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书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1H.gif)
正月半后。得承前冬所惠书并二首和韵。百回薇玩。如获拱璧。但便乖稽谢。逋慢是愧。谨惟和煦。经履燕超。联床讲讨。日有所樂。不任慰仰。皋春初一疾。几殊仅苏。而感冒眵烂等證。傍伺夹攻。自量气力。似非久视于世者。只得听天所命耳。近作何工夫。以老兄资材之美用功之专。其日用应酬之间。义理讲究之馀。必有深造自得之妙。幸以馀沥推以及人。俾为刘安之鸡犬则何惠如之。苏季明问答条疑难。前日骤闻高论。殊若可喜。而岁徂神耗。记省不起。承谕之及。其所以为说者。曲折反复。极于精密。而要其大义则以为苏氏言静时知觉本自无病。而程子过加非斥也。此是高明独诣之见得于积久研索之馀者。管蠡浅见。何足与闻于讲论之末。而贪于求教。敢此冒陈。盖未发之旨。至程子而始明。如曰静中须有物。曰目须见耳须闻。曰见闻之理在始得云者。屡言不一言。虽不指言知觉字。而所谓须有物须见须闻者。非知觉而何。但知觉有能所之分。而未发之际。有能而无所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1L.gif)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2H.gif)
答柳少游(丙寅)
月前咸君委访。巧违相握。而惠书留在案上。擎玩再三。辞旨勤缛。开发良多。感荷感荷。老炎尚骄。伏惟经履冲福。玩养崇深。季好尊兄十年家食之馀。 特恩瀛选。有陨自天。古人所谓弟子勤学。天必不忘者。信不诬矣。未知已作 肃谢之行耶。抑陈章丐免而牢守东冈也。无由相闻。政尔纡郁。皋贱齿洽满六旬。精力澌败。旧忘新昧。只将枵然一壳。朝暮就木耳。柰何。昨闻申伯翰之讣。聪明资材之美。复豈易得耶。悼惜之怀。想一般矣。四三年来同志诸人。次第凋谢。存者如晨星。而又落落无以合并。良足叹也。苏季明问答疑义。来谕说得条畅。明白简当。深得朱子之旨。甚盛甚盛。顾此钝根。初无真实见得。而依俙揣摸。妄为立说。正犯不韪之诛。来谕驳之是也。但其所谓必欲置苏氏于不是者。恐非原情之论也。夫讲论文字。只当求之义理而已。若以其人之优劣等级而有所抑扬。则是心固已失之偏私矣。何以得义理之正乎。但苏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2L.gif)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3H.gif)
答李家述(晚孙○乙亥)
仆于仁门诸贤。未始无从游之好。而独盛名之下。未遂识荆之愿。过蒙不鄙。许以亲姻。珍重华函。意寄勤厚。欣感豈容言喻。追思往年。屡与仲车,祖彦,谨休诸兄有陶山清凉之约。而迄未之谐。居然有存殁之感。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3L.gif)
答李谨休(甲子)
仆与足下。既幸而并世矣。壤地不甚相远也。特所异者。贤愚之分耳。而其志则又未始不同也。此数者若有不偶然者。而事与心违。两相阻阔。中间虽或有相际之日。而辄被稠聒。未摅底蕴。既而衰病转深。无复有望于相从讲讨之樂。则辄自悲其不幸而徒有瞻咏之劳而已。即蒙不遗。珍函远投。满纸谆复。无异亲雅范而接清诲。感荷之至。不知所喻。以审阳复。经履冲谧。玩养崇深。尤庸慰泻。春间 除命。合有一书以询去就之义。而胡康侯所见。想已卓然自立。故未果遂意。继闻牢守东冈。举世潦倒中。得此好消息。差强人意耳。皋少而失学。老而无闻。所存者枵然一壳耳。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4H.gif)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4L.gif)
