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直斋文集卷之五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直斋文集卷之五
 序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29H 页
社山亭禊约序
阏逢涒滩之岁月正望日。会于社山西轩。修禊约也。凡我同约之人。居或有远近。年固有高下。而要其志趣。皆以古人自期待。盖君子之为君子。小人之为小人。未始不由于一心之邪正。心苟正矣。虽有一失。不害为君子。心苟不正。虽或有一善。不免为小人。君子小人。何尝天限其生质乎。立志以君子则是亦君子徒耳。今此正养轩。即吾约中子弟讲会所也。蒙养之方。必先之礼让。涵养其本源。成就其学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相勉之规。则吾禊之约。可及于久远。亦不负正养之号。盍相与勉旃。
直斋文集卷之五
 记
  
涧月精舍重修记
八公之南。有涧月洞。洞之东厓下。有一小筑。故处士五柳亭许公()读书室也。公殁后十三年。胤子琬与其弟玹。谋移筑中阜之上。索言于余。余从公游者也。洞中水石在眼中。䲭岳其主山也。姑岩其左麓也。首山其右麓也。两麓旁引坡陀重叠回抱。中有上下台。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29L 页
方广可数亩。即精舍所在也。东西双涧。发源于主山。夹精舍而下。涓涓触石。铮鈜可听。狮子岩,瓠子岩,白驹厓。皆象形而名者也。自驹厓而下。山渐低水益平。长江如练。大野如海。野外群峦。点点如棋置隐映于林木之杪。盖溪岑之幽邃者欠宽敞。宽敞者近嚣纷。而若此洞则窈窕崎岖而有寻壑经丘之趣。平远豁爽而有吞山挹濑之胜。宜乎硕人之眷恋于此也。公晚而好学。慷慨自励。开卷达晨。盥濯自惺。桑梓手植也。书籍手书也。今君绍述。增修旧制。且将疏凿方塘。引西涧之水。大书洞号镌卧岩之上。使灵区泉石。不至于寂寞。漱碧涧弄明月。随分自适。怡养心神。亦谨守先业之一事也。遂以所感于心者书之。
社阳精舍记
精舍乃吾洞修禊所也。金珀之一支西驰而北折。为松霏山。南北二支。其北过石岘为三峰。峰之形有似联珠。西而为社山。有庄重端严底气像。即精舍所在。又西而为射亭山。其南为瑞降山。中一支为孝堂山。南驰纠纷。北入而为圣岩山。又西而北为敦坊山。与射亭相对为洛山。水门,松霏,瑞降,溪谷之水汇而为潭曰吐山。可溉灌可渔钓。洞本天启以来古址。而先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0H 页
祖植松公修乡约于此。其俗敦文学务本业。禊废而无其所。乃于甲辰春。营建卜址于社山吐潭之上。八朔而舍始成。制凡十五楹。东西两夹室。中二间及前面皆厅事也。是屋非为山水之胜游观之乐也。一以为洞父老约会之所。一以为村秀讲业之地。西扁劝规。取蓝田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东扁息游。取鹿洞彼藏而修息且游之义。中揭以社阳精舍。附节目以为遵行之地。而抑又有感焉。精舍之南孝堂山,北德岘,东盛德谷,西圣岩山。古来命名之义。不知何居。然顾名思义。孝者行之原也。德者心之得也。圣则造极之名也。使约中人。果能本于孝明其德。扩而至于圣。安知不有希圣希贤者起于此舍。既与同志赋诗。因记其颠末。以备他日故事云尔。
五柳洞记
道州云门之峡。有洞曰梧柳。余尝往来于此。爱其水石之清泠。云林之深邃。置数亩田于谷口。欲为盘旋之所者久矣。岁壬寅春。率二稚来住于此。改洞名曰五柳。盖取陶先生之号。而梧与五声相近也。洞之口有林䕺茂。鸟雀栖焉。命曰知还。林之上有石坞傍水田。可以观稼。命曰听水。坞之上有土墩。其势稍高。可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0L 页
以望远。命曰遐观。自墩而下。沿溪而上。有石盘陀。自成一台。命曰悠然。台之上百武许。有东西两石岩对峙。涧水泻其间。汇为澄潭。为上中下三濑。拟作亭于东岩之上。扁之曰五柳。北窗曰梦羲。南轩曰忘言。西岩曰醉石。下濑曰拾絮。亭之上一里许。有一皋平铺。藤萝离披。花辰枫节。可以游赏。命曰舒啸。亭成之日。手植松菊。欲托先生之趣。噫先生之风节。千百世之下。卓焉寡俦。而翊东以寻常一野夫。特因洞名之相近。有所兴感。仍诵李牧隐诗真黄花对伪渊明句。尤自愧焉。盖先生之隐遁可及。而先生之高节不可及也。是岁黄花节。葛巾子记。
游云门山记
道州之东。有云门山。云门之胜。称于岭左。始则圆应国师建刹以镇之。终则三足先生隐于其间。啸咏以自娱。山之名繇是益著焉。黑羊暮春。余步自梧谷。过小津抵内浦。入云门临北台。层峦叠嶂。霞花雾树。真奇绝处也。台之左有一线径。四面矗石削立几千尺。飞泉触石而起。盘旋屈曲而下。千岁槁木。倒折落挂绝壁。如龙颠虎蹲状。小憩林下。努力一攀。洞壑平铺。城址尚在。天堑之险。与南北汉城相颉颃也。登候望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1H 页
台最上头。俯瞰临下曰酉渊,曰盐仓坪,曰盐岘。皆蚓萱时所名也。曰泽谷,曰若邪溪,曰亿山者。龙牧遗迹也。昏黑缘厓而下宿内院。翼朝抵云门寺。梵宫钟宇极宏大。土之人传此阁三入藤萝中云。
游八公山记
