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立斋集卷之十七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x 页
立斋集卷之十七
 墓表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76H 页
学生宋公(钦直)墓表
公讳钦直字季温。恩津宋氏。尤庵文正公之七世孙也。我宋遵守文正公遗范。经术行谊。代不绝书。参奉讳英相。教官讳焕德两世闻望。俱登道剡。除官皆不就。教官公有弟曰焕业。是为公大父。考讳昌圭。妣庆州金氏。公以 纯祖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生。自幼聪悟。才就学。不烦课督。文理日进。始肄公车业。不利于成。遂去之。专心温理。老而益好。虽造次未尝释卷。至于废床之际。亦不去手。病世之学子徒尚寻摘。不知有学问之事。每与乡秀才设讲会。为之谆谆教诱曰。吾所以为此者。非为观听之美而已。欲使诸君讲明孝悌忠信。各有实效焉。于书最好大学。以为人而不知此书。虽寻常家务。亦无条理。属纩前几日。口呼绝句数篇。以示大学次序。盖绝笔也。六岁而孤。以不省严颜为终身恸。事母夫人尽其孝。及丁忧。情文俱至。以葬地不叶风水。积诚广求。竟得完襄。先墓所在。皆设石仪。优置祭田。以资香火。常曰士苟志于衣食而已则馀无足观。是以家人吃着。或近侈美则曰。此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76L 页
非吾家本分。显示不平色。必使改而后已。自奉甚俭约。而至如邻保救恤。皆随力不少难。遇事综密。毋或放过。接人款洽。笑语纚纚。不事崖异。不务矜持。远近亲疏。咸得其欢。而若义理攸关则虽平日情厚。不少假借也。尝自号江汉。所著有诗文若干藏于家。今 上甲申正月十一日。寿七十八而终。墓在县东舞仙峰负甲之原。有二配。光山金氏国铉女。顺天金氏克镇女。皆别葬。男泰洙克承志事。以别荐为监役。女适权执善进士,金明铉者。前配出也。男岐洙,复洙,晋洙,升洙。女适李台应,金兴洙,金益均者。后配出也。曰秉吉,秉允俱登司马,秉哲,秉容。李范九,金学基。长房子若婿。外孙金永学进士。其馀孙曾男女皆幼。呜呼。书有五福。欧阳公以为五者之一。在人曰德。必有其一于己然后能致其四。公于五福。既无不致。而图书一室。外慕自绝。江山窈深。几席静暇。翛然有出尘之像。暮年清福又如此。天之所以饷公者。可谓厚矣。人或以一命不及。为公惜之。而公之所乐。不可以此易彼。是诚浅之为知也。况内外子姓。永锡不匮。福禄益臻。所谓不赢于躬。以裕后人者。又何如也。监役君既悉书公世系事行纳于圹。又将表于隧。如余记之。不忍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77H 页
孤孝子之托。玆揭其槩。以诏后之来读者。
学生李公(元用)墓表
打愚文穆公李先生八世。有讳元用字仁汝。持己以正。处事以义。人无间于家人兄弟之言。此正文穆公家法也。梅山洪公以为文穆有孙。呜呼。文穆公脚下难为孙。而见奖于当世儒宗者如此。此真贤祖之肖孙而方可谓无忝其所生也欤。公自幼颖秀。不好戏嬉。俨然若成人规度。及长以亲在黾勉为举子业。已而去之。专意经学。尝曰读书所以体行。以吾所为。参验无所愧然后。可免口耳之弊。尤谨四礼。无不竭情尽慎。诚孝笃至。亲癠裂指进血。祁寒露祷。屡致微物之感。以获天和。前后持制。哀动邻里。日必展庙。退与诸昆季相聚一堂。终日湛乐。一如柳仲郢故事。御家众处乡党。俱有成法。一乡咸称笃行君子。屡登剡牍。而一命不及。公议惜之。己巳十二月九日。卒于全义四观亭旧舍。距其生戊寅为五十二历。墓在家后乾坐原。孺人郑氏合封焉。公系出牛峰。高丽侍中公靖为鼻祖。簪缨相承。屡传至文穆。以逸官至大司宪 赠吏曹判书。今 上特命不祧。祖讳𪣶。考讳镐文。皆不仕。公有一男二女。男鼎九进士。女适柳涵采,宋万哲。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77L 页
孙男丙熏。馀幼。公殁后乡人士惜其无闻。举其行迎显于跸路。行将有回 启请褒之典。而此何足为公有无也。进士君以鼓山任公之状。谒余以树经之文。余顾非其人。而任公之笔可徵如此。述而无作。亦可矣。遂撮其迹而叙之。公尝自号兢惧。观于此亦可为知公之一端云。
学生宋公(一沆)墓表
宋公一沆字景初。年五十四而终于 纯祖丁丑三月八日。乡党亲戚皆吊之曰善人殁矣。初葬清安汾堤。以风水不惬。迁于清州之伽耶洞未坐原。孺人沈氏祔。后五十馀年。胤子汇仁将竖表于阡。属余文记之而曰。吾先君笃于孝友。亲在极其柔婉。亲没尽其诚慎。兄弟同室。日夕湛乐。闺庭之内。常怡怡如也。性度疏旷。与人交必倾倒。见人善。喜而扬之。闻人过。包而容之。若非义则视将浼焉。家虽贫而好施与。周人急如不及。邻里有穷而无室者。先君为之媒。俾成家计。尝赴公车。主试闻先君名。拟置榜眼。先君以从弟有老亲。让其解额。此皆人所难及。故人到今称之。又泣而言曰吾先君以敦厚之姿。有仁善之德。宜享寿禄而才踰中身。沈沦以没世。不肖猥窃科名。实惟我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78H 页
