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立斋集卷之十三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x 页
立斋集卷之十三
 跋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3H 页
华阳志跋
今 上癸丑。我伯氏守宗斋先生赍此志入华阳山中。旁搜旧迹。参以诸集。逐段證订。纤悉无遗。讹误则正。汗漫则删。补其阙漏者。亦十居二三。开卷瞭然。不待入洙泗之乡。而如见夫子之宫。于是乎潭谷公编辑之意。靡有馀蕴。而微我伯氏之苦心。亦何以及此。其后三四年。因循迁延。未及缮写成书。遽遭梁摧之恸。余尝惧夫不能卒伯氏之业。乃于今年夏。谋诸院儒。图所以寿其传。约会潭谷公玄孙翊洙氏及家侄秉琦于岩栖斋。远近士友之闻而来相者亦数人焉。首尾凡一个月。略加扫尘。净写一本。以付剞劂氏。盖此志之编。在于 英宗丁卯。而后百年馀。今始刊布。事若有待。亦可异也。呜呼。茫茫九州。尽入腥膻之域。而惟玆华阳一区。独保 皇明日月。此山其将与天壤俱存。则此志亦当与此山共传矣。此山此志。乌可已也。上天久厌秽德。将使东偏遗民。复见汉官威仪。而此志适成于今日。安知阳复之渐。不在是欤。是役也。以余尝叨陪伯氏。获闻校雠之绪馀。俾识其事。追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3L 页
念曩昔。深不禁怅涕。遂略书如此。若其编辑义例事实颠末。俱有原序跋。今不架叠。而编中辄加增字以别之者。即我伯氏校正时所补也。粤在 正庙二十三年戊午。 内赐春秋一部。藏奉于草堂。此书之颁于此院。可以见 圣意之有在也。洞名黄杨。以其不雅。改以今名者。李体素春英也。焕章庵始有僧密严。文正公住此时尝陪游者也。后数十年。守此庵不去。每道先生往来时事。历历无遗云。(此二条。见玉吾斋集。)此皆山中古事之不可阙者而漏于志中。故玆并及之。
文正公世系子孙录跋(癸亥)
右我先祖文正府君世系子孙录也。往在乙卯。伯氏与堂兄始议印行此录。如朱文公大全例而竟未果焉。尝窃恨之。乃于壬戌夏。诸族咸与语曰文正公脚下诚不可无谱。盍举畴曩未遑之事乎。遂编成一册。以著文正公先系及子孙。凡例则略仿谱体而辄从简约。以便考览。此文正公谱序所谓详而不烦略而不遗者也。我宋之谱。不修久矣。比年以来。每有修谱之论。而迄玆未就。盖世益远而子姓益多则难为一谱。其势固然。今姑先从此录。以成一家之谱。而更待会通之日。则是亦吾文正公之意也。噫文正公孙行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4H 页
凡五房。而至今八九世。派分支列。散在各处。往往有不识名面。殆同路人之相视。是岂吾祖先之心也。况我文正公为百世不迁之祖。凡为子孙者。虽百世而宗不毁。宗不毁则亲不竭矣。然则宗子之收族族人之敬宗。乌可以亲疏远近而有间也哉。此录一出。每开卷若花树之相会。而亲爱之良心。自不觉油然乎中焉。为文正公之孙者。苟以文正公谱序末端所谓之说为心。则是录也岂不有补于敦睦之谊也。为吾文正公之孙者。其各以是勉之。
隐峰集重刊跋
昔我先祖睡翁公有以气节相许者。即隐峰先生安公是也。一与之倾盖。契谊甚笃。暨我文正公千里造门。至有不朽之托。而其所景仰之意。每溢于咫尺之书。此近洙所以闻其风而服其义者。有倍馀人焉已。先生之造诣。固非末学所敢窥俟。而盖以魁奇之姿。有渊源之学。德义深崇。论议正大。菀然为斗南之模楷。其羽翼斯文扶植世教之功。有不可诬矣。先生文集曾有刊本。而后孙寿禄更加裒辑。编成年谱并志状而附之。仍以先生所著抗义新编,混定录等书。合为一沓。今乃重刊而广传于世。于是乎先生之言议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4L 页
本末。得有所考。而恍然若供洒扫承绪馀。百世之下。有足以廉顽而立懦。呜呼韪哉。我东数千载。有圃隐重峰两先生出。其道学节义。可以撑天地悬日月。而先生之笃信尊慕。必在于两先生。后之尚论者。观于此可以知先生也欤。
凤栖寺诗帖跋
余读先祖文正先生游凤栖寺诗。有以想像乎当日之胜。盖同来十馀人。异姓惟有二。而若桂潭公之遐标。谏议公之重望。不在他人而在宗盟。翰林公之清名。又出于先生脚下。其必上动乾文。不翅陈荀之聚星。何其盛也。今距其时。已近二百年所而寺则废。吾宗之衰落亦甚。虽欲复见当日之事。其可得乎。今年乙丑。桂潭公之孙右仁。以太岁之适值旧甲。抚前迹而兴怀。辑遗篇而缮书。名之曰乙丑帖。仍次原韵二首以示余。盖将属和于诸公后裔。以附原帖之下。顾其意亦可谓善继之事也。跽阅三复。不胜追感。遂书此以归之。是年秋杪。文正先生八代孙近洙谨识。
岁寒斋日记跋
余尝读文正公蓬山记。至叔季二公奔走扶护。与同颠沛。未尝不三复嗟叹曰。昔程叔子之涪陵刘待制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5H 页
