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书
  
答吕春可(震龙)
一宵话未画这蕴。新年书复续悃愊。感鬯之极。不觉瞀眼生明。矧审新元。学履益懋。拱慰满万。肤浅孤陋。略干付标。恐不免金根之讥。更与具眼反复参订是俟。状行癃废之文。本不足以辉飏传后。而罔措之忧。熏我癃肚。偷隙拙搆。恐为识者之所笑也。窃闻贤者趾美家庭。今见来谕。辞旨之间。蔼然有实做底意可贺。
答朴伯翁(在馨)问目
 父丧后妻殡仪节
妻丧后遭。父丧三年之内。不得改题。则妻丧属称。未有考据。然因朔望奠告由后。恐当曰亡室云云。告由文惟在哀裁处。而鄙意则曰遭家不造。丧难荐酷。昨年某月日。先考捐背。今于孺人之殡。夫当主丧。玆具由虔告。
答金圣与(▣▣)问目
 宾俎主俎介俎肺皆离皆右体进腠。皆右之下当句耶。读属下文耶。离㨒也。㨒何义。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47L 页
体恐当属上。乡射义主人献宾条。亦有此段。而体下有也字可知。㨒曲钩也携也。
 右手取肺郤。左手执本。郤下当句耶。
郤去逆反。贾疏曰郤仰于地也。恐当属上句。
 尚左手。尚上之意耶。尚其左手。使肺垂耶。
尚左之尚。当以上字看。贾谊容经曰吉事上左。凶事上右。尚与上古通用。
答李应贤(铉相)问目
 王考以忌疾去五月捐背。七月始成服。计月日实数而祥之。则大祥已尽二十七月矣。无禫否。
古礼祥禫同月。上丁行大祥。中下丁行禫。似胜于无禫。然密庵曰所谓中月者。本指二十五月。今于二十七月亦用此例。是自我杜撰也。无宁仿过时不禫之文之为寡过也。尤庵则曰禫月犹未过则虽与祥同月亦可行之。盖二十七月已过则无禫可矣。而方当二十七月则密翁之说。恐非礼疑从厚之意也。未知如何。
答李子闻(铎韶)问目
 祔祀宗子主之。铎韶为四世之宗。则本生亲祔祭祝。以傍亲书之否。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48H 页
柏谷有问。退溪有答。今何更疑。
 铎韶营襄新丧。将迁先考旧墓合祔。其启墓前告庙及告墓告辞。使无服亲代行耶。合祔之后。新旧葬行虞之说。非但见于古礼。先先生答人详矣。而铎韶之意则改葬虞祝。似入合祔之意。
退溪曰改葬告庙。使无服者为之。先祖曰丧主不能往则告墓代告宜矣。告庙告墓。依此准行。改葬时先告旧墓云某官府君。今日合葬于先妣某封某氏茔域西畔云云。则虞祭祝不必叠告合祔。
 改葬时追造神主。则改葬虞祝。告以追造之意欤。返哭后当直入庙。而祔庙之时。似有合祭之节。
追造神主之意。当有措语。主虽新造。前已祔矣。今当入庙。恐不必复行合祭。
 本生丧疏式自称。与先考字等处。何以则稳当欤。
自称称以罪人。先考上加本生二字。未知得当否。
 几筵之献时食。有若药饭馒饼之类。又兼用饭羹乎。
朔望节荐。有香饭馒饼之属。饭羹恐不可废。
 先先生曰虞祭后则朔望殷奠有参神之节。然则练祥必有参神否。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48L 页
先祖屡及朔望之仪。而皆曰无参神等礼。且问退溪曰大小祥祭三年之内。有常侍几筵之义。宜不用参神。至于禫祭。乃在祔庙之后。似与常侍之义不符。而亦无参神。敢用仰禀。退溪曰岂以禫亦丧之馀耶。以此观之。朔望参神。恐非先祖之语。
 近世知礼家朝夕上食。或行阖门一节。此有据耶。
上食阖门。古礼未有考据。而旅轩答金炰问有阖门后止哭之说。然下室馈食。只是象生之义。无他祭礼。而岂独以阖门。为备礼之一段耶。
 亲丧练期在近。而祖父母丧在殡。则其祭也当如何。铎韶之意则祭大节。亦异于大祥。变凶即吉。但其日告由以行练祀欤。抑亦俟葬后卜吉行祭欤。
葛庵曰父葬前权停母祥固当然。初期日不忍虚度则似当略设奠具。一献无祝如朔望之仪。然父丧未葬。不敢变服。只以斩衰即位哭尽哀。使轻服子弟代执奠献。似合事宜。以此旁照则只略设一献如朔望之仪。而未可用肉。未可变服。丧人只当伏哭于外次。行礼时。措辞告以因丧不得行祥之意。
答李子闻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49H 页
按世家孔子卒在壬戌。而辛酉特书子路死。
