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慎庵文集卷之二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慎庵文集卷之二
 书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0H 页
上所庵李先生
晚悫索居孤陋。惟知猖狂自恣之为可惧。而向里做作之工。比诸前日。已八九分渗淡矣。当此功令之时。直欲摆脱俗学则人之笑骂固可畏也。若恶此而逃之则终不能自拔于同流合污之中。而与迷溺者不相远矣。缘此两念交战。未判胜负。心气不定。如翻车之下滩。流转动挠。茫无镇定时。或以西山格言。徐为浇灌之计。而意味不相乳入。逐旋安排。欲过为寻觅则有吕子约徼扰之病。欲放教特阔则犯程夫子太远之戒。竟未得透了一分意思。许多挠攘。因循至此。未知古人为学。亦如此而已耶。欲救此患。如何而为对證之剂也。窃愿裁教。千万伏望。
答定斋柳先生
晚悫书册之工。只缘精魄短乏。早晚翻阅。未见顿放在心目间。深恐四十年些少志业。终底无闻之归也。近因穷庐昼永。幸无个外事。将一部语类。聊为遣日之资。其于义理影象。或似有感奋处。盖其因性而导善。随證而说药。使人知所据守。不迷于所从。虽其言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0L 页
之各因一事。记之各出一手。间或有初晚之异记录之差。而苟能熟读深究。要使权度精切。则安知无晓悟而折衷者耶。第其篇帙浩穰。易生厌怠。不免随意拈出。以须节约之功。断手之日。切欲奉以就正。而未知能早有了期也。伏祝为道保啬。以慰下诚。
答定斋先生
进候之计。因徇迁就。所以慕德之怀。尤不任憧憧。伏承下书。谨伏审静中道体候一向万安。晚悫近来被权郑两生来聚。相与温理心经。日前方罢归。殊愧粗疏之见解误人。然邂逅之间。亦觉交有资发。还以自慰也。士善归路。又得一宵之稳。盖其相勉之语。切切皆洞髓劄骨。其有资于身己者。大有胜于把古书吟咏一饷。古人所谓胜读十年书者。尽不诬也。谅其归已顿泊。追思觉黯然也。月内约金文瑞丈及意中人。携书入凤停萧寺。做取旬望稳讨。可得以补了近日悠泛耶。
上定斋先生
时从从轩下来者。询得迩来动静则有之。而孰如亲操几杖。从容承教之为慰且乐也。暑雨连旬。静中道体一向万安。晚悫日间有学者来接。多所发难。虽无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1H 页
甚相长而亦自可乐也。孟子论四端者二章。而一则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一则曰恭敬之心礼也。陈北溪曰恭就貌上说。敬就心上说。胡云峰曰以辞让为礼之端。以发乎外者言。恭敬则兼内外而言。故不必言端。陈说固无病。而胡说却可疑。夫礼者即恭敬撙节底道理。举全体而言则不过曰恭敬而辞让包在其中。指一端而言则虽曰辞让而亦不外于恭敬。岂有同异之可论哉。盖此二章。一则欲因端而扩充之。一则因用而著其本体。故或称辞让之端。或只言恭敬。而其端之发见则一也。是以朱子玉山讲义。直曰恭敬之心礼之端。语类又曰因恭敬之端。识得礼意思。朱子未尝分别言之。而胡氏以辞让谓之发于外。以恭敬谓之兼内外者。恐似未安。未知如何。此非大关。而适有所说及者。谨以具禀。伏乞批回焉。
答定斋先生
戒惧之义。从来说者以其有不睹不闻字而遂属之静。不察夫章句虽字亦字之为实包动静也。故自朱子以及湖门。未尝以戒惧专属一边。向来游丈之说。乃曰自所睹所闻而戒惧之。以至于所不睹所不闻之中而无所偏倚云云。其意若以戒惧专属已发。而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1L 页
必到所谓至静之中然后。始可谓之未发也。苟如是则戒惧谨独俱是动时工夫。而专欠却静时工夫也。未论文义如何。其于用工节度。亦似不然。何其于动上则重并积叠而静时专不照管乎。鄙说则以为致中之工。当该睹闻与不睹闻。无时而不用戒惧。以至未发界至十分尽头。则自能无所偏倚而其守不失。致和之工。又就念虑初萌处。更加精采。以至应事接物处。无所差谬而无适不然尔。故尝谓自戒惧而约之云者。即所谓统体工夫也。至静之中云者。即所谓未发地头也。无所偏倚云者。即所谓致中之效验也。自字至字又非自此至彼之谓也。如极言会者之众而至不能容者。何尝就会者众与不能容之间而截然于分彼此哉。伏望洞赐驳正。以开愚迷千万。
上定斋先生
