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峿堂集卷之十四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峿堂集卷之十四
 记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76H 页
毅堂记(丙辰)
丙辰春三月。峿堂子与矩堂李景命。杖策游金刚山。徐仲吉与焉。仲吉体清弱而恬静端详。言若不出口者。是行也。不告于人。潜治装独出。众始服其勇也。既登道。驳论风烟。穷讨山水。或戏言间作。以忘厥劳。峿堂笑谓矩堂曰。吾二人者。以堂相处。而仲吉向隅。无乃不可乎。今僭欲堂仲吉。仲吉曰奈何。曰仲吉有美姿而弱。请以毅堂。毅者乾道也。刚之德也。士以此立心。故不忘在丘壑。君子以此立节。故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毅之用大哉。生物之气日漓。男子暖姝粉泽如新妇。志坏于宴安。行制于帷房。而气怵于财官利害。数者相寻。而天下遂无所谓名节矣。孔明尝曰。志不刚毅。意不慷慨。永伏于凡庸。可不为之瞿然乎。使仲吉见义必为如是行。坚苦不退悔如是行。则于毅为庶几。柔嘉惠和。美德也。然若天下之理此为至。则箕子何为言沈潜刚克。皋陶亦不当云扰而毅也。吾宁敢曰有知。朋友相勉。古义也。且今冲雾雨乱水波。蹑屩重趼。轩渠而谈。未尝无学问。仲吉岂有意乎。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76L 页
仲吉曰善。矩堂亦曰善。于是入山。觞于万瀑八潭。濯于九龙。以临东海。观天地之大作。仲吉归卜居于广州清溪山之北。乃书其语遗之。使名其室。峿堂者其友李。名最秀也。
德隐堂记
天下之山。其品万殊。壹似乎人之性情容貌。而有德者则甚鲜。山之有德。其气和而无毒。可以隐居。然知者知之。沃州有望德山。朴君明汝隐于是。故颜其堂曰德隐。在易乾之初九。子曰。龙德而隐者也。地理家凡山之行脉。谓之龙。言其有起伏变化也。望德之龙。为起为伏。吾皆不得知之。然意其必有德。故名以此。其来又自茂朱之德裕而不大名于世。则必为潜龙无疑。朴君性恬静。与物无竞。笃于旧故。所至人乐就之。亦山之有德者矣。而居是山。适遇其勿用。遁世不见知。足以无闷矣。吾闻地气亦与时运行。山既能为龙。龙岂常于潜。安知不能变化耶。隐居者当之则宜有兴者。君老矣。或不在于子。在于孙。其果有是理欤否欤。君必有以知之。遂为之记。
清凉馆记
清凉馆者。尹梣溪先生所居之室也。苏东坡跋欧阳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77H 页
公书。以士人解官而去。譬之远行。得清凉馆舍。解衣漱濯。公爱其语。取而名其室。命秀记之。久之不知所以对也。是岁春。东游众香而归。始若有得焉。乃再拜复于公曰。窃唯公潜德待时。一日蹑庆云登阊阖。声光塞天衢。再拥节旄。遂长九卿。而才一纪尔。若东坡之言。公之行可谓甚疾。而未始有躁竞之讥颠踬之患。此岂有他哉。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又曰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君子不忮不求。福禄固必申之矣。然公雅善病。思欲早休以老。恐未可遽成也。情发于言。秀闻之甚熟。于是目见其意于名其室。盖公谢事者数年。优游自好。澹然无敦迫之虞。果已解衣而漱濯矣。惟秀谓之未也。视夫流汗被踵。奔走不得息者。固乐矣。不如归家者其乐乃始久远。向也秀自东还。天始热。行遇茂树。清风辄洒然而悦。忘其去也。及返于敝庐。环堵如窦而欢适。不慕广厦。以其心之安也。是宜天下人之情之所同。公閒居逸劳。息肩于清凉。内未尝释然。恒有行彼之戒在前。有事则严装束带而起。馆亦何可常有耶。故苟不悬车。终止传舍已矣。仕宦为外物。孰为不然。然宦成而去者。古今且不几人。岂特利名之溺人。而抑由无勇也。以欧阳子之贤。寤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77L 页
寐于颖上。而其归也。仅于末年。势又有不可尔。以是知公求退甚不易。秀方期公于古贤者。不以众人之所难望焉。则秀为不敬矣。在山中闻公致仕。即起蹑屩登门而贺。见公以野服逍遥林泉。退而喜曰公读书万卷。乃今不负所学矣。时则清凉馆为已过之逆旅。无所复用。愿公有图之也。
华阳洞游记
华阳洞在西原青川古县之东二十里。宋文正公尤斋先生所寓。后祀 大明神宗,毅宗两皇帝。为万东庙。而飨先生于其侧。秀流寓是邦有年。距此三舍而近。丙辰春。东游枫岳。秋至怀川。拜石南丈席。观先生苏堤故宅。归谒兴仁祠影堂。退而叹曰。闻先生之风者。宜亟至华阳。于是与友人往。过玉华台至青川。谒先生墓。既入洞。洞凡九曲。仿武夷。皆用篆书刻其名于岩壁。丹岩闵文忠公笔也。始在水之南者曰擎天壁。奇壁竞秀。素流带之。少行水北曰云影潭。渡水南为 皇庙及书院。院前曰泣弓岩。 孝宗忌日。先生尝于此哭临尽哀故名。其水北曰金沙潭。潭上有岩栖斋。先生尝于此而读书。清旷静散。迥不尘。数十步为焕章寺。寺傍为云汉阁。先生得 神毅两朝御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78H 页
