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农庐集卷之三
农庐集卷之三 第 x 页
农庐集卷之三
 书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1H 页
答李临渊(亮渊)
献奎乞死不得。负衅苟延。奚足见恤于先生长者。而乃者念逮旧契。爰及不肖之罪疚。远赐慰讯。悼恤备挚。益仰笃老精力。不遗遐外后生。拜感殊眷。哀泪横迸。伏惟暮春。经体益膺难老。年与道隆。爵因德尊。西南士林。属望益专。矧为其故人稚子者。所以依归而瞻仰。尤当如何也。门下于先人。违面而神交。诔辞中亦称知言会神。旷世一遇。则其于心法。想应犀照矣。盖先人断断一心。专在于讲明斯文。传扶大教。所以孜孜仡仡。不知老之既至。恒诵懿戒自警之篇。独抱禅宿无传之悲。及其易箦前一日。手书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等句。以警门生。不肖辈蒙愚无似。既不能少承厥志于平日过庭之际。况今謦咳永閟。典型莫攀。弓箕绪业。愈益荒坠。冤霣情私。号诉无地。一缕未绝之前。惟有收拾巾稿。仰质于门下。就乞一言以图不朽。庶可以少赎冥顽之罪。然篇帙浩穰。修整无期。至若陶阴焉马之误。亦无以辨别。众盲摸象。此之谓也。痛矣奈何。近搆家状一本。扳乞状行于果斋门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1L 页
下。而每承撝谦不敢当之教。伏切哀闷。
[答李临渊(亮渊)]
献奎窃闻之。古君子之葬其亲也。必求名世大君子之言。以图不朽。然而或限于势分。无由自通于门墙。或自通门墙。而秉笔者以未悉其人之实迹。雅不欲只凭家状而屑为辞者矣。惟下执事于先君子。有朱张之契。往复书牍。溢箧盈箱。其必有详悉其巨细者矣。至如不肖无状。犹处以故人之子。辱与之往复焉。是以犯僭踰之戮。敢冒昧以志为请。痛惟先君子宅心制行。庶无愧于古人衣钵渊源的有所承。著述文字。足以传后。筵剡 恩除。虽未膺命。而秉执义理。亦足以有辞于后。不肖以苫块中所述家状。乞平日亲炙者信笔。而果翁状行之文。尚未出正本。襄礼只得以礼月权奉。而要当待年改葬矣。伏惟素所知爱。有不待行状而备悉。故姑先以所述家状。因便呈上。惟执事特垂哀矜。赐以一言之惠。则往居俱受赐矣。但贱躯善病。遥程曳衰。实难自力。玆敢以书替恳。尤不胜颠越之至。
[答李临渊(亮渊)]
伏惟亢炎。道体神劳。献奎向来一疾。遂成眼眚。废阁书卷。合眼块坐。晦翁所谓盲废恨不早者。发得太早。秖自怜闷。幽志幸蒙允许。而铭已先成。志叙不知又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2H 页
就绪否。顷承百字为限之教。得无太简乎。宣尼延陵之铭。晦翁龙川之题。尚矣不必依样。如今图所以不朽者。恐不若详载事行。以诏后人也。铭则辞意俱尽。而但句法太奇。恐非先人平日笃厚粹正底气像。向来未敢烦禀。间因果斋丈转达。更加留意。韩山斗志樊类樊志柳类柳。或可取而为法耶。是所恳祈耳。
与李尚书(若愚)
献奎熏沐再拜。盖闻布衣上宰相书。古或有例。彼皆达人贤士怀瑾握瑜。思欲定价于当世之司命。而如献者山南一贱儒也。跧伏穷巷。甘自暴弃。土头灰面。六十无闻。乃敢以疏贱姓名。自通于门墙。非僭则妄也。虽然古之欲显其亲者。必求名世大君子之言。以图不朽。程朱之于韩周是耳。夫二先生所以扬先懿阐幽光。宜若无待于外。而犹复如是。顾玆不肖无状。既不能立身扬名。以显其亲。专靠立言者之言。冀以传世者。其情亦戚矣。若复限于势分。自外而不前。则其图不朽者不亦难乎。痛念先君子立朝四十年。在仕之日无多。事迹虽无表表著见。而其簪笔承明。横经论思。分符州县。冰檗著绩。足以有辞于后。至若禔躬规矩。宅心绳墨。学术之端的。操履之坚贞。实亦无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2L 页
愧于古人。亦于明公曾有缟纻之交。书牍往复。有如笋束。灵犀之照。固应无遗矣。第不肖孤迄未有洒扫之役。嗣修先谊。是可诛也。伏惟明公文章望实。师表一世。名足以取重。言足以垂后。向所谓名世君子非明公其谁欤。是以忘卑贱之猥。犯僭踰之诛。敢以墓石之镌为请。谨以不肖所叙述家状。先于将命者。以听进退焉。惟明公特垂哀矜焉。则往居俱受赐矣。但宿苦频肆。未克趋簉门屏。躬侍笔研之役。替送家儿。以书拜恳。尤不胜颠越之至。
[与李尚书(若愚)]
向以文字事。仰渎崇严。自知僭猥。屏息俟踰分之诛。儿回伏承下覆书。不惟不加诛。又有以宠之。兼之惠以鸿笔阐幽光而表隐德。益仰大君子盛德弘度未可以涯量也。伏庸感泣。继之以悚缩。伏惟雪寒。台体度卫道万安。区区伏切恋德之忱。墓铭擎读百回。体制简要。深得金石之例。辞旨称停。绝无溢没之失。若非平日心契有素。何以及此。不肖无状。虽糜身陨结。无以为报也。第字句间。恐不无商量处。玆敢别录仰禀。其僭越无所逃罪。然简易子尝言碑碣请改。使吾文不得自在。清阴驳之曰此殊不然。吾则不难于改之又改。清阴之德业文章。此一事可徵矣。閤下以为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3H 页
如何。
[与李尚书(若愚)]
岁改春仲。瞻慕政挚。伏惟台体度卫道万安。纵不能躬执洒扫。少伸向慕之忱。而引首驰恋。未尝不在于轩屏之下也。献奎嗣守遗矩。修身俟命。为究竟法。而近遭膝下功制。悲悴阕日。无隙翻书。愧惧何达。间以文字事。辄控愚悃。乃蒙贬损高明。曲赐镌诲。有以发幽光传久远。以覆露其后嗣。在閤下实为盛德事。而鄙生渎尊援上之罪。则自知有不容曲贷者矣。铭辞既已圆成。复焉有仰渎。而窃有数字禀裁在别录。以低矮之见。指议厦屋。贩裤之线。改缝黼黻。殊极猥越。安敢望曲恕耶。
与成果斋
伏闻投绂归田。养閒乡第。经体燕超万重。晚工益诣崇深。念昔簿书期会。岂不脱然快活也。孟学类编。已成完帙。而孝经发挥。亦无馀蕴否。此等文字。不但为一家箧衍之藏而已。其将行之海内。不但为一时考览之便而已。其将传之后世。任千古具眼之挦扯而无一句可择。当四海粗拳之推凿而无一字可疵。然后可谓成书矣。终古作者家何限。而所著述不能皆传于世。如魏徵之礼记类编。程氏之六礼大略。亦或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3L 页
有未尽而然耶。幸须一审又审。俾寿其传如何。
[与成果斋]
