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小松遗稿卷之八
小松遗稿卷之八 第 x 页
小松遗稿卷之八
 杂著
  
小松遗稿卷之八 第 746H 页
动心
孟子曰我四十不动心。吾年已六旬。四十又加二十。则宜其不动心。而反动心何哉。莫非私欲为之作俑也。儿辈昆季。发解南省。将赴会试。已其私意之微动。而且 邦庆荐叠。别试联绵。每当科日。则意马来往于纳券之场。科日已过。则心秤轻重于得失之际。虽欲安定心神。不可得也。若夫成事则天也。付诸命与数可也。而既无直养之气。又无专一之心。未可以收拾而防御。则朱夫子所谓中原之戎虏易逐。一己之私欲难除者。不其信然乎。夫天之生人。既有欲矣。则周孔之道。我将学焉。颜孟之事。我将行焉。此真欲也实欲也。白朱之富。我将致之。青紫之绶。我将佩之。此倖欲也虚欲也。然则舍其虚取其实。勿挠勿夺。则庶乎其可也。且夫心之为物。不可模捉。不可扯拄。一活物也。不为物累所牵。不为流俗所污。八窗灵台。泰然高临。则其视万钟。如脱弊屣。何况一科举地乎。然则欲收其心。先去其欲。
示星山两孙
十悔诗曰少不勤学老大悔。吾亦年汝之年。读之寻常。初不着力矣。到今白首。每常心语此诗。噬悔莫及。此是汝辈
小松遗稿卷之八 第 746L 页
之前车也。读书之法。心读为上。口读为次。虽寻常只字。先运其志趣。反覆思量。使胸中快然有得。然后庶有一半分将进处。曾以此意。亦尝苦口劝勉者。而星则懒惰。山则疏脱。每归空言。如是而岂有进步之望耶。离亲戚弃坟墓。孤寓于客土者。将使汝曹专心于为学矣。于此乎于彼乎。终是一样人。不如早还家。手执犁耒。以作南亩之野夫。于汝心安乎。同接任雅年妙人吉。且兼勤干。汝等昼处夜读。能效此人否。十分加力。勤读书善事亲。以刮乃祖之目。至可至可。
移葡种柏说
植物之可爱者非一。而葡萄即其一也。往在戊辰。得一根于淳昌地。驮马以归。植于庭除。栽培之灌溉之。岁月已久。枝蔓渐长。结得一棚。高与檐齐。翠阴入帘。可遮夏日之热轮。绿珠成帐。如出海蚌之新胎。徘徊于其下。休憩于其傍。情谊之亲密。臭味之相合。不啻若胶之于漆兰之于蕙也。誓与子同老。今年春。有人遗我以冬柏一根。夫子后凋之叹。康节冬青之诗。已有所称道。真物中之君子也。相地于葡萄之傍。柏亦我所欲。葡亦我所欲。而阶甚陜窄。既难二者之得兼。不得已舍葡而取柏。移置葡根于篱畔。植柏于葡之旧盆。非有爱憎之殊而然。所我区别于草木。葡兮葡
小松遗稿卷之八 第 747H 页
兮。无以薄情为也。
迁乔说
客有过余者。诘余之搬移曰。夫移寓有二焉。一为衣食也。一取山水也。今子之举。衣食耶山水耶。田园广矣。第宅美矣。衣食自有馀饶也。林壑邃矣。泉石膏矣。山水固已厌饫也。有此两全之乐而决然舍去。无乃近于轻着耶。余应之曰。君言虽佳。此所谓知一未二也。家本汉师。世袭簪组。中叶零悴。流落南土者。数三世于玆。身世之飘零。有同风前之蓬渡淮之橘。若因循而又过几世。则遐乡一农夫而止耳。门户之责。将何所托。胡马嘶北。越禽巢南。微物犹然。可以人而不如乎。且湖西即士夫之渊薮。而德恩又是善地。道里均。距京师不远。搢绅仕宦之杂处。闻人达士之辈出。此是风气之所使。而抑亦地灵之所毓。里上仁之攸庐者。惟此地为然。以言乎衣食。则林韩之苧。衣被一国。论湖之粟。甲于一方。又况江镜一路。当浦之口。舟车四方之会。鱼盐百物之产。无不备至。即畿湖间一都会也。山有尼邱鸡龙之峙。水有锦江白马之流。尽为吾东之名胜。山林之乐。江湖之趣。得之心而在吾眼中。然则谓之衣食乡可也。山水区亦可也。以吾首邱之心。兼此二者之美。而又择仁里而处焉。何不可之有。客曰唯唯。因记其问答。
小松遗稿卷之八 第 747L 页
秋风辞
有秋生者名曰风。其容严肃。其意萧条。呼号愤发。草木振动。乃抒其不平之怀。作清商曲一阕歌曰。天平分于四时兮。春与秋其代序。招蓐收而按节兮。诏蜚廉使先导。假爽籁于巽窍兮。戒寒威于兑维。寂寥兮潦收而水清。泬㵳兮日晶而天高。嘘天地之义气兮。乃发之以为声。二毛霜于潘郎兮。百忧感于欧公。庾何为兮萧瑟。宋何为兮摇落。人生秋于一世兮。物揫敛兮成熟。其为气也属金。乃主音于西方。望美人于天涯兮。宛在水之中央。揽蒹葭而为衣兮。采榛苓而为裳。遵白露而为霜兮。叹佳期之迟暮。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乱曰。枥骥已老。韝鹰多情。聆朔风而心动。有腾踏万里之意。悟天籁而神驾。有奋扬九秋之思。人与物而同然。亦何恨乎秋声之悲哉。
