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醒先生文集卷之十 (自动笺注)
晩醒先生文集卷之十
 雜著
  
眉叟許先生陟州東海碑頌註解
    州古悉直氏之地。
在濊墟。
南去國都七百里。
東臨大海
     悉直國名屬辰韓
濊卽漢書彭吳所穿。
江原道江陵府其地也。
瀛海漭瀁
百川朝宗
其大無竆
 瀛字訓大也神也。
史記中國九州赤縣神州
裨海(山海經幼海
)環之。
外有中國九區
瀛海環之。
東坡源流大地瀛海中。
亦此意也。
漭瀁廣大無際之貌。
朝宗禹貢
○此言海之大也
東北沙海
無潮無汐。
號爲大澤
 地理淺海沙海
所謂裨海也。
我國在中東北
東北沙海
我國之東北海也。
澤水鍾也。
海無潮汐
故曰大澤
後漢書奄蔡國大澤無涯
卽指北海也。
○此言我國之東北海也。
積水稽天
渤潏汪濊
海動有曀。
 稽至也。
莊子巨浸稽天
渤潏汪濊
海動貌。
○此言我國北海
裨海中最深廣涵混。
其像如此
明明暘谷
太陽之門。
羲伯司賓
 暘谷今之登州地
我國豐川西岸也。
羲伯司賓
堯典
(變仲爲未詳
)○此言嵎夷中國之正東。
陟州正直其東。
故以暘谷正其方位也。
析木之次。
牝牛之宮。
日本無東。
 析木斗柄建寅
日月所會之辰次。
牝陰也。
丑爲陰支故曰牝牛。
丑寅同宮。
故曰寅爲牝牛之宮。
日本日出之本。
無東謂寅爲東維之極。
過寅則入于丑矣。
故曰日之本而更無其東也。
○此言我國雖爲析木之次。
而乃屬於牝牛之宮。
陟州以北。
非正東也。
頌爲東海作。
故卞其方位如此
鮫人之珍。
涵海百產。
汗汗漫漫
 鮫魚名似人。
類苑䕺寶出江淮東海
容色美麗
髮鬒瀕海
鱞寡潛蓄池中云。
涵海百產。
唐裨官說有人禱富於霛惠夫人
(海神)一日靑衣丫鬟
持一顆珠以贈曰。
此鮫珍也。
海之百物秘怪皆管焉。
煎油大鍋
欲投之。
水中百族皆來呈寶矣。
其人如其言。
須臾山積
遂至巨萬
恐或此也。
奇物譎怪
宛宛之祥。
興德而章。
 
宛宛蜿蜿也。
奇物譎怪
宛宛之祥。
司馬相如封禪表。
宛宛黃龍也。
章表見也。
譎怪之物。
興於德化表見祥瑞也。
或曰宛宛魚名
輿地記。
東南離耳海。
蚌之胎珠。
與月盛衰
傍氣昇霏。
 胎珠夜光珠
老蚌所生
上弦則精减。
下弦則精盛。
蠃蛤之屬。
月明則漿損。
亦此類也。
淮南子說山篇。
盛衰蠃蛤應于下。
旁氣。
天文志日之旁氣是類也。
昇霏。
蜃樓
海市之隮氣也。
天吳九首
怪夔一股
飈回且雨。
 
天吳
山海經海外東經朝陽之谷。
有神天吳
是謂水伯
八首八足
今言九首未詳
夔。
東海中流波山之神。
牛狀色蒼一足
出入常以風雨
飈焚輪風
一名羊角風
將雨則自上而下
風則自下而上
○此四節
東海涵蓄百物
其富如此
出日朝暾
轇輵炫煌
紫赤滄滄
 出日
方出之日也。
日出光。
轇輵
經緯眩纈之象。
滄滄
寒凉之意。
列子小兒問答
日之始生。
滄滄凉凉
三五月盈。
水鏡圓霛
列宿鞱光
 
三五。
禮記曰播五行四時
而後月生
故三五而盈。
三五而闕月
五行和也
故積五至三而盈闕。
三三才之數也。
水鏡圓霛
謝莊月賦
鏡月輪也。
圓霛天也。
○此兩節
日月出自東海也。
扶桑沙華。
黑齒麻羅。
撮䯻莆家。
 扶桑國名。
東海中。
東明眞王所居
樹名
呂氏春秋禹至榑木之國
榑木扶桑
亦名榑桑
所出處。
任臣樹長千丈
大二千圍。
中有三足烏
上下枝。
月日相扶而昇。
故曰扶桑
山海經海外東經暘谷
上有榑桑
十日所浴。
一日居上枝。
九日下枝
沙華亦國名。
名木華。
扶桑兩枝間。
黑齒國名。
靑邱裸國東。
范曄後漢書東夷列傳
任臣訓案裸國日本東四千餘里。
裸國又數千里黑齒國
人皆黑。
啖蛇。
或曰俊生子。
名曰黑齒
封于東海
因爲國名云。
王會圖黑齒白鹿
今屠移日本諸國皆染齒爲黑。
盖效此云。
麻羅亦國名。
本麻剌國。
東海南亞爾所。
佛宇四千區。
皇明永樂中
王幹剌義來朝
卒于福州
一統志
莆家倭漢。
三才圖會作莆家龍。
其國
人長而晢偉。
博帶
撮䯻峨冠
禮讓
號君子國
蜒蠻之蠔。
瓜蛙之猴。
佛齊之牛。
公元1368年
 蜒蠻。
蠻夷總名
三才圖會蠻有飛頭種。
東南海外
其民不食五穀
惟食蠔。
(蚌屬)項有紅暈如絲
日出
頭自飛去。
羣集水邊就食已。
還付體。
紅暈如故
或遇大風
頭飛落水中以死。
後漢朱桓買婢甚麗。
每夜見頭自飛翩。
兩耳爲翼。
卽此種。
嶺南谿洞
亦有此種。
酉陽雜俎
瓜蛙卽元史所稱濶婆國。
占城南。
越裳氏
輿地記瓜蛙有大小兩國
大瓜蛙在挹珍國南。
小瓜蛙在西
俗尙氣節
好鬬恥爲盜。
十月歲首
月夜好遊
連臂踏歌
名曰步月
眞珠玳瑁沈香靑鹽
上古天䨓震石。
中有一人
衆異之。
以爲主。
異僧取水噀之。
化爲獼猴
一老嫗隨而爲配。
故其國王猴王夫人之稱。
洪武中遣使入貢
佛齊亦在占城南。
輿地記在盤盤彭亨西。
俗有文字梵書
田土肥腴
故諺云一年種穀。
三年生金
產金銀水晶。
宋元豐中
國王入朝
姓蒲名詹卑
詹卑方言王也。
洪武初入貢
地少水多
多大牛。
俗以牛爲土類能克水。
故刺生牛噉其血。
三才圖會三佛齊在東
海外
俗無耕稼
家計口畜牛。
朝夕以針刺出血
嘬而食之。
二說不同
○此兩節
東海雜種其多如此
(萬寶全書佛齊國有地穴
出牛千數
人殺而食之。
