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柳溪集卷五
柳溪集卷五 第 x 页
柳溪集卷五
 记
  
柳溪集卷五 第 326H 页
梨花洞记
太白之界。古称多灵真窟宅。北曰黄池。池下曰滁山穿川。东曰柏川。川下曰青玉新城。所谓梨花。盖其一也。莲花一枝。拔地千寻。左而迤起石峰。无片土。白屏一枝。盘礴十里。右以旋土山积碛。中有溪水自柏川来。涵泓演漾。结内外洞。山水至此而奇秀清驶。间有黄碧皑白。斑斑若五色葩吐出万朵。名之曰梨花洞。洞距家七十程。险百之深称之。游人逸士。往往叫奇讨胜。欲缚屋栖息。若将终老。一回首。置之忘域。纵不忘。有时入梦想。如是乃已者。不知几甲子。夏家君举缅祖妣于柏川洞。既曰。命余于梨花欲措置久矣。盖无因。今其可矣。寒泉吾何敢。然仿思亭故事。立数间。汝往营之。吾老矣。岁数三省今几年。况由汝至所不知何人。不忘亦几矣。亭于是。置田于是。为异日地。乃若山水之乐。其末也。命奎奉而退。沿溪下五里许。得万瀑洞。两山划开。层屏隤壁。林作城隍。左陡断平衍。甃皆石可亭。右
柳溪集卷五 第 326L 页
有小径悬崖。石尽齾艰险。瀑流其间。金沙银砾。符彩彪炳。间以白盘陀。凝滑不可行。寻径下数弓地。突有一麓自月岩下。势若北之。还结为东阜。超爽旷夷。抱内外洞。洞之脐腹。意其此耶。直占处循阜下。有一民屋。工人待已三日。靡日不登眺。左右颈脰。石峰突兀呈露。如金冠高帽者亲昵环侍。土山𡷾嵂拱揖。有松枥梓桀者。蒙密缪葛。前临深潭。潭外巨石削立为案。背负万瀑。崆峒含呀。少无浮霭。昏朝异候。幽阒奇瑰。横出层生。怡然自得。会有濠梁之思。下清湍玩游鱼。已披藤萝蹑崭绝。簇簇群峦。削剑戟罗戈鋋。险巇粗恶。俯瞰林湫。冬霜夏雪。积冱坚腹。阴兽所蟠虬也。骇心怵目。咏而归。声满天地。自非神疲气恼。日或三四之。若岩之神剜鬼刻。汀之水啮岸𥳽。石之皴栗赪霞。尚不惮记。况霎时骤看。能说其境者。不几妄乎。寂嘿端坐。想像其所经觏。若遗心智涤荤腥。或丧我久之惺。盖前人远蹠。不绝相接。病其僻处莫之营。在家君始搆。抑天之悭秘。有待而畀欤。一水一石。我其主也。迩来荣利澹如。雅好苓塞之志。尚无一区菟裘。喜得
柳溪集卷五 第 327H 页
藏书之所。其或有区册者从余游。与之乐否。督役斲削而止。堂成秋以为期。有云越溪水转北。从壁涧入有异处。遂振衣冥搜。两壁峡束。涧出其中。味甘冽。上数里。有层栈架屋下。飞瀑白雪如十丈馀。掉栗却退者三。出万死扶磴。意到高处。石角渐杀如雉堞。自为一局土脉。膏可垄耕。居民颛蒙。名太岘别洞天。循梯而返。此去月岩上。盖有仙人洗头水。与石龟阅千劫妥帖不动。下营土窟。缁髡三四人修鍊焉。名西月岩云。皆梨花助也。庚寅杨退月。
游云兴寺记
云兴寺。在大邱南三十里。盖平原之幽僻者也。玄黓岁十月。余与友人赴县升之行。盖系着于得失之关。非放意于登临之美尔。友人谓谁。金明远是已。冲夜而行。三宿以抵则州试亦退在旬馀。因窃自笑。以为非汲汲于功令者。孰肯为是行哉。询于州老。有云府之下古刹荒颓。历千有馀载。于是遂为盘礴之计。出大野中数里。信名都都会之地。南走昌宁等邑。东据清道之诸州也。有微径一线。横斜其间。盖可异者。余非好
柳溪集卷五 第 327L 页
奇之士而穷搜幽隐。左右以瞩之。峰者岫者。峛崺焉绵亘焉。卑相付高相摩。若斗若凑若倚。而特秀于群峦中。倾岸侧壁下而缭膝焉。一赏足以拂尘眸涤烦襟。迤向百步。得东隅有浮图若礕甃。赤白陊剥。不知阅几许星霜。其上架叶有架岩者。缁髡十徒而已。指而问山之特秀者。曰。独山寺之架岩者。通称曰云兴寺也。夫寺观之盛。凡与国消长。而必有取以为号者。诘其所以作所以名之。则俛而无言。不能盘问。乃为之言曰。盛唐熙治之际。以至徼塞万里之外。莫不崇沙门。未闻立学舍。至今传言。嗟夫。以若应天济世之英。何其所好者在于葱岭胡族之种。而不在于道学礼义之纠教乎。然考其图记。按其时月则遗迹荡失。无一二可据。抑盈虚各有时然欤。因咨嗟不已。既而周览。上下天容。四围地势。千寻松枥梓桀蒙密缪葛。而寺于是乎两陡之间。此其所谓云兴者耶。夫既未有天竺之楼观殿阁。又无如太颠监聿之识理韵释。则抑有所何取而娱意倘佯者哉。然其俗安閒。能有淳朴之风。而况吾二人。本以俗子。偶赏山林之乐。一
