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立斋集卷之九 第 x 页
立斋集卷之九
杂著
杂著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1H 页
星山杂录[上]
南轩先生尝论西汉儒者。以利禄为事。以成王莽篡窃之祸。光武贵隐逸变其风。故虽群奸睥睨神器而未敢即取。
朱子门人黄干。(勉斋。)干门人何基。(北山。)基门人王柏。(鲁斋。)柏门人金履祥。(仁山。)履祥门人许谦。(白云。)
胡元之世。去南宋不远。以儒称者自不乏人。然滔滔皆失身。如许衡,吴澄。知足以知此而犹不免焉。惟金仁山,许白云隐居求道。超然洁身。譬如一星孤明。一脉正气。乃在于朱门私淑之人。其渊源有不可诬者。(吴老洲说。)
明李渭刻必为圣人四字。印布四海。尝见任全斋赠人。必书此四字。盖出于李渭之意。
吕东莱病中有日记。其翻阅论著。不以一日懈。至于气候暄凉。草木荣悴。亦必慎焉。其察物内省。盖有非血气所能移者矣。(见朱夫子跋。)
按东莱以辛丑七月二十七日卒。日记终于是日。而是日犹读诗笃公刘章。
南轩先生尝论西汉儒者。以利禄为事。以成王莽篡窃之祸。光武贵隐逸变其风。故虽群奸睥睨神器而未敢即取。
朱子门人黄干。(勉斋。)干门人何基。(北山。)基门人王柏。(鲁斋。)柏门人金履祥。(仁山。)履祥门人许谦。(白云。)
胡元之世。去南宋不远。以儒称者自不乏人。然滔滔皆失身。如许衡,吴澄。知足以知此而犹不免焉。惟金仁山,许白云隐居求道。超然洁身。譬如一星孤明。一脉正气。乃在于朱门私淑之人。其渊源有不可诬者。(吴老洲说。)
明李渭刻必为圣人四字。印布四海。尝见任全斋赠人。必书此四字。盖出于李渭之意。
吕东莱病中有日记。其翻阅论著。不以一日懈。至于气候暄凉。草木荣悴。亦必慎焉。其察物内省。盖有非血气所能移者矣。(见朱夫子跋。)
按东莱以辛丑七月二十七日卒。日记终于是日。而是日犹读诗笃公刘章。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1L 页
元结世说曰人民寄身命于绝崖深谷。山泽非州里耶。人民奔走。非深林荟丛。不能藏蔽。草木非宗族耶。人民相持于死伤之中。裸体而行。霜露非衣裘耶。人民劳苦相冤。疮痍相痛。呻吟非常声耶。人民饥饿沟渎。病伤道路。粪污非粱肉耶。
民情之可矜可怜。从古而然。岂非痛叹耶。当官莅民者。宜揭座右以为警。
东坡作文使事。必使子弟门生考其出处。盖必如此而后慊于心。
伊川先生每见人论前辈则曰。汝辈且取他长处。
韩持国在颖昌。欲邀二程。豫戒子侄。使置一室。修治窗户。皆使亲为之。其诚敬如此。其诸子侍行。有言貌不庄敬。伊川厉声叱之曰汝辈从长者行。敢笑语如此。韩氏家风衰矣。持国遂皆逐去之。
唐萧德言。晚节每开经。辄祓濯束带危坐。妻子谏曰老人何终日自苦如此。答曰对先圣之言。何敢惮劳。
张思叔家甚微。未知读书。为人佣作。一日县官出入。传呼道路。思叔颇羡慕。或告之曰此读书所致。思叔始发愤。从人受学。后颇能文。至僧舍见道楷禅师。悦其道。有祝发从之之意。时周恭叔官京中。思叔亦从
民情之可矜可怜。从古而然。岂非痛叹耶。当官莅民者。宜揭座右以为警。
东坡作文使事。必使子弟门生考其出处。盖必如此而后慊于心。
伊川先生每见人论前辈则曰。汝辈且取他长处。
韩持国在颖昌。欲邀二程。豫戒子侄。使置一室。修治窗户。皆使亲为之。其诚敬如此。其诸子侍行。有言貌不庄敬。伊川厉声叱之曰汝辈从长者行。敢笑语如此。韩氏家风衰矣。持国遂皆逐去之。
唐萧德言。晚节每开经。辄祓濯束带危坐。妻子谏曰老人何终日自苦如此。答曰对先圣之言。何敢惮劳。
张思叔家甚微。未知读书。为人佣作。一日县官出入。传呼道路。思叔颇羡慕。或告之曰此读书所致。思叔始发愤。从人受学。后颇能文。至僧舍见道楷禅师。悦其道。有祝发从之之意。时周恭叔官京中。思叔亦从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2H 页
之。恭叔谓曰他日程先生归。可从之。及伊川归自涪州。思叔始见先生。时从学者众。伊川独许思叔。以族女妻之。思叔三十岁方见伊川。后伊川一年卒。(出渊源录。)
东晋沈充以王敦党伏诛。其子劲以其父死于逆。欲立功雪耻。竟殉于燕军。朝廷嘉其忠。赠东阳太守。司马公曰沈劲耻父之恶。致死以涤之。变凶逆之族。为忠义之门。可谓能子矣。(见纲目。)
秦桧子钜宋末判蕲州。金人犯城破。与二子浚,浑同死。赠义烈侯。立庙祀之。(见溪谷漫笔。)
静庵先生少时入旅舍。有一美女欣然相近。令奴子载卜移他家。
己卯人赵公元纪年九岁着象戏。其父见之。私语其妇曰吾儿已学无益之事。将何以成立乎。公即垂泣曰吾不知无益而为之。此若害于身。岂敢学之以贻父母忧乎。遂不复为。
土亭妙年受易于花潭。邻有美女。因其夫行商。入土亭所处。土亭据理呵之。其女垂头愧泣而去。其夫窃视之。具告花潭。花潭曰公敬德之师。非敬德之友也。
大谷成先生谨于辞受。尝曰吾平生所戒。色与得二者而已。尝于僦居有色盼者窥之。先生觉之。即避去。
东晋沈充以王敦党伏诛。其子劲以其父死于逆。欲立功雪耻。竟殉于燕军。朝廷嘉其忠。赠东阳太守。司马公曰沈劲耻父之恶。致死以涤之。变凶逆之族。为忠义之门。可谓能子矣。(见纲目。)
秦桧子钜宋末判蕲州。金人犯城破。与二子浚,浑同死。赠义烈侯。立庙祀之。(见溪谷漫笔。)
静庵先生少时入旅舍。有一美女欣然相近。令奴子载卜移他家。
己卯人赵公元纪年九岁着象戏。其父见之。私语其妇曰吾儿已学无益之事。将何以成立乎。公即垂泣曰吾不知无益而为之。此若害于身。岂敢学之以贻父母忧乎。遂不复为。
土亭妙年受易于花潭。邻有美女。因其夫行商。入土亭所处。土亭据理呵之。其女垂头愧泣而去。其夫窃视之。具告花潭。花潭曰公敬德之师。非敬德之友也。
大谷成先生谨于辞受。尝曰吾平生所戒。色与得二者而已。尝于僦居有色盼者窥之。先生觉之。即避去。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2L 页
(墓文。)
天使黄王之来也。栗谷为远接使。崔简易宰成川。欲试公。会诸妓曰若有瞒此老者厚赏之。有一美娥请往。公昼则命侍。夜必命还。如是月馀。妓遂谢归。公赠一绝曰旅馆谁怜夜枕寒。枉教云雨下巫山。今宵虚负阳台梦。只恐明朝作别难。以铁心石肠。为此清新婉丽之语。与宋广平梅花赋。千载同符。(诗评。)
刘元城被谪居时。以为将父母遗体。矢不犯色而来。厥后三十年在谪。色心不复萌。(栗谷语录。)
吴宁斋允常在成川子舍。红粉满前而不顾云。(宁斋遗事。)
郑古玉碏,成石田辂皆四十丧耦。终不再娶。不近女色。似入定僧。惟酷嗜酒。沉酣度日。此两老能断难制之大欲。而不能超出醉乡之外。岂其情欲分数有浅深而然耶。(见睫录。)
