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龙耳窝集卷之七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x 页
龙耳窝集卷之七
 别集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17H 页
京行日录(己丑)
月岩先祖实行。闻 肃庙朝给复。而迄今百有馀年。未蒙旌赠之典。士林之慨郁久矣。今年春。绣衣行列邑。阐扬幽逸而修启云。故以九月初三日甲午。遂启行。丙申登会稽换鹅亭。览左右风物。真所谓应接不暇者。无古今之异也。翌日沙斤驿遇雨。咏袖中日月星辰度。(记阴晴之历在袖而言。)路上风霾雨雾时句。己亥晴。到云峰碑殿。即我 太祖胜战碑也。前行四十里南原府。登广汉楼。
初十日。过全州万马关。登寒碧亭。亭之西竹林中。世称名笔李三晚居之。即往其庐。请观挥洒。披纸操毫。随手神解。果浮于所闻。
十三日。渡锦江。江流甚稳。营在其南。真天设奇绝处。
十五日。过华城。偶吟一绝。丁未雨歇。入京先逢安东金进士星观,权进士仁濩,裴大雅翰周。同舍留宿。翌日即菊制也。出诗题。南楼秋月如看。碧海琉璃韬光。押韵光字。
十八日早朝。拜谒河回柳判书(相祚),柳秋议(致睦)。退见判书之弟参奉徽祚。判书长胤进翼。因访晦斋宗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17L 页
孙李礼山在正。星州李注书在翊。李注书秉莹。丹城梁监察在孟。晋州赵注书振孝。朴持平在昊。入斋始到记。
十九日。李礼山将赴任启驾。设酒馔于其聘君柳判书泮主家。速留洛诸友。乃赴会中拜谒大邱朴参议(光锡)。礼安李佐郎正淳。义城申校理冕周。安东柳典籍养晦。宁海申典籍大元。
二十日。朝与荣川金进士宗熙。顺兴黄进士志任。斋洞李进士鼎俊同到记。是日设日次讲科。俞致崇为及第。
二十一日。唁旧本倅沈翊之丧次。历访新倅家。归路见晋州李佐郎佑伯。亹亹说话。颇有与邑之谊。
二十二日。柳判书以冬至上使。集群僚招诸生。剧饮而罢。泮中章甫闻月岩公实行。出太学通章。是日即二十四日乙卯也。金葛峰讳(得研)游西厓,柏潭之门。壬乱倡义。丙子后辞徵。天将有钦赞碑文笔迹。裴临渊亭讳(三益)。退溪先生门弟。有誊出本国宗系。为海伯时有咏蟒衣诗。其两家子孙金星观,裴翰周。持遗墨来付柳上使。欲示华人云。 元孙初度科。安东安润蓍壮元及第韵。次初度。戊子七月十八日也。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18H 页
十月初一日壬戌。 圣庙焚香。甲子巳时。新门内大阙失火。延烧千百馀间。翌日送别赵注书振孝还乡。
初六日家书至。初九日家书又至。千里旷省之馀。承闻平安二字。喜当何如哉。
十二日日次科。以制代讲。出诗题汉宫秋老。押韵宫字。(花月令云汉宫秋草名指十月。)壮元金弘根赴 殿。
十四日。李左閤(存秀)捐馆。十五日庭试科退行。
十八日。京表乡赋。赋题。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及第十五人出。(圣寿四句。 御极三十年。合二庆庆科。初定于四月初九日。台谏书陈歉年民势。仍请退行于秋冬。以九月二十四日为定。南相入 启以新谷未尽出。更定十月。今以李閤丧次又退行。)翌日。权进士仁濩。金进士星观皆还乡。出至泮外饯别。
二十日。往见柳道秉。遂定三馀同留之计。其字文老。生乙丑。居河回。谦庵先生后孙。翌夜。与文老定宿所于其泮主家。
二十四日。往参柳高城哲祚席上。
二十七日戊子。拜饯柳上舍于慕华馆。是时吾岭之留洛文武儒雅。靡不毕集而送之。午访金玄史骏渊。得抵赵绣衣基谦书。
二十九日。柳秋议览月岩公行录。草其略。置诸案而敬叹。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18L 页
十一月丙子。初一日辛丑。醴泉朴进士箕宁。览月岩公行录。袖而去。初三日誊出屏山请额疏。
初四日甲辰。朴箕宁氏撰月岩公遗事。
初六日辰时。迎 舆于观旂桥。
初七日应制诗题。见罗浮使者问梅花消息。押韵浮字。初九日。付家书于桧山李雅归价。
十三日。往本倅家。适邑褫来。又付家书。
十七日。金相(思默)捐馆。二十日夕。送别安东徐进士珖辅还乡。二十一日夕。见安东金汝钦字文一。居五美洞。经学之士。二十五日。候拜大邱朴参议。