笔。构此寺。募僧徒奉而守之。奉观寺所藏诸故实。出寺南渡曰瞻星台。台渡北曰凌云台。自金沙至此。泉石最为胜绝。复少行曰卧龙岩。大盘陀甚异。渡南曰鹤巢台。奇壁尤秀。妙视擎天。又渡北良久曰巴串。以盘石为地。莹白玉洁。远视之若明沙烛月。皎皎皑皑。光景夺目不可偪。金刚万瀑无是也。凡从擎天讫巴串。十里而弱。石皆白。冰壶秋月。非世间物。绝峡中得此。岂非天意有所待耶。自夫甲申之变。九宇荡覆。三精沦蚀。举天下为左衽。故老遗民忠臣志士。非不叩心饮泣。思为 大明死。而一再传。终亦登其朝食其粟。浸久而忘之矣。孰谓偏邦陪臣。乃不自量。以只手欲擎已倾之天。回久坠之日。事之成不成。不暇问也。唯正义明道。使大义理少伸于天下。举世非笑之为迂阔。至以此取祸。亦不恤。此其精诚力量。已非凡世之贤人君子所可冀及。夫中道抱鼎湖之弓。泣血以老于窜逐。遗托门人。终未卒之志。礼由义起。权与道合。庙祀 两皇帝。罔极之恩。庶有以不忘。行潦沚毛。式荐明禋。嗟呼。殷祀既残。周宗又斩。岁月已陈矣。视中州士民漠然无思汉之心。风泉黍离之感。亦遂水逝烟空。影响俱息。而区区海外山岩寂寞之内。俨然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78L 页
有尧祠禹庙。睹是而不为之踯躅心动。怆焉以太息者无有矣。比之楚民祭昭王。蜀父老祀先主。不尤甚难而远过之欤。此其事诚非当日天下智士意虑之所能出。试尝思之。洵是旷绝古今。震耀穹壤者矣。环数千里。服儒名儒者。犹知有尊王之义。免斯世于夷狄之归。果谁力也。士大夫平日读史。遇古仁人豪杰其所作为。有能人之不能。卓荦流俗者。未尝不击节感叹。此非由勉强良心之所同得也。东人生而锢于党习。良心乃并淹没而不见。悲夫。其持论平者。特以先生不识时势为疵。是又以成败言也。盖论其所树立如何尔。徒以不成而少之。则武侯,文山为不足称。而范蠡,乐毅方得列于贤人也。先生岂不通时势之腐儒也乎。故必至华阳洞然后。知先生如泰山北斗之不可企。若其水石之胜。国中亦有之。然巴串以往。不列于九曲。而奇胜可观者。不止一二。仙游洞者。在巴串之上游十里。特又雄深幽静。甚可赏也。
画琴堂记
李君仲立会余于山寺。属为画琴堂记。讯其解。曰宗少文有云云也。仲立岂爱少文欤。愚亦爱之。彼挥手辞家。长啸入烟雾。追游松乔。老而不衰。洵能蝉蜕污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79H 页
浊矣。然流落家常抗情事外。世说中人多如此。不足异也。务实者不唯学不能。亦不必也。抑尝叹利名著人。浅者为酲。深者为蛊。如鱼落网。动而愈絓。欲医此者。亦足为治暑之醍醐。仲立绩学清修。澡躬比玉。方且膏车策骥。高大旧门闾。一日风利水到。沛然尔。处屯未发。贫约不自荣。外物攻触。动多咈乱沮挠。其势不能无寂寥壹郁之感。不能无寂寥壹郁之感。则久蛰者思奋。慨然欲振衣千仞。濯足万里。想见如少文者。挹袂从之而不可得。此人情之无惑也。不敢知仲立名堂。其意出于此否耶。余束发婴困穷。往往有离世绝俗之愿而卒不能。且无益也。仲立沉静安和而有文气。必益勉坚固学乃成。若至冠冕佩玉。朱门如市。胸中又不可无画琴之意。以吾言为不谬。用此记之可也。仲立延城人。炳宗其名。
六如轩记(庚申)
余窜伏岩穴。意思落落无可者。既得赵仪可进士。殆忘其流寓。然其志则吾尝惑焉。冠冕世胄。沿其家学而益浚以治。未冠已裒然有声。出而大肆其有。树角距奋翔武。争逐于要路。何渠后于人也。乃不以婴厥怀。独喜放情事外。行穷东南山水。一日挈家隐于此。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79L 页
菽粟饥寒。痛夷崖岸。山夫谷民之与游。殆没齿而不怨。此其志之所存。吾不得而知之。亦未尝自言也。里中有小阜隆然以高。仪可治其上为屋。杂植花药竹木之属。坐拥群书。淡然自得。既而丧室独居。益无意于米盐。吾尝感郑次都钓于弋阳山中。与邓君折芰为荐。以荷包肉。相从讲论。方是时。群雄并争。海内鼎沸。念二君者。如海天云鸿。邈焉不可及已。嗟乎。是中有深趣。唯仪可足以知之。余爱慕不能去者以此也。然仪可自名其居曰六如。有问之者。亦笑而不应。相期于形外者。有所不言。乃为至言。余故不竟其问也。相戏为目之曰。仪可自守如处女。文学如老博士。嗜泉石如膏肓。坚固淡泊如禅僧。好尚气节如明遗民。五者近之而犹未也。乃曰志不苟合。如古之狷者。虽仪可不以是自居。而质之于知仪可者。其中不中。未可知也。
渊斋记(辛酉)
宋华玉贤者。龆龀学于家庭。与诸从兄弟游。进退鱼雅。壮益淹通。翔步循矩度。渊斋者其所居室也。索余记之。久而未复也。趣之甚勤。乃曰君子于水有取焉。河出昆崙。淮出桐柏。济出王屋。卒为大川而入于海。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0H 页
学而造道者。象之渊则无有也。灌溉为浸。育草木为泽。产鱼鳖菱芡为湖。设险守国为池。皆利人者也。学而需世者。象之渊则无有也。于是乎取之岂有说欤。曰唯。唯吾友郑景箕谓吾宜寡言。箴之以此。吾亟纳之。欲朝夕于斯。以余所见。华玉非多言者。犹尚云尔。真友道也。然则景箕一言已足。又求益之。不几恶迹而疾行者耶。仆生平患多言。先病者也。故能道其故。狃于习久。浩浩流泄。忽然不觉。已悔复然。尝试思之。国之郊关。有吏出入讥之。无传者禁焉。口之为关大矣。曾不置吏。阑出宁有既乎。凡治其末而不得者。必复循厥本。动而有不中者。必静而有不养者也。譬诸射者。务正其体而谨审其彀。正体者存养之谓也。审彀者省察之谓也。存养熟而省察密。则驯而至于渊。渊之为物。汎滥源源。莫见其息。众流汇之。虚而能受。其深无极。行之则为江河淮济。畜之则为泽浸湖池。在人也则古有言之者。太玄测云潜心于渊。神不外也。夫如是。乃不负景箕之言。有不发。发则动人。故曰渊默而雷声。程子一转之曰。渊默却雷声。尤较然矣。仆何足以知之。尝闻于长者。不敢私以告华玉。质诸景箕。以为然否乎。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0L 页
