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诗○山海游观篇○游清凉录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0H 页
[游清凉录序]
    清凉古称小金刚。固域内名岳。得退陶夫子而杖屦焉。之山之剩石閒卉。无不衣声光而动精华。是又吾东之一区武夷也。余自发髧髧。已抱高山之仰。岁青龙夏。将为东海游。转道玆山。时当积雨馀。巉崖断壁。隐见于蒸云宿雾间。非不画中境。以未得庐山真面目。归犹懊恨。𨓏𨓏梦呓之发。未尝不在莲花峰御风台矣。是岁之春暮。会士于清凉之吾山堂。文事也。南中章甫。相率而后先焉。余于清凉。有息壤在。且斯文盛举。义不敢自后。遂执经往赴。命小奚负诗囊以从。是日。庚戌之三月念四丙辰也。
宣城。忆约中旧伴。
    行到宣城。宣城之诗社旧伴仲文,骊应。西为未返。谨休茕然在疚。交伯已作各天人。追忆往时清凉之约。换成独过黄垆之感。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0L 页
不觉满口一唏。
清凉云是小蓬莱。点缀云霞道帐开。我有登山临水愿。此行随柳访花来。伤心午夜南楼月。如约春风大岭梅。诗社故人俱不在。乱峰秀色自虚台。
葛仙台
    丹砂南壁。访高世葛仙台之所在。
溪山明媚九华屏。地号丹砂合鍊形。危峡有心回作局。层崖无面不宜亭。棱磨叠石还机巧。影澈圆潭自性灵。为唱望江仙一曲。葛洪台畔数峰青。
孤山亭
    
自丹砂溯江而北。路皆荦确。左右石峡如束。行十数里。东望隔水苍崖上古松疏篁里。有的皪孤亭。点得一种风致。孤山亭也。在昔惺斋琴公之所居也。固所愿言者。时被雨师阻。便作蓬莱船子风引去光景。为之远盱一怅。
清江一道镜如空。隐约孤亭细彴东。日午萝阴生曲槛。春晴山色入虚栊。点来世界烟霞里。起得楼台锦绣中。立马长洲空怅望。满林凄气雨涳濛。
清凉洞天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1H 页
入清凉外局。遥见云霞缥缈间。梵宇仙庄。明灭隐见。异鸟名花。声香俱绝。令人耳醉心沁。顿觉六根都爽。
绕壁飞流匹练斜。水声多处客停騧。红霞昼护真人窟。碧树春藏帝释家。古壑千年蹲虎石。深林三月杜鹃花。固知天下无仙子。否则灵园此不遐。
吾山堂
    自是路一转。丹崖翠壁。合沓回护。茂树嘉卉。掩苒稠匝。呀然成一区洞天。吾山堂之所在。堂于是穷崖绝峡间者。盖以先生讲道之地。后人之所庄修寓慕也。亦武夷第五曲之有仁智堂之意也。
碧雾红云重不颓。百峦深处小堂开。溪通六曲苍屏去。洞得千年白鹿回。海内同尊夫子里。江西犹有侍郎台。林泉自是吾家地。起起诸君到得来。
与南中同志。竟夕登临。
    丁巳聚士之夕。四方来者八百人。多岭中名硕。得与周章于奇岩绝巘古松流水间。顾半生尘海。得此数日清境。亦有所谓业缘者存耶。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1L 页
左海尼邱自一冈。隔冈霜鬓已苍浪。春三丽日雩坛会。旬五泠风列子装。社鼓传杯松叶滑。僧盂分粥杏花香。如期宇内同声至。剑佩星冠又一行。
金塔峰御风台
    吾山堂左束耸一冈为金塔峰。峰之作台者三。中曰御风台。台高不知几千万寻。石面如削。凛乎其不可俯视。登斯台者。常屏息累足顾瞻错愕之不暇。
浮生一快御风台。苦海烦襟尽意开。除匪羽毛无路至。缘何筇屐近天来。峰馀瘦骨千寻石。壁掩粗颜一甲苔。惆怅古人今不见。乱山无主夕阳回。