一日人以竹筒承其空。
自是牛不復出。)
海外雜種
絶黨殊俗
同囿咸育。
 囿包也。
古聖遠德
百蠻重譯
無遠不服
 稱古聖。
傷今不然也。
譯舌官也。
○此兩節
海外雜種
雖在絶遠
中國聖人則海無揚波之患。
百蠻重譯而至矣。
神州陸沈
不遠有。
潮之爲患
固其宜矣。
命義與昌黎鰐魚文同
皇哉煕哉。
大治廣博
遺風邈哉。
 皇大也
煕廣也。
○此言聖王旣遠。
煕皥廣大之治。
不可復見矣。
三復詠歎
寄意深遠
可謂遺音者矣。
  謹按陟州故實
近海水患
居民蕩析
先生以是遨頭
撰頌伐石。
鎭于港口
自是海道順軌
民今永賴云。
今味其辭意
涵混渰深。
簡奧奇博。
規規祈禳壓勝
而能使陽侯吐舌
海若脅息
不敢肆㬥怒而恣胷臆
吁其異矣。
是碑也
公元1861年
可與岣篆,銅標。
千古無疑矣。
若其使事命物之盤錯難据者。
略以謏見訂之。
以便參究
猥屑之誅固也。
而乃羹牆慕之意則有以自恕焉。
重光作噩陽復下浣
後學凝川朴致馥謹識
陶靖節述酒詩解
重離南陸
鳴鳥相聞
 重離太子也。
鳴鳥𪂿鴃也。
晉之亂。
始於武帝之不易太子
如𪂿鴃鳴而秋氣已至也。
離南方。
故曰南陸
秋草雖未黃。
融風久已分。
 武帝之時
國家殷富
衛瓘何曾皆知內難將作。
季夏之時。
草木茂盛
而見𪂿鴃之鳴。
朱陽氣候已移也。
融風祝融風也。
素礫皛脩渚。
南嶽無餘雲。
 惠帝賈氏名南風
匈悍自恣
盡殺武帝諸子
童謠南風烈烈
吹彼白沙
素礫白沙也。
皛白貌。
脩長也。
南風吹故南嶽無雲。
言賈氏肆虐晉室無雲仍也。
豫章抗高門。
重華固霛墳。
 
豫章豫章王熾也。
是爲懷帝
遵舊制。
誓欲興復晉室
故曰抗高門。
重華舜也。
廵狩而死。
零陵九疑有塚云。
懷帝遇害
賈疋更立業。
是爲愍帝
在位四年。
亦爲劉曜所執。
托言於重華
天王出狩河陽之意。
流淚抱中歎。
傾耳司晨
 晉之東也。
名碩戮力圖復。
周顗新亭之涕。
祖逖中流之誓。
忠義奮發
表然尤著。
故特言之。
司晨雞也。
祖逖司州
聞雞起舞
神州獻佳
西靈爲我馴。
 
自晉之北伐
劉裕平秦之功爲最。
是時南燕旣定
旋縛姚泓
中原恢復之勢。
苟非潛蓄纂志。
中道徑還。
神州至於終爲陸沈乎。
於此特言之。
獻佳
納粟軍門也。
生靈也。
裕之還。
三秦父老遮說涕泣
故曰爲我馴。
馴擾也。
盖言西民久染胡塵
不霑王化
今乃馴擾服從也。
此以下指實事
故其語尤隱。
梁董師旅
羊勝喪其身。
 諸梁
楚葉縣沈子高也。
董率也。
羊芈字之誤。
楚姓也。
白公名。
作亂子高討而誅之。
時裕東還
王勃赫連璝爭秦地
裕使沈田子王鎭惡等御之。
鎭惡恃功高有異志
田子鎭惡傅弘之計事
遂斬之。
田子姓沈
借用此言。
諸將之不靖
所以失機致敗也。
山陽歸下國。
成名不勤
 曹丕漢獻帝山陽王
下國侯國也。
勤勤王也。
言裕旣行纂事。
零陵王
所以揖讓之名。
而猶無勤王之實也。
生善斯牧。
安樂不爲君。
 漢後帝降魏爲安樂公
晉書傅亮等。
勸帝禪位宋王
欣然操筆桓玄之時
晉氏已不血食
重爲劉公所延將二十載。
今日之事。
固所甘心
遂書赤紙
禪于宋云云
此豈帝之眞情哉。
卜其得生之道。
善於謙卑自牧
安樂公之降魏。
自言無懷故國之思。
不以舊日君王自居也。
然卒不免毒酒掩弑之禍。
誠可哀也。
平王舊京
峽中納遺薰。
 平王周平王也。
舊京
謂爲戎所逼。
東都也。
峽疑作篋。
薰薰衣。
古人麝薰衣。
遺薰遺衣也。
時用遺衣冠。
言王去故國而被弑也。
雙陵甫云百。
三趾奇文
公元前141年
 陵君葬也。
先君曰陵。
後世亦然
雙陵武帝元帝也。
兩晉享國一百餘年。
武帝卽位歷年
探策得一
失色
張華曰天得一以淸
得一以寧。
王得一長久
大悅
三趾鼎也。
策鼎策故言晉之享一百年。
已顯於鼎策之文也。
子愛淸吹
日中河汾
 王子
周靈王子晉也。
學仙吹鳳笙。
白日昇天而去。
汾晉水名
零陵王死爲仙靈
翺翔汾晉之間也。
朱公九齒
閒居離世紛。
 朱公陶朱公
先生姓陶故自况也。
練與鍊同。
九齒扣齒
修鍊之術也。
言閒居修鍊
世相違也。
峨峨西嶺內。
偃息常所親。
 峨峨高貌
西嶺西山也。
伯夷之風可仰
偃息之間。
常欲思齊也。
天容永固
彭殤等倫
 言伯夷殉乎義。
己則賦天之形。
本自永固
如曰頑而不死也。
彭祖
殤子
言天之賦命
自有彭殤之異。
不可強而同之也。
先生之意。
盖以伯夷之死
過於隘也。
其所以得寬樂令終諡歟
我東退溪李先生詩曰卯金竊鼎滔天
菊江城有此賢。
餓死首陽無乃隘。
南山佳氣超然
盖深有契於靖節本意也。
公元420年
  靖節處士也。
平生樹立高處
在爲晉守義
而述酒詩乃其張本也。
謹按湯氏本註。
元煕二年
劉裕恭帝零陵王
明年使張偉毒酒酖王。
張自飮而卒。
又令兵人踰垣進藥。
不肎飮。
遂掩弑之。
此詩以述酒名篇
全用隱語
故觀者不省
韓子蒼山陽下國一語
疑有感而賦。
反覆詳攷
然後知爲哀零陵王而作云云
而亦逐句批解。
意得大要
盤錯隱互則盖未盡釋然也。
陶詩大爲先輩推許
至謂可比數於三百篇
而此篇又節義之所肎綮
則其旨之晦而不章非細事也。
玆敢摭以臆見
傅會成說
使其大意略通
而更俟具隻眼就正焉。
行日
公元1871年
余於松都生客也。
在泮暇日
約許君退而,李君聖養自昭義門啓程
辛未三月二十三日也。
拈韻相和
行三十里。
礪石峴午療。
旱焰歊赩。