柳溪集卷五 第 328H 页
宜书也。寥寥千载。无有往迹。而惟寺创于唐兴之时。至今独存而不朽则二宜书也。既题二名于壁。又为之志。以识余二人之不忘。而寺之遇二人。亦岂偶然也。
法溪记
溪之水发源文殊下。直以东。又一道小涧。侧出葛坊之阳。迤而亦六七里入于溪。合为一洞天。其治则福州。介于太白清凉间。面阳阻风。人居鲜少。旧号柳浦云。吾姜氏胄于晋阳。世居京城。及八世祖都事府君讳胤祖。庐墓交河冶洞者久。时丁丙子。痛城下之盟。避地南下。挈二子入于是卜居。丁丑元月初六日。长讳恰。官县监号潜隐。季讳恪。即吾祖陶隐府君。其后 纯庙朝。以守义 皇朝。追爵吏议。再世而得省愆斋府君讳酂。师事尹明翁。邃道奥学。克倡门户。生讳再周。峻正方严。乡邦敬惮。高祖讳最一。曾祖讳泺。祖讳橹。皆隐德不章。而继业承家咸以正。考讳必敬。孝友直方。有祖风烈。不幸伏而不骞。识者恨之。此其八世大槩。近世以来。衣冠文术。不绝间出。而独其源远末分。积厚辑睦之风。邃古
柳溪集卷五 第 328L 页
朴直之气。日觉浸浇。其馀则类不知祖先贻厥之美为如何者。亦其理势之或然。私窃惧焉。于是追原其经历。干戈播流之由与夫植志立身。其所以惠厥后者如此。使来者有所观考惕厉。庶几乎法溪始基之志云尔。
省愆斋记
省愆斋。吾先祖先生所尝自号者也。旧有老屋数间。逮我先君子。始乙丑拓以新之。克堂厥基而风树不淹。岿然未就者久之。其后辛丑。不肖孤衔痛嗣事。剧底于成。粤四年乙巳春。扁以故额。呜呼远哉。先生早岁讲道于尼门。退而从止谷诸君子游。切磨博约。其所以修于身刑于家者。粹然一出于正。曷尝有纤瑕微疵之留藏芥滞。而必以二字自警。凛若身负大累何哉。盖愆之为言。非必形显之过。而心术隐微之间。才有差失。皆是物也。然非夫至明且健。无以察去潜滋。苟或去之不力。而以为无害无慝。容养遮盖。卒之能不为大谬者几希。此其名斋之意也。虽然。夫以先生之盛德驯行。默以成之而犹惧夫照顾未及。常若有愆。惟日循省如此。而况不肖
柳溪集卷五 第 329H 页
无状如命奎者乎。书曰。厥父基之。子不肯构。厥父菑之。子不肯穫。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诚可畏也哉。今其追原攸始。粪除虔居。思所以无替先绪。其道何由。亦曰寡其过而已。日瞻乎扁揭。惕然怵焉。如承面命。出一言行一事不敢放。无为前人羞辱否。居处恭欤。与人忠欤。以至志虑之微。得失悔吝。有则勇改。无则加勉。省之又省。慊于心。而后得免大戾而亦庶乎无忝尔矣。如其远者大者。益俟于无穷。此则岂不亦先生暨先君子遗意也欤。抑先君子之刚毅直方。虽不得进为于时。开业承家之伟。卫道揭德之功。益光前烈。法当附书。因并识于此云。
苏山斋舍记
凤城之南十里苏野洞。有落南始祖坟墓。即我七世祖节 赠吏议公也。祖妣 赠淑夫人南阳洪氏合其封。以曾王母 赠淑人务安朴氏祔焉。斋舍之屡濒倾陊。污不可居者百有年。爰就东隅。相地改卜。增庳易狭。经始三春。功告七月。复廊庖■(广畐)。总之凡八间。族叔必仁氏干其事。聚族于斯。觞酒落之。立少者而谂之曰。物之萃
柳溪集卷五 第 329L 页
合者。有将进之势。涣散者。有将退之势。今日之设。抑将萃而合之象乎。虽然。岂苟然哉。人道之纲。莫大于报本。家必有庙。墓必有舍。古之制也。类或年代寖远。昭穆变迁。至于所不忘何人。则水火不期。山冢崩缺。荒榛蔓草。掩翳冈垄。牧竖樵夫。恣意踯躅。思之至此。岂不衋然痛伤。孝子慈孙之圭为祭田。营立斋舍。樽俎有所。笾豆有品。世益增式者有以夫。昔我先祖府君。守义 皇朝。卓有大节。劬躬揭德。委祉于后者何如。而冠巾不衍。人物眇少。仅不满七十数。然遗风馀烈。隐隐至于今未沫。孱孙之不齿编户齐民者。莫非祖先休荫。则其于报本之道。宁敢少缓。自今岁一上冢。式遵十月初八。老少咸集。祀毕。列坐于舍。讲服宗盟。孝友乎父兄。和睦乎一家。疾痛痾痒。休戚缓急。思所以济之。每念祖宗其初为一人之身。浃髓栾团。务归于笃厚。庶几乎建立斋舍之意。苟或否之。町畦各设。形色睽乖。不合不公。至于侵渔守直。干索酒食。日困于行李供亿之具。而不获扶接。迁徙乌举。祀事比缺。祥福不下。祖其肯曰余有后耶。曾子曰。慎终追远。