先君不食之报。亦惟吾母诚心教督之力。而荣不及亲。悠悠痛恨。穹壤无极。惟有立言垂后。以图不朽。子其怜之。余亦孤露馀生。每怀不洎之悲。于其言也。自不禁感泪交下。遂不忍孤其托。撮录如此。吾宋系出恩津。以高丽判院事讳大原为上祖。入我 朝有讳愉号双清堂。隐德不仕。四传至松潭讳楠寿官郡守。于公为六代祖也。高祖讳相哲府使。曾祖讳必兼参奉。祖讳载通。考讳时铉。妣咸安尹氏。忠悯公悫之孙光渊女。公二配。青松沈氏禧之女。庆州李氏万瑞女。有二男二女。女适金在人者前出也。男植仁,汇仁文科参议。女适参判张教根者后出也。植仁只有一女为李渭老妻。汇仁子宪燮,宪协。宪燮为植仁后。女为朴清愚妻。外孙张熙县监。余与胤氏不但宗族之谊。兼有同闬之好。知公之详莫如余。而老病将死。甲管已久。不能当揄扬之责。只使后之人识公衣履之藏而勿践其封。尚可慰孝子之心也欤。
学生琴公(德烈)墓表
二勉斋琴公德烈年七十九。没于 哲宗丁巳。葬于所居沃川郡莲沼洞坐乙之原。远近章甫咸嗟之曰。人有至行而生不蒙显褒。是吾等之责。其使可泯泯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78L 页
而止乎。于是公议齐发。吁于知郡曰。郡之士人琴某自幼至孝。早丧其私亲。尝后于从叔父。而只有慈颜。事之若严父。不敢少有违颜。家甚贫。躬自耕稼渔樵。极其滋味。亲之所思吃。至诚求之。虽非时必致。无事之时。未或暂离亲侧。每陈古谈以悦亲志。寒则衾褥以身温之。暑则枕床以扇凉之。若有不安节。忧形于色。药饵食饮。必身点检。尝粪以验差㞃。祷天请以身代。及其丁忧。年已不毁而守制踰礼。墓在十里许而朔望必往省哀哭。虽风雨不废。祭祀必致其诚。大耋之年。亦未尝替人祼献。以至赒穷族恤贫交。无不尽其力。此皆公实行也。知郡事极加奖叹。而以事系慎重。竟靳申报。知公者尚恨之。昔韩文公记董生行曰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如公者其庶几乎。刺史之不能荐。天子之不闻名。此古今人之所共叹也。惟彼董生幸而遇韩文公大手笔。终得褒衮于紫阳之编。而公则不能然。是则公之不幸也。虽然人之事亲。惟尽其分而已。孝子之心。曷尝有一毫外慕哉。然则人之知不知。在公何有。第念发潜而阐幽。即昭代之盛典也。其孰能谂于执政者。俾蒙显扬。为为善者劝也。公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79H 页
字士涵。系出奉化。上祖讳应。始显于箕子时。历三韩至我 朝。簪缨蝉联。讳声润其考也。声文即其私亲也。娶仁川李氏。生一男二女。男夔孝。女适周相禹,闵基赫。再娶河东郑氏有二女。适金声铎,李镇九。孙男锡律,锡钟,锡九,锡麟。公以贫而失学为恨。教子甚勤。尝曰嘉言善行载于书。仰事俯育资于农。遂以二勉扁其居。余尝一造公。见其淳谨冲雅。可知其为孝悌人也。久而不谖。今其胤来谒以显刻。余顾非其人而终亦不得辞。则遂书此以告于今与后之樵童牧竖曰。尔毋或歌呼踯躅于此。此乃古孝子二勉斋琴公之墓云。
参奉朴公(敬弼)墓表
安边府永丰山中。有隐居行义如董安丰之为者。近故 智陵参奉朴公敬弼字信伯是也。公世居德源。爱永礼山水有幽夐之趣。遂挈眷居之。种藷以为生。教诸子朝出耕夜归读。乡人之慕其风而服其义者。殆若晋鄙之薰。盖公读书好古。持躬处家。皆有规度。既入峡悯其俗贸贸。仿乡约法。春秋与社中人。行乡饮礼。礼毕或设讲或较艺。又以事亲敬长之道。男耕女织之业。申申劝谕。一社咸推公为约长。居数年俗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79L 页
一变。有齐鲁之渐。今 上己巳。是迂李公兴敏按道。举其行荐于 朝。甲戌筮仕不就。己卯六月二十三日有疾不起。去其生丁卯七十三历也。墓在德源北龟山亥坐原。孺人李氏祔。朴之先出自新罗王。有讳奇晤移籍竹山。屡传至敏章。受业于尤庵先生。官 淑陵参奉号德岫。于公为五世。是生时膺。举进士官 庄陵参奉号东郊。亦以先生门人。屡上疏卞师诬。自是世有文行。为关北氏族之望。父尚祐以善人称。李孺人国姓亨复女。举四男二女。男阳元,阳亨,阳利,阳贞。公以元亨利贞名其子而字之以仁义礼智曰。此可以为成人之道。阳元克世其家。每趁吾先子忌日。千里炎程。裹足必参。曾无虚岁。盖亦公之意也。今距公之殁倏已十数星霜。而公之胤亦老白首。不复如曩昔之为。尝以公阡道之记属之余。余何忍不文辞。谨撮其迹而系以铭曰。
维敬与信。曰有肇锡之意。夷考其行。盖拳拳乎此事。涧阿乐饥。其惟月朝之公议。我以是铭。庶后人之无愧。
念修堂赵君(汝抃)墓表
高原赵君汝抃字景贤。笃志力行人也。我伯氏守宗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0H 页
先生之门。盖多远方学者。君以母夫人命。千里贽见。仍留别馆请业。岁以为常。君之生与先生同庚而差先数月。犹恭执弟子礼。终始如一。退则以所得于先生者。教授诸生。于是北之士。咸推为冠冕。监司李公兴敏以白首绛帐。荐于 朝。年六十二而终。闻者莫不惜其一命之不及焉。君九岁而孤。母金氏有女士行。自幼已承其义方之教。及就傅肄公车业数十年。乃慨然叹曰自有为己学。何苦为外慕。遂负笈从师。尽弃其学而学之。笃于内行。奉母四十年馀。务尽志物之养。虽事之微细。不敢一毫自专。必禀而后行。洎丁忧执丧踰制。尤致诚于奉先。祭必如在。晨谒家庙。辄有愀然意。出入亦必瞻拜。性喜施与。亲戚男女之穷无所依归则收养而嫁娶之。乡邻学子之贫不能自资则助粮而劝勉之。设家塾教诸子。严于课程。一乡从学者甚众。皆随其才而训导成就。屡为乡学教授。每月朔会多士。诵白鹿洞规。讲乡饮射礼。揖让进退。秩秩有可观。始北俗贸贸。不识冠昏仪。君仿家礼行于家。自是乡邑皆取而为法。此可以无愧于古人晋鄙之熏也。君糸出永春县。国初有讳万。以郡守因事谪北仍居焉。五传而至彦璞。壬辰遇贼不屈而死。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0L 页