旌招别谕。近复织路。伏想感颂鸿恩。不专为撝谦辞谢而已也。抑有附奏。密赞鸿猷。如昔贤之为耶。未睹疏辞。甚为纡郁。鏶侄坐春风数月矣。收敛凝定之功。讲明精义之论。其必有辟咡之诏。而醯酱既加。未见咸酸之顿异。是其乏受和之质而致然也。然观其仪状。实有步亦步趋亦趋之意。可谓虚往实归矣。深用荷幸。家亲 特旨升六。遴选外台。光宠稠叠。阖门感祝。而亲意则以涯分兢惶。益自勉修。为将心报佛之道。不肖辈既不能专意家学。又不能立扬显亲。近受朱门旨诀。兄弟相习。而合讲究实体验处。往往流循阔略。不曾著意。如此读。亦可望有好消息来耶。好学论深仰指迷。而其末端不求诸己求诸外者。正中鄙病。盛教中不如此是药者。可谓顶门一针。而下劣顽愚。终恐无以承当也。
[与成果斋]
二旬陪稳。实是三十年来刱有之事。袖带旁映。草木生辉。寒泉衡岳之会。当不专美于前矣。讲录参听时手不给耳。似或遗漏。记录处心不应手。亦不条畅。且数段解说。颇涉支离。而先辈议论之互相歧异者。恐不必硬说断案。以招雌黄也。览后略加删改如何。
[与成果斋]
近因养痾。一阅传习录。盖其议论。背朱右陆。叛道非圣。退翁斥之以诐淫邪遁狂惑丧心。诚是也。而其学专以收敛为主。其功绩又如彼其赫赫。亦非有体无用之学也。今世蒙士才解读四书小注。便皆肆口骂阳明。此所谓石虎小竖。可以肆诸市朝者也。但其才太高迹太奇言太僻。出入于禅门。有膏油近人辄污之虑也。惠馈二封茶。饮之足以疏涤病胃。南轩云草茶如草泽高人。腊茶如台阁胜士。此茶可谓兼之矣。感荷良深。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4H 页
与李鹿门
雪积深山。烟火不接。餐松绝粒之馀。道体不瑕有损。入山后诗篇流传人间者。无异美人之隔帘环佩。乍响乍撤。莫知真面也。陶写性情。发于歌咏者。想多有可诵。而题石面书落叶。风飘雨洗。并无痕迹。其在蝇头蚕书退笔故纸之间者。又与烟墨煤丸。同归于坏灭。岂不可惜也哉。古称唐衢之诗瓢。刘蜕之文冢。是固文人跌宕之意。而亦何尝埋且放也。自今稍为收拾。写成篇帙。使咸兄藏弆之如何。
答李青松(玄好)
秋风一翰。千里飞坠。满笺谆复。写出衷曲。若非情爱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4L 页
深挚。何以及此。书出浃时。篆体益卫万胜。令胤今在贰室。课学精专否。曾看在家塾时。性情惠和。才谞警敏。不待热喝痛捧而敩学听受。如磁吸铁。今则骨格当益壮大。学业亦益超诣矣。献奎省暇翻动。虽不至孟浪无事。而看读无成法。识解无正见。只如此流循阔略。恐无以凑成片段。今承勉修家学。勿溺口耳之教。佩服良箴。无以为谢。但口耳之学。亦有多般。翕受训辞。非耳不能。含咀英华。非口不得。口耳不已。以至于心印体认。则古君子因文悟道。亦是一事。但未有实得。而终为记诵而已则不可不戒耳。
与李监役(汉膺)
秋梢历拜。固知踰虽邻不往之礼防。而慕德之深。犹不自知其不可也。伏候至冱。经体万旺。续近思录近得收辑整顿否。朱张吕三贤及我退陶先生。允合四子。而曾看东莱集于朱张二子之书。不无差殊。望须十分精抄。成就此一件大事如何。觉轩星溪岂不是大学识大力量。而其所续补。前辈或讥其不若元本。是可念也。昔我先人亦尝受师门付托之重。以静退牛栗为吾东四子。门目已成。而但静翁则著书甚鲜。抄载极零星。此为可欠。然今按寒泉书。程张说甚多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5H 页
而濂溪说较少。此可以为例耶。
与成主簿(退默)
顷者历拜。尚恨凌遽。归卧山樊。更深瞻想。伏惟霜令。调体静摄崇谧。近日水落石出。岩瀑可听。想多游人之上来。其中亦有可语者否。灵砂性味。未知如何。而此道家所谓外丹也。不鍊内丹而专服外丹。何能疗病。汉魏时有寒食散五石散之剂。而服之者皆中其毒。韩子作李博士墓志。深戒金石之毒。而晚复自饵硫黄。后山嗟哉行所谓韩子作志还自屠。自笑未竟人复吁者是也。是岂非前车之戒耶。
答李承旨(汇宁)
顷承如水阁记文中移建处添入之教。敢不商量。而蒙陋忒甚。荒坠家学。安敢有一字增损于先人已成之文耶。况时移事往。境界既移。虽欲改动一字。其可得乎。晦翁以韦斋遗命。居潭溪之上。而依印章旧刻榜所居之厅事。又以韦斋旧号。揭于寝室。所谓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初者也。此于名堂室记详之。盖紫阳徽州之旧榜。而记中都不言彼此景物。韦斋亦有罗曹二公之记名。而未闻有改动字句。虽依本文揭之。雅有援据矣。未知如何。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5L 页
[答李承旨(汇宁)]
古溪亭记。始也不敢当者。非饰让也。诚以今之人。无足发古义。且不知作者家轨范也。屡承勤教。乃敢强其所不能。而全欠体制。第切歉悚。夫记者叙事之文也。始于学记乐记而退之之画记。子厚之游山记。为体之正。若记营建则当记日月之久近。工费之多少。叙事之后。略有议论而结之。若韩之燕喜亭记是耳。至若范文正之记严祠。欧文忠之记昼锦。东坡之记山房。晦翁之记婺源书阁。专尚议论。然言足以垂世立教。不害为体之变也。如鄙记则言不足以立教而徒失正体。陈后山所谓今之记。乃论也者此也。良愧良愧。
与尹进士(耆镇)
洛师邂逅。缅想如梦。及此衰暮。尚或记存否。高驾入峡之日。过门而乖拜。尤不胜怅叹。因胤友历访。询审寓体万谧。甚慰阻怅。此山此境。居此者亦未曾一览。望之若抱犊仇池。不可跻攀。而居然作执事泉石。高情幽趣。深用钦叹。但虎豹昼嗥。霜雪夏零之地。筚蓝陶复。不徒兴居之失适。餐松屑榆。恐非尊年之调度。此为仰虑耳。献奎孤露馀喘。亦已龙钟。遗绪荒坠。无以收拾。时展先人西游录。暨先阮府戏斋公会话于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6H 页
止美竹浦之间。题衔赋律。手泽尚新。摩挲三复。感涕簌簌。先契之若是敦密。而后承不能嗣修。是用自慨也。
答郑密阳(允容)
春间西游。阅月而还。惠书遗案矣。寄意缱绻。感佩良箴。伊后月再朏。不审篆体万重。邑巨瘼痼。想贻恼神用。而十舍之地。声猷遐播。区区攒贺。养窝集其篇首真谚之题。令人字字出涕。理宜还送本家。以副故相国题篇之意。而闻其后孙沦落遐乡。若不能奠守先绪。则恐不若在此之为愈。故京宰如洪参判,朴尚书百道求见而未敢遽出者。盖以受人付托。欲全终始也。况原集弁题。虽云归之本家。而末段则以藏之名山。为归宿地者。岂非云翁预知其后嗣之零星。而书之转传至此。亦或无异于面授而手付之耶。今以旬相之意。俯索一览。不获已唯命赍上者。诚以旬相是这家人。与他自别。老兄亦非俗吏。必知当初传付之深意故耳。幸须传写一本。付之剞劂。而原本则归之鄙中。以为谨守宝藏。以俟百世之计如何。
答成尚书(遂默)