子路之丧。孔子之丧。同是壬戌。通纪及编年可考。壬戌四月十八日孔子卒。则覆醢之事。恐是岁春也。世家说未知是否。
 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此何意。铎韶读孟子许行章。有曰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云云。韶以意断之曰为师服丧无定礼。非行三年丧者之外则皆归。而子贡独行三年之丧。此见何如。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于是皆心丧三年。丧毕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乃去。子贡复筑室于墓。复三年然后归。则子贡之六年无疑。然岂有心丧六年之礼。后三年特缺然未忍遽归也。未知然否。
 有子曰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疑此鲜字。当解如下章绝无之鲜。岂孝弟而有犯上者乎。若孝弟而犯上。安得为孝弟。好犯上上字。非指父兄而言。似指他人之为长上者而言。朱子答人以干父母言之何也。
上字统言在上之人。鲜字恐不必看得重。人虽善事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49L 页
父兄长上。而容貌辞气之间。少失和柔之色。微有拂戾之气。则未免犯上。此鲜彼鲜。当差殊看。
 学则不固。以学야도解之似当。
学则不固。学야도吐。见得精密。而大抵重厚之人。学则固。轻浅之人。学则不固。以是言之。则学면吐说得平。
答李时钦
心一也而有指体而言者。性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情是也。然体用亦当活看。以一身言则心为体性情为用。以性情言则性为体情为用。言其本然气质之异。则分而为二而不害其未尝离。合而为一而实归于不相杂。言其四端七情。则四端亦在七情之中。而有人心道心之别也。
退藏于密密字。程子曰用之源。圣人之妙处。朱子曰静也。
答李时钦
 鬼神之德其盛矣乎。所谓盛。指理而言欤。指气而言欤。抑兼理气而言欤。
专言鬼神则气。曰德曰诚则理。岂有无理之气无气之理乎。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0H 页
既曰大德必得云云。又曰大德者必受命。无乃叠说欤。下文必著者字何。
上文指舜而言。下文结章之辞。统言大德者。非指一人而言。
 采而辑之。间亦窃附己意。是一项事欤。两项事欤。
采而辑之。集众说而折𣏮也。补其阙略。以己意而补阙与略也。不可牵合。
 明德。是心欤性欤。
明德朱子以心释之。而心之盛贮该载者性情也。我之所得于天者光明底物事。统而言之则仁义礼智。以其发见而言则恻隐羞恶之类。以其见于实用而言则孝弟是也。
 善恶之不可掩云云。恶不可掩固可畏。善不可掩亦可畏乎。十目十手。似专指恶。而兼言何欤。
恶固可畏。而善亦有一毫未实。则十目十手。岂不可畏乎。
 三月不违仁。三月之内。纯是圣人之心欤。
不违处。浑然天理流行。无所亏欠。便具圣人之体。
 君子而不仁。不仁而能为君子乎。
颜子之外。不免日月至焉。以圣门诸贤。而不谓之君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0L 页
子可乎。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有若幸人之不幸。
要使之陷溺而往征之。则诚如来疑。而彼自陷溺则非所以幸其不幸。
 滕壤地褊小。主张不起。实是难保。然若能举国以听孟子。其成效亦有可观否。
性理大全言人之极难处。而并举贫家之妇滕嶭(一作薛)之大夫。滕之行王。岂易言哉。然行一善政。而许行陈良之徒皆之滕。以孟子之力量。立小国七年之规而治之。则安知不如汤之七十里而兴乎。
  
禹益相去久远。远字或近之误欤。
远一本作近。语却分晓。然舜禹之久远。包得益之近。
答张子顺(仁燮)问目
 眉叟先生曰妇之丧。祔则舅主之。虞卒哭。夫若子主之。此说何如。