答李稚肃(在穆)
吾侪衰暮。一会合定非易事。而月前左顾。辄被稠聒。未得从容讲讨。稳叙积抱。别后馀怅。殆犹耿耿。即蒙先施惠问。意寄勤厚。感荷感荷。信后寒事渐紧。伏惟经履冲谧。观玩有趣。皋衰病日深。精力澌败。日用捡省。无以自力。叹且柰何。饮礼果能如意举行否。以老兄好古之笃。办得此一奇事容易。顾此蹩躠空堂者。徒有壤虫之羡耳。示谕诸条。深荷开发之益。而愚陋素昧易象。盛稿纂疑。未及奉玩。而又未详李汝雷说云何。不知所以为对也。然夫有理而后有象。得其理则象固在其中矣。明于象则理亦豈外是哉。程传主义理说。而固已包括得象与数在其中矣。然朱子之于程子。极其尊信。而独于易传。显有不满底意。以为易专主卜筮而作。故本义启蒙。发明详尽。后学只当尊信。而世有高才独见如老兄者。能发前人所未发。则此固朱子之有望于后人者也。然苟或专意象数。务为新奇穿凿之论。则易流于王弼荀爽之失。恐不可不虑也。如何如何。父在妻丧。不禫行练之说。偏滞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5H.gif)
答李稚肃(己卯)
续惠长笺。兼示纂疑条例及别纸论辨。纵横反复。若可与上下高论者然。甚荷爱与之勤。顾此垂死残喘。鼎器坏败。神思荒忽。平日之粗有所得于管蠡窥测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5L.gif)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6H.gif)
答权稚瑾
皋素昧礼学。家常通行之礼。犹不免时有错误。况许多疑变之节礼无可据之文乎。承问之及。不知所以为对。而于尊家事。有同一家。故不敢终默。僭妄是惧。前期三七日。洒扫室堂及庭宇。主人盛服焚香齐戒。致其如在之诚。则自家精神。便是祖考精神。或庶几有相感应萃假之理。于是乎题主以依神。酒果以接神。昭告事由于列位。毕奉安于龛室。此萃卦所以言假有庙也。明日出主于正寝。行同堂合祭之礼。则神道接续不绝。便有洋洋如在之妙。此理精微曲尽。尽有意思。不可谓无是理也。告辞既用世次推迁。益增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6L.gif)
昔岁吾家。荐遭悯凶。曾考早世。祖考幼冲。先考十岁。祖考见背。茕茕孤寡。无以为家。势出不已。神主权埋。先考在时。痛恨交至。泣语小孙。尔体吾志。豈敢怠忘。言犹在耳。玆因有事。神主改成。伏惟尊灵。是依是凭。云云。(右高祖位)
祖考幼孤。未遑立主。先考在时。恒怀痛疚。祇承遗志。神主追成。伏惟尊灵。是依是凭。云云。(右曾祖位)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7H.gif)
小子不天。早丧怙恃。莫逮之痛。极天彻地。立主荐庙。历世未遑。私心痛恨。恒怀靡宁。玆因有事。始克追成。将以明日。同堂合享。世次推迁。益增感怆。云云。(右考位)
与李景殷(在喜○戊辰)
自闻足下遭罹文网。至有远地编管之 命。合有一书以相劳问。而天涯地角。无由寄讯。居然之顷。岁且周矣。不审比来潦热。旅履珍护。能免瘴湿之祟。风土不至甚恶而民俗渐能相安。颇有后生学子相从问字。更有幽泉邃壑可以临眺而叙怀否。忠信笃敬。可行蛮貊。素患行患。无入不得。圣人豈欺余哉。聊为足下诵之。且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雨露霜雪。莫非教也。足下生长安樂。未始阅历险艰。有足以动心忍性者。今此意外患厄。安知不为异日玉成地耶。此等所遭。古人亦多有之。持以自警。随事宽抑。勿浪费无益之心力为也。慑处殊邻。过从既罕。此时正好读书。静摄之暇。朝夕诵习。从容玩味。不惟最切于今日受用。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7L.gif)