聪明水
    环台而东。路如一线。蚁附壁行数弓许。得所谓聪明水于穹岩巨石间。不甚深。可瓮而有之。饮亦不见其有异味也。名以聪明。不知何据。尝闻古之得道人金生者。往来玆山云。是其浴丹之井耶。不然。奚所取于水也。古有贪泉,盗泉,廉泉之号。则非水之性异也。顾不在遇不遇之如何耶。
井上千丈石。井中千年水。那知井中水。不是石头髓。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2H 页

不信潢污物。能使愚者聪。无或源头水。曾有洗丹翁。
风穴台
    益进而东百馀步。忽见路左一小径挂在壁颠乱确间。意者其上有异观。攀壁缘藤手地膝行者。几数十丈。有台掌平。有岩环如列屏。而台西二大石。上阖中开。恰受满山风气。台以风穴名。岂为是欤。其东南隅。有穴阴深。清冷之气。爽人神骨。所谓风穴。此其非欤。既题名台石上。当风缓带。始知羾寒濯清。不是别寰物事。
登登台上径。径尽又高台。巨石中心凿。清风四面来。路逶逢白衲。云与宿青垓。更欲耸身去。天高一尺才。
动石
    返而下御风东阶。又抱壁一回。有干云巨石。高与金塔齐。更以一块岩之如蹲虎样者。欹贴其颠。无所持拄。势若堕在顷刻。每风雨至。辄先动摇。故谓之动石。有法殿逼在其下。动石之警。无时可忘。居僧虑是。尝推石下之。忽有大风雷。雷霁石还故处云。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2L 页
语涉不经。然余见石之动而不坠者。已疑有宰物之劳。且志怪之论。有转石浮石磨石之类。动石亦其一耶。
摇摇石上石。欲落已千年。凌压三空界。危临一握天。向非造化力。早碎释迦颠。识得清癯面。前身尔亦禅。
修真庵
    法殿之东。有曰修真庵者。不甚巨丽。亦自要妙。庵之北。以岩为面。而岩之架者。覆庵如庑。可备风雨之至。入其厨。有一线清流。从岩穴深深中来。随笕入于釜鬵。已而绕壁根虬折以去。清湸之声。恒在枕簟。决决如环佩鸣。
矗矗庵头石。幽幽石畔栊。客跫云宿处。厨语水声中。花发山如曙。禽喧树尽聋。仙人期不至。惆怅倚东风。
金生窟
    至修真庵而外清凉诸胜始穷。因还寻来道。自御风台俯瞰吾山堂。更取北壁危磴以进。有谽呀洞穴在石面高处。每春夏际。涧溪生源。则一道飞流。从穴中倒泻。望之如浮空玉虹。向所谓得道人金生者之所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3H 页
居也。生喜为书写。尝拾取山间之落叶而题之。题已。辄付之流水去。其不为鱼龙之所得而留在人间者。数纸残墨。至今为寺中宝藏云。
金生羽去药栏馀。尽日晴山石气虚。隐约溪边渔父路。分明花处道人庐。丹厨昼宿通经鹤。绿叶春潜识字鱼。惟有世间光价在。佛龛无恙数行书。
文殊庵
    自金生窟缘壁而北。于藤萝轇轕中。得小迦蓝。岁久而风雨之。楣间旧题。剥落殆尽。惟彷佛文殊庵三字。至此而溪壑益邃。林木益畅。涧鸣禽语。韵益清爽。恍然如登天庭听广乐。
万绿阴中一径斜。云峦嘉处兴随嘉。穹林昼永深啼鸟。暖谷春残不尽花。暂踏层崖眠石塔。却从飞锡礼金沙。如何在在江山局。容易分张与佛家。
满月庵
    文殊庵北千寻石嶂上。有一小寮如燕巢样者。满月庵。
寻寻直上白云邱。不到蟾宫也不休。山静神仙行且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3L 页
