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石山遗稿卷之五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x 页
石山遗稿卷之五
 奏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3H 页
勉 圣学奏(戊申)
臣以空疏鲁莽。滥厕 经幄。今又进登前席。荣感极矣。素蔑学识。何敢以见职自居。而区区忧爱之忱。不容不有所仰奏矣。俄者领左相俱以勉 圣学勤勤仰奏。至蒙翕受之 优批。而顾今急务。舍此勤讲学一事。更有何事乎。往在乙巳冬间。 殿下频赐召接。 临筵问难。三昼五鼓。乐而忘疲。臣于是时。适摄堂后。屡登 讲筵。获睹我 殿下天纵之姿。好学之盛。卓越百王。登筵诸臣。退而相庆。至于遐乡。无不闻风欣忭。自是以后数年之间。或有 召接之命。而始于日前 特命召对。亦不过行三次而止。停辍常多。臣未敢知燕閒之中。进览何书。如何讲学。而第伏念为学之要。最忌作辍之无常。程子曰修学不诚则志不固。周子曰其志无诚则学不立。由此观之。学问之工。非诚不可。夫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虽在一言一动之间。尚不可舍是而用功。况于学问之道乎。殷宗之终始典学。即此诚也。文王之纯亦不已。亦此诚也。此岂非今日所可监法者乎。见今庚炎将退。 殿角生凉。晨夕之间。日开 讲筵。勤接臣僚。讲论旨义。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3L 页
反覆问难。而常以一诚字深留圣念。无或间断。则 圣学之日月将就。其在斯矣。 圣化之天地位育。亦由是矣。此非臣一人靳祝。实是八域群生所共颙望者也。伏愿 殿下懋哉懋哉。
勉 圣学奏(戊申)
臣滥叨经幄。区区愚衷。惟在勤 圣学一事而已。臣往在秋间。进登 筵席。猥以诚实之义。敢效陈勉之忱。过蒙翕受之 优批。而未见翕受之实效。臣不胜万万惶闷。而月前特 赐召对。继开 法讲。在廷臣僚莫不欢欣钦诵。颙俟连 赐晋接。日以为常矣。自其(是以)后居然三数月。许久停阁。群下闷郁之情。当复如何哉。未敢知 清燕之暇。省览经史。有所讲究。而如无问难讨论之裨补。则此非所以圣益圣新又新之义也。是故书曰好问则裕。易曰谦而受益。实若虚有若无。即是为学之要也。夫以尧舜之圣焉。而有皋夔稷契之告戒。以殷周之治焉。而有伊傅周召之劝勉。则致治之道。固不可舍是学矣。学问之道。亦不可舍是诚矣。是以为人君。汲汲乎为学而如恐不及。为人臣。惓惓乎陈勉而不惮烦渎。职由虑或不诚而然也。以 殿下生知之圣好学之德。克念惜寸阴之义。深思懋时敏之道。诚实做去。日 赐召接。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4H 页
终始典学。则亿万年无疆之休。亶在是矣。伏愿懋哉懋哉。
勉 圣学奏(壬子)
邦箓无疆。 亲总万机。 临御端门。 俯询群僚。此实一初之盛举。大小臣邻。孰敢不毕陈所怀。而臣亦猥厕经幄之列。区区忧爱之忱。亦惟在于勤讲学一事。近日以来。奋发 圣智。连开法筵。有何加勉之有。而第伏念人主之学与不学。系乎国家之治与不治。登 筵诸臣。莫不以此仰陈者。良由以也。讲学之要。惟在于经史二者。经以究天人性命之源。史以鉴古今治乱之迹。是固阙一不可。必交修之然后。始可裨益于出治之道矣。一自论孟进讲以后。通鉴之召对。罕有成命。虽或行之于视事颐禀之时。而新年以来。亦不过只行一次矣。如此则将何以鉴历代兴替之由乎。通鉴始讲。今为三年。未毕五册。群下闷郁之情。当复如何哉。夫进讲之规。一日之内。有朝昼夕三讲。又有召对别讲夜对。则无时召接。古规即然。见今春晷舒长。夜刻亦不甚短。法筵之间。时时召接。不患无暇。继自今连 赐讲对。兼治经史。则 圣学自至于高明。治化克跻于熙洽。而纪纲之坏败者。以之而振肃。俗习之淆漓者。以之而淳朴。民生之困瘁。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4L 页
可以奠安。儒风之颓惰。可以兴起。而许多万事。莫不为本于勤学矣。伏愿懋念焉。
送敕后 内下物种。送于户曹奏。(丁卯)
臣以伴送使时事。窃有所仰奏。而前冬虽一遭登 筵。事会悤遽。未及陈达。荏苒至今。极涉悚惶。敕行到松都。自副房还给 内下山蔘一斤。请以代银六十两。开视蔘封。非山蔘乃家蔘。虽甚讶怪。其在事面。有不可往复敕房。而代银则到平壤府。依数入给之意。已为驰 启。蔘封仍为赍还。此是 内下物种。则送于户曹似好。故敢此仰达矣。
宣惠厅供纳申饬奏
臣以疏闇之才。滥据惠局。财赋出入。全没头绪。簿书期会。亦难领略。恒切悚恧之私。而目下各邑上纳事。有不得不冒昧仰达者矣。前月二十日本厅 历临时。前惠堂臣金世均以各邑供纳之过十月者。并自本道直为启闻论勘之意。有所仰陈。而 批旨有曰既捧于民而任其吏弄。于斯可知该倅之治绩也。为先行关必准捧。非但今年。旧未收条。一体督捧以闻可也。今其十月之限。只馀数日。而其间所捧。未免零星。其在正供法意。既过程限。则固当以法论勘。而第谅其道里之远近。较彼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5H 页
日子之迟速。恐有不及之弊。此等处不可无存商者。特为退限一朔。使之没数毕纳。似可容旋。而各邑守令。又或视若例饬。如前玩愒。则自各其道随即 启闻勘断之意。星火行会于各道道帅臣何如。
诚宁大君祠宇重建奏
日昨讲筵。以宗英事有所 下询。故臣以诚宁大君墓所致祭进去时所闻所见。冒昧仰奏矣。 特轸祠版之无以奉安。 曲念祀孙之极其零替。从长措处之方。商确以禀之意。缕缕 恩言。郑重恳恻。此实 大圣人百世一室之谊。惕然兴感于追远崇报之地也。臣固钦仰万万。而 筵退后聚会诸宗。宣布 德言。则欣欣相顾曰。今此 处分。实有光于百世之下。虽以唐尧之明德亲族。周王之秩祀惇宗。无以过此。非但 璿潢属籍。聚首感泣。凡厥登 筵诸臣。拜手攒颂。曷有其极。第其重建祠宇之节。不绝香火之道。禀白于 大院君。以宗府某㨾钱中三千两。先为挪用。待开春经始措划。恐合事体。故敢此仰达矣。
宣惠厅供纳申饬奏
正供法意。何等严重。收捧输纳。皆有定限。一或违越。当律自在。挽近法纪解弛。外邑守宰不思蕫饬。监色沙格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5L 页
看作利窦。趁限装发。及时到泊。绝无仅有者。已极骇然。而今年则非但装发到泊。不能及期。臭载之报。日以踵至。合为三十馀只之多。亦一前所未有之变也。其果海路尤险于前日。风浪又加于曩时而然乎。故败之说。种种入闻。观于查报。参以传言。其所作奸。明若观火。循例勘断。不有惩创。则其将无所畏忌。而明年臭载。必当几倍于今年矣。见今经用艰绌。虽如数来纳。犹患不敷。况臭败若是夥多。愆滞从以不少者乎。言念国计。万万寒心。决不可一任玩愒。置之勿问。晚载之守令。领运之差员。并拿问严勘。致败之沙工船主。未拯百石以上及到泊来纳中犯逋十石以上者。并分轻重。或枭首或刑配。以严漕法。以杜后弊。断不可已。且以钱木言之。见今冬序已届。列邑所纳。极其零星。岂其尚有未捧于民间而然哉。此皆该色辈从中舞弄。致此愆滞。由是而颁贡给代。许多经用。排备不得。事之骇叹。莫此为甚。若不别般严处。来头事将不知至于何境。全未纳守令。亦为拿问勘处。该色辈并严刑远配。新旧未纳。并于来月望前。毕纳之意。三悬铃关饬何如。
臭载船格施律奏
向以漕船致败沙格查实枭警事。有所仰奏矣。昨年大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6H 页
同船臭载。合为二十一只。其中未拯谷最多者。即圣堂仓白字船,珍岛海南并载船,左漕仓地字船合三只也。参以事理。究其形便。则致败之谷。本无涣散之法。积在于所沈之水中。而今此三只船所载谷物。皆各千石零也。未拯或为九百馀石。或为八百馀石。岂有若是夥多之理乎。其所作奸。明若观火。此若因循掩置。不为惩创。其将无所顾忌。今年故败。必倍于昨年。宁不大可忧闷乎。圣堂仓白字船沙工安弼基,珍岛海南并载船船主金昌和,左漕仓地字船沙工朴志茂。并各枭首于臭载境上。以为惩后来严漕法。断不可已。其馀未拯者九百石以下船主沙工。并即押送原籍官。不日督徵后依式刑配。无或如前玩愒。俾有实效之意。别般严饬于京兆及各该道臣。举行形止。使之随即 启闻何如。
惠厅清钱欠缩荡减奏
昨春惠厅所在清钱为一百四十馀万两。而择出常平。移庤他库。划送各处之时。屡次出纳。自然欠缩。为一万五千两之多。不能先事操饬。万万悚然。而谅其事势则不过是每两一分式见缩也。事当以清钱徵出于举行役人辈。而此辈俱是至贫无依者。今若督责则便是白徵。有所不忍。其在宁失于民之意。合有顾念。此数则特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6L 页
