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浑斋集卷之十
浑斋集卷之十 第 x 页
浑斋集卷之十
 序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0H 页
华阳斋序(代人作)
紫阳夫子当南渡后。见诸言论事业而有关于世道者。其大纲有四焉。曰崇节义以尊东周。严惩讨以扶伦纪。恶乡愿以反正经。距诐淫以承三圣。四义之行。建天地而悬日月。知我罪我。惟其在此。而一言蔽之。尊中华攘夷狄。是其大要也。盖跛淫不恶则自做诡经破绽之事。乡愿不恶则甘为同流合污之行。惩讨不严则必巧于护逆全身之计。节义不崇则必混乎腥膻污蔑之中。此四者皆夷边心而阴胜底人也。若是者乌能知紫阳夫子之为紫阳夫子也耶。不知紫阳夫子。则必不知中华之何以为中华而尊之而内之也。不知尊中华。则必不知夷狄之何以为夷狄而攘之而外之也。以故欲做士子业者。必从心紫阳行紫阳之事而学焉。方可以知中华之为中华而尊奉之。不为邪世所淫。身而家而国而天下。无所往而不达。可使尧舜君民。斯道大明。如日光华。纵或势不能平治天下国家。所性无损焉。所生无忝矣。士之名实。岂徒然哉。日者某君某徵之以文曰。所居新辟。刱议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0L 页
延师而因建学舍。榜曰华阳斋。愿得一言之发挥。余忽心豁而气涌曰。志士哉名斋也。慷慨哉寓意也。苟非慕中华而学紫阳者。何以能取斯名斯也。夫人之道本于心。心之主宰本于性。性即理心即气。而理无不善。气或不善。或者认心为理而从心所欲。曰天理便如此。不复从事于尊性而道问。知天而尽心之学矣。所以群邪横恣。正论消亡。岂不大惧也哉。如或心无不善则尧舜禹传授心法。何为而以人道心危微设戒。而教之以精一执中之功夫也耶。性譬之则犹中华之君。心则犹阴阳而善心阳之为也。危而流荡之心。即阴柔之气为之主宰。而戕贼中华之君者也。故惟精而察夫二者之閒然后。知内外主贼之别而使之不相混杂也。惟一而守其本心之正然后。能须臾不离于道而动容周旋无不中礼矣。是可以徒读徒文者能之乎。然且不读书而能着精一之功者。亦无是理也。所以不可不读书。而读书者大居敬而贵穷理也。然则居是斋而读书者。必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明其善。语默动静造次颠沛之顷。无使天理毫忽閒断。则华夷邪正之辨。不必求之于外。而浑然帝衷。严然中处。不为外敌所侵夺矣。如斯然后。可以不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1H 页
负华阳之名义而德崇业广。信从者将众而是非明白。使庶民无所回互矣。然则彼外邪淫慝魑魅魍魉之属。不足以惑诬。而紫阳继开之学。将必复明于斯世矣。可不勉哉。因次是说以为序。
崇明契序(代人作)
王制曰明七教以兴民德。七教便是尧舜所敬敷五伦之教。而此即天下之大经达道也。自生民以来。世道之一隆一污一治一乱。只不过纯是教与不纯是教也。苟欲明是教而兴民之德。不可以不崇德。故又曰上贤以崇德。是知崇德明教为为天下国家之大本也。而州县之政。亦不外是也。当职以无所肖似。偶蒙 误恩。假守玆邑。邑是奋武卫之地也。先儒论绥服之说曰非无文教也。文教以善其生。武卫以护其生。民斯安矣。所谓文者。岂作文文具之谓也。只是诗书礼乐之文是已。而文是贯道之器。道是仁义之理也。故读是文悟是理。则孟子所谓知斯二者之智是也。得于心行于身。则孟子所谓节文斯二者之礼是也。而与朱子所谓人事之仪则。天理之节文者。同是释人身上所行之礼文也。书曰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五礼即五伦之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1L 页
礼。而典礼虽天之所叙秩。然正之使叙伦而益厚。用之使品秩而有常。则在政教者之善敬无倦而已矣。大抵礼文是天理之形影也。人既有身体。则其筋骸之束。肌肤之会。元有自然底理。既有父子君臣等伦。则其交接之际。如进退升降俯仰揖逊之类。皆有自然底理。至如冠昏丧祭居家杂仪。一一皆有其理。而理无形影。且生民有欲。无教乃乱。所以圣人作此礼文。画出一个天理。与人看之。而使有规矩可以凭据。循蹈行之。而礼之用和为贵。故乐记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大抵长民之官。苟能道德制礼。使人人皆立于礼成于乐。则自然各以亲其亲长其长。五品逊顺。百姓亲睦也。而窃观玆乡。则黉序绝弦诵之声而文教解弛。凯门无治兵之事而武卫不奋。岂不寒心者哉。所以于到任之初。伏自惟念则我 圣王所以付畀民社之意。岂徒责之以簿书期会之最而已。固将使之宣明 教化。民德归厚。是其 本旨也。顾虽无能。岂敢不勉。肆于管下士人父老。收议设契而分门类附。文与文合。武与武聚。各使置籍而书其姓名。其规约事目。条列于左方。俾为永久遵行之资。乃以崇明名。是士类之契。盖取崇德明教之义也。今欲崇明德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2H 页
教。则既有乡校。详定校规足矣。何为而别立契券乎。夫子曰。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聚得许多人士。无财何以养之。此乡乡校。虽欲招来多士而居学焉。无可给食之方。故欲理财而设契。是即不得已而救急之义起者也。虽不免苟且艰涩之谋。然或为少助于养士之万一者欤。虽武校将官。当鉴是而钦念自修可也。胡安定治事斋。是治兵水利算数等事。而朱子曰非独只理会此。如头容直足容重手容恭许多说话。都是本原。岂可以武契谓外于崇明之事。而使之放心也哉。文武不可歧而二之。是往哲遗训。而武契中许多本原之事。亦当观感而取益于儒规者。故于是而及之云尔。
同志录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之学圣人者。孰不欲志圣人志学之志。然能立而至于不惑知命耳顺不踰规。如圣人之所示者甚鲜。皆志不诚笃故也。志诚诚笃。不为俗挠而动必省察我所好之不合天理者而克将去。则安有不躬蹈圣贤阃域之理哉。此甚易事而亦有至难焉者存。何者。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无文王而犹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2L 页