向来一纸请教。非敢自谓有见于精微之旨。而特以发问引诱之义。出于寻常教导之意。所以略陈瞽说。因而回音尚闷。无从睹是。或恐所言纰谬。无足有槩。第深悚惕。所与少游丈讲质之义。被贻书来。抄自命以乘胜。许我以拨转。姑未知师席批教之出于何义。而但其所谓自睹闻而戒惧之及戒惧之工自动而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2H 页
至静云者。终是信未及。盖戒惧是存养。谨独是省察。然存养本兼动静。省察亦于全体存养中。略加唤醒开眼。存养固不可偏属于静。然既动则不得不与静对。而才动便向省察去。今若以戒惧作睹闻上工夫而约之以至于不睹不闻云尔。则是和戒惧属之动也。鄙说则以为戒惧是无时不敬畏之义。则只戒惧字内已包动静。不待至至静之中包内而方是为不睹不闻境界也。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云云。当释之曰存养之工。当该睹闻与不睹闻而常加敬畏。致得至静之中无所偏倚而其守不失也。若谓其静有浅深而为由浅至深云尔。则便背子思之旨矣。盖才涉于静。不名为动。才涉于动。不名为静。岂戒惧谨独分属动静。交致其功之义也哉。大抵鄙论初无探玩服习之功。徒以所闻于简册与夫心思之偶及者。揣量摸索。备例成说。所以于精微深密之旨。思易差而言多窒。而游丈则早暮函丈。承受有的。宜其凭威恃灵。放兵独克。然若待两造之日而许尽其辞。则安知不有翻案之机耶。方拱手以俟批回焉。
答申方伯(锡愚)
侯伯之于匹夫。其分盖悬绝也。而閤下顾轻身以先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2L 页
焉。或似道涂之听。有以眩之也。然一番上覆。固已露尽其拙陋之状。则宜无足以再烦题品。而乃更枉辱垂眷。前后凡三之。岂閤下鉴裁之明。终无以寻晢乎道涂之眩耶。声沉响寂之日。汲汲于崇儒右文。深慨斋规之废坠而图所以修复焉。盖其更张施设之方。正宜审择可者。与共评订。而今顾并及于空疏无闻之一凡夫。又何哉。绮縠珠翠雕缕之肆而尚不厌于草衣菅屦之杂陈也。生亦非不知混厕陶甄之与有荣焉。而但拙约之踪。只甘退伏。其难就之端。抑不但空疏无闻之为可愧而已也。伏惟閤下察其不得已之情实。勿更加之以非分之礼。俾有以自免于影外讥诮。千万幸甚。
与松西姜公(橒)
月前家大人从轩下归言先生患候无减。惊虑万万。即欲往诊汤炉而竟未遂诚。寻常悚仄无虚日也。岁弊寒凶。伏惟调节渐臻蔗境。窃念此患实由于矜持紧急。摄养不能以其道。祸患叠生。排遣不得以其时。重以世间穷通悲戚。从之以怵迫恐喝。病源不浅。气力消铄。不得不至于此也。刘子曰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清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3H 页
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此其名言之间。虽不能无病。而亦不妨受用于治心调病之地也。窃覸先生涵养之功。老而弥笃。未始为外物所牵。而犹有不能一切置之度外。故病根遂成。驯致深重。荒城之隈。駃雪之所以积也。沙河之上。飘风之所以起也。不审先生顾无治药之方。而能使顿尔消释否耶。须先将薄物细故使之消遣而不干乎内。令一片腔子常在顺境中。方是为一分退听之道。曾亦思量及此矣。晚悫以藐末晚生。无所识知。而恋德之至。僭有一言之献。诚恐得罪门下。旋自凛若。不审大度盛德。尚或有以虚受而不斥外否乎。
与信庵李丈(秉夏)
数旬皋比之席。得以奉承清诲。其间日已多。伏想短筇还山。窗明几净。不觉向来徒步之为苦矣。独未知于山猿鹤。能解此间明霞白石之个个是怊怅景色否。晚悫名理之讲。掇拾于謦咳之馀。心得有未至而钝根故在。新嗜尚靡甘而旧习难祛。日用之间。只消嘘唏赞叹而不能咀嚼义理之真腴。如此而何望有长进之机耶。见今斯文寥落甚矣。天之所以硕果吾文丈执事者。将有以发明既晦之道。而后辈之所恃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3L 页
而无恐者。有在于寻常言意之外。幸伏望益懋大业。时以其散于咳唾者。有以提警而砭劄焉。则晚悫虽无似。敢不僇力从事。以无负其受中以生之责也哉。东林丈清凉之游。可喜其步履之劲健。而归橐风烟。亦多有资于文丈卧游之乐矣。第私心怅别之怀。不以先后久速而有所剧歇也。
与寿静斋柳丈(鼎文)
前去遣兴之句。直发于一场好则剧。敢肆然仰浼大君子之听。到今追思悚恧。不谓吹嘘延誉若是之勤也。旋伏念君子急于成人之美。而不欲摧沮其方进之气。乃有此过情之诩也。若真以为可诵而至发水碧空青之评则小子之惑滋甚也。晚悫虽不佞。尚知诗学之非急先务。岂必欲切切钩刿。学为雕虫篆刻之语也哉。盖尝观先祖遇景值兴。不可无诗之说。而往往发之于太寂寞太无聊之中。以为排闷遣愁之资。固不择其入腔谐调。近忽自思。心不能主宰则来教所谓驰逞而不知返者。诚不可以不之虑也。幸伏望哀其愚恕其狂僭。更赐一言之惠。则庶见水晶山光。移来于云关石室之中。开爽当何如哉。所拱而俟也。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4H 页
