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海藏集卷之一
 赋
   冽江泛月赋(用赤壁赋韵○壬戌)
 歌行
   骑牛歌送素隐丈赴任沔川(素隐李公絅愚号)
   万年松瓢歌
   放凫行
   送辛处士归五凤山歌
 诗
   病中记思。仿邵子首尾吟。
   人日送安鹤樵(膺寿○癸未)
   元宵
   雨夜怀洪一能(良厚)
   花港
   郑氏山庄春日
   送春后杂玉山诗境
   紫霞丈人寄示松园集中韵。并有感旧之什。
   雨晴
   伏次西征谩录中上普德寺韵
   遣兴
   剑榭避暑。更置约石琼楼。
   秋夜集西池
   寄玉山荷亭诗后
   叠摩诘逸诗韵
   夜雨怀人
   行人
   晓起
   木末
   华林顶礼
   秋晚游曹溪。入竺山四道场。有叠嶂脩林飞湍峭壁。曾观穹塔。
   夜集。呈竺山旧侣。
   秋兴
   闺怨
   塞下曲
   少陵韵示蕙史(弟锡禧)
   敩明诸家
   上六有(从氏)纾怀
   更和呈梅韵
   立春后敬次翠微堂韵(甲申)
   寄玉山
   送人
   坰西
   斗湖
   相忆
   北渚
   秋夜有感
   林塘
   秋夜月明。韵友适至。
   晓凉
   夜坐
   残更
   嘉俳村夕
   梨花亭十景。应制。(代春宫员)
   题岭海风谣卷首(是卷乃士绥岭行之胜具也。福卿,士协诸赆章。咸载卷内。因题一诗。作替面之资。○乙酉)
   京口归路(余于江头送别之时。落日荒烟。怊怅伫立。归路又逢细雨。口拈一截。翌日得惠山诗。亦用截句。叶韵与余同。其遇境起想之时。又更会此。可与元白梁州诗。共传其奇。)
   和士绥寄
   惠山到闻庆之鸟岭寄书。余裁答无邮。因写一律以慰幽独。
   急就简惠山
   梅下。与洪士协,安福卿赋。
   立春前夜。会士协书室。酬金左甫,洪圣镛,赵成汝,洪士宾。
   城南小集
   秋夜会鹤山种菊室。酒后忆岭海征人。
   芍山诗境。和呈诸君子。
   北林宅夜坐。忆耦耕旧约。
   和柳华侨焕羽
   除夕
   人日后过同人终南书室
   多谢
   相忆
   城南夜雨
   正月十五夜
   小酌酬鹤山,芍玉,石霞,芝山,石西。
   闻士绥还到山阳站。夜起谢白杭州。
   急就送洪钟应过岭之行
   柳君适至
   清明后和上翠微先生(时将访永平诸胜)
   终南夕眺
   柳岸
   奉恩寺
   城南
   洗剑川涨
   柳君适至
   夜饮送三斯游燕
   碧蹄馆赠三斯
   松都满月台
海藏集卷之二
 诗
   寄汉士长洞幽居
   次韵贞蕤集同蕙楼弟作(二首)
   城南友人庐雪夜
   夜坐书室。同金华广兼𢈢弟作。(三首)
   蕙弟书室。汉士,芍山,鹤樵,华广,春人见访。
   华侨烟舫来宿。是夕微雪旋晴。好月盈庭。适有借梅南邻。送酒溪上。庸备雨馆韵事。(五首)
   鹤樵书屋。同华翁作。
   梦素自斗湖来访。留饮山室。
   鹤樵同饮惠山馆。新年初有。
   送人游四郡山水
   天然官池赏荷
   玄史趁晴而来。芍山洗暇委访。同惠石两弟作。
   箕城宋君。游洛十载。老归其家。筑室曰梧月。京湖士大夫所咏。皆挂壁上。其子学鲁。今夏亦访世好。以壁上诗诵传。仍索次韵。
   蕙山书室。雨中次韵东坡。
   七月一日。与蕙楼弟崔锦原会玄史馆。
   登玄武麓。眺望烟云草树。听旧宫蝉声。啸咏竟日。一幽趣也。闻旷原与绥弟共次渊翁。是一韵事。既余独擅幽趣。更何得此韵事也。追次原韵以记。
   洪春湖云萝书屋午集
   锦原来访
   宵拈十二韵同锦原赋
   堤川徐石德井奇士也。气豪而志伉。落落少合于汉水以北。乐与李痴苍,朴桓斋游。余一證交于酉山室。其赋归也。以诗为赆。
   野城秋望
   官斋雨中閒吟
   秋日公馆
   除夜
   县斋春日
   朝登城西楼
   拨闷
   出宿于北薮亭。寄人。
   映湖楼
   登鸟岭交龟亭子
   城楼
   达川舟中
   忠烈词
   弹琴台
   阴竹道中
   龙仁道中
   永嘉城外。夜闻寺钟。
   洗剑亭。共玄史,鹤樵,芷山,石西,梦素,惠𢈢赋。
   天然亭赏荷。和李迂山(承元)
   八月十五日。东俗呼为嘉俳。饮食会合。野祭始焉。与寒食并为春秋佳节。
   次韵李凌壶荷花。寄示李公一承元。公一即丹陵曾孙。
   沈阳怀古。送朴(龟夏)
   三浦。同李羲宾,洪一能,安福卿士绥上澹澹亭。亭安平大君旧基。夜泛小舠。溯洄蓉山鹭梁诸江。
   鹤山书室小饮。忆岭外前游。
   客自关西归。语予泛舟谷山。历三百六十二滩。登三登黄鹤楼。复上箕城鍊光亭。
   秋后。闭户检箧中书籍。
   秋夜同士绥赋
   读 宣祖戊戌辨奏疏。恭纪卷末志感。凡我同好。哀此苦心。
   与士绥羲宾赋
   秋晴。游金卯堂尚书园亭。
   徐石史来访。夜深拈韵。
   冽水东归前夜话别
   雪夜步月。访士宾竹前书
   鹤樵书屋夜集
   落梅
   春雪
   三湖庄春亭。与李羲宾讲春秋。更拈唐人。
   三池洞赏桃
   士绥发金刚行。翌日教伯周卿至。
   石史月夜来宿。是晓微雨纵横。到四更就睡。
   无题
   远览篇
   永平禾积渊
   咸兴北山楼
   知乐亭
   咸关岭
   十月十五日宿定平。上翠微先生。
   晓发定平
   过永兴
   安边高山驿
   铁岭
   淮阳银溪驿
   金城路中
   金城县店阻雪。和示李稚延(愿在)
   金化途中咏雪
   铁原礼田驿。示稚延。
   归家夜集
   寓石书室。夜与羲宾,士绥共赋。
   松风屋赏春雨
   拈范石湖陈园照山堂韵
   砖园红白真花盛开
   赠别锦城游客
   纛岛乘舟
   斗尾浦
   水钟寺
   斗陵夜宿洪冽泉遗民精舍
   春阴
   网巾联句
   夜与冽泉。次幸窝吟示韵。
   石史自堤川来访余梅霞新居。适李敬吾石翠在座。
   春川昭阳亭
   秋夜书感
   李公一约赵兄玉垂,洪士宾士绥入北汉。余与洪士协。以约外人往会。同宿津宽寺。是闰九初吉也。(壬辰)
   翌日。以协友因公径还。不作北汉行。向净土寺。士绥始会于此。
   奉元寺
   初四。转入汉北门访张园。士协复来会于此。亦奇缘。甚觉团圆也。
   归路暂憩徐侍郎园亭
   访天民已出东门相待。马上吟成一绝。
   华溪寺。福卿,天民,教伯,士宾,士绥偕宿。
   藻卿翌日追会
   士协晚至
   十三日。转向新兴寺。士协,士宾,天民,士绥偕宿。适有青松大典寺僧东溟大师来留。闻是泗溟馀派。颇解词藻。奇事适凑。甚惬诗情。
   天民福卿夜集。拈夕字二十韵。
   天民郭南精舍夜集。士绥士宾拈青字。
   教伯书室。与天民士绥拈海字。
   十月十一日。天民适至。仍留宿。拈前辈集中韵。
   十四夜。访天民郭南屋。拈三渊集。
   十五夜。烧香一炷。拈韵急就。以香尽为令。是为烧香令。
   烧香令
   羲翁送诗要和。走笔寄谢。
   北林庐对雪。约谢惠连雪赋。
   约江文通恨赋
   约谢希逸月赋
   李天民夜访。次杜律分韵十七。
   天民宅。士协兄弟及士绥宵集赏梅。
   张氏园
   羲翁将作崧阳游。前数夜话。别于玄览书屋。时林月初亏。梅花半凋。追携之馀。遽尔分张。不禁怊怅之思。赋古体一篇。
   徐石史自东湖来访。夜拈遇字同赋。
   岁寒联句
   夜与石史,石西,根拈韵。
   林月初弦。园梅已凋。石史未归。冽泉适至。同拈近体韵。
   清夜
   次士宾吟示韵示荷窗敬孚
   士宾夜屋
   教伯室复会
   石史晓发。急就赠别。
   送别东山李鲁叟(时愚)卜筑嘉陵山中
海藏集卷之三
 诗
   李羲窗自崧阳来访(癸巳)
   洪遗民游湖西而归。访余于北山春雨中。
   春晚
   与士绥次韵象村集
   皇坛大享日。晓坐志感。
   郊行记见
   先墓志怀
   士协兄弟约游道峰。出郭口吟。
   道峰书院
   朴士保郊居
   退耕庵赠主人
   望月庵
   将游崧阳。于路纪见。得长律。(三首)
   松都
   朴渊
   灵通寺路
   清香阁。宴诸文士。
   翠微先生归麻田先垄。将为乞解保釐之任。余亦陪往次韵。