之梅州。虽髭发胜昔。死生不变。而兄弟俱存之乐则未之或有。东坡过海。子由绝远。每发怀思之语。夫流离困滞之中。鹤发联棣。如影相附。是岂人人之所可有。而亦岂人人之所能为也耶。呜呼。乙卯以后。火色益急。先生自北而南。自南而又南。数千里严程。二公相先后之。不知寒暑跋涉之劳而凡六年于海上栫棘之里。不相暂离舍。逮黄巴之祸则监正公亦已大耋疾作。而触冒炎瘴。以至伤生而不小变。苟非因心之友。出于至诚恻怛。何以有此。而至若患难之际。未尝见几微色。则尤可验素守之正也。监正公尝有日记一册。盖始于乙卯二月。绝笔于己巳六月初四日。即公易箦前四日。而沙坞之皋复。楚山之受 命。乃在同日。呜呼尚忍言哉。公之七世孙钦载氏。以公志状等文字。合录于日记下方以示余。开卷奉览。恍然若叨陪杖屦于蓬山瀛海之间。获见当日景色。自不禁感极而涕淫。遂易纸传誊。以备家乘。略书所感如右。公受业于沙溪金先生。文行夙著。德望甚伟。寒水斋权文纯公称小尤庵。尝扁其居曰岁寒斋。仍以为号云。
题洪梅山辛亥疏后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5L 页
洪公此疏。实出于我家兄辨说之后。而 邦家典礼赖以归正。曩非我家兄之辨。几不免千古之谬。若是乎草野之论。有关世道。而亦可见洪公虚受之量。与世之遂过饰非者相去悬矣。此所以洪公之为洪公也欤。近见其文集。尽删己酉献议及此疏。此其门人子弟虽欲掩其瑕而不觉其反为后人疑。是诚浅之为知也已。
书石先达家乘帖后
哲庙丁巳。有言 皇朝石尚书后裔者泰东等吁于朝。 圣教若曰水中之蟹草间之蛛。尚为人爱憎。况以石为姓者。于我国果何如也。特令付之御营给料。仍许北苑望拜时参班。大哉 王言。此不但为尚书之思。实我朝万折必东之家法然也。呜呼。龙蛇之变。尚忍言哉。环东土数千里含生之伦。孰非尚书之赐。而其云仍之流寓数百年。寥寥不见称于世者何也。岂所谓显晦有时。而其终不堙没。至蒙 宸褒。则又安知非尚书之灵。阴有以启之耶。余尝至清风府。闻泰东寄玆土。而其家尚有尚书像。亟访之。揭真像于黄堂之壁。与知府拜而肃之。丰貌伟干。可知为厚德之容。而绯袍金带。恍然若复睹汉官威仪。时适 崇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6H 页
祯纪元旧甲也。瞻仰咨嗟。益不禁风泉之思。久而不可谖。粤翌年夏。泰东之弟某过余于鹰山之阳。道家世甚悉。尤不觉蹶然惊喜。仍念我文正先生一生眷眷于东周之义。至有茱蛛之感。噫 圣教中水蟹草蛛之句即此也。若使先生得见尚书之裔者。其爱护阐扬当如何。而设有崇韬之冒汾阳者。不翅如茱蛛之无情也明矣。惜乎其不及于先生之门而得一言之重也。于其归。遂略书所感者以贻之。
书文正公推命帖后
右我文正先祖推命帖也。曾按老峰闵公燕行日记。有曰汉人号曲颠子者善推命。年八十馀。不肯往来屈辱于清国将相。闵公赴燕在 显庙己酉。而其年已过八十馀。此帖之推。又在十馀年后则殆近百岁。窃意其人不但精于推命。亦必学仙家者流。而既不肯屈辱于冬人腥儿之类则莫或托术沈沦者欤。虽无以得其详。而盖亦一异人。奇哉奇哉。又按闵公日记云其论命小卷。书以曲颠道人蔡沤顿。而此帖则云蔡方谷。岂其字与名之异称耶。此帖有其人生本。今藏在宗家庙中。
师任堂画梅帖跋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6L 页
右师任堂申氏所写也。余尝过临瀛。得此于府之鲁岩金氏家。盖金氏之先。与申夫人为姨属。故得其写梅十六根而藏之。今余所得者即其二本也。其指下奇格。真可谓夺造化之工。况得其五行之精秀。会元气之融和。以成真造化哉。宜其生栗谷先生也。昔吴道子画佛。犹为苏氏家长物。况此冰雪孤标。奚翅一头陀像。而又况其出于上谷郡君之伦耶。遂背起妆缮。略识其所由来者如此云。
书华阳志跋后
洛阳山实为 皇庙之主山。全体皆石。特立秀拔。或云如帝字形。洞中群峦。仰之以丈人行。忽于甲子年间。山头巨石一夜崩坠。擎天壁洞口。有一大松屡百年苍翠者。无端枯死。又于年间。洞民言 庙庭碑。有汗透出。如水浸湿。大是异事。呜呼。乙丑之事。尚忍言哉。此皆兆眹之先发而人自不知也。近又闻洞中诸石。往往色渝化为黑。昔我 正宗大王序两贤传心录而有曰。华阳之未遇人也。缺圮而蓊翳。其遇人也。清秀而溶漾。彼一顽然无知者。乃能与时显晦有如是矣。呜呼。其将还为旧日之缺圮蓊翳。终不欲清秀溶漾而然耶。天之未丧斯文也。宁有是理。余尝见蔡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7H 页
凤岩华阳异迹说而心窃异之。其必如庭梅之还荣岩碑之复见也无疑矣。第未知何时得见此事否。聊识此以备山中故事云。
题家藏 内赐书册后
此续通鉴十七册,心经上下沓,近思录四册,自警编五册。即 显庙时宣赐文正公者也。心近二书。文正公手写题目。而自警编即同知公笔。每册皆有文正公图章。窃念堤上旧藏书籍。殆汗牛而充栋。粤自辛卯移峡以后。典守非人。稍稍散失。呜呼惜哉。平泉之木石。尚为李孙之爱护。况我先祖手泽书籍旧物乎。余于上年冬。得见此册于怀乡某家。不觉惊喜。遂以直推还。谨藏奉于宗家祠宇内。仍戒春秋曝晒。又勿许出门外。以为永世宝藏焉。