答安善吾(国元○戊寅)
俯嘱养真公碣阴。精神昏短。笔力萎弱。不能形容德美以副孝孙之心。秖切愧悚。大抵记实文字。贵在简核。而承知石面狭小。不容尽载。谨依古人状碣互见之例。先系之竹溪志图。配位之淑德懿训状文详之。故碣略之。以代有闻人贤有妇行等语包之。与弟友爱为师制服状略之。故碣补之。盖要以彼此相明。庶无阙漏之失耳。未知盛意以为如何。恐未中用。舍而他求。亦自不妨。恭俟进退之命。
答郑希文(镇宪○辛酉)
示谕俗学之外。知有吾儒家法。可见趣向之得其正矣。既知之。惟在勉力行之耳。时文之妨夺。汤垆之忧煎。未暇专意读书。是固然矣。然科举之累。便当审其内外轻重之分而处之。至如事亲之道。人子之大节。随事而尽其职。服勤而致其孝。是乃为学之本。退陶夫子所谓家庭日用事。无非所以立大本。专一用工之地者是也。游学取友之志。甚善甚善。但平居从事于实地之工。敏事慎言而不敢有自是之心。读书穷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8H.gif)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8L.gif)
答郑希文(壬戌)
远纡珍函。辞旨勤恳。迨犹感戢。而便乖稽谢。尤愧逋慢。伏惟秋凉。定暇观玩。日有佳趣。皋避暑山舍。携数卷残书。聊以自遣。而自哭定翁。耳中不复闻法语。衰懒放倒。日甚一日。所以有望于同志诸贤相与策励。庶或有一半分救拔之益。而来谕推借过重。无一语以惠规警。无或以相从稀阔。而犬马之齿。又有一日之长。故徒执过恭之礼而不欲遽进苦口之言耶。则恐非相与之谊。如蒙不鄙。时惠德音。切冀痛加镌勉。俾知警省。而仍以所得于温习之馀者。毋靳反复。以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9H.gif)
与丹山斋中(壬辰)
伏惟秋凉。斋居佥履万重。伏念存,葛两先生所撰洪范衍义一部。即宇宙间大文字也。尚在巾衍。吾党之慨恨极矣。噫。庚午板变。至今为吾党之抑郁。则元集之姑未改锓。盖有所待。而是书之尚未刊行。抑亦有待而然欤。此不过诿之以事钜力绵。然徒知绵力之不可竣大事。而不思所以广力以图竣事。则豈非吾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89L.gif)
答眉山士林问目(乙丑)
即伏承俯赐联问。恭审冬暖。佥斋履万相。本社庙役。工已告讫。指日还奉。不任贺幸。谬询仪节。有非孤陋昧礼者之所敢与论。祠庙重葺之役。世多有之。必有通行之已例。而瞢未前闻。不敢臆对。然寒冈,大山诸先生。皆有移安时告由。移安后行祭之说。盖告由非祭。故无再祭之嫌也。以此旁照则还安时。恐当有告辞。还安后。以一笾一豆。单献行事。恐似得宜。如何。还安后告辞。旧庙重新。卜吉还安。神位允妥。儒林胥欢。谨以清酌脯䐹。用伸虔告云云。而还安之时。恐不可昧然奉行。以庙宇既修。今将还奉口告。莫无大妨否。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0H.gif)
答朴圣祐(癸丑)
自贤史来接峰院。意谓有从容讲讨之樂。既而无一语以相问难。则辄复惘然失图。以为圣祐年少才敏。或未免自信太过。耻于下问。则恐非长进之道。即承损惠长笺。意寄勤厚。尤以不得源源过从为恨。此固始望之所及。而向之所妄度者。真是浅之知吾圣祐也。示谕不睹不闻之义。皋妄尝以湖上所论。为真得子思朱子之旨。故每与朋友讲论。辄举似此说。而罕有信得及者。今贤者乃能言下领会其所推说。甚合于湖上本意。不惟见解之精为可畏。非用力于本原之工者。能如是乎。殊可嘉尚。盖不睹不闻。正是指此心未发时漠然无形声之可睹可闻者。而从来说者。类未免以睹闻为外面之声色。故其说愈多而愈失其旨。此朱子所以极力攻破耳无闻目无见之说。而断以为程门请问记录者之罪也。其答吕子约书所谓子思只说喜怒哀樂。今却转向见闻上去。支离纷冗。都无交涉者。固已分晓。而或问所谓不待其徵于色发于声然后。有以用其力一条。及语类所谓方其未发。万事皆未萌芽。泯然无形声之可验者。其亲切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0L.gif)
