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书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2H.gif)
去冬造仁里。适尔乖逢。至今耿怅。岁改春半。虽转悉动息。未谋奉叙。一山南北。果如是夐绝耶。即玆和暖。经履有相。岱镇奉老遣日如昔。惟是颓塌日甚。冬春日子。都从閒漫过了。有时凛然以惧。而亦不能自振柰何。每想兄立志坚固。日有程课。若得以时相从。必有策励之益而未能得。叹如之何。曾于伯氏兄。恳借性理大全。已蒙诺矣。今走人幸照检送惠。则一阅后当即还鸱。千万勿靳也。近日星异未知何以致是。禳之亦将以何道也。徒有漆室之忧而已。
答柳仲思(丙寅)
良晤之阻。积有旬月。而案上时对辱留文字。以代讲讨之娱。自幸衰陋未为无分于师友也。即玆冱寒。不审棣堂燕养增卫。岱镇一番府行。事多败意。归则行孙娇吉礼。扰恼有不容言。今幸稍就静帖耳。西骚近有罢兵之闻。自此可无杞人之忧耶。类言一番了过。尽觉采摭之精而增衍之博。但看时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2L.gif)
答权景和(气○己巳)
邂逅良觌。计已廿年前事。想来仅记颜范。而相望益落落。时一翘怀而已。乃于夏末。自川上传致一封书。以审近来美痾成痼。遂废司视。雅知精魄甚强。而桑榆之境。乃至是耶。俯嘱以先集校事。则岱镇自来眼目。不足以辨认银根。而近者眵昏日甚。几与废视无辨。由此精神亦眩晕。不与文字相入。凡系校雠。决非所堪。远闻者实未之烛也。景天族祖来责一阅。且要柳仲思同之。于是辞不得矣。谨就而卒业。乃知先先生笃学实行。实为湖门前列。而闻风于平日者。犹为浅也。顾其中往往有妙忽可疑及散漫不必传者。辄商议删移后。检得卷数。似朘一编。极知谬率。然既与校矣。不敢不尽心焉。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3H.gif)
答南稚儒(兴寿○庚午)
顷蒙委枉。值有针毡之戒。未得挽与永夕。尚此颎怅。京玉兄来。拜领宠翰。意寄郑重。仍审涝炎。靖履起居增卫。深以慰释。岱镇愦状仍昔。但当暑眊聩愈甚。往往不可堪耐。痴轩集自兄重嘱。又一番翻动。极意考订。谨依莲亭缮本。以五卷二册裁定。未知盛见以为如何。序文亦依教仰备。然颇觉烦冗。以中间提入四学大槩也。无文不能总而约之如古人。手分至此固无怪也。然此姑仰塞申嘱。何必用之卷面也。已于莲亭覆书。说及大槩。幸参照也。
答权可器(琏夏○庚午)
愚亭奉眄。真一番从容之会。而因病遽归。自以无分于好朋友好说话为恨。而耿耿至今矣。乃者十行一札。投自无何。追道当日合散之情。而重致眷眷之意。忽若复得一良觌。以降宿怅。第称谓太重。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3L.gif)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4H.gif)
答孙善一(相驲)
积岁阻阔之馀。以岱镇有伉俪之戚。过时而犹记。远垂慰问。情谊勤挚。深以感戢。况审秋高。奉欢高堂起居康福。何等慰释。岱镇数年来。哭兄哭耦。今已次第免制。而寄世踽凉。拊年摧退。蛰伏穷庐。无复悰况。惟与儿孙辈日夕争聒句读。令人忧恼而亦或有乐在其中之时耳。来谕有邑邑顿挫之意。何乃与人之所羡慕者相远也。人世有至乐。得丧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4L.gif)
答李士安(宅进○己巳)
不记前此有无承拜。而所惯者声华耳。乃于春间。因村少往来。辱垂华翰。寄意甚挚。自省不知何以得此。即宜奉覆。而忧患丧威。兼以村沴梗塞。至逾夏涉秋而不暇及。左右无或悔其轻于先施耶。徂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5H.gif)
答李士安(庚午)
