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圃集卷之二
竹圃集卷之二 第 x 页
竹圃集卷之二
 疏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4H 页
乙丑封疏
伏以臣昨伏见院议及三司劄 批下者。始知有金龟柱罪名爻周复官爵。金始渊放逐乡里之命矣。噫。彼两罪人罪名。虽有轻重之稍异。断案亦有久近不同。而一则名在丹书。历三朝而莫洗者也。一则罪著黩货。举一国而共诛者也。其所负犯。其所关系。不可以岁久而当宥。不可以情理而特恕。今乃一朝而并举之。或令复其官爵。或许返厥乡里。此虽出于 大圣人好生之德。而莫严者章宪也。难坏者堤防也。岂若微眚细故浑被于广荡之典哉。臣于见职。既未署经。何敢以言责自居。而忧惋之极。义难泯默。玆敢猥陈短章。仰渎 崇严。伏愿 圣明仰禀 东朝。亟寝成命。俯循公议焉。臣无任祈恳屏营之至。
甲戌封疏
伏以臣即草茅一贱品耳。滥窃科第。曾经台侍之列。涯量踰分。涓埃蔑效。区区忧恋之心。恒切于中。不避出位之嫌。敢效芹曝之忱。仰陈刍荛之说。伏愿 圣明财择焉。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又曰民非后罔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4L 页
极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必君民相须然后为国也明矣。臣请以民忧国计之目下切急者条陈之。夫灾政者。有国以来常行之道。而古昔圣王。必重民之食。既定正供以奉上。兼设灾政以惠下。盖地有沃瘠。岁有丰歉。故每当西成之月。宰邑之臣。考其被灾之田结。以至自监营转报于 庙堂。使之减下于正供之中矣。夫何挽近以来。全无灾结之减下。虽丰穰之年。或不无被灾之处。况雨旸不调。蟊贼为痒之时乎。迩来五六年之间。不可谓年年登礼。而以昨年言之。岭南兼被水旱之灾。湖南右道诸邑。几至大无。两西酷被水灾。惟我 殿下降 恩纶而谕之。发帑钱而赈之。愁苦怨咨之民。莫不苏完于至仁盛德之中。而至于灾政。多有白地之徵税。不无赤子之呼冤。牧人之牛羊。立视其死。岂非孔距心之罪人也。继自今不得不申明灾政也。或以为灾政之减下也。惠不及于民。但为奸胥辈夤缘网利之窦。此有不然者。惟在长吏之综核能察。不须疑及于此也。易曰损上益下。民说无疆。有若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惟圣明察焉。夫各道营邑别炮厅之设。为国家阴雨之备。则是得诘戎之一策。必欲设其料布。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5H 页
道臣 启闻于朝。以公货中从长区划。不然捐廪立规。事势当然。胡为强夺民田。无难属之乎。臣湖南人也。以臣之目睹者言之。昨年间灵光,咸平,务安等地。见夺于本道监营别炮厅者。为三十馀石。土臣未敢知法意之何如。而极恶大憝。孥籍之外。未闻夺民田属公之事也。奸民之以田土而非理起讼者。夺而属之于炮厅。平民之以田土而呼冤来诉者。亦夺而属之于炮厅。为炮厅之计则得矣。而其于病民何哉。所谓别炮厅将白乐瑞。使其私人金致景横行三邑之间。昨年始夺之田。追收再昨年赌租而准价勒捧者。为数千馀两。藉势营关。农节穷民。移囚他邑。惟意考治。威胁吓喝。无所不至。可哀斯民。奔走营邑。号呼控诉。卞白无路。由是而败家废农者。为百馀户之多。此则本道前道臣。不能善察之致。民田之来诉者。何不辨其曲直。谋所以归正耶。虽为欺蔽。其在观察之地。谁任其咎。至使列邑望风效嚬。民不料生矣。设炮本出于为民保障。而反为害民之资斧。则将焉用设炮为哉。此皆出于白乐瑞,金致景凭公逞私之滥滑手段。白金两汉。不可以人微置之。亟施当律。以谢南民。属公土田。还给其主。然后民可案堵。伊尹曰。匹夫匹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5L 页
