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云庵续集卷之三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x 页
云庵续集卷之三
 书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1H 页
上家庭书
昨于金雅便。拜上一书。伏想已蒙 关达矣。此时长养。伏惟 体候有相。起止宝重。家内并皆安吉。季儿素祟。间或小可。其工程精粗。行度敬怠。比前或有进步之渐。其内祟亦得良已否。并为区区。伏念迷息来此旬馀。赖主人厚善。一向稳寓。而身病亦免加渐。望有 为虑也。课业不至废却而已。处在静邃。思虑践履。宜乎些有所益。而却是日课只诵文选。要见其作文之妙而已。故觉得意味深长。义理精密。不复如前之为也。鹿血之求。初非容易。虽土人之极力谋求者。限平生一次得之。则谓之大身数也。只岭南人开口便说得不难也。无稽之说。固当尔也。且求血之法。必先须出米几许斗。助其猎夫之祭。然后方许其来求也。故同做人为自费米斗。有以助请如例。而其得失。固未可必也。此去韩生农学无暇。而甘心负茧。不惮远行。其相与之意。极为感谢。伏乞待其及门。 特许款假。有以无歉于其意也千万。
与舍季文五
洛行迫促。无以面嘱。甚缺然。故略书告之。侍率与进修之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1L 页
方。昨于清溪。已粗有指论。虽不精审。且持而行之。则其所不及者。亦可自知之。故此不复叙。须审思而笃行之。但悯郁之症。近复何似。追思之。其为滞积也审矣。向闻汝之语。亦以为自畓斋讲诵之时。便有此祟。盖其时一斋专攻记读。开卷竟日。声不绝口。朝暮哺啜。又赖厨人之厚。无不告饱。则饱而多读。非滞之所根乎。祟之为滞也。益无疑。不复反顾。妄用不当之药。而必从明于医术者。旋服疏滞之剂。则庶见效神速矣。然为其妨滞而懒读则是废学也。其为不幸。初非疏滞所能赎也。又贪于讲诵。不为胗服之方。则躯命所系。实为可畏。此是两难也。如何则可乎。幸自此读书。先须节食。又挂一小瓢于坐侧。每当小便时。尽受而饮之。不足则盆受童便。待成秋石后。蜜和以服之。单方之疏滞。似无过此者。毋或泛悠。须尽心为之。使如是而病差学专。则不亦转为两喜乎。苟不尔而身学并累。大为 庭下之忧。则此岂为子者事乎。故人子之不可有身。盖如此。昨于精岭。见汝之一诗。其句法扑而不雅。韵字牵而不吻。甚非平昔所制之格。故谛视之。乃场屋之馀也。固偬遽之。不能尽妙。而如是其拙且陋乎。此惟受病之源。不出于思。而思之善不善。又在人之重与不重。盖文章经学。为道则不同。而其思则得。不思则失一也。故得经学之思者为经学。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2H 页
得文章之思者为文章。如是则于经学文章。并不为则已。为之非思。诚无以为也。然自古及今。人谁无思。于其所学。不免有善不善之异者何也。夫思则同而禀则殊。故禀之重厚精确者。思亦雄深牢固。轻燥浅露者。思亦零琐熹微。推此求之。不一而足矣。故语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易豫之六二本义。有曰志气坚确。故思虑精明。此必然之势也。故禀气之粹。思为之深。思为之深。故施诸行事。一以贯之。禀气之薄者亦反是。故不学无以变化其气而粹如也。此君子所以不可不学也。所谓学也者。恭敬齐庄以存之。学问思辨以知之。文理密察以行之。庶乎气变之有日。而非徒吟咏一事为然也。士之平生大事。信莫此之为也。此后吟咏。虽学之末技。然为之亦不可不如奕者之专心乎秋也。每待占题。切不可泛思而求之。必也愤悯笃恳。一如孤军之猝遇强敌而进战也。以为胜则生。败则死。事急矣时危矣。惟舍命而斗。尽力而破之。则思明力全。自然作句也精。押韵也健。而不患乎诗之得妙也。不此之为。而徒事优游。则卤莽之耕。禾亦报之也宜。复谁之咎乎。
送舍弟留讲石岘。
人之大事。不出学也。而知者鲜矣。故惟葩藻之为尚而苟希禄利。所谓为己者。恶乎在乎。孝弟之莫重而惟学能之。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2L 页
仁义之莫大而惟学为之。人之大事。孰加于此乎。故知者悚惧而不敢逸。饥寒而不敢劳。非圣人之书不敢读。非圣人之道不敢行。穷理而戒毫釐之或差。操心而戒顷刻之或放。不谓庸言庸行而有所放过。不谓暗处暗事而有所惰忽。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事亲而恐其不孝。事长而恐其不弟也。以至大小多事。无一不此以律之。故骄吝傲惰之心。自不留诸胸里。而粹然为三代上人物矣。孝焉而安亲之不悦也。忠焉而安君之不圣也。治国而安民之不于变也。传道而安圣之有惑也。如是则学之为道。不亦人之大事乎。为学者何苦而悠泛居诸。及待鬓发之苍而始起叹也。今送汝于彼者。窃恐斋事多烦。不或专精于学。故权为之所也。幸体此心。勿或忨愒。必也严师自心。每朝夙兴。整齐颜色。精明思虑。开卷而读。对越圣人。公私邪正。辨如黑白。朋友讲论。惟理是明。无或争辨。以致不恭。读而知者必记之。行而得者必守之。静而无事。端拱危坐。无或昏昧。则大本立矣。动而有为。惕然省察。不为放过。则妙用行矣。默而有之。不为的然。则立心厚矣。微而谨之。不为炽然。则克己易矣。立志大而用心小。则功厚而事不迂。亲仁实而远佞极。则德修而过不吝。温故之细则可以知新。持己之熟则可以变化气禀也。勤而不迫。恭而不懦。义然后行。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3H 页
礼然后言。多小范度。不容尽笔而记之。幸推已言者而及其所不言者。则可知苗脉之有在矣。千万勉旃勉旃。
与舍季
阙侍之久。得承两庭神康。伯父主气体亦复平康。游子所愿得矣。夫复何望。多少服劳。惟恃汝之为能侍侧而行之也。千万其勖之敬之。缕缕家细与念虑。难于便书书之。幸汝默会而处之。然要非公共处心。执德弘信道笃。使一行一住。净然一出乎天理之正而无一毫私意系著者。无以见此道理。故同流合污而不知耻。伤理犯义而不知畏者。比比有之。恐汝之学。未及乎此也。幸惕若思之。日课倘有鞭辟近里之渐否。夫学须静也。若使胡孙乱跳而未之有定。则是失心之人。夫复何学乎。必也束此一心。不外乎敬。如担百斤。不敢慢不敢忽。着衣吃饭也如此。登山入水也如此。则人之志气始为之定。义理始为之著。嗜欲始可以克。德性始可以养。经义可得而求。行己可得而正。于是乎所谓充实光辉。从可得而谋矣。不尔则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且道世之俗子。为不见此。区区章句。乐以忘世。此谓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者。不亦可笑乎。幸汝之戒也。
代舍弟
家数不售。丘嫂早世。痛愕何言。地远未讣。伏承下慰。感愧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3L 页
交挚。秋气方生。伏审侍与做。并为迪吉。允叶下祷。功服弟省事觕依。实为私幸。自馀不足奉告也。竁事丧出料外。地岂豫占。只于先陇侧。得一馀穴。不满人意。然事迫地乏。不得已而用之。择吉则今月二十八日矣。末由面达。徒增郁怅。
与舍季
日来春寒。伏惟两庭安否复若何。大宅一向康重。閤内疾忧何似。跬步仰私。日益区区。汝亦当日归侍。课程精实。果如所料否。造次惕念。期就大业。实涉职分。兼之此来诸益风动。令人艳羡。却恐汝独愚昧不进。不能与人并成立也。兄自登程以来。别无他恼。惟足疾少乎涉闷。望日得达洛下。即者郭承旨丈枉驾见顾。款籍甚至。且以斋生佥书。觉多有着实下学之意。屡加称赏。盖于斋生成就。眷眷日跂也。此岂容易哉。侍侧定省。专恃汝在。而庭内诸节。详密省敕。亦于嫂家。屡时躬往。检且周旋。钦儿性宽厚学多读。使式谷之早。则其就可立待也。但先于伦彝上。特有见识。明审脚踉立定然后。始教以文艺。则其不为外诱所引将去者。亦可必矣。馀缕别有胎纸往。为可覆悉。