八公岭左之名山也。余尝欲登临绝顶。一遍游览。乙酉春。摆脱尘臼。与仲弟弦联筇。自琴湖抵环城。昔之琳宫梵宇半颓。缁衲不过十数。翼日使善上人前导。自西岘由佛堂。赊酒佩壶。搜奇涉怪。接跟前进。一洞一壑。芜非化翁所悭护也。度清溪得平林。少坐休息。仍复强力。履巉岩跨欹侧。到中峙平铺处。有一禅庵。号曰摩珠。山之僧胜秋所构也。东北有灵泉。悬竹引之。滴滴如珠。入于山厨。清澈香甜。有类蔘液也。回坐小轩。长江之屈曲。群峦之丛集。萦青绕白。毕凑于前。乃命酒拈韵。赋联句一篇。吃茶讫。更进竿步。前者伛后者扶。缘厓可六七里。有一峰半没云端。俗呼㔶头。寔为八公南麓第一峰。上有叠石盘陀如塔。高可五六丈。回茵杂坐。使前导僧指点。曰三圣,曰浮屠,曰桐华,曰地藏者。北岳之僧舍也。曰麻田,曰醮礼,曰鸱岘者。前麓之走起者也。其馀数百里内。名山大川之胜。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1L 页
一举目而尽得之。酒一行。占一绝曰朗吟临绝顶。襟抱豁如空。平远江为际。迷茫寺在中。风气逼人。不可久留。乃回筇从南佛岘下。窃喜偿宿愿。略记颠末。
游伽倻山记
伽倻陜州名山也。距我家百八十里而远。然之山也常在我家西牖之侧。朝夕起居。若将相接。峰鬟罗立。如云中列炬。乍明乍灭。变幻难状。第恨不识其真面目。黑龙秋。自苌山历达城临武溪。吊郑嘉山墓。过高灵问金松庵院。到小伽川吾老谷。乃郑东平栖老之地也。入红流洞门。曲曲清泉。触石而鸣。汇之为深渊。色胜玻瓈。喷之为飞瀑。皎如雪花。朗诵崔孤云流水尽笼山句。移步渐进。四山之红绿相映。依然若锦绣幛。虽龙眠之善手模画不得也。名公韵士之过是区者。必刻石传名。啸咏良久。访海印寺。寺在山中众峰凑合处。有藏板阁。即罗代所藏云。登学士台踰马亭岘下龙山洞。想仰郑桐溪高风。回筇复路。渡武陵桥历蓑村。指点废相所居。到伊渊院。寒蠹两先生丽泽讲磨之所也。问志同岩小学堂所在处。抵鸥汀文斯文周凤家。览峄阳公遗集。文弼博,安仲临别赠诗。盖伽倻诸峰。全石成体。峭直秀发。如剑铓如戈戟。凛不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2H 页
可犯。稍下而土顺。草木滋润。水石清冽。田壤极膏沃。宜桑麻五谷。真可居地也。
游清凉山记
清凉海左名山也。退陶先生尝爱之。称之以吾家山。诗曰妙意秖难言。佳处每独领。安得此同来。努力造绝境。由是山之名益著焉。岁己丑秋。寻真入此山。山之周回可百里。而层峦叠嶂。皆全石成峰。削立千丈。四面丹碧。照耀溢目。信是化翁之别施伎俩者也。峰凡十二。曰紫霄,曰莲花,曰卓笔,曰砚滴,曰金塔,曰擎日,曰丈人,曰仙鹤,曰文殊,曰紫鸾,曰香炉,曰祝融者。周慎斋所命名也。庵凡十九。曰白云,曰满月,曰元晓,曰梦想,曰普贤,曰文殊,曰真佛,曰莲台,曰别室,曰中台普门,曰上下台胜,曰上下清凉,曰金生,致远,曰克一,安中者。皆释子所架而今废。只有莲台满月数三法宇也。至若御风台,孤云台,满月台,盘若台,风穴台,金刚窟,金生窟,聪明水,(世传崔孤云饮此水。增益聪明云。)鹤巢台皆绝胜处。而李钓隐(世泽)志其迹。以备山中故事也。山趾则洛川环焉。潢池之下流也。山面则鹤驾拱临。白岳之支麓也。噫自太初以来。爱此山者不知其几人。咏此山者亦不知其几人。而皆泯焉无称。独称退翁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2L 页
之爱之咏者何欤。是必有所以也。既知其所以。而又未能领佳处造绝境。吁可警矣夫。嘉排前三日。花城过客书于莲花台上。
直斋文集卷之五
 识跋
  
书千思庵实记后
皇明崇祯。距今二百有馀岁。而吾东士君子秉执尊周之义。愈久而愈坚者。岂不以壬辰再造之功。百世难忘也耶。公以 万历皇帝命。调兵领粮。随李提督东来。分阵戮战。收复箕城。又与麻万诸公。终始协力。追至莱州。扫荡顽丑。而及夫旋凯之日。公独不归。父子并被本朝勋爵。世为东国之人。呜呼。涒滩以后。中夏为毡裘之域。而吾东文物。独保皇明之旧。则窃意公之先见。见得伊川被发而遂为避地之计耶。其迹微而其志悲矣。恭惟我 肃宗大王筑坛于北苑。报祀 万历皇帝而庭配十六臣。公居其一。自叙所云异日河清之时。以㬥我去国怀乡之心者。于是乎无憾矣。今其遗什。出于名山之藏。沉沦二百年而阐发于龙蛇之岁。吁亦异哉。若其登高恋国之作。尤足以感发人风泉之思也已。
书洪训导遗事后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3H 页
八公之北。有缶溪县栗里村。高丽舍人敬斋洪先生始居之。近代有训导公(彦孝)。先生之旁裔也。以文行雅望。屡被徵辟。训迪三郡生徒。蔚然有实地奖发之效。暨 皇明末。晦迹于林下。以山水书籍自娱。每夜静月明。整襟端坐。诵归去来辞一篇。盖寓风泉之感也。噫士之处世。惟志是尚。其显晦则时也。晋处士风节。晋唐之间未闻有称述者。历数百年。因紫阳之笔而名益彰。敬斋翁勇退之操韬晦之志。与晋处士暗契。而后之尚论者。以今古栗里称之。异哉。村之有其名而又有其人焉。若训导公。其志微其迹婉。人莫之称。文辞不少概见。惜哉。百世之下。若遇阐幽发潜之君子。亦将书之曰栗里训导洪某云耶。今其遗迹泯没于后世。余虽拙于言。岂容泯默。谨书如右。
书李稼亭(师颜)遗集后
夫士固穷读书。老死岩穴。百年之后。尚论者阐其幽。有志者慕其风。亦通否之理然也。故稼亭处士李公幼而笃于孝。长而志于学。从师友讲质。到老不懈。占泉石藏修。终身自娱。使其施为于时。必不负所学。世俗取人。以文以地。笃行如稼翁者鲜或登闻。然所学在己。其穷有命。秖当致力于在己者而已。命不足论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3L 页
也。盖观古来宦达者何限。而太半无闻。亦可见其不足尚也已。公族从孙左明从余学。要余一言。遂以所感于中者复之。为读书固穷者勉。
书植松公乡约帖后
先祖植松公居阳村。经龙蛇之乱。 天启甲子。移卜洛山新基。越十一年甲戌。与乡之人。讲吕氏约。立劝惩之规。窃念公早从寒旅两先生游。与柳沙月,郑愚轩守庵,金萍堂诸公。道义相善。师友之间。必有问辨之书而并亡失不传。惟有此约文。可验其躬履之实。而又残缺无徵。可胜惜哉。乃辑补其缺。妆帖既讫。窃有所感。先祖修约之岁。即 崇祯甲戌也。其后十年而中国变为毡裘之域。东方号称小华。而风俗渐不如古。二百年来。乡约之法寥寥不闻。匪风下泉之思。曷有已也。噫。 崇祯纪元后四乙巳九月癸亥。七代孙翊东谨识。