清州有朴同知某。年九十七而殁。余在青川时。距其居为三十里而曾未见其人。往在丁卯春。一日委往见之。其年方九十六。颜貌齿发无异少年。阶级升降。小无难色。问其有何服药。答谓自少至老。未尝服一盂茶。长年方无如独寝汤。公且试之。盖闻其人年四十二丧其妻。仍独处一不近女色。亦
天使黄王之来也。栗谷为远接使。崔简易宰成川。欲试公。会诸妓曰若有瞒此老者厚赏之。有一美娥请往。公昼则命侍。夜必命还。如是月馀。妓遂谢归。公赠一绝曰旅馆谁怜夜枕寒。枉教云雨下巫山。今宵虚负阳台梦。只恐明朝作别难。以铁心石肠。为此清新婉丽之语。与宋广平梅花赋。千载同符。(诗评。)
刘元城被谪居时。以为将父母遗体。矢不犯色而来。厥后三十年在谪。色心不复萌。(栗谷语录。)
吴宁斋允常在成川子舍。红粉满前而不顾云。(宁斋遗事。)
郑古玉碏,成石田辂皆四十丧耦。终不再娶。不近女色。似入定僧。惟酷嗜酒。沉酣度日。此两老能断难制之大欲。而不能超出醉乡之外。岂其情欲分数有浅深而然耶。(见睫录。)
清州有朴同知某。年九十七而殁。余在青川时。距其居为三十里而曾未见其人。往在丁卯春。一日委往见之。其年方九十六。颜貌齿发无异少年。阶级升降。小无难色。问其有何服药。答谓自少至老。未尝服一盂茶。长年方无如独寝汤。公且试之。盖闻其人年四十二丧其妻。仍独处一不近女色。亦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3H 页
不能饮酒云。
孝庙语及臣僚不能断饮之弊而曰。予在潜邸嗜酒。无日不醉。及升储位。断而不饮。 慈殿尝赐羊肉及酒。不敢不饮。而其味甚恶。无异苦药。盖习于不饮而然也。(公私闻见录。)
兵曹吏金峻年老后。常言吾于癸亥反正后。见勋臣会话时。自勋府设馔而酒仅一壶。及其会罢。酒无所减。盖勋宰诸公皆不能饮。才近口辄还其杯。宰相如此。国安得不太平乎。
一蠹先生 成庙赐酒。先生伏地曰臣母在时。尝责饮酒。臣因誓不饮。不敢承命。 上嗟叹许之。
内赡寺造酒之室。盖瓦腐朽。数年一易。鸟雀不敢集其上。以酒气薰蒸故也。世人之纵酒者。鲜不夭死。虽不即死。亦成废病。其他招祸丧身者。不可悉数。(芝峰类说。)
退溪溪上之宅。仅十馀架。祁寒暑雨。人所不堪。而处之裕如。永川守许时尝历谒大惊曰。隘陋如此。何以堪之。先生曰习之已久。不觉其隘陋也。
黄厖村晚年。长子胡安公,次子烈成公俱登宰列。胡安尝构所居室将落之。一时卿相皆会。厖村周视堂室而去。盖恶其太侈也。满堂皆罢。胡安惶恐。翌日即
孝庙语及臣僚不能断饮之弊而曰。予在潜邸嗜酒。无日不醉。及升储位。断而不饮。 慈殿尝赐羊肉及酒。不敢不饮。而其味甚恶。无异苦药。盖习于不饮而然也。(公私闻见录。)
兵曹吏金峻年老后。常言吾于癸亥反正后。见勋臣会话时。自勋府设馔而酒仅一壶。及其会罢。酒无所减。盖勋宰诸公皆不能饮。才近口辄还其杯。宰相如此。国安得不太平乎。
一蠹先生 成庙赐酒。先生伏地曰臣母在时。尝责饮酒。臣因誓不饮。不敢承命。 上嗟叹许之。
内赡寺造酒之室。盖瓦腐朽。数年一易。鸟雀不敢集其上。以酒气薰蒸故也。世人之纵酒者。鲜不夭死。虽不即死。亦成废病。其他招祸丧身者。不可悉数。(芝峰类说。)
退溪溪上之宅。仅十馀架。祁寒暑雨。人所不堪。而处之裕如。永川守许时尝历谒大惊曰。隘陋如此。何以堪之。先生曰习之已久。不觉其隘陋也。
黄厖村晚年。长子胡安公,次子烈成公俱登宰列。胡安尝构所居室将落之。一时卿相皆会。厖村周视堂室而去。盖恶其太侈也。满堂皆罢。胡安惶恐。翌日即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3L 页
毁而改造云。(见黄塘村炜说。)
金思斋寄黄校理汝献书曰。君之营作。不如停之顺天耳。仆处约之中。营屋数椽田数亩。冬絮夏葛各数件。卧外有馀地。身边有馀衣。钵底有馀食。挟此三馀。高卧一世。所不可阙者。惟书一架。琴一张。友一人。履一双。迎睡一枕。纳凉一窗。负暄一楹。此二五虽烦不可废一。此外何求。(松窝记。)
慕斋金先生与成右相世昌并直湖堂。成公素豪家。衾枕极侈。慕斋穷约。性且不喜奢。布被木枕。萧然若寒士。成公愧甚。抵明还家语夫人曰。国卿若笑我之侈则吾岂如是抱愧乎。亟令易以朴素云。(见东儒师友录。)
退溪先生尝曰我真福薄。餤厚味则如痞滞不安心。餤苦淡然后方利肠胃云。(退溪言行录。)
退溪与赵月川书曰古人因困穷而学益进。今人因困穷而志遂渝。古人因穷而动心忍性故业进。今人因穷而坏志逐物故业退。
官卑禄薄。虽不快意。然比之一介寒士区区敩学。仰食于人者则已为泰矣。(朱子书○记疑敩学如馆客之类也。)
贫者士之常。惟无易其操则甚善。(朱子答吕侁书。)
顺之既有室家。不免略营生理。粗有衣食之资。便免
金思斋寄黄校理汝献书曰。君之营作。不如停之顺天耳。仆处约之中。营屋数椽田数亩。冬絮夏葛各数件。卧外有馀地。身边有馀衣。钵底有馀食。挟此三馀。高卧一世。所不可阙者。惟书一架。琴一张。友一人。履一双。迎睡一枕。纳凉一窗。负暄一楹。此二五虽烦不可废一。此外何求。(松窝记。)
慕斋金先生与成右相世昌并直湖堂。成公素豪家。衾枕极侈。慕斋穷约。性且不喜奢。布被木枕。萧然若寒士。成公愧甚。抵明还家语夫人曰。国卿若笑我之侈则吾岂如是抱愧乎。亟令易以朴素云。(见东儒师友录。)
退溪先生尝曰我真福薄。餤厚味则如痞滞不安心。餤苦淡然后方利肠胃云。(退溪言行录。)
退溪与赵月川书曰古人因困穷而学益进。今人因困穷而志遂渝。古人因穷而动心忍性故业进。今人因穷而坏志逐物故业退。
官卑禄薄。虽不快意。然比之一介寒士区区敩学。仰食于人者则已为泰矣。(朱子书○记疑敩学如馆客之类也。)
贫者士之常。惟无易其操则甚善。(朱子答吕侁书。)
顺之既有室家。不免略营生理。粗有衣食之资。便免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4H 页
俯仰于人。败人意思。此亦养气之一助也。但不可汲汲皇皇役心规利耳。(朱子答许顺之。)
退溪先生读书。虽一字一画之微。不为放过。鱼鲁豕亥之讹。必辨乃已。然未尝割改旧字。必傍注纸头曰某字疑当作某字。其详慎精密如此。赵上舍穆尝校雠心经附注。字画之讹者割正之。注脚之不当添补者即添补之。先生责之曰先儒成书。何可一任己见去就之快如此也。独不思金银车之诮耶。(见退溪言行录。)
退溪尝得朱书于都下。闭户静观。历夏不掇。或以暑热致伤为戒。先生曰讲此书。便觉肝膈清凉。自不知其暑也。
退溪先生曰为人作请简。虽与自己之求有间。然亦多为人所贱恶。故寻常所听从者十居二三。往往有羞吝欲一切不为。则又不近情。可否之择。真不易也。大抵吾辈既有志学问。事事不放过。乃为得之。而持身行世。率多疏阔。招人谤议。岂不可畏可警耶。(与郑子中书。)