答梅村琴丈
秋初伏蒙损惠长笺。兼示俯和琼章。感荷钦佩。不觉双金百朋之更为宝也。读罢散步于岩崖悬瀑之间。已见水落石出。收其奔放急促之势。而如闻锵锵太古之弦。始知文丈二十八字诗。也应夺得来化翁手法也。仍效嚬成二绝曰岩窦灵泉细细垂。云藏石护未教驰。盈科会有沧溟路。才到何须问捷迟。玉绳幽窦细垂垂。终作雄涛万里驰。穿石排云通海意。只嫌不到未嫌迟。不审此可以挽回既倒之狂澜而不为来头急湍所冲射否也。即今岁暮穷山。离索转深。于是而不得不驰心于罗浮山下梅花村也。伏惟神相端居履道冲迪。晚悫老人善添。只教焦煎。重以携眷岩舍作生业。雪夜霜晓。冷簟受风。朝餐暮粝。痴奴嗔淡。盐𣔻之责。败人意思。恨不于无此事前猛用工夫也。欲从近一造衡门。以观法于安贫固穷之道。兼有所仰禀者。未间伏祝静体益相。
上外舅权公
疏会自是全岭大义理。门下之今番一动。虽甚长厚。而第念先祖平日每以草野封章为分义所不敢。则今番会所之特设于本院。已自乖了遗训。闻已爬定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4L 页
疏首。又闻今日更设道席云。今日之席。更有甚议论也。鄙意姑且摆了今会。更定日子及会所。通告道内。不过如此而已。未知意下以为如何。
答可庵朴丈(宗乔)
闲郊时所赐覆教。果以时承领。盖晚悫所以倾心向𨓏于下执事者。既有在于俗下情面之外。而顾匏系之踪。无以效古人命驾之义。去廿日夜梦。自竹溪归入衡门。篝灯呵砚。书进昔年所为秋兴八首。以请批评。执事例加称诩。因赐和章以宠之。卒欠伸而觉。但见山月政白。村鸡已再唱矣。转身兴吁。深叹一拜之无梯也。乃至今而将得是书之兆也。仍伏审彼时摄养节度。疾病之来。古人所不免。况其耐忍经历。无非为专精颐神之地。节宣寒温。所以寓燮理康济之道。而以其馀隙。亲近书册。沉浸浓郁。足以忘呻吟之苦。而反以资无穷之乐。则先辈所谓病所以益我者。亦诚有是理。而未足为深恶也。晚悫师友讲磨之益。为足以兴替补废。而钝根謏闻无以自附于修书质难之末。则其无复有望于力学进业之工者较然矣。顾长者以道涂之听而屡辱知奖。至许以切偲之谊。则窃恐下庄之徒有以窥议于长者之计之失也。执事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5H 页
担家传之重任。惧斯道之不振。不谓年龄之已迈而益恢虚己之量。不谓筋力之已衰而益厉苦淡之操。其志方且急于求益而不暇择人。长于诱掖而语或不伦。此诚终古乐善好问者之不惮于降屈而俯就乎后辈者也。晚悫因是而窃有请焉。盖晚悫之眉睫肠肚。固已无遗形于鉴裁之下矣。如其朽木粪土之墙。无所施其雕且圬也则已矣。苟不然者。尚幸有以益加提警。俾免污下之归。则虽无似甚。亦当感诵铭佩。思所以不贻累于门墙之间也。未知以为如何。
与坦窝金丈(镇华)
在外修候敬。还巢蒙覆教。感泐不以山川而间之也。信后多日。伏未审静中节宣一向卫重。继孟近看何书。渠德性足令轻蹂者视而为法。久与相处。必不能无资益。而向来巧若相避。方惄然茹怅。及承回教。满纸吹嘘。反以蔑劣如晚悫者。欲有所施效。何尝闻奔蜂之化蜀蜎。野鹜之化越鸡耶。至于送置坪门之计。则尽是得之。而但丈席酬应浩剧。朝夕课受之间。只成一场应文备礼。而未有大煞著力处。须是私相讲磨。多读多作。积习既久。至于心有所得。见有所透。持论有所定。权度有不差然后。可就而正之。方是得寸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5L 页
得尺。皆为我有。而其于听受解说之间。却易为力。未知意下以为如何。念渠才调识趣极有远大之望。其所以提诲而责成之者。不宜以俗学迷方者之草草以开导之也。伏想已在审谅之中。而特其爱惜之至。故自不觉其僭妄而烦溷至此耳。
答姜进士丈(献奎)
堂记只是表不敢自外之意。以塞俯须之勤。而见解粗浅。文词荒陋。无以写出其痛慕追感之精义妙志。固知不足以槩盛意。所以只将草藁以请绳削。其回幸赐驳还。兼蒙开示文体之正变。苟非所谓祛形骸忘嫌忌以相处者。讵至是哉。感荷之极。尤窃有终始求教之愿。谨以攒那修补。而亦不敢净写以纳者。尚幸其更赐斤正。俾得以小祛疵颣。虽十反而犹自以不厌焉。盖晚悫虽卤甚。粗知评订文字之须用酷吏手法。况一作不改。非大圣则大妄。岂顾吝于修削而遽嫌其还掷也哉。但示谕以禹贡,顾命为记之祖。昌黎画记,柳州游山记为体之正。而其馀杂以议论者为后世变体。此固然矣。即无论古今。亦须随其题目而缔构之法自不同。有只记名物事实者。有第举行程游历旷奥停驶者。有专出议论而可以命世立教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6H 页
