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古溪文集卷之四 (自动笺注)
古溪文集卷之四
 記
  
山書院記
公元1831年
丹城縣十里所。
培養山里者。
卽高麗江城君文公故居也。
山自方丈東迤蜿蟺
水自赤壁西折浩漾
至此拱揖縈抱
衍奧宏敞
一區形勢
自古奇偉豪儁之士。
出乎其中
命之以培養
取義非偶爾也。
惟我淸香竹閣先生
江城外裔
江城舊址
隱德不仕
蓮植以爲號。
謹按遺蹟
香素以南畏友
氣節相許
晩又托契陶山
道義相交
討論性理本原
講確出處大節
學問超詣可知也。
竹閣淸香從子
早遊山海隴雲之間。
得聞爲學之方。
而當昏朝政亂
峻斥誣贒㐫䟽
逆折斁倫奸黨
樹立卓犖
何如也。
至今丹之人士
尙慕其遺風餘烈。
新安之粗置書塾
不幸遽頹於兵燹
江城之特蒙封爵
未敢仍配於道川
此培山書院之所以成也。
旣成
道川移奉兩先生
其祠曰德淵
正堂正敎
東西兩翼室曰凈立也。
猗修也。
時英在宥辛卯
而主其事者。
鄕儒汶龍,權正九也。
本孫李恒茂李錫彭也。
嗚呼
書院之作。
豈徒先贒而已
爲其培養贒士也。
况是院也。
培養爲號。
諸君能顧名而思義乎。
脫去詞華
本之彜倫
窮理力行
涵養性情
察其幾微
擴善而克惡。
朱夫子所以白鹿石皷諸子者至矣。
小學培根本。
大學以立䂓模
力持誠敬
至聖人之域。
屛絶利祿
勉爲君子之儒。
先祖所以示迎鳳易東諸生者切矣。
况兩先生平日講究
不過此箇道理
吾人培養成就
不出乎此。
故並取以爲諸君誦之。
何俟於他求哉。
吾與諸君勉之哉。
道生書院
道生書堂者。
易堂裴公之所刱也。
堂故在永嘉府治東三十里美質村。
村舊以本谷名
故堂以道生爲號。
堂之設。
以訓一方蒙士也。
思得其質美者
使之務其本而本立焉。
必堂于此
義有在爾。
是其正堂養正
齋曰輔仁
寮曰時習
樓而喚惺焉。
門而果行焉。
道生總號也。
于時敎道之正
學道之盛。
蔚然一府淵藪
而道寓於物。
不得不弊。
故閱百歲而玆堂掇。
幷其址爲野人之耕。
吾黨咨嗟久矣
在上臨淵齋裴先生腏饗也。
大論始自陶山發之。
永嘉士林翕然隨之。
咸曰。
先生之祀。
實愜于道生舊塾。
遂議
公元1832年
重建玆堂而爲之所。
先生學于我退陶夫子
四書六經爲本。
心經近思錄朱子家禮夾輔之。
孝於家而喪祭儀節
忠於國而宗系正倫紀。
西厓柳文忠公題于墓曰。
其施諸事業者
盖有所本而然。
一本字。
實琴易堂之所受乎家學而名其堂者也。
然則當日所以始刱者。
安知不有竢乎今。
吾黨百世之論。
適與之合湊者。
非偶爾也。
於是李參判泰淳,姜持憲橒主其論。
李知縣秉運,柳諫議致明李侍郞彦相繼洞主
李斯文海鷹。
文致直,先生胄孫翰周甫。
實榦其事。
其地湫下。
卽洛之上游
航津而相之。
明水麗。
洞府脩敻。
故址益窈以美。
况道之在天地
流布濩。
未甞局定一所者乎。
乃自壬辰
七年厨舍成。
庚子三年而堂成焉。
齋寮門樓
可取成就
而其名將仍之也。
於乎
天之不欲喪
不與乎堂之興廢
然是堂也。
所以講斯道也。
是以堂之興而道與偕興。
堂之廢而道與俱廢。
今堂之廢而復興
豈非吾道振之會耶。
於此有感焉。
先生之道。
所受乎退陶夫子者也。
昔我夫子之敎易東川谷諸生也。
有曰服小學培根本。
大學以立䂓模
此君子之所以務本
聖人大本達道
於是乎在。
觀琴易堂撰堂記。
其所名堂者。
卽此義也。
若使士之遊於是堂者。
灑掃應對以達天德
涵養省察以究乎聖功
學以習之。
仁以輔之。
主乎敬而果其行。
則養無不正而大本立矣。
家而孝。
國而忠。
官而愼。
鄕而
道之生。
惡可已也。
諸君子之尊衛先生
於是乎至矣。
勉之勉之哉。
是爲記。
忠孝㫌閭後記
公元1840年