旌节南麾。声光若复可接。而山川绵邈。阻阂无异京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6L 页
城。非意耑价远垂惠存。感荷盛眷。泐谢在心。莱是南藩重镇也。燕飨关市之际。异类肆戢。关府伯之治政。必须廉公惠和。严肃刚明。尚仁惠而不专尚乎仁惠。主严威而不偏主乎严威。则乖厓之治蜀。范公之守延安。要亦不外此尔。金井云台之胜。古称诡观。公暇觞咏。必多雅趣。而却恨靳秘记胜。不使蹩躄者卧游耳。
[答成尚书(遂默)]
即因便风。惠翰坠案。谨审台体万重。酉卯供剧。靖恭匪懈。区区慰祝。实有在于寒暄之表也。曾看大学衍义长在丌上。未知近看已了否。献亦尝读此书。槩知其为作圣之真诀。为治之要道。而仕宦者之尤当熟读者也。但其编辑之例。不以三纲八条一经十传。逐章为纲。附衍义诸书于下。而借客形主。遗纲揭目。条理不整。乱无统纪。此为未尽耳。丘氏衍义补亦好看云。而穷乡书籍不备。姑未阅眼可恨。献奎老亲台衔。 恩数旷绝。朝家崇儒之典。自是昭代盛举。私情感祝。有不容已也。
[答成尚书(遂默)]
罪蛰乞死中。安容以等閒书疏。与人往复。乃蒙台慈特垂存讯。欲谢则丧人笔迹。不合宰相记府。欲已则揆以事体。亦涉不恭。玆敢冒陈哀腔。不其大戾于礼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7H 页
防否耶。伏惟霜令。台体崇卫。献奎未即殒灭。尚寄于世者。以襄事之未完也。遗稿之未及收拾也。状碣之未有所属也。强息忍死。屡见节序之遒变。而连以霜露之恙。委顿蒿席。自恐此事终为不瞑之恨也。家状一册。上呈霞亭。谒以状行。想当一尘台鉴矣。顾不肖无状素蔑学识。叙述先懿。无能如程端中,邵伯温。此为愧死耳。台之祭词。固已阐挥潜光。而平日亲炙之际。或有默识于子弟之所不及知者。就状本添删之伏望。
与李仪瑞(羽峻)
昨冬临唁。兼以渍绵。哀感镌肺。不知为谢。而山川迢遆。徒劳梦想。伏惟清秋。静颐体事增重。献奎草土馀喘。疾病频剧。早晚寻数。动辄败意。每思与吾兄扬扢沈冥。发今曩之蕴。剖释疑豫。畅人我之怀。尚足以振拔庸愚。喷醒沈痾。而衰晚相际。若是其甚难。良可惋叹。然责善切偲。朋友之道也。数百里寄信。焉用寒暄例套哉。江右古多文士。而少规矩准绳之度。江左雅尚经术。而绝激仰慷慨之气。必须二者兼备然后。乃可以进步向上。窃瞷兄奇伟卓荦肮脏之气。视弟之委靡颓阘。当在十驾之前。而律之以矩绳。或似未之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7L 页
尽合。请以弟之不足。易兄之有馀。韦弦玉石。交相资益。不亦可乎。昔魏人适吴。吴人馈笋曰此竹也。魏人归而煮箦未熟。则曰吴人轣辘欺人。老兄其不笑我以轣辘否耶。好笑好笑。
与徐稚玉
杜门养痾。不与世作缘。而独怀人一念。不能遽忘也。仰想江湖上。白发老侍从。谏笔閒于明时。幽盟燖于林泉。忍饥臞箪。兀膝对书。其必有所守而安之矣。其必有所乐于胸中。而人不能与知者矣。朱先生曰人于天地间。并无窒碍。大小大快活。便是颜子乐处。此固非吾侪之所敢妄儗。而苟能无歉于中而俯仰无愧。则亦便是这气像也。佳山胜水。鸥沙犊坡。俱是眼前真景。早晚携冠童。徜徉其间。又是閒居人婆娑境界。足以忘薇垣搢笏柏府鸣玉也哉。山居者不以鱼鳖为礼。泽居者不以鹿豕为礼。献山人也。以山居之乐。为鹿豕之礼。尊兄其必莞尔也。
与李尚书(敦荣)
献奎熏沐再拜白。顷岁一造轩屏。粗遂识荆之愿。迩来贻阻。非敢自外也。疏贱之踪。不得不然。盖避嫌之事。贤者不为。而自叹其非贤也。伏惟晚春。台体度若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8H 页
序康福。献奎山南一鄙人也。早擩染于鞴垆之中而未化钝根。晚蛰伏于樵牧之滨而辊到白鬓。家庭诗礼。荒坠几尽。顾安所藉手而事其大夫之贤者乎。第为先阐幽。古之盛德君子容为之。其所以躬自树立。显扬其亲者。不为不足。而犹必求当世立言者之言。以图不朽。矧以不肖无状。既不能立扬。使人称幸哉者哉。痛惟先君子八十年读书林下。衣钵渊源。的有其绪。宅心制行。无愧古人。平生撰述。有足以舆卫斯文。至若秉执义理。亦足以有辞于后世。而铲彩韬光。没身于草莱。此不肖孤所含恤隐痛。终天靡逮。而图所以不朽者。惟墓石之镌为重。伏惟明公奕世儒贤。为吾林之宗门。德望隆重。为舆人之所依归。名足以取重。言足以垂后。虽遐外素昧者。想望风采。咸愿执鞭。且惟先大阮相公于吾先人。违面而神交矣。不肖之在疚也。明公以世契而辱赐之慰问。恻然悯念而不忍遐弃之。是以忘卑贱之猥。犯僭踰之戮。敢自通于门墙。窃伏闻明公休休容物。以贵下贱。陶甄一世之士。各欲成其名而唯恐没其善。况于先人之隐沦而没世者。其忍靳一言之惠哉。谨以不肖所叙述家状及成李二徵君之状与志。先于将命者。以听进退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8L 页
焉。惟明公恕其罪而哀其意。特垂信笔。俾阐幽光。则往居俱受赐矣。但贱祟方剧。未堪远趍。玆敢以书替恳。尤不胜悚惶。
[与李尚书(敦荣)]
尊伯氏令丈丧事。曷胜惊愕。伏惟皓首包特。哀恸摧裂。何以堪抑。承讣晚后。未修慰仪。乃者下状以先之。恕其愚而牖其迷。益仰大度包荒。无物不容也。伏未审雪冱。哀体万支。有以理遣否。区区溯慕。实有在于誊例问慰之表也。献奎以文字事。仰渎崇严。自知僭踰。屏息俟谴。即伏蒙亟垂鸿笔。体制典雅。深得古金石之例。先人幽翳之光。其将赖而不朽矣。再拜擎读。感镌心肺。如不肖无状者。虽欲效诚于陨结。顾何以报盛德之万一哉。但字句间。或不无增删处。既承十反之教。故玆敢别录仰禀。未知所禀之的当与否。而渎冒之诛。无所逃矣。当躬晋面禀。而宿病当寒。无能自力。尤不胜悚仄之至。
[与李尚书(敦荣)]
自有文字往复。屡渎威尊。虽曲蒙原恕。与之酬酢。而其援上僭越之罪。自知甚审。更不敢无事呈书。致烦赐答之勤。乃者伏承先施下状。所谓位高心下。德盛礼恭。复见于今世矣。感颂隆眷。尤深景仰。书出已浃旬。制体度连卫万支。献奎鼎器既弊。填补无术。家绪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9H 页
荒坠。收拾不得。长乐刘生之不能尊闻行知。以显其亲。宜其见责于朱门矣。内省惭汗。下俵三册宗英懿迹。宜其与弘璧琬琰。寘之西序。而顾远暨樵牧之社。抑亦藏名山之意也。熏盥敬阅。尊阁为案实。跋语尤致意于忠孝二字。令人感发油然。拜嘉无斁。千岁历农庐寒尽。极为要切。又将诵慕德惠。与是历并久矣。伏切铭感。
 小祥练。大祥白笠。禫旧漆笠。是斩衰人渐次变服之节。而至于心制则小祥墨缞。至大祥无变。则是无练无禫之服耳。此所以为降等于斩齐者。而人或以禫后仍服。反隆于斩齐。当从禫日旧漆笠为可云。然斩齐丧服也。不可以丧服即吉。故有此渐杀。而心制非丧服。岂有渐变之节乎。尝于前丧有已行之节。而震剥馀喘。茫无记识。窃想执事与我同然。宜有经历之近事。幸有以教及之。