退溪先生尝曰我之进退。前后似异。前则闻命辄往。后则有徵必辞。往亦不敢留。盖位卑则责轻。犹可一出。位尊则任大。岂可轻进。
退溪先生读书。虽一字一画之微。不为放过。鱼鲁豕亥之讹。必辨乃已。然未尝割改旧字。必傍注纸头曰某字疑当作某字。其详慎精密如此。赵上舍穆尝校雠心经附注。字画之讹者割正之。注脚之不当添补者即添补之。先生责之曰先儒成书。何可一任己见去就之快如此也。独不思金银车之诮耶。(见退溪言行录。)
退溪尝得朱书于都下。闭户静观。历夏不掇。或以暑热致伤为戒。先生曰讲此书。便觉肝膈清凉。自不知其暑也。
退溪先生曰为人作请简。虽与自己之求有间。然亦多为人所贱恶。故寻常所听从者十居二三。往往有羞吝欲一切不为。则又不近情。可否之择。真不易也。大抵吾辈既有志学问。事事不放过。乃为得之。而持身行世。率多疏阔。招人谤议。岂不可畏可警耶。(与郑子中书。)
退溪先生尝曰我之进退。前后似异。前则闻命辄往。后则有徵必辞。往亦不敢留。盖位卑则责轻。犹可一出。位尊则任大。岂可轻进。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4L 页
谷云金公曰先王考座无杂宾。年少子弟侍侧。不敢以閒杂之言有所陈说。只有事则禀。有问则对而已。今世口尚乳臭之儿。全不修子弟之行。略不习经史之书。只求见邸报。妄谈时事。后生辈切宜戒之。
金三渊虽在山中。必借见朝报于邑。盖欲知朝廷得失。用人贤否云。亦可见先辈不能忘世之意也。我伯氏亦必借见。每道三渊事矣。
宋公纯庶叔每曰宰相见出西小门。而未见出南大门。盖言至死不退也。公每嫌其言。自开城纳节而归。语其叔曰吾今得出南大门矣。
赵浦渚以领枢上疏致仕。安牛山以书相贺。手制草屦以寄之。(南溪集。)
正庙丙辰八月十四日。斋宿于摛文院。夜既深。月色益皎。松竹交荫。召在院诸臣教曰。予喜闻人读书声。夜阑灯灺。击节咿唔。未必不若敲金拊石也。遂出院中古书。使诸臣各读奏一篇。漏将撤。宣馔尽欢而罢。(原任直提学臣金载瓒录。)
宋文正之学。本之朱子。而所遇之时。亦与朱子彷佛。故发言立论。深得朱子之蕴。予之所编两贤传心录。非独寓意于旷感而已。实出于为斯文深长虑也。(原任
金三渊虽在山中。必借见朝报于邑。盖欲知朝廷得失。用人贤否云。亦可见先辈不能忘世之意也。我伯氏亦必借见。每道三渊事矣。
宋公纯庶叔每曰宰相见出西小门。而未见出南大门。盖言至死不退也。公每嫌其言。自开城纳节而归。语其叔曰吾今得出南大门矣。
赵浦渚以领枢上疏致仕。安牛山以书相贺。手制草屦以寄之。(南溪集。)
正庙丙辰八月十四日。斋宿于摛文院。夜既深。月色益皎。松竹交荫。召在院诸臣教曰。予喜闻人读书声。夜阑灯灺。击节咿唔。未必不若敲金拊石也。遂出院中古书。使诸臣各读奏一篇。漏将撤。宣馔尽欢而罢。(原任直提学臣金载瓒录。)
宋文正之学。本之朱子。而所遇之时。亦与朱子彷佛。故发言立论。深得朱子之蕴。予之所编两贤传心录。非独寓意于旷感而已。实出于为斯文深长虑也。(原任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5H 页
直提学臣徐龙辅录。)
戊子仲春。元令世洵在 景慕宫直中。奉览 弘斋全书。录出寄书于余而示之。当日际遇之隆。右文之盛。虽千载之下。有足以歆动。
洛阳山与首阳山。万古纲常树此间。客到试看千仞壁。腥毡天地别人寰。
此一绝世传文正公诗。屏溪书揭焕章寺壁上。而今不载于大全。伯氏尝以为窃观诗意。恐是后人赞叹之辞。而非先生自道语。曾于华阳志校正时。虽不删而略识其传疑之意。今年夏。偶读两贤传心录。此诗见载其中。伏未知何以得彻 乙览而有此收录也。于此可以仰窥 正庙圣学之无微不到。而亦可见大圣人旷感之一端也。(丁亥立秋日谨识。)
传心录中首句。作华阳洞与首阳山。恐或误彻 乙览。而抑或开刊时。传写讹误欤。窃观此书刊出之际。不善考校。多有缺误。此则任事者疏忽之责。可胜叹哉。
文正公答闵公蓍重书。有曰半百乾柿。殊见至意。曾见栗谷先生以乾石鱼数介。挟入简封。以投龟峰菜畦。每叹先贤风谊。物益薄而情益厚。不料于公瑞亲
戊子仲春。元令世洵在 景慕宫直中。奉览 弘斋全书。录出寄书于余而示之。当日际遇之隆。右文之盛。虽千载之下。有足以歆动。
洛阳山与首阳山。万古纲常树此间。客到试看千仞壁。腥毡天地别人寰。
此一绝世传文正公诗。屏溪书揭焕章寺壁上。而今不载于大全。伯氏尝以为窃观诗意。恐是后人赞叹之辞。而非先生自道语。曾于华阳志校正时。虽不删而略识其传疑之意。今年夏。偶读两贤传心录。此诗见载其中。伏未知何以得彻 乙览而有此收录也。于此可以仰窥 正庙圣学之无微不到。而亦可见大圣人旷感之一端也。(丁亥立秋日谨识。)
传心录中首句。作华阳洞与首阳山。恐或误彻 乙览。而抑或开刊时。传写讹误欤。窃观此书刊出之际。不善考校。多有缺误。此则任事者疏忽之责。可胜叹哉。
文正公答闵公蓍重书。有曰半百乾柿。殊见至意。曾见栗谷先生以乾石鱼数介。挟入简封。以投龟峰菜畦。每叹先贤风谊。物益薄而情益厚。不料于公瑞亲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5L 页
见之矣。此是闵公外任时事也。以外任送乾柿五十介。可谓至薄。而前辈笃厚之谊。可见于此等处。是岂可得见于后世也。尝见骊阳锦伯时。上文正公书。送当归酒一壶。又尝闻芝村专送乾雉一首而助文正公祀需。此皆可谓后世法也。适看大全见答闵公书。与家儿道其事而继又录之于此。以诏后人。
外叔古东李公海伯时。因事有书于永安国舅。以长折草数斤伴简。此固李公好古之意。而当时未闻以为薄。于此亦可以观世俗之渐渝也。
余尝观丈岩集。有自言用工于惩忿窒欲。欲则十或二三可窒。而忿不能惩一二。此可见郑先生所造之一端。而程夫子所谓七情之中。惟怒难制者此也。余性卞急。每于忿怒处。辄激发不能制。老而益偏。辞气之间。往往㬥露。旋即自悔而终莫能改。是余全无涵养之工而为血气所使者然也。吕东莱读论语一章而顿改习性。果何等学力也。余今七十。未知馀日当几何。而桑榆之收。亦可望矣。聊书此以代弦韦。庶或如蘧伯玉之六十化欤。丁亥熟食日书。
余尝欲绝吸草而不能勇断。丙戌夏。偶阅朴近斋集。有韩南塘作诗止吸之语。遂自语曰学问则不能及。
外叔古东李公海伯时。因事有书于永安国舅。以长折草数斤伴简。此固李公好古之意。而当时未闻以为薄。于此亦可以观世俗之渐渝也。
余尝观丈岩集。有自言用工于惩忿窒欲。欲则十或二三可窒。而忿不能惩一二。此可见郑先生所造之一端。而程夫子所谓七情之中。惟怒难制者此也。余性卞急。每于忿怒处。辄激发不能制。老而益偏。辞气之间。往往㬥露。旋即自悔而终莫能改。是余全无涵养之工而为血气所使者然也。吕东莱读论语一章而顿改习性。果何等学力也。余今七十。未知馀日当几何。而桑榆之收。亦可望矣。聊书此以代弦韦。庶或如蘧伯玉之六十化欤。丁亥熟食日书。