是为君九世祖也。考明相。外祖进士金履玉庆州人。君娶延日郑氏应奎女。生五男曰胤远,胤逑,胤还,胤逸,胤遇。孙男熙俊,熙仁。长房出。熙完二房出而馀并幼。君以戊辰正月八日生。没于己巳五月二十六日。墓在所居乐洞南麓枕坤之原。郑氏祔焉。呜呼。君之傍先祖国廉尝受业于吾先子文正先生。而君又出于家兄脚下。门路既如此。其所就有不可诬也。君视余甚厚。每致慇勤之意。往在戊辰春。余入枫岳。君闻而追至于万瀑九渊之间。握手欣然道故旧。其意非偶然。此地此事。尤不可忘。而亦可见物外风致。有非汩没人所可及。至今思之。恍然若隔晨事。而不可复见其清标。自不禁怆涕也已。君之子若孙。以君行谒余以识之。余虽不文。何忍辞为。遂撮录如右。俾刻于表。家兄尝以念修二字书赠其堂扁。故题其面曰念修堂赵公之墓云。铭曰。
念终始厥德修。得于师门者如此。此可以不朽于千秋。
学生琴公(夔孝)墓表
呜呼。友人琴舜汝殁而葬于本郡马项壬坐原。冢上之木已拱矣。念昔游从。未尝不怆涕。今其胤子锡律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1H 页
谒以树经之文。余虽老病甲管。何忍辞为。舜汝名夔孝。琴之先以奉化之族。家于沃十数世。虽无赫赫阀阅。世守儒家业。为一乡之望。考德烈又以孝行著。尝曰非学无以为士。非农无以为家。自号二勉斋。以贻来裔。舜汝承其意。从事刚斋宋先生之门。亟被奖诩。又治公车业。联占解额而屈于南省。莫不惜之。尝以老圃名其居。盖亦毋忘二勉之戒。我伯氏守宗斋先生为之记以美之。素性恬简。不规规于家人业。凡百琐细。一听阿督。奉亲极其诚。志物之养。无不便适。善事异颜。人莫有间。又谨追远之礼。称家有无。务尽蠲洁。待人一以诚信为主。乡党邻里咸得其欢。身教如此。故诸子克遵其规。为人所称。皆知有所由来。凡再娶。前配密阳朴氏。继配光山金氏。举四男一女。男长即锡律护军。次锡钟出后,锡九。朴出也。次锡麟。女适梁柱▣金出也。长房男凤洙,鹤洙,鸿洙。婿全景杓。过房男荣洙。三房男振洙。馀皆幼。公长于余十年。而相与结交。已在余弱冠时。源源之谊。老白首不替。中间鸡山之赏。黄湖之约。皆浮世难再之胜。而居然数十年。幽明遽隔。自我来侨。屋角相望。益不禁不可作之恨也已。其皋复在今 上壬申八月十五日。距生年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1L 页
戊辰为六十五历。临终无疾恙。忽微惫就枕而卧。奄然而逝。人皆异之云。
司谏金君(玑衡)墓表
北关之士。多出林屯坞门。蔚然有稷下风。而卒能成立。见称于远近者。亦无如沙圃金司谏之表表。何其伟也。盖以颖悟之资。蚤从贤师。既专心为学。间又南游。遍谒先生长者。见闻益富。监司洪公祐吉以学有渊源荐于 朝。未及调而登道科。例升六品。历持平,正言为高山道察访。递归连除献纳,司谏不拜。自是城闉无一迹。日与亲友讨论今古。不知世间名利为何事。自诸生时。凡系斯文。靡不致力。屯坞,龟岩同时褒赠。皆出其积诚。在高山。尤尚学政。每设乡饮礼。彬彬可观。夫子闻武城弦歌。叹其牛刀割鸡。今之一邮。又不啻若武城。而一脔知全鼎。惜乎不得展其蕴也。光山之族。为北方之望。而正郎讳光瑨疏斥郭世楗诬贤而尤著。六传为司谏。亦可以观世类也欤。忆昔访余汉师之旅邸。娓娓道故旧。居然十馀年间。墓草已宿。胤子龙寿既谒显刻于溪云公。又以小表属余识之。余方癃癈不近笔砚久矣。顾何以堪应。而且其可传者。具载溪云之铭。略之可也。遂撮其槩如此。以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2H 页
塞远来之意云。
赠教官金公(仁铎)墓铭
伊隐居士金仁铎。景命之呼是表德。鸡林华胄金海族。鼻祖时兴勋上洛。四传至岘吏部职。始仕本 朝何燀赫。有孙曰顺承绪业。典农之判乃其绩。晚计沃州爰居卜。至今云仍仍土著。白村受祸靖乱日。三相六臣同其节。旁裔收司亦畏塞。自是连世遂落拓。典农五世始通籍。禁都仆正相继作。爰至寿贤享大耋。特加恩资二品秩。文翰青毡六世物。至于其祢曰惟一。配以孺人顺天朴。公生壬申六月六。自幼好读读不撤。稍长乃肄功令学。鸣于词场为巨擘。一生数奇人尽惜。馀事华藻何足述。事亲奉先即其实。心近诸书常在目。随手抄辑读书录。六载一疾转沈㞃。壬腊十九竟皋复。四十一年何短促。乡邻皆称善士殁。鹤发双亲扶杖哭。神理茫茫讵可测。惟其嗣者能式谷。临终一书申戒饬。申氏厥媲贤且淑。养亲训子不违则。以洪为名即其出。曰文曰瓒友其末。长女婿惟朴来翼。陆君浩渊次所适。而郑学源同赘客。秉泰,秉准又秉直。长季锡类皆兰茁。仲为人后准其续。月伊山下黄鹤麓。负丁面癸万年宅。煌煌密诰耀阡刻。童教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2L 页
之名永不泐。
静斋白公(中镇)墓表
公讳中镇字永孝。水原白氏。远有代绪。至休庵忠肃公出于 明宣盛际。以静庵高弟。蔚然为 国朝名臣。官参赞。有三子。季曰惟咸。文科官承旨号棠山。其孙进士弘源。始家兴德。于公为六世也。自是笃守遗绪。为世所称。考通政讳东直。聘全州崔氏。以某年月日举公。自幼聪颖过人。不烦课督而文词夙就。以功令业鸣于场屋。既已自悔其枉用心于虚牝。遂去之。专意向里。有山林长往之趣。入玉川山中。卜筑而居之。扁其室曰静斋。杜门敛华。日对性理书。靡不淹贯。而尤好易学。吉凶悔吝。往往如指掌。其深造自得者盖如此。远近从学者甚众。每以务实之意。娓娓不倦。公丰貌伟干。望之俨然可敬。奉先之诚。御家之术。无非为人矜式。间以乡剡。将举其行治于 朝而公遽殁矣。闻者莫不惜之。后以其迹载之邑志。此可见乡人诵慕之一端也。年五十四而 哲宗戊午卒。葬于所居俨洞坐庚之原。从先兆也。二配耽津安氏▣▣女。顺天朴氏圣洪女。皆别葬。有三子一女。男宗洙,圣洙,鲁洙。女适士人崔斗翰。孙长房男曰乐权。次房男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3H 页