柳溪集卷五 第 330H 页
民德归厚。诗曰。毋念尔祖。聿修厥德。勖哉。佥曰唯唯。请书遂为之记。
柳溪精舍记
太白之下。有所谓法川者。柳溪其旧号也。先君子拓其基。起大屋以遗不肖。背湫喧挹清闲。于散人肄业为宜。仍旧号题其榜。曰柳溪精舍云。余惟古之人筑室。则必有颂祷焉。若美哉轮焉。歌于斯。聚国族于斯者。至矣。及读周诗。至斯干一篇。叙事称美。始于兄弟之和而终于子孙之贤。家道之盛。无踰于此。富哉言乎。居此室者。其如是。殆免乎。虽然。非苟为徒然而已。姑即夫自家性分之天以求之。盖天高地下。二气五行。纷纶错糅。品物散殊。莫不各有自然之理。而最其大者。仁义也。礼智也。君臣也。父子也。昆弟也。夫妇也。朋友之伦。皆是物也。苟能体之于身而行之力。益求载道之文。讲学诵说。惟是之究则庶几乎先君子作始之美。而犹惧夫先德寖远。人物眇少。所习者口耳章句间。剔抉零碎。剿袭采章。应副文字之用。于自家分上。无毫发得力。呜呼老矣。是谁之过。子曰。进吾进也。止吾止也。孟
柳溪集卷五 第 330L 页
子曰。入则孝。出则弟。守先王之道。以待后学。此则吾岂敢。然古今一日。进之止之。厥机在我则避其名而师其实。不失为下士拙业。俛焉孳孳。毙而后已。斯其无愧为精舍主人可也。
胜刚亭记
金刚。我东一大仙山也。士生一世。既不获追蹑于大圣人之登泰山。而与夫朱夫子衡岳之游。则惟当遍历域内名胜。折之于毗卢顶上。恣观万二千峰。搔首问青天而后少偿平生之志。而亦可谓类也。限以地远。未谋蓦直一步。因得儒先题咏撰录者读之。恍如身历而手探。尤于唐人愿生朝鲜之句。勃勃然不自已。以为谓之天下名山不是誇也。今观梨花洞者。实太白之初落。而清流中泻。山益峭岩益奇。环合彩取。神剜鬼刻。殆非如丛石,茂陵,伽倻。周王之所可比侔。意其与金刚略相上下。宁可论大小之殊哉。虽然。一区金刚。徒然属之俗子登临。处处石面。太半绮纨膏粱。可恨也。余爱玆洞地秘天悭。幽阒过之。欲缚屋数楹。往年经始。而且将苍崖碧涧。大书深刻梨花洞天柳隐江山八字。以侈其胜。
柳溪集卷五 第 331H 页
北麓平处。别立一疗(一作寮)。迎致道流居之。跨梁往来。助吾韵致。中藏紫阳一部书。养性读书。弹琴鼓缶。歌咏先王之道。榜曰胜刚亭。镇压山门。此其识也。力绵中寝。倏然三纪。呜呼。后之人其尚有以成吾志者否。若其风物云烟之昏朝异候。四时变态则前记详之。此不复云。乙丑元月日。主人柳隐记。
省吾轩记
尝读鲁论。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复太息曰。有是哉。吾夫子传道之宗。而犹且云然。况吾人乎。反以自求则身分上所省。盖不止此。事亲而其果孝欤。事长而其果敬欤。动容貌。毋或暴慢乎。出辞气。斯远鄙倍乎。推是类也。何暇乎三者。愿学之而病其未能。一日。莆谷从叔公谓余曰。窃取三省之目。名吾轩曰省吾。君其为我记之。余辞谢不能者再三。既不获则亦尝瞷之。天资质淳无伪。行己接人。惟实是务。劬书抄观。比老罔倦。此士君子所难。而不自谓足。则盖将进于此矣。又求所以警其心者如此其至。虽不
柳溪集卷五 第 331L 页
德不文。顾安敢终无一言哉。乃仰为之言曰。三省无非忠信传习之事。然记曰。忠信然后可以学礼。则必以忠信为传习之本。谋而不忠则欺于人。言而不信则欺于友。传而不习则欺于师。思有以亟反之。为人谋。必竭尽自己之心。交朋友。必实践其言。学于师。必心体力究而习之又习。惟日孳孳则心目之间。瞭然参倚者存焉。而至于三字之扁。不自觉其为查滓也。欲以是百拜跪献。今公已下世。呜呼惜夫。虽然。嗣子鼎奎贲厥趾。粪除虔居。读父之书。诚不敢忘先人之志。揭之窗壁。出入观省。以之为没身继述之基业而无或怠焉。则是省吾轩主人。已既复于鼎君。且自省云。
尚默堂记
童年侍立先君子侧。习闻春川朴公恬静谨敕士。乙巳秋。真城居时元,镇宗昆季。吊余垩室。道其先人斋号。愿有谒焉。即所谓朴公也。辞以涉学未久。文且下。不堪是寄之意。前后至再而其请勤恳。有不忍拒者。既而时元殁。感念不置。其可无一言以慰九原之思乎。谨按公以妙年。生
柳溪集卷五 第 332H 页