小记妇之丧。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而杨氏曰子主丧。以奉馈奠。朔望则父为主云云。虞卒哭。非朔奠之比。故今人多主此说。舅必主之。眉叟所云祔则舅主之者。所重在祖故也。虞卒哭则夫若子主之者。祭卑故也。然今主杨氏之论者。亦不为无据。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1H 页
杂记。期之丧十一月而练。此谓父在为母为妻同。而舅为妇丧。当十一月而练乎。今或云葬后则舅及夫巾带当练。未知的从。
小记注。父在则嫡子为妻不杖。或问不杖则无练祥欤。愚伏曰练祥二祭。丧礼之大节。即礼所谓必再祭者。何可以不杖而废之耶。大山曰既不许杖禫。则不成为三年之制。十一月之练。恐无意义。后说似然。而礼宜从厚之意。前说亦可用之欤。葬后巾带之练。于礼未见。不敢强说。
答张子顺
所询虞祝。古无舅为妇祝式。不敢僭说。而悲念相续。心焉如燬。恐无不可用。玆以陈此等语。出于备要。来说得之。鄙家则遵先祖说荐其虞事。尚其飨之云云。坐哭立哭之疑。礼尊长坐哭。况以舅之尊。而何可立哭乎。
答张子顺
孤栖无况。际奉情翰。无异金露之浇灌。谨审重省馀服履庄重。仆年老病侵。了无惺惺底气。随手懒阅。只自引睡而已。座下近读何书。勿以先贤至论。把作说话。先固我志。而不为外物之所挠夺。则行之久久。自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1L 页
然有别矣。别纸所询末段语。未见本文。不敢以不知为知耳。仪礼通解紫阳所辑。而丧祭二编。使黄勉斋裒稡。故不入原书。欲见已久而不可得。愚川自是蓄书之富箧。询若有之。为我通及望望。
  别纸
 练祥以月计。其间有闰月当计否。练祀后上食哭当废。而朔望当会哭否。
父在为母。实具三年之体。练实期年之数。则不可谓以月计者。而算闰古礼亦然。小祥后止哭。礼有明文。而期丧练后无此等语。无乃举重以见轻耶。朔望会哭。恐不可已也。
 杂记。期之丧十三月而祥。此与大祥之礼同欤。小记注。父在则嫡子为妻不禫云。是日神主入庙。而当掇几筵欤。
小祥便是大祥。当用大祥祝。无长成子女。则当从古礼而掇几筵。
 祔祭当行于卒哭明日。而或缘事故。则待小祥翌日行之欤。
小祥而祔。殷礼也。孔子善之。而家礼所用皆周礼。故不用此礼也。不祔于卒哭后。则不得不祔于大祥翌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2H 页
日。大祥祝末告明日隮祔之意。入庙前上食不可废也。
 神主入庙。别有祔庙之告文欤。祠堂有四龛。别为曲设。不悖礼意欤。壁龛之家。龛若狭小则奈何。
祔祖庙之东礼也。而壁龛狭隘。无东边曲设之位。权奉私室。以待他日入庙。亦古礼也。既行祔祀。则入庙时不当复有告由。而沙溪言前一日以酒果告所祔之位。
答张子顺
 明德新民。何以为物。知止能得。何以为事。
德在我民在彼。故或问以两物相对而言。知止能得。皆属事。故笺注以耕种耘敛之事别之。恐有互换说不得处。
 不言欲平天下。而必云明明德于天下。
明德体也。治平用也。不先明其德。则何以明天下之德哉。必自明其明德。而推以新民。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德。则平天下如运掌矣。
 盖孔子之言(止)门人记之。盖言可述也。意何以记之也。且曾子下不有谁某记之之言。而但称门人记之何也。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2L 页
此诚可疑。然传文或有曾子之言。且其门如公明宣者。三年不学而犹多观感之事。况以子思之贤。领会于讲质之际。可以闻一知十。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必无不贯穿矣。故中庸之明善诚身。沕合于格致诚正。又传之孟子。知性尽心存心养性。亦与知止诚正。若合符节。则曾子之门。非子思不能记此无疑矣。而无真的可据。故朱子统称门人。其下笔之际。谨严可见。
 如切如磋(止)赫兮喧兮。各包三纲八条。知止能得之功效欤。章句不言切磋琢磨。而曰切琢磋磨何也。