二十七日丁巳冬至。往柳秋议席上。闻 王世孙册封择吉下教之令。戊午。泮长食堂开坐。午柳秋议送新历。
十二月初三日癸亥。柑制赋题。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譬如柑梨橘柚。其味相反。皆可于口。解见庄子。壮元成源默赴 殿。
十五日日次讲科。十九日赵绣衣 启达而孝烈置之。
二十一日晓。拜辞柳秋议及柳丈泰睦柳友道秉。遂发程。与丹溪族叔致瑞。清水郑焕永士振同行。至茂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19H 页
朱项店过除夕。庚寅元月戊寅。初六日丙申返面。
请状碣文日记
月岩先祖状碣文久阙。实为孱孙之痛郁。欲得当世大人君子之正笔。以为垂后之道。而吾南丈席有江皋,鹤栖二公。故奉家状遂发行。壬辰之二月二十九日也。晦宿宜春外从家。即松岩李先生后裔。
三月初一日。其邻侨龙宫郑友来访。出示家状草本。
初二日。访苞山三纲里研益郭址祐谦万。
初三日入达城。闻河回柳台为兵判之奇。翌日朝。以月岩先祖给复在 肃庙戊子。而未知其时使家谁某。故往考道伯案。则李壄正月退归。洪万朝三月赴任。
初八日。寻安东花川书院。谦庵柳先生为主享。东篱先生金公,拙斋先生柳公配食之所。在河回之北。适值享事致齐日。盖未赐额。院三九上丁。里社中丁行祀。先辈已定之例也。士林咸集。巾服明洁。会中老少。皆问余所居。风土文学。日半饷。敛膝请退。佥曰。既入斋所则不可复出。此是各院礼式。因为挽之。夕开食堂序齿坐。行相揖礼。
初九日朝。致齐章甫尽参谒庙。此安礼古例。食堂后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19L 页
老少各归其所。独院首李桢宝。斋任金述言,柳箕祚坐中堂。相议荐执礼。一员出坐。须发皓白。年六十馀。目傍人而叩之则柳衡祚云。小顷。斋任起。向各房拱手低声曰。出观执事榜出。观之。院首为初献。亦各院古例。赞谒皆五十馀岁人。吾之名填大祝。时年三十三。以待远客故也。入庙庭。写常享祝文。夕开食堂。执礼斋任三员。坐一席东向。三献从北壁下首坐。其次大祝坐。又其次诸执事以齿环坐。虚其中堂。余以年少坐老人上。再三固辞。佥曰坐。礼也。强使之坐。至罢斋日朝皆如之。夕。斋任一员席于庭。其侧置水。老少诸执事沐浴。颜面手足或未尽洗则必记过。夜半行享事。奔趍唱喏。严而且恭。礼毕。各归所就寝。与柳成睦。说吾为先之行如许如许。
初十日朝开坐。行饮福礼。执礼跪。一手执酌。一手据地。向一坐揖。一坐皆两手据地应执礼揖。执礼饮卒酌。两手据地揖。一坐答揖。乃后自初献至曹司。次各受酌。与执礼相揖。饮三酌乃止。执礼先请末坐曹司。使之轮及各坐前问今番享礼利行乎否。佥曰利行。执礼更请末坐之次其上曹司。如前问。佥曰利行。执礼又更请次其上曹司。使之轮问参享员中有记过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0H 页
乎否。佥曰无过。乃罢坐。大抵享事礼式。与下道不无小异。故录其槩。庶乎望其效则而遵行也。罢坐之际。余起而跪曰。今之行。为先祖请状碣文字。而且欲得先祠升号通章云尔。则柳成睦曰。此言甚好。未知会中佥议何如。丈老应曰。好言。行中有令先祖行录家状否。乃出家状进之。一坐次次周览。皆曰升号通文至当。于是院首制之。善书年少写毕。遂奉而藏之。午渡河。舟中遇柳道秉仲兄。一见如旧。以其卯君与余留泮同苦故也。问其在否则去闻庆乐家者已一月。柳泰睦氏亦往疏行云。疏则屏山请额事。此皆雅面而今不在。心甚有忡。因向仁同丈(柳泰睦娶仁同故云)家。以余某地某姓宣言。则仁同丈胤兄弟蹶然而前曰。虽为初面。闻已惯耳。何必以初见为言哉。即席许交。其昆道轼文瞻。次道辙文由。与文瞻同往各门庭。先拜礼安君(柳判书)。次拜参议令。令曰。远客来也。容接甚厚。以己丑冬留泮陪侍也。遂陈吾为先请文字之意。次拜参判令。次拜高城丈(柳哲祚)。次拜柳道秉大人。而归宿文瞻别塾。塾名四子阁。
十一日早朝。谒参判令。时参议令在傍。余起而敛膝。因请先祖墓道与常享祝文字。大令辞以年老神耗。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0L 页
