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序
序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29H 页

阏逢涒滩之岁月正望日。会于社山西轩。修禊约也。凡我同约之人。居或有远近。年固有高下。而要其志趣。皆以古人自期待。盖君子之为君子。小人之为小人。未始不由于一心之邪正。心苟正矣。虽有一失。不害为君子。心苟不正。虽或有一善。不免为小人。君子小人。何尝天限其生质乎。立志以君子则是亦君子徒耳。今此正养轩。即吾约中子弟讲会所也。蒙养之方。必先之礼让。涵养其本源。成就其学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相勉之规。则吾禊之约。可及于久远。亦不负正养之号。盍相与勉旃。
直斋文集卷之五
记
涧月精舍重修记
八公之南。有涧月洞。洞之东厓下。有一小筑。故处士五柳亭许公(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29L 页

社阳精舍记
精舍乃吾洞修禊所也。金珀之一支西驰而北折。为松霏山。南北二支。其北过石岘为三峰。峰之形有似联珠。西而为社山。有庄重端严底气像。即精舍所在。又西而为射亭山。其南为瑞降山。中一支为孝堂山。南驰纠纷。北入而为圣岩山。又西而北为敦坊山。与射亭相对为洛山。水门,松霏,瑞降,溪谷之水汇而为潭曰吐山。可溉灌可渔钓。洞本天启以来古址。而先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0H 页

五柳洞记
道州云门之峡。有洞曰梧柳。余尝往来于此。爱其水石之清泠。云林之深邃。置数亩田于谷口。欲为盘旋之所者久矣。岁壬寅春。率二稚来住于此。改洞名曰五柳。盖取陶先生之号。而梧与五声相近也。洞之口有林䕺茂。鸟雀栖焉。命曰知还。林之上有石坞傍水田。可以观稼。命曰听水。坞之上有土墩。其势稍高。可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0L 页

游云门山记
道州之东。有云门山。云门之胜。称于岭左。始则圆应国师建刹以镇之。终则三足先生隐于其间。啸咏以自娱。山之名繇是益著焉。黑羊暮春。余步自梧谷。过小津抵内浦。入云门临北台。层峦叠嶂。霞花雾树。真奇绝处也。台之左有一线径。四面矗石削立几千尺。飞泉触石而起。盘旋屈曲而下。千岁槁木。倒折落挂绝壁。如龙颠虎蹲状。小憩林下。努力一攀。洞壑平铺。城址尚在。天堑之险。与南北汉城相颉颃也。登候望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1H 页

游八公山记
八公岭左之名山也。余尝欲登临绝顶。一遍游览。乙酉春。摆脱尘臼。与仲弟弦联筇。自琴湖抵环城。昔之琳宫梵宇半颓。缁衲不过十数。翼日使善上人前导。自西岘由佛堂。赊酒佩壶。搜奇涉怪。接跟前进。一洞一壑。芜非化翁所悭护也。度清溪得平林。少坐休息。仍复强力。履巉岩跨欹侧。到中峙平铺处。有一禅庵。号曰摩珠。山之僧胜秋所构也。东北有灵泉。悬竹引之。滴滴如珠。入于山厨。清澈香甜。有类蔘液也。回坐小轩。长江之屈曲。群峦之丛集。萦青绕白。毕凑于前。乃命酒拈韵。赋联句一篇。吃茶讫。更进竿步。前者伛后者扶。缘厓可六七里。有一峰半没云端。俗呼㔶头。寔为八公南麓第一峰。上有叠石盘陀如塔。高可五六丈。回茵杂坐。使前导僧指点。曰三圣,曰浮屠,曰桐华,曰地藏者。北岳之僧舍也。曰麻田,曰醮礼,曰鸱岘者。前麓之走起者也。其馀数百里内。名山大川之胜。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1L 页