肅廟御極之十二年丙寅
嶺南廉使
以邊公中一忠孝異蹟聞。
特命㫌閭。
一百六十一年丁未秋
重修㫌閣訖。
七世孫正養強要余曰。
先祖事行
有諫議金公邦杰序。
繼有族祖員外得龍箚錄。
更請采記以附後。
寧辭不獲
謹按公序
天性至孝
上學
請先學孝經
年十八。
宣廟壬辰
倭冦猝發
鄰里竄伏
公祖李氏
不能離次
公負母置麻田蒙密處。
歸侍祖母所。
倭至。
公欲刃之。
公泣懇曰。
我死無恨。
願活我祖母
倭曰孝子也。
遂扶而起。
俾專救護
以旗一劒一爲信。
備賊後至
家中物無掠去者。
光海時。
被叛奴誣。
久逮京獄。
至仁廟朝
蒙宥
己丑當仁廟喪。
公已八耋矣。
猶䟽素盡禮
大小祥。
徹夜露處痛哭
忠孝至行
有足感動天人
公元1837年
者。
終以壽陞通政階。
按邊公箚錄。
公旣全保兩親
倭尙充斥八路
慨然奮起
出米一百斛。
大犒義兵
與兄喜一往晉陽城
鶴峰金先生已歿。
赴鼎津。
忘憂郭公陣。
經畫方略
丁酉再擧
赴火旺城。
郭公積薪同盟
後公之族欲列行請褒。
公嫌以忠孝自居
力止之。
仁廟朝。
祠官徵命
公力辭不就職
嗚乎
爲人臣子
孰不欲爲孝爲忠。
而苟不於家國無事時。
講究義理
死生取舍
有定於中者。
倉猝危迫之頃。
安能盡孝移忠
若是綽綽也。
知公有得一部孝經者多矣。
然金公序
不言壬辰應募
丁酉守城事。
意亂後事蹟
槩多䟽漏
而就考忘憂倡義錄。
公之名載焉
可以爲證。
至若公鄕系大槩。
前述已備。
不贅焉。
烈婦金氏㫌閭記
烈婦金氏
族子中鍵妻也。
今上二年辛亥。
尙道觀察使李紀淵。
烈婦死烈事聞。
越三年甲寅。
因禮判書李景在啓。
特命㫌閭。
國典
所以表其烈也。
烈婦
聞韶大姓
士人鎭坤女。
崇禎處士隱公之後
叔祖靑壁之外玄孫也。
烈婦生而資性貞淑
稍長。
常讀小學內則書。
時誦瓢隱,靑壁
事行甚習。
歸于中鍵。
舅姑惠宗黨。
婦道極備。
中鍵病且革。
將護竭誠力。
夜澡潔祝天請代
其霤皋。
烈婦不成哭。
仆喪側。
釵已着喉。
血出滿衿袖
舅姑急救之。
以義解曰。
體膚有受。
可輕毁乎。
腸肚若割。
重傷乎。
靡汝有誰爲吾兒服三年者。
不能語。
若有悔懊者。
後哭躃循常度。
饋奠必躬執。
左右舅姑
相與爲命
旣葬。
請往覲省
老父側。
不作哀痛狀。
旣而曰。
所以自盡於亡夫者。
三年饋奠一事
告歸
歸則節哀強食
殆若忘死者然。
再朞後。
嘔血昏倒
舅姑驚且泣。
婦強曰。
適然耳。
毋念也。
舅命以藥。
藥屢下。
血尙不止
禫之日。
起而盥。
凈備祭供如初
拜哭易服以禮
翌日畢命
舅撫而哭曰。
甚矣我之不慈也。
每於我乎食。
退則有狗在戶外
非嘔而飼之歟。
今其寢席上
有拳許石一塊。
非手自撞者歟。
不然
汝身何若毁瘠
胷膈上。
豈有一片血暈也。
箱篋中。
已備汝襲斂衣具。
是汝判命已定限。
而我未之知也。
訃至。
父語人曰。
固知此女之喪不出是月也。
村里婦孺
嗚咽曰。
某家喪禫畢。
夫人之喪。
固其期也。
本鄕及傍郡大夫士咸曰。
烈哉夫人
此而湮沒
何以彜敎也。
相與聞于觀察使
有是㫌也。
嗚乎
人之一
死難矣。
丈夫尙然
女子荏弱乎。
不堪寃。
倉猝捨命者。
固偏性之所可能也。
歲月稍移。
舅姑偏傷。
必死之志。
難死之端。
不免並立而相奪。
則或忍而莫之决也。
烈婦
執志也貞而確。
處事也媺而婉。
以待服盡而命盡。
若手執契取必者。
不其烈且難矣乎
矧乎瓢隱公邃學貞忠。
靑壁公之篤學純孝
足以扶植世敎
至蒙聖朝貤贈綽楔之典。
烈婦生長內外忠孝之家。
平日誦習卓然
知爲君忠爲親孝爲夫烈之爲一致
故其决勇其守固
謹其事而極其誠。
竭其情而盡其禮。
其所成就
若學道者不苟不迫。
從容盡義也。
固有所受焉。
豈可以一烈字蔽之也。
是爲記。