曰乐奎。季房男曰乐贤。而乐奎从事儒业。见重于士友。今来谒余文者即其人也。余尝闻之。公家曾有近出之不幸。流落南表。仍为土著。而间又以一门异趣。久不能振。自今以往。公之后禄将未艾。是岂非不食之理也欤。噫。
孝子郑公(乐善)墓表
日悔斋郑公笃孝人也。以一路公议。屡陈剡状而尚阻 天听。未蒙褒扬。可胜惜哉。今距其没八十年馀。曾孙赞锡以其状谒余而言曰。吾祖实行。将至湮没。愿借立言之笔。揭之阡道。以诏来人。子其怜之。余以非其人辞而其请愈勤。经岁不知止。顾何忍恝。遂撮而叙之曰。公讳乐善字而显。日悔斋其号也。系出海州。以高丽侍中讳肃为上祖。簪缨相承十馀世。有农圃讳文孚。壬辰之乱。以北评事倡义树勋。事载 国乘。 赠左赞成谥忠毅。于公为七世祖也。曾祖讳尚烨 英庙朝以 圣寿同年月。 特授正宪阶。祖讳弘臣有文行。考讳宗毅。妣全州李氏希大女。 英庙庚寅八月八日。公生于晋州之屏川里第。才七岁而孤。贫不能存。随李夫人寄于求礼县外氏乡。李夫人教有法度。公自幼承顺无违。勤于耕读。家势稍振。志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3L 页
物之养。无不便适。日夕不离侧。怡愉融泄。李夫人七耋遘疠。公尝粪祷天。靡不殚诚。裂指灌血。绝而复苏。至于再三。及其丁忧。哀毁踰礼。晨夕哭墓。不避寒暑。手植松楸。日必绕省。樵牧亦皆知感。相戒勿剪。积毁受损。竟以乙亥三月十日。不胜丧而卒。得年才四十六。讣出莫不酸鼻曰天道无知。何以劝为人子之孝也。葬于海桥艮坐原。有二配皆别葬。初娶海州吴氏生一男二女。男匡勋。女适张在圭,尹泰应。再娶全州崔氏生一男一女。男匡权。女适李正夏。孙男曰显教进士。是生卿锡,良锡,完锡,赞锡。玄孙揔若干。不尽录。公至行根天。移孝于诸父。口体之奉。相继于累舍之地。尤谨奉先之诚。凡于烝尝之需。务极蠲洁。坟墓所在。皆置祭田。以资香火。至于宗族乡党。莫不随力相助。曲尽恩谊。此皆孝之所推也。呜呼。公之群行。若是焯焯。而至今寥寥。实昭代缺典。奚但为一人一家之事哉。我姑书此。以视千亿。使皆知故孝子郑公之墓云。
同敦宁申公(在厚)墓表
近故同敦宁申公在厚。笃于六行。事亲极其志物之养。及丁忧。哀毁踰制。丧葬之具。馈奠之需。靡不殚诚。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4H 页
乡里久而称之。族亲之失怙恃靡所归者。终始抚恤。以至嫁娶。无间己出。外氏家无后。奉其祀终身不替。遗戒诸子诸孙。谨守其坟墓。俾不为他人占夺。见人穷乏。随力周急不少吝。教子孙严于课程。常曰人家不闻读书声。寥寥无足观。必使先读小学。其本领如此。馀可推也。公生于 纯祖丁丑十月七日。终于今上己丑十月十九日。得年七十三。尝以优老 恩授通政阶。以至嘉善。为同知敦宁府事。公字垕瑞。糸出平山。以高丽太师讳崇谦为上祖。历十三世有讳浩。革命之际。官典理判书。抗节不拜。自是阀阅相承。为东方氏族之望。考讳贞鲁 赠参判。妣长泽高氏。讳彻焕女。公有二配。金堤赵氏早卒无育。汉阳赵氏生三男。锡海,锡义参奉,锡勋参奉。孙男泰燮,泰镇,泰镒,泰奎,泰庸。馀幼。公卒之十年。将树表于阡。泰庸以其大人意。谒余记其阴。余与泰庸有游从之谊。不忍以癃疾辞。遂略叙此揭之。使樵牧者。皆知楚山东斗月峰枕丙原之为公四尺封。而无或坏伤焉。
学生韩公(致彦)墓表
永兴士人韩东奎千里负笈。从家侄游。一日以其王大人阡表之记。属于余甚勤。余尝嘉其恺悌之仪。必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4L 页
有所自。遂不辞而叙之。公名致彦字允知。清州韩氏。以丽朝开国功臣讳兰为上祖。自是簪缨相承。十一世有讳连官礼宾尹。始家于北。四传至安川府院君讳卿。为我 太祖国舅。又几世有讳文璧以孝闻。是为公高祖也。曾祖泽明官参奉。祖宗麟。考协善易学。妣全州朱氏继章女。以 纯祖乙亥十一月二十日生。幼而颖悟。已自读书。不待劝督。及长躬耕读书而不屑举子业。尝曰取科发身。既不可力致。惟修事待命而已。故教子孙必先学问之工。东奎从师之行。亦其所使也。处家以礼。前后居丧。戚易俱至。尤谨奉先之诚。虽在笃老之年。必躬执祼荐。俭约自持。家人所着或有侈美。必严加戒责。性好施与。见人饥寒。或至推食解衣。遇歉岁倾赀以赈。一乡赖之。曩值衣制变改之时。慨然伤叹。使家人不忍变着。一里皆从之。朝廷亦果寝 命而止。北路尝有民扰。一境士民无不投入。而独公家无一人与焉。李尚书𨯶永莅郡。设乡约置善恶籍。州之人士。以居家为善。书于籍以荐之。今 上辛卯九月二日卒。得年七十七。葬于治东广城洞负子原。娶江陵刘氏宽浩女。举二男二女。男长千凤监察。次琪凤出为叔父后。女适朴离燮,金观哲。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5H 页
孙男曰灿奎。婿金泰勋,车成七,刘元钟,金孝元,金启述。长房出也。曰东奎,升奎,震奎,正奎。婿陈珣,朴继辅。过房出也。曾孙男女揔若干不尽录。刘氏别葬在本府三峰下。从先兆也。
生员李公(昌中)墓表
公讳昌中字士元。系出天潢。以 厚陵别子长川君恭昭公讳普生为始祖。至讳起文官奉事。始家湖南之兴德。曾祖讳御龙 赠司仆寺正。祖讳彦庆 赠左承旨。考讳芳胤 赠户曹参判。妣 赠贞夫人东莱郑氏。通政敏达女。公以 纯祖辛未闰三月十六日生。自幼笃于孝友。凡系亲意所欲。无少违忤。与伯氏日夕不离侧。极其怡愉。居丧尽制。朝夕哭墓。不避风雨。尝曰人之所以为人。惟忠孝而已。事君者不可忘忱之一字。事亲者不可忽慕之一字。遂以忱慕扁其室。尝以是训诲子孙。推及于乡党亲戚。靡不曲尽其恩谊。尤好施与。见人穷乏不能婚葬。必随力助之。或值饥荒有仳离者。不问知不知。并皆容接救恤。赖以全活。后生年少有才者。亦资其游学。俾有所成立。乡邻咸得欢心。今 上庚辰参增广解额。时年七十。以 恩赐登庠。伯氏同枢公大耋升资。适在同时。后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5L 页
