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圃集附录
竹圃集附录 第 x 页
竹圃集附录
  
竹圃集附录 第 767H 页
年谱
  我 纯祖大王二十四年甲申
  七月二日癸亥寅时。先生生于务安外邑坊高节里。母夫人宋氏梦有一仙童自天而下。入于怀中。仍以有身。及其满月。考监察公梦抱龙入门。俄而解㝃。故小字抱龙。
二十五年乙酉。 先生二岁。
二十六年丙戌。 先生三岁。
  
始解语。随闻随传。一无遗漏。
二十七年丁亥。 先生四岁。
  与群儿戏。能为拱坐读书之仪。
二十八年戊子。 先生五岁。
  游塾舍。见群儿读书。自愿请学。大父监察公喜而授周兴嗣千字文。
二十九年己丑。 先生六岁。
  读史至虞舜克谐以孝不格奸之句。辄掩卷流涕。不啻若躬行之事。监察公益奇爱之。
三十年庚寅。 先生七岁。
  
竹圃集附录 第 767L 页
气宇岐嶷。才器卓荦。终日侍坐。不见惰慢之色。举止凝重。便若成人。
三十一年辛卯。 先生八岁。
  始就警轩处士金公相辙。受石潭要诀。文理已通。金公辄加奖诩。
三十二年壬辰。 先生九岁。
  读孝经小学。洒扫应对之节。爱亲敬长之道。不烦诱掖而能之。
三十三年癸巳。 先生十岁。
  读庸学。微辞奥旨。多所寻绎。
三十四年甲午。 先生十一岁。
  
 纯祖大王升遐。里中长老设哭班于竹里馆。先生随大父监察公。入设位席问举哀节次。长老咸曰。某虽幼龄。知问此事。将有远大之期矣。
宪宗元年乙未。 先生十二岁。
  春读书于承述斋。时乡邻多士来会开砚。题出花中王。先生略不构思。抽笔先题。文词宏丽。体制圆满。以百花设百官。以定君臣之位。满坐见而称赞曰。此天才也。日后必为华国手。
二年丙申。 先生十三岁。
竹圃集附录 第 768H 页
三年丁酉。 先生十四岁。
  春就李都事正奎。治明经业。○冬参罗州升补试。
四年戊戌。 先生十五岁。
  春就遁村洪司谏敬燮。受三经。
五年己亥。 先生十六岁。
  聘夫人光山金氏。 赠监察弼柱女。校理锡元后。尝着紫䌷囊鹅青腰带。伯从兄淇净见而问之曰何自。先生曰自聘家。伯从兄责之曰使祖父见之。必笞罚矣。先生心甚惶惧。即解去。其闻义即服如此。○七月十七日。哭大父监察公。
六年庚子。 先生十七岁。
  读书于竹里馆。
七年辛丑。 先生十八岁。
  春读书于咸平射山讲堂。尹滋华,郑钟学,梁相器来会。
八年壬寅。 先生十九岁。
  秋参东堂试。○冬读书于永代庵斋室。
九年癸卯。 先生二十岁。
  十月参升补试。
十年甲辰。 先生二十一岁。
  
竹圃集附录 第 768L 页
春读书于长城白羊寺。敬次圃隐先生韵。(见原集。)
  八月参覆试。
十一年乙巳。 先生二十二岁。
  秋参东堂试。
十二年丙午。 先生二十三岁。
  春戾洛。见屈会试。○秋读书于柄山讲堂。
十三年丁未。 先生二十四岁。
  冬读书于灵光佛甲寺。梁相器,白奎洙,高时勉,郑钟学,尹滋华,张仁泽来会。
十四年戊申。 先生二十五岁。
  