变除之节。不耻下问。瞢于礼者。不知所以仰对。然盖尝身亲经历。妄自私议曰。禫服用黪古礼。非特心制为然。特今人不行耳。心制之不为变除。虽似加隆。而实则不然。故终禫月始变。而亦不敢纯吉。待吉祭复常。然于心颎颎。恐犯礼家之讥。后考慎独斋礼说父
农庐集卷之三 第 49L 页
在母丧变除条曰。心本非服也。何变除之有。不若待吉祭之期而复常。无事于变除而自为变除之为当也。此可以旁照。而其为人后条则未有考也。既在仪表之地。唯在斟酌行之如何。而若有所考。或蒙下示否。
 先兄曾主四世祀。又有亡子东壁祔者矣。先妣入庙。姑祔祢位。(虽违古人祔壁之义。今之庙貌异于古。不可不姑祔祢位。)若其改题与合椟。则将待吾兄入庙后。当祧之位祧之。当改之题改之。而吉祭三年后始行之祭也。今从孙虽毕吾兄三年之制。犹有承重内制。未可以吉服行祭。若拘于持制。不行改题与祧迁。则吾兄入庙后。庙貌俨为六世。岂非未安之甚乎。所以欲于吾兄入庙后。并行改题及祧迁。未知如何。
疑礼问解。于父丧中祖母禫吉祭之问。有吉祭不可行之说。即以不忍于凶时行吉祭也。疑礼问答。于亲丧先满先除。至于吉祭。方有服衰兄弟。遽然行之。有所不忍之问。有退行数月之久。则不可等待而迟延正祭之说。即以新主入龛。先代祧迁之为时急也。且终丧别祭之不可久旷也。由沙翁说则丧中吉祭不可行也。由明翁说则正祭迟延亦不可也。今示教中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0H 页
庙貌六世未安之甚者。尤所以明等威严礼防也。愚诚左右佩釰。不知所以仰对也。然而今世并有丧家。多从沙溪说者。以其凶时不可行吉祭故也。然则庙貌虽有未安之节。而宁可稍缓。以待丧毕为善耶。此非浅见所敢质言。幸更博考礼家。斟酌行之如何。
答韩稚善(辅衍)
风禠忽奉惠翰。荷感良深。第年迈而业不进。心存而气不率。知出例谦。然亦不可不勉也。读书固所以为学。而为学不亶在于读书。日用常行。俱是为学也。须于忧患疾苦十分窒碍处。用工经历锻鍊过。方是真工夫实见得。譬如良玉困于沙砾。愈磨砻愈成器。何必担阁日用事为。兀兀穷年。如村学究诵经然后。方可以为学耶。志者气之帅也。心不存云尔。焉有心存而气不率之患也哉。芳年虽迈。桑榆可收。程先生天际轻阴之句。为兄诵之耳。乾凿度,记历枢,元命包,运斗枢,援神契。俱是纬书之名也。汉末夏贺良之徒作七纬。其名目或见于经史注中。全书则非东国所有也。苟能熟读七经。其纬虽不读何害。今世称博识者。于本经未必能落得窠槽。而必于僻书中抽出一两句。以为帖括之资。若叩其本经则茫然不知。是所谓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0L 页
奇伟所闻。简忽所见者也。虽如香山之白襆。广文之荟丛。顾于自家工夫。有何一分进益耶。
答柳兄京老(箕镇)
春阑而意思蹒跚。诵古人年来百念成灰冷。无语送春春自归之句。政自无聊际。伏承满幅新诗。带来未尽之馀春。心灵意匠。新新相续。令人心明而目开。安敢以方隅之见。评骘其声病哉。况其逸韵古调。有非声病所可囿哉。献亦幼少时。学得韵语。即石鼎之蚓蝇耳。无足以陶写性情。然间尝檃括于诗格。则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旁纽正纽之病。无得以避之。只得随意转喉。拥鼻孤唱。与小儿集字样无异。或谓诗意无疵。虽叠韵无伤。阮籍秋怀押两归字。韩昌黎庭楸押三间字。黄山谷阮郎词叠两山字。况其在声病乎云。而如献者既无古人之诗意。徒犯古人之声病。此为愧汗耳。
[答柳兄京老(箕镇)]
清朝偶吟一绝云。罢眠双鬓白鬖髿。徙倚青林弄晚霞。梨老梅残春已尽。异香何处到山家。俄而惠翰飏风而至。可谓诗谶矣。况审静履冲茂。易解考證。无复馀蕴否。晦翁云圣人有郢书。后世多燕悦。大抵校书之难。自古然矣。信而传信。疑而传疑可也。易之为道。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1H 页
至精至微。圣人虽著十翼。而犹不敢错列本经。彖象文言。各在一处。至费直改乾坤次序。王弼始合为一。而非复古易面目。后来解易者。无虑数十百家。而传义之外。举皆摸象之箕杵。伪注假事。如鬼凭人。剽义窜辞。如虫食木。使易经之本来义理。旋复洄渊于小小术数之中。至于阮逸之伪作关易。李筌之伪作阴符。戴师愈之伪作麻易而极矣。愚则谓今之解易者。依见行本取衷于传义及启蒙而已。自馀诸家。不必博采广搜。淆乱本经。未知如何。
答姜耸华(胄永)
窃尝中夜以念。年才半百。见吾家上下七世。亦尝瞻八世祖未祧之庙。而于吾从曾孙。已为十一世。世代相禅。若是其忽忽。而粤我通溪先祖。于吾十四世矣。夫岂远乎哉。然其子孙散在各处者。今皆路人矣。若使先祖遐寿而在堂者。彼路人岂非一室之人乎。所以油然蔼然而旋又怆然而伤心也。即承吾宗君手书自谱厅来。且谒弁文于家庭。此其程先生明谱系厚风俗之意也。亦先尊人始事未卒之业也。其所以遵贤训继先志者。甚盛甚盛。然谱事非始事之为难也。乃竣事之为难也。非竣事之为难也。即谱出而无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1L 页
疵颣之尤为难也。前谱之所以屡始而屡未成。或已成而终不行者此也。愚尝曰收族仁也。辨伪智也。祛利欲勇也。非兼此三德者。决不可以担当此事。在座佥尊之于此三德。未知如何。而藉令以身处之。恐未能斩钉截铁于义利之分。而或不免点铁成金于真伪之间。则其不为谱事之疵乎。望须十分洒濯。十分审慎。无负宗族之望也。易同人之象曰君子以。类族辨物。是乃否之终而大有之始也。吾宗大有之亨。其不在玆乎。
答徐仁伯
为学非谓读书。而非读书。亦无以为学也。承示时对黄卷。足以维持此心。维持此心。固莫如读书。而未读书之时。此心却在何处。昔许顺之云时玩圣贤之书。可以资吾神养吾真。而朱先生深讥之。盖读书当如胡文定三年解春秋。龚实之轿中看一册然后。书与我。自相乳入。方有进步处。若似做不做。间断亏欠。则书自书我自我。焉有维持之理。望须大段著精彩大家著心力。读得三五年不长进。世盖无是理也。但无真经历实体验。而只诵所闻。以责难于朋友者。诚愚且妄矣。然今有东邻之懒农。语西邻之农夫曰剡尔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2H 页
良耟。喂尔老犍。深耕而易耨。勿忘而勿助。祛其螟螣。剔其稂莠。待其成熟。登场而纳稼。是其言也。皆己所不能行也。其事则固力农之道也。在东邻言之。不免于愚。而在西邻行之。足以多稼。今吾为东邻之懒农。而兄得西邻之多稼。不亦可乎。