无忽斋记
石村宋先生嗣君士奇既服阕。夙夜不懈。惧不克终其业。往岁先生南游鸡林古都。还书戒之曰。无以吾之不在。或忽于心也。士奇以为孝子之慕也。居其寝处则思。遇其嗜好则思。睹其器用则思。读其书册则思。斯固贤矣。然寝处嗜好器用书册。有时而离。离则忘之。有因而思在物。无因而思在心。有因而思之切。不若无因之思之久。因命居室为无忽。士奇之意。于是至矣。先生躬行以教。诸子敬身始于威仪。辨志严于义利。言非法不道。行非礼不由。远有宗近有守。壹之文正公攸训。学文严课而缓其功。使足以优游。游观慎出而宽其程。使足以舒畅。靡曼侧媚媕婀诡诞之习。禁不得亲。盖谨于洒扫唯诺以就规矩。修之闺门以达乡党。诸子洞洞焉持守。循循焉雅饬。勿敢有违。今士奇当室。奉先生之教。教诸弟以小宛诗相勖也。然日月寝愈久。典型寝愈远。所持守者。无或稍以怠。而雅饬者无或稍以弛乎。惟是用朝夕斯室曰无以先生之不在。或忽于心也。亲在则勉。亲不在则不然。亲存则勉。亲没则不然。此众人之情也。使是心常如先生南游未归之日。自不敢不勉。自不敢不勤。庶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1H 页
几不至废隳矣。记曰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此其诚。岂临祭始至者耶。故旧宾客。践其庭升其堂入其户。退而喟然叹曰。先生不没矣。无忽之效。有寔也。谨书而归之。以为无忽斋记。
俗离会遇记(壬戌)
尹殷老进士与徐汝心,任君元进士。自汉师入华阳洞。驰书约会于俗离山。即往赴之。至大法住寺。诸君未到。时九月十七日也。天高气清。山空夜静。梵宇离立相对金刹。五层阁隐隐与水晶峰争高。揽衣起。彷徨不能寐。往在庚戌之九日。与甘山游此。忽忽踰一纪。余发苍白。而甘山为古人矣。夜三鼓。闻叩门急。(句)呼曰汝人来乎。乃殷老也。亟出视之。诸君至。相与握手笑云日入而驰三十里。度余必来俟也。解所赍酒饮。余动问京师亲旧。殷老曰噫。尹士正没已葬矣。余惊失声。其人孝友好学。有志士也。呜呼。人物益寥落。翌日入内山。岁则晏矣。岩石若益峭而厉。水泉若益洁而迅。刻露荒寒。泓净萧瑟。慨然有迟暮之叹。历福泉庵登上库。西南眺望之胜。不可言。峰颜额皆色白。大类于金刚摩诃万灰之间。是夜宿上欢庵。自太白山西行数百里。气之怒郁未尽者钟于此。雄蟠富孕。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1L 页
若盈科而放者。派而派络而络。绵远极繁。若岭湖三五十郡。圻辅汉南诸山。皆于是焉出。是太白为太宗。而俗离倔起为世祖也。故其杰奇不如金刚。雄深不如智异。非有动心骇魄之观。而力量之大且远。莫是若也。大贤伟人。有道学以开来。有功德以起家。其犹视诸斯乎。殷老曰。厚卿在青山。闻其病。今至此。不往视不可。于是诸君或乘或步。汝心行与余。略论为学。及至厚卿惊喜。且曰酿黄花方熟。而君辈来奇矣。即携酒就其霞园之草堂。煎菊而佐觞。去年上巳。余来饮是堂。桃杏方华也。复东行十里。造君元宅。谒其大人秋墅丈。激劝后进以为学。意甚勤。及退叹其老而不倦也。君元酤酒买肉以留之。复还厚卿宅。其初度也。大夫人躬作盛馔以娱宾。夜复饮。念在京中聚集。景七未尝不在。今亡矣。怆然不乐。殷老欲访余山居。汝心则将之岭南。遂相别而殷老屏骑。与余徒步踰险阻。饥渴无所得食。未至而天昏黑。余导其砯危溪缘仄岭。缭绕登顿始得到。乃大惊。盖熟知余居穷。不谓荒寒僻陋至是也。饭脱粟出薄酒。不能饮。寝之于土房弊席。殷老曰。徐𥠧正同里巷六七年。挈家隐锦山。今闻在县斋。径去不情。乃起与俱。既见而天大雪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2H 页
留焉。及霁𥠧正讨一马。与殷老乘。独向三山归京。别于峨眉玉女之下。瑶林琼岫。四顾皎然。望其去久之乃已。大难为情也。昔余与殷老同郡相逐。余南渡。殷老寻亦去住于京。既而厚卿又南下。君元继之。而汝心近复侨于京。若萍浮云散。落落不相合。今者之聚。乃非思议攸及。而亲旧之没者数人。方其酒阑灯灺。往复络绎。相视甚欢。而离合存没之感。辄往往间作而不可御。尝叹气化之徂谢甚疾。人事之迁改无常。而所遇之地。随而屡变。以无常迎甚疾而履屡变。宜其欣戚相寻于无穷而莫能已也。释氏所谓梦幻泡影者。未是无理。故古之达者。不能不泫然于斯。既诸君别去。又皆萍浮云散。落落不相合。欲追理畴昔。皆已飘忽无有。化为陈迹。重可慨也。然盈天地之内者。举归于变坏凘灭。初不足据以为固。特有不与变者存焉。友朋相期。恃此而已。况余窜伏岩穴。伍樵牧而群猿鸟。形神憔悴。意气寂寥。墨墨乎言而听者谁欤。俛仰踌躇。思见所谓意中人而不可得。视诸君又踽踽之甚者也。殷老之来此。岂有异于逃空虚而闻足音跫然乎。可见其城市久而能不变者矣。然则俗离特为其借途。而诸君送之至崖者也。遂濡笔而记之。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2L 页
以贻殷老。并及于诸君焉。
紫华馆记