四月八日。丁监察公忧。五月九日。葬于台山大父监察公茔下负甲之原。母夫人素善病。跨朔侍汤。祷天愿代。疾革斫指注血以延数日命。○又哭从兄宗圭丧。○九月十一日。丁淑人宋氏忧。执丧如礼。
十五年己酉。 先生二十六岁。
  正月二十四日。葬先妣于一西面阳芝村后麓负癸之原。○修永代庵宗案。
  六月六日。 宪宗大王升遐。设位举哀。○九月十日。先妣小期。以 国哀停祀事。略具酒果告由。
竹圃集附录 第 769H 页
哲宗元年庚戌。 先生二十七岁。
  四月七日。行监察公祥事。○连遭两丧。哀毁成疾。因以腹中不平。浮气渐肆。薰脐百馀度有差。
  六月即外艰禫月。而内艰未除。则丧中行禫。于礼意不合故不行。○九月十日。行先妣淑人祥事。
  十二月往江亭里。与张德泳讲习而还。
二年辛亥。 先生二十八岁。
  春往鹭湖。以书贽谒梅山洪先生。先生见其德性端雅。称以南服佳士。讲论二程全书,朱子大全。
  四月读书于修道庵。○五月往咸平。游览新别堂及观海亭诸处。
  秋参东堂试。
三年壬子。 先生二十九岁。
  春往鹭湖。拜梅山先生。讲大学及西铭。○三月见屈会试。还路向鹭湖。时先生有患候数日。侍傍见复膳而还。入鲁城奉审茅谷祠。宿大明洞。至鹤塘进士族叔镇夏氏家。偶得寒疾。十数日调病而归。○九月参升补。○十月参覆试。
四年癸丑。 先生三十岁。
  七月十七日。闻梅山先生易箦之报。哭于寝门之
竹圃集附录 第 769L 页
内。行素加麻。
  长女咸平李稷宪妻生。
五年甲寅。 先生三十一岁。
  正月读书于坎方山书室。○三月往鹭湖。为文祭梅山先生。宿自进洞。与同友韩运圣讲磨经旨。论先生文集印刊事。○到承述斋。修同砚契。
  秋参东堂试。○冬与白奎洙,丁士宾讲习于灵东万谷祠讲堂。
六年乙卯。 先生三十二岁。
  春戾洛。见屈会试。与洪正言同赏三溪,白石,洗剑,汉北楼诸处。略叙郁怀。○向鸡龙山。宿高王庵。戏和四绝。(见原集。)○夏读书于海佛庵。○秋参升补试。又参覆试。
  参考岩书院道会所。时八路儒生。以明斋父子追夺事。疏意方峻。本道士子齐会是院。拟上万人疏。先生亦参。疏中曹锡愚刊其高祖夏望文集。集中有诋毁尤庵先生文字。石蓝丈席。宋达洙上疏内。夏望有乱我 孝庙秉春秋大义理之论。而坊外儒生六百馀人。十馀次封章之日。先生方寄斋。同参馆儒疏。火其文集。削其官爵。
竹圃集附录 第 770H 页
锡愚削职充军。绝岛远窜。
七年丙辰。 先生三十三岁。
  读书于承述斋。阅尽三经。
八年丁巳。 先生三十四岁。
  春往参外先祖砺山君不祧庙祭。
  八月四日。 纯元王后金氏升遐。入郡庭举哀。○留锦衙时。罗州牧使徐有象素有交分。固请与其胤子同业。辞不获强许之。
九年戊午。 先生三十五岁。
  留锦衙。○秋参东堂试。见屈会试。
十年己未。 先生三十六岁。
  春读书于金沟西溪。○十月与李用宪偕往汉城留泥洞。连诵七书。移寓寺洞。与郑注书,张佥正同讲三经。
十一年庚申。 先生三十七岁。
  正月还乡。入金沟西溪。与张泰秀讲习。○夏读书于金山寺。○七月与张泰秀作京行。寓于寺洞。往拜永恩府院君金汶根及尹判书正求公。一见器之。荐于朝。(尹台即评事公外裔。)○移寓北汉寺。时疹气大发。科期退定于明春。而所谓怪气。八路同
竹圃集附录 第 770L 页
然。死亡相续于道路。故不得已避寓山寺。沉潜经义。日与清素上人。阅览佛经诸书。
十二年辛酉。 先生三十八岁。
  二月参汉城试。○四月十六日登文科。 除假注书。七月 除权知承文院副正字。 升通仕郎。二女锦城吴根厚妻生。○十二月一日。哭仲叔父鸠庵公。
十三年壬戌。 先生三十九岁。
  正月 除 肇庆庙别检。时先生方在乡未及闻知。而受 香无人。故递差。○八月又 除 肇庆庙别检。
十四年癸亥。 先生四十岁。
  正月二十日。受 香到斋。○二月差本 庙祭享斋郎,本 庙别检。○五月五日。差 庆基殿端午祭 斋郎,本 庙别检。○褒题 奉职无阙。
  十二月九日。 哲宗大王升遐。诣 阙庭举哀。
当宁元年甲子。 先生四十一岁。
  正月 褒题 恪勤斋直。○四月五日 因山。参发轫哭班。七日辰时。下玄宫哭班。○褒题 可贵文雅。○褒题 惜屈郎潜。○十二月。 拜成
竹圃集附录 第 771H 页
均馆典籍。同月 拜司谏院正言。○参 哲宗大王夕陪祭。
二年乙丑。 先生四十二岁。
  正月以金龟柱罪名爻周复官爵。金始渊放逐乡里之 命。以还收成命事。大臣三司联名上劄。而先生以时台未署经。不参联劄。独上疏。 批曰。已有前 批。勿为烦渎。○台谏递。○授宣略将军行龙骧卫副司果。
  作杨州榛枰省扫行。(十二代祖参判公讳颐墓。)
  二月 拜司宪府持平。旋递。○作松京行。宿杨花渡。乘船下巨野浦。入松京历访本府经历瑞玉。(姓逸)出灵庭浦。以船行上来。○六月 拜吏曹正郎。○十一月四日。 大王大妃诞辰。入参贺班。问安于 仁政殿。○褒题 安详其人。
三年丙寅。 先生四十三岁。
  参议政府 哲宗大王附 庙三度习仪。○三殿上尊号。 亲临 仁政殿。入参陈贺礼。○故右议政肃献公朴晦寿宣谥官。往壸洞。○三月九日。 大殿嘉礼纳采时入参。十一日纳徵时入参。 大殿亲迎时祇送祇迎。○春塘台 亲
竹圃集附录 第 771L 页
临庭试。入侍。○春塘台 亲临三日制。入侍。
  四月四日陈贺。入参。○褒题 奉公惟勤。○春塘台 亲政。入侍。○八月十六日夜本曹月蚀救蚀时。与堂上往参。
  洋夷陷江都。留守李寅夔,中军李龙会奉两 殿御真逃走。时先生方在乡。本邑调鍊之日。营关下来。主倅韩致肇遣吏传喝。先生入城。主倅以洋扰大以为忧。问斥洋之策。先生曰。见危授命。是臣子之职。延揽贤士。简募良才。参谋军务以备不虞。则有智者竭忠辅国。有财者出力助军。数旬之间。事半功倍。务安之军政。足务一国之大安矣。○朝野汹汹。宦游者举皆逃还。先生有愤然挺立之气。仍作奔问之行。家人宗族皆为挽止之。先生曰。受国厚恩久矣。岂可晏然于君父蒙尘之时乎。刻日趱程。行至水原。御者回辔。责以非义。即入京诣 阙拜表。极陈备御之策。○吏曹参谒进参。○十二月禁府拿囚 王子大君,公翁主,君都尉,大臣禄牌。吏郎亲纳例也。而永惠翁主禄牌。入直郎厅不为举行。且下隶昧于事例。轻先纳之于翁主宫。故以此勘囚。
竹圃集附录 第 772H 页
先生时以正郎。掌文簿之故。捧现告勘罪。拿囚单子 启闻后。 传曰。饬已施矣。分拣放送。
四年丁卯。 先生四十四岁。
  