切磋琢磨。朱子以始条理终条理言之。盖道学自修之极功。而细分之则讲习讨论之事。即是格致也。省察克治之功。即是诚正修也。恂慄威仪则严敬中存而辉光外贲。意无不诚。心无不正。身无不修矣。只言各包纲条。不几于笼罩说去乎。如切如磋。治骨角之事。如琢如磨。治玉石之事。故正文言切磋琢磨。此以骨角玉石区别言之也。切琢始条理之事。磋磨终条理之事。故章句言切琢磋磨。此以工夫节度统合言之也。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3H 页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不言末而但言本何也。
使无讼为本。故引夫子之言而曰此谓知本。言本而末包其中。故分章结之曰本末。
 富润(止)德润。德本财末。而先言富何也。上文两节曰必慎其独。此节曰必诚其意。亦何也。朱子曰毋自欺是诚意。自慊是意诚。何以为诚意意诚之别。
以其实于中而形于外者言之。故借润屋以明润身。此为乃富。所以先言慎独。即诚意之工。而上文两言慎独。为明诚意之节度也。下言必诚其意。总结一章之意也。毋自欺。禁其自欺之辞。自慊快也足也。而其意已诚矣。此可见工夫功效也。诚者真实无伪之意。则毋自欺。岂不是诚意乎。
 心不在(止)不知其味。心在何处则视而见听而闻食而知味也。下文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此直内。似是敬以直内之意。而密察者亦何意。
此段专言无心之病。而有此三者之失。苟能体验则不难知矣。当视而心在视则视必明。当听而心在听则听必聪。当食而心在食则食必知味。此所谓心在腔子里也。直内。与上文敬以直之当参看。密察。常常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3L 页
提撕之意。
 治国独言必先齐其家何。
诚正修非无先后。而若下必先字则有病。朱夫子所谓非必今日诚意。明日正心。今日正心。明日修身者也。若齐家治国则与此自别。自家而推于国。苟无必先字。难见其推底工夫故也。
 民不倍倍字何意。规矩者方圆之器。不言规而言矩何也。上下四旁长短广狭。未有释处。
倍背也。不背其恤孤之化。而民亦恤人之孤也。不曰规而曰矩。规圆矩方。圆者动而方者止。借此以言新民之止至善也。详见云峰说。上下四旁长短广狭。难以一定说。然朱子大全有絜矩二图。一曰侧图。己在中而上下前后为四旁。二曰地图。己在中而前后左右为四旁也。假使君仁而臣不忠。父贤而子不肖。则是上长下短而不可为均齐矣。我不能事上而责下之事我。并坐而横其肱。则是妨于四旁。而亦不可为方正矣。
 见贤而不能举。见不善而不能退。贤与善。有异欤。
举贤退不善。必有别。贤兼才行而言。善指心术而言。若其荐引则必知其贤而后举之。若其退之则苟有一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4H 页
分心𧗱之不善。必有言悖媢嫉之患。退之宜不得不严。
 诚意独为一章何欤。
诚意一章。即自修之首。而人之生死关也。不得不剔发单言。以示异他之意。且正心修身之要。包在这里。观于胡氏说可见。
答张子顺
朱子丧中以墨衰荐于庙。今人多为蔽阳子布网深衣代之。此主祭者服色。若服轻者代行。则以孝巾深衣。伏哭阶下。以伸情礼。
主人受吊谢宾。宾答拜。主人复再拜礼也。于尊长无别般道理。然先辈言父不在则子谢宾。而父在室则子未可以谢宾云。
十三月祥后掇几筵。卢履冰之说是。而从张子朱子之说。仍上朝夕食。孝子从厚之至情。
禫则计闰。通典开元礼张子说可考。
答金玉贤(圣斌)
顷别茹怅。今书甚豁。以审寒令。启处连毖。仰慰。观澜斋遗事。有之无所补。墓志恐不可无。竹轩集跋。依请并制。书之篇末。未知合用否耶。韩柳川韵。亦次尾及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4L 页
耳。
答许致和(堉)
年骚日甚。索然无况。际奉手书。多有好个语。涤我腔累。主敬立志。朱门要诀也。先立自家之志。牢着脚强夯力。必以一敬字彻头彻尾。而真积力久。然后可免间断之患。未知如何。
答许致和
论语读法。昔我叔祖惕斋公儿时。寄轩姜公曰汝欲文章。只读论语正文。遂依读之。晚年曰姜公误我。复挟注而读。姜公未必不知。叔祖亦必有见。惟在自著力如何。吾意则正文不过一旬之工。兼注读似圆满。且四书字字句句。不可泛读。谅之。