紫华馆者。恩津宋君舜五之所居也。属余以识之。复之曰。道之传于世也。时与地不足以为间。得其人则万世犹朝暮遇之。昔紫阳夫子生于宋南渡。远绍洙泗之统。若身亲见之而授受也。壁立千仞。严于义理公私之辨。而值冠屦倒置之日。务引其君以正心诚意为复雠雪耻之本。其言不得行。而道则以兴。尤庵宋子起于海外。远绍紫阳之统。若身亲见之而授受也。壁立千仞同也。严于义理公私之辨同也。值冠屦倒置同也。步趋语默。非朱子之所行则不行。而自任以明大义于天下。救斯世于陷为异类。其志不得伸。而义理则以树。两贤传心之录。所以密印相契。如合符节。而若夫华阳之设施。又为振古所未有之盛举也。吾尝叹甲申以后天下既已忘有明矣。思汉之歌。宗周之哀。世愈远而愈湮。孰谓海外深山穷谷之中。乃能俎豆故天子。相与奔走奉事不衰。此其义虽争光日月可也。后有大人先生起于中国。秉万世之公论者闻此焉。则必为之慨然叹息于诸夏之亡。而特与其进于中国。屡书不一书矣。剥而至坤。阳气疑其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3H 页
遂熸。及乎地中之雷。磤然始动。自是万物之生。日趍于泰。道之传如之。二帝被掳。中原沦于左衽。高宗置君父之仇而不问。反甘心为之臣妾。纲常绝矣。则靖康以后。阳气乃在于朱子。 大明之祸。甚于南宋。薄海九州。胥而为夷狄。则 崇祯以后。阳气乃在于宋子。阳不绝。道亦不绝。建安之紫阳。清州之华阳。岂非天造地设以待两贤。而谓其偶然不可也。舜五以文正公之后。其居距华阳二十里。而以紫华自名者甚善。然徒以其名则无谓也。欲学朱子。当自文正公始。试观今之阳道。又几乎息矣。此宜善养其阳以补造化可也。所谓严于义理公私之辨者。正所以养阳也。由华阳以溯紫阳。舜五之家学固在此。必有以知之矣。若余何足以与于此乎。
履初斋记(癸亥)
易者范围天地。处其内者。率由之而不察。就一人而言。莫不皆有否泰。计其一世。屈伸通塞。反复相寻于毫忽。以至老死。盖其位与时遇而万变出也。余寡弱之民而畸孤之士也。生而屯蒙。十四五岁。遘于困。既又之乎旅入乎坎行乎睽蹇。乘忧患之舆。出入悔吝之涂者。盖三十年。余之由乎易如此。然未尝无否泰。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3L 页
方大屈也。有小伸焉。大塞也。有小通焉。隆冬不能无暄。盛夏乃或有寒。天地犹尔。况人乎。自天入栖于山谷。无聊益甚。穷约之极而闭蛰之久。彼险阻之既往者。已皆水流烟灭。不足复理。而方来者恐又未已。乃窃自思惟。今所处位与时也。在易当何卦。卦直何爻。所以自治宜如何。筮得履之初九曰素履往无咎。喟然叹曰。鬼神明告我矣哉。夫初之卑下而上无应。岂非余之素位乎。故既往之险。实皆由乎是。然性狷不欲苟合。才拙不能妄动。顺其所遇。勿敢有出位之思。此其所履。在余亦艰而贞者矣。故得免于大凶焉。则由今以后。亦岂有他道乎哉。循是以往。冀无咎而已。天下之患。常生于思出其位。卑希高贫希富。愚自智不肖自贤。利不知足。名不知止。天下不胜其多事。故大象曰辨上下定民志。志定则能素履往。是诏余以定其志也。敢不谨守以没身乎。其有当乎余者。选于诸卦。莫近乎履。选于诸爻。莫切乎初。故目其所居室曰履初。欲以勿忘也。然象曰素履往。独行愿也。匹夫皆有志。宁吾独无而可乎。余之志愿则有在。诗曰独寐寤言。永矢不告。不告者。欲告之而不得也。
立斋记(乙丑)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4H 页
昔我尤斋先生以身任纲常之重。振义理于将溺。接统绪于往贤。而衣被后人者无穷。其树立有如是。今衣逢掖者。咸能言之而未及乎其学也。余行名山。见危壁拔地雄峙千百丈。崭绝峻严不可迩。辄叹曰在人也。惟尤斋先生其气象似之。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多欲者思虑猷为。罔不从身家起。见是先自屈于物也。自私自利之病既深。声闻外盛。真气内亏。无事得以弥缝。卒遇大利害则撅焉。若君子。必先立于不屈之地。何谓不屈之地也。以正谊明道为心而后其获。悲天闵人为忧而忘其私。举天下荣辱得丧。漠然无所动。无所动。况有所屈乎。故能独立于万物之上。先生之学。浅识非可与议。然所以为树立之本者。固宜在此。夫然后砥柱澒洞。松柏冰霜。恒之不易。方大过之不惧是已。夫岂易易乎。判书宋公被服经礼。守高曾规矩。位登八座。佩玉庙堂。视其德。不改于林下。士林所望。以为无愧为先生后孙者。咸归公无异辞。其自立。固已确然矣。然为名人之后最难。而为大贤之后尤甚难。乔岳之馀。难为秀峰。巨松之下。难为嘉卉。望深而责备。观听不与他等也。宜公不以是为足。从而识其所居而夙夜乎此也。风气日卑。士大夫相率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4L 页
出于委靡软熟之途。学问文章。非不烨然可观。徐察其所由。能洒然出脱于自私自利窠臼者甚鲜。其不可以有立也明矣。公不思所以振起之欤。谨于心术之微而达于家邦。辨于利欲之分而见诸事业。厚其资而积累其功。此先生壁立万仞。为吾道光者。非可以骤语也。公钻仰既久。一日而见所立卓尔。则于是时。愚请摄齐而愿问焉。
柰山堂记
柰山者何。柰州之山也。柰州者古堤川郡也。有大德山。李景皋进士先考妣本生考妣之墓皆在焉。柰山堂者何。景皋之室也。在隋城长安门之内。室于隋。曷为以柰称也。此孝子之心也。孝子之于其亲。或母齧而臂为之痛。或父疾而身为之汗。不以远近而有殊也。祭之日。僾然见乎其位。慨然闻乎其声。不以存亡而有改也。著存不忘。远近存亡。皆不足以间之。则思慕之情。将无所不用其极矣。柰之与隋。道里脩远。展墓不能数数。然闻雷无所泄其哀。履霜无所寄其感。其情亦良苦矣。彼近墓而庐者。朝夕目焉。目往则心至。故目之所不往。心亦不至。有时乎忘之。今也目废而专于心。则无时而可忘。平居宴息。耿耿焉唯柰山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5H 页
