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圃集卷之十
竹圃集卷之十 第 x 页
竹圃集卷之十
 杂著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59H 页
祖考雅言录 (十一条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政丞公事迹。见于家谱者。未能详悉。考其年代。是忠烈王朝。以讨平红巾贼之勋。封府院君也。以盛满不居之意。休退于务安游山亭。而想必还京城以终矣。若终老于务安。则总郎公以下四世遗迹。都无可考于此邑乎。或云墓在海州。此难的信。而海州之于松京。相距不远。亦似有理。且平康公墓所在于杨州。必是自仆射公以后。间或来往于务安之别墅。而家眷则在于京城。至参奉公。始率眷南下于此邑也。
判书公事迹。载于家谱及柄山祠志。而或云墓在罗州者。颇涉可疑。参奉公既居在务安。则何不寻其高祖墓。封标而守护之耶。想判书公亦休暇游赏于祖考所筑之亭。而终老与否。未可知也。惟录卷本秩。尚尔传来。不幸入于丁巳回禄中。只有誊本一册藏于家。
仆射公事迹。以见于丽史者。誊刊于家谱。政丞公事迹。亦必见于丽史。而不久换国。故其史草必不详行于世也。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59L 页
参奉公仲氏牧使公。为成梅竹女婿。以姻家之亲。几罹丙子之祸。其幸免天也。牧使公敛瘗六臣尸体于露梁。后仍以避居于杨州榛坪楸下。公与季氏郡守公隐居于务安。以勿为赴举求荣之意。遗戒子孙。吾门之得有今日。皆是参奉公潜德之所暨。而沦沉不振。亦岂非不务科业之致耶。居乡之难如是也。
贞简公以完伯。为参奉公起第宅。今上高节上陬也。世称九十九间瓦家墟。础砌尚今完然。见毁于丁酉倭变。谚传乱后所存者。只斋室二间云。五代祖通政公移居于寿盘。父主中年。复来居于上高节。
七世祖参议公初年。不为专力于功令之文。三十后发愤笃工。悬发于柱。不寐做业。世称四十文章。五十四中进士。以荫筮仕。官至参议。
祖考三兄弟。皆志气慷慨。文翰华赡。伯祖考尤为倜傥。不拘小节。其时司仓捧还。量斛甚大。民多称怨。伯祖使奴丁破碎之。县监怒而自知其非。亦无奈何。捉去奴子。责谕而还。为排送茶啖褒赏之。其封裹箱子尚在。 英庙戊申。麟贼等陷清州。伯祖考慨然兴叹曰。吾辈虽居在草野。耕而凿而。吾君之赐。岂可晏然于贼匪猖獗之日乎。遂与二弟及士人金大集,进士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0H 页
崔俰等。募起义旅。东四面崔俰主之。西北四面金大集主之。南五面伯祖主之。使二弟主粮饷。传檄远近。旬日之间。赴义者数千人。发程至泰仁界。闻贼魁授首。因罢归。时有罗牧者。曾已内附于贼党者也。以公之倡义。称曰私起兵。横加不测之名。伯祖与金,崔两人。直往罗邑。面折诘责。将为叫阍之举。彼牧亦畏缩不敢言。事遂寝。以我祖赤心向国之忠。尚未蒙褒奖之典。莫非子孙之责也。
曾祖考丧配之后。与一地师将占山。出往寿盘。族人有居丧者从之。高节宋丧人亦从之。至杨林前麓。得一穴。使寿盘族人用之。到三乡面庄洞。宋丧人植杖于地。挂方笠于杖上。放大便。地师曰彼植杖之处可用山也。曾祖考曰然则吾将用之。师曰不然。地各有主。杖上加方笠。此非宋字乎。是宋氏之地也。许给宋丧人而归。语地师曰。君本自我邀致。何占两人山。而不占我山耶。师曰我有默谅者存。有一穴。君能用之否。翌日偕往观之。即海际兔峙也。山上开穴。甚合于意。而山下直压百馀步。有累累冢。又其下有百户大村。即朱姓人所居。而又其世葬山也。遂决意入葬。师曰用山百年后。子孙昌盛。必有科宦。今几为百年矣。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0L 页