答沈士行(诚之○癸丑)
所工能如意笃实否。来谕以从事词章。不能著力践履为忧。用心如此。可谓知所务矣。愿终始此心而实用其力。无徒为好语以谩人。至望至望。皋草土馀喘。心死形存。春间为沴火所逼。移栖山斋。耳目清供。颇以自适。近因嫁女。身心扰恼。收拾不上。秪自悼叹。
答沈士行(丙辰)
每得来书。例多激昂奋慨之辞意。而未见循序用工之节度。无乃徒有其志而因循妨夺。未尝实用其力耶。如此不已。合下志气不免▼(王+兰)珊颓惰而终无长进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1H.gif)
答申养叟(气浩)
汤垆之暇。能不至浪度否。吾儒事业。不在于功令文字上。望须勉勉不怠。从事于学问思辨之工。尽力于孝弟谨信之行。以不失本分合修底事业如何。时事直是无言。全岭叫 阍之举。义所不已。而固已不及于事。设及之。只为阶祸之归。未知终能必遂否。痛叹痛叹。弥孙辈。见皆温雅。有古家风。殊用奇幸。而忙了几处人事。未得叩其中之所存。恨何如之。
答朴国平(庚申)
即承惠存。意寄勤厚。伴来琼韵。思致蔼然。令人爱玩而不能释手也。晨昏之暇。联床讲讨。日有佳趣。吾乡之寂寥久矣。近来后生之才美者。亦不为无人。而类皆汩没科臼。不复知有向上事。贤契昆仲。乃独留意于此。潜心力究。味人之所不味。其志可尚。幸勉勉不怠。以副相爱也。别纸所询四七疑义。可见思索之精。但所问非其人。无以助发知思。是为愧惧耳。盖分开说者。对举四七而辨别理气之谓也。浑沦说者。统论性情而兼包理气之谓也。所谓浑沦者。特以对分开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1L.gif)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2H.gif)
答申圣心(翼敬○癸亥)
俯询疑节。仆素昧礼学。日用平常之礼。尚且懵然。况于阻碍难处之变节乎。 朝家行会。私家之练祥。皆许 因山卒哭后。 国制既如是。故近上先辈多以既不许行祭。亦不得变除为是。只得依而行之耳。然愚意妄窃有疑何者。曾子问注云适子在家。自依时行亲丧之礼。按此适子。指未仕者而言。盖士庶之与卿大夫事体有异。卿大夫之压于君服而不得伸私丧之服者礼也。士庶之得伸私丧之服者。拘于国葬而私丧之服拖至三年之外。则恐非礼意也。丧服小记云祭不为除丧。盖祭与除丧。自是两项事。 朝家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2L.gif)
答柳元直(廷镐○庚申)
得手滋。稍慰阻怀。冷淡活计。只得任之而已。增益动忍之谕。政是好消息。而所自为说者。前有躁扰急迫之病。后有等待消歇之渐。无乃从颔颊中拾来。未必实际语耶。要当以实心做实工。竖起而勿放倒。接续而勿间断。任之以弘毅。持之以悠久。则从当有得力处。幸十分勉力焉。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3H.gif)
月前令堂叔持宪兄委访。得见前后两度书。辞旨勤恳。泻出悃愊。殊庸慰幸。但病未能修报。孤负俯问之至意。殆犹歉愧。平日窃覸君非无才志之可观。而或未免失之轻浮而无沉重气象。役于文华而少悫实意味。故有时相对。不免苦口奉规。而谩不加意则未尝不深致叹惜。而又自愧己无实得。故其言不足以动人也。今详来谕。深悔前非。猛加提省。显有自讼之意。冀闻切己之箴。得君十许年来。始闻此好消息。此心慰悦。何可胜喻。第恨己无实得。无以相告语。虽言之。其不足以动人。犹夫前日也。则恐无相听信之望。无已则有一言。愿元直以真实之心。下真实之功。不怠不息。终始惟一。则积之之久。必有所得。所谓真实之工者。不过致察于心术隐微之际。检省于日用言动之间。尽力于孝弟忠信之行。而不容一毫私伪之杂者。是真实之心也。知近读礼记。恐非元直今日之急务。不如读大学论语之书平易明白。为切己受用之资耳。如何如何。既感虚询。略布肾肠。幸加之意也。