之思。柰山宛然在乎心。启户见山。宛然柰山在乎眼。当是时。不自知所居之非柰也。不宁唯是。草树族生。柰之山也。禽兽群动。柰之山也。烟云之变现。水泉之奔流。罔非柰之山。然则斯室也。虽谓之柰山之堂。非过矣。遂以自号。人亦从而称之。以其心非以其地也。余离家南渡。去坟墓甚远。而所住多山。春夏之交。卉木蔓发。风霜摇落。岩壑改色。未尝不凄然以悲。想见吾故山。北风之怀。于是为尤甚。以此知景皋之号其堂。有足感者矣。景皋承名家。世其文学。益自淬砺以待用。世之掉鞅词苑而贤于景皋者。不多有也。贫窭不易其守。乃至无以为家。可叹也已。然景皋岂久于穷者也耶。男子有事于四方。固不能长守环堵。则安知其居之不屡迁。而堂则未始有变何也。所以为柰山之堂者。固以心非以其地。无往而不慕其亲。即无往而不柰山之堂。奚独隋城之云乎。
秋亭话旧记(丁卯)
人事有万其变。类多出于思虑之所不能及。细推之。抑无不皆有前定。非思虑攸及则吾欲豫防之而不能也。有前定则吾欲规免之而不能也。然则我何用心乎哉。顺之而已。昔者吾在坡州。与尹丹樊进士及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5L 页
其季君长于子同乡。相与欢久之。吾一日去而南徙。丹樊寻亦去住于京。每相遇于京。追理旧游。固已茫然为陈迹。及丹樊又一日去而南徙。相遇于沃川怀仁之间。嗟乎吾之去乡异矣。若丹樊之去京为尤异。悉非思虑之所及也。而长于子复归坡州。余则在衰绖。丹樊来唁。宿于山屋。明灯同卧。起道旧事。相与叹息往复。方其聚首而谈。抵蹠而寝。髣髴乎若在坡州之为。吾二人者之无恙。殊若可喜。然不知发白面皱。俱化为别人。倏忽数十年。人事之变不可纪。险夷哀乐无不有。而顾此地举目有山川之异。处舟中者。见岸改而方悟其行疾。可悲也。然丹樊念其季君不置。以衰年流落穷乡。骨肉分析。岂其欲哉。此其中不能无介然。余告之曰。此诚非始者思虑之所及。则非有前定而能至是耶。行止之不由乎人久矣。莫不有运之者焉。通乎此则亦有以御之矣。或抗而升之泰华。吾随而为高。或抑而沈之九渊。吾随而为深。或朝而置之燕。暮而置之越。吾随而为南北。我则无所用心。圣人已尝言此矣。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行乎夷狄。故无入而不自得。今丹樊所遇。岂非患难欤。其来以逆而吾受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6H 页
之以顺。彼且无如我何。吾二人者。相聚于此。亦胡可为常。安知明日不又相失乎。盖皆不足为据也。然郭林宗一宿逆旅。亦洒扫而去。唯此道也。吾与丹樊交勉之。不可失也。时岁将暮。是夜雨雪凄然。丹樊既去。心怀作数日恶。于是执笔命儿记之以自宽。兼为丹樊解。且欲贻诸长于焉。
碧涧亭记
怀仁县古城之南五凤山下。有新筑书室者。里中诸父兄相与成之。以教子弟。是谓碧涧亭。有水一带去亭数百步。清泠湍驶。循山趾而去。是名为沙滩。古者二十五家为里。同居一巷。巷首有门。门侧有塾。在家者朝夕受教于塾。自升之庠序。我 国家文风丕作。郡邑乡曲。莫不有书舍。岂其遗制也欤。怀岩邑也。少土而多山。其人贫俭无积聚。力农自给。不见异物而迁。故其俗近淳。然顾爱重文学。诵读吟咏。所在成群。可贵也。是役也。倡靡不随。赴事勿懈。分耕耨之功。减粥餐之食。非能有羡馀而出之也。凡费若干日。得若干楹。有室以御冬。有堂以宜夏。夫他县邑有此固宜。怀而有此。其用心亦已勤矣。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此固学之法也。出入游息。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6L 页
宜于是在。闻之学有本末。整尔容居处恭。少长有礼。言语必信。所以立其规也。堂而奥之。斧而沐之。日乎有程。月乎有稽。终之裒然有成。所以脩其业也。然后为不负父兄。不然岂筑室之意耶。学之不善者。虚骄恃气非隆师。善谑旁狎非亲友。饱食而嬉。弃书而戏。徒长其傲慢。是窜名于学。托迹于书舍。以逋夏畦之苦者。宁不仰愧于屋也。朱子诗曰。苍崖无古今。碧涧日千里。足以喻夫操心之确而进学之勤。是水也出皮盘九龙诸山。逶迤数百里而入于海。方其穿深林出重岭。临乎绝险而不慑。行乎污浊而不耻。纡回屡折而不为劳。遏绝防塞而不为沮。必底其所止乃已。学焉而法乎是。则夫宁有不到乎哉。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是亭也可垂于无穷。宁可不识其始。于是乎书。
稼学亭记(庚午)
宁海之朴。宅于怀山之阳者。世以耕读食旧德。有孝弟力田之风。其务农也。如鲁儒弦诵。兵临城而不辍。如蔡西山啖荠忍饥。故家以饶而学亦不废。后得雅士曰文镐。年少好学。学古文辞。方日造而不止。舍后有邱高平可屋。因亭之。是谷也环而玦。其内朴氏满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7H 页