者。有直叙来历。杂以论说而可以揄扬者。不可槩以一格。而俱不妨为记之体也。前去鄙稿。今不必论其当否。而其间以议论者。亦未必悖于为体。至以未见垂世立教为谕。则初非浅劣所敢进而当之者。只为少小获幸于门屏之间。窃有慕于其文章经术之美。不觉其缘境赞叹。而略附扁署之义。盖因论文而述继述之美。未始非记有怀之旨也。但有怀之义。固不在于文辞。则不当以此为立论主意。所以洗涤不去而僭以保守先德之语。微寓警勉之意。未知还可高见否。
答朴进士(宗垕)
萧寺一会。乃蒙长者远赐光临。以侈其事。遂成一番胜集于声沉响寂之馀。罢休以来。尚觉馀韵弘长。饱在心曲。即自鹅湖寄来俯惠长笺。兼所著名室识铭及追咏凤会之什。联珠叠璧。满把溢目。洽与烂枫寒菊争辉交映于江村寂寞之中。政此墙虫砌草不堪牢骚之日。殊幸其清气之来逼而幽愁之顿去也。伏惟静履节宣对序康谧。晚悫翻阅之工。虽不至倚阁。而自捡聪明。视年前觉煞争。多少窥斑。终是贮聚不住。来示破器注水之喻。何敢自揽为䨓同之归。而恰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6L 页
是道破此间情状。岂其强把捉跟脊不固之病。莫逃于向来鉴裁之下。而故以是警发之耶。谨当佩服不谖。以为早晚受用之资矣。前此固知年来用工。多在于朱退大训。今承示谕。乃知尤有感于累劝何叔京之说。而类辑言敬诸条。编次有绪。卷子已成。恨无以急致身于门屏之间。以承其汇分撰次之精义妙旨也。至若拈取程门之训而署号自警。尤所敛衽而贺其得所从入也。但三入之署。虽若浑成。而声响或似未协。意趣还嫌未畅。不若更以三一之为稳。故僭为之代攒。兼叙所得于管蠡之见者。以请斤正。乌敢曰记云乎哉。因窃伏念下执事昆弟者。以金玉之质。生诗礼之庭。其所服习而擩染者。固大过于人。而尚不以知之已尽而倦于讲讨。行之已至而怠于进就。不谓年龄之已暮。筋骸之已衰。而益厉枯淡之操。鼓吹文翰则埙篪协奏。镞厉名行则韦弦交儆。及此鸰原痛结之日。犹不懈兢惕之工。门楣而署之。座右而铭之。斤斤乎维持防范之术。而又不自为足。远劳询荛。尤可见与人为善之盛心也。来本谨奉留尘案。以作朝夕观省之资耳。
答李丈(致休)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7H 页
倾慕何尝不挚。而声息一向无凭。意外伏蒙一封两书。顾何所取而辱垂眷恋至此之厚哉。书出已久。更伏候静居节宣连享卫重。晚悫年来经历。不特悼死之为痛。流年之为感。日用云为。拊循多愧。浪窃为学之名而全没进修之实。每得师友期勉之语。政如爰居之飨钟鼓。其有不眩视忧悲而终至于死者乎。平生一尝见知于下执事伯仲间。得以因缘幸会。冀蒙砭劄之益。而伯府已无及矣。惟下执事方岿然鲁殿矣。苟其朽钝浅劣之质。早入于鉴裁之明。则固已瞩破之无馀。而特以相距落落。专昧本实。意其或可与语于文词笔翰之事者。致此万万不近之托。顾何敢进而当之哉。第其笔画妍媸。亦未尝不入鉴裁。则抑或以相爱之深相接之罕。思以笔翰手迹。代其眄睐也耶。若尔则不容诿以运毫之拙而终靳折枝之劳。以自外于眷恋之厚也。然已不胜其僭率。倘不遂生厌慢而却悔当初嘱付之失于谋也耶。
与安寝郎(景祎)
晚悫平日读湖门遗集。知广州有安顺庵先生者。恨不得其门而入。下执事为之缮写遗文。赍送千里。使有以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至如李子粹语。又是寒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7L 页
泉以来大编摩也。惟其分汇纂辑之工。可谓寿千秋而不朽。俟百世而不惑。不有下执事传写而惠我者。顾遐乡晚生安得以造其堂而哜其胾哉。于是乎尤有以见下执事尊卫之诚精微之工。盖不待标高揭贵而独到昭旷之原也。敢不乐与同志者共勉焉。无负吾执事远寄之至意也哉。晚悫粗有闻于古人为己之学。而早失父师。块守穷庐。惧夫提携之力未至而警发之机终迷也。所以悬仰于广陵山水之间者。未始不日夕也。幸乞时惠德音。使有以激励而益进焉。则岂非君子爱人以德之义也哉。
与安寝郎
以寸筳而撞洪钟。无望于响之也。乃者下执事不以卑鄙。有问即答。若将推而纳之记念之科。顾遐乡晚生何以得此于盛眷哉。仰惟林居玩乐日超胜。晚悫年来节度一直有退而无进。早晚寻数之业。亦患间断多而接续少。似此谬迷。几何不为小人之归哉。广陵山水之胜。得之耳而惬乎心者。盖已夙矣。况耳乎熟而心乎爱者。有大于山水者耶。窃欲以一筇一屐。穷生平大观。因有以观法于山园味道之乐。而既匏系而不得遂。祇不禁望云而奋迅也。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8H 页