   先生作亭曰桑閒。余曾有记。又治亭南石壁曰结绳岩。命小子复记。余又名其左壁曰清枫。士绥并书刻于石。
   临归拈韵
   徐司农园亭在幽兰洞。友人避暑寓此。
   太古亭。叠前韵。
   洗剑亭
   幽兰草堂会吟
   六月晦雨夜。更集幽兰室。
   秋雨
   天然亭雨夜吟荷
   七月既望。与玉垂,寿田,芍山,春湖,近汀,小澹。泛于西江。月影映波。如万道金光。苍葭白露。左右相带。溯洄至晓。更宿近江亭馆。次诸益韵。
   羲窗夜集
   复集羲窗玩梅
   十一月十八日。与公一宿沈君献之玄石江楼。是夜月隐重雾。江光暗澹。无聊闭户而坐。夜深忽闻飒霅声。君献开窗而呼曰。雪作矣。起见汉南诸山争抽白玉。冽江上下变成汞海。奇哉。公一曰。是宵之赏。岂不快胜于月乎。相与秉烛而赋。
   石史自堤川至。寿田,羲窗夜集。
   寿田书屋。羲翁,石史并会。清山适至。
   羲翁适至
   李晚晤夜访。次韵挹翠集。
   羲翁夜访。寿田又会。
   芍山锦人委访
   羲翁宅集寿田鹤樵
   除前一夜。峒樵李宜馨同晤。
   感吟
   春屋赏雨(甲午)
   和石史
   翠微先生丙舍。王菉友筠有五咏。
   幽兰草堂
   纯宗大王挽章(代人○乙未)
   约东樊于春山书屋。以雨为期。有雨而以病未赴。东樊留诗责余。和而谢之。
   犀山学士避暑桥墅。余带雨往访。得诗七首。意各有属。
   桥墅观瀑
   临归更题
   带雨赴山楼之约
   秋涨。同羲翁石西佩韦沧陂。宿一隐豆江小楼。
   东岳诗坛
   七月晦。重游诗坛。
   仲春。淹疴山居石史自堤上来见。为营桓卿葬亲事。朋友相念之义。岂云烝也无戎。(丙申)
   种甘藷
   樵堂外游。寄北社寻春四绝。次韵。(二首)
   樵堂春晚
   春山侍郎杨樊小筑新成。乘舟款扉。三宿同赋。仍寄湖南按使。
   投壶诗(并序)
   冽水见访
   翠微先生以上价赴燕。次韵诸公饯诗奉赆。
   宙合楼演庆堂奉审后。恭纪次李记注礼翼(丁酉)
   题醇溪丈朗州诗后
   纪行
   戊戌六月十六日。与李翰林鲁叟宿樊里人家。通夜对月。谭讨襟素。以十绝为纪。
   戊戌七月三十日。发龙冈赴任之行。服卿时直西陵。约玉垂兄弟及公一教伯士绥崔愚山饯于旧拨站。剧饮话别。
   展扫先茔。有志感之作。行到坡平足成。
   松都
   到任后。十四坊社长及章甫。具醍献于慈闱。以诗为谢。
   夜坐志感
   感唫示士绥
   士书至
   慈闱晬辰。谨次朱夫子寿母生朝韵。(己亥)
   寒食
   送士绥还第
   平壤怀古
   夜坐官阁。命童拈慕斋集韵示张生。
   官斋之西有小池。中有六棱小亭。池水腐污。砌石嵲屼。惟小亭新建。丹雘未渝。以其池无生泉。登亭倚栏者。不堪秽香入鼻。亭亦从以奥区视之。余甚慨然。命徒隶浚其水而涤其淤。引新泉于旧途而灌之。种芙蕖十数本。鱼苗数斗。秽浊斯祛。活水斯盈。亭若益新。池若更清。夜烛射鱼。朝帘晞风。殊可乐也。
   金氏村亭
   己亥九月十六日。登箕营多景楼。
   十七日又登多景楼
   十八夜集五询亭
   翌日登至喜亭
   东坡黄泥步月之夕。共金庶尹,金典簿。姜李二客。携歌妓出长庆门。乘舟泊浮碧楼下。溯洄竟夜。
   饯节使于浮碧楼。舟下鍊光亭和呈。
   萱闱生辰。次朱子韵。(庚子)
   仲春东仓遇雪
   龙州杂咏
   郑君景履。县中能诗者也。偶吟以示。
   郑君以诗中多用姓郑故事为喜。而余实偶引。更为唫示而专用故实。
   和直指徐启南(有薰)见示韵
   题郑院长景履辞状
   过外院村。村在县东十里。软冈婉逶。缀以枫杉。垣屋数十家。罨映于桑榆之间。前绕土阜。阜外水田。如叠寒鉴。倒涵山云。田舍秋景。甚怡人目。
   东仓晚归记见
   城仓监籴偶唫
   咏蔷薇
海藏集卷之四
 诗
   送素隐丈之任能城(辛丑)
   嘉陵纪行
   归宿板云店
   和龟塘金斯文始敏见投韵
   北仓望见阳阴山
   郑令德和宰慈山。余以伊川倅适在京。往别其尊堂。出示其曾祖退省轩遗稿赆我高祖考燕行诗一律。道说先好。仍为谨次其韵以代赆章。
   壬寅仲春。东还途中。次春閤唫示韵。得二首。一自咏。一寄天安宰。盖践春閤之约也。
   和呈安峡守(璜世)
   季春访广腹洞。次定斋石上诗。题金氏草堂。
   洞民陈生以诗来呈。仍次其韵。
   北仓佳丽洲
   龟塘金氏村亭
   广腹洞。次朱陈村诗。
   天游堂。次定斋诗。
   朴定斋书院
   山亭绝句
   病吟
   箕城张生(之荣)来访。示其途中所作。仍次其韵。
   池亭次板上诗
   还汉纪行
   和赆龙冈李乡丞(观国)
   打鱼
   稍暵得雨。各坊以礼登有望驰报。而其状辞不一。或曰野人礼云。或曰礼说满街。或曰礼歌。或曰礼气。喜甚而题。
   坡平店阻雨
   适见店壁所涂。有翠微公丙申燕行时。诸公唱酬赠别诗誊本也。
   前宵即壬之秋七月既望。所渡适高浪之赤壁。事非偶然。吾行则没兴趣甚矣。戏为一律近体。以破行役中愁寂。
   宿斗陵洪永伯书室
   归途遇具绫山往东营
   砥平县店遇雨
   洌江
   上东门(是行将游永平诸胜)
   白鹭洲(甲子秋。余买屋于此。士绥暂为来栖。戊戌。复为旧主所追还。)
   金水亭
   苍玉屏。忆思庵醉睡仙家觉后疑。白云平壑月沉时。翛然步出前林外。石径筇音宿鸟知之诗。仍用其韵。
   崔孤云影堂
   到铁原。寄赵令匪所。先讯起居。
   寄善卿
   铁原怀古
   约赵令猎雉
   伊珍竹枝(二十首)
   隐仙洞
   甲辰三月。士宾以书见讯曰。长昼雨阴。政合再眠。俄伻虚还。审做嘉趣。弟亦颓枕几刻。今始起来。馀兴犹在槐穴甜乡之间。一日之云为动静。与吾人相符。风雨闭门。恬然清卧。今日如是。明日如是。百年白首。毋失惠好同归之意。实区区之望。翱翔潜淹。如有云泥殊歧之叹。而一片冰心。可證灵犀。惟是相勉。雨烛块坐。百绪萦怀。因笔偶及云。余遂缀而韵之。诗云乎哉。
   小草李学士鲁叟。新买樊庄。有水石园池之胜。携余徜徉一日。用七年前借宿樊邻玄氏庄韵。以贺夙计之成。
   春日登家后园
   次韵江西使君
   福堂联句
   士协小集。和玉垂一原。
   寄士协避暑江楼
   蓑衣
   茶
   七月初十日夜。坐六仙楼。和赵僚(伯泳)
   简玉堂俞君三李子谷两学士
   十一日酬诸僚
   次左右史吟示韵
   七月十八日 诞辰恭纪
   秋日。与同副令宋应龙伴直。闻其乡庐在于南川。田园风味。便令有归兮之想。仍吟近体以呈。
   谢右史惠成茶
   次韵银台诗
   咏扇
   与小草李学士(时愚)访郊园共赋
   和李石芝(时愚)郊亭落成诗韵(小草晚号石芝)
   辛亥三月二十七日作洞阴行。出郭拈韵。
   暮抵归乐里。宿李氏山庄。主人名云程。二十八日朝起拈韵。
   抱川新村。访徐友元伯。
   夜宿万岁桥
   孤云影堂
   白鹭洲
   题林凤谷金氏草堂
   宋氏村庄戏吟
   金水亭
   玉屏书院
   苍玉屏
   洞阴县
   题松鹤堂
   初三日。将入白云山。取路柏堂。小坐岩上。
   巴谷道中
   卧龙岩
   宿社村申老农舍
   午抵农岩先生旧居
   仙游潭
   宿白云山内院寺
   初五日还到社村。夜赋古体诗七十韵。以记游事。
   四月初五日。到瀛阳。
   余曾以强韵赋扇。学汝喜投壶。仍以为题。用扇韵。
   自洞阴归。夜忆游事口拈。
   清夏登面岳
   成梅竹遗墟
   兰亭修稧后千五百年癸丑暮春之初。淹疴园屋。端忧多暇。族侄两贤携示其兰皋园亭诗。求余批评。欣然命丹铅。仍次其韵。
   大明红梅
   己酉九月九日。舍弟奉海西持斧之 命。出寓三溪山庄。次壁上东坡诗韵赠别。
海藏集卷之五
 诗
   春草观叉鱼。宿徐学士宜山堂。
   归登纨扇亭。主人黄君已归道山。
   东游前夜。痴苍自桂山来。轩卿自沙湖来。
   徐宜山见访留宿
   腊之初三。作洞阴行。以诗记游。首言素志。以为开山之斧。
   历青龙回两洞宿郊店。是日雪微作。
   早发议政店
   初四朝历西五浪。踰祝石岭。午憩抱川松嵎。即市日也。
   过长街。登王方山麓。俗称物岩岘。
   宿洞阴柰洞郑广锡草堂。广锡之父郑老之歾。已五年矣。
   金水亭夜唫。初五日也。
