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碑铭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3H 页
通政大夫兵曹参议知制 教。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五卫都总府都总管云川金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粤昔 大明泰昌皇帝元年庚申。兵曹参议云川金先生殁。后三十二年我 孝宗大王二年辛卯。因大臣建白。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追赏壬辰倡义原从劳也。阳川许文正公题其碣。今我 殿下御极之二十九年壬辰。追感勘难旧甲。复加 赠资宪大夫天官上卿。太常之议。当节次举行。先生之道学勋节。既显扬当世。而历世之后。命秩愈隆。稽诸令式。法宜明扬盛典。载竖神道。其后孙诸君子以勒石之词。命诸琏夏。自惟晚生末学。识浅辞陋。其何能比事属辞。远述前贤懿迹哉。辞以不敢而责愈至。谨因诸家所论撰而序次之。先生讳涌字道源。其先本始林之胄。王子锡食采义城。四世有太子詹事龙庇。袭封为君。子孙遂以为贯。至 本朝有工曹典书居斗始居安东。至集贤殿学士汉启。 端庙逊位后不仕以终。子万谨 赠左通礼。是为先生高祖。曾祖讳礼范 赠左承旨。祖讳琎 赠吏曹判书号青溪。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3L 页
考讳守一自如道察访号龟峰。妣汉阳赵氏司果孝芬之女。始青溪公种德裕业。有五子俱登退陶先生之门。父子六贤。并享泗滨景德祠。龟峰公即第二子。以 皇明嘉靖丁巳。举先生于一直县龟尾里。生而姿相峻发。神精明秀。甫上学。才思逸发。尝背诵论语一部而不错一字。叔父鹤峰先生教督甚至曰门户之望在是。青溪府君以家传罗代古剑遗之。世所称文章剑是已。既冠聘于李文纯公之门。从门下诸贤而问业焉。先生入而承家世文献之传。出而被先进诱掖之方。德器成就。大有异焉。癸未居察访公忧。庐墓终制。 宣庙庚寅。始登文科。翌年授艺文馆检阅直史院。遘痘甚危。 上累遣中使致问。且曰此子赋厚质。当无虑。而好容姿必变可惜。疾已南还。翌年壬辰夏。倭寇充斥。三京失守。 銮舆播越。先生道梗不得奔问。即入本府。倡募义旅。时安集使金公玏推公为义兵将。先生奋笔草檄。鼓起乡旅。众皆感激思效力。修城堞缮器械。分精锐四出。斩获甚多。时叔父文忠公招谕右道。贻书勉以忠义。于是一道左右。声势相倚。屹然为保障。癸巳夏。文忠公殁于晋阳。先生方留府镇。不得奔哭。为公为私。号痛无已。是秋从间道趍 行在。复入史局。转奉教待教。时有墨相。直书贪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4H 页
污状。朝议皆多其刚直。由典籍迁骑郎。甲午拜司谏院正言兼 东宫侍讲院司书。与诸僚论崔徵士永庆之冤。启辞出先生手。乙未选入玉堂为副修撰。入天曹自佐郎升正郎。前后历践。举劾不饶。激浊扬清。风采凛然。赵学士正立语人曰自吾立朝。为铨郎清直者。惟见郑景任,金道源云。历司谏司成执义。皆兼辅德。丁酉倭寇再动。梧里李相国元翼以体府南下。辟先生从事。协赞机务。皆合事宜。戊戌以校理,执义,司成。兼带督运御史。时天兵十万东征。粮饷匮乏。先生至诚谕募。委输不绝。得以济窘。西厓柳先生中谗去国。先生亦遭黜还乡。秋拜善山府使。善被贼路要冲。四境萧条。先生招来安集。邑里复完。渐以儒化。移建金乌书院。疮痍之馀。文教复振。癸卯入为侍讲院弼善。时 储宫多失德。先生以悔过迁改之意。恳恳陈戒。上书至累千言。盖虑后日昏蔽之渐而欲先事儆勉也。甲辰出为尚州牧。丙午 除醴泉守。兴学育材一如莅善时。邑子皆翕然向化。庚戌丁忧。服阕入为奉常正。以编修官。与修 宣庙实录。先生曰西厓相公德业赫赫。而史臣之辞。显有低昂。非直笔也。就加删润。提调奇自献服其至公可传信。时富平有疑狱久未决。朝议皆曰惟金某可断。先生往讯立决。乙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4L 页
卯以实录劳升通政拜兵曹参议。旋拜骊州牧使。衰年无心吏役。而不乐在朝。且以其山水乡。为留一年。州有清心楼。是 先王所御而久废为址。出俸重构而不烦民力。闻长男佐郎公丧。即日决归。吏民遮留不得。怅望归棹。咨叹而已。戊午差冬至贺使以病辞。自此年益老时益艰。无意更进。既谢事引退。无家以居。遇山水处。辄栖息焉。白云亭是先公卜筑而景致殊胜。为燕息终老计。读书求志。颐閒养灵。日与门生子弟。讲道授业。而有时眷念王室。不禁江湖之忧。黄甥某以献纳赴召过谒。先生赠诗曰为圆何必斸吾方。临事须要立脊梁。若使蕙兰终变化。不如萧艾本无芳。郑愚伏先生闻诗。贻书叹尚。雅慕古人游览之趣。裒辑名贤游录诗序閒居杂咏。名之曰矗冷录。每读之以寄兴焉。尝以轻出世路为恨。晚来痛自循省。涵养本源。不知年数之不足。每举似子弟曰孟子所言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是吾八字符。若辈宜存心而自省也。庚申十月示微疾。戒从子是榅以为善二字。数日遂观化。享年六十四。先生禀英伟之姿而承诗礼之传。志节内竖。符采外飏。夙岁闻道。嶷然自立。鹤爷先生受师门之正脉而立朝大节。弘毅刚大。先生之所擩染服习于家庭之内者。即此一部心法。穷达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5H 页