与许致和
新旭映窗。老怀深功。即问承欢。棣履蔓休否。疑目奉报。不敢自以为是。博询有识之家。以破谬见。亦系切偲之道。恳祈恳祈。古人曰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大略不可无疑。亦不可蓄疑而讳忌。兄弟相讲。向人辄询。自是致知之方。勉之。
  别纸(中庸劄疑)
 未发为中。既发为和。则中是性而和属气耶。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5H 页
中者所以状性之体段。而来谕曰中是性。此与吕与叔中即性之说一串病。比如天圆地方。而直以方圆为天地不可也。且未发已发。皆有中焉。乌可曰中是性乎。盖分开言则七情非无理而曰气发。四端非无气而曰理发。然此则浑沦说。发皆中节。而无所乖戾之和。所谓约其情。使合于中也。性发之和。恐未可以专属于气。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既云中庸则何择之有。
择乎中庸。以颜子之前后恍惚。得一善服膺勿失求之。则择何疑乎。侯氏亦曰中庸岂可择。择则二矣。朱子以为过高而不顾经文之义。
 四求一未之训。最感发人志。
四求一未之训。圣人之谦德。而语其极则圣人亦有所未能之意也。
 体物而不可遗。盖天地万物。皆从鬼神来。成物则体物之体。与原字之意同欤。
朱子曰不有是物时。便有此鬼神。凡是有这鬼神了。方有此物。及至有此物了。又不能违了鬼神也。体物。将鬼神做主。将物做宾了。又曰体物者。固非先有是物而后体之。亦非有体之者而后有是物。盖以宾主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5L 页
之说及体之者而后有是物观之。则天地万物。皆从鬼神来。成物意却毫差。更熟思之。原字看得不易。而与干字有别。
 致曲曲字。是曲曲之谓欤。
谓之曲曲。不省所谓圣人能举其全体而无所不尽。其次随其所禀之厚薄。或仁或义。各因发见之偏而一一推之。以至乎其极。如孟子所谓扩充其四端是也。此其致曲也。
答许致和
读书而旁蒐先贤事迹。古今治乱。此亦古人为学之工也。心经发挥。西人先辈曾对皇使言吾东传道之书。必以此为准也。且与丘注。参订其删谬补阙。然后可见此书之为吾道指南。而但临乱急刊。未及勘校。多有所爽失。至若以何氏作河氏。空圈亦多谬误。潜心活看如何。
答朴圣猷(世东)
闻贤者留意文学可贺。早孤之人。苟不百倍硬著。孰恃而成就。今见来书。显有谦虚之辞。其志可尚。幸仰体先志。潜心经传。何做不成。退老冈祖俱孤于稚龄。而终成大贤之业。必皆痛恨在心。奋发勇往之致也。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6H 页
答朴舜瑞(鲁凤)
 从祖祖父今六月下世无后。王母以季子有立后之意。而未及区处。八月王母又捐背。十一月将葬从祖祖父而无主丧。或曰待三年出系。未知何以处之。且成服后时则亦多变节。玆敢就正。
尊祖妣在世时。以尊叔父有出承季祖之论。则季祖皋复之时。尊叔父当即袒括成服。而已有后时之叹。然今主丧无人。则未可以待三年。襄礼时当受服。若襄礼已经。则虞卒之日。使本生承重孙告祖妣云今季祖考学生府君。主丧无人。以祖妣遗意。季叔父某出系云云。告所后几筵曰孤哀子某。今当襄礼。以本生妣遗意。受服主祀。具由虔告谨告。朱子答曾无疑曰令兄丧期。成服太晚。祥练之礼。却当计成服月日实数为节。但其间忌日。却须别设祭奠。葛庵曰练祥之祭退行。则初忌别设之祭。略如朔望奠而礼其馔品。一献无祝。似为得宜。玄石曰别奠时。告辞不可阙。当曰今日当行小祥。因孤子某成服最后。势将退行敢告。后日再期无告辞。
答柳世卿(乔荣)
别后怅怅。续奉情讯。厚意良感。谨询重侍馀学履珍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6L 页
啬。墧履霜之感。自倍平昔。为学最忌间断。而日用当行之事。亦不可废。勉力慥慥。毋致老大追悔如何。吾家后生。无一可意。而贤之才质。与此辈不同。心甚期望。
答许致圭(㙖)
窃观喻意。已有向里之渐。若复下工于非著意非不著意之地。则无揠苗助长之患。又无剜弊时日之虑也。