余尝欲绝吸草而不能勇断。丙戌夏。偶阅朴近斋集。有韩南塘作诗止吸之语。遂自语曰学问则不能及。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6H 页
而至于此个事。亦可曰吾何以及前辈耶。即其地凡属草具。一切去之。不复思吸。盖南塘之断吸。似在五十后。故其诗有四十年来吃不当之句。
今年戊子夏。偶读程夫子四勿箴。忽忆曩余十三岁时。生先考手写此箴以戒。至今藏在旧笥。而不肖居然七十馀。不能奉承先训。朝暮且死。不胜惶愧。玆敢识之。庶或为桑榆之收耳。
曩在戊戌。余年廿一。方居堤上旧宅。适值上元。伯氏来临。族兄枕泉及宗人哲仁不期而至。遂要朴老子建。(居佳阳。颇有竞病之工。凡有会无不同参。)携象村诗集一簏上高山寺。村中老学究李某及三从叔公谨偕之。才到山门。白雪没胫。住持僧惠玉以劝缘修改。便成一区精篮。供养既毕。借留拈香室。永夜青灯。聚首蜡韵。不知东方之白。如是凡三夜而罢。至今五十年间。遂成陈迹。而独余枕泉每相对说往时事。今年戊子。因孙息三加。亦数宵娓娓。枕泉以八耋之年。气力尚强。临别约以中秋会高山僧舍。以续旧践。盖吾辈少时读书多在此寺。最不能忘。而未知笃老果能如意践约否。
庾师傅轼字子敬。精于星历推命法。尝论文正府君命曰。格中孤月独明。举世少相与者云。
今年戊子夏。偶读程夫子四勿箴。忽忆曩余十三岁时。生先考手写此箴以戒。至今藏在旧笥。而不肖居然七十馀。不能奉承先训。朝暮且死。不胜惶愧。玆敢识之。庶或为桑榆之收耳。
曩在戊戌。余年廿一。方居堤上旧宅。适值上元。伯氏来临。族兄枕泉及宗人哲仁不期而至。遂要朴老子建。(居佳阳。颇有竞病之工。凡有会无不同参。)携象村诗集一簏上高山寺。村中老学究李某及三从叔公谨偕之。才到山门。白雪没胫。住持僧惠玉以劝缘修改。便成一区精篮。供养既毕。借留拈香室。永夜青灯。聚首蜡韵。不知东方之白。如是凡三夜而罢。至今五十年间。遂成陈迹。而独余枕泉每相对说往时事。今年戊子。因孙息三加。亦数宵娓娓。枕泉以八耋之年。气力尚强。临别约以中秋会高山僧舍。以续旧践。盖吾辈少时读书多在此寺。最不能忘。而未知笃老果能如意践约否。
庾师傅轼字子敬。精于星历推命法。尝论文正府君命曰。格中孤月独明。举世少相与者云。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6L 页
全罗道潭阳人文载实字质仲。少而博涉诸家。天文地理星历占书无不傍通。中年尽弃其学。专意性理之工。出入家兄门下。仍移居珍山地。乙巳秋自潭阳始游怀乡。转入青川。访余于楠谷书舍。仍语及贱命曰。五十内外。必有十年读书之暇。此殆玉成于子。须加勉焉。时余才二十馀。后果如其言。乙丑以后屏伏山中。至甲戌始出脚。其推占可谓神矣。顾余十年间。不可谓全无所用心于此事。而亦不可谓有分寸之进。是可愧汗也。
余性不喜术士。未尝向人谈命说相。或有之而无一验者。丁未夏。有一过客年可三十馀。冒雨入请朝饭。坐间问余年纪。而劝着实赴举曰必做大科。明年运甚好。非但做第。安知不入议政府云云。仍辞去。余亦忘之。果于翌年登第。榜出日始思其言。而竟以无似猥厕台司。一如其说。未知其人居在何处。而可谓精于唐举之术也。
镇川士人尹景溥贯茂松。家甚贫。躬耕以为生。老而好学。袖小学击蒙要诀。遍参当世儒贤及闻人。自言早孤。年十馀才读少微书一卷而止。至五十始发愤往谒华西李公受学。耕樵之暇。未尝暂懈。以难于借
余性不喜术士。未尝向人谈命说相。或有之而无一验者。丁未夏。有一过客年可三十馀。冒雨入请朝饭。坐间问余年纪。而劝着实赴举曰必做大科。明年运甚好。非但做第。安知不入议政府云云。仍辞去。余亦忘之。果于翌年登第。榜出日始思其言。而竟以无似猥厕台司。一如其说。未知其人居在何处。而可谓精于唐举之术也。
镇川士人尹景溥贯茂松。家甚贫。躬耕以为生。老而好学。袖小学击蒙要诀。遍参当世儒贤及闻人。自言早孤。年十馀才读少微书一卷而止。至五十始发愤往谒华西李公受学。耕樵之暇。未尝暂懈。以难于借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7H 页
书。遂卖薪买册。手不释书。昼出耕夜归读如一日。及其子稍长。传其生业。专意为学。曩在庚午冬。访余于鹰山中。留读小学。自是十年之间。课岁必访。必留一两日。娓娓说所读。夜辄轮诵。长于余一岁。余每以李初平拟之也。
往在己巳年间。义城朴进士璋文访余于青川山中。请见宋子大全年谱。至己庚礼论而曰。吾所请见。正为此论也。假使先生误此礼论。何害为先生。而必欲攻斥。是何故也。且见此献议。诚万世不易之论也。居在岭南。不但无以得见此书。又或借得。亦不敢置之案头。故今行欲见此书。而从玆以往。极为豁然。余问子亦午人乎。曰居在南中。故不得不然。余曰柳世哲疏下一千四百人。此果谓公心乎。曰其时亦有称以不知礼而不参。至今目之以不知礼家为二十八家云云。留几日尽看年谱。谒先生墓。转入华阳。奉审书院。言必称老先生。此可以见彼中亦有公心者。皆当如此矣。后闻其人以实才素有名称云。
洪判书万选配贞夫人李氏。庄重有法度。识见通透。早丧怙恃。终身哀慕。祖母之丧。谓洪公曰吾幼失父母。惟祖母是依。今其丧吾不忍异于亲。吾欲别处以
往在己巳年间。义城朴进士璋文访余于青川山中。请见宋子大全年谱。至己庚礼论而曰。吾所请见。正为此论也。假使先生误此礼论。何害为先生。而必欲攻斥。是何故也。且见此献议。诚万世不易之论也。居在岭南。不但无以得见此书。又或借得。亦不敢置之案头。故今行欲见此书。而从玆以往。极为豁然。余问子亦午人乎。曰居在南中。故不得不然。余曰柳世哲疏下一千四百人。此果谓公心乎。曰其时亦有称以不知礼而不参。至今目之以不知礼家为二十八家云云。留几日尽看年谱。谒先生墓。转入华阳。奉审书院。言必称老先生。此可以见彼中亦有公心者。皆当如此矣。后闻其人以实才素有名称云。
洪判书万选配贞夫人李氏。庄重有法度。识见通透。早丧怙恃。终身哀慕。祖母之丧。谓洪公曰吾幼失父母。惟祖母是依。今其丧吾不忍异于亲。吾欲别处以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7L 页
终丧。愿君卜妾居外。夫感其义而许之。
近故沈承旨明奎配宋氏。即春翁后孙故郡守友渊女也。甚有闺范。八耋之年。犹矜持无怠惰之容。每值舅姑忌。必三日素食。亲庭忌日亦然。又于舅姑生朝必谒庙。吾女为其孙妇。故尝闻于女子。而心窃艳诵而识之。
石隐俞公(讳彦民)往见其妹氏。若值妹夫不在则小坐室外与语而不入室中云。其妹夫即朴近斋之考也。(见近斋集。○俞公即我祖妣之考。官大司宪。农岩外孙。)