与尹松如
深居僻隈。无与讲劘。耿耿一念。未尝不在于兄边。伏惟榴夏。经履珍谧。棣乐湛翕。方逊志曰言乎家世之可贵则莫尚乎为贤者子孙。而言乎道德之难全则亦莫难乎为贤后者。以其先德崇高。继之尤难故也。玆岂非吾辈兢惕之地乎。献奎五十年诗礼家庭。耳染目擩。罔非此事。而及痛缠风树。尤觉擿埴。先人所一生苦心舆卫斯文者。其将坠地而莫之收拾矣。痛苦奈何。每念鲁中诸彦。林立云委。亟欲抱稿一进。参订对校。而山川夐邈。未易办得。刚恨刚恨。
答柳仁叔
秋高矣。慎节长第就平否。病里工夫。有甚节度。治病莫若顺气鍊性。若不先调心气。而惟药石是靠则其不为损气坏肠。还添别症者几希矣。大抵人之病。都由于嗜欲。比如乌喙之脯。初啖若芥。再啖若黍。复啖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2L 页
若丸。未见其显有大害。既而更啖若枣。鲜不中毒。于是肠腑起火。火生湿热。湿热生风痰。风痰生咳嗽。咳嗽者未必至死。而庸医投之以药石。欲降火而火愈起。欲治痰而痰愈盛。左右病源。未必不由于此。而闻方服治痰之剂。窃恐病未除而气益受损也。尝观退书中摩擦涌泉之说乎。此其道家导引之法。而降火滋水。莫此若也。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溪谷之间。荣卫行焉。涌泉之穴。实通溪谷而运乎任督。所以养荣卫补真元。回阳而夺化者。岂药石之比哉。
与权周甫
三昧之日。时用书籍自娱否。退翁曰必有不可夺之志。不可屈之气。不可昧之识见。而学问之力。日淬而月锻。然后庶可以牢着跟脚。不为世俗声利所掀倒也。此可以为束带居官者之鞶帨也。如何。献近得葬身于古纸堆中。以麟经为主。朱书为案。其馀百家诸书。为左右龙虎。不知世所谓九星家。以此为吉宅否也。
答或人
向蒙足下不鄙。既辱为之临门焉。又辱与之折年结契焉。扳别无几。尺一之牍。复坠尘案。满笺娓娓者。意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3H 页
深丽泽。自念空疏。何能承当其万一耶。虽然既承俯就。许以切磨。敢不略陈瞽见。以求镌诲焉。今之士甫离龆龀。即从事举业。以帖括为章程。以词赋为日业。工鞶帨饰竿牍。为干进之图。而其所见识则一二经史外。不复知有何书。至若濂洛性理之书则视若外书杂传。略不究穷。其稍上者则手不知洒扫之节而口谈性命之理。目不识祖先之迹而舌腾程朱之说。蝇袭蛙传。以文其陋。而叩其中则空空矣。宜其为高明之所厌薄。而高明之所自为则过高而入玄牝之门。至微而探无极之初。无极是濂图之首揭而为万化之原也。濂翁何尝胶守无极。闭眉合眼。留神于冲漠之际。而更不以事物经心乎。图说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之静也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之静。而朱子犹虑夫静字或致错认。沦于空寂。故改下敬字。岂是无思无虑。终日尸居。而日用常行。都不下手之谓乎。足下试更取朱子敬斋箴及退陶静存斋箴。熟读而细究之。则当知愚言之不妄矣。
[答或人]
前者渎冒。未蒙采纳。更此分疏。殆同磨驴之踏旧迹。然既承盛教。不敢不供对。未知高明以为如何也。老氏所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3L 页
天下谷者。可谓至简至要。而其意不过教他作用己占便宜。是其自便自私之极其巧者也。庄氏所谓天其运乎。地其处乎。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主张是。孰隆施是。这数句语。大为朱子所称诩。而其逍遥骈拇胠箧之篇。丕诞玄虚。左乎洙泗之轨辙。佛氏所谓日月历天而不周。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山岳偃仆而常静。此四句说得动中有静之理。亦为朱子所许。而彼所谓性即吾所谓心也。彼所谓心即吾所谓意也。本原既差。万事乖舛。毫釐而千里者也。大抵孟子之求放心。老氏之抱一。释氏之牧牛。虽曰一般。而须于一般之中。看破其不一般处。庶可免心术之谬矣。是固前贤之所尝痛辨。无容更聒。而高明乃游辞更端。分疏不已。恐亦传习录为祟耳。
与金文玉(镇浩)
各自茕然在疚。迄未握手相唁。而又承兄帷堂之位遽空。伏惟枕块哀霣之中。伉俪之痛。知有不遑。而从服未阕。馈食无主。如之何不吊也。不审肇寒。哀履支卫。诸稚失哺。躬兼阿娘。这间经历。必有难堪者矣。献奎哀疚所同。而顽忍所独也。连以霜露之恙。委顿床席。宛转乞死。而犹不辞草木之滋。非王非和。此何人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4H 页
哉。既不死矣。未死之前。收拾巾稿。俾先人心学。不至坠地。则尚可以少赎冥顽之罪。而编帙浩穰。茫未头绪。银根谬误。无地叩订。哀至之暇。不住手修述。而恰满一载。尚未断手。痛泣奈何。
答金稚实
执事不谛此至顽至冥之状。而犹虑过毁灭性。或犯礼戒。远垂存恤。勉以节抑。哀感则深而愧悚尤极。谨审凉秋。经履万谧。奋起沧海之徼。从事渊源之学。脱略章程之文。留意礼经之疑。非能自审于内外轻重之辨。其能如是乎。甚盛甚盛。俯询诸条。忘陋供对。恐犯汰哉之诮。然此非愚见之臆说。爰有考据。览后镌诲之切仰。
 家礼告迁条。祝板云云处有四。而无祝辞何也。备要虽有其文。而家礼则备要以前书也。备要祝辞。考诸何书耶。
先生丁祝令人忧。参酌古今。以为家礼。而书未成而为童行所窃去。先生易箦后。其书始出。故祝式未备。而备要祝辞。出于丘氏仪节耳。
 备要倚庐图。无齐衰幕次何也。期服当与大功同幕耶。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4L 页
倚庐图无齐衰期幕次。诚所未晓。而间传父母之丧居倚庐。齐衰居垩室。大功席小功缌麻床。唐杨垂丧服图说。倚庐形制及垩室幕次。叙别次第云。设庐于东廊下北上。庐南为垩室。室南为大功幕次。次南为小功缌麻幕次并西户。此二条录于家礼源流。所以补备要之阙耶。
 祠堂章在外香案。当于何时用之耶。
沙溪辑览云两阶间卓子。盖晨谒及出入告辞时。不开中门。故为此设也。且家礼主人晨谒于大门之内。注曰焚香再拜。此虽不明言在外香案。而可以默识矣。
 素王事记释奠仪。复圣述圣两位不载何也。
释奠仪复圣。恐是宗圣之误耶。颜子是晋时跻享。孟子是宋时王安石建议跻享也。宗圣述圣。是宋度宗咸淳三年建议跻享。而释奠仪是朱子所定。则二圣不载。宜其然矣。