游伽倻山记
伽倻陜州名山也。距我家百八十里而远。然之山也常在我家西牖之侧。朝夕起居。若将相接。峰鬟罗立。如云中列炬。乍明乍灭。变幻难状。第恨不识其真面目。黑龙秋。自苌山历达城临武溪。吊郑嘉山墓。过高灵问金松庵院。到小伽川吾老谷。乃郑东平栖老之地也。入红流洞门。曲曲清泉。触石而鸣。汇之为深渊。色胜玻瓈。喷之为飞瀑。皎如雪花。朗诵崔孤云流水尽笼山句。移步渐进。四山之红绿相映。依然若锦绣幛。虽龙眠之善手模画不得也。名公韵士之过是区者。必刻石传名。啸咏良久。访海印寺。寺在山中众峰凑合处。有藏板阁。即罗代所藏云。登学士台踰马亭岘下龙山洞。想仰郑桐溪高风。回筇复路。渡武陵桥历蓑村。指点废相所居。到伊渊院。寒蠹两先生丽泽讲磨之所也。问志同岩小学堂所在处。抵鸥汀文斯文周凤家。览峄阳公遗集。文弼博,安仲临别赠诗。盖伽倻诸峰。全石成体。峭直秀发。如剑铓如戈戟。凛不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2H 页

游清凉山记
清凉海左名山也。退陶先生尝爱之。称之以吾家山。诗曰妙意秖难言。佳处每独领。安得此同来。努力造绝境。由是山之名益著焉。岁己丑秋。寻真入此山。山之周回可百里。而层峦叠嶂。皆全石成峰。削立千丈。四面丹碧。照耀溢目。信是化翁之别施伎俩者也。峰凡十二。曰紫霄,曰莲花,曰卓笔,曰砚滴,曰金塔,曰擎日,曰丈人,曰仙鹤,曰文殊,曰紫鸾,曰香炉,曰祝融者。周慎斋所命名也。庵凡十九。曰白云,曰满月,曰元晓,曰梦想,曰普贤,曰文殊,曰真佛,曰莲台,曰别室,曰中台普门,曰上下台胜,曰上下清凉,曰金生,致远,曰克一,安中者。皆释子所架而今废。只有莲台满月数三法宇也。至若御风台,孤云台,满月台,盘若台,风穴台,金刚窟,金生窟,聪明水,(世传崔孤云饮此水。增益聪明云。)鹤巢台皆绝胜处。而李钓隐(世泽)志其迹。以备山中故事也。山趾则洛川环焉。潢池之下流也。山面则鹤驾拱临。白岳之支麓也。噫自太初以来。爱此山者不知其几人。咏此山者亦不知其几人。而皆泯焉无称。独称退翁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2L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识跋
书千思庵实记后
皇明崇祯。距今二百有馀岁。而吾东士君子秉执尊周之义。愈久而愈坚者。岂不以壬辰再造之功。百世难忘也耶。公以 万历皇帝命。调兵领粮。随李提督东来。分阵戮战。收复箕城。又与麻万诸公。终始协力。追至莱州。扫荡顽丑。而及夫旋凯之日。公独不归。父子并被本朝勋爵。世为东国之人。呜呼。涒滩以后。中夏为毡裘之域。而吾东文物。独保皇明之旧。则窃意公之先见。见得伊川被发而遂为避地之计耶。其迹微而其志悲矣。恭惟我 肃宗大王筑坛于北苑。报祀 万历皇帝而庭配十六臣。公居其一。自叙所云异日河清之时。以㬥我去国怀乡之心者。于是乎无憾矣。今其遗什。出于名山之藏。沉沦二百年而阐发于龙蛇之岁。吁亦异哉。若其登高恋国之作。尤足以感发人风泉之思也已。
书洪训导遗事后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3H 页

书李稼亭(师颜)遗集后
夫士固穷读书。老死岩穴。百年之后。尚论者阐其幽。有志者慕其风。亦通否之理然也。故稼亭处士李公幼而笃于孝。长而志于学。从师友讲质。到老不懈。占泉石藏修。终身自娱。使其施为于时。必不负所学。世俗取人。以文以地。笃行如稼翁者鲜或登闻。然所学在己。其穷有命。秖当致力于在己者而已。命不足论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3L 页