不乐举选。筑室三山里。有江山鱼鸟之乐。不顾也。取尚默二字以自命。盖常病世之君子脂韦汩没于功利窠臼。茫茫荡荡。往而不返。甚者诞瞒皎厉。各出头角。趍舍好恶。决诸誇伐贤智。至于蛮触相竖。泾渭莫的。巨浪漳流之势。一苇之于江河。则其意有在于是欤。然超绝不滓之志。使其年寿则高蹈江海之上。益究吾儒事业。富有其具。不惟高尚其志而已。且将默与潜契。而不幸早世。先君子之晚年亟称。宜哉。窃闻之。古之人思所以显其亲者。不特立身扬名之为足恃。是以。不求诸人而求诸己。不务其外而务其内。今为镇宗计。修葺先庐。牢关却扫。思其所好。服其所行。无或敢坠。间以弹琴读书。助发神观。其于实践。专力向里则庶几乎含训嗣事。无愧居是堂焉耳矣。
云月台记
凤栖之北里许。有所谓衙洞者。洞窕而深。宅幽而阻。盖城市之山林也。金君顺则甫居于是。课儿诵诗。养鸡种黍。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日直东隅几百步。得特地盘陀自作三层乐之。立茅栋
柳溪集卷五 第 332L 页
数间。功既讫。命之曰云月台。盖大块之间。万类相禅。无尽状亦无尽观。而最其伟然者。日星也。风雷也。山川也。皆可象物。舍是而必取夫二者。独何欤。今夫天将雨。地气上腾。无择于山涧溪谷之原渊高下。融结为云。其有泽物之象。而吾知金君深藏不市。则非其思存明矣。况乎月之为体。结胎阴精。倚于太虚之上而不能与日为伉。躔度行程。退次却步。盈虚晦明。惟其所使。求之于人。殆类与世推移。消息俯仰。恶用是为哉。试尝一造登眺。占地亢爽高旷。簇簇冈峦。来输坐席。南有一角。突若海波蹲伏缥缈于空濛掩霭之间。令人错愕恍惚。金君指示曰。这非云气否。且夫天朗气清。送夕阳迎皓月。最宜此处。廓然无障。几与天际。此其所以合而命实。子其为赋之。余惟世之好言鸢鱼活泼。吟风弄月之趣。不若体之于身以求自己之实。昔紫阳子晚年。有门人问与点之意曰。某平生不喜说此话。论语自学而至尧曰。都是工夫。又悔不改浴沂注一章。留为后学病根。敢援此跪献。倘以为然。不佞请推明天光云影。月落万川句。提撕相勉。尚
柳溪集卷五 第 333H 页
未晚也。
兰轩记
柳溪之西南十里。有古所称枫泉者。杏山其旧号也。杏山李丈。隐居行义于其中。余是年夏往候之。丛书于几帘阁。趺坐出示其松月翁史选及其先公自省目。喟然谓余曰。吾先子躬修孝友。任分无营。独兰以名轩。其必有义。子其记之。余既辞而不获。则窃惟之。幼少时获侍先君子。夙瞷公之屈临陋止。风度凝远。议论和粹。愔愔心语口曰。升平教化之馀泽。衣冠文物之遗风者。忽忽馀四十年而未敢忘于怀也。譬之草木。其族甚多。如商山之芝。靖节之菊。濂溪之莲。林公之艾。皆可媲合。而必取夫逸少之兰。何哉。盖兰之为物。生于隐谷之中。圆茎白华紫萼。独茂于众卉之伍。郁郁馥馥。实有馀而不蕲人知。优哉游哉。犹有卒岁之意。而既老且硬。愈久愈烈。此其所以名轩之义欤。公以天潢远派。早事公车。蜚英腾茂于纡朱拖玉。则瑞世华国。畴之不若。而深藏不市。涵养本源。静退之风。闇章之实。庶几芳兰似之。呜呼韪哉。惜乎非知德者。孰能
柳溪集卷五 第 333L 页
臭之。韩公兰之操曰。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文子曰。兰芷不为莫服而不芳。今李丈。第二庭兰也。惕然有志于先庭顾名之义。践修服行。无或不虔。有以气像于陟降俯仰之间。而父诏子勉。皆得以充乎内而不暴于外。益懋乎其远者大者。则房室心志之馨。自有潜滋浸长。根深末茂。不可掩矣。夫然后无愧为兰轩公之嗣德。而日至华闻。不止小草东山。且将为王者之香。其有望焉。
洞舍重新记
法洞古有库舍。盖姜李父兄之所也。历世既久。老屋支柱面前摧压之形。十已八九。而前后掌其任者。偷惰惮事。仍旧苟且。甚或阳操两可而阴实无意着手。可慨也已。是年乙丑。李君锡纯堂侄錪。顾瞻咨嗟。合辞言曰。不在其地则已矣。否之。吾其可辞。亟谋重新。而病其障碍不畅。撤而迁于东偏数步地。自经始以至讫事凡数十日。工若干费若干。而沛然有裕于不足之中。综理微密。龠合不差。于是金谷之盖藏。輂杠之奠置。谨其凉暴。严其出纳。其戒令纠禁。尽揭门楣。
柳溪集卷五 第 334H 页
