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至乐窝遗稿卷之一
 诗
   种菊北墙。感而书之。(丙子)
   华城途中
   三月既望。晓梦拜尤庵先生。感而书之。
   采莲曲
   徐汲斋申公(在应)没后。尚不得攀和一哭。每有孤负之痛。适阅旧箧。得平日所往复书。感而赋三绝。
   入华阳洞。次武夷九曲韵。
   焕章庵。奉审 神皇帝御笔。感而记之。
   悄坐泠屋。不禁岁暮之思。次雪窖集八音体韵。
   明年甲申。即 皇明迁鼎之四周甲也。窃不胜风泉之感。赋得一诗。
   渼村李公(甲秀)周甲宴席。次韵。(二首)
   檐雨孤灯有怀。示安德年诸人。(丁亥)
   堂名至乐。盖取欧阳子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之意也。既揭之。又赋之。求和诸公。
   梦作(七夕前一日。夜梦得一句。即庾岭云云也。莫知厥由。仍足成下句。以备山中故事之一端。)
   李友士温(知愚)。又被其弟兄所挽。更留数日。驰书来报。走笔以谢。叠前韵。
   次莘溪卜居韵
   寿母生朝(己丑○二首)
   宋友继之(钦象)。即奕世故旧也。近又卜邻。交谊日笃。而每于酬酢间。多主用处。故余诵古诗。(芒鞋踏尽陇头云。永日寻春不见春。归来笑摇梅花臭。春在枝头已十分。)以讽之。则继之即次又辩之。余亦步其韵答之。
   卧野书斋。示稚行鹤汝,诸君。(二首)
   发湖南行。暮登寒风楼。(辛卯)
   渭城柳词(柳。在唤睡亭后妓房前。)
   登待仙楼(楼。在玉川府。)
   题太古亭(亭在楼后一里许)
   三川院。拜颜子真像。
   半日岩
   朱川怀古
   唤睡亭。次板上韵。
   从容祠怀古(祠即重峰先生享祀之所。)
   灵圭祠
   小华洞
   暮过梨
   过延丰文山旧居。有感。
   过林将军祠
   到丹邱。赠主人兄申景则。(锡准)
   游三仙岩
   题舍人岩
   题石门
   题赵景讷(敏植),李景明(哲渊)诸人越中诗轴。
   到黄江。赠别权稚习(学善。)
   权友稚习来访。有诗求和。走笔以谢。(癸巳)
   废科后有感(甲午)
   寄李友元建(寅斗)
   樵夫词
   戒儿辈(二首)
   蕉屋子(安德年)有书来问。盖新年第一书也。其书曰。百物逢春。皆有得得进进之意。吾人况是最灵者。自愧则深。而窃有所仰羡于高明者。未知有所副得此望者耶云云。余于是。不觉三复击节。犁然而骍。瞿然而警。遂掇其意。示二绝。
   次李友公弼(一愚)赠示韵
   重山斋李公(趾秀)。有银台 召命。黾勉就道。未几见递还山。示余以洛中所得金维城(博渊)诸人赆章一轴。故妄僭和呈。用冀博粲。(三首)
   曩于艮座。遇金维城。打半晌话。盖读书经世士也。临别曰。湖之于洛。相距半千。则相见固未易。而我有所长。则子当来见。子有所长。则我当来见。亦可以观古人责善义也。每于静夜无寐之际。三复其语。窃不胜执鞭之愿。今仍所赠艮丈诗。更有所感。步其韵。以致区区焉。(二首)
   常山馆。书呈易安翁李参判(道在)匪所案下。
   滞两宿广陵
   谨次畏斋李相公寄直斋先祖诗韵。赠五稼翁李锦山公茂(鲁荣)
   谨次月沙李相公淮阳板上韵。尾呈于重山丈。
   拟送淮阳府伯(此诗有微意。述而不赠。)
   寄呈松斋金公(钟序)
   爱吾庐歌
   戏题清尘堂(清州兵营别号。时四从侄定铉莅任。)
   地主(黄钟林)以暮春之丁。享祀于华阳山中。有诗来寄。即次其韵。
   二止堂。敬次 重峰先生原韵。
   老石次客馆板上东岳诗。要我和送。忘拙书呈。(老石黄钟林号。)
   老石观涨。又叠前韵以寄。走笔答之。
   妓催诗
   冠二丱十。会于一堂。课得夏业。以流火旬掇接。各具酒馔。速宾赋诗。
   千秋节。陪地主宴南亭。是日府民亦会饮于亭下。
   其翌日。溯江宿玉溪村。
   题玉溪瀑
   题自取潭
   同道根朴友稚明(始阳)兄弟。往会于锦西李友元建(寅斗)家。留三日。讲数卷而归。梅友(金鼎渊)有诗来嘲。却步其韵。