书李楸厓(曦兰)藁后
吾姊兄楸厓李公奎显没后八年。其孤元锡袖其藁。泣而示余曰知先考始终者。莫吾舅若也。幸识之。公少也与余同学。而才分甚高。览即成诵。久而不忘。其庭也愉而婉。处家也勤而俭。接人也和而易。未尝一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4H 页
有忿厉之色。盖资性然也。吾先君常曰言而必践。又曰尔能安老夫。安老孝之推也。践言信之实也。孝且信。其馀细行在所略也。噫翊东论心半世。窃喜钟子之知音。岂知今日泣编柳子之遗文。不忍书。亦不忍不书。
丧祭仪辑录小识
辛亥秋。与吾友裴君克绍。会于社亭。蒐辑丧祭仪若干编。而一遵家礼之文。盖家礼一书。因书仪参仪礼。酌中制节。以诏后学。而惜乎当时为童行所窃。或有未及修润处。实为后人之恨。自是以来。言礼之家。往往各自为书。以趣一时之用。然或仪文繁缛而从违各异。辨论交互而条绪不一。有非初学所可遍究而适从也。翊东乃敢不揆僭妄。撮取诸家说要语。分注于家礼本文逐节之下。若其后来疑变之节。则别附条目。以便考据。而要不失礼经之本旨也。遂置之几案。不住修削。俾成完本。以为讲究持循之资云。
书武夷九曲图屏后
翊东尝读武夷九曲棹歌。窃欲模写真境。朝夕寓目。日客有担簦来者。叩其业乃顾陆徒也。余曰为我画武夷之幔亭,玉女,渔郎,桃源。历历模得。使我神游于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4L 页
九曲之间也。客曰唯。遂就静室。数日而画本成。余得披玩。元不近似于武夷山川。仍念世之名是实非者。滔滔皆是。反求于己。则读朱子书服朱子训而夷考所行。不能髣髴于朱子已行之迹。何怪夫此画之失真。噫画之不工。犹为画者之羞。学之不成。宁不为学者之累哉。乃揭之于屏。以为反省之一段云尔。
书龙田山图后
右图廉君羽汝在鳞之手墨也。盖此山为佛氏所占。经历几千劫。芜没几千年。一因吾儒之会。绘以图之。以奇胜擅。其亦山之幸也已。虽然山不自言奇胜而有奇胜之实。故后之览者。因其奇胜而奇胜之也。噫岩窦读书之士。往往没世无称者。盖其有读书之名而无读书之实。苟有真知力践之实。虽不见达于当世。而亦必为后之子云所知。此与山之晦显等耳。既以语羽汝。录之图末。为吾辈务实之戒云尔。
直斋文集卷之五
 箴
  
直斋箴
天生斯人。其理本直。是曰秉彝。圣愚同得。云胡鲜能。其生也罔。气拘欲蔽。性凿情荡。高醯斯害。告柳其戕。舍正趋曲。擿埴迷方。先觉斯恻。直指吾路。孔演心画。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5H 页
敬以直内。千邪自消。一德上达。气浩孟养。勇大曾缩。猗欤直哉。其功也大。卓然中立。颓波砥柱。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苟保斯直。圣贤可学。要直维何。曰敬而已。内须静一。外毋放肆。正尔衣冠。肃尔容体。对越方册。绳墨不废。我庸箴此。顾諟天德。一念自欺。便不是直。潜亦孔昭。言必顾行。夙夜警惕。无忝所生。
自警三箴(并序)
    先儒有训。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平居未尝不克治。而偏痼已深。志不能率气。吕东莱少时嫌饮食不如意。便打破家事。后看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觉得意思平了。终身无㬥怒。其变化气质之功远人矣。呜呼。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以其能克偏也。今余有气质之偏而无自克之力。谨作箴以为夙夜强勉之资。
人之容貌。鲜得和平。维其禀质。有柔有刚。刚过则㬥。柔失之慢。安石甚厉。伯子太𥳑。均为之偏。自踰其则。君子克敬。养之以福。静涵本源。动察非几。交致其功。久乃克治。㬥慢斯远。德行可象。呜呼小子。敢不自省。
     
(右容貌)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5L 页
人心之动。见于颜色。有喜必舒。有耻必怍。应接之际。自有其则。承亲愉婉。事君祇肃。胡彼色庄。徒务外饰。厥或厌然。欲掩不得。君子存诚。表里如一。充养有素。荣华自发。呜呼曷其。日夕乾惕。不瑕不愆。君子是式。
     
(右颜色)
人之辞气。鲜得适中。近则鄙俚。高则玄空。矧是枢机。祸福所存。夫子有训。非礼勿言。嗟余小子。心气尤偏。冲口而出。粗厉为愆。是所难克。曷云追悔。君子所贵。不鄙不倍。慎其所养。约而中理。呜呼勉哉。惟敬而已。
     
(右辞气)
直斋文集卷之五
 铭
  
孝思台铭(并序)
    道州金谷之峡。有孝思台。郡人孝子李周干庐墓所也。翊东尝造其庐。有白头号慕似婴儿之句。后孝子之胤祥善访余。袖示李斯文应秀所著台记。请铭于余。余曰是台也。即一寻常断麓耳。在深峡孔道傍。历几千百载几千百人而无称焉。一朝以孝子显。其亦台之幸也已。虽然孝者人之道也。台何与焉。夫行路之过是台者。指点咨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6H 页
嗟曰孝子之庐于是也。或感涕思有以企及焉。诗曰孝思维则。其此之谓欤。铭曰。
台上山高百寻。台下水清且深。水不迁山不摧。猗欤孝思台。
刀铭
刀之为物。用在刚断。赖尔自治。利义两段。
直斋文集卷之五
 上梁文
  
凤潭祠上梁文