使之一新耳目。以其馀力修整洞案。且将首倡讲学。竟议不合而止。惜其所试者少而所及之不广也。抑尝闻之。事有当为。虽不及。亦勉为之。若必有馀而后为则终无时矣。向使李君托以责偿无凭。一遵故例而已。则是舍之鞠为芄莽。势须必至。安保其有今日耶。前人作始之眷眷苦心。不惟赖此举而存羊。其将永有辞于无穷。岂可使后之人无传焉。特为叙次其本末。使知成之难而废之甚易有如此。后有君子。不懈益虔。皆以李君之心为心。亦不忧乎忝厥父兄之志也。
柳溪集卷五
 跋
  
敬书 御赐大学后(庚戌)
先祖应教公。际我 宣庙朝。明扬千一之会。道德之实。学问之光。默相孚合于 经幄之日。与夫禁林之地。所以特除德源者。股肱郡也。 宠赐大学者。治世之大经也。君臣感遇之难。古今所同则以如是不世之知。何不大显于天球清庙之间。惜也。仅试州郡。未究治平之蕴。窃有憾焉。何况 内赐卷首。冠以 万历日月。 皇明
柳溪集卷五 第 334L 页
旧物。如昨日事。而天意即今左海。风泉之感。尤扼腕流涕。敬诵解使中州无左衽。斯文千古未尘埃句。百拜祷祝。用寓 先王尘刹之报。至其当日如天之福则浅识未敢形容。略书颠末。后之人其尚有以想见一时际遇之隆云。
谨书陶隐扁额后(壬子)
昔我先祖吏议公。值 皇明丙子。耻城下之盟。与伯氏潜隐公。北入太白山下。杜门自靖。号曰陶隐。盖取晋处士不事二主志也。其后重甲粤三年戊寅。特 赠是官。府伯尹尚书鲁东。为之大书刻妆以遗焉。可敬也。未谋数楹屋子。姑藏祠庙。厥有年所。窃伏惟念。濂溪周先生晚居庐阜之下。冒以营道旧号。晦庵先生居潭溪之上。取故里紫阳山以名堂。示不忘本。原此推之。私居精舍。先祖创始卜居之所。且不肖孱孙与祖为体者。移榜精舍北壁。朝夕对越。用寓羹墙之慕。何所不可。揆之情理。宜无所嫌。后之人其有考焉。
先祖省愆斋先生遗稿后(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斋와 后를 보충하였다.)
文者。明道者也。盖道之原出于天。惟圣得之心
柳溪集卷五 第 335H 页
积于躬。存诸中发之外。自然之符也。自其光华之彪炳谓之文。诗书易春秋是已。苟能即其书。以心体之。其为文何有。世衰级降。类不免文与道为二。间有作者。文给甘酸。实事委璅。叛弃绳墨。瀇洋无涯。以至离道之远。虽日传万轴。何足与斯文哉。际我 肃庙朝。作成鸿化之时。达材成德。鱼鳞杂臻。实千载之一会而笃信守道。不求闻达。惟我祖省愆斋先生为然。自童羁时。涵淹种绩。已如成人。比长。先立大者。佩服乎陈茂卿夙夜箴。盖取其抽新得省旧愆。文辞则不屑肆力。然时当应酬处。略有著撰。抑吟风弄月之暇欤。今伏读遗文。简而实。略而备。有如大羹之有遗味。岂无其所自。粤在妙龄。就正于郑抱翁。获被提掖之力。逮夫弱冠。讲道于尼山。行束脩之礼。中矩蹈绳。一遵师门之教。蓄养既久。践履益笃。发之翰墨。虽其绪馀。躬行心得之验为不诬。视世之淘泽耳目。掇拾词章。希世取名者。何如也。命与时乖。抱道不试。残章剩馥。适足为后人赏玩而已。则斯文有数。得无慨然。殆至百有馀载。又无子云尧夫偿识撰次之。尤亦恨矣。虽
柳溪集卷五 第 335L 页
然。天晏列宿。斯道会当复昌。付诸剞劂氏。其知道者任之天。将愈待于后欤。忘其猥陋。略述所感。以谂巾笥云。
先考府君所抄性理说后跋
先考白窝府君。雅怀读书求志。嗣守一脉世学。早丁王考通德公忧。门户深阔。每以不克就志深恨。燕居注心。尤邃性理之书。节约是编。所有以也。窃伏原念。盖以为此个宗旨。如食息元气。不可一日无者。先要植立基址。为自家好贻厥。苦心为如何焉。不肖无状。不能克堂厥基。衰暮零落。痛无以藉手异日。而仲儿𨪌易以新妆。稍自振厉。奉玩墨迹。手泽如昨而忽忽已五十星霜矣。敬题篇末。血涕交零。来者必将有感于斯。而益思所以发先志也。
谨书先君所书感兴诗帖与仲子𨪌(庚子)
先君不好细书。所书者独此耳。不肖摸𢱢有年。未敢涉笔。藏之久矣。日。仲儿𨪌请余缮写。年在弱冠。而何其奇也。使先君在者。其将曰有后也。撤以命汝。汝其追填趾美。勿替宝之。
四从祖松西先生遗稿跋
柳溪集卷五 第 336H 页