古溪文集卷之四
 跋
  
冶隱吉先生續集
冶隱吉先生續集也。
五書三。
誄若贊及行錄四篇
出乎先生者。
隻句片牘。
與天共弊
綱常幷立
先生著述
散佚天地之際。
見載元集。
尙恨其零星
幷與辭職箋啓
未可專信先生所製。
則續而輯之。
以稍廣其傳。
不可已。
附列聖褒侑曁諸贒贊述文。
裒成一書
斯文厚幸也。
先生之學
行風節。
前贒之述已備。
秋江之詩。
愚伏翁辨之矣。
牛山之書。
棄隱翁辨之矣。
顧蔑學何敢贅焉。
昔我先祖退陶先生
先生閭有詩。
又對詔使魏時亮之問。
先生並列於孝子忠臣心學名儒之中。
可以先生顚末矣。
退陶先生甞以圃隱鄭先生
爲我理學之祖。
先生實師之。
討論經傳
沉潛性理
講究出處大節
先生之竟判得此樹立
實出於平日問學之力。
故其義直而迹愈微。
其志固而辭愈婉。
去就從容
眂夫偏於一節者之激切奮發直截做去者。
不亦難且偉矣乎
窃慨夫其時事。
出公私文字。
不免局於見聞
有以疑於先生者。
至疑於圃老。
退陶先生以圃老節義
可以經天而緯地。
於是乎百世疑案决。
而公遂定矣。
先生之學𧗱也。
道義也。
實有受乎圃老。
而又其遭時同處義同
退陶之爲圃老一言
先生
亦足爲一副當勘斷矣。
此以觀。
秋江之詩。
牛山之書。
雖謂之不必辨也亦宜。
彙寧退陶後也。
少甞祗拜先生之祠。
退而遊於烏山鳳溪之間。
淸流峭壁
至今益高以長。
敬誦遺詩一百言。
不勝感慨于中。
先生之孫民獻,敏益甫
先生續集而至。
固請丁乙。
功旣訖。
一言附于後。
非直爲區
托名幸而已也。
徐良公實記後識
世之論國初名臣
必稱其忠節之卓。
勳業之盛。
而於問學事略之。
盖以著之簡冊
紀于彜鼎者。
赫赫可觀
而其沉潛經訓
磨礱義理
所以忠節勳業本則知者
能言之乎。
今以景公先生實記觀之。
英毅峻正。
器局也。
牢落堅確
操履也。
注意陳誡。
調護儲宮
忠節也。
應機决策
平王室。
勳業也。
國乘野史之記。
輿儓婦孺之誦。
莫不以是先生
而獨我恭靖王
先生好學博覽
佩服詩書
十行王言
旣載之丹書
銘于鐵券則其良箴輔導
嘉謨啓沃
已著於胄筵進講經席登對之時。
而使之主敎國學
將以賁餙三物也。
掌治邦禮
欲其秩叙五典也。
於是乎先生篤學之功。
先王則哲之明。
可見千古契遇之昭朗
畢竟成就得巍勳卓節。
不過學問中一事。
及其退屛長湍
遊麗澤。
當世之宦故勳舊
錯落相望
而㝡其識量如河浩亭
文望李容軒者。
或命壺賦詩
結茅卜鄰
又與權陽村道義相交
講劘日久
六經口訣
必有所往復商確
心學圖成之日。
安知不掩關深契
對案究觀耶。
其發爲文辭者。
典雅閎偉
可以羽翼斯文
而屢經滄桑
放佚而莫收。
使世之稱忠勳業者。
不能先生根基坏樸於經學之中。
豈不重可慨已。
若干簡牘詩章之載在實紀者。
大鼎一臠
百世之下。
必有咀嚼而知其味者矣。
東都士夫
俎豆以享之。
又將幷與其誌狀叙述
裒輯剞劂之。
盛事也。
余旣記于院楣。
繼以一言篇端
以寓高山景行之思云。
權睡軒先生文集
公元1585年
睡軒權先生文集也。
先生仲氏拙齋先生
實裒稡成秩。
孫草澗先生
補輯鋟刻而又識之。
西厓柳先生
師友同禍錄而又跋焉。
弁于卷者。
嘯臯朴先生也。
顧後何敢一言
謹考始刊在萬曆乙酉
板本之行于世者。
歲久散失
其存者。
刓缺堪讀
拙齋後孫相奎草澗後孫進溥甫。
惕然懼曰。
此書而不得與天壤俱弊。
吾輩之責也。
所以重刻
卽追先志也。
乃廣搜舊印。
對校數本
詞賦三篇附錄一記
有載有不載者。
豈是時文字。
幷被黨禍
漸次收補故耶。
先生文章事蹟
得一字爲斯文厚幸
詞賦第一編。
曾經大贒鑑賞
至使詔使擊節
不可無傳也。
備載而新之。
刊例
不得不記其事以識後也。
乎。
朝英宣之際。
羣贒輩出