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惟 圣明察焉。且以扶安格浦镇漕仓事言之。该邑民原情。既为登彻。则臣不必更事渎扰。而伏睹 传教下。若曰七邑民情。若是嗷嗷。是岂万全久行之策乎。见今税期不远。漕仓之革罢便否。道臣详查 启闻。臣固钦仰攒祝。而更伏念盖七邑。皆是沿海邑也。自各其邑捧税运纳。乃是几百年定式。而今忽移属于该镇三十里外江村荒閒之滨。仓廒之设置。船只之营造。许多役费。已无可论。至若纳税之节。曩为半日程二日程者。今为四五日程。曩费五六钱路需者。今费七八两钱。以情费言之则曩用一斗米者。今用三四斗米。以斛内言之则较诸各邑斛子。洽为三四斗之加入。其便否不待道查而的然可见矣。伏愿 殿下廓挥乾断。亟令革罢然后七邑之民。可无荡析流离之患矣。语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惟 圣明察焉。夫户布之不可不革罢者。昨今以来。一二言事之臣。已为详陈。臣不敢更赘。而自户布之出令。无等夷之辨。其故何也。圻辅之地则卿宰仕宦之家。间多居之。依然有猛虎在山之势。则别无犯分干纪之事。不见为害之深处。而遐乡则不然。虽古家闻人之后。率多执来而躬耕。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6H 页
卖薪而糊口者。常所维持者。以其有名分故也。今当均布之时。有何名分之可别处乎。曩时厮隶。皆着冠裳。至有彼既出布。我亦出布。我不如彼云。而蔑分败常之事。在在有之。行之数十年。犹尚如此。其末流之弊。至于何境乎。户布之不可不革罢者此也。易曰辨上下定民志。惟 圣明察焉。夫科第之诗赋取人。实非三古美制。而我 国朝已行之规也。今不可遽革其旧。而弊则极矣。每当科时。目不识丁手不画乙之辈。波奔辐凑。借文借笔。惟徼幸焉是望。虽使如此者参于榜中。于国家取人之道何益哉。为今之计。凡于大小科参榜之人。招致殿陛上。 殿下亲临而试之。如有无文无笔而冒参者。则削其名而罪之。且以明经科言之。 国朝名硕。多从明经中收用。以其温绎穷格之工。推诸政令施措之间。故朝有謇谔之风。民蒙至治之泽矣。比年以来。虽有华阀之裔文雅之士。一以明经登科。则举皆潦倒见枳于清显。此无他焉。古之学者。讨索经义。今之学者。全尚音释。只知温绎之为多读。不和穷格之为何事。如是则登经筵而何以任启沃之责。拟守宰而何以望字牧之效乎。自今以后。克复古规。试讲日。虽音释无讹。若经义未畅。勿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6L 页
为选擢焉。则名儒硕辅之得。虽不如古时。安知无谨饬之士从其中出来耶。伏愿 殿下轸此两科之弊。申饬有司。严立程式。则或有补于取人之方。而人知读书矣。见今读书种子几绝矣。不读书故不知义理。不知义理故事君临民。多苟且之端也。孔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册。其人存则其政举。 殿下以聪明之资。笃学夙诣。万机之暇。频接臣邻。执经问难。存心爱物。虚怀纳谏。虽瘖聋跛躄之人。皆愿少须臾毋死。思见治化之盛。猗欤亿万年无疆之休。实基于此。然而罔曰不克。罔曰自圣。诚正为持身之本。勤俭为治国之要。学已至矣而思之恒若未至。民已安矣而视之犹若不安。任贤而勿贰。去邪而勿疑。则文武之政。不外乎是矣。伏愿 殿下懋哉懋哉。臣以遐外疏踪。妄暴愚衷。冒渎 崇严。臣罪万死。臣无任激切屏营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辛巳封疏
伏以臣本草野贱踪。滥厕 朝籍。历职台省。报蔑丝毫。分甘樗散。惟是忧爱之忱。得于天赋。目见国计民事之日阽艰危。敢以漆嫠之叹。仰陈狂瞽之说。伏愿殿下垂察焉。丙丁大无。振古所罕。人民之饿莩居半。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7H 页
田野之陈芜太多。公钱公谷。类多愆纳。天也非人。戊寅以后。年事稍康。道臣守宰。积算拮据。了刷与否。互有长策。臣未敢臆度其端绪。而第伏念漕转一款。最为目下急切先务也。见今仓廒枵然。百官之颁禄。军兵之给料。每患不继。诚极寒心。我 国漕运。有漕仓聚纳之制焉。有各其邑运纳之制焉。漕仓则自其处造备船只。各其邑运纳者。则京江沙格辈。持船发往各邑而运来。已成规例。挽近四三年来。有赁船上纳之朝令焉。捉得商船然后。乃可为赁船之地。则捉船之际。将吏辈列立浦口。致有捧赂而操纵。虽罪罚日至。莫可禁遏其暗地征利之习。而彼商贾辈。抵死谋避。至于鱼盐不通。亦为懋迁有无之一大痼瘼。设或捉得于百一之中。赁而送之。一船之载米。多不过百馀石。小不过七八十石。轻如梭小如屐。摇飏于万里风涛之中。难保其无虑完纳以来。臭载之频数。亦安知不由于此。而几万石装载。其有告毕之期乎。臣于在乡之日。伏闻各邑税仓充溢露积。而无船可以运纳。其间腐伤也逋欠也零缩也。理所必至。当此国储荡竭之日。岂非可悯处乎。近日京江船只。多不修补。未能如数发送云。如不得已则自公钱公谷中区划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7L 页