前覆书以左右于浅陋。未有叩发之雅。而遽加推重。使有不堪承当者。意内未必然而外姑为此则亦虚假耳。故答是也不能无反驳之辞矣。来书乃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5L.gif)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6H.gif)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6L.gif)
答李汝䨓(震相○戊午)
一番大信息。委及于穷庐坏蛰之中。此义有可感者。既又拈出名理之论。上下异同之间。覸得精识博辨。少与伦儗。岱镇虽空空鄙夫。亦群言中孤笑者十年。一昔得之何幸。所以促膝倾肺。不觉输写到底矣。但一席未煖。十舍重阻。无缘续奉谈论。则辄南望怅黯。徒为之耿耿矣。乃于正月末。自瓢谷传致所惠长笺。副以诚自成别纸及尝所著述一册。奉读一回。仰悉眷记之厚。所以远轸穷寂。开广迷滞之胸者。款乎其勤挚。而其辱与提挈。尽底倾倒之意。尤郑重焉。自顾无似何以得此。区区感戢盖无已也。第山居僻左。便递不易。重以懒废成痼。泓颖相疏。承书未覆而春月已再朓矣。即玆和煦。伏惟奉欢堂帏。学履冲福。观玩日深。进德益懋。区区又不胜倾向。岱镇穷苦已听于天。衰颓又付之化。惟膝抱两个幼孙。手把半卷陈篇。杜门却埽。或卧或兴。为早晚消遣之计。此外何足言者。惟念自少小时。盖尝薄有志业。而忧戚以拂乱之。气习以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7H.gif)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7L.gif)
别纸
诚者自成。来谕所提鄙说。大槩似失鄙见本指。始觉平日言语。笼罩不简。要以致聪者听莹。不胜愧窘。今重以仰㬥。然安保其不舛差也。盖是书自二十章言诚身及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承以诚明壹大支下。又错举天人之诚。而诚之为甚事。未之及焉。故至此而后承上至诚。而揭之曰诚者自成也。盖自成者诚之训诂也。然诚之自成。又当各循其道而成焉。故继之曰而道自道也。自道者道之训诂也。上言天人之诚者。就存是诚者。而指其不待思勉者曰天之道。指其必待思勉者曰人之道。则天人固有分。而此章所论诚之之事。固属于人道矣。若此二句则初不就为诚为道者言。而只悬空立说。以释其名义。则诚即诚而已。道即道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8H.gif)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8L.gif)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9H.gif)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79L.gif)
来谕盖此诚字。承上至诚而言。以著物之终始。
按下文诚者物之终始。固所以著物之终始。而此句诚字则乃训其名义。示人以如何是诚。初不为著物终始而发也。
来谕天有此实理而自成其天。地有此实理而自成其地。人有此实理而自成其人。物有此实理而自成其物。就一物上说则人固实有此孝底心。故以之事亲而成人子。实有此忠底心。故以之事君而成人臣。其所以各自成就者。皆出自然。
天地人物之为天地人物。固自然矣。然语其所以成则人物已与天地有间。盖天地无不成底。人物则有不成底。如物之具知觉者。其心未免有实不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0H.gif)
来谕物则自成其所成而已。不能以自道。其所未成者。终于无成。虎狼成其仁而不能成其义。蜂蚁成其义而不能成其仁。
按物亦有率性之道。苟有以自成。则亦必能自行。如鬣者实存得健底性则必能循他乘底道矣。角者实存得顺底性则必能循他耕底道矣。夫岂有自成其成而不能以自道者乎。至以虎狼成仁而不能成义。蜂蚁成义而不能成仁。为自成而不能自道。则又以人道之全。责之物性之偏。尤为衡决之论矣。
来谕圣人则无一念之不诚。故无一事之未成。生知安行。不待勉强。亦自成而已。未至于圣则其心之通蔽不同。诚之断续不齐。自己分上多有所未成。必待用力践行。方能有成。其所行之者。不待他求。即日用事物之间。求其实理之所存而行之。此乃诚之之道。然则自成一句。正指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0L.gif)