为荡减。勿为悬录于会计册子似好。故敢此仰达。
御牒奉安奏
璿源谱略。今方修正矣。 王世子讳字字衔。当为奉书于 御牒。使宗臣阁臣进诣奉安处。奉审后纪载。允合事体。何以为之乎。 上曰依为之。今此 璿源谱略修正时。 王世子下。以邸下二字纪载。自有已例。今亦依此举行之意。分付宗府何如。
惠郎还仕本厅奏
惠局郎厅柳教祚除拜翊赞矣。取考各年誊录。则惠郎除拜桂坊。以职务相妨。 筵禀后递改桂坊。还仕本厅。既有已例。而见今本厅事务。极其旁午。不可以他郎替行。柳教祚所带翊赞之任。今姑改差何如。
石山遗稿卷之五
 启
  
宗亲府回启
启曰。粘连 启下。向前德山幼学李慎华以其先祖义昌君,乐善君两代无故绝嗣。西原以下三代。依前继后。复其封爵。一以修谱。一以奉祀事也。今依原情谨考 璿谱。则西原君出继于乐善君。而后因其孙壆坐连狱事。罢归本宗矣。盖其本事既非躬犯。今已昭雪。宜有归正之道。且义昌君,乐善君俱以亲 王子。无故绝嗣。久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7H 页
阙香火。固万万未安。更以西原君以下三代依旧复继于乐善君之后。俾为奉祀。而复其封爵。修其谱牒。庶乎神理无憾。伦序复正。允合许施。事系慎重。伏俟 上裁何如。
宗亲府回启
向因德山幼学李慎华击铮原情。以其先祖义昌君,乐善君两代嗣孙归正事。回 启蒙 允矣。两君祠版。间缘奉祀之无人。权安于两君墓所。今其嗣孙既为归正。则使之移奉主祀。位土与祭需。依崇善君房例磨鍊事。分付该曹何如。
宗亲府回启
杨州幼学李东应以其先祖义昌君珖祀孙未定。与其族人攒重争其嫡庶。卞其系派事也。 王子奉祀。事体尊重。立后承宗。当取昭穆之明的。传重继序。不可支庶之比拟。谨依 判付内辞意。就考续谱。则 宣庙王子义昌君珖无后。在 肃庙朝。命以乐善君潚继后。而乐善君曾孙骊川君增无后。以骊善君壆之子惟九姑为摄祀。即东应之曾祖也。其后该派宗议峻发。以为乙亥之祸。惟九坐谪。其后世系甚多模糊。不可以摄祀云尔。则东应无辞自明。惟愿更定摄祀。故改以临阳君桓庶子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7L 页
海恩君爣之曾孙前参奉秉漩使之摄祀。即攒重之父也。虽已悬录于续谱。而谱略则乐善君以下以无后载录矣。今当谱略校正之时。伏承横罪无后者立后之 命矣。该派子孙之议。欲为别立宗孙。及今归正。故方拟启禀之际。不意东应欲以渠子载钟入系宗派。妄渎 天听。遣辞骇悖。搆诬罔测。究其罪犯。合施重绳。而大抵东应则世系模糊。攒重则既是庶派也。义昌,乐善两王子奉祀。所重自别。以此两派中定为立后。俱系未安。其在事体。不可不择定别立。故以仁兴君瑛八代孙进士龟仁之祖故参奉韶九继后。以为奉祀之地何如。
请上 尊号庭启(壬申)
臣等之斋沐联吁。至于再三。尚靳允许。忱诚自愧浅薄。舆情转益抑郁。夫积乎躬。普及乎人之谓德。显乎今。昭垂乎后之谓名。有其德斯有名。故即其名。可以知其德也。惟我 殿下以天纵之姿。懋日新之工。九载 临御。百度鼎新。姑撮其一二事言之。显谟承烈述事 先王。体文武之达孝。愉色婉容承欢 慈殿。躬曾闵之至行。上显号而模 璿帧。诗所称永言孝思昭哉嗣服也。遵先志而修正衙。书所谓既底法肯堂搆也。惇宗亲而章百姓。唐尧之以亲九族也。明正学而熄邪说。孔孟之作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8H 页
春秋辟杨墨也。存神过化。民无能名。丰功盛德。史不胜书。是宜勒之金石。被之管弦。焜耀一世。徵信百代。则臣等今日之言。即八域亿万生灵之所同心而齐声者也。臣等固知谦虚巽克之念。不欲为丰亨豫大之举。而德之所在。名必随之。此岂 殿下可已而得已者乎。用敢不避烦渎。又此控吁。伏乞亟降俞音焉。
石山遗稿卷之五
 序
  
御射亭修筑节目序
本邑即我 康献圣祖肇基之乡。而比周岐豳。拟汉丰沛也。故潜邸时游戏之地。习射之处。考诸邑志及 陵殿志所载。的然可知。而愚夫愚妇之所指点。如昨日事。有若黑石里之 诞生地。宫闼里之鞠养基。既有记迹之碑阁。又于 璿源殿南距百馀武中阳里。有樗亭。即圣祖亲射之遗址也。谨按 陵殿志。有曰 太祖习射之地。有樗树。此是挂弓之树。而大七围。枝叶可荫百馀亩。 肃庙丙申年间。为风雨所拔。傍生株又成大干。如汉之僵柳复起之瑞云。向于端阳。克竣 殿享。躬审樗亭。则树之大亦可七围。枝叶繁茂。而筑石封根。前面刻樗亭二字。傍有庚戌四月日五字。不知谁某所筑。而岁月寝邈。风雨磨泐。台石颓圮。树根露脱。嗟乎人无以举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8L 页
其实迹。陈达于 上而竖碑建阁。如黑石宫闼之为也。余奉 让宁祠版。来守是邦。周审旧迹。荣怆无比。及登樗亭。俨然老树。犹带旧日苍翠。徊徨奉攀。油然兴感。自倍馀人。不可以无封植之举。爰召工役。经营改筑。民皆乐赴。不日告成。可见 圣朝遗泽。入人者深。岁愈久而民不忘也。石面特书 御射旧亭四字。傍刻己未五月日臣李承辅改筑十一字。而樗亭之前刻。仍旧妥置。恐或有樵农之杂踏。牛马之放牧。环亭筑墙。又立下马碑。使宾客行旅之过此者。知其为 圣朝亲射之遗址。盖与周之棫朴。汉之枌榆。汇而并茂。其方兴未艾之象。犹尚著见于柯叶之间。于戏。恭敬之忱。爱惜之诚。其将垂百代而不穷也。斯亭之始筑于五百年之后者。其亦有时欤。苟不能随时补筑。易致颓圮颠拔。使父老瞻慕之地。难保其久而如初。故乃召亭下居民。谋其所以守护之方。咸曰惟永之民。尤是 圣朝遗化中物。其于禁护修筑之节。敢不如戒哉。民言既如是。故其所守护之节。并使本里居民专管担当。而本里民既有 真殿巡更之役矣。今又专责修筑之节。实有偏苦之叹。且巡逻之役。乃一社统同之事也。以一里之漏颐。无甚有害于一社之统役。而樗亭所重。与他自别。且其守护之方。与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9H 页
真殿巡更之役。少无间焉。故特以便宜之意。本里巡逻之役。永为颐免。使之专管于本亭守护之事。而以此面禀于营门。成给节目。凡此一府吏民。须各知悉。
宗亲府礼木册序
宗正衙之设。义在惇亲。而 列圣朝湛翕雍睦之化。由近而垂远。式至于今日休矣。惟我 圣上临御初载。克继克述。乃展乃睦。引之百世。视以一室。置宗卿设宗科以示意焉。合宗簿刊宗谱以重事焉。凡属惇宗。靡事不举。帝尧明峻德亲九族之化。复睹于斯。猗欤盛哉。亦惟我 大院君閤下夙夜辅导。百度惟贞。于是府尤致意焉。其在 璿潢之裔。曷不钦仰攒颂。继自今宗亲有事。会于宗府。宗府所重。比他迥别。虽疏远之族。莫不依仰。有若张公艺同居屡世。但须用之节。每多匮乏。稍欠范文正广置义庄。揆以事宜。合有施措。外官之各司礼木。尚有已例。况吾宗之于本府乎。府有往年定式。而尚患草刱。未及详悉。更伏承 大院君教意。斟酌折衷。釐正旧规。从其腴薄。定厥数爻。上自藩阃。下至镇邮。各有排分。井井有条。凡我诸宗。视为金石。无或违越。以补万一之用。勿以微细而忽之。亦可见惇亲之意云尔。
寿进宝酌序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19L 页
我 圣上以冲年入承大统。我 太母垂帘听政。于是尊 圣上本生亲为 兴宣大院君。夙夜匡棐。弥纶枢机。廓以太公。绥以至仁。数年之间。移风易俗。庶几有三五郅隆之渐。而尤以修举既废为先务。承 太母旨。重建 景福宫。京外民庶莫不欢欣趋事。畚者舞于前。锸者歌于后。皆曰 大院君之为是也。将为 国家祈命而为生灵求福也。吾侪之役于是也。亦以答 国家休养之惠。而介景福于 大院君也。爱戴之深。攒祝之殷。至于妇孺。记曰德和于上而民和于下。又曰群生和。而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此其时也。既而玉泉人淘井于石琼楼下。获古铜盂。中有螺酌。名曰寿进宝酌。又有文曰华山道士袖中宝。献寿东方国太公。青牛十回白蛇节。开封人是五泉翁。皆道士之自为款记。而取必于六百年之远焉。虽古所称丹甑银瓮。昭示厥兆。岂有若此之神者哉。夫善颂之兴。莫盛于成周。而必曰君子万年。曰黄耇台背。寿者人所难得。故举而为诸福之最也。以道士之所前知。苟非心诚孚感于 大院君之盛德。如今日民情者。何遽自现灵异。以占其福履之隆也。且景福宫之成。将不日矣。自此 大院君益享康疆。与乔松篯偓为俦。而悠久化成。甄陶物物。使之饫衢樽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0H 页
而跻寿域哉。无往非是酌之为验也。曷不休哉。 上既使筵臣铭是酌而志喜。而 大院君嗣子待制又徵文于同朝。敢不自揆。乐道其美而谨为序。
宗亲府吏厅完议序