与舍季
来路多日。致念汝之工程。无日不然。及至砖石。又为思极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4H 页
闵甚。然路惫不能为劳。而排冗写得。幸深思而力行之也。人有恒言。必曰道德。盖未必知其道德之为何。而妄求诸漭荡无形影处。故学愈久而知益迷。行愈力而心益荒。终身由之而不知道德者。滔滔皆是也。故知要尽博。实为求道成德之究竟法也。盖人之所当为学者。不过内则扩充性情。外则修明五伦而已。故讲究必以小学四书为务者。为其所以存养性情修明五伦之说。要莫切莫备于此书故也。然苟不知道德之为何。而强使之读此。则必也心与书违。理与事左。其不能欣悦尝试之也。亦理势之固然也。然所谓道德者。亦非异常别件物事也。只是日用动静之间。不过要我性情之存养伦彝之修明而已。所谓仁不以勇义不以智者是也。其为人也。惟是心地平常。言语实朴。行实纯坦。而其于爱亲敬长之道。真实笃厚。少无备例得过之伪。如是而为学。则其学也实得为性情存养彝伦修明之道。而不为外诱杂事所胜将去。其于道德之成。不患不能矣。亦自常人观之。可谓庸常无奇策者也。而自唐虞孔孟程朱以来圣学。只不过如此。而俗学异端。互相讹变。愈出愈怪。竟至不可如何之地而后乃已。不惟俗学异端如是。虽以孔门论之。如子夏,子贡,宰我之徒。非不皆为旷世之贤。而徐究其所以为学。则亦不免各有病痛。惟是颜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4L 页
曾两哲。不事浮泛。动辄内省尽己。故其四勿三省。有若亡实若虚。格致诚正修齐等语。要皆不出乎笃实克治。不求人知。薄富贵守贫贱底意。故考诸古书。其曾子之说。无一不着实。不比他贤格言之或远或疏也。虽其为门人如乐正子春,公明宣。或足瘳而犹忧。或三年不读而学曾子者。亦皆何等笃实为己。而不比后人徒事文字乎。故其成就也。皆有实得之传而亦无弊。观于子思,孟子。可见也。然性情扩充之要。要莫如慎言语摄威仪整思虑。精熟读圣人书。伦彝修明之要。要莫先于孝弟尽道。不容苟为。每以尽己为主。朝焉夕焉。续次无间。要当有开眼着味之效。然二者要皆敬忠为本。而必也所以扩充性情者审。则彝伦不得不益为修明。伦彝修明。则性情亦不得不益为扩充。其为相助而合内外之道者审矣。故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有子亦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则孝弟之外。复岂别有所谓性情者乎。且五伦之说。肇自尧舜以来。多少圣说。非不千万。而要亦不外乎此。其意抑有何端倪与。盖道德非别件物事。惟性情扩充而已。性情扩充。亦不独端坐敕敬而已。惟彝伦修明者。是为实事。彝伦修明。亦莫切于孝悌之为先。孝悌修明。要莫如庸言庸行之谨且严。而惟性气和平。言语实朴。行己笃厚。是尚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5H 页
是务。其或豪迈太锐。强明甚过。忿怒不节。许多不纯实温恭者。皆不免为孝弟之害。常恐汝性和平不足。豪迈有馀。故于为事则差有力。而其于成德见道。却恐不免为大害事。幸自此屈首下气。虽不如己者有言。亦皆一一虚受。要有以变化性质为务。其馀如文章奇技。功名百家者流。其为贼道德害人伦。不一而足。吾自汝垂龆。期望不浅。虽不与汝吐说。而中心自谓。则未尝不曰不过年二三十岁。便可做成德君子。岂谓中间。每自蹉跎。彼此一方。忧愁成病。今幸回头。虽觉少慰。然不能在侧受教戒。实属违计处。以今思之。若使汝不业训蒙。每日在侧受学。则殆不过数三月。显有接着脚跟之道。不过二三年。亦自有见道成己之道。而前日却任其所自为而便成忨愒。痛何言哉。昨者在斋。患亨汝不能成字。既紧责而又使在傍挥染。待其写毕。每垂指教。不惟字画日觉平好。其端悫不放之德。亦觉自别。若以此法施诸道德之教。则亦馀皆仿此。窃恨日前教法太疏。只泛然会讲。略使点检而已。以此求道。诚南辕走胡也。几何而不几乎千里之谬乎。然吾今虽即归。汝既任斋。不容当年复会。则经归何益。且兄狂率。虽极贫贱。不知以是为忧。惟道是营。而尚无所见。顾平生之忧。复如何哉。即今两侍笃老。疾病满室之际。岂复容有一时离侧之道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5L 页
乎。然惟狂未克。愚计未尝不为之商度曰。与其无道之子而常不离侧。岂若暂离侧而得为有道子之为孝。与其无德而常恤疾病。又岂若暂不恤病而得为有德之人之为尚乎。且斋居。既无同志可以谈道德辅仁义。索居永日。心事涩苦。所与讲论者。只事音释通句读。殆同众盲论日。略无滋味可以托情处。今既一出。虽不无离侧疾苦之忧。而决不可徒然往来。待他檗溪奔哭。欲作三南之行。就诸有道者。有所质正而后乃归。然中路为闻德三语。以为檗溪门人。类多行心丧三年者。而其处讲学。比前菀兴。而却以兄之行五月服。大为不满。然则此亦当与同门者。更为裁处然后有所定论也。如是则留得檗溪。恐涉稍迟。今行省躬持志。迥与常时却别。且自年来见处。自觉稍实。但为文字所困。未能专意持养。及一登程。既无文字所劳。又无事务滚挠。得一意操存。觉得所见所操。转明且笃。恨不能早知而力行之也。己巳正月十四日。书于京畿外砖石旅舍。翌驰洛下。留得少许。不意郭参议丈连日枉访。笠洞郑台又送子拜候。次日专枉款语。许台又欲与语甚切。其馀乡洛朝士及士人。类多迎访。甚觉惶赧。郭郑两丈。又以斋生书札。大有可观。验得工程笃实。大加称赏。斋儒之稍有学实者。无一不为两丈之所称慕而恨不及见之也。汝亦以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6H 页
此为惧而大有进修。期不为过情之声。而亦有以担当得自家敬立义方之实事也。语多不容尽。惟默会。而凡百一为善计而审处之也。
与舍季
内从之来。得承 庭下微慎。益向差完。伏幸万万。但药丸试用否。必须极力侍调。期得快复而后乃已。且爱敬侍省。造次着实。切不可一时怠忽。致为职分之累也。小儿学习。勿为忽略。随时劝督。不令间断。以为他日受教之本为好。家事巨细。何有何亡。夙夜兢兢。不至蛊索。但兄弟两汉。一向在外。不得左右以效微悃。春秋日卲。来者几何。而所事如是。心焉如结。而况家法未克整顿。贻忧致劳。不一而足。苟家之有法。则虽幼少者。亦皆遵行而得以安养也。且心常闵然者。惟尔之见识未透。志行不笃故也。一自髫龁。及今长大。日赐教督。侥倖成就。而尚不知勉。凡百苟且。未甚觉悟。则愚私汲汲。不亦宜乎。秋收几未切待尽日。无或因循。致废学业。要以存养省察。把为日用之实。而又须观书玩理。有以益自辅益。无或外驰。自至荒怠。朱子曰。孔明择妇。正得丑陋。奉身调度。人所不堪。彼其正大之气。经纶之蕴。固已得于天资。然窃意其知虑之所以日益精明。威望之所以日益隆重者。寡欲养心之助。与为多焉。胡安定亦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6L 页
曰。治心修身。以饮食男女为切要。自古圣人。自这里做工夫。每读之。未尝不为尔兢兢。而却夷然不以为念。于学不能发愤。于行不能笃至。以答愚意万一。而况望学术高明。行检笃实之或有其时乎。幸须自此为之心口相誓。切己玩索。刻意践履。必有以不负乎赋畀之重。千万千万。且闻改过贵勇。防患贵怯。要使二者表里相须。无令渗漏。然后刻意下工。日有孜孜。则亦可见外诱之不足忧。而于求仁。亦思过半矣。须深省而固守之也。
与舍季