未知然乎否。
父主葬祖考于古铁所台峰后麓。地师曰。此穴行舟形也。必有水气。驾石而用之无害。后必有病身子孙昌大君之家。穿穴果有水气。信师言而用之矣。其后吾之生养家。俱无后嗣。惟吾有子孙。主两家之祀。病身之说无验。而吾大手指傍。生一牙指。人皆称病身。此是验耶。
丁巳回禄之灾。忍何言哉。其时即十月十一日也。余与伯兄长侄皆往永代庵岁一祭所。父主春秋时为八十一。老病在家。兄嫂与长侄妇陪奉而在。罢祭后侵夜还家。至沙池后脊。望见家近处。火光冲天。颠倒来见则吾家也。冒烟救火。已无及矣。如干家产。尽为灰烬。最可痛惜者。先世遗来文籍器物。数多书册。一无存者。痛哭何言。文籍藏之二匮子。置之前退上。苍黄之中。无人推出。参议公所用紫石砚。长广皆尺馀。水筒边刻石为渔翁垂钓之状。砚滴则刻为金刚山一万二千峰形。可容一碗水。以先世旧物。宝藏深贮矣。物久接邪。生此变怪耶。书册之多。莫如吾家。而皆归乌有。言之臆塞而已。
丁亥年。即 纯祖大王二十七年也。 世孙(宪宗大王)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1H 页
降。 纯考命王世子(翼宗大王)代理。邦庆荐臻。设增广。又有庭试。余赴京观光庭试。后因往省于杨州榛坪平康公墓所。果是名穴。而守护之节。殆不成样。又自京派累累倒葬。山下只有务宁君庶孙一二家居之。穷不自保。其右麓有黄州公墓所。其南麓三里许。有务宁君墓所。此洞中可谓我朴世葬地也。自鲁城定有司二员。与京派几员行岁一祭。其东麓数里许。有柳政丞墓。其子孙居于山下。有豪富仕宦者。粤在 肃庙朝。有柳姓者筑室于吾家先垄下。自京中发通轮告于内外孙。呈状于汉城府。而本孙烦不敢书。只以外孙列名。而状头光城府院君金万基,西浦金万重兄弟。判堂题辞曰。士大夫墓下。肆然作家。极为无严。即为毁撤后形止报来事。属杨牧举行。其门中颇不寂寞。至今与柳哥每多拮据。但子孙散在远方。不能专意于奉先之道。是可恨处。
禁杂技 (七条저본에는 없다. 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보충하였다.)
杂技者。杂类斗技之谓也。本是无赖下贱辈。欺人骗财之套习。故 朝家之所严禁。而甚者则置之重辟。方伯守令之所痛斥。而有纳赎刑枷之事。虽下贱辈。固当避之如蛇蝎。畏之如虎狼。况以士族为名。冠儒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1L 页
服儒者。岂可冒禁而轻犯哉。若有士族之人。留眼于其间。则莫不以杂类指目。以平日衣冠之人。自归于杂类何哉。杂类之归。犹属歇后。而未有不败其家亡其身。彼胡为而为此哉。一乡一面一村之人。皆指而名之曰某也以杂技而败家亡身。此是人面兽心之徒也。接其面则姑为寒暄。而反唇而毁之。不齿于人类。彼杂技者。独无家无身者耶。是未可知也。杂技者亦有父母者也。厥父母不避寒暑风雨。勤劳稼穑。苦瘁纺绩。仅成家业。其子不知劬劳之恩艰难之状。乃敢放荡游佚。不顾父母之养。不听父母之训。欺其父母。买尽田土。暗窃帑藏。悖伦伤情。归于不孝之科。孔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杂技之为害如此。岂不惧哉。岂不哀哉。
为杂技者之本心。无不吝啬。惜一钱如千金。而每于杂技之场。反手间所失。为十数两之多。则汔可惩戢。而愈复甚焉。徇不知反其故何也。本心吝啬。故见人之财则贪心辄出。期欲夺之。至于此境。杂技之人。无不有贼心者也。