上段不分圣凡而槩言自然成就。此段则乃言圣人贤人之别。未知言此时。不觉与上段矛盾耶。然高明之意。以诚自成者属之天道。故言自成处。不分人物圣凡而通谓之自然成就。以道自道者属之人道。故言自道处。特分圣人以下而偏谓之自行其道。果尔则圣人有是诚而已。而不屑于此道。贤人无其诚而徒能行此道矣。章句曰诚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然则圣人但有心之本而贤人又但有理之用耶。愚则曰以此实心。由此实理。圣人也如此。贤人也如此。但圣人不待勉强则其自成与自道。皆天道也。贤人必待修为则其自成与自道。皆人道也。如是分天人可也。若断上下句分属天人则恐说不去矣。人道章内若言天道。亦何孤立之为病。小德章内间见大德之句。不倍章内错出不骄之意。未闻以孤立为嫌。但此章此句。元不分天人之道而统举一章然后。方见其属于人道耳。小注中以此一句为悬空孤立。然其意以经中所言如诚者诚之者及诚明至诚等诚字。皆就为诚人上说。而独此一句专为一诚字训其名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1H.gif)
来谕今以章句言之诚言物者。照下物之终始而言。道言人者。照下君子诚之而言也。言所以则理之所以然不容人力。言所当则理之所当然亦待人为。诚便是道之本。道便是诚之用。道之本。岂非存主于此心者耶。诚之用。岂非各当乎其理者乎。
按诚之自成。人物之所同然。故包人而总诸物。道之自道。惟人之所得尽。故该物而主乎人。盖言诚而明其以之而成者。言道而明其由之而行者。则不得不添入个人物字。而若下文物之终始之物。兼人物事物之物。与章句物字专指人物者有间。至于诚之之君子。乃有以自成而得其自道者。而非特指对物之人。则以章句之物字人字。为照下文之物与君子者。自非本指也。然而相照看则亦不害相照矣。第未知物之终始及不诚无物。亦与君子诚之之为人道者相对。而属于圣人之天道乎。君子之属于人道固也。而物乃独有天道耶。章句物之所以之以。正指诚言。人之所当之当。正指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1L.gif)
来谕若如吾丈说。必待自力推行然后。方能实其心而成其德。经文何不曰道者自道而诚自成也。若谓诚别是一心。道别是一理。则何不曰诚者自成也。道者自道也。中间一而字。天人之过接在是。体用之相沿在是。不此之辨。而直欲摺属于诚之之事。
自力推行然后能实其心。浅陋未尝有是说。盖心既实然后有以循他道理行将去。未闻以虚假之心而行得他道理耳。然则诚自成一句。宜乎为一章之主。而道之自道则因释此诚而带释之耳。此中间一而字所以为承接之辞。而道下无者字则亦主从之意也。以此为体用相沿近矣。而安见其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2H.gif)
来谕虽以或问言之。程子所说至诚。便是圣人之诚。初非诚之者自尽其心。仅能有成之事。游杨氏以自道亦作无待而然。所以见驳也。
按程子说至诚事亲至诚事君。如今人指人用心恳笃者。谓至诚壹般。与经中所谓惟天下至诚不同。盖天下至诚。乃举全体而至极之谓。故惟圣人当得。今曰至诚事亲至诚事君。则就一事一行而言。未可遽推为天道之诚耳。游氏曰诚者非有成之者自成而已。道者非有道之者自道而已。自成自道。犹言自本自根也。杨氏曰诚自成道自道。无待而然也。而朱子谓二氏之说。于此无所当。则兼指其自成自道者而言。非独于自道处见驳也。
来谕朱子所自说处。以天地之实理。圣人之实心而言之。
或问此说。乃释物之终始以下者。而并看作自成自道之释。恐又失之矣。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2L.gif)