捐给。使各其邑各造几只。使之运纳。所谓赁船。一切停罢。然后税政或可有就绪之道矣。若复因循则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军国之需。恒多告罄之患。民邑之事。无可清帐之日也。且以陈土言之。食土而纳税。 国典也民职也。土已陈而税犹纳。则民安得支保。大无之馀。元元丧气。疮痍未苏。更使无土之税。延及于族之族邻之邻。终岁盻盻。此系于结政。则虽方伯守令。固难任意升缩于其间也。更张而惠鲜之。其不在于 朝家之处分乎。田野之广。无如湖南。而沿海之邑。陈废尤甚。间或有一二守土臣之至诚转报。仅蒙该邑之陈颐外。他诸邑依旧白徵。一视之泽。宜无彼此。为今之计。改量而从实执结。民无冤徵。惟正以供。岂非民忧稍纾之道乎。民忧稍纾则国计多裕。必然之理也。臣愚浅见以为万一矫救之策。莫先于此二者矣。玆敢不避猥越。仰渎 崇严。伏愿 殿下不以人废言。澄省而采纳之。则 国家幸甚。生民幸甚。
壬午封疏
伏以臣蝼蚁残生。菅蒯贱品。迹本疏逖。职是郎僚。何敢与议于国家事。而忧爱一念。得于天赋。或虑萤爝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8H 页
之微。有补日月之光。敢以犬马之诚。仰陈刍荛之说。伏愿 圣明垂察焉。曰明圣学。盖人主一身。为万化之原。而其要在于学问者。非兀然端坐。终日读书也。只是日用间处事。一一合理之谓也。惟其合理与否。不能自知。故读书以求其理。若以读书为学问。而日用间处事不求合理。则岂所谓学问者哉。学问与政事。本无二致。自格致诚正之工。以至于修齐治平之道。皆从其中出来。体用相须。泛应曲当。可以为唐虞。可以为三代。学问之工。岂浅浅也哉。孔子以生知之圣。每云好学者。古今名物礼乐事变。必待学问而有以验其实。况他人乎。臣伏见近日屡度丝纶之下者十条。责躬励精图治求贤求言之意。谆复恳至。溢于辞表。臣遂欣欣然曰。我 殿下学问之力。著见于发号施令之间。此正开发善端。可与有为之日也。有君如此。何事不可做。然而徒言则但归文具而已。徒法则终无实效而已。推此心而践其言。惟在 殿下之行不行如何耳。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 殿下英明之资。万机之暇。频接大臣儒臣。问难于经传典谟训诰。若己发之。于史记而治乱安危。若己蹈之。善者师之。恶者惩之。治可睹于今日。而国富民安。泰平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8L 页
万岁。曷不休哉。惟我 东宫邸下睿质天纵。向学有方。薄海含生。莫不延颈拭目。愿见德器之成就。择端良方正可为保傅之人。朝夕与居。薰陶涵养。孝悌以教导之。讲诵以劝勉之。闻正言行正道。惟日不足。则无疆之业。实基于此矣。此非臣之妄自臆度。乃先贤已成之言。伏愿 殿下懋哉懋哉。曰振纪纲。国之有纪纲。如人之有血脉。人无血脉则死。国无纪纲则乱。无纪纲而为国者。未之有也。纪纲之紊。今已极矣。惟利是征而士趋不正。惟势是视而公道难行。大典通篇。束之高阁。 先王成宪。付诸陈篇。委靡颓堕。以至今日。譬如龙骧万斛。泛于中流。而无一人任其操舟之责。风浪骤至。其免胥沦之叹乎。念之至此。不觉痛哭。以六月之变言之。将之使卒。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使之赴汤蹈火。惟令是从。此其责也。为其将者。苟能平日立纪振纲。明审法令。节制有方。乌能至此。知其不能节制而冒据其任则是愚人也。知其能节制而因循不为则是妄人也。非愚则妄。将焉用彼将哉。当其作变之日。冒刃当前。呵责麾却。假死于椎剑之下。犹为义鬼也。不此之为。偃然容息。王章稍伸。窜棘有命。将何以赎其罪哉。主辱臣死之义。无地可讲。吁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9H 页