财者人命之所寄。莫重莫大。各有主焉。岂可轻易夺人之财乎。设有如干所得。得不补失。终至于败家。前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2H 页
鉴昭昭。为杂技者。全无知觉也。
每于杂技之席。所谓两班者。与常贱奴肄辈接膝而坐。谐笑弄谈。全没分数。小有相咈。则悖言恶说。互相发恶。犹不知耻。更为团栾。更为期会。使有人心者见之。则皆唾之叱之矣。彼杂技者。亦有人心者耶。
为杂技者。于奉祭祀养父母之道。一分钱二分钱。无限计较。而于杂技之事。则五两钱十两钱。无难取贷。轻易用尽。是可曰有人道者耶。
为杂技者。人必称之以杂技军。军者军民之军字也。虽身为军民者。若呼之以军民。则彼必厌听矣。况以两班为名者。呼之以军民之军字。而不耻不厌。曾军民之不若也。可胜叹哉。
杂技之害如此。而或有借挟房燃灯取利者。如此之人。虽不躬犯。归于同泽之鱼。人无知觉。至于如此。将焉用哉。无论犯者与接主。终必摘发矣。可胜痛哉。
杂技中所谓甲作骨,茹髓者。自外泛观则不费精神。惟望渠之财数云。所以愚蚩辈。易陷溺于其中者也。彼熟手奸谲之徒。百计饰诈。掩人之目。饴人之心。卒至于败人之家亡人之身。可胜痛哉。可胜叹哉。见今杂技。自 朝家痛加禁斥。而此两杂技。尤可严禁。若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2L 页
一向沉溺者。则为乡曲之弃物姑舍。 国法之所不容。各相观听焉。
竹圃集卷之十
 状
  
庆基殿报状
本殿公下当初磨鍊之规。则以本邑良阳所一面。划封为 香炭之地。且有判下二百结给复。而税纳自殿收捧。以数十名员役逐日排料。四时衣资称品均食是白遣。兼置补役军三百名。以补员役。每当六祭享。各以五十名式。前期七日。合番洒扫。则致齐之诚。无不尽美。而自 肇庆庙刱建后二百结内。八十结属之于 庙。一如 殿例矣。逮至 英庙癸巳。本 殿参奉沈英镇同癸巳五月日。本职 除授。八月日到任。未到任之际。其矣一家之亲为本倅。而自 殿责纳所捧之役。全委于本官而责纳是如可。因成谬规。厥自后等纳 殿之例。永为革罢。下属永无资赖之道。员役之所存者。至今只有五六。而朝出谋生于闾里。暮入守直于 殿内。虽欲至诚奉公。乌可免疏虞之责乎。以是之由。曾前 殿官报于春曹。自春曹每有关饬。而 香炭封地之所纳与判下给复之税。已为 朝家之处决。而不可以私夺而不可以虚失。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3H 页
即为查实还归本 殿之意。严饬是白乎乃。本官之牒报则实有是事。而本邑之所用段。 真殿与 肇庆庙两 殿之间。自墙垣至齐所。虽多小之役。专为担当。且两 殿内柴炭与两 殿官员料米菜蔬。一从担当。则二百结犹为不足之意。构辞防报。则缘于防报。亦为还寝。是岂所信之报乎。邑有邑规。 殿有殿规。邑虽多瘼。不可以 殿规之物。补其邑弊。 殿虽至贫。亦不可以邑无所规之物。济其 殿仆。理固然。假使两 殿修理墙垣之役言之。道内五十三官。各有排捧修理之例。本邑亦有墙垣修理米七十石。每年会减。营邑节目昭然。则本不为瘼于本邑。且两殿官员料米言之。是给复入于本府中塞责者。则 殿官料米。例不当自邑区划者。两 殿内上下柴炭言之。亦有所封 香炭之地。则又非所损于本邑也。大抵本 殿划付柴炭封地良阳所一面及给复二百结所封条数。一并依古规还归两 殿后。 殿内修理墙垣之役及 殿官料米菜蔬段置。自 殿一从担当。则邑属无贻弊之端。 殿仆亦无啼饥之叹。理无讶惑。故曾前 殿官以此论报。每缘于本邑之防报。蔽其 圣朝之盛规。以 圣殿守护之仆。凋残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3L 页
