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浑斋集卷之五
浑斋集卷之五 第 x 页
浑斋集卷之五
 书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1H 页
答金玄淳(甲申)
凡出后者。期死不欲为人后者。伦理之至情也。见公文。不得已而决意者。畏天命而奉天命也。如此然后。方可见私欲净尽。天理流行之真意也。彼不承父母之命。猝然见欺君罔上之公文。而自与为人后者。真禽兽不若。曷足道也。是以愚今曰洪畴厚之出后。真无所为而为之。可法乎衰世者也。尹容山所谓告君立后。终是人主张而实非天也。则为人子者。何可因一礼斜而甘为他人之子乎云者。窃恐深惩其世之所谓出后甚无谓不足道者而发。而抑扬太过。若论到极处则恐不免遁穷之屈也。愚请以容山之言。设以扣容山曰。执事所谓圣人所谓继绝者出于迫不得已者。以为不可继绝耶。彼必曰得已则不可继绝。既是迫不得已则何可不以继绝乎。愚又曰然则执事何以曰为人子者何可因一礼斜而甘为他人之子乎云尔耶。彼必曰此则极论为人子者能于伦理源头上理会者也。愚又曰然则圣人之迫不得已而继绝之继者。独非伦理源头上理会之人子。而圣人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1L 页
罔驱而使之继绝也云。则彼将何说以答之耶。愚故曰恐不免遁穷之屈也。孔子射于矍相之圃。使子路出迎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去者半入者半。与求也。求为人后者也。孔子但斥求为人后者。而未曾斥为人后者。则迫于君父之命而出继人之后者。是乃先圣王之原天立法。而昔圣人之遵述诏后者。故子思著之于中庸曰继绝世。则继绝一事。亦是万古不易之大经法。今如容山之说。则伦理源头上理会之人。皆可以蔑视君父之命而直遂渠情而已。惟昧于伦理源头而贪得求利者。皆受继绝之命也。然则圣人立法之意。岂不为虚伪也耶。且容山所谓告君立后。终是不过人主张。实非天也云者。恐亦非中正之论也。天即理也。理则自然也。人得是理以生。有形具性。故曰人者有形之天。天者无形之人。所以有程子天人一也之说。朱子天大底人。人小底天之论也。苟人之言行。本于仁义礼智之性。而与元亨利贞之理无閒焉。则虽闾阎匹夫妇之所为。皆便是天也。而况代天理物之人君之应天民继绝世之告请。而命之以成给父子者。岂非天也而乃谓之人主张耶。但虽君之所命。其命也出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2H 页
于形气之所使。或见卖于左右。如世所谓出后者。无两边父母与受之实事之已孤者。命成公文以给。则实是人主张也。如此则人子之有一分人心者。宁死岂可以人主张之君命为重。而不为所生之恩而立节耶。愚故曰容山之论。不免遁穷之屈也。然居今伦理都丧之时。容山此论。不可无也。但忿世太甚。推说过中。不得不辨也。至于徐壶山之推鼓翁说而曰。鼓翁所谓三纲之说。实为有父母者。徒以君父之命为重。不能抵死力免者而发。况无父母者何可以一遗命。为他人后之理乎云者。其立言之微意。与容山过中之论自不同。推此则盖可见鼓翁之说只是曰为人子者。但知有所生之恩而不知君父命之为重之意也。此与孟子答桃应之问相同也。皋陶执𥌒瞍之时。岂知𥌒瞍之为天子之父。舜之窃父而逃之日。岂知己之在天子之位乎。如此然直为天理之极人伦之至。而权制有未暇论也。故朱先生举此事而曰此亦只是言圣贤之心耳。圣贤之心合是如此。权制有未暇论。然到极不得已处。亦须变而通之。然则容山岂但知孟子之立言。而不知有朱子之极论。想必对人子。答人子之本心而已。故不暇论到权制变通处。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2L 页
而其言如彼也。为人子者。不可不知也。鄙见如此。未知以为如何。
答金玄淳(乙酉)
令从已孤后。私自出继其叔父后。虽有公文。只是诬罔上聪而自济与人后之私恶。况无公文者乎。即速归正之谕。深得义理也。其忌日在近云。而既不立主。将设纸榜。则不可以设纸榜之故。而不告其改正之由也。告辞在下。
 云云。某已孤之后。无与受公文之事。而私自出继于府君之后。近从士君子得闻已孤子不出后之说。与夫无礼斜不成为父子之论。且夫与为人后者。矍射之所斥。不胜惶惧愧忸。欲死无地。此非寻常过恶。虽小小失理之事。当速改之。况是大过恶。何可顷刻因循。玆自今辰祭用班祔之礼。称用叔侄之属。伏惟尊灵。降居神位。而监顾天理人情。少无感焉。
妻母之丧。女婿主丧。则恐不可无虞。而卒哭则待三月服尽之期行之。而因撤几筵。恐或可也。先儒说朋友有虞祔则妻母亦不可不然也。但既无入庙之事则祔祭无所施也。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3H 页
答金玄淳(丙戌)
贤者屡以庶子为父后者为其母之服。俯询及之。每以承嫡者为其所生母。只服缌之说。率尔供对矣。今更详考礼。则士为庶母及庶子为父后者。为其母同缌服。则为庶母缌麻服。是乃大经礼。而以孽承嫡者。便是嫡子。而与尊者为一体。不敢服其私亲之义可见也。然私情自有曲折。权宜又有时措。故为庶母乳养己者。服小功之文。见于礼经。又遂庵曰庶母曾摄女君。则嫡子有服小功者。以此推之。则今庶民家悼亡者。往往取失节妇配己。行夫妇之义。而共家事与祭享。则如此之妇女。似不可与有妻时妾婢妾之贱比方。且其所生子于其父。为无嫡兄弟之独子而已。则亦似不可谓之承嫡与否。而恐只与丧服传所谓庶人无庶母之义处之。然庶人当视士礼为礼。而为庶母服者惟士而已。(大夫以上。以贵贵之义降服。而不服庶母。庶人无庶母。故曰为庶母服者惟士而已。)则岂可以遽据庶人无庶母之说。(庶人一夫一妇。故曰庶人无庶母。)而妄自以不别有嫡庶之嫡庶耶。程子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当时虽不禁改嫁。程子之训。若是截严。况今我东有改嫁之禁。则尤不当犯禁而配己也。是以曾举此事。仰质于三溪先生而得优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3L 页
许之教。近日又于增解注得考。则有曰问人有未娶而死者。有贱妾子承重而其母死。服三年而升配考如何。或答曰服缌是也。中原则有改嫁之法。故无妣之庙比比有之。岂得谓不可无妣而以妾配于庙耶。此谓本无聘妻。而只有奔接之妾子。不敢以己承重之故。而升配其生母于考庙也。(此则无妣之庙)虽若有自贬其母之嫌。然若以妾母升配于考。则反是卑其考而不尊之也。所以不敢违天叙天秩而私尊其母也。然则今有失节之妇。得与悼亡之丈夫接见而主家者。只得为摄女君之庶母而已也。如有嫡子则或为其摄而加服小功可也。只服义服之缌麻亦可也。且若本无嫡子而其所生子承重。恐不可过于嫡子之为曾摄女君之庶母服小功者。而五月除服时无别祭。只于别室奉几筵。而以心丧服色。终三年行大小祥。如先儒之或论。然后方尽人情而庶报生育之恩也。所以承重者之如此者。为无次庶子主其祀故也。至于祝辞。依语类只得称母子。不当称哀子。南溪答承重庶子主生母祝所称之问意如此。若措语则恐依本生父母祝辞。云夙夜悲哀。不能自宁云云则如何。(先儒有措语本生父母祝辞者故妄据。未知是否。)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4H 页
答金玄淳(戊子)
某人文集。何论其可与否也。但在吾人分上。汲汲就圣门文字实下工夫。而得个入头处。时习不懈。庶免得天理之罪人则幸也。邪慝之说。何代无之。其说似是而非。惑人也深。故孔孟朱宋皆深斥而痛绝之。然其绝之之术无他焉。亦自反经而已矣。故曰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所谓经者。只是五伦上亲义别序信之道而已。欲明此道理而得于心行于躬。何暇与彼纷纷争辨而少缓其自治之道也耶。申望贤者十分自反而自治也。不然贤者所为。不过曰愚直狂妄而已。窃为贤者甚惧焉。
与金玄淳(己丑)
未知近况何似。渐渐思之则向前学问大差矣。吕荥公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盖自攻其恶。日夜且自点检。丝毫不尽。则慊于心矣。岂有工夫点检他人耶。又曰后生初学。且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是当。气象者。辞令容止轻重疾徐。足以见之矣。不惟君子小人于此焉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定也。愚于此数语。甚有味而日月三复矣。但其贵贱之说。不必于人爵上讨之。惟以修天爵为贵。则气粗言急眼白面赤者。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4L 页
皆不修天爵者之辞令容止。而下隶常贱之陋习也。何但以仕宦为贵而不仕为贱也。德吾之病。不幸近于常贱之习居多。欲治其病。以尤翁之未尝抬眼视人。与人酬酢。语音低微。及其饮食。不闻匙箸之声为业可也。且如周公之言若不出口。身若不胜衣。孔子之恂恂似不能言者。皆可以医治德吾病之良药也。此艮斋所与家儿戒辞。而愚实同病。故每日三复。病今少差矣。玆录送之。德吾莫曰已知其说而少忽也。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也。好乐虽由知而生。然徒知而不务所以为好乐之实。则何以得好乐耶。愿德吾惕然也。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山中共社之约。何时可遂耶。内外交养之妙法。非同守而相摄。则不能以言语之文字亲切形容也。愿德吾默会也。
答金玄淳(庚寅)
国哀普恸。彼此同情。肃翁道学之师也。赵按使秉式乃俗吏也。借曰有可称之行。岂可与之同享一庙耶。此实大变怪也。虽然世必有公论。寅和安能独售奸谋耶。
黄凤(戊子)
承问书。兼得日记所示。可见进学之意。甚喜甚喜。此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5H 页