   初六朝起。白云楼大雪飞下。奇境会事。不觉叫快。
   临发扫雪。更登金水亭留题。四望皎然。真奇赏也。
   午后别金水亭主人。仍踏雪入洞阴县。
   宿宋君松鹤堂
   初七日发洞阴
   宿新村徐丈丙舍
   晓发水踰店。仍拈东坡韵。
   途中口号
   东坡生日。玉垂,晋斋,笨堂,端溪,蕤山同赋。
   梅下遇犀轩
   梅花共兰畦赋
   姜子静见访
   除夜
   次玉堂韵
   士绥书屋。会石农,晋斋,是迂,悠斋夜唔。腊月十五日。
   十七日夜。会悠斋宅。
   俞学士教焕。示以梅花三十韵。率尔和送。仅次其半。
   祈谷 亲祼日。守宫揔府。默想 动驾之仪。以诗纪之。
   清凉寺。余二十年前所栖息之处也。今年新春。乘兴来游。同游皆非旧人而寺僧亦无相识者。感叹以题。
   春中登园
   心庵太史之山别墅
   锁院南宫。浃辰竣事。吟寄上试松石尚书。
   灯夕。心庵锁院宿小卯斋。与诸阁僚赋诗。以全篇见寄。病屋园屋敢效郢门之和。末道厥翌枉存之感。
   心庵太史。乞暇洗沐于之山别墅。以判度支承命入都。以约闵丹阳游虎岬寺诗示之。步韵以谢。尚书新乘燕制露网肩舆。唐人诗曰。城里人迎露网车。
   谨赓 御制新晴
   雨中焚香。受夫笠屐来访。景文氏亦来会。到夕厨烟不起。已而小奚来报受夫夕飧。喜而赋古体百韵以识之。
   雨中蕙园见访。长坡亦会。话到毕景。小奚来报蕙园夕飧。不觉叫奇。请长坡呼韵。赋古体而之。
   用东坡和陶体。次黄树斋答李牧臣。并寄徐东松艾至堂。(三首)
   石农学士持被玉堂。与仙寮赋诗。士绥时直内省。同参诗席。以其卷示之。
   次题徐健庵尚书遂园脩禊图韵。赋嘉会园亭。
   芍山尚书买亭于广津之上。易栋宇而新之。湖山改观。岩壑增清。余闻之甚喜。约诸公往游。酒数行。玉流台丈诵日永凝丝竹。春晴媚绮罗之句。余请分韵以齿为次。得晴字。赋百体四十句以纪游事。仍请尚书揭之楼楣。(甲寅)
   三松内从公以礼部尚书。奉 命展审关北 陵殿。复路将入金刚山。余初欲趁入山之期。会于歇惺楼。忧缠事殷。未能敕断远出。只拟于省垄之暇。叙别于洞阴金水亭。而雨阴濛翳。亦恐沮行。谨诵松园先生金刚送别诗一联为韵。分赋小诗十篇。拜赆行辀。
   三松宗伯。启旆之前二日。会于石农书屋。酒微酣。芍玉尚书赋近体一篇赠别。余亦步其韵以呈。
   四月十七日。会三松宗伯,鹤樵地主于金水亭。泉石楼。素惬幽韵。亲串适来团集。尤为会意。况关海远别。从此伊始。感念而赋。
   洞阴郡斋。送别三松。同鹤樵谒玉屏书院。宴坐讲堂共赋。
   如斯阁。次板上韵。
   赓进 大王大妣殿诞辰 御制诗
   送别松石尚书按节岭南
   和崔景钦
   甲寅之岁。自四月十六不雨。至五月将暮。圭璧再举。灵应邈然。 上亲传香祝于风云雷雨及雩祀之坛。悯旱之 教。恳恻谆复。适余往候端揆閤下。公方上虑 圣躬之劳攘。下矜民事之孔棘。忧惔之意。溢于辞色。余退而叹曰。天其不日雨乎。旱潦流行之灾。不能不时有之。特人不之敬威而恤灾。故天亦不之感。今吾 君忧勤如此。庙堂之上。体国如此。天必应之。况是晦也。月离于毕。其占为有雨。天必不日雨矣。二十八日果大雨。连日沾澍。农忭商欣。米价益低。乘小晴又候端揆阁下。公喜色满容。出示喜雨近体一篇。仍命趁韵。庄诵之馀。谨承匀教。芜拙愚陋。有不敢辞。
   题三松先生金刚诗卷。仍请思颍尚书斤教。
   浇花老人挽
   思颍尚书招饮濯缨亭
   三松尚书礼审才旋。按节玆省。吟社诸公设饯于城东萧寺。兴酣之馀。为念远别。不禁怅惘之思。
   思颍尚书。同游药师禅房。吟示近体一篇。而余因醉剧不能和。趁夕旋车。亦不能蹑尘而返。独留一宿。归步其韵以谢。
   蔼士成川仙宰之行。用思颍尚书药师禅房韵送别。
   奉香 景陵。怆恸深深。共赋近体。请正礼部尚书将作提举。
   玉垂兄丈同游清凉寺
   安尚书桂圃丈。同金参议广石丈步登会园。安公之胤贤洞阴明府陪后而来。招余同赏秋景。甚稀异事也。安公命韵赋诗。
   仲秋十五夜
   辛丑岁。余与今副行人郑汕樵同直银台。命韵唱酬。一夜成十篇。已而汕樵宰慈山。余尹伊川。会南谷山房。汕樵先侍郎丈。拈示先世退省轩集中赆我高祖考燕行诗。遂命次韵。今焉星霜屡嬗。人事沧桑。余齿后汕樵十七年而发已种种化矣。行当远别。拊念掁触。恭赋二篇。前用银台韵。后用南谷韵。
   新年次枫皋韵(乙卯)
   心庵相公奉香 定陵。恭赋以饯。
   简寄北伯金尚书三松
   谢惠北伯尚书古制匙箸
   梅雨脱蓑
   思颍尚书得泉于桃墅之北。架亭其西。吟成近体而落之。余以龙骧之劣。猥随诸公历块之步。趁和以呈。时适仰见面岳。苍壁秀擢。万松络缀。夕景将入。岩洞益黝。余品之曰。此景何其似谦斋笔意也。芍玉曰然。
   濯缨亭。思颍尚书点漕后招同诸友来游。
   次思颍揔戎荡春台诗。上游观閤下。
   映波亭。石农,芍玉,如渊,悠斋赏雨中荷。
   游郑承旨弥山别墅
   天然亭赏荷。同芍玉,悠斋,鹤樵,磬石,三湖,东樊赋。
   绥陵迁奉挽
   显穆绥嫔迁园挽
   归恩堂小集
   洞阴丙舍。次陆放翁诗。
   乙卯十一月十六日辞 朝。秪承引接于克绥斋。谕以以卿经筵所奏观之。必当善为。卿之言行动止。予所深知。勿为过谦。下往善为。臣感激惶惧而退。诸益已于西湖之二可亭。张饯相待。如渊尚书。出示送别诗。讽玩之馀。仍请诸益次韵。先题一篇。
   果川新院。更叠前韵。(十七日)
   十八日发阳智。午憩竹山白岩店。
   十九日。自阴竹之石院。午到忠州龙院。
   简寄安东宰赵声汝
   吟寄碧山诗社
   呈岭南旧使松石尚书。用前日送别韵。
   二十日。自丹月到延礼之安保驿。
   二十一日到交龟亭
   二十二日。自闻庆到尚州。
   旧使见余所寄诗。和送其韵于中路。及会商山。又出一诗曰。本欲以此仰呈于今夜让君先着。而亦不当终秘之云。故又和以谢。
   二十三日。登尚州弘治楼。
   二十四日。舟渡善山仓津。即洛东上游。
   旧使松石尚书。题四篇诗于扇头。以赠所爱妓琼环。琼环以扇来示。情绪悱恻。辞藻艳丽。吟诵之馀。仍次其韵。一呈尚书。一赠琼环。
   腊月十日。昌宁再从兄丈来会信宿。是夜雨雪。
   二十六日守岁听歌
   次永恩丈见寄韵
   上元吟示景休(丙辰)
   放灯夜忆汉城
   架山城
   架岩
   夜到孝灵仓
   军威县
   映碧亭
   礼山道中
   映湖楼
   关壮缪石像
   三太师祠
   溪山影堂
   陶山书院
   真宝县
   林菀岭
   龙湫
   野城清心楼
   观东海
   宝镜寺
   内延山三龙湫
   玉山溪亭
   东京怀古
   盘龟
   通度寺
   梵鱼寺
   东莱府
   釜山镇
   多大夜操
   没云台
   金海府
   岭南楼
   右巡初程
   星州
   访李承旨村居
   关壮缪庙
   竹溪影堂
   海印寺。次黄太史诗。
   搜胜台。次退溪三渊诗。
   光风楼
   换鹅亭
   矗石楼宴游
   入统营。翌日游闲山岛。
   还营日。吟示永川宰。
海藏集卷之六
 诗
   达城观灯
   达城
   霖雨
   弧辰适吟一律。奉质达城半刺永川使君。
   夜登北门楼
   宴乐育斋儒
   报恩徐雅因讼入庭。以诗为贽。亦一韵事。仍和其诗。以题讼牒之末。为念炎涝中旅琐之苦。以百叶青榆。奉备赆仪。
   登拱北楼赋喜雨
   避暑登北门楼
   饯夏日登北门楼
   新秋二日登北门楼
   七夕登北门楼
   家弟以慰谕使下来。大邱判官金景圭。尚州牧使金稚一。陜川郡守宋士彦。永川县监洪稚强。军威县监金时勉来会。
   次弟韵
   同家弟作
   七月十五日。吟示家弟及安东宰赵晋斋。
   玉灵楼唫示谕使
   试射达城。忆慰谕使。
   河滨尹氏园亭
   谒表忠祠
   隐寂庵
   夜坐命。适见东伯书。兼荷雉鱼之惠。
   止酒
   丙辰除夕
   上元赏月达西桥(丁巳)
   十六夜。谓之放灯。
   岭南新春
   早春巡城
   凤龟台。春日读黄公碑。仍游台上。
   雨中閒坐。以杏花消息雨声中分韵。
   雨中拈韵
   凤龟台
   达判金景圭赴商山游桐华寺
   黔丹津
   表忠书院
   桐华寺
   巡城自拱北门始
   达西门
   岭南第一关
   镇东门