书梅村尹公遗迹跋
呜呼。此梅村尹公遗迹也。公以八松为祖石湖为父而又以我文正先祖为舅为师。其家学渊源。师承门路。实非他人所可及也。天姿近道。蚤自志学。其所擩染于家庭者。固已纯笃。而及登师门。诚心服勤。三十年如一日。世方以朱门之勉斋拟之。不幸遽阏其年。不能卒究其业。只得为程邵公之伦。此先生所以思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7L 页
之深恸之极。屡发于诔奠之语。是岂先生之私于公而然耶也。呜呼惜哉。公之孙明镇氏。恐久而泯没。收录诔文墓表等文字。合为一册。盖将阐发先徽。以诏稚昧。其意岂偶然也哉。念昔文正先祖。每以尹孙为最可怜而眷眷不能已。余读先祖书。恍然若亲承面命。而顾今可怜之状。未知视当日又如何。吁亦甚矣。不肖孱劣。无以出力相助。只有悯然伤叹而已。虽然剥之上九。有硕果不食之象。天之报施公者。终必有剥果之理。窃以是默祝于公之后昆也。凡为公云仍。皆以岁寒之操。益加勉励。则庶乎其不忝矣。此正明镇氏裒成是编之苦心也欤。
赵氏让宗录跋
夫子尝称孤竹君二子而曰求仁得仁。又何怨乎。朱子释之以为各求其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若吾乡之赵氏汝望,汝愚。即所谓闻其风者欤。或以祖命为尊。或以宗统为重。争相让屡年。遂弃田宅逃去。吁之营邑而营邑不敢强。闻之仪曹而仪曹不能回。以至 上达然后。始乃归正。而犹不敢晏然自居。尤存犹𧸐之嫌。必欲均其析箸。而亦皆不肯从。噫世之往往有争田夺嫡。视父祖之言如弁髦者。莫不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8H 页
由乙普明之心。而惟赵氏一门。皆加于人一等。迄于今馀百年。尚满一乡之口。虽其所处。与夷齐之事。固有大小浅深之别。而其所以求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则殆庶几矣。余尝窃听而钦艳者久。今又见其云仍所编颠末而读之。百世之下。尚可顽廉而薄敦。何其伟哉。至若柳氏之贤。宜其为汝愚之母。而后宗后凤之克趾其美。亦可谓有是父而有是子。尤可尚也已。
题安东权护军后重所受文正公手笔帖
安东权护军。即峤南之一异人也。以一个小吏。进谒于先生。已是奇稀。而陈出处之义。尤岂非奇稀中又奇稀耶。欲知其人。盍观乎先生所赠十六字。而至今六七世。葆藏而敬守者。又无愧为乃祖之孙。是亦奇稀也。护军子孙皆从事儒业。联占司马。仍为本乡儒族。而特其一派尚在刀笔之籍。贫穷不能支。昔我先生尝眷眷于姜孝元之孙。托门人知旧。极其庇恤。而顾此无似贱陋无以出力爱护。如先生之视承硕。心窃慨咄也。
书砺山宋公(埴)行录后
西原乡旧有汝南之评。有若猪觜关。而独称宋公为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8L 页
东圣。闻者咸一口无异辞。苟非实心实行有足以感人深者。何以得此于梁楚也。盖其仁爱之性忠厚之德。皆得于天而无一毫勉强。此所以得圣之称也欤。公之长子柄璿谒于锦谷宋公及我伯氏。悉书其行以铭其宰上。既又以行录属余檃栝成状。余自丱角。已闻其名而服其义。顾何以非其人辞。遂奉诺而久未及偿。仍又癃废不能为笔砚之役。而胤君已作千古。追念孝子之意。自不觉愧叹而继以怆涕。不忍虚还其托。略书颠末如此。而二公之言。可徵百世。亦何用贱陋之架叠也。第尝迹公之事。殆朱夫子所称李承务之伦。而承务则再被宠褒。至锡命服命书。而公乃泯泯无闻。是岂今人之不如古而然欤。抑或有人事之不能无憾者存耶。公之诸子诸孙。亦皆醇谨称于乡党。而贫穷不能自保。天之福善。顾何如也。是尤慨恨也已。
岩栖斋唱酬帖跋
往在甲辰夏。伯氏参文正公忌祀。约金公圭瑞氏入华阳山中。游息岩斋。饭则焕章寺僧徒供之。余亦从焉。鼎对几案。轮读大全各一篇。从容乎文字句读之间。讲究乎性命义理之原。以至上下数千载。家国兴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9H 页
替之故。阴阳淑慝之别。靡不在讨论商确之中。始或参差。终亦烂熳。过旬望而罢。时当炎热。而地既清凉。无一点烦歊之想。又值潦雨而境益静阒。无一事外至之扰。真可谓乌石灵源。去人不远。而时或徜徉于溪石之上。有风浴咏归之趣。盖前后数十年间负笈结夏。多在此山。而雍容酝藉。未有若此时之胜。戊午伯氏弃背。其翌年金公继以奄忽。每入此山。未尝不追念曩昔。只有九原不可作之悲。今年春。与金仲见对校随劄于老星山下。语及此事。仍得其时唱酬诗读之。恍然若更接謦欬。益不禁怆涕。遂缮写为一小帖。以备故事。略识其颠末如此。
直斋集跋
直斋先生遗稿。散在巾衍。五代孙周冕氏。始裒稡缮写。并附录为几沓。将次第印行。而难故未就。胤君敏铉承其遗志。略有士友中所助。方且实心经纪。不幸今年又不起疾。天何啬于先生后事一至于此也。世代寖邈。门户替零。恐成千古之恨。兴言及此。未尝不慨然悼惜。一日其长侄承根。赍原稿以示余曰。此吾父祖之志。而今日之责。惟不肖在。子盍校雠定本。俾卒其业。以图寿其传也。余不觉蹶然而起曰。有是乎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79L 页