焉。亭据玦左端之内。故得眺其外。国师峰竦峙遥揖。秀色可揽。自外来者。望之窈然。列植花卉。与诸弟读书。虽无轩豁雄奇之观致。足乐也。觞余于上以落之。余谓朴君。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后世分涂久矣。子先世并治之。耒耟书册相左右。不既勤矣乎。今子不窥垄亩。学专矣。振先世所未畅而发之。将不在子欤。昔者圣人忧患后人。其言盈方册。非教为文人已也。济河者必资舟楫。有所适也。故舍舟莫能焉。凡学文。欲因是而有所得也。能文而无所得。是乘舟而不能济。舟亦可以舍也。子之学譬诸稼则耕种既时。苗而且秀。视夫穮蓘者有间。然犹恐夫稗秕之杂。未纯乎嘉谷也。六经四子之书。沉酣餍饫。沿流而讨源。定乎内外之分。辨乎义理之归。自淑其躬而施于物。始可言学。若然则是先世植谷而登于子。即此亭有不为大田之囷廪乎。故命之曰稼学亭。然此亭也因朴为雕。即素而饰。安其弇狭而无慕于宏丽可也。学则异于是。怀之为邑至小。使其冠于玆乡以自雄焉。亦陋矣而可乎。尝见稼之熟也。有猛风淫雨则告灾。自多其学。学之灾也。防灾莫如博学多游。朴君勉之矣。东国数千百年。忠烈众矣。宁海君尤特绝。幼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7L 页
时见三纲行实。竦然慕之。故于朴君。特斤斤焉。
西原迁居记
观夫鸟兽有恒处。未尝妄离。鱼鳖有恒游。未尝妄徙也。安其所而惧有异物之害。此物之情也。故古人重其事。其去乡者。有不得已也。余于 哲宗初。自圻甸流寓于怀仁之峡。庚午复徙西原。夫圻甸者吾世居也。坟墓之所聚。族亲故旧之所存而卒去之。非有不得已而可为乎。夫饮怀之水。食怀之土。既已数十年。谙其风谣。狎其人物。而习其山川。非有迫于刑祸而见斥于物议。亦又坟墓在焉。乃复去之何也。今西原。岂诚乐土足以厚其生。仁里足以厚其德。复有奇利异效远过于怀者与。曰无有是也。无奇士之行而遁世岩处。不能负薪斫畬而穷居谷汲。子孙软弱而饱山林岚雾险阻之气。是未尝为张毅之养而徒取虎食之患。非直为沟壑之忧而已。所以黾勉为此也。然则今之去怀。犹夫昔之去圻甸也。夺其所安而就乎异俗。违其所欢而适乎异人。固非其愿欲。况以贫穷空匮。羁旅困顿。又甚于入怀之日。未易为人道也。门户不绝如发。几无缌服之亲。余且巽而大不能自奋。流浪乎死生之海。飘乎如秋蓬。凛乎如秋露。夫孰知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8H 页
其底止耶。然此非可忧也。入乎坎而忧无以亨之。处乎蹇而忧无以受之。招悔尤者。昧于几也。致丧失者。贪乎得也。是皆由乎我者而犹之未察。不由乎我者。又恶能求其知耶。夫不得已者。吾既无如之何。故其居可以迁矣。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此道也不为燕越而殊。不以去就而变。不可以迁者矣。迁其可迁。而不迁其不可迁。此为吾迁居之法。记之以戒儿辈。所居莲堤者。虽无山林泉石之观。前临大野。平旷爽垲。多水田。宜于农牧云。
游乌栖山记(辛未)
辛未九月九日。入乌栖山。宿内院寺。既夜僧房寂然。就佛灯而卧。月明山空。风声振壑。甚憀栗也。翌日登绝顶四望。尝爱贾生赋曰黄鹄之一举。见山川之纡曲。再举知天地之圜方。所处愈高而所见愈远也。下士闻道大笑之宜哉。然道者高而可卑也故可久。不然何以继乎。于是去之登永保亭。
永保亭登眺记
我国滨海。多亭榭。品之者首称永保亭。亭之所以胜由海。而海实非亭有也。古人题咏若林薮。率夸为直临大海者。意其如洛山,丛石。汪洋浩渺可惊也。及睹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8L 页
殊不然。特韫藉而已。洪州保宁之山坼而海入为浦。乌栖山一支。南驰西折。至浦而隆起。亭则据其上。自亭舟行西南出港口二十里。乃始为海。望之岛屿棋置断续者是也。故曰亭之胜由海。而海实非亭有也。于是知作诗文。位置摹写甚不易也。然亭之称于世。以韫藉不以汪洋浩渺。内浦诸邑。求其管辖焉。则惟此为其地。 国家置水军节度营。得形胜矣。登黄鹤楼。隔水见之。乃尤妙绝云尔。
三辛斋记(壬申)
南原尹子𥠧参性宏夷。不为畦畛。乐善爱人。大麓之东徐林之下。隐然而安者。是维其宅位置。花药多老苍。其堂最宜暑月。近侧阶东。有松竦峙。引柯特长如伸臂。蜿蜿经屋宇而西去。布叶疏散入檐内。碍日吟风谡谡也。余造其室辄爱之。𥠧参曰。吾生于辛巳。重建是屋也。种是松也。俱在是岁。故自名吾室为三辛。子宜有一语而命之也。余曰奇事也。五十有二岁矣。维屋稍故而未有改也。维松岁而益茂。蔚然未艾也。睹子则颜之丹者苍而发之漆者白。是同命于辛而有老壮之异何也。然今夫屋宅有朝成而夕易。不能守者矣。今夫树木有或枚而残。或拱而斧。不能长者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9H 页
矣。物不能自立也。今夫祖宗以名德起其家。植福垂荫。子孙为勤守引翼。忠信学文以修缮之。又厚壅之。故若是屋者。岁久墙宇如旧。而树木亦得其鬯荣如此。其自今传乎几辛巳。不可为量。皆待人以寿者也。则𥠧参之老何憾焉。余生先一岁矣。去乡久。先人之屋庐树果不能保。𥠧参岂不贤矣乎。感叹而记之。
四吾堂记(癸酉)