与丁监役(学渊)
尺素之自阻久矣。孰知无形之赤心。轮囷于轩屏间哉。窃以春候乖甚。静颐体事对时节宣。向来一番擸掇。固知公议之不泯。然山人姓名之挂于政目。安知不见猜于斗湖鱼鸟耶。晚悫险衅馀生。得保园林云水。贱齿正赶古人不惑之期。而工夫易间断。义理难推寻。只抚循多愧悔。赋质甚薄。摄养不能以其道。祸患叠生。排遣不能以其时。驯致症候不浅。似成根株。日用之间。药裹多于简策。咽呓之隙。呻喟夺乎咏诵。五六年来。太半从床玆上遣日。些少气力消缩殆尽。尝读道家书。颇安于死生苦乐之变。今日之苦。后日之死。固非所恤。惟是平生志业。盖不以俗下蔑劣自期待。恐一朝深重。无以自振。将何望遂其志而成其业。以无负平生期待之重哉。所以必欲委身门下。以丐救发之恩。已与金溪金进士健寿甫约以秋间遂计。先以此绍介焉。倘许阶前盈尺之地。使得以终受针砭也否。金进士知旧所倚仗者。文学操履。为峤南巨擘。伏想已闻其名。渠亦自谓尝获私于先老爷。此行若成。当周旋旬月。奉阅遗躅。宗庙百官之富。庶可以窥见一斑。未知以为如何。仰恃知照。言实由中。伏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8L 页
惟有以鉴纳焉。
与东林柳丈(致皓)
年来只管习懒。甘自外于素所承款之地项。尝蒙委致辱存而脩复又不以时。甚矣因循之害了事也。窃以岁弊寒凶。静中体度味道康泰。晚悫年尚少气尚锐。未始不以高且远自期者。而直恁么悠悠。殊不知圣贤事业之不可以虚徐容与而坐致也。趁此眼不辨细字。精不贮旧闻。方且觉光阴之不堪把玩。尽是可怜耳。悫盖亦三四十年记有中物耳。尚能不顿置鄙夷之科。而思有以振拔之否。自戒惧而约之。是致中之统体工夫也。至静之中以下三句。是其地头效验也。游丈便谓异乎吾所闻。戒惧是见闻上工夫也。至静之中。方是不睹不闻地头。盖言自见闻而戒惧之。以至于不睹闻云云。此其为两家相持之端也。苟如游丈之说。以戒惧属之睹闻。则子思所谓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二句。将何以区处也。从来说者以有不睹不闻字而将戒惧专属之静固不可。看章句虽字亦字。可知其兼包动静矣。故鄙说则以为只戒惧字内。已该睹闻与不睹闻。不待至至静之中句内。方讨出未发之义也。盖戒惧是存养。谨独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9H 页
是省察。然存养本兼动静。省察亦于全体存养中略更唤醒开眼。存养固不可偏属于静。然才涉于动则不得不与静对而便向省察上去。今曰自见闻而戒惧之。以至于不睹闻云尔。则是所谓由动而至静也。既以戒惧属之动则不必与省察节对举而交致其功也。只见动上则重并积叠。而静上则专不照管。岂其子思之本旨乎。下执事若有慊于戒惧谨独之分属动静而遂已置弃。则诚服其濯去旧见之尽快焉。而独未知于中和之所以推而极之也。其何以用工也。或者游丈之急于放兵独克(游丈书中语。)而不待两造。务立己说。以眩人听也。已略具鄙见以求教于师门。兼以私布于下执事。幸有以辱教之也。吾师之春秋渐高。而所望于下执事者。乃是一方儒士之同情。未知年来造道果能有以深惬焉否。此事不可以摸索为说。又不可但以窥测便了。只须口绝夸辞。脚蹈实地。行解并进。理事相涵。庶或不得罪于法门。为开导后进之一助也。此有一学子。举朱门问公们在此坐。是主静是穷理。久之未对曰便是公不曾做工夫。不是主静。便是穷理。既不主静。又不穷理。便是心无所用。閒坐而已。此乃程门以来相传旨诀。必须二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39L 页
者相须用工。方无间断透漏。未知还如此用心否。其于答是也。便无说矣。敢持以转禀焉。请下一转语。使之厌其心也。率尔陈溷。唐突是诛。
答李丈(庭百,庭龙)
中夏不甚热。伏惟棣床起靖连享清重。对榻深坐于池荷砌篁之间。倘不自知其超然之趣。而由村里坐。惯识个里风光者。又何如其瞻诵德仪也。晚悫亦非自甘于鄙琐者。而穷里应接。不能不损了道心头边许多简编。或有所含咀得味者。而亦无以资一饱。自笑平生阙却处贫上吃紧工夫也。东里遗集谨已三五读过。辄为之随分下手。而未知不带累于本事否也。诗则无间然矣。文亦非近世多见者。盖以敏达之才。加精专之工。故用事的当。命义切实。意之所到。无不从顺。而但其承接之间转换之际。尚不免有太拘处。凡其字句之有之无补无之更快者。辄敢逐处涂窜。而亦只如一泓清水上。搯除纤芥尔。何敢就其真体而妄有所闪飐耶。述行之篇。亦撰次得就。夫其传神写照以取信来世。是何等大事。而既妄自承领。旬日之间。便已断手。有似乎轻心掉之者。然来头滚汩。度有甚于今日。所以趁趱作一膝之工。以听命于下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0H 页