答柳元直(甲子)
前书劝做时文者。非谓专意于此而遗却实地工夫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3L.gif)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4H.gif)
答柳元直
长卧病席。身外事都不省记。惠讯远及。情致蔼然。恍如亲承雅范。抑搔痾痒也。凭审秋晚。棣况佳迪。狮孙知慧日长。颇能学字。尤以慰满。但春府西旆尚未返税。衰年旅游。久费时月。在家忧虑。乌得不尔耶。皋眼眵臂疼。一时交攻。直一未冷之尸耳。闷怜柰何。日用捡省之谕。可见用工之密。深所愿闻。第恐如此不已。或未免堕于安排计功之私。急迫助长之病。尝闻为学之道。贵在循序而渐进。习熟而性成。其始虽若迟钝。而久远可以见功。愿元直之加之意也。昭穆说。前书草草裁答。方自讼其不能保无差误。承谕乃谓指示明白。顿释疑晦。已是过情。而下条所以见驳者。又非愚陋之本意。深愧辞意之未达也。盖昭穆之名。父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4L.gif)
答柳元直(癸酉)
狮孙智解述作。颇有步趣。其季聪敏过乃兄云。使渠辈果有来头成就之望。豈非大幸耶。皋衰病日深。无复精力可及于纂辑之役。即朝暮就尽。孝经文字。为未瞑之恨。黄直卿之丧祭续编。不能不有望于吾元直。幸勿负也。向见与健弟书。可见探索之精。然文有馀而实不足。古之圣贤。何尝操笔而学为文辞哉。不过摅发胸中之蕴而自然成章耳。故曰辞达而已。又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5H.gif)
答朴仁可(敦秀○丁丑)
承审春和。堂候万卫是慰。但美疢浃旬委苦。殊庸闷虑。皋衰病日深。无以自力于进修之工。馀日几何。只自忧叹。衍义非但精力已疲。近又楮毫见乏。无以下手。久已束之高阁。深恐此一事为未瞑之恨耳。年前付嘱元直以成书。而略为指示条例。未知渠能承当得此事否。望君辈相与同心并力。以成吾志。则豈非至幸耶。尊府兄理全誊写之役。知已讫工。可贺。昔丁顗广购书籍以遗后嗣。而其孙度。果以文学知名。溉根者食实。理之常也。况尊公之手写诚力。尤非市购募本之比。则尊家未艾之福。可执契以俟也。
答权元礼(相舆○甲戌)
月前鬼关中依俙逢别。病少间。始觉怅然。即承手札。欣慰无异觌面。凭审重侍奉晨。以时加卫。知用工邹书。可尚其志向之笃门路之正。幸须及此强壮。尤当勉力以至成就。是老夫苦心也。皋所苦稍减。而自量气力。如日下山。眼不辨细字。精不贮旧闻。第俟符到。而终作无闻之鬼。柰何柰何。
答外孙柳渊龟(癸酉)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5L.gif)
答柳渊龟(丙子)
岁初见书。知汝趣尚。已得正当门路。可见家庭承袭之有自来也。慰喜可言。但汝禀质失之弱。正宜勇猛奋迅。以求变其质而后。可以有为。而年才踰童。俨然老成模样。恐有颓靡不振之虑。此朱先生画狮之所以及于辂孙者。切宜戒之。汝今已胜冠。冠者成人之道也。日用言动。必敬必谨。应接之外。惟以读书为主。而读书之法。不贵贪多。句绎其旨。字究其义。从容讽玩。熟复详味。虽语助閒字。勿为放过。要使经文熏蒸透彻于自家胸中。然后可以辨注疏之得失而见解日益进矣。勉之勉之。
答瀛皤族祖(癸亥)