韩山李正吾贤者。少服贤父之教。绩学澡躬。袖然有高曾规矩。李氏繁衍而稼亭牧隐两先生之后为最。岂无以耶。必有培壅以遗其后者甚深。丰本故远条也。盖惟曰孝友而已。文章名位不与焉。凡古人贻福泽于永世者。率由于此。抑又以继之者多贤。源远而流益浚。不然亦安能引翼以久乎。正吾谓余曰。我先人有弟三人。友爱笃挚。俱各一子而止。故我从父弟亦三人焉。表德也皆以吾。曰正吾也。曰善吾也。曰仁吾也。曰贤吾也。每相视互有孤孑之叹。欲以从兄弟为兄弟。庶勿隳先人之行。自号居室曰四吾子。其有以语我乎。夫兄弟非吾也。从兄弟非吾兄弟也。由是而至于袒免。固其势也。然圣人以民吾同胞。分殊而仁贯之。故曰四海之内皆兄弟。苟谓非吾则于兄弟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89L 页
乎。已存物我。况过此以往乎。甚则常棣之诗作于内。葛藟之刺兴于外。不亦悲乎。吾子有感于是。合四人而为吾。即曰从弟吾弟也。即亦岂不曰从兄吾兄也乎。其笃厚伦理。能继先祖裕如也。足以绵其祚于无穷矣。且闻正吾之三吾也。人不复知其非兄弟。是实行果称其自号。非苟为栀蜡。亦欲常目之而相勉也。此可书已。余畸人也。几无功缌之戚。老而漂流。见人安居食旧德。族盛雍和。未尝不喟然叹息。于正吾尤不能已云。
贞庵记(丙子)
贞。女德也。亦士行也。士有女德而后不失己。自贫有不取。穷有不为。充之至于让千乘之国。岂有他乎。女不贞。才色绝世。何取焉。士犹是也。贞可以少之乎。朴君景绅少孤贫弱。负贞疾。于读书也。有其志而无力。不能游学以益其智。然有自守之性。介然不慕乎人。盖如闺女焉。余尝语人曰。景绅狷者也。故令以贞名其室。夫天下之理。美常为病。既不能游学。贞不无病乎。子夏曰君子不亮恶乎执。此勉其不及者也。子曰贞而不谅。此戒其过者也。景绅宜有处之矣。
思亭记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90H 页
复庵申季晦甫自力为学。学于任希阳先生。先生诩为成家。其所居曰沙亭。近先人之墓。于是先生易之以思亭。季晦属秀识之。余惟孝子之于亲。无时不思。若不忍食羊枣。杯圈不能饮。为亲之所尝嗜好。睹物而兴哀。况其体魄之藏耶。然坟墓甚远则常不见。思有时不属。甚近则常见。思无由而新。惟近而不常见者。其思有不容于已。季晦之思可知矣。夫季晦之思。日用十二时。四威仪存诸中而蕴诸胸臆。孰得而知之乎。余数与季晦游。窃见其容貌辞气。温恭安和。谨而不放。若有跬步不敢忘者存焉。以此知其思之之专。(句)发于外而不可掩。叹夫学之几于成。先生非过诩。且然后真足以居思亭矣。昔朱韦斋近墓筑室曰望考亭。文公即以为号。先生命名。意或在斯欤。甄氏思亭。陈后山记之。秀则窃附于此云尔。
星田幽居记
海左山川风土之胜。称岭湖。惟湖右为士大夫之林薮。一邱一壑。既皆根据已久。绵历子孙。凡地之美而不居士大夫者。殆无有焉。苟或有之则是必待其人而后发。非苟然也。祭酒任先生屡迁厥居。自金池移于公山之星田。象秀谓先生自此不复移矣。何以言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90L 页
之也。是地也据元帅峰之下。有大川为之衿带。山水皆自俗离而来。融液结聚。复会于此。从前未有居者。先生始来筑室。宽畅爽朗。旷然心开。前临大野。不出户而稼穑之观甚盛。远挹诸山。浮青叠翠。葱茏环抱。相与拱揖于几案之内。而鸡龙为特雄。凡造谒先生者。未及登堂。顿失其壅滞鄙陋之心。虽形家亦尝叹美为吉壤。先生一日而得之。岂人力也。抑亦眼力精鉴之不可及已。象秀又谓先生笃学力行。身任斯文之传。岿然为鲁灵光。受 朝廷之礼遇。为士林之表极。自玆以往。必宜寿考昌炽。施于子孙。以绥后禄于无穷者。皆于玆土乎得之。夫然后天道为可徵。而地之有待者。于是始发。是数千百年。若有守护之者。以为先生之食。虽欲复移。可得耶。不然室已成。方病无井。忽于门外数武地。得水精拇指大。继而甘泉出焉。玆曷故乎。始先生自明冈移金池。象秀承命记精舍言君子不怀土。贤者安而能迁。安知不又徙耶。今果然。敢复援笔记之。以实前言之臆中云。
夙夜堂若斋记(丁丑)
田舍翁身致积粟。里中子问富有何术。曰子如欲富。夙兴夜寐。夙兴夜寐。斯可以富乎。曰苟志于富。安得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91H 页
不夙兴夜寐。夫寝而晏起者惰也。一惰而百惰。万事皆隳。饥之不免。富于何有。翁言所以为知也。自夫立德立功立言。与夫百家伎艺。一切能有为者。有不以勤者乎。凡庸下流。一切不能有为者。亦有不以惰者乎。至于匹夫之赢绌者皆然。寝兴者天下所有事也。然其早晏之候。乃勤惰之分而兴衰之判也。密阳朴君准绮准素兄弟少孤。庐于先人之墓之下。同处一室。读书奉母。尝告之曰。昔有兄弟相勉为善。其诗曰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夙兴夜寐。斯可以无忝欤。吾亦苟志于无忝。安得不夙兴夜寐。子之兄弟。非无志者也。特病于久习。习彊志弱。不能自强。无以改之。将忝所生矣。饱食无所用心。日出高。始自被中起者。世自有其人。子不可援而自况。宜名子之兄弟之室曰夙夜堂若斋。于是请记之。以代坐右之铭。即述所与语贻之。
东峡山水记
幼少闻宁越事。想见其山川及四郡之胜。往往神游。丁丑八月。絅堂徐汝心在永春。以书招之。乃与郑君敬源杖屦偕作。至堤川义林池。脍鲫鱼。入宁越过清泠浦。宿 鲁陵登子规楼。吊六臣严户长。舟中望见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91L 页