 河洛先后天辨说。非不详矣。而朱子曰乾坤之交。自其所以成而反其所由生。故再变则乾退于西北。坤退于西南也。盖以六十四卦圆图观之。则乾变为姤。坤变为复。而复变为乾为坤。虽千万变。似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5H 页
当如是而已。而后天图。以乾置西北坤置西南。六子随而互据者何也。不如是则乾坤不得用事耶。抑先后之分。始自何时耶。
先天体也。后天用也。后天之置乾西北退坤西南。震兑坎离。得位于四维。譬如一家。父母既老而长子主器之象也。盖圣人之微权也。后天之易。虽建于文王。而其象则已著于伏羲之时。其理则已具于画卦之前矣。未有此易。先有此象。未有此象。先有此理。先天之体。本具后天之用。后天之用。必待先天之体。则今曰先后之分。始自何时者。有若先天之外。别有后天。其可乎。虽然三皇以前。天造草昧。故只立其体。三王以后。风气日开。故兼言其用。此先后天位置之不得不有异也。程子曰乾坤任六子而自处于无为之地。如人生六子则各任其事。而父母自閒。风䨓山泽之类于天地间。如人身之有耳目手足。岂可谓手足耳目皆用而身无为乎。又曰乾坤退处不用之地而用六子。若人便分君道无为。臣道有为。大抵先后天变置之理。极为难辨。故旅轩别为中天图而承接之。鲁西又为叠天图。取两本更加考订如何。
诸条疑目。鄙之尝阔略看者。而幸因来示。始觉其有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5L 页
疑。朋友讲磨之益。尽不些矣。深用钦尚。乃敢忘僭猥。略绰供对。或不近于王日休解麒麟为狮子者耶。幸垂镌诲焉。
 外香案之用于晨谒固然。而以不开中门四字观之则有疑。
晨谒之不开中门。人不能长齐。恐或有不洁。故只得门外瞻谒。退翁晨谒。但行庭拜。栗谷要诀。亦云诸子异居者。就祠堂拜辞。但不开中门。
 先后天体用之辨。不翅明白。而未知自何时为先天。何时为后天故为疑。近见花潭集理气说曰。无极而太极。是则先后之分。观于此庶可以领会。然人事不得尽察。安敢说天道。还觉僭猥也。
说卦传天地定位。至水火不相射。此言先天也。帝出乎震。至成言乎艮。此言后天也。先天天地之始乎。后天天地之成乎。始也故财成辅相之道肇焉。成也故扶衰抑邪之意存焉。后来有先后天次序方位之图。而未尝分属于无极太极。何必私智臆见。凿空说去耶。若以无极太极分先后天。则此有大不然者。先后天虽本一理。而翻转局面者。以其体用有殊也。今以无极太极。分体用说来。则太极之先。先有无极。而无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6H 页
极之后。更有太极耶。是不但不解先后天也。太极之理。恐似未透。花潭说槩多认理为气之病。故先辈或有疵议者矣。
 为人后者。本生父母不幸无丧主。则禫吉祭不得行耶。
小记曰大功者主人之丧。有三年者则必为之再祭。慎斋先生曰无三年者则主其丧者。不过期功之亲。服除则几筵撤。几筵撤则祥禫之废。从可知云云。本生丧无三年者则无祥禫可知。而或云祭非为除丧而设。祥禫是丧中大节目。则服虽除而祭不可无。此则于礼未有所考。然本生之丧。与他期功之丧不同。或者之说。恐不害为礼疑从厚耶。未敢质言。当有可据然后行之矣。
 夫为妻服。只言禫。尽十五月而除。不言练祥变服之节。当如何处耶。
夫为妻服。杖禫则练时受葛。不言可知矣。
 丧礼沐浴条云主人以下皆出帷外。更无入之之文。乃于为位条。言主人坐于床东。未知坐帷内床东耶。坐帷外床东耶。
士丧礼有主人入坐床东之文。备要亦有入即位之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6L 页
文。则帷内床东可知。
 家礼祠堂章。出入告庙曰将适某所。丧礼朝祖。只告曰请朝祖。不言某所何也。
朝祖不言适某所者可疑。而问解曰礼无告辞。当阙之。退翁曰朝祖无焚香再拜之文。盖灵柩辞庙。丧子不可代行云云。则适某所者。恐亦不可代行而告之矣。
 祀土地祝。开茔称亡者姓名。窆日称封谥。必有意义。而备要改葬时两祝。俱称姓名何也。
开茔祝称姓名。窆日称封谥。问解亦云未可知。或云檀弓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易名以谥。故不称姓名。未知是否。备要改葬两祝俱称姓名。亦未知何意。而家礼源流则改葬时后祝。不称姓名矣。
 时祭受胙条。主人受饭实于左袂者。何义。
受胙时受饭实于左袂。恐以上文祝诣主人之左。嘏于主人。故实于左耳。
 间传曰斩衰貌若苴。齐衰貌若枲。又曰斩衰之哭。若往而不返。齐衰之哭。若往而返。父母之丧。虽有斩齐之别。孝子哀痛之心。似无轻重。若使齐衰之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7H 页
貌与哭。或如斩衰。则不谓之称情耶。齐衰有三年有期有杖不杖之殊。而如是其统称何也。齐衰之貌与哭。无隆杀之节耶。
此恐是不当疑而疑也。丧不可以径情而直行也。故圣人制为斩齐哭踊之节。苴枲瞿梅之容。所以节文之也。齐衰之貌与哭。亦岂无隆杀之节耶。复取考仪礼如何。礼虽不言隆杀之如何。而多旁照处矣。
 间传曰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缌麻十五升去其半。然则缌麻升数。反有重于小功之服。是可疑也。衰服升数。有葬前后练前后之异。此非人人所能易办。而随时变改。未知如何处之。
缌麻十五升去其半。是为寻常致疑者也。丧服小记锡衰传曰锡者十五升抽其半。杂记朝服十五升去其半。则似是今之单缕布。而朝服之必以是者。可见其轻细也。或云去其半则十四升半也。其然乎。衰服之葬。练前后随时变改。家礼已省之。苟能居丧如礼。虽不能依其制办行。不悖于与易宁戚之训尔。
花潭原理气寄来。多幸示破也。花潭明于理学。后学何敢容喙。但以太一无形之始为先天。二气有形之后为后天。先后天分理气。恐似不然。退溪先生曰某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7L 页
但知笃信圣贤。依本分平铺说话。不能觑到花潭奇乎奇妙乎妙处。是其许之之辞乎。退翁之学。平实圆熟。花潭之学。奇妙幽深。与其笃信花潭。恐不若笃信退翁之为无病也。
答崔稚受(云璜)
宜春既为婚姻之邦。阙里又是礼义之乡。则择里处仁。舍鲁奚适。而一善桑梓。独无眷顾之恋耶。贵星之往来于此者。举有琐尾蒙戎之叹。亦可念也。欧文忠深爱颍上山水。老而致事。归此而终焉。后之君子。或讥其不以思颍者思庐陵。而惜其不老于陇岗之下也。海平即兄之庐陵。恐不若旋轸旧居。复我邦族之为愈也。苟以姻娅相从而言则海平之远。宜不若宜春之近而为兄地故如是耳。