斯人可祭社。公议不泯于儒林。后孙肯构堂。缛礼载陈其世德。美哉轮奂。永言苾芬。恭惟小学亭裴公。江左逸人。峤南邃学。居丧泣血。乡党咸称其至诚。爱弟解衣。家人观感于笃友。荐岁仪于师庙。至老死而愈勤。戒人欲于黎涡。自童丱而特立。粤 圣朝颁训义之日。而先生资讲习之时。就一屋而藏修。所学者修身齐家治国之道。筑三坛而游咏。肇锡以立教明伦敬身之名。智水仁山。占取自家境界。光风霁月。亦在一部书中。塘畔百朵莲。尚矣周夫子遗爱。门前五株柳。依然晋处士馀风。松茶屡空。贤哉其乐。春服感兴。咏言而归。采樵村儿。争诵元亨之句。搢绅章甫。互酬道义之交。是所谓待文而兴。此可见养蒙以正。百年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6L 页
羹墙之地。孰无好德之心。十月鸡酒之仪。已验食报之理。遗芬不朽。大尚书如椽之笔尚存。后学闻风。一庵翁状德之文足信。眷玆弦诵之地。允矣俎豆之祠。始营建而未成。怅茂草于几岁。乃释经而敦事。喜告功于增修。寔遵如干庙古规。克享其德。盖仿筠州社重葺。永观厥成。左为夹右为寮。次第经纪。罍既清牲既洁。庶几来歆。永为瞻依之方。勿替崇奉之典。庸陈嘉颂。助举脩梁。儿郎伟抛梁东。雾罢金山日吐红。提掇此心如彼皦。清明气象在吾躬。儿郎伟抛梁西。道岳巍巍万丈梯。努力跻攀临绝顶。世间歧路几人迷。儿郎伟抛梁南。百谷争趋汇一潭。鱼泳鸟飞浑自得。天机活泼此中涵。儿郎伟抛梁北。涧畔苍松百丈直。想得当年吃青茶。岁寒心事阿谁识。儿郎伟抛梁上。屋极巍然包万象。静者为阴动者阳。谁看至理互消长。儿郎伟抛梁下。两岸桃花溪水泻。莫教渔郎寻别区。桑麻是处见平野。伏愿上梁之后。栋宇有侐。香火无愆。一门聚于斯。懿欤宗谊之益笃。诸生业有所。伫见儒风之丕兴。
龟渊亭六伟文
儿郎伟抛梁东。凤山迢递大溪通。源源不息归之海。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7H 页
看取吾人造道功。儿郎伟抛梁西。公山秀色与天齐。莫云溪径多艰险。努力终当极处跻。儿郎伟抛梁南。七重苍壁俯深潭。化翁妆点屏间绘。长使幽人玩赏耽。儿郎伟抛梁北。双峰削立尖毫直。无人写得一张天。倒插閒翁几案侧。儿郎伟抛梁上。太阳当午青天旷。吾心本体元如斯。居敬方能不愧仰。儿郎伟抛梁下。穹龟举首望平野。藓文错落如图书。疑是当年出洛者。
直斋文集卷之五
 祝文
  
社山亭开基告由文
金珀西驰。虎纵龙横。斗起一峰。社稷其名。古村桑梓。先陇杉松。爰始爰谋。龟筮咸从。工匠执矩。仆隶竭蹶。一朝茅栋。眼前突兀。瞻依之所。讲会于斯。甄亭之感。鹿院之规。勖哉诸子。日月将就。伏惟地灵。庶几默佑。
到天山祈雨文
圣哲在上。休徵时若。万物发育。百灵咸格。亢阳易愆。虐魃间作。周忧云汉。汤祷桑林。古所难免。迄至于今。自春徂夏。霈泽未赡。西郊密云。南陆赫焰。堤堰尽涸。稼穑卒痒。赤子鱼喁。 王曰衋伤。岁苟不熟。民何为养。公赋曷供。私藏云罄。邦有常宪。祀事孔将。名冈巨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7L 页
渎。靡神不宗。蠢我田氓。亦效愚衷。私敢虔祷。非僭伊诚。洁我樽爵。夙夜齐明。赫赫惟灵。屹彼南嶂。一邦之镇。万人所仰。肤寸同云。催辟龙扃。乾坤应和。䨓风合章。崇朝遍天。兴雨滂滂。不骤不涝。恰慰民望。神赐孔厚。歌我圣明。回灾有稔。秋酿为醽。报赐于神。偕我田丁。
直斋文集卷之五
 祭文
  
祭许公()
恭惟我公。天禀真实。接物款愿。干事详密。立志弥固。劬文益工。再屈南省。嗟命之穷。维涧有月。伊昔盘桓。一区花木。数间茅轩。繄余颛蒙。资公是学。疑晦而质。考据甚确。福馆泥屧。汉水风樯。书楼独夜。抚古增伤。鹤墅残雪。琴浦寒云。想仰如睹。警欬难闻。二哀克类。尚保馀声。冥冥格斯。歆我单觞。
祭朴公(明德)
逍翁毓德。云仍克昌。十四共义。乃心殉王。诗礼遗则。忠孝馀声。公生是家。貌古心贞。承亲既顺。处族惟敦。生平寡欲。养得其真。居贫不忧。与物无竞。閒园七旬。坐享安养。嗣儿供旨。新妇罄诚。花阴永日。绕膝欢情。年高乘化。乐天奚疑。敬将菲薄。文以侑之。
祭裴士中文
玉温兮兰馨。貌古兮口讷。与君相识兮。自髫髧而白发。松坛兮社塾。旧游兮历历。怅夷犹兮若相对。九原邈兮不可作。呜呼。已矣。君其知昔日金子翼来哭也耶。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8H 页
祭宗人士振(相发)
双修古家。后孙寔多。百派同源。一干千叶。居曾比邻。年又相若。数岁之前。我则入峡。时来古庄。花树永日。话古依依。共叹衰白。闻公之讣。不胜惊愕。一子远谪。千里杳邈。幽明之恨。人孰不泪。以钝滞儿。托余成就。躬自织屦。表心真实。如是几年。稍自开发。非尔之力。由公之诚。食贫之家。肯菑乃成。居家事业。如公者孰。孝山之麓。青乌告吉。教儿替奠。有泪沾臆。
祭缩庵族兄文
蔚彼三槐。允矣种德。公趾厥美。式遵绳墨。孝友以肥。操守愈确。黾勉应举。为展宿抱。杰篇舂容。唉彼葩藻。退守丘壑。琴书一几。斯焉取斯。鲁多君子。漆溪法门。云深讲席。资以道义。见得端的。我思古人。千万必往。以之命扁。勖哉充养。花树园中。乐事天伦。与一閒翁。暨吾先人。奇岩笔话。道山琴词。一唱一酬。团圆几时。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8L 页
小子侍侧。获闻绪馀。修省之方。耕读之规。德音在耳。尚记如昨。俛焉陈迹。在涧之曲。石泉呜咽。花竹彫瘁。贤孙克类。肯构其志。积庆常理。执契可俟。
祭启文文
呜呼。天之生是人也。若将大施。内蕴德美。外著才望。讲明庸学之旨。穷究河洛之数。玑衡之制。律历之文。兵家之流。靡不旁通。各极其趣。盖近世之通儒也。以若抱负。屏迹林庐。行年四十八。终未免一韦布而止。吁亦命矣。天之生是人也。徒然而已乎。翊东自弱冠托深知。旬月不见。辄命驾相访。谈天人之绪。辨四七之义。高明之见。实多所发。盲瞽之说。或有所取。偏爱水石之胜。曾结栖迟之约。一山白云。半割希夷之园。三径明月。许同白傅之邻。计与心违。并属迟暮。公先蔗谷。我今梧冈。山川夐绝。道送脩阻。纵然在世。追逐亦难。矧玆永诀。遇著何时。呜呼。家乏滫瀡。忠养托谁。庭无嗣续。忍言情私。经营一塾。小潭之傍。风乎咏而。慕古之狂。半世志业。于何徵信。若干遗文。全鼎一脔。呜呼悲夫。