兴者。世不常有。且无文王之教化。远而又远。乡闾之习。有甚于五季之坏乱。而幸凡民俊秀之犹或见闻于师友閒而稍欲修饬者。非无其人矣。又不幸而散处于各方忌嫉之閒。讲磨疏而濡染易矣。是以或愤世太甚而狂妄激发者有焉。或自许见透而轻慢同列者有焉。至若脂韦妩媚而与波上下者。多知为能而不务力行者。孤陋寡闻而无知妄作者。治产为急而计较利害者。或言谶纬者。或论堪舆者。纷纷焉皆是托名学问者流而不惮为之。此岂全无愿学之志而乐为此不好底事。只是离群索居。久不闻朋友之责善。而不知不觉之中。至于如此也。余为是而自忧忧人者久矣。一日金君文伯过余而有语及丽泽之益。余应之曰。此吾充积之愿而未尝出之于口者矣。今自子发之。或能遂之耶。于是近于文伯者。自文伯而议到。近于余者。自余书告。而随其所至。先以固守。晚柏先生所传溪刚之学。而特立不乱群。好学不倦。好礼不变。以俟死之意。收议立议然后。齿录其姓名于册子中。名之曰同志录。志则圣人志学之志。而同非世俗所同之同也。然则其志虽先同而后若变异。则揭榜出录。以代墨形之在面。其志虽先异而后若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3H 页
愿同。则秉笔敬录。以与其悔悟之新趣。则玆录之有补于学道也。必不小小。而惟见斥于玆录者。岂不可哀也哉。
节义文字序
节义文字者。余少友林君伯棠蒐辑者也。如无气节者。岂能好此而聚此也。余得读之。志气肃凛。得以收拾日用閒软熟之失尽多。得此文字于自家。岂不大幸也哉。昔我三溪赵先生每诵节义说而教及门之士。其说多矣。余亦得闻其说。但觉得未甚亲切。惟以临大节而志不见夺。知为节义。而所以自为持身者。疏漏放下处多矣。今于白首终穷。渐觉其节义气味亲切涵洽。每每自信曰。临大节而办命。是终节也。诚未易而亦至易者也。至于日用閒饮食起居言语动止辞受取予之际。何莫非节义用功之实地也。盖节义者。以义制节。事事合中之谓也。是亦集义工夫也。平生行事无小无大。以义制节然后。浩然刚大之气。自然充体而无所挠屈。虽当汤镬在前。刀钜在后之时。我心泰然。从容就义。若无事然者矣。是岂事不豫养不素而可能然乎。此吾之所以以日日时时。克去己私。以复天理者。为节义用功之实地也。苟欲用功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3L 页
则舍此文字而奚以哉。以是常不释此文字于吾袖吾手之中。而日每三复。虽不诵读之时。自思袖中持守若此之文字。则心或柔耎者。旋克竖立。众私之欲。如贼逢逐。文字之力之有功于心性也。若是其至乎。微伯棠之蒐辑。余何以得此。林君之功。于余尤大矣。然何独于余有功。实将有功于斯文也广矣。人之有功于斯文者。余何敢自私而不与人共之哉。斯于我有志访来者。则辄劝誊写而诵念之体行之于日用閒小节。节节得力。不为流俗所牵制而求利于大节之义。未知将不可夺之君子几介出于今世与后世欤。余之所望无穷云尔。
完山李氏家乘序
程子曰。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收世族。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此为自在上之家。先做个㨾子。使以下士大夫及庶姓家众效法之。不之至于不知来处不相识之弊。而立言垂训者也。后世谱系收族者。非不本于此训。然往往有流转四方。不知来处之庶姓。愧昧祖先。要附显族。牵合涂听。妄录遥华。以示主谱有司。则有司者不斥其非。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4H 页
反以纳赂系世。如门园子之接花得直。昏伦乱族之弊。孰甚于此哉。噫。此何但一族之乱也。盖圣王大道。所以造人之命而别生分类。各使本其本而不欲相乱伦矣。故使天下之人人。明谱系收世族。是管摄天下人心之本也。然则虽使一姓之派系不明。便是天下之本乱也。若使造命之君。知此乱族之弊。则岂不论罪而毁其谱籍哉。李君源在汝泉谓修家谱而问九世以上来处无徵。何以修系乎。余乃告之以如右所言者。而且曰昔苏老泉以眉州著姓。谱不及亲尽。但详其所自出之高祖。而悲叹曰亲尽而吾所与相视如涂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窃详苏老此言。则谱虽不及于亲尽。然溯而追亲尽之本源流而通旁达之支派。油然之仁爱。无不贯彻。今李氏之家门开业传来。但知自九世。则断自所知开业之祖而立本明谱。亲亲推之。凡举世之同姓异族。无不汎爱。则斯谱也于李氏一门。可以为尽孝弟行仁义之板本也欤。李君曰诺。因收是说。以为之序云。
送林伯棠南迁序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盖以不能别是非而去就。或安于姑息之仁。则自不免贼大仁者也。所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4L 页
以曲礼曰安安而能迁。若人于世居地乡田同井者。或泽斩而俗不美。有兄弟子孙濡染之虑。则断然义决。择处仁厚之里。是便为大仁之兆也。而或云世守之地。何忍遽去云尔。则是所谓姑息之仁也。焉得为知乎。吾友林君伯棠慕南方君子之居。而念因亲可宗之师友。禀顺其大人之命。与群弟互为仆御而扶老勇往。真知择而能迁者与。伯棠一生专意求仁。而今既择处则于得仁乎何有。然为仁由己。非由人也。故夫子告颜渊曰。克己复礼为仁。己便是我。而我之欲。莫有甚于有我也。有我之始。起于私意而必而固而成我也。故意必固我。为天下之痼疾。而惟圣人无我。故浑然无私欲。欲学圣人者。必于我字上用力克将去。而做到得无吾我之地。然后吾事可了。如但几于无我而止。则是不免半涂而废者也。岂有择处之益哉。固知伯棠之成算已熟。而不胜相爱。不惮赘说耳。顾此无状。先伯棠志乎南。而后伯棠滞于北。有知无知。奚但三十里哉。姑不敢更出南言。耻躬之不逮也。愿伯棠勿忘也。
送韩鹏图序
仲由去鲁。颜渊以哭于墓后行之说赠之。仲由以过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5H 页
墓必式过祀必下之说处之。一则劝返。一则劝敬也。推此则朋友閒。相赠言以寓忠告之意。已自孔门有然矣。清州韩鹏图见访而言志曰。学问常也。常道之外。别有处变之意义。当此腥秽混淆之时。吾辈与苍生。尽在漏船中。性命之危。朝暮是急。何忍安坐乎。吾以是欲得副手稍工。南去北还。仅见一人焉已矣。余扣之曰何如人也。曰其人也所学则吾儒所忌斥者。而其将当难则虽张葛之从容正大。无以过之。余曰何以知之。曰其人穷神知化也。余曰噫。老兄之志则大矣。惑则甚矣。所谓穷神知化者。必如佛氏之所自谓。而不足以开物成务也。其学也儒忌则是邪苏之类也。其所以戕贼人性。变夏为夷者。当膺令惩。不可相容。则设其善于奇正。仁人君子决不可赖渠之谋而救吾之民也。况其邪谋有何所成耶。王莽寻邑兵。驱虎豹犀象。则岂不神奇。终没于汉雨之注下。蚩尤之铁额。能作大雾。则盍夺造化。竟屈于轩车之指南。彼虽奇巧。其于天命正气。将奈何哉。若天佑东周也。则鹰扬之圣谟。必将复兴于海滨之上。天不念赵宋也。则板荡之忠臣。授命于飓风之作而已。此外岂有他机变可免之术也哉。时危民病。固君子之所忧。然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5L 页