   又用老石别章韵以寄
   梅友借去庸学说小册矣。有书问心性等说。故以诗答之。
   梅鹤诸人。既和老石人日诗。以轴中七人之数。叶于七日之故。又叠其韵。各属七人而求和。玆不可无和。而苦乏顾厨颊上毛手段。终不得善形容。无或见讥于程叔子画真之戒耶。虽然恐未必不为七分之像。览者恕之。
   访李友而徵(献夏)
   北麓联句。次三渊诗。
   归见草堂前杏花烂开。谩兴走笔。
   自遣。次老石。
   次愚泉(洪佑定)放言
   次蓉城(李凤渊)重牢宴韵
   竹岛丛桂堂遗址。有感。
   次儿辈韵
   梅友新得丈夫孙。有诗志喜。忘拙敢和。
   次儿辈
   次金寿而(亿渊)
   任希叔挽
   次寄龙冈
   耐轩寿席韵(宋志洙)
   次广陵寿席韵(李知愚)
   潭谷宋友(翊洙)携琴历访。谓以伽倻郑上舍有嵇叔夜手技。将欲传此琴。盖其本主即松北处士金载坤。而琴亦灵异。有时自鸣云耳。
   次稼社庚友(俞正柱)
   昨春青士(族叔承旨维谦)寄送一梅。有诗曰。南湖高士近何如。不见寒梅可称渠。为报长安春色早。一枝遥伴一封书。余亦和送曰。
   盖其燕行才返。而有书有梅故也。相期以岁暮。感颂陆敬风古事。今年春。闻其病甚危。裁一书急足。未及入去。 公已皋复矣。一声长恸。九原难起。用其韵而倒搆。以吊其梅。
   除夕。用残年似送故人归之句分韵。得三百五十字。与春潭共赋。
   复用霜鬓明朝又一年之诗。分韵述怀。
   文房四友
   咏怀古迹
   除夕前二夜。悄坐有感。
   曹生翼永筑坛。栽大明红。以杂花植其左右前后。而题其坛曰宗明。有诗求和。
   朴友继善(性阳)示余以所次紫极宫韵。仍求和。
   石桥郑周瑞(獜元)闻吾辈唱酬。用其韵寄来。故却次以送。
   芝窝郑奎元。岭南名士也。曾无一面之雅。而以与周瑞为族亲。亦闻其唱酬。用其韵寄来。故亦复次送。
   梅友以余生朝。有书来问。仍及老石。盖石与余同庚也。向来夜集。便作山中故事。而今也则石在南州。梅亦病未来会。其怅可涯。玆奉一诗。以谢感意。用七松子韵。
   送李国汝(观翼)访锦城诸人(五首)
   次新恩李通汝(泰翼)闻喜宴韵
   尹学士景愚(致贤)市隐韵
   任圣权挽
   从侄(肇铉)伊西新居韵
   李友汝乔(世渊)以其回甲。有书觅诗。走笔答之。
   次赠稼社(二首)
   课儿辈小学。有感。
   落花次儿辈
   南谷宋台近述(近洙)。用石潭九曲分韵故事。以华阳九曲。分属于 先正及门后裔。其意甚勤。其事甚重。顾玆浅陋。何以堪此。只有续貂之愧而已。
   李友龙汝(羲翼)尽室入武陵。效寄阳关三叠。
   李龙汝(羲翼) 和余别章来到。故自尔有感。再叠其韵。盖与前章合为九歌也。得无画葫芦之诮否。奉呵奉呵。
   新卜菱湖别业。挈眷搬移。九皋老友李景一。有诗寄来。走笔和送。
   和竹林李友稚行(春秀)赠示韵
   中心岭小憩
   新屋既成。求得书画揭壁。乃唐人诗江居六绝也。句句与此中趣味暗合。故感而次其酌。
   老石以余弧辰。携妓与酒。枉宿弊庐。其日梅鹤锦雪诸友。皆来会。各抽一律。要我和之。不得已应之。
   过菱湖有感(并小序)
   天台寺。夜得一律。示李明允(洵用)
   又赋一律
   万东庙撤额日。有感。
   九月初丁日。有怀。
   玄岩金友德辉(炳玉)晬筵韵
   亡友李佥枢士温(知愚)旌闾韵
   松社金元一(百渊)周甲宴席韵
   渼友象生。明当永撤。念及平生契谊。一哭固不可已。而武陵则尚矣。遂往其旧居。展其墓。叙其情。仍题一绝。
   次苏社诗会韵。兼别菊史。(李观翼号)
   次斗岩诗会韵。赠菊史。
   感炉火(并小序)
   雪夜有感
   刚斋宋文简公延谥韵(癸酉)
   圃隐郑先生。东方理学之祖也。百世之下。夫孰无高山景行之思。而况其竹桥成仁。轩天地耀日月。寻常语及。自不觉气涌山而泪倾河矣。今此所谓所不知之人。见过弊庐。握手吊古。仍以一律奉赠。
   老石山人。用陆放翁诗意。搆出一篇寄来。盖亦老年感兴也。走笔和送。(二首○甲戌)