 南庙展拜后慕华馆阅武时。陪从。○三月文穆公赵克善宣谥官。往忠清道德山县野谷。四月还朝 肃谢。○往参政府都堂录会同席。○褒题南曹辨草。○宗庙 景慕宫展谒时。陪从。
  十月靖简公柳 沃宣谥官。往全罗道昌平县维谷。十一月还朝 肃谢。 褒题 一麾何迟。
  十二月二十五日。 除平安道大同察访。 阶通训大夫。同日 除春秋馆记事官。
五年戊辰。 先生四十五岁。
  正月二十五日到任。○褒题可喜文雅。○奉审武烈祠。有诗。○答白校理奎洙书。论游览胜景。○答尹正言滋华赠言序。(并见原集。)○褒题又是佳士。
六年己巳。 先生四十六岁。
  褒题 合试字牧。○参平壤监试官。○阅三国志。时官衙閒暇。金风萧瑟。明月皎洁。论诸人才优劣。至诸葛武侯手持白羽扇。坐观时变。未尝不有慷慨之意。朱夫子曰。孔明有儒者气象。程
竹圃集附录 第 772L 页
夫子曰。孔明若在于孔门。则不下于颜闵之列矣。因为十五绝。见其大意。(见原集)参平壤文东堂试官。十一月。以节使夫马差使员。作义州行。每年节使行。冬行则延于中和。饯于安州。春行则延于安州。饯于中和例也。而今年自请作义州行。 褒题可惜潦倒。
七年庚午。 先生四十七岁。
  四月随巡使自浮碧楼。夜下大同江玩火林。满江通红。○参平壤九三院接取才试官。○依平壤监司韩启源状 启。待限满特加一菰。○五月九日大政。本职仍任下 批。○褒题积弊渐完。
  七月二十五日。以 大殿诞辰笺文差使员赴 阙。二十六日肃拜。 因发乡行。与本倅洪祐庆修军政书。(见原集。)十月发行大同。○二十五日。到营拜表。○褒题守法甚确。
  十二月十七日。以 大妃殿宝龄望五称庆及正朝陈贺笺文差使员。赴 阙肃拜。
八年辛未。 先生四十八岁。
  正月十五日。随使家出练光亭玩月。鸡三鸣而后还来。○作安州行。○时节使渡江。自安州次平
竹圃集附录 第 773H 页
壤。○参平壤接取才试官。○褒题久任成效。○涖任四载。先察集猬之瘼。悉心尽职。抚卒以惠。施措有方。攻驹惟勤。点调无阙。积废俱兴。陲卒父母之。竖清德碑。○六月二十九日。 拜司宪府持平。○七月以菰满递归乡里。○十八日。 授御侮将军行龙骧卫副司直。○金司谏丈权来访叙蕴。○哭三从叔通政公。
九年壬申。 先生四十九岁。
  八月拜礼曹佐郎。
十年癸酉。 先生五十岁。
  