子之善继也。吾虽謏寡。敢不为先生役。以成子之美也。遂就帝虎略加订正。又或要删。以俟异时续集之成。呜呼。今距先生之世殆二百年所。使穷乡末学。始得见先生书而读之。不待子云尧夫而皆知先生之为先生。事若有待。岂非斯文之幸欤。古人云至诚所到。金石可透。今于先生之孙。尤验其非诬。是又可尚也尔。
恩津宋氏族谱跋
我宋之谱。盖数百年矣。旧有二本。其二卷者为祖而四卷者其孙也。往在 纯祖戊子将增刊。工既始。旋有岐贰之论。遂成派谱。而往往为郭崇韬嚆矢者有之。可胜叹哉。故参判正熙氏主宗盟。发修谱之论。诸宗莫不乐闻而从之。遂就宽洞斋舍。用活字设局。其规模条约。惟旧谱为准。以为会通。而举赢力绌。功未易集。逵仁甫迭掌其事。阅数历而竣其役。此盖吾家累世未遑之事。若有待于今日。岂不为举一门莫大之幸。而实惟我祖先之灵。默相其事。以底于成也。谱凡十九册。为我双清府君之裔者。无不历历。一开卷干枝源委。亲疏远近。瞭然如视诸掌。亲爱之心。自不觉油然而生。家之有谱。其可小乎。且念新旧谱。自两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0H 页
而为四。自四而为十九。此实阴阳加倍之数。从玆以往。又不知加倍者当为几何也。于不盛哉。余于是役。终始参闻其末议。遂略志其梗槩如此。
文正公所次双清堂韵小识
   当年风月属周程。我祖堂成合有名。霁处任他开户入。光来正喜倚栏迎。子孙共保藏无尽。富贵从今总可轻。太极图中寻此乐。庶几千载践吾形。(黄太史云濂溪如光风霁月。两程再见周茂叔。吟风弄月而归。有吾与点也之趣。濂溪以太极图授两程。太极图实千圣相传之妙诀。故末句及之。)
文正公此诗。漏于大全。近始得见于族侄秉善家所藏旧迹。盖有二本。一则文正公手笔初本。片楮涂乙者也。一则净本。恐是凤谷公代写也。堂役讫。诸议将刻揭堂壁。遂就净本摹写俾刻之。仍记其事。
书文正先生赠朱閒山手笔后
吾先子文正先生尝手书晦翁诗赠閒山朱公。历数百年不被观江之厄而为其家宝藏。宜其爱护不特黄鲁直之书韦苏州之诗也。一日公之六世孙冕谦赍示于沃州之老星山中。余不觉惊喜。跽而奉览。恍若叨陪两夫子巾几。获承謦欬于沧洲武夷之间。先生当日书赠之意。夫岂偶然也哉。闻君之大人未老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0L 页
休官。专读先生书。以究考亭之旨。君于晨昏之际。必有异闻。愿君须加勉旃。用不坠家庭绪馀。以副区区之望也。
书文正公笔对越上帝神明其德八字印本下
此八大字。颠末具有原题跋。不须架叠。而其间数百年梓板之藏于双溪者。今无见存。只有并诸跋印出十番旧纸尚在朴氏家。其诸昆惧或入于观江而不得传。遂谋改刻。以为世传之宝。呜呼。先生手笔。殆遍国中。无不珍弆。而郑文敬公羹墙之意。尤非人人所可及也。诸君之诚心爱护。图所以永久者。亦岂非可尚也哉。余闻而感叹。略识如此。今来谒余者。处士公七代孙洙镇也。尝闻其旧宅爱閒亭扁额。即先生笔。而亦有先生所述移刱记。揭于亭壁。今以锓梓者。藏之亭中。则尤为继述之事。而亭之光色。又当何如也。
健斋集跋
余读 国朝纪事。至壬癸之乱健斋先生金文烈公殉义处。未尝不三复流涕。想像其忠魂毅魄。凛凛如生。孔孟夫子所谓杀身成仁。从容取义者。果非其人也欤。公蚤从李一斋先生学。又游于栗牛两先生门。笃志力行。动以圣贤为法。其忠义之性。虽出于天得。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1H 页
而学问之力有不可诬。世之尚论者。止举其立慬一节。乌可谓知公之言也。惜乎。其遗文逸于乱后。存者若干。而亦尚在巾衍。今其旁裔▼(王+门)植,斗性等合谋印行。俾余识之。此事之适在此年。殆若有待。亦异矣。呜呼。惟玆一编遗集。可以日月争光。天壤俱存。安用余言之赘。略书平昔所感者如此以归之。
时敏堂夜对簇跋
今按大全不载此记。未知何以见遗也。俞氏家及春翁宗家皆有原簇。而吾家旧迹。曾经回禄。散失无馀。故此簇亦入其中而然耶。余于今年乙未。始借宋村所传。并与记文模写妆簇。以备古迹。尝闻赵氏家亦不得传守。人家文献例多如此。可胜叹哉。又按大全赵公往复原簇外。别有一簇。大全所载夜对序。即其簇。赵公请得笔而先生许之。未知并与此不传否。第他家亦未闻有此别簇。将欲广问。更为模传。而未知果可得见也。原簇记世传春翁手笔云。
宋村原簇。太欠草略。故使粗解绘事者。就原簇以意传写。而传写之际。未及照检。多失其旧。是可叹也。又闻宋村旧簇。亦见失于婢仆辈。久始搜觅。更为摹写以传云。
东华山祔位祭田记小识
文正府君深恸伯氏之遇害于虏。重哀其无后。尝以郭夫人命奉其祀。既树石表茔。又置祭田及奴婢。立契券以不得斥卖。以永其祀之意。托之长孙妇谚书教敕。申申恳至。年月下着衔及花署。每岁十月上旬。西阜府君墓祀毕。仍诣公墓行祀。山直以一位祭物。一一封进于宗家。此即祭需看品之意而亦旧例也。今 上乙丑。送人踏验。而山直方致化看检。方哥即文正府君所置墓奴后属而至今守护云。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1L 页