锦阳解
客有过于锦阳者问焉曰。自子之居斯也。新锡里号曰锦阳。其意奚哉。东望马山。状如云锦。北望龙山。错如锦绣。以锦名焉。其以是欤。且夫山南曰阳。水北曰阳。而是居也。坐南而向北。负阳而抱阴。则阳之称名。似不衬着。其可乎哉。主人呀然曰。子之言。但知其锦而未知阳之为义也。夫湖西之名胜。亶在锦之一江。而水势平漫。江流照耀。环一域。
小松遗稿卷之八 第 748H 页
胜地名区。莫非锦江为之眉目也。然则余居锦江之南。南者阳也。兼得云锦之马山。锦错之龙山。而罗列拱揖。又当阳明之气。则可不以锦阳侈号耶。抑有说焉。锦水之西。有锦里。苕水之南。有浔阳。此皆硕人薖轴之地也。角巾先生。葛巾处士。庶朝暮遇之。而又取锦里之锦浔阳之阳。以润色之。其非锦上之锦阳中之阳乎。吾始居山阳。今居锦阳。然则无往而非阳。锦乎锦乎。
素荷解
白莲山东偏。主人之庐也。初号曰莲东。改号曰素荷。人有难之者。余解之曰。莲与荷同根也。素与白同色也。相同之中。有不同者存。何者。称莲则近于直。指白则嫌于俗。不直不俗之中。有一佳境。其惟素荷乎。素之为意。有本来面目。有淡雅气像。若琴之素,封之素,餐之素是已。主人浊世之淡雅君子也。引类托意。非荷而何。素乎素乎。
兴德县榜示
兴之为邑。滨于海。省内五十三之一。而地不过如斗大。然其风土之信美。见称于一省耳。熟者雅矣。士有谦让之风。民有爰得之乐。所以为兴德者在此。如曰士之为德。兴于诗。孝悌本也。文艺末也。然则服田力穑。勤于奉上。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此民所以兴起为德也。今也士习不古。口不
小松遗稿卷之八 第 748L 页
道诗书六艺之文。徒尚淫侈无益之词。入无担石之资。出必绫绮之着。豪右之侵渔非常。小民之失业尤甚。于是乎贱隶之无难凌上。名分扫如。士夫之视若茶饭。纪纲不立。宁不寒心哉。自今为始。胥吏辈之凭藉官令。诬弄讨索于闾里者。斯速来闻。各港口渔船之来往。商旅都会之处。大开利窟。无赖辈之酗酒杂技。失其资业者。比比有之。时或啸聚徒党。白昼掠金。如有此等之来住境内者。该任长即刻捉上。依律惩治。或有从中操纵。知而不禁者。当有别般举措。且薄邑迎送。一年两度。许多冗费。何以支当乎。况余否德。获忝守土。适值歉荒。艰虞溢目。念切填壑之命。实没经济之策。税米从何收纳。公钱从何办出。言念及此。痛若在己。苍生忧深。白板可愧。何以则得金丹妙剂。以寿斯民耶。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之人。各面各里。那无经纶之士。勿归于太守。各出意见。俾进良图。则官当虚己以听之。
知石城县。设赈文。
诗曰。哿矣富人。哀此茕独。此痛苦之辞也。岁值凶荒。节当穷春。其所遑汲。日甚一日。官无寿民之丹。将何以博施而济众耶。自 国家有内帑之颁下。自营门有捐廪之划下。则此山东父老听诏之秋也。青州饥户活命之时也。下而官有米石之助给。且有饶户租苞之出义。而追附日增。用
小松遗稿卷之八 第 749H 页
度尤缩。其所弘济之策。不过乎邻里相助四字而已。一面有一面之饶户。一里有一里之饶户。则虽一斗租一升米。价其价。捧直文给之。或有出钱之方。而计未入手者。虽外上定限而给之。以之乎族属之饿馁者。姻娅之贫乏者。亦随其力助给。则此非独为人之事。在我之道。岂无馀庆之必有乎。佛家之劝善文。冀其将来之福。今此之劝善文。不忍入井之良心也。互相劝勉。使不散而之四方。则其为实惠。孰大于是。兴言及此。一念憧憧。玆以令饬。一一晓谕于大小民人。无至违越之地。
书赠大浦闵梦沙(致淳)
梦沙主人平日酷信芦沙翁。言必称芦沙。梦必见芦沙。若七十子之服孔子。人目之以梦沙。主人亦不辞焉。但扁楣之际。书尺往复之间。一不露出梦沙字。有若寻常者然。小松子闻之曰。诚哉言乎。主人之号则可。遂书梦沙二大字。揭于壁上。使登斯亭者。俾知其颠末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