行路倦厭
解帶
納凉
及晡乃發。
時値宗科撤圍
行者騈闐
垂䯻戴白
歌誦聖恩
太平一事也。
暮投十里高陽店。
五言四韻
二十四日
晨起六里碧蹄驛。
李將軍敗䘐事。
歎咜悲憤
提督火箭平壤
始有輕倭之心。
夜率家僮三百。
挺身掠陣
猝被垓心
僅以身免
提督恥見挫。
收瘞亡骸而諱。
自是淹留觀望
使沈惟敬依阿緩頰
一敗爲之兆也。
一絶
至數細柳坊。
忽聞新鶯砭耳。
却憶故園綠陰
因口拈小韻
虎尾峴。
忽見翁仲鉅公雙峙林樾之間。
土人彌勒也。
諦視之則因山巨石
贅以頭面
巍峨特立以也。
孟子曰爲高必因邱陵
詩曰有扁斯石。
履之卑兮。
君子之學。
必遵聖賢成法
而其自處不可以卑汚者。
於此亦可以觀矣。
行數里。
石坊店吃朝餐
十里臨津江關
扼吭山堞周遭
下有澄江如練
人眼開心豁。
恭愍紅巾亂。
播越到此。
顧瞻山河
侍臣曰卿等正宜聯句
退陶所謂盤遊狡童厭法宮。
輕薄詞臣眛釁積。
盖指此也。
龍蛇之燹。
宣廟將幸龍灣也。
駐蹕於此
日晡從官得食
其後天師之來援。
提督橋梁之闕。
駐寨不前。
文忠公造橋
頃刻而辦。
追念往事
感慨彷徨
少選渡江
少憇柳陰四韻
長路漫漫
江光隱現
十里東坡
正受大江
匯流泓澄
漣淪汀洲
被以白沙
岸上蒨蔚
悠然靈壁雲龍之趣。
日未晡投店而宿。
店小二曰此有熊佳味也。
可嘗否。
使貿來。
其形鬌長而薄狹。
色白無鱗。
王餘魚也。
本草綱目
吳夫差西施姑蘇
西施喜喫生膾。
募漁者生得
剮其兩邊而投之江
或有更生者。
此王餘之所以名也。
熊魚之稱。
一何誤也。
朝飧
十里長湍府。
西望雲山。
磅礴崒嵂
龍騫鳳翥之勢。
認是天磨,聖居之赴松京者也。
指點而語曰王者之居。
有朝天火星出開帳
而此則間以貪狼
浮圖僧佛。
麗氏之佞禪。
其或祟於地理耶。
行四十里。
有橋曰吹笛
石棧帖地崩沙埋沒
土人曰此前王巨港也。
南漕船來泊於此
舊有係舟石。
今皆泐矣。
因念之衰伊洛渴。
周之亡三川絶。
桑海之變。
不誣矣。
槖駝橋。
都城初坊。
麗史契丹槖駝遺麗祖。
麗祖遂流其使。
槖駝萬夫橋柱而死。
卽是橋也。
問善竹橋五里而東。
相謂曰圃老遺躅
不可不先觀。
何憚五里之迂。
遂緣溪而東。
菜花極目
陂田荒蕪
有小澗淺狹
而橋之制斲石鱗鋪。
長四五丈。
半之
匝以石欄
使
公元1342年
踐踏
作小橋。
以備行人之往來者
欄之內有赤痕著石如人字樣
始見頗似漫漶
小頃石暈漸鮮。
宛見朱殷
雨徵也。
按古實先生往候太祖第。
百死見志
歸路將訪成公汝完。
渡橋
武夫櫜鞬而過。
顧錄事慶祚曰後。
錄事相公在。
小人焉往。
竟抱先生致命焉。
然則此橋之變。
先生倉卒
而其素定者在也。
追想感慨
不覺涕流滿衿。
旁有泣碑書一代忠義萬古綱常八字
閣以蔭之
而碑身常濕。
異事也。
橋西御製碑。
大書道德貞忠亘萬古
泰山高節圃隱公十四字。
乃英廟宸翰也。
龜趺重可千石
貞珉瀅潤敵瓊玖
聖朝崇象之義。
其亦盛哉
暮投南門外安歇
翌日飯後登南門樓
敬閱六聖駐蹕故事
旁懸千石巨鐘。
其刻曰至正二年
王與公主奉天子命。
鑄演福寺鐘
詞臣讚偈。
大略天子眉壽
東方福田
至正順帝年號也。
王卽恭愍王也。
未幾元社遂屋。
恭愍簒弑
國隨而亡。
嗚呼可以鑑矣。
直往滿月臺
蕪城頹砌。
王氣已盡。
燕麥
春色空回。
徊徨嗟咜。
自不覺墟墓興哀之思。
追念太祖以尺劒定三韓
貽厥孫謨
規模弘遠
自高以後
君綱不振
權幸竊柄
陵夷于肅宣惠
愍。
荒淫侈虐
穢德彰聞
天厭麗氏久矣
誕命聖祖
爰革其正。
書曰皇天無親
克敬惟親。
民罔當懷。
懷于有仁。
嗚呼可不懼哉。
西華門舊址
觀洪忠平殉節碑。
北辰橋。
回訪李方二生
二生卽來時路遇者。
警穎詞藻
此訪爲踐約也。
二生佩酒相隨
到崧院謁圃隱先生眞影
生綃儼揭。
薄夫
七節竹杖
先生舊物
而髹光已涴。
貞節彌堅。
意其純剛至正之所鍾。
不隨劫灰而澌壞也。
因登子男射亭乳石
石在廳事底。
二生勝國盛時
石出乳湩
牧隱所謂左右鼓巖藏禮樂
中間乳石英雄者。
卽指此也。
鼓巖在王城東西云。
因與二生叙別
歸宿旅店
翌日小雨
閉戶鼎坐。
相謂勝國之亡。
凜然有生氣者。
鄭文忠也。
成仁之碑。
化碧之痕。
五百年若朝暮遇也。
其忍默默乎已哉。
遂援屈原,弔萇弘已例。
構酹詞一篇
翌晴直往崧陽
使院辦酒器具
橋石而奠之。
三人序齒而跪。
瓣香灌薦。
大讀酹詞。
讀訖拜辭而撤。
都人士女環橋而觀。
咨嗟感歎
以爲未始見也。
院隷亦敬奉將無惰容
因問朝令下此院。
亦在廢撤否。
余曰雖未的聞。
而此地之有此院。
非他例比也。
似有分揀矣。
曰若爾則幸矣。
感激至有流涕者。
可見民彝不泯矣。
遂向大興山城
成均館入兩廡
歷審諸賢位凡百十版。
此盖麗朝舊學
太宗肄業于此上庠
故陞之爲國學。
敎授云。
踰艾峴。
是古城東門。
峽路欹側
林樾蓊蒨。
途中分韻松京懷古幾篇
皺眉苦索。
不覺日之昳也。
擔夫問花谷路
則已落在五里後矣。
相與悵然久之
踰貉峴。
峻坂崎嶇
皆被以磚石
前後十餘里。
人言麗王因山所除治。
龍輴之行。
有貉流血而過。
惡其不祥
改路華藏洞云
道傍往往臺榭古址。
居民曰此僧王點火處。
僧王認是賊旽也。
追想憤惋
令人膽張
蠢玆蚩氓
猶以僧王稱之。
庶殷餘頑。
何其汚染之未革也。
店舍無烟
飢憊莫振。
袖中飴餹數條。
澗水咀嚼