不能当此事。少令亹亹说。此家在遐乡。先德极美。文艺亦菀。远来文字之请。何必辞为。大令曰。余为晋州公都会试官。闻士友传诵。得知此家而敬叹者稔矣。仍诵吾仲父都会壮元诗七八句。称赏不已。乃曰。吾不能堪当此等文字。然得玩家状遗事否。遂进献家状遗事。大令曰。此是孝行上事。吾当随暇以撰。从后付送。而地步间阔。付送亦难。何以为之。余敛膝而告曰。此乡是吾贯乡。展谒始祖太师庙及陵洞。子孙之道。祗拜先贤祠院。后学之事。因访各处大家与诸宗。则盘旋之暇。必为十馀日子。如是而后复来矣。答曰。其间当抖神思撰。遂拜辞出门。东去屏山书院谒庙。西厓先生主享。修岩先生柳公其配也。退坐晚对楼。苍壁如屏。河流一带萦回其间。而苍然水色。与楼之栏干齐。蔼然有仁智之乐。永日忘归。及暮宿参议令家。
十二日。进谒礼安君。适大令小令皆在坐上。仰禀展谒陶山之意。拜辞而出。北东去十里元塘村。访安注书润蓍。东而北八十里五美洞。问金汝钦(后改名尧钦)丧次。因宿联枕打话。留泮相追之情。翌朝金汝钦大人。说疑礼处数三件事。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1H 页
十三日。西去十里醴泉高坪。访药圃宗孙郑昌熙。北西二十里金塘谷。访朴进士箕宁。时方遭妻丧未期。其迎接之欢。有若同堂之亲。终宵叙话。话及月岩公遗事。而曾前率意撰次。不无追悔。更加裁择。从后付送云。
十四日朝。祗拜南野朴先生庙。扁号晦山。而昨年腊月所设也。东八十里。寻入安东府太师庙。时斋席权瓛已先在堂中。曩于花川院。约以某日某处之逢而果践矣。斋席一人。金太师后裔云。
十五日早朝。与二斋席焚香。谒三太师庙。拱读庙庭碑文。退坐崇报堂。奉审始祖太师公。朝衣金带象笏。银食器银匙箸玉笛。又有教旨。天子所赐也。至今千有馀年。遗藏尚存。油然感慕之心。奚特见羹见墙之比哉。遂与斋席别。出府西门。登映湖楼。望州府官阁之雄。亦峤南一大都会。东北行二十里佳邱。访金星衮氏。(三年前王父葬时来题主。)适出他不得纳拜。为心恨之际。从外来。苦挽留宿。唁其邻居金禹圭丧次。曾在泮所知者也。
十六日。与金丈允徒步东北五里。至周溪书院。展谒柏潭具先生。从享晦谷权先生。此赐额也。东访佳野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1L 页
金进士星观。以屏山请额疏儒早春上京。而其允在。遂叙陪其大人游泮之谊。因访其宗家北二里许。访榆谷权进士仁濩。偕往其宗侄进龙家。老少诸族来集。叙花树之乐。其中丈老仁豹氏。曾与吾家君同观会试者也。
十七日。强挽复留。奉玩藤岩,湖阳两先生(进龙先祖)文集。遂告别。
十八日。东而北二十里。陶山书院展谒退陶老先生。从享月川赵公。入岩栖轩。观玉衡书案砚匣藜杖。宛尔夫子在座。肃然若有所侍。以任司之不在。未得奉玩遗藏。遍观书集。心窃恨之。书堂下有小池。池上有柴扉。典教堂之进道。门外有群弟子读书之斋。山窈而秀。大江绕其前。仁智之胜。难以尽状。东北五里退溪上。有先生旧宅。一如岩栖轩。居处衽席。百世之下。遗风馀韵。仰之弥高。唁先生宗孙汇宁氏丧次。其门外华柱之立者颠者。不知其几也。北西去二十里龙首寺。
十九日。西北去五十里柏麓社。权荷塘公讳斗寅联享。云石泉公之孙也。中丁正齐日。外人不入讲堂。故未展拜。而行二里馀。访酉谷冲斋宗孙。门栏高大。进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2H 页
士载钰及载祐,命夏,宅夏,承夏,大渊。引余观青岩亭。亭在一块岩石上。而水四环为塘。深可一寻。色苍苍然。冲斋长子讳东辅之所号也。诸宗问远来何事。答曰。先祖状碣文字。欲得于当世秉笔。故有此行。复问所居几家。冠数几员。文学何如也。答曰。族不繁衍。或业文。或业农。如斯而已。次第眷眷说话。提起仆射公同派之谊。翌日。老少诸宗以远来之苦。陈挽甚强。且言清凉山此去四十里。方建讲学所。盍往观乎。余辞以离庭已久。年方稚少。前度又来句语。何必让古人也。以视行色太忙底意。则使门中一二宗友。偕往观古泉亭。次寻三溪书院。院即冲斋先生独享赐额也。亭即青岩公系子讳来之所号也。南而西五十里。道溪村宿权载键家。
二十一日。西去十里至陵洞。适山下近地宗丈老会斋。相议禁护之事。初筵叙话。皆曰。今日远来。多见吾族。岂非乐事乎。此先祖之灵所使也。因问吾仲父名衔。而曾所饫闻云。小顷罢会而去。招楸直一人。说供亿之道。(斋规无子孙支供。)午使楸直奉炉及席。焚香省拜始祖墓。不胜追远之感。盖吾东为权姓者。其丽不亿。皆出于此。岂不盛哉。龙势自远来。癸丑入脉。坎坐离向。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2L 页
外阶下。始祖十八代孙昌平公讳雍之墓继焉。其下有西厓先大人监司公墓。以昌平公外孙也。下宿斋所。时军威宗人来而印谱有日矣。