   饯春日登凤龟台。送达判金景圭移任商山。
   洛书花
   登蚕头观省城灯
   民有牵白牛入市者。余买作洞阴归装。先送于舍弟。以诗为寄。
   樱笋厨日雨中
   后安居日
   次中军遣怀韵
   圣器将与清道守游云门简寄
   将往河滨途口号
   六臣祠
   太古亭。次赵重峰韵。
   次梧阴韵
   游七星岩
   慈殿 诞辰。恭赋志喜诗一篇。要茂宰诸公续和。
   金山守适至。拈韵共赋。
   白岭水嬉
   李公堤
   和凤舞居士崔义发
   行期将筮。乐育诸斯文来访。拈韵共赋。以叙别怀。
   离达城(八月初三日)
   犊鸣院
   到玉山馆。送行者皆告归。
   纯元王后挽章
   归田
   行到楼院。简寄家弟。(戊午)
   望崧岳
   青石关
   金川
   瑞兴。𥳑寄家弟。
   洞仙岭
   到中和
   朴都事公事既了。暂入箕城。归示所作。故口拈以和。(名齐政。)
   金察访履奎山亭
   题居壁上
   谢人惠鲻鱼
   金斯文升奎山斋
   尹旷原戚丈以诗为讯。步韵以呈。
   次杜少陵秦州杂诗
   谢人惠双鲤
   谢江界守朴光五浿城见寄韵
   登清凉山望箕城
   再到金氏书斋
   明进士万年字虎拜。归义侯升之遗裔。居于中和。以诗为贽。步韵以谢。
   玉垂兄丈谪江西。历入叙怀。
   再到金察访山亭
   更拈前韵。呈玉垂兄丈。
   谢玉垂见寄韵
   丹广千里见访
   旱馀得雨(四月二十七日)
   安东金始龙文应。旧相识也。耑访于千里关河之程。兼致多士之意。文应大人同知公。今年九十六岁。精旺气康。能使其子远游。是固可贺。文应之旷省来访。尤为可感。示以一诗。仍次其韵。
   吉祥庵
   反玉垂憎蝇
   家弟欲僦春山相公杨花之墅。以为他日栖息之所。感而有赋。
   安边金凤周。旧识也。访余岭南。今又专访于坎居。其意何可忘也。仍求别语。潦率呼写。尹参奉渊渊翁。梅山洪文丈之门人也。曾求其先世文字。游宦病困。讫未践言。故结语及之。从此当作山里閒汉。研精抽思。将有净成仰副之日矣。
   寿张季文
   兰畦赵学士以诗见寄
   东明
   和甑山倅见寄韵
   次安边尹参奉诗
   题晋兴君金公良彦遗迹卷
   题金仲胤山庄
   谢长连寺
   六月十七日 诞辰日。会沈承旨僦拈东坡韵。
   和沈承旨别
   圣节日恭赋近体。以寓颂祷之忱。亦以自伤沦落。及承 特宥。伏闻 恩教之降亦在是日。感泣之极。更用前韵。
   六月十七日。蒙 特宥之恩。二十一日发中和。
   玉溜泉
   黄州
   还到洞仙岭。更叠前韵。
   太白山城。瞻谒太师公铁像。
   途中纪见
   二十六日。抵弘济院店。以不得入城闉。转城而北。踰北岳后麓下城北屯。夜深到东门外映渼亭。
   路中偶吟
   和金水亭主人
   更叠前韵
   谢金水亭主人惠蒸豚
   题丙舍
   读姜山集
   自洞阴还芦原。洪清道(健厚)以诗见寄。
   洪清道见访。同宿鹤到庵。拈杜韵。
   步出溪畔。消饭行药。以为清课。十月初五日雨后甚暖。
   将入洞阴。简寄士绥。
   平仲堂夜吟
   用前韵咏堂前平仲树
   更叠前韵咏将就园
   十二日饭后试策
   十五夜步月
   十月十七日申时。 元子诞降。累臣锡愚屏伏荒郊。不胜蹈忭之忱。十九日 恩霈汪濊。衅废之踪。辊被甄叙。感涕恭记。
   戊午仲冬。余坐不膺京兆 命下理。忆甲辰福堂联句故事。感题。
   承问 启入脩门。不谢 命径退。投卑树州。暮宿始兴亭下。
   到谪庐。地主安鹤樵适还京第。小吏以官意馈酒。
   桂阳明府。日暮忽至。忆余新作岭伯。省垄洞阴。明府时亦佩郡绂。携酒委访于丙舍。余兄弟次陆务观先墓诗。明府亦从而和之。今复重会。感慨之馀。更次前韵。
   鹤樵送示近作十四首。次韵却寄。
   腊月初一日。蒙 恩北归。以杨津冰凘不得渡。迤向麻浦。乘舟乱流。更叠前韵。
   还到芦墅足吟
   道峰山
   李汝执承圭以诗见遗
   和李子谷大明梅
   士绥会平仲堂守岁
   家弟还后。怅望以题其廿七夜。
   热锅煮联句(颐堂,景休,士章,泰兴为次)
   守岁。用丹广韵。
   除夕
   赠蔚山武士金德坤(己未)
   心庵相公以诗见遗。叹契活之久。纾流序之感。意甚盛。谨次以呈。
   和李霞隐汝执
   正月初九。会于李汝四五足堂。为芦原风月社第一会。
   上元前夜月甚朗。念明日月蚀跨戌亥两时。而又当食既方。差先一宵作元宵。未为不可。适金水主人来宿。命童子拈韵。
   与韩又醉
海藏集卷之七
 诗
   二月十九日。移居琴泉新舍。
   朴浩锡以洞庭柑见遗。金虬堕卵。色香动座。余曾见此果于当路诸公之家。得尝其味。岂意衰晚复从野人得此哉。遂感题一诗。
   三月廿一日。入洞阴。路上偶吟。
   二十八日。焚黄泰兴。荣扫亦在是日。
   饯春日。自洞阴还琴泉漫题。
   闻游心两相公游江楼
   己未浴佛日。拟访隐仙洞。到德岭醉甚。径到鹤林庵。赠冲虚上人。
   过德兴墓村
   四月望日。天气清朗。打鱼于汉川之滨。
   洞阴路中。遇海印寺僧。
   李弟汝秀见访
   家园之山。肇锡名香炉峰。峰下得小址。可赏双瀑。命园夫辇石茀茂。开小亭之基。
   余求鹤樵明墅荷花于园丁。得数本种之而不生。又以书求之于鹤樵。鹤樵以余暗采显索。虑其白莲之尽移。仍罪余以山林之饕。辞意极为峻爽。勘断殆甚驱勒。余方坐饕餮。罪至于此。闻此不胜慊愧。以诗谢之。仍代爰辞。
   简寄玉垂坡州丙舍
   通度禅子。千里来传诸上人书。意甚勤。以诗谢之。
   重午前日。汝秀来访。喜拈前韵。仍以唱酬为清课。凡六日。得古今体二十一。
   谢景梧外弟惠樱桃。以一团二摺。
   五月久旱。自十八得雨。凡三日而止。汉川水肥。江鱼上滩。儿辈率渔子打鱼。余欲往观隐仙之瀑。遂撤其行。来观矢鱼之所。
   族侄痴庵。柳雅东湖适至。
   五月廿三。东湖践宿约。携霞樵冒雨来。余被宿醒。方呻呓床笫。不觉蹶起。遂洗颒裹帻。精神爽朗。命童子拈韵共赋。
   雨帘午睡之馀。君三令兄忽尔见访。叙阻谈怀。仍拈韵而记之。
   喜雨新晴。乘兴作隐仙赏瀑之行。午憩兴国寺。
   午后自兴国寺。历顺和村上内院庵。途作。
   玉流瀑在入洞之初。水苍石白。洁净可爱。未及问名。已知其为玉流洞。
   金流瀑在寺傍。居僧指示岩上丹字书金流洞天。坐寺下石彴上望见。胜于坐丹书岩下俯瞰也。
   内院庵。俗称圣寺。在水落上头。
   宿西禅室。赠晓钟上人。
   禅房朝起。雷雨大作。泉瀑添流。游赏尽得其时。仍为带雨出山。
   隐仙洞
   宿柳上舍倚琴草堂
   二十七日。别柳上舍访郑承旨庄屋。转入归乐里。途上作。
   松山郑氏庄
   祝山庄
   游韩氏池堂
   再游韩氏池堂
   李君章春。余按岭时左别将。今春始蒙赏资。来访余郊居不遇。今日又冒炎来见。自言八十侍下。欲得一五卫将以悦亲而不可得。愿留门屏助耰锄之劳。意甚款。以前韵属之。
   生辰日和家弟
   流头后一日。捞鱼三峰潭。
   赆李忠壮将章春。用前韵。
   苦雨中吟寄家弟
   肃命后退寻嘉会旧第。感题。
   谢尹旷原戚丈寄示韵
   旷原丈枉会
   尹承旨(致圣)以其大人所命之韵见寄。故和而谢之。
   仁陵幸行日恭制
   哭女后还芦舍
   醉箕,三松,芍玉,石农,悠斋,晋斋来会。
   用永恩国舅韵。赆湖西沈稚敬。
   安福卿大人桂圃公晬辰
   腊十五北晬酒
   石潭李正言。以其大人晬辰韵请和。
   荷屋相公晬辰
   余与金文徵老兄。结识于岭外。其时季君德夫亦在岭外。山水楼台文酒啸咏之间。甚相得也。而文徵昆弟。迁官南去。余遭败西谪。越三年己未。余蒙 恩造。仍迫 严命。出脚赴 朝。适于公座。三松丈与醉箕尚书约访文徵氏。余固闻其期。而以积谢参寻不能从。又不详问其所以联访之由。后从德夫闻之。则文徵回甲之晬在于是辰。而适又上京留第故也。三松醉箕果践约。次德夫寿其伯氏韵。于是始恨余之弗从。往遂步其韵。以叙怅轖之怀。
   己未岁除。余适留京。情礼不容不参除正候班。借帷轿雇担卒。进诣青琐之班。时雨雪交作之馀。泥融如海。赴班诸宰。莫不惜靴护袍。兢兢如也。退归艮堂。艮堂者。余所居丹邱书室也。蓉麋老子以车字诗三篇见寄。仍次其韵。