此一句。是高明合下见得超然处。然子思说诚之意。自不如此。盖子思见得君子之体道。惟在实此心为之本。故自三德九经。皆明其所以行之之一。而因发诚身之说。但存得此诚者。上焉则不待勉强而自然而然。次焉则必待勉强而推致而至。故又有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之说。盖自诚明壹大支以下。皆此说也。而顾于诚之一言。未尝说破其意义之何谓。功实之何许矣。于是特揭以示之曰诚者自成也。盖曰诚也者。非有使然。非有望焉。而只是自己自成云尔。究竟其义。即所谓真实无妄之谓者也。此其示人以诚。直是平实恳当。而今曰诚者自成。是天生成自然底。夫天生成自然。岂诚字之义乎。且子思方欲人之存是诚以体道。而乃以天生成自然训诚。使学者见谓诚是天生成自然。则不干于吾人分上。遂退而安于不诚可乎。且左右以诚自成为天道。道自道为人道。而乃曰诚是天生成自然底。则其将曰道是人造作使然底耶。
来谕夔孙录下文自成。与前面不同。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3H.gif)
来谕韩南塘云人能实其心。以自实其为人之理。则是为自成其为人。又云万物自实其为物之理然后。自成其为物。又谓此诚字。乃有生后自力成就说极舛差。无或先入于是说而为其所中耶。
南塘说曾所不记。玆承提示而斥以舛差。然自陋见看之。其于自成之义。尽看得透。盖自成云者。不过曰实其心。以自实其理而已。独以训释之体言之。则方言自成而已搀入自道意。是为未快耳。然经文诚字。已该得道在里面。自成之意。已该得自道意在里面。其既曰诚者自成。而复曰而道自道者。就其中剔出而明示之也。然则其说自成处。固不妨兼带自道意说杀矣。其曰有生后自力成就者。尤说得破。盖有生以前。只是理而已。理未尝不实而不属吾分。非吾所以自成也。惟禀得是理而有生然后。自我实存得是理者。方是诚以自成耳。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3L.gif)
答李汝䨓
春间书裁覆待传。而懒于侦便。因循半岁。自作洪乔。伏想眷记之厚。必懑然赐讶矣。春末转闻以庭选西赴。而未有续闻。计灞路之复已有月矣。左右自有见得到处。果能脱然于名利关外。一番应副之扰。不能汩其家计。而意味仍接续。收拾益有绪否。岱镇索居寡游。不敢以区区井观品断一世之士。而抑左右之聪明才辨。世鲜其比。是以所望于左右者。不止于左右之所已到。左右得无笑其以蹩躠之守而虑章亥之步者乎。夏来备无两极。而秋序又近。伏惟侍省学履对序增福。经史观玩之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4H.gif)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4L.gif)
图说动静者所乘之机。彼时高明以所乘为阴阳。岱镇言下唯从。后更追绎。觉得为不思而塞处。盖太极固有动静。而动静便为阴阳。则此二字可言于太极。亦可言于阴阳。而为太极阴阳之交际矣。然对太极者本然之妙。而曰动静者所乘之机。则此动静字。乃以其便为阴阳者言。而所乘之机云者。盖曰太极所乘以流行之关棙云也。今以所乘为阴阳。则是为阴阳者阴阳之机。是成何等语势。藉曰动静者仍是太极之动静耳。乃以太极为阴阳之机。则太极又可为阴阳之机乎。机者迹之始也。理之无迹者。以气而始迹焉。观于天道流行造化发育处可见矣。然则气为理机。而理不为气机明矣。当时专不思究。而率尔妄对。何如其悔怍也。说中言机处。皆作理为气机说。恐非图说本指。今不敢逐句进疑。而向来妄对之失。不敢自隐。略贡如此。若因是而反检。则说中得失。当自明于回光之照矣。下总论同。
理气先后说
此篇所论。纵横高阔。不可涯极。然据其大意。盖谓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5H.gif)
四七辨后说
窃谓论四七处。固有浑沦说。亦有分开说。而将四七体认处。不得不主于分开。盖自十六言授受。已两下分开。一系存养。一系克治。学问大端。惟此而已。若只浑沦无分。则何据而为审公私辨义利判善恶地乎。高明之论。槩谓于浑沦分开两说。不当有所偏主以讲说则然矣。恐于本领上无归著。此说甚长。亦不敢索论。
志动气动辨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5L.gif)
心字考證后说