差覺脚擧仙仙
上山城。
城門兩峰凹處。
占地甚高。
八紘之大。
可俯而瞰也。
扁曰天磨關。
城之刱想在麗濟用兵之際。
而其天險可恃也。
中軍僉使皆秩三品
制則中營云。
暮抵大興寺寄宿
俄聞大蟲擭十三歲兒於東門外。
闍棃驚怖失色
而余亦以伴少路險爲慮。
翌朝京居權尹兩雅來到
同吃早飧。
聯筇而發。
數武已見幽泉怪石呈露林間。
第一曲曰馬潭
白石陡斷。
淸流
瀑長可數丈。
受以石窪。
泓澄紺碧
小坐盤礴
向前千巖萬壑
競秀爭流
令人瞻矚不暇
二曲太宗臺。
巨石盤踞溪心
平穩夷曠
可坐百人
臺前石下圓上稜高數丈。
全體瑩白
老松栖於其上。
鱗甲癰腫
蒼髥偃盖
不滿仞而大可合抱
意其石罅通底。
潤氣上徹
環視不見縫隙可訝也。
因憇觀音寺
大竅谽谺
橫入無際
上下四旁
平正均齊
坐一塑像
從以阿羅漢數十
聖養曰觀音窟。
問之果然
第三曲曰龜潭
有石如龜形
輪囷縮頸
服氣吐納者。
環以碧潭
泛如蓮葉
潭之名果不虛矣。
四曲曰朴淵湫。
溪流所經。
石脉過峽。
而窪其中百尺深湫。
其外千仞斷崖
湫之水溢出而落于斷崖
所謂朴淵瀑也。
湫之形圓而正。
匡郭內環截然
脉理潤滑巧匠斲琢磨礱
其深紺碧黝冥。
不可俯。
中有白石露出水外
如圓器之貯饅頭
若以西湖杭州之目。
則此石其猶目之有瞳乎。
周覽石刻
名公碩輔韻人墨客
大興寺至此
層崖片石
一空隙。
前書磨滅
後刻稠疊
紅塡墨匡。
照耀溪山
此亦一奇觀也。
北門觀瀑㳍。
大底湫石隔以一膜。
陡然成削。
環以蒼壁
其下匯作澄潭
淨無滓穢
瀑㳍正落其中
適値新雨溪漲
頗肥雄偉瓌。
不可名狀
前問瀑之勝於土人
道其詳如畫
且曰天旱水少爲可欠。
自發程連苦風霾
是日天晴日朗
流勢壯。
相與拍掌喝采
賀其默禱之驗也。
世傳有朴上舍吹笛昇仙於此
故姓是淵云
有亭翼然臨岸曰泛槎
板有原韻
因步之。
雪堂故事霹靂虹䨓珠玉雪練等諸譬喩字。
瀑邊有巨石
鑿迹而升。
可坐數十人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十四字。
開城黃眞書也。
有人松都之勝。
眞曰有三絶
花潭先生一也。
朴淵瀑一也。
其一乃眞也。
此雖娼樓謔語
而其才性超凡可想也。
筆法縈紆婉媚
得草聖之訣。
或曰頭髮濡墨揮灑云。
泛槎少憇
北門復路。
松京大興寺三十里。
寺門至此五里云。
太宗臺。
三人姓名
馬潭又書戲題小詩於其傍。
暮出南門七星庵。
庵在金身絶頂
石骨磅礴
雲霞絢纈。
海徼之曠。
可俯而唾也。
僧言我太祖祈福於此云。
而此輩類虛夸
亦何可信也。
適値齋供
鳴金喝棒。
唄呪聒耳
令人夜不安枕
子規淸咽
形神超越
無塵火想。
因思大興之勝。
屬行一篇
晨飯將發。
歸路經花谷否。
僧曰然。
今行之探勝
天相之矣。
來時之失花谷。
留與歸路作曲終之奏也。
下絶崖。
行可二十里。
小徑而南。
小亭突兀眼前
扁曰逝斯。
花潭先生漁釣遊息之所。
葺治重新者也。
下有石泉匯潭。
潭上釣臺
懷仰高風
恍若親承警咳。
石面申生泐其名。
一絶詩曰古東門外水空流。
麗氏繁華五百秋。
花谷先生何許老。
天磨山下高樓
味其詩意
有若先生之隱於天磨
有薄湯武前朝守義之意。
嗚呼
淺之爲知先生矣。
麗氏之興亡
何與先生出處乎。
亭之東卽妥靈之所。
撫念俎豆之將撤。
不覺唏歔氣短
因次申生韻題亭上
因向書院
命番隷具香沐。
隷曰朝勑已下。
自今不行焚香
言之貌若甚蹙。
遂入祠內祗謁。
歷審配享位。
實朴思庵,許草堂,閔習靜先生也。
廟後有神道碑
字刻多缺文
覽訖上塋域
徘徊寓慕。
下山
越溪問龍屯店。
十里二之
宿板門店
乃走松京孔路也。
此以皆來時所經。
不復記程。
小雨
朝飯
霏微猶轉。
觸冒而行。
路中呼韻屬聯
東坡
白沙和霧。
江光滿地
躡險阨之餘。
夷曠蕭散
可喜也。
入舊主家歇脚
俄見魚肆巨口細鱗長尺餘者。
曰此松江產也。
地名東坡二客從。
不待謀婦而壚
有酒
此天所以餉之也。
傾槖得一百文以售之。
曳著机上
腮鬣崚嶒
環視聳喜。
貧兒㬥富。
因使饔人奏刀
霜釯縷切
白雪紛綸
大白一頓大嚼
頭脊乙丙之屬。
幷令烹煎以供夕飧。
解帶捫腹而卧。
念道飢渴
已經旬日
山寺蔬筍之供。
亦且不充
顑頷殿屎之餘。
飽此佳味
人事一往一來有如是矣。
李君曰槖貲旣傾。
陰雨未霽。
安知錢塘借笠之窘。
不兆於此耶。
因留喫早飯臨津
時早潮方盛。
逆行
津梁城堞宛是舊港。
源流改觀
位置頓易。
面面疑覰。
不覺眼生
花石亭。
亭卽李文成五世晨明所築。
而屢世塋兆在焉。
地名谷。
文成每於休官之暇。
栖息於此
而因以栗自號
後移海州石潭仍舊號云。
山臨流。
景致如畫
而敗壁欹榱。
溢目荒凉
堂構之未新可惜也。
歷覽題板。
自谷徑出大路
一漢蓬髮而笠者。
稱以京居。
隨行不移
應對使令惟謹
是日乍晴乍雨
厥漢固要宿細雨店。
朝覺之則夜中已探囊而去矣。
所餘資斧沒數見胠。
極爲無聊
飯後呼店主
刀鏡等物以典之。
余曰聖養借笠之言驗矣。
因笑曰無此一著。
此遊不韻
江頭典衣
工部得意處。
吾輩今遊。
非但大蘇
抑亦老杜矣。
偶共得集句
一絶
弘濟院。
南黎歎曰曾聞此院多名酒佳姬。
今何蕭索之甚也。
聖養曰唐人詩曰我願燕趙姝
化爲嫫母姿
一笑直錢
自然家國肥。
今安知此院之名姝
盡化爲嫫母乎。
登舞鶴嶺
烟花藹鬱
佳氣蔥蘢