独卧山斋。默念愚陋之于座下与苍翁。虽齿有先后。行序参差。其平生慕悦之情为何如。而居在莽苍之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6H.gif)
答瀛皤(辛未)
再度承书。副以杨渊会席韵三叠。十回讽玩。病眼自开。来谕以男韵代使。盛加讥诮。不胜愧窘。然此在兵法。顾不察耳。今欲一一援證。又归易言之括。谨依来教。用本韵足成三叠之数。或不见斥于异日耆英之会否。黄台瓜词略云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昨日会席。瓜几垂尽。故引用而自以为用事颇切。今曰见于何书。欧九文章。不能无所恨者存耳。前书以多占田地。使人无容足之地。似有致怨之意。故平原易地负郭良田。一任贵势家所占。而退耕于寝丘不争之地。则又以好搜穷僻加罪。顾此惰农寒畯。其将负耒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6L.gif)
与(저본의 원목차에는 '答' 자로 되어 있다.)苍台叔(辛丑)
天涯送别。已浃数朔。登程后风寒比酷。恒切不瑕之虑。奴回得闻无挠抵泊。而伊后春序过半。不审旅中起居神护。风土不至甚恶。而寝膳或无愆损否。傥来之厄。古人所不免。幸望随遇理遣。安养身心。而时讨册子。看以浇灌胸中之义理。郡内或有山水可观处。暇日游赏以泻幽郁。间以诗文遣兴道景。亦自不妨。如子厚之于柳永。东坡之于黄惠是耳。
答苍台叔
俯示先斋会事。昨以盛意书告皤翁。则答以此老好意难孤。但寒围未解。此非衰病者动作时候。稍待美可茹软可玩而图之似无妨。且遁山曲水之觞。常常在念。卜以上巳花辰甚好耳。如何如何。
答苍台叔(壬寅)
明日仙槎之行。以小掣颇有逗遛之意。不胜讶郁。朱先生衡岳之游。千里命驾。在祝硕人无恙时。大贤力量。虽不敢企及。而天竺仙窟。近在百馀里之地。而徒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7H.gif)
与海苍族叔(甲子)
亩谷趾焕从妻朴氏冤死之戚。言之惨愕。行路嗟伤。万口雷传。或已关听否。前月二十三日夜。贼入朴氏独寝之室。以絮塞口。使不得叫呼。露刃威胁。朴氏睡魂惊觉。计无所出。只有一死在心。急以所覆复衾包裹防身。贼亂刃复衾。片片穿孔。头面腰胁。体无完肤。而朴氏两手捉衾。握而不伸。贼刃其右手之背。握之弥坚。贼断其食指。握犹如故。仍复加刃。而第四指又堕落矣。末乃横断全颈。仅存脑后之皮。想其景象。神鬼可泣。家人晓始开户。腥血满室。告变于盈德兼官。盈倅乘夜驰来。捉致切邻大小民。收系满狱。爰辞疑蔓。𥚁色滔天。而本邑军校偶捕一贼。贼自首曰。某夜与咸贼同往亩谷。入于班家内寝。吾则先出。咸贼久而后出。问其故则曰如此如此。又捕接主贼之夫妻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7L.gif)
与海苍(壬申)
白首相望。会面无期。怀绪之苦。又可言耶。伏惟炎霾。靖候万卫。琴书静暇。皋衰病转深。无复精力可及于书册上。惟俟符到。拊念初志。只有穷庐之叹。旬后为入山避暑计。而麦事大无。山间为甚。朝夕调度。亦似窘乏。还可笑也。自哭苍台叔。忽忽无意绪。皤翁重听。无以叙怀。座下又落落无以合并。有时念至。欲发狂疾。定轩三霜且阕。许好人物。于何处能复得来耶。金泰叟又作泉下人。意中亲知。凋谢殆尽。益觉此生之支离也。
与族祖稚犹(兴寿)
昨暮柳台来宿于此。今将向山庵。以与执事有宿约。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8H.gif)
答族叔德振(有钰○戊寅)
昨承垂问。喘喘床褥。身外事都在断置之域。况于乡邦之事乎。居乡之道。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众可也。讲所事。皋之平日所慨叹而莫之匡救者也。本所之设。今已数十年。而未闻有一番讲学一番乡饮之礼。逐年所入。无故消融于无用之地。则无宁营立数间屋子。以待日后。亦或一道。何必立异于众论佥同之中耶。惟冀与佥老成相议善处。务归和平如何。