秋阑。不审旅况。一为休迪。区区不已。兄药服旬馀。日觉气苶。岂收效之渐。致得如此。未的其所以也。顾今之留。虽与躬蹈有间。而亦风波近处也。十分玄嘿敛避。始为一种义谛。有以审处也。林泉,三峰两处士流奋激相论曰。当此倡学之时。虽无名士之处。亦举皆筑斋迎师。以为依营饬劝经学之地。而况吾两里。则学明德尊。可为师表者。有如白寿英,李泰升二个高儒乎。苟不置斋。则非独慨痛刻骨。亦不免为邻邑所笑矣。气愤志激。立地举措。而平时则一介不以与人者。优出钱百馀两。平时则一毛不以利人者。亦为手足胼胝之役。而旬月之馀。钱辐凑斋栉比。其已筑者恰成多士欢颜之厦。而将来之筑不与焉。已积者优为二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7H 页
千馀两。而将来之积未可量也。风草之偃。不足以喻其速也。两处斋儒复为发论曰。营下倡学。千载一时。若不及早奔告。乞其斋号完文以重其事。则是失其难得之机会也。方今裹足发行。其志可尚也。幸子细禀复。遂其所愿。则亦一成美之道也。顾极力顾护之也。
与舍季
比肇寒。不审旅况凡百。一为休胜。为区区不已。兄适依在。而意况萧索。则日甚一日。为却慨然也耳。儿辈解额事。未及预知。则固无可奈何。若早知得。则何不极口谏止。曰节下所以为家兄顾护。则感刻无地。然不试参榜。大违科规。则家兄亦粗分皂白。必不敢听肯。自求为名教罪人云乎哉。坐此一事。而上犯 朝廷大比之公。下贻棠轩偏爱之私。内负狷介之素守。外招唾骂之层至。不知利害相关。至为何境乎。此盖棠轩急于顾护而未之及思也。及是时。只以一言禀达。则以其明审。宜乎其听响也。而毕竟如是郎当。是谁之咎。既往勿说。即此善禀。得以寝罢。则甚善甚善。毅斋序文。忘陋冒付。幸乘时进覆为好也。
与舍季
云云。昨者博陵韩训长来。为之言曰。逋事似或有打叠之望矣。忽有季氏书。而却曰云云。幸惠一书。与有免避云。闻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7L 页
来甚觉烦恼。辞而辟之曰。一之谓甚。而况再乎。既已复细思之。则此非韩训长所当汲汲。实则某人所当瞿顾处也。盖某人乃林下之士也。而顾今 圣上特除以清选。棠轩优待以国士。而一省之内。上自贤士大夫。下至妇孺樵牧。莫不欣然慕其恩爱。缩然畏其威风。而开口则辄曰某人三代以上人豪也。举公篮舆也不恶云云。未知某人何以得此于香浿之间乎。谓其智力则智力不如是。谓其地位则地位不如是。惟是乎一副当心法。洒然一出于义理之正。而吐一言则生民蒙其膏泽。作一事则世俗仰其模范。故保存者欲就某人而谢其庆。冤枉者欲奔某人而愬其哀。而所谓神明之仰。山斗之望。隐然有不可得而辞者矣。故某人所言所为。则耳目之所属。唇吻之所传。虽居室之言。才出口则一省遍知之。独处之事。才下手则一省共仰之。然则某人于此亦宜自警。益复谨惕。一言之发。必思其当否。一事之作。必思其得失。而不敢有毫发放过。然后德业益隆而民不失望焉。窃不可谓一言之失。何足为伤。一事之违。何足为病而致为其瑕疵也。此古人所以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者也。不然九仞之功。亏于一篑。自是理势。而况皎皎者易浇。峣峣者易缺乎。且季之合下去就。亦何所藉重乎。故某人德望不瑕。相聚者得为君子之徒。如或不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8H 页
尔。则相聚者何所依仗而得免傍人之讥笑乎。此可惧而不可忽也。且所贵乎交游者。为其有善则共勉。有过则相规。期于德业成就而已也。若坐见其失措。而夷然自如。不为一言箴救。则是见溺而不援也。所谓行有不及。从容规戒。固如是乎。语曰颠而不扶。危而不持。则焉用彼相。非徒相人者如是。朋友之道。亦如是也。幸以此义详告于某人。无复见欺于顺安李逋事。而开一口下一手。竟致为君子之过也。此非为韩训长游说。独某人汲汲猛省之地。幸须不复顾虑。一刀两段。克谨于细事。无为自己大德之累。亦无拘于私情。有以惑一路颙望之心焉。
与金重庵平默
不相问闻。积有年所。落落京乡。曷胜远怀。曩蒙不弃。远辱书尺。三复以往。感戢亡涯。令季早世。一何不淑。痛割之至。何以堪处。文一坐远之故。未趁酹慰。罪负幽明。悚赧何言。昨槐园之哭也。准拟一拜。客路倥偬。竟致失计。咄恨奈何。成雅之来。获承日来侍候鼎盛。学履日进。区区贺仰。不任远私。来时取路白岩。而不知仙扃之为在其近也。不能就而拜之。追后知之。可胜惜哉。帖教精详。览者起余。叶氏说诚有可疑者。若指阴静时。谓之阳未生。指阳动时。谓之阴未生。如来书所谕。则其所谓阳未生者。非其始之未生。乃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8L 页
阴静之专而尚未动也。所谓阴未生者。非其端之未生。乃阳动之专而未之盛也。此谓无端无始。而亦不害于分阴分阳之说矣。若自一阳初动以前。而谓之阴阳未生。则是以阴阳之生。为有始有端之说者也。朱子所谓推之于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于后而不见其终之离者。亦何所指而言乎。故栗翁之答思庵也。亦以为指一岁之首一日之朝而谓之一阳初生。则可以为极本穷源。而必索阳之始生则不可者。亦此意也。恐不知别为一说以惑后进也。未知如何。明德说。是经义中大节目也。而讲讨有年。士论纷纭。尚未折衷。斯文不靖。可谓极矣。窃因来录。获详洛论大槩。以为理非神则不能运用。神非理则无所准则。而合而言之则明德也。然性情不能统心。故明德主心而言。气之本底粹然至善。与理无间。不离不杂乎不齐之气。故就心性上。细分道器。则明德虽属形而下。而其所谓形而下者。初不夹杂于所拘之气也云云。夫性情之不能统心者然矣。岂有言性而不与心涉之性。又岂有言理而不与气合之理乎。故子思只言天命之性而不患乎心之不涉。孟子亦道性善而不患乎气之不合者是也。夫能统者心。而所以统者性也。能合者气。而所以合者理也。故言性者虽不言心而不患其未统。言理者虽不言气而亦不患其不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9H 页
合。今患其无统。而只言心而不言性。患其不合。而只言气而不言理。则是舍其本而取其末。昧于精而贪其粗。徒使明德之美。不得为粹然仁义之性。而必偏于气质形下之归也。不亦异乎。而况以性理言者。初非截去心气一偏而只曰是为明德而已。必曰心所具之性气所载之理也云尔。则有何不统之嫌乎。且理者气之所载也。气者理之所乘也。心者性之主宰也。性者心之本体也。今弃其所乘而取其所载。则未知其所载者果何物也。弃其本体而取其主宰。则未知其所主宰者亦何事也。虽强曰能统性情。而所指以名者。只心而已。其奈性之不言何。虽强曰与理无间。而所指以言者。只气而已。其奈理之有间何。故举其本则不患末之不在而必主乎末。取其上则不患下之不兼而必取乎下。无乃徒知心能统性而不知心失本体之害甚于心不统性。徒患理不兼气而不知气失所载之弊重于气不兼理乎。且既曰气之本底虽曰粹然至善。毕竟气也。初不如理气之浑然无间而亦不夹杂者也。谓之有间于不齐之气则可。谓之不夹杂于气则不可。盖虽有清浊粹驳之分。而其为气则一也。天下之物。属形而上者皆理也。属形而下者皆气也。岂复有形下而不拘于气者哉。故谓之理不拘于气则可。谓之气不拘于气。恐亦不可。未知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69L 页
如何。馀惟饯迓对时茂祉。以副远私。
与金重庵