落花岩。悲从中来。叹曰李白远别离。足以泣鬼神乎。永春有北壁。拔水倚天。奇壮动人。有南窟。水从窟中喷出。不知其内为何状。絅堂尝为亲友。再游丹阳。特又导余舟下丹阳。隐舟,倚舟之岩。皆从空下插。超拔萧爽。而石门特异。岛潭三峰。离立水中如画。可远观。因抵小白山下金腴容隐居宿。舍人岩者。矗立如斤削。流丹结翠。肩顶皆奇石。然成氏庄后岩嶂。雄视北壁而无名。若洞阴风佩之赏。三仙岩是已。三仙色皆白。盘陀平莹。不可唾。而巨石欹侧相倚。水怒舂为瀑。訇如鼓钟。惟中仙有焉。至长湖。忽见江口森然涌出。体圆形竦。长松罗络其上。抚掌称绝。是为龟潭峰也。乘舟狎观。少下为玉笋峰。如冠冕佩玉。端拱庭列。以为玉笋焉则殊未称。于是观止矣。盖岛潭以疏奇。舍人以幽胜。三仙之爽。玉笋之秀。龟潭则又雄矣。然未至永春。有壁大张。悉作侧文斜界。为芭蕉叶。未至长湖。仰见石城百丈。横绝嵯峨。皆可观也。然不入品。与絅堂宿锦绣山玉泉寺而别。谷一回顾。倏忽不可见矣。历黄江渡达川。南望团月驿。林将军所祠也。北望弹琴台。申将军战地也。汉水两源。于是乎合流。有丈岩先生故居。郑君世守也。是行也垂髫有志。皓首而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92H 页
成。岂亦有待欤。盖絅堂运之也。若清风寒碧楼为胜。而北向面江。壁无远眺。岁在庚戌曾过之。
意堂记(己卯)
学孰为难乎。涵养致知践履克治之属。率不可以易之。然是数者。各因资性所近而用力。犹可冀及。惟一念之发甚微。独知独觉而善恶判焉。是为生死路。非至明不能察。此已难矣。抑好善而不肯为舜。恶恶而又不耻为蹠。苟焉以自欺。非至勇不能决。此又难矣。濂溪说几。横渠说豫。为是尔。故明德新民之最以诚意为肯綮。是则学莫难于诚意也。南原尹君景实独居务学。以意堂名其室。意其反身体认。深有意慎独欤。读书之士。轩堂斋庵。以自标号者。夫孰无之。而未必有助于其实。若君质厚笃志。其不然矣。以仆之素相爱。欲有以裨益。岂可量耶。顾荒陋无识知。可叹也已。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学有君子小人之异者何也。以为己为人。所争毫发耳。盖意在为己者。九思无非实事。为人者九容皆为虚伪。所谓出门第一步。于此错。无不错矣。是以谓之难矣。此正传所云慎独者是已。然戒慎恐惧。又在慎独之前。则欲诚其意者。固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92L 页
先致知而不存心。则初无可言也。景实惟于此乎用力而有得焉。冀有以及我也哉。
小安庵记(壬午)
威堂申公既受 御赐恩休之号。退而閒居。而长子继为元戎。公尝致书于某曰。为水泉之美。买屋于东郊。所谓小安庵是也。近挹道峰三角之胜。昭旷宜人。是屋也故判敦宁具公圣任始居之。及其子兵曹判书善行。相继登坛。世称为盛事。老而自娱于此。余今得之。客有来视曰。古之父子为将者。唐李西平忠武王,宋曹武惠王。而在 本朝。具氏与公尔。具氏之屋归于公。亦异矣。西平之居曰大安园。则是宜名为大安堂。余谢曰西平勋业。何有于我哉。是地为小安岩。余之勋业亦小矣。只命以小安庵足矣。既又额曰恩休别墅。子其惠一言而记之。某谓安于小。乃所以大安也。何居。(姬)大凡物之大。必始于小者理也。窃见公生平自处以小。而终亦无不大。若畏慎不竞而位跻一品。谦退不矜而名闻外国。常务约损而富于福。阅历艰险而得其寿。畏慎谦退。谦受益也。约损艰险。屈有伸也。安见小之不为大。而大之不始于小耶。世之妄自大者。其终亦小而已。公让其大于古人而自处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93H 页
于小。德之盛也。然公与国家同安危。 国安则公亦安。公之安于小。乃所以欲与国同其大安也。不亦美乎。敬复于公。请因以为记。
心石斋记
祭酒宋公居室。其世父守宗斋先生故宅也。今石村是已。公弟东玉甫书斋曰心石。谓余曰。昔后陶从兄命之如此。盖虽在燕越。心欲不离石村也。子与从兄旧相好。不吝片辞以识之可乎。余闻之怆然。夫人以堂构乎父兄为贤。祭酒公有之。以有贤父兄为乐。东玉有之。不亦美乎。物之不变迁者石。君子思取以自况。处穷困而不改。履险难而不移。欲如石之确然。则非其心有特操者。不能也。东玉具瑾瑜之资。必宜鍊之至坚。砥之至刚。凡遇事。以壁立千仞为准。夫然后足以负荷父兄之任。此为虽在燕越。犹不离石村也。后陶之意。毋或在斯欤。方后陶在碧树楼也。刚果英迈之气。如鸿鹄一举千里。横绝四海。不足言也。群从文酒吐属。风采映发。犹昨日尔。室宅栋宇无改。而后陶为古人。忽忽二十年所。余衰朽至此。东玉亦将老矣。追理过境。茫乎若飘风冷烟。悲夫。大化所驱。宇内何者不被其销毁。惟不昧是心。差为得耳。东玉就余
峿堂集卷之十四 第 293L 页
谈一日。相与感叹前事。于是记其所言云。
华峰山房记
湖南碧城之长华山。是维郑大士云卿甫先人衣履之藏也。云卿好游于学。笃于奉先。遍谒名公卿大人先生。求文若笔。营作屡世碑碣。家故贫。凡为此以诚力也既。(句)筑室山中。畜鸡种黍。以奉蒸尝。杜门读圣贤书。名其斋为静重。鼓山任先生记之。山有三峰。威堂申公书华峰大字与之。余谓云卿之后必昌。语曰春雨润物。自叶流根。是子孙能报本也。朱子曰培其根达其支。报本则远条蕃衍也。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俟成功于天。如执左契以求合。非可诬也。然云卿岂行善而规福利也哉。余特言其理焉。山之草树禽鸟水泉云烟。举为云卿有。春秋昕夕。光景变化。迭相供养于寝兴几席。是为华峰山房也。于是记而遗之。俟夫异日杖策往游。亦不为华山之生客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