  别纸
 㙖性太柔。未尝发怒。而怒则过。子程子忘怒观理之训。可谓惩忿之要诀。以此点检。终不能忘怒。
当其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伯程子二十三岁说。吾年八十。学而未能。深所愧懊。来示至此。克己之工可想。
 为学如竿头进步。一蹉足隳了几许丈。
竿头进步。本为进进不已底意。才一蹉便非进。
 立斋以理外理内。论心之出入。大山所谓当作操舍说看得似好。
理外理内之说。未记立斋本文。不敢强为之说。操存二字。大山言之。而本出程子语。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7H 页
礼家言支子不可行晨谒之礼。此说有据耶。㙖欲晨谒。或未安否。
晨谒之礼。支子恐难行。鄙亦早孤。弱冠行晨谒之礼。心自不安而废。后见礼说果合。独尹明斋曰行于大门之外。以避主人之位云。然恐终非严宗法之礼。若主人晨谒。则子弟随而参谒。恐无不可。
答外孙李能圭
见汝书。续见汝兄。㥘寒之际。心如挟纩。日间二老无害。汝兄弟一依耶。积雪酿寒。桂玉甚艰。安得不呵冻呼饥。颜子不改。虽非易言。相与勉旃。勿为伤贫戕性。为操执之一事也。昔温阳公三日绝火。而读书之声弥高。闻者莫不叹赏。汝辈能承祖武。岂不美哉。吾冷泄数急。苦不可言。近闻京奇。似有追荣之兆。早孤心怀。可以少伸。而八耋残命。朝不虑夕。其成未可必。虽或得成。世俗常行之礼。万无可图之势。若使汝舅在世。吾岂为此等忧念耶。痛骨痛骨。
答外孙李能瑛
一年一面。每患凌遽。尪弱情怀。不自堪已。霜严寒紧。侍况平胜。工程例以家事丛扰。有所妨夺。而立志硬笃则无入而不自得。事应既已。我则如故。十分著力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7L 页
切可。吾癃瘁如前。内老痰證又添。令人掉头。孙妇奔哭其祖丧。奎孙带去。门庭寥廓。难以自镇也。
答宗君心源(大永)
谓外左墨珍重。感慰叵量。但开缄奉读。往往有骍颜汗背处。想座下于此等事。必讲之有素。而何谬加朱铅于无盐之丑。以厕毛嫱之列。而使人不敢承当如是也。尝闻仁者送人以言。执事行之。甚盛甚盛。然以执事之才之美。居古之斋读古之书。未尝以今世淆漓之事存于心。不言而躬行。则人皆为之执帚以从之不暇。况如墧者。岂不竭蹶以趍下风耶。心法志学等字。不但墧之未尝用力。固不当轻易与人。而座下乃道之。勉人之义至矣。敢不服膺。
与族侄稚仁(来锡)
以贤座之人之才之美也。不免颜原之贫。无一间屋读书之所。心尝慨惜。近闻栖息于夙夜斋中。吾喜而自语曰斯人之定力。未尝挠夺于贫病。而今丐啸咏于轩鬯之地。仰而兴慕于先祖讲学之意。俯而䌷绎乎前贤诰命之辞。昼有为宵有得。则人间何乐可以易此。门党相信。非寻常知旧之比。幸勿胶守韬晦之义。吐露精微之蕴。开示而讨论之。则济己济人之道。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8H 页
两全其美矣。
答稚仁
山斋邃寂。蝉声政高。想意思益佳。未审静居充养有相否。闻退书已尽擸掇。又以紫阳书。日事温理。必多知新之味。果能著脚力行交修并进耶。墧病暑澌顿。又添家务。一片方寸。少无澄然之时。以朱子答陈肤仲书观之。只此便是用力实地。而衰朽已甚。无力可策。自叹无已。
答稚仁
谨审体事万重否。近读李恕轩遗稿。不无可疑处。其曰道心之微。由于人心之危。故人心之序。乃在于道心之先。鄙意惟危惟微。乃其始发时自然之理。而曰道心之微。由于人心之危。危微之分。果如是乎。又曰费隐各自有体用。一理之冲漠者为隐。而万象之森然者为费。此则形而上之者费隐也。鄙意微而难见者隐。隐中有森然之理。则谓之万象之森然可乎。详说之以破此惑如何。元直竟不起。质悫谨厚。此世不易得。可惜可惜。
答稚仁
续奉长笺。谨审服履连毖。仰慰。前说二条。辨释精详。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8L 页