二十二日。西去五里九如里。见权𤒩郎进士讳谠之子都事讳访之侄。阳村派也。南而西二十五里枝谷。访权进士圭及其三从兄瓛。瓛曰。远地宗人。一见为难。况二而三者乎。南十里河回道。遇柳箕祚(察访璧祚弟)及文瞻阮丈。槩闻礼安君兵判辞疏回 批及屏山额疏退待之奇。及暮抵文瞻家。其大人自京还才五六日。握余手曰。君到此村。君不见我。必为龃龉。而君又来。我今还。岂非留泮同苦之缘未尽而然耶。夜深而话。慇慇勤勤。了无老少。是日及未暮。往拜参判令。令出碣文享祝草曰。文当简而反汗漫。恐闷终不为大事之需。余起而跪奉读一再。于是使其从参奉(徽祚)书正本。
二十三日。早朝谒礼安君。礼安君曰。昨暮还来。今早归去。极为薪怅。拜辞而出。次谒参判令。参奉袖碣文享祝正本而来。参判令读之。了乃授之。次谒参议令。以得状文于愚川丈席之意。要请一书。书曰。赐侑(西厓赐祭)之命。 恩数旷绝。感祝想一般。疏事(屏山请额)竟至归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3H 页
虚。似是人事未尽之致。不胜叹咄。大监叔主 恩批已下。而以致侑迫近。不得已再上辞章。向后行止。姑未预卜。权上舍交游泮中。已知儒雅。而且其先德。为人叹服。故禀达于大令叔主。以求墓碣与常享祝文。欲得丈席一言之重。以为徵后之计。而此友谦恭畏缩。不敢发言。要上一书。故敢此烦陈。倘蒙下谅否云。次次拜辞则佥丈佥益曰。致侑迫近。自愚川复来观之乎。辞以吾旷省日久。渡河而西。唁花心柳进士道宗丧次。亦前日同泮也。
二十四日。南西五十五里。至愚川。柳都正(寻春)丈席跪坐房中。弟子三人。厅外侍丈席。允厚祚问余何居。应以某地某姓则曰。想必为权进士。应之以其然则曰。已闻行声。入告丈席。乃随而入房拜。敛膝跪坐。丈席曰。远来苦矣。闻其家声。文何菀也。又曰。有何所事而来。起而复跪曰。先祖有实行。尚未出行状文字故来。仍出河回小令书而上之。丈席曰。吾已老。家有忧。不能当此文字。然丹溪权甥。春初来言。河回书如是勤托。第欲见大令所制墓道文字。乃跪进册子。览毕。起钦屈指曰。四百里。一来为难。况其复来乎。数日后吾当往河回观 赐侑。何以为之。更无一言。雍容静坐。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3L 页
余退而齿弟子之列。相问居停名姓。即永嘉佳野金进士门侄也。日已半。丈席曰。近地有道南书院。明当圈荐院长。而儿以斋任亦参其会。往而共游何如。敛膝而跪曰唯。遂拜辞。西去二十里。渡江入八德门。升一贯堂。三四章甫先坐。而其中岐山洪升铉。为时斋席云。
二十五日。早朝祗谒道正祠。圃隐郑先生,寒暄堂金先生,一蠹堂郑先生,晦斋李先生,退陶李先生。坐中堂北壁下。西厓先生柳公,稣斋先生卢公,愚伏先生郑公东西从享。院曰道南。盖取吾道南之义。开坐圈点。院长荐纸望归黄梁山赞希。罢坐皆去。(圈点会员虽不多。当以三姓九员。然后为例云。)独为留宿。读寒冈集。
二十六日。渡江还。南东十里寻洛岩书院。西溪金先生。月潭公,菊园公三父子所享也。
二十七日。东十里还至愚川。进拜丈席。丈席方倩答佳野书。小主人(丈席之孙)出樊庵集。与佳野金友读祭文。丈席呼余而出行状草。使允厚祚书正本。从弟耆春在傍。摄看写毕。丈席曰。似是草率制出。自家看来何如也。敛膝而告曰。不敢不敢。遂拜辞。丈席曰。远地着念慎涉。当门而起。良久望之。南十里宿洛东江。旷省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4H 页
日久。归心甚长。使仆夫促鞭直行。所过之地。多先贤祠院及大家门阑。而徒生瞻想之望而已。
四月初二日。过夏山远洞。唁成斯文英骏丧次。
初三日。宿㓒原会文赵大雅从妹家。初四日返面。
丁酉五月京行日录
是岁正月。遭先君丧。三月日经襄礼。士友宗族之挽祭先君之文。以月岩先生茂行邃学重登道启。而未及于在世之见。为慨惜之辞。盖道启在二月十四日。而道伯尹公声大也。族叔圣烈氏殚诚呈状。得蒙修启之褒。人多贺之。麦秋至。疠气小霁。父兄宗族咸曰。先祖实行。已为登启。子孙之道。不可偃然在室家。当入京以观礼曹分秩。而吾皆病衰。汝为宗孙则虽衰麻在身。以先事京行。何嫌之有。且先人未遑之志。今日继之则大兄之灵。得不宣畅于冥冥之中乎。泣辞不获已。五月十六日。哭告先君墓。遂发行至晋州之良田里。良田即月岩先祖尝侨居之地。奉审其时洞案第二书。先祖姓讳字某生壬申。而戊辰十二月日所修册也。