文一拜白。索处西遐。四顾墙面。虽欲开明。其道末由。益知文会实为强辅而不可得也。日仰有道生长洙泗。多闻精择。使有己者活络透彻。又推其馀波及后裔者。实为斯文良骖而不可辞也。每欲偷得日力。谛听绪论。有以窥觇一斑。不误一生。而势不容尔。为将奈何。前此屡蒙书诲。必以穷究难审克治易歇为示。寂寞之滨。如捧拱璧。多少警发。不啻砭愚。幸卒顾矜。庶以平日传受之要自得之妙。兼收并拾。勿为吝垂也。昨扣仙扃。初非容易。合下注意则非不欲仍蹲几个日字。与有薰渐之赖。而顾客地去就。难以遂初。逡巡数日。竟不成一席稳讨而告罢。至今以为恨处也。幸有以亮也。先师贞夫人之丧告阕。想已有年矣。而顾不敏者竟阙奔问。借非故为而罪当万死。盖其丧故。正当不敏颇为旧倅所迫而罔知所措之秋也。一岁之间。挈家避祸。至为三次。而亲知之以此得罪而身危家败者。亦至为数三人。而其祸根蔓延。则尚今未之告净也。加之侍在晚耄。起止转侧。一切须侍。虽跬步间。亦离违不得。而况远为之游乎。势不得已。间以唁状替问。而其得达与否。亦未可必也。望须垂亮也。雅言登梓。间已告竣否。窃念势拙力短。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0H 页
固知不容广印以寿其传也。第目下印出得为几本乎。若乎印出。只为单本而不容转动。则固无可议。如或印出得有馀本可惠。则欲蒙一本之贶。使先师之学梗槩。得以牖西。则其于广教。恐未必不为有力也。未知如何。或者所印未广而无以见惠。区区潜玩不或为虑。盖晚悔见惠之本。虽不涉重考。而然犹木偶巨鼻之形则固不患乎已备矣。幸望留念也。昨者李定州𨯶永氏专驾见枉。为道有道与柳斯文监役筮仕事颠末。极其详悉。窃为朝廷贺得人之盛也。此于有道有何损益。而其为右文崇学。有以激劝世教之美。则未尝不为居多也。有以亮之也。仍伏惟迩来。道体休重。进修日益高明。眷下浑节。一并佳胜。溯仰区区。不能自已。文一侍况奄奄。朝不谋夕。自馀细屑。不足多告也。但斋居生徒稍渐向里做去。使善为之导。则未必无寸进之效。而自顾象杵恐终不成次第也。奈何。
与金重庵
昨因景善便。奉付慰疏一通。觕效区区。傥蒙哀照否。未之奔慰而只此替伸。诿曰坐远。亦恶在其为相与也。疏后有间。孝体一向支重。不或柴栾过度否。非但年戒不毁。而宗事之寄。斯文之责。一并在躬。万一疏虞。厥咎有在。而伤孝不足道。千万俯酌。不至为处义之累也。复承回禄。杼柚一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0L 页
空。素以俭乏。复有此挠。窃想百务无往不然。文一于此便是不火而热者。一切况叹而无力可以毫发奉助者。时一念及。不觉骍汗。谩为及之也。文一祸馀复吉。适涉数月。风树感怀。已觉别人。而馀祸未尽。昨于二月日。遭伯父丧。痛苦摧裂。无以堪胜。馀如所业。不无些么致力。而穷巷独学。日夕偊偊。无思不疑而讨质无处。无事不失而规辅无人。光阴几何。而尚此伥伥。抱经自悼。不觉茫然。是以慕仰德义。无日不尔。顾以涯角相悬。就正无路。有时兴吁。益不胜区区。且念雅言锓行。实系门生之责。而鄙处士流。为其创见。信疑未定。且以不及门籍口而肯任其责者。不能居多焉。然则强其所不欲。亦为难处。坐是之故。不敢多告远邑以广其义助之路。只与邑近如干从游者。自随力量出义。只求为塞责之地而已。赧悚不既。虽执事俨然在忧服之中。不敢不告其梗槩。未知如何。
与李黄溪仲文
伏念先贞夫人之丧期告尽。而顾不似者竟阙奔慰。孤负平生。罪当万死。夫老兄谴斥。固所甘心。而抑以何面目。复见先师于地下乎。索性痛迫。殆无以食息自容也。盖承讣之初。惊怛不既。而伊时区区情私。实系笃老之侍。虽寻常离侧。尚属难言。而况远游乎。然其时则侥倖起居不至须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1H 页
人。且念以若分义。而只以一纸慰疏。据礼效私。则心既不安。而理亦有所不当也。故区区一念。未尝不早晏准拟以为偷得旬望日子。亦足奔慰而得以无憾于相与矣。岂若是其苟于为礼也哉。故设有寄疏人便。亦不屑为之嘱托也。不意当丙子岁。大为本倅所窘。首尾骚挠。动涉两岁。而挈家避祸。至为三次。同志受辱。几至捶死。而于焉三霜。倏尔告迈。虽欲奔往。奉效区区。苍黄如右。其暇及乎。及至丁丑。始料祸色尚炽。终不容有以遂初奔慰也。故不免只以唁疏一通。为之传托于洛下郭承宣。使达于司书所矣。不审有以照达否。时一念及。尚不觉为之扼腕长吁也。伏愿老兄痛加惩斥。不复与齿。大以罪恶本末。为声告于同门。与之削迹镌额。以为来者之戒幸善。且仰复念时下。虽系告阕。而然亦便欲一走追慰且谢者。实为一念区区处也。虽梦寐间。其敢忘诸。顾今亲候奄奄。朝不虑夕。较数年前。大是悬隔。为子者虽造次侍侧。尚恐其有未及也。而况他求哉。然则虽一次追慰。恐亦无以遂私也。故于昨年。专嘱从季。替效区区。不意舍季亦以事故。终不成行。故不免告罢。今因宗人私行。恳付一书。伏愿矜其愚悃。一为之赐览也。年来不审道体为候一向告休。为学工夫。亦属如何地位。诸从游者。谁得为大可负荷者。亦有几个人物乎。并切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1L 页
向𨓏而愿其逐一承闻也。文一侍省如右。汤尝无暇。区区私业。不免悠悠。时晚课弱。终无以与闻一二也。闵私闵私。
答李黄溪
文一罪通于天。奄失所怙。然讣既未达则罪孤之责也。执事不以为谴。辱赐俯慰。复此录示。再拜奉读。感服不可言。至于显亲终孝之谕。不免过当。顾不似者于寸业无所效些。而一自免乳。称为游学。离侧贻忧。无岁不然。顾自年来。非但喜惧之私为深。而思惜前事。亦有所不敢自安者。是以不复游学。就养左右。庶有以效馀侍。则风树之惨。又如是告促矣。然则不似所为。岂足以赎不孝之罪万一。于此乎幸有以俯亮也。然未复以懋学之意。有所养之。则此实先师无恙时所以每每垂诲者。而执事于此又从而申命之。为某者敢不终身佩服。求有以效愚万一乎。但质朽学疏。恐不足以堪当一二也。伏问内庭安否若何。窃念春秋弥晚。庶几无虞之祝。无时不区区。而或有人来传檗溪消息。则恐或有不安之节。出自其口。故其开口欲言之初。未尝不先为之瞿瞿。及其听罢。方始释然。今承录示。虽不言安否如何。而得无未安之谕。则足以照得安康之节。而又一释然也。未知如何。追闻俞雅为道令咸不受作故。且阕服制。此何恶报。而得闻则始惊呼热肠。不省何谓。且念先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2H 页
师晚抱钟爱。瞭然如昨。而遽此告谈。萧然百感。不容名谕。然两承手存。何不言及。此岂自已痛极而不暇念远者知否而为然乎。第其作故者之胤弱。庶几充健。且害学否。益切恋恋。幸有以亮之也。
答李黄溪
向风驰义。无日不尔。适承褫存。慰固亡涯。而复伏审慈堂起止晚益宝重。欣贺之至。窃欲赋龟筮之作而仰效下私也。咸氏惨逆。何其不淑。惊愕一呼。殆不成怀。然累得彼中朋友书。未有一人者能为提及。昨冬偶与景善打闲说话。却道作故。且经三丧云。呜呼痛矣。先师祀胤。胡为乎止此。所示才器文艺。犹属第二件事也。未知如何。昨省斋以雅言开刊事。不远千里。专人走通。甚荷不外。而顾不敏者。恐不足以承当万一也。况遐乡士流。无问彼我。举皆固陋。此等事为。便系生后创说也。其不以无与于己为意者。难得一二。而虽勇于为义者。亦必待强话不舍然后。方始肯可。此所以措手不易也。间复以丧故哀挠。不遑究心及此。故如干排布。不至漏落则必失诸延拖者多矣。是以不腆之物。本不足损益。而加之过时太甚。不能无缓不及事之虑矣。月初适得朴都事善卿书。果有曰刊役告成。似在来正云。于是乎或者之论。以为既是愆期。不必追奉。反求厚诛。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2L 页
然愆期之奉。犹贤乎已。且告竣之后。其得无奉用处乎。故此冒奉如干。以效区区。幸有以亮之也。文一外除属耳。俯仰永感。无所逮及。复于往二月十八日。遭伯父丧。摧痛迫切。无以自定。至若讲磨。不容为论。而却有朋友自尔。文会不至全阁。然倡学之教。不敏者亦安敢望其乃尔也。重庵不意遭故。何以堪处。益之以回禄之灾。神明之佑。不能无憾。省斋惨逆极可念。然昨书皆已慰告。功制不幸。如之何不吊。然所谓甥侄。未知为谁。虑为敬仁甫而益觉瞿瞿也。兰玉如是茁润。何幸如之。始觉必有馀庆之说。良有以也。可贺可贺。