亦痛矣。纪纲不振。害至此极。此微臣所以忧叹于漆室之中。仰屋流涕者也。纪纲之整。不在于㥘之以威驱之以法也。惟在于 殿下之一转移间事。先正 圣心。以清本源。严于内治。以清宫壸。施措之间。克去己私。举直错枉。补拾阙遗。任贤使能。修举废坠。使百僚悉心。众职毕举。而明先王之道。以张四维。则纪纲不期振而自振矣。伏愿 殿下懋哉懋哉。曰节财用。我国朝积贮之法。仿周礼三十年之通制。国用之制。何尝非良法美规。夫何法久弊生。征敛无艺。费用无算。而间经大无。民劳太甚。国计孔绌。诚极寒心。救时之策。只在节用。而节用之方。莫如崇俭。伏愿 殿下慕大禹之恶衣。法周文之卑服。犹计百金则汉文之罢露台役可则。不贵异物则晋武之焚雉头裘亦鉴。躬率以俭。表正一邦。则上行下效。捷于影响。不崇朝而侈风丕变矣。侈风变则财用自裕。必然之理也。向日 传教中若曰自御用膳服。以至京外。一切冗费。量宜裁减。臣固知圣心已在于崇俭。实不胜钦仰攒祝。而民安其堵。农不失时。然后财可以出。此系上之人所以抚绥之有道耳。昔霍光承汉武帝穷兵黩武海内虚耗之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稍复文景之业。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49L 页
孔子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殿下之所宜留念也。臣又伏见去月初七日 传教。有曰联好外国。只据公法。其教则邪。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其器则利。苟可以利用厚生。则农桑医药甲兵舟车之类。何惮而不为也。甲兵舟车。非民间之所宜先。而至于农桑医药。若以妙方神术。苟可有益于富强拯济之道。则当书一通。颁示八方。亦无不可。臣之愚意。农民困瘁。莫此时若。虑或有补于纾力之万一。妄言至此。无所逃罪。伏愿 殿下采择焉。曰应天变。天道玄远。其理至微。某事之为某祥。某事之招某灾。何可傅会为说。而天人一理。显微无间。人心克正。则天休滋至。人谋不臧。则天变层生。天人相与之际。斯可知矣。周成感雷风之变而终致太平。宋景忧荧惑之守而果徙一度。自古明君哲辟。苟能遇灾而恐惧修省。则不失为令主。由百等百。莫之或违。 殿下临御以来。仁民爱物之心。蔼然彰著。而至于近日十行纶綍。辞旨恳恻。虽老羸癃疾。皆愿须臾无死。思见治化之盛。何为有此星彗之告灾也。必是上天之仁爱 殿下。欲其警惕振奋者。其亦至矣。登庸贤良。以肃朝廷。延访吁谟。俾革弊政。则君子有所恃而勇于为善。小人有所惧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0H 页
而沮其为恶。风行草偃之化。庶几于变之治。而五典克从。七政顺度。百异消灭。众祥毕至。上可以答天心之谴。下可以慰人情之望矣。伏愿 殿下懋哉懋哉。曰修军政。兵者虽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而国不可一日无兵也。古昔先王之制军政也。劝农于耕稼收穫之日。讲武于蒐苗狝狩之际。藏兵于农。惟我 国朝农民之外。钞定水陆军。又设馀丁。以给馈饷。兵农虽不合一。兵精粮足。可以严宿卫而备缓急。诚一代良制也。比年以来。流散也逋亡也。军额日缩。徒执虚簿。一自户布之出。只有束伍军,别炮军名色。而连值失稔。抚辑无方。十不存一。诘戎之策。苞桑之戒。安在哉。京营军总之充额。自有庙算之从长。非如臣愚昧者所可拟议。而乡兵之束伍炮军。令方伯守令随阙填代。定期鍊习。外邑军器荡然无存。亦令缮修以备及时之计。而此有不然者。为其上者。苟能以立国定制之道。亲上死长之义。敷心晓谕。举措有方。则民亦信听之矣。脱有刁斗之警。谓以扰民而不为募兵乎。与其临渴而掘井。曷若未雨而撤土。粤在 宣庙朝。先正臣文成公李珥请养外兵。而议格不行。至今为志士之恨。伏愿 殿下采择焉。曰漕运事。我 朝漕运。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0L 页