往在戊辰。余自金刚归路。访月林郑友。(抱翁长孙。)其家有文正府君抵山人公夫人闵氏(老峰妹氏。)谚书二度。一则己未巨济时书。一则丁卯书。辞意恳到。末乃娓娓于教幼成立。己未书首引朱夫子事而又曰。有一知旧家妇人。委书问讯。其意甚厚。故仿其事为之云云。先生书所谓妇人。未知谁家妇人。而此真郭忠孝,杨子直之所不能。恨不得传其为某氏事也。
溪谷漫笔曰观近代所谓讲学者。出入性命。贯穿经传。夫子所罕言。子贡所未闻。往往翻澜于舌端。而夷考其操履。依然在利欲科臼中云云。
余观自谓有志于学者。往往不能辨句读。而先从
近故沈承旨明奎配宋氏。即春翁后孙故郡守友渊女也。甚有闺范。八耋之年。犹矜持无怠惰之容。每值舅姑忌。必三日素食。亲庭忌日亦然。又于舅姑生朝必谒庙。吾女为其孙妇。故尝闻于女子。而心窃艳诵而识之。
石隐俞公(讳彦民)往见其妹氏。若值妹夫不在则小坐室外与语而不入室中云。其妹夫即朴近斋之考也。(见近斋集。○俞公即我祖妣之考。官大司宪。农岩外孙。)
往在戊辰。余自金刚归路。访月林郑友。(抱翁长孙。)其家有文正府君抵山人公夫人闵氏(老峰妹氏。)谚书二度。一则己未巨济时书。一则丁卯书。辞意恳到。末乃娓娓于教幼成立。己未书首引朱夫子事而又曰。有一知旧家妇人。委书问讯。其意甚厚。故仿其事为之云云。先生书所谓妇人。未知谁家妇人。而此真郭忠孝,杨子直之所不能。恨不得传其为某氏事也。
溪谷漫笔曰观近代所谓讲学者。出入性命。贯穿经传。夫子所罕言。子贡所未闻。往往翻澜于舌端。而夷考其操履。依然在利欲科臼中云云。
余观自谓有志于学者。往往不能辨句读。而先从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8H 页
心性理气等说涉猎看过。欲为标榜之计。是何曾实有为学之志耶。不过欲掠取美名而竟不得售。则其所倡狂自恣之习。反有甚于初不志学者。尝窃痛憎。而偶见溪谷说。有若为此辈准备者然。故玆录之。以为学者诗礼发蒙之戒焉。
崔简易年十三。作文质于退溪。退溪曰童子何为用佛语。简易愧悔。终身不复用佛语云。
我国人才。侔于中华。王思礼,王毛仲,高仙芝,金可纪皆出东韩而显名中国。崔孤云,李牧隐父子最有名于中原。金生与王羲之同时。李奎报与苏子瞻同时。六臣与方孝孺相去不远。
农岩以为国朝文章。最推溪谷,泽堂。而溪谷近于天成。泽堂深于人工。比之于古。盖彷佛韩柳焉。
张溪谷论我朝文章。称乖崖,佔毕及简易为名家。而谓佔毕最优。
溪谷漫笔曰。自昔文章之士。多英妙早成。而亦有晚就者。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后乃感激。就人受书。世称玄晏先生。陈子昂以豪家子。十七八未知书。慨然立志。卒以文章名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五六年。文章大成。人顾力学如何耳。早晚非所论也。
崔简易年十三。作文质于退溪。退溪曰童子何为用佛语。简易愧悔。终身不复用佛语云。
我国人才。侔于中华。王思礼,王毛仲,高仙芝,金可纪皆出东韩而显名中国。崔孤云,李牧隐父子最有名于中原。金生与王羲之同时。李奎报与苏子瞻同时。六臣与方孝孺相去不远。
农岩以为国朝文章。最推溪谷,泽堂。而溪谷近于天成。泽堂深于人工。比之于古。盖彷佛韩柳焉。
张溪谷论我朝文章。称乖崖,佔毕及简易为名家。而谓佔毕最优。
溪谷漫笔曰。自昔文章之士。多英妙早成。而亦有晚就者。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后乃感激。就人受书。世称玄晏先生。陈子昂以豪家子。十七八未知书。慨然立志。卒以文章名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五六年。文章大成。人顾力学如何耳。早晚非所论也。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8L 页
仁兴君亭畔石井。刻 崇祯丙子四字。其后慨然作诗曰却爱井边池上石。至今犹带大明年。
今 上乙丑。 万东庙掇额后。清州营将梁柱石投绂而归。有诗曰 万东庙下夕阳时。杜宇声声古木悲。茅屋无人徵旧德。桂林何处觅遗祠。有生天地难逃义。宁死男儿不顾私。左镇将军投绂去。西风泪落锦江湄。仍挈眷入砥平山中。终身不仕。甲戌复享后有除。一肃而归。
大成殿额。韩石峰笔也。华使见之。谓古无其比。盖石峰此书。千古绝笔。若方古人则羲之能为而献之不能云。(老峰集。)
尹拯有与子行教书。欲以为掩己欺人之术。而人皆见其肺肝。此政朱夫子所谓自写诬悖而自然不易之公论也。偶阅台山集见其书。而台山亦有辨说。
尹拯与子行教书曰。君臣师生一事致死之义。栾共子之说。载于小学。则其说何可非之耶。只是师生有浅深轻重之别。故其服亦有三月五月期年三年之别。如孔子之于颜曾则与君父同。而其下则煞有差等。安有名为师生。尽同于君臣父子之义乎。今若以一切为师生者。皆同于父子君臣。则
今 上乙丑。 万东庙掇额后。清州营将梁柱石投绂而归。有诗曰 万东庙下夕阳时。杜宇声声古木悲。茅屋无人徵旧德。桂林何处觅遗祠。有生天地难逃义。宁死男儿不顾私。左镇将军投绂去。西风泪落锦江湄。仍挈眷入砥平山中。终身不仕。甲戌复享后有除。一肃而归。
大成殿额。韩石峰笔也。华使见之。谓古无其比。盖石峰此书。千古绝笔。若方古人则羲之能为而献之不能云。(老峰集。)
尹拯有与子行教书。欲以为掩己欺人之术。而人皆见其肺肝。此政朱夫子所谓自写诬悖而自然不易之公论也。偶阅台山集见其书。而台山亦有辨说。
尹拯与子行教书曰。君臣师生一事致死之义。栾共子之说。载于小学。则其说何可非之耶。只是师生有浅深轻重之别。故其服亦有三月五月期年三年之别。如孔子之于颜曾则与君父同。而其下则煞有差等。安有名为师生。尽同于君臣父子之义乎。今若以一切为师生者。皆同于父子君臣。则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9H 页
固不可。而若以父师轻重。定为一说则亦不可。如闵镇长诸疏。以为吾之于怀。有同父子。师生情谊之轻重。他人何可勒定之耶。此则可笑。一边诸议。不知辨破此一款。而泛说师轻而父重则非也。
台山金氏曰彼终始读书人。知其议之毕竟窒碍。不得为后来公案。舍而改图。拈出差等之议。积费思量。曲成义理。其心诚苦矣。
三渊与其族孙时净书曰。如尼尹者。自幼致谨于洒扫应对。以至白纷。居处恭执事敬。而终至于邢七狼狈者。其故何在。只由其欲孝其亲故也。然则孝亦不可为者耶。朱子每对学者。劝以主敬工夫。而又以黑地居敬为不可。所谓黑地居敬者。只务外面把捉。而未能于灵府方寸之地著惺惺底工夫。使心体炳焕。万理森著。故所谓孝其亲者。只积下一团私意。想其俨然不动之中。终日所深思者。图所以吹洗尤翁疵累。要做个穷凶极恶之人。以是为学问之极功。孝子之能事。良足捧腹。所以朱子又有死孝悌活孝悌之说。若能虚以大观。长底还他长。短底还他短。师之未必尽非。父之未必尽是。而有以善处其间。便是活孝悌也。