状百骸刺痛。万念如灰。自强不得。若终如此。则必将不复更堪讨论也。吾辈彼此晚学。而徼倖相遇。苦在此垂死之日。只增自哀。且不见汝强之大成而死者。又哀也。不知汝强能谅此也否。见日记中为亲若师。在山中徒食。每遇肉不近口。可见其向亲念师之诚。若无此心。不免忘亲之徒。然不必如此也。不饮酒食肉。居丧之大节。然不顾毁瘠伤生。君子谓之不孝。况亲在堂上者。身縻客馆。却肉疏食。此欲无故致瘠。未见其孝道如此也。为家贫亲老。仰食于人馆者。此禄仕之类也。既得其禄而奉亲。而至于朝夕之供。则主人接宾之事。非减我禄钱而自家自备肉也。何不顾父母之遗体而欲自伤耶。且父母爱子之情。无所不至。而惟其疾之忧。尤是恒切者也。仰体父母之心。则尤不可无故不肉也。但父母之势不常肉。而子于外方遇盛馔则有孝诚者。自不得不念亲。既云念亲则自不得恣食而已云尔。岂可以食素耶。曾子不食羊枣。为亲所嗜。然此亲没之事。而羊枣是所独之物也。不得常常得食者。然曾子于亲在之日。虽遇羊枣。恐不必以亲在而辞却也。愿贤者十分自顾。勿为异常之事。至可至可。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5L 页
黄凤(己丑)
 凤立以四弟之长。承家亲之命。出继伯父后者。今为十年矣。自闻先生无公文。不可为人后之训。家亲方图出礼斜矣。又先生曰据礼则人家长子。不可以为人后。闻此言。小子情理。即安于归本之心。家亲亦曰觉今昨非。不可顷刻因循。即以小子之弟凤渊出继伯父。以承宗祀之意。即日会宗发此所以然之论。而方使小子上京。为启下公文之谋。则此事已然矣。但欲更闻先生精义至极之论。俾为没世不忘之资焉。
所询之意。真所谓昨非今是。向善背恶者也。善哉善哉。
为人子者只以父母之私命为重。不见公文。遽出而为人后。则是非但忘亲生育之恩也。实陷其两边父母于无君之罪也。父子天伦也。移伦处变之大权也。其所重重于尧舜之以天下授受也。是可以不告于天而私相与受者耶。是故惟天然后可以移伦也。而人君代天命物者也。故告君即告天也。禀君命即禀天命也。今为臣民者。以其君所主张之事。私自主张。则岂非无君耶。愚所谓陷其两边父母于无君之罪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6H 页
以此也。
人子之身。非己身也。即父母之遗体也。父母即天地也。父母之性即天理也。父母之气阴阳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而理亦赋焉者。亦父母之谓也。此所谓父子天属。父子天伦也。子可以自绝其亲乎。父子元无相绝之理。但人之父母于当人为小底天地。人君命万物之大底天地也。能生人能杀人。能贵人能贱人。故君命一下。子不敢父其父。不得已而承君命而出为人后。而专意事所后父母。此与难进易退者之不从君命者。似相反而实同理也。人君只是代天理物。则君之上。又有命君之天也。作之君作之师。天佑下民而命者也。继绝存亡。天之生物而栽培之理也。人君不为天民。则不能致敬尽礼于天民之先觉者。是违天者不君者。故君子儒臣为天立节。而不从君命也。此与从继绝存亡。顺天理之命者。同一理也。贤者欲闻大义。故妄说增衍。要明其精义之极处。而未敢自知其是否。然不待君命而不可出后之义则无复可疑。况贤者以人家长子。何可以绝父之祀而为人之后耶。不知而顺亲私命者。今虽十年之久。觉非谏亲而得亲命。以贤弟出继伯父后。岂不极是乎。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6L 页
长子不可为人后之说。不见公文而不忍自绝其亲之说。与夫昨非今是而归正之说。条录于后。一一览详也。
 国朝大典曰。嫡妾俱无子者告官。(礼曹官也)立同宗支子为后。
 又曰以同宗长子为后者勿听。
 丧服传曰。何如而可以为人后。支子可也。疏曰支子可也者。以其他家适子。当自为小宗。故取支子。尤庵先生曰。据礼则人之长子。不可取以为后。
 沙溪先生曰。立后必告礼曹。然后为之子。只告本官则只为养子而已。不得为继后子。
 尤庵先生曰。其曰立后必待为后者之许云者。此甚无理之说也。当为后者苟有人心。谁肯舍其父母而许为人后哉。以故必待父母之许君上之命而后。不得已而为之矣。孔子于矍相之射。谢去与为人后者。若不辞而肯许之。则岂不为圣人之所斥乎。以死固辞。不得已而为之者。然后可以专意于所后矣。
 尤庵又曰父子天性也。惟人君代天理物。故命他子以继无子之人。故中庸言继绝世。必以人君言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7H 页
也。
 大典曰。每式年成籍时及科举出榜后。考较本曹文书。私自立后者论罪。帐籍勿施。科榜拔去。
 尤庵先生曰。有人出继而不为启下。而先服叔父三年矣。既而觉其非。不服叔母。正得昨非今是之意。而时辈以为败伦。削之儒籍。未知欲从朱子及国法者。何为而为败伦耶。
黄凤
二桶白黑之验。先儒亦似有如此点检者。然以愚计之。恐不免无益之枉役也。似不若用敬之为无役而有益也。敬者彻上下贯动静。成始终者也。故朱子曰为小学者。不由乎此。固无以涵养本源。而谨夫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与夫六艺之教。为大学者。不由乎此。亦无以开发聪明进德修业。而致夫明德新民之功也。其用力之方。则整齐严肃。主一无适者。程子说也。常惺惺法者。谢上蔡说也。此心收敛。不容一物者。尹和靖说也。(谢尹皆程子门人也。)言虽殊。其实则一般。而朱子深取程子整齐严肃之说曰。整齐严肃。此心便存。便能惺惺。未有外面整齐严肃而内不惺惺者。人一时閒外面整肃。便一时惺惺。一时放宽了。便昏怠也。愿汝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7L 页
强深体诸先生敬字用力之方。以整齐严肃为主。而心或昏怠。或邪思妄念起动。即用猛觉存心。则必免全黑之患。而不须用入右出右之烦役矣。汝强工夫素欠着实下手。自今以后十分用力于敬字上。期于成就也。
黄凤(乙未)
所示日记。暂阅看过。尊庭教子之言。尽无愧于古贤父兄。况又尊慈氏衣服惟谨之戒。尤令人感服。所谓女中君子也。至若贤者提瓮汲水。补缀衣裳。仰助老慈氏针线井臼之劳。而自以为乐者。真人生第一乐事也。顾此孤露永感者。虽欲此乐而无所施处。只自感泪已矣。又尊慈氏冰雪层积。灶突沉水。人不堪其苦之中。教奉先主而奔走移他曰。如从生父母侍行云者。尤可见心诚爱慕之亲切。而决不是外面假饰之语言也。昔人赞陶侃母贤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愚于贤慈氏。亦以此语仰以献之矣。且贤者不就饮食家请邀之场。尽好规模也。愚亦当遵此为法也。
与李钟滢(丙申)
猎禽者有范驰有诡遇。诡遇而虽获禽多。御者不与比。况教人者舍圣人修道之教。以诡术教人之子弟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8H 页
可乎。大抵自隋唐以来。而教导人之后生者。尽诡遇之术也。虽或以诡遇之术教人子弟。所得果如获禽之多则犹或可也。今姑举以三甲言之。千万人之受学于诡遇之师者。有一有得者耶。今之养子弟之父兄者。教子弟之师宿者。其心其言。皆以行文为务。果能行文之万一者有谁耶。圣贤之行文。孝也忠也弟也信也理也气也神也法也辞也而已。宁范驰驱而不获无罪。诡遇则获与不获之閒。皆得罪于天。况无所得而得罪于天者。尤如何哉。愿理五以此之意。频频说与于学童父兄。勿令有改于栗翁所定之读书之规模。而童蒙须知,童子习,童蒙先习,击蒙要诀。皆小学之阶梯也。此外如俗学。则诗歌乱杂者。皆坏人后生心术之囮也。决勿使披阅也。
答李钟滢
长子流离去他国后其父亡。而无可通讣之路。只待其自归之日。则在家支子不得不摄事行二祥而彻筵。是不得已之变礼也。若长子小大祥前归来。则归日发丧。四日成服。小大祥则依丧服小记祭不为除丧说。而设祭如常。但长子以发丧之期而除其服恐当。此有先儒说多端而烦未尽录及矣。若长子终不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8L 页
归来。而支子挟事行小大祥。则祥祭前日。因朝上食。以挟事之意。措语告辞不可阙也。告辞在下。
 明日即显考某官府君初期。而孝子某出游于越境何处。已经数岁而尚未归来。无处可寻。亦未告丧。按朱子曰亲丧兄弟先满者先除。后满者后除。又按小记期而祭礼也。期而除丧道也。祭不为除丧也。而先儒有论曰练祥与除丧在一时。则此常礼也。不幸主人在外。闻丧于久远之后。则此变礼也。成服既后于初丧。除丧亦宜与练祥异时。为思亲事死之礼而因短生人丧服之纪者。固无义矣。以生人致丧之故。而不举死者当行之祭者。尤为不可。以死者之期而设其祭。以生人闻丧之期而除其服云云。以此推之则今于府君之初期。待远游不闻丧之孝子。而停废当祭之祭。甚悖于情礼。故支子某将以代摄行常事。而今因上食。敢告厥由。
与李钟滢
闻理五居家之仪于哀孙。则曰只着网巾𩮀冠。不着上衣以居。果然否。圣人制文章以表贵贱。如不欲先王法服。则被发左衽。有何不可。而区区以华夷之辨。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9H 页
苦费唇舌耶。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此则居简而行简者也。孔子讥其欲同人道于牛马。吾辈之欲异于牛马夷狄者。只以守法服而已。制大袖衣以居。是何难事而不为之耶。设或甚难事。不曰先难耶。难犹然也。况非难者耶。终更如是则不欲以朋友相处。未知理五欲如何自处耶。
与李钟滢
此去李朴洪三君子。柳省斋法门也。今 国家宗社不得血食。疆域生灵浑溺于犬羊。天德王道于斯尽焉。而此乡士民无一介积愤者。呜呼痛矣。顾此老朽。不胜忧忿。昼宵扣胸之际。逢此三君子来访。听其多少则其蓄憾积怨。授命渡泸之忠义孝诚。真令人慷慨激昂也。其今渡江之行。诚危急存亡之系也。而自我劝进于理五。理五听其说话则想亦同此慷慨矣。第此北地寒凉。严冬在迫。非重裘则难以御冻。而见其所着至薄。不免雪里冻死也。不须多言。即割孙儿束修钱四十缗。以备四人襦裤。慰此老夫之苦衷也。若理五泛听此说。不能为我谋忠。则决不以朋友相处矣。十分善待。十分善待。俾免雪里冻死也。
与张文益
浑斋集卷之五 第 89L 页
家儿回。得闻安留善读。殊喜。但未得见言语气象之比前何如者。为虑不浅。愿君思量得涉春冰执虎尾者气象也。当此之际。心可以他。言可以放乎。于此无得焉。不可与入于尧舜之道也。岂不寒心哉。闻无可言者。故不得有书于贱身。盖谓前此有书故也。曾闻艮斋居丧时。朝朝朝哭讫。每书夜閒气候若何六字而问安于师门。何必有别般奇语然后。有书于先生长者耶。推此则心无所得。槩可知也。
答张文益
人与物对言。则人是人也。物即如禽兽草木之类皆是。而又如身之所着衣冠等日之所用器具等皆物也。合人与物而统言之。则人亦物也而最重最贵者也。格物之物字。是统合人物而浑称者也。