   寄少波亭主人(少波。即老石一号。○并小序)
   五月晦病卧。渐至危㞃。六月望间。自料难起。枕上抖擞神精。占得二绝。盖效绝笔意也。(乙亥)
   病中。有怀陶靖节自挽诗。强笔效之。(乙亥七月)
   病卧中。闻鹰汝诸君。赴清洞侄(鼎铉)鸡酒之席。
   敏子卜筑于松亭之北芦岘之南。名其居曰松岘。盖间于之松之岘而称之者也。既名。且诗轴以来谒。强病和之。
   病卧山中。夜闻雨声。忽忆朱先生遇雨悟西铭。三复兴叹。再叠铭字。尾附于松轴。于其本轴。可谓外题。而托意则吾道也。怅虹桥之一断。慨天下之分裂。乱以更觅桃源。庶几乎郢书燕说。览者谅之。
   余以犬马之齿。今至七十七矣。猥荷诸友所怜。自文会契中。设酌称寿。将罢。用王摩诘田园乐诗。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一句。分韵成轴。以备山中故事。情固可感。诗亦可谢。仍以其十二字。搆出一篇。敢玆续貂尔。
至乐窝遗稿卷之二
 书
   与李元建(寅斗)
   [与李元建(寅斗)]
   与朴稚明(始阳)
   [与朴稚明(始阳)]
   与松斋金公(钟序)
   与朴楚山(浚愚)
   上族叔(维谦)
   与宋判书(近洙)
   与李汝乔(世渊)
   与宋慈山(谦洙)
   与宋华玉(秉璿)
   答李景希(义升)
   与金元一(百渊)
   答尹元一(咸善)
至乐窝遗稿卷之三
 序
   寿母生朝献酌序(己丑)
   完山谱乘序
   送重山令出宰淮阳序(庚子)
   圣山夜集轴序
   送朴生圣游 (泳夏) 读书院村序
   赠朴继善之青山序
   书社稧帖序
 记
   沃川唤仙楼重修记(代黄侯钟林作)
   三一祠讲堂记(代族侄定铉作)
   四老堂记
   愚山记
   松禾县宾兴斋记(代人作)
 跋
   三君子书帖跋
   梅下生朝诗帖跋
至乐窝遗稿卷之四
 行状
   先府君家状
   果斋宋英伯(钦益)状草
   愚山朴稚明(始阳)言行录
   宋堤川(骐洙)行录略
 墓志
   锦西李佥枢(寅斗)墓志
   直斋先祖墓志追记
   幼孙三达圹志
 杂著
   观稼亭上梁文
   沃川郡学明伦堂上梁文
   长子羲铉婚书文(代家君作)
   代公州燕歧等儒生。呈大宗伯书。
   式好堂寿筵贺文
   朴泳夏字说
至乐窝遗稿卷之五
 祭文
   祭耕窝李公(命源)(代家君作)
   祭重山斋李公(趾秀)
   祭耕窝李公(命源)
   祭德岩李公(定源)
   祭玉川再从叔文(代家君作)
   祭伯母申氏文
   祭亡室文
   祭北部令宋开汝(继洙)迁葬文
   祭亡儿羲铉文
   祭宋致中(勉圭)
   祭李公(甲秀)(代家君作)
   祭松斋金公(钟序)
   祭从侄太铉文
   祭丹邱李公(远翼)哀辞
   祭重山斋李公迁奉文
   祭宋公(钦信)
   祭亡儿羲铉迁葬文
   祭闵公(常显)
   祭亡妹宋室文
   祭李景中(商愚)
   祭李元建(寅斗)
   祭从父弟养汝(周宪)
   祭李士温(知愚)
   祭李景晦(及愚)
   祭竹田李公(浩秀)
   祭李稚德(基秀)
   祭朴稚明(始阳)
   祭贞山金先生迁葬文
   祭锦谷宋祭酒(来熙)
   祭参奉朴公(和<img src='https://c.cnkgraph.com/KMDB/NEWCHAR/KC04572_16.GIF'>)迁葬文
   祭朴大卿(徵愚)
   祭守宗斋宋公(达洙)
   祭权参奉(克仁)
   祭长女金氏妇文
   祭宋子与(志洙)
   祭从父弟翰汝(周应)
   祭孙妇高灵朴氏文
   祭金殿中(亿渊)
   祭俞大如(正柱)
   祭李公(一愚)
   祭俞茂朱舜华(廷焕)
   祭金参判(琦铉)
   祭朴圣游(泳夏)
至乐窝遗稿卷之六
 至乐窝遗稿附录
   行状[朴性阳]
   墓志[宋近洙]
至乐窝遗稿跋
   [至乐窝遗稿跋○李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