周礼宰夫之职辨八职。其一曰胥。掌官叙以治序。又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群吏正月要。旬终则令群吏正日成。以考其法。法不以时举者入告之。至正岁则以法警戒之。盖其胥吏之名始此。而其为胥吏者。责任顾不重耶。替夫我东。内而各司。外而列邑。亦莫不有吏胥。而簿书期会之间。金谷出纳之际。奸窦日滋。弊源层生。官无检束而岁月会要之规不讲。吏莫惮戢而正岁警戒之法不幸。任其刀笔而舞弄之。使其溪壑而擅恣之。及其财用绌经费枵。然后始得显露而施罪罚。夫何益哉。 上之四年丁卯。重建宗亲府于景福宫之东趾而益广之。以寓百世一室之义。于是乎吏之厅附焉。吏凡三十员分其掌。执乎役者。比之他司。其任又甚重焉。而岁给米几百斛钱几千贯。以优其稍食之资。俾得无滥觞之弊。是亦既富方谷。足食知礼之意也。曷不勖哉。今所以有本厅完议。而一遵周官旧法。则其于奉公之地。自当恪勤。虽然此在在上之人亦驭之如何耳。驭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0L 页
吏有道。程夫子曰正己而格物。此岂非上之人所当躬先者欤。
安边乡案序
邑之有乡。乡之有案。亶出于端士趍立乡纲之意也。窃惟关北一路。在 王畿僻远之地。境接靺羯。俗尚弓马。蓝田之条约。白鹿之规模。尚矣无论。蜀人而待鲁。越人而冠宋。亦未易为也。昔我 太祖康献大王驻跸北路。既兴感于漆沮旧基。欲化俗于枌榆故乡。爰 命孝宁大君著成乡宪节目。布示列郡。以其时陪 扈故也。从玆以后。关北诸邑。恪守遵奉。以立纪纲。以正名分。阅五百年如一日矣。夫何安边一邑。曩在阏逢涒滩之际。乡论纷挐。案规扫地。多士之赍郁久矣。不佞曾宰邻府。路过驾鹤。闻乡人言。而亦为之慨然。近有安之人士踵门而语曰。本邑乡案。许久紊乱。想必有宿昔之忧叹者矣。今我 圣上临御以来。万化方新。百度惟贞。亦我 大院君閤下以聪明特达之姿。夹赞辅导。无微不烛。纠正外内。际此而一乡询谋佥同。旧案之规式将复。推余以乡长之礼。求余以弁首之文。盖其乡宪之设。粤自孝宁始。而谓余为旁裔而然。义不敢辞。略叙颠末。以备后日之徵信。僭越极矣。孔子曰。观于乡。知王道之易易。信哉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1H 页
言乎。猗我 太祖大王作成化育之德。浃人肌髓。使咸吉一道。家弦户诵。式至今。有于戏不忘之思。而安邑多士。能回既倒之澜。欲扶已颓之纲。复睹一乡善俗。噫其盛哉。
清斋先生简帖序
不佞从朴上舍台锡甫游久且深。得其先祖清斋先生树节事颇详。一日台锡甫又以先生答金尚书书及诗二则。妆䌙为卷。袖而示不佞曰。吾先祖文献。已失坠尽矣。唯此手墨。幸而得于知旧家巾衍。若有不偶然者存。愿惠公一言助之。使寿传也。不佞既敬览焉。窃自喟尔曰。天之生忠臣义士于迍邅板荡之日。以维持其纲常者。是岂特为国家食报而已哉。将以垂劝于无穷。故其志虽隐而必章。其迹虽微而必暴。譬如遗金古玉。终能自发于泥沙。而光气所袭。使人莫不宝爱而叹慕焉。然后见天之至公。而为天下后世虑。又至远也。先生在 端庙逊革时。其舍生取义。与六臣无异同。而但六臣死于都下。先生死于绝塞。六臣以鼎镬死。先生以仰药死。故世皆知有六臣。而知先生者或鲜。后三百有馀祀。而公议始张。朝廷命啜享先生于六臣之彰节祠。又累 赠至正卿。许以节惠。自是先生之贞忠懿烈。殆照耀人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1L 页
耳目。而前后哀荣。亦无憾矣。虽然今之论先生。辄据志状诸记。多遍及于大节。而本源问学。未易窥觑者。诚以远而莫徵。至书及诗出。所言人物禀受。理气名实。皆合于先儒定论。而中多独造之见。虽断烂数纸。足以想像当日师友之际。则此卷之有关于阐发先生。直与大节所载相表里。而适晦适显之并时同凑。何其奇哉。匪先生为学为忠。皆自其得乎天者而推至于极。何天所报施愈久而愈欲不没其名也。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若无诗与书。虽圣人无以知人也。今既略有之矣。又诵读而知其人矣。而宁可不有以传之也乎。敢乐书之。以复于台锡甫。
平海孙氏世谱序
为教于三代之下而得三代之意者。惟谱为然。谱将以劝人孝也。本乎其所自出而支乎其所由分。尊祖敬宗之礼。惇亲收族之谊。秩然咸序于寸简尺编之内。而一阅之。皆以发其良心。兴慕于无穷焉。推是教也。一家孝一国兴孝。使斯民为三代之民。不在谱欤。吾东重世家。家莫不有谱。孙氏之贯平海者其一也。辰韩初。有茂山村长。系出牟梁。至孝子讳顺。有埋儿得钟之异。其子孙益显。裂茅受封。绳绳乎罗丽之间。逮我 宣陵盛际。勿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2H 页
斋先生文贞公讳舜孝。以文章道德飏于朝。昌论密白。有古社稷臣风。僖质公讳澍。玉江公讳溥。翰林公讳胤曾。文贞之胄也。参判公讳轼。寒𦡱(一作臞)公讳必大。文贞之旁属也。簪组名闻。磊落相望。语云源远而其流长。信矣乎。今文贞十▣世孙某。以其谱之久而后承之逾蕃也。图嗣修之。与族谋鸠财授锓。而嘱余为序。余惟同祖以下远近亲疏之辨。人情之所不免也。然由吾近而溯远。远未始不近也。由吾亲而溯疏。疏未始不亲也。至于以吾先之福履绵延而思尝所承受焉。以吾先之门户燀赫而思尝所积累焉。蚤夜战兢。必求所以勿替而无忝。则孙君之修谱。不徒为考世辨系而已。其有补于继志述事之孝。又何如哉。孝弟其为仁之本。而仁者必有后。孙氏之复兴。将于是谱而卜之也。余嘉孙君之志。不敢以不文辞。谨叙如右。
延安车氏世谱序
延安车君元轸踵门而至。求余谱序曰。以延川君后孙。中世衰微。漂流东西。又失学业。派系远近。氏族多少。都未详焉。所以见漏旧谱。以是荏苒。其将湮没无传。同归于朽草枯木。用是痛迫。方与诸族议修一谱。而不可无弁首之文。袖旧传系录。涕泣苦恳。余以蔑识。顾何敢拟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2L 页
论于此个文字。特以昔日颜熟。亦难坚拒。谨按车氏系出轩辕。我东氏姓渊源之远。以车为最。忠孝文章。辈出炳烺。已有诸君子立言之笔。今不必赘焉。至若延川君巍勋大业。铭彝鼎垂竹帛。如彼其卓卓然。 列圣朝报施之典亦至矣。宜其后孙蕃衍昌大。而奈之何云仍沦沉于畎亩樵牧之间。理固难谌。若稽班史功臣表。汉兴之初。大封功臣。誓以带砺。爰及苗裔。书诸铁券。藏之山川。其长远规模固如是。而及至孝宣时。零落子孙。咸出庸保之中。甚可悲伤。诏令有司。并受复除。用章中兴之德。余于是窃有所感叹者存焉。惟我 圣上御极之初。政先敦亲。 今修续谱。兼以收录勋旧。人莫不观感兴起。孝悌之心。油然而生。今此车门诸君。始乃决意鸠财。谋刊谱牒。欲其子子孙孙。不失先系。永世勿替。譬若孤枝弱条。本乎固根。雨露所濡。终成蕃茂。车君之今日以前。不几近于庸保之中也。由是谱而益勉孝悌。为朝廷之用。使延川勋业。复阐于今日。则非但车氏一门之幸。亦将为用章 圣德之一端。曷不休哉。
丹阳禹氏世谱序
禹氏之有谱久矣。退溪夫子始享易东先生于院。而手书其世。为尊阁焉。后因禹氏之嗣修。而星湖先生又为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3H 页
叙弁卷。其慕贤之笃。尤以世德为美也欤。禹氏自胜国已大。易东首倡斯文。忠靖班于圃牧。而暨秋渊,月谷,枫潭,默斋,涑川,竹溪诸君子。有以道义经术重。有以勋庸廉介显。上下五六百年之间。绳绳乎国史墅乘。语云源远而流洪。根固而支鬯。其理然尔。然不有以合其流。孰知为一源也。不有以统其支。孰知为一根也。此又谱所以作也。今以谱而求之。则虽传世之为数十昭穆。分系之为数十从行。瞭然具在。若堂室之序位。使后世谈故者。皆知某人有某祖。某人为某孙。而其出处事功之槩。并足以溯馀光而袭馀馥。谱之有关于世教。曷可少哉。况其为禹氏之后者。由是而思所兴孝。由是而思所讲睦。由是而思所诒谷于无穷也哉。余亦为两先生之外裔孙。而上舍治荣甫来言是谱重刊。厥役将讫。嘉其能无废先人之业也。敢书此以副其意。
八里乡约节目序
古者授民以井。同井者出入守望相友助。又合而为乡。乡有师有大夫。兴之以三物。纠之以八刑。使民知所劝惩。降及后世。兼并作于下而教不出乎上。比伍闾党莫之统摄。而天下无善乡矣。于是士之志于救俗者。必以乡约为急先务。其规画。皆祖吕氏之蓝田。然行之无渐。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3L 页