遇。台高霄汉卧能游。林端积霭浓如雨。岩角悬泉烱似秋。乃尔青天难上处。古来何许一禅楼。
莲花峰
    莲花峰全体皆石。在金塔西。拔地三千丈。亭亭若出水芙蓉。其斯为莲花峰耶。峰下当有濂溪发源处。而溪独无闻焉。可惜也已。
山晴瑞色郁葱珑。一朵芙蓉泛碧穹。涧气长嘘千谷曙。莺歌乍歇万林空。全身石骨云俱白。满顶花簪日并红。峰下清溪溪上室。几时重见爱莲翁。
莲台庵
    莲台庵。在莲花峰下。与吾山堂屋角相望。内清凉可名之胜。至此而无所悭秘。
空林积气昼常寒。燕样危楼起石端。禽语爽如希瑟听。岩容癯作老禅看。红流曲曲桃花水。翠壁层层薜荔冠。便把太华分一半。吾家山畔释家峦。
祝融峰
    坐莲台庵南望。截云高峰。秀丽明媚。如艳妆佳姬从八叠画屏中来者。祝融峰也。想像浪吟飞下当日事。令人意气如山。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4H 页
竿步登登百尺岑。到头犹有祝融嵚。经霜陡立烟霞骨。不雨包藏霹雳心。螭瀑舂撞将碎壑。鹘巢依约忽晴林。三杯浊酒犹馀气。只么青山自古今。
登六六峰最高处
    清凉十二峰。南而义湘。北则砚滴,卓笔。为沙门初祖达摩。佳冶秀雅。或逊于莲花,金塔。而崎崛嵚崟。当使诸峰退输一局。
渐觉看山似看心。十分高处十分寻。东风力尽中腰散。午日光遮半面阴。九倒危岩元气护。百磨峭壁化翁临。谁知一篑成功地。夫子家中六六岑。
讲毕。次白鹿洞韵。
    戊午。设讲于吾山堂。时与会者已复千数。庭揖毕。执经序进折旋问答之间。礼貌可观。实百年以来吾林盛会也。越三日庚申。讲事告成。训长(李汉膺。)及座上耆德。命数三名彦(安行准,柳星镇,金龙镇,许禧。皆直日。)与不佞录其颠末。并记当日问辨。编成一册。更以朱夫子白鹿洞讲会韵责和。诸生书于记末。以备清凉古事云。
一泪山颓二百年。清凉犹有旧林泉。青衿复结沧洲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4L 页
社。绛幄重开孔氏编。吾道东南归定论。斯文今古得单传。君看指路先生诀。肯向迷途枉沓骞。
速尽东南大小年。蝉联襟佩入云泉。吾家自有佳山水。圣学犹馀古简编。三日春风和气坐。一江秋月道心传。从玆来学承承地。看取莲峰翠不骞。
恭悯城旧址
    是日。各就归道。宿雨晚晴。山色益可人。登恭悯城墟。回望十二冈峦。如活画。月庵莲台。隐隐若雾中仙阁。
东路云霞锦步帲。玆游吾不负尚平。经来绝峡同粗梦。别去名山似薄情。鴶鵴啼归春寂历。棠梨开遍洞分明。回看一一登临处。顿觉三宵宿太清。
陶山
    归路入陶山。访院中旧迹。光明所藏坟籍图书。以五车数。其中多 内赐御帙。有砚画以梅竹。浡浡有生意。有杖青藜凡数十节。长可齐肩。皆先生手泽中物。不觉敛容起敬。
入庙礼先师。入室参古籍。历历光明藏。璨璨如弘璧。内多芸阁书。袭以猩红帛。亦有匣中砚。斲来昆冈石。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5H 页
旖旎玉梅花。石面生粉白。青藜太乙杖。长不逾寻尺。昂藏廿二节。一节还一格。尝经夫子手。斑斑手中泽。悚尔起敬钦。衋然旋自惜。彼以木石姿。得近函丈席。遂为琬琰重。见者犹踧踖。吾生苦已晚。相去岁过百。未闻大道要。踽踽行冥擿。愿言不可从。懊恨徒何益。且读古人书。更蹈古人迹。以玆保馀年。庶无尤悔积。浩歌出门行。千里大江碧。
宁越子规楼
    府之明月门内。旧有梅竹楼。奉 端庙所题子规诗二叠。改梅竹为子规楼。
登楼休趁子规辰。啼子规辰又暮春。春夜声声归蜀道。一声头白一羁人。