先生遗稿。始藏于家。逸于火者十居八。独得若干篇。特泰山一毫芒耳。昔黄鲁直赞苏长公文。历劫赞扬。有不尽者。今亦云。虽然。文章非先生志也。其临绝辞一篇。(人生会有死。所嗟未闻道。道苟未之闻。七十亦称夭。)足以了先生。后有君子读之。其可知已。(己酉)
外王考云溪府君疑集后跋
外王考遗文甚众。独此篇藏于弥甥家。岂妙年时应举文字欤。大率论著纡馀平铺。间有管括肯紧。类非空言无益之文所可侔拟。而未发中和等说。尤杰然倾湫倒海。深契程朱两夫子旨诀。可贵也已。小子生晚。未及受狮子一画。殁身遗憾。然苟使奋发感厉。有以躬行心体。不亦少承厥志欤。伏读感系。且庸识之云。
书家藏雅诵后
此吾横𥲤笔也。家有空册二卷。命横𥲤缮写雅诵上下篇。既阁藏巾笥。今年夏。将改妆。俯仰屈指。横𥲤作古人矣。为之汪然出涕。易以新衣。噫。少须臾追从讲讨。疏通警悟。辅益不少。而横𥲤亦藉手归者。不甚愧惜乎。睹其笔画端致。蔼然类其人。横𥲤谓谁。少也同学人。
跋家藏柳溪精舍四字后
右四字。高古奇崛。其大如椽。世传言故县监沈若鲁笔(沈公字得甫青松人。官止慈仁县监。)云。外舅东园翁评曰。冠绝近古。当属之第一。真知言哉。癸丑元月上浣。柳溪老叟书于精舍。
柳溪集卷五 第 336L 页
东园金公墨帖跋
东园翁。命奎之外舅也。往复𥳑牍笋束。就中大书者曰。陶隐旧宅白卧閒人八字。其后又追书竹左庵海右轩柳溪精舍十字。敬斋箴一。诗评杂抄二卷。屏书一。此其大较耳。然公之所以立于不朽者。岂独笔画也哉。盖其孝友雍睦。甲于山南。获重语。比老气貌益神旺。方瞳烱烱。九十年泊然尸居。类山泽道人。人莫不法象其贤。欲被顾眄之光。往往伐石攻木。填门求墨。得一字。辄宝藏之。此非平日躬修敦行之效耶。目今人物眇少。日趍于妩媚妍熟。风声气格。非复畴昔朴实。嗟夫。如翁者岂易可得。为之太息。识其后。若夫心画之正。结体之全。追迹钟王。自成一家。不与法缚。不为法脱。可敬而不可狎者。百世之下。必有默契而鉴赏之。
柳溪集卷五 第 337H 页
明斋先生手帖跋
右尹先生所与省祖府君笔帖也。揔九幅。差大题字不预是。斋沐读之。自非寻常寒暄。要皆谦虚问答之辞。而其中有曰年纪老大。讲问不辍。存省不懈。每用钦叹。夫非先生诩与之深。与夫吾祖问学之实。何以能获重语于师门哉。且观其下令侄秀士。即立斋讳再恒。又何其盛也。推原其渊源所自。则非惟验斯文一时之胜。垂之无穷。足以寓高山景行之思。敢窃题其后以示子孙。使于前修盛德之懿。知所勉慕而永世保藏。毋或失坠云。
金上舍明远家藏果斋翁诗帖跋
金君明远与余善。出示其一卷帖子曰。此吾果斋翁所为赠别诗也。海隐先师既次之。子其踵诸。命奎伏而读。两先生皆斯文丈席。伟画名章。象之器有关和之重。足以徵远。鄙是何人。敢赘一辞。顾其请益坚。因敬题其后。
鹤坡赵公(星复)简帖后跋
鹤坡赵公。先君子执友也。雅相敬重。既而申结姻好。𥳑帖笋束。殆无虚月。岂所谓前辈交情笃
柳溪集卷五 第 337L 页
厚。语意真实者耶。命奎夤缘出入。获被顾眄。而零落华屋。廿馀年数。梧桐秋矣。凤凰逝矣。谁其似者。尝欲身到鹤坡亭。饱赏风篁水月。抽出琴书。质之巾车傍而归。竟未遂焉。命矣夫。奉玩手墨。益加敬重。为之咏叹。记其本末。公讳星复。鹤坡盖自号云。
谨书清阴金先生诗后
 东阡北陌夜三更。望月追风独自行。天地无情人尽睡。百年怀抱向谁倾。
先生丙丁后归卧石室时所作。词意有无限含蓄。而凛然扶树。冠映今古。直与秋霜夏日争其高也。百世之下。有并其斥和疏读之。长使英雄泪满襟。岂独死诸葛一人而已哉。
荷亭琴公(凤柱)遗文跋
命奎自幼少时。习闻荷亭公受学省祖门下。踵得其书与诗诔文而读之。有以窥学问之奥。而重叹其眷眷师门又如此。其后孙龟铎甫。间谓余曰。吾祖文字。逸于回禄。独贵笥之藏弆一二者。保守无恙。子盍书以遗之。余乃作而言曰。礼不忘其本。乐乐其所自生。若君。其有礼乐之心
柳溪集卷五 第 338H 页
欤。虽然。士生斯世。穷达不足论。论其所传而已。夫以荷亭公之敛华韬锷。所传宜不止于此。而俛仰之间。恍然若将见其人于百载之下。亦足声容之。奚在乎多哉。窃原公之所以传诸师行诸躬者。非独使命奎之晚出。托名文字。形容发明。抑龟铎甫益思感厉嗣训。以俟后于无穷。则庶乎荷亭公之志焉尔。
书壬辰日录后