直斋文集卷之五
 哀辞
  
金孝子(鸣振)哀辞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9H 页
孝哉仲集。夫妇也和。兄弟也友。怡怡奉老慈。尽诚具甘旨。贤哉仲集。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出门迎宾客。款款无薄厚。娣姒方圆之叹。古人所不免。我闻君之妇。手织黄纻成一段。方欲遣人向市去。叔曰轻软兮称上服。直将刀尺裁缝与其叔。苟非孝友观感之至。安得一门诸族皆亲睦。我闻君家有二囊。一盛安酒料。一盛佐饭材。挂之高壁待客来。乡邻士友争来求识面。至若邑隶村丐称之口不容。君之没兮吾谁从。噫其生质之美。温温者玉耶。馥馥者兰耶。加之问学之工。必将入于君子之科。黄庭李使君。特题孝子村。惟有遗芬不可泯。早晚棹楔君之门。
曹周宾(观国)哀辞
曹君周宾。自髫丱时。敦厚周慎。宽弘有容。盖其生质之美。有异于人也。常从余游。余知其为远大器也。岁丁巳秋。竟至不救。得年仅二十九。呜呼惜哉。以若美质伟度。假之以年。则可以陶成德器。有用于斯世。而毕竟秀而不实。天不可必有如是耶。今君之葬也。余以沉吟。使从子德钦操绋而替告之。辞曰。
气数腾倒兮。美质难得。间值不长兮。宜尔之啬。亲老谁养。子幼谁怙。志业未究兮。遗恨如缕。嗟嗟周宾。奈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39L 页
何乎命数。
直斋文集卷之五
 墓志碣
  
祖妣孺人朴氏墓志
孺人朴氏。密阳著姓。曾祖讳命吉。祖讳承泰。考讳元根。妣宁海南氏。得铠女。 英庙庚戌十一月二十日生。 纯庙辛未正月十八日卒。享年八十二。葬于社山中峙府君墓左负子之原。府君道州金氏讳声重。以孝行名。孺人慈惠端庄。妇道甚宜。事舅姑以诚以敬。温凊之节。滫瀡之供。惟府君是体。宗党咸曰孝子孝妇也。孺人不乳。姒氏金孺人一胎而两男。生甫七日。孺人取一男。慈养为嗣。即先考晚觉公也。自幼被孺人顾复。不省所生亲云。既令就学于乡塾。每月朔必亲具酒食送之。斋儒辄醉饱。如是十年。未尝或掇。此其劝学至诚也。念昔翊东长于祖母怀中。获闻先祖考孝行甚详。尝曰汝父又追先公之孝。孝一字便是吾家旧物。汝其识之。呜呼。不肖平日甚乖承顺之节。今虽欲孝谁为孝。谨述其世系行业。燔磁瘗之。
亡弟子韦圹记
故秀才金应东字子韦。其先道州人。校尉讳忠臣始居河阳。三世而植松讳四聪。从寒旅学。以行义称。曾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0H 页
祖讳世宝。性行端洁。乡里推重。祖讳声重以孝名。考讳溶号晚觉。母固城李氏时麟女。君生于 纯庙乙丑十月二十六日。幼而端秀。炯如冰玉。既长文艺夙成。丁亥先君弃诸孤。君躬执家事。勉兄读书曰治生在我。一切无问。乃勤播穫供租赋十年。菑业稍润。又句管三库财用。措置云门别业极有条理。乡里称之。君性气刚果。又嗜酒。请乃兄作酒箴以自警。 今上丁酉六月十二日。殁于社山寓舍。年才三十三。乃兄以第二子德钦为后。葬于三峰下盛德谷癸坐之原。君娶昌宁曹氏。士人锡潭女。生一女幼。其兄翊东为之志。
亡室孺人柳氏墓志
孺人柳氏生于 正庙己酉正月二十五日。二十有二岁归于金翊东。又三十年而殁。 当宁庚子九月初五日也。得年五十二。葬于慈仁县多文村后子坐原。孺人谨修妇道。忠养舅姑。遭丧送终衣衾。朝夕馈奠。竭其诚力。宗党称之。抚养夫弟妹嫁娶。布帛之属多孺人手织。性本俭约。不乐纷华。燕乐欢戏之场。邻比往来之烦。非雅意所存也。孺人籍贯文化。昆山府院君讳益贞其远祖也。曾祖讳辉瑞。祖讳阳垕。考讳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0L 页
成浔。男德健,德钦,德修。德钦,德修出。女适曹南国。德健男女皆幼。
曾祖考处士府君墓碣
惟我道州之金。自高丽英宪公讳之岱始。历元贞公讳汉贵。至胡刚公讳渐。世显禄位。其后校尉讳忠臣始居河阳。三世而植松讳四聪。游寒旅两先生门。以行义称。于府君为高祖。曾祖讳墼。祖讳克振校尉。考讳天鼎。妣永川崔氏。主簿光弼女。府君讳世宝字大宝。 肃庙乙酉十一月八日生。性端洁。自幼未尝褰袒。既长必夙兴冠栉。衣带必敕。每当祭祀。七日戒三日齐。极其诚洁。先墓位田及松林。皆府君所措置也。闻知旧邻里之戚饭素。有妹适韩氏而早寡无依。府君迎归。俾就生业。求其亲属其后事焉。 正庙甲辰闰三月二十九日终。享年八十。以是年九月十五日。葬于社山中枝子坐原。配乌川郑氏得贤女。贞淑有妇德。葬于社山西枝艮坐原。男长声铎出,次声重,次声润。女适朴再秀,李贞吉。声重继男溶。声润男龟元。
直斋文集卷之五
 行状
  
宣武功臣训鍊院正云溪裴公遗事
公讳应男。初讳应南字仁叟号云溪。姓裴氏本庆州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1H 页
人。新罗开国元勋讳祇沱其始祖也。高丽开国元勋武烈公讳玄庆其中祖也。武烈后四世而三重大匡驾洛君讳斯革有三男。长讳元龙盆城君。盆城而下世有令德。承袭冠冕。其后有讳晋孙。自鹫山移于清。清山水乡也。仍筑室于云门之北。啸咏自娱而名其洞曰厓阴。子孙世居焉。寔公六代祖也。曾大父讳兰郡守。大父讳必圣隐德不仕。考讳元宝文科典籍。妣宜人庆州金氏。光渊女也。以 万历乙亥生公。公形貌俊伟。胆力兼人。既涉经史。兼学武艺。伯父杜谷公器爱之。以五卫阵法授之。壬辰四月。岛丑入寇。连陷釜莱。犯密清界。烟火涨天。大小奔窜。公与杜谷公裒集村人。欲倡义举。而人皆窜骇。奋然以为大丈夫生世。当此剧变。为国死难足矣。岂可为苟活计耶。时有同郡朴义士庆传。与杜谷公合谋约盟。公往赴赞画军计。主倅裴公应褧自巡察营来据最顶山。移帖以公为定虏卫将。公奉迎主倅。入据郡城。修筑城堞。整理军械。是时公年十八。安集使金公玏遣前部将朴庆新为本郡助战将。合势并力。鏖战于井谷赤岩之间。斩获无数。自是军声大振。人心稍定。然本郡为贼路往来之冲。贼陆续不绝。翌年正月。贼兵数千乘夜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1L 页