身既不出则言亦不出可也。言既不出则所谋惟在于日用当行之事而已矣。何欲出位犯分。自作圣训之罪人也耶。在春秋战国。兵戈是事。肝脑涂地之世。忧时救民之心。无如孔孟者。而辙环天下。历骋列国。为时君制胜之谋者。不过俎豆之事仁义之说而已。则孔孟之志。岂不弘大而然欤。岂无不忍人之心而然欤。救世之心虽无穷。不以其道则不为。故以孔孟之粗拳大踢。终世不下试而归也。且孔子时中之大圣人也。孟子应聘之亚圣人也。所以辙环历聘。无害于道也。至若颜子之长守陋巷。闵子之必在汶上。漆雕开不仕。曾点异撰。亦皆思不出其位者也。后之欲学孔子者。当守孔门诸子之所操。而所见求至乎曾点之高明。心得求同乎颜子之所乐。然后方可谓之儒子事业也。不尔则只为人而已。非为己之学也。昔横渠张先生年至十八。无所不学而喜谈兵谋。康定用兵时。慨然以功名自许。乃欲请兵四千。横行凶奴。而上书谒范文正公。公知其远器而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受读而犹未以为足。又涉释老。竟反六经而求之。于是乎精思力践。所以为横渠张先生也。子朱子赞六君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6H 页
子中所谓早脱孙吴。晚逃佛老。勇撤皋比。一变至道者。即乃先生之云也。今老兄年过耳顺。尚喜谈兵。而又称异学人者。盖是白首霜降。犹怀张先生初中年之志。而未早闻文正之贵儒。六经之正道。二程之论易故也。肆敢以妄摭张先生往行而奉告。未知或信斯行。而以俟有后世朱子之继赞而六子加七也欤。或能信得及则无愧为百世之师。而后之人亟称曰清州韩先生。后于横渠张先生云尔。
养正文序
丰湖养正文者。丰湖老人欲养正其曾孙荷荣之蒙而所述者也。荷年甫四。而跪云跪拜云拜。止其欲食。不敢食。警其欲持。不敢持。是其知觉。导善则善。导恶流恶之时也。而所谓导恶者。盖蒙幼之恶。见饮食则必欲先食尽食。见珍玩则必欲持戏损坏。为其父母者。溺于私爱。不止反顺则是导恶也。导恶是贼子也。非养子也。非教子也。先哲有言曰生子非难养子难。养子非难教子难。此可为为人父母之深戒也。噫。易曰蒙养以正。圣功。盖养正者。是蒙之父母事也。父母不正。何以正养蒙。然父母之所以正。在于父母之父母之正也。父母之父母所以正。亦在于厥父母仁义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6L 页
中正之如何也。而荷荣之父母。即丰湖老人之长孙也。荷荣之父母之父母。丰湖老人之长子也。老人以子之父孙之祖。既不仁不义。不正不中。所以不能养子以正。而使子亦不能养其子以正。是即身教言教之俱乏故也。盖所谓身教者。指言有德者之身。而有德者必有言。则言教亦有德身教者之事。而其言不坠于地也。此是夫子言礼言诗。而伯鱼退学礼诗者也。且以老人之往事自验。则至愚不肖。汩于气欲。为善之心。初不有感于先人身教之化。只有忌惮于严正峻责之言教。渐次有觉。至今貌㨾。若有恒性者然。今以无德之言语。徒欲教之。复何望曾孙之蒙幼。得被养正之圣功耶。然爱情所注。不可无教。玆于圣贤经传中。蒐述蒙养之格言至教。以为养正文字。以赠子若孙。俾为教我曾孙荷荣者。万一之助云尔。
浑斋集卷之十
 记
  
希贤社改定记
日延丰老翁扣浑斋门扉。寒暄讫。从容言浑斋主人曰。社名富民不好。请改以吉祥之号也。主人曰何以不好。翁曰直言富民民贫故云。主人叹曰翁之言不好也。昔阳虎恐为仁之害富。曰为仁不富。孟子则恐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7H 页
为富之害仁。曰为富不仁。孟子圣人也。阳虎小人也。今欲为阳虎之所为。而厌贫之说。出于翁之口。翁之言实不好也。推是言也则翁所请改以吉祥之号者。亦为富而已。为富者吉祥。则为仁者反不吉祥欤。请为翁详言之。箕畴五福第二曰富。则富岂不好。但不好德而为富则不好。故攸好德。为其根本。孟子所谓为仁即攸好德也。无好德而富者。古人谓之祸淫也。疏广所谓益其过者。非祸淫之證欤。往古来今。益过而败亡者何限。此则勿论。姑举眼前至近地所见者而言之。今人孰不为富者耶。然只肆为富之欲。故徒见其近于禽兽行如孟子所云。然则古人所谓祸淫者。未必以富降祸于为富不仁之人也。虽为富而不能致富者。但其为富之心是淫。故天必以禽兽行祸之。而得如禽兽汉之名于识者。识者之言。亦岂非天欤。且为富者尽富。则天下之为富者十常八九。而何不能尽富耶。贫富真在天也。舜之侧微而耕陶之时。岂有毫分为富贵之心。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此岂非天耶。仁莫如孔子则必得其禄也。而终身不遇。亦岂非天耶。以二圣观之。则圣同而贫富不同。福善之天。亦不能尽其道也。况以人力可致富而免贫耶。且见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7L 页
今世于一人之身。有先贫后富者。有先富后贫者。先贫之时。欲富万方。犹多见败。先富之人。恐失戚戚。又不能长。真富贵贫贱。如阴阳昼夜之相代乎前也。何必用虑于其閒哉。所以朱先生有咏曰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岂不信然乎。翁曰然则何以名社。主人曰古之圣贤。疾朝歌胜母之乡名而不入。则所居地名。不可不择善。善斯可以顾名思善。以希贤二字易富民字如何。濂溪周先生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天下万事。一有出于三希之外。则皆人欲所为而已。苟一社之人。顾希贤二字。孳孳为善。而各希为大贤。则虽未及于圣天之极处。不至为戚戚小人而各尽其道。可以见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兄兄弟弟之美道于一社中几百户矣。如此则超乎贫富之外而乐且好礼。此岂非希贤社名之效验欤。翁无言而退矣。后果以希贤名社。故乃记其颠末云尔。
登降仙楼记
余于松壤降仙楼。久仰其胜槩矣。是岁秋。与宗人承默出关西登斯楼。宿云时捲。斜阳返照。摄齐端步。第登楼之西北底最上层。是即降仙楼也。东明馆在其东。联馆起楼。折旋而南。起朝云阁。自阁而北而西。制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8H 页
度中矩。故仙楼居西北底矣。其閒▦楣揭扁慕仙。取义不必尽记。而坐仙楼上展目。则朱栏曲曲。遮掩东方。至南半无他所见。只是蘩华楼台。辉映眩目而已。翻向西望则嶞山一条。自北而南。至数百武而止。山不高峻。节节起峰。是谓十二峰也。水共山长。溯流山后而去。且崇山峻岭。拱环其外。十二峰峦。便作湖中一长岛也。水波平绿。扁舟往来。真神仙中景也。于是乎登楼志趣。查滓化却。天理流行。其亦神仙中人也。夫如是而好事者。慕神仙而名是楼也耶。余欲辨之。而适见寒冈郑先生揭楣记。有云仙岂有异形而别种。心清道通。胸次滢净。无物欲之累则吾斯仙矣。舍吾之方寸而别求所谓神仙。吾不知其为真神仙焉。余乃匣管曰先生已获我心。何必日下添灯。誇多而售知耶。于是乎绝笔。