去之又易。率不免循虚名而失成效。可胜惜哉。往岁甲子。余按节于松京。绾毂西南。货币日至。人习富厚。少自力显拔。而往往以气节相矜。慕古趍义。盖有胜国诸贤之遗风焉。余固乐其易治。而愧道齐之未得其术也。久之山城八里之民。请自包所岁取千有馀金。付里之能干人。时其积散。凡虚赋滥役之为里中宿弊者。皆倚是为办。民且苏而赀有羡。遂仿旧坡山乡约而增修之。赡诸蒙士廪。俾专居业。又择讲有司及直月二员。以掌其籍而考其勤惰。措寘纤悉。要可以期之久远。既编为节目。走属余弁之。夫八里于松京所隶部。甚瘠而僻。未尝有品式文物之观。今一朝而能经理支调。稍纾民隐。而推以至于俗化之原弦诵之序。斟酌今昔。申明条贯。使同里子弟。已有彬郁之兆。岂古所谓豪杰之不待而兴者欤。虽然余闻为治在乎因势利导而已。诚使为长吏者。因是约之成而益有以蕫率激厉。乡饮乡射之礼。次第修举。则一乡之兴孝兴悌。将如水就下。而三代教法之盛。庶几为挽回之一大权舆也。余既嘉八里士民之倡于为善。而又有望于观风之君子。仍书此以归焉。
里中契序
契之为言。约也合也。凡今之人。同闬而居。同井而饮。其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4H 页
情谊之密。救恤之道。反有胜于疏远之亲戚焉。苟无条约而保合。则名虽邻比。视若秦越。此所以蓝田吕氏之设有乡约者也。惟我桃渚一洞。处在王都稍僻之地。既无阀阅氏族之居。罕见轩冕出入之事。故生斯老斯。其业则种植耕农。其俗则淳古勤俭。出作入息。髣髴乎唐尧遗风。固知 圣朝休养生息。几百年涵育之化。入人者深。而业农俗淳。易致贸贸焉蚩蚩焉。终至孝悌忠信睦姻妊恤。不知为何件事矣。用是之惧。古亦有里契之设。以为教导牖迷之方。而每患论议之歧贰。宪目之不便。乍设旋废者屡矣。今与洞中略干老成人。议及此事。又设契宪。仿昔年已行之规。启后日未然之式。欲其永守勿赞(一作替)。而契宪则详列于左。凡我同里之人。视此条约而保合。毋或违越焉。
石山遗稿卷之五
 记
  
底慎堂记
窃稽 正庙丙午。建惠局别库于昭义门内。计五百楹。今 上癸酉春。有火燬其半。仍即其地治之。及秋而竣。廨廒廊庑。咸复旧贯。而又售傍址拓增。至百馀楹。规其中为正堂为夹室。与二斯堂并。堂郎之赴衙日。于是憩茇。扁曰底慎。取夏书底慎财赋语也。蔡传释之曰底致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4L 页
也。谨致其财赋之入。夫财赋者。出于民而为国经需。敛有厚薄而民之苦乐系焉。费有礼啬而国之枵充判焉。居是堂者。寔尸厥柄。可不谨欤。斗斛有不齐者。思所平允之。扃鐍有不时者。思所严密之。帐簿有不完者。思所钩栉之。积之以权其发也。出之以算其入也。夙夜匪懈。靡适而不致谨焉。则庶不负我 圣上节用爱民之至意。大老閤下赞棐兴补之功。亦堂名之不为虚设也。谨为识。
典医监重修记
世之以技术名。殆十数家。然其为用。莫尚乎医。昔汉时令岁疏其诊验。以第廪禄。据仓公传可见。我 国家亦设典医监于都内。择俊秀子弟。教以刀圭汤剂之法。艺既精。升入内院。上以翊护 圣躬。下以全济民命。职司之严。遴抡之慎。非他家比也。署有廨屡经修缮。而岁久辄以剥圮。官生胥吏。靡所庇庥。今我 圣上嗣服以来。百度维新。亦我 大院君閤下左右弥纶。弼亮弘化。既导世于仁寿之域。而尤以兴坠振废为图。诸司庶府。次第轮奂。于是继命治是监。材石庸徒。不烦大农经费。惟仰资措画。浃几月而工竣。堂宇庖湢。莫不改观。于虖居是监者。其可不仰体 朝家仁惠之意。思所以报答其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5H 页
万一乎。吾所谓报答则惟曰尽其所当为而已。居业而益求乎明习。奉公而益殚乎恪谨。磨励淬濯。有似乎栋宇之一新。以赞三元调六气。衍 圣历于无疆。而使民无有札瘥。寔诸君所当为也。不佞忝在领监。乐睹是举。而仍为诸君勉旃。
双孝堂记
人而能尽在我之天。可以动天。天之在我者。莫近乎事亲。故孝之动天。尤易必也。孟宗泣雪而抽笋。王祥号冰而跃鲤。理固不诬。而今之人。以俗之或夸也。并其理而寘之疑信焉。闻人之有至孝所感。则辄曰岂有是哉。噫。是亦不知人不知天之过也。湖南之淳昌郡。有士人金星玉,金星伯兄弟。系出罗季鸡林君之云孙也。据其乡人之言。曰金君自在髫。已知孝友。长益为笃行。母梁氏尝病谻。兄弟相继斫脂灌其血。因以获苏享康彊者。又五六年。及遭制。兄庐于墓。弟奉筵几。庐之冈古无井泉。以汲濯为忧。一日岩窦自呀。泉忽涌出。酌之清洌可口。遇旱而其源决决焉。村径污甚常。患泞难通。樵牧皆迂其行。自其弟日来展墓。径仍乾合。终为坦陆。呜乎。非其诚心为孝。有以潜孚于神天者。何以及此。且闻二君才智文辩未有过人。而声名势利。又不足以自多。见之直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5L 页
恂恂然野人耳。然独以其得之天者。既自我尽之。而感召之理。随而如响。信乎人之所动天。在此而不在彼也。乡人名二君之居曰双孝堂。过者式焉。而又列其行。闻于官。好善之心。人所同然。其亦出于天者欤。余虽未与二君游嬉。今世之能有若人也。书以为记。
赠庆信君李公墓碣阴记
我 圣上道大乎惇亲。义隆乎追远。九年壬申春。特 命自 四大王以下子若孙及有卓节懿行而未及封爵者。并加显貤。于是故司直公讳重宝 赠庆信君宗正卿。又上及其三世。于乎盛哉。曾祖讳子兴号翠轩。寔义陵第一男。仕丽朝为左尹。元朝袭封千户。至本朝开国。 赠兵曹判书谥贞简。今追封完昌大君领宗卿正府事。祖讳天桂号石川。以 定陵第一男。出系贞简后。丽季积勋劳封完城君。与圃冶两先生游。德望服一世。本朝 赠左赞成谥孝悯。今追封永城大君领宗正卿府事。考讳摄文科。官至兵曹判书。 端庙逊位。屡抗疏讼六宗英忠。坐谪智岛。以名节见重。今追封密恩君判宗正卿府事。三世宗卿之衔。皆新式也。公既胚胎前休。门户弥光。而雅好恬静。世所谓势利芬华。无一入其心。用是位不显。退居于北青宝珠里。训诲乡党。倡明儒化。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6H 页
北俗骎骎乎日迁。 光庙特令赐第以褒之。后 赠亚卿。又有世世录后之典。呜乎。即此而可槩公生平矣。墓在本府锦山洞巽坐。配贞夫人谷山康氏。中郎将彦邦女。墓同冈异茔。二子长象山君崇明。次鹤山君孝贞。后孙蕃衍而仍为本府人。多有荫仕者。不能殚记。呜乎。距公世且四百有馀年。家传文献。屡经兵燹。至于公生卒履历。俱无可徵。然其遗风馀芬。犹有所袭人者存。久而不泯。故逮我 圣上重光之会。封诰联翩。荣贲泉涂。虽显晦有时。而为善之报。又乌可诬哉。不佞辞拙。不足以阐发潜徽。而同源之感。义无所终辞。谨略次如右。俾表诸阴。
石山遗稿卷之五
 铭
  
寿进宝酌铭
记曰仁者寿。又曰大德必得其寿。窃惟我 大院君閤下。翼运弼基。弥纶庶务。其至仁盛德。已沾彼方域矣。天之用申休命。锡以无彊之寿者。固可卜也。亦何待乎寿酌之呈瑞哉。虽然符瑞之来。必因其时之所感而宣焉。彼道士宜有所豫见于今日黎元莫不为 大院君閤下爱戴攒颂之不已焉。而为是寿酌。以明夫天人相与之理。苟非然者。何其久秘适现。一如左契也。且华山古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6L 页
称为道流盘旋之乡。而惟希夷先生最高于世。尝以致治尧舜为无上修炼。其意已与 大院君閤下之仁之德。自底于久道化成之妙者。默相符合。是酌也又安知不为希夷之所献祝也乎。猗欤盛哉。
于穆我 王。孝准东溟。天笃斯眷。滋休炳灵。屹彼西华。羽衣鍊形。岁周六百。洞远钩冥。玉泉呈秘。铜钵晕青。 王命启兆。咨尔在廷。奇籀可读。中有款铭。宝螺作杯。光泽粹荧。载㪺盈盈。霞液仙𨤍。寿于 太公。用祈遐龄。充衍海筹。宣朗极星。汇柯长春。昆桃楚棂。吉祥攸基。昭德升馨。弘棐措泰。文纬武经。永绥茀嘏。益膺康宁。攸久化成。品物陶型。丹甑银瓮。熙运复丁。奉觞嘉愉。学士趍庭。谣颂丕兴。忻耸瞻聆。缀芜申祝。献贺门屏。
洛洲斋公墓碣铭
李君邦亨自岭外累舍至京。踵门而诏不佞曰。吾先祖洛洲公始仕于板荡之馀。全节于昏乱之朝。及其登勋籍。结知 圣主。而退修初服。终老江湖。高风远韵。有足以表百代焘后承。而墓道尚阙显刻。云仍零替。惧寝邈而寝湮。无以视诸后。惟执事图之。不佞辞匪其人。君乃蹙然不宁曰。吾始祖靖孝公于让宁。寔东方之泰伯仲雍也。两家之互相庇赖宜勿替。邦亨疏远。不能自通于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7H 页
当世钜公之门。而尚得藉手丐灵于执事。繄先荫是徼。惟执事之不我遗也。惟执事哀之。于是悲君志而有不敢终辞。谨按公讳𤄫字巨源。李氏自靖孝公为 献陵别子。有卓节隐德。其后大蕃昌。冠冕奕舄。甲于宗姓。靖孝公四世。有枝蕙平泽县监。讳轴生员文化县令。讳思齐别坐 赠户曹参判。特 赠左承旨。以行谊重于时。是公祢祖曾三世。妣清州韩氏。司果讳镛之女也。公万历乙亥三月二十七日生。幼有至性。事亲甚笃。与弟澬俱以孝称。亲病日夜号泣。祈以自代。往往匪时得药物。救疗有效。皆谓孝感所致。而公谦不自有。悉归之弟。人以此愈益贤之。当壬辰倭寇。公年少。尝慨然以未及扈驾为恨。乱甫定。筮仕历奉化,清河二县。嘘枯苏残。菀有成绩。民树石以见思。及光海废 母妃议起。 先朝旧臣若三李相公相继摈斥。公抗议不参庭请。且有葭莩亲于 大妃。祸起不测。仍遁于密阳觅礼村洛江之汭。就毕斋遗躅搆精舍。与花川赵公濈,灌隐朴公弘美,明洲柳公汝恪,后村郑公昌诗,竹溪房公斗元,梅溪全公璥相友善。留连江榭。文酒自娱。尝有诗曰莫问人间事。芦花月一船。人号为七贤。 仁庙念龙潜旧契。徵公不起。至 命画所居以进。 赐斋名洛洲。又 赐金枝玉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7L 页