十七日。龙山途中。遇高灵松林李友景顺。叙怀而分。时旱甚。所过地多桔槔之汲。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4L 页
十九日。过云峰燕岘。岘下石壁。刻万历癸巳。征倭都督洪都省吾刘綎过此字。
二十一日。自三礼迂过益山。一山松楸甚密。石碑嵬壮。古苏兵使先墓云。墓下有斋室及三间孝子门。甚赫赫然。吾乡有此家外裔。故记之。
二十二日。过鲁城公州。久不雨。川泽渴秧未移。自畿来人。亦说祈雨云。一天之下。悯农之忧。果如何哉。
二十三日。过车岭至天安院址店。我病仆夫病。马左目浮。行至七八日。可谓人马俱困。有顷。仆夫立马阶下。束装告行。余忽惊睡而起问曰。汝可行乎。唯唯而出门。北十里至德坪下马坐店。雷起西北间。数三声黑云飞。若骤雨斜脚状。店人曰。彼处必雨来。至三街店。日力可行数十里。仆夫疲困。因留宿。煮药劝饮之。
二十四日。过成欢驿外店。忽闻雷声自东南起。出而视之。果雨来于雷起处。顾语仆夫曰。雷者转也。昨日雷鸣西北。今日雷鸣东南。此自北而南也。吾土在南则数日后雨于吾土者。推此雷可卜也。歇马坐草。槔人曰。圭璧之祷。已至四五次。玉沟官人亦言其地被旱之甚。玉沟西海之极边。畿及三南之旱。皆吾目击而其馀他道不雨之说。亦道上所闻也。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5H 页
二十五日。宿振威邑。初晓笳角搅睡。问之店主。答云本官祈雨出行。是夕到果川邑外店。畿伯祈雨于青鸡山云。
二十六日渡汉江。微雨沾衣。促鞭入城。人皆冠不冒。喜溢全城。直抵长庆桥西金姓人家。衣尽湿。终日雨不绝近二犁。涧水出。以衰麻之曳。不入泮村。使人招泮主金斗铉见之。
二十七日。请来一士人。问今春各道孝烈褒启。自礼曹覆启否。答曰。元无覆启格例。有礼曹报议政府粘目。而书云京外孝烈等第。依道启牒呈事。一旌门帙。一赠职帙。一复户帙。一置之帙。议政府启目。依牒呈施行何如。依 允。旌付于礼曹。赠付于吏曹。入于置之帙则事可谓半涂而废。问礼曹分帙何时为之。限式年为之否。过式年不为否。答曰。礼判待务閒为之。而或当年为之。或四三年后为之。问议政府开坐后回启云。则开坐何时为之。一年几次为之。答曰。他事开坐时。孝烈回启不为之。而议谥开坐时为之。问先祖实行中。黄鱼出渚。猛兽护庐事。及立祠大槩。不入于今番道启。以此添入于礼曹分帙报牒何如。答曰。道启。本草外更无一字加减。 正庙朝。以孝感所致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5L 页
之事。真赝莫卞。勿为抄启之意。已有下教。问先祖以大耋授佥枢。而道启以故士人书之。日后貤赠时。何以为之。答曰。奉佥枢教旨以来。凭信为可。余以世世胄宗。在昔一年三火。教旨及给复文字。尽入于灰烬。以此由呈官。考籍某年授佥枢事实。踏印而来。以为凭信何如。答曰。此事可也。问复户卜见失推寻之事。答曰。孝行复户卜。止于二代。因为还收。载在法典。问礼判为谁。答曰。礼判次第递易。未知分帙之事在于何手。而执吏则长在举行。莫如申托执吏。
二十八日。入礼曹直房。招执吏。寻见道启中先祖行录。以奉审 肃庙朝给复文字之意为言。则出一册。肃庙癸巳四月日。京外孝行等第。自甲申至癸巳。复户帙。镇海幼学权某。更无悬录。以分帙事遂托执吏。
二十九日。晓发京城。千里裹足。留于京者才二日而归。非疏阔人乎。行至果川假山店。午阴微雨。欲发未发之际。五六骑马一队入门。即禁府都事方向公州之行也。所率驿卒。欲夺吾马曰。进赐所骑。疲不能去。此马可骑。国事焉能辞避。余招逻掌使令曰。我岭南人。千里匹马。入京方还。空然见夺。此何事也。都事闻之。呵退驿卒。因出门跨马。雨渐密下。全身里衣尽为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6H 页
沾湿。直至华城南门外投宿。是夜雷电大作。雨声如注。晓起。川水大涨滥。入于所宿店舍场内。
三十日雨。鞭马步行。至大皇桥外乌木川。呼越川人。跨肩浮陟。深过一寻。行数里停坐敝店。雨小歇。不得已更出前进。涉一小川。水不及脐。然黄浊之色。甚可怕也。及至乌山。黄泡溢岸。白浪涌山。坐沙咄咄。空作望洋之叹。小间望见岸上店人招招来之。坐其肩上以渡。而至急流中。衣尽湿。危乎危哉。宿水上店。中夜自警曰。夏月之程。断不可使少年子远行也。年少锐气。勇于前进。当午易伤暑。遇雨不知留。且其临水。虽急湍怒涛。轻易渡去。率多颠溺之患。可不慎哉。可不戒哉。