所以報國家養士之盛者。
道義淬礪
風節相激昂。
文章特餘事耳。
然今觀三先生序識跋。
光天射斗
擲地聲金。
日星雲漢
轟雷宇宙
曰有三復斯編。
廢書流涕者。
噫。
先生道義之邃而風節之卓。
其發也。
顧安得有此光氣聲響
千古忠臣義士之眦乎。
足以嘉惠吾黨
樹風聲於無竆
君子小人心𧗱邪正之別。
與夫天地消長國家理亂之幾。
皆載於此
若使後之枋世道者
講之熟而决之早。
持正論若南霽雲誄辭
奸黨韓魏公擬表。
幾微於方萌。
絶禍患於未來庶有補於世敎不少矣。
爲是役者。
有志於斯乎。
矣哉
濯溪公文集跋
濯溪全公遺集
詞一銘一記一詩六文五。
收拾兵燹者。
只此若干言。
先生問學醇深
行義超卓
蔡湖洲著之碣矣。
勤劬之功。
特立之操。
眉叟許先生載于誌矣。
龍蛇倡義事。
鶴峰金文忠公行狀中。
此皆窮宙焜燿不朽者。
何待遺集而傳諸後哉。
今觀其詞與銘。
學則主乎敬。
禮則本乎誠。
又觀乎感懷約誓文。
忠義凜凜
合殺天地間丈夫
後之求先生者。
卽此而亦可得其學問踐履大略
不可以不多無傳也。
中極勉之哉。
蘆溪安公文集
公元1858年
謹按蘆溪先生安公遺集
滄浪短歌一。
東泉贈詩而已
於乎
公自少激昂
不以外物動其心。
晩從佔畢齋金先生
得聞爲學之方。
而與南秋江兪雷溪諸公
道義交
硏經講義
益究其蘊奧
則其師友資益之效。
身心存察之功。
必有所大過人者。
况與金三足盧信古。
幷入金慕齋遺逸之選。
特蒙上知
超授民社之寄。
可知其學之非常死法
而有可以施爲也。
是時士禍未已
贒良竄逐相繼
則安陰賦歸之路。
三盆
足以表其晩節矣。
東泉唱酬之夜。
已知有南湖之謫。
歸卧滄浪
淡然水月終老
苟非平日問學之力。
出處之際。
豈若勇决特立乎。
然則當時擬公以東漢孔郭之倫者。
不免淺之知公
若使太史氏詳采事實
追錄戊午名贒之末。
而惜乎記事者之太踈漏也。
今以公之集。
眂公始末
往復辨論之中。
談性說命之語。
交遊遷謫之際。
傷時述懷之作。
不啻聯篇累牘
奈之何窮宙寥寥
收拾不可得也。
詩固性情之發。
而又可
襟懷之曠。
操履之確。
然若以此二詩求公。
善觀者。
無所彷彿
賢孫之廣蒐諸家
以補其遺漏
歷控當世
以闡其幽隱
烏可已也。
余拙耄昏
先輩事。
何敢與議。
區區感慨則未泯。
玆因後孫思龍甫之懇。
遂忘僭而一言附于後。
九峯金公文集後叙
公元1853年
余甞讀鄭先生文穆公全恩䟽。
春秋天王殺弟之訓。
古昔聖王事親之節。
其辭婉而切。
其義嚴而直。
使天下父子兄弟者定。
自擊節而敬歎者屢矣。
今觀九峰金公遺集
知士之從有道者遊。
是一大幸也。
公早得聞大道鄭先生
是以家人倫之變。
而自有素講者在。
先生之疏未出於世。
先生大義秉執
已不啻親聆敎詔矣。
遂整巾服
伏闕下。
一身任天地綱常之大。
一言而扶千古義理之正
幸而不死則乃躡履南下
惜乎原䟽未下。
不見遺集
觀於回諭文,南歸詩及穎考叔論
可知先生癸丑同一義諦也。
然則公之問學造詣
雖非後生窺測
尙論者。
卽此一䟽而求公足矣
况觀於讀書說及講錄經訓諸條。
與夫先生進學不怠之敎。
尤可驗其所本焉者乎。
或者以公之鬱翳不章爲遺憾
實見得是。
不以死生禍福而易其守。
可以有辭天下後世矣。
可以區區一時顯晦
爲公輕重
况公若干著述
一言不出心性之眞。
彜倫之正
根據古經
典雅有則
使後人可讀而可法。
則是宜與千古綱常
幷竪于天壤而不弊也。
何必多爲哉。
今其孫寅奎甫
鋟梓而傳于後。
是固不可已也。
余亦樂聞而略叙其所云爾
孫聞灘先生文集
日。
斯文煥甫
奉賷聞灘先生遺集
要余一言以附後。
余辭不獲
盥手究覽曰。
序文所謂一箇剛字。
實見先生大節
而但說得字義欠詳。
夫人之生。
氣禀稍剛。
不以學力充養之。
義理斷制之。
往往勢利所奪。