迫城。城中震惧。公率精锐数百。直前突击。手斩金假面二渠魁。于是将士齐奋。短刃交接。贼兵遂溃。自相蹂躏。死伤甚众。追奔至东川上而还。主倅喜而迎劳曰少年猛将。一剑双获。与古之花卿手提段子璋髑髅。何以异也。倭通使金长孙自贼阵来传。贼魁相戒言清道有猛将。切勿轻犯云。自是公益励兵气。乘胜追击。而所向辄无前焉。兼巡察韩公孝纯闻公义勇连战得捷。屡加称赏。是月十七日。给四等功臣帖。二月初二日。又给四等帖。同月十七日又给三等帖。盖行朝隔远。 启达莫通。而有 传旨以给帖奖励将士故也。明年甲午中武科。乙未行振威将军训鍊院正。拜义兴县监。乙巳 朝廷录公宣武功臣二等。都承旨申钦敬奉 传旨曰国多难而靡定。尔既宣力于重兴。功无微而不酬。予乃推恩于原从。诞举新典。式遵旧章云云。遂各加一资。子孙承荫。宥及后世。赏功之典。于乎至矣。癸丑某月日。公以疾终于寝。得年三十九。以是年某月日。奉藏于郡东云门麓涵璞嶝负坤原。配淑人安东权氏。讳彦尚女。生一男景敏。景敏生四男世汉,世弼,世重,世斗俱以孝友名。 上嘉其行义。世重旌闾,世斗 除户曹佐郎。曾孙男女若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2H 页
干人。其裔孙相观谓余言先祖勋迹。宜有墓道之刻状德之文。而后承零替。尚今未遑。家藏古籍。中经煨烬。幸而存者。亦将蠹烂殆尽。后之秉笔者。将何所徵信乎。敢请执事之叙次。翊东辞不获。谨按三等帖文。系是癸巳斩馘之功。而至若乙巳勋籍跻于二等。则癸巳以后又必有胜捷之功。而不少槩见何哉。又按李窦岩,朴悌友二公日记。则杜谷公前后所手斩者二十馀级。所射杀者不可胜记。所夺贼马与卜物亦称是。而录功于三等。悌友公亦大小数十战。斩获尤多。而与公并居二等。执此以究则癸巳一捷。特公发迹之始耳。窃意丁酉之乱。复有所克获欤。当时信籍逸而不传。是可叹也。虽然公以弱冠之年。抗义于奔迸之日。奋勇于危急之地。使贼锋远遁。一境获安。则即此大节足以不朽公也。其间劳迹之未尽记载。曷足为轻重也哉。世之君子。幸有以博考逸史。次第收录则善矣。姑据其见在遗籍。辑成一通。以塞慈孙之请。
先祖植松公遗事
公讳四聪字达夫。始祖英宪公讳之岱。尝从江东之役。题楯头诗曰国患臣之患。亲忧子所忧。代亲如报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2L 页
国。忠孝可双修。自是隆显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封鳌山君。五传而讳汉贵监察御史。袭封鳌山谥元贞。是生讳潾。恭悯朝。与从父谏议公汉龙,郑圃隐先生梦周,江城君文公益渐同榜。称得人云。官至中书舍人知制诰。是生讳渐仕我 世宗朝。左参赞谥胡刚号义村。自是世袭冠冕。曾王父讳忠臣敦勇校尉。始居河阳。王父讳应洙内资寺主簿 赠左通礼。考讳莹 赠参议。妣 赠淑夫人迎日郑氏。生员琚之女。继妣 赠淑夫人达城徐氏。公以 万历三年乙亥某月日。生于阳良村第。自髫丱时。温雅恺悌。便有成人仪度。年十八当壬辰之乱。与伯氏参判公扶亲挈弟。避兵于八公山。采拾以为养。累年兵燹之馀。灾荒溢目。疠疫并炽。奔迸者十不能一存。而独举家得全。公尝出入寒旅两先生之门。得闻为学大方。遂废举业。以读书求志为事。时旅翁在立岩。公与内兄郑愚轩四象,守庵四震及权东峰克立,孙公宇男,李公梦天诸公。追随讲业。更相问质于日跻堂。遂就南川上静閒地筑精舍。植松数株。以寓岁寒后凋之意。丁巳秋寒冈访公兄弟。止宿松轩。徐东皋思选,柳沙月时藩,金翠竹应鸣诸君子。同时来会焉。辛酉卜筑于塔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3H 页
渊上。以为伯仲游息之所。愚轩郑公亦僦屋为邻。逐日相聚。有怡怡切偲之乐。或鼓琴唱歌。乘月棹舟。沿江上下。翛然自得。乡里想望其风致。旅翁辄喜其藏修得所。 天启甲子。移卜于江之南社山下以居。翌年乙丑。公与乡士人议曰昔之出入于乡堂。登名于乡案者。皆衣冠之族文学之士。而龙蛇之变。旧籍糜烂。先辈遗躅无所寻逐。诚为感慨。乃修正乡录。仿蓝田约置善恶籍。用劝惩规。 崇祯丙子。时事大变。丁丑春。从子是声以翊赞扈 世子入沈。公勉以殉国之义。自后愈自韬晦。以寓匪风下泉之感也。是岁秋九月。旅翁易箦于立岩。十月靷向玉山旧第。公操文以哭曰先生道宗百世。德尊一国。多士准则。时人耳目。山颓一夕。斯文何托云。以壬午三月二十八日考终于寝。葬于洛山内谷负午之原。配永川崔氏。文焕之女。慈惠有妇道。生一男二女。男曰墼。女长适金矩。次适李仁荣。庶男二曰震南,曰垫。内外孙男女若干人。噫公早得依归。问学有素。旁资强辅。道义以勉。孝友于家。矜式于乡。而惜乎其遗文逸而不传。无以徵信于后。翊东谨稽家乘。傍据诸贤日录。略叙如右。以寓追远之感云尔。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3L 页
祖考处士府君行录
府君讳声重。初讳南旭字善庆。本道州人。中世有校尉讳忠臣。三世而植松讳四聪。从寒旅两先生学。是生讳墼号洛厓。是生讳克振校尉。是生讳天鼎。寔公之祖。考讳世宝。敕躬端恪。奉先齐洁。妣乌川郑氏。得贤女。以 英庙庚戌六月十日。生公于洛山村第。公天姿仁厚。自幼嬉戏。与人不较。稍长能解事亲之方。和颜色谨暄凉。得一味必献于父母。既娶与朴氏妇。尽力以供珍甘。时家计濩落。诸累往往缺食。而庋阁滫瀡之味。常不匮。丙子遭内艰。哀号摧折。既绝复苏。以父在不敢任情致毁。尝邀堪舆客。未及占山而仍值九十日长霖。过期未葬。一日客曰今既少晴。可以相山。而适玆病跛。有能负余登陟者乎。公请自当。客笑曰故试耳。乃占穴于社山之原。公尝躬自猎渔。朝夕视膳。或有馀具客馔。又手种西瓜。以供涤烦之资。以及邻里老人。或招行路馈之。先府君年八十。喜与乡社知旧作耆老会。公极力营办。邀宾友务悦亲志。不概其费也。甲辰府君以天年终。公哀毁踰节。柴削骨立。时年五十五。子侄等欲以肉汁少进。公曰吾平生以家贫养老之故。未尝为自己口腹之计。饘粥蔬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4H 页