又值公回卺之岁。设酌饰庆。管绰无疆。人皆艳贺。以为斯人宜有是福。以辛卯五月七日终。寿八十一。窆于灵光凤德山下螃膝峙艮坐原。娶绫城具氏泰喜女举三子。长可丰进士。为伯父后。次可镐进士,季可晋蚤夭。孙男纲洙,晚洙,大洙,东洙。女适金兴中者。皆过房出。而晚洙,大洙后于仲季房。公殁之十年。可丰将树表于阡。谒余记其阴。意甚勤。不忍终恝。遂就行录略加檃栝而归之。俾后之人。皆识斯为忱慕斋李公之墓云。
学生宋君(镇诚)墓表
兴阳县舞鹤山中。有敕躬劬经。生而为宗党之矜式。没而为乡里之嗟惜者曰。近故宋公镇诚字国馨。自号睡庵是也。所居鹤林洞。溪山绝佳。自成九曲。公别筑精舍。为暮年藏修所。优游自适。翛然有出尘之想。日洒扫庭除。整顿几案。对越圣贤书。仰思俯读。不知老之将至。训诲门内子弟乡村秀才。娓娓不倦。俾皆成就。值良辰胜日。与同志诸人。行乡饮礼仪节。使从学者肄相揖礼。观者以为三代威仪。尽在此间云。尊贤尚德。出于天性。尝梦拜静庵先生。每怀旷世之慕。送子贽谒任鼓山受业而戒之曰。博学而不体行则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6H 页
书肆而已。识礼而非诚心则文具而已。又曰汗漫则无吃紧之味。忙迫则有助长之病。教人必先小学击蒙要诀。而以大学为究竟法。又好读孟子曰此书严于义利之辨。如斩钉截铁。叔季之世。又当熟讲。此皆发于实得之见。非口耳之学所可及也。公自幼不妄言笑。不好戏嬉。稍长自知力学而惟践实为主。故事父母极其孝敬。养生送死。无不尽礼。处昆弟极其友爱。长衾大枕。怡怡融融。仿韦家花树会。为设一契。名之以睦。其群行若是焯焯。至今为乡邻所诵。久而不衰。公尝饮酒微醺。辄诵楚骚,诸葛公出师表,朱夫子垂拱进修劄。其忠愤激烈。有足以感人。此则可与知者道。不可与不知者道也已。砺山之宋。出于高丽枢密副使讳惟翊。四传至讳松礼。有平乱功封砺良府院君。入我 朝有讳侃。当 端庙际。以湖南巡抚使。谢官自靖。后 褒赠左参赞谥忠刚。自是簪缨相传。至讳硕基官主簿。是为公五世也。考讳荣焕。娶河东郑氏基亨之女。公生于 纯祖癸未九月二十八日。卒于周甲之岁正月二十五日。临终神精不爽。屏妇女正枕席而逝。葬于鹤山南负壬之原。会下者殆数百人。公凡二娶。灵光丁氏,南阳宋氏皆别葬。有三男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6L 页
五女。男润浩。女适柳钟夏,林昌焕者。前年也。男楫浩,珩浩。女适安性焕,安永焕,柳允甲者。后出也。孙长房男柱宪,柱文。次房男柱星。馀皆幼。曰柳重胜,重兴,重洪,林性三,安志烈。外孙也。柱宪与余游久。一日以公行录俾为表阡之文。谊不忍恝。遂撮其略如此云。
孺人金氏墓表
孺人金氏糸出顺天。父有祯母金氏。 纯祖戊辰闰五月十一日生。年十八归于恩津宋公纯圭。公凡三娶。居昌慎氏丹阳禹氏。前后早没。孺人为第三配。公家素甚贫。而中馈之缺。间又几年。益剥落无馀。瓶罂俱空。而孺人勤于治家。艰难拮据。赖以调度。敬事夫子。抚养子女。不少见怨尤色。公以尤庵文正先生六世孙。笃守典刑。宗族知旧皆称其仁厚。而孺人之助为多。同堂之内。邻里之中。各尽恩谊。咸得其欢。以至婢仆任使。未尝有忿怒骂詈之声。故无不感戴。诚心服事。晚举一子。四岁而丧所天。孺人极加慈恤。而甫免龀。悯其失学。托女婿督课。割私爱以送之。此尤妇人女子之所难能。而孺人之识大体。不为拘恋如此。大耋康强。犹勤女红不暂懈。训戒子孙。整治家事。皆有规度。今 上戊子正月二十五日。以微恙卒。享年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7H 页
八十一。墓在沃川郡西梧桐里坤坐原。孺人举一男三女。男钦晚。女适李夏翼,郑殷源,李养浩。长子钦冕及女为持平苏辉冕妻者。即禹氏出。而钦冕三子曰圣洙,贤洙,孝洙。钦晚二子曰冀洙,翼洙。外孙李宪宰,郑云弼,李世荣。曾孙男女亦若干。既窆钦晚氏以其行属近洙记之。盖将早晏表其阡道。以诏圣善之行。呜呼。此真孝子无穷之心也。余尝同里闬十年馀。窃观其和婉之性庄淑之仪。皆可为闺阃法。谨撮平日所诵于中者如右。俾揭之。
孺人金氏墓表
孺人金氏年七十而终于今 上丙戌。别葬井邑县西阳址负亥原。后十三年戊戌。孝子重基将治树经之石。使其督起震具行录。累舍茧足。谒余文记之。余久与起震游。夙闻孺人之迹。诗著妇人之德有四。而若孺人者其庶几乎。盖孺人自幼事亲极其孝顺。为人所称。及于归家贫姑老。而孺人艰难拮据。志物之养。未尝或懈。少有不安节。至诚扶护。夜不交睫。复常乃已。敬夫子如大宾。无少违忤。处妯娌尽敦睦。人莫有二舌。治家之法。惟勤俭为事。家计稍衍则每存赢馀。以备不虞。手执女红。老而不废。又好施与。见人穷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7L 页
乏。至或推衣食与之。设书塾严课子侄。俾有成立。人客往来。咄嗟之办。无不尽意。远近亲疏。咸得其欢焉。孺人系出扶安。高丽平章事止浦文贞公讳丘之后。其考讳瑞殷。妣金海金氏鼎九女。及笲归于密城朴孝忠。生一子即重基。孙男起震,汉震,洪震。皆以文学世其家。乡之人皆称孺人之荫是宜铭。而尤谨烝尝之需。鼎豆之属。一不委人。进馔之前。恐或有污。必坐待行事。终始如一日。尝见吾家世母如此矣。今闻孺人之行。自不胜一倍感诵。遂不以癃病辞而略叙此。用代子政之笔。系以铭曰。
阴阳所拘。男丰而女啬。理或然矣。亦有女士之行。为闺阃之仪范。垂诸简编。吁嗟乎可以当此者。其惟如孺人之贤也欤。