昔我 宣庙朝岁在壬辰。岛夷陆梁。 銮舆西狩。三都八路。尽为其有而几乎无国。幸赖月汀,白沙,西厓暨柏谷,汉阴五君子协心竭诚。 宗社获安。人到于今免得被发左衽者。亶由其赐。然此非人力。殆天乎。朱子于李公奏议。尝序之曰。天之爱人。可谓甚矣。惟其感于人事之变。迫于气数之不齐。天下或至于乱。然于其乱也。未尝不为之预出能弭是乱之人以拟其后。使生民之类不至于糜烂泯灭。而为之君者。犹有所恃赖凭依以保其国。是则古今事变之所同然。而天之所以为人者固如此。吾于诸君子亦云。
书金顺则所藏朱子书节要后
柳溪集卷五 第 338L 页
𨓏在丁未夏。猥间客席。公意气伟然。出示一部朱节曰。穷乡晚觉。欲窥是书。而才识非长。往往有全不口属。子其为我腾吐。点标句绝处以惠之。余感公之老而益厉也。不量轻弱。僭下两编。旋觉其差缪非一。稍俟已见少进以毕之。公今就世。非惟我犹为人之感。亦何心更忍是书之役。噫。其负之哉。掩卷太息。书以归之。
书仲子所书易经后
大凡易之为书。原于河洛自然之数。而经四圣人手。备著其卦爻彖象文言系辞。皆有以关括推变。决嫌明微。及夫程朱两夫子作传立义。或专用义理。或本之卜筮而撮其大致。表揭为理学之源则如出一轨。其虑天下后世之意亦深矣。世之读者。患其奥古难晓。影说过去。间有帖经墨义之人口耳徒诵。不复知求圣人遗意以诏性命道德之实。窃尝恨之。𨪌子抄易四卷请熟复。有是哉。尝爱乾易坤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建立宗旨。果能此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不在他
柳溪集卷五 第 339H 页
求。亦尚有以发余之寡过未及则不亦幸矣。
柳溪集卷五
 铭
  
枕铭
生于山。众木之杰。免得樵苏爨。不为湍沙齧。胡为乎此。斲一尺枕。我取尔钝。尔砭我寝。一精神梦周与孔。然则其可忽之哉。愿言与尔日相亲。警朝夜之昏懵。
丌铭(并小序)
 不肖孤自上学。苦无一书床。岁在壬辰。先君子亟意营造以命之。盖志也。出入祸患。不能刻厉探索。皓首今来。益增怆恸。敬作丌铭一通以自砭。又欲来者之嗣其意。刻之如左云。
矗其足。方其面。间几窗。傍笔砚。于尊阁。俨若思。寻孔颜。希程周。庶无斁。毋愧丌。
柳溪集卷五
 论
  
子贡货殖论
世之君子谓子贡货殖。有不满者。以余观不然。夫以子贡之贤。而岂不知货殖之不可乎。夫子天纵大圣人也。有尧舜禹汤文武之德。集伯夷伊尹柳下惠之清与任和。终乃温良恭俭让以
柳溪集卷五 第 339L 页
得之。使之得位行道则三皇可四。五帝可六。宰我所谓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者。岂不信欤。当春秋之时。自天子至于列国大夫。弃礼义尚功利。鼓之以老聃晏子之学于其间。生民涂炭极矣。时则颜子在陋巷。子路好勇倔强。冉闵以下。或出或处。皆做不得。夫子之名不得阐矣。夫子之名不得阐。则夫子之道晦矣。夫子之道晦。则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子贡见其如此也。独不为夫子地乎。早归圣人。薰陶亲切。有非诸子之比。则苟利于夫子。发肤何惜。矧乎度其可。有不至于大不可者乎。虽然。权衡一世。阐发名实者。卿大夫事也。子贡非有卿大夫之位则其势无由。苟能积财备货。连骑结驷然后可以行乎列国。通乎卿大夫。游扬其名。卒有以立于天下。则子贡之货殖宜也。若或区区于匹夫之谅闇。拱手熟视。不加休戚于其间则岂惟负大圣人。厚诬万世者乎。子贡以之如楚如越如吴。称赏夫子之道。于是天下知有大圣人。弟子益进。授受发明。纲常乎天地。日月乎万古。反有贤于尧舜禹汤文武之行于一时。子贡其贤乎
柳溪集卷五 第 340H 页
哉。太史公曰游扬孔子。子贡先后之是已。夫子殁。子贡独筑室三年而后归。子贡之于夫子。为何如哉。余故曰靡子贡。夫子只为一鄹夫子止耳。孟子书有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货殖之说。出于传记。则固不可信也。
平泉花石论