春戾洛寓大贞洞。○持平递。○四月 拜成均馆直讲。○六月入吏正首望。○八月拟自辟直讲。往于沈桥朔州族叔志膺氏家。修谱事发简列邑。○十二月 拜司宪府掌令。
十一年甲戌。 先生五十一岁。
  正月掌令递。○修谱事送载淳于岭南湖西。送瑢相于湖南。○二月八日。 元子诞生。问安入参。上 疏陈时弊五条。 批曰。省疏具悉。所陈多有切中。甚嘉尚。设炮夺田事。若果如是。道臣必当矫救。而格浦漕仓之为
竹圃集附录 第 773L 页
民害。已为入 闻。故向有处分矣。○差武二所文参试官。○入京圻都事首望。
十二年乙亥。 先生五十二岁。
  二月 世子册封陈贺。○四月入于武二所文参试官。○十二月 太室上尊号陈贺。
十三年丙子。 先生五十三岁。
  正月参迎 敕册封仪节。○三月十七日。淑人金氏卒。闻讣还。○五月葬于台山负甲之原。
十四年丁丑。 先生五十四岁。
  春付金郊察访尹滋华书。
十五年戊寅。 先生五十五岁。
  春作葆晚堂上梁文。○五月十二日。 王大妃金氏升遐。入县庭举哀。○七月遁村洪司谏来访。郑石濑钟学有书相问。
十六年己卯。 先生五十六岁。
  春迁生曾祖妣淑夫人洪氏墓。合封于一西面古铁所曾祖考佥枢公墓左。○秋重建游山亭。○先祖绵城君退休之地。亭废而墟。一日与本倅洪在鼎登览。洪侯顾先生曰。先世遗躅之址。可任其泯没乎。因令官吏董匠助役。○八月以从
竹圃集附录 第 774H 页
兄淇荣长子瑛相立后礼斜。
十七年庚辰。 先生五十七岁。
  春制游山亭重修记。○秋修葺绵城邑志。○十一月戾洛。留寓大贞洞。
十八年辛巳。 先生五十八岁。
  正月移寓中学桥。
  上疏极陈时弊。时 国用罄渴。以赁船上纳税米多有欠缩。而丙丁大无之馀。使无土之税。及于族戚。民冤载路。请以改量执结。使无冤徵。则民忧稍舒。国计多裕。 批曰。疏辞令庙堂禀处事。○往见吏判金炳始。论时务。○时洋倭通货。先王法服。扫地而尽。前假监役金平默以斥和事上疏。远窜智岛。先生与金台论斥国是之说。○五月 拜成均馆自辟直讲。○时中国 皇太后告讣使到京。○差哀敕官。参举动班。○自 大内 赐送斥邪纶音一册。○十二月差 大成殿修理告由移安还安东从享献官。
十九年壬午。 先生五十九岁。
  正月 东朝冠礼回甲。陈贺。○王世子入学初习
竹圃集附录 第 774L 页
仪再习仪。入参。○初九日夜梦诗曰。碧桃花下三花树。何人吹送玉箫歌。又诗曰天宫彩花拜而受。瑞日明明阶上下。○王世子入学。 文庙酌献礼时。入侍。○王世子冠礼顺成。设应制陈贺。自 大内赐送雪寒绡柳绿色一疋,蓝色一疋,明䌷一疋。时先生以对读官入侍 世子宫书筵。请讲对读。入于别单。有此赏典。○四月参武一所参试官。参文试官。
  上疏陈六条。 批曰。所陈切实。条理不紊。当体念矣。○六月九日。军兵作扰打破闵谦镐家。又闹 阙内。先生方入直闻变。踰博石岘。直入建春门。入侍 殿庭。见领相金炳学。论以惠不下究之致。金公动容称叹。具僚属目。○十月文科殿试 春塘台 亲临时。陪从侍卫。○寄博山梁校理相器书。
二十年癸未。 先生六十岁。
  时看宋子大全。尊其道慕其学。常曰先生后朱子也。○付郑慈仁钟学书。○参文科一所参试官。 蒙正言 恩点。直讲递。○六月 拜司谏院献纳。旋递。○以鲁锦溪认 赠职事。寄书于
竹圃集附录 第 775H 页
鲁氏本孙家。○圣节望阙礼 仁政殿 亲行时。扈卫。○二十一日。 拜司谏院献纳。○八月七日夜梦作诗曰。日月无私照。亲朋到海南。翌日金南海显柱持一壶酒而来。以验梦诗。○十一月前望持平落点谢 恩时。以台谏入侍 世子宫书筵。进讲学之规。陈勉所怀。出阁后 赐馔。○十二月。 拜兵曹正郎。入直内兵曹。