放鱼记
岁壬午坤之旬三。幼孙持川鱼一尾而踊跃入来。置诸器中。又踊跃出去。盖欲供余而渠兄所钓也。偶然目及。略有生气。思将呴烹。恻然不忍也。举器到溪。盛水满器而坐俟久之。微鱍吞水。倾器舍之。始不能正浮。俄有而圉圉然依石附之。乃知其得生而入室。则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8L 页
幼孙更不得捉而入觅前鱼。余即携渠而再去水边。则鱼尚依附前石。指示幼孙曰此汝所觅者。而吾投之于此也。儿孙无知而无言。余亦不语所以放之之故。而或虑儿孙之复捉。持长枝而推于广深处。鱼岂有知余之惠。余亦岂有惠鱼之心哉。但充吾之恻隐而已。而无一毫有所为而为之者。则凡于仁义之行也。大事小事。无一不如此做去。则何患不到圣贤地位。然此事虽由恻隐而亦有随时之义。何可执一而裁之耶。吾若有吾亲在。则恻隐虽发于观鱼之际。何可忘亲之供而惠鱼之生耶。奉亲仁之大者也。惠鱼仁之小者也。如以小仁害大仁。虽宗庙之祭。不用牺牲。如梁武之为矣可乎。又有可辨者。齐宣王以羊易牛。而孟子许其仁术。惟其衅钟之牛。故圣人之许。如是而已。若太庙之牛。则虽有不忍其觳𧥆之心。何可以易之耶。且况祭太庙时。恻隐之心。发于觳𧥆之牛。则奉先之诚。未至者也。何足道哉。因放鱼而思有会发。故并记之。以备二孙日后之感也。承敬,承敏。
浑斋集卷之十
 跋
  
画麟跋
曾读麟趾诗三章。知得麟之麇身牛尾。马蹄一角。而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9H 页
角端有肉。额不抵足避生。其性至仁厚矣。吁嗟诗人。以仁兴文王。以趾兴其子。则其仁何但以毛虫之长推之而已哉。此灵不世出。惟于太上圣时游于囿。又感吾夫子出而见伤。使夫子泣其非时。至今想象。不觉泪下而泪下也。李君舜哲画麟示余而请跋焉。其意盖慷慨也。余未见真麟之形象。则今固未知其真似。然其具体则不差于诗注形容者。日三爱玩。看益感焉。而欲使李君更添吾夫子反袂涟洏之象于其閒也。辛卯遁夏中休。藏洞病老跋。
乐英斋跋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又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三乐之中。得天下英材而教育之。是其一乐而教者之事也。其所以教者。不过使人人要做所谓尽心知性而与之同乐其天理之自然而已。则王天下者。独非其事欤。王天下是尧舜三王所以得君师之位。治道教道博及四海。学政校政广设中外。而无一物不被其泽。无一人不尽其性。而举天下群生之类。尽在于春风和气中。熙熙焉嚣嚣焉。则同善之乐。孰有大于王天下者。而邹圣置之于所性之外者何也。朱子释育英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89L 页
材。则曰斯道之传。得之者众。而天下后世。将无不被其泽。释中天下。则曰其道大行。无一夫不被其泽云云。而胡云峰又释朱子之意曰。斯道传之者众。万世之泽也。其道大行。一时之泽也。以诸说之反覆丁宁者推之。则亘今古穷天地閒。无以加于育英材之乐也。然此乐如孔子之得颜曾然后可以当之。而至于孟子则于此一乐。亦终不能也。故陈氏曰。孟子之门。仅一乐正子。未足以当此。以乐正子未得传道故也。然则此乐岂后世能言之士记问之学。所能当者哉。如汉唐之文章硕儒不为不多。而当此乐者寂然无闻。至有宋。溪门之二程。朱门之勉斋。惟足以当此乐。入我 朝。静退栗尤数君子之门。精明理学。战兢自持者。亦足以当此乐。而至于近岁则姑寥寥焉。识者闷恻矣。余于夷州之北郭。访友人会宿。有二士人。整肃冠衣。端容庄貌。而奉黄卷示之曰。此吾里中建斋刱规也。愿得子一言而以重其事。二士郑君卢君。而皆君子儒也。余乃敬受披览。即吾友崔庸焕元仲甫之所以体圣恻拟建立者。而录同事成节目。以为二册子。序其事于卷首。如黄勉斋久要录序文之为也。而录中知州为首题。而银信之文。班班可考。则其设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0H 页
事之严且重焉。蔑以加矣。而又要余寒畯之陋言赘也。然观其斋名之特以乐英者。此乃吾友元仲甫所见之卓越处。而有望于师友者。深且大矣。余不胜相感之甚。遽忘自处如何。而已列所闻于右又如左。斋名乐英。岂徒然哉。南轩先生曰。君子三乐之中。仰不愧俯不怍其本欤。使吾胸中。不能无愧怍。则虽得英材。亦何以为教而有此乐哉。又曰得其乐则视王天下之事。如太虚中浮云耳。果何与于我。而况其他哉。然则居是斋而教者与学者。苟或一毫有愿外慕世华之心。又或一时有恶拘捡乐放纵之行。则其违斋名之意大矣。善哉斋名。
浑斋集卷之十
 铭
  
任庵铭
任重道远。万里前程。发轫自玆。及时翱翔。有事勿忘。勿正勿助。孜孜无怠。毙而后已。任乎任乎。
行步铭
 余于阶上望见。有一衣冠来者。其面仰其胸突。双手放扬。两足散投。是何人也。及到则学人。余心不足。反求诸己曰己亦然否。因作铭自勉而共勉。
论语打头。第一时习。学者将行。行之是习。坐时立时。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0L 页
无时不习。独于行步。胡为不习。威仪三千。何莫非习。必重或趋。头胸略俯。双手张拱。拆(一作折)旋中矩。目勿左右。心安前眺。跬武不钦。忘天地父。盍动而察。必以静主。涵养未发。德施斯普。细行不矜。大德终累。况是行步。本非小事。小大惟一。是善之至。小子聪听。克敬克志。
杖铭(并序)
 程子曰。古之人盘盂几杖。有铭有戒。动息皆有所养。杖之有铭。其来久矣。余有二竹杖。儿子知余之爱竹。而得之于湖南君子之方。千数百里奉持而来者。余甚宝焉。动则携之。静则抚之。若二君子在侧然。一日吾友金元章来宿。偶语及竹君。仍诵坡诗无竹令人俗之句。盖其病俗而寓意也。余乃出竹杖而分持。因为之铭。铭曰。
竹之性直。直养无害。竹之心虚。虚受不吐。节焉制度。筠也文章。仗义出入。非礼勿动。
浑斋集卷之十
 昏书
  
回徐氏启
伏惟守静好学。久仰柳翁之贤。受币结昏。甚喜德门之旧。伏承嘉命。良感鄙怀。令胤长第一子由诚。天资真纯。可教为己。家督儿第二女愚质。服勤女事。殊不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1H 页
逮人。虽贪同气之求。实重量材之愧。惟异日执笲以见。恐不免非仪。则他年覆瓿之传。讵或能嗣续。是为大惧。曷可谕云。
与孙氏启
乾坤为基。易有阴阳之合。关雎托始。诗造夫妇之端。二姓际交。归妹之义生续不尽。五福根德。家人之道昌索无常。人皆有父母之心。孰不欲婿妇之善。仆之孙承敬。先弱冠而求妻。令侄女小娘。当及笄而待妁。亨君早入我门。愿结同志之昏。亡友要接芳邻。许为兄弟之约。问名将几日。娘子不幸遭艰。有故待三年。丈夫未敢他娶。复吉即是月。适见一阳之肇生。贶室践前言。玆将两币而徵信。萧然无办。吴家之牵犬犹宜。惟命是从。桓氏之挽鹿伫看。迷孙无闻。旋愧吉士之誉。令女有教。猥诵宜家之诗。迨今日不卜之令辰。遣门人敬谨者将命。奉书以告。伏惟下鉴。
