不得稳讨。悠悠之怅。迨玆未化也。谨询彼时冒炎之行。果能无挠反省。而近又淫霖连日。奉晨事益护。省馀做履笃实否。中庸疑目。早晚看过。不意见识之精到至此也。究得义理蹊径。寻得文字孔穴。实副区区之望。极庸嘉尚。幸须硬寨做去。以俟日至之期如何。随问供臆。想多不中理处。如有未稳。更赐反覆。以求至当之归切仰。
答权宅汝问目
 性道教云云。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3H 页
天道人道之分恐未然。存养省察之分属三达德。亦恐穿凿。未知如何。
 不睹不闻云云。
不睹不闻之说。湖说甚详。存养省察。以戒惧慎独相对而言者。其说尽好。
 莫见乎隐。莫见乎微云云。
隐微二字。游说甚善。与上文己所不睹己所不闻。相为对待云云。看得是。
 喜怒哀乐云云。
七情之中。只言喜怒哀乐四者。蔡氏说得详。其下推说亦好。而鄙见异于是。盖四者即四时之属也。喜属于春。乐属于夏。怒属于秋。哀属于冬。而一岁之功。无不具于四时之中。则今只举四者而七情四端。岂不兼包于其中乎。然何敢以臆见为是耶。
 费隐云云。
鸢鱼指一物。故言于费隐章。鬼神兼举万物。故自为一章。然鸢鱼鬼神。皆是气也。来示不可认气为费云云。看得是。
 费者道之充满云云。
隐者费之所以然也。云峰说恐未当。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3L 页
鬼神无物不有。而独举祭祀鬼神云云。
祭祀之鬼神。即天地之鬼神。而就人所易晓而言。故特举之。
 夫以知为智之用。以爱为仁之用云云。
言行言性虽小异。而知之理爱之理。岂有不同乎。
 使无讼。为本为末云云。
使无讼者明德也。无讼者新民也。为本为末可知。
 退溪先生曰学者用功。莫切于身心云云。
当以溪训为主。而玩究本文。期于有得可也。何必合并通融。以此配彼为无益之劳哉。
 
许东阳云三纲为规模。八条为节目。以内外二字观之云云。
节目在规模之中。故节目曰内。规模曰外。而后说亦不可遽破。
 明德天下之人所同得乎天者也。不可兼理气而看云云。
心是合理气底物事。而明德即心之别名也。固不可专以理言。然虚灵二字分属恐不是。
答李孟奎(钟浩)
平生少年日。犹以未得尽交当世之贤友为恨。况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4H 页
今跧伏穷蔀。久为世弃之君平乎。乃贤者误听游谈。辱先惠讯。意寄悠远。推借过当。虽非老弊所敢承当。而披阅三回。所以慰豁幽寂则不翅蓬藋之跫音矣。何感如之。且间学求道之诚。迥出寻常。非今日后辈之所可多得者也。以若资质。以若志业。幸得明师畏友。从容指引。互相切磋。则一蒉可以成山。九仞可以及泉。而何患乎日至之无期哉。今乃不审于所从。不问其可与。而遽欲相从于寂寞之滨。借视于失相之瞽。求步于坐躄之人。则贤者求益之道。不亦心勤而事左乎。虽然朋友相资。古之道也。颜子亚圣也。而犹有问寡之言。朱子大贤也。而亦有资警之训。况众人乎。不为其年长而有隐。不为其道远而或忘。有得则相讲。有疑则相质。不以虚辞夸张。不以外议沮丧。则彼此之间。皆当有益。仆虽耄及。安得不以他山之石。勉为攻玉之一助耶。惟贤者勉之。
答金德夫(在敬○戊申)
每因南来士友。饱闻高名之日已久。而眄睐未易。第有苍葭宛在之怅。适此殷友左顾。袖致惠牍。满纸缱绻。令人洒醒。但执礼过恭。推借太重。有不敢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4L 页
持而示人者。旋庸汗缩无已。因伏审高秋。调摄体韵渐至休泰。切切慰祷。道和不学便衰。负席遣日。区区翻阅亦已束阁。无得以收拾于桑榆之景。回顾畴昔。感伤不自已。今承穷庐虚送之叹。政道此间光景。安得无同病之怜耶。至如贫病士之常也。不可以倖免。亦不可以忧愁戚戚。故横渠先生曰忧戚贫贱庸玉汝于成也。晦庵先生曰忍到熟时自无戚戚之态。此皆良遂之总知也。今不必叠床矣。朝闻夕可之示。于是而认得穷当益坚之志矣。如老弊之颓惰自画者。更以何辞仰助炳烛之工耶。惟在随时兢惕。随事谨畏。以至盖棺之日然后。庶几不负受中之责矣。未知高明以为如何。处世之方。直是难言。子思以默足以容四字。为明哲保身之要。圣人岂欺余哉。窃感询荛之意。姑诵不逮之言。并为恕谅千万。奉际无期。秪增忡怅。
答金德夫(己酉)