答柳省斋(重教)
别示谆复。哀感区区。执事重哀之险。既涉往昔。固不容复慰。而窃念其时忽有讣书来堕陋所。虽以鳞次便传。不获当下拜领。而有以知得执事荐遭罔极之变则为足审矣。惊怛之私。不足提烦。而苫孤雀跃。瞭然心怀。其于匍匐之慰。敢不早晏汲汲。然思之云切。亦远之有。不获已因便奉疏。而便亦未审矣。故不敢以业已奉疏自居。讨得有便。则辄复修付者。至为数次。以侥倖其一有得达者。何幸于今。获承过周年垂领之教。未知其见领者。即为何人便疏。而其能如是得蒙一览。初亦未之敢必也。然则诿曰涯角所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3H 页
坐。而顾此荐险。慰不躬晋。疏亦后时。此岂相与。罪悚亡涯。文一罪积祸极。罹此大故。俯仰无及。只自号绝。伏蒙仁庇。不以无讣。懒于为问。辄赐疏慰。为若矜宥。感涕交极。不知为告。然此于原疏。略告所以不欲缕缕致烦崇聆。其告讣书。虽不援昨者慰疏例。而为之累次奉告。然一为便奉则果因公洞郭承旨家往复人。的为之嘱托矣。今承来谕。知其不免为浮沉。而其委折则果不外乎俯亮之悉矣。曲尽人情。何其仁恕。仰服亡谓。伤生之戒。念我之至。感铭固不一而足也。然所谓五十不致毁。必资酒肉云云者。盖古之人以为人之禀质既不一。而始衰者或有不能堪当仪节。而反有以伤制礼之本意。故姑此权说而救其不及也。既为权说则其居丧之人。自当权其堪当与否。足以如仪则自当如仪。不足如仪则不必如仪。使有以尽己之心而无憾于礼然后。始不违乎古人权说之义也。故罪弟年虽始衰。而幸其气力足以堪当万一。故其于忧哀。虽不获如礼自尽。而亦不敢以始衰自处。而其于些少制度。觕有不敢放过处也。执滞之见如是。未知如何。且执事深虑罪孤之因循废学。致累 师教。既提居丧讲学古人所不废。有以开导其进取之义。末复以此与汗漫泛说他事事体不同底说。为之警策丁宁。言有尽而意无穷焉。迹其平日塞渊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3L 页
温惠。与人为善底心法气象。完转从纸幅间呈露。三复以往。感慨不堪。而亦窃愧夫愚昧之不能承当万一也。盖在练以前。则每日累次举哀。悲慕滚扰。非但无日力可以暇及于文字。亦觉意想惨怛。不忍及于他事也。及至练后。哀节稍间。意绪小展。方始偷隙开卷。而亦不为接续做去与有发明。且自数年来。精力大损。耳重眼昏。便觉生老。万一稍待保养。复得如前聪明则可。苟不能尔。则此为大可忧也。然自年来。间或玩究。意味亲切。则觉与他时稍有间焉。然僻处一隅。设有所见。无人与之相商。所知只自知。安知不为错看。所行只自行。亦安知不为妄作。是以每愿与执事佥益。永相讲讨。以侥倖其一斑之窥而不可得。仰怅日夕。为不觉郁陶之至也。雅言编次。已大为有力于斯文。而若复锓梓广布。以寿其传。则后学所赖。殆与皋比无恙时。同一体也。幸复精择去取。使先师遗教。得以无憾于垂后。则为祝区区。出力一事。实系门人小子之责。敢不依施。然物力未逮。窃欲仰效万一而甚觉未易也。并冀垂亮。
答柳省斋
昨别来也。心踵相违。旋承惠存。何啻慰如。亦有以仰侍彩育英之并一向宝胜也耳。治任之归。既不终丧。又此经发。失声之痛。孤负之罪。并觉区区。不能为怀也。重蒙不弃。至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4H 页
以先师遗业逮勉不才。庶几乎吾道一枝之或西也。其所传习之省。善与人同之美。亦足以令人感涕也。独不敏者无以承当得至意之万一也。然先师之绪馀。左右之勤勉。宁患不胜。其敢忘诸。他日成就。固难逆睹。而至于铭服周旋。毙而后已。则窃所区区。况昨于贵壁所题中途而废之义。既闻命矣。岂以仁言之赠。归诸口耳而不相体悉之至乎。晚悔昨别。临岐怅如。馀怀难咽。幸烦致意。侍彩增休。学履日进。以副颙俟。所示日用工夫及处世之方数节。在执事岂有是哉。愚本欲以此为告。而不免为执事所先据而有也。可付一笑。
答柳省斋
文一顿首白。文一罪恶稔极。不免失怙。理合便死。顽喘苟延。星霜遄移。至经禫除。情事慨然。觉成别人。不意往秋获承五月二十六日慰疏及别示。乃执事所以不以讣否而汲汲然宥为垂讯者也。感荷尤极。不足道矣。所提朴秀才。果是索游做此者。恰为年岁。至昨春暮。始告归觐而向南矣。不意今日。复游其门屏。而区区者之动息。又自其口出也。若复过门而幸烦致意如何。即者根复。伏审惨逆非常。使为仁义者。不免有功制之惨。天之符命。为若难测。幸体所不齐者而宽抑处之也。承日从师友。造次进取。其所以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4L 页
鞭策循蹈。无时不下工夫。苟能以此理会课程。口说心玩。何往不遂。祝仰之私。慰幸区区。况复以夷狄禽兽之祸。凛然逼迫。不可振救为忧。慨然有以招同草泽间如干诵法圣贤底人豪。与之大小效力。打成一个头绪。要报佛恩无量于尘刹之奉。而又虑夫讨论剖析。或有失于精微疑似之间。则其所以苦心血战。冒死奋发者。适足以自弊。而不能收息邪距诐之全功也。以此早晏浩叹。几乎半夜巡壁。三复以往。耸然觉其有往哲一治之量。而亦不失其战兢自治之实功也。如文一愚不免乎有蓬之心。而仰之苍然。不啻如壤虫之于黄鹄。恶能望趍下风而承当其指挥万一也哉。然大抵见今四夷云兴。禽兽还至。几乎一天下。滔滔皆是。而六朝五季。盖不足论矣。退而顾诸草泽间如干诵法古道者照数计之。不知其有几个人乎。此据强弱而论之。则所谓息邪距诐者。不免为含木填海之计也。孰不谓全昧分数而发狂者也。然天下之事。苟得其道而处之有术。则无不可为之时。亦无不可为之事也。安知洪钟之鸣。必不为寸筳所激。强弩之发。必不为奚鼠所骇。而一时之大小强弱。初不与于其间也。若必曰积阴之极。卒不可有为。则殷商独不为大乱乎。然周公一兴而有所作为。则会朝清明。若必曰穷而在下者不能兼善。则孔孟何尝有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5H 页
南面之权而能致一乎。然则非但大小强弱为然。虽士之穷达。亦有所不与也。惟视自家所占地步力量广狭大小。而皆足以与于有为也。虽此草泽间若干者。又何患乎不能也哉。但其所致治者。不得其本末之序。而妄有厮厓以侥倖其一捷。则不惟净祛无期。而恐其亦和一个自家心心。化为夷狄禽兽而不可振救矣。惟于自治上面。劄住脚踉(脚跟)。与之苦心血战。所以讲究者。愈精愈密。所以造履者。愈笃愈严。真积力久。自然有得力处。则此便是自家之夷狄禽兽駾喙远去。而得奏一治之功于灵台咫尺者也。又推而攘逐天下之夷狄禽兽。则其势沛然莫御。而所谓功不在禹下者。必有所再论矣。然则来谕所谓虑夫见识议论或失天地之本心者。可谓得自治之本意。而复以存养践履。为我盖棺未了事。而夙夜孜孜。大有所磨鍊成就。则不亦庶几乎哉。不审俯亮以为如何。幸有以复教之也。雅言刊板。此系斯文轻重。而为吾辈者不得以辞其责也。况复再三承谕。敢不有以效愚区区。以承当万一。幸垂照亮也。海西俞雅直为先师遗事。奋不惮远。千里往复。为若容易。其操持坚确。想怀慨慷。固属可尚。而此一款事。尤为其难及处也。况早自得师。而钳锤之力。不遗寸功。他日成就。庸有量乎。至于开发之示。何其责侥负重之甚乎。千万其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5L 页
