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云庵续集卷之二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x 页
云庵续集卷之二
 疏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556H 页
辞免执义疏
伏以罪臣以贱陋之极。滥蒙 殊恩。往于丙寅。以崇灵殿郎。夤缘升六。至忝外台之选。复于壬午八月。转拜司宪府持平。虽以庸愚不才。不敢一焉供职以报涓埃之万一。而自顾人微品峻。万万不称。直是惶恐。无地自容。不惟感极挥涕而止而已也。然遐乡隔绝。资阶贱卑。而非拘于格例。则必也递后始闻。故罪臣四次蒙 恩。虽尺疏辞避。亦有所不及。而俛默冒受。有若傥来者然。则其于辞受。无复分介。而人之唾骂。岂得以辞之哉。然罪臣犹且甘俛而不为之追辞者无他。只为其蒙 恩。固为滥乘。而以法则不过为综核之差。以罪臣则不过为名器之累而已。犹不至为典礼之犯伦彝之罪。有如今日居丧受职之甚故也。伏以罪臣恶积祸重。往于壬午十二月二十八日。哭丧老母。攀号罔极。而顾今阕制之期。尚且远矣。不谓于此忽有 非常之典。又出于千万意望之外。则是华衮以袭苴绖。韶乐以合号哭者也。吉凶相蒙。而于进退为无据矣。窃伏念顾今 孝理方隆。崇礼明伦。一蹈唐虞。凡于臣僚。虽在职遭丧者。亦莫不许其解官伸哀。以至期功之细。亦有以给假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556L 页
宁节隆杀以树其风化之地。则岂独于罪臣閒散遭故者。不许其所以伸私之典乎。是以罪臣于右项 恩命。决然知其非为 孝理之本意。而独也罪臣不能以时仰达丧故乎有司之致也。然则罪臣之逋慢无状。万万不容诛矣。然则 除授之典。固为天地父母覆育生成之盛。而居丧受之则不免为忘亲乱伦之尤。而不足齿于人矣。然如碌碌罪臣。固不足道。而其如 圣明典礼之欠风教之损何。或曰既不行公则所蒙之典。只为名衔。又何追疏为之乎。此则不然。盖名实一也。名立而实与之存。实存而名与之立焉。此圣人所以先正乎名也。且臣所以事君者忠也。忠之所自出者孝也。所谓以孝事君则忠是也。使为臣者既得不孝之名。则亦何以成致忠之实乎。而冒哀受职。独不为不孝之甚乎。此罪臣所以不敢以凶哀自沮。不敢以僭越自避。敢此抱疏哀恳。希蒙 照临。特垂优恤。所有 恩命。旋赐镌免。上以用舍以礼。不为名器之累。下以终始尽哀。不为名教之罪。伏不胜瞻天望圣号泣激切之至。
代设檀君祠上言
伏以刱大勋而肇基址则永垂后世无疆之统。因遗墟而立祠宇则实系前王不忘之义是白乎等。以臣等不避僭猥。敢玆齐声仰吁于 法驾之前是白乎所。伏念平安道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557H 页