书植松公乡约帖后
先祖植松公居阳村。经龙蛇之乱。 天启甲子。移卜洛山新基。越十一年甲戌。与乡之人。讲吕氏约。立劝惩之规。窃念公早从寒旅两先生游。与柳沙月,郑愚轩守庵,金萍堂诸公。道义相善。师友之间。必有问辨之书而并亡失不传。惟有此约文。可验其躬履之实。而又残缺无徵。可胜惜哉。乃辑补其缺。妆帖既讫。窃有所感。先祖修约之岁。即 崇祯甲戌也。其后十年而中国变为毡裘之域。东方号称小华。而风俗渐不如古。二百年来。乡约之法寥寥不闻。匪风下泉之思。曷有已也。噫。 崇祯纪元后四乙巳九月癸亥。七代孙翊东谨识。
书李楸厓(曦兰)藁后
吾姊兄楸厓李公奎显没后八年。其孤元锡袖其藁。泣而示余曰知先考始终者。莫吾舅若也。幸识之。公少也与余同学。而才分甚高。览即成诵。久而不忘。其庭也愉而婉。处家也勤而俭。接人也和而易。未尝一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4H 页

丧祭仪辑录小识
辛亥秋。与吾友裴君克绍。会于社亭。蒐辑丧祭仪若干编。而一遵家礼之文。盖家礼一书。因书仪参仪礼。酌中制节。以诏后学。而惜乎当时为童行所窃。或有未及修润处。实为后人之恨。自是以来。言礼之家。往往各自为书。以趣一时之用。然或仪文繁缛而从违各异。辨论交互而条绪不一。有非初学所可遍究而适从也。翊东乃敢不揆僭妄。撮取诸家说要语。分注于家礼本文逐节之下。若其后来疑变之节。则别附条目。以便考据。而要不失礼经之本旨也。遂置之几案。不住修削。俾成完本。以为讲究持循之资云。
书武夷九曲图屏后
翊东尝读武夷九曲棹歌。窃欲模写真境。朝夕寓目。日客有担簦来者。叩其业乃顾陆徒也。余曰为我画武夷之幔亭,玉女,渔郎,桃源。历历模得。使我神游于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4L 页

书龙田山图后
右图廉君羽汝在鳞之手墨也。盖此山为佛氏所占。经历几千劫。芜没几千年。一因吾儒之会。绘以图之。以奇胜擅。其亦山之幸也已。虽然山不自言奇胜而有奇胜之实。故后之览者。因其奇胜而奇胜之也。噫岩窦读书之士。往往没世无称者。盖其有读书之名而无读书之实。苟有真知力践之实。虽不见达于当世。而亦必为后之子云所知。此与山之晦显等耳。既以语羽汝。录之图末。为吾辈务实之戒云尔。
直斋文集卷之五
箴
直斋箴
天生斯人。其理本直。是曰秉彝。圣愚同得。云胡鲜能。其生也罔。气拘欲蔽。性凿情荡。高醯斯害。告柳其戕。舍正趋曲。擿埴迷方。先觉斯恻。直指吾路。孔演心画。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5H 页

自警三箴(并序)
先儒有训。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平居未尝不克治。而偏痼已深。志不能率气。吕东莱少时嫌饮食不如意。便打破家事。后看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觉得意思平了。终身无㬥怒。其变化气质之功远人矣。呜呼。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以其能克偏也。今余有气质之偏而无自克之力。谨作箴以为夙夜强勉之资。
人之容貌。鲜得和平。维其禀质。有柔有刚。刚过则㬥。柔失之慢。安石甚厉。伯子太𥳑。均为之偏。自踰其则。君子克敬。养之以福。静涵本源。动察非几。交致其功。久乃克治。㬥慢斯远。德行可象。呜呼小子。敢不自省。
(右容貌)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5L 页