有漕仓都聚之制。有各邑自纳之制。漕仓则素以土地船而运纳。各邑自纳者则京江沙格辈。持执筹船。发往各邑而运来。挽近以来。执筹船太多欠缩。有自其邑赁船上纳之朝令。捉得商船然后乃可为赁纳之势。则将吏辈之捧赂操纵。鞭挞莫售于暗地。商贾辈之抵死逃避。鱼盐不通于穷蔀。设或捉得于百一之中。赁而送之。一船之载。多不过百馀石。少不过七八十石。轻如梭小如屐。摇飏于万里风涛之中。难保其无虑完纳。迩来沿海邑税纳之愆期。臭载之频数。亦安知不由于此。而几万石装载。其有告毕之期乎。臣于在乡之日。伏闻各邑税仓充溢露积。而无船可以运纳。其间腐伤也逋欠也。理所必至。当此国储荡竭之日。岂非可悯处乎。最是执筹船只。如前充数为上计。而亦不可容易议到矣。执筹船既如是未备。赁商船又如是行不得之政。则其将无漕运乃已耶。如不得已则捐给该邑税米中可当于造船之费者。使其邑各造几只。使之运纳。或为彼善于此矣。当此财竭之日。为此捐谷造船之说者。虽甚迂阔。与其无船而年年愆纳。曷若一时捐给而年年完纳也。较其利害。不啻万焉。且今日之税船。亦足为他日御边之具。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1H 页
其可忽哉。或以为今无造船之材木云。而此甚不然。湖西之安眠岛。湖南之安岛。关东之郁陵岛及其他沿海禁山。国家养松几百年。将于何处用之。使能干者董役则木不可胜用矣。宁患无财。何患无木。臣生长遐乡。的知其决不可赁船之由。故略其愚见。敢此暴达。伏愿 殿下采择焉。臣以无似。全没知识。而滥厕 朝籍。今为二十有二载之久。而涓埃蔑报。常怀恧蹙。际玆 圣化丕新。恢张视听。此诚光跻兴隆之一大机会也。敢以平日所畜于中者。谨陈六条。仰尘乙览。伏乞 圣慈责其出位之罪。察其一得之愚。则宿愿遂而私分荣矣。臣无任激切屏营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甲申封疏
伏以臣愚佻憃阘者耳。素无颛门之学。且蔑经邦之策。恒切涓埃图报。而恐无其日。故敢于月前。妄陈刍荛之说。伏俟诛谴。反辱 隆批。臣诚惝惶震悸。莫省所以自措。曷敢狂瞽之说。更渎 黈纩之下。何幸乃者伏读 纶音。此莫非我 殿下反躬推政。切于求贤之盛德至意也。其丁宁恻怛。奚啻奉天十行。兴起羸癃。非特山东一诏。如臣蔑裂。尤有彝性之所不能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1L 页
自已者。实出于忧国向上之断断微忱。敢陈数条焉。伏愿 殿下留神澄省焉。第一崇正学。夫学者。治道之所由生。教化之所由施。古昔圣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皆在于学。前鉴之验。必由于是。后事之师。亦由于是。 殿下撤废经筵。月日已久。百王之得失。万古之兴替。果何以鉴戒。且伏念 春宫邸下仁孝出天。睿知夙成。若无 殿下躬率而教导之。国家之治乱。生民之疾苦。从何以得闻也。书曰学莫便乎近其人。伏愿 殿下亟开经筵。日与儒臣讲之以修齐治平之道。使之侍侧而观感焉。慎拣儒贤中德厚经明者。太傅在前。小傅在后。见正事闻正道。则可以为尧舜矣。且春桂之官。无非辅翼之职也。极选其通经博学者。使之读书于直所。则以 殿下劝勉 睿学。无过于此矣。可不勉哉。可不勉哉。第二立纪纲。夫纪纲者。天地之正道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元亨利贞。为天道而纲焉。仁义礼智。为人性而纲焉。则纲之为纲。既如是重且大矣。夫何世俗骎骎。纪纲解弛。伦彝斁伤。所以有壬午六月之变。又有今年十月之乱。呜呼痛矣。口不忍言。而况倭者我 国百世雠也。虽以龙蛇之事言之。诚不可共戴一天。而今复做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2H 页