之间。惟道与义之是视而已。自出身事主之日。一节靡懈。秉史笔则凛如秋霜。任字牧则惠如春和。掌宪府则整其纲纪。侍 讲幄则尽其规戒。历践华贯。迭司中外。而夷险进退之间。不贰不慑。随遇而信道。有浩然而不穷者矣。始焉扰攘于干戈之际。中焉见齮于谗间之口。末乃国为幽国。忠贤迸斥。则知几引退。俭德避难。行违用舍。绰有馀裕。虽不得处有为之地。展布其所学。而此何可为先生恨哉。早退林泉。专心讲究。充养既厚而进修愈笃。一以承前牖后为己任。而年未及耆。奄弃后学。斯可为斯文之遗憾矣。先生造道成德之实。非旷世之所可拟议。叙其大致。而若其微言疏节。又非牲石之所可尽也。贞夫人李氏。即文纯公之孙。而佥正寯之女。幼被大贤懿训。及于归。妇道甚谨。持内政五十年。庄和肃穆。美质淑行。甲于女史云。先生初葬临河县东申谷之原。有滦水之患。梦告于孙㶵。迁兆于县南枝洞丙向之原。与夫人同竁。有子五人。皆贤有文。早夭是柱,文科佐郎是楗, 赠左承旨是桢,生员是棱,是相。二婿判官裴尚益,生员李廷俊。伯四子曰熙,曰㶵,生员 赠大司宪薰,煦。四婿参奉李皖,注书金崇祖,士人李㿩, 赠参议全尚耇。仲无子以㶵后。叔有子炰参奉。婿金时圣。季一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5L 页
子焘副护军。是相无子。取从父兄之子气为后。曾玄以下克繁而昌。不尽录。登仕籍者。泰基主簿,履基同枢,益基副护军,台重参奉,世钦校理,昌锡都事,世镐翰林。其馀升上庠者甚多。虽穷居无名位。而皆尚文学敦行谊。彬彬为岭中大家。诚盛矣哉。今为胄嗣者十一代孙周秉。来问铭者。上舍生瑞洛也。琏夏亦在外裔之列。谨盥手而为之辞。铭曰。
闻韶弈业。累叶炳灵。青溪之庭。五萼联英。毓秀钟异。乃挺先生。神茂初学。志崇弱龄。文词彪炳。早驰俊声。贰室服习。若辂朱门。鹤爷的诀。函席是闻。家庭私淑。亲切陶薰。发轫之始。 国步孔艰。敌忾斯奋。义旅桓桓。大乱甫平。乃蹑朝班。凤翥明庭。鹗立台端。历选华贯。 宸眷日勤。中遭忮克。出栖枳棘。牧疲兴学。随遇尽职。朝象渐乖。宦情日薄。春坊陈戒。否德思格。世入昏浊。忠贤迸斥。未及引年。卷怀林壑。桑榆收功。讲道论学。斯文遗责。曷不自勉。未跻耆耋。胡天不慭。循公始终。一节不贰。卷舒以时。进退惟义。质文交贲。可仪可象。缅怀遗范。百岁已往。滚滚昆仍。代振儒风。 宸情旷感。命秩愈崇。幽明颂 恩。宜载珉石。我述前闻。永诏无极。
芳谷卢公遗墟碑铭(并序)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6H 页
岭右之八溪郡。有里曰中方。光山氏世居焉。门阑之盛。文献之懿。为南州士大夫冠冕。余未尝足蹑斯境。瞩其溪山泉壑之胜。而意其淑气之所钟毓。先业之所培植。非诸家所及。往年余为故徵君墨斋先生述其撰德之文。今卢氏诸公将为芳谷公表其坊。公即墨斋公五代孙。世德之源。诚远矣哉。公讳硕宾字大观。卢氏之系于光已数十世。中叶自铁城复移于八溪云。八世祖讳甲生以遗逸除官不起。南冥曹文贞公赞其清修节行。七世祖讳善卿号东岳。擢重试历职台宪。斥佛教抗直言。墨斋之后。连世以德业传家。公以 仁庙己卯生。幼被家庭之教。甫成童。就学于寒沙姜公。以远器称之。既又从游于南岳宗师之门。得闻传授旨诀。 肃庙己未以明经擢第。通籍二十馀年。朝象累换。南士皆摈斥。公低佪末僚。再出为邮丞。一为知县。所至以声绩称。及其岁暮志倦。引疾养閒。以一区芳谷为终年徜徉之地。就弥陀山下筑南溪亭。日与乡里朋友。酣咏度日。今其某水某邱。一卉一石。皆吟赏之遗也。余观古之贤人逸士芬馥之所在。不有在上君子之所㫌表。则必有后贤后孙之所标志。若郑康成之通德门。徐孺子之川沙里是已。今卢氏居玆土。门巷相连。而犹惧夫先躅之或泯。就旧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6L 页
址竖以三石。各表其号。盖以东岳,墨斋及芳谷公生老薖轴之地也。世代易迁。百岁在前。使后之人过此必式而指认以为一家三贤之墟也。门孙应禧,相稷北越四百里。命琏夏识之。略记事行而子孙载在公之遗事。并不著。铭曰。
维谷有芳。芝烨兰郁。猗此灵根。历世愈馥。祖干孙枝。一畹攸植。我采其华。揭于玆石。
金瓶山先生碑阴后叙
先生之墓。旧在乔桐营华盖山北大牛洞。即先习读公衣履之藏。而先生与伯仲两兄并祔其兆。从遗命也。立斋郑公铭其墓而未克竖。其后孙南徙大岭之外龟城之西。距乔桐陆走水浮为八百馀里。邱垄之思。实为慈孙百世之忧。今 上在宥之二十八年辛卯春。棺和复出。奉而南还。是岁季秋。卜兆于东龟山下子坐之原而厝焉。与先生寝庙密迩。上距先生之世为三百二十馀年。始之从祔先茔。出于孝思。而后之更奉新原。亦出于永世不匮之思。神道人情。斯可谓克惬矣。往在 纯庙戊子。因士林陈吁。特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弘文提学。兼带如例。梧山书院移建于郡西龟首洞。而后因 邦制见撤。今即其地。建梅阳亭。亦因先生京第旧号也。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7H 页