威武所屈。
不能成就得眞正剛字。
則徒悻悻而已
先生者。
固禀得天地間剛大底氣
而又從寒岡鄭先生
早聞爲學大方
伊山講書
靜坐涵養之工已熟。
泗水論禮。
卓立定之志已固。
及夫仙査讀易。
深有契乎敬直義方之訓。
雖倭酋驟至
兇鋒交集
端拱書床
不動聲色
可知學問之力充養固有底剛。
而又能以義理斷制
不以死生動其心也。
是以
一見而辨倻鄭之奸。
倡起嶺儒。
擧幡而聲討之。
雖知其勢焰薰天
一攖其毒。
不免嵌巖落拓之鬼。
未甞以是摧沮却顧焉。
寒岡先生之必以夫子未見之剛者稱之者
豈不相與講習之久。
决然知其學力之篤。
義理之明。
可以致此故耶。
先生著述
不幸三閱灰燼
見載遺集者
僅詩若文若干而已
韻致高而潔。
辭旨簡而直。
使善觀者而觀之。
足以先生剛大不屈之氣矣。
顧彙寧非能言者。
托名是幸。
謹將序文中餘意。
書諸卷末而歸之。
懼齋公實紀後識
韓文公
張巡許遠蔽遮江淮
以不天下
巡遠之所蔽遮
江淮一面耳。
何與天下興亡
蓋以忠義所發。
天理不泯
人心固結
天下撥亂奠安之功耳。
嗚乎
我朝龍蛇之變。
天下大亂也。
肆我皇明天子
動天下之兵以救之。
區區義旅
只可一方成敗
論於天下興亡
莫之與何。
惟其所仗者大義
天下之所同然也。
是以義皷一鳴
天人響應
使西搶之虜。
狼顧逡廵不敢前。
天朝將士得以從容整理
成天下大勳勞者也。
懼齋公仲叔姪。
所謂人主不識其何狀者。
死於王事非職也。
其心以爲君父有亂。
不死非義也。
奮起雪涕
不與此賊俱生。
不出一策一賊
心足以不天下
况進以兵家奇正
上籌招諭幕府
退以朽戈鈍鉞。
遇賊而廝殺之乎。
西生一浦。
可當汴徐間江淮一面
懼齋公之噴血射賊。
畏齋公輿疾討賊
與夫栢巖公力戰死賊
不屈罵賊之心。
則彼上下勳券。
何足軒輊公。
世之以顯晦論公者謬矣。
公之孫疇洛甫。
當世鴻匠信筆
所以顯於世。
安知後世昌黎子。
更不以不天下
揚扢彰著之也。
龜巖黃公易範圖跋
公元1854年
余知龜城三年
檜山黃友載厚
範圖一袠來示余曰。
此吾先祖龜巖公所著。
曾經退陶文純公勘正
觀於後識。
可知也。
今將付剞劂氏以圖不朽
子其無一言以足之乎。
余屢拜而辭曰。
昔邵氏著先天圖。
朱子以不訂議
况眇余末學。
何以圖書之理之閟哉。
先生硏賾之邃。
揀節之玅。
手畫精細
用意之深篤。
先祖識已盡之矣。
何敢贅爲。
先生中年謝事
允合時義進退
明時對策
關乎氣數盛衰
先生之於範。
可謂善用能解者矣。
先祖甲寅屛成之日。
尙以先生不及見。
圖而痛惜之。
余生百世之後
欽慕感歎
不啻幷世而失之。
則顧不以廁名於圖末。
爲榮且幸哉。
且余在玆州。
繡梓之役適成。
不偶也已
略記數語。
以寓景仰之思云爾
曺靜齋先生實紀跋
靜齋先生文集
先生之戒勿刊。
而欲刊而壽之。
何也。
於乎
先生當光廟初年
年未至而乞致仕以歸。
于時死六諸公未及死矣。
六羣未及隱矣。
先生獨賀不趨班
官不肅命
一䟽都門
南歸大嶺
光廟義之。
設祖道以送之。
盖其心卽醉琴,之死
其迹卽秋江梅月之隱。
而見高。
决義早。
于易之介而貞。
書之自靖以獻。
庶幾焉。
是以
醉琴有卓立難及之歎。
亦有激焉將獲罪之爲懼。
先生之事。
可與古聖贒出處論。
豈特如秋江梅月之長往遁世者哉。
今觀乎焚藁零言。
得其所本焉者。
子䂓詞。
其時象也。
自題碑。
心迹也。
最其廷對一策
格致誠正治天下之本。
要歸不越乎敬之一字
程朱氏論天德王道大端也。
先生盖甞學于冶隱
有受乎圃老淵源旨訣。
其所之正大。
見解卓越
發於事行言語有如此。
先生之文。
豈忍以有戒而
終使湮沒
不思與天共弊也。
觀察公以先生聞孫
纔按臬。
卽命剞劂氏
蓋將以是有補於世敎爾。
竹林權公㫌忠閣重修後識