与族侄敬仲(教俨)
日寒比酷。不审制履支相。胤君辈三馀之工。不至疏脱否。近来吾家之衰替极矣。年少辈无复留意于书册。极是闷人。望须时加鞭督。无至全然放过。如何如何。
答族叔恕可(有矩○辛酉)
谨承辱惠长笺。辞旨勤恳。感戢无已。以审残腊。省馀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8L.gif)
别纸
人心道心者。非谓方寸之间。对立分占。(止。)此指理气之不相离而浑沦说。
以朱子诸说。分分开说浑沦说。见得良是。然舜之命禹也。已劈做两片说。其本来面目。只合分开说。故朱子于此多主分开说。而浑沦说处却少。
就其所发地头而谓之人心。就其所节制而谓之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9H.gif)
人心道心。皆就所发地头而言。非以其节制而谓之道心也。节制者道心之功用。
节制人心者。虽道心之宰。而毕竟这人心也云云。
此两转语。本欲别白人道理气之分。而语却有病。反陷于认人心为道心之失。
程子人心人欲之说。朱子所不取。(止。)初年未定之论欤。
朱子从程子以人心为人欲者初说也。其曰人心人欲此语有病。人心未便是不好者定论也。然程子之以人心道心分属天理人欲。恐不可容易打破。
天命之性。亦可从气上说来云云。
此性字主理而言。若兼气说则率性之谓道说不去。观章句即理之训及各得所赋之理各循其性之自然等语。可见。
戒惧章。 子思之意以君子之戒惧。无时不然。(止。)不睹不闻者。非掩耳合眼。除了外面声色之谓。只指念虑未萌芽而言。
戒惧之说。大槩得之。盖朱子答吕子约书。以统动静为言。答胡季随书。专属静一边。朱子于此尝两言之。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499L.gif)
论语与道为体。道无体质可见。因四者之可知易见者。谓之体质。
因四者之可知易见者为之体。此语有病。如此则是与物为体。非与道为体。盖可知易见者。据人而言也。谓人因四者之可知易见而见道之体则可。而道豈以四者之可知易见故而为之体耶。
答恕可叔(甲子)
来书执礼过恭。称谓措辞。皆用施于尊敬之礼。皋之于左右。虽齿有一日之长。然以行第言。则皋之所宜尊敬处。而乃倒施之如此。不敢当不敢当。后勿复尔也。读或问而不能无疑。此学者之通患。然有疑便是进处。夫思故有疑。不思何疑。有疑而益加熟读精思。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500H.gif)
答恕可叔(丙寅)
阻仰中。承审侍奉佳迪为慰。但司视作苦。有妨观玩。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500L.gif)
答恕可叔
续惠长笺。教告谆悉。珍佩无已。凭审和煦。省履平善。探索有绪。尤庸慰泻。形而上下字。不可作先后义看。已有先辈定论。愚陋非敢有疑。前书尾告。盖聊以发难耳。来论说得分晓。不易见得如此。但所引程子说。其关锁要归在下句数语。而来谕但提上句。恐未及深玩。如举子临场。擸取古语以誇多逞博者然。如此恐无实得于己。而徒为口耳之资耳。末引退陶说。其病亦类此。夫先生之说。精密简当。最好玩味。盛论所谓为上为下者。正老先生所讥在上在下之非者。此又愚所未晓。盖形而上形而下六字。加一字不得。减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501H.gif)
答族叔擎叟(有璟○丙寅)