二十一年甲申。 先生六十一岁。
  正月一日。自 上 仁政殿 亲临受朝贺。入侍。二月 拜司谏院正言。○往见郑范朝。时 国势缀旒。朝议纷纭。先生以救时济屯之意见郑台。有密勿谋猷之策。○三月一日。 皇坛奉审。以 世子宫陪卫。入于别单。有儿马一匹赏典。○传曰。以兵郎朴淇钟对读官差下。政院知入。五日 召还入侍。 赐内酝。 大报坛 亲祭时。以对读官侍卫。○奉赓 御制韵。 春塘台 亲临庭试。以对读官侍卫。○闰五月。 太祖高皇帝忌辰。北苑望拜礼。 春塘台设忠良科。以对读官侍卫。○七月监军落点。○是月二日。先生回甲也。自 大内明䌷二疋,生绡二疋,
竹圃集附录 第 775L 页
苧布二疋 赐送。承洞金判书炳始,石泉李参判容元以书相问。慰以蓼莪劬劳之意。
  庙宫秋展谒时。 世子宫陪卫。 春塘台 亲临时。入侍。○十月十七日夜三更。四凶金玉均互相朋结。久蓄不轨。诱 上潜出曜金门。移 御景福宫。十八日移 御于桂洞宫李载元家。胁受三公及各营使改递之 教。使倭兵丁环围时 御所。而入侍大臣闵台镐,闵泳穆,李祖渊,尹泰骏,赵宁夏,韩圭稷。内侍柳在贤皆刺杀。大驾出 御宣仁门外清阵。幸下都监袁世凯阵。 大王大妃, 王大妃, 中殿, 世子, 世子嫔出 御芦原。时先生在馆闻警。冒夜趋进。不觉乌帽之落地。直冒矢石。往侍于下都监。二十三日。大驾入 御乐善斋。扈从。自是大臣及各司入宿 大内。合直连六日监军。
  上疏陈五条。 批曰。所陈五条明白痛夬。警 予孤衷。当留念矣。往见相国金炳德。论经济之策。○十一月。 拜司宪府持平。○十二月。 拜兵曹佐郎。○禁府拿囚。时夜标信祇受前。先为开钥。兵郎朴淇钟
竹圃集附录 第 776H 页
罢职。拿问勘处事下 教就囚。寻蒙 恩宥。
二十二年乙酉。 先生六十二岁。
  正月以永代庵墓阁重修记文事。付书于牙山黄谷韩参判章锡。○二月六日。差 文庙东庑献官。○二十三日。自 世子宫儿马一匹 赐送。○孙然述生。
  储庆宫,毓祥宫,延祐宫,宣禧宫 展拜时。侍卫。三月 拜成均馆典籍。寻递。○答锦坪金正言镇祐书。○七月 拜成均馆直讲。○时直讲阙。泮长李容元问宿望之士于领相金炳始。相公以先生荐之。○往三人台。见蓉庵金相公。玩文谷集。又论朝著板荡之事。相公请日休堂记。先生不留思索。援笔立书。相公圭复称叹。出农岩集一帙而给之。○在泮看朱子大全。○直讲递。○八月 拜成均馆典籍。○十月 拜成均馆直讲。○九月移寓碧洞。
二十三年丙戌。 先生六十三岁。
  上疏论斥和之义。时逆徒尚未就拿。倭奴竹添进一郎专价国政。都下人民。举怀危疑。朝廷不知栋梁之火将及其身。专主讲和。故陈劄。 
竹圃集附录 第 776L 页
批曰。今见忠谠之言。大变之出。无非不德之致。随事尽忠。○四月四日。差 永宁殿夏享大祭执礼。○付陜川金正言尚华书。
  上疏陈设邑之规。 批曰。苟利于民。合有时措。令庙堂禀处事。○台谏递。○参 宗庙隶仪。
  十一月。 除奉常寺判官。
二十四年丁亥。 先生六十四岁。
  上疏陈救弊。时火贼大炽。或掘人之冢。城内强奸贼。或有与捕校搏击者。道路忧惧。列邑守宰。不为禁戢。各 陵寝祭官。初以六员排定。而赞者,谒者不为差送。谒者则守仆辈代行。或无所妨。而若使守仆代唱笏记。则非徒已涉苟且。且守仆辈本无闲习文字者。故以赞谒差送之意陈劄。 批曰。贼盗之禁戢。赞谒之差下。令庙堂禀处矣。勿为烦渎。
  九月。籍田监穫。
  籍田在松都典农,清潭。即 庙社 殿宫粢盛供奉之地。建置馨香阁。又置仓库。判官年年监穫。输纳于太常寺。进封 祭物。以为支用之资。
二十五年戊子。 先生六十五岁。
  