意表贤彧奉书委顾。既感不遗之厚。且慰久阻之怅。仆仆不能已也。因审此际。服履起定有相。允彧诸房次第愉婉。但宿慎绵缀。尚未就蔗。尽老之候恐亦难免。而为之贡虑则不浅矣。孙义士事。以若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5H 页
卓异之行。何乃寖翳之至此也。校门一石。不足以阐羭。虽年代久远。而更自本乡约去烂议。图所以阐发。是乃不容已之举也。幸为另念如何。文字之嘱。俟早晚间精魄稍回。当从容留念。可谅之否。窃有仰烦者。执事于老弊。年甲虽有老少之差不同。而每见签面称谓。书中推借。千不当万不近。自此以后。如有往复。则切去此等。一以常例相处之地千万。
答金德夫(庚戌)
莺声在树。怀仰政切。古人听蝉之怀。亦如是耶。际玆允哥委顾。兼致惠牍。倾倒慰豁。不翅百朋之锡也。且审葽夏。服履启处连珍卫。但层峰之惨。令人惊怛。慈覆之下。能以理自遣否。惟是之祝。道和一味扰扰。殊庸苦恼。重以入耳之闻。种种败人意思。叹且柰何。台韵三绝。意寄甚远。无可改评。而自非只眼。未知傍人之为如何可叹。孙生惠馈。尚义之地。何必以是轻重耶。允契一宿告归。深庸缺怅。幸使之乘暇相从切仰。
答李璟乐(一浩)
面晤虽未易。而情讯无虚便。未知贤史何取于老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5L 页
夫而眷眷至此也。感仆无可言。因审清夏。堂上庐候支福。省暇研履日茂。慰祷区区。道癃朽虚壳。种种为风淫所乘。日事唫呻。桑榆之计。亦且收拾不得柰何。儿孙辈亦为冗扰所夺。浪费光阴可闷。来示自悼之语。亦可见省检之一端也。但趱进伤急。徐缓易散之叹。学者之初例有此患。然尝闻之师友。别无海上单方。惟以孟子所谓勿忘勿助长为节度。则自当有日至之期。而无此等之患矣。诚如此用功否。感询荛之意。诵不逮之言。恕谅幸甚。
答朴性台(熙淳)
秋间信宿。意甚勤至。耿耿一念。藏在心曲。匪意获接手滋。慰喜可知也。因审承欢侍研。日有超然处。亦可以认得向上硬做之意。极庸嘉尚。不得屡顾之叹。奉下情事。安得不尔。况又家庭之内。启发自在。亦不必远求野鹜。且闻勇往直前。则不在于师友之指引。惟在着心做去。一味不懈。则实与对讨无异。千万勉之。
答金文举(龙淳)
信息甚迩而良晤未易。居常耿耿。意表获奉情牍。眷意勤至。区区感仆。且审凉露。旅履动止卫重。尤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6H 页
庸慰仰。但谱事垂讫。而合同尚迟。此为节迫处。未知何以为算也。旋以贡闷。二宜亭修契事。吾党襟绅孰不为之向合哉。至如鄙名之收录案末。不必俯询。然契中收合。必有其物。而多小未的。姑此阙然。当俟后日否。悚悚。
与李景曜(承驲)
尊家向来祥祭疑节。见金溪书。考据论辨非不精深。而区区抵滞之见。终有信不及者矣。日前偶阅霁山集年谱。有一条可据者。玆以略陈。或可采察否。先生在谪所遭母丧于庚申十二月。而明年辛酉条曰十二月遇祥日。设遗衣行事。而练变则以成服日行之。又明年壬戌条曰十二月遇祥日。设衣行事如练祥仪。而变除日有告文云云。夫谪所之设衣行祭。犹且不退于祥日之后。则本家之祥日行祭可知也。练变以成服日行之。则变服之在于行祭后异日可知也。先辈见行如此。而平日未能讲究。汝龙兄来时。只得含糊说去。追思汗悚而已。然既往勿说。追祭为急。而或云五月祥日。既以退行十月为告。则今不可无故追祭。必待十月恐当。此说似矣。而鄙意则亦有不然者。既知其未祭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6L 页
之非。则迟待一日。为一日之未安。不必更待十月。且念主妇与庶子既以禫服变制于五月。则今月乃禫月也。过禫月之后。仍以禫服待十月乎。先王之制。以二十七月为断。而今以禫服待十月。则月数太过。恐非先王之礼意也。将除禫而即吉乎。殡宇未撤。几筵在堂。而主妇与庶子居然即吉。自同平人。则朝夕馈奠。将以吉服行之乎。其为未安大矣。鄙意今月既是禫月。则以下丁退行祥祭。以明日行禫。以仿有故退祥之例。而尊府则于谪所待十月成服日。设位哭除。恐或得宜然。此礼变之大节也。不敢以谬臆裁断。幸以此意。更为往复于金溪。以追补前失。毋踬后来。俾无遗憾于孝子之情如何。
答柳应夏(渊龟)