执事。如其未忍旋斥。幸痛加摘抉。因来见教。
与崔进士(象龙)
寂寞之日。远赐临顾。此义何可忘也。第恨匆匆未成一半日款洽。追思耿耿。历时月未瘳也。伏惟始凉。静居观玩崇深。秋霁林园。景色多佳。想有以偿心而发之歌咏者矣。有以自乐而忘外慕者矣。晚悫奉亲粗遣。惟是懒散成痼。早晚寻数之业。亦患间断多而接续少。似此悠谬。几何不为小人之归哉。乃者执事误听道涂。谓或可以相讲而相发。枉叨岩扉。历叙平素。自料朽钝浅劣之状。已烛于半饷鉴裁之下。而若其好善乐取之义。犹不能无惑于虚名之诬。则窃恐傍观者有以议下史之计之失也。俯须亭韵。原韵搜索不得。竟孤负厚意。幸更誊示。尚或免于积逋之诛也。
答金文瑞(健寿)
程子答苏季明之问。既有知觉。怎生言静。柳仲思谓非反斥之辞者。虽本于李先生之说。而但承袭将来。未见其能晓破本旨。若果尔则当时何不洞然道破一番。只管含胡吞吐。如包蓄许多珍怪者。不许人看。只好作弄。徒使人疑上生疑也。此浅见所以历数岁终不释然。今承提示。始乃参考程朱诸训而折衷以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0L 页
李先生之言。若可以窥得一斑焉。盖苏氏自有知觉一句语。初未尝言知个甚觉个甚。尚不悖于程子知觉不昧之旨。程子何以逆知其便涉已发。而才开其端。旋斥其意耶。其曰既有知觉。却是动也。若曰既是有知觉则即此本体炯然活非死物。即此是动。不可便唤做静。然初不妨其为未发之静。正如复卦下面一画虽是阳动。而万物未发生。为可以取比也。大抵中之为义。说者都差。不把捉寻求则便看作死底。而程子旋次救正。以明道体。故举求中为问。则便斥之以才思即是已发而发存养之旨。疑其为无见无闻则便谓见闻之理在始得。而尤致意于坐禅入定之非。及闻苏氏自有知觉之语。乃许其有所见。而更为之推说其义。如下文所言。其后朱子答陈安卿二条及中和第六书。论性答藁诸说。分明说出知觉不昧。为静中之动。而以复卦当之。其不以复卦作已发看较然矣。李先生有见于此。故既以中庸或问为定。而又曰程门答问之意。因亦可见。又谓不以苏氏之说为非而斥之云云。读者于此数说。更加究索。以为彼一说也。此一说也。则不但为互相发明。亦未始非一般道理也。晚悫因此而辄贡一得之愚。凡解说义理。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1H 页
众论缴纷之际。左右相戛。终始相戾。亦宜反复参互。以求会通。如语类诸说。虽或有初晚之异。而至于论性藁及中和第六书。乃是积久功深之后。灼见道理之馀。斟酌说出。以开示后世者。则虽与或问微有龃龉。不应视为筌蹄。无足据信。况其所谓复艮二卦。亦本程子之意而释之者。正为发明其旨。则尤不当举一而废百也。又可以误字失字非字等。容易句断耶。且才思即是已发一句。乃前条所破求中之说。非因自有知觉之说而发之也。今乃连说著。或恐于语脉之间。有些少失照管矣。盖思与知觉自不同。故朱子答吕子纷书。只八字开释。或未捡看耶。又如泂然活一语。乃剟取本体泂然活非死物句。而罩作三字。孤陋曾未见有如此说底。虽不甚悖本旨。而名言之际。亦恐有硬涩之叹。况同边之从火从水。意义自别。诚不可泛看而混书之也。并为照改如何。平日于思索之工。曾不有一日之力。而只据略绰见解。摸索为说。必多害理。又于遣辞之间。不免伤直。尤为悚恐。幸恕其狂僭而辱赐反复也。损翁集坤复说起疑。曾见之否。其说复卦为静中之动义甚分晓。并望参验如何。
答金文瑞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1L 页
向覆尽是宜复底。顾适值冗挠。不免自疏于讲订之事。殆以为恨。不独以慢蹇之为可罪也。更候经体若何。晚悫稍似静贴。可以稳寻旧业。而志不胜气。往往被睡魔所困。是盖曾所耐过者。而今却如此。殊叹真元之比前煞争也。海里服疑。当初争端。实自我始。深惧权度之欠于精切而自作孤城。难保其不拔。后乃稍稍得外援。如金休万及文吉从兄。为借一鼓之势。向见盛论亦与之相符。庶几籍以自固。与相维持。今承示喻。又被仲思公所驳。不免为之输款。则自以从前迷滞之见。何敢一直撑过。而惟是隐之于心。终有不释然者。瓢谷所论。其父在而入后于母丧三年之内。则虽练祥已过而不敢自同平人者似矣。今因其父之丧而入而成服则岂可以齐禫末制。暂变斩服未葬之制乎。夫为妻制期。其曰练曰祥曰禫。皆非苟且假说之名。则今于祥禫后入系者。虽是三年之内。而三年之制已毕于父在之日矣。今欲更具三年则其为变在。果何如也。且所谓心制。乃为子者设耳。其在不名为子之日。又安有心制之可名乎。虽曰礼疑从厚。而又安有死其父而厚其母者乎。间传出嫁女遭父母服。被出于练后则不复服三年。服制令适子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2H 页