菜。亦已惯矣。墓在屋后。晨夕哀省。草陇成路。岁壬癸大饥。流丐满门。公见之辄戚然不忍食。至或掇案哺之。时家乏朝夕待粜以举火。然宗党有穷饿者分与之。敕家人簸而给之曰借人之谷。不其粗乎。常训子弟曰积善必有庆。骄人必自亡。汝辈恭俭以自持。宽厚以待人。慎勿为不善事。又曰勤稼穑应租赋。田家之职耳。或者迁就愆期。非所以先公之义也。公素患痰喘。以 正庙乙卯二月一日。属纩于寝。享年六十六。乡邻咸曰厚德君子亡矣。以是年三月四日。奉藏于社山中阜亥坐原。配朴氏。密城君后元根女。慈惠端庄。妇道甚宜。继男曰龟翁。娶固城李时麟女。生三男七女。呜呼。翊东生甫三岁。祖考弃世。其实德之行。何以得其髣髴哉。尝从祖妣得闻其平生行迹甚悉。录得大槩如右。以备知德者取考焉。
先考处士府君行录
府君讳龟翁。初讳溶字艮止号晚觉。清道人。高丽名臣英宪公讳之岱其始祖也。七传而胡刚公讳渐。仕我 世宗朝。官至左参赞号义村。自是世袭冠冕。子姓繁衍。有校尉讳忠臣。始居河阳。是生讳应洙主簿 赠左通礼。是生讳莹 赠参议。是生讳四聪号植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4L 页
松。学于寒旅两先生之门。以行义称。 天启甲子移住洛山。寔为公六代祖。高祖讳克振秉节校尉。曾祖讳天鼎。祖讳世宝。饬躬端恪。奉先齐洁。考讳声重。以孝称于乡里。妣密阳朴氏。元根女。生考讳声铎。妣永山金氏德玄女。以 英庙癸未二月六日甲午。生府君于洛山村第。既㝃妣朴氏乳养为嗣。八岁受学于王考处士公。才思通敏。一教能晓解。至终身不忘。十四赴乡试。制书无滞。观者称赏。翌年以论语就质于二乐斋张公之翰。张公曰君自能透。岂待吾启发乎。府君常在斋傍眠鸥亭。张公赠诗云太极千潭月。无弦万壑风。一身随处乐。天地小斋中。可见其相长之意。自是府君于经史子集。无不博涉探讨。而尤喜读孟子至六七百遍。深有所契。至衰暮犹诵。甲辰遭王考丧。丁未壬子连遭本生考妣忧。乙卯丁处士公忧。凡十馀年间。丧威荐叠。家计濩落。而前后送终之具。极其诚力。各称情礼。癸亥春。试南省不中。归而构小轩。扁以晚觉。携卷挈壶。婆娑自适。丙寅结草亭于圣岩。与乡社诸友。讲业观稼。常曰农不勤无秋。学不勤无成。诵蕫生行朝出耕暮归读句。以勖诸子。常使家人赋税输纳无或后时曰此我家家法。奉母朴氏四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5H 页
十馀年。承颜顺志。朝夕温凊。备极诚悫。母氏年八十有馀。卧起必须公。饮食必须公。公昼宵侍侧。医药滫瀡之奉。尽心殚力。辛未丁忧。式礼无愆。壬午秋社山茅亭成。诗曰山势逶迤水势横。此间茅栋喜新成。朝弦暮诵藏修意。春露秋霜感慕情。雨过陂塘看野色。昼长帘箔听禽声。人间宠辱俱忘却。真乐平生自晦名。措置社山位田。俾供先墓岁事。详见松皋金履德所撰永慕记。公恬淡温悫。不事修饰。性嗜酒。作止酒诗以自警。每遇良朋。辄命酌少酬。而未尝及乱。周恤宗族之无依者。娶二孤儿嫁一孤女。二乐公之墓在洞壑。公过之虽昏夜必下马。酷爱泉石之胜。闻有佳山水。辄往旬日而归。如云门公山诸胜。有诛茅卜筑之意而力未及焉。庚午过蓬莱登宋公坛。慷慨有咏。天畔孤城枕海流。临风抚剑意悠悠。云空马岛三千里。地尽蓬瀛十二洲。烈士精神悬白日。骚人胆气动高秋。苟能得死要当死。请看荒坛片碣留。可见其志意所存。尝训子曰学之无成。非才之罪也。苟能奋然自力。作之不已。则钝可以敏。愚可以明。所患特无诚实之工也。丁亥春。命翊东赴庭试。临行诫之曰人家子弟。不得不从事科第。轻重之辨。不可不审。又曰当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5L 页
行之事。仿朱文公家居要言。辑成一通。为子孙鉴戒之资。翊东承命而行。未及归。府君竟以四月十八日考终于寝。享年六十有五。临终有诗云痛哉父子何时见。逖矣幽明此夜分。翊东益自痛剥。不忍奉读。秖欲溘然以从而已。以其年五月十六日。奉藏于慈仁广石山卯坐之原。府君不喜著书。间有所述。辄毁藁不收。所存者诗文若干编而已。娶固城李氏。时麟女。生三男七女。男翊东,羽东,应东。女朴利基,李曦兰,权师稷,千世禄,金镒鼎,柳东范,朴廷干。翊东娶柳成浔女。有三男一女。德健,德钦,德修。女适曹南国。羽东娶南启阳女。有一女适朴世耇。取兄子德修为后。应东娶曹锡潭女。有一女适申命羲。取兄子德钦为后。朴利基系子守仁。李曦兰有二男一女。男元锡,亨锡,女适李光宪。权师稷有一男必龙。千世禄有一男一女。男汉基,女适朴光祯。金镒鼎有二男二女。男振键,振九,女适朴廷九,朴敏德。柳东范有二男三女。男致权,致衡,女适尹相善,朴致华,韩▣▣。朴廷干有一男二女。男尚默,女适李承教,李▣▣。内外曾孙男女皆幼。不肖孤奉承遗训。延至于今。而年既寝久。音容日远。窃惧夫平日言行之懿。有可以垂示子孙。而幽堂之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6H 页
铭墓道之识。尚未遑举。易致泯泯。谨拓其世系生卒始末及躬履口诏之一二。以备知德者取考焉。呜呼哀哉。昊天罔极。
先妣孺人李氏行录