而久不能振。以我礼义之邦。非不为欠典是乎乃。幺么 殿官区区之私意。不敢妄论。揆以事体。两 殿之规例。素以 列圣朝金石之典。而若是紊乱。右此所由 启达之 圣陛。关饬于本官。使两 殿 香炭封地良阳所一面税及判下给复与 殿中所当之役。一并还归两 殿。邑自邑而永无贻弊。 殿自殿而亦无呼冤。使守仆辈依赖奠接。以安护卫之地望良只为。
大同报状
本驿以孔路大站。支用繁浩。故中年以来。创设留京库。小米六百六十三石十斗八升二合九夕。自 营门划付于平壤,中和,顺安,江西,龙冈。年年待秋成。以本色收捧。以为驿中一年公用之资矣。去甲子更张救弊。寔出于驿站不污之泽。而惟此收米一款。每石头以三两酌定。则岁入倍缩。应用有加无减。驿样之迩来荡残者。良以此也。见今目下事势。万无支过之方。将未免涣散乃已。 特下惠恤之泽。右驿收米段。自今年为始。更以本色出给之意处分事。
  绣衣状启
 清南绣衣李裕承复 命书 启。大同察访朴淇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4H 页
钟段。以若残邮。处在孔路。先察集猬之瘼。局可苏完。惟勤攻驹之政。站无颠蹶。
  监司状启
 平安监司韩启源状 启。大同察访朴淇钟孔路弊邮。悉心尽职。抚卒以惠而施措有方。攻驹惟勤而点调无阙。积废俱兴。属驿咸颂。如此良手。允合于久任成效。玆敢不避猥屑。据实登 闻。上项大同察访朴淇钟待限满。特加一菰。恐未知何如。令该曹禀处。
  巡营关文
 
行观察使兼都巡察使管饷使为相考事。即致吏曹关内节 启下教曹启目。观此平安监司韩启源状 启。则大同察访朴淇钟待限满。特加一菰事。令该曹禀处亦有为白有卧乎所。积废俱兴。实迹已著。依状请施行何如。同治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右副承旨韩敬源次知 启依 允是去教是置。同治九年五月九日政 下批。而同 教旨定书吏赍到下送为去乎。回 启内辞意奉审为旀。依礼文祇受之意。大同良中一体知委施行事关是置有亦。关内辞缘相考向事。合行移关。请 照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4L 页
验施行。须至关者。
实仕报状
通训大夫行兼大同察访朴淇钟同治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都政。本职 除授。同治七年正月十五日辞 朝。同年同月二十五日到任。同治九年五月初九日政。本职仍任。自仍任日来六月十五日。至支计实仕。合为三十六日是乎等以。粘移次两件牒报为卧乎事。庚午五月二十五日报巡营。
西籍关文
西籍田。典农,清潭两里。即 庙社 殿宫粢盛各谷供奉之地也。 列圣朝以来。建馨香阁。设仓库焉。置员役与典仆。募民勿侵他役。使之一心举行。其所重与太常寺少无差殊。且于龙蛇之变。以有侦探之功。宣庙, 仁庙两朝优加称赏。载在于太常志。揭付于馨香阁壁上者。不啻郑重。至今耀人耳目。永诏后世。近闻捕卒辈无难出没籍里之中。资意讨索。籍民辈至有败家呼冤之端云。听闻所及。极为骇然兺除良。其在 庙社 殿宫共承之道。后弊之滋蔓。亦可虑焉。既往不可追究。而自今以后。无论某营捕卒。无使接迹于闾里是矣。若有暗自讨索者。则随所现捉治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5H 页
勘罪。永杜后弊。使籍民安堵。专意供粢盛之地宜当。
奉常寺禀状