宁边妙香山。即故朝鲜国王檀君所诞降处也。史牒载录。画一分晓。遗民指点。往益喧聒。而事系旷古。地僻遐陬。表章之典未逮。虞禁之厉未尽。荆棘所丛茂。豹虎所声嗥。而井甃垣屋。鞠为榛塞。遂使千古沛丰之乡。一任荒落而无迹可寻焉。噫。颜乐亭陋巷也。而修其址曰井不忍湮。白鹿洞野塾也。而请其额曰行路嗟惜。而况檀君氏。即我东方首出之大圣。肇迹之始王也。虽以文献无徵。而其钦明之德雍熙之治。固不得以详其为何等圣神何等勋业。而其所以颉颃东表。与尧并世。而疆理我幅员。统率我黎元。则索性著朝而不容诬也。如是则八域山川。即其所履也。举国生灵。亦其后民也。安知肸蚃之灵。不为之早晏陟降在玆。而凡民于戏不忘之心。亦有以泯灭不得乎。猗欤 圣朝。仰崇旧德。俯循舆情。平壤府则谓其定鼎处也。筑崇灵殿而祀之。阿达山则谓其礼陟处也。建三圣祠而奉之。其于祀遗墟酬先勋之义。至矣尽矣。然臣愚于此窃有所未安者。盖定鼎之地。礼陟之处。既蒙优恤。举载祀典。则其于诞降之地。宜乎均施 恩礼。使其精灵得有依归之所。黎庶初无缺望之恨于此乎。而独也妙香山。以其悬弧之盛地。漏诸崇旌之大典。虽数间祠宇。曾未之建。而永久荒落于空山䕺林之间。盖悬弧之地。比诸鼎定则固为潜邸。而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557L 页
桑梓之青。不敢不恭。比诸礼陟则还为诞钦而武敏之宛不忍弃如此。在人情天理。举皆不能不为之彷徨仰吁处也。而况首邱之仁。初无圣凡而同一情绪也。太公之圣武而世葬乎周。以其齐封。不如故土之安。汉高之英豪而魂游于丰。以其乡情之未忘于万世之后也。然则安知檀君之灵。不亦依旧陟降于悬弧之地乎。伏乞 圣明特垂明鉴。指挥该道臣。于妙香山诞降之处。依平壤阿达例。精筑数椽。使英灵之格感。得以洋洋妥侑。则其于 圣明酬勋之典。后民慕仰之私。并得以万万慰恰无憾矣。伏不胜瞻天望圣惶恐怔营之至。
代白司谏仁行上言
臣矣身疾痛之极。不得不仰诉于 天地父母之下。罪合万死是白是在果。窃以祠位之序。定于公论之已审。祀典之蒙。出于 圣朝之特旨。则事体所在。切不可私自擅易者也。而不幸臣矣身之先祖祀院。不免有右项该举。故不避僭越。敢此仰吁于 法驾之前焉。伏以臣矣身之先祖白庆翰。即 纯祖朝 赠参判蒙谥忠刚公者也。往于辛壬之警。为 国殉节。而自朝廷悯其忠慬。 特赐祀典。故于时本州士林。为立忠义坛于本州之东。而合祀本州立殣之士是白遣。嘉山士林则为立乡祠宇于本郡之东。而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558H 页
祀其郡守 赠忠烈公郑蓍者。为各因其殉节处而立祠故也。而其忠义坛位次之序。则臣矣身先祖白庆翰为首而次韩▣▣次林▣▣次许▣▣次诸▣▣次金。▣▣位次先后。井并秩秩。出于公论。而 赠祭祝文。亦以是施行者。至于今日是白乎。则此系典礼之已定而不可擅易者也。故其后五年乙亥五峰祠之啜享也。其位次先后。亦一切依忠义坛例。而臣矣身先祖白庆翰为首而次韩▣▣次林▣▣次许▣▣次诸▣▣次金▣▣而不敢移易者。以其公论则事实之审也。以其祀典则特旨之严也。必也如是仍旧施行。然后事体得当。而神人无复馀憾是白乎所。不谓厥后十年甲申。台臣朴荣显之请额本祠也。其上疏辞意。妄以嘉山祠宇郑▣▣移安于本州五峰祠首位。则未知有何曲折是白乎喻。就令如其疏意而移安于五峰祠是白良置。事理所在。其位次先后。固当以臣矣身之先祖白庆翰。位乎其第二。而其次韩▣▣则位乎第三。然后始为事理之谛当是白去乙。不意朴荣显之疏意内。斥退臣矣身先祖位乎第三。反以韩▣▣超位乎第二。则其所以自犯手势擅易已定之位次者。独不为挟私行奸之甚乎。不意该曹不复审覈。只依疏意取次施行。而卒使臣矣身先祖退居第三位。反使韩▣▣超位乎其上第二位。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558L 页