台山金氏曰彼终始读书人。知其议之毕竟窒碍。不得为后来公案。舍而改图。拈出差等之议。积费思量。曲成义理。其心诚苦矣。
三渊与其族孙时净书曰。如尼尹者。自幼致谨于洒扫应对。以至白纷。居处恭执事敬。而终至于邢七狼狈者。其故何在。只由其欲孝其亲故也。然则孝亦不可为者耶。朱子每对学者。劝以主敬工夫。而又以黑地居敬为不可。所谓黑地居敬者。只务外面把捉。而未能于灵府方寸之地著惺惺底工夫。使心体炳焕。万理森著。故所谓孝其亲者。只积下一团私意。想其俨然不动之中。终日所深思者。图所以吹洗尤翁疵累。要做个穷凶极恶之人。以是为学问之极功。孝子之能事。良足捧腹。所以朱子又有死孝悌活孝悌之说。若能虚以大观。长底还他长。短底还他短。师之未必尽非。父之未必尽是。而有以善处其间。便是活孝悌也。
立斋集卷之九 第 199L 页
玄逸甲戌爰辞中自绝于天之天字。以为所天之天。奏谳或有原恕之议。丈岩上疏曰所谓自绝于天四字。出于何书而加于何罪。其所谓天者。果有他义耶。为人臣子者。何敢以此辞说加于不敢加之地乎。设如渠之供辞。以其天字诿之所天之天。所谓所天之天。即上天之天。上天之天。即所天之天也。小无轻重。而发论之人。以何所见。乃曰原其本情。未必有侵逼之意耶云云。假使所天之天字。异于上天之天。 坤圣之所天。非君父乎。以 坤圣自绝于所天之君父。则此是反道悖德之事。为臣子者敢以此加于君母乎。其所谓爰辞。即其自服也。此真遁辞知其穷也。
胡氏曰杨朱即庄周所称杨子居。与老聃同时。墨翟又在杨朱之前。宗师大禹而晏婴学之者也。○朱子曰杨朱乃老子弟子。如今道流修鍊之士。其保啬神气。虽一句话。不妄与人说。只是个逍遥物外。仅足其身。墨子尚俭恶乐。所以说邑名朝歌。墨子回车。想是个澹泊槁枯底人。○老子之术。谦冲俭啬。全不肯役精神。自家须占得十分稳便。方肯做。才有一毫于己不便。便不做。
肃宗朝。(似在丙寅丁卯年间。)机张儒生金邦翰疏进一册子论
胡氏曰杨朱即庄周所称杨子居。与老聃同时。墨翟又在杨朱之前。宗师大禹而晏婴学之者也。○朱子曰杨朱乃老子弟子。如今道流修鍊之士。其保啬神气。虽一句话。不妄与人说。只是个逍遥物外。仅足其身。墨子尚俭恶乐。所以说邑名朝歌。墨子回车。想是个澹泊槁枯底人。○老子之术。谦冲俭啬。全不肯役精神。自家须占得十分稳便。方肯做。才有一毫于己不便。便不做。
肃宗朝。(似在丙寅丁卯年间。)机张儒生金邦翰疏进一册子论
立斋集卷之九 第 200H 页
易学。以为程传于数或阙。本义于理或略。凡经文下扫去传义。以己意掠取传义中句语。妆成辑注。有若集群言折衷者然。丈岩先生以正言。疏请焚其书而罪其人。
皇明永乐时。饶州士人朱友季诣阙献所著书。专毁濂洛关闽之说。 上览之怒曰此儒之贼也。命押还饶州。声其罪而杖之。悉焚其书。(见明史。)
日本人太宰纯有所著论语训传。凡言仁必以安民释之。凡言礼必以仪制释之。力斥集注本心天理等训。以为释氏空虚之学。又曰私欲净尽。乃禅家修菩提之教。心之有私欲亦理也。若果净尽则非人也。其说与阮氏不谋而同。骂詈程朱。上及孟子。以性善为谬。(见台山阙馀阁笔。)
元至元初。使高丽服元衣冠。自时宰至学馆皆剃发。○皇明洪武十九年。(丙寅。)遣郑梦周如京师。请便服及陪臣朝服。便服高丽定百官冠服。一品至九品皆服纱帽团领。其品带有差。主是议者郑梦周,河崙,廉廷秀,姜淮伯,李崇仁等也。百官服之。以见 明使徐质。质叹曰不图高丽复袭中国冠带。祦与宦者幸臣独不服。(见丽史。)
皇明永乐时。饶州士人朱友季诣阙献所著书。专毁濂洛关闽之说。 上览之怒曰此儒之贼也。命押还饶州。声其罪而杖之。悉焚其书。(见明史。)
日本人太宰纯有所著论语训传。凡言仁必以安民释之。凡言礼必以仪制释之。力斥集注本心天理等训。以为释氏空虚之学。又曰私欲净尽。乃禅家修菩提之教。心之有私欲亦理也。若果净尽则非人也。其说与阮氏不谋而同。骂詈程朱。上及孟子。以性善为谬。(见台山阙馀阁笔。)
元至元初。使高丽服元衣冠。自时宰至学馆皆剃发。○皇明洪武十九年。(丙寅。)遣郑梦周如京师。请便服及陪臣朝服。便服高丽定百官冠服。一品至九品皆服纱帽团领。其品带有差。主是议者郑梦周,河崙,廉廷秀,姜淮伯,李崇仁等也。百官服之。以见 明使徐质。质叹曰不图高丽复袭中国冠带。祦与宦者幸臣独不服。(见丽史。)
立斋集卷之九 第 200L 页
嘉庆戊午年中。我国使臣。(不记其姓名。)嗾阁老请朝鲜变服。嘉庆答曰彼尽忠事我。无罪问罪。非王者之道也。且朝鲜自箕子以来。称礼义之邦。衣冠文物。模仿中华。我虽一统天下。犹未免为夷狄。中朝万世之中朝。夷狄百年之夷狄。以吾邦之人。着吾邦之衣服。事理当然。非先王之所法也。何以枉己而屈人乎。此等事勿为提达。(松面朴友家有旧日历。头所记如此。甲申衣制变改时。朴友录示。而即其王父所记云。)仍窃念前后起衅于彼中者。皆我朝鬼蜮所怂恿。如弘立命寿辈是也。嗾彼欲变衣冠者。未知何许凶逆之种。而其所设心。诚不可测。可胜痛哉。呜呼。丁丑下城之日。青邱一隅得保衣冠。嘉庆之言。即弘太始当日之意。而其不讳夷狄之名。尤难于汉文帝之自言侧室子矣。
正庙丙辰春。闾巷讹言嘉庆请令朝鲜剃发。转而愈讹。久乃自定。(见 正宗记事。○此岂此时所闻之说耶。)
汉高祖使陆贾至南越。佗魋结箕踞见之。(纲目注魋音椎。结读曰髻。椎髻者。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夷俗本被发。佗同其俗。但魋其发而结之。)贾曰足下中国人。今反天性弃冠带云云。盖佗从蛮夷被发之俗。见贾为髻而不为冠带。故贾言如此。是岂以椎髻直为夷俗者耶。无冠而露其髻则直椎髻而已。若以椎
正庙丙辰春。闾巷讹言嘉庆请令朝鲜剃发。转而愈讹。久乃自定。(见 正宗记事。○此岂此时所闻之说耶。)
汉高祖使陆贾至南越。佗魋结箕踞见之。(纲目注魋音椎。结读曰髻。椎髻者。一撮之髻。其形如椎。夷俗本被发。佗同其俗。但魋其发而结之。)贾曰足下中国人。今反天性弃冠带云云。盖佗从蛮夷被发之俗。见贾为髻而不为冠带。故贾言如此。是岂以椎髻直为夷俗者耶。无冠而露其髻则直椎髻而已。若以椎
立斋集卷之九 第 201H 页
髻为夷俗则亦徒知一而不知二也。未知如何。
今上戊子十月。灵光文官直讲金荣信疏陈衣制。其意槩以道袍周衣鹤𧝟朝服与笠子网巾幅巾。皆非古制。惟深衣稍近古。又以结发为胡俗。阔袖为舞袖。再疏又陈不经之说。以为用白衣则十年之内。国富兵强云云。岭南文官安孝济疏请查其窝主。以正邦法。自政院并金疏退却。
壬午清使吴长庆出来时。从行者皆汉人也。见我国人所着金冠朝衣甚好之。请得一件。自 上新制以给。着而大悦云。(出于其时 筵话。○其时有陈贺。所谓何大人者以渠服色。入参庭班。颇有艳慕之意。)
一统志曰朝鲜国戴折风巾服大袖衫。皆古制也。