前言心有本体偏体当体等三体。此则去所谓偏体者。而仍谓妙用原于本体。客用起于当体。今更略贡所疑。盖心之体。一而已。语其包该之大则曰全体。指其本然之真则曰本体。而非有二也。至其见于用上则发而得正者。乃心得其宰而妙用流行者也。其逸而为閒思杂虑。歧而为恶念邪意者。乃心不能宰。而流为客用者也。若高明所指圆外窍中之为当体。则即朱子所谓此非心。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者也。初不得别占为一体而管他一用也。必欲就分体用。以圆外窍中者为体。则其含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6H.gif)
困知记辨后说
困知记少日尝一阅。而今不得记其一二。盖其别立意见。殊为可厌。而其崇正学辟异端之志。犹是长处。高明方亦欲崇正辟异。而于彼斥之太峻。按之太苛。于功过相掩之义。无乃蹉过耶。且其词辩太驰骤。有策士纵横之习。与老先生论整庵处。气象似不同。
人物性同异条
人与物。有性则同。为性则异。何以同。即理故同也。何以异。因气而异也。异虽因气。异者实理此数语。可谓尽同异之辨。但谓中庸主乎同而同中有异。则中庸何尝言同异。但统言之而同异自在其中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6L.gif)
四七经纬说
四之为经。七之为纬固也。但如此恰恰排定。以四则然矣。而以七则恐未必然。盖既谓之纬则只认为横贯过了可也。若的指两个理乘两个相生之气为某情。两个理乘两个相克之理为某情。部伍极整。条绪不浑。则是亦可名为经。非横贯过貌色矣。此说恐太费安排如何。
主宰说
按主宰者。即心之本体权度。能主张宰制者也。作用云者。自心之思虑及耳目之视听手足之行持。凡动作运用者皆是也。此与所谓主宰者不难辨认。今指作用为出于人心使他机括。则作用字专属于不善。与程子所谓视听思虑动作皆天也。但人于其间。要识得真与妄者。不同矣。如何。
二箴
平居警省之工如此。不胜叹仰。此等处何必以文字论也。
窃观诸说。剖析极精微。展拓尽高广。信乎其独睹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7H.gif)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7L.gif)
答李汝䨓(己未)
去九月书。始承于三月。而今又九月矣。半年滞传。慢或在人。而半年稽复。懒实自渠。夫高明之所以眷记寡陋者汲汲焉。而渠所以应向之者若是其缓歇。至是而犹不在斥绝之科。则诚服善恕之弘度矣。前书梗槩。已属过境。即玆霜令。伏惟奉欢堂帏学履冲谧。稽经订传。日臻崇深。区区悬傃。尽非谩语也。岱镇穷居如昨。而衰状倍甚。司视失职。最所难遣。看不下熟面书册。写不得常用文字。使古人处此。当有恬养一事。而是则又合下不得力者。只得颓然自废。时与小孙课字。而根钝无比。有甚闵意。时自觉畸命得一段慰解处。固不易也。此是近日节度。何足为高明之闻也。向者深感辱逮之意。不量孤陋。妄以平生之所揣摸而仅得者毕露焉。再次承谕。全未蒙采纳。是何义理之易简而言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8H.gif)
别纸
诚自成道自道
以自然自己分两自字。以天道人道分诚与道者。考之经文。證之章句或问。终似不然。要之只为从初看自成字不下。而生出一般议论。扭捏主张。遂把作一副定见耳。鄙说浅陋。不足烦高明俯谛。而诚道之义。不容卤莽而遂已。更请放下许多说。只将自成字细意究验。见得分分晓晓然后。徐及于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8L.gif)
动静者所乘之机