答李博如(汇溥)
穷居养痾。直一废物耳。乃蒙记存。远垂惠问。良感厚眷。而于鄙人尚此念逮。则丹之人不其苏乎。其必有捐廪而蠲瘼矣。其必有求刍而字惠矣。区区仰贺。岂亶为故旧不遗之谊哉。伏惟榴夏。篆履谧重。曾闻朱墨之暇。行百拜之礼。是礼也即所谓王道之易易也。以夫子家人。行之于遐徼。殊耸听闻。丹俗之淳庞质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8H 页
厚者。刱睹晠礼。想必有兴起者矣。石屏诗所谓闻说昼帘无一事。邑人长听读书声者。重为之攒颂耳。
答成学友(时默)
便来承尺一之牍。汪洋舂容。纵横开阖。而悠悠旆旌之气像自如。决非积月养病呻吟郁伊者之口气也。外虽体弱而内实神旺。不日勿药。是用仰贺。献一番酬往。不过一场戏言。何尝有一斑管豹之见于作者之文而与执事论辨也。又况文者载道之器也。于道既无寸咫之见。则设有所开口论辨。即一眇者之盘籥也。人岂不笑之哉。虽然执事既屑与之往复焉。则有不容终默。敢以平日所得于昔人之言。诵而质之。执事其不以为妄且僭耶。夫文与道。非二致也。文不足以明道。岂文乎哉。三代以上。其道明故其文简。三代以降。道晦而不章。故其文稍繁。然其所以明道一也。道充诸身。行被乎言。言而无迹。故假文以发之。若坟若典若经若传之文。特言其天理人伦之常。修己治人之道。礼乐典章之具。其文萃然而崇。渊然而深。炳然而章。肆然而易直。以其见道高明也。至若庄列荀杨潘陆之文。其辞浩浩而不穷。其章斐亹而错见。或驰骋广漠之外。穷幽而极远。或搜辑艰深之字。险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8L 页
僻而瑰怪。虽则云蒸电。绮丽縠纹。而求其合于道者片言而不可得。以其见道不明也。唐宋来。韩柳欧苏以文鸣。周程张朱以道尊。逊志子曰昌黎之文。道不足以逮文。程氏之文。文不足以胜道。愚则谓此亦非知文者也。文外无道。道外无文。是何文与道之二而分之耶。道不足以逮文则其文固非斯文之文。而文不足以胜道则道之所存。文不在玆乎。刘子澄尝曰宋朝文字。太极图说,西铭,易传,春秋传序是已。今观此文字。不加斧凿而自成体制。其意正而醇。其气平而直。其陈理明而不繁。其辞宏而不放。简而不遗。大可以经天纬地。小可以制礼作乐。其为文也。不其彬彬乎。唯彼厌常而喜怪。背正而嗜奇。若弇沧荆鹿之伦。阔步张拳。竖颏扼拿。祖盘诰而祢檀左。昆先秦而弟西汉。自谓振古之杰。而毕竟掇拾韩柳家残沈。依样荀杨氏葫芦也。虽其巧而猴棘端。侈而绣土木。安足为文哉。况今之为文者。支离而非紫阳之轨范。怪异而左弇沧之辙迹者乎。若非洗濯刮磨而力祛其弊。文殆未易言也。执事既有意于斯言。请以吾言质诸当世之文人。此非吾之言也。乃前人之言也。
[答成学友(时默)]
示喻缕缕。文思益健。理致愈畅。精神筋骨。决非二竖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9H 页
所困。稍待春和。起得沈痾。则始知吾言之不诬矣。夫文者枝也。道者干也。文者焰也。道者膏也。膏不加而焰舒。干不大而枝茂者。未之见也。然文与道之判裂为二者。亦已久矣。有道之文。今未可得见。而就以文人之文论之。自韩柳凡几变而肤立于宋。茅靡于元明。每变而每下。又况今之为文。愈降于元明者乎。若论为文之法。则有制体焉有章程焉。有条理焉有格力焉。古今之为文者。畴不曰具是四者。而亦唯在述者之能与不能耳。凡有著述。意以命之。思以运之。气以昌之。体制欲其完。不完则端大而末微。始龙而终蚓。章程欲其严。不严则前甲而后乙。左凿而右枘。条理欲其畅。不畅则散乱杂糅而不成章。格力欲其健。不健则破碎断裂而不可句。今看韩柳欧苏之文。其体制何如也。章程何如也。条理与格力何如也。如献者于道无所闻。于书不能读。虽寒暄尺牍。亦费多少神思。意塞而笔𤁧。气沮而词惭。绝沉浸浓郁之味。多冗长支离之态。如此而抗颜论文。多见其不知量也。今有一懒妇。能言织文之法。理丝欲细。夏采欲炽。幅尺欲广。刺绣欲巧。云雯霞气绣其边。天吴紫凤絺其中。而令其妇躬自登机。则终日不掷一梭。岂不可笑
农庐集卷之三 第 59L 页
也哉。良自愧汗。
与李始伯(敦稷)
阻久矣。能念此怀想之苦否。不审近上寓履珍谧。居住绾毂之地。柴门剥啄。自难夐谢。下帷看读。恐难专一。而朱先生曰人皆言为事所夺。有妨讲学者。政如不解使船。却嫌溪曲也。若解得时。瞿塘滟滪。尚如平地。况溪曲乎。望须大段着精彩做去如何。
与李谨休(晚悫)
堂记焚蕤擎读。有足以感发顽愚。不但永叔之得坡文。终日喜而已。盖新本切实𢢽恻。条贯有序。如何台溪味道堂记。旧本精神迥出。激仰鼓发。言止而意不止。若刘氏墨庄记。尽可以传后。而亦我先懿赖而不朽矣。然晦翁所谓君子之显亲者。不求诸人而求诸己。不务诸外而务诸内者。岂不愧且悚乎。况所以谒于公者。要得君子之言。以自警惕。冀有以少补前日之踦。而乃反称许过当。有不敢承当。抑欲不沮人以难而纳之于善也耶。拜嘉铭肺。无以为报也。二篇俱美而后本尤得古记体。似当以是为正矣。然于草稿中并存之如何。前人文集或有如是者耳。献属玆衰暮。唯有读书修身。无忝遗矩。归侍之日。庶有以藉手。
农庐集卷之三 第 60H 页
而疾病交攻。心无以接续。终恐荒坠先绪耳奈何。
答李重休(晚愈)
承讯审棣履冲谧。大寒之候。若是暄妍。可谓时气失节。然兄甚清寒矣。稚儿辈单衣负暄。亦自不妨耶。美慎幸得少安。迨此病间之日。猷为者何事。须耸起精神。树起筋骨。或读书或应事。肃然如军垒之不可犯。则不但气像之差强。小少疾恙。自然退伏矣。
与权婿好渊
谓方在家。闻已戾洛。遂事勿说。未委行李无挠。旅履晏胜。文臣试艺。可得前列否。方今耀灵蛇握雕龙者。举是仍叔之子。君虽能殖根芳苑。飞藻云肆。终是聘而未行之处子也。何可与人争媸妍耶。人谓仕宦迟速。在涉世浅深。而分之所定。一毫跻攀不上。岂涉世之力。所可袭而取之哉。士当以退翁所谓退人一步低人一头。为第一义。始可免失身之累矣。幸即退修初服。读书三五年。则便见内外轻重之分。自有不可夺者矣。
答徐婿五淳
程氏之门。已仕者忘爵禄。未仕者忘饥寒。岂非以其乐有加于爵禄。而其忧亦有甚于饥寒者哉。吾人职
农庐集卷之三 第 60L 页
事。唯有竭力事亲。杜门读书。此外悠悠。无足置胸中。凡读书不进者。皆由心志未定。外物有以夺之耳。如其专心致志。若胡文定罗浮工夫则焉有不进之理耶。
李载
雪风一翰。带得木兰钟声。以审携笭箵入山寺。读履清谧。左右以古家孤童。能办得来此事。须耸起精神。树起筋骨。读得三五年不长进。赵州和尚所谓截取老僧头去者。复为君诵之。苟以省定之旷为忧。则此有不然者。家有白眉在。不必忧滫瀡。步武密迩。音问朝夕相接。古人游学者。亦有寄食白足传信黄耳者矣。退书疑劄。曾闻诸先辈欲为而不能。况我辈肤浅。何能尽解。秖得阙其疑而略略供对。亦未必其真的如何也。朱子谓读书有不解处方是进。又曰做到极辛苦不快活处。方是好消息来。至哉言乎。