竹圃集附录 第 777H 页
正月 拜司谏院司谏。○答高校理士强书。○宗庙夏享时。 世子宫初行亚献。自 上有识喜之举。终献官以下百执事皆有赏典。白亢罗三十尺,生䌷一疋。自 内 赐送。○十月二十七日。 拜成均馆直讲。○宗庙冬享大祭 亲行。差第十一室斋郎。○制咸平鲁氏世孝阁记。○登三人台题诗一绝。(见原集。)○见兵判闵泳焕。论朝廷事还直。
  付罚金荣善。
  时金荣善以我东公私服制度非古制。更以周衣窄袖与褡𧞤行用事上疏。 批曰。此不可容易说去矣。再疏自政院退却。泰仁儒生李东荚以金荣善悖疏事。通文于馆学。先生时在直讲。以国家乱贼圣门悖类八字。付罚金荣善鸣鼓。盖他司官则儒罚不可施矣。○十一月 拜通礼院右通礼肃拜。 东朝诞辰。 亲临勤政殿。上表里致词笺文。(逸)○上与 王世子 文庙展拜。以小学尽读大学始读之致。以制代讲。应制有表里赏典。○与执义李商新停池运永罪名于 启辞中。○十二月 拜司谏院司谏。○代
竹圃集附录 第 777L 页
金校理镇祐制请 赐乞养。兼进圣学疏。
  判官递。在奉常寺二菰。尽心存恤。救陈弊瘼。轻徭薄赋。籍民怀之。东西籍竖清德碑。
二十六年己丑。 先生六十六岁。
  正月差 社稷祈谷大祭执礼。○十六日夜梦得一只句曰金城柳色千门晓。觉而思之。似寐非寐。足其句曰玉洞桃花万绣春。○九月 除通礼院左通礼。○作序送高学士汝和之顺安配所。(见原集。)○十二月 拜司宪府掌令。
二十七年庚寅。 先生六十七岁。
  