文正公门人录小识
右即判官公(讳可相)所录也。其中虽出入门下而未尝有师弟之礼者亦多载录。恐不可以门人录传后。而亦可以考当日及门之人矣。先生脚下宜有是录。而他无證左。是可叹也。尝见崔鹤庵有同门录。与此互有详略。岂当时门下有所录传。而判官公因以誊之者欤。
此既不可以门人录名之。而亦可因此而知当日及门之有谁某。故姑附于此。以备家史中一旧迹而已。决不当认以真可谓门人录。而妄有传布。此又不可不知也。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2H 页
沧洲集跋
沧洲先生文集并附录为七册。长孙监司公为龙潭时锓梓刊行。始未广布。数百年间。传者几希。并与板本而不存。为世所共叹。今清州郡守金命洙以监司公云仍。承其先意。用活字印出。凡例一视旧本。图所以广传。其举甚盛矣。世之子云尧夫固无待于此集。而使夫夫皆知明天理正人心大经大法之为当日君臣际遇者。舍是书亦奚以哉。然则此集之更加印布。乌可已也。呜呼。皇天既笃生我 大圣人。锡以勇智。又赉良弼。吁谟宥密。眷契益亲。而竟使大义不得伸于天下万世。此曷究焉。惟其一心炯炯。尽在此集。千载之下。读其书。可以知其心矣。夙承庭训。大体之卓然如此。至若文章黼黻。特馀事耳。何足为此集之重轻也。工既讫。俾余识其事。盖以先契宜见余文也。余何敢辞。遂略书平昔所感于中者如此。朱夫子尝曰读诸葛武侯出师表而不下泪者无人心也。今于沧洲集亦云尔。
立斋集卷之十三
 铭
  
和赞善衣带铭(乙未)
万世春秋。严于华夷。礼乐文物。孰敢二之。维我东偏。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2L 页
檀箕后先。爰暨 圣朝。益复焕然。奸魁弄国。志士气夺。四顾茫茫。我将安适。冠带归见。矢心无怍。
立斋集卷之十三
 赞
  
自题五十九岁真
怪尔在绯玉之列。如之何带得山野气也。旅进旅退。可知其疏于世而乏于用。惟不失尔家典刑。其或庶几之谓欤。
李石耘(胜愚)像赞
乔木之门。布衣之室。洒然清标。寒林雪竹。恂恂其仪。温温其德。七分之绡。尚或彷佛。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笺
  
东朝诞辰进贺笺(甲戌)
长乐添海屋之筹。宝龄万岁。大庭举山呼之祝。令节千秋。如冈如陵。是月是日。恭惟 母临一国。子惠八方。盛德匹休于姬周太姒大妊。洪化比隆于圣宋女舜女尧。属值诞弥之辰。益膺难老之庆。伏念臣才疏保障。 恩荷帲幪。云近蓬莱。猥参虎拜之列。日倾葵藿。粗伸鳌抃之忱。
正朝进贺笺
  大殿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3H 页
抚熙运于千载。丹扆穆临。迓景命于三元。青阳按节。千官齐贺。八域同欢。恭惟 恭己面南。若辰居北。敛五福于箕范。寿富康宁。齐七政于虞衡。日月星辰。玆当履端之会。益膺泰来之休。伏念臣才疏保釐。恩重委畀。青春冠冕。幸厕鹓鹭之班。紫帕尺笺。庸效犬马之悃。
  大王大妃殿
长乐膺昌炽之休。养隆千乘。明堂布阳和之德。节届三元。颂腾唐椒。瑞敷尧荚。恭惟有周太妊。如宋宣仁。子惠亿兆民。囿群品于春台寿域。 母临五十载。奠洪基于磐石泰山。肆当一世之正。益仰万年之福。伏念臣壮南重寄。拱北微诚。奉瑶函而陈辞。敢忘一念之爱。瞻王墀而伸贺。叨陪三呼之班。
王世子册礼后进贺笺(乙亥)
  大殿
奠洪基而安磐石泰山。景命有仆。建 储嗣而重 宗庙社稷。宝箓无疆。日吉辰良。天与人悦。恭惟 丕承先烈。光启后昆。宜自天用申。膺周家九如之福。曰吾君之子。腾汉代四重之谣。玆值 太祖诞降之年。爰稽 列朝豫定之典。伏念臣迹厕僚属。躬睹盛仪。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3L 页
瞻鹤驾而欢欣。叨陪嵩呼之列。望龙楼而舞蹈。益切华祝之忱。
  大王大妃殿
如冈如陵。如松如柏。方仰万年之休。重轮重辉重润重光。聿睹八域之庆。主鬯定位。含饴供欢。恭惟女舜女尧。太妊太姒。鸿基奠业。猗古后无以加焉。燕翼贻谟。而后世永有赖矣。诞举豫建之礼。益膺泰来之祥。伏念臣猥荷殊恩。幸逢盛际。左右震邸。纵乏辅导之资。咫尺天墀。敢忘爱戴之愿。
  王大妃殿
重闱敷撝谦之休。方仰懿范。宗祊启明离之象。诞举缛仪。盈庭欢声。匝域喜气。恭惟 配先王德嗣太母徽。六宫颂赞化之功。椒掖令誉。 三朝著翊圣之美。葛覃馀规。玆值竹册礼备之辰。益膺茀禄灵长之庆。伏念臣诚切拱北。职忝壮南。奉瑶函而陈辞。敢献冈陵之祝。瞻玉楼而齐贺。叨随簪绅之班。
  大妃殿
阴功默运于玄壸。福禄鼎臻。缛仪诞举于青宫。储嗣豫建。千官齐贺。八域共欢。恭惟 克嗣徽音。协赞柔化。言念周妃幽閒贞静。宜致箕畴寿福康宁。是知练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4H 页