因接事物而查覈事物之实理者。是格物也。然但待因接之际而穷探其理。则必至窘跲而不济事。故先于事物之接我而预穷其未来事物之实理。所谓读书穷理者此也。读书穷理者。所以为格物者。书中所言。皆论事物之理故也。如人之为物。统而言之则人是物之大者也。分而言之则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者。物伦之大节目也。推此广去则其贵贱尊卑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0H 页
高下等级。难限其数。而千变万化之事义。皆因五伦与凡于贵贱尊卑高下等级而生出来。而至于鸡豚狗彘鹅雁牛马。皆为人之用者。而群经群书中所记载者。只是此等物事处置之得宜与不宜而已。故读书而考圣贤已言已行之迹。愚不肖者妄言妄行之事者。即格物致知也。即凡事预立前定。而不至困跲疚穷之意也。
大抵先为穷究人之所以为人之理者。是最急最先务者也。然人之理即我之理也。我之理即物之理也。故穷知人之所以为人之理。则可以知我之所以为我。物之所以为物之理。皆本乎天地之理。而不敢违天生物之心。与天同功。不至于伤人害物也。
虽曰格致为急。岂可徒然兀坐。专事读书穷理而已耶。于夫子所谓入孝出恭。馀力学文者。可见所以读书穷理者。只为欲善为事之资也。
为人子而不为之穷究其父母之所以为父母。则无以知父母之恩德与天地同大。而非不知父母之为尊为恩。然其亲爱之尊敬之而报之恩德者。罔尽其道也。为人父而不为之穷究其子之所以为子。则无以知子之被养如生物之待雨露而滋长。而非不知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0L 页
爱其子教其子。然其爱者不过衣以暖之食以饱之而已。所教者不过就利避害附势趍时而已。故欲行之善。必以致知为先。然或徒致知而不务力行。则其知也荡蘩。徒力行而不先致知。则其行也野陋。故力行者不可以不致知。致知者尤不可以不力行也。
人之一身。上有父母。推其所自出而极之。则有天在上。代天理物。以衣我食我。设学命官而治我教我者。有君临我。内有妇而配我。又有长幼朋友之道。皆备于我矣。何者。我为人之子。而亦为人之父。父子之道。备于我矣。夫妇有乾健坤顺之道。而健顺之理。备于我矣。父子夫妇。兼有君臣之理。我虽非为君非为臣。然君臣之义。备于我矣。我为人之幼。亦为人之长。长幼之序。备于我矣。人于我为朋友。我于人亦为朋友。则朋友之理。备于我矣。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名分势位与威仪举措虽殊。而理则一而已。理虽一。理之名目。亦自有条分。所以有亲义别序信之异名。于此若不用审问慎思明辨之功。则或于亲字外。别求义别序信之理。于信字外。别求序别义亲之理。其可乎。盖亲未尝不义。义未尝不亲。而君臣父子自有尊卑贵贱之别。亦有上下等级之序。而亲义别序皆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1H 页
真实而已。则岂有于信外而能亲能义能别之理乎。但于父子主爱。言亲而信义别序自在其中。君臣主敬。言义而信亲别序亦在其中。至于夫妇则主内外言别。长幼则主先后言序。而信以序信以别。亲以和合。义以肃敬。礼以文之。是皆穷理然后。能知而能行也。
父子有亲之亲字。兼慈孝之意。而慈岂徒慈之谓。教之以义方。不纳于邪。是慈子之大节。而子能承孝然后。父子是亲。孝岂徒能养之谓。先意承志。不咈乎亲之志。是谓养志之孝。而志有善与不善。若承不善之志而遂其志。则亦贼害其父之子。不孝孰大于是。是故有三谏泣随之戒。是孝亲之曲节。而父子顺理然后。父子是亲。然谏父之际。少有犯颜痕迹。则不免矫亲以威严加之也。岂可谓父子有亲乎。是亦不孝之大者也。
君臣有义之义字。兼忠礼之意。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也。以礼以忠。即是义行之意也。若义不行于其中。则自不免虚礼之文似忠之奸矣。故君臣主义。义是刚决断制而直撞去者也。夫子曰。君子以义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若不主义则暴污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1L 页
谗谄之君臣相接矣。此义岂待身出而得君然后讲究哉。虽在陋巷之士。是皆职分内当讲之事也。
夫妇之别。敬义为本。而相对如宾。居内居外。无相亵押。然未尝不好合。所谓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是也。无所乖戾之和是琴音。则乐而不淫可知。而好合亲也。夫妇未尝无上下之分是序也。无信则何以能真实有别而好合不淫耶。
长幼之序。何但徐行后长是有序。如出入门户即席饮食必后长者燕毛序齿之类。皆序也。然徒序而不亲则情相隔也。不义无别则紊乱错杂。初不能有序也。终始诚实以成序者信而已。
朋友之信。居五伦之末。如五行之土。无不管摄。所以忠告而善道者。只是使父子相亲。使君臣行义。使夫妇能别。使长幼顺序。皆于朋友之信而得成。而信字亲义别序之意也。然所以成信者敬而已。故朋友之閒。愈亲愈敬。愈久益敬。一敬字彻上下贯始终。而父子君臣夫妇长幼。皆以敬为主。然后可以言亲义别序之道也。入学始日。即急受用者。敬恭而已矣。
子三从我于千有馀里者。只为欲学孝悌之道而已。而君既永感。又远于宗室坟墓。何以尽事亡如存之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2H 页
诚耶。朱子怀先垄诗有曰千里一歔欷。则朱子亦远于先墓也。其末句又云持身慕前烈。仰训倘在斯。观此则敬义持身。无亏损我父母全生之身体发肤。以全其所受之天衷者。是为孝之大节。至欲尽如存之诚。每于晨起。盥栉衣冠。正立拱手。向宗室所在之方。敬想庙貌。而思父母平生所言语嗜好气象。则自然动哀。而先父母之声音形容。著于我耳目。存于我心中。而日日如存矣。何但于当祭致齐之日。而尽其如在之诚而已耶。又不但如是而思及坟墓。如躬省周。则冈麓神扉。昭然于目中。自然哀生。朱子所咏竹柏翳阴冈。华林蔽神扉者。是思及周省之意也。又其封茔谅久安。千里一歔欷者。是感哀之咏也。大抵学而不思则罔。为学之义。惟孝为大。何可忘孝之道而不思耶。愿君以此自立报德规程。又于日用语默动静之閒。深务涵养而毋急近效。常常正衣冠一思虑。庄整齐肃。不慢不欺。择言简重。时习不已。至于读书。义理精深。不可以草草看过也。正当寻思用意。求古圣贤言行微奥之意。竭力从之。是为学问之道也。不尔则虽读万卷书而说法。如所谓天花乱坠者。只是为人。非为己之学也。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2L 页
所谓格致者。又如衣服之为物。器皿之为物。皆有义理。如不穷格夫衣服之义理。则朝祭之服。可以私着。王公之服。可以民着。夷狄之服。可以士着。吉凶之服。可以通着也。不格夫器皿之义理。则祭器可以燕用。不造祭器而可以先造燕器也。惟致知力行然后。可以免此等过恶也。
与张文益(甲午)
汝强来。仍闻贤者婚议顺成。讵可以不贺而不贺哉。君于千里客地。惟形影相照。初无求配之意。而乃得二姓之欢好。诚所谓至德不孤者也。且成亲在近。而君既至贫。士友并困于涸辙。具币一节。想必末由。是若可忧。然玄纁纸二张。犹愈于已之。是尤翁说也。素贫行贫。乐亦在中。何至作小人戚戚之容哉。
答张文益(丙申)
 郑磐石读于文益者数年。而渠以十岁童子。且重侍而丁母忧。已经葬卒哭也。其祖与父欲使从文益居山寺受读。虽十岁童子。方居忧者。授教山寺甚未安。姑不敢听。伏问如何则可乎。
尤庵先生曰。居丧之制。古今不同者多。朱子损益取中。以为家礼。而其所行。又与家礼不同。此不可执一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3H 页
论也。朱子于韦斋葬前。就学于师门。其内丧常居寒泉。亦与家礼不同。此必权宜得中者。而后学不敢知。只当谨守家礼之文。(宋子说止此。)当今人心偷薄。所谓居丧者。与无丧者少无异同者。尤翁所谓只当谨守家礼之文云者。岂不是严世教之一證耶。然朱子于葬前。既有就学之事。且十岁童子虽在家。想不必极尽居丧之礼。而渠亦是重侍下。则渠非主丧者也。与其在家而奔走浪游。宁从师于山寺寂寥中。导养其良心之为优耶。然朔望则必使之归家。参奠而尽哀可也。
答张文益
五代祖丧。五代孙承重与否有二说。陶庵曰。五代祖礼当毁庙云云。而宗子当齐衰三月。主丧三年而后。奉以埋安。遂庵曰。五代祖丧。宗孙当承重。家礼增解按说。从遂翁说。而其所论辨张皇。而皆合于情礼。故愚亦从遂翁说。而以承重服斩为正。未知如何。
答张文益
承书得审安读为喜。乡怀情也。未归势也。情以势沮。安不恻恻哉。虽以支孙流离。既有室家。则于考妣两忌。设纸榜。以无祝单献而伸哀。情礼所不废也。至于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3L 页
祖以上三世。则恐非流杂支孙之设祭也。当其讳辰。正其衣冠。食素而想念以过是日恐当。未知如何。
答张文益,郑礼殷
南北义旅。可见天理不泯。而亦见五百年 国恩之入人深也。国灭君死之正。理之常也。吾辈以 列圣朝世世王民。同死于社稷。有何憾焉。向日欲居九夷。以无一人举义者故也。今则虽死于锋镝之下。亦当含笑入地也。清一书中德原云云。亦不必动心。而致命遂志。至可至可。居忧者起复举义。惟王国社稷由我一介而可保然后可也。不然则恐未知其可也。篡弑之贼方未报。而举国臣民。慄慄在戈兵变乱之中。何可行大享释采之礼乎。以我谓宰相材者。清一大失言也。招傍人之讥谤宜矣。我于天下之义理。全未贯通。则大小大事。何可以不动心耶。然以我或为一州。则可以遗治绩。且于今世之宰相。使我要陈治教之大方。则似不至眩惑矣。沙溪之为州而得贬俗论。有如此之说。是世儒侮贤之说也。何足道也。适昏忙忙止此。
答张文益
承书知安。磐石形枯。居忧者之形。安得不然乎。子未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4H 页