无以为也。记述则别无可奉供质者。至于平日多少疑讶。欲质未及者。卒此修书。亦未暇拈摘仰告也。俯询数条。孤陋者兼苦无书可考。只任胸亿略效论复。岂论中否。姑为尾附。幸有以垂谅而俯教之也。按丧礼备要杖期为妻条。则父在为妻。杖与不杖。虽有诸家说不同。而要其为嫡子者。父在为妻。不得杖则似初不异也。然则今以执事制服之礼论之。其不为之杖者。恐合礼意。未知如何。且尤庵说。此苦无书可考。而所谓不合家礼底。家礼无乃指其下沙溪按说所谓家礼附注云云而言耶。抑别有所谓家礼可考处否。然考诸家礼。未见其割有所论处也。若或只指按说所谓家礼而俯此询示。则其所谓父母在为妻不杖期之说。只要其辨别母在。不必不杖之意而已。初不为适子父在得杖之义而有云云也。又按禫条丧服小记注。有曰父在则适子为妻不杖。不杖则不禫。更详之也。宋太宗事。略有可据。别纸录呈。幸复详订。亦未敢自以为得事实也。檗山诸节觕安。为幸莫甚。然大受早逝。事虽作古。而承闻则始。惊怛姑舍。是先师祀胤。胡为乎便系斯文不淑。如之何不吊。重庵见遭罔极之痛。其馀些少。固不足为。然郁攸贻恼。亦人家不细底劫会也。生理荡如。而怅莫之助。愧赧何谓。开刊事系斯文。虽非及门者。岂若是恝然。此土风俗。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6H 页
殆与洛湖不同。此等事便系创见。而知其为不辞底责者无几。此所以难与为议也。然敢不尽心以效区区。
与柳省斋
俞雅景善见已及门。所托书候。亦蒙垂照否。涯角相去。亦不敢保其必无乔沈也。仍伏询春晚。学体动止一向崇祐。接引后学。洋洋讲诵。亦次第吃紧。不或有悠泛之虞。区区一念。未尝不顷刻往来于胸次也。况其天禀非常温恳。一接光辉。不觉醇醉。故感观指导。易乎入人而无厌于心。所谓贤愚皆得其益者。为在是也。是以黄溪兄讨论人物。未尝不以左右为首而称不容口。果仰藻鉴之良不偶尔也。万一者获接光霁。日有讲讨娓娓。则实中心愿也。而相左末由。怅仰奈何。幸益自策励。卒就大业。使斯文之重。与有赖焉。甚区区之望也。文一罪祸不贷。衰哀才阕。复遭伯父丧。摧痛迫切。无以自抑。加之即远有期。营办未逮。寸私挠挠。不遑及他。是以刊役之助。何等为重。而其所致力。亦与初头区画。不免有所不及。而馀如朋友讲磨。不过渠自文会不至全阁。而在不敏则不获与有闻焉。独幸慈候顾此望八。得以觕安。忧祸之中。有以容展一息也。他不足道。锓梓事见属何许。致为盛虑。想必不细。走亦于此敢不究心。一自承谕。其所设心措处。非不自谓汲汲。然人心不如我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6L 页
心。做时不如说时。故初头措画则必欲广告列邑。以求为饶助之计。而卒之乎事机物论。似不免有所非便。故仍为一切谢却远人。只与本斋切近从游几许人。更相立议。使之随所力自出义。而就中收敛。亦多有与初头所诺不似者。令人吃闷。不止一再。噫。幺么细务。尚患难办。或者任当天下大事。则未知其何以快活裁制而答得人望乎。真个讳不得他坐谈之诮也耳。
答柳省斋
昨秋因汝畴便。获承手命款曲。伏审年来。道体休重。教道严明。远近文行。为之风动。当此邪诐讻讻。得有此障川之重。其为吾道之幸。庸有既乎。不谓今春二月。适有朴斯文世和门人金声宣来自堤川。为道执事不远卜筑于其地。而相去密迩云。故恳付谢书一幅。以致区区。兼以金重庵,崔参判谢柬两幅。为之同封付呈矣。窃恐其间日限未展。路势不近。尚此稽留。未为得达矣。然情事梗槩。略说里许。此不复缕。但异说汹汹。吾道日危。不啻如一线。踽踽一隅。日夕瞻想。欲赖其乔泰之重。不止如畴昔区区情私之比也。不惟千里远程。开河重重。而抑亦桑榆暮景。日促一日。此将奈何。且黄溪老兄不幸丧逝。而三霜告毕。痛恶痛恶。加之浑家举移于三浦别业云。感今怀古。为不觉怅仰区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7H 页
区也耳。季友年来为况如何。忙未及状。幸烦致意。则甚善甚善。晚悔作故。怀不可为。不知其家儿能如故扶持否。窃闻令从咸氏德学日进。大为远近所矜式。仰贺仰贺。而他日道统之传。又将不出于家庭之内矣。
答崔孤松文用
远不啻百里。专辱书伻。下阶而拜。不觉仰感。发夕之初。致挠不少。岂意腆贶。又此之及乎。秋令以殷。伏审婉愉日如。趍诲自适。区区下忱。顿觉释然。重之以宿祟似减。非不叶祷。而照对书诲。参之岩语。肥去瘠存。几乎露骨。闻极瞿然。幸速医理以复其初。期服弟奔哭来侍奉。幸免他苦。客里承讣。非不怀恶。而仓卒周旋。不免为老兄之忧。有时言念。不任赧戢。至于水行草宿。不分寒暑。乃贱者之本事。何足烦虑。千万无以为也。每以未枉为谕。此岂歉然处乎哉。地远路险。虽完健者。尚不容易。况重病支离。气息珊阑。以若所崇。行若所远。则其为少弟者。得以安心哉。幸体区区。勿复为意。二贤讲会。为念矢急。盍欲促步。而方此窕竁。不遑谋及。况其为人。粹然出众。于古人之学。且知方也。顾今滔滔。见有斯人。虽不命催。岂欲暂离以孤幸会哉。且斋事经营。日有论说。其所诛责。偏任弟之一身。此亦于去就。为一可虑也。行当随机为之。幸且善教。不弛旧规千万。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7L 页
答崔孤松
两贤远访。诚料暴也。狂喜何足道哉。然人弱路远。何不见禁。言念跋涉。还极凛然。重蒙先施。使袖珍函。秋令稍严。伏审怡侍宝重。宿痾永去。是何晚福。不觉抃如。弟一为洛行。离侧贻忧。不一而足。而况觐后毒祟不贷。月馀委顿。争不为鬼。即斋伻来往时也。时虽甫起。回苏又觉杳然。此将奈何。山长果得贤大夫以事之。实为斋之洪造而多士之愿也。初非偶尔。而亦诸益所以之不惜诚力而有所营为之效也。弟于此有何丝毫之补乎。斋之置任。亦次第件事也。蒙填为字。择出七任。贵府权金雅亦其二也。盖事体之不得不尔者。然或云金兄稍放旧步。未知果否。以其雅笃。岂有是哉。且斋之依仗。又非平昔。万一有之。为之何哉。幸须切规。不至失望千万。舍季素为家事所累。不容出他。今也则加之以搆舍供婚两大事。出入之艰。尤非异时之比。莫容为之计也。不然两雅弛课。弟亦关心。敢不依施。况老兄之教。不止一再乎。且两雅性质纯实。学力亦不甚细。使自为学。亦有馀师。幸仍处静室。自强不息。待有敏慎之积而为之就正者。恐未必不为得计也。至于强辅之有无。亦岂不为关虑之一事也。然悉心求之而不得。则其所以不得者。亦属有不在我者之界分也。固当随遇而计。不必切切。惟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8H 页
是之虑而懒于进取也。未知如何。洪宅慰疏。并蒙代脩。感何言哉。四种贶何其厚念。非不感领。然每发简则必如是者。非所敢安。幸再思之。
与崔孤松
日者惠枉。感不可言。然反旆时潦霖如注。马愁人危。挽则不可。饯则不忍。虽以驾促。不免割别。然自后直至旬馀。为之兢凌者。凛若有消息来触耳轮也。未知险程。何以备尝。且今年疠险。湾为最甚云。伏惟省节。印宿宝重否。日前得南郭书。槩曰佥稳而未甚纤悉。于后又间幸侍卫多福。夙祟勿药。贤咸内从并善侍课。并节节愿承而未可得也。弟依侍为幸。而往秋邻疫火急。一声吐之则人已毙矣。为侍下者。能不堕胆。得以免焉。远庇之荷。自秋暮以来。升堂请益者。不为无人。而并皆志笃。如有所受。莫不诚心听从。故文会不数月。讨论操束。日有次第。若得两贤而同此孜孜则甚快。舍季名虽专攻。便干家者也。诚不容离侧远游。如弟之或有偷隙者。但老兄未料其情曲。故有此缕缕。不尔以老兄之难尊。既辱专驾。又此褫教。感赧之私。敢不惟从。况两贤之做。弟亦眷眷者也。万有一可以效力者。何待缕缕然后。始为之听肯乎。窃计此事。虽极钟爱。然爱而不教。非大爱也。或具事理善禀。以为来学之道。未知如何。外是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8L 页
别无方便也。
与崔孤松
万紫竞光。伏惟定省宝祐。真元快复。两贤侍课亦日胜。并昕夕区区。日者享汝兄过此。为道老兄于酒德上。渐不甚疏。岂百尺竿头。有时放一步耶。兼老兄之合下回轮。实赖权兄在。万一有此。顾此同席。宜益谏止而却如是。岂权兄不复为言耶。抑老兄不为闻斯行诸与。然老兄笃实。必不至此。岂享汝兄言或过实耶。固未可必然。为老兄计。恐莫如一听权兄。使享汝兄言。不容过实甚善。未知如何。杜园丈道体崇重。兰溪与明心两兄侍课静嘉。重器哀侍支胜。忙且有俄书。不及别状。告及之也。二贤于学依归颇好。非徒释念。进取亦可立待。何慰如之。弟依省多荷。去儿立促。不容展尽。下照。