论病切实。乃是顶上之针。何等感佩。第其中不无郢书燕说。此未见原书之致也。原书有曰道心之微。由于人心之危。故人心之序。乃在于道心之先。而来书曰道心在人心之中故云云。则是原书之所不言也。至于费隐。若如来说而分属形而上形而下。则鄙不必疑。而原书曰分而言之。形而上者有费有隐。形而下者亦有费有隐。一理之冲漠者为隐。而万象之森然者为费。此则形而上者之费隐云。故鄙书有所云云。而吾所谓隐中森然之理及危微之理两理字。皆以理势之理言之。而左右以实理看。则其病岂浅鲜乎哉。此吾下字之际。不能别其嫌。而只取字同而义异也。然始发时下四字。改以自不相靠。则庶或免语嫌耶。第来喻有曰道心之发见。在那人心上。吾所未谕也。觉于义理者为道心。觉于形气者为人心。而今曰道心在人心上。则不几近于前说之所疑乎。鄙之所尝疑者。祗在道心之微。由于人心之危。及隐中亦有万象森然两款语而已。道心之微。果由人心之危乎。隐中有费。果有万象之森然乎。说得支离。愈失其旨。是可惧也。
与稚仁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9H 页
旱馀甘霈。令人昭苏。未审静履万护。宗家练祥。依礼设行。仍为变制。左右所指教云。遂事不必言。而古家之宗。与他不同。贤者讲礼。有违邦禁。故追言之。照亮如何。卒哭前并停大中小祀。果指国家而言。载在五礼仪。左右之言是矣。退溪栗谷有有官无官之别之论。慎独南溪或使之行。然补编启略曰国恤时。私家练祥之不得行。自曾子问已有定论。 肃庙朝亦有定式。恐不可更议。今私家练祥忌祭。多有备礼行之者。极涉未安。待卒哭后行之之意。定式如何。 上曰依所达载录可也。自是之后。无备礼行之者。且沙溪答权炭翁曰国恤卒哭前。值练祥之日。则依忌日礼略行之。卒哭后择日行练祥。变制之节。似或得宜。观此诸说窃恐左右得其半而失其半矣。月前宋楚叟以练祥行否问我。我关说及此。今见支叔。历言其梗槩。陈心中所惑耳。
答族侄元卿(胄锡)
迢迢引领。情讯忽坠。辞旨恳到。笔意苍健。少无八十翁拥炉呼寒底气。三复欣爽。足令老肚耸动。今又令孙见顾。仰认旅体动止万护。衙里奉檄供喜。足以孝养。慰贺满万。而景叔荐祸。不觉心灰气短。岂料忠孝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9L 页
家庭。未有锡类之荫。而值此三彭之酷也。墧衡门泌水。实是寒栖之本分。而虚名欺世。叨窃 祠官。年老身病。又未出 肃。踧踖惶懔。操躬无地。桧渊毁撤之令。幸伏蒙还收之 命。今闻收者复督。痛迫奈何。
答宗君稚九(思容)
来疏以五日祀事。有甲乙之论。至有未安底意。不胜骇叹。顷时宗会。关说及此。非不知忌日略具之训。而为此废祭之论者。前行已例。必有所见。且念旷世 恩数。至今隆焕。与寻常士庶之类。迥然有别故耳。哀主先集之论亦似矣。而当时此答。恐指祖祢近世而发。非指不祧世奉而言也。不以辞害义可也。记言曰寒冈当戊申 大丧废祭。又曰略设未免苟且。祭祀未可以苟且为礼。寒冈先生家一从此礼。士大夫皆则之。以眉叟景慕之心。岂杜撰先师之说为也。必须广询老成。毋致礼家之讥切企。
答族侄范九(乃锡)
阻际奉讯。审侍欢佳相甚慰。所询仪节。眼昏未及考据。然尝闻之。父丧既葬则行练祥服练服。已事反重服。但前一日以罪逆不天。奄遭先考丧。今葬已毕。明将行练祀。尤增罔极之意。操辞告由。翌日行祀时。用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60H 页
家礼小祥祝辞如何。既告自称孤哀。似无未安。
答范九
 葬时不及造主。将以卒哭立主告由。何以措辞。
卒哭祝。难以立主告辞插入。今日上食告曰向日葬时。神主未成。今始立主。伏惟尊灵。舍旧从新。是凭是依。明日卒哭。依本祝用之。未知如何。
答族孙宽彦(世容)
承审重侯康旺。承欢学味佳胜。墧一味氄碌而已。胤儿三加迫在日间。层侍滋况可想。而亦不无追感也。加冠仪节。吾尝忝宾于宋上舍敬时之孙。而今不记得。然其节文。与古礼太不同。未知其得当否也。所询疑条。录在下方。安保其不失本旨。更质于晚翁切望。
  别纸
 告祠堂。必于前三日。前三日别有义意欤。
仪礼只言筮于庙门。而无告庙之文。家礼有之。而亦不言前三之义。未敢妄度。然前三日筮宾古礼也。盖三日后有许多仪节故也。
 主人。谓冠者之祖父。自为继高祖之宗子。若非宗子则必继高祖之宗子主之。以世容言则必也宗家三从兄主之欤。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60L 页