(右颜色)
人之辞气。鲜得适中。近则鄙俚。高则玄空。矧是枢机。祸福所存。夫子有训。非礼勿言。嗟余小子。心气尤偏。冲口而出。粗厉为愆。是所难克。曷云追悔。君子所贵。不鄙不倍。慎其所养。约而中理。呜呼勉哉。惟敬而已。
(右辞气)
直斋文集卷之五
铭
孝思台铭(并序)
道州金谷之峡。有孝思台。郡人孝子李周干庐墓所也。翊东尝造其庐。有白头号慕似婴儿之句。后孝子之胤祥善访余。袖示李斯文应秀所著台记。请铭于余。余曰是台也。即一寻常断麓耳。在深峡孔道傍。历几千百载几千百人而无称焉。一朝以孝子显。其亦台之幸也已。虽然孝者人之道也。台何与焉。夫行路之过是台者。指点咨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6H 页

台上山高百寻。台下水清且深。水不迁山不摧。猗欤孝思台。
刀铭
刀之为物。用在刚断。赖尔自治。利义两段。
直斋文集卷之五
上梁文
凤潭祠上梁文
斯人可祭社。公议不泯于儒林。后孙肯构堂。缛礼载陈其世德。美哉轮奂。永言苾芬。恭惟小学亭裴公。江左逸人。峤南邃学。居丧泣血。乡党咸称其至诚。爱弟解衣。家人观感于笃友。荐岁仪于师庙。至老死而愈勤。戒人欲于黎涡。自童丱而特立。粤 圣朝颁训义之日。而先生资讲习之时。就一屋而藏修。所学者修身齐家治国之道。筑三坛而游咏。肇锡以立教明伦敬身之名。智水仁山。占取自家境界。光风霁月。亦在一部书中。塘畔百朵莲。尚矣周夫子遗爱。门前五株柳。依然晋处士馀风。松茶屡空。贤哉其乐。春服感兴。咏言而归。采樵村儿。争诵元亨之句。搢绅章甫。互酬道义之交。是所谓待文而兴。此可见养蒙以正。百年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6L 页

龟渊亭六伟文
儿郎伟抛梁东。凤山迢递大溪通。源源不息归之海。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7H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祝文
社山亭开基告由文
金珀西驰。虎纵龙横。斗起一峰。社稷其名。古村桑梓。先陇杉松。爰始爰谋。龟筮咸从。工匠执矩。仆隶竭蹶。一朝茅栋。眼前突兀。瞻依之所。讲会于斯。甄亭之感。鹿院之规。勖哉诸子。日月将就。伏惟地灵。庶几默佑。
到天山祈雨文
圣哲在上。休徵时若。万物发育。百灵咸格。亢阳易愆。虐魃间作。周忧云汉。汤祷桑林。古所难免。迄至于今。自春徂夏。霈泽未赡。西郊密云。南陆赫焰。堤堰尽涸。稼穑卒痒。赤子鱼喁。 王曰衋伤。岁苟不熟。民何为养。公赋曷供。私藏云罄。邦有常宪。祀事孔将。名冈巨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7L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祭文
祭许公(
恭惟我公。天禀真实。接物款愿。干事详密。立志弥固。劬文益工。再屈南省。嗟命之穷。维涧有月。伊昔盘桓。一区花木。数间茅轩。繄余颛蒙。资公是学。疑晦而质。考据甚确。福馆泥屧。汉水风樯。书楼独夜。抚古增伤。鹤墅残雪。琴浦寒云。想仰如睹。警欬难闻。二哀克类。尚保馀声。冥冥格斯。歆我单觞。
祭朴公(明德)文
逍翁毓德。云仍克昌。十四共义。乃心殉王。诗礼遗则。忠孝馀声。公生是家。貌古心贞。承亲既顺。处族惟敦。生平寡欲。养得其真。居贫不忧。与物无竞。閒园七旬。坐享安养。嗣儿供旨。新妇罄诚。花阴永日。绕膝欢情。年高乘化。乐天奚疑。敬将菲薄。文以侑之。
祭裴士中文
玉温兮兰馨。貌古兮口讷。与君相识兮。自髫髧而白发。松坛兮社塾。旧游兮历历。怅夷犹兮若相对。九原邈兮不可作。呜呼。已矣。君其知昔日金子翼来哭也耶。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8H 页