学诗乎。棘人栾栾。棘急也。是总总哀遽之状。栾栾是瘦瘠之容。以棘人而不瘦瘠。则当曰好人提提。何曰棘人栾栾乎。当时之人。皆不能行三年之丧。故当时贤者庶愿见之心。至发于咏叹之馀。而曰劳心博博兮。盖贤者之心。行孝弟而已。而同胞同心行之。人人不尽孝于送死居丧之大事。则乃为之忧劳之心如此。此所以为贤者之心也言也行也。今世衰道微。虽读书老成之人。无或有善居丧者。而彼磐石以才十岁童幼。能不肉而勉居丧。吾知为众卉之孤兰。百鸟之一鸾。寻常爱敬。每冀其善毕丧而成大器也。今曰劝其父兄食以肉。可谓贼人之子也。圣贤之言曰老者非肉不饱。未有少者非肉不饱之说也。故古之贤夫人之养子。不进鱼肉。柳公绰贵至节度。而遇饥岁则使诸子皆疏食。曰昔吾兄弟侍先君为丹州刺史。以学业未成。不听食肉。吾不敢忘也。饥岁本当不饱而不使之肉。且为学业未成而不听食肉。而况居丧未半之童。哀之不欲食之鱼肉。强之劝食。此果教人子弟为孝耶。可惜可惜。嫠妇择婿嫁之。但取其慈爱之性而著之也。非为为法者也。看圣贤文字而不能权衡以推之。则借圣贤之言而资口为恶者。踵相寻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4L 页
也。岂不大惧也哉。
答郑哲钦(丙申)
闻君作倡义谋士。将赴南阵。果于胸中包得大经纶。而从容正大气象。如子房,孔明。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如圣人所言。则当此硕果尽剥。龙血玄黄之时。不可闭门而守常。不然则只从闵子之汶上。似合明保之道也。何若是大谈而扬臂耶。然不然。君若一来则有摅一得之虑。而相见之难。难于上天。何以摅情耶。世事付之良将谋主。吾辈平生所欲立门之法何事耶。近日于此洞买一屋田。名之以止隐观。盖取止宿隐求观善之义也。其记文别纸写送。览详则庶可推谅此积年独苦之心矣。庄价之索日急。须取讲义契钱。而讲义名钱入送也。如或有妄费云者。则是市井之心。决非吾党担道虑远之士。后何相与为谋耶。馀额手不具。
答郑哲钦问目
大典嫡妾俱无子者。告官(礼曹官。非本官。)立同宗支子为后。以同宗之长子为后者勿听。
尤庵先生曰。独子不可为后。朴南溪曰。考礼经古义。大宗及贵为大夫者外。不可立后。而今世虽支子远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5H 页
族。皆必继绝。至使继绝之义太重。移宗之道太轻。以至终废班祔一路。尤庵又曰父子天性也。惟人君代天理物。故命他子而继无子之人。当为人后者苟有人心。谁肯舍其父母而许为人后哉。以故虽有父母之许。必有君上之命然后。不得已而为之矣。沙溪先生曰。立后必告礼曹然后为之子。只告本官则只为养子。不得为继后子。梅山先生曰。有礼斜则成为父子。无礼斜则不成为父子。观此诸条。则立后之事。至重至大矣。然则所询延氏家欲立后而携贰者。将何以处义耶。欲取同亲之庶孙者。人情之私也。欲出独子而继宗者。尊宗重嫡之大义也。大义之事。似不可以私情閒之。然今延氏家既非大宗。又非大夫之贵。则不当援黄秋浦引通典绝父祀继大宗之说。而取弟独子为后之规例也。则不得不依大典妾子为后之令。取其庶孙。呈礼曹承重。恐不为无据也。未知如何。
与郑哲钦
前日聚散太仓卒。不能尽意讲论。然此蓄憾积怨。不胜愤懑之心。原明既知之。则此可以问饲猪营产业而安处之时节耶。明哲保身自常法。然见机知微。先占便宜。岂明保之谓耶。况所谓保身之身字上所保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5L 页
者。谓何耶。身之主宰。天君也。言语动静。天君之使令也。法服冠衣。天君之威仪也。威仪蔑裂。使令反常。则是天君见亡也。盖天君非我之私尊也。即父母之天君也。父母之天君。即父母之父母之天君。而推其本则实上帝命降之天衷。人人各具此衷。即所谓物物各具一太极者。而夷狄禽兽。亦具此太极者也。然禽兽禀禽兽之形气而为禽兽者也。夷狄禀兽之气具人之形而为夷狄者也。故圣人立法。以禽兽为人之用。而其害人者则驱而远之。以夷狄夷狄之而不与同中国处之。苟或有处中国而从夷狄者。则在王法屏诸四夷。或有甚焉者。则夷灭之。非但执王法而为士师者诛之。春秋之法。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则天下之乱臣贼子。岂有如以五百年遵述尧舜三代传授之王法。大统之一我东方小中华之国之臣子。从胁我 君父而囚拘之。逐我 国母而弑灭之。驱迫 先王之赤子亿万苍生。以推纳之于犬羊之窟。而共牢而食者耶。今此乱贼之徒。遍主列邑愚民辈。称之谓城主。又或曰民之父母。是岂为城主。是岂为民之父母耶。此辈非但 今王之逆贼。实万古天王之逆贼也。灭亿万苍生之天君。裂亿万苍生之冠衣。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6H 页
则非但一二民不可与同天之雠也。实亿万苍生不可与共戴天之雠也。彼昏不知之愚夫愚妇。初不足道也。读圣贤之书而粗识春秋大义者。可以雠虏辈共戴一天耶。他邑姑毋论。三甲两邑。是贤辈世食之王土。佥先茔体魄之藏地。而同是以 列圣王旧民子孙礼义之身。何忍任之于犬羊而坐受其污辱耶。愿原明汲汲与如理五者几许佥同志。秘蜜同谋。毋使兵权为贼统势也。如此等文字。决不使外人见之。而惟如原明者一二人。自知而同谋也。
与郑哲钦伯仲
吾辈处此坎险。身不得不困。然身虽困而道自亨。是君子处困之义也。亦何伤乎。但尚口之戒。不可不紧守也。慎勿发奋世之说于外人见听。徒然取祸。是吾辈今日明保之第一义谛也。
答郑哲钦
思切得书。从审侍安甚喜。但以事多不静。学退无进为忧者。诚可忧也。然多见今人所谓忧者。只作套语。未有真忧者。诚能所忧真切于为学。学岂不进而俾觉其退耶。既知其退则更求其进为佳。如知非礼之动是退。则厉志勿动是进也。知非礼之言是退。则缄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6L 页
口勿说是进也。凡事用此例求进。何患无进。至于事多之忧。殊不可知也。人孰无事。无事则所谓学问。何处可施也。但事有缓急先后之势。当急而缓。当先而后者。非学问也。每事看得道理。不令容易放过。而入孝出恭。馀力学文。文以为己。不以为人。是非急先务之事也欤。愿贤者勿用套语。实下工夫也。至于应求馆客。既许招延。则不必问我。然既有问。何可无对。焦先生就吕公之延。黄勉斋却刘倅之请。当就而就。当却而却。一是以义理裁之而已。自学他学。相与矛盾而就之。则就之非义。相求同理而却之。则却之非义也。惟在审之密察之精而已。而至或无故被胡孙扰乱则是岂疑于贤者者耶。既有当就之义而就之。则是乃凡民俊秀与大夫之子同入大学之义也。幸须相与善观而讲习也。
答姜倡模(丙申)
存养功夫。非但静时如此。动时亦存养。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是通贯动静功夫。一言蔽之。曰邪思妄念萌芽时。敛容惕警以操存之则心自存。此外恐无别法也。
答姜倡模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7H 页
恋切承书。甚慰甚慰。谨询书后秋阴。敩学何似。金直方源源讲讨。而所相忠告善道者何说耶。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从古圣贤皆自这里做工夫。禹之菲饮食。汤之不迩声色是也。朱子编小学夫妇章末端。以寡妇之子非有见焉。不与为友终之。后之学者。可不慎哉。士君子一失身。万事瓦解。当常以朱夫子梅溪馆诗自警可也。
答郑尚钦(壬辰)
荐三朝手札。即承审侍安。而为一门中幼少运證。几至于一夜十起。刀圭煎熬。无少閒隙。且为事育不赡。左右救穷者。其在情势。安不(衍字)得不然。此皆学问中事。定心应事。动而无动则何至于挠屈素心耶。显君缘事而三舍奔走。近夜艰来。未碗糟糠不充半肠。而一宿遄归。吾党贫士势不得不然。然情岂不恻耶。情虽可恻。义以制情。凡事不至太顾人情。岂不是尤翁所谓一剑两段。不敢少有依韦因仍之意欤。君辈今猝当太困穷之势。而既无素积工夫则正难安心。然夫子不曰先难后获也耶。此正用功得力之时也。人以膏粱。我以仁义充腹。人以饱腹而哕噫。我以咽真而疗饥。人以绮罗誇美。我以大布蔽体而惟乐天理。浑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7L 页
忘人之势力。此亦内外交相养互相发之一道也。愿贤者以此示诸君而交勖也。
礼身及主昏者无期以上丧。乃可成昏。大功未葬。亦不可主昏。则尊堂叔以斩衰棘人。欲主期年服之子昏。其蔑礼悖理当如何哉。称为老慈之情者。正所谓太顾人情。必不得其正者也。此意极力禀达于尊堂。勿使陷之于大不孝之科也。老慈之情虽重。老慈独不为斩衰之重哀耶。重哀中欲见其孙之昏庆者。大不可大不可。若不忍慈情而乘丧嫁娶。则是大忍而小不忍也。且使其老慈陷之于大恶也。愿极力止之也。
答郑尚钦
令侄殇变。不胜惊怛。其以继曾祖适长而无弟独身。遽尔入地。真不淑也。渠则已矣。父祖如燬之情。当如何。在贤者十起之勤。终不见起。其痛迫之情。又如何哉。然亦奈何。夭寿尽有命。十分节抑宽譬。令兄同慰慈念也。三殇之丧。不立神主。既虞而除灵座。是开元之礼也。然朱子家礼。自八岁皆立神主。朝夕奠上食有虞。而尤翁以开元礼殇仪太薄云。而有服尽之日。撤几筵之答。慎独斋亦有待服尽而撤之之论。恐不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8H 页
可违也。而至于班祔。有何适众之别耶。兄虽无子。弟既多子。两相同命立后可也。胡至卜姓而欲以孽子承重耶。别娶之娶字。恐不成说也。既有嫡室生在。而又曰娶妇。则是二嫡也。天经地义。岂有二嫡之理耶。
答郑尚钦
所㖮(一作喻)汩于锄禾。未暇带经。经虽未带。必不无夜读之暇。而况夫子不云乎。温故而知新。手锄而心诵。故学之经。亦可以知新也。何必带经然后为快耶。但恐心为形役。则虽不耘锄而安身静坐。心与理相违。不之至于懵然肆然者几希。岂不大惧也哉。
答郑尚钦
盛读以群蒙咻咻中精神昏昧为忧。何至使咻咻之甚而昏昧我精神之境耶。蒙养以正。是圣人成法也。使其正坐出入不失其序。应对进退。必教安详从容。皆是规矩之正也。而彼之正。由乎我之正。是亦合内外之道也。岂有身正而人不正之理耶。愚每验之则敬怠之閒。正不正立判矣。玆以诵及焉。
答郑尚钦
贤忽悼亡。承讣惊愕。伉俪义重。失愚妇犹悲。况闻贤閤幽贞之德。足继古贤妇人。尤何以胜堪。然两亲在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8L 页