先祖镇安府君墓表
府君讳殷锡字仁一。我宋系出恩津。以高丽判院事讳大原为始祖。入我 朝有讳愉号双清堂。 贞陵之际。泯迹不仕。曾祖讳甲祚号睡翁。昏朝废母时。有大节谥景献。是生尤庵文正公讳时烈。为东方儒宗配文庙。考讳基泰官同知。妣全州李氏。同敦宁挺汉女。继妣文化柳氏。展力副尉慎吾女。李氏五男。府君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8H 页
其长也。以 仁祖乙酉十月十二日生。辛丑正月聘密阳朴氏。骆村文景公忠元曾孙掌令承健女。四月丁内艰。受读家礼于文正公。守制甚严。 肃宗庚申登老峰闵公荐。文正公贻书勉之曰。今番别荐。此汝不得罪于乡党州闾之致。须温理小学论语。培养本根。辛酉五月。筮仕为济原道察访。清慎自持。爱养邮卒。莅半载颂碑遍境。公馀不住读书。文正公闻而嘉赏曰汝读书甚勤。使我喜而不寐。个满例迁内司。历典牲直长司仆主簿。丙寅出监山阴县。戊辰移镇安。前后居官。一以诚信为主。不要饰誉。己巳祸作递归。六月文正公受 命于井邑。返榇于兴农。兄弟相守。杜门敛迹。壬申三月二十二日卒。享年四十八。朴夫人生于甲申。殁于辛酉正月二十五日。文正公每称孝妇曰汝姑性行出类。汝又绳武。宜其多有子男。先葬于黄涧冷泉艮坐原。至是合封。继配平山申氏。舟村孝贞公曼女。别葬沃州之伊原辰坐原。前配有五男。一源以学行官 王子师傅,汉源监役,混源 赠判书,浩源监役,会源 赠参议。女适申禹华,金儒泽者。侧出也。孙男文相副正,正相侍直,后相监役。女婿李维庆,金厚谦司评,金相良牧使,孟履远,李大囿。长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8L 页
房出。应相,徵相县监,能相逸执义。女婿金延泽副率,郑道济,俞寿基参奉,金光泰县监。二房出。寅相,女婿金镇一庶尹,徐进修,尹心元。三房出。英相参奉,诲相,女婿李命卨,李福海牧使,侧出俊相,彦相。四房出。砺相,女婿郑棹,李世𫘂,苏味道,侧出演相,毅相。季房出。曾玄以下不能尽录。而曾孙文敬公焕箕。玄孙文简公稚圭相继著闻。以焕箕推恩 赠府君吏曹参判。府君有干局器量。为文正公所赏。同知公恬澹简默。未尝以家人业经心。府君摄行其事。绰有规画。文正公以最长房。奉数世祧庙。时节荐献之需。皆预备蠲洁。罔或违文正公之意。文正公癸亥致仕后。常在苏堤兴农。远近来学者甚多。府君为营一舍于堤上。以处学者。兼为兄弟肄业之所。即所谓杞菊亭也。呜呼。惟玆冷泉之原。世称吉地。溪流弯回。山气秀特。万年之宅。永安体魄。孙子蕃昌。簪绅不绝。此岂非我府君与祖妣厚禄之致也耶。竖表墓前。略识其阴如此云。
心斋先生墓表
惟我尤庵文正公。以考亭之学。启佑后昆。世述遗业。为吾东斯文宗主。而至先生则又值我 正纯两朝。际遇之盛。 恩礼之隆。一如 孝显之于文正。寿跻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9H 页
大耋。位加崇秩。巍然为一国之达尊。朝廷视之若蓍龟。士林仰之若帲幪。呜呼盛矣。先生讳焕箕字子东。学者称心斋先生。恩津之宋。糸出高丽判院事大原。文行相传。十三世而至文正公。克大而昌。高祖讳基泰官同知。曾祖讳殷锡县监 赠参判。祖讳混源 赠判书。考讳寅相 赠赞成。妣安东权氏。通德郎墩女。先生以 英宗戊申九月二十二日生。始权夫人梦。手斡斗柄而娠。甚异之。及长天姿已近道。弱冠受业于从叔父云坪先生。遂专意圣贤之学。立心律己。主于诚敬。而必以读书穷理为先。尝作持身要领,读书阶级二图以自警。每整饬衣冠。端拱危坐。潜心究赜。弗明弗措。以人一己百之工。有真积力久之效。涵养日熟。操存日固。动静语默。自然中窾。尝曰庸平常也。君子之道。平常而已。自谓好古而务为诡异者。本非中行底道。身不设斩截崖异之行。口不出激切峻隘之言。而至义利之辨则一刀两段。少无依违。引进后学。各随其才。开心见诚。诱掖不倦。其论心性理气则曰明德是合心性兼理气。而以心统性情言之则是主心非主性。明者灵底意多。是属乎气。德者实底意多。是属乎理。其理则固无分数而其气则自有分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89L 页
数。又曰理者公共之谓也。性者带气之理也。性即理三字。可见其旨义。觑得性理二者之间则人物性同异不难卞矣。盖笃信师门而未尝骤语学者曰。此是吾儒讲学源头。苟非精透之见。未易言也。又病世初学之士。儱侗地见得影像。便自为是。撑眉努眼。凌驾前辈。每以是戒之曰义理论辨。不害为熟复相难。而终无资益则亦当尔征我迈而已。洞睹昭旷之原精微之奥。而勉勉乎如未及见。谦谦乎如未有得。上达之工持守之力。不以衰老而或懈。此则先生为学之法也。 正宗丙申。筮仕为监役不就。己亥因大臣言直付经筵官。以格外寝。丁未 文孝世子丧。 特命问礼。仍不待更抄而收用。自是数年。连拜持平,掌令。间又 特命出守珍山郡。时郡有邪学窝魁。 上意以扶正学为辟邪说之急务也。屡辞获递。乙卯拜承旨礼曹参议。旋移吏曹兼祭酒。因辞疏论许积复官事。丙辰升礼曹参判,大司宪。擢资宪兼 元子师傅。翌年将行讲礼。连遣史官,承旨促召。退定开讲日子。仍命偕来。遂黾勉入 朝。礼毕即出城。陈疏还乡。直除吏曹判书宣谕。庚申册储。又以赞善召。引 孝庙时文正故事勉之。而继有躬迎之 教则不敢更辞。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90H 页