自不覺首翹武促如行者之赴家。
昭義門內舊館
日纔禺中
周行凡四百里有奇
爲日十有一。
公元1877年
南遊記行(丁丑)
禹貢冀州東北境曰幽州
漢所置也。
其鎭曰醫無閭
閭東不咸
又東爲長白
(見廣輿誌樂浪考。
靑華誌謂一山異名
)長白一名白頭
白頭之脉。
東迤北折。
爲磨天嶺
東走黃龍山
東馳大關嶺。
並海千里爲楸池嶺。
聳爲皆骨萬二千峰。
轉身差南作五臺山
東海折旋西南大小白。
又西爲竹嶺
又西爲主屹,雞立嶺。
西南三道峰。
南下德裕金猿
西南般若峰。
般若過峽而
雄蟠特秀爲智異山。
天王其最高峰也。
山脉自白頭而流。
或曰頭流。
湖之十三邑。
嶺之七邑實區焉。
形方
列御冦方壺圓嶠
馬遷始皇紀,孟堅郊祀志。
皆以方丈蓬萊瀛洲
盖天名山也。
余之居距玆山無百里
起居飮食
與之相接
而塵韁所馽。
未及焉。
公元1871年
今秋約同志。
期以八月初一日啓行
旋以家故落後
望前行如霄漢喬松
懊惱不已
八月十七日
寒洲李汝䨓匹馬南爲
其志在天王絶頂也。
灕然意脗。
遂定行計
寒洲會于南沙
二十五日約尹孝一發行。
許退而南黎送至五里亭。
黯黯無以爲心。
盖退而與郭鳴遠,金致受皆宿趼而歸未幾日。
勢難再動。
余授鄧艾陰平之計。
黃梅右峽。
直趣山陰之尋寂庵
絶頂而南。
達于弘溪。
則去大源無幾武。
于此可乎。
退而曰唯唯
余又曰鄭厚允奮飛之志。
而拘掣未能。
相機而與之偕可乎。
退而曰唯唯
余觀其容。
沈吟若有所思
因戲之曰剛而必不來矣。
(南冥戲李龜巖語。
)遂分袂午抵剡溪
權戚幼溪聖擧,端磎金臺兄聖夫皆有前約
而金兄騎馬先發
權戚以家憂趑趄不决
而後可。
聯袂到進台。
日已曛矣。
訪朴氏齋舍
有人冄冄自山腰撞來。
乃朴光遠也。
光遠家在溪上
之而不遇
今忽邂逅
可喜也。
與同宿。
明日四人序齒前行
午抵南沙
鳴遠出里等候多時
肅而入。
寒洲來留已二日
相視而笑
因問明日行計
遠拱手而前曰此中諸君子。
長德來臨
名碩多會
欲講鄕飮禮。
儀物已具。
一日暇。
余曰盛擧
敢辭
遂書分榜。
寒洲爲賓
爲主
權戚爲介。
金臺兄,令公禹錫(저본은'河禹錫'과'河禹碩'을혼용해서사용하고있으며,원목차에는'河禹碩'으로되어있다.)爲僎。
其餘三賓司正諸位
皆以齒爲序。
明日鋪席沙場
晝(一作畫)地爲門陳堂碑。
禺中行禮
至昃乃罷。
肅而不譁。
靜而孔嘉
褒衣博帶與與如也。
諸生請設講座
鋪二皋比
要余與寒洲並坐
撤去其一。
參聽答問
太極圖說未究。
日曛黑遂罷。
倚杖寒水
披襟晩風
相逢君子
爲我說濂翁分韻得襟字。
諸作散佚不收。
明日發向入德門。
鳴遠及河君殷巨(龍濟)從焉。
殷巨令之胤。
亦參前行者。
足繭未瘳。
又爲隨行
誠意之篤可尙也。
行十餘里踰嶺。
夾左巨川登陶邱臺。
行數里得濯纓巖。
川水泓澄
紺碧瀅澈異常
泠然怡神洗心之樂。
卸衣盤礴
不知日之昳也。
轉向山天齋。
曺生七候於路左。
見其容儀端粹
衣俵齊整
可知志學也。
洞覽南冥先生神道碑訖。
直造祀孫故宅謁廟
入山天齋
四聖遺像
(孔周程朱也。
)主人午饌
晉西諸君聞風來會至數十員。
寒洲趙月皋直敎湖嶺四七同異數條。
翌日吃午于衡七家
遠背寒栗落後
發行
大源在三十里遠。
武用壯。
日昃度獐項嶺。
昏黑上方
退而,厚允不來矣。
翌日
氣猝緊。
天宇陰虺。
此去絶頂尙六十里。
瞻仰脅息
隔天上。
寺在山之東麓
谷頗窈而世不稱
深景甚佳而人不叫奇。
盖爲水於
爲人聖門
其難如是也。
㙮殿在上頭凡十二層
不侈大極精緻
圍以粉牆
鋪以細石。
不容唾。
問之曰佛齒所藏。
余戲之曰佛國尙齒乎。
吾聞爾佛以全軀爲幻妄。
而况一齒乎。
恨無羚羊角觸之耳。
龍湫在數弓許。
溪身與石相終始
緩則被而爲簾。
急則束而爲瀑。
大窪小窪隨科渟滀
深者眩不可俯。
淺者藍靑黛綠
若有神物藏焉
禱雨有驗云。
其下又有石甕大石
直穿三穴
隘其口寬其中
實數石穀
寺僧用以淹菜。
經春夏不敗云。
還寺賦懷。
寒洲相和
日晡風霾漸劇。
山頭積雪皚皚
於是闍棃從行少年
交謁更諫。
儕朋皆苦口沮擋。
余與寒洲強項不撓吾輩潛心默禱久矣
曾謂方丈不如衡山乎。
明日果大晴。
天靜無風
早飯上山行。
本鄕諸友皆辭去。
聖擧以日曠回程
鳴遠病不能從。
行者余與寒洲端磎,孝一,光遠殷巨,金元益(基淳),趙泰克(鎬來),郭星七
▣▣。
資粮器械襆被苫盖從者七名
緩行露宿當再。
疾行今可直造上頂
省一夜之勞。
低頭信足
而上
楓林無盡
澗瀑爭流
行可十餘里。
見山谷稍衍。
數十
自成村落
牛欄豚柵
位置不爽
兒啼女哭。
宛如下界
問之乃坪村也。
始信吾行尙在平地
十許里。
山磎線穿。
棘刺牽衣
巖嘴犖确
步屧極艱。
至此
雖無峻嶺
大約步高一步
一步險於一步
僕夫卸擔炊飯
飯訖緣溪拚壁而上
至艾田嶺。
以外湖南界也。
小憇納凉
羣山自雄區域者。
斂容屛氣
隱然嚮化拱極之意。
已覺吾身之占地差高。
又行十里許踰峻嶺
緣崖而西。
可想山之事已半矣。
俯見萬脊南流
齊烟渺茫
霜葉正酣。
磎壑通明
斷雨殘雲
起滅山腰
差覺臆間爽然
大石陡斷千尺
下有煤痕榾頭。
盖障儲胥猶存
崖面書開雲巖三字
南黎姓名在焉。
可想前行留宿處。
撞著歡喜
如對眞面。
行五里餘。
見囮鷹者葺草自翳。
潛身伺候
伏卵雞化殼之蜩。
聞人搖手止之。
以爲利慾迷人可哀也。