裙恒御之仪。非徒夙著令誉。乃于尺衣渐长之日。爰见长发其祥。伏念臣恩荷宫衔。才乏衮补。瞻望贰极。共和四重之谣。叨陪千官。粗伸三祝之悃。
  中宫殿
永锡祚胤。咸颂则百之休。豫建 储君。益仰于万之庆。 宗社增巩。朝野胥欣。恭惟 尊配乾元。德合坤厚。六宫被樛葛之化。罔愆壸仪。八域腾菰瓞之谣。无疆邦箓。肆一人元良以正。猗三代治安之规。伏念臣猥以卤姿。获睹缛礼。于是汉庭父老。争颂四重。同我华封群黎。粗伸三祝。
大殿诞辰进贺笺(乙亥)
迓万亿无疆之庆。用申于天。膺五百必兴之期。乃丁是日。千秋令节。八域欢情。恭惟文岸诞登。虞门洞辟。厦毡懋缉熙之学。贲饰文治。蔀户腾粒极之谣。泰平圣化。肆值虹流之日。益仰川至之休。伏念臣职忝居留。才疏宣布。抑茧丝保障。纵乏晋阳之誉。如松柏冈陵。敢效周人之颂。
东朝诞辰进贺笺
坤厚载物。阴功咸暨于八方。震夙届期。宝历益绵于万岁。腊梅初放。仙桃欲醺。恭惟 功赞圣人。位尊太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4L 页
母。长乐享千乘之养。止孝止慈。洪范备五福之全。曰康曰寿。肆当诞弥之月。益迓方至之休。伏念臣才短保釐。心切颂祷。随汉庭呼万之列。喜令节载回。效华封祝三之忱。愿今日长似。
翼宗大王上尊号。 大王大妃加上尊号进贺笺。
  大殿
太庙之缛礼诞举。于乎前王不忘。慈殿之鸿号载扬。允矣大德必得。愀如复见。荡无能名。恭惟譬德北辰。准孝东海。继之志述之事。咸仰文武之谟。愉其色婉其容。益笃曾闵之行。肆当燕贺之日。诞膺厖禄之臻。伏念臣百里分司。寸心恋阙。值千一之盛会。粗伸擎函之忱。瞻九重之耿光。深切祝冈之愿。
  大王大妃殿
千乘之隆养克备。介祉诞膺。七旬之宝龄将跻。显号载美。一国同庆。万岁添筹。恭惟 位尊东朝。瑞膺南极。配 先王齐治之德。至哉坤元之赞乾元。奠我邦绵历之基。猗欤母道而兼君道。肆当玉册之载举。益仰宝箓之弥长。伏念臣职忝华封。诚悬枫陛。叨寄重地。纵蔑茧丝保障之才。瞻望慈天。每切日月冈陵之祝。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5H 页
王大妃殿
象美德于玉册。 先烈克追。扬徽称于铜闱。 慈龄弥卲。颂腾宫壸。庆溢宗祊。恭惟嗣周徽音。受晋介福。祝 太母之遐筹。每奉晨昏之欢。配 先王之孝思。自切羹墙之慕。当鸿号之盛礼。益迓厖禄之滋休。伏念臣顾以疏才。际此会。颂腾周阜。对休命而欢忻。诚切汉嵩。仰 慈德而蹈舞。
  大妃殿
命维新于旧邦。 宫壸之淑德益著。庆莫大于是日。庙殿之徽号比隆。颂溢六宫。欢同八域。恭惟 纯粹之德。柔嘉其仪。彤管播誉。群生被慈育之泽。练衣昭俭。一国化仁厚之风。迨玆两庆之并称。益仰百禄之咸至。伏念臣诚悬北阙。职忝南疆。倾葵藿于寸忱。叨陪虎拜之列。瞻蓬莱于尺地。益切鳌抃之欣。
  中宫殿
宫闱之阴化旁流。夙仰端一之范。 庙殿之徽号载举。聿睹于万之休。匝地欢声。满朝喜色。恭惟黄裳叶吉。彤管播誉。奉 三殿怡愉之欢。鸡鸣问寝。咏 中壸幽閒之德。翟褕含章。肆当瑶册载扬之辰。益迓茀禄无疆之盛。伏念臣猥忝重寄。获睹昌期。同百僚而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5L 页
颂太平。举切鳌抃之悃。祝多男而介景福。咸仰麟趾之祥。
正朝进贺笺
  大殿
圣德譬居辰之所。众拱维星。天道属建寅之期。三元是日。燕贺咸举。凤历鼎新。恭惟尧宫授时。魏阙悬法。慈殿之宝算益卲。无疆万年。 春宫之尺衣渐长。以正一国。玆当三阳之载始。益仰百禄之总遒。伏念臣职忝华封。念切枫陛。随金佩千官之列。尺地擎函。乐草木群生之中。方春有诏。
  
大王大妃殿
仰慈教之诞敷。群黎百姓遍尔德。迓淑气之方畅。三元一日成岁功。蓂荚呈祥。椒柏腾颂。恭惟 绥君子福。位圣母尊。彰懿范于璇闱。已奠磐石之巩业。飏徽号于玉册。克享海屋之遐筹。迨当璇杓建春之辰。益仰瑶觞称寿之祝。伏念臣百里分竹。寸心倾葵。瞻觚棱之祥云。猥忝庭贺之列。望罘罳之端日。深切冈祝之忱。
大王大妃殿宝龄将跻七旬。 大妃殿四旬称庆 进贺笺。(丙子)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6H 页
大殿
准东海之孝。千乘之禄养备隆。膺南极之祥。 两殿之宝龄深卲。是月是日。如冈如陵。恭惟做勋华治。笃曾闵行。本帝王家法之正。诚敬无间于承颜。式祖宗故事之遵。情文允协于志喜。玆值千载旷绝之会。诞举三元贲饰之仪。伏念臣姿乏骏材。躬逢鸿运。望千官蹈舞之列。粗效嵩岳之呼。值八域讴歌之辰。自切华封之祝。
  大王大妃殿
阴功普洽。方仰万亿无疆之休。天禄滋臻。聿睹七旬将跻之庆。孝准东海。祝登南山。恭惟 德配有娀。位居长乐。曰康曰寿。敛时福于箕畴。俾炽俾昌。介景祺于周雅。玆值两庆之会。益迓百禄之休。伏念臣职忝留台。诚切拱极。青春冠冕。叨陪嵩呼之班。彩云蓬莱。敢献川至之颂。
  王大妃殿