落花岩
    岩在亭北一弓许。即当时侍女辈投水处也。名之以落花岩。
念昔红妆满水华。至今江上夕阳斜。昆冈碎下纷纷玉。石井明生片片霞。向日园葵香不没。先春城李梦还赊。东风无赖年年到。寥落行宫寂寞花。
锦江亭。次板上韵。
    子规之西有观风楼。 端庙临御所也。东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5L 页
有锦泞江。亭于上曰锦江亭。
锦水清泠夕棹还。浦光人影有无间。伤心梨院千秋月。何事梅楼百粤山。龙驭终飞旋魏阙。鸟声良苦怨巴关。可怜寒食三坛饭。慰藉忠魂太等閒。
禁梦庵
    灵泉碑在 陵所丁字阁下。平时无水。每于祭享时涌出云。三坛碑在红箭门内。为忠臣宦寺宫女辈死义者设。每年寒食。祭以饭羹。 陵东有宝德寺。傍有禁梦庵。 端庙在禁中时所梦。与逊位后所见相符。故感而名庵。
百粤东邻海。 君王梦里临。江山如有约。天地抑何心。岩雨明花落。城春绿草深。锦关无处觅。杜宇又啼林。
清泠浦
    清泠浦。即 端庙升遐之所。三面澄潭。一面绝壁。壁后曰九疑山。
万事苍穹说欲休。清泠浦上客谁留。人心不与天时去。忍见长江日夜流。
永春岛潭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6H 页
峭岩怪石为岛于潭中者三。角稠叠者又无数。石门在上。如长虹连亘。而其中十二潭石筒凡十二。更有石钟斜悬。非匍匐不可见。
石为潭岛岛名潭。一路相传古老谈。纵道灵源多海左。孰知尤境在湖南。岩清仙佛身如现。波烱鱼龙手可探。钟壁虹门明似画。画中光气万人酣。
丹阳舍人岩
    苍壁四围如屏。而水抱壁环。壁纹苍白可赏。而苔藓间之。作鱼鳞驳。
到得丹州境始真。舍人泉石解留人。三台白瀑疑通汉。四面青山合避秦。洞府清虚多鹤气。岩纹浓滑散鱼鳞。剧知仙界游仙侣。无或今行旧业因。
堤川义林池
    池之周洽五里。有莼菜锦鳞名于世。有千丈悬瀑。可灌千亩种。其上旧传自点亭阁。撤而墟矣。置后人数间搆。
陂泽缘何号义林。连天水色绿平浔。馀波润及三千顷。高瀑源来一万寻。跃月松鳞金满尺。泛风莼干玉抽簪。西湖早晏秋波动。留待张君海帆临。
清风玉笋峰
    临江石峰。清秀奇丽。如玉树抽笋。亭亭袅袅。多是蓝田之种得。化工之栽培。
石宜峰号玉何为。玉以笋称又一奇。特地魁梧庐岳丈。满庭璀璨谢家儿。根培沧海尘生日。春葆天皇岁起时。纵有昆冈炎火热。其如元气好扶持。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6L 页
寒碧楼
    楼临大江。沿江十里。曲渚重沚。一望明丽。至如巴子湖青草等洲。俱是江南名物。虽使岳楼在。吾不信其多让。
江南佳丽又玆州。巴子湖边青草洲。楣上分明寒碧字。醉毫忘却岳阳楼。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诗○山海游观篇○观海录
  
[观海录序]
    余生东海上。年且二毛。不知东海之为何状。局于见也。是岁之孟夏。家大人往焉。略记所睹以归曰。是记也。特日月之所出。螭龙之所藏。鲸涛鳄浪云霞雾雨之朝暮变幻。而犹非海之至也。其至也。天下之辩无所容其夸大。班马李杜之文且诗而无所得以模写矣。是惟寓之目而得之心。而河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7H 页