宗大王十五年辛亥。
宗簿寺僉正贈吏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五衛都揔府副摠管
竹林權公㫌忠閣成。
吏曹判書弘文館文館提學
豐山洪良浩記其事。
越六十四年今上甲寅
重修㫌閣。
幷記板而新之。
公之孫周運。
屬余一言識于後。
以彙寧爲朴忠正外裔也。
公與朴忠諸公
共被聖朝表奬。
彙寧與有感焉。
何敢辭。
嗚乎
公自少勤學篤行
朴忠諸公道義交
特以端廟懿戚
不樂仕進
未及與兩相公學士受託孤之命。
然光廟除官
辭不肅命
朴忠正之啓不書臣。
成忠文,河忠敬之官不受祿同。
而身在下僚。
不得別雲劒侍衛之列。
則寧屛退竹林
自靖獻之而已
及其昌德宴罷。
鼎鑊傍肆則公歎曰。
諸公幸得死所
何獨不死爲。
朴之欲隕於慶會樓者。
政吾今日事也。
復誰止之。
是公自處
六臣之死
不多日也。
若使公知逮命之繼至
當整冠帶少竢之。
六臣同死于王庭
共瘞于露梁之阡矣。
公必以不爲此爲恨也。
錦城祭壇百年枯杏
更生雲谷躋配之庭。
嚴參遺墟一道晴虹
復起竹里宣敎之日。
知公之靈尙不死
風馬雲旗
往朝于莊陵。
退與六宗英懿戚
三相大夫
生死六臣參贊
鎭撫府使文敬文之子若孫。
忼慨翺翔淸泠子䂓樓下矣。
綽楔于此
不過表其故里也。
况其事則洪公已記之詳。
更安用識爲哉。
竊自書其所嘗感者。
寓托名之幸云。
李松巖先生文集
松巖李先生著述
散佚兵燹之餘。
裒取巾衍者。
詩僅百餘。
詞賦書疏記誌銘幷若干而已
辭旨簡古
義理直截
於此
亦可得先生制行剛方
學道之正大焉
何必乎哉
不佞讀是集而竊有所感者。
我朝龍蛇之難。
山南忠慷慨之士。
在在抗義敵愾
而其從也各以氣類相應
先生之自京南還
必以鶴峯金先生爲歸何也。
不惟貞義烈之素所相許
先生甞從東岡寒岡先生遊。
知道淵源之有所自
蓋將以請益鶴峯先生
則戎籌贊畫之暇。
必有所講劘硏究
益聞其所未聞者矣。
是以
朴大庵之勸赴倻山參謀也。
先生毅然不動。
偕我壯士
死於陽江水。
而誓不欲適他。
倉卒危亂之際。
能審於所從如此
然則所貴乎是集者
豈直忠臣烈士咳唾精神所在哉。
今其孫贒玉甫
方與剞劂氏所以壽其傳。
強彙寧一言以其後
顧彙寧非能言者。
屢辭不獲
略叙其所感。
寓托名之幸云爾
陶窩朴公遺集
陶窩朴公著述
不幸散佚殆盡
見載遺集者若干言。
皆醇澹雅潔。
平實衍暢。
使善觀者而觀之。
可知其爲有德者口氣也。
如是
何必乎哉
嗚呼
公之居東海之濱也。
其俗古貿貿
雖有豪傑者出。
而吾儒家事業
不免武事相出入焉。
及夫武毅公立門戶
慨然奮發
四方購書
以資講習之工。
公旣績學于家矣。
又從張旅軒,柳修巖先生
得聞爲學大方
小學平生樣子
家禮日用節度
心經近思錄朱子全書究竟地頭
其爲工也眞切簡奧
不失古人門路
使遐荒韎韐之俗。
一變詩書禮樂之鄕。
向後諸贒之丕闡儒化者。
安知不藉此而爲之基乎。
於是乎公之爲有功於一方文獻不少矣。
况値穆陵盛際
必欲起公於嵌巖
付畀蒙養之責。
時可出而仕矣。
官亦稱其職矣。
公乃確然深思
决知名利所得
不能本分失業
故托以老且病焉。
不動跟脚
庶幾卒究吾所欲學者
其實見得輕重取舍之分。
尤足爲後人之所敬服也已
北亭公文集跋
北亭遺集
若干言。
詩殆三百篇
噫。
善觀詩者。
能誦其詩而知其人。
余不閒於詩。
請以公之爲人
論公之詩可乎。
余少也。
先君子後。
拜公於北亭
風姿醇溫
襟度冲雅
接物也和而曠。
應事也淡而毅。
闉闍咫尺
園林臺池一塵
先君子所以稱公之雅量高致
擬古隱德君子也。
然則其爲詩。
宜與夫世俗言語相似
况公之家。
杏村平齋
世以詩學聞。
高調遠韻
蓋有所受者。
又甞攝齊湖門。
講劘道義
得其精采彷彿
見於詩者。
紆衍宏暢