进参庆礼。 上特加崇政阶。除赞成兼贰师。先生益不自安。即日渡汉。十月 正宗大王因山。诣 阙入临。自 陵下陈章径还。仍请 大行王世室。先生尝曰儒者去就。所关非细。不可徒感 恩眷。苟伸分义。虽迫于敦召。三登文石而非其素志。故未尝数日淹留。即寻初服。然其爱君忧国之诚。无间进退。章奏恳恳。忠悃蔼然。此则先生出处之义也。丁卯正月升崇禄阶。八月三日。以疾易箦。讣闻 上震悼。遣承旨吊祭。后几年 赐谥文敬。墓在文义东三里烽岘壬坐原。从先兆也。配昌宁成氏道凝女。贞淑柔嘉。壸范甚著。生于戊申。没于丁亥。祔葬先生墓。有一男信圭。不幸早世。侧出男俊圭。女适郑在约。孙男钦天郡守,钦大翊卫,钦人县监。俊圭四子二女。曰钦谦,钦说,钦龙,钦义。适察访申在羲,金大铉者也。先生尝因 上教裒辑文正公遗文。屡年校勘。编成全书。今行宋子大全是也。所与学者答问。有经义礼疑及诗文杂录总若干沓。昔寒水斋权文纯公实承楚山深衣之托。而及其再传。复得夫子之孙。以至于先生而一遵文正公遗法。用不失考亭真诀。先生之生。殆天之相斯文而真可谓传之无弊也欤。呜呼。先生之道德学问。固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90L 页
非人人所敢窥测。而惟其发之为言语文章。传之为永久准则者。不待后世之子云尧夫而皆知先生之为先生也已。
刚斋先生墓表
沃川之南天台山宁国洞向辰之原。即刚斋宋先生衣履之藏。而贞夫人金氏祔左。梅山洪公尝志其圹。又将请于作者建大碑而未及焉。乃于今年己巳。治小石树于经。属近洙略识其阴而叙之曰。先生讳稚圭字奇玉。自幼端序则见。先进长德皆期以大儒。才就学。已坚苦刻厉。不喜交游。不事举业。专意为己之学。再从叔心斋先生期许甚重。每称如玉其人。弱冠受业于过斋金先生。先生亟加奖励。尝以刚字扁其斋以勉之。 正宗戊午用道剡拜 英陵参奉不就。上命荐专读朱书人。铨曹以先生首膺。遂除 元子宫僚属。旋拜侍讲院咨议兼 经筵书筵官。因 纯祖册礼。特下别谕。谕以 孝庙时文正故事。又于 召命勿书伪号。辞谢不赴。暨 纯祖初元。以司宪府持平召。上疏辞。仍进师门事。以伸自处之义。 上特命金先生复逸。以开先生进身之路。自是以来四十年间。 三朝之礼遇深隆。除旨相续。 恩谕荐叠。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91H 页
若司宪府掌令,执义,大司宪,侍讲院进善,赞善,成均馆祭酒,承政院承旨,吏曹参判, 世孙师,刑曹判书皆履历。而先生之志介于石。以 宪宗戊戌二月十日。易箦于鳌村正寝。距其生 英宗己卯四月十八日。为八十历。讣闻 上震悼撤朝市。吊祭如例。又命庇葬。于是搢绅章甫咸奔走相吊曰斯文丧矣。门人环绖者百馀人。旋因大臣言不待状 赐谥文简。先生天姿近道。又自得师。其为学以读书穷理为先。反躬实践为本而敬为终始。每蚤起盥栉谒庙。退坐书室。静对几案。潜心力赜。虽在大耋之年。未尝小懈。如太极图说西铭庸学等书。日夕念诵。以朱宋全书为毕生家计。尊丌座右。不暂释手。终日匡坐。肩背竦直。俨然肃然。齐庄静一。非礼不接于视听。戒惧尤加于幽独。大本既立。万事万物。各有条理。涵养纯熟。一动一静。自中规度。孝友通于神明。忠信孚于乡党。闻风觌德。莫不心悦诚服。劲悍者失粗戾之习。鄙薄者起宽厚之思。家素贫寒而处之裕如。苟非义一介不取。尤谨于出处之节。自筮仕以至上卿。而揆分度义。终始牢辞。尝曰当今之世。虽孟子手段。有难施措。不但以不娴世务。自分迂阔。故前后丐免之章。未尝一搀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91L 页
及时事。而爱君忧国之忱。亦不以草野有间也。及门之士。远自南北而莫不引进。各随其才。诲谕谆谆。诏学者曰士不可局小。不能恢拓田地。不可以大受。此晦翁所以思见大心众生也。病世之学者不求真知实体。而专事口耳。自有甲乙之论。彼此互争。甚则撑眉努眼。便若仇敌。先生甚不韪之。对后生未曾容易说及。而或有问者。辄曰此非初学急先。苟实心体认。行当自得。然其默识。自臻昭旷。故发于言议者。绝无依㨾含糊。尝有诗曰禀得气时理亦兼。何尝天意别洪纤。须看通局分明训。彼固无亏此不添。又曰愚诚在气耳。恶岂根心哉。赋与同人物。偏全异塞开。此可见先生平日立论之意也。盖凡难疑答问之际。惟恐自误而误人。必寻思推求。莫不周详缜密。惟恪守先贤已定之论。不为世儒奇异之说。雅不喜汗漫著述。有书疏志状等编行于世。恩津之宋。系出高丽。判院事讳大原。名德相承。至尤庵文正公而尤大显。于先生为六世祖也。曾祖讳会源 赠参议。祖讳励相 赠参判。考讳焕明 赠判书。妣平山申氏思德女。夫人金氏。沙溪先生后孙县监亮和女。幽閒淑哲。配德无违。系子钦成郡守。女适金裕渊,金箕馨,权中建。孙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92H 页
男骐洙县监。晚洙,鲁洙。女金炳世,赵秉翼,李寅兢,金养均奉事。柳㙽长婿。男萝秀,万秀。次婿女李源一。三婿系子会仁。曾玄男女总若干。窃惟我文正先生集大成于东方。蔚然为斯文正宗。而先生克趾前烈。妙年志道。以真实心地。做刻苦工夫。规矩绳墨。一遵家学。有以得夫考亭宗旨。四百年传道之统。赖以不坠于地。呜呼盛矣。先生造诣阃域。固非末学所敢窥涘。而其充于中符于外者。虽妇孺亦皆见而知之。以余观于先生。其所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者。殆庶几乎。百世在前。百世在后。焉可诬也。
皇考 赠议政府君墓表
此怀德之南草洞。恩津宋氏族山也。居中麓而最尊者。尤庵文正公之子同知讳基泰。继配文化柳氏墓也。其南冈负丁而面癸者。寔我先君议政公幽宅也。钦乐成汝。先君之讳而字也。文正公之七代孙。而高丽判院事讳大原其上祖也。缮工副正讳文相。县监赠判书讳焕世。府使 赠赞成讳宅圭。为曾祖及祖祢。而大司宪杞溪俞公彦民外祖也。全义李氏同敦宁乐培女。骊兴闵氏益显女。前后配也。 纯祖己巳七月二日卒。去 正宗丁酉正月十八日为三十三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92L 页