此皆碑序所不载。先生之嗣。三世系序而后属稍衍。今承祀者十二代孙台镇也。诸孙方谋竖石。以旧文言幽宫之远托乔海。而迁奉之由。不可不备载。且后来 赠旨亦当续书。后孙浩直以其门老之言。属琏夏追记。琏夏于乙巳诸贤。旷慕之情。尤异于人。谨书一二。以附下方云。
赠童蒙教官朝奉大夫崔公㫌孝碑铭(并序)
上之三十年癸巳。依礼曹臣所启。 赠故孝子崔世泰童蒙教官。命守臣表其闾。蠲其家户役。以孝理劝民也。先是岭土人士。以崔公行谊陈闻于巡察使直指御史者累焉。而始彻 宸听。获承异典。天道之幽而显远而徵。益有验矣。崔公月城世家。文昌侯之远裔。世以笃孝闻。祖讳致柏。 肃庙朝褒其行 赠司宪府持平㫌其闾。考讳命杰亦以孝荐官司圃署别提。卒于官。其后嗣不衍。且转徙不恒。自月城迁于基木。又迁于兴州茅山。里闾之建在后孙所居。兴州守庀其材。兴之人士助其力。公之曾孙胤锡请记其迹于永嘉权琏夏。琏髦甚无以文。谨仿故弘文提学吴公遂采之铭持宪公之闾者。铭以著之曰。
维昔崔门。鸡林之望。世有休闻。节行可尚。惟公令祖。笃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7L 页
孝天至。 圣朝曰嘉。绰楔表里。亦越皇考。克嗣其志。阴鹤子和。有爵縻尔。公是承袭。性质夙邵。遭艰戚容。以若稚藐。旅榇远返。窆于异境。挈家侨寓。为便浇省。承事偏闱。居穷备养。蔼然至性。夫岂勉强。山樵水渔。亦及臼井。无曰执贱。子职是秉。雉自入网。鹫忽投雁。匪感曷致。乡里惊叹。亲婴剧疾。蛇脯是良。蜿蜿黑质。雪塍之僵。见者咸嗟。上穹实监。有孚必格。通神至諴。于古有闻。雪笋冰鲤。今无与俦。孰著其异。身居草野。忠无可移。每当 国忌。自尽情私。茹素潜处。不与宴会。微隐之节。实心自戒。凡厥懿行。乡邻啧啧。韬名没世。岁且近百。多士颂慕。申于使台。无幽不阐。 离明昭回。有屹乌头。小白之阳。穷蔀之下。 天褒炜煌。守臣奉 命。众庶效力。攸以劝孝。畴不瞻式。后属终鲜。寄寓异乡。庶获冥佑。锡类必昌。余拜作词。以谂来玆。凡百君子。是则是仪。
嘉善大夫兵曹参判权公墓碑铭(并序)
惟我 后御极之十六年己卯二月日。夏官少卿永嘉权公终于退逸轩之私第。用其年五月。诸孤奉冠屦窆于奉化县驾舞山楸谷负癸之原。后七年乙酉。少子国子君敦渊请诸琏夏曰。先君显于朝而膺崇秩。考诸令式。宜勒文显诵。以诏来后。先君之友柯亭李侍郎公状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8H 页
其行。墓隧之托。非公无可属。琏夏因念环顾一世。旧日执友无复存者。惟后人之俟则惧世变相寻而耳目寝远。遂不辞而叙之曰。公讳泳夏字圣游。初字舜弼。我权受姓。肇自高丽太师幸。当 我朝 中仁之世。有贰相忠定公。盛德大业。宗师百世。次子讳东美。孙讳采。俱县监。五世而有讳正忱侍讲院说书。为 庄献世子宫僚。当壬午事变。抱苦节以终。及 正庙嗣位。累加褒奖。载 园志及岭献书。是为公高祖。曾祖讳思勉 赠吏议。祖讳恒度 赠吏参。考讳载大。弱龄承 传入仕。后至工曹参判。妣贞夫人丰山金氏之源女。公以族家子入系。考讳载辕同中枢。祖讳心度 赠吏参。曾祖讳思问 赠吏议。以公之贵推 恩所生也。妣咸昌金氏龟焕女。公以 纯庙庚午。生于雪堂之第。幼姿相端粹。眉眼明滢。曾叔祖醉竹翁授之以书。而以门户之望期之。十五出后于参判公。两闱居稍间。而出入定省惟勤。参判公尝因湖邑事就大理。公炎途陪往。殚心调供。京僚同囚者皆服其诚孝。庚戌 哲宗大王自潜邸入承大统。公擢第。唱胪之日。 传曰故说书孙登第。特 授正言。 命带职乘驲归觐。声闻动一国。翌年授弘文馆修撰移校理。皆出 中批。公以 恩旨重沓。每怀兢惕。参判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8L 页
公劝读朱子封事。为 经筵讲讨之资。公体受庭训。为报答君亲之道。壬子以检讨官始趍 肃。因辞章陈勉君德。 上下优批。参 景慕宫大享。感吟有诗曰登瀛十日诣 宫园。侍讲孙为大祝官。此夜云乡应有感。丹心烛下泪阑干。翌日即呈辞归。参判公嘉其易退焉。癸丑 除奉化县监。旋移宁海府使。未就官丁先妣贞夫人忧。乙卯岁即 庄献世子诞甲。 上行 景慕宫酌献礼。以参判公初仕在是岁。 特拜工曹参判。时耆臣徐俊辅上疏请上 正庙尊号。辞旨微婉。前参判柳公致明直请 先世子祔 太庙。责湖南之智岛。参判公继陈大义。竟有荏岛之 命。公心制未终。千里陪往。数朔瘴海。尽其调养。是冬 赐环。而冲冒风雪。髭发胜昔。柳公联舆远涉。深叹以为晶翁利返。是学士君贤孝所致。丁巳遭 国恤。赴哭班而归。时仲子复渊夭。公恸惜其才行。而在亲侧不作悲戚容。己未五月。参判公下世。服既阕。世念益疏。壬戌拜校理。时同枢公年踰七十。因大臣陈达 授通政资。七月 除比安县监。公以生闱禄养。遂赴任。宽赋恤灾。尽心拊摩。取士校宫。受课劝学。民颂其惠。士亦兴起。甲子升掌令。仍升同副承旨。乙丑拜兵曹参知。丙寅丁同枢公忧。戊辰服阕。 除大司谏。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9H 页