答崔孤松
七复适拜下存区区。矧伏审爱敬慈箴上下崇重。已恰颙俟。而又承抱孙。何快如之。计距先抱。才属一岁。如是岁抱。三凤八龙。不独古有。而所谓崔之门安得不昌大者。亦可谓准备也。第造化者适以二抱贶兄者。岂偶然乎哉。天既以不偶之福。启之于前。则人亦以不偶之德。承之于后。故福以德济。德以福崇矣。窃看世之得此福者顾其为德。则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9H 页
不善者多积金。其善者多教经。其为子孙计者。固所当也。然金易尽而经难准。疏广何不与孙金。而韦贤之子。未闻为圣贤。抑何故耶。吾未知泰伯之为至德。而文王又明圣。孔子之大成。而子思又为圣者。岂教经而然邪。抑亦积金而与之邪。曰非也。栗生栗豆生豆。凤雏凤麟雏麟。盖来历也深。故事业也世。感慕也切。故效则也速。所谓弓冶之子善为箕裘是也。如是则欲其孙之曰仁曰义者。莫祖为之先学。欲其孙之为贤为圣者。莫祖为之先德乎。窃见老兄之为德也。敬以持己。仁以存心。尺步引领。俯仰自如。晨昏怡愉。爱严备至。仁义为讲。体用消详。教子以义。不苟时学。择友以交。不尚豪华。乡党称贤。士林推重。凡其所以发诸口施诸身者。蔚然为当时有德君子也。以是贶后则绰乎有馀矣。其视积金教经者。岂不万万哉。然其为德也。譬诸泰伯,孔子。则岂不大有径庭乎。如是则抱孙之休既无疆。修德之忧亦无疆。必也自此益自奋发。存心战兢。逐旋收拾。使吾身心。无一不出乎敬。经史专业。熟读详味。使吾知识。玲珑透彻。忠信进德。修辞立诚。不安小成。惟日未逮。不以迟沮。不以病休。不以滚歇。然后始为贶后之无憾。而于道尽矣。于责堪矣。为其所抱者。亦曰经学吾之先业也。不敢不勉。贤圣吾之先范也。吾不敬承。则不免为不孝也。必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79L 页
也其所感发也。不待劝督而从容神会。其所成就也。不必勉厉而卓然德立。此谓种桃得实而不虑其为樲也。其盍图之。而亦使抱子者。不得不为之知此道理也。两贤课程。岂独兄虑。每一回首。颎颎不下。然二贤质美。决不但已。且于学术。迥启眼目。使之自做。足以蚕吐鸡抱。不以记问限于所知。而未之知新也。但于进取。时赐鞭近。则老兄恐不得不任其责也。书札往复。舍季去就。理势所使。只得任之。初岂有意于其间哉。前书之告。良有以也。而来教珍重。窃仰大度。初非区区所料。而亦有以认二友之传为失真耳。金兄不天至此。永叹何。斋洞讣书谨领。吾人不幸。何其不一。两处奔慰。非不区区。而病痼役縻。一出之营。动经年岁。往复之易。不复昔比。故于相知有故。只得书慰。不止一再。今于两处。亦未可必及其未阕而仰侯耳。弟依侍。知荷为稔。而斋事支吾。非不郎当。或者有助。尚不至全没巴鼻之地。曩日仰渎。实此之为。而来教累以世情为辞。世情弟则独不知乎。所恃者独老兄为足急难也耳。幸谅之。
答崔孤松
积阂姑舍。记得向书。不免有先抱见夭之惨。何好魔不一如是耶。怅仰无已。伏不审于后多时。萱侍休暇体度贞祜。每于藜窗雨细。依旧抱第二孙。耳审二贤读书之声而为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80H 页
质误点检之。既又以天地日月字口告指画。唯恐不好啼儿之或不能嘿会而早记之审者。果如区区瞭然在目。而远不得薄言观者乎。时一回首。昨之已过著恁景光者。今依然觉其为一少古也。未知何岁月。得复有此个优游以了未尽之债乎。为祝感者。诚不浅浅也。二贤不及别状。幸烦致意。为道学不在多端。惟巽志虚受。于理择之精。于事践之笃。使我一心膂。不为一副当物累所缠绕。持之以岁月。一味乎前进。则亦不害为平夷中极高妙见解也。未知如何。权兄尚留敩否。别有状一通往。为转价之也甚善。昨于斋伻往复。荷赐不细。愧感何谓。斋况见有稍作之势。而但不得一己任鞭策之劳者。却费心力也。弟自两三年来。两侍恒多不安之节。家故身病。又从以层凌见侵。计一岁得以息假者。曾不能为旬月之间也。以故出入极艰。四处亲知当故。例不能奔慰。不免只以书吊。如莲洞,斋洞处事亦一验也。 恩除实属千万念外。不意自欺之罪支蔓至此也。或有可以善后之教。幸不见外也。
与崔孤松
源源固不易然。不谓若阻。而萧萧短发。已如霜矣。虽欲薄叙与有箴益。其可得乎。第愿老兄端居体道不以倦勤。执心切至。处义高峻。孝以为家。忠以接物。使吾造道之方。该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80L 页
备兼悉。复取小学四书。严立课程。不贪多不求效。惟埋头理会。不以岁月。愈熟愈勤。愈精愈悉。夜以继日。无或间断。则积累之久。自然意味亲切。见识卓越。始知圣谟之为不我欺。而吾所以持己以敬。处物以义者。亦非复旧时人矣。向𨓏之深。僭易及此。替代面复。幸垂财择也。秋晚。伏惟侍体万重。区区不既。令咸侍学嘉护。内从哀况支胜。不及别状。幸烦致意。弟依侍为荷。馀不足道。所欲言者甚多。因便布此极草草。惟冥会也。
答崔孤松
寂寞之滨。手教惠然。感掬感掬。复伏审春意日昌。进修有相。德体万重。慰仰区区。不任下私。至如聪滞。便是天赭。宿所奉闵。又何待委谕缕缕也哉。但眷宝所慎。不免有跨朔之苦。为之愕然奉怅也。然已似属净可。幸少俟之则也大得快完。文一祸极不灭。加之复吉适在间夜。迫于礼制。不免外除。然至于永号。便是心病。初非岁月所能断置得下也。洪斋长唁赙。奉烦远致。旋觉赧然。复以谢疏一通恳付。令族雅幸至日复为烦传。得免不敏之诮。甚善甚善。致用猝当巨创。远为闷私。亦以一疏付慰。为之命览也。
 九汝委是熟亲也。老兄之专为录示。岂或虑夫不能记知其为谁某也乎。却是为属不尔也。
答崔孤松
承伏审线阳。大耋之乐。坦荡自如。眷下大小。一是告庆。慰叶下祝之私。文一畏寒拥衾。温突是觅。无复一毫学力。可以克得此个己私。笑矣乎。七十年吃紧工夫。复安在哉。每诵从心所欲不矩踰句。动辄汗背而自不觉寒。复为畏也。奈何。南郭安否。传之者不一。甚系讶惑。幸便示之。则甚善甚善。每仰其心法夬畅而谋忠之不易也。本坪流峙。自是熟处。时一念及。则依俙然相与徜徉乎其间。而怀往不禁也。如何。尹令远驾。感不可言。如有可以效愚者。则自合殚竭。何待辱命然后。方始下手也。幸有以亮之也。
答崔孤松
手命勤止。足敌小唔。承伏审腊冱。桑榆日晏起止自如。慰幸万万。而鸠咳鹤癯。自是晚况。而古今人辞避不得处也。吾岂苟哉。弟之老苶。推己及人。则足以看破。计全岁轻可者。动不出数朔。求为阳界完物。盖亦愚矣。而况所谓健如黄犊时节乎。然亦有命焉。鼓缶之歌。顾不为四字准备之符乎。好呵好呵。允贤不时成来。已极不易。又况平日往复。岂能任意源源乎。逋事拟谓快伸。及看胎录。则推不保害。惩租索钱。已非门外所宜有。而益之以此挠。此谓莫为之为。非其乐且不忧者。何以磨勘晏如也哉。千万留念。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81L 页
答崔孤松
一书惠复。感慰曷既。伏审秋高。大耋之乐。洒然自如。大少眷宝。依旧稳侍。为鳌抃不已。而些么不健。有身之常。行当自尔完旧也。文一湿祟肆毒。疮灸满身。全夏委顿。争保命缕。为一慨然也耳。英阳不淑。已属过境。而所谕两兄平生故人也。一时永诀。是何厄会。虽欲槎问。不可得也。年来衰况索索无他。惟是凤坪山水。熟处难忘也。每拟往叩仙扃。与之敦请两兄。一者握叙。有以貂续旧游。乌乎痛矣。今则已矣。吹甚好风。侥倖两个老。得以邂逅于前溪泉石之上。冷落萧瑟。已不成怀。而况天未尝命某为之殇为之彭。安知签歌不须臾而和却两兄大拍头之胡叫唤也。为之仰怅不已也。
答权时用