浑斋集卷之十
 上梁文
  
观善亭上梁文
维 崇祯二百六十二年己丑四月辛丑。幼学安教翼与同志冠童。经习礼亭子。乃为文以诵告曰。礼为教本。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1L 页
宣圣习大树之边。学有继开。文公讲考亭之上。标嶙峋于远迩。仰纪绪于古今。至于海东文明之邦。蔚然湖南道德之士。粤自箕甸设条之教。三元之轨躅可寻。且赖松京刱黉之功。五常之秩叙不紊。道德制礼之化。大阐于 本朝。藏修敦源之儒。多在乎嵌谷。明诚之功两进。身名无𠎝。直方之效偕行。威仪不忒。顾我壤虫愚蠢之物。居此山豹昼嗥之林。洞天如笠。不得免坐井之见。书屋如盆。无由习容观之仪。况多请益之徒。冠者童子。肆求习坎之所。山耶水耶。爰得侐寂之幽区。奚论塽垲而显敞。址则在华山下几武。溪犹近新洞中数竿。欲儗安丰之隐居。殊绝俗扰之纷到。固非终南之捷径。岂有世荣之或侵。乃刱数椽为亭。制甚草草。愿与诸生入室。志岂于于。不瓦不墙。仅放野外之绵蕝。即新即构。非因颓址之榛荒。输材以助谋。不募外方之众。释经而敦事。尽是吾党之人。斯不日而成之。庶时习而说矣。咏节歌唱。用升欐梁。同我诸员。欢乎共力。
儿郎伟抛梁东。晓日曈昽出岫红。先照亭檐通表里。坐来念念思清融。
儿郎伟抛梁西。义气行秋序不迷。瞻彼西山时感古。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2H 页
思吾仁让效夷齐。
儿郎伟抛梁南。长养风和乐意湛。湛乐由吾兄弟始。推之交友水如淡。
儿郎伟抛梁北。北辰居所为皇极。惟皇上帝降吾衷。不识不知当顺则。
儿郎伟抛梁上。上达元由人事向。洒扫有时勤对应。只于馀力弦歌尚。
儿郎伟抛梁下。下品甚羞孤陋野。如不知羞是魍魑。有谁肯与谈儒雅。
伏愿上梁之后。会以文友。摄其威仪。揖让而后升。宾主尽恭敬之道。讲讨而求益。贤愚无彼我之閒。克勉成始而成终。只当希贤而希圣。
浑斋集卷之十
 祝文
  
告祠堂文
维云云。摄事曾孙教翼。敢昭告于显曾祖考妣。以下列书。宗孙贫困。不能奉祀。教翼不肖。不能扶颠。只得摄事奉主。流寓山中。于今九载。而每于中夜。枉费心算。曰一处安接。宗室居中。左右支孙。前左小斋。而耕樵馀力。力学知方。尊宗勤祀。租赋不后。孝顺敦叙。莫坠先训者。是所平生愚衷也。而不肖不诚。此算未遂。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2L 页
而犹是生事。日益剥落。使儿曹矻矻尽力。百方救饥。债犹山积。俯仰败意。拟求童蒙。束修救饥。训有四益。张子有说。舌以代耕。敩亦学半。既耕且学。庶免素餐。适自人馆。招延再三。玆以某月日。应就于甲山广德塾。计将相彼。尽室毕迁。旧屋尚完。彼塾甚狭。主馈未随。而惟不肖。携孙独先。姑不敢奉陪神主。伏惟尊灵。姑于是安。
移墓祭行于庙。出主告辞。
玄孙教翼。贫无以办酒馔。久阙岁事。今因秋夕。幸得米肉。而依先儒移墓祭行之于庙。以当秋仲时祭之论。敢此有事于显高祖考嘉善大夫府君,显高祖妣孺人刘氏。敢请神主出就房中。恭伸奠献。
摄事出主告辞
孝孙晋镐。流离甲山。颇有年所。而每于祭奠参荐。支孙教翼。摄事行之。而贫窭莫甚。每不能酿酒具馔。仅备饭蔬醴齐。势虽然矣。心常决恻。今当秋夕。幸得酝烧。又买米肉。则当依先儒移墓祭行之于庙。以当秋仲时祭之论。备礼荐岁事可也。而但宗支之分。时享之礼且重。则以支孙备举。实为不安。故只依荐新之仪。将以无祝单献。有事于显曾祖考云云。至显兄云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3H 页
云。敢请神主出坐房中。
开基祭土地文
绵蕝野外。考盘涧阿。古人有志。游息藏修。顾玆藐焉。所慕考亭。景仰千年。徒切愚衷。动静无主。进退昧节。致知岂徒。体行是力。苟欲中养。必先外习。周折规矩。揖拜敬让。肃威慎仪。令德懿行。无地习礼。久矣彷徨。天启幽区。爰得玆址。今以吉辰。拓基肇役。转运础石。斤斧材木。维神监顾。惠我终始。酌醴荐菲。厥由明告。
家塾土祀祝文
维云云。土地之神。斗融峰下。藏洞新辟。聚散人事。八九家塾。农樵冠童。冬夜诗礼。洒扫穷理。学兼小大。念圣恻建。宪古信师。内尊德性。外慎威仪。群居安习。实赖神庇。维此仲冬。一阳已兆。天心其见。人敢不敬。齐明盛服。具馔涤皿。牲腯酒清。虔荐于神。神其监佑。兴起斯文。尚飨。
浑斋集卷之十
 祭文
  
祭三溪赵先生文(当初刊集时。本草偶失故见漏。今得其本于远方士友。故追刊插入。)
呜呼。我三溪赵先生。以庚午二月二十二日。奄弃后学。其门人顺兴安教翼旧名廷翼者。在千三百里外。闻讣于其年初夏。加麻三月。略伸安仰之痛。因之以疾病连年。遽遭考丧。攀擗罔极。靡遑他事。故即未奔往哭诀。而日月不居。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3L 页
岁既再周。将以是年壬申二月乙卯朔二十二日丙子。礼当撤先生灵筵矣。教翼虽在哀疚之中。情义之感。益增悲痛。不拘丧中不文之训。直书情思所出之多少。递送第三儿观镐。将以信到日。敢即读告于先生灵几之下曰。呜呼哀哉。粤丁巳七月六日。小子进门下。日适昏不得谒见。翼朝先生以长房。行荐七奠后。召小子入谒。虚奥一座而左退俯伏受拜。执贽之礼则固辞不受。此小子所深感而知其接宾之礼。谦退之德然也。一面如旧。酬酌如响。何其坦率也。此亦小子之深感而知其无所饰于边幅也。因之以六日侍侧。百千教诲。愈多愈有味。自不敢厌倦。则真实尽情。使人见闻之间。无所碍处而然也。午昼正坐。虽甚气倦。未尝依侧。或合眼少顷。旋即惺惺。此乃刻苦自强。无少放过之可学处也。每于寅饯后子之半。浑然团坐。与群动之收声同寂然。此必是体认未发也。令人苶丧。尘虑浑祛。何其感动人之深也。至于看文读书。诵而又念。老益孜孜。则格致明善之功。不以知崇而自足者然也。小子之于先生。硕德渊衷。不敢窥其涯涘。而如右数者。实是管中窥天也。至于临行之赠言。退后之简训。何莫非拳拳服膺者。而尚学未能则生世也幸而已。彼暴弃者流。固不足道也。所谓读书儒之弊。孰若近世之滔滔皆是。或以知为能而不尊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4H 页
德性者有焉。或以行自足而不道问学者有焉。或和光同尘而自谓中庸者有焉。或设为文集而后世俟述者有焉。或师道自处而妄自尊大者有焉。或有意谦让而内实吝啬者有焉。或以学骄人而专务责人者有焉。或自立己见而不由古训者有焉。或自立门户而孤陋莫甚者有焉。而一弊百差。反覆相因。虽欲掩取而人皆知厌之。先生有一于是乎。无所为于设心而欲寡过未能者。则亦不害为人师。而人亦不为之厌憎。先生或于是而可议乎。教翼侍学日浅。亦不得见其未能处也。呜呼。地隔千里。未易抵到。而继以救贫不赡。未能再承警欬。因循至今岁。遽然十有六周也。疑悔山积。无由仰质。区区有心。何处道达。玆以渐渐向南。密迩师门之计。粤庚午维夏。携私从十数口。先移于安边极南山中。计以其秋尽室向南矣。呜呼恸哉。经营瓦解。志事未就。而先生讣书先到。继以哭兄。又遭罔极。家分南北。进退维谷。追念事事。悲泪沾襟。教翼虽至愚而亦有灵处也。有人于此而自谓才学通天。自不欲尽忠言志。而惟于先生。有言必达。而将无所隐讳者矣。今焉已矣。小子安仰。