主人尊王父当恐为之。稚九今在忧中。未可以主嘉礼也。
 告庙以世容言则虽有祢庙。王父主之。似不当专告家庙。抑告祠堂。通称祢庙。至高祖庙否。
君有祢庙。小宗之庙稍远。祗可行于祢庙耶。仪礼筮于庙注言祢庙。此或可以傍照耶。
 宿宾之宿。何义也。先祖曰进也。朱子曰隔宿戒之。两义并行不悖否。
宿宾之宿。本注进也。又曰亲相见致其辞。言筮其宾而宿以进之也。
 
洗直之直何义。
直音值。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窃恐高其承器之坫。与东荣相值也。
答宽彦
闭户昏倒。恒切未死之恨。而一念残线。徒劳于庐下。即奉手书。慰我恳我之情。两皆耿耿。微君何以致此。深感亡已。以审哀调况不至大损。但闻执丧如一。诚若不病。则古人之事。复见今日。岂不钦叹。而吾先集曰毁瘠为病。君子不为。君何不体念。而胶守如是也。设或今无显證。后必添大病。心常忧恋。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61H 页
答族侄(匡锡)
 父葬前妻丧虞卒哭何以为之。未知行虞。而卒哭则待葬父行之乎。
小记曰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疏曰葬母既竟。不即虞祔。更修葬父之礼。待葬父先虞父。乃虞母。以此旁照。则虞祔恐待后事。
 后虞祔。既得闻命。题主奠何以主之。
有侄则可以代行。而今无侄。不得不以从弟代行。以父丧在殡。不能将事。使从弟某告于亡室云云。而父殡先告主祭之意。然后行之。未知如何。礼无明文。妄自臆对。恐得罪于礼家也。
答族孙圣七(治和)
就审哀省。棣况支相。何慰如之。墧谬蒙 恩命。已告庙改服。感戴踧踖之馀。追慕之感。难以形喻。见今气象愁惨。然年少气隽者。幸勿以此沮丧。勉厉为学。则门户之幸也。宽彦柴损可闷。近何兴寝。于此君属望深矣。自爱善摄。读书浇灌。则自然心和气平。以此傍及为妙。
与族孙伯升
积阻恒恋。即问初寒。侍省安吉。所学硬笃否。山居静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61L 页
寂。著心观玩。则必一倍长格矣。紫阳年谱下元明先儒之书。有所抄录。今偶见失。而方有所考据处。故纸本五十切送去。抄送如何。
与枝村佥宗
停祭事。墧只举所见之文迹。谓未可权行。归而考先集则与眉翁说相左。不胜怔忪。然博考吾家前行之规。则庚申 大丧并停祭。可考于从祖惕斋公日记。甲午废祭。亦备载于再从兄及墧之日录。而 王妃之丧。有略设之證。窃恐废祭为是。则 国恤之轻重。不可以区别也。略设为是。则 大丧虽重。亦不可以断已也。先祖问答与眉翁论说。并为誊呈。相议酌定。既往之失。无容更议。而将来之事。亦可以规正也。
与宗中
晚悟集印出事。吾宗物力。果难浩费。而祖先大事。若不猛著精神。强夯气力。则无可成之日。当此嚣扰之世。世守文字。不能传后。而脱或沦失。则岂子孙道理。附录曾无只字裒稡。然藤庵集有祭文。畏斋集亦似有之。考之如何。其他渊源各家。必多挽诔。而此无诸贤集。广询于石潭,竹轩,白川,心远之后承亦可。
寄子敏锡
进庵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62H 页
奴还后落落不及闻。悬悬情思。乌可已耶。转闻未得同接。近有疆辅。日以课读于寺耶。若有笃工之道。虽久留远地。可以忍岵屺之苦。而徒事悠悠。则不但二老难堪。实有碍于瞻聆。商量去留也。客地做工。不可一分玩愒。勿以家间些故为念。宽着心硬着工。切勿放过也。古人以三朝晏起。为平生之过。晦庵以小说閒话。戒其子与门人。此皆汝之深病故及之。
寄敏锡
奴回见前月二十四日书。知十一度比艺。竟至见摈。命也何必怨尤于人。闻三昼夜一不交睫。露处而吃苦。以汝弱质。安得不生病。恨不能早遏此工也。信后阅旬。眠食何状。慈悲过而弘毅不足。禀质脆而志气颇锐。凡于迫阨之事。志不帅气。而每每生病。此非定性书所谓物来顺应之道。须宽着心。勿贻忧于老父也。士之讲学持心。务尽在我之道。得之不以泰。失之不以沮。则穷达不足以累吾心。而进退绰绰然有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