庚午 除成均馆大司成。封章乞递。九月拜大司谏。壬申拜吏曹参议。癸酉复拜同副皆不赴。许尚书传致书曰高士不肯出。老夫恨不能膏车而从之。丙子十月。复同副宿趼。 命乘驲上来。公以累违 召命非分义。遂趍 召。既登对入讲筵。 上问岭外民情。守宰治否。又 问曰参赞官乡居今几岁。对曰已十三年矣。自 内厨宣酪粥。进讲纲目。公奏曰以孔明之忠。非不知汉祚已终。而鞠躬尽力。与蒋琬辈共赞王业。惟知尽臣分而已。利钝非所计。 上曰蒋琬之常足兵食。深得体国之义。虽战争之时。苟不劝农。何以给饷。此孔明所以劝农讲武也。又曰今见乡曲之人。淳朴可贵。因 赐衣资。复 除司瓮院副提调。丁丑正月。追上 尊号。以玉册对举官升嘉善。 除同义禁同春秋兵曹参判。公谓敦渊曰遐乡老废。累蒙 宠眷。不可复事迟留。遂呈辞还乡。洛中士大夫皆以为公之进退。有岭中古风。既归与乡邻诸老。徜徉亭台间。为送岁计。戊寅冬。又拜谏长及 经筵官。己卯春。卒患肩肿。寻即世。远近惊恸。以为吾党失贤大夫。贞夫人丰山洪氏奭浩女。慕堂履祥后。妇德母仪甚备。有四男二女。履渊,复渊,泰渊,敦渊生员。女适李重明,金述模。履渊以泰渊子相弼嗣。复渊嗣子相洛。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79L 页
女适成永植。泰渊女适李承烈。敦渊二男长相海次幼。李重明二男长性求次幼。金述模三男。长承焕馀幼。相弼三男长鼎燮馀幼。始平庵先生以经术被 英庙拔擢。使之劝讲 胄筵。而事变以后。杜门自废。历世之后。复蒙 先朝记念。晶山公以丱角膺仕。而晚年一封直陈大义。虽被 严谴。而名节炳然矣。公以家世秉执之懿。服袭有素。而自少承家庭教戒者。皆嘉言懿范也。公质性刚明。操趣恬和。其于利义之分。见得截然。策身三十年。仕止去就。自量已审。朝议虽属望而无骤进之念。解职即出都而无沽名之意。进退由由。既不与俗掀倒。而亦不欲与人厓异。行己而无玷污。处世而无疵议。可谓清朝之吉士而一代之完人矣。累世食贫。穷空无比。释褐以后。清寒犹昔。而晚得一麾。既不逮养。则每以此恸恨。而亦不为营殖计。性好施与。虽常所爱惜者。有求亦不吝。常自笑曰吾无财。故有轻财之意。彼多而好蓄者。欲何用哉。循公终始。凡立朝莅官。持己应物。俱可以警世矣。清福令名。可谓无憾。而惟一生所秉执者。欲沥血一吁。以陈 邦国之大礼典。而揣时量分。赍志未遂。此岂独公之所恨哉。寔举国之所同情也。公素无标号。以坊名扁退逸二字于居室。其友李谨休记之。琏夏并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0H 页
世而生一门。虽显晦殊途。所以讲磨切偲者。倚公为重而公亦不我舍也。及此同老。而犹以为髦期在前。公今不待。虽欲强属残毫。其何能称述事行也。悲夫。铭曰。
烈烈侍讲。翼我 贰极。隋园幽志。岭献昭录。 圣朝尚义。曰眷尔嗣。方公坼号。 宠擢超异。霜台玉署。不次扬历。公自瞿瞿。匪荣伊惕。翛然而返。一亩寒屋。进縻朱绂。退安素履。薄试下邑。苏弊起士。乃擢知申。 天语谆谆。臣材实菲。曷报 君亲。盈盈卿月。耀我林园。乐此婆娑。聊以终年。贞固之性。恬雅之仪。宜尔百嘏。有誉无訾。盖公秉义。五世一心。有言莫吁。天固难谌。楸谷之原。有窈其堋。安我幽兆。昭骘来承。尚有馀休。以永绳绳。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墓志铭
  
愚轩权公墓志铭(并序)
永嘉之西二十里。有山曰天灯。北控鹤驾。南挹青城。巑岏盘郁。涧谷回窈。灵淑所钟。自古多碨荦才德之士。而往往隐而不见。岂山泽之气。秘而不欲泄耶。其上有吾始祖大匡太师千岁之藏。后孙环居其趾。永嘉之族称旧且大。必曰权。故愚轩处士权公隐君也。其志非果于隐。畸而不偶故隐。隐故自乐而无求。当世鲜有知者。况后百岁而其可述乎。公讳灦字圣源。即太师之裔。中世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0L 页
自尚书仆射守洪。至横城县监启经。累叶烜赫。其后不显。而代修德善。寿而膺报。佥枢应禧,佥枢德润。即其高曾也。祖讳旸。考讳处善 赠掌乐正。妣全义李氏参奉钥女。盖公之生。其质悫厚。其材颖敏。其孝敬根于性。自幼时。已就法度。张敬堂先生以名儒。教授学者。先公既师事之。樊谷权公昌业,上舍李公在煜。敬堂之徒。公童丱即就学。文学早诣。沉醲有气味。非儒家书不读也。三选乡解而竟不隽。既而曰得丧有命。奚足为终身累。遂专意于本分甚笃。如元日吟题日录等作。皆克己迁改之方。李孤山惟樟,李恒斋嵩逸,李景玉簠。皆乐与之交。晚年自金堤移居宝渊。洞壑幽邃。栽芋栗课农圃。薖轴之乐。有永矢不谖者矣。其律身治家。质而不华。其事亲之节则生而致养。殁而孺慕。母夫人冬月病㞃。思西菰而不得。遂终身不近口。居丧尽情礼。而省墓拜跪处成凹痕。其追先之事则不以远少忽。太师庙斋宇久而朽。公拓而新之。天灯墓舍建楼。为受釐之所。先陇皆竖碣安石。其敦亲之道则功缌多且贫而视若同宫。赒恤而存抚之。蓄赀立契为送死之需。姊子孤而无依者。割土以业之。其裕后之业则既卜田庐。为遗安之计。广蓄书籍。断编败册。皆修辑缮写。至老不倦。子孙至今守故庄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1H 页