 雨种恶徵。
恐是雨谷种。年前曾见天雨谷。其年旱荒。不然则或是两字之误耶。
 乙亥字。
恐谓活字乙亥年所造耳。
 
农庐集卷之三 第 61H 页
东汉间自好人物。
朱子尝谓东汉诸儒。直是自好人物。
 四印。
恐是地名或别号也。
 易理策。
其时以易理出策题。栗谷高峰并登第耳。
 臂珠。
恐是文烈影帧手持禅珠。此其丽末习。欲去之耳。
 陶山天职。
依用朱书武夷之职事耳。
 
邹御史事。
宋邹浩言事谪配岭外。
上家大人
隶回伏承下书。谨审直中气体候万安。向来承气之症。旋即复常伏慰。而桂附连服。虽有扶元之力。恐致助热之害。似不若蔘芪之双补也。 经书两筵。一时并开。尽我邦国无彊之休。臣民庆抃。曷有其极。伏想日侍 经幄。密迩耿光。竭平素芹曝之忱。尽今日论思之职。而三昧沐浴。未易频请。五更霜靴。亦难供剧。区区伏切慕菀之诚。阙门抵泮。步武稍远。朝夕传餐。
农庐集卷之三 第 61L 页
安有一点温气。近阙之地。或有可接之馆则从便借供。庶免过冷矣。子慈癠恒患沈绵。而疟症间发。药饵无灵。焦闷何达。俄过生庭则出示西山衍义曰此书允合筵讲。先儒亦有以是请讲者。故玆敢仰禀耳。
[上家大人]
官隶来。伏承下书。谨审气体候万安。水泉清佳。政好调养。土俗淳厖。亦易卧治。所谓孰云其薄。我爱其清者。实际语也。第秋来仙境不免游客之扰。或无贻恼耶。𨫌儿幸有瑞弟提携。而能屈首读书否。血气方壮。易致流循。截趾适屦是可虑也。
上伯氏
东风煽和。紫荆生华。比时恋慕。尤倍平昔。伏不审仕体万安。陵斋幽阒。政好读书。而頖托则恐不免岭人过从之扰。昔子瞻寄诗子由于长安。有曰遥知读易西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古人荣进之初。弟兄相勉有如此。敢以此仰勉。而但兄寄于弟弟告于兄。事面稍别耳。舍弟省定之隙。读退书一帙。实义理之府库。文章之津涉也。素翁称之以小朱书。岂欺我哉。
[上伯氏]
霜清木落。秋光泬㵳。诵叔夜归鸿之句。瞻慕政深。际伏承下书。谨审仕体万安伏慰。而窃伏闻璜声四驰。洛中人士羔雁成群。退翁尝云吾侪一为人所知所
农庐集卷之三 第 62H 页
誉。便是不好消息。是可念也。贞斋联句。写出各气像。诵其诗可知其人。而不知其座上谁为轩辕弥明也。新蓂已开七叶。瞻慕更觉一倍。矧当今晨。恸慕情私。益复如新。而兄主则孤寄怀绪。尤当难按。伏惟直中体候履端万祉。舍弟父主体力一样康泰。而年德俱卲。喜惧交并。元朝萃儿孙于膝下。使之各诵所诵书。既又亲诵古经数三篇。气像怡愉。荣卫舒泰。新岁之庆。孰加于此。但欠兄主不在此席。共此至乐也。
答再从弟周玉(冕奎)
丧乱中睽离之怀。政自难按。际承远存。以审令体在旅康重。每承寻巢之示。而竟归虚套。唐人所谓林下何曾见一人者。此之谓也。为贫禄仕。圣贤所不禁。而但见汝送人作郡。不见人送汝作郡。今日頖邸。安知无罗宅仁椰榆之鬼耶。从七朔之内。哭一婿一妇。忘情不及情之间。无以自裁。所以外彫内铄。便成癃瘁。属乎形骸者已无可言。而关乎神明者便与人隔。只自悼怜。
[答再从弟周玉(冕奎)]
耽罗新 除。感祝鸿私。拥旄雄藩。固可谓荣显。而千里瘴溟。波谲涛诡。乘危涉险。恐非六十之叟所能堪当。为虑不浅。但前书中矢口奉箴者。终归于会稽愚
农庐集卷之三 第 62L 页
妇之见。令必一场快笑矣。从年来病源。专由风湿顽痰。乘虚流注无常。最为难堪耳。
与再从弟而瑞
几度倒绷了。今而后得老妇舞柘枝。喜可知也。况侍下贻悦者乎。胪唱不远。应榜之具。何以办得耶。拙约措备。尚可挨过。而从此世路百盘九折。其忧始大耳。杨诚斋赠头陀诗云袈裟未着言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李南金登第后诗云如今各样新装束。典却清狂买却颠。虽皆一时戏语。其加意检束。亦自有味。幸须内树其志。外禔其身。所以行于世者则每以退人一步低人一头。为第一义谛。则不但寡悔而已。君其勉之。
[与再从弟而瑞]
迩来病思。政自郁陶。风褫一翰。稍舒离忧。以审旅履珍谧。但久羁辛楚。必有极难堪处。谁铩归鸿之翮而若是低徊耶。前头荣枯。自有天定。古圣贤朝夕见那天只在眼前。至若世间事。如浮云流水。不足留情也。听此不以为迂远耶。
寄长儿𨫌
来书入手。稍释积怀。而得信于一旬之外。恋复如旧耳。日间凉生。大衙气力万安。汝侍况亦依前课读。谓
农庐集卷之三 第 63H 页
不全废。然汝之懒习。在家已然。况落在繁华窠中。安保其勤着哉。须逐日早起。省定之外。只事看读古人之要训格言。或劄录或讽诵。使不忘于心里。声色侈异之物。一切屏却。不接于目前。则心地恬閒。而所用工又为实得矣。勉之勉之。晦翁与受之书曰居处须是恭敬。不得倨肆惰慢。言语须要谛当。不得戏笑喧哗。又曰勤谨二字。循之以上。有无限好事。吾虽未敢言。而窃为汝愿之。反之以下。有无限不好事。吾虽不欲言。而未免为汝忧之也。夫受之之贤而擩染诗礼者。焉有是事。而其戒之尚如此。况汝之痴騃。又乏余教方者哉。千万念之。无以此为空言也。
寄仲儿鎏
不望而望。榜声际到。差强人意。而老儒孙山良深咄咄。若云使汝易地。则在昔则常情。在今则近诈。而如其并隽则岂不圆满耶。霜候总寒。旅况佳迪。粉墨之例固难免。而若俚谑骇戏。不可曲从。以损举止也。应榜诸具。何以办备。此书想到于胪唱之后。凡具礼啬。不必追论。而此后则务加拙约。方不失儒家本色。所送极鲜。似甚窘束。然村中诸儒回资。略略佽助也。安交诸山。必陪令从荣埽而归。可免厚责。此吾所不能。
农庐集卷之三 第 63L 页
至今为恨故耳。率倡切勿为之。徒贻空费。且诗礼家人所不屑者。况汝年几三十。可效粉华之态耶。
寄艮儿𨬋
稍寒念稍燠念。雪霜风雨。念念不能忘者。唯汝之能读不能读也。未委近日读况何如。汝每患失音不能剧读。须详看小注。傍看他书。而亦不必贪多灭裂。犯朱先生饼饵脍脯左拿右攫之戒。只得优游厌饫。勿使一念有走作之弊。方有实得。须体此意也。
[寄艮儿𨬋]
续见汝书。甚慰悬念。而所不能忘者。汝躯不充健。耐苦为难。性又懒散。攻苦尤难。果能晨夜诵读。不至悠浪否。邹书读得几卷了后。读鲁语而小注兼看也。论语一书。无非要切。苟能熟读此书。非但饬躬措事。受用有裕。虽斲而为文章。其机轴未必不在于其中。朱先生曰诸经是打禾为饭。四书是熟饭。又曰譬如砂糖。孟子说糖味甘。孔子只将糖与人吃。岂欺我哉。性理大全非不好矣。浩汗未可要领。譬如显处看月。终是夜景。心近等书。精约自有肯綮。若牖中窥日。却尤分明。必为借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