双修古家。后孙寔多。百派同源。一干千叶。居曾比邻。年又相若。数岁之前。我则入峡。时来古庄。花树永日。话古依依。共叹衰白。闻公之讣。不胜惊愕。一子远谪。千里杳邈。幽明之恨。人孰不泪。以钝滞儿。托余成就。躬自织屦。表心真实。如是几年。稍自开发。非尔之力。由公之诚。食贫之家。肯菑乃成。居家事业。如公者孰。孝山之麓。青乌告吉。教儿替奠。有泪沾臆。
祭缩庵族兄文
蔚彼三槐。允矣种德。公趾厥美。式遵绳墨。孝友以肥。操守愈确。黾勉应举。为展宿抱。杰篇舂容。唉彼葩藻。退守丘壑。琴书一几。斯焉取斯。鲁多君子。漆溪法门。云深讲席。资以道义。见得端的。我思古人。千万必往。以之命扁。勖哉充养。花树园中。乐事天伦。与一閒翁。暨吾先人。奇岩笔话。道山琴词。一唱一酬。团圆几时。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8L 页

祭启文文
呜呼。天之生是人也。若将大施。内蕴德美。外著才望。讲明庸学之旨。穷究河洛之数。玑衡之制。律历之文。兵家之流。靡不旁通。各极其趣。盖近世之通儒也。以若抱负。屏迹林庐。行年四十八。终未免一韦布而止。吁亦命矣。天之生是人也。徒然而已乎。翊东自弱冠托深知。旬月不见。辄命驾相访。谈天人之绪。辨四七之义。高明之见。实多所发。盲瞽之说。或有所取。偏爱水石之胜。曾结栖迟之约。一山白云。半割希夷之园。三径明月。许同白傅之邻。计与心违。并属迟暮。公先蔗谷。我今梧冈。山川夐绝。道送脩阻。纵然在世。追逐亦难。矧玆永诀。遇著何时。呜呼。家乏滫瀡。忠养托谁。庭无嗣续。忍言情私。经营一塾。小潭之傍。风乎咏而。慕古之狂。半世志业。于何徵信。若干遗文。全鼎一脔。呜呼悲夫。
直斋文集卷之五
哀辞
金孝子(鸣振)哀辞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9H 页

曹周宾(观国)哀辞
曹君周宾。自髫丱时。敦厚周慎。宽弘有容。盖其生质之美。有异于人也。常从余游。余知其为远大器也。岁丁巳秋。竟至不救。得年仅二十九。呜呼惜哉。以若美质伟度。假之以年。则可以陶成德器。有用于斯世。而毕竟秀而不实。天不可必有如是耶。今君之葬也。余以沉吟。使从子德钦操绋而替告之。辞曰。
气数腾倒兮。美质难得。间值不长兮。宜尔之啬。亲老谁养。子幼谁怙。志业未究兮。遗恨如缕。嗟嗟周宾。奈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9L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墓志碣
祖妣孺人朴氏墓志
孺人朴氏。密阳著姓。曾祖讳命吉。祖讳承泰。考讳元根。妣宁海南氏。得铠女。 英庙庚戌十一月二十日生。 纯庙辛未正月十八日卒。享年八十二。葬于社山中峙府君墓左负子之原。府君道州金氏讳声重。以孝行名。孺人慈惠端庄。妇道甚宜。事舅姑以诚以敬。温凊之节。滫瀡之供。惟府君是体。宗党咸曰孝子孝妇也。孺人不乳。姒氏金孺人一胎而两男。生甫七日。孺人取一男。慈养为嗣。即先考晚觉公也。自幼被孺人顾复。不省所生亲云。既令就学于乡塾。每月朔必亲具酒食送之。斋儒辄醉饱。如是十年。未尝或掇。此其劝学至诚也。念昔翊东长于祖母怀中。获闻先祖考孝行甚详。尝曰汝父又追先公之孝。孝一字便是吾家旧物。汝其识之。呜呼。不肖平日甚乖承顺之节。今虽欲孝谁为孝。谨述其世系行业。燔磁瘗之。
亡弟子韦圹记
故秀才金应东字子韦。其先道州人。校尉讳忠臣始居河阳。三世而植松讳四聪。从寒旅学。以行义称。曾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0H 页