先妣李氏。固城人容轩先生讳原之后也。曾祖讳震发。祖讳日三。考讳时麟。妣义城金氏。成海女也。 英庙癸未正月初三日。生于清道虎皋坊里第。十八岁归于我先府君。家计濩落而处之裕如。奉舅姑以诚。御家众以恩。治生有法。条理井井。秋事既成。豫料租税之资耕耘之费曰善饲农夫。可得其力。躬勤绩纺。以备吉凶之需。是以家业不饶而无艰苟之弊。其奉祭也。前期齐洁。浣濯衣裳。净拭器皿。祭品务极精洁。坐而待鸡。至老不衰。常曰鬼神无形。致诚则飨。不诚安有所享乎。使诸女食同一器。衣不重袭。排日监厨。限日成绩。或言其过劳。曰使渠辈幸而归富厚之家。自不须服劳。如其贫窘。亦当耐熟。连生五女。晚生翊东。虽甚爱之而少有过差。辄警责不令恣其所为。尝出游捉鱼而来。孺人笞之曰读书是职也。吾教汝捉鱼乎。每赴举办行资优给曰科场之用。不可节啬。及试日尝躬自齐洁。闻榜信而止。己亥四月初十日酉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6L 页
时殁。享年七十七。五月二十日。权厝于盛德谷。九月二十八日。迁奉于社山丑坐原。子孙录见先考状。呜呼。孺人淑德懿范。有足垂示子孙。小子奉承慈训。而才质凡下。未免无闻之归。曷足以仰述德美。以为少分阐发之道哉。先君姓金氏。讳龟翁。道州人。
楸厓李公行状
李甥元锡以其先君遗事一沓示余曰愿乞一状。以备后之志表者之所考徵也。余与公早托兄弟之谊。相许以心。今于是请。不可以不文辞。按公永阳人。讳曦兰字奎显。楸厓其号也。高丽神虎卫大将军讳大荣。其上祖也。宝文阁大提学南谷先生讳释之。其中祖也。七传而楸谷公讳德秀。当龙蛇之乱。从忠毅公权应铢复永阳城。以功除部将。升训鍊佥正。是为公七代祖也。曾祖讳光奎。祖讳之英。考讳泰春。妣月城李氏胤楫女。本生考讳振春。妣义城金氏▣▣女。以 正庙甲辰十二月初四日生公。公幼而嬉戏。与群儿不较。稍长有长者风度。权公师亿劝学武艺。公对以志在诗书。弓马非所愿也。乙丑聘我先君晚觉公之女。明年丙寅丁考忧。附身附棺之节。式礼罔愆。而家计益濩落。将移住海邑。为就食之计。晚觉公止之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7H 页
曰不耕则饥。不学则野。苟能着志勤实。乃可兼济也。仍诵蕫生行以勖之。自是公以耕读为业。手秉犁锄。腰带书具。服亩之暇。辄看书或缀文。及暮而归。𤒈松灯读书至夜分。如是数年。生业稍润。文辞亦进。而常恨不能专精着工以底于成也。公尝应举而不为举业累。以为得失有命。如无命强求。亦奚益。徒丧所守而已。晚就所居屋后。筑一小广。扁万默。有记有咏。 宪庙丁酉四月十六日终。得年仅五十四。以是年十月二十八日。葬于碑石洞先兆下子坐。公出入两庭。承顺怡愉。未尝咈亲意。接人款愿。未尝有忿励之色。自少至老。除疾病之外。必夙兴夜寐。无怠慢之容。盖其天禀之厚而自修之力也。吾先子尝曰奎显善信人也。权台致和言不失赤子心。曹司谏克承诔曰性度真实。不有边幅。皆实际语也。后之秉笔者。尚有以徵之哉。配清道金氏。吾姊氏也。慈惠有妇德。勤苦成家业。先公三岁而卒。继配迎日郑氏晊之女。于归数朔而夭。男二曰元锡,亨锡。女一适李光宪。内外孙男女皆幼。
直斋文集卷之五
 传
  
孝友堂裴公兄弟列传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7L 页
裴公世重,世斗。庆州人。俱以孝友名。世重天资温厚。才有知觉。能和顺于父母。逊悌于兄长。年十二丁先考忧。执丧如成人。世斗质性醇谨。仪表端秀。奉养大夫人崔氏。竭其诚力。别构一堂于正寝之右。以适温凊。庋阁滫瀡之味。以时忠养之。昆季勉励。和气蔼如。日用百须。井井有法度。朝昼所为。必禀命而行之。一家内外。整齐雍容。疾言遽色。未及于犬马。每日以外间见闻。历陈于前。欲亲之笑。黎明盥栉。以待寝兴。未尝或怠。一日太夫人曰观汝兄弟。无争田之虑。循俗分财。各自治生可也。以一甫田兄弟相让。并力耕治。并输一场。斗以计分。其他财用。类皆如是。太夫人患泄痢。世重嗅其臭以验差剧。其裙褥污秽之物。手自洗濯。婢请代之。即曰此乃吾职。疾间求食物之至甜者。世重莫知所求。适遇莱商。具告其由。商遂解其装出给。世重倾囊偿直。商曰感君诚意奉赠。岂以偿乎。固辞不受。世重归而进之。果适所求。又思鱼脍而时值川涨莫渔。世斗乃沿川上下号泣。忽有一尺锦鳞跃出。归而供之。又思雉炙。复有飞入。遂抱而供之。皆诚孝之所感也。夫人年八十有五而终。丧葬诸节。式礼莫愆。朝夕省墓。岩壑成路。世重殁后七年。道臣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8H 页
上闻命旌其闾。官世斗户曹佐郎。即 英庙十四年丁巳也。世重生癸丑终庚戌。世斗生壬戌终庚午。外史曰孝者人道之常。非高远难行之事。人鲜能焉何哉。若二公之至行。求之古人。亦不多得。上而伯仲。内而娣姒。无非孝顺人。其必有得于观感者。于乎。足法于人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此之谓欤。其后一门以孝称者又有四人。
 裴继道。即世重族曾孙。事亲以诚。养口便体之物。虽佣赁而必具。其父仪甲疾陨。断指灌血回苏。既丧附身附棺之节。尽礼无憾。三年之内。朝夕省墓。服阕孺慕。常见于容。郡儒金学贤,李时馣等闻于州家蠲役。
 裴仁孙即继道再从侄。得痿痹疾。不读书不学稼。而其爱亲出天。年十五。母白氏遘疠及危。断指灌血。两臂不仁之故。一斫而断两指。才过旬日。其父昌道继染将绝。又一斫而断两指。当时士林之褒。可见公议。而 天门邃远。掩翳无徵。童年陨殁。悲夫。
 裴圣范亦世重族曾孙。当其母曹氏疾剧之时。尝粪甜苦。祈以身代。及其危。断指而得一日之延。其
直斋文集卷之五 第 448L 页
父龙大病。又尝粪断指者再。及其叩叫之日。绝而复苏。初终之节。一依古礼。
 裴光禄亦世重族曾孙。天性克孝。得一味归而献诸父母。家贫无以养。为人佣赁。得衣庇亲之寒。得食供亲之饥。猎生鳞采嘉蔬奉养。新物之生必供之。父病思雉。有雉飞入家。乡里皆曰孝感。绣衣赵公然春以食物遗之。蠲免户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