祭思山朴先生文
呜呼哀哉。滔滔叔季。贸贸习俗。门内异端。经中夭贼。彼昏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4L 页
则可。无哲不惑。纯乎人欲。中国夷狄。不有先觉。孰启我学。伊昔思岑。物外特立。柏丈善诱。腋我共陟。欲竭吾才。若有所立。山人亭上。一何盛集。水流云散。人事凋落。满腔恻隐。山亭故事。弟子遗恨。曷不竭告。凄风苦雨。泛彼狂波。此何人哉。志则古道。疾之已甚。圣曰乱也。不在其位。所谋何事。行迷既远。亏功失时。泣想穷庐。先生之初。默祷于天。假先生寿。积诚将久。为先生取。闻道早晚。来者可追。愚何付命。剋念作圣。性本纯善。心有昏明。心不可师。自明而诚。性比太极。心犹阴阳。危言于心。善称于性。理气之别。圣贤同揆。近世贰歧。或理或气。只事争激。未闻顺理。亦把空说。能言自高。觉今昨非。苶自丧沮。从容函席。曷云仰质。一言受教。终身佩服。未副乃愿。凶音遽格。召启嘉命。独此山隔。欲尽私情。言难致曲。后死姑生。惟愿善述。伏惟尊灵。幽通迷质。
祭晚柏洪先生文
惟玆洪州。北鄙下土。 王化绝远。民俗素贸。虽为儒业云者。犹不知大学之道伦理之常。营营乎役之于所谓科文而欲为一等高事。莫觉其非。其下于此治于人者。有何闻见。而能革其习美其身。善其俗仁其里乎。是以习非成俗。行邪为例。天理灭尽。彝伦斁丧。贸贸焉蔑蔑焉。滔滔是昏夜中天地。先生生于此中。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5H 页
能奋迅乎千仞之上。乃勇下其百倍之功。以孔朱栗尤为祖宗。从梅山溪刚为师友。道既大修。文复在玆。诚无文王犹兴之豪杰。盖在岭南初起之一人。山岳威仪。春风活心。表里并直。物我无閒。壁立乎一定之位。泰山摇不可动。翱翔于万善之界。秋毫犹不敢忽。谈论正大。俚俗鄙近之言。未尝一出于其口。动止栗严。互回软荏之态。未尝一作于其体。秉心如白日之在青天而不为云迷。持节若苍松之立冬雪而犹自閒肃。嚣嚣于是世之外而至死不变。殉道之义全矣。慥慥乎陋卷之中食贫无厌。乐道之心胜焉。接朋友则切切于忠善而不以自辱乃止。教后生则恳恳乎修治而惟以务实为主。见有不善者则责而励之。若雷霆之大驱而无所缓容。遇有向意者则鼓而动之。如时雨之沛下而有自勃兴。顾彼贸俗。庶几变齐鲁。及门诸贤。各因达材德。惟其如是。虽愚蒙之人。莫不知尊敬。凡乱贼之徒。亦皆有忌惮。诚万世下圣门有光。乃千里方关北作式。呜呼已矣。今更有其谁云云。
祭晚柏先生墓文
维 崇祯二百五十七年岁次甲申十月壬申朔三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5L 页
日甲戌。门人顺兴安教翼。敢昭告于晚柏处士洪先生之墓。惟我先生。北方杰豪。论截刚铁。讵诐息邪。气横秋霜。崇节尚义。严于惩讨。扶伦持纪。力斥流污。经正慝无。饮食教诲。犹谓之师。津筏标准。其义如何。所以法门。传习者多。微我先生。孰启愚衷。伊昔从游。分义未定。今始觉得。思深秋阳。玆以上香。明告下情。
祭先兄文
维岁次辛未十二月丙辰朔二十五日庚辰。即我先兄下世之一周期日也。弟教翼播迁在安边卫益砂洞闾塾。势不得奔哭于灵几之下。谨遣第三儿观镐。替读文字。道达所怀之万一焉。呜呼恸哉。生育我兄弟。拊教我兄弟。兄踰十岁。弟才七八。父兮抚背曰。善读善读。母兮念饥曰。食哉食哉。何其全盛也。古令兄弟。吾未之及见。近世孔怀。略尝阅验。虽自谓如▦姜之爱弟。至于临财相让。鲜不吝惜。而吾兄则真实无毫分自私。未尝称贷称助当用直用而已。则是吾兄弟不约而能然。无我无意于弟兄閒。吾于兄每学而未能者也。岂曰事事皆出自然。至于弟兄閒。不揆彼我。谓兄得圣人之一段。无足怪也。呜呼恸哉。吾兄之至恩也。兄之天资至质无文。平生无所作为。但见其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6H 页
有而曰有。未见其有而曰无。故往往为求觅人物者所利。性嗜酒。年近立时节。一番为酒使而玆后数十馀年。未尝过醉。又无要饮人劝底意。一奔棘围后自言无才。而更不要赴举。呜呼恸哉。吾兄之至刚也。其居处也。书册几案。未或散置。书字未尝放笔。读书未尝忙涉。呜呼恸哉。吾兄之立规也。事育不赡。执役多端。未克充操。此则吾兄弟相忧于终身。以弟之情私则尤有所冤痛者存焉。小舍冷突。继晷屡绝。暗夜抱膝。独坐低诵。一布上衣。爱护十载。职由室家之不近人情。圣与难化之故也。弟之异居。于今廿八载矣。被养于室家。绰然有馀。则岂是贫富有殊而然也。但异居非理。而元头有差故也。终不能四三世同居。两亲在堂者。安有分居私主妻子之理乎。背理乱常。莫甚于此。故每拟广坪于一处。而先立家庙于正北。又营私室于南东西。仰以勤暄凉。下以教义方。而兄弟联床。子侄左右。以享天伦之乐者。是所满腔子苦血之愿。而亦有莺迁之营于年所矣。适因己巳无秋。仿移民之意。先迁弟之私从于是乡。而尽室毕徙。少俟西成。而兄来视弟。即昨年申秋旬一也。五百里阔别不见者。四个月而始复相会。有若苏氏之相感于逍遥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6L 页
堂者然。竟夜不寐。相与道食贫之事。三分忍饿。决死夏畦之言于兄。不忍闻而胸若崩坼。居无何。兄归省而弟不能同出者。有别墅结营。追发归家。即十月旬九。哀哀父兮。以筐贮藷。颜容黴瘠。而入室悲喜矣。数月共被。接肤无嫌。廿八载异居之馀。始觉弟兄之恩。乃如是至笃也。须臾相离。则兄焉如失。弟亦恻隐。何其相感之甚也。势不免再北。中路触寒。青店投宿。即腊月二十五日也。精陨神亡。不省人事而昏倒乙夜。似梦非梦。自作诗句曰安得速归家。相与道此情。因病望馀。载马归家则是年正月旬四。而兄之丧逝。已浃旬也。是日先考慎重。惊㥘之情。无暇伸哀于兄殡矣。呜呼罔极哉。先考下世于其月廿八日。人家酷祸。一至于此乎。呜呼恸哉。平生所怀多小触感。如欲尽言则河海无穷。弟所经营。都坏了至此。兄感平昔。何不教诲于梦寐閒耶。呜呼恸哉。光阴不住。星霜一周。忍见时变。不死何俟。伏惟兄灵。将何以区处耶。呜呼哀哉。
祭洪子京文
维岁次丙寅八月丁亥朔十五日辛丑。即我栗洞处士洪公子京永窆之期也。前四日戊戌。其友人顺兴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7H 页