看农岩集。○正月七日。 拜掌乐院正。○升秩。大殿, 东朝, 王大妃, 中殿上尊号陈贺。
  三月致仕拜表。 从仕三十年。历事两 朝。沉屈下僚。尧舜吾君之心。非不切中。时异势差。浩然大归。领相金炳始赠别曰。司谏君心丹发白。与时参差。告洛友而归𤃡。知者咸惜之。
  四月十七日。 大王大妃赵氏升遐。入县庭举哀。○柄山祠遗墟。立神道碑。○先祖爱閒亭公 赠秩亚铨。改竖牲系碑。焚黄告由。
二十八年辛卯。 先生六十八岁。
  
竹圃集附录 第 778H 页
春与门子侄乡秀才讲学于葆晚堂。○箕倅金泽洙来访。○秋作阳芝村省扫行。由台庵间访遁村洪司谏。○十二月。送李判书容元于黑山配所。
二十九年壬辰。 先生六十九岁。
  子玟相生。○三月闻遁村洪司谏讣。以慰之。
  十二月过牟阳。奉审紫阳祠遗墟。见主倅金泽洙而还。
三十年癸巳。 先生七十岁。
  春登咏花亭。日与村秀丱角。风咏山水。讲服圣经。翛然有沂雩之趣。○四月五代祖考监察公两位墓所立碑。○五月二十一日。子教官瑛相卒。葬于高节东麓中峰下艮坐原。
  制请颐陈结疏。未 彻。
三十一年甲午。 先生七十一岁。
  春东匪大炽。门内少辈或有染污者。招致于柄山永慕斋。谆谆教戒曰。汝辈盍见古史记。今此匪类。便同张角咒符水之术。则不过乱真之徒邪诐之党而已。因出斥邪 纶音一册大读之。或以义理谕之。或以笞罚惩之。○二月迁子教官
竹圃集附录 第 778L 页
瑛相墓于台山先茔下艮坐原。○寄黑山配所李容元书。○登宝平山。见鹃花感旧。○先是 宣庙龙蛇之变。叔祖振威公举义。伏兵于此山。以觇贼势。为贼所迫。夫人宋氏以身翼蔽。为盗所迫自刎。俄有紫气从地亘天。今来忽见紫杜鹃花。追感宋氏之贞烈。彷徨伫立。因赋诗以见志。(见原集。)○十一月见主倅李重益。以划御匪之策。时东匪滋蔓。戕杀官吏。偷窃 国谷。八域鼎沸。传教内。近来方伯守令。不禁东学。盗贼之滋蔓。皆由于此东学。凡民如有捕致东学一人及贼一汉。给赏五百金事。自政府施行。先生与本倅及境内士林。措画方略。阖境赖之。
三十二年乙未。 先生七十二岁。
  春修派谱。○本道观察使李道宰巡察本县。以书请见。先生即入见。以叙旧交之谊。且托灵罗诸岛设邑之事。本伯问诸岛地形及民生产业。先生使人探知形便。录送于完府曰。邑基当合于智岛镇矣。其后果设邑于智岛镇。
  