彼亦葷血涵生之類。
處於此。
獮猴之與居。
鬼魅之與隣。
跫音不知喜。
同類而見嗔恚
此豈天之降衷爾殊也。
其所陷溺者然也。
遙望巨峰突兀撑空。
宿霧漫其半面
意其爲天王也。
問之乃中峰也。
喟然一絶
一行飢乏
出乾餠啖之。
頓覺生力
上中峰。
此身已在半天
天飈掠鬢颼飀
林木癰腫樸樕
盈尺者恰有榠欞之壽。
落葉沒脛
和氷和雪
銖步寸進
極爲艱險
俄而天宇澄肅
氛霾淨盡
望見衝霄
尊嚴
倨肆
不覺俯躳
可認天王在此。
終日上征
不見眞面。
今始有仰彌高之歎。
行五里餘。
蟻附直上
上頂如禿鬜。
絶無艸木
䕺生細毳皆衰爛鬖髿
石皮焦騷瘒白。
如帶太始之雪。
剛飈媵背。
兩袂仙擧。
躡級躐登
不可住。
羣山之在眼底者。
瞥瞥剗伏。
岡陵培塿焉。
卷石饅頭焉。
隨步改觀
盖到極高。
毫末尺寸勢也。
忽巖回路竆。
泊然而止。
眼花閃墜。
腦髓眩轉
遂箚脚疑(閼)立。
始覺我已登天王峰。
開眼騁眺。
世間空無一物
其漫如滾沙。
翕如聚漚。
坱漭無垠際者地勢也。
經緯轇輵
交媾絪縕
渾圓套圈游氣也。
爲地軸所藉。
上爲游氣所占。
靑蒼如穹笠者天形也。
三界摺疊。
六合均圓。
我處其中
孟子所謂天下廣居
天下之正位者。
其類是耶。
因念孔子東山而小魯。
登泰山而小天下
泰山雖高。
其頂已不泰山
天下雖廣。
猶是六合之內。
則比聖道猶有介量也。
贊其極則曰如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如日月之不可踰也。
吾輩學道
未至。
望道未見
故今乃呿口吐舌於玆山之峻。
天下至高。
無亦見笑大方之家者乎。
沈吟覓句
忽見曜靈西匿
萬像嚮晦
下臺就水。
料理經宿。
時久旱乳淙已絶。
錯愕不知所爲
二人面前過。
且喜且怪問誰也。
採藥人。
日暮那裏去。
去處去。
泉源甚麽
曰在此下幾弓許某巖下
指示甚詳。
言訖便不見。
如其言果尋得。
一行雀躍相慶。
一邊安鍋造飯
一邊採取薪木。
未及斮。
未及刈。
黑窣窣不辨咫尺
巖竇谽谺
石劒廉劌
齧足傷脰者相繼
僅取傍近數株。
折爲燎樵。
連條帶葉。
巖結構。
四無遮障
盖覆頭面而已
風氣漸洌。
徹骨生寒。
余與寒洲端磎蒙被逼卧。
縮如龜蛇
餘人列坐火邊。
窘兢姑息
波波吒吒無生意。
僉曰甁罄薪盡
夜深總至
無術以御之。
已而忽覺四體微舒。
欠伸而寤。
除去面被。
融融與疇㫰異。
進餠湯頓飽
汗浹洽。
余喜泉湧
如山聳。
朗誦韓文公衡岳廟詩。
曼聲高吟
山谷響喨
寒洲端磎驚悟起坐
促膝酬唱
驩然相樂。
傭僕姓蘇者前賀鄙人陪此行凡十三次。
日候淸明或有之。
而不火而溫。
今夜爲然
列位洪福
余曰千里太行雲。
十月海市觀。
君家事乎。
今行賴
有君耳。
一座大笑
玉宇遙廓。
時有漫霧乍羃旋掇。
夜向分。
斗柄低垂
銀河靨靨
東天瀏灕微白。
紅暈漸隮。
知其爲日候
急啜熱粥。
攝衣登頂。
巖徑黑暗
手足幷行
端磎寒洲曁余爲先
諸人鱗次繼登。
絶頂晨候。
溫如密室
異事也。
大地昏沈。
羣品蒙昧
紅光罩處。
認是東方
黃徹地。
無微不燭。
天根海際之遠。
丘陵原隰之細。
歷歷可筭。
俄而紅深而赤。
赤變而紫。
晃晃漾漾
不可名狀
餘暈自東而北。
又自東而南。
兩下漸長。
相合如環
下白氣又環之。
雲瑞靄。
紛輪動盪
橫者如隧道
立者如牙纛
或飄如繖盖
或圍如步障
銀臺金闕
觚稜稠疊
鑾旗屬車
儀衛絡繹
皆湊向一處
少焉一炬先登
萬炬繼熾。
炎炎赫赫
列爲火城
火城中坼。
輪出焉。
下有銀盤奉之。
滄滄凉凉
若無晶光
其身鬌長。
若石彌勒浮圖㙮。
漸次低平就袤。
卧佛如橫舟。
翕聚甕盎罇罍盂鉢鉦鼓之形。
方圓無定。
長廣互換
不可正視
離海尺許。
傍氣漸消。
火光漸微
赫赫太陽
宛在天東
朝曦滿地
忽顧背後則有巨影全據大地三分一。
尖殺而上
直到西天盡處。
乃山之勢也。
巓有森森林立人影也。
自顧吾生貼在塵土
偊旅而動。
踸踔而行。
坊之鷃埳井
無幾
而今忽超身直上萬仞頂頭
獨立羣物之表。
浮遊兩儀之間。
斯已奇矣。
而今又橫驀方驤萬里外。
踰麗農歷甌羅。
若木流憇
虞淵自潔
未知列子馭風之遊。
張騫竆源之行。
其能彷彿於此乎。
相顧嗟嘆
傾壺中餘瀝。
各飮一桮
新暾撞顐。
四體融釋
呼韻賦絶句
又次程伯子東囱韻。
少頃饔人炊熟告。
下吃已。
理歸裝。
復路更登則天晦昧
大霧漫空
非復疇昔光景
山頂廣可坐百許人
圍以短牆
監司光顔所築云。
下有題名
其餘墨書崖刻。
無空隙。
行中賷小鑿五六。
方始役。
手生未易就功
余因念前刻者皆磨滅不知誰某爲何人者多。
然則刻之何益。
南冥稱智異韓鄭趙之山也。
三君曷嘗留名巖石哉。
先君子紅流題名巖。
有詩曰士可名於
煩君石上爲。
山中多劫雨。
一洗有誰知。
吾輩患無三不朽可傳竹帛
刻石何爲
遂罷。
傍有巨石飣餖相疊曰日月臺
其下危巖劒攢曰文章臺
上頂之傍有石室
中安塑像
意其爲
獨往拜之。
盖謝其冥佑也。
謝山靈詩。
或曰世尊摩耶夫人也。
子何拜爲。
余曰我自山靈
摩耶非所知也。
鬼神之道在思成
山靈山靈與我感通
彼塑
像何拘焉。
遂尋故蹊
林霏次第褰開。
興盡體弛。
疲憊倍昨。
午點于前炊處。
曛黑路澀
使擔夫先行
殷巨元益乞火村家
把而前導
寺門
先入者又持炬出迎
入禪房。
見鳴遠瘇勢頗㞃。
問數語。
歸卸衣帶