叶四字。优以田土臧获。俾遂其志。以戊寅八月。考终于第。享年六十有四。葬于金海上东面墨方负壬之原。配文化柳氏。司果恺之女。早卒。墓在广州秋岘。继配载宁李氏。判决事大荣之女。墓祔。有四男四女。廷植,廷桓并宣教。廷机,廷楷并典签。承旨徐灿,士人郑维咸,李云章,郭希点其婿也。内外孙曾以下总若干人。繁不尽载。呜乎。士修之家。皆欲其所蕴。举以措之时也。然当大义。鲜不为祸福挠夺。又宦成名立而狃于宠利。往而不能自返者滔滔是也。若公行著于家。树立炳于世。而亦既试之民社矣。纪之彝鼎矣。究其展布。谁之不如。而乃卷而怀不渝素。岂所谓硕人之贞而以义终始者耶。子孙之思飏公之美。以为世劝者。亦出于孝之推也。是宜为之铭曰。
公祖靖孝。族望于国。媄哉孝感。冰鲤雪竹。出试牛刀。再喣茕独。颓波昏朝。砥柱矗矗。爰翼龙飞。旂常著录。眷焉来归。洛江之曲。钟鼎若浼。永矢迈轴。 上思其人。莫回遐躅。左右图书。春秋花木。遗芬千载。山纡水复。玄封若斧。金官之麓。云仍兴慕。享祀孔肃。琢辞最迹。徕者是瞩。
故学生边公谨守墓碣铭
往岁出守永兴府。闻士人所述。考邑志所载。熟知夫故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8H 页
学生边氏讳谨守之明于吉凶之辨。深于仁义之域。为之感叹钦尚者久矣。日者公之后孙某走六百里。乞铭于余。义不辞。取考其谱。公系出原州。讳宗其考。博涉经史。冠于儒林。讳哲其祖。性度宽洪。才智卓越。方伯荐于朝。未及需用而卒。世居罗州。为一邑望族。公于万历丙午。知有倭寇之乱。北入历阳卜居。都井里。散金买田。躬耕五六年。家赀稍赢。赒恤邻里。恩爱殆遍。时府伯赵公儆礼遇甚隆。余之向所称明于吉凶深于仁义者非欤。以天年终。葬于笔石里辛坐原。配郑氏祔焉。呜乎。灵芝有根。醴泉有源。公之世德。亦可述也夫。原州府院君讳安烈。仕元官至刑部尚书。高丽忠定王辛卯。陪鲁国公主东来。仍拜三韩三重大匡门下赞成。恭悯王使公委禽于元顗女。元氏以原为贯。亦赐公籍于原。东国边氏。自此始焉。击贼之勋。有似乎崔莹将军。秉忠之节。无愧夫圃隐先生。故海伯朴承任所撰神道碑。有云府院君有三男。曰显洪武壬戌。文科官通训大夫判奉常寺事。生一男二女。男克忠。女刑曹判书朴葵,节度使朴大生。曰颐嘉靖大夫左军总制。 太宗辛卯。参原从勋一等。生八男。曰次熹,尚朝,尚觐,尚会,尚同,尚聘,尚服,次焱。曰预武科制训鍊事。有二男曰永清,世清。此盖学生边公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8L 页
始祖与旁亲之最显者也。学生有三男。曰贵。曰昭贵。曰和璧。贵生近男。昭贵生承善,承贤。和璧生忠吉。承善生应星,应垣,应墙。承贤生应璧,应邦,应重焉。应星天性沈慎。勤于自修。述先志而爱宗族。手制家乘而藏之。亦肖孙也夫。有四男曰义中,武中,德三,德中。应墙生三男。曰世杰,震杰,允中。应璧生二男。曰德八,望治。允中生四男。曰光泽,渭泽,河泽武科,泗泽。河泽生二男。曰一荣,一柱武科。一荣生于癸未。终于壬申。配全州李时辉女。后配永春秦穆宗女。有二男。长德淳李氏出。次性淳秦氏出。德淳生五男。曰信洪,桂洪,相洪,基洪,▦洪。性淳娶全州金东铉女。生一男二女。男基复。女善山吉润翰,南阳洪仁权。基复娶旌善全淇洙女。攀二男时雄,俊雄。一柱子希道。娶延安李春契女。攀二男曰弘涉,弘淑。弘涉娶安东金履哲女。生龙得。信弘生光深。相弘生精深。永之边姓。若是其蔚兴。其必有积累者夫。为之铭曰。
东国之边。逌原川始。中世炳灵。簪缨寔贲。自罗而永。避寇也智。躬耕积粟。恤邻则义。后禄蕃衍。惟德之致。
止斋朴公墓碣铭
海礼之正开洞负卯原。故布衣止斋朴公之墓也。公讳翊鲁字季起。其先有庄武公讳允雄佐丽朝开国。封兴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9H 页
丽伯。食采于蔚山。朴之为蔚山人以此。子孙世以勋德显。有知韩州事讳诹。值丽革命。与子参军讳谊生挂冠国门。遁入蔚山沙洞。以罔仆终。世称为沙隐先生。参军生讳。返家旧京。三传而有讳希贞武荫宣传。又三传而有讳宗元训鍊佥正判官。讳尚文及讳世茂于公为六五世。高祖讳泰鼎。曾祖 赠司仆正讳景孟。祖 赠左承旨讳基赫。考 赠户曹参判讳履惇。妣 赠贞夫人保宁崔氏。 赠参判讳宗岳女。继妣 赠贞夫人庆州李氏。讳行模女。公其崔氏出也。以 正宗乙卯二月二十日生。自幼已嶷然不凡。长益劬书。旁及举业。将朝夕蜚声场屋。以贫不养亲。遂弃而专意治生。人谓其有得于内外轻重之辨。既而家稍裕。志物毕至。遭艰一以礼庀事。就茔前筑庵。室曰敬止。楼曰正心。又谨封植礼守田。尝曰古人言卖平泉一石。非吾子孙。况先陇之为世守乎。年衰而自奉甚约。至待人也。虽在疏远。施义恤患。常若不及。由是人亦感服而乐为之用。至相诫曰他人可欺。惟公不可欺。公之不屑屑于踦赢而能殖其家。多赖是云。卒以 哲宗癸亥二月二日。享年六十九。配丹阳禹氏。丹阳伯玄宝后。 赠参判景默女。自归公勤织纴。以𧴧(一作助)菽水。宗党称其孝敬。竟食贫而夭。今与公为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29L 页
同茔。癸丑正月二日,丁酉三月二日。其生卒也。育一男曰璿。府辟为分教官。继配清风金氏。元有女。闺范雍肃。育四男一女。男曰瓛武科。曰琥。曰璹。曰瑢。女适密阳孙贞禧。璹出后于季父。璿之子夏镇幼。公庄重简默。日用家常。皆有条理。座右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八字以自警。笃好古礼。参庙以幅巾深衣。冠子行三加。及病革。人有来问。犹摄衣敛膝。好善不倦。真无愧乎古之自修者。而教已施于家矣。使公而大其施。亦可知已。彼絓组外至者。尚奚足为公道哉。余既忝按是府。访问遗逸。得公实迹颇详。而见乡论已峻发请褒。惟并世而不获交为恨。今其胤璿来徵余言。将镵于墓石。敢不辞而乐为之铭曰。
为嵩之望。曰沙后只。矫矫惟公。挺不偶只。专于为养。积既阜只。乐我日用。洵孝友只。不施何病。椟瑾玖只。儒章诵义。天阍叩只。庶余无愧。铭以寿只。
赠吏曹判书忠悯安东权公殉节遗墟碑铭(并序)
我 国家敦名崇节。培养人士。垂二百年。至 宣庙壬辰之乱。而食报收效。或以草野奋义。或以封疆立慬。彪炳磊落。在在相望。若锦山守安东权公其一也。公始由荫进。所至官清慎有声。既守锦而倭寇作。旬日犯京师。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0H 页
分道躏两湖间。猖獗不可制。公闻 大驾已出狩。西向恸哭。招募吏民。谕以举义勤 王之意。公从弟元帅公慄时牧光州。书约公会全州以剿贼。公率众驰赴。观察使李洸谓公书生且年老。夺其军属防御助防两阵。改授公管饷之任。公既失所图。知洸昏愎难与争。遂往砺山督饷。俄闻贼陷沃川。李洸走避南原。湖兵之在全州者。因而鸟兽散。公哭谓府使高敬祖曰。吾受 命守锦。归死于锦吾职也。亟策马还。而贼且压境。公仓卒收散兵。不满数百。阵于郡东十五里川内之岸。济源察访李克纲以所带驿卒来赴。公慨慷临众。激以一死。未几贼大至。伺滩浅潜渡袭营。公与庶子睃搏战。军皆没。竟被执不屈死。公长子晛从积尸中得公及晙尸。归葬于抱川先茔下。始公之还锦也。移书倡义使赵公宪,高公敬命。请引兵同到锦御贼。及赵公与僧将灵圭来。而公之死已数日矣。遇贼于金谷。力战死。七百义兵俱歼焉。高公亦追到锦。至田坪。为贼急攻。高公及其子因厚,参谋柳彭老冒刃督战。相枕而死。于乎。忠臣义士之一时并命。固系乎天地之气数。而又何其多萃于锦也。至今谈壬辰之事者。莫不咨嗟叹咜。以锦为唐之睢阳。而公与倡义二公。无愧于巡远之大节。是知人与地遭际。板荡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0L 页
之酷。亦所以表见于世欤。 宣庙尝 赠公官吏曹判书以褒之。至 肃庙朝。儒臣又筵白公 赐谥忠悯。旌其闾。公讳悰字希颜。世济勋德。门户隆赫。而公简默自持。泊如儒素。白沙李公每语人曰。如权某雅量。合位廊庙。公未有展用于时。而白沙高眼。尚许而不轻。公之所存可知。其晚节卓异。岂苟也哉。公次子春落在南土。其子孙之家锦者甚蕃。今珍山守在禹氏。亦公长房之后也。珍与锦邻。历公殉义之墟。彷徨感慕。而惧其迹之寝远寝微也。遂循诸族之请。图伐石纪示。知郡事吴侯敬善为之谋于郡儒。俾相其役。碑既成。走嘱铭于承辅。承辅不敢以芜拙辞。谨为铭曰。