六宫颂柔嘉之德。福禄攸宜。 两殿享寿考之祺。贺祝深切。三元令节。亿兆欢声。恭惟子惠庶民。 母临一国。夙赞 宁考之至治。化溢宫闱。克嗣 文母之徽音。庆绵 宗社。玆值缛礼之并举。益仰洪休之无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6L 页
疆。伏念臣恩荷陶甄。运值磐泰。奉瑶笺而蹈抃。三元吉朝。望玉墀而腾欢。千载一遇。
  大妃殿
腾周家九如之谣。万世茀录。膺箕畴一曰之福。四旬宝龄。 两殿洪休。八域同庆。恭惟 仁爱慈谅。贞静幽閒。阴化旁流。咸仰女尧之圣。柔德夙著。克嗣母任之徽。属值熙运之昭休。聿睹缛礼之诞举。伏念臣猥荷虎节。幸逢鸿休。瞻北阙之盛仪。寸忱益切。祝南山之遐寿。尺笺晋擎。
  王妃殿
坤德惟贞。 中壸之徽范夙著。天休滋至。 两殿之宝算深长。庆溢宗祊。欢腾宫掖。恭惟 化赞丹扆。吉叶黄裳。 殿上供怡愉之欢。京室贤妇。宫中播窈窕之咏。君子好逑。猗欤无疆之休。实为莫大之庆。伏念臣任重虎竹。才蔑茧丝。当举国同庆之良辰。倍切葵悃。遵守土任职之常礼。恭奉芝函。
拟致仕谢笺
优閒养疴。久沾雨露之渥。以礼致仕。荐荷天地之恩。无容感铭。曷以报答。伏念臣草茅贱品。樗栎散材。慕禄贪荣。忝在滥竽之列。揆分度力。愧乏补衮之资。顾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7H 页
犬马之情。非敢昧魏阙之恋。而麋鹿之性。未能忘山野之群。寄命刀圭。况复薪忧之久淹。委身床褥。其奈蒲质之易零。虚縻枢衔。莫伸趋走之礼。逖违 文陛。自速逋傲之诛。猥遵古人引年之规。屡烦明时纳官之请。秪缘末病。前后之负 恩实多。尚赖宽容。曲全之异数辄下。苟非 圣明之鉴烛。何望贱陋之见谅。淮阳之治。果轸汲长孺言病。都门之饯。特许疏太傅乞骸。黄麻无除。庶免乌噤凤蹲之诮。碧山不负。宜休钟鸣漏尽之行。玆盖伏遇 主上殿下明极照临。仁兼覆载。耻一夫不获其所。老者安之。俾万物各得其宜。大哉君也。遂令癃朽之喘。亦被涵濡之仁。臣敢不仰戴洪私。俯就至愿。九重阊阖。虽阻觐耿之期。千里江湖。尚切献曝之悃。
立斋集卷之十三
 玉册文
  
肃宗大王追上 尊号玉册文(庚寅)
承燕谟于贻厥。朱弦兴叹。追骏惠而笃之。瑶牒飏烈。曷既象德。秪率彝章。恭惟 肃宗显义光伦睿圣英烈裕谟永运洪仁峻德配天合道启休笃庆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挺勋华圣姿。缵 孝显丕绪。自视膳而化本兴孝。夏讴咸归。逮莅极而政先施仁。汉诏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7L 页
覃布。斧钺奋五庸之讨。举万世而措诸泰磐。旒纩恢四聪之明。见一义则赫然乾断。遇灾求言之念。怀渊冰于濩涓。居安思危之谟。證水舟于图写。沛然江河若决。而犹孜孜乎惜阴。倬彼云汉为章。而必眷眷于諴小。灵寿之盛事载述。久道化成。长秋之正位复尊。彝伦秩叙。肆八域之胥戴。伊百度之皆贞。修妃嫔 庙见之仪则申明 皇朝旧典。正君臣服议之谬则一从朱子定论。膳羞斥珍。康功戒游田之乐。帏帐昭俭。致力在沟洫之劳。若夫义理之阐明。尤仰德业之光大。奉 庄陵于 祧庙。可以天地建诸。报 神皇于享坛。盖取春秋大一。万物夬睹。定国是于丙申纶言。四维鼎新。树世教于甲戌旌节。山河带砺之券。于前功将多。亭阁箴铭之题。启后人罔缺。属眇躬嗣受厥命。赖灵庥式至今休。太虚之云影已过。无能名于巍荡。岱岑之泥检虽在。犹未尽于揄扬。况谟烈罔间于显承。又事会幸因于范镂。礼则我家自有。乃以谋及卿士大同。咸曰(自礼则(止)咸曰中间疑有阙误)▦▦▦▦▦▦▦▦▦▦▦法。天载无臭。纵非蠡管之可窥。人神叶情。讵缓鸿册之追阐。拚耿光而愀然如见。称徽典而焕乎有文。谨上册宝。追上 尊号。曰正中协极。神毅大勋。正不倚而中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8H 页
不偏。允协于极。神以知而毅以执。用大厥勋。伏惟冀赐顾歆。默垂眷骘。玉简增耀。配高明博厚而无疆。璿箓衍休。俾昌炽耆艾而受祉。
翼宗大王追上 尊号玉册文(壬辰)
嘉 储宫显亲之恳。饰重庆而勉循。追 祢室对天之休。稽晟典而同阐。情文允叶。怆慕粗伸。恭惟 挺上圣姿。抚中和运。孝悌敬爱。具三善而天成。睿知聪明。冠百王而特达。大哉问为圣之道。耸泮儒于观瞻。惕然务猛省之工。勉宫僚于晋接。所迪者正言正事。克彰乎仁闻仁心。乃喜定省之安。实符周王寝膳之节。于笃弟妹之友。允迈唐帝枕被之欢。既毓德垂二十年。寔灵箓启亿万世。逮夫万机之代聪。已著其度心莫音。耿然一念之图治。不遑于宵寝旰食。奉大训于九经四勿。治国修身。拚庆会于三圣一堂。令德受禄。猗欤纯德之显。但见笃恭而平。知稼穑之艰难。屏有耕织之绘。昭衣襨之俭约。身无缎绮之华。南北赈资之务尽心。辄令发棠散帑。中外狱案之必躬览。庶致空圄措刑。屹王基之丰碑。溯漆沮绵远之本。弆 皇坛之实录。寓江汉朝宗之思。而听受恢乎渊薮之容。亦施措沛然江河若决。戴四载神化之被。于不忘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8L 页