貼席如泥
納納不省人事
明朝鳴遠舁疾而歸。
一行下山
余則宿于竹林族人家。
寒洲端磎諸人擬宿臺下村。
踰獐項平地回看。
揷天雄巒。
非人力可到。
孟子曰志壹則動氣
吾輩俱以耆艾
能躐險摧剛。
努力向上
不終日蹴到上頂
志壹故也。
若移之於此學。
奮沈船之誓。
賈歷堠之勇。
乾乾孶孶
死而後已
何患不到聖賢地位
嗚呼
立志由己而由人乎哉
撫躳自悼。
只切上蔡鸚鵡之歎而已
又念文人之語。
類多爽實
孫綽天台賦。
世稱有金石聲
而余嘗疑藉萋萋芳草
落落長松
絶頂景色
行果信。
其與上林盧橘
同歸虛妄
松木畏寒。
故此山亦絶無長靑者。
柏山而已
長無尋尺
焉有落落者乎。
萋芳字在御溝鸚鵡洲則可。
絶頂則太不著題
文不載道則雖尋常詞賦之作。
沒趣如此
可戒也。
翌日會于曺衡七家
午至兩塘
遇雨留宿
明將分路
余與寒洲方向錦山
端磎諸友各歸其家。
悵不
可言
因攜光遠,孝一同安溪
盖余爲看新子婦
迂路作行。
寒洲余勢相離
且以謙齋先生遺躅在也。
宿慕寒齋
士友會者數十人
留一日發南沙
姜斗广一老從行
別孝一,光遠
午抵召南宿。
盖約錦山伴也。
下應束裝而出。
南黎來留數日同發。
訪士谷河雙岡禹瑞
上舍翰元亦從。
午後行三十里到麻谷。
日已曛。
月皋踐約先至。
宿姜氏家。
昆陽地也。
行二十里。
夾右多率寺。
指點而過。
午療于谷。
松亭店。
金鰲山而南。
山焦黑少草木
磁鐵云。
一嶺
海陾莽蒼
行者倦厭
行三十里。
暮抵大峴鄭氏齋舍
鄭氏頗饒。
少年卽趙竹下倩君。
頗有才藝
誠禮甚勤。
留一日裝發。
從行亦數人。
十里梁津
津海道也。
廣可數里。
大抵流南脊。
散爲花岳諸山。
又東趨爲昆明金鰲
而與南海諸山交頂對跱。
吻然相授受。
石脉渡海也。
濤瀧甚猛。
渡頭茅屋數間。
問之辥仁貴祠也。
貴生於此
故祀之云。
唐書貴本傳。
生於遼東螺山下。
山下地坼百丈
仁貴兒時誤墮其中
兵書一卷寶劒一口
超躍而出。
地坼至今尙在
此祠甚無謂也。
曾聞緬甸人中國
問其土城隍何神。
曰祀伍子鬚杜工婦夫
公元1892年
妻。
緬甸在極南荒之外
其俗椎魯無學
伍子胥杜工部之名。
意其爲土人也。
祀爲城隍
轉輾訛誤
變爲鬚部變爲婦。
遂爲男女像以配食之。
聞者皆絶倒
此亦安知非何代辥姓人。
鬼食於玆土。
流傳梯接
傅會仁貴。
以爲貴生於此土。
南服之陋可知也。
壬辰之搶。
李忠武舟師大衂倭于閒山。
把截
誘致觀音浦又殲焉。
竟以身殉
旣渡登祠宇遺墟
彷徨感慨
十里觀音浦。
忠武記功碑。
浦海港之極深處
窈而曲。
谷口數里。
倭在大洋
我師在露梁。
相視不動。
忠武夜伏銳師兩翼
輕快船幾隻。
炬火
三頭列爇。
鱗屬入港
滅火而回。
復爇而入。
如是終夜
賊見之以爲我移陣於浦內。
欲迫其隘。
颺帆殺來。
入港
兩翼擂鼓大喊
從後薄之。
賊旣入深
無所獲。
後勢方急。
港淺船墊。
不知所爲
惟呼觀音菩薩而已
我以大砲蹙之幾盡劉。
忽有飛丸中公額。
從子左手抱公。
右手援枹
鼓音不絶
全捷
公之出奇制勝類如是。
港盡處有李落浦
落鳳之讖也。
將向花芳寺。
遂尋捷徑山腰
日曛路黑。
備嘗艱險
二鼓入寺。
緇俗愿謹
禮接甚恭。
後下山。
錦山當前如屛樹。
翠嵐可挹。
而問之尙六十里云。
行十
五里抵邑。
負山控海。
局勢頗穩。
閭井市肆繁麗可觀
入校宮憇風化樓。
因得午供
行二十里抵城峴河氏齋舍
此去錦山十里而近。
綰轂其口。
遊人之道錦者。
視河氏如逆旅傳舍
待之無厭苦色可尙也。
翌朝買魚米
盖此山如昇天。
往往絶粒以也。
發登峴行中有二馬
方憂區處之難。
一少班荊拱手曰弊舍在邇
當謹喂之。
以待復路。
問其姓。
曰尹籍坡平云
自頭流而來
眼前培塿蟻垤
忽見錦壁當面
崖路天躋。
盖於頭流大全
爲曲終之奏無疑也。
平地店。
擊鮮打酒
銳蓄脚力
振衣驀澗而登。
海天尙暖。
筋骨挺解
卒卒不定
直上十許里歇下臺
又橫繞而行可五里上頂
東南西皆海也。
天水無際
端倪縫合
聯島攢巒
逞奇役巧。
如玉
聚如饙餾
遊目遠覜。
令人凌雲脫屣之想。
余與寒洲少坐石上
相謂儘快矣奇矣。
然玆山之勝。
在於海。
臨海之觀。
類多如是
獨玆山乎哉
菩提在上峰前面。
側徑而下
右轉山腰而入。
忽覺竦然却立
惝怳愕眙
盖山之前
皆巖身石骨
苔顔縞面。
䕺䕺矗矗
佹佹奇奇。
中脊劒墜鱗束。
魚鬐豕鬣
二巨標戌削中挺。
頂尖各戴一石
𡰈阢不安
凜然有落勢。
萬仞金莖仙掌
將頹。
千年華表蹲鶴欲飛。
下稍衍如腰鼓
巖實傅焉。
前有巨㙮。
㙮前周覽
形勢瓌麗駭矚
不可名狀
中峰倨肆
兩翼舒㬹。
三通鼓罷。
上將登壇
靑冥節鉞
招搖旗纛
大戟長鎩
銀兜貝冑
環擁圍匝。
又如靈山道場
世尊秉拂
旗幢列侍
繖盖粧嚴
羅刹執簡仰視
獼猴長跪獻果
天龍夜叉
乾闥脩羅
三千比丘
八萬眷屬
攢手頂香。
膜列讚歎
又如燕南俠窟。
日暮道遠
朱襄握手歔欷
季心倚筑而夷猶
危冠岌岌
竦劒嵯峨
歌罇倒地
簪佩邐迤
蓬頭突鬢。
凌亂急景
又如窺虎圈兔園
玄熊嵔崴。
乳贙奰屭
貙貐人立而欲搏。
狒狒仰天而刺勃。
驚麏亂竄
駭鹿羣奔。
其餘卧者立者齮者吃者。
然而顧者。
森然而攫者。
伎伎俟俟者。
糾紛抵觸
蕩冒衝倚。
又如貪夫波斯之市
珊瑚木難玻瓈火齊玫瑰犀通
雜然前陳。
左挐右掣
不知所擇。
又如饞人參大餔之宴。
高峰出駞。