堂。尤宜节抑。仰慰慈念。兼顾师友之望也。闻自此父子复同居。此甚好消息也。尧舜三代之民。未闻父子兄弟别籍异财者。而世入春秋夷秦肆志之后。家富子壮则出分。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此盛宋所以有异财别籍之禁。而朱先生知南康。申此禁令。见有父子复合之效。故其慰吕东莱妻亡状末。以此说及之。盖甚喜其复合之美也。以此推之。则令贤者因伤往而致此俱存之乐。乐必有馀。悼为掩忘矣。然又思之则恨不与鼓瑟好合。而使我父母安乐之心。又成一悲悼矣。以此以彼。二祥居庐之仪。何敢不慎重耶。每见末俗之人。专肆残忍薄行之习。悼亡之日。旋出宴新之谋。谋遂成而歌今夕。夫妇之恩。果安在哉。故期而大祥。中月而行禫然后。可以改取矣。礼必以三年后者。达子之情也。彼昏无知。便同微物。责之难晓。如以学问之士。遏不得人欲。曷足为士。慎戒慎戒。而至于女子则本来二十而嫁。而有故则二十三年而嫁。此即天经地义。而不可变通之大经礼也。令爱不幸。既受币有吉日而丁母艰。则当以孔子之训。致命婿氏曰某之女有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以此之意严谕女子。使绝三年前拟伸之私情。使之专一于哀以居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9H 页
忧也。至可至可。阴道偏盛之时。惟扶一线阳脉者学者。故甚言及之。吾允志信受信受。
黄汝强言显钦八朔侍汤。一意尽爱敬忧戚。而至于终命之际。哀郁其喉中痰水之凝滞。呼吸难通之苦。以己之口唇纳亲之口中。吸出其滞痰。使之呼吸小缓而考终命。闻之深感其孝哀之诚。对汝强相泣呜咽不能言。渠之孝诚。令人感恻。一至于此乎。渠以如是之孝诚。万一或不能尽居丧之道。则渠前所行。不免一时之虚伪而已。愿允志以此书示渠三兄弟。亦转示其诸父。且上尊庭监之。而又与伯氏足下日三复。时时就见庐室助哀。期成其人子之美也。教翼不胜感恻感恻。
答郑尚钦
向见张子三所录令族侄磐石秀才对所谓巡检者之语。令人忠肠义胆。烈烈激动矣。十岁童稚。何若是壮快耶。斯焉取斯。斯可以见德门来历之不诬也。愿允志探取其录。与佥同志雷照。而慎勿播传于彼边眼目也。舍生取义。固是天经地义。然姑不当其地。则明哲保身之道。亦不可不慎。只当言极逊而危其行。至可至可。此书轮示子三清一也。前日子三面对时。
浑斋集卷之五 第 99L 页
为义气所激。未及细论言逊危行之时宜矣。
 巡检金泰和者。郑磐石从姑母夫也。泰和来妻家。先入书堂。翻入内堂。书堂中冠童皆随入。盖欲闻巡检新法之说也。(所谓巡检。即所谓警务官之从事。而其徒百馀人。欲布洋倭之法于民閒者也。)独磐石不随入。塾师问曰。汝何不随入耶。磐石曰。不义之言。不足听也。俄焉泰和还出书堂。塾师又问磐石曰。俄者汝何不随入而听说耶。磐石曰。夷虏之说。何足听也。塾师又问曰。若警务官招汝为从事则何如。磐石曰。不义之事何为耶。塾师曰。汝有父母者。若警务官怒汝不从令而杀之。则岂不为不孝耶。磐石曰。死于义孝也。何可避死而不为义乎。塾师起而再拜曰。壮哉十岁子能如是耶。金泰和面赤而涕泣曰。吾亦不得已而参彼中云尔。
  磐石。郑清一之子。年今十岁。言多中义。见善则行。张子三以其塾师。奇之而录其语示余。
与郑尚钦
昨夜梦中。得奉尊庭。则曰吾儿尚钦变服可痛。鄙人问如何变服耶。曰窄袖周衣而纯之以黑。鄙人大惊作气曰。渠曾学问何事。因忽惊觉。梦甚异常。故坐而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0H 页
待朝。乃作此书。想君必见书而大笑矣。然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凡事若不前定。临时便易得屈折。枉道以从人。岂不大惧也哉。至若服夷服而蔑华制。则允志必无是事。虽或以一毫流俗之事自累。便是夷狄之心与行也。未知吾允志以为如何。而月月会同志而讲明此道也否。因梦寄怀。望须与佥同志雷照也。
答郑尚钦
刲股之事。本于鄠人也。鄠之人。剔股以奉母疾瘳。以得㫌门。韩文公非之曰。母疾则止于烹粉药石以为事。未闻毁伤肢体以为养。在古未闻有如此者云云。退溪先生及他先儒皆是昌黎说。朱子亦以割股为过中。朱子又曰刲固自不是。若诚心为之。不求人知。亦庶几。今有以此要誉者。至于大学或问虽割股庐墓。亦为人云云之说则设辞也。
答金义敬(丙申)
朋思憧憧。问书际至。信感应不诬。凭审担道之勇。可谓不草草。钦仰钦仰。混兄所答宇内大乱。了无閒暇之地。为士者当守死善道云者。真格言也。更用何▦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0L 页
于其间也哉。然则向者辽蓟之说。付之于圣人浮海居夷之假托伤叹者。或不为僭妄也欤。我 圣朝承箕圣 明皇之教化。而五百馀年礼乐文物传述之地。一朝而溷淆。犬羊篡弑之祸。起于四夷。萧墙犹无一介倡举义讨贼之说者。故宁居辽蓟之心。泼泼于中。今闻仗义之民。处处奋发。义声大振于南北。成败利钝姑无论。只此举义之名。实无愧乎天地神明。而可以有辞于后世也。声气相应。虽丧元于锋镝之下。而暴骨于沙场之中。当掀髯而归化也。伸义如此。则虽有可避之地。义何可独避耶。愿贤者惟以混兄所喻为准也。
答韩秉哲(乙未)
国恤卒哭后。太庙以下大祭祀皆行之。则私家吉祭。似无不可行之理。况吉祭犹是丧馀之荐。与常时大祀有閒。益无所嫌。此尤翁说也。仿而行之为可。而国恤中行吉祭者。受胙馂等节删之云者。亦是遂庵,南溪说皆然。恐不可不遵也。家礼增解按说。则曰若行三献则岂有不受胙之理也。鄙意则按说所云云。终未释然。惟在行祭者之自度为斟酌恐当。未知如何。今虽 国恤之中。贤者禫祭已经于春三月则已是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1H 页
 国丧卒哭之后也。据礼则其翌月虽是夏之孟月。然先贤之论曰禫值季月。则踰月而可行吉祭于孟月。不待仲月。以此推之则贤者不行吉祭于前四月。迁就至今。今虽仲月。丧馀之正祭。若是迁就者。大失情礼也。然不可不行也。而贤者以继曾祖小宗。既不能造成曾祖以下神主。则改题主递迁之节。虽无可施之地。属称之随变。世次之序位。诚不可阙也。何可以因循放过耶。
答韩秉哲
回想方切。即承哀音。若攀栾容而听所难议。谨询信后日富。哀履何以支将。居丧杂仪。未知如何守去。而所研理。以何书为主耶。不以哀废学。不以学忘哀。是有先儒说。而但不可读者诗经。不可作者诗赋耳。然则诗经之外。似无不可读之书。诗赋之外。似无不可作之文。但闹热之史记。世变之谈论。是皆易致心术之大害者也。故朱先生每于虽非居丧者而深斥其骛外坏心之害。惟以尊德性求放心为本。而讲明圣贤亲切之训之语。极力为当时学者而苦口发明。则况居丧者尤何可汗漫博学。汗漫作文耶。愚意则居丧者专看丧祭礼等篇。而如家礼备要便览及礼记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1L 页
仪礼。皆于居丧中循环熟读恐好也。至于作文则诗赋之外。似皆可作。然丧中不可作师友亲戚之祭文。既有往哲之已例。祭文是哀辞而犹不可作之。而况义论策箴铭等文。尤何可工作也耶。若丧祭礼疑难之义。性命理气等难晓者。名言笔书而发问于师友则乌可已也。发于言而书于纸则亦不可不谓之文。文之区别多端。有质文之文。有烦文之文。烦文之文。不可尚之文。质文之文。不可不尚之文。而居丧者自有居丧者之文。所谓衰麻哭踊之数。所以节之者是也。所谓文者。本非作文之谓。而心之发于言而形于书者。亦不可不谓之文也。若徒尚其文而不本其质。则是居丧者徒以衰麻哭踊而为之外饰者为足而已。而哀痛罔极思慕号绝之心。若存若无也。则岂不寒心哉。哀示中略有所询之意。故略述所闻及之。未知以为如何。
答李三在
 管仲器小注杨雄所谓大器犹规矩准绳云云。规矩准绳。何为大器。
规矩为方圆之具。准绳为平直之具。而人之为物。气以成形器。而以该具众理应万事之心者也。是心也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2H 页
能方物而或权轻重。或度长短。可以方者则方之。可以圆者则圆之。可以直者则直之。可以平者则平之。天下之物事。皆不外乎规矩准绳四法度之器中也。人之知行。尽中乎规矩准绳。则其为器也岂不为大乎。史氏赞禹之言曰。身为度声为律。左准绳右规矩。杨雄所谓大器犹规矩准绳者。亦此意也。管仲所行。既不合圣人之法度。则其器之小。不言可想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思可矣。朱子曰。是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云云。务穷理。似不止于再思而已。
学者穷理思索之工夫。诚不止于再三而已。朱子平生尽心于大学。则其反覆思索之功。未知其数限也。而其答黄勉斋书曰。大学向所写者。自谓已是正本。近因诸人讲论。觉得絜矩一章。尚有未细密处。文字元来直是难看。彼才得一说。终身不移者。若非上智。即是下愚。然则学者穷理之际。岂但再三思而已耶。然则再思可矣之训。亦为众人之通法也。此小注中朱子说可考也。
 颜子不改乐云云。颜子所乐在何事而不改耶。
颜子所乐。即天理而已。欲寻颜子之乐处。则不迁怒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2L 页
亦是乐处。不贰过亦是乐处。非礼不视而所视者礼也。非礼不听而所听者礼也。非礼不言而所言者礼也。非礼不动而所动中礼。而心与理涵。身与事安。无非乐处。且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便是乐也。何必喜极欢甚。或歌或舞。然后谓之乐乎。
与李三在
遏人欲存天理。是孟子七篇之大义也。所谓人欲天理。何但诵其说论其文而已。必常常验之于吾心所发之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上。而节之以中。便是存天理工夫。而欲气蔽心。则当恻隐之事而恻隐之心不生。当羞恶之事而羞恶之心不生。辞让是非莫不皆然矣。故非礼勿视听言动。而清心祛欲。使我心如光风霁月者。遏人欲工夫效验也。幸体斯义也。如此则虽或章句上。有小小疑晦处。不害为大义斯著。而况疑必思问。天理岂有壅阏之理乎。然学问功效。不可以一朝一夕为期也。只当以冷淡家计。作辛苦功夫。常常耐烦。久久忍难。则毕竟自当有好消息来矣。愿慎勿泛听而信受也。贱状日益衰耗。无复有可为者。而惟望同志之益修己矣。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3H 页
与孙永命
吾人凡行。裁之以义。节之以礼。和之以乐而已。裁义则利害计较之私意不能閒之。节礼则中正而无偏依之失。和乐则心与礼义合一冲融。无少厌烦之意也。行礼义而不至于厌烦。自无勉强苟且之意矣。如此则虽困而知勉而行之之学。亦见有时乎或有安行底意思矣。