安教翼。谨以鸡酒之奠。再拜哭设于灵筵之下。而侑之以文曰。呜呼哀哉。兄或不昧。其或察我衷言之万一乎。教翼之于兄。岂寻常相与哉。曾读可欲善之说于邹传而于兄验其实焉。尝玩不远复之训于羲经而于兄服其义也。贱齿十四。始与兄交面焉。兄于教翼。四年以长也。观其貌则不傲而质。听其言则不文而恂。视其服则不侈而俭。其事亲也顺。索而使之。兄未尝不在侧。亲醉气迈。家人难容。而兄未尝忤其志意。亲疾在床。侍汤数年。而兄未尝懈其支体。此皆学问以前事。而教翼之所及见者也。教翼之性。本浮浪矣。见人之妆善其面则喜而效之。及见兄貌之质则有悦于目而黡然焉。闻人之文致其辞则喜而学之。及听兄言之恂则有悦于耳而欲讷焉。接人之华美其服则喜而慕之。及见兄服之俭则有悦于心而志少定焉。至其事亲一节。则尤有所苶沮而未能焉。吾知其可欲之善。感人心而动人性者然也。且兄与教翼。俱为贫乏而殖货于平昔。而教翼则以不利而穷反本焉。兄则少有矣。以趋利无厌之常情言之。味渐如蔗。其不为剖身藏珠之惑者几希。而兄于其家仲氏。闻其读书为仁之说。则翻然自脱于货利之场。而取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7L 页
要诀小学等书。以为自治之主本焉。何见之正而何退之勇耶。苟保是心。虽显爵重禄。其视弃如脱屣。安往而不得。不然吾知其不远而复者。此其大纲也。及于其伯仲之序。侄孙之族。虑其饥不能供则分己之财田谷而继之。虽以此致贫而糟糠屡空。尚有得必共之之心。少无惩前吝后之意。读书者虽多。岂皆如是耶。其在家庭则师事仲氏。晨昏不废。就正有道则尊慕三先生。不惮其千里之远。不惜其艰办之费。可谓好学也已。一自师门之后。晨谒之礼如茶饭。非疾病之甚。未尝废其日用。教子循法。耕读是事。而功令之文。不能移其志趣。生世以来。于酒色尤淡如也。未尝房外解衣。而亦未尝酒肆寓兴。至其晚年。为朋友所劝。虽小酌亦未必谋。醉辄温克。不露圭角。当夜气清朗之时则或拱立看月。在黄昏涔寂之中则或默坐体认。人或讥其怪异者有之矣。然夜气与未发气像。彼恶知之。兄不怪异也。人自怪异也。不计文士与野人。而有所接言则辄话学问。实心相劝。而不顾人言之讥谤。此皆尽己之心故也。大抵人皆自道诐淫邪遁者。亦自道也而不能掩其蔽陷离穷。则至于学问之自道。何独信其外而疑其内乎。如不欲相睽于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8H 页
今之世。而口不道为学之道而谓之学者。虽自谓得道。人必不信。而况存诸中者。岂有不发于外之理乎。兄我俱晚学矣。教翼则小慧。故自不能务实。兄则以鲁之故。专务守实。与其慧而无实。孰若鲁而守实。圣人复起。必与兄而诛我矣。叔季滔滔。文益胜而情益炽矣。彼其以身发财而认欲为义者。不必挂齿。至以读斯文行斯文者言之。或有以咀嚼英华。吐为文章。自以为高者。或有以多闻强记。待问而辄应。自以为能者。或有以强其所不知而眩人听闻。自以为得者。或有以挟学诬妄。幸人之不知。自以为安者。吾兄有一于是乎。孟子所谓二之中四之下者。于兄近之。而天若假之以年。莫夺其人生之大期。则充美大化之境界。兄必期而窥之矣。呜呼。何生之兄。而何气之啬。然原壤受老而不死之责。则人固有不仁而寿者矣。颜渊致不幸短命之叹。则亦或有仁而不寿者矣。与其不仁而寿。孰若仁而不寿。以此推之则兄必无憾。吾谁适从。何日之迈而何葬之速。言之无穷。百不记一。追之无及。哭告永诀。灵其不昧。庶几来格。呜呼哀哉。尚飨。
祭金信叔文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8L 页
维岁次辛巳八月庚申朔十四日癸酉。具位教翼在四百里殊乡。悼先进之尽归。闷吾道之益孤。缓辞道情。使第三儿观镐。将文敬告于近故学生金公灵几之下曰。呜呼痛哉。天地以阴阳生成万物。生是仁也。成是义也。圣人以仁义育正万民。育是生也。正是成也。天地圣人。浑然一道。而众蚩群蒙。作伪以夺。故尧舜生而设教诛凶。致太平于当时。孔孟生而继往开来。垂太平于万世。尧舜之道。非孔孟不得以传于后世。故宰我曰。贤于尧舜远矣。是以后之帝王臣庶。皆欲矜式孔孟。并享其得道贤哲于学校之中。立师聚徒。朔望上香而寓慕。讲学以明斯道。是为孔孟所垂之太平也。而喻利之徒。乐纵之辈。反太平而行淫邪。弦诵寂寥。饮食若流。道理变作货利。憎彼之君子。容假愤色。言称明道。鸣鼓声罪。云非吾徒。其初设心。孰不见赏。公于是时。错认其真。欲复吾道。同心黾勉。生亦从后。观公之行。不耻下问。言是则从。志同言同。于道何有。斯文斯世。天丧也否。进退消长。坚冰难解。君子否亨。栖遁为嘉。不遇岁寒。谁知松柏。假容之辈。昏夜乞怜。买居其任。昔攻反慕。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形驰魂散。安知臭腐。惟公敛退。景慕斯道。邻栗接芳。晚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9H 页
柏与友。能守晚节。可谓得正。得正而归。没亦宁矣。于公无憾。后学独悲。斯道益孤。谁与共忧。日暮途远。彷徨长吁。公若在世。生将趋隅。执经问难。致知力行。同尘和光。便是夷狄。攘夷岂他。斥心之俗。尊周在何。奉帝之衷。学求如是。孔孟气通。公之云归。心算已矣。远莫奔哭。以文替告。尊灵不昧。庶几临听。
祭金中瑞文
维甲午七月中旬。顺兴安教翼哀亡友处士金中瑞之不幸短命。而老昏路修。不能赴哭。只缀哀辞。递传于孤子哀次。俾因某日朔奠。使祝展读于灵筵之下曰。呜呼不幸。君胡命短。时方逐末。人无检本。葩藻争竞。杞柳戕贼。滔滔尸喧。寥寥生乐。君独处静。简上求理。贫求童蒙。孝养父母。馆距亲侧。百数十里。馆米之白。不自入口。海鲜之美。无一充肠。每因来往。远致高堂。是谓能养。志亦无违。宗族称焉。人不閒于。本立道生。可以广材。金山严洞。是其始交。莲峰登临。林塾往复。青城一夜。黄院半月。自后索居。罕与琢磨。路左便沮。书问亦稀。更觌未遂。凶讣忽来。呜呼痛矣。君胡不幸。凡民有丧。匍匐尚痛。况君有逝。宜何偃仰。岁将再周。永撤象生。玆构情辞。替泄心哀。君灵不昧。庶几格
浑斋集卷之十 第 199L 页
思。
祭金希圣文
嗟吾君之逝去兮。奈卫道之益孤。世行路之多歧兮。谁能挽回其擿埴。卓彼先学之载道而北归兮。君得之以趋向不差。既治己而推恕兮。多庶几乎共学。人或讥之曰未必知道兮。安知非圣人徒之距墨。哀吾君之厌世兮。将谁任其告语之责。吾为君之恸甚兮。岂昵比之私情。嗟世道之长夜兮。恐行者之坠坑。默斯文之是非兮。孰徐究其执丧道之深衷。孝根天而学有源兮。岂不念其踰毁之失正。或者惜其伤生兮。吾必信其不幸短命。我与别其于今三载兮。每耿耿其一晤对。生别犹其常恻兮。矧此别之永诀乎。呜呼痛兮。呜呼痛兮。
祭张汝经文
维岁次乙酉九月丙申朔十七日壬子。顺兴安教翼。托其门人从游余者孙亨祯。奉香酒果。往奠柩前。于其行也。为文而送之曰。呜呼汝经。胡至此耶。明敏之识。卓尔之才。志不可屈。辨不可穷。形气一散。寥寥冥冥。呜呼天乎。胡为生之。胡为夺之。并游之好。于斯尽矣。同志之乐。于斯已矣。痛矣痛矣。哀哉哀哉。
祭族孙亨穆文