私罪未贷。猝此丧俪。千古永诀。又在客地。悲酸区区。匪比常品。伏蒙老兄不以地远。特赐慰讯。又以虎伤。代沮神色。情礼俱到。不胜哀感。霜秋日催。伏审侍馀体候颇不佳。不任贡虑。况当暑畏风。至诸闭户。无及过恼。尤庸瞿瞿。文一侍奉幸免他苦。但以贱恙。艾灼满身。方此发疮。浓流血淋。昼夜转辗。又以营窆未定。不能病坐。日以从人踏山为课。不任冗丛。末由面诉。徒增菀菀。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82H 页
与权时用
昨得南郭书。有曰佥益稳在。始知老兄履此年险。为能安侍。兢念之馀。闻极轩豁。邻疫旬馀。折札火急。使加数月。几不孑遗。盖其凶恶。前所罕有。见有一人则殆若再生。况人之言并曰死生之甚。莫如湾云。窃为兢惕不能不甚。而今以后。始知免夫。斋事营筑则属见告功。而人之蜜刀。凛然四厉。一有动作。辄被铦冲。故多少斋眷。不免以缩首畏避。日为之事也。然斋之蒙士。例多血诚愿学。使之并讲小学而详细习熟。责以涵养体察。不欲为口耳之未而已也。自数月来。见其满堂长幼。互相警畏观感。其所以镇浮燥敕容止者。虽谓之日异月变。亦未为过论矣。恨不以仁复置诸其间。其迨纯一未散。使格言至论。入耳充腹。薰陶德性。为若天性矣。其或不能有以图之哉。文一侍事觕依。为幸耳。申硕士不及别状。告为之及也。
与权时用
暮春者。伏惟省怡葆吉。胤课日就。并晨夕区区。第此春物方骀。有时泻怀。亦与时偕行之一事。讲诵馀。岂或携一二村秀才。徜得咏归者。完然为古时人模㨾耶。但使见得透体得及者当之。虽吟风弄月。不害为学。访花随抑。亦不害为学。诚所谓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者也。然不及此而徒以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82L 页
风咏为学古。则此便俸嚬而学西子也。恐莫如埋头书僚。别有所风咏处。而寓诸目得之心。不知手舞足蹈然后。徐以世所谓风咏者。或有所游览。则亦不害为吾左右逢源之一事也耳。况吾徒之忧。莫急乎克己。而克己之要。实莫如见理审恭己严也。然则为吾人者所当造次用心者。独不有在于讲学乎。兼此异教者。日夕间虎食其外乎。幸千万勖虑之也。弟依侍远荷为稔。拚便略展。不尽所怀。
与权时用
向覆览未。久雨一晴。金友之来。获承近候何幸。省侍多祜。胤痾日苏。区区曷既。弟省日旷音日疏。兴言造次。不能一飞而目下觐也。况以痁厉。间叫数直。然此则有名。可记其为事。其馀小小不可名言之疾。倍数见侵。贻弊主人。兄一日留则有一日之恼。真可笑也。第欲今明作行。而路左步促。不容再叙。为之一怅耳。槐黄日促。多士技痒。兄虽宿儒。窃恐胡孙乱跳。不免为三藏法师一瞠见破也。 圣上即位之初。策礼多士。正是如兄豪士驰聘之秋也。幸勉之哉。在瓮牖汉。知分自退。淹过岁月。待豪士者功成德立。徐以弊深衣。一肩借坐末席仅可举袖之地。强为之说曰。兄或记否。吾少时胶漆。如此如此。暗觊其鼻息。或有可欢之声否也耳。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83H 页
与权时用
俯仰数年。书面一阻。仲秋。伏惟春府丈起居神康。体候崇祜。胤弁后磨砻。胜似幼仪。并是区区不既。文一自年来。侍多欠安。家故连仍。尽日调护。已不暇给。况望复有什磨馀力。可以开黄卷修人事于此乎。生来虚度。莫甚于此。而不意昨来 恩除自天。可谓梁鹙咮鹈之不无其侥也。比来做业。未知何以为课。而亦至何境界也。窃记昨年一会。诚非偶尔。而以今观之。亦不免为一场脱空也。盖强记之急而见解不精。俚流之过而收敛未严。况加之以气禀淳驳行习邪正。有万不同者也乎。不惟弟之峭厉。诚多病痛。兄亦旷疏。于学每不得力。岂或别后。随即觉悟而有所悔改耶。不敏则固知如此是病。而又不能不如此以药之。然则读圣人书而不能践一言。所谓侮圣之罪。又何足赎哉。赧闵何谓。幸自此彼此各自征迈。不陷为小人之归。至仰至祝。然以昨年贵斋夜讨之闹推之。兄于克己上。全未有所得。亦不可掩矣。未知或有以商量耶。此固可戒而不可长也。姜雅一味前进。远庸歆服。幸烦致意。志贤为学。复如何。留约来学。未之能践。知为贫病所驱。矜恻如之。
与权时用
春意蔼然。伏惟省节崇祜。旅做精实。仰祷区区。文一依侍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83L 页
为幸。馀不足既。昨承主人于科捷后能留意讲学。日于经传。孜孜致力。不复以名利营为累诸胸襟。此诚绝无而仅有者也。顾世之以明经为业者。其未捷也。举曰待结科则誓当下学。使吾一生。不归虚老。辞气慨然。往往至于扼腕。及幸科也。肩轩魄沸。惟初仕是营是求。其于讲学工夫。不复知为何事。或有人从而诘之曰何不赋遂初。则曰且待通清。至于讲学。行且谋之。然则此谓喻于义乎。喻于利乎。崔注书不知为何许男儿。而乃能独行如是乎。区区叹服。不在言下。老兄既与之同做。幸随机善规。使之卒就大业。亦成美之一事也。然所贵乎学者。为其讲道而有得于己也。苟或专事文艺。而于为己上。不知反求。则是亦徇外。其与世之喻于利者。相去亦有几乎。幸亮之也。
与权时用
青红受谢。朋怀郁如。伏惟逐日自修。精切不置。推以育英。乐亦自如否。且承本府吐握。殆古罕有。而礼存之最。又在老兄。特以西斋教授处之。甚盛意也。窃为吾道贺之。教授盖一斋师席也。而有以发明道要。奖就人材。上不负擢任之盛。下以倡一府之风化。得如古之人。则不啻不易。亦为至难处也。此胡安定所以致力苏湖而竟达乎已绝之学者也。今果以安定为准。则其功用之勤。独不有所再为商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84H 页
量处乎。幸有以审处之也。文一老侍奄奄。日渐月异。寸步之出。不得自由。竟阙躬慰。势不容已。示及奠酹事。殊觉悚愕。而再思之则不敏者亦不得以辞其责也。盖其时言嘱恳恳而物未及付。且所托之雅。疏于为仪。故竟不免有此憾事也。偶阅故纸。见有李雅手示。故漫且及之。如何。
与权时用
寒令日促。伏惟孝体为候何以支重。幸自损就。不至过为柴毁也。况今衰龄且老。在礼亦有所商酌。故居处食饮。并听其从权处之。亦一种无于礼之礼也。须切财处而不为后戒也。文一侍事早晏怅忧。情私凛缀。不容名言。但斋生讲究精实。实属意表。存养穷究。表里夹持。沛然日进。使之始终如一。则无不分数。此则些有以自慰也。漫及之也。自承讣以后。奔慰一念。无日不悬。情礼与否。在所不论。区区窃谓旬月。得以无恙。则足乎遂私。而日有待矣。不意侍右不惟日衰。而亦于春往。一经重感。日益奄奄。虽须臾间。不敢离侧出他也。故不免委嘱侄儿。替为奉告。幸有以哀照也。昨秋酹告。要趁便好。而卒急艰乏。一并见挠。而拨且告判。故文之成说。物不及意。愧赧云极。聊效微悃而已。倘蒙哀轸不以为咎否。伏希俯礼自支。以幸区区。
答权时用
云庵续集卷之三 第 584L 页
神明不佑。尊季父府君不意下世。痛恶痛恶。恨不得一走而奉慰区区。惟其宽抑。则甚善甚善。寒意日峭。伏审服体候日为休重。眷下一一安吉。慰幸区区之至。文一年来病削。日甚一日。自量衰相。较诸数年前。便成别人。而些小课业。亦为同辙之归也。不谓生徒不知如此而或有自远者。然自误者其有以得不误人乎。来儒及门。固为可尚。而恐亦不免为一衮事势也。但年来为学。不复如畴昔之矻矻用力。而惟收敛安详。是务是主。似颇得力。有以讲学则意味胜似。有以造履则尤悔减却。而所恨者不得复为二三十年壮少者。有以玩索尽许多道理。践踏了高明地位也。然其奈万无此理者何。不审比者。做业滋味。杵臼去就。并占如何境界。传闻不一。虚实难详。大抵为士者。不能致一于学而忘了沟壑。则不得有以进竿步也。如何。咸丈已世。何怅如之。而厥后仍阻。杳漠不相及也。君玉去就。见属何许。幸因便详示则甚善。东郭金兄病甚弥留。尚靳轻可。闷私闷私。孤松兄虽聋为苦。而却康健可喜。不审间或往复。频烦叙唔否。感旧怀新。并情不能已也。不知何时得以如故复叙。得以续未了耶。为一仰吁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