昏姻之始。礼之大节也。故曰礼重于色而有时乎有色重者。如今之赘婿买妻者是也。然出赘买妻则如常人辈犹或为之。今以志于学而读书行义之士。为其弟之年长未娶。欲买初丧父才成服之女。而家畜待长以为之弟妇者。只是计较利害得丧而已。违理蔑礼。谬错乖戾之甚。孰有大于此哉。究其所由。则本于友爱之情。恩义之笃。不可不谓之原于性命之正。然仁爱之情流。而不能裁之以义。约之以礼。故情气全胜。反掩性命之正理也。岂不大惧也哉。盖天下万事。皆有前定。不可以人为而造作而害之也。但在理可为者。于心常常不忘。而顺理求理则乌可已也。
与孙永命
忽闻尊堂以时疾下世。今此父子相避。兄弟不相顾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3L 页
之时。以贤者而当巨创之变。其初终节次。何以为之耶。大抵为人子者。可以当大事。送终而已。故孔子曰。敬为上。哀次之。子思曰。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陶庵先生曰。附于身者犹然。况于身体乎。孝子之尽其诚信。尤当在正尸之节也。所谓正尸者。头面肢体。以至眼睫须发。必令正直。手足肘膝。亦当以温手按摩。使其伸舒也。所谓附于身者。袭敛衣衾之具也。若曰哀戚之甚。何遑他事。则如正尸大事。附身重物。皆付他人而勿问然后可也。如此则所谓哀戚者。岂非出于禽犊之爱者耶。所以孔子曰敬为上。必敬然后可以能正尸而慎附身之物故也。
答郑显钦(壬辰)
相望数舍。跫音太迟。无日不憧憧往来。际得手书。从知重侍安安。美店(一作痁)始苦终喜甚幸。自君入我之门。谓长相守而讲成大人之事矣。前闻诸清一则困于夏畦而未能来。夫竭力耕田。以养父母。岂不是本分当为之事。然君家之势。虽曰少损。不必食君之力而生活也。樊迟请学稼。子曰小人哉樊须也。若务农为学者之急事。则孔孟何不先劝之而若是其攻斥也耶。盖役智力于农圃。内不足以成己。外不足以治人。是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4H 页
以耕稼是小人之事。非大人之业也。今君分智力于不急之务而虚送春夏。岂不是大可惜者哉。君欲如是则从老农游学可也。何必纷纷然往来于鄙所耶。龟岩说有大未安者。立后者只告官司云者是也。立后是移人之天伦而续他人为天伦也。是可以官司所主张者耶。惟人君代天理物。故君命便是天命也。然则不禀天命。而岂有成天伦父子之理也耶。
犬羊蚕食。火色迫近。君子犹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而况剥床以肤。切近灾者耶。避獯鬻而从仁人于岐山之下。岂非前鉴耶。以愚计之。此外无他妙契。如曰世有之地固有。而与彼混淆则是亦犬羊而已。何足道哉。个中有节义而不能早图者。必先杀妻子而并杀身。或能独杀而使妻子为狗彘之行者矣。独杀者不如并杀。并杀者不如早图者。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诵诗而不能体诗。将何为哉。
与郑显钦
贤者以重侍。才抱子而遽然悼亡。窃想伉俪义重。痛悼难堪。白傅悼亡诗。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此尤贤者之难堪处也。然或过尔忧愁。何以慰重堂悲怀耶。幸须十分节抑。欣然作婴儿之戏于居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4L 页
庭之閒。以乐老人之心为务。且得少閒隙时。毋至动闲愁。心须偷些工夫。亦看小文字。常常以义理浸灌浃洽于心胸之间。毋使我心枯涩无味也。百年光阴。如彼泉逝。岂不可畏也哉。贤者其惕念也。
答朴胜镇(丙申)
书至得审美慎别无添證。日有丽泽之益。可喜可喜。每见君之气弱。病侵而不享寿之惧焉。是皆邪妄之念。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者。非孟子之所云耶。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而自致桎梏者。亦是岩墙之类也。然有甚于桎梏之拘者。酒色两斧是而已。君则于酒不近。于色慎远。又有愿学之心。若果能真实好学。守死善道。一向远色。如今之为。则可谓尽其道也。尽其道则所值之吉凶。皆正命也。任我正命之外。有何疑贰之惑欤。愿君惟以义理悦心。节食当药。常常清心寡欲为务也。迷孙愚迷。在家实难教道。故任渠而仰食于人馆。但常以渠傍无严师益友。为忧不少。自君同处。此心无忧。愿君苦口谆谆也。君之天姿温纯。言语和缓。渠必感化矣。十分善道之。镌望镌望。渠所举问于君之天理节文仪则度数者。以朱子之说推之。则礼是人心所具之仁义礼智之性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5H 页
德。光辉之发见于人身行事之如容色言章升降进退俯仰拜揖衣服制度章彩数品之貌㨾文饰者。本皆本于天道流行元亨利贞之实理。而象之以阴阳五行生成之气数色态而制出者。故曰天理之节文。仪则之度数。盖天理之节文。是元亨利贞天理之自见为春夏秋冬四时节之文采者也。如春月之日在奎。昏弧中。桃始华之类。即春节之文。而夏秋冬节。莫不皆有节文。冬节之文。异于秋节。秋节之文。异于夏节。夏节之文。异于春节。春节之文。异于冬节。四时节文。截然不相侵踰矣。故圣人之制礼也。因四时节文之不相踰越。以制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粲然相接之礼文。而截然有分以相守。使不得互相踰越者。即因天理之节文。而制人事之仪则度数者也。然则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不当分属乎天人两截看。而当属乎人伦看也。人伦上下尊卑贵贱男女等级。即是皆自然底天理等级。等级即等分限节也。人伦之礼容节文。皆天理自然之节文。故曰天理之节文。而又谓之人事之仪则者。仪是人之威仪。如衣冠瞻视揖让进退之在外者。则是人事中之天理而具于心者也。但曰天理之节文而不言人事之仪则。则所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5L 页
谓天理者。只是悬空底说也。但曰人事而不言天理。则人事只是自私之物事矣。故合言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然后可见天人一理而不相悖也。节文者以君臣言之。则君为一节而为上节也。臣为一节而为下节也。上节下节各自一定。故君不行臣职。臣不犯君位。凡贵贱上下父子兄弟男女之閒。莫不皆然者是节也。节节上皆有自然底文饰威仪礼容之粲然者。如君有君之威仪。威仪者王公着衮冕九章之服。南面听治。其钦明文思允恭克让底光辉被四表。而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如帝尧之气象者。是王公之威仪。自此以下侯伯子男卿大夫士。皆有章数之服而降杀以两。而其北面朝君也。鞠躬如踧踖如与与如。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如孔子之举措者。是臣事君之威仪也。父之临子。子之事父。以至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莫不各有威仪。且如冠昏丧祭。冠礼有冠礼之威仪。昏礼有昏礼之威仪。居丧有居丧之威仪。行祭有行祭之威仪。便是文也。文者非但华彩班班之谓也。法仪可观者。皆谓之文。真情实态发见于容貌举措者。皆谓之文。故曰丧易而文。不若戚而不文之愈也。盖丧之文。即为之衰麻哭踊之数以节之者。是文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6H 页
也。亦威仪也。自君臣以至于此相接与吉凶。所以有如此之威仪文章者。皆人心所具之天理之发见于节节上。故曰天理之节文而为人事之仪则度数也。所谓度数者。度者法制丈尺之名。数者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之数也。而十寸为尺。十尺为丈。以规矩方圆法制之器。丈尺长短分寸之数。合称曰度数。即所谓制度数品者也。人之步履皆有度数。如折旋中矩。周旋中规。举一足为半步。举两足为一步。武成曰不𠎝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然则人之行步。或有一二步而止齐焉。或有百千万步而止齐焉者。是步履之度数也。拜揖亦有度数。如三拜三让再拜四拜。拜揖之法制如此。拜揖之数目如此。是拜揖之度数也。又如冠礼之三加。昏礼之六礼。祭奠之三献。又如衣服之九章七章。以至一章。皆是制如此之法度。而定如此之数品。何莫非人事之仪则度数而天理之节文也。如此推之则虽不得尽言之度数。似当皆瞭然矣。未知以为如何。
答朴胜镇
别后如失。承书如得。即新恋旧。四顾墙面之苦。不见是图。为之代闷。如得颜子不改之乐。则虽尘埃漫漶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6L 页
风雨飘洒之屋。不能蔽塞我光霁之胸次也。要得▦个至乐。惟赖朋友之责其善辅其仁而后庶可也。是故古之实学者。虽短褐不完。藜藿不充。未暇计较于衣食之閒。常常汲汲于从师友而相观而取益也。而贤者之就彼者。非取师友之益也。其所以摇动者。恐不免人心之流而计较之过者也。安得免悔不及之叹也欤。此所谓入而后量者也。幸须旬月耐苦而自觉其离索之害。有关于心术隐微之际。秋毫勿取于主人。归来与止隐观诸生相观而讲明相益之道则甚幸。然住彼来此之閒。惟贤者自量之如何耳。十分量处也。射是一艺。而其进退周旋。虽是繁文末节。然因射而得恭敬之心为胜然后。惰怠傲慢之气无自以生。动容周旋。自然中节。而内外交修。而耳目见闻。自知可立之地。手足所措。自蹈可立之地。此所以先王制礼作乐之意。而学者习容养德之实也。往日槩知射礼如此之至善至美。而无与行习者。且昧于名物度数。今幸得贤者之经习。乃与讲义诸生欲学习焉。愿贤者随此进去士友而辱枉也。
答郑礼殷(乙未)
书来从审庭候暂欠旋宁为喜。手携稚子夜归院。月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7H 页