而皆传习儒雅焉。公之世远矣。重经郁攸。遗迹散佚。而出于诸家记述者如此。皆实录也。诸孙俱享高年。追爵公刑曹参议。此其树德之验也夫。其生以崇祯甲戌。其殁以 明陵乙亥。其葬在天灯南小瓮谷巳向原。系其后者弼韩, 赠参判甲韩其二男也。护军郑鋘,士人申世均,李世华其三婿也。其孙则泰运通政,泰建,泰远,泰进同枢,泰逊亦同枢。婿南国枢,南宇英。弼韩出也。泰逵,泰宇,泰达。婿柳圣来。甲韩出也。曾玄以下不尽录。今问铭者。七世孙羲浩也。铭曰。
天山坌拥兮。积气攸隮。松柏苍郁兮。蒸烟霞而拂云霓。匠石不顾兮。终然翳乎涧蹊。硕人兮寤处。抱山阿兮高栖。幽堂之托玆邱兮。姱节垂后长无埋。
国子生畸轩朴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龙相字见卿。自号畸轩。其先务安人。高丽国学典酒进升为肇祖。逮我开国。有讳义龙。录功守兵曹判书。后数世赘居宁海。子孙遂为宁人。高祖讳毅长。当壬辰难。克复东京。录一等勋 谥武毅公。曾祖玏都总经历。为从父军资正进长嗣。祖讳文约 赠大司宪。考讳潭从存葛两先生学。号迂溪。妣安东权氏通德郎鈗女。以 肃宗庚申生公。少有俊才。卓荦不羁。大宪公欲其入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1L 页
轨度。使游学花山。名士多折年与交。时密庵李先生以所闻于家庭者授后学。公从而受业。亟蒙奖许。称其文章典雅。诗亦得古人风调云。岭中多并世名德。如李讷隐,金霁山,权江左,权清台。有道义深契。与从父明窝公潚,宗侄南浦廷杰为一室师友。盖进修之工。资于切劘者为多。早业程文。累举于乡而屈于礼部。辛丑始成进士。尝与霁翁赴京试。俱失意而归。行中有持二程文集。每入店手自誊写。朝夜不辍。霁翁叹曰落魄之行。无戚嗟意而能自励如此。非吾辈所及。癸卯春。与同志为师门吁冤。见阻喉司。与霁江诸贤。泛舟孔岩金浦之间。迭相唱酬。以叙愤懑。后霁翁扬名于朝。 宸眷甚隆。公忧之。丁巳为时辈所诋。被讯流海岛。公不胜忧愤。恨不能尽其友道。如朱博巢谷之为。公既念绝当世。自藏于海山鱼鸟之区。啸傲酣咏以终其身。 英庙戊午。殁于城南龙山之寓舍。寿止五十九。墓在集喜庵亥坐原。与前夫人合兆。配义城金氏。父远重大司成邦杰孙。生二男熙学,熙绩。一女适柳圣履。次配丰山金氏,安东权氏俱无育。熙学男凤周。女适郑启梦。熙绩嗣子师周。柳圣履二女成彦谟,金增鍊。凤周三男镇远,镇近,镇运。女李树敦。师周四男镇标,镇揆,镇根,镇洛。女金肇运。公挺俊拔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2H 页
之才。负跅弛之气。始若不拘捡押。而自从贤师炉韛中锻鍊来。涵揉典训。循蹈规矩。粹然为儒门前列。学宜典教。行宜敦俗。而乃隐约遐澨。阨穷以没世。天意未可知也。当时南士之摈废久矣。奚独为公戚哉。铭曰。
吾闻土之硗确者谓之畸。厥产皆拥肿而离奇。以若积厚之基而挺秀异之姿。胡亦以畸而名为。丰其具而啬其施。吾谁咎乎命与时。英才达识懿行清文。诸君子之名论。可以寿地上之传。惟此寂寥一言。閟之千岁之幽阡。
左副承旨黄公墓志铭(并序)
黄将作在英。奉其先君子衣履于基木治南登降原负申之竁。使子典钦请以幽堂之志。余岂能言称述贤大夫而徵诸久远哉。自惟孤寄在世。久要无存。是后死之责。不容辞。公讳仁夏字幼善。黄氏系出昌原。高丽大相石柱为上祖。中世有讳躔徙兴州。当景泰革邑时。明哲以焘后。至曾孙讳士祐。复徙于小白山下白洞村。位贰相号慵轩。及同敦宁松涧讳应奎,大司宪贞翼公讳暹连世显名。以儒术传家。其后有讳𡎎 赠司仆正。讳浩大 赠吏议。讳耆汉 赠吏参。讳中慎同中枢。是为公四世。妣贞夫人宣城金氏。通德郎永恕女。公生于 仁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2L 页
陵辛未。才资绝人。甫学字。能缀俚语为文。既冠治时文有能声。既而事帖诵。三年遍诵七书。己酉释褐。是岁 宪庙宾天。赴哭班。调承文正字。庚戌 除 明陵别检。冬由还遭贞夫人忧。服阕升著作博士,奉常直长。甲寅以微眚就大理。旋得解。例升成均典籍。通两司。乙卯定斋柳公上疏被窜。公避联名台启。遂呈递还乡。丁巳选入弘文录。己未承驲 召入玉堂。儒臣下谕久废而公始膺 命。异数也。从 陵幸服装简素。任相百经见而称叹。由是于馆职则历修撰,校理。宪职则历持平,掌令,执义。谏职则历正言,献纳,司谏。履历无虚月。壬戌 除梁山郡守。始到或疑其缓恕太过。久而练达严明。吏民俱怀。癸亥 哲宗升遐。翌年春赴 因山。以接慰官往东莱。公之在梁也。累设馆飨。倭人诵其姓名而敬服云。乙丑正月。以副校理上劄争金龟柱复官事。同僚欲停启。公持不可。遂见递。丙寅登重试第升通政。拜兵曹参知敦宁都正同副承旨。又升右副。丁卯遭同枢公忧。庚午服阕。自此每 除喉院。以在外递。甲戌 特除左副承旨。年已衰迈。无复仕进意。优游丘壑。玩讨书史。稳享清福者十有馀岁。以乙酉九月日终。寿七十五。公性度坦夷。不设畦畛。御家接物。诟怒不形。容观虽若任率而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3H 页