尝观凡物之理。盈虚聚散无常。得于前者丧于后。穷于此则萃于彼。当待物之来。顺应而已。天下之大。不能劫而留之。迁徙剥变。历代皆然。矧树石之微哉。李德裕。唐之贤相也。出入勋德。亚于姚宋之下。而营平泉一庄。实之以花石。及其死。诫曰。毁一石一树者。非吾子孙。何其陋也。盖俭者德之恭。奢者恶之聚。闾巷匹夫之粗识义理。长顾却虑则淡然无所嗜。修道蓄德。以为垂裕之计者。咸以正无阙。岂德裕之为人而知不足见不到而然耶。当是时。唐失其政。突厥陆梁于外。朋党倾轧于内。至于叛将强臣。蠹居棋处。世袭故事。此正君臣宵旰之日。而与国休戚。忘身殉死。思有以进君子退小人为念。荐一道遗表。劝勉子孙以忠孝二字。世守家诫云尔。则所
柳溪集卷五 第 340L 页
谓柱石之臣。于斯见之。释此不为。顾乃贪豢富贵。招权植党。卒之留意花石。直不过目前玩好耳。何预于得丧久近。而抵死说道不置。惜夫。使德裕隆俭识大体者。高不为利怵。下不为威诱。何暇外慕为。昔萧何置宅穷僻处曰。后世师吾俭。裴晋公退处午桥。常曰。后世勿坠文种。岂所谓识大体者欤。世之说者。或以德裕上下于开元名卿之列。而投死南荒为不幸。以余观。其宜哉。古人尝曰。九华一石。造化尤物。余于平泉石树亦云。
宋高宗论
余读高宗纪。独怪夫中兴之主而不能进一步窥复中原。卒之王业。偏安半壁江南。岂亦智不足势不敌而然欤。或曰。秦桧讲和之说误之。是不然。乃高宗使之也。金虏之于宋。为不共戴天之雠。则强弱不须论。但当有死复雠而已。春秋云不复雠。不书葬。使高宗懒弱无立。众仅一旅。痛深切骨。内修外攘。返二帝复旧都后已。夫以英哲拨乱之才绰有馀裕。翼之以忠荩材杰之士奋张协赞。一纸甫下。四方勤王之师。云集响
柳溪集卷五 第 341H 页
臻。揆之天时人事。合在一举。而顾乃自安为计。非不能。罪在不为也。原其心。盖疆土恢复则二帝返驾。二帝返驾则天位不可不让。患失之念交战。是时奸臣迎合主意。鼓倡邪议。力沮恢复。定为国是。然后一以为通信。一以送祁请。冠盖相望。卑辞厚礼。忘亲逆理。孰大于是。苟念靖康时父母兄弟羁縻虏庭。宗社蒙麈(一作尘)。生民涂炭。至于天地腥毡。衣冠倒置。及其曹勋之师归。上皇半臂书曰。有清中原之策。悉举行。无以我为念。为人子者。其心之谓何。而一切置而不问。甘心臣虏。虏至则匹马南渡。尽弃旧物。虏退则驻跸称贺。略不捍御。诸将献捷。亟命班师。致使赵张之忠死于窜谪。武穆之功枉于大理。如此而可谓中兴之主乎。昔卫公辄。据国拒父。唐肃宗即位灵武。迹高宗之为。何异于此。书曰。予畏上帝。又曰。予不顺天。厥罪惟均。不容不讨云。
曲端论
南宋高宗时。得一贤将如曲端者无几。张魏公信谗杀曲端。死之日。浃西士大夫莫不痛惜。至有怅恨叛去者。甚得人心。其亦有如此矣。王庶,
柳溪集卷五 第 341L 页
吴玠二憾。肤受日夜。题柱一诗。足为媒檗之计。然特其反形未具。听其飞语。遽杀干城之将。已为不武。况二帝北辕。宗祊污辱。生民毡腥。偷安忍耻。无意收复则已。否之。羁縻阔略。责其来效。何所不可。竟不容一曲端。庸非魏公之累欤。然方其延安之役。逗遛不进。日杀王庶为心。罪不在贷。昔蔺相如曰。吾岂畏廉将军哉。强秦之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耳。两人相斗。其势不两立。廉将军闻之。肉袒负荆。遂为刎颈之交。向使曲端平心处事。一如相如。则王庶可以交欢。吴玠可以结纳。协心济事。必使金虏只轮不返。中原陆沉。庶几指日可收。不此之为。手握泾原精兵。偃蹇迁延。坐失机会。驯致覆车丧师。又欲委罪于王庶,王燮。自解为计。推原所以。忌功疾能故耳。盖尝验之。师臣受命讨贼。罪莫大于缓师。亦未有沮挠相持而必立功。痛念靖康国事。枕戈尝胆。誓不与此贼戴天。梓宫不可不返。三河不可不复。所宜以身率先之。有君父而已。何暇将佐间。悖戾各相谋。以此观之。曲端之死宜矣。然独惜魏公不能声罪当初。亟正典刑。
柳溪集卷五 第 342H 页
及夫谗怨俱作。特以暧昧不明。史氏所言吴玠之故杀曲端。不及诸葛亮能容魏延,杨仪者。不亦以此夫。传曰。自作孽不可活。信乎曲端之谓。而亦可为后世忮功者之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