泠空房不见人。此古人悼亡诗也。君今抱提失母之儿而至于妨工之境。是与古人诗意相符也。然古人之心。亦至于荒而妨工之境耶。未可知也。且君今具庆也。四岁之儿。既免于父母之怀。而被养于祖母膝下。则君不必抱子心荒也。夫于妻丧。杖而居庐则实三年体段之重服也。然虽父母丧中。从师而义理之书无所不读。则妻丧虽重。岂过于父母之丧而伤心不读书耶。但夫妇一体胖合。情义不轻。故居庐二祥而三年之前。不忍改娶。是为尽夫妇之恩也。今人则亡妻之坟土未乾。已为求妇之谋而求之不得。则至于心荒。此好色之心。非好善之诚也。惟君慎之慎之。
宗子虽在父丧中。而祖考神主。亦虽未改题。当自称孝孙。而为告往于支孙丧家行祔之意于祖庙。往于支孙丧家而纸榜行祔祭。恐无可疑。
宗子出他。而宗子之叔父代摄行祔。则当曰孝孙出远未将事。子某摄事。敢昭告于显考某官府君云云。似可也。
宗子之隮祔神主。不用自家属称。而用祖考之于亡者之属称。故宗子主其从弟妇之祔祭。则其祝文曰今以孙妇某封某氏隮祔云云。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7L 页
答郑礼殷
国哀卒哭前。私丧禫月已过。则祥祭后仍不禫而复常。禫月犹未过则虽与祥同月。亦可行之。盖古礼则祥禫自同一月。
国恤卒哭前。不可行禫祭。卒哭后亦不可退行。礼记所谓过时不禫。正指此也。只于当禫之月。或丁或亥之日。设虚位哭而除禫服。国葬后若当禫而禫。则是日脱私服白笠。著国丧之白笠矣。此三条皆尤翁说也。仿而行之可也。
丧礼补编国恤因山前。卿大夫士庶虞祭。依葬礼亦为许行。卒哭则尤庵曰退行于国葬卒哭后。
臣为君方丧三年云者。如丧考妣三年而身有衰麻之谓也。庶民则古者凡畿内齐衰三月。今 国典无论京内京外。皆白笠白衣白带三年。
以道去君者。谓三谏不听而去君也。未绝云者。言去君者之爵禄尚列于朝之谓也。所谓畿内之民者。无爵禄者之谓也。无爵位者。初无谏君之义也。必无以道去君之事。亦无未绝与否之可论也。
与郑礼殷
尊伯父丧。承讣惊怛。尊伯父既持母丧。而母大祥隔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8H 页
一月之时身殁。则是身既为父母之后而卒也。而又以亡子之子承重代服。则是一丧中有二丧主也。且况其不当承重而承重者。不已甚于死其亲之太急者耶。故父先亡而祖后亡者得承重。是为正论也。既又妄发而告辞代服。则不得不以误承重之意更告辞。而即日速改之可也。告辞在下。
 府君之丧。出于先祖妣大祥前月。据礼则府君所受练服。置诸灵床以待葬后。又置诸灵座以待先祖妣祥事除去。至于祖妣之祥祭也。则不肖某摄主行事。是有先儒正论也。而前日仓卒误告承重而代服者。大是妄发。故今更敢告。
 显祖妣孺人某氏祥事将迫。而先考不起疾。据先儒之论。则某孙某当摄行孺人祥事。而孺人题主时先考主之。故以其属题之。然将以孙摄祀。则又当以祖孙属称称之。是皆有先儒正论也。而前日仓卒误以承重代服告辞代服。故今更以改正之意敢告。
日后祖妣大祥时。长孙当以布直领素带蔽阳子行祭。而祝文则年月日下。当曰摄祀孙某敢昭告于显祖妣某封某氏云云。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8L 页
答郑礼殷
 人于前妻无子而后妻有子。则此子以前母之亲家为外家耶。抑以生母之亲家为外家耶。今人之议论有异同者。故玆敢仰质。伏乞明教焉。
后妻子以所生母之父母为外祖父母。先儒说有可考者。通考王琬曰。前母之子不服后母之党。后母之子亦不服前母之党。南塘曰。先师云前后妻俱亡后。立后者当以父之后妻之父母为外祖。立后者犹以后母之父母为外祖。而况后妻所生之子。岂有自舍其生己之母之父母。而以前母之父母为外氏耶。鄙人闻见如斯而已。而今人之议论不如此云。今人必有闻见。故乃有此言矣。愿君更问于今人也。其言若出于圣贤之说。且或出于 国朝大典。则安敢不从。此有关于伦理之大义也。不可不明辨而归正也。
答郑礼殷(丙申)
三月卒哭。缘故至五六朔则此过时也。然过时不祭之义。恐不可引用于过时之卒哭也。
既有妻则又岂有娶妻之理乎。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家无二嫡。其义一也。
虽过时不禫。吉祭则不可不行。而但孝子尚在丧中。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9H 页
则待丧毕行吉祭也。然此必并有丧之问也。若并有丧。则前丧则固以丧中无禫。岂兼无禫于后丧耶。
斥倭扫秽。固是堂堂底大义。然非隐求处士之所当奋身任侠之地也。此与二人相与远行而当患难相死之义自不同。
与郑礼殷
头边篇帙甚浩穰。义理变化甚无穷。人事忧苦亦多端。安坐读书能几时乎。时易失而难得也。而汝若是多日忘归。抑何故欤。
答郑礼殷
遂庵曰庶母曾摄女君则嫡子有服小功者。今所询云云者。恐当以遂庵说服小功。不无依据也。未知如何。至于出入时服色。五月之閒。白衣素带黑笠为可也。其弟之为三岁之被养者。则似当以小功为本服。而本服既尽之后。为心丧以伸其哀而已。有何被发行丧之过举耶。其心丧服色则白衣白带。而不饮酒食肉。不入中门。是其大节也。
与郑礼殷
闻停吉行幸也。未知近日侍服何似。馀万姑漏。贱身之于此邑此洞。决不可留滞者。君辈既皆灼知。我安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09L 页
适归乎。夜夜不成寐而思之。则宁依君家而得死于二三子之手。是吾大定之志也。未知君辈之志如何。此意与微甫相议而如不曰不可。则两家相议。得贳马二匹而急送。为望为望。若猝不得二匹。则虽一匹急送也。所以欲得二匹者。欲一骑而一载夫书册之意也。然更思之则马难猝得也。虽徒行。如君辈一二人閒速来而分负书册则似好。未知君辈以为如何。此非求训计也。贱身虽无状。就死于二三子之家者。恐非不义也。谅之也。
答郑礼殷
天之生物。使之一本。亦本贯之谓也。贵门始祖入北以来四世帐籍。藏在邑府而贯温阳。户籍既是昭然。则何可以历九世后孙。遽据东莱世谱中始祖一世之讳字偶然相符。改贯东莱耶。此甚无谓之妄举也。自古姓贯同一而名同者亦多。而况异贯同姓名。或于何代无之。当于秋享一祭时。会族于始祖墓前。以妄作改本觉今还本之意告辞。而急速还本。恐不可已也。何但有告于远祖。而有阙于近代乎。一族各宗家宗孙。各各告庙恐当。
 维云云。几代孙某官某敢昭告于显几代祖考某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0H 页
官府君之墓。(合墓列书。)自府君来。世世世本贯于温阳。历传八九世。每以贯乡派系无统为忧。适于家藏中偶得东莱郑氏谱。谱中有讳光字世字徙边之说。妄率遽信是我来处。乃舍温阳。改贯东莱。今来反覆。事甚怪异。不信上世手泽之帐籍。妄惑流传谩谱之疑似。大是丑差。而况只一世同讳。而一世之上无可援證。一世之下无复可考。尤何以后世子孙任意改易。觉甚惶惧。罔知攸措。事甚重大。广质识者。无不谓妄。宜仍旧贯。肆因岁祀。敢告厥由而改贯。记碑今亦拔去。谨以云云。
答李敏哲(丙申)
自贤哀奔丧。无日不北望于邑。不谓得承哀音。备悉多小情状。尤不禁远怀也。发疏后已跨两朔。秋风渐高。未审比来。哀履重侍馀何以支将。远为之哀念不已。所读小学。读至何篇耶。此书虽云小子之学。其嘉言善行。实修齐治平之意兼载。似不可但以小子之学言之也。于此亦可以功深则用博矣。十分善读也。近思录难解处。一一表抄。或因便示之也。然居丧中。若专心致志于求理一边。则或至忘哀也。幸须反求也。曲礼曰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0L 页
乐章。乐章是乐书之篇。谓诗经也。诗经之类是乐歌。故丧复常然后读之也。朱子曰。居丧初无不读书之文。而惟废乐章。然则论孟庸学皆可读之。但不至于忘哀可也。幸须不以哀废学。不以学忘哀也。贱状老衰日甚。百病俱侵。但一息尚存。晚学无闻之叹。日益深切。每欲求理之心胜。践履之力浅。于知于行。俱无所得而徒然凘尽而已。岂不可哀也哉。愿贤哀视此为戒而汲汲勉力于年富之时也。所询礼疑便忙。因于问书各条之閒。略略供对。幸复广考也。
绝去一代而入系其四寸云者。是兄亡弟及之义。大不可大不可。而以亡者之五寸侄入系亡者之后云者。极是极是。
父主子丧礼也。有祖之孙何可主其父之丧祭耶。
家家行上食与朔望奠于墓所者。是所谓无于礼之礼也。何可从俗乎。朱子居祝夫人之忧。而常在墓下。朔望归奠几筵。上食则必使家人将事。若于墓所而上食与朔望奠。或是近似之礼。则以常在墓下之朱子。大贤岂不行之于墓所。而归行于几筵乎。
农岩先生答墓在家后晨昏冢上哭之问曰。哭似不可已。而只一日一上墓而当有拜。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1H 页
答李敏哲
葬后岂无朔望奠耶。但朔奠已设羹饭则不复设朝上食也。且望奠则士于月半不殷奠。故馔品当减于朔日之盛备云矣。曾祖主曾孙妇丧。则祝辞当曰曾大舅告于曾孙妇某氏云云。
尤翁曰。妻丧实具三年之体段。故练杖祥禫四者。只是一串事。今以不杖而不禫则独行练祭。恐是半上落下也。谓不杖则不禫。不得为定论也。
父在为妻不杖。古有其礼矣。然家礼不论父在与父亡。而通为杖期。杖则禫矣。今之行礼者一遵家礼。则无此疑云云。
李芝村问孙妇丧。将行禫否。尤翁曰。既有其子。其父虽不禫。其子岂可不禫耶。以此推之则曾孙妇之丧。曾祖虽不禫。亡者之夫。岂不禫耶。
答尹夏仪(乙未)
 小子伯父以继祖之宗子。悼亡败产。流转他境。其两代祀版。无所依安。故其祖考妣祀版。小子之从祖。以其支子权奉。考妣祀版则小子之家亲。以其支子权奉。宗子如是。则其先世祀版。势不得已权奉。然两世分摄。似为未安。伏未知何以则可乎。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1L 页
曰两世祀版。各分摄主。似甚未安。尊从祖与尊大人相议。两家閒随其势力稍便。两世祀版合奉一架。而权摄致祀。似合处变之情礼也。未知如何。
答金渊默
君雠未快复。乱贼未尽歼。犬羊未驱逐。天地神祗共怒而未豫。山川草木带愁而罔采。虽吾草莱丘民。谁忍甘食。谁忍安寝乎。第当修戈奋作。勖从举义之后军。但知谋没昧。势力未及。闭门独坐。忍痛含冤。姑为自守自家。力克众欲之攻贼。尊奉上帝之降衷。以此而拟报我君师父生教育之至恩大德。昼夜奋勇。不遑假寐。而只自踽凉。千万不谓。宠函飏到。满幅长言。无非忠义激发。而至奋几十年陷溺私心。烧焚其五千首浮文。涂窗其许多纸乱污。是乃一大胜捷而旋奏凯歌者也。何其勇哉。何其壮哉。杨墨为仁义而少差者。而孟子推其祸害而极言之曰。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仁义少差之害犹如是。而况近世之尚浮文而希科举。效雕虫而要时誉之徒。其心邪其说淫其行荡。仁义全亡。廉耻都丧。胥动放荡。诬毁拘检。使举世众蚩靡然从风。贼人赤子之良心。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2H 页