权自丽显。邑于永嘉。名硕辈兴。弼我 邦家。嶷嶷惟公。南服循良。 国步斯迍。倭丑逞狂。干戈涂炭。长蛇封豕。玉辇巡西。伤心鸭水。孰奋而捍。公为守土。盾鼻草檄。洒泣纠旅。光有吾弟。矢以戮力。昏帅中沮。忧愤弸臆。人孰无死。得死为难。仓皇归马。阵不及完。川内之原。云日惨黝。釰折鼓哑。勇士授首。父忠子孝。无愧世臣。二峰后先。一是成仁。正气蟠空。终古不灭。 朝家树风。 貤赠绰楔。贤孙宰邻。感慕遗墟。谋允诸族。及乡大夫。礼碑载屹。我刻铭诗。山夷海枯。昭视来玆。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1H 页
南窗权公墓碣铭
公讳俒字大叟。安东权氏。高丽太师讳幸。是为鼻祖。九传至讳守洪。枢密院左仆射。三世讳汉功号一斋。官政丞醴泉府院君。以下名公巨卿。冠冕烜赫。十世讳继佑进士司勇。自三嘉移居丹城。七世讳逵号安分堂。以逸拜参奉不就。六世讳文任号源塘进士。文科荐检阅。南溟曹先生之门人。其后世世以孝学称。曾祖讳鎤。祖讳德舆。考讳重万。三世皆隐德不仕。妣星州李氏。持平惟硕之孙。基模女。生长法家。贞淑有妇德。 景宗癸卯三月十三日辰时。生公于江楼里第。公天姿孝友。才识敏达。幼而和愉承顺。长而养志养体。服袭庭训。圣经贤传。讲究义理。文辞则务典重祛浮华。观于吟咏书牍可知。英庙壬戌。丁先夫人忧。初终葬祭。一遵家礼。啜粥哀毁。几至灭性。三年如一日。乙亥又遭先府君丧。居忧之节。一如前丧。每当忌日。必诚必敬。务尽蠲洁。斋如有见。抚爱宗侄。笃于己子。搆一堂于兄弟家居中处。扁曰常棣轩。起居饮食。必与之共。家庭雍睦。远近为之敬叹。乡里有大事疑礼。则公皆析理立辨。尼溪朴公来吾常称曰。大叟之洪量实学。固所难及而敬畏云。先世遗文散稿。博搜广求。编为一册。谒始祖太师庙。收录碑铭疏章。稡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1L 页
辑成秩。为先之诚。苟非根天之孝。何能若是。座右设二屏。一则书四勿箴。朝夕讽诵。以资警省。一则画五伦卓行尤著者。坐卧注目。恒若对越。壁上挂陶靖节归去来图。作书其下。议其出处。仍自号南窗。而著说以寓遗世之意。公四从兄敬慕公曰。君之心行。无愧古人。每与大山李先生讲论学𧗱。从容问答。先生曰。吾于丹乡。见善士一人。夫大山先生学术道德。为岭中儒林之宗。而一得奖诩。犹足以名后世。况与之交友乎。又况以善士推重者乎。其馀从游诸公。皆当世之贤。污不至妄交人苟誉人。而必字呼焉。知其友可以信其人。此柳宗元先友记之所以作也。使公得处有为之地。展其蕴抱。则名迹岂止此没没已乎。疾笃召诸子侄。饬以奉先。戒以修身。终不及家产事。以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殁。讣闻。乡党宗族莫不惊嗟曰。惜哉贤士亡矣。墓在丹城立石村负酉原。前配东莱郑▣之女。后配载宁李▣之女。墓并同原在下。生三男光洛,采洛,翊洛。光洛生一男允枢。采洛无后。翊洛生一男国枢。允枢生三男宪常,宪守,宪经。国枢生四男宪用,宪极,宪镇,宪哲。宪常生四男在德,在纪,在恒,在柱。宪守生二男在兴,在敏。宪经生三男在斗,在八出后,在询。宪用生三男在纲,在甲,在烈。宪极生一男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2H 页
在玉。宪镇生二男在模,在信。宪哲生三男在熙,在仁,在义。以下多不录。在恒以公状及遗集来请墓铭。承辅盥手敬览。承辅曾祖考牧使公初莅丹城。因事被谴。临行与公唱和诗亦在集中。观其诗意。想见交谊之密。距今百有馀年之间。星霜嬗移。风雨改易。而残篇遗墨。宛然尚存。抚旧兴感。怆慕无穷。不可以不文辞。故谨按状而叙次。继之以铭曰。
观乎师友。知公之所从得也。观乎子孙。知公之所推及也。我摭其实。刻视千亿。高山仰止。遗风绵邈。
庆昌翁主崔氏墓碑铭(并序)
我 圣上元年甲子。儒生石昌龙,石昌俊,石承律等。自关北之永兴间关踔千里来。控于 辇路言十八世祖妣庆昌翁主墓失传。已三数百年。今幸而因观察使暨知府剔陈讼徵遗献。获访玆茔。然仪观不完。罔以贲幽。请改封树碑。寘田给户。并准始葬时例。 上亟允之。命于官以相其事。斯盖出于继述之 圣意也。况翁主忠勤著劳。实在我 太祖龙兴之日。生而优渥。没而崇报。于古鲜伦。而今其誗谇之兆。适会 神孙御极之初。将以举累十世既坠之典。事之显晦。固有其数而不偶然者欤。石昌龙,石昌俊,石承律等。乃以墓道之刻属不佞。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2L 页
不佞岂其人也。而亦尝出守于永。亲历乎翁主宫居故址。暇读邑志及陵殿志。得所载翁主事颇详。是何敢终辞。谨按翁主姓崔氏。籍于永兴。元朝宣授千户。 本朝赠判门下永兴伯谥靖孝公讳闲奇女。我 懿惠王后之妹也。以皇庆二年癸丑三月三日生。及长归于洪阳府院君石公讳良善。至元乙亥。我 太祖诞降甫五阅朔。而 懿惠王后升遐。翁主因为之乳养焉。抚护 圣躬。克殚厥诚。至至正辛卯。 太祖有军行。翁主夜得异梦。语 太祖曰。当获贤辅。以济大业。是行果遇李公豆阑。洪武壬申。 太祖开国。后五年丙子。翁主告 御胎所藏地。遂建 璿源殿。自 太祖始即位。特轸阿保。 恩赐翁主号庆昌。进石公府院君。为筑宫于府东德兴社之龟岩。俗称宫闼里是也。六年丁丑九月十三日翁主卒。寿八十有五。 太祖命以国陵例治葬。葬定平长谷社早田洞辰坐原。距永治为三十五里。呜呼。 圣人之受命。非惟豪杰名世者出而为用。亦或有积庆累仁之家。托之葭莩。皆足以承末光而展伟庸。此天之所必然。而观翁主始终福履之隆。又岂无以也哉。中叶以来。兵燹屡作。翁主宫基与墓所。俱不可记。 英宗三十六年己卯。 命看审形址。且未得。 纯祖三十九年戊子。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3H 页
安边人元重赫上书言宫基。以 朝令立碑而阁之。墓为安姓人所偷占。瘦其表石。诸裔力辨之。至是竟得验焉。曲墙床石及长明文武二石犹无恙。殆亦神理之所呵护也。翁主育一男一女。男天乙官中郎将。女适安龄靖孝公。无嗣。 太祖令天乙奉其祀。子孙世遵焉。洪阳与翁主异窆。在府北长兴社东下院负子之岗。铭曰。
于皇 圣祖。鞠于庆昌。庆昌维姨。实左右王。异姓之叔。亦惟洪阳。有涣隆诰。既寿而臧。居以华宫。襚以殊章。 列朝旷感。琢辞载扬。积湮复显。屹彼遗藏。而畴不式。我诏无疆。
石山遗稿卷之五
 跋
  
光州吴氏族谱跋
吴斯文亨镇。狼之佳士也。一日怀其世谱而请余曰。愿得一言之跋。以侈斯谱。余以蔑学寡闻。何敢泚笔于此哉。其世派之蝉联。渊源之久远。亦悉于弁卷之文。不必更赘。而谨按吴氏周泰伯,仲雍之后也。泰伯封于吴。仍以国为氏。其后历世六十五而自中国东来。子孙蔓延。或以所封。或以所居而为籍焉。是谱乃光州之吴也。然则我东族姓之溯本最远者。惟吴氏是已。噫。泰伯仲雍之至德清权。虽于百世之下。莫不兴感而钦慕焉。猗欤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3L 页
盛哉。惟我 英宗大王论让宁,孝宁两大君事。 教曰。予于泰伯仲雍事。心常钦服。泰伯仲雍让于王季。成周家八百年基业。暨我 正庙朝御制让宁祠记。有曰夫子赞泰伯之德。必曰民无得称焉者。岂不以让国可能而让名不可能也欤。大哉王言也。泰伯仲雍之德。在海东几千载之后。得两 圣朝之教而尤益畅焉。呜乎休哉。今其云仍。惧旧业之或坠。虑先系之或失。聚族而谋。录其派系。始营锓梓。并垂来许。其虑之深诚之勤。有足以感人而警世。宜其子孙绵绵而昌大也。谱成而谓余为青邱泰伯之后嗣。固要跋之。余岂以不文而辞之哉。
石山遗稿卷之五
 志
  
孺人李氏墓志
夫人姓李氏。系出天潢之派。 太宗一王子让宁大君讳▣之后。有讳曼观察八省。封完善君。实夫人之七世祖也。有讳龙河号养真斋。有讳柱擎。有讳宗赫。有讳元弼国子生员号紫云。夫人之高曾祖若考也。户部尚书有怀堂权公讳以镇之孙讳世榕。夫人之外祖也。生于辛酉二月十二日。年十六。归于骊州李公讳钟华。治家威有制。待君子以礼。在世三十三岁。而以癸巳五月七日卒。初葬于德山卧岘。后壬子。缅窆于瑞山木果洞子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4H 页
坐之原。先舅姑茔右也。有一子一女。子鼎九出系小宗钟五后。女适清州韩镇培。
石山遗稿卷之五
 表
  
故判书艮翁李公墓表