谨承惠问。辞旨悲恳。有足感动人者。嗟夫足下之平日所以自期者。固仆之所望于足下者也。足下之不幸。乃仆之不幸也。足下能安于命。此仆之所以尤深痛惜者也。俯嘱文字。吾何忍负。足下将死之托。又何忍负尊先公九泉之魂也。第伏念尊先公晦迹岩穴。赍志蚤殁。其平生行业。未有以表显于世。必得当世之大人君子信笔可传于后世者。然后潜德幽光。庶几托而不朽矣。仆徒以不忍两负之故。而抗颜代斲。非惟不能阐扬德美是惧。作者非其人矣。人孰肯信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501L.gif)
答族孙泰镇问目
新主追造告辞。礼无所据。不敢臆说。恐当云昔遭家祸。丧威荐仍。宗祀无托。神主未成。神魂靡依。夙夜秪惧。今因有事。始克追造。隮配于庙。谨以酒果云云如何。
答族弟健问目
中庸天命之性。人生而静。气未用事。(止。)章句先言气而后言理。以示理与气虽不相杂。而亦不相离。
人生而静。气未用事。禀生后事。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命物时事。当各就其言而察其立言之旨。
道者天理之在我者。(止。)非操守而不离之谓。
天理之在我者性也。不可以训道字。循其性之自然而各有当行之路者。即所谓道也。不可离之义则得之。
太极图。邵子曰心为太极。朱子曰性犹太极。心犹阴阳云云。
心为太极之说。大槩得之。性犹太极。心犹阴阳者。太极指本图第一圈。阴阳指第二圈而言。盖性即理也。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502H.gif)
大极者本然之理也。图解云本然之妙。(止。)妙字有运用之意。下文言所乘之机。故言妙字欤。
得之。
定轩李丈以为太极图阴阳圈内。已具水火之象。左半圈离火之象。右半圈坎水之象。(止。)以通书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之说参之。李丈之说。极为有理。
朱子答程可久书云所论两仪。有曰乾之画奇。坤之画耦。只此乾坤字。便未稳当。盖两仪始画。未有乾坤之名。故为未稳。今此第二圈内。五行之理。虽已森具于其中。至第三圈。方始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则谓水火之象已具于左右圈者。固未妥当。而况坎离二卦。又是画后之象乎。鄙见之不能无疑者此也。
寄侄儿孝源(己巳)
自送汝入都。此心忧念。夜不成寐。盖以汝年已老大。千里旅酸。虑或失摄而生病也。先德之显晦有时。有不容一毫人力于其间。恭俟 天意之如何耳。此外无他道理。切不可曲径穿穴以图其成也。汝平生读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502L.gif)
寄儿孝述(丙寅)
连日温凉颇调。幸无中路生病之患否。人海波荡中。凡百十分详审也。古人云千万人中。常知有己。此实际语也。临场尤不可犯危。入当后人。出则先人可也。悬题后要须猛著精神。专意制写。以尽在我之道而已。得失命也。何可汲汲乎。戒之慎之。观光后即寻乡路。勿留滞中途也。
寄儿
入山有日。家信乍阻。伊间诸致俱遣。汝亦随分玩习。能不为冗务妨夺而专一用力耶。吾手携残书。偃卧泉声岳色中。不觉沉痾袪体。但精力昏耗。所辑文字。随手忘失。无以领会。恐不能见功。此为可恨耳。
寄儿
雪寒比酷。每念朱韦斋寄晦庵诗北风号怒雪飘扬。念汝饥寒感叹长之句。实是先获。未谙迩来。汝眠食依昨。妇阿挈幼依度否。念其井臼寒苦可闷。楮谷事。斯文之厄。痛叹何言。衍义丧祭二礼。初欲详悉。故备载古今礼说。近始思之。如是繁絮。编帙浩穰。亦甚不
时庵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5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14A/ITKC_MO_1214A_B128_503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