未终丧而亡。在练后则适孙不许受服。此虽出入之异。承代之殊。而练后之不变重服。犹可傍照。未知盛意更以为如何也。来谕以为于古虽无徵。而揆以人情。似当义起。夫以吾辈浅劣之学。遽倡无徵之说。自占义起之归。则窃恐事变无有穷已。而众论无所折衷。与其径情直行而自陷于僭汰之诛。曷若守经信古之为庶几寡过也。此大事也。固不敢只恁胶守。而亦不当为颜私所迫。置义理于未决之案。幸更细究而有以辱教之也。
答金文瑞别纸
一有之之义。曾亦有所受焉。而恐湖训为是。盖此章之旨。以心之体。本自虚明光正。不可有一事在里也。苟有之则便遮了其体矣。其用之所发。如何能得其正乎。故章句所谓不能无者。以其用言也。一有之者。以其从体言也。以用则四者固所不能无。而以体则岂可有一事乎。朱子曰心之正。如秤一般。未有一物时。秤无不平。才把一物在上面。便不平了。如镜中先有一人在里面。别有一个来。便照不得。这心未有物之时。先有个主张。说道我要如何处事。才遇著事。便以是心处之。便是不正。又曰人心本是湛然虚明。事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2L 页
物之来。随感而应。事过后便当依前虚方得。若事未来。先有一个忿惧好患在这里。及当忿惧好患之事到来。又以这心相滚。便失其正。此皆言心体之不可有一事也。故章句先言四者皆心之用。继言一有之云云。而又曰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夫用之失其正者。以其体之先有一事也。且道正文有所二字。将做病看乎否乎。既做病看则章句所谓一有字。安得不做病看乎。若以一有之为无病。而至不能察然后方为病。则正文当曰有所忿懥而不能察则不得其正。而今只曰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云云何也。幸更将语类论此诸条。虚心看破。俾有归一之日如何。
与柳仲车(致任)
伏候近日起处卫迪。春穷殊切同病之怜。然穷须是忍。是吾辈相传妙诀。于此方好受用。庶几不为他所恼矣。佐君已冠其子。又是相贺。其醮座下当带去。欲取路何方。顷得文瑞丈书。欲共携书入凤停。做取旬望对讨。此是几年费经营者。曾知座下有此意。倘不为海外方丈所迁夺否乎。酉有,可器昆仲及少辈三数人。海之伯鸾与吾甥建直。皆所乐闻而肯赴之者。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3H 页
幸于对间。面面致意。要与共成乐事如何。天下万事。都无足上心。惟此为合做底。须以此意挑之为妙耳。
与柳仲车
晚悫又得佳婿。是所自慰。彧君亦免悠泛。虽其所工不可以时月期其长进。而稍似按伏其浮动之气。循此不解。庶几有成。盖其清明之质。本自可观。且赖诸妙相聚。尚或有观善之资。岂自我能有及人之益。使渠打拨机关耶。大抵少辈有气槩者。只可律之以绳准而不当拘之以苛刻。宁可奖之以进而不宜摧之使沮。窃想过庭之际。或恐其欠于推恕。伤于刻核。以致自待之亦卑薄而渐至于捍格则殊非所以为义方之教也。幸于返侍之日。只略略提醒。循循开导。先从容貌辞气上矫其轻俊。诱以详和。常常劝之以成人之道。则不患不解听矣。是皆躬所不逮。而辄敢添日下之灯。旋所愧恐。
与柳仲车
一番往复。动经时月。尽觉千里之远也。凉意渐生。伏候旅体对时节宣。本事闻有可成之望。而传说不的。第深纡郁。然斯文显晦。只听于命。亦何须作汲汲想耶。混入时样。非所以尊卫之道。此则吾人之所奉教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3L 页
于君子者。岂或是之为虑。而但久旅思归之中。若有曲意竣事之道。其不且尔。俯就亦未可知。幸于意思清閒之际。试将文忠先生海槎一录。潜玩而熟理会焉则自当有契于今日处事之道矣。未知此冷淡一语。倘不见笑于年少诸公否。晚悫近将先师遗集。早晚看阅。恍如亲奉警欬于平生讲座。盖说学论理之间。意味愈见亲切。气象愈见温良。往往若有言外化人之妙。尽是真正学问。百年来盖未尝有也。下手之际。极其谨严。不敢恣意删整。而自觉静中著工。或似更胜于聚会多人草草打过也。
答柳仲车,仲思(致俨),少游(致游)