   仲冬。余以礼判入朝。仍留城第供职。公务之暇。时邀诗人赋诗为趣。总得若干篇。同会之人。权鹤圃辙仁,张江海心学,黄竹溪镇奎,李西渊宪明,韩海观命源。家弟及晋斋时亦来会。
   庚申正月初七日还琴泉。日候极寒。闭户深卧。初十日寒稍弛。东湖樊聱来会。
   题李廉屋壁
   乙卯冬。锡愚以岭南之役。来辞于墓。锡禧以阁衔同来。安福卿膺寿。时为地主。亦来会丙舍。次陆务观先墓诗。今已六年。而锡禧以海节来辞。锡愚解礼部尚书。乞暇同来。又次其韵。并书揭于壁。
   次前春荣扫时浣壁韵
   抱川店晓行
   次思庵三诗(首句皆用原诗)
   松石尚书大人参判公。是岁以七耋进资。公有自题诗一篇。尚书以其韵遍求知旧之和。余于尚书。弱冠订契。交符笃谊。顾今僇废跧伏。几与世事韵语相忘。然亦不容终孤勤意。慈缀平日钦诵公之家学实行。及余与尚书到老不替之好。趁韵以呈。庚申孟春下浣。洞阴山樵。
   送家弟按节海西
   次四教饮饯家弟韵
   二月初吉西渊来会
   族侄士能。设饯送家弟海营之行。与鹤樵晋斋同会。
   又叠前韵送家弟
   仲春初八。家弟告别。余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为出饯。独坐想望。用前韵寄怀。
   闻海伯到弘济院。诸公出饯。命韵抒别。
   十二夜集
   江海适至
   用南邻围棋联句。以齿为次。(丹邱,美窝,鹤松,海观,橘村。)
   闰春初一。净扫山阁。赏新栽园花及满城杏花。
   庚申闰春四日。还琴泉。得小诗五篇。寄海伯。
   初五日景休至。午馀雨亦至。
   随兴拈成。不复伦次。
   景弼与张生。垂钓小池。得鱼则余辄放生。张生最后得一鱼。因挑竿势猛。鱼撞石甃损腮。不可放生。余悯其减损池畜。命之收钓。张生颇怃然。退赋前出韵以消閒。仍求斤正。故遂次其韵以示。
   次陆务观韵。简寄晋斋悠斋。
   偶坐园中口拈。仿燕岩诗体。
   使张橘村济元拈韵
   橘村诵传将见楼诗。同次其韵。
   象棋
   张生济元仙石村居
   闰春十九雨中
   二十三日入城。凡留琴泉二十日。
   简寄海伯
   江海适至拈韵。晋斋,愚斋又会。
   移坐小亭。得海伯控海台诗。仍次其韵。
   闰春只馀一日。意甚怊怅。肩舆出惠化门。访城北屯白氏草堂。甥侄学汝及儿侄辈及诸生同来。
   次李一伧韵
   和沈古坡
   金薇溪适会
   海伯生辰日。适得手函。与权鹤圃哲仁共赋。
   龟岩洞
   同人至
   简东邻
   李尚书季行,金承旨德夫至。
   偶次北社韵示赵大有
   跫然
   云林清閟阁
   东樊令擎传其先世泊翁集。盥读之馀。携登小楼。阅云林清閟阁诗。仍次其韵。
   题仙石张氏草堂
   醉石亭
   赵兰西至。园亭赏雨。
   喜雨。命兴儿拈韵。
   和海伯芙蓉堂韵
   和寄后村宗丈东陵奉审诗
   咏箸
   黄翼成公所藏四宝歌(文阙)
   庚申夏。自五月廿三雨。至七月十二日。凡四十九日。昼夜滂沱淋漓。沴气大肆。人病泄辄危。余之老荆,稚子相继患是症。刀圭忧恼。不省门外事。初八日。伏闻上候以泄症违和。旋臻平复。忧遑之馀。不胜欢忭。时私忧亦次第告痊。遂题一绝。以寓欣祝之忱。
   岁庚申仲夏。李大夫士迪周甲至。适与其家督起居注君同淹京师。起居君洗腆致酒。物薄而诚笃。于时座中诸君子命韵志喜。起居君仍以遍求都下知旧之诗而亦及于余。回念结识之时。与夫中间借朱书劄疑事。岭南以后千里书问之义。缀缉成诗。末言李大夫乔梓大病新起。见秋访鲈之兴。以代赆语。
   闻别使先信感题寄海伯
   宜石宅。和荷屋吟示韵。
   秋寓城北小舍
   简三松石农
   九月初二。同晋斋访安岩诸名墅。午到开运寺为黍。寺僧以海伯诗出示曰。春间往候于观察营所得者也。遂感次其韵。
   九月十三日。省楸洞阴。十九到琴泉。
   薇西令公约我为诗会。余因病懒。日晏而赴。石农尚书,玉坡宗丈,圭庭经台,原泉小游,磬石云皋已来会。遂拈韵赋诗。
   九月晦日。约前游诸公及晋斋,琴麋,桂田来会。命韵赋诗。
   琴眉宅饮饯
   十六夜石农宅
   十八夜原泉宅
   读先辈行状。志感寄士绥。
海藏集卷之八
 诗
   金弁德坤告归请赆语。故小醉潦草。(辛酉)
   午晒朝衣
   次袁随园咏钱
   和题老柳诗三叠。寄惠樵兄丈。
   仲秋新晴。三松丈约游城北屯。借知申小亭炊黍命酒。拈韵赋诗。
   九月入洞阴丙舍。与家弟游长者溪。
   金水亭
   季秋十七。约玉垂老兄游金玉流。余先出郭。到琴泉兴忽阑。止宿。玉垂姑未来。摘菊怅望。殆同渊明东篱之想。黄叶林中。飒拉有屐齿声。海观至矣。约而不来。不约而来。与期寺而不寺。不期墅而墅同。
   十九日。玉垂丈枉会。
   二十日游内院庵
   玉流洞
   金流洞
   内院庵夜
   隐仙洞
   送李菊人入燕
   病卧次骆山韵
   次圭斋护菊韵
   三斯见访。玉垂同会。
   圭斋秋游北汉清潭。家弟不约往会。各得近体五篇示之。故次其韵而未成。仍为抛之箧笥中。病馀偶检。足成其未就者。奉质两公。
   辛酉腊月初四日。访青城季氏草堂。
   初五日入洞阴
   初六日还云坛
   初七日复路。历访农桑村。
   谨次四教丈韵。别石农按使赴咸镜营。
   壬戌仲夏。作洞阴行。历云坛季氏草堂。厥翌宿丙舍。转寻山内村。夕投抱川高逸里。过参三渊先生尧山影堂。还宿云坛。转参白沙花山院。暮到多乐院。闻三松公来留傍华楼。仍为晋拜。寄眠一夜。是日归抵琴泉宿。是行也。适诵三松退院诗。并用其韵。傍华诗从其改令。起初三止十一日。凡九日。入洞阴止琴泉。凡行一百七十里。
   积雨新霁。率尔命肩舆上星祭井。儿辈随至。命韵赋诗。
   洗剑亭
   洌江泛月
   玉垂松坛小集
   石琼楼
   闰秋晴佳。率尔与数客出青门。午炊开运禅房。归访雨伞阁安岩幽居。孙知事小舍。
   翌日游崔氏山庄
   士绥病中。次金𥠧显诗以示。率尔口拈。
   开运饯闰
   更叠前韵
   归见琴泉人有书。言日来有乘舆拥驺。联翩入琴泉。周视园田舍屋。曰。世人云琴泉有名中国。吾闻之若仙境。今见之。大异所闻。如此荒屋。何至擅名于域外耶。冷笑而去。村夫愚迷。不敢问为何贵人。而以洞僻舍荒。不为贵人所占夺则幸矣。仍用前韵咏其事。送示舍弟。仍质园翁玉丈晋斋诗社兄。
   东寺归后。偶到怡堂小园。晋斋次前韵成二篇。以园翁,玉垂已有二篇。余亦有一篇故也。夜坐追成一篇以足之。
   清凉秋兴(九月五日)
   餐英小集(九月八日)
   重阳。会赋于香茶屋。
   桂田清宴
   士绥吟示一绝。率尔步和。
   和士绥韵
   轮回月
   既望。会怡堂园居。
   会茶屋。送丹老归岭南。
   竹露阁夜拈
   九月十八日。 上拜 献陵,仁陵。仍幸南汉。二十日还宫。锡愚病未行送迎之礼。 还宫日。赋十绝句。以寓祈祝之忱。
   芍玉招饮(九月二十九日)
   金陵唱酬
   东坡赤壁之年。杜子北征之月。作洞阴行。出惠化门。闻三松尚书方留道峰。意欲历叙。复闻不在万丈楼。宿万丈峰之天竺寺。惮于迂路陟险。直到琴泉。以诗替申。即十八日也。
   宿琴泉
   十九日发向云坛。午踰碧石岭。远闻朴台引行劳歌声。
   宿云坛。得家弟书。伏闻出外卿宰促还之 命。
   廿日发云坛途吟
   风佩堂
   余既成洞阴丙舍。兄弟并力置墓田。局内全幅。几尽收税。惟南端李氏田。北头两金姓田。合四硕亩种之土见漏。皆愿斥卖。价值不过千两。可收谷四五十包。风佩堂及先置墓田。付之家弟以供享事及庇身之所。而念余已老矣。承余武者。藐然了然。舍与田。若不及今明言立契。后日事有非吾兄弟所可知。在今日。虽若太分别。在后日。自当有据。准拟以千襁买南北三人田。与先置局内之田通同计亩。分半立石而标。建数十架屋子于李氏田上。即柳家前田。以伯兮家墓舍为号。以所分田之半属之。以为永世之规。至若局外之田不计。惟随买随管。不复分半。待田屋之成。当更立契云尔。壬戌闰八月二十一日识。
   溯检诸篇。词旨悲惋。多有不堪读者。是诗之变也。于其篇终。作豪爽富贵语以自解。
   出山还过青城途中
   过外北
   余尝爱白沙公诗。常愿身为万解舟。中间宽处起舵楼。时来济尽东南士。日暮无心漫汎浮。每欲效而为之。胸海甚窄。济川无才。思想不能到。适过白沙旧乡。想像杰巨规度。吟讽此诗。仍反其意而步其韵。自谓有心济物。不如虚其怀云尔。