典重溫雅
感興諸什。
詩之史也。
閙熱氣像
贈誄諸篇。
詩之傳也。
浮夸意思
必質以眞素
湊以芳潤
遇景寫懷
幽玅醇和
托物遣興
寄至相於冲淡
有德者口氣也。
是以南屛鄭公每賞公之詩。
許以治世之音。
若使步武芸閣
笙鏞世道
而當健陵文明之世。
蒙被睿奬
只應製二十韻而止。
未知天使公故窮而
工於律耶。
宜其晩年所著之益眞而邃矣。
後之太史氏
有志詩敎者。
必采公之詩而壽其傳也。
其詘於時
不能國家之盛者。
公何有焉。
其文渾浩平鋪
有時激切有聲
亦詩之流也。
理達有過之。
彙寧於公之詩若文
益信吾先君子之稱公者。
非淺之爲知也。
遂書此以寓感云。
禮說類編後識
類編
先祖退陶先生禮說也。
先生之世。
我東禮書未備。
先生居家接物
處鄕立朝
一動靜一語默
出乎義理之正
自中乎節文之宜。
當時及門諸贒。
記述以傳後者
已足爲一部禮書
而况其與諸贒往復
冠昏喪祭
鄕禮邦禮
隨問論辨
其說取準乎周公儀朱子家禮
考校註䟽異同
儀節參差
博采戴氏禮記杜氏通典,魏公家式,溫公書儀
繁文錯節
就質乎二程全書朱子大語類而證正焉。
至若事變多端
俗尙隨移。
其疑文變節。
無稽古昔難行倉卒者。
本乎天理人情
以大會典國朝五禮儀。
斟量反復
精詳微密
考古不合者蓋寡。
竢後而百世可徵焉。
觀於先生文集
可知已。
第以編袠浩穰
未能領要
其散出於先贒疑解
䉵要補遺諸書者。
難以統會
近世顧齋李公槾星湖李公瀷
全書分類彙輯。
一依家禮編次成袠。
而猶有所未盡收錄者。
彙寧謹就續集言行錄及院藏拾遺
家藏遺書
若干條逐類追補
上中三編
編目排列
顧齋星湖兩錄是眂。
星湖較爲詳備
其中分年分卷。
以別其初晩。
以便考據而已
顧彙寧鹵劣。
何敢僭有所參訂
幸覽者有以恕之也。
古溪文集卷之四
 上樑文
  
白峯書堂上樑文
孤竹難而易顯而隱。
古道參酌經權
淸風懦夫頑夫廉。
吾黨之爲設俎豆
江山十里靑壁
宇宙一堂白峯
恭惟溪巖金先生
赫舃雪月家庭
端的隴雲門路
太中濂溪之學。
兩程篤生其家。
文節晦菴之敎。
九峰丕闡斯道。
心經中講無滯
典敎堂發千聖之緖餘。
儀表上學力難誣。
體察兩將器重
何幸遭際晠會。
是宜展鋪弘猷
丘園十度㫌招。
感激風雲之晩契。
几案九幅輿誌
商確經濟遠圖
先朝耆德彙征
今可出而仕矣。
妙齡學業精詣
本欲壯而行之。
世道陞降易遷
人臣
公元1858年
處之難變。
範九彜倫攸斁
將欲裂冕而毁裳。
際乾五龍德之方亨。
那復彈冠結綬
言念戊午自靖
孤臣業已謝絶名韁
何論君子之無良。
嫠婦只當固守貞節
是從血腔子判得大義
第與墨胎氏商量孤衷。
天地綱常欲扶。
北海去則可矣。
祖宗社稷故在。
西山死則過焉。
其生也亦可成仁
盡命乎天而已
不病則將安取義
是謂易其地卽然。
矧自南漢痛哭之辰。
益切東海高蹈之志。
宗祊如一髮。
爲助長江遮截之資。
和議隳了三綱
欲洗靑丘汚衊之耻。
大筆崇禎之曆。
二百年痛結心胷。
古架讀春秋之書。
十八歲牢着跟脚
義理微妙所在
非學𧗱精深難言
泰伯德民無稱焉。
厲操而立中道
虞夏歿我安歸矣。
忍痛而存大防
脫危鶻之捿。
淸陰尙許高節
夜撼蟄龍之睡。
桐溪通靈襟。
大節幷萃一身
高風可師百世
遺篇發性理之根柢
奚止撰述可傳
貞珉道德派流
乃知樹立有所本。
昭代擧節惠之典。
特註淸白博聞
曠世文僖之祠。
竊慕神明而直操。
竹輿剩播
蓬壺贏得名區
雲巖鍾毓精英
三世我家泉石
洛江環抱衍奧
百里吾道淵源
秋風同卧
山坡
三疊樹陰潭影
春雨
一幅畫㠐雲洞霞。
占地宛在蘆花水眉。
名堂特取太白山頂。
孤樓外穹窿獨立
百丈高峰之瞻昂。
古壁下磅礴不遷
幾層盤石積累
逈然箕峀汾翁。
太史之書。
崒乎泰山湖老。
昌黎之頌。
與其人實愜雅操
卽此地先建講堂。