亡室孺人柳氏墓志
孺人柳氏生于 正庙己酉正月二十五日。二十有二岁归于金翊东。又三十年而殁。 当宁庚子九月初五日也。得年五十二。葬于慈仁县多文村后子坐原。孺人谨修妇道。忠养舅姑。遭丧送终衣衾。朝夕馈奠。竭其诚力。宗党称之。抚养夫弟妹嫁娶。布帛之属多孺人手织。性本俭约。不乐纷华。燕乐欢戏之场。邻比往来之烦。非雅意所存也。孺人籍贯文化。昆山府院君讳益贞其远祖也。曾祖讳辉瑞。祖讳阳垕。考讳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0L 页

曾祖考处士府君墓碣
惟我道州之金。自高丽英宪公讳之岱始。历元贞公讳汉贵。至胡刚公讳渐。世显禄位。其后校尉讳忠臣始居河阳。三世而植松讳四聪。游寒旅两先生门。以行义称。于府君为高祖。曾祖讳墼。祖讳克振校尉。考讳天鼎。妣永川崔氏。主簿光弼女。府君讳世宝字大宝。 肃庙乙酉十一月八日生。性端洁。自幼未尝褰袒。既长必夙兴冠栉。衣带必敕。每当祭祀。七日戒三日齐。极其诚洁。先墓位田及松林。皆府君所措置也。闻知旧邻里之戚饭素。有妹适韩氏而早寡无依。府君迎归。俾就生业。求其亲属其后事焉。 正庙甲辰闰三月二十九日终。享年八十。以是年九月十五日。葬于社山中枝子坐原。配乌川郑氏得贤女。贞淑有妇德。葬于社山西枝艮坐原。男长声铎出,次声重,次声润。女适朴再秀,李贞吉。声重继男溶。声润男龟元。
直斋文集卷之五
行状
宣武功臣训鍊院正云溪裴公遗事
公讳应男。初讳应南字仁叟号云溪。姓裴氏本庆州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1H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1L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2H 页

先祖植松公遗事
公讳四聪字达夫。始祖英宪公讳之岱。尝从江东之役。题楯头诗曰国患臣之患。亲忧子所忧。代亲如报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2L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3H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3L 页

府君讳声重。初讳南旭字善庆。本道州人。中世有校尉讳忠臣。三世而植松讳四聪。从寒旅两先生学。是生讳墼号洛厓。是生讳克振校尉。是生讳天鼎。寔公之祖。考讳世宝。敕躬端恪。奉先齐洁。妣乌川郑氏。得贤女。以 英庙庚戌六月十日。生公于洛山村第。公天姿仁厚。自幼嬉戏。与人不较。稍长能解事亲之方。和颜色谨暄凉。得一味必献于父母。既娶与朴氏妇。尽力以供珍甘。时家计濩落。诸累往往缺食。而庋阁滫瀡之味。常不匮。丙子遭内艰。哀号摧折。既绝复苏。以父在不敢任情致毁。尝邀堪舆客。未及占山而仍值九十日长霖。过期未葬。一日客曰今既少晴。可以相山。而适玆病跛。有能负余登陟者乎。公请自当。客笑曰故试耳。乃占穴于社山之原。公尝躬自猎渔。朝夕视膳。或有馀具客馔。又手种西瓜。以供涤烦之资。以及邻里老人。或招行路馈之。先府君年八十。喜与乡社知旧作耆老会。公极力营办。邀宾友务悦亲志。不概其费也。甲辰府君以天年终。公哀毁踰节。柴削骨立。时年五十五。子侄等欲以肉汁少进。公曰吾平生以家贫养老之故。未尝为自己口腹之计。饘粥蔬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4H 页