出万古所无之变。即当诛戮之不暇。而以我堂堂礼义之国。含冤忍痛。屈己讲和。所以忠臣丧胆。志士吞声。朱夫子所谓彼人之奸计。常在于和之外。我人之志虑。常陷于和之中者。不幸近之矣。安知今日之和。更无后日之奸计耶。此皆纲纪不立之致也。诗曰纲纪四方。伏愿 殿下爵一人刑一人。谨奉天讨。近自宫闱之间。立伦纲焉。朝廷之上。立法纲焉。辇毂之下。立军纲焉。则一国之纲。毕举而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昭然如日星。上下和而无怨。内自修而外自攘。第三进君子退小人。夫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杂。小人进则君子退。君子进则小人退。未有可以兼收并畜。而君子难进而易退。小人易进而难退。其故何也。君子以忠直之言。逆君父之耳。小人以阿好之说。媢君父之心。审乎此则必无偏跛之失。伏愿 殿下立贤无方。去邪勿疑。无使岩穴遗隐草野宿德。抱其才而终其身焉。第四安民心。盖民心如水。风荡则鸣。风止则顺。难定而易扰。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者也。方今乡曲愚民。困于饥馑。瘁于徵敛。阽于涂炭而屡经变乱。尚此嗷嗷。加之以守令贪墨。吏胥舞文。生民之膏血。遽已输尽。许多徵责之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2L 页
目。日加月增。莫知其极。此乃民皆流散。举入于郑侠之图矣。经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伏愿 殿下审择守令。为民瘼者。一并革罢。为民弊者。初不设行。民安其堵而邦本固矣。第五节财用。夫财者。有国之大政也。以此而需祭祀焉。以此而治军旅焉。以此而供宾客焉。仓廪实然后国可为国。礼可为礼。可不重且大哉。是故自古帝王。制正供而备经用。量入而为出。节用而省费。国有馀财而民有馀力矣。见今经费太过。财用罄竭。若无节财而理财。国不为国矣。理财如之何。若非正供而厚敛于民。则是浚民膏而扰邦本也。节财如之何。崇俭是已。尧之茅宫。舜之糗饭。崇于俭薄而至治者也。隋之䌽花。陈之锦障。及于滥用而不悔者也。奈之何今俗之尚侈。至于此极。必致有缺于惟正之供。亦致有欠于当颁之禄。欲其无缺于正供。莫若先崇其俭。欲其无欠于颁禄。莫若先节其用。目今奢丽之风。便成俗习。厌口刍豢者。不知稼穑之艰难。遍身绮罗者。不念蚕织之辛苦。欲以有限之财。充其无益之费。国胡以不绌。民胡以不困乎。生财之理。不生于生之日而生于节财之中。节俭一事。最为生财之一大关键也。伏愿 殿下上自 圣躬先行俭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3H 页
德。使一国臣民昭然知 圣意之所在。而立一定之规。则国富民强矣。伏愿 殿下留神澄省焉。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丙戌封疏
伏以邦运不幸。逆臣媒祸。贼兵犯阙。 大驾离宫。 内殿春邸播越郊外。此正臣子饮泣欲死之秋也。何幸皇天默佑。 天将动兵。逐出贼倭。 銮舆回驭。日月复明。 宗社再安。 邦箓无疆之休。实基于此。而元元生灵。回咷为笑。仰首攒贺者也。窃念妖氛虽曰攘除。逆徒尚未就拿。至愚民心。举怀危疑。靡所底定。是目下第一急务也。以 大圣人弘量毅度。必有善处变之道矣。且有 庙算之从长。臣何敢覼缕以犯出位之罪。愚衷所激。敢暴荛说。伏愿 殿下垂察焉。彼日人之来住我国也。痛弃宿怨。牢结新约。克尽柔远之道。任渠所欲为。视同一国之人。无少畦畛。噫彼竹添者。抑何心肠。无端率兵深入 大内。威逼我 主上。戕杀我宰臣。乱人家国。至于此极耶。虽诿以为逆臣朴泳孝辈所怂恿而然。而渠是奉其国君之命。专价他国。任专权之责者也。彼亦粗具人心。何其凶狡悖乱。若是之甚也。臣未敢知日人用律之如何。而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3L 页
若知今日竹添之所行者。则必有以所处者矣。以 天将雷霆之威。殄灭此犯 阙之数百倭丑。犹有易于烧毛拉朽。而特以丈人行险而顺之义。去其丸而虚发炮声。不一血刃。如蚊虻之驱出。彼虽顽狯。反求于心。则必德我 天将之仁义行师矣。最是为国之道。惟义理二字而已。义理者。是非曲直得其公正之谓也。若以是为非。持曲作直。则天下岂有难处之事乎。我国之于竹添。是非曲直。灼然如见。 天朝诸将。深烛其里面。各国公使。亦知其事势。今日实情。欲掩难掩。将此事由。奏闻 天朝。使天下各国昭然知之。作为书契。罪状竹添。传谕于日本。待其下回。固据义理。则岂无随机善处之道。在我无曲。而设或被困于渠。将有辞于天下后世矣。军志所云师直师曲。胜负决焉者。亦不信乎哉。亦以此意布示中外。则或可为镇定骚讹之一端也。文短辞拙。语不择发。罪悚无地。臣无任激切屏营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设邑疏