中有所守。文辞赡逸。诗亦圆畅有华实。平生不以标号自署。盖一意谦挹。不欲表见也。循公终始。立朝而无颠踬。行己而无玷污。进退由由。四十年如一日。古所谓全而归之者。殆若是乎。淑夫人丰山柳氏。西厓文忠公之世。通德郎晋春女。淑哲克配。有二子在英监役,在薰。孙典钦入为公胄嗣。炳钦馀幼。将作君敦文修行。蔚有声望。公为有后矣。铭曰。
维黄肇阀。在国初叶。遥遥厥绪。筑基累业。郁彼小白。灵淑攸宅。或显或隐。代有伟德。公禀才良。秉志克笃。既经既史。何做不成。及时嵬阐。取次扬英。玉署银台。羽仪翔翱。出典下郡。士颂民谣。进退有裕。不跲不忒。为政于家。宗党咸式。大夫之贤。始终休休。既寿殁宁。令禄是遒。有儿克誉。是构是播。基木之原。平临郊治。乐哉斯邱。精爽以嬉。我笔之萎。宁以志显。众所瞻式。勿虑毁践。
姜建夫墓志铭(并序)
姜处士建夫先生之庐。在春阳县由桥之厓。躬修笃学。没齿陋巷。其殁在辛己正月十六日。其寿一甲有五岁。其葬在宽石负巽之原。其日即是年四月十八日。其友安东权琏夏哭其庐而送其葬。吾党赴吊之士百馀人。以恸之同情也。其孤必翼泣而请曰志先君墓者惟丈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3L 页
人。愿惠一言。琏夏曰嘻。若之言。以情则固也。以言则吾岂能。吾岂活底千岁人。使不朽哉。今欲援文范贞曜之例以谥之则近于夸。公必不受。吾安能称其实。使公犁然以为知我哉。公之学敦实以立其本。研穷以博其趣。敛约以会其要。知解必究底蕴而不要索隐。进修必由阶级而不落简径。守先贤传授旨诀而不贰也。持己也高古而不厓异。宅心也严密而不狷滞。要之其发言制行。欲自占中行。而不以愿而不以狂也。以是慥慥而穷年焉。介然乎其金石之刚而挺然乎其松柏之贞也。殆今之所谓老师而古之所谓逸民也欤。公讳楗。建夫字也。晋山之姜。本于元帅以式。赫世有闻。而系序遥遥。不可尽述。当崇祯丙丁之乱。有翊卫渭聘。立殣于沁都 谥忠烈。生讳寿贤县监。生讳天与早卒。取族子讳再辅而子之。是为曾祖。祖讳一儒。考讳浃号石溪。笃行积学。潜光山泽。近世所称隐君子也。妣达城裴氏是椯女。继妣宜宁余氏恒燮女。公余出也。始石溪公老而无嗣甚忧之。六十九生公。公生于太白山下石隙里。实 仁陵十八年丁丑八月日。幼而质美。先府君不以晚育而弛教。九岁作菊花诗曰垂垂篱下菊。迥出百花香。见者已识其志操。壬辰春。公之从兄故侍讲松西公设讲座于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4H 页
道渊书院。余以弱冠始识公。公年十六。问难多宿儒所未及。十八连丧考妣。就松西翁受业。未几翁又下世。家庭之间。更无所依仰矣。丙申僦屋于由桥。其室悬磬。耕樵自给。而讽诵之声犹冷然闻于外。时定斋柳先生讲道设教。公登门请业。进学路脉。治身节度。一遵法象而受用焉。先生作复斋说以勉之。复斋者公之所扁居室也。公之言曰士生世间。抱负甚大。大而天人性命。细而日用事物。皆有至理。知得透行得到方是学。又曰心者万事之本。心存则本立而道生。不存则废。惟中有主而不妄动。积久不已则居安资深。左右逢原。即此数语。其有心得而养之深可知已。岂涂耳目者所可喻哉。柳先生以言事责湖南之智岛。公千里往从。穷山海之胜。及先生归。往来论质。所见益亲切。自后深居简出。玩养愈深。至于阴阳算数兵赋田制。皆推类旁通。不知年至而日索也。呜呼。士生叔季。抱可用之具而无合用时。此何足为恨。琏夏自少小相然诺。今老陈尚蔑劣无闻。一代从游如金文瑞,柳仲思,李谨休皆征迈相期。而数君子又不存矣。终见吾道之翳而不振。悲夫。公配安东金氏东臣女。先公二十八年而殁。有一男一女。男即必翼。女适金辉。不育而夭。必翼男未冠。公之精神言语。见于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4L 页
书。或者裒稡使不坠地耶。后必有知而好之者。铭曰。
河汾之殁。门人谥之。金华之殁。史氏记之。秋峦之殁。退陶志之。呜呼建夫氏之殁。谁其议之。余待后人。先述其隧。
从兄冰皋公墓志
安东之权。自丽太师幸受姓。在东方最久而显。入 国朝。以忠定公为中祖。今居酉谷者其后也。世有令德。传六七世。至讳正国,讳思兼,讳文度司谏院正言。清修恬雅。为一代搢绅所推。讳载经是为公高曾祖考。皆尚儒术敦本实。以启后业。妣李氏文元公后参判宪默之女。公讳命夏字叔钦。初字学肇。行之久莫能改也。公生于 健陵壬子十二月十六日。殁于丙辰十一月初五日。寿六十五。公以布衣终世。声绩不飏。顾无以昭揭事行以徵诸后。然乃其通材魁器。无施不宜。知足以周庶物。气足以雄九军。而郁而不亨。有具而莫需者。是则可书也。公气宇峻宕。城府开豁。自幼时卓荦不群。人皆以远大期之。少事公车业不就。自三十以后。一时士大夫翕然推重。凡有事莫不待公而决焉。病世之拘儒曲士专事章句而不通时务。留意于经世之具。军农算数籴粜之方。无不旁通。若烛照龟卜。每审事当否。论法利弊。皆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5H 页