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有流行。天命固有流行。而流行便是气也。太极固有动静。而动静便是气也。图说言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者。盖理气自是二物。则于其交际处。不得不使著生出之义。而实则动而阳静而阴耳。不是有个动后别始生阳。有个静后别始生阴也。故动而静而之动静字。虽指理之动静。而动极静极。至一动一静。皆即气之动静而明理之所为。解中壹用其义。首言太极之有动静则动静固属于太极。而至以动静对太极则动静又属于阴阳。但其既对以动静。又对以阴阳。而下段又每举动静阴阳者。以流行则曰动静。以对待则曰阴阳。而两举之然后为尽也。详此则动静所乘之机。初不待疑辨矣。盛谕谓勉斋以下皆有所听莹。而明其有独得之见。此见恐大误。幸濯去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9H.gif)
理气先后
推气之本。必自是理。故谓先有理而后有气。然这个先后。不可以时分分。盖才有是理。即有是气也。若截然分先后。谓无是气以前。块然独有个理。则那理是甚理。无乃所谓无名天地之始而窈冥昏默者耶。古圣人未尝离气而言理。虽以太极之生两仪。而已曰易有太极。言道则曰一阴一阳之谓。形而上者之谓。周子虽挑出太极在上面。不令其下同一物。而朱子解之曰非有以离乎阴阳也。即阴阳而指其本体不杂乎阴阳。程子言冲漠无眹则若指未有物时。而即曰万象森然已具。未知于何时何处。见得个无气之理。而高明独去而主张之也。此等见解。恐没把捉无归宿。幸反就平实看如何。理气形三层说亦类此。理与气决是二物而已。妙合无间。不可二之。气与形又只一物而有微著耳。安得区而别之。今指理为上一层。指气为中一层。指形为下一层。恐生无限病痛。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89L.gif)
心者理气之合。而虚灵知觉。以主一身者也。理气相舍。不成为心。今论心之体而剔理为一体。剔气为一体。又指方寸皮壳为一体。各立名目。使三体者磈磊于一心之中而莫适为主。由是而生用则又此用生于此体。彼用生于彼体。彼用之发。此体块然自在。此用之动。彼体兀然独静。心果如是乎。古人言心。但以寂然为体。感通为用而已。至举心之所统则曰性为之体而情为之用。然所谓寂然者。不能遗性而自为一体。所谓性者。亦不能外寂然而别为一体。而情与感又非分歧而各出也。岂有如三体二用之云者耶。分体为三而用止于二者。亦欠条绪。又本体偏体当体之体。皆体质之体。而今以作体用之体。二用中妙用之用。亦正指本然之妙。如程子之妙用为神。系辞之藏诸用。皆即所谓本体者。今以名对体之用。恐皆未贴。下段所證太极阴阳三体之说。亦恐看得有误。
发者理发之者气
发者理之上添一所字而妄致疑难。此诚昏谬之罪。然从昔朱退先生既说理气有互发。而今断定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90H.gif)
四七浑分
浑沦说处浑沦看。分开说处分开看。讲说则当如此。而至于实用功处。当察其所发之或主理或主气。为之充养而制约之。盖自危微精一之训。已如此分开。而老先生极力发明于天命图下。向愚所谓本领者此也。来谕焉有讲说则浑沦而本领则分开之理云者。语意不啻燕越。
人物性同异
人物之性。孟子显言其异。中庸则不言同异而同异在其中。要之思孟之见。不应有异。但子思直自天命说来则可见万物之一原。而其归则与孟子一耳。若章句所谓性道同者。指人与人物与物而言。亦孟子所谓同类者举相似耳。岂尝指人与物而谓之同耶。
订窝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200A/ITKC_MO_1200A_B123_290L.gif)
七情之苗脉端绪。自朱子已不能指的排定。只云于四端横贯过了。又云固有相似处。此所以在经而为纬者也。而今以一情两理。恰恰妆定。终是牵强不自在。
主宰作用
主宰是主张宰制之谓。此心之妙也。作用是动作运用之谓。此身之用也。有精粗之分而无善恶之别。愚见则如此而已。而盛辨太费力耳。且主宰字作用字。行用自别。非释氏神通妙用运水搬柴之见。孰有混看者。而乃烦高明之分疏至此也。
末段自叙。可见研索之精。体验之熟。行解两进。足目俱诣。令人叹仰。仍愧前书折肱之言。发之无端也。然义理无穷。而此心之量。欲与之无穷。安知研索之已精者。更无可淘汰。体验之已熟者。更无可收回耶。已上谬疑诸条。固出迷蔽之见。而未必不为择荛之资。幸勿以雌黄之烦而斥退之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