先考处士府君行录
府君讳龟翁。初讳溶字艮止号晚觉。清道人。高丽名臣英宪公讳之岱其始祖也。七传而胡刚公讳渐。仕我 世宗朝。官至左参赞号义村。自是世袭冠冕。子姓繁衍。有校尉讳忠臣。始居河阳。是生讳应洙主簿 赠左通礼。是生讳莹 赠参议。是生讳四聪号植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4L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5H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5L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6H 页

先妣孺人李氏行录
先妣李氏。固城人容轩先生讳原之后也。曾祖讳震发。祖讳日三。考讳时麟。妣义城金氏。成海女也。 英庙癸未正月初三日。生于清道虎皋坊里第。十八岁归于我先府君。家计濩落而处之裕如。奉舅姑以诚。御家众以恩。治生有法。条理井井。秋事既成。豫料租税之资耕耘之费曰善饲农夫。可得其力。躬勤绩纺。以备吉凶之需。是以家业不饶而无艰苟之弊。其奉祭也。前期齐洁。浣濯衣裳。净拭器皿。祭品务极精洁。坐而待鸡。至老不衰。常曰鬼神无形。致诚则飨。不诚安有所享乎。使诸女食同一器。衣不重袭。排日监厨。限日成绩。或言其过劳。曰使渠辈幸而归富厚之家。自不须服劳。如其贫窘。亦当耐熟。连生五女。晚生翊东。虽甚爱之而少有过差。辄警责不令恣其所为。尝出游捉鱼而来。孺人笞之曰读书是职也。吾教汝捉鱼乎。每赴举办行资优给曰科场之用。不可节啬。及试日尝躬自齐洁。闻榜信而止。己亥四月初十日酉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6L 页

楸厓李公行状
李甥元锡以其先君遗事一沓示余曰愿乞一状。以备后之志表者之所考徵也。余与公早托兄弟之谊。相许以心。今于是请。不可以不文辞。按公永阳人。讳曦兰字奎显。楸厓其号也。高丽神虎卫大将军讳大荣。其上祖也。宝文阁大提学南谷先生讳释之。其中祖也。七传而楸谷公讳德秀。当龙蛇之乱。从忠毅公权应铢复永阳城。以功除部将。升训鍊佥正。是为公七代祖也。曾祖讳光奎。祖讳之英。考讳泰春。妣月城李氏胤楫女。本生考讳振春。妣义城金氏▣▣女。以 正庙甲辰十二月初四日生公。公幼而嬉戏。与群儿不较。稍长有长者风度。权公师亿劝学武艺。公对以志在诗书。弓马非所愿也。乙丑聘我先君晚觉公之女。明年丙寅丁考忧。附身附棺之节。式礼罔愆。而家计益濩落。将移住海邑。为就食之计。晚觉公止之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7H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传
孝友堂裴公兄弟列传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7L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8H 页

裴继道。即世重族曾孙。事亲以诚。养口便体之物。虽佣赁而必具。其父仪甲疾陨。断指灌血回苏。既丧附身附棺之节。尽礼无憾。三年之内。朝夕省墓。服阕孺慕。常见于容。郡儒金学贤,李时馣等闻于州家蠲役。
裴仁孙即继道再从侄。得痿痹疾。不读书不学稼。而其爱亲出天。年十五。母白氏遘疠及危。断指灌血。两臂不仁之故。一斫而断两指。才过旬日。其父昌道继染将绝。又一斫而断两指。当时士林之褒。可见公议。而 天门邃远。掩翳无徵。童年陨殁。悲夫。
裴圣范亦世重族曾孙。当其母曹氏疾剧之时。尝粪甜苦。祈以身代。及其危。断指而得一日之延。其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8L 页

裴光禄亦世重族曾孙。天性克孝。得一味归而献诸父母。家贫无以养。为人佣赁。得衣庇亲之寒。得食供亲之饥。猎生鳞采嘉蔬奉养。新物之生必供之。父病思雉。有雉飞入家。乡里皆曰孝感。绣衣赵公然春以食物遗之。蠲免户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