伯所谓不至子之门则殆者也。于是愿言者。众约为仲秋之观。及期。或病不克为势。故尼并未从。余有一驴一僮。载缥囊与俱。癸卯八月十二日壬子。书于京津店舍。
秋日路中
    是日天新雨。驿路净尘。马头群山。如淡妆美人。秋色益可意。
闻说东溟好。午罢窗间眠。骑驴行出郭。秋意已居然。
乌湖问津
    行至乌浦。雨后湖水甚盛。不知所渡。使奴逊问津于岸上耕者。耕者不答。指隔浦小舴艋。舴艋弊着也。所谓古渡无人行孤舟尽日横者也。
渡头秋水至。行者却迷津。莫向岸上问。多是耦耕人。
逆旅遇李文五(晚运)
    奴逊持马先渡。募惯水儿以至。得其两臂力。幸而无事渡江。既到店。李上舍文五。出自无何。握余手而欢迎。逆旅涔寂中。团做一话界。亦胜事。问其所之。到记行也。余曰。唶。尔年妙矣。业已小成大者。何不顺俟其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7L 页
时至也。何不乘长风破万里浪。从我游于广漠之野乎。因大笑。须臾席散。强余以别章。口占律语以赠。
八月江西驿。孤樽意内人。饭山逢社日。旅舍送郊晨。休矣青云事。争如白鹭邻。此行蓬岛去。荣辱问群真。
仙梦亭
    未至乌湖一里许。隔水南望。有亭翼然出断壁峭崖间。仙梦亭也。亭之背。石嶂千仞。松桧浓阴。湖水㶁㶁循阶环。舂撞之响。无时不在户。湖外十里。明沙如镜面。亦一山水局。亭楣有先祖溪亭公诗。而家大人尝足之。谨伏次。
清江十里镜如平。凫背亭阴渡水轻。仙子不来松桂老。隔栏惟见暮云生。
苏山南望
    苏山十里。雾岫云峦如嶂屏。可作活画看。
暇日行寻乱水边。郭南秋晚草连阡。遥峦恰似东墙女。遮尽云眉露半颠。
留道津
    夜宿兜院。早发踏水行山二十里。至道津。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8H 页
时舅氏年已七十。犹矍铄。书史不撤。地行仙也。留二日告行。命之前曰。勉矣。古之作者。得助于江山之观者在在。东溟固大矣。尔观诚壮矣。犹且游于局定之内。盍亦求海于无形之域而至妙之门也。有说焉。尔其执觚。遂口授序若诗若干行。书毕再拜。谨以七律伏谢。
百转湖山一局圆。乙藜灯里老真仙。无愁白发三千丈。有约青林七十年。悟道冥观形外海。牖迷硬着指南鞭。长亭步步频回首。晼晚西晖渭水阡。
燕尾寺
    自道津东南行十里。得燕尾寺。有巨石负山临道。高可百寻。斲其头为老佛状。垂其臂而拱诸腹。指拇宛然若动。是其好事者事。意者为罗丽尚佛时所造也。藏之以阁。阁之高又出佛头几十丈。从阁后岩确间进。其北牖可攀。自北牖附壁侧足而行。据南轩頫下。目眩神悸。懔乎其若坠。不可久坐。返而下楼。仰视栏头俄者俯頫处。却是云霄界也。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8L 页
匹马东瀛客。西风燕尾楼。栋云眠不去。栏日谢还留。郡角烟端语。樵谣木末酬。千年遗石佛。花雨满颜秋。
花南大堤
    午过花城之南。沿江十里。大堤如山。薮樾蓊郁。亭午而日光不至。异鸟奇禽上下流响。令人耳根清凉。
花城一面大江平。极浦林深不见晴。满树珍禽如宿契。别来犹有未舒情。
访临清阁
    出府之东门。抱山而小北。万绿阴中。有阁翼然如翚者。临清阁也。轩外清江如掌平。阶砌间筑小塘。荷叶甚盛。访主人不遇。怅赋一绝。
层栏高出烱如秋。江左湖山第一楼。尽日空帘人不见。藕花风落小塘洲。
桥上古塔
    从临清阁左行树阴数十步。得石桥。桥下小溪。水声甚清冽。溪上有六层古塔。以石之类玉而小如塼者。积累而成高。高三数寻。真所谓积功塔也。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9H 页