形鹽蹲虎。
折俎山峙
爛炙阜崇。
其餘粔籹餦餭
餈糕蜜餌
淳母糝熬之屬。
飣餖齊整
羅列方丈
攘臂流涎
茫然不知所嘗。
天下奇觀也。
庵舍蕭灑精緻
有一闍棃看護
出槖點火後。
使僧前導
右石而下
所謂音聲窟者。
窟在谷底
石罅空洞
以杵撞之。
渢渢隆隆
初音如洪鐘
餘韻如特磬
韶之不作
盖二千餘年。
不意大全在此也。
傍有高梯倚壁。
躐級而上
有穴橫入無際
可旋一馬
數十步。
黑闇窈冥
不可前。
強進數武
以杖摸之。
矩折下入
洞如深淵
龍窟云。
遂下梯。
雙虹門在其右。
石峰高跱
根下穿。
容光透明
余與寒洲卸衣脫冠
從穴而下
中間隔一膜如鼻孔
余從右。
寒洲從左
旣出回觀
則不雙虹
呀然作門。
未知天工苦心剜斲。
成就詭異
是誠何意
世尊縹緲端秀
對峙海中
下有空穴
舟船往來
僧言世尊駕石舟。
自虹門出島穴。
誕妄可笑
傍有坐仙臺
巨石如牀。
架牀如屋。
疊屋四面參差
直上數十丈。
可坐數人。
僧言靈仙昔降坐處。
有當膝痕云。
甘露井臺南百步
巖徑峻仄齦齶
尻行臀步。
凌兢而下
下有一石安頓地。
俯臨千丈斷崖
上有削壁天齊
當眉處壁面呀然開口
井在其中
余又脫却冠衣
攀躋而上
寒洲從之。
其高可坐。
寬可環數人。
石面平正堅實
中有碓臼
玉溜澹淡盈科
余連飮二瓢
喉吻淸潤
膈間漉漉有聲
大叫稱快
諸人皆繼登。
各飮數桮。
眩瞀不能進者亦傳飮。
臼之大恰受數斗
連挹數十瓢無縮勢。
手摩其底。
礱密罅隙
僧云此是沆瀣玉醴
飮者能得壽
言雖近夸。
其爲靈井則審矣。
上有九鼎巖。
盤陀全面
坎坎成窪
大者如鼐。
小者如鐺。
濶者如釜。
深者如鬵。
厥數至九。
雖然強名也。
刻求黃耳金鉉三趾形則鑿矣。
觀夫大易之象。
巽上爲井。
巽上爲鼎。
山實爲我巽維
而下則潤而爲井。
上則炎而爲鼎。
其亦異矣。
又聞猪巖石雞皆詭跡
日向曛。
遂還夕飧訖。
困憊就寢
將艾
諸人磨勵日出
以爲玆山之高。
不及流遠甚。
天形蔽虧
西北日觀
有差殊。
我是飽於頭流者。
曹鄶不足觀也。
堅壁而卧。
夜陰潑墨
日出無光。
諸人懊悔不已
朝賦登山望海四韻
余因念玆山之擅於東域
以山不以海。
山奇故海觀亦奇。
海奇故山奇益奇。
海於玆山。
特錦上之花。
不到玆庵。
幾失山矣。
後一行以有雨候
趣裝而發。
余與月皋嗛嗛有餘戀。
出山門復路。
上頂烽臺
極意眺望
巨石大書由虹門上錦山六大字。
傍有周愼齋姓名
筆法奇健。
可與玆山爭雄
其餘留名者多。
而漫不知誰何
下有軍所住屋
大竿懸死鴟毛羽
遇風離披
問之鷹媒也。
濟之漢挐。
見懸鴟正翮摶風
一瞥來攫。
竟墮虞羅云。
余曰嗟乎
鷹之明能見萬里懸鴟。
而不
虞羅傍。
人之明於細而暗於大者
何以異此。
京房之庾北寺
景純之殞柳下
皆是物也。
此足爲小有才不聞君子之大道者之戒也。
山腰有䕺祠。
巫覡所居也。
土梗石塑牛鬼蛇神可醜也。
轉下幾里。
月皋下尋捷徑失路
勢將直趨浦口
余念相失非宜。
遂從谷底小路下。
二友合。
寒洲從者數人。
其餘分路而去。
細雨霏微
冠屨盡濕。
促至浦口店。
决明海蠡石首鰷魚恣意醉飽
晡時稍霽。
發行直造尹生家尋奴馬。
龍門路也。
分路諸人亦來。
尹生盖工書者。
草法頗可觀。
煖酒羹魚。
誠意藹然
暮抵寺門
寺本雄侈
見今凋剝
梵俗亦頗不惡
飰後別尹生。
山腰向邑治。
有金姓人貫盆城
與許退而講宗誼。
引入酒肆
欵接一行
異事也。
韓魏公之鎭廣陵也。
大宴僚屬江頭
擧人曾綮者能詩善謔
同宗請謁
魏公延致上座
唱酬懽樂
及書姓名詩牋
愕然何謂同姓
綮曰我祖鄫君國除去邑。
大禹之後也。
黃帝
公韓之後
韓本姬姓。
黃帝所由起也。
(黃帝起姬。
)豈非同祖乎。
大笑遙遙哉。
厚爲資裝使赴擧
前有韓曾
後有金許
同中之異。
異中之同。
可謂千古成雙
暮投五里店宿。
有土著李鄭二人來見。
劻勷
乘醉罵座
月皋勵聲叱之。
遜辭停解
逡廵而出。
月皋因說尹美村批李惟謙頰尤庵勸解事。
相與大笑
(李有言失。
美村起批其頰。
尤庵勸解云。
)午抵露梁津
風濤大豗。
一行分渡。
余與南黎後舟
數隻同載
中流牛忽蹴舷幾沒。
支枕而坐。
側身偃仆
所覽詩軸不覺抧裂。
南黎笑曰讀書五十年。
何不曉舍達之旨。
余笑曰君亦著力矜持
非無心者。
少焉棹夫奏功
履蹈厚地
可知也。
津店沽酒壓驚
南海一島
狹而長。
東西不過十里
南北百里
土塗泥。
田壤埴。
厥苞橘柚榧實
厥篚紵絺
海物錯。
居民敦厖少僞。
椎魯朴鄙天性也。
復入大峴留一日。
詩文坌集
應接不暇
明日將與寒洲分袂
悵惘無以爲懷。
酬和一篇
翌午打火松亭店。
五里餘。
寒洲向晉南路
月皋從焉。
同宿德里計也。
余與諸友尋舊路。
又宿麻谷。
明日午療于富平鄭氏家。
夕入士谷。
飯後上落水庵。
雙岡,成上舍諸少攜壺酒來會。
河未惺翰瑞亦來同宿。
亂山深處。
境甚幽閴
簾泉汩㶁鳴枕。
亦別界也。
追念王考泗川倅權公思浩。
文會于此
爲廢孼金式誣告
(出試題事。
)幾陷不測
至今憤惋
令人髮豎
翌日
諸友
只有南黎一人而已
宿于召南
踰矢峴。
鳴遠,殷巨出候。
其情可尙也。
日宿丹溪權戚家。
端磎光遠
一座復圓
明日入邱平訪孝一。
薄曛還家
東籬霜傑正芳。
農夫滌場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