则不知此于已定之公论何。亦于 特蒙之祀典何。臣矣身为其后孙者之痛恶怨枉。为复如何哉。伏乞 圣明特念冤枉。亟令该曹依旧改正。使臣矣身先祖白庆翰位次居乎第二位郑▣▣之下韩▣▣之上。无任屏营祈恳之地。伏乞云云。
代白司谏仁行上疏
伏以臣以遐陬下品。滥蒙 国恩。初无涓埃之报。而冒渎 天聪。罪合万死。然疾痛之极。不敢不仰达于 天地父母之下。伏乞特赐 睿鉴焉。臣千万虑外。忽被德川韩斗锡之鸣金上言。搆之以土豪不忠之罪。震越欲死。罔知攸措。窃惟韩斗锡之言曰。往于癸酉。依 朝令筑忠义坛。啜享七义士。而位次先后。一遵 判下碑文。故忠烈公臣郑蓍为首。忠毅公臣韩浩运次之。忠刚公臣白庆翰又次之。而复于表节祠。其位次一依忠义坛例。而不意何许人。掩慝碑文。暗于忠义坛式。拔去郑公而降韩公居下。升白公居上。只成六位而已。其后故掌令朴荣显。一从七义士请额蒙 额表节。而郑公为首。韩公次之。白公又次之矣。向后岁月浸深。掩置碑文。拔去郑公。复以白公为自。韩公次之云。伏以碑文之石。广大且重。初非掩慝之物。且目今植立路傍而耳目所属也。然则韩斗锡之所谓掩慝云者。不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559H 页
知其何所谓也。且忠义坛之设。必于定州者。以其为六义者殉节之地。兼本道故也。嘉山之建祠者。以其为郑公殉节之邑。兼郡守故也。大抵建祠之法。或以其桑梓所在。或以其事业所及。而初非徒然为也。然则六义士之设坛于定州则固其所也。而郑公则非其所也。故嘉山士林为之建祠于本郡者。非其为殉节之地乎。然则韩斗锡所谓忠义坛。以郑公为首者。亦不知其何所谓也。而况所谓暗于忠义坛式。拔其郑公者乎。又况于表节祠。郑公为其首位者乎。盖韩斗锡之所以必援郑公为首。而极口发明。诬臣以拔去者。此非为郑公地。其意盖欲籍重树功。有以赖郑公之援据而利便乎。升降位次之计也。盖忠义坛者。只为六义士之殉节于此。故果于癸酉四月城破之日。依 朝令筑坛设享者。只以白公,韩公。林公,许公,诸公,金公六人而已。郑公则殉节于嘉山。故不为举论于忠义坛之享也。其位次之必以白公为首者。盖亦有意焉。夫两公忠节。固无间焉。而以其年纪则为十馀年之长。以其倡义则首于闻变之初。以其成仁则先于数月之前。以其爵品则户为地官。礼为春官者。些有间焉。故当时士论。牢以为定焉。向后士林。更为建祠于五峰之南。而其仪节。亦一依忠义坛例。无所变易。则郑公之啜享与否。在所不论。而其位次先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559L 页