六月初一日。朝渡振威邑前川未半。雷电大作。雨下如绳。束装尽湿。坐店深叹曰。千里曳衰。久旷奠哭。获罪深重。天乎天乎。又胡连雨。使不得速归也。及至可川与素沙川则以人渡。阿胶桥则以船渡。越川雇直。或二三钱。或四五钱。装沉衣湿之弊。今日甚于昨。昨日甚于大昨。夕宿成欢外店。土人皆云中大水。
初二日。雷雨大作。行十里止宿。
初三日。以资斧之零星。向茂朱捷径。自天安三街。过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6L 页
木川伏龟亭。越二川至青州鹊川。不辨两涘。从下流叶浦农船。艰辛渡去。即登于岸而溯往五里。宿鹊川店。居昌,晋州之人。为水所阻。留连数日云。一老人整冠出坐。问吾姓。乃曰。我此邑欢喜城居人。而与棘人同宗也。逆旅邂逅。实非偶然。夜深而说两家家势。其名曰任。承旨偌与筴之族云。是夜仆夫病不食。朝起数遗矢。见甚闷然。
初四日。至青州营西门外。川水难渡。自薮亭从间道出场基。到平江。刺船人诵钱神论。过周院宿真若驿。其间大川。不能尽记。
初五日。过林头江。三十里有峻岭。岭下店曰长白。意者取店前水长白。此茂朱界。
初六日。至茂朱项店。己丑京行回路过岁之处也。五里雪川驿。二十里茂礼。所过川水。多且深广。及渡。恒有临渊之惧。
初七日。雨。宿山清省林店。初八日午大雨。以行橐全空没沾。入晋州府。
初九日。至黄流津。大风起不能渡。日几暮渡江。宿耳川店。
初十日雨。直向先君墓所省哭。来觐慈庭。次第拜门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7H 页
父兄。告入京所观先事。午雨始晴。问此处雨始来之日。果前月廿六。而合其雷鸣之验也。
翌年戊戌五月日。礼曹判书郑元容。分帙孝烈道启。六月之念分帙。京耗自棠营来。月岩先祖行迹。入于赠职帙云。门中父兄曰。其在子孙之道。耳之所闻。不如以目所睹。当速驰入京。而今行之人。非前行之人。则不无其间生疏之叹。汝勿以曳衰辞。又作京行可也。七月初七日发行。十八日入都城。昨年所过川难渡之处。或乾或浅。直向长庆桥旧主家。
十九日。入礼曹直房。寻见赠职分帙。果信然。问赠职格例。答曰。议政府谥坐后依 允。帖目属礼曹。自礼曹行关各道各邑入帙本家。而本孙上来。陈其世德。然后赠职。本孙不来之前。不为赠职云。吾家三世实行。联状屡呈。而一世已入于分帙。二世尚未蒙褒。以二世联状欲呈礼曹。为日后文迹。付状执吏而出。且有观事于开城。北出延恩门。门外一里馀有小岭。左右皆岩石。开小窍堇容一马之驰。行至五六十步。得坦路。北十里宿杨州砖石店。
二十日。西去二十里高阳。四十里坡州。二十里临津江。江上岩峡壁立。水断处有一门。名曰镇西。二十里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7L 页
长湍。十五里宿初岘拨马店。二十一日。西去二十五里开城府。渡吹笛桥橐驰桥。入霞泉洞。访素识之人。人曰。此地多可观古迹。余曰。曳衰者岂有玩赏。圃隐先生血痕。夙所钦闻。此当往观。遂东至善竹桥。竹今无而桥石上血痕在。淋漓所沾。广近两巨掌并铺。长可半丈馀而小逶。为轮蹄之击躏磨穿。外高中深。然百世之下。宛然如昨。摩挲坐久。不胜观感。涕泪欲落。土人云。阴湿之时。从桥石下仰观。则血痕之透彻。亦可以见之矣。又云。先生后裔郑好仁。以行人之践血痕。立石于桥之四隅。别成一桥于其傍。其后留守赵公镇宽。立石栏于桥之四傍。使行人不得往来于其上。傍有碑阁。碑之额。书高丽忠臣圃隐郑先生碑。其面书一代忠节。万古纲常。双行八字。碑之上一分乾。下二分湿。余疑而问之。土人云。此泣碑也。俗传先生匪风下泉之思。化泪而所湿云。当初立碑时。以万古忠臣书之矣。一日雷忽作。击碑破之者。以书万古二字而然。更立碑。书高丽忠臣。其下有录事碑。无其姓名也。其西即先生遗墟。有崧阳书院。先生真帧在。顶上有二横纹。眼边有圆微晕。鼻左傍有微晕。须髯不多不长。气像严正清高也。不朝岘在其南。杜门洞在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8H 页
其西。满月台在松岳山正脉之下。古宫阙墟也。
二十四日。还到京城。入礼曹直房。寻所呈二世联状。直抵长庆桥。以仆夫病不得即发。
二十五日。早渡汉江。向捷路速行。
八月初四日。归觐慈庭。以赠职分帙事告门父兄。即往哭省先君墓。