呜呼哀哉。君言不佞。君貌不扬。一片丹心。百忍素衷。能养厥父。艰济痴叔。少有苟合。值凶恤族。肇牵车牛。惟爱土物。小子惟一。不待诰布。差隐市廛。未暇沧洲。白贲无咎。素履自安。宗族有称。乡党无閒。翁拟劝学。远莫及言。教子有方。君未闻焉。以是远念。早晚面论。君胡径逝。翁算已矣。君灵不昧。或感我意。呜呼哀哉。
浑斋集卷之十 第 200H 页
祭金舜举文
维我金公舜举。弃世归泉。已周霜矣。友人顺兴安教翼。索居遥山。不得躬往伸哭。文以道情。使季儿泰镐。不期日子。只以到时。展读于灵座前曰。古人言佞媚于生前而得其死者。跛躄而归也。弗其归路也。正直于生前而得其死者。暇豫而归也。坦其归路也。呜呼公之平生。不见其用佞而乱义。媚顺而阿好。不知机变之巧。不受玷污之辱。惟直情言行。未尝役智而劳。閒閒桑郊。无或扬袂于市。岂非暇豫而坦其归路者耶。然则生寄死归。可贺于公。不必为公而哀也。但人异于飞走。而不效诞者遗情。则岂蔑生死别离之至怀耶。呜呼公归。使我心恻。呜呼公直。使我不忘。
祭金京七文
浑斋集卷之十 第 200L 页
呜呼哀哉。公我共老。公少三岁。宜公哭我。公何先去。公先悼亡。我未即吊。我后丧子。公来而慰。公又哭嗣。我尚未问。拟近岁除。修状致唁。兼送儿曹。道达情义。徐俟夏炎。期欲欣会。是岂假饰。情实然矣。此情近尤。默数来日。枉算剥落。凶音呜咽。万念成灰。四肢如堕。公非亲戚。我何痛悼。公北我南。曾未识面。晚暮流离。此山同遁。草昧野俗。曲糵乱风。邪道蔑正。奸谲反忠。公我同人。先咷后笑。金几断利。兰如闻臭。公之云亡。知我者谁。公虽未学。闻善无违。今焉已矣。言善于何。非公为痛。更谁有焉。呜呼痛哉。公庶几感。
祭金可宪文
深山同客。连檐共居。明月三径。绿杨两家。出入相友。疾病相问。三岁同井。情义不浅。风流云散。萍随蓬转。一舍索处。千山重遮。同此衰暮。晤对未易。相思莫慰。赴书遽到。呜呼已矣。何时更觌。拟赴灵筵。一伸情哭。气耗脚软。荏苒今日。星霜再周。象生将撤。宿草未哭。此何人事。惟灵不昧。感我顾照。
祭方河龟文
呜呼。十五岁童子方河龟。以壬辰七月廿三。不幸短折。翌月九日行窆事。丰湖老夫哀而来哭曰。呜呼河
浑斋集卷之十 第 201H 页
龟。汝何以凶折乎。死生虽有命。岩墙岂正命也。杀汝者医也。而不能为汝择医。是谁之罪欤。愚俗之惑于邪说。邪说之欺诳愚俗。诚所谓甚于洪水猛兽之害也。乌喙之不可食。鼠药之能杀人。虽愚夫愚妇。皆能知彻。而童子无知。只信庸医而自戕其命。汝实自入井也。呜呼痛哉。汝与善道,履祥。并入吾门。若同队鱼。一行雁矣。三年洒扫。四时进退。搔吾之痒。抑吾之痛。奉吾之盥。沃吾之洗。在吾之食。举吾之案。朝朝请益。暮暮循习。凡应俾应。疑问斯答。节文教熟。良知培养。苗而有秀。期三实兮。忽损汝一。岂不哽塞。自汝之长往。每中夜思切。丰盈清粹之容颜。彷佛乎心目之閒。明亮庄实之声音。往来乎耳聪之中。心或若拆。泪或自零。殆不可堪。携汝同学善道与履祥。来哭而永诀。汝灵不昧。或能知之也否。呜呼痛哉。呜呼痛哉。
孺人姜氏哀辞
呜呼。我族孙妇孺人姜氏。以己丑二月六日不起疾。其夫族祖浑斋翁在四百里远地。晚得讣书而痛顺德之不克寿。述数句诔辞而远寄。令读于灵座曰。呜呼哀哉。曾于斯干诗。得诵无非无仪之语。而于汝觌之。又于张氏之戒。有见无然訾訾之说。而于汝验之。
浑斋集卷之十 第 201L 页
幽閒贞静之德。纯淑不贰之操。岂溢真之赞辞乎。呜呼哀哉。使吾一安之门。皆能或庶几得如汝之柔顺无瑕。则不必用嗃嗃悔厉之严。而女贞之吉。充溢家家。将可以为四邻之慕用。而无或招外人之议讥也。呜呼哀哉。胡天不憖。遽夺我贤新妇耶。呜呼哀哉。
浑斋集卷之十
 墓表
  
松墅处士墓表
公南阳洪氏。讳理镐字子京。高丽同正先幸为初祖。 本朝有讳瀚吏曹参议。被燕山史祸。 赠参判。至讳谨臣佥正。谪洪原因居。于公九世祖也。曾祖讳昌集。祖启涵。考夏权。妣顺兴安氏。宅祚女。本生父一泳。母庆州李氏。公十三过房。考性峻严。家人鲜见容。惟公能感以孝。少无违忤。尝以亲命举钱。当室后几富有。一朝见叔兄晚柏公晚而好学。慨然叹曰。岂为是暖饱而逸居。于是弃前务。专意于格致存养之工。道得于心。德见于行。孝友睦姻任恤。无一欠阙。而所谨尤在于人所不见。所难能散其勤力才积。对人言语。每见其温温恭容。和煦月夕。洒然有光霁精采。不幸短命。以丙寅七月六日卒。其俟距其生 纯庙庚辰。寿四十七。踰月而葬于洪原塘山坪酉坐原。配宁越
浑斋集卷之十 第 202H 页
严氏。允民女。女德早著。年才七八。别于男女之礼。虽在亲侧。不解衣。不与男同席共食。及适四德俱著。宜其家人。无愧乎诗赞。此其第三胤畴厚泣录中大意也。举三男二女。仪厚其长。约厚,畴厚皆出继。女适张锡斗,全治模。公尝从鳌谷,肃斋,全斋三先生游。其墓碣铭序跋。全肃二先生已发挥之。石林公撰行状。而其家至贫。无计具碣。姑揭表石。而徵短述于不佞。谊不敢辞。略叙其来历生终及及见实事之梗槩。其为学终始嘉言善行之可以为学者法者。皆载状跋中。故省之云尔。
浑斋集卷之十
 墓志铭
  
自志文
有 明朝鲜国咸镜道洪原县西北面丰湖里。有顺兴安教翼字敬汝者。今老且死矣。仿 皇明刘忠宣自为寿藏记例而记之曰。生质不美。始工诗赋而业荒。中欲殖货而志懒。不知为谀词而悦人。故人多不称焉。年近强仕。被晚柏洪先生力奖。得学者名。因以先生命。就思山师朴先生而受大学。又以朴先生命。就石蓝宋先生门受中庸。翻向三溪。就赵先生门。六日听言而归。游居常依于晚翁门。翁性不苟容。未尝
浑斋集卷之十 第 202L 页
见宽假许与。以是常常有忌惮。然犹未忘世儒业。晚暮得亡友张汝经主贼不两立说而读之。尘肠破散。自是志向颇定。但不能躬厚薄责。至成士友衅隙。自致多口。惟如洪由范者。疑有一节可取。而称道于其师门艮斋儒贤。请得浑斋题扁而来。盖闻不浑厚之说而规之也。自得此规。却顾警惕。不敢放心。然犹失多。甚自哀怜。少壮嗜酒。醉必骂人。既衰沉宿。寤又索饮。是为酒困。患是屡断而竟不断者。以扶衰通欢也。行年六十五。虑子孙从游辈。谓图不朽而溢美重累。将以此拟刻石藏圹。
室人南阳洪氏墓志
室人洪氏。贯南阳处权女也。名巢鸠字子拙。盖其君子仿梁鸿之名字其妻而名字之也。龄十八。归于顺兴安教翼敬汝甫。至于今七十四而偕老焉。其居心行事。不必加验而可始终也。教翼惧或无人发挥其蕴德。豫作志曰。于舅姑前。未尝抗颜放言。于娣姒閒。无一愠诬辨谤。谷与人则再三𥳽扬。犹恐不实。及其升斗。盈溢流散。又恐欠缩。多产男女而绝无求福问命之事。至爱疾病而未动握粟出卜之念。嫁六女。不一参议干涉。女多遭艰。无或开口怨尤。青年以来。足
浑斋集卷之十 第 203H 页
不及于婆娑完丘之戏。白首至今。意惟专于执麻主馈之事。是皆愚妇未易之行也。孺人本非主祭之妇。而老益尽念于致祭之事。是其孺人百行之源也。呜呼。我后生新妇辈效之哉。
亡子观镐志铭
安观镐子国字。本顺兴生辛亥。父教翼母洪氏。崔女取生二子。长承敏叙其次。叙则夭敏聘李。观汝志太亢辟。冀汝归遽汝折。距其生四十五。閒一月藏于地。月仲夏日三蓂。地三水斗融峰。父志此泪雨零。岁乙未同葬藏。(观镐以 哲宗二年辛亥正月五日壬辰生。 当宁三十二年乙未三月二十九日庚子未时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