导人流污之炽情。此风盈溢宇内。坏乱毒祸之极。甚于洪水猛兽之菑。惨于夷狄篡弑之变。果有正名举义之士。苟能尽人之道。而大其谋远其计。则姑置其外贼之枝叶。先除内寇之根本。然后可以言禁暴除残。拨乱反正。而无一人有此志者。可叹可叹矣。惟吾希颜一朝奋勇。剋去邪贼。卫我天君。而其邻不孤。乃又得令从之同德同归者。即日通刮浮华以趍本实。其所发问疑义。举切于日用当行之事。诚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者。将不远也。
答李文烨(丙申)
即承手墨。得审稳返衡宇。重侍安康。甚慰所望。但做工不得专一之叹。未知何如是专一。何如是不专一耶。所谓学问。非兀然蛰坐。不问事来事去。而一意读书而已者。是专一也。如事父母事兄长。奉行父兄之命。礼接宾客之来等许多不可已之事务。皆是本于心性上流出来之行用。而读书者。只是穷知此事之理而欲顺理行将去而已。则但将孔子所谓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一节训辞。揭诸座隅。时时寓目。以为日用行事。不敢惰慢之资焉。而每日奉亲应事接物之馀。小得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2L 页
閒隙。不得閒坐放心过了。随时随隙。须看些少文字。穷究圣贤所说底道理。以准我所行事之是否。而取是去否。克务寡过。是乃学问专一之做功也。如或以不得专一读书。谓之做工之不专一则恐未然也。然读书是致知之急先务也。尽不可不汲汲者也。幸须理事并进。无或偏废。
答徐正泰(乙未)
所询周纪古公长子太伯次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云云。长次少三子。俱是其妃所生也。而不书其妃于长子上。特书于少子上者。岂无义耶。今以是为疑而发问。可见穷理之意也。以愚虑计之。此必以周室开业传世之统。归重于季历。故特书太姜于季历上也。宋史云云。宋襄公既欲霸诸侯而与诸侯战争。则其设心欲以力服人者。而乃曰不困人于厄。反致败自灭。于此有何范驱诡遇之可论耶。其所为只令人可笑而已。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假使以彼善于此之伯道言之。彼宋襄之与楚战时。其出兵有何名耶。此所以为宋襄之仁。而虽欲伯而亦不知伯道者也。见此所问则想汝于读学馀力。或看史记也。史固不可不看。但史记是闹热之文字也。若使立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3H 页
志不确。才性不足者。兼看经史则志分于彼此。骎骎之习。或不免舍穷理尽性而谈世变。舍治心修身而喜事功之弊。则其为心术之害。岂小小哉。是以朱先生不从东莱令学者兼看经史之劝曰。史书闹热。经书泠淡。后生心志未定。少有不偏向外去者。此当预防云云。是岂先生小小略略经验之说也哉。自春秋战国以来。治日常少。乱日常多者。只由于专务史学之徒而致然也。欲学者盍亦反其本乎。惟汝勿欲以史学博洽。取誉于人。惟将小学近思四书等编。循环熟复而断绝外驰之浮心。惟求进德也。
答徐正泰
朴南溪曰。父在母丧。十五月过禫后。请于严亲。往依墓下。日日只哭拜礼。朔望则归行祠堂参礼。庶几得之。盖以禫后新主入庙。孝子情无依泊之处故也。又曰心丧者三年内哭墓。情理不得不然。前说是心制人守墓之节也。后说是心制人省墓之节也。以此推之。则君今父在母丧中。才过禫事者也。当依南溪前说庐墓。然后庶几伸心哀也。而此虽不能。然有时哭墓。欲以伸情理。有左右禁防者。左右禁防之人。独非人子也欤。然是在汝之断然自行之如何而已。何可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3L 页
以他求者哉。父母之丧初期后葬者。以葬之后月行小祥。其大祥当用再期之日。此尤庵说也。推此则今周年后葬者之二祥仪节。必无可疑。而但于小祥本日。以未葬未祥之意。措语告几筵可也。
答徐正泰
子纲访来。闻君教童于新塾。救饥之策。自不免如是。而亦可取益也。于四益之说。阙一决非学人也。决非吉人也。尤当于正衣冠尊瞻视不敢惰等戒。明着眼大着心也。不敢惰则尤先不敢戏谑。卫武公虽得善戏谑之誉于诗人。然圣贤之戏谑。岂如今人之放荡。割鸡焉用牛刀。是圣人之戏言。武公之戏谑。想盖此类也。而今之戏谑者。援而为资口。甚怪甚怪。老夫之所望于君者不轻。宜自终身惕励也。
答徐正泰
前于归日不暮。而尊大父慎节平复。鳏亲可哀情状。亦何以承志耶。惟汝夫妇极尽如宾之敬。极辨内外之别。勿失琴瑟之好合。然后可以与议奉亲之事。而能尽其供奉之道。庶几使祖若父安乐之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一节。或不能徐究。则其好合者。不免狎昵而家道乱矣。圣人夫妇所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4H 页
者。五声八音以十二律。更唱迭和。则五声八音十二律。各有区别者。是有别也。无相夺伦而合作者。是好合和乐也。岂有无别之好合。夺伦之和乐者耶。如或无别夺伦。则是狎昵淫荡而已。岂不可惧也哉。至于读书者。只为要知人事措处之成法而读书。则岂可废时急当为之大事如事亲从兄奉祭祀接宾客等者。而兀坐徒读耶。只当行有馀力。专心勤读。而馀力之中。所谓三馀者。最是閒暇。然如时之馀岁之馀者。不如日之馀。夜閒之全无事。心静神会精聚之时也。宁于日閒暂或神昏气疲之时。或合眼小寐。叙气而专意读书。求理于夜閒昏定退室之后可也。夜閒若甚昏困则合眼小寐而即警。虽如此而或甚难耐。则须曲肱暂枕(或木枕可也。)而卧寐。小顷即警起而已。切勿解衣就寝。以快惰慢之情欲。昧爽即盥栉着衣冠而进父所。问寝如礼后。随父进大父所。为父使令。(先进父所者。有父之子不敢先父而自进于祖所。独自晨省也。若父有佗故。不即行晨省之礼。孙当告其父以就祖寝所之故而就。)毕后退私室读书。朝夕时每每就察寒暖甘苦之节。无日不然而无所閒断。则理事并进。可做大人事业矣。如或不然而徒以博文之急。时生汲汲之念。则学文之事。反为重于奉亲勤祭之大事。祭必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4L 页
厌烦。奉亲之事。亦为苦苦而时生脱去排遣之心矣。然则读书将何用而人可以为人也耶。汝言志之文字在此。而可见其有志。故玆以槩及所闻者。但汝之能言多言。大不幸也。必以博学不教内而不出。为究竟法。疑必思问而问之而已。不必悬加揣料。著语形容曰我心若此。我意如许云云可也。此皆能言多言。令人视听所骇处也。切戒切戒。家孙今因事出外而谓过汝所。故因此付书。与家孙详览也。讲会时。自赍几日粮与盐酱可也。虽亲兄弟閒。或生依兄食依弟衣之心。则是人欲非天理也。于此无耿介分辨之心。其广大高明之心体。已为私欲所蔽塞而卑污也。岂得为洁敬高明底吉人耶。汝以我为师则是欲学道也。教学之道。当责备也。与与人不求备之意自不同。惟汝深体老夫之心慈也。
答金浚默(丙申)
师服当心丧三年。而所谓心丧者。吊服加麻而不饮酒不食肉。不参宴乐。居处于外。不行昏礼。一如子为父母者是也。栗尤之论皆如此。而随情义浅深。或期年或九月五月三月云者。独栗谷说如此。栗谷此说。是乃本于程子师不立服不可立也。当以情之厚薄。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5H 页
事之大小。下至曲艺。莫不有师。岂可一槩制服之说而节酌之也。然则程子所谓师不立服之师字。通上下而言者也。若以生三事一之师言之。则师之于弟子。犹君之于臣民。臣民之情。岂无厚薄于君也。然于君之丧也。岂有以情之厚薄而或服或不服者耶。惟以非君不生之大义而已。则所谓道学师弟者。谁教之曰或服三年。或服期年。或九月五月三月耶。但渠不知师之恩义者。渠不曾为学者也。如此之辈。何须责其服与不服耶。盖为师心丧三年云者。为学道弟子而设科者也。大抵学道弟子。虽未必皆造道之极。其所以启发我本然之良心。则必于师而得之也。师之恩。岂下于全以生我之父母耶。父母虽全而生之。非师则失其本心者滔滔。故师所以有二层胞胎之恩也。
吊服加麻之说。古今异宜。而毕竟则尤遂两先生已行已言之迹。似为正法也。尤庵曰。师服以单股环绖及白布巾并白布衫。谓之吊服加麻。带则或布或绵。皆无所妨。遂庵曰。老先生丧时。门人白布巾加练麻环绖。素服加练布夹带云云。
亲丧中遭师服。沙溪金先生有已行之例。当遵行也。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5L 页
慎独斋答人亲丧服师之问曰。先人服栗谷之丧。朔望服其服而往哭之。沙溪又曰有殡闻师丧。不可不往哭。昔年鄙人在父丧中。奔栗谷之丧。尤庵先生曰。有殡奔师丧。以君亲偕丧为据。盖事之如一故也。
弟子与其先生同入一门则奈何云者。恐当以祖子孙之义处而已。不可以同入一门。反视其先生为同门兄弟之义也。
举业师弟者。师先觉道而弟子从觉。俱与笃信好学守道。则无愧为传授心法之道学师弟也。心丧三年之制。何可损益也。
举业师弟者。其后弟子先觉而师反效之而后觉。则师当以畏友尊敬其弟子。弟子则不替其师事之礼。而深感其恩义之加重。至于死后。吊服加麻恐当。如尤庵同春之以师友之閒。处慎独斋之丧事恐无妨。未知如何。慎独斋沙溪之子。尤春两翁门人也。而于慎独亦如师事之。故以师友之閒处其服。而春翁与尤翁书曰。更加数月心哀。使半于前丧恐当。前丧即沙溪之丧也。
岳武穆学射于周同。及同没。朔望必祭其墓。终身不辍。夫射师技艺之师也。于技艺之师。图报如此。则今
浑斋集卷之五 第 116H 页
举业之师。亦是文艺师。则不可不心丧三年云者。何可以为科文之师。立言其无于礼论之定制耶。科文之师弟子。俱是失其本性而廉耻都丧之人。渠自相为服与不服之閒。君子何足挂牙耶。假设以射之一艺。比之于科文。则射者男子之所有事者也。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而习容习艺。观德而选士。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争。而御侮克敌矣。是以周礼三物之教。射是六艺之一。而于射可以养威仪德性。至于科文则贼人之德性。荡人之仪形。以是教人者。纵不能禁止。忍为之制服耶。鄙见如此。更详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