越四年辛丑二月二十一日。议政府谥坐启目。依牒呈施行何如。依 允。三月十二日。棠营关文来到。文曰。节到付礼曹关内。节 启下教。甲午丁酉两式年京外抄启孝烈分等。报议政府覆启蒙 允为有等以。道内各人等抄出后录移文为去乎。各该邑良中。知委施行为乎矣。旌闾人段。旌门竖立时材木匠手。依例自官举行形止粘移为旀。赠职人段。使其本孙从便上来受牒为旀。复户人段。自今年题给宜当向事关是齐此亦中。愿受立案者。从愿受去之意。一体知委次后录内孝子赠职帙。镇海故士人权某关及后录是置有亦。关辞奉审。本县孝子权某子孙即为知委上送。以为受牒之地云云。十五日门父兄齐会。使余与圣烈氏偕往受 赠。而庆科庭试。在于来月十三日。故将以其前入京为计。遂卜二十二日启行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8L 页
李为约。族叔守烈氏。族弟堰及乡友曹大奎,金时润同行。以之中路所过山川风土。曾素阅历。而月日阴晴之记。亦一段烦碎。故皆阙之。
二十九日。宿青州青石桥店。店人云。桥之东数百步。有岩孔。孔之内长过三十里许。中有深渊。欲观其内。当以火入而烛之。余试往观之。果有孔而其内之深长。不知何如也。是夕。京居申进士植。觐亲青山大衙之回路。因为同宿。听其言则去十月。随其舅氏上使入燕京。而今二月始还。所历大国地名。皆禹贡所载。登首阳山。见伯夷冢云。
闰三月初五日入京。直向庙洞谒丹溪族大老直长正锤氏。仍入泮中。寻泮主金斗铉家。移在开洞最上头。
初七日。直长族老来访。握叙之欢。无异至情相逢。
初九日。与族叔圣烈氏。访清洞金参奉夔渊(夔渊。进士铝之子。进士曾匪所于吾乡。多述吾家世德文字。)不遇。历访李永同秉孝。此与余司马同年而又素识者。唁其遭大故。向格洞谒尹参判声大氏。曾为岭伯时修启吾先祖至行。而圣烈氏以乐育斋选儒。承候有素。故仍说其时诗事。尹台微诵所和喜雨诗曰。记得此诗否。族叔亦足以诵之。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9H 页
此可为畴昔见念之符验也。遂陈请赠夹助之意。尹台曰。修启则道伯事也。惜其湮没而吾所为之。至于赠职。系在天曹。往见长铨。陈其世德则自有格例。吾之一言。何足轻重于赠职事也。遂拜辞而归。
初十日午。族叔兴烈氏及埰𡎋二从茧足而至。皆庆科观光意也。是岁赴举之儒。比前倍筛而以吾斗小之邑。殆近五六十员。推此可以想一国矣。千里之外。与诸族群朋永日谈笑。便若在乡时。
十三日。设科春塘台。 大驾亲临。出赋题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赐第十人。岭儒为其七。稀罕事也。
十五日。设节制出表题。拟汉山东民。贺父老扶杖往听诏。赐第二人。
十六日。吾乡观光之人及群从皆下去。裁家书付之。饯别崇礼门外。因向清洞见金参奉。
十八日。埰,𡎋二从及黄麟范率马还来。问其由。答曰。俄到津头。多士争先。船路甚危。姑留数日。待其人小而渡去。遂多其持身之善。而故录之以资日后览此者戒慎。午访立石族老别检龟洛。尚州柳奉事厚祚。安东柳参奉道宗。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29L 页
十九日。饯送二从。因入斋房。见安东金进士星观。权进士以默。(居甘泉。)咸昌李进士元龙。杨根赵进士观人。约与同到记。访河回泮主家见佥友。闻参判台捐馆。付慰疏。
二十日早朝。尚州柳奉事。使人来问吾之在否。俄而枉顾。叙话而去。
二十一月(一作日)。叔侄同往礼曹直房。详论请赠已例。而出呈本官公文曰。当初道启。不书耆职。误书士人。故方欲从实釐正。何以为之。答曰。本道状本及报议政府粘目中。并当改付标。而奏 御文字。事体甚重。猝难为之。问改付标格例。答曰。本孙以误书士人之意呈单礼曹。则判堂草记以入。推考修启时道伯。而后改书耆职二字于黄纸。以为付标云。遂还泮中。商议改标之举。皆曰。非但草记不易。以推考一款言之。亦甚难云。
二十二日。叔侄访尚州柳奉事。奉事出外。其弟在。暂叙交违之怀。历谒直长族大老。因出坊外。寻访先进硕德。洪判书命周,洪承旨祐顺(判书之子),权参判大兢,李东莱明迪,赵承旨锡龟,李校理宗秉,俞说书致崇。说吾为先请赠改标之事。日几暮矣。此外先进之家。以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30H 页
后日寻见为计而还泮中。
二十四日。往社洞谒徐判书熹淳(时任礼堂)。陈说以先祖请赠次来。见礼曹行会。则先祖曾为耆职。而不书耆职。误书士人。故以此将为呈单。答曰。何必来见为。呈单可也。遂拜辞而出。到礼曹直房。书单子付执吏而归。杨根赵进士观人,安东金进士星观,权进士以默。来访而坐久矣。遂叙话以送。