 明成皇后闵氏。已于八月二十日升遐。废为庶人无服。至十月十日。复位始设哭班。十一月九日
竹圃集附录 第 779H 页
成服。故入县庭举哀。○十二月闻毁服剃发之令。叹曰宁可蹈鲁连之海。誓不断父母之遗发。北望痛哭。
三十三年丙申。 先生七十三岁。
  秋行乡饮酒礼智藏斋。金勋为宾。先生为主。○制乡饮酒礼跋。
三十四年丁酉。 先生七十四岁。
  春改葬先妣墓。○四月先祖吏议公墓。竖神道碑。○登游山亭。竟日讨论时议。想古悲今。以寓风泉之感。
  
八月咳喘作祟。○十一月。贻书于族侄舜相,琳相,戚侄赵澈镛。托以后事。
三十五年戊戌。 先生七十五岁。
  正月一日。咳祟渐剧。门生故友及诸宗老少迭来问病。先生强起危坐。正其衣冠。肩背竦直。如平常时。顾谓诸宗曰。吾门自先世以敦睦见称。日后宗事。勿有圭角。和同欢合。整敕门规。因泣下数行。涕泗交颐。诸宗莫不感听。五日疾㞃。召从侄万相,禹相,赞相,胤相,从孙然会,然泰。示身后事。六日卯时易箦。门人加麻者数十人。
  
竹圃集附录 第 779L 页
三月十三日丙申午时。葬于胎山先兆下负甲之原。与淑人金氏墓合封。
三十六年己亥。
  行状成。 锦城吴继洙撰。
三十七年庚子。
  碣铭成。 完山李容元撰。
四十九年壬子。
  文集成。 幸州奇宇万序。
     四从侄舜相跋。
     外甥吴根厚跋。
     
族侄琳相跋。
     锦城罗经成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