长衫广袖折风巾。狼毫硾纸写字真。此盖中国人嘲我国人诗也。
新罗衣服尚素。妇人辫发绕头。以杂䌽及珠为饰。女子多北髻。以国都北虚。故女子结发于脑后。因名北髻。狗之短尾。俗称东京。亦以北方之虚也。
高丽衣服尚素。男子巾帻。妇人鬌髻垂右肩。馀发约以绛罗贯簪。旋裙重叠以多为胜。
尝闻以儒士称先辈。即新罗之俗。而朱书已有解元
今上戊子十月。灵光文官直讲金荣信疏陈衣制。其意槩以道袍周衣鹤𧝟朝服与笠子网巾幅巾。皆非古制。惟深衣稍近古。又以结发为胡俗。阔袖为舞袖。再疏又陈不经之说。以为用白衣则十年之内。国富兵强云云。岭南文官安孝济疏请查其窝主。以正邦法。自政院并金疏退却。
壬午清使吴长庆出来时。从行者皆汉人也。见我国人所着金冠朝衣甚好之。请得一件。自 上新制以给。着而大悦云。(出于其时 筵话。○其时有陈贺。所谓何大人者以渠服色。入参庭班。颇有艳慕之意。)
一统志曰朝鲜国戴折风巾服大袖衫。皆古制也。
长衫广袖折风巾。狼毫硾纸写字真。此盖中国人嘲我国人诗也。
新罗衣服尚素。妇人辫发绕头。以杂䌽及珠为饰。女子多北髻。以国都北虚。故女子结发于脑后。因名北髻。狗之短尾。俗称东京。亦以北方之虚也。
高丽衣服尚素。男子巾帻。妇人鬌髻垂右肩。馀发约以绛罗贯簪。旋裙重叠以多为胜。
尝闻以儒士称先辈。即新罗之俗。而朱书已有解元
立斋集卷之九 第 201L 页
先辈之语。劄疑以为先辈儒士之尊称。盖自宋时俗言如此。非新罗之俗明矣。
我东妇人首饰所谓簇头里。先辈皆以为不知自何代始。尝见朴相国圭寿所辑衣服考云胡元时宫人。以马蹄为饰而名曰足兜里。后仍依㨾而为之云。此必有考据。大抵其制极不雅。改用花冠。似合为用夏变夷而亦未详其制。近日为孙妇首饰。广问京乡。而皆未必其不失本制。
宋高宗时。盗发乌江县王公衮母冢。有司释之。公衮手杀盗。诏公衮降一官。近日盗发人冢者。皆断其头。使几百年泉台之魂。忽遭剖棺斩尸之变。为其子孙痛迫愤疾之心当如何。而不但不闻有公衮报仇之事。乃反往遗牛酒以馈之。一从其所求。奔走负戴乞怜而与之金。是诚何心哉。故余以为发冢。而盗人头骨。固往牒所罕。而忘其报仇而厚遗之金者。即天地间一大变也。其视公衮。能不颡泚乎。
今 上戊子。讹言洋人取人胆食之。京中汹惧数月乃止。尝见稗说。 宣庙丁未。有此讹言。自京至乡。人不敢单行云云。
在昔 纯庙戊子夏。亦有此讹言。余时年十一岁。
我东妇人首饰所谓簇头里。先辈皆以为不知自何代始。尝见朴相国圭寿所辑衣服考云胡元时宫人。以马蹄为饰而名曰足兜里。后仍依㨾而为之云。此必有考据。大抵其制极不雅。改用花冠。似合为用夏变夷而亦未详其制。近日为孙妇首饰。广问京乡。而皆未必其不失本制。
宋高宗时。盗发乌江县王公衮母冢。有司释之。公衮手杀盗。诏公衮降一官。近日盗发人冢者。皆断其头。使几百年泉台之魂。忽遭剖棺斩尸之变。为其子孙痛迫愤疾之心当如何。而不但不闻有公衮报仇之事。乃反往遗牛酒以馈之。一从其所求。奔走负戴乞怜而与之金。是诚何心哉。故余以为发冢。而盗人头骨。固往牒所罕。而忘其报仇而厚遗之金者。即天地间一大变也。其视公衮。能不颡泚乎。
今 上戊子。讹言洋人取人胆食之。京中汹惧数月乃止。尝见稗说。 宣庙丁未。有此讹言。自京至乡。人不敢单行云云。
在昔 纯庙戊子夏。亦有此讹言。余时年十一岁。
立斋集卷之九 第 202H 页
惧不敢出门外。未数月。蝗虫大起。尽食禾谷。皆谓讹言之验云。
德源府有大树。枯死屡年。 太祖大王开国前一年。条达敷荣。(出野史。)
孔庙有夫子手植桧。历周秦汉几千年。至晋怀帝永嘉三年而枯。三百九年至隋恭帝义宁元年复生。生五十年至唐高宗乾封二年再枯。枯三百七十四年至宋仁宗康定元年再荣。至金宣宗贞祜二年。罹兵燹无遗。后八十年元世祖三十一年。故根重发。至皇朝洪武二十三年己巳凡九十六年。其高三丈有奇。围仅四尺。根本枝叶凌云而盛。与故本无异。其始枯也晋兆五胡之乱。其复生也有唐贞观之治。再枯武后窃柄之兆。玄宗幸蜀。乱亡相继。以及五代。再荣于康定有宋九儒之兴。罹贞祜之火。胡运将更。重发于至元甲午。中原文物兆开。始为洪武之始。(出泰山志。)
华阳之草堂下。有红梅一树甚盛。己巳初无端枯死。至甲戌春。复生花叶依旧。(出蔡凤岩集华阳异迹说。)
清州之北。有石花里。即西溪李公德胤旧基也。有一株鸭脚。不知为几百年古木。世传李公遗言此木复生。当还居此基云云。余于弱冠时。见其一二
德源府有大树。枯死屡年。 太祖大王开国前一年。条达敷荣。(出野史。)
孔庙有夫子手植桧。历周秦汉几千年。至晋怀帝永嘉三年而枯。三百九年至隋恭帝义宁元年复生。生五十年至唐高宗乾封二年再枯。枯三百七十四年至宋仁宗康定元年再荣。至金宣宗贞祜二年。罹兵燹无遗。后八十年元世祖三十一年。故根重发。至皇朝洪武二十三年己巳凡九十六年。其高三丈有奇。围仅四尺。根本枝叶凌云而盛。与故本无异。其始枯也晋兆五胡之乱。其复生也有唐贞观之治。再枯武后窃柄之兆。玄宗幸蜀。乱亡相继。以及五代。再荣于康定有宋九儒之兴。罹贞祜之火。胡运将更。重发于至元甲午。中原文物兆开。始为洪武之始。(出泰山志。)
华阳之草堂下。有红梅一树甚盛。己巳初无端枯死。至甲戌春。复生花叶依旧。(出蔡凤岩集华阳异迹说。)
清州之北。有石花里。即西溪李公德胤旧基也。有一株鸭脚。不知为几百年古木。世传李公遗言此木复生。当还居此基云云。余于弱冠时。见其一二
立斋集卷之九 第 202L 页
枝叶复生。其后数十年。渐见盛茂。今无一枝枯悴。亦异矣。李公邃于易学。故有是传说。而岂鸭脚特有此理而然耶。此吾目格故记之。
高丽四百年。未尝杀一谏官。论者以为享国之久以此云。此与宋朝二百年不杀大臣。可谓并美。而谏官不死。尤为难事。宜其国祚之永也。
通典礼部阅试之日。严设兵卫。拚棘围之。以防假滥。试围之弊。自古如此。后世渐痼。宁不可慨。一依二程夫子所论学制。著为养士选士之法。则庶可革袪科举之累。而大抵得贤才。当为正风俗之本矣。
国朝古例。中生进解。未及覆试而死者。礼曹追给生进帖。龙仁李公后地墓文曰公己酉秋取进士解。礼曹依例追给进士帖。故称以进士云。盖其卒在己酉十一月也。(见宋子大全。)
近日未见此例。未知自何时勿施。而登第未唱名者。亦有例赠。进士之赠。宜有其例也。
绾绰出周鼎铭。用蕲绾绰眉寿。注祈天永命。俾不中绝曰绾。垂裕后昆。俾昌而大曰绰。盖善祷之辞也。
小学成于朱子五十八岁。而自谓耄。注耄老而昏也。舜典耄期注舜时九十三岁。又曲礼九十曰耄。朱夫
高丽四百年。未尝杀一谏官。论者以为享国之久以此云。此与宋朝二百年不杀大臣。可谓并美。而谏官不死。尤为难事。宜其国祚之永也。
通典礼部阅试之日。严设兵卫。拚棘围之。以防假滥。试围之弊。自古如此。后世渐痼。宁不可慨。一依二程夫子所论学制。著为养士选士之法。则庶可革袪科举之累。而大抵得贤才。当为正风俗之本矣。