意表得接手疏。恳恳盈纸。不亶不遗之可感。而深喜典刑之尚在。为之一慰而一涕也。居然百物昭回。际玆履露之痛。尤有人不得知者矣。然哀史承藉有素。而先故渐远。苟不能痛自刻念。力自保啬。则终不免覆坠之患。想在良遂知中。而每念老弊经历。不能无过计之忧。或可恕谅否。遗箧知有多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7H 页
少收拾。而司视之患。久久为苦。想妨损不些。往复书牍。尽荡于往年东匪之乱。馀在数幅。玆付呈耳。道不离床席已半岁矣。儿辈寝门之哭。尚此因循。一言告诀。亦已构草而未得付去。虽谓路人之不若。安得辞乎。
答权圣称(述骥)
前蒙数次枉顾。追讲旧好。今又辱惠广笺。意寄深远。种种感仆。因审省做味耽胜。来示缕缕。见志意之有在。且温读曾书。以究圣学工夫次第。尤今日之不易得。深以为慰。平日每读先先生遗集。慨然有执烛之愿而不可得。思欲与后承佥贤从容往复。以观其绪业承家之必有一副规绳。今承示喻。果能拔出于窠臼之中。奋然以家学为念。即此题目。固已不谬于所趍矣。幸望持以久远。益加精专。以绍述绪业。则忝在交游之末者。与有荣焉。明者以为如何。
答金武卿(秀敬)
孙儿回乃蒙不较之施。手疏问存。区区感仆。且审急景。孝履支卫。道虚壳苟寄。百病侵凌。日以呻楚为事。宁有好况耶。奉示诸说。就瞽借视。辛勤而事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7L 页
左。祇庸愧叹。山外蜩螗之闻。虽未知虚实之如何。而嫠妇恤纬之情。宁欲溘然而无从也。只当以杜门苟度。为保身之策。夫岂真诠之可言耶。
答李德彦(龟洛)
向于委顾之日。适坐匆扰。未得稳叙。怅缺殆历岁而未化也。玆于递便。获接手墨。虽径日月之久。而感慰则无间也。即日新元。更问省暇做况日益清健。短檠料理之业。自觉有进步处否。道合下癃残。复见新春。天之所以须假之意。果安在哉。第有感伤而已。俯示心说。但曰合理气可也。曰主理而言可也。曰气之精爽可也。何以曰精言则理而粗言则气也。近来心即理之说。不顾溪训。浪行于世。未知高明之见无或中毒于此否。性之有本然气质之别。自其苗脉而已然。今曰本然之性。因形气而受变。故有气质之性云云。则于其未受变之前。元无气质之性乎。此皆平日所未闻。故不敢唯唯于询荛之下。未知盛见以为如何。
答安致仁(达中)别纸
庙者奉神之所也。寝者常居之室也。以其平日常居。故藏其衣冠。今人之以常居为寝。亦以此耳。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8H 页
古人行四时正祭。故其齐戒如是。而今人鲜有正祭者。所以先辈以忌祭代正祭。则齐戒之节。亦安得不如正祭乎。
将祭而遇至亲丧。当视所祭之位于死者有服无服而处之。亦当视主祭者之亲疏如何。不可槩以子弟代行为准耳。
前后配合椟。湖门所论虽如此。而今世多有三合椟者。知礼之家不以为非。谅处之如何。
夷齐之不与三仁。盖三仁之成仁。在于当日。夷齐之求仁得仁。以后来所以自处许其仁。则何可以与三仁并称耶。
四端理发七情气发云云。统以性发为情言之。则七情亦可曰理发。如中庸之言喜怒哀乐未发是也。以四七对言则七情即是气发。如朱子之言各有苗脉是也。大山后说亦以统言者言之也。岂有前后之相戾耶。更为细思之如何。
答郑大如(昌朝)
杜门呻吟之际。忽得惠书。意气深远。实非知旧寒暄之比也。推借过重。令人有不敢当者。临纸愧恧。不知所以为喻也。因审春寒。经体万福。来示缕缕。
拓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48L 页
足见贤者用工之深。不胜慰喜。大抵人之为学。识得理气源头然后。可谓得其精矣。是以朱夫子于太极图解及玉山讲义解说。而极其奥如指诸掌。故至我退陶先生一生尊信在朱子书。而主理之论。为一大宗旨。岂舍此而他求哉。今贤者以高明之才博雅之见。识阴阳之动静而著之于图。析理气之分合而特为之解。因微而至于显。由细而至于大。可谓积一生之精力者也。虽未能一一合于朱退之旨。而其于用工之地。亦不无小助也。再三披阅之后。还纳于研几。更细思量如何。
与南用夏(琏)
所读鲁论。想已逐日温绎否。大抵读书之法。不在于贪多务得。而贵在专精熟读。今观于朱夫子训门人处可知也。每见贤者以多作课程为意。此是初学之通患。故相对时缕缕说及。未知贤者能留念否。朔讲不远。幸望趁此来顾。以为参听之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