伏以臣本遐土贱踪。厕玷 朝籍。于今二十有六年。历职台省。备列郎僚。荣逾涯分。报蔑丝毫。每自修省。恒切悚恧。玆以平日所畜于中者。敢暴一得之效。伏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4H 页
愿 殿下垂察焉。惟我东邦。一面阻山。三面接海。天设金汤。地维巩固。纵横数千馀里。建设三百州郡。 列圣朝制置规度。井井有条。以遗 圣子神孙亿万年无疆之业。猗欤盛矣。窃伏念设立州郡。不可容易议到。而穷峡绝岛之未及开荒者。待其生齿之繁。次第设邑。此是有国之常道也。如中古珍岛之新设。近年慈城,厚昌之复设是也。臣居在湖南。其西沿海岛之事。曾已目见而耳闻之熟矣。罗州与灵光。素称雄府。而罗州所属。为三十馀岛。灵光属岛。亦如此数。星罗棋布于大海之中。犬牙相错。鸡鸣四达。居民或以稼穑为业。或以渔盐计活。亦有从事于文学者。亦有閒习于弓马者。同是 圣朝化育中赤子也。虽曰属于本邑。水路遥远。政令不及。风教莫施。土税焉难准国家惟正之供。钱财焉浪费邑属营私之橐。豪强兼并。自中之武断莫遏。闾里怨咨。无告之茕独可哀。灵光之荏子镇。罗州之智岛,黑山两镇在其间。而素无牧民之策。且势单力绵。实难周察。然则自 朝家空弃数万生灵于绝海之中。岂不可惜。而况今海禁弛开。亦安知不为异国人所占据。如兴阳之三岛乎。此愚臣之所以耿耿于漆室之中者也。猥以蠡管而窥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4L 页
测之。灵罗海岛之中。相其地势。度其道里。各设一邑。则假量两邑之民户。皆不下于五六千矣。拣择守宰。递以文武。设学校之宫。教之以俎豆揖让之节。重之以亲上死长之道。使旧日贸贸之俗。陶镕于化囿之内。德礼以道齐之。法纪以维持之。有统领边情。必无疏虞之端。乘船如马。即其所长。风涛鲸浪。任意出入。海路迂远。礁石夷险。皆能熟知。数千水军。可于此抄得。此非缓急可仗之地乎。或以为见今财竭民疲。设邑巨役。猝难刱始云。而此有不然者。既有三镇之官舍公廨。仍其旧而损益变通。则不必大费民力而可以就绪矣。设邑者岛民之至愿也。而阊阖深严。无路入闻者久矣。传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敢望 殿下留神采纳焉。
请颐陈结拟疏
伏以臣本草野疏逖之踪。猥忝 朝籍。于今三十有四年。而贱齿居然为七十一。历职台省。分已甘矣。退伏田亩。歌咏 圣泽。以为不报之报而已。然惟忧爱之心。得于天赋。敢以狂瞽之说。仰陈 黈纩之下。伏愿 殿下睿垂察焉。臣务安县人也。本县僻在海隅。土瘠民贫。虽丰穰之岁。供上事育之资。每患不赡。戛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5H 页
戛乎其难矣。去丙子岁大无。振古所罕。偏被酷旱。七八月之间。野无青草。数十里之境。村绝炊烟。居民剥树啖草。以为苟延之计。未腊之前。饿莩相续。至丁丑春。疠疫大炽。浮面嘶肠。转于沟壑。百家之村。存者三四。周诗所云靡有孑遗者。不幸近之也。天胡忍斯。惨矣惨矣。由是而田野陈芜。势所必至。而加以大水。川反浦落。比比有之。虽欲垦筑。其于无人。为之何哉。戊寅之间。公钱公谷。类多愆纳。天也非人。逮至己卯。本县监臣洪在鼎虑邑事之剥落。忧民生之冤徵。费心查检。签括陈结五百九十九结零。下议于道臣。报于政府。至今十三年。得蒙右陈结蠲免之泽。民以是息肩。稍有苏醒之望。至癸巳结作夫时。更为执结而㩮税矣。食土而纳税。 国曲也民职也。土已陈而税犹纳。则民安得支保。由来十馀年之间。虽或有零零片片起垦处。而至于无主陈青山结川浦落。万目所视。更无起耕之望者。通一境。槩量为数百结矣。有谁纳税。而许多公钱。徵于何处乎。村徵之外。无他道理。民不民邑不邑。可指日而待。偏小一邑。虽不足有无于国家。而皆是 列圣朝化育中赤子也。疾痛之极。安得不呼父母而诉之乎。伏愿 殿下下臣此疏于政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5L 页