凿凿中窾。本府邑钜弊痼。前后莅官者病其难治。邀公共事。公与乡先生深究弊源而更张之。措画皆出公手。一境赖安。公尝言吾无他能。惟百里之寄则可庶几焉。人皆服其言。而如有用公者。又岂百里而止哉。权氏族大而繁。公以身率之。绳纠得宜。无敢违戾者。宗姻之间。救灾恤患。如恐不及。诚意所推。皆得其依赖。家居宾客无虚日而应酬不倦。无贵贱贤不肖。俱得其欢心。处事应物。存大体而略细节。然综理无遗。虽纤密者不能及。性气刚果。与人面折无所讳。人多惮之。或相訾谤而心地坦然。略不芥滞。故众皆服其豁达焉。自京洛搢绅。下至乡里胥徒。皆闻公之名而终不能使公展其才志。世道之不行久矣。于公何憾焉。及其殁。宗族丧其依归。一邑之民相嗟曰栋梁僵矣。知旧远近士相唏曰吾党失一钜人。以匹夫而为一代之特。其属望可知也。配真城李氏。退陶先生之后钟淳女。有淑行。先公三十二年而卒。有男三女一。男长秉渊。次大渊为忠定公胄嗣。次鲁渊。以公殁前年擢第。有进涂望。女适李晚悫。馀男龙渊。秉渊二男幼。二女适李重鼎,金景洛。大渊三男相稷,相禹,一幼。鲁渊一女幼。李晚悫有三女。相稷有一男一女并幼。公承积累之业而有充厚之具。不能施之于身。而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5L 页
子孙振振有才识。岂啬于躬。以发其后也耶。以越三年戊午三月二十八日。再葬于凤城古世壬坐原。秉渊以竁不可无志。玆略而不详。此足以徵其幽封矣。
伯兄杞泉公墓志
吾伯氏杞泉翁以 仁陵八年丁卯五月二日降于世。周甲后二十四年庚寅十二月十日观化。以翌年辛卯四月己酉返于真宅。其弟琏夏略述一二语。纳之竁傍。八十年天伦相与之意。其止于是已矣。公讳承夏字允华。吾权自锡姓以来。二十世至忠定公。始居酉谷里。大启门户称盛族。曾祖讳思兼。祖讳文度文科官至谏院。雅望推荐绅间。考讳载纶。以谏院公次子。出为仲父讳百度嗣。布衣负儒林重名。号疏轩。妣真城李氏。县监讳龟锡之孙生员讳大淳之女。明婉淑哲有女士行。二十四生公。临娩之夕。梦三莲秀室中。甫学语。先妣以陶山歌曲诗章,女训提教。能晓解诵习。自幼笔格横逸。族父晶山翁书唐诗以畀之。跋其后曰而年三四岁。能一字大如斗。劲整遒丽。今年九。学金自庵法帖。昔范至能跋温公帖。以为字书似其为人。而之骨格明秀。人与书殆相类。其见期如此。十五授室于永嘉。聘家多文学钜工。如霁谷,慕亭诸公皆一辞推许。与同队才俊。游赏于江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6H 页
亭湖楼之间。命韵赋诗。出语愈新。游陶渊赋瀑㳍五十韵。见者皆期之以他日词垣独步。公方弱龄负气。以为功名可立致。遂屏去杂好。专尚程文。大噪岭以南为举子首。十馀年蹇滞莫售。知旧皆懑然迟之。甲午丁先妣忧。公以慈闱期望甚深。而不得体至念为恸恨焉。甲辰遭先考丧。时当冬月。公每夜祈天。断指和药而卒无效。家贫岁俭。以不能恔情于终事为至痛。丧祸之后。穷匮愈甚。移家寄寓于松亭之侧。朝晡惟资内助。而蚤夜劬业不已。至忘寝食焉。丁未后连中大小解七八次。皆不利于省围。五十二始成进士。数岁游太学。泮中贤后皆乐为之交。自后年益暮志益倦。屏绝俗虑。敛迹乡里。日以经史自娱。与门族知旧寄傲于岩泉丘壑间。劝诱后辈。勉之以追述先业。一道有儒会。众论交互而裁其可否。皆倚以为重。辛未 朝家命撤儒院。阖道抱章叫 阍。并被驱逐。爻象甚懔。公辞色不变。步履安徐。徒隶皆窃议焉。自是学舍扫地。公屏迹穷庐。而常终年咨叹。冉冉迫榆景。闭视不能辨物。犹对素心人及少年生。谈文说艺。道古事名言。神识不惛。晚岁寄寓杨亭穷谷。己丑复还酉谷。以翌年捐世。配固城李氏士人气秀女。温柔婉惠。娴习女典。有二男一女。男长福渊。有才行擢发解。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6L 页
未赴覆试而先公殁。次祺渊系仲氏嗣。女适李晚焘。今承旨。福渊有子相翰。女适张奎夏。祺渊子相翊。李承旨男中业,中执。女适柳渊鳞。相翰子良燮馀幼。相翊二女幼。公性质清疏。襟怀雅洁。其于时情俗累。泊然无婴。备经穷苦险难而了无戚嗟意。直愉佚娱怀。玩乐而忘老则一日如也。使其出为世用则其综核办划之责。公虽不自居焉。而若其华猷敏识。持清议而镇雅俗则人必见推之矣。令誉令望。为人所爱慕。而至于盖棺而已。又何戚焉。性至孝。一言一步未尝忘亲。少时以立扬显亲为期。而既不得则常抱恸恨。每叹滫瀡之供未能尽情。当忌日。年踰八耋而荐祼必亲。炭火必躬爇而燎香。居常思亲。泪沾枕席。可谓终身孺慕者矣。呜呼。弟今死期将迫。而追念幼少之日。三璧交映。家庭之间。至乐融泄。而仲氏抱痼而殁。琏夏哭之以辞曰一室埙篪之乐。自拟以士衡而士龙。元美而敬美。而中峰已摧矣。未知伯季相勉。岁寒为期。报得许好声息否。今孑然孤存。未有以大慰幽明之思。中夜孔怀。切切不能已也。玆叙始卒大略。而行治细节未之录。说情理委曲处多。亦悲甚使然。遂以辞而不以铭。葬之日。弟琏夏抆泪书。
亡儿圹记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7H 页