积累溪上塔。功处乃尔艰。一篑如不息。平地可能山。
过川前村
    抹午马于法洞。将向川前。闻川前有里警。径到临河。河与川前隔水相望。万树阴翳之间。楼阁隐见。闾阎栉比。宜其为峤南古闬也。
树密疑无地。川回又一乡。青山谢眺宅。玄草子云堂。福地阴阳合。灵区日月长。(古称多寿耇云。)弦歌馀旧谱。乔木海东坊。
泣岭
    
明日。自临河东行五十里。至角山而止。又明日。自角山东行五十里。皆巨峡无掌许宽閒地。路出乱确间。骑步俱不适。余紧靠鞍。累顾仆步辄相戒曰。慎旃慎旃。至腰院有岭摩天。路益悬。骑不得行。命步舆以进。干云之岩。凌霄之木。挟道麻立。苍藤轇轕之中。水响禽声。淙然如玉碎。目谋耳应。令人神骨俱清。问岭之所以得名。壬辰乱。倭奴。以道路之难。号泣度此。故因称泣岭云。
真城东出乱山回。驿路斜悬一缕才。鸟栈直登云际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19L 页
去。鲲溟遥向日边开。秋深树色连霞重。谷暖禽声碎玉来。尽日肩舆行木末。却疑从此到天台。
礼州望月堂
    既下山。回视所从来。若陨自天。困甚。日未昳。止宿于山下二十里仓水店。翌日午。抵礼州。州东十里以海为界。西北临广野。南有一麓突如而来。为邑基。雉堞台榭楼阁颇宏丽。尽沿海诸邑大都护也。其政堂曰望月堂。倚望月堂东楹。见东北缥缈之间。如一带松林弥亘无际者。海水云。
蜗角孤城寄海陬。东南佳丽古宁州。千寻石面云齐堞。万里波心月上楼。绕郭闾阎通蜃气。隔帘岛屿泛鳌头。蓬壶咫尺留仙吏。簿署何妨汗漫游。
观渔台。望大洋。
    洛北李令公为礼州之数月。贻书走价曰。玆州僻在遐陬。苦无可意。惟万里沧溟在。不审尊山海之癖。已烂尽耶。何不早图为也。翌年春过余。面速又如之。至是相见。欢然握手曰。余来此一年。迄未命轩外清溟一片舟者。待君也。近幸狱讼不兴。簿牒多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0H 页
暇。当借万里船。上一席风。以与君为御冷之游。越三日辛酉。天气清朗。风声藏而瘴雾不起。遂从令公向大津。妓乐随之。既抵津。有兀然高嶂突起面前者。观渔台。陟其顶。浩渺琼海。卒然当前。直令人口呿而不下。目张而不合。茫然丧我于无形之域矣。
层崖东北界天回。容上临瀛百尺台。远势积成青嶂合。圆形分与碧霄开。螭头霁日溶溶出。螺背遥山点点来。始觉乾坤无限大。更遗馀地辟重垓。
大津泛舟
    
返而下津。津吏已拿舟来待。铺筵设帐。张帆两头。离浦口数十里。放乎大洋。左右顾眄。只有断云微霞。外与天齐。更不知一隅中原寄在何边。昔庄生曰。中原之在海内。犹太仓之𥺀米。余始犹不信。以为庄生好夸。乃今知其果然。时微风作。波文如绣縠。余唱凌波曲一阕。使二侍女和之。不害为瑶池席上。有飞琼双成佐觞也。舟中呵呵大笑。益促篙师进舟。午至柄谷而止。
一席秋风万里舟。乾坤初辟海东头。棹随独鹤来无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0L 页
际。波撼三山散不收。风迫直从天上去。日铺如坐镜中浮。蓬壶系缆须臾事。刬却桑瀛下界愁。
柄谷观渔
    自大津舟行三十里。下船于柄谷。官隶挈铛奉壶。从陆路先至。已令津民备渔具以待。午茶歇。有二大船。载网而入。两道张罗。周围半洋而归。于是浦丁数百人。分立左右。齐声拿纲。纲索大如椽。熟视不见其运动。而拿之益力。久而徐徐迫岸。既迫岸。举网倒刷。鱼之巨细方圆之百千其形者。与江族大不相侔。环视而哗然笑之。至夜久乃还。