国朝古例。中生进解。未及覆试而死者。礼曹追给生进帖。龙仁李公后地墓文曰公己酉秋取进士解。礼曹依例追给进士帖。故称以进士云。盖其卒在己酉十一月也。(见宋子大全。)
近日未见此例。未知自何时勿施。而登第未唱名者。亦有例赠。进士之赠。宜有其例也。
绾绰出周鼎铭。用蕲绾绰眉寿。注祈天永命。俾不中绝曰绾。垂裕后昆。俾昌而大曰绰。盖善祷之辞也。
小学成于朱子五十八岁。而自谓耄。注耄老而昏也。舜典耄期注舜时九十三岁。又曲礼九十曰耄。朱夫
立斋集卷之九 第 203H 页
子五十八岁而曰耄者。恐已太早。而以夫子涵养之工。若是易衰。岂所谓调息者非耶。
亵衣衾不见里。盖不欲示人污秽之意也。今人例以溺器唾器。列置座中。有若文房之具。其与亵衣衾不见里。果何如也。此虽疏节。亦当戒之。近闻桂田申判府不置溺器于前云。
阳九厄也。左思吴都赋。世际阳九。注阳厄五阴厄四。合为九。又云九阳之极数。灾厄之时。
九为阳数之极。此是阳变为阴之机。谓之厄固然。而阳厄五阴厄四之说。终是模糊。姑录于此。以俟可质。○或云汉书四千五百岁为一元。一元之中。九阳厄五阴厄。又云初八元百六岁有厄。故百六之会云云。
参曾子讳。考韵书音참。而经书谚解삼。以字子舆观之则참音似是。
纣始为象箸。或云箸当从草。按韵书著殷樽也。以下文玉杯观之则象著之为樽名。语意似尤衬。
或问箸当作著。记云著无足樽。此说如何。玄石曰著作治略反。本史记索隐说。意亦通。然恐当姑从本文。
亵衣衾不见里。盖不欲示人污秽之意也。今人例以溺器唾器。列置座中。有若文房之具。其与亵衣衾不见里。果何如也。此虽疏节。亦当戒之。近闻桂田申判府不置溺器于前云。
阳九厄也。左思吴都赋。世际阳九。注阳厄五阴厄四。合为九。又云九阳之极数。灾厄之时。
九为阳数之极。此是阳变为阴之机。谓之厄固然。而阳厄五阴厄四之说。终是模糊。姑录于此。以俟可质。○或云汉书四千五百岁为一元。一元之中。九阳厄五阴厄。又云初八元百六岁有厄。故百六之会云云。
参曾子讳。考韵书音참。而经书谚解삼。以字子舆观之则참音似是。
纣始为象箸。或云箸当从草。按韵书著殷樽也。以下文玉杯观之则象著之为樽名。语意似尤衬。
或问箸当作著。记云著无足樽。此说如何。玄石曰著作治略反。本史记索隐说。意亦通。然恐当姑从本文。
立斋集卷之九 第 203L 页
经传凡以夫为语助处。皆曰音扶。考韵书夫男子之称。华音。又语助华音。而扶字亦。则语助之夫与男子之夫。音不同也明矣。
经书注有声相近音相似之文。声者即上去平入四聱也。音者即反切也。音异而四声同则谓相近。声异而反切同则谓相似。观大学命慢声相近可知。盖命与慢皆去声也。故谓之近也。我国只知上去平之高低。而不知其上去平之所以别。故不解声音之近与似。
玄孙之玄。可以为元。而玄鸟之为元鸟。果何义也。清人之不分文字。亦可笑也。
粗字有二音。以略义则音조。以不精义则与粗同。近见不解字义者。只见粗与觕同。而或于书札曰觕依觕安。觕即粗字。是果成说耶。不可使闻于人也。大学补亡章表里精粗之粗。定是粗字而谚解音조。未知当时诸贤何如是误也。(尝闻刚翁教人大学。必以粗读云。)
朱子大全管氏弟子职乃食条。饭必捧揽。注揽音览。劄疑揽手背也。按韵书揽捧持也音람。掔腕同音완。丧礼握手绕掔。即手背之谓也。大全本注未知出于何时。而若以揽读则既曰捧而又曰捧持者。是果成
经书注有声相近音相似之文。声者即上去平入四聱也。音者即反切也。音异而四声同则谓相近。声异而反切同则谓相似。观大学命慢声相近可知。盖命与慢皆去声也。故谓之近也。我国只知上去平之高低。而不知其上去平之所以别。故不解声音之近与似。
玄孙之玄。可以为元。而玄鸟之为元鸟。果何义也。清人之不分文字。亦可笑也。
粗字有二音。以略义则音조。以不精义则与粗同。近见不解字义者。只见粗与觕同。而或于书札曰觕依觕安。觕即粗字。是果成说耶。不可使闻于人也。大学补亡章表里精粗之粗。定是粗字而谚解音조。未知当时诸贤何如是误也。(尝闻刚翁教人大学。必以粗读云。)
朱子大全管氏弟子职乃食条。饭必捧揽。注揽音览。劄疑揽手背也。按韵书揽捧持也音람。掔腕同音완。丧礼握手绕掔。即手背之谓也。大全本注未知出于何时。而若以揽读则既曰捧而又曰捧持者。是果成
立斋集卷之九 第 204H 页
说耶。语意既如此。且句法以揽对手。揽当作掔十分无疑。劄疑不言字误而只曰手背。以字相似而欠照检也。(大全有先生自注。而其音释恐出于后人。未知柳眉岩校正时所注耶。)
朱夫子易箦在庚申三月。而大学经一章诚意下注三月误作四月。考之岭完板皆然。而校书馆所刊亦然。校书之难如此。可谓扫尘。不其然乎。
新安朱氏曰惟从心思也。维从糸系也。唯从口应辞也。皆语辞多通用。张氏曰尚书皆用惟字。诗传多用维字。左传用唯。论语用惟。而惟仁者唯我与尔唯尧则之。从唯而训。独孟子惟天为大。又以此惟字训独。其馀非惟百乘之家之类。亦皆训独。
俗谈고리다구리다者。即华人嘲我国之言也。盖华音丽音리。故曰高丽句丽者也。
徐相国文重为庆州府尹。李相国畬为安城郡守。皆辞不赴。盖徐相之祖达城尉景霌。李相之曾祖察访安性。皆与邑名相似故也。(寿谷集。)
东坡撰滕甫墓志。有曰以考讳高辞高阳云云。以先讳与官名同字而辞避。古亦有此规。
东人喜立地主碑。以寓去思之意。而礼安一县无之。盖退陶先生以为太守民之父母。虽有能否。不可别
朱夫子易箦在庚申三月。而大学经一章诚意下注三月误作四月。考之岭完板皆然。而校书馆所刊亦然。校书之难如此。可谓扫尘。不其然乎。
新安朱氏曰惟从心思也。维从糸系也。唯从口应辞也。皆语辞多通用。张氏曰尚书皆用惟字。诗传多用维字。左传用唯。论语用惟。而惟仁者唯我与尔唯尧则之。从唯而训。独孟子惟天为大。又以此惟字训独。其馀非惟百乘之家之类。亦皆训独。
俗谈고리다구리다者。即华人嘲我国之言也。盖华音丽音리。故曰高丽句丽者也。
徐相国文重为庆州府尹。李相国畬为安城郡守。皆辞不赴。盖徐相之祖达城尉景霌。李相之曾祖察访安性。皆与邑名相似故也。(寿谷集。)
东坡撰滕甫墓志。有曰以考讳高辞高阳云云。以先讳与官名同字而辞避。古亦有此规。
东人喜立地主碑。以寓去思之意。而礼安一县无之。盖退陶先生以为太守民之父母。虽有能否。不可别
立斋集卷之九 第 204L 页
彼此。以故至今不立。(海东野言。)
壬辰倭寇之乱。吾家自京避入宁越。过几朔而还怀乡。盖松潭公为宁越郡守。故往依焉。丙子乱后。春翁寓安阴。先是李公蒇自京避寓于此。李公即清坐公之外弟。故春翁从之。余见洋扰及军变之日下乡者。不有连臂而仓卒流寓。无不狼狈。此可以为戒也。
壬辰倭寇之乱。吾家自京避入宁越。过几朔而还怀乡。盖松潭公为宁越郡守。故往依焉。丙子乱后。春翁寓安阴。先是李公蒇自京避寓于此。李公即清坐公之外弟。故春翁从之。余见洋扰及军变之日下乡者。不有连臂而仓卒流寓。无不狼狈。此可以为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