春秋也。在亲侧极其怡愉。为婴儿戏以悦之。事伯氏如严父。每事必禀。不少违忤。视兄子无间己出。孝友之笃也。连占大小解额而皆不利。人到今称屈也。议政之 赠。近洙追 恩而不食之报也。所后男即不肖近洙也。侧出子曰吉洙也。检校待教秉瑞,进士李凤稙,士人沈衡泽。即近洙子若婿也。秉渊,秉洛出身,秉禧学官,秉鼎,李容庄妻。吉洙出也。二配皆别葬。清州之北江外二新坪艮坐。前配墓也。自此北距几百步柳氏兆左子坐。后配墓也。略记此表于径。庶后人之无待乎深目而髯者也。
本生考 赠参判府君墓表
府君下世之十八年戊午。不肖擢超卿秩。当有追 恩。以大臣言 命移施本生。 赠府君为吏曹参判。配延日郑氏。封诰如例。于是咸曰公阴功厚禄。宜有是饷。盖府君孝友之行。孚于家庭。仁善之德。著于乡党。恬雅简静。凡世俗趍好皆泊如。惟课农训子外。无一事。竟固穷以没世。而不食之报始发于不肖。呜呼痛哉。府君讳钦学字季贤。恩津宋氏。尤庵文正公之七世孙也。校理 赠判书讳畴锡之五世孙。而缮工监役 赠吏曹参议讳直圭之第三子也。文正先生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93H 页
以东方大贤。从祀文庙。判书公克绍家学。受文正公衣钵之托。世守遗范。至参议公以学懋行修。登道臣荐。筮仕不就。府君服袭庭训。谨饬自持。天姿仁厚。雍容不迫。而见人非义。若将浼己。先妣治家有条理。使府君不知有丝谷之累杼柚之劳井臼之苦。时或有人不可堪。而未尝见怨尤色。举四男一女。男长达洙以逸官承旨。次勉洙 赠参判。次即不肖近洙出后。季进洙荫主簿。女适光山金玑铉。长房男秉琦有文行蚤夭。秉瓒县监,秉琮正郎,秉玉进士。婿李冕翼,尹泰斗闵正植翰林。次房男秉璿祭酒,秉珣都事,秉琬,秉瓘。婿金永穆。过房男秉瑞文科检校待教。婿进士李凤稙,士人沈衡泽。季房男秉玮文科正字。婿李容泰郡守。外孙金永顺,永膺而长为主簿。曾孙道宪,佐宪,准宪。馀未字。内外子姓。簪绅蝉联。人莫不艳称。是岂所谓不赢于躬。以裕后人者欤。况 圣代旌招。继出门庭。此固吾家业。而实惟我府君义方之教。有以启之。德厚流光。尤不可诬也。参议公二配。全州李氏英振女无育。顺兴安氏进士廷哲女。俱 赠淑夫人。府君以丁未九月二十八日生。寿五十五而辛丑二月十五日卒。夫人松江文清公七世孙进士致焕女。生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93L 页
于丙午四月二十一日。卒于己酉十二月十五日。始葬怀德别花山。后迁于此燕岐邑东东津江上石印峰庚坐原。而仍旧合封焉。不肖以无似。猥厕大官。每怀兢惧之馀。深切不洎之悲。乃就阡道。以小石表于径。使后之人。皆识我府君衣履之藏而无敢毁伤。呜呼痛哉。昊天罔极。
伯氏守宗斋先生墓表
我伯氏守宗斋先生以 哲宗戊午十二月一日。寿五十一而考终于石村旧舍。讣闻 上震悼。吊赙如例。命道臣芘葬。翌年三月。子弟门人等行斩板之礼于沃川之南洗谷负坤原。后二十年。淑夫人金氏祔其右。用形家言也。先是洞山李公敏德作志。具著言行。今又撮其槩。揭于表阴。窃惟东方道学之传。至我文正先子。益大以明。以诗礼之训。垂裕后昆。世袭箕裘。旌招相望。而先生胎光趾美。蔚然为一代斯文宗主。呜呼盛矣。先生天姿已近道。而又从门内贤师。尽得家庭绪馀。声闻夙著。因道剡除童蒙教官,义禁府都事。间以别荐。特下优奖之教。仍 命升六。拜掌乐主簿,庆尚都事。 宪庙升遐。 哲宗大王入承大统。用儒臣言以皇侄称 先王。先生援据经礼。作典礼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94H 页
辨议。礼家竟因先生说请釐改。邦礼始正。旋被抄选付 经筵官。连除持平掌令。屡下 谕召。皆上疏辞。特升同副承旨。时有曹夏望文集丑诋文正公。上及孝庙。台启儒疏相继声讨。而廷议务为调停。先生以斯文是非不明。为世道忧。因辞疏陈源委痛辨之。大为一边人所憾而不小挠也。始先生筮仕。或有以去就问之则曰。吾岂不欲为为贫之仕。而所被荐目不敢冒膺。遂终始丐免。固守东冈。而乃其志则在程伯子之存心爱物。范希文之先忧后乐。未尝不惓惓于时政得失。殆非忘世独善者所可拟议。临终神精不爽曰。大恨不可逃。命进盥沃手。逌然观化。先生禀质甚厚。人皆期以上寿。以幸斯文。而仅止免夭。不能究其业。是岂气数所迫。天亦无奈也欤。先生讳达洙字彦道。尤庵文正公之八世孙也。文正公第二孙讳畴锡官校理号凤谷。克绍家学。以孔门子思比之。曾祖讳焕实 赠司仆寺正。祖讳直圭官监役 赠吏曹参议。考讳钦学 赠吏曹参判。世守遗范。为乡党所称。先生之学。盖有所受云。妣 赠贞夫人延日郑氏。进士致焕女。金夫人籍蔚山。河西文正公之后哲休其考也。生四男三女。男长秉琦有文行早夭。次秉瓒
立斋集卷之十七 第 394L 页
县监,次秉琮都事,次秉玉。女适李冕翼,尹泰斗,闵正植翰林。孙男道宪,佐宪。婿金靖圭。秉琦出。其馀若干皆幼。先生平居简默凝重。望之俨然若山峙岳立。使人自然敬惮。其为学也。以守先宗朱。为毕生究竟法。立心制行。皆从一直字上做出来。论说义利。如一刀两段。绝无依违媕娿之辞。凡于经礼。非程朱及先祖定论则未尝以臆说创新曰。学者之病。宁疏润毋穿凿。虽严于绳尺而志气豪爽。尝曰郑松江,成大谷尽快活。学者亦不可不识得这意思。闻有佳山水。辄飘然而往。尽意穷探。每于春秋良辰。携冠童相羊于苏湖莲亭,南涧精舍。尽日而归。有风雩浴沂之想。又以治家为治国之本。自奉先接人。以至教子侄御僮仆。莫不有条理。遇事措画。不失尺度。此盖先生粗试所蕴。而举以措之则黼黻王猷。亦当如是矣。所谓豪杰之志。体用之学。惟先生其庶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