风末青牙万斛舲。棹讴声里闹沧溟。标绳拿䍡千匀力。尺玉妆鳞百种形。阅价市声朝似雨。挂篷灯影夜环星。诗成满载渔𦨣返。锦橐犹生海气腥。
水驰鱼
    到柄谷之前数日。闻浦民捉致水驰鱼于海岸。是日。移船往观之。皮已去矣。而从头至尾。可四五把。体亦称此以大。固知其为鱼。而见之终不见其为鱼也。噫。尔以鳞族。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1H 页
之大者。得东海之水以为家。得其所矣。何不潜藏隐畜于万寻之中。吞日月之精华。邻蛟螭之窟宅。以终尔生。而一贪渔者之饵。卒陨身乎挂䍡之间。尔其不灵者也。吾闻神龙死于饵。以其有欲也。尔其有欲者也。吾见世之燥进者。一为好爵所饵。不思所以勇退。噫。独不念挂䍡之戒耶。
紫海远。碧海深。何远不可到。何深不可沉。何去不得安身地。晒骨斜阳乱水浔。
竹山岛
    
登观渔台之五日。从州南二十里访所谓竹岛。岛西通陆。三面逼当大海。于海上诸山为最高。由岛南乱石间。右瞰海侧足左行。至中台。地宽掌许。岛民以为有守宰道伯至则于玆乎休憩云。玆以上竹林环合。路无所从。使官隶排竹开道。折竹扫陈叶。石确益崎岖。受趾不稳。缘木拚岩。扶携而陟其颠。东南海色。于是毕出。银涛漠漠。以吾眼力之所穷为界。舟楫之来去。鲸鲵之喷薄。蒸霞宿雾之眩幻晦明。莫能逭于前。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1L 页
而举而为己有。尽乎其观海以来第一光景。半世苦海之外。岂意有此竹山岛耶。
竹山高百尺。平手揖天吴。独屿中浮没。遥樯半有无。银涛齐鹤背。珠沫散鲸须。一席蓬壶事。惘然已丧吾。
渔村
    岛西通陆之地。可容百室。居民皆以舟楫为利。晓头乘潮。或夜久而至。或经宿而返。逐浪上下。滨死谋生。噫。舟。死所也。一失其利。飘泊倾覆。无所不至。而早已索之于鱼龙之腹矣。彼非不知也。安于土而不能一朝舍去。则所以答王税应邦徭者。舍此其无以也。用是触风雾犯晨昏。图活计于长鲸鳄鱼之背。得其情则吁亦可悲也已。
问尔水中船。何如陆上家。长鲸尽可畏。风浪也应多。侬亦匪不知。可奈三世永州蛇。
岛下留宿
    夜宿岛下民家之面海为门者。万里沧涛。只隔一窗纸。蜃气鲸息。与人梦魂相交。
夜宿浦边屋。沧溟隔一帏。盐烟吞野去。渔舶带星归。蜃气明生户。潮声暮打扉。阅来尘界事。将信梦耶非。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2H 页
日出
    为观日出。晨起摄屩。唤土人指路。陟岛南岩确上。时微风不起。海色益清爽。俄见一抹红光起自东隅。已而波底照耀。五色眩目。而隐隐若有物头戴银盘。盛出一团火轮于碧海之心。其欲出未出之际。溶溶漾漾。涛波震荡。宇宙苍凉。如是者久之。宛转而离海。于是万象分形。星月逃辉。忽不知暗从何处去明从何处来也。
万里扶桑地尽东。溟波吞日满心红。须臾玉宇苍凉曙。极目河山荧若空。
银盘盛出火轮红。何物丹青似许工。转转移时离海底。一天如水去从容。
竹山。望郁陵岛。
    是日。天朗海霁。眼界益快活。遥见东北浩渺之际。有峰三角。乍隐乍见。如雾如云。随波出没于大洋之中。余指异之。问于土人。曰是郁陵岛也。岛在海中三千里。毓气最厚。故物之产者。竹大于栋。苇大于椽。人畜有甚焉。朝家以其地僻而远。虑为逋逃之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2L 页