永嘉后人权琏夏有子曰宇渊字浚甫者早殁。此其圹也。权氏本高丽大匡太师幸之后。自吾先正忠定公大启后业。始居于酉谷里。酉谷在永嘉百里北深处。溪山萦回。有亭台园林之胜。子孙处其中。以儒业为家。至五世。有以遗逸荐侍讲 东宫。世称荷塘先生。自后连不耀。且早世。曾祖讳同度。祖讳载德。父即琏夏以族家子入系。琏夏本生府君讳载纶号疏轩。清修雅重有儒望。琏夏娶闻韶金氏在七之女。 肃庙朝名臣声久之后。以 仁陵辛卯七月二十七日生宇渊。生而甚清弱。渐就完厚。气质坚刚。眉目明秀可爱。头胪少偏。步履常倾侧。其父以是虑其短祚焉。性气伤急少含忍。其父取宇量渊弘之意。命之名与字。父之友晋山姜芸甫为字序。申其义而勉之。及长稍矫揉。乐易慈谅之情蔼然可见。接人言笑可亲。或劲直能折人。人亦不以为忤。才地不甚俊逸而颇敏锐。始受史学。不烦教督。既冠力学通经籍。文词渐进。习举子业。穷日夜矻矻。其父勉以从师亲友。以获其薰揉资益之方。则亦不暇焉。其志盖闷家世之不振。而期有以成立。一以进取为念。使其志早就。其父之所以责子者。固有在矣。其父穷居四十年。亦尝早事公车而累踬焉。少留意于古人之学而不能专心。宇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7L 页
渊既攻词不懈。而能事干蛊。不以冗务累其父焉。甲寅春赴庭试。归次忠原遇病。其父闻报驰往则舁疾进三十里。守疾二日竟不能救。以三月初八日。殒于清风府之黄江里。得年二十四。呜呼冤矣。临殁执父手曰此命矣。愿无过伤也。吁诚绝悲也。其父无他子。以一子而视人之众子。今已矣。门户将谁托也。其父今年四十有二。其母四十有七。俱未老而疾病先之。其无以为命也夫。宇渊娶仁同张氏士人学鲁之女。旅轩文康公之后。妇德妇职。俱称宜是之福而卒罹殃凶。方抱三岁儿。又以其殁之粤五月建申朔生一男。是将鞠育而成就之。以续其未卒之志者耶。天道果何如也。其父以是年九月十日丙子。葬于鹰坊山东麓芳坪负申之原。即我 当宁临御之五年也。其父不忍葬之无文。略记世系年月纳之圹中。
外孙李寿洛圹志
于乎。此刚州修士李寿洛国英之坎也。其外翁颐斋病叟闻其歾而不忍哭。哭且不忍。其安忍泚笔为悼亡语。其伯父与父皆欲余一言掩其幽。余未老而哭子与婿。皆叙其冤而送之。及哭孙与女。癃尪甚。欲旷然忘情而无一语矣。人生八十亦支离。而此戚一何累也。自汝之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8H 页
殁。余病卧入念。如见汝入户。如见汝趋拜。而欲接其形与声竟无迹。以吾之思汝。想汝之思吾。亦必有耿耿不昧者。遂忍而为之语。此未死者之心也。李氏出真宝。起自县吏硕。至温溪贞悯公。为 中仁朝名臣。其季子自宣城移居荣川。世承儒业为望族。祖讳钟和谨守儒范。贻谟诸子。父炳龙。母权吾女也。性端洁。以 哲庙壬戌生寿洛。幼而头角秀异。警悟可爱。既长颖发善究解。不待程督而自知力学。种绩日勤。弱冠已踔然有步趣。有时从余问质经史之外。旁通诸家。而于吾儒旨诀。亦颇分晓。姿性安和恭谨。不以所知先人。言辞详缓。不欲与人较长短。与侪友情意愿款。杂论文史而一不见戏媟语。至论事理当否。言议趍舍。直截开爽。无所苟循。可知其非塌然没气人。家居贫窭。而对人一无艰楚语。人有语及赀业饶薄。名利得失。嘿然若无闻也。其宅心处事真实完厚。意想悠远。无短促气。而余于子孙。每冀其寿。以耆英之意。命汝以字。而亦无验矣。汝以庚寅春婴风火之祟。十月朔日。猝剧奄不救。临殁神识了然。以不孝自咎。盖其所处无一可慰亲意者。其伯父恸甚曰此子处家庭少无忤意。动止有度。不越绳尺。器识文雅。为后辈倡。使得其年则未知所就之竟如何。而要为善信君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8L 页
子人。以此为门户望而今已矣。其侪友之知之者。无不嗟惜。而年近三十。名不出乡。知者亦鲜矣。汝初娶安东权建夏之女无育。后娶冶城宋某之女。有稚女无继姓儿。后必有以续之矣。其葬在乃城南盘松午向之原。先陇之右麓也。
再从孙上舍相玉圹志
呜呼相玉。汝何为深入厚壤而使余志其坎也。汝父以汝年死而以九岁孤托余者。即汝也。余时已向衰。不期汝之有成。而今已二十六年矣。汝性质纯茂。智虑通晓。自始学。能自解大义。读史传及诸经。不待复习。历贯首尾。其母治丝麻组纫以自给。而兼资学业。使汝免耕樵难矣。及有室。自力为家。得免饥寒。日劬经籍。无无事废业时。间有述作。辞顺理畅。治举子文。连捷三解。三十三成进士。其意不自足。不但以名涂自期。而于儒家事。亦有所自勉也。使假之以岁。入而从容于书史之府。出而与四方贤俊广其见闻。庶不为里巷无闻人而止。而竟阏其年何哉。余年迩八耋。将赖若辈以度馀日。而前年哭孙儿相耇。今又哭汝。诸少之周旋堂室者。比岁化去。甚矣门祚之凉也。汝以丁亥夏患疡疖。久治不效。以十一月八日逝。距其生癸丑得年三十有五。其母在堂而
颐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489H 页
昨年哭尔弟。天理将何以徵也。相玉即其名而孟然字也。权氏本安东。居酉谷者自忠定公始。父名奎渊。祖龟夏。曾祖载得。以余季父。出而嗣从祖晚悟公。母李氏系 国姓。温宁君裎之后。妻宣城金氏。文节公淡之后。两儿方髧龀。覆巢之馀而见其羽毛否。汝垂绝神不乱。语其妇曰吾生世无迹。叔祖若赐以一言。掩诸幽而传诸纸。可以托吾名。恸矣夫。余岂使短命者能脩其名耶。抆涕而书之。非以泄尔冤。将以泻余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