故礼曹判书艮翁李公殁。已八十有七年。而玄孙鹤来今守永川。乃克迁厝公于永之八公山东麓负子之原。以其墓刻属诸承辅。窃惟公德业文章。显于时范于后。非晚生末学所敢赞述。而托名之荣。不宜终辞。谨次其世阀宦历及言行梗槩。有讳璖封潭阳君。即我 庄宪大王之支也。早卒无后。以兄桂阳君讳璔之子江阳君讳潚为嗣。三世而坡谷先生讳诚中户曹判书 赠领议政完昌府院君谥忠简。生讳幼澄义州牧使。策勋 赐铁券。 赠吏曹判书完兴君谥贞敏。生讳命雄副提学 赠吏曹判书完阳君。是于公为高祖。曾祖讳震奎荐孝谊除 寝郎,别检。皆不就。 赠吏曹参议。祖讳翼龄洗马 赠吏曹参判。考讳齐华刑曹参判。后以公贵。赠吏曹判书。妣贞夫人罗州丁氏。通德郎道泰之女。以肃宗己亥九月二十一日生公。方娠判书公梦。有星月之兆。及公冠。锡名星庆。字曰梦瑞。后改讳献庆。避 真宗表德也。自学语。便能识字。七八岁。属词惊人。希庵蔡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4L 页
公辄称以后子安。成童治举子业。诗赋俪策。精赡俱至。入场屋。人皆聚观如堵墙。发解连占三魁。一先进见公程文。谓曰以君大才。将至于此耶。公惭其言。遂屏绝铅椠。刻意读书。文之秦汉以上暨韩昌黎。诗之老杜。读不辙者。殆十五六年。虽不以问学自命。而本原六经。旁通四子。尤致力于真氏心经,朱子书节要。性理微奥。无不剖析。要以持敬为体验焉。 英宗戊午中进士。癸亥阐庭试丙科。隶槐院升典籍。旋入台阁。为正言,持平。 庄献世子代理壬申。除 侍讲院司书。甲戌又以正言上圣学十图书五千馀言。间移弼善,辅德。戊寅知襄阳。治尚清简。吏民咸怀。俗甚僻陋。公诱掖生徒。劝课诗文。又设小学问目。论辨义理。勤恳动人。自是士稍知兴起。庚辰公以母夫人忧西还。邑儒争致奠赙。至有护绋从来者。甲申以时台言事。忤 旨谪庆源。乙酉宥还。戊子丁判书公忧。乙未拜执义。 正宗丙申。除纂辑郎。授弘文馆副修撰。转副校理,副应教。每进讲。论太极人极格物致知之原。春秋衮钺之旨。敷陈明剀。 上必为之动容称善。丁酉春。 赐绯拜同副承旨。夏宰北青。时当大饥。公赒赈有方。民无捐瘠。翌年以刑曹参议还 朝。命审理京外狱。九阅月而议 启诸条。逼尽情伪。多附箴警。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5H 页
上嘉纳之。 教以深得廷尉奏当之体。庚子莅三陟。甲辰由左承旨进秩嘉善。除大司谏。寻拜户曹参判。乙巳佐贰春官京兆兼同知 经筵。丙午 特命守淮阳。 教曰。卿不薄淮阳耶。予亦欲使卿卧治。戊申又授谏长。疏请致仕不许。因樊岩蔡相公屏逐。抗章极言。 批曰。我国士大夫气力。复见于卿。 特畀筹司堂上。乞退又不许。己酉复为户曹左侍郎。庚戌擢拜京兆尹。入耆社。俄改礼曹判书兼春秋金吾。以 邦庆加正宪阶。复判京兆。是冬寝疾。以十一月七日。考终于庙洞寓第。寿七十二。易箦之夕。有大星坠祠宇东庭。晶光彻天。久之方散。樊岩蔡相公之挽曰。奎星如月落祠堂。惊怪家人夜里惘。来去实关天地运。始知东国有文章。洪尚书良浩之挽曰。生以文星降。去与文星收。皆纪实也。始葬龙仁石城山。士林相其役。继议俎豆而力绌未果。配贞夫人高灵申氏。承旨𣷯女。少公一岁。先公十三年而卒。公尝诔之曰。和而刚婉而有制。虽夫妇而师友可也。墓前后合祔。继配贞夫人安东权氏。学生心彦女。温顺端洁。宗党称贤。卒以癸丑。距生年三十三。墓在石城山先垄下卯坐。呜乎。公以奕舄之胄。怀间世之才。文章学术。杰然为斯文领袖。而务自韬晦。肫肫退让。内守尤确。敛避要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5L 页
津。朝贵之闻名愿交者。一切辞谢。是以虽被 正庙特达之知。而犹不能发挥笙镛主盟文苑。是诚世道之嘅。奚憾乎公哉。 显隆园迁奉。公承 命撰进浮桥行七十八韵。一夕而就。 上教曰。此东国李白。 命文衡跋其诗美之。公卒后洛岭章甫谋锓遗集。编成又 命登彻。始终托契。亦云盛矣。为文典重古雅。先辈碑版。率归于公。诗亦雄健。无艰难雕篆之态。古所谓治世之音。公其庶几。居家制行。笃于事亲。癸酉觐判书公钟城任所。判书公瘁于赈。患丹毒滨危。公侍汤焦遑数月之顷。须发尽皓。时有鹊乳白雏于衙树。府人谓以孝感。其对人也。谦恭和粹。而至利义之界。严如截铁。人莫不敬惮。自弱冠时。忧西学祸天下。及洪尚书良浩赴燕。公为序盛斥天主说。不几年。其书果东出。相继诳惑。公又作天学问答。排辟不遗。至辛酉邪狱大起。而世服公有先见。有一男三女。男廷邻早殁。女长适李柱溟县监。次适洪乐苍。次适李身德。侧室男廷年学官。女适李是铆。廷邻以族子升镇为子。以孝 旌闾。升镇三男云龮,云采,云绮。云龮取云绮子鹤来为后。庶子凤来出后。云采一男德来今正郎。云绮继子象来今进士。鹤来又以族子熙民子之。今进士。德来子熙殷。李柱溟一男广健参奉。李身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6H 页
德二男善基,彦基。廷年子学镇。内外云仍多不载。不佞尝闻公自述己志曰。汉郭有道孤立之士。奚清奚浊。义之与比。我思其人。高山仰止。盖公守道处世之正。固有所旷世相感。今不佞之寓慕于公。亦公之于有道。而恶可及乎。然观此表者。尚可以知不佞之无愧也云。
石山遗稿卷之五
 谥状
  
赠判书耕斋郑公谥状
峤南之三嘉县。有白枣堂遗址。孝子耕斋郑先生之所尝考槃也。先生讳玉良字昆宝。郑氏世为草溪人。光儒侯讳倍杰相高丽显靖文三朝。倡儒学立门徒。司空讳文屡傅贡举。谥贞简。自是赫奕为东方名家。传至讳太华官大司成封清城君。讳裕官工部尚书。寔先生五世四世。曾祖讳国铣长礼部。祖讳兴秉文衡。考讳师仲号月谷。从师圃隐先生。经术行义宗于时。及丽革命。谢病归隐。我 太祖朝徵为都承旨。妣长兴任氏。宰臣伋女。以洪武乙亥生先生。生有异质。能自知孝友。与伯氏西亭公左右亲侧。躬执菽水。未尝须臾懈。人以比二连焉。既而荐遗逸。授奉直郎。因超拜河阳县监。先生以奉檄为喜。屈意之官。浃旬月而政化大行。其弃归也。吏民皆攀辕涕泣。而竟不得留。 朝廷录清白以褒之。然先生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6L 页
益无意于世。惟服田力穑以供亲。丙辰丁月谷公忧。丧祭一遵文公家礼。哀毁几不支。而以母夫人在堂。为之勉抑。母夫人嗜枣茶。先生必广市而蓄之。以为晨夕羞。己未母夫人又下世。先生及西亭公庐于墓如前丧。哀呼动人。过客或有题诗叹慕之者。西亭公卒至不胜丧。先生独枕苫终制。既归家。犹日设馈奠于庙。而辄进枣茶以象嗜。一日枣匮不可得。时且冻冱。先生自以不克如事生为深戚。伏庙庭号泣彻夜。忽有枣树七株挺生于庭。已垂实纂纂。色正鲜白。遂摘而荐之。以是枣茶之奠无阙者至六年。丁卯先生殁。享年五十有三。殁之日。枣亦立枯。吁其异哉。始白枣之生。知县郑自淑闻而亟来审。转达于 朝。特命旌闾。图在三纲行实。巡察使洪公又树碑以记。乡人至今称之曰白枣堂。 肃庙己巳。士林建祠平川享先生。 朝廷赠左承旨。 哲庙庚申。加 赠资宪大夫户曹判书。先生之至德懿行。信乎弥久而弥光矣。夫古之论孝感。若冰鲤雪笋之类。或以非理之常疑之。然孝于人。为天畀之衷。人能尽其在我之天。则从而至于动天心夺天造。而往往有非常之验。乃所以为常理也。况我 国家肇受休命。民彝物则。将焕然复明。故天于先生。鉴其纯至之性而降以白枣。不翅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7H 页
如笋鲤之异。俾世之为人子者而知所劝焉。彼以罕于闻见而寘之疑信之间者。奚可以语夫天人之理哉。但距世远。中经兵燹。先生所问学著述。十不传一。是为可恨。而据先辈所撰志状。先生少考业于冶隐吉先生之门。笃信向道。当时诸名流醉琴轩朴公彭年,迎凤轩河公纬地,忠景公柳公诚源,竹溪郑公昌,樗轩李公石享,八溪郑公悛。皆相与之丽泽讲磨。许以道义。则先生平日用工之槩。庶可知已。又岂待白枣之应而有以表先生之名德也。先生墓在本县斋宫洞艮坐原。配 赠贞夫人光山金氏。判书义先女。墓在九木洞子坐。举三男。曰熙赞。曰熙祚。曰熙祮。俱中生员。熙赞二子曰近生员。曰追部将。熙祚一子曰逅。熙祮二子曰遍司成。曰逮参奉。曾玄以下不尽录。语曰孝悌其为仁之本。又曰仁者必有后。余观先生云仍之繁。历四五百载。而其能文砥行。多有家风。今十世孙师行益图阐发先休。来嘱以易名之状。殆亦先生仁孝之报。流及乎无穷也邪。敢不揆僭窃。略为采摭。用谂于太常氏。
明东柳公状草
善为国者。培养节义于平居无事之时。而收报于板荡之日。此理之所必然也。其在我 朝士之以节义称者。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7L 页