   宋同知启荣以壬戌降。今年八月三十日为周甲。其母亲寿跻大耋。强健在堂。诚稀世之人瑞也。金雅英叟赠诗以侈其宴。余晚到追闻。恨不能一醉其酒。次其韵以寿之。
   品石亭
   玉垂招同海观,友竹,研樵赋诗而不示约。余因海观闻之。与晋斋携灯联往。相视大笑。童子以酒小告。皆雅事也。
   听雪集
   十一日更会香茶屋
   后赤壁夜。玩月清凉禅房。
   夜雨剪烛
   是岁十月之望
   四望皎然
   廿四夜芍玉园弟命韵
   廿五夜雪
   十月二十八日。领议政经山郑公因次对。奏复日讲之规。翌日政。差日讲官十员。锡愚滥与其选。(金炳学,洪在哲,金辅根,尹致秀,南秉哲,金学性,赵得林,郑基世,徐宪淳及余也。后加选金炳冀,金炳国,李景在,洪钟应,金大根。十二月二十三日停。)
   南至之夜
   不约约
   松石携酒来会
   余甥学汝。送借大明梅一本。即月沙公朝天时。求来于御史熊化者也。其后传种流广。非独凤城双身而已。学汝以其月沙公庙前遗种见赠。事甚稀。意甚感。方欲与社中诸人命题以赋。海士适至。诵余十数年前所作红梅诗。诗曰。参梅月落夜何迟。昙钵天花现色时。谁识政堂阶下品。曾移邵武谱中姿。新妆粉镜羞潮脸。芗泽冰纨浴透肌。秾李缃桃嫌烂漫。薄教春意上寒枝。余则茫然不记。吟讽之馀。仍用其韵。
   竹露阁夜集
   如是我闻
   又赋诗
   不可不吟
   梅开雪止
   仿聚星体。禁风月梅雪灯烛诗酒。
   洪悠斋淡浓江阁会赋
   兴于诗
   鯮鱼会
   悠斋置酒。余仍贺其姬人抱玉。
   梅前得酒。适凑老荆生日。
   李子谷招饮六玩堂
   腊之十六。访琴泉旧栖。素隐丈晋斋同往。友石亦至。
   诸益既还。悄坐林堂。与樊山芦隐命韵。
   同紫园晋斋氏饮怡堂生辰酒(十二月廿六日)
   除前二日。招饮唫社诸人。徐云皋,尹渊斋同会。云皋曾于余赴燕饯席同赋后初会。渊斋现宰金浦。有明春舟行会涌金楼之约。
   除夕
   上元。晋斋,紫园,玉垂来访。芍玉亦不期而至。(癸亥)
   十六。芍玉招饮。
   徐汉山侍郎出按海藩。岁癸亥春正。距与余入燕之第四年也。海省之地。亦与余同过处也。怅然唫呈。
   春雨掩门。宋君诚之适至。
   次沈松石见示韵
   玉垂园
   春园小集
   失题
   续春园
   又续话
   失题
   茶屋春集
   朴鲁荣见乡先生风月诵传。与樊山共赋。
   失题
   六月十日。芍玉,悠斋,晋斋,松石,星山,玉垂,紫园,兰西至。
   牛耳山庄
   咏龙砚(十一岁作)
   题舍弟村庄壁
海藏集卷之九
 书
   上姊兄素隐李公(絅愚)(丁酉)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戊戌)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己亥)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辛丑)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癸卯)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辛亥)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丙辰)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戊午)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以下年条未详)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
   上姊兄素隐李公书
   与石芝李时愚书
   与石芝李时愚书(丙午)
   与石芝李时愚书(丁未)
   与石芝李时愚书
   与石芝李时愚书(辛亥)
   与石芝李时愚书(壬子)
   与石芝李时愚书
   与石芝李时愚书
   寄甥侄李渊翼(壬子)
   寄甥侄李渊翼书(己未)
   寄甥侄李渊翼书
   寄甥侄李渊翼书
   寄甥侄李渊翼书
   寄甥侄李渊翼书
   寄甥侄李渊翼书
   寄甥侄李渊翼书
   寄甥侄李渊翼书
   寄甥侄李渊翼书
   寄甥侄李渊翼书
   寄甥侄李渊翼书
   与痴园李盥如论诗考(庚戌)
   与李雨帆伯衡(辛亥)
   与李雨帆伯衡书
   答柳雅书(壬子)
   与金敬教(炳学)(甲寅)
   上内从兄金尚书仲弼(辅根)氏书(甲寅)
   答大学士金敬教书(戊午)
   答舍弟士绥书(戊午)
   答心庵赵相国(斗淳)(戊午)
   答李尚书书(戊午)
   答晋斋赵(在应)(戊午)
   答悠斋洪(钟序)(戊午)
   答石农李(钟愚)(戊午)
   答丹城守书(戊午)
   与沈翰林仲复(秉成)(辛酉)
   与沈翰林仲复书(辛酉)
   与沈翰林仲复书(壬戌)
   与汪荃孙(元庆)(壬戌)
   与蕫翰林砚秋(文焕)(辛酉)
   与蕫翰林砚秋书(壬戌)
   与赵尚书退庵(光)(辛酉)
   与赵尚书退庵书(壬戌)
   与程少卿(恭寿)(辛酉)
   与程少卿书(壬戌)
   与张主事(茂辰)(辛酉)
   与张主事书(壬戌)
   与王霞举(轩)(辛酉)
   与王霞举书(壬戌)
   与鲍内阁(康)(辛酉)
   与张尚书(祥河)(辛酉)
   与王少鹤(拯)(辛酉)
   与潘主事(祖荫)(辛酉)
   答丹城柳校理(宜贞)(丁巳)
   与莱伯书(丁巳)
   与莱伯书
   与莱伯书
   与松留书(丁巳)
   与安服卿(膺寿)(癸巳)
   与人论诗旨书(年条未详)
海藏集卷之十
 疏
   辞吏曹参议疏(庚戌)
   辞嘉善加资疏(辛亥)
   辞弘文提学疏(甲寅四月)
   辞吏曹参判疏(甲寅五月)
   辞吏曹参判疏(乙卯二月)
   辞庆尚监司疏(乙卯)
   察典误字请改疏(乙卯)
   加请年灾疏(丙辰)
   还纳察典后自引疏(丁巳六月)
   辞左尹疏(丁巳)
   辞资宪新资疏(戊午二月)
   辞刑曹判书疏(己未七月)
   因晋州加结事自引疏(己未)
   拟乞休退疏(庚申)
   扬州儒生请金忠文配享石室院疏(丁巳○代人)
   巨济盘谷书院请额疏(辛酉○代人)
   翰林径出疏(乙未)
   翰林径出疏(丙申)
   翰林径出疏(丙申)
   翰林径出疏(丁酉)
   奉正使衔。先请扫茔疏。(庚申)
 劄
   两司联劄(雷异事○己未十月)
   两司联劄(廉宗秀事○辛酉十一月)
   两司联劄(捕厅罪人事○丁巳)
 启
   两司合启(廉宗秀事○辛酉)
   宾厅启辞(癸亥上尊号时)
 议
   宪宗大王祔庙时 真宗祧迁当否议(辛亥)
   孝定殿,徽定殿祝式属称改定议。(拟本○辛亥)
   三政救弊议(壬戌)
   影堂议(戊午)
   原州影堂议(壬寅)
   仁陵,绥陵,徽庆园迁奉议。(乙卯)
 典礼或问
   孝定殿,徽定殿祝式。(辛亥)
 讲义
   经筵讲义
 策
   三政大对(壬戌六月十二日。 亲临仁政殿。文荫三品以下及生进方外儒生试策。限十日呈。)
海藏集卷之十一
 序
   始祖墓秋享后饮福序(辛卯)
   送咸兴朱寝郎乐浩序(辛卯)
   送东田子卜居道峰序(壬辰)
   金刚山图序(壬辰)
   送家弟游湖南序(癸巳)
   兰台剩墨序(乙未)
   授时图略序(丁酉)
   古四郡纪行录序(壬寅)
   凤川义稧缘起序(乙巳)
   本孝经序(乙巳)
   金知事得龟寿序(庚戌)
   送尹𤮊斋(▣)赴燕序(庚戌)
   知异易序(庚戌)
   论文送李石芝序(辛亥)
   送俞学士君三(锡焕)赴燕序(辛亥)
   宝城宣氏族谱序(辛亥)
   平昌李氏世稿序(壬子)
   送李善卿(▣▣)游东莱序(壬子)
   宋氏世稿序(癸巳)
   经纬小记序(丁巳)
   凤村遗稿序(丁巳)
   送柳正言还狼川序(丁巳)
   海印寺唱酬诗序(丙辰)
   风谣三选序(戊午)
   江西中和集序(戊午)
   送李丹广 南归序(辛酉)