二十五日。叔侄往礼曹直房。寻呈单题音。执吏传致判堂言曰。此事系尹参判(修启时道伯)。使其本孙往见尹参判云。仍向清洞见金参奉。请同往尹参判家。说改付标事而为先容之道。
二十六日。叔侄谒尹参判。尹参判方与客着棋。推局而跪曰。俄者金参奉来说贵门请赠事。而事系改标云。何以然也。备陈先祖为耆职。而道启则以士人书之。今来请赠。而从士人二字。则没吾先祖耆职之实。为子孙者。抑郁之心何如哉。尹参判曰。当初道启时。以士人书之。何也。答曰。邑报。首书故孝子权某。次列其行下。方云天爵修而人爵至。修启时。但见首书之称。而书之以士人者此也。以此事实呈单礼曹。则礼判大监使本孙往见令监云。故来。尹参判曰。事其然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30L 页
矣。吾何靳许乎。即招礼曹执吏。使之往复判堂执吏。禀以草记末端有措辞。未知如何。答曰。是推考之说否。吾虽被推考。岂有害人先事之理乎。执吏往告判堂。
二十七日。礼曹草记。 传曰允。二十八日。改付标移吏曹。叔侄往长铨权判书敦仁家。适有公事。不得参谒。归路拜直长族大老。说受牒事。则曰铨长。同姓也。玺郎即吾也。行比吾族之事。亦吾同姓。自然期会。岂不好好乎。
二十九日。闻开政之命。早朝往吏曹直房。长铨已诣阙。而不及着署于赠职望记。故不得受牒。即还泮中。午。直长族大老走隶传致云。来待丹凤门外。则暂与之相见。叔侄同往如其教。俄而出。限门闑而语曰。吾方安 宝而待职牒入来矣。竟无之。何也。告其所由。乃叹曰。政 命迟速。姑未预料。未知更待几日。卸直后相见为约而分。
四月初一日。清洞金参奉来访。初五日。受左承旨淑夫人 赠职教旨。直长族大老出而言。安 宝时再三拭 宝。别涂朱砂以押 教旨云。 貤赠职𠷢。未入于江皋公所撰原状。鹤栖公所撰碣铭。而柳奉事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31H 页
厚祚。柳参奉道宗。以其子与族孙时在京师。故因请叙后小序。屡辞乃识之。
初七日。请告由文于李令汇载。固以为不为此等文字为辞。时金进士星观在傍属之曰。江皋丈已为状文。子何不为此乎。遂为之许。累日后制出以受之。其日即初八日。昌宁金参知大坤,金典籍锡禧,杨别检廷彬,丹城宗老直长正锤,别检龟洛,柳持平宜贞,礼安李进士殷淳,李正郎正淳,李宫令汇载,尚州柳奉事厚祚,安东柳参奉道宗,赵正郎龙来,金进士星观,权进士以默,咸昌李进士元龙,杨根赵进士观人。时适在泮。皆来贺。设酒馔圆会。李参判同淳,李进士汇普。遭服而伻问。
初九日。宜宁正言族秉德来访。叔侄往各处告别而归。请写院号大字于李判书翊会。而置其纸于清洞金参奉家。书院升号之意。图呈礼曹而留其状于直长族大老旅所。其后大字则自直长京褫而寄来。呈状则传咸安李注书润龙释褐荣还之便而来。
初十日午。奉 教旨出崇礼门。宿江上店。邻友朴贵焕适为同行。二十日到家。一门老少出境上迎之。是年九月日。请改题牒告辞于金修撰相稷。遂识小序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31L 页
于遗迹后。而其弟参奉相洛撰告辞。
十月二十四日。远近士林会院中。改题位版而祀之。升号桧溪书院。癸卯春。作远慕楼。请梁颂于李庆山汇载。梁颂在月岩先祖实记中。
后戊申二月日。余与从弟塬。徒步至金山馆见主倅(主倅柳道宗)。出月岩实记曰。隧途之铭。出于 赠职之前。而今方刻石计。 赠𠷢何以为之。答曰。碣铭即我族大父鹤栖公所制。而易箦已有年。则承宣 特赠。添入原文。后人之所不敢也。改作碣铭。亦所未安。当以鹤栖公所制文刻石。而鄙陋亦有叙后小识。碣面特书 赠职具𠷢。似无阏碍。吾为长斋郎时为此识。而以今金山带𠷢填之无妨云。李庆山汇载移守安城郡。而其长胤方在京师。观国之光。故安城倅入来留连者有日矣。以远慕楼上梁文用廉之舛言之。答曰。我于庆山。适以分籴之扰。未能稳意而然耳。因为留册。改北上下三句内廉及伏愿后下廉而出视之。于时安城之胤及吾弟𡋥从𡎋。以观会科而皆陪从席隅也。往见李龙宫(钟祥)弟若胤。问其主簿具衔而书于院记末。次次寻访柳校理进翰,柳典籍光睦,柳平昌厚祚,李校理晋祥,权参奉宅夏与吾南观。会某某诸
龙耳窝集卷之七 第 132H 页
友。而字名多不能尽记。及归。乡人请风化楼记。遂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