于丙丁之难为尤盛。或赴汤蹈刃而不少悔焉。或交章抗议而不知止焉。或裂冠毁裳而自靖其身焉。其所处轻重虽不同。皆足以阴扶世教。有辞于千秋。呜乎。亦非我 国家三百年培养之力。何以有此。其时有明东柳公。亦所谓自靖之士也。公讳光一字汝仲。柳氏贯于湖南之全州。以高丽名臣平章事讳浑为远祖。曾祖讳世华官府使。祖讳某。考讳思謜。隆庆丙戌公生。倜傥有器局。文章敏赡。为士友所重。遭艰哀毁踰礼。服既阕。而日必参庙。出告反面。一如事生。季氏病。为之亲煮药饵。抚视孤侄。恩义并洽。其孝友笃践。匪惟天得之为厚。盖亦资之学者深矣。及 仁庙丙子。虏寇猝入。 上守南城。教书徵诸路援。公读之慨然曰。臣卫主。岂以官守限之哉。遂与云岩李公兴浡草檄举义。誓众于砺山。进与虏骑遇。战于光教山。颇有俘䤋。议直趋南城。未至闻媾成。痛哭归家。自是杜门谢客。每月朔。焚香向西哭。自号明东。有诗曰辅汉岂无诸葛▣。却秦自有鲁连心。事在全州邑志。公聘罗州罗氏。庠学之女。家政承顺无违。育男女若干人云。呜乎。公之为孝为忠。既卓有所立。而及其卷退。尤惓惓乎京周之思。寂寥短什。自任以尊攘之责。于此可以槩公之平生矣。或者以公淹不复施为憾。然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8H 页
是于公。奚足为增损之也。但距公之世远。今拒家牒。年寿墓地俱未载录。窃意公言行所传。已不翅十之一二。愈远愈湮。宁不惧哉。宜公之孙炳植,炳顺之来乞余言。又恐余非其人也。姑撮其著于邑志及家牒者。以俟立言者采焉。
石山遗稿卷之五
 书
  
寄尚书万青藜书(号藕舲)
夐仰山斗。获承光觌于山于水于人之见。不让于古。窃以为喜。第诚菲缘薄。旋即拚违。亦知大人境界。实非庸众可能追摄。不胜悒悒。岁遒冬暄。远惟百灵扶卫。尊体匀毖。仰戴龙光。大耐无恼。三胤并䌽晏精进否。顶拱额颂。区区万千。弟凭仗盛注。旋辀告竣。近叨尝药趋走。而浅年儿子。滥縻知州。荣惧两挚。尘露奚补。赆惠帧联。以时熏蕤擎读。祖武耀若汗青。贱庚附如雌甲。万里不遐。只墨双金。不知何以报称也。河清依旧。年又用康否。心心祝祝。皇华启行。布此顺颂隆祉。为国葆重。奉藉不腆。庸表寸私。不宣。
寄张丙炎书(号午桥)
天涯比邻神交也。神往则千里有咫尺之势。况蕤铁相感。竟又形遭者欤。交手解佩。同心赠言。非寻常可得。而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8L 页
仆樗散也。何高明不鄙夷之。婉笃缱绻。山海崇深。且悲咜感慨。志士所不能无。而又岂料古之人三十年不落之泪。为别高丽客一洒也。握手相违。四时一瞬。掁触兴怀。海阔天高。尚有一线光明。万里摄应。是形阻而神又近。未知足下在天涯欤。比邻欤。冬暄如圭璋。辰惟起居文祺清相。福星垂辉于何处。一试金丹。跻民可寿。并攒颂无量。弟职縻冗杂。未作林下一人。况岁晏人远。孰能华余可叹。先祖让宁赞词。墨华辞严。拓有光于竹帛。垂无穷于宇宙。盥薇良觌。奉如弘璧。私切欣感。家督奉 命方出守西州。而祗领尊惠书扇。奉飏仁风。不胜珍谢云。凭使节顺布。临颖悒悒。菲物莞存。即陇梅之寄相思也。此祈曼福。不戬肃具敬上。
寄严玉森书
苔岑虽殊。芥珀相引。倾盖把臂。遂成一种喜欢缘。万里一慰。第想昔日朵云海天。寥寥此会千载之语。与郭麟所谓如有万古。入其肺肝。相为表里。亦足可慨。况今急景凋年。雪华㨾人。引领回首。能不依依。迩惟文祉益隆。鼎茵毖旺。河清岁熟。大小悉佳。午丈觞咏随喜有元白之趣欤。顶颂如水。尊惠让宁赞若序。文辞典雅。笔法精严。使左海来世。信同蓍龟。奉若琬琰。非特为吾祖之光。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9H 页
亦大人文章之华也。宝藏而不敢亵。弟面扑斗尘。白首无成。岁暮颓唐。又无人警发。望风恋德。安得不劳劳也。使星欲动。替申于黄河白云。一片孤城。菲物藉呈。哂存之。并候葆禧珍重。不尽百一此上。
   午丈间不作外补耶。芜椷信交望。
寄徐士銮书(号沅青)
一片书楼。万里题襟。海云孤帆。天涯酳兰。未知江淹赋中。亦及此一境欤。聚散常也。萍流梗飘。无足戚戚于怀。而寒鸦数点。流水孤村。人无不黯然魂销。坡翁所谓人有悲欢离合者。其亦有感而发欤。雪天寒戒。煖玉如人。远惟道履葆重。文字吉羊。簪组鱼雅。百为随顺。心心耿祝。赆惠扇诗与朵云五叠。拱璧而归。盥读无射。木难珊瑚。纷然满前。直欲屋脊腾光。况情意惓惓。终不可谖。弟尘杂纷氄。陆陆鹿鹿。鬓霜较多于把臂时。而鄙吝渐生。警省无人。惭愧良深。星轺启行。藉问一年起居。临笔依依。朔云流情。关树寄梦。菲物汗呈。莞领衷愫。并祈文祉永绥。不尽欲言。
寄景璞书
慷慨性也。无义气者无是性。奚足与语也。酒楼相别。百年一夜。肝胆轮囷。迸泪泫然。非惆怅也。即慷慨也已。针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39L 页
磁芥珀。同心赠言。亦万里外。能几人也。北风吹雪。想易水水寒。辰惟起居珍重。夐溸无穷。弟俗眼区区。尘事又冗杂不休。惟暮年是惜而已。凭星轺。寄申于黄河白云。天涯之感。殆欲一字一涕。菲物汗呈。聊表远衷。莞存之。顺颂景璞大人曼祉。不宣。
寄王桐书(号子实)
万里一见。镜镜相照。印印相合。未知汉上题襟。越中车笠。亦有是否。宣武城南。人面白月。似当證此。四时不能一瞬。春别居然岁晚。筼筜之再过无期。而金丹迟暮之感。尤不觉掁触于中。遥念道体燕超清相。文字吉羊。笼鹅无恙。辋川蕉画意有馀于卧雪一境欤。顶颂顶颂。如水无穷。弟世谛牵绕。陆陆碌碌。不胜愧怖。宠贶琼章与珍毕。种种双擎奉揽。替挹芝采。而其月胁天心。鲸铿春丽。直令人惊心荡魄。况天上玉楼人间金谷二语。烱然发人深省。尤庸佩诵万千。正待皇华妥便。藉申芜函。北望神长。并祈永嘏贞吉。菲物奉缴哂领。即表素忱。不尽万一。
寄袁保龄书
逖仰兰芬。获覸鸿仪。苔岑虽有不同。蕤铁自能相感。窃自欣幸无比。第伏念足下古家凤毛。后来麟角之瑞世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40H 页
者也。何尝同声同气于石之晕木之瘿。鱼鳞之败白。柳蘖之朽碧。而亦不弃之何哉。是知山海崇深。无不涵收。甚盛甚盛。冬暄如圭璋。辰惟起居清绥。薇省宿趼。想已头衔。而仰拚龙光。指日高升否。顶颂如潮至。贤咸亦葆重。芝兰荣茂。窃为幼度另祝。弟家国靖晏。儿子奉 命知州。以喜以荣。荣极为惧。且蒲质渐衰。尘冗牵缠。进修及时之愿。恐难成就可叹。时与韶亭对话纻缟旧事。辄望风引领于大人境界。声光若拚。鄙吝欲消。寔赖以自重。且赆惠宝翰与古墨迹诸本。虹月瑞采。直欲透缄縢贯屋甍。当珍守而勿替也。使星欲动。寄布精忱。一函万里。菲物莞存否。輶亵甚悚。顺候文佳。不宣百一。
寄姚正镛书
天涯岁暮。题襟论契。岂一霎光阴可能了。但奇缘所凑。得此喜欢。虽一石电。亦不偶尔。如瞻岁新。如逢花开。竟复山水将归。燕鸿分飞。小别犹怅。万里如何。朔云流情。关月照影而已。风雪戒寒。煖玉如人。远惟尊体隆晏。文字吉羊。诸事随顺。额颂万千。盛撰让宁赞辞。重于弘璧。信如大蔡。奉君子之一言。华吾祖于千载。左海太史徵于是而尤有光。归而藏之。非特为一家之宝已也。弟侍讲尝药。并滥为惧。兼摄京兆。尘冗随之。衰相渐益龙钟。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40L 页
自顾亦愧。虽以尊嗜痂。恐难修饰之。见之必垂怜。而又不能得见者乎。尤窃叹诵。凭星华布此相思。临颖依依。不腆数物。聊表寸衷。哂存之是幸。顺颂福安。不儩。
寄李文田书
左海一路。上国万里。于山见十三山。于水见浐浿黄河。于文章人。见先生足下。未知壮观孰与子田多也。昔孔融见李元礼曰。吾有通家之好。今足下于我。虽谓之宗党。亦不妄矣。况四海之内皆兄弟乎。可喜亦感。拚别一瞬。年时已暮。政惟文履珍安。仰攀龙光。圭组泰亨。顶颂攒祝。万万千千。弟奉赐心画。挂耀敝庐。替承芝诲。而吉光瑞采。觉有虹月之异。赖以自壮。但尘事杂冗。不能与渔弟樵兄逍遥放浪可叹。伫星轺行。布此耿耿。菲物藉呈。投李永好。莞领为望。书不尽言。即希李大人文祉仕晏。
寄陈文田书(号砚乡)
一见而如瞻岁新。如逢花开。一别而春在天涯。人在天涯。古之人岂逆料我辈事道之耶。聚散几时。山海万重。雪云杳茫。远惟起居葆相。吉羊所凑。百为顺佳。顶祷额颂。詹望靡及。弟尘杂牵绕。碌碌无状而已。盥读昔日朵云。声光不远。若将把臂入林而亦不可得。心绪摇摇。如
石山遗稿卷之五 第 441H 页
风旋不定。凭使节夐探一年履安。可能因风惠音。以写我忧。菲物数事汗呈。哂纳为望。此布并祈曼福。不宣敬上。
寄王坤书(号小铁)
岁暮天涯。羁旅可悲。仆则喜之而不以为悲。特𨕣同调于天涯。挹高风于岁暮也。然而聚散无常。旧雨零落。停云飘忽。仆于是又不能不悒悒。万里销魂。奚啻如南皮故乡蓬莱旧事也。此怀想匀之。迩祉益隆。起居珍重。山阴笼鹅。辋川雪蕉。圆就文字吉羊否。顶祝。宠贶诗书画真三绝也。如楼阁云。如车马芝。珊瑚碧树。各具瑞采。奉而归。藏之山屋。虹月腾光。寓目兴怀。形阻神近。物华之令人感发。尽当作天宝。益敬之而不敢亵也。弟状世谛杂冗。无足奉尘清聪。惭愧良深。使节将启。布此耿耿。奉缴数事。物菲衷远。莞收之。并颂文琪冲晏。不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