于前王。裕后昆嘉谟之贻。式克休于今日。纵巍荡屡已徵于镌琰。而摹绘犹未恔于飏徽。顾 震邸荐吁以尊亲。肆涣音诞宣于归美。谓是年两庆之并凑。以舆情则固然。于斯时先烈之追惟。在菲忱亦曷已。常僾然如见陟降。慕切羹墙。每思乎丕阐揄扬。仪备物采。缅惟懿称加隆之典。式遵 列朝成宪之监。建天地而质鬼神。庶几百年之不惑。画日月而范金玉。敢云一分之能称。谨奉册宝。追上 尊号。曰刚粹景穆峻惠衍祉。体至刚而用粹精。克骏惠于峻德。命于穆而迓景箓。膺鸿祉于衍光。伏惟尚鉴微衷。冀赐明格。诞受厥命。昭令典于无穷。长发其祥。延弘祚于永世。
立斋集卷之十三
 婚书
  
子秉瑞婚书(癸丑十月)
忝亲恩津宋宗洙。白青松沈进士尊亲家执事。窃以迨庶士之谓。既卜摽梅之期。遵先人之仪。敬奉俪皮之制。敢陈微悃。用浼崇听。伏惟执事。乔木世家。青松望族。孝友克笃。晴峰公之徽范可徵。儒雅相传。梧滩爷之典刑犹在。玆承嘉命。许以长女贶室仆之从弟近洙之子秉瑞。惟令爱令仪克备。淑闻早彰。而秉瑞学迷小子之方。养乏童蒙之正。东床之坦。讵能比王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9H 页
氏家儿。西监之优。非敢望范公举子。量材有愧。难副乘龙之心。同气相求。幸成用鲋之义。重婚姻之礼。所以基百福之原。咏家室之宜。庶复见二南之化。曷容毕既。倘赐鉴存。
立斋集卷之十三
 上梁文
  
青川东山丙舍上梁文(癸亥)
癸山新兆。始占万年之宅。丙舍旧制。乃建五架之居。苟美苟完。爰居爰处。惟玆鸠峰之北鹰山之南。丘垄相望。密近文正公幽宅。风水可验。尚传不谖堂旧兆。每指点之言。追念如昨。故体魄之托。克襄于今。欲恔孝子之心。尤慎终事之地。伐苍石而具象设。是谓墓道之罔亏。栽白杨而禁牧樵。庶见山谷之不改。顾此永慕之所。讵无宿斋之居。如飞如革。安用大厦之制。乃经乃始。已成不日之功。置田簿而备祼将。式遵先祖桥山之记。寄僧庐而托汛扫。每怀文公先垄之诗。将举修梁。乃陈伟颂。儿郎伟抛梁东。簇立青山指顾中。松槚苍苍先墓。近来人守护万年同。儿郎伟抛梁西。一望晴烟野色低。遗语分明如在耳。残花芳草不胜悽。儿郎伟抛梁南。雨后山容淑气含。长使遗昆瞻扫地。阡冈咫尺对坟庵。儿郎伟抛梁北。槛外长川流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89L 页
不息。源远方知流自长。愿言世世无穷极。儿郎伟抛梁上。天作名山形势壮。抔土未乾原草宿。至今仪范谁摹状。儿郎伟抛梁下。分付群僮勤扫洒。勿替承承惟孝思。肯堂遗业知来者。伏愿上梁之后。神鬼呵护。子孙瞻依。日夕周旋。几切羹墙之慕。春秋奠献。宜增霜露之怆。
麟趾堂上梁文(戊子)
阿四重屋。抗龙首而华构贲新。则百斯男。颂麟趾而嘉扁复焕。用天申命。兴公子仁。念玆交泰傍麟堂。自前为坤圣燕寝。蜎蜎蠖濩之怡养。适劳佚而祈祈僮僮。螽斯和集之众多。衍本支而绳绳蛰蛰。中春稽治蚕之事。陶化播流。大人占梦罴之祥。茀禄绵远。猗欤龙九五配德之室。盖取毛三百为长之名。褕狄宣贞静之教。克配乾象之资始。定角兴信厚之性。实为关雎之正应。承元配尊。既仰近自身而远取物。顾名思义。可见上召和而下致祥。夫何乙年重建之馀。遽干丙方郁攸之警。栖棱金爵。其奈气数之屈伸。蟠础双猊。莫赖神灵之呵护。思鲁府之仍贯。讲周诰之肯堂。恭惟 主上殿下。献蟠 东朝。贻燕震邸。止慈止孝。每切帝舜见墙之思。丕显丕承。乃法大禹卑宫之揆。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90H 页
自一初继志述事。而百度修废举隳。天运之丁。克修三百年未遑之典。地辟于丑。复奠 列圣朝相传之基。不欲速不宜迟。外而百堵皆作。无创新无废旧。内则诸殿先成。惟巩基方抚昌辰。伊玆堂先颂多子。于是处处。以鸡鸣而献箴。宜尔振振。取兽灵而锡号。间因东阙移御之后。尚迟南内重修之图。民心乐趍。非无经始之道。国家多事。致稽率旧之方。幸值邦庆之荐臻。举仰宸衷之克断。休运回泰。般绳输墨各奏功。美制改观。甫柏徕松皆入用。惟新堂哙哙其正。乃旧额昭昭为灵。顾中壸俪极之居。正宜晕飞鸟革。况前星重辉之日。更祝麇身马蹄。君子攸跻。屡见喾郊禖克祀。王者之瑞。允符尧华封祝男。载答呼邪。恭扬颂祷。儿郎伟抛梁东。绣栱玲珑瑞旭红。一索成男方出震。四重歌发五云中。儿郎伟抛梁西。高冈直与碧檐齐。万年枝上将雏凤。更带朝阳返旧栖。儿郎伟抛梁南。老人星见瑞光含。 东朝恭祝无疆寿。 圣孝推之四海覃。儿郎伟抛梁北。负儿淑气无穷极。扶舆磅礴合天心。长护神基年万亿。儿郎伟抛梁上。明明帝眷垂天象。百祥皆以类相应。造次斯须焉可忘。儿郎伟抛梁下。治功先问于朝野。林葱赤子一帲幪。大庇
立斋集卷之十三 第 290L 页
安能如广厦。伏愿上梁之后。筑室续妣。釐女从孙。内正外严。已验休祥之长发。神承圣继。将见仁德之相符。虽无麟而若麟。正当圣人睹物之会。以非趾而喻趾。允合孝子锡类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