珍重联问。洽是新年清范。欣感孰如之。谨审棣床福履茂膺川至之休。尤何等慰仰。衰相转具之叹。正所相怜。惟钻研之工。有以填补。则岂与无所事而空吃人饭者足比哉。遗稿便做趁趱工夫。已三五读过。如玩淡墨浅碧之画。山阿涧户。步步亲经历。如入珠翠雕镂之肆。稀珍异宝。个个难割舍去取之际。太似多可。但状碣类之多至七八册。朱全以来未始有者。苟以人家显刻之需而无所存拔。则不但拘于颜私之为可耻也。亦非所以从简约取重后世之义也。不免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4H 页
就加梳栉。稍似静整。然苟不觑到其神运意匠。而只管删润。信手涂抹。则其于尊畏敬谨之体。又何如也。大抵记载之篇。自有史家轨范。非如后世陈腐之语。只嫌先后之或倒。语脉之或断。而殊不知错综句法。遥遥相照。似倒而实有条绪。似断而实相联属。吾先师平日虽不甚留心于文章。而至如邱墓诸述。诚得韩欧声响。左国体裁。斤斤乎古作者涂辙。未可以肤情浅肾而窥及之也。
答柳仲车,仲思。
苟时其兴慕而辄为修候敬。一月且笋束矣。而乃狃于习懒。侦便裁简。每不从心。或恐俯烛之不及。而遂疑其一似慢蹇也。顷承联垂惠翰。眷恋周挚。更似重有以悚愧之也。向后日富。伏候棣床起居连卫万重。金玉联床。日用征迈。其真腴之味。有足以忘了荒忧。而乃示谕略及之。岂有恨于疏迂者之专不以为意。而故有以提醒之。使得以先事求免于沟壑之路耶。钦诵不啻造次颖晤也。晚悫只作守舍老头陀。幸缘无外事。正好看读。但轮流贯转。无甚劄住得味。殊恨其用工无节度也。顷者还呈文字。直是迂滞过计之为。而所谓菑及怀刑之说。以今世道人心。恐亦不无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4L 页
其虑。然既秘之后。更何足追说耶。四七定论。只见愈读而愈有味。只宜把作一生工夫。不可将一二句罩说做赞叹语也。
答金景五(羲裕)
先集刊役。大议已敦。始手有期。斯文庶几复明。后学得以无憾。而其中讹误落漏。当初之偶失照管。今日之合有商量者。屡经会议。终未见有直前釐正之论。如先先生问目一事。固是两家子孙之所积憾于中者。而念事体郑重。虽以手本之涣然无疑。而犹不能回众人之惑。此非寂寥一言所可句断者。其奈何乎哉。来示以晚悫尚不能无惑于手札见责。而是则以告者过也。晚悫虽不闲于笔法。尝大蓄先墨。习知其初晚之异。则岂宜以工拙而遽生疑讶也哉。彼时贵族丈之奉故帖而来也。适兄弟联榻。辄敛衽相顾。初未有一毫疑端之萌。何尝有一辞未安之发耶。为今日持重之论者。不以其故迹之真赝。而特以所见各异。言人人殊。终无一人出一口气以排众论者。窃恐其釐正无日而层节更生也。幸更平心徐究。从容禀达于诸丈老。以为倚阁之论。以息哓哓之口。未始非为先之一道也。未知如何。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5H 页
答权而素(人夏)
向来一晤。迨恨不从容。今承先施。殊荷尚见存也。暑往凉来。经体一向卫重。尤慰尤慰。晚悫一直愦劣。无况可说。互发之说。窃尝致疑。而名言之际。易得差谬。故未敢有一篇文字以求订于朋友之间。向对时深喜高明之见。适与之相孚也。今又承谕。得以据信而释其疑胸焉。甚幸甚幸。但满纸为说。只言互发字之未衬。不明言其所以未衬之实。似犹未足以推立言之旨而破后来之惑。窃恐使观者或疑高明于义理。尚有咬嚼未破者。晚悫近看息山集。有与星湖论此义甚详。尤喜前辈之于此。曾亦有疑得说得而为后人准备也。其言曰退溪虽立两下说以明之。亦何尝谓之互发也。此心至静之时。理气浑然无间。及其动而知觉才生。有觉于道义上时。有觉于形气上时。其发各有所主之不同。岂是理与气并立为根。迭发为用者耶。星湖亦云老先生本非有两本之谓。而栗谷驱之于此。后人反实栗谷所驱之言。可胜叹哉云。此即向时鄙所道破者。而前辈之著为成说又如此。于是尚蕲愚见之未可以遽弃也。此是义理极精微处。有难轻易下说。而高明既辱与之上下焉。则不妨私
慎庵文集卷之二 第 45L 页
相讲质。以求其邂逅发悟耶。
答高稚希(圣谦)
一纸相输写。盖欲先施之而未能者。且感且愧。谨审新元。兄履增福。贺仰殊深。晚悫洽到六十路头。老人事已具。以吾衰之甚而知强于我者之更甚。承谕不觉相怜之切也。然吾人之不随时而衰者志尔。正宜益坚所守。益懋所业。以胥无负于桑榆之景。而落落相望。有怀无以抒。有疑无以讲。惟有简书往复。庶可以替受规切之益。而书来亦只是谦己推人语耳。顾何有于直谅之义哉。闲居所述。是何等文字。观古人之立言垂训。只为的见道理。不得不说出。以开众人之惑。至如遣怀言志之作。亦有足以警世而励人者。只在看者之争个知不知肯不肯耳。何尝有歉于不閒媚世而旋作旋坏。恨以不识字为快活耶。迷滞之见。不能无疑。幸更反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