   金卲亭(永爵)六十一寿序(辛酉)
   通德门说送李丹广序(壬戌)
   经山郑相国(元容)回榜宴序(癸亥)
   江阳李氏八㫌录序(癸亥)
   松谷三世文稿序(癸亥)
   原州元氏族谱序(甲子)
   德阳院志序(甲子)
 记
   桑閒亭记(庚寅)
   结绳岩记(庚寅)
   东冷寻瀑记(辛卯)
   汉西赏枫记(壬辰)
   游满月台记(癸巳)
   白鹭洲庄记(甲午)
   监星岭记(辛丑)
   广腹洞记(辛丑)
   春游广腹洞记(壬寅)
   龟塘记(壬寅)
   原州行记(壬寅)
   重建清伊府政堂记(壬寅)
   近郊亭记(庚戌)
   松鹤堂记(庚戌)
   一叶亭记(癸丑)
   石琼楼记(癸丑)
   梦尤堂记(甲寅)
   谒表忠先院记(丙辰)
   首涂纪(丙辰)
   架山城记(丙辰)
   映碧亭记(丙辰)
   三日留安东府记(丙辰)
   映湖楼记(丙辰)
   关壮缪石像记(丙辰)
   三太师祠记(丙辰)
   溪山影堂记(丙辰)
   陶山书院记(丙辰)
   龙湫记(丙辰)
   野城清心楼记(丙辰)
   宝镜寺记(丙辰)
   内延山三龙湫记(丙辰)
   玉山溪亭记(丙辰)
   东京访古记(丙辰)
   盘龟台记(丙辰)
   通度寺记(丙辰)
   梵鱼寺记(丙辰)
海藏集卷之十二
 记
   东莱府记(丙辰)
   历日本馆记(丙辰)
   金海府记(丙辰)
   右巡初程记(丙辰)
   访李承旨村居记(丙辰)
   关壮缪庙记(丙辰)
   竹溪影堂记(丙辰)
   入伽倻山记(丙辰)
   海印寺记(丙辰)
   孤云影堂遗墟记(丙辰)
   咏归亭记(丙辰)
   枕流亭记(丙辰)
   探胜台记(丙辰)
   安义县治记(丙辰)
   换鹅亭记(丙辰)
   矗石楼宴游记(丙辰)
   入统制营记(丙辰)
   游闲山岛记(丙辰)
   雨床斋记(丁巳)
   盈德霁景楼记(丙辰)
   晚归亭记(丁巳)
   游金氏山亭记(戊午)
   唐岳掾廨重建记(戊午)
   平仲堂记(戊午)
   金尺洞记(戊午)
   远村记(戊午)
   艮堂记(己未)
   内村记(庚申)
   考槃堂记(庚申)
   鹤林庵七星阁记(庚申)
   赠兵曹参议李公㫌闾碑(庚申)
   花山重修记(庚申)
   品石亭记(壬戌)
   金陵游记(壬戌)
   守东斋记(壬戌)
   洞仙亭记(癸亥)
   永守亭记(甲子)
   金丹洞记
 跋
   西林丙舍图小识(丁酉)
   天游堂志(壬寅)
   枫泉艺游图跋(甲辰)
   燕岩山居图跋(甲辰)
   宋徽宗御画金鹘障子跋(乙巳)
   閒窝遗事书后(壬子)
   题醉琴轩画
   续史略翼笺跋(丁巳)
   洪氏八孝㫌闾卷跋(戊午)
   书徐原直(▣▣)记梦后(己未)
   书族侄士能(泰容)多又台记后(己未)
   临漳书院讲规书题(庚申)
   东莱郑氏派谱跋(庚申)
   师任堂画梅跋(辛酉)
   王春谟菊世家跋(辛酉)
   观澜集跋(壬戌)
   临漳书院禀目题(壬戌)
   书权高阳三政议后(壬戌)
海藏集卷之十三
 应制文
   谕副司直洪直弼(甲辰正月二十八日。以右承旨制进。都承旨李景在。左副承旨赵徽林。分撰宋熙成近默别谕。)
   辛亥嘉礼后金文忠四世祠版致祭文
   大王大妃殿诞辰 亲上致词笺文(甲寅)
   崇陵 亲祭文(甲寅八月十九日)
   判敦宁金洙根致祭文(甲寅)
   景慕宫酌献礼祭文(乙卯正月二十一日)
   景慕宫追上尊号陈贺颁教文(乙卯正月二十二日)
   定陵,和陵摄行祭文。(乙卯三月二十二日)
   皇太后崩逝陈慰表(乙卯)
   皇太后进香文(乙卯)
   故判敦宁金洙根特赠上相后致祭文(乙卯)
   谕祭岭南三十九邑渰死民人等文(丁巳)
   纯祖大王追上尊号乐章文(丁巳)
   仁陵 亲祭文(己未)
   纯元王后山陵 亲祭文(己未)
   皇太后尊崇诏顺付颁教文(壬戌六月。进贺使徐宪淳回还时顺付。)
   睿陵丁字阁上梁文(甲子四月)
 笺文
   大殿正朝陈贺笺文(在伊川时代营门作○辛丑)
   大王大妃殿正朝陈贺笺文(代作○辛丑)
   大殿正朝陈贺笺文(拟作○辛丑)
   大王大妃殿正朝陈贺笺文(拟作○辛丑)
   大殿正朝陈贺笺文(丙辰)
   大王大妃殿正朝陈贺笺文(丙辰)
   大殿冬至陈贺笺文(丙辰)
   大王大妃殿冬至陈贺笺文(丙辰)
   大殿正朝称庆陈贺笺文(大王大妃殿宝龄将跻七旬。 王大妃殿宝龄洽满五旬。丁巳元日称庆笺。)
   大王大妃殿正朝称庆陈贺笺文(丁巳)
   王大妃殿正朝称庆陈贺笺文(丁巳)
   大妃殿正朝称庆陈贺笺文(丁巳)
   中宫殿正朝称庆陈贺笺文(丁巳)
   大王大妃殿诞辰陈贺笺文(丁巳)
   大殿诞辰陈贺笺文(丁巳)
   栗谷李文成公祠板 赐祭文(庚戌○代人)
 祝文
   祭伊川府土神祝文(壬寅)
   清伊政堂重建定础祝文(三月小晦)
   清伊政堂竖柱告由祝文(四月二十二日)
   公山先墓告辞
   [公山先墓告辞]
   楼门先墓告辞
   广津先茔告由文
   祭广津土地祝文
   广津先茔岁祭祝文
   锦溪书院奉安祝文(乙卯)
   省扫祝文
   [省扫祝文]
   [省扫祝文]
   [省扫祝文]
   [省扫祝文]
   巨济盘谷书院追配金正文公文(丁巳)
   盘谷书院重修后告追享文(丁巳)
   新建表忠书院殉节碑阁告由文(丁巳)
   悯忠祠奉安祝文(丁巳)
   尚州尚忠祠常享祝文(丁巳)
   雪川祠李先生奉安祝文(庚申)
   盘谷书院延 额告由文(癸亥)
 祭文
   荐晦庵书文
   祭李石芝文
   仁陵 迁奉时进香文(丙辰)
   祭尚州李佥枢祠题位版文(丁巳)
   祭洞仙神文(戊午)
   祭李佥枢父子文
 上梁文
   鹊巢上梁文(字林鹊作鹊○庚寅)
   清伊政堂上梁文(壬寅)
   弘治旧楼上梁文(甲寅)
   礼乡祠上梁文(永兴○乙卯)
   西湖影堂上梁文(乙卯)
   洪佥知农舍上梁文(庚申)
海藏集卷之十四
 碑碣
   昌宁尉金公(炳畴)墓碑(癸丑)
   扬武原从功臣五卫将李君碑(丙辰)
   遗安堂金公(▣▣)墓碑(庚申○代人作)
   左尹白公(庆楷)神道碑铭(庚申)
   完山金教官㫌孝碑(庚申)
   外舅校理 赠赞成洪公墓碑铭(并序○辛酉)
   威靖金公(定卿)神道碑铭(并序○壬戌)
   高丽平章事露堂秋公神道碑铭(甲子)
   金主簿(仁达)墓碣铭(戊午)
   清虚亭墓碣铭(戊午)
   处士尹公(德祚)墓碣铭(并序○戊午)
   又仁岩铭(丙辰)
 谥状
   资宪大夫礼曹判书金公谥状(代人作○甲寅)
   崇政大夫行吏曹判书大提学申公谥状(代人作○甲寅)
   怀安大君谥状(庚申)
   吏曹参判 赠左赞成尹公(命烈)谥状(庚申○代人作)
   资宪大夫知中枢府事李公(山斗)谥状(壬戌)
   判义禁府事桂圃安公谥状(癸亥)
 行状
   杏园白公(志讷)行略(甲寅)
   诚敬斋金公(复铉)行状(甲子)
 墓表
   自墓表(乙巳)
海藏集卷之十五入燕记上
 韩使吟卷
   都亭
   坡平馆夜
   临津
   嵩阳吴生尚琬。以墨缘帖见示。即壬辰夏。余从翠微公来游所唱和者也。披阅之馀。不胜感慨。遂次其韵。又有赆章七绝。故仍又和之。
   太白山城。谒始祖壮节公祠。
   追和行台松都怀古
   心庵邮诗寄赆。洞仙途上发椷。
   到洞仙馆。遇海西观察。用晋斋韵。
   到黄州
   黄州儒士以诗贺余。兄弟团会。趁韵以谢。
   齐安阁夜
   船游乐
   次晚悟送别韵
   月波楼。与海西按使相别。
   箕城
   十一月初三日夜宿箕城
   练光亭
   出七星门
   练光亭。次板上韵。
   安州郡阁
   百祥楼
   嘉平怀古
   定州怀古
   倚剑亭(宣川)
   晓发宣川。用诗社送别韵。(十一月十二日。)
   宿良策馆(龙川十一月十二日)
   十三日到龙湾
   次金台山望宸楼韵
   谨赓 穆陵御制
   月夜登统军亭。次药玉板上韵。
   百一院。观妓女驰马。
   月夜宴统军亭
   和谢三松尚书
   简谢晋斋