半壑藏谷烟霞
爭子所。
舊材撤芷江樑棟
愛吾廬
有覺其宮。
特書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匪懈于祀。
將見旣匡旣飭旣稷旣齊。
玆値修樑之架三。
聊贊短頌之偉六。
公元712年
拋樑東。
曈曨出日海天紅。
此心不與風埃混。
萬古徘徊太極中
拋樑西。
黃花某里宿烟棲。
勻天夜送琳琅響。
彷彿凉颸吹晩溪。
拋樑南。
前江如洗蘸晴嵐
眞眞流水何處
養浩樓前淵海涵。
拋樑北。
夫子新宮鄒魯國
敢問何居淸與仁。
心香一炷衷臆
公元1858年
拋樑上。
憶昔中秋灝氣暢。
三見古人月來
滿江淸不成浪。
拋樑下。
巖壑眞如神筆寫。
更看荔蕉滿洲
靑襟
逍遙社。
伏願上樑之後
高風不死
淸洛同馳。
霜後心鐵含。
尙想餓魂苦節
雲外峯面玉立
宛對首陽高巓。
靑烏杖屨之墟。
禮宜籩豆有楚。
白鹿爐韛之化。
士將楨榦于周
唯玆基悠久不頹。
吾儕虔恭靡懈。
眞谷上樑文
義所欲死報國。
明時綽楔之㫌。
禮則然沒祭鄕。
永世俎豆之薦。
密邇幽隧。
孔碩新祠。
恭惟豊隱李公。
詩禮其家。
忠孝亦世
墓道增餙封樹
聿追祀典之先謨。
闤市屛去剽椎。
用寓斥奸黨遺志
自少忼慨大節
伴使行欲其曠懷
及長淬礪英名
射藝卽其餘事。
倭冦猝發海外
㐫鋒先刳㠐南。
達城虗觀察營。
列郡莫御其衝突
山敗巡視陣。
大嶺難恃爲關防
北望黃屋播遷
嗟我衆獸竄而瓦解
南瞻紅旗散漫
噫孰能禽獮而草夷。
忠節下邑挺生
義旅中道遮截
在昔巡遠面目不識
終成江淮保障
至今鄒魯禮義相傳
能辦熊魚取舍
惟我東數百載
素恃爲盤石之宗。
吾南七十州。
稱多干城之士。
官軍新敗大竹
見虜騎將九潭
白面介冑之容。
可見師律整暇
黑齒犯冠襟
之俗。
不覺士氣輪囷
生亦欲有甚乎。
遇賊陣却走非勇
死固得其所耳。
爲國捍御是忠。
遂乃赤手大軍
終能冒白刃荒野
老將鷹揚廝殺
幸賊勢太半消沮
㐫醜豕突而箚圍。
義士頃刻摧折
忠肝塗地
恨不能風掃腥塵。
烈氣磨天。
義足雪涕志士
是乃數郡之獲免
孰知一區之賴安。
義師膽氣相輸。
湖嶺所以隨力牽制
㐫賊頭勢先挫。
水陸何暇從容展施
南朝一人
李侍郞河北之死節。
常山八日
顔太守甘洛陽之就擒
向有多士之聯章。
乃蒙先朝盛典
文丞相自盡仁義
何論夫書與不書
陸樞密之特褒貞忠。
吾知其死而非死。
疾風可知勁草
颯爽英姿之如生。
白日照覆盆。
聯翩華誥之有隕。
朝家褒奬旣重。
士林之報祀宜隆。
千古英靈所鍾。
山川淸淑之氣。
一方之彜衷攸激。
春秋宜精禋之儀。
是時雲霧漲空。
浿江所以金元師(元帥)之廟。
卽其地風浪翳日。
海安得無宋太守之祠。
就松陟降之墟。
仍設俎豆腏享之所。
靑山烈士之塚。
此地孰不指點咨嗟
蒼江招義將之魂。
聞其風擧興起奮發
素愜堪輿吉兆
可見風水聚精。
粗倣黌塾古䂓。
不啻壁壘生色
舊址
我龜爰契。
瞻新宇如翬斯飛。
一壑長松之材。
咸具椳臬扂楔
數畒整檐廡之制。
可容倚卓樽罏。
迨擧脩樑
庸陳短頌。
拋樑東。
繡城朝日心紅
堪憐義魄吞遺恨
說中萬死
拋樑西。
九潭秋水劒花迷。
分明一斗忠臣血。
羞逐潮流海隄
拋樑南。
遙瞻火旺晴嵐
若同大小風雲戰。
何獨紅衣是快男。
拋樑北。
隔嶺迢迢勑勒
將士八千何處尋。
彈琴臺畔江流黑。
拋樑上。
宸衷曠感羣寃暢。
煌煌畵閣豐西村。
將軍快壯
拋樑下。
洛波嗚咽新社
短歌一唱歸來
春草芳洲靈雨打。
伏願上樑之後
地靈共護。
人儀益修。
一府之駿髦斯興。
不知國則忠而家則孝
百世牲幣是蕆。
庶可見山益高而水益長
吾黨靡懈虔恭
俾玆基不頹悠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