本寺是 祭物供上之重地。而其他支用浩繁。故就员役中。轮差作纸色。掌其岁入。以为上下之资。而其所支用。有恒差下者。有不恒差下者。当初岁入以一千一百馀两磨鍊者。量其恒差下与槩量不恒差下而酌定者也。夫何迩年以来。不恒差下者。比前稍多。恒差下者。缘于泉货之殊用。亦有加数而差下者。该色吏抵当无路。虑或变通。有白活之端是白乎所。奉承 分付。查阅其支用文簿。则不恒差下之多数。恒差下之加数。皆出于事势之不可已。而数年以前。尚矣毋论。乙酉年该色之加进排。为一百六十二两八钱。丙戌年该色之加进排。为七百四十六两五钱。安知将来又不如既往也。以是之故。自丁卯以后。挪其岁入中柴木贡钱一百四十两。定为曾往作纸色加进排条。次次报给之式。而尚今未受者。为七十名。审究渠辈之情势。实是矜闷。今此该色辈之白活。就其本寺所属位田与家垈税。稍为加数而捧之。欲补支用一臂之力者也。内资,农圃,司圃诸司收税。自近年或有加倍而捧者。或有加半而捧者。旁照以他司之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5L 页
例。参酌时势。亦非异事。此在 洞属中是白在果。窃伏念本寺事势。渐次侵痼。转成膏肓。则岂不悚闷是乎旀。今虽用他司加倍加半之例。在民情必不至呼冤。在员役少可有矫救之方是白乎矣。 郎厅不敢擅断。敢此仰禀。
灾未报状(代作)
伏以旱乾太甚。穑事失时。阖境民庶大命近止。而接济没策。一则阿监之罪。二则阿监之罪。然且惟日颙望者。以 使道仁爱之泽。能活此民于滨死之境。猥陈实状。敢玆控白。本县沿江滨海。素乏鱼盐兴贩之所。峡短野浅。又无川渎灌溉之利。居民以舄卤之阡硗瘠之土。孜孜食力。而虽当风调雨顺之年。谷腹奉公。每患不足。至于今年。全无及时之霈。那望有年之占。麦既告歉。秧亦未移。百里全坪。四顾白壤。山下之出。地中之行。举皆断渴。间或引其馀沥。桔槔而移种者。则烈日毒风。继而涸之。旋生赤色是乎旀。酷炎所及。黍粟焉化为糠秕。豆太焉叶归黄落。木绵焉难得结颗。或有木麦焉代播者。而未得雨露之濡。安能立苗。此皆民生之所寄命。而见今处暑已过。更无馀望。景色愁惨。不忍听睹。县监自涖任之后。屡举圭璧。灵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6H 页
应尚迟。不贱之责。焉敢逭免。最其未移处。今方详细检察是白在果。先将遑急之情。缘由文报。
答笔岩书院发文
来通谨悉。我东土礼义兴邦。 列圣相承。培养元气。群贤辈出。倡明正学。惟我湖南一省。丰沛古都。齐鲁遗风。乡社苾芬之地。见衣冠之济济。书院藏修之林。闻弦歌之洋洋。夫何气数有屈伸而然耶。诸老先生庖湢之享。今焉停辍。人无矜式。士失趋向。域中之人。不归东则归西。胥溺于禽兽之域。曷不痛泣哉。惟幸佥君子以复享院宇之意。首发大论。牖示愚迷。孰不明目裹足。瞻望行尘之后。穷阴之馀阳。复于下者。正谓此准备语也。自鄙县定一员。往参于会席之末。惟愿 佥君子克殚格天之诚。以举缛仪之地幸甚。
答京谱所通文
惟我朴氏之修谱。今为四十馀年。既失一世一修之期。则其在收宗族厚风俗之道。为吾宗者。孰不一辞而同诺。第伏念事有量己而量人。势有度时而度力。不能量度而遽尔施措。则鲜不偾误也明矣。顾此鄙宗所居务安县。酷被戊己大无之灾。颠连之状未艾。讴吟之声不绝。诸族率多零替。门力从以凋瘵。而且
竹圃集卷之十 第 766L 页
自昨秋。以 柄山祠遗墟阁与碑刱立事及 爱閒亭公亚铨 貤赠后墓前碑碣改竖事。今方董匠设役。将费数千金然后乃可就完。故子姓之居在本邑者。派收家敛。牵补支供。而来后之完事。杳无津涯。犹可以请助于枫亭公以下诸子孙家而未暇及焉。今此谱通之来。未能奉副者。良由于势之末由矣。修谱之役。或可以俟时。而碑役之事。无可以推后。幸须 谅察也否。惟待秋稔后更议。千万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