   伏闻冬至日 圣教。以明年 纯庙元年回甲。 纯元王后舟梁六十年。追上显册。以寓感慕。臣远滞边塞。行当出疆。不得睹盛仪而与末班。怆恨之极。恭赋一诗以抒微忱。
   夜会三行人所
   渊冰忘戒。香灯告忏。更次。独吾无一篇。遍质副三行人湾州太守。
   江上作别
   江头饯席。吟示湾尹。
   庚申十一月二十六日渡江
   宿温井坪
   廿七日早起。温井入栅。
   妙姬以书来。慰我露宿之苦。戒以长途过饮。意甚勤。作二诗以谢。
   凤凰山歌
   边门杂绝
   送别鄗南赵进士。次其所示韵。
   鸦鹘关
   会宁岭
   青石岭
   太子河
   忆长城
   辽野
   初五日宿十里河堡
   辽东行
   沈阳
   大方身次刘秀才桂芳韵以赠
   又次刘玉山韵以赠
   新民屯道中
   大黄旗堡
   月峰山
   早发小黑山
   宿十三山。次书状韵。
   杏山碑
   十三山观日出。用前韵。
   次副使大凌河韵
   十五日发中后所。宿中前所。
   姜女庙
   山海关
   望海亭
   山海关
   永平府登明远楼
   夷齐庙
   榛子店
   丰润县学。观古牛鼎象尊。
   宋家庄
   研秋斋文宴。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分韵。
   玉河除夕
   访天宁寺观胜保留阵
   次沈翰林秉成韵
   次蕫翰林文焕韵
   西山圆明园海淀。被洋夷烧烬。往见感题。
   辛酉二月初六日。发北京城宿通州。
   初七日。午炊燕郊。宿枣林庄。
   初八日。午炊邦均。宿蓟州。
   初九日。午憩鳌山。宿玉田。
   初十日。午憩沙流河。宿礼润县。
   十一日。午憩榛子店。宿沙河驿。
   十二日。午憩野鸡屯。宿永平府。
   十三日。午憩双望堡。宿抚宁县。
   十四日。午憩深河驿。宿红花店。
   十五日。午憩八里堡。宿中前所。
   十六日。午憩满井堡。宿中后所。
   十七日。午炊沙河所。宿宁远城。行中人多说异闻。戏题。
   十八日。午憩连山驿。宿杏山堡。
   呜呼岛
   十九日。午憩双阳店。宿秃老婆店。
   医巫闾
   二十日。午憩二台子。宿广宁。
   二十一日。午憩中安堡。宿小黑山。
   二十二日。午憩二道井。白旂堡宿。
   二十三日。午憩新民屯。宿孤家子。
   二十四日。午憩大方身。宿沈阳。
   二十五日。午憩白塔堡。宿十里河。
   二十六日。午憩烂泥堡。遇别使叙市旋别。宿迎水寺。是日得 国家太平之报。欣忭曷胜。仍次赵鄗南韵。
   烂泥堡。午逢别使赠别。
   二十七日。午炊王宝台。宿娘子山。又得家书。
   二十八日。午炊甜水站。宿连山关。历大小青石会宁诸岭。拾青石砚材。用前韵以纪。
   二十九日。午憩通远堡。宿黄家庄。
   三十日。四台子午憩。抵栅门。
   三月初一日留栅。次姜判书丈见寄韵。
   心庵相公赴燕回。为言到湾。得湾尹寄来冬菹。幸加一餐。以诗为谢。而有冬菹㪺尽见人情之句。余寻常诵之。及余使燕还。黄绢幼妇寄送冬菹。其味胜于湾尹所寄数倍。以诗为纪。首以心庵公之诗。以识余风流罪过云尔。
   辛酉三月二十日。登练光亭。
   练光亭。次癸亥三使韵。与副三行人联句。
   关海途中
   崧阳
   碧蹄馆
 书牍
   与程少卿恭寿书
   答程少卿书
   与程少卿书
   与程少卿书
   与赵尚书光书(号退庵)
   与赵尚书光书
   答赵尚书书
   上大司寇退庵书
   与李郎中文源疏
   与沈翰林秉成书
   与沈翰林秉成书
   与沈翰林秉成书
   与龚主事嘉俊书
   与龚主事嘉俊书
   与江舍人人镜书
   与孙侍读如仅书
   与孙御史楫书
   与戴莲溪鸾翔书
   与洪汝舟贞谦书
   与谢御史增书
   与洪翰林昌燕书
   与孔绣山宪彝书
   与张主事茂辰书
   与张主事茂辰书
   与张主事茂辰书
   与潘少卿祖荫书
   与潘少卿祖荫书
   与鲍内翰康书
   与汪荃荪元庆书
   与严缁生辰书
   与许慕鲁宗衡书
   与蕫云舫麟书
   与王少鹤拯书
   与何铁君承禧书
   与本国庙堂书(入燕时)
海藏集卷之十六入燕记
 记
   渡江记
   栅门记
   路遇历咨记
   辽东记
   沈阳记
   月峰记
   关外记
   登宁远城楼记
   中前所城门记
   姜女庙记
   山海关记
   望海亭记
   登卢龙烟墩记
   登明远楼记
   清节庙记
   滦河行宫记
   榛子店记
   礼润县学记
   枯树记
   宋家庄记
   滹沱河记
   潞河漕船记
   通州夜市记
   东岳庙记
   入朝阳门记
 状奏
   谚状
   复路状(逸)
   复命筵奏
 祭文
   祭李雨帆(伯衡)
 谭草
   李郎中心传家吊慰
   沈谢證交
   程少卿委访
海藏集卷之十七
 杂著
   书架铭(壬辰)
   画屏八贤赞(壬辰)
   吴珣小传(甲午)
   淮阴论(甲午)
   鸿史(甲午)
 杂著○翰苑丛录
   紫霞软谭
   雪后召对
   列圣实录
   岭湖民隐
   内翰课法
   陶诗适意
   北辰辨误
 杂著
   教旗篇(壬寅)
   潍州论(壬寅)
   平范纪略(壬寅)
   记怀(壬寅)
   明季稗史(辛亥)
   记献
   草木正谬
   河丹馀小传(庚戌)
   记金籉笠事(壬子)
   重建内院寺募缘文(甲寅)
   海说(丙辰)
   京乡问答(丁巳)
   金陵诗话(丁巳)
   虎乡所说(戊午)
   中和壮节公书院修补禊帖引(戊午)
   风佩丙舍题榜(戊午)
   白虎通(戊午)
   书赠丹广(戊午)
   三省斋文引(己未)
   李边徒跣议辨(庚申)
   明史论
   留题瀛阳草堂
 纸尾
   吏额减省事纸尾(壬戌三月)
   咸兴火菑轸恤事纸尾
   还上变通事纸尾(壬戌四月十五日次对)
   防谷严禁事纸尾
   诇盗事纸尾
   镇营徵债严禁事纸尾
   邸债民徵禁断事纸尾
   场市浦口无名之税。堤堰田畓勒夺之弊。禁革事 传教纸尾。(壬戌四月二十四日)
   完营益山罪人举行 启本迟滞事纸尾(壬戌五月十七日)
   镇岑县乱民缉捕申饬。仍为关饬有事诸道事纸尾。(壬戌五月二十三日。南方伯处。)
   新昌,温阳等邑骑马放炮贼五汉枭首后。期于尽行剿捕事纸尾。
   怀德,恩津,公州追捉三汉枭警后。安集抚摩事纸尾。
   高阳城饷。就本郡均俵事纸尾。
   扶安,金沟乱民遮住宣抚使事。 传教纸尾。(壬戌五月二十一日)
 公移
   巡营礼状(辛丑任伊川时)
   新巡使到界礼状(壬寅)
   下帖乡厅
   乡议禀目题辞
   募户事各坊传令
   衙舍改建物财事乡禀题辞
   移兔山县文
   移金郡文
   华盖山隐仙洞改名事甘结
   校宫赡学田畓节目
   校宫追节目
   官奴逋钱防给釐弊节目
   报巡营状
   移铁原府文(癸卯)
   报巡营状
   移铁原府文
   李宗润问目
   李宗润供辞
   李元泰问目
   李元泰供辞
   遂安民状题辞
   报巡营状
 公移
   善山李羽峻状题(丙辰按岭营时)
   金山李琮和状题
   善山李克渊状题
   金山报题
   景濂书院事儒状题
   讲学关文(丙辰四月三十日)
   讲规追关(丙辰五月十九日)
   礼安进士李晚憙等状题
   金山景濂书院事关文
   礼安李氏状题
   蔚山朴时夏状题
   儒道状题
   道儒李应稷状题
   醴泉权久相状题
   醴泉权哲渊状题
   义城查报题(金养运,李汇发,朴胤祚)
   大悲遗墟碑阁近处犯葬摘奸判(本官)
   悯忠祠营建所关
   尚德儒会所关
   丹城还弊矫救事报题
   丹城逋还民状题
   丹城还弊矫救报题
   尚州儒状题
海藏集卷之十八
 附录
   祭文[舍弟锡禧撰]
   遗事[甥侄李渊翼撰]
   谥状[潘南朴圭寿撰]
海藏集跋
   海藏集跋[尹宗仪]
   海藏集跋[尹宗仪]
   海藏集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