后。亦依旧例排定矣。厥后朴荣显之所以上疏请额于五峰祠者。以其为六义士殉节之地故也。然则其五峰祠者。只合为六义士请额处。而不合为郑公者审矣。此等事机。只朴荣显自知之审。而九重之邃。岂容有 下烛之理乎。于是乎朴荣显夤缘用私。暗于五峰祠请额之疏。混入嘉山已设享之郑公。而政院不复审覈。依启蒙 允。则其朴荣显之用意。盖可见矣。一以欺蔽 聪明而坏却忠义坛之旧例。二以荧惑士林而幻弄韩公之位次而已也。然则朴荣显之不拘事实。必援郑公而首位乎表节祠者。亦非为郑公地。实与韩斗锡所为。同归乎升降位次之计而已也。不尔则忠义坛。乃六义士殉节之地。故为享六义士于此。嘉山祠宇。乃郑公殉节之地。故为享郑公于彼。事理明白。不待论说矣。今其言也。一切挥却。而极口张皇以为郑公则两处啜享而并为臣所拔去。韩公则两处首位而并为臣所换易。伏以 天日照临。而不意有此戴盆之冤也。臣虽顽愚。亦粗有人心者也。其敢冒犯 朝令而拔去已设之位次。其忍冒犯忠灵而换易已定之位次乎。此等行悖。虽病风发狂者。尚或瞿瞿。而况臣之视息苟存者乎。然往于表节祠之宣额也。因朴荣显幻弄之疏。退臣之曾祖忠刚公。以首位居下。跻韩斗锡之曾祖忠毅公。以副位居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560H 页
上。则果已有此等实事矣。然则此韩斗锡之所能为。而非臣所能为也。且其言曰嘉山士林见臣之拔去郑公。愤然立祠于本郡云。盖郑公之忠节。旷绝古今。则为本郡士林者。自当立祠以享其尸祝矣。何待他邑拔去然后。始为愤然立祠于本郡乎。如是则是嘉山士林之立祠也。不为郑公而实愤臣而为之也。世岂有如是之理乎。且韩斗锡之必以详查 判下碑文为请者。其意若曰郑公之所以不位于忠义坛。韩公之所以不位乎白公上者。载在文迹。班班可考者。积成卷轴。不一而足矣。若蒙详查而考其实迹。则其于本事虚实。明若观火。故一切挥却。不以为请。独以 判下碑文为请者。盖有意存焉。夫 判下碑文。乃一时词臣。总会立慬事迹。大槩以赞鸢鱼化育之盛。故无论某地之殉节与否。苟有殉节人。于此则混同刷括。有如平淮西碑貌㨾。然故郑公事迹。亦未尝不入于其中。而其啜享之事。则初未之有也。其事实亦不论谁某。只取巡抚营日记次第撰出。而于时韩公事迹。先为登 闻。故其事实。亦未尝不先述。而位次先后则初未之及焉。然则韩斗锡之所以执此为證者。亦不知其何所谓也。且其言曰臣秘请于营立碑刻文。而前道臣见欺作序。刻之于碑。有曰惟白暨韩云。此亦非实语也。盖前道臣之按节也。四处忠烈。无
云庵续集卷之二 第 560L 页
不刻碑褒扬。则非独表节祠为然。尚可谓臣之秘请乎。但刻碑后。不知何许人。穿破白字。故不免一为诉营。有所伸雪。则诚有如韩斗锡之所告也。且其言曰臣生长定州。不能自存。移去德川。火农为业。又曰土豪权任自为之主。又曰白公之曾孙仁行,义行兄弟。蒙 恩登科。富贵自矜。无所顾忌。不遵 命下之定式。世岂有如许法外之习乎。其语意隐然若曰渠之不能自存。专由于臣土豪辈所压勒者然。不意生面对只。如此其可骇也。伏以臣之兄弟一时 恩荣。果为过滥。故惕若日夕。若不措躬。而人虽唾面。初不敢拭以待之矣。而况韩斗锡之壬午星变。避危入峡。举邑所洞知也。而毕境语意。则如是其含糊逡巡。使人有所疑虑于此焉。此臣所不知其何所谓也。然则郑公之位。渠所口附。而反谓臣所拔去。韩公之位。渠所手跻。而反谓臣所降下。德川之入。渠所择取。而反谓之臣所压勒焉。此等险口。固非臣愚所能窥测也。伏乞 圣明亟令庙堂详覈虚实。俾白韩两公位次。一依忠义坛例。以白公为首。韩公为次。更无携贰之端。千万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