所归。故废为弃地。勿许人住接。每岁。差官乘槎而入。取其香萧诸物。以供宗庙之事云。
远屿中洋点痣青。孤鸿轻鹤去旋停。随波漾漾浮还没。浮认为云没认萍。
观渔有感
    几鱼。海族之绝小而队行者也。是午队入竹山浦口。满海渔船。四会如云。先以大网围之。更以数罟之两头张木者。有若汲水㨾。汲之愈勤。鱼聚愈众。余笑夫鱼之智不及于潜水逃网而以其愚而就死也。已而。有捉水狗者。其大如牛。鱼首而兽足。而足之指相连如扇子状。故其行水如陆。间人之无。刷毛于海中岩石上。为炮者之所获。噫。是其巧足以逃网。疾足以避人。而恃其巧且疾。弄险于人。终亦死于人。余然后知几鱼之死未必死于愚而水狗之巧无益于救死也。向使二者深潜而不见。无示人巧愚。则巧者得以全其巧。而愚者得以保其愚矣。惜乎。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3H 页
水狗死于巧。几鱼死于愚。秪以见机晚。乌在巧愚殊。
郁陵竹
    游竹岛之日。岛民得一本苇以献。大如椽。余甚异之。售之以价。问其所从。云于海水中得来。意其为郁陵之产。而风拔而水漂。而民得以货于余也。断取三节。为盛诗筒。为簪笔函。无待于巧斲而各适其用。然后余疑夫有数存于其间也。郁陵。海岛也。虽有嘉筠美箭。可充珍用。而顾安所易致耶。于是飓风拔之。海水漂之。能不破折不腐。而又不为斧斤者之所得。而与余遇于丹邱之日。而为文房之器。物之幸也。诗亦不为无助。余有所感焉。
岛竹千年尽意长。为谁款款渡重洋。虚能受物藏诗句。瑶草琪花满肚香。
丹邱客邸。送朴德仲(英灿)
    入此境。问境内之有可游处与可与游者。曰。大津也竹岛也。有朴英灿德仲甫。海上豪杰士也。凡有东溟之观者。未尝以德仲为后。于是。为大津之游。为竹岛之观。以未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3L 页
与德仲游为恨。日德仲访余于丹邱之客邸。一见握手。欢如旧相识。与之论古今得失皇王帝霸之略。若响斯应。甚相得也。噫。世未尝无傀伟倜傥之士并时同调。而至老死不相见者何限。余以东海之行。得德仲而知之。是则东海之若为之价也。夫岂偶然哉。明日将解携。觅余诗甚勤。口授短章以别。
德仲江海士。家畜海山琴。相逢海水缘。相送海水深。(绿水,海水深。并曲名。)
访月松亭未果
    月松亭。关东八景之一也。距丹邱为不远。故竹岛归日。将往寻焉。有曾观者。皆不可曰。月松之大观。沧溟居最。而此则渔台竹岛。子之目已饱矣。其馀惟十里海棠一壑松林。而沿海以往。无往不得。何必月松为也。余曰诺。是其铁炉步矣。殆柳子所谓位存焉而德无有者类也。何观之有。然尝见家大人之月松记。每红日出水。水光耀轩。则满庭虚明气像。顿令人四相一空。斯其
甪里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24H 页
为月松亭耶。谨次家大人月松韵。
棠花红尽涧林青。轩压东南万里溟。煖日澄涛明四壁。瑶空浮下月松亭。
归日登南门
    二十八日。将寻归道。登州南门。东北望海水。西南挹丹山爽气。
蓬壶馀兴更登楼。极目东南势尽收。日月生时天可际。山河穷处海仍周。城枫叶落家家雨。塞雁声寒水水秋。归去商颜明月夜。也应清梦绕丹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