府。使之行会于本道道臣该邑守宰。从实查检。其已垦者㩮税。永陈者免税。以活一方元元之命。千万伏祝。臣无任激切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救弊疏
伏以臣草野贱踪。赋性愚鲁。根银莫辨。即一儱侗无用之物也。倖窃科第。至登台列。 恩渥踰分。涓埃蔑效。恒切兢惧于中。而身微言浅。逡巡跧伏。歌咏 圣泽而已。日前伏见 朝纸。则以戢盗事十行 纶綍。辞旨峻正。 大圣人为民除害之盛德至意。臣固钦仰攒祝。而窃以平日所忧叹于心者。仰陈 黈纩之下。伏愿 殿下垂察焉。洪惟我 朝圣继神承。制作大备。内而设百司庶府。外而置方伯守令。分其职而率其属。或坐而论道。或起而作事。其要专归于阜成我兆民。宁静我 国家而已。而龙蛇以后。又设各道讨捕营。主治盗之事。诚以 圣人之应时变通。有仿乎周官辟以止辟之义也。颠越剽掠之变。古亦有之而未有若近年之甚。踰墙之习。劫人之财。犹属歇后。火人之家。掘人之冢。看作茶饭。黄金为祟。白骨何辜。言之发竖。思之胆掉。列邑守宰之臣。非无意于戢盗。而庶务浩繁。势有并行而相悖者。且其讥校诇吏。非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6H 页
素所伎俩之长技。故捕捉之际。每多龃龉。不若讨捕营之专主治盗。素干讥察者之为愈也。臣居乡曲。每闻道路之言。则皆曰此时窃发之特甚。专由于讨捕营革罢之致。民虽至愚。其言若神。臣之愚意则三南讨捕营。依旧复设。则窃发之患。庶几可以戢矣。或以为虑为民弊。革罢讨捕营云。而此有不然者。讨捕营就其省内要害处而设置。管辖其镇下几邑者也。一自革罢之后。所谓捕盗之事。邑邑皆有而有名无实。语其为弊则岂止倍蓰于前。惟在择人而送之。上营之劝惩。弊之有无。不可逆料。伏愿 裁省焉。至若 国朝祀典。何等慎重。而陵寝祭官初以六员排定者。各有所掌。到今赞者谒者不为差送者。抑何义谛。谒者则守仆辈代行。或无所妨。而赞者则不可阙者也。使守仆辈代唱笏记。已涉苟且。且守仆辈之閒习文字。亦难责备。莫重肃将之地。或有做错之端。则岂细故也哉。臣意则自今以后。赞谒者依旧差送。恐宜矣。年前减省。虽出于更张。而如有不便之端。则因时制宜。是 大圣人达权之道也。臣文短辞拙。未能尽意。敢此妄发。罪悚罪悚。臣无任祈恳屏营之至。谨昧死以 闻。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6L 页
请 赐乞养兼进 圣学疏(代金校理镇祜制)
伏以臣本草茅疏逖之踪。猥忝 朝籍。厕行百执事之列。几年于玆。一无肖似。毫蔑报答。每自修省。恒切悚恧。忽于月前。玉署 特除之旨。下于千万梦想之外。臣闻命恍恍。措躬无所。今臣见职。其选素重。登经筵而资启沃。处帷幄而代撰述。非如臣憃愚之所可堪承也明矣。 圣度天大。菅蒯不遗。 恩德俱极。义分是怵。趋走膺 命。粗伸叨谢之忱。覃被 洪造。臣独偏焉。更何敢冒控情私。仰于 天威之下。窃伏念天之于万物。呴濡涵育。飞潜走伏。各遂其生。 圣明在上。配天合道。无微不烛。无隐不达。无一夫不被其泽。天德王道其致一也。此臣所以呜呼于仁覆之下者也。臣早失所恃。只有老父在堂。年今八十二。景迫桑榆。气息奄奄。臣之离远。虽出于先公。而臣素家贫。菽水之供。朝夕难继。乌鸟私情。宁不切迫。伏念 天地父母以孝为治。匝域含生。莫不愿戴。谅臣悲苦之情。 特命选部。畀臣一小县宰。以为便养之地。则阖家陨结。无任攒祝之至。臣于向日 召对入侍时。窃覸我 殿下亹亹于论疑问难之际。虚怀容受。此实宗社无疆之福也。五帝三王之道。布在方册。讲究讨
竹圃集卷之二 第 657H 页
索。仿而行之。亦可以为六五帝而四三王矣。殷之高宗。上智之圣也。傅说进戒曰。惟学逊志。务时敏道。积于厥躬。帝王之学。与匹庶之学有异。发号施令。无不求得于学问中做出来。而昔我 英宗大王隆耆之年。常御经筵。至今臣庶钦诵其 圣学之高明。而此是 殿下传心之家法也。伏愿 殿下益加勉励。频接臣邻。温绎于经义之上。施措于事为之间。则万亿年祈永之休。实基于此矣。况我 春宫邸下资质天纵。 睿学日就。缉熙之工。惟在于 殿下之躬先而教导之矣。周公之戒成王。必陈文祖之事者。以成王耳目之所逮也。朱子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圣贤之言。岂欺我哉。伏愿 殿下懋哉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