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祝文
  
表忠书院还安告文
仍旧重新。工告讫役。丹青改观。庙宇斯侐。载卜吉辰。还安旧卓。山巅嶷嶷。精爽俨临。建立天常。淬励人心。衿佩环侍。宛奉巾舄。于焉斯妥。永垂千亿。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76H 页
凤山书院还安告文
庙宇重修。事役孔巨。久矣权奉。心焉悚惧。及其工讫。乡士齐聚。体制更新。静谧如昔。爰卜吉辰。还安旧卓。玆致诚洁。具由敢告。
松湖祠奉安文
显允我公。天赋洵美。早谢外慕。专心内务。百行之源。发轫伊始。生事祭葬。诚通神鬼。雉自入厨。蝗不犯楸。终身埽墓。永慕名斋。移孝为忠。方丧加衰。千里奔哭。三年望涕。丧过乎哀。自尽而已。盖尝负笈。于彼横溪。面诲书赠。岁寒以期。图书满架。至乐在玆。求放慎独。尤验真造。见之行事。众善咸备。启手之夕。克全所受。乡邦争诵。侯伯交 启。赐米给复。再蒙 天褒。遗风不歇。舆诵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76L 页
未已。儒林合谋。始建祠庙。日吉辰良。爰奉俎豆。琴水泱泱。绫山峨峨。精爽不昧。陟降左右。明禋自今。永世无替。
  常享祝文
资孝以忠。行远自近。潜修苦心。没世难谖。
默庵曹公墓立石告文(代本孙作)
昔奉衣冠。未遑牲石。诸祖诸父。积费经画。藐玆诸孙。恐坠先德。召工伐石。载谋镌刻。寔阐幽光。无溢宁约。煌煌贞珉。昭示千亿。吉日维丁。爰竖墓侧。霜露凄凄。益增感慕。因修岁事。祇告厥由。
月渊李公墓立石告文(代本孙作)
衣履之藏。显诗久阙。屡世拟议。式至今日。爰求信笔。载刻贞珉。煌煌德辉。穷宇永传。玆卜吉日。祇竖墓侧。霜露凄凄。感慕深极。事役方举。敢告厥故。
赠持平周公焚黄告文(代本孙作)
孝友承家。忠贞报 国。所在尽分。诚贯金石。虽由质美。可验学力。林泉迹晦。理义豢悦。道 启庙禀。次第阐发。屡承 天褒。未及锡爵。惟其实迹。昭载 国籍。式至于今。儒疏上彻。 恩旨特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77H 页
降。柏府清秩。显晦有时。追慕深切。祇奉 命书。敬录以焚。多士同庆。非直孱孙。感诵 天恩。齐沐告虔。
曾王考墓立石告文
卜玆幽竁。已经廿载。尚阙显刻。恒怀懔悸。爰谋短石。先立墓右。过者必式。墓门有俨。时丁雨露。感慕深深。
曾王考文集刊役后家庙告文
府君下世。忽已卅年。至言嘉诲。尚在巾衍。门下诸公。裒集成编。终始殚诚。有彼菊田。未及绣梓。先考奄殁。不肖藐孤。夙宵懔慄。多士同心。爰始剞劂。乃印乃妆。遂成一帙。盥手敬读。宛承警欬。可诏后学。永示来世。府君之道。倘或不泯。告成之日。感泪自陨。
东川书堂庙宇开基告文(代士林作)
昔我先生。讲道漆溪。山川带馥。草木含辉。羹墙深慕。畏垒久营。粤在己卯。先立正堂。今卜吉辰。爰立庙宇。将事之始。敢告厥由。
从先祖寒川公墓立石告文
衣履之藏。久阙显刻。式至今日。载谋短石。乃求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77L 页
信笔。撮录遗迹。堂堂义烈。可徵千亿。玆涓吉辰。爰竖墓侧。神道有俨。感慕如昨。谨将事由。斋沐以告。
家庙重建还安告文
庙宇重刱。三朔始就。堂既仿古。龛亦仍旧。不增其制。式遵遗意。伏惟尊灵。是安是妥。
告先考墓文(周甲日)
府君下世。卅载于玆。不肖暗弱。早承家蛊。临深履薄。不遑宁处。居然周甲。感怀有倍。生我育我。父兮劬劳。子职全亏。恨结风树。适因避痘。密迩山楸。哀哀此生。昊天无极。玆荐一觞。倘赐监格。
除 庄陵参奉时告家庙文(庚申)
才钝识浅。荒坠先训。不意虚名。误登 天门。前腊廿政。 特除 祠官。祇奉 恩旨。感祝交极。第此病状。无计出 肃。臣分亏缺。蚤夜靡宁。自念不肖。曷称玆 命。寔由先灵。潜庇阴佑。承藉馀荫。怆慕有加。谨以酒果。用伸虔告。
除敦宁府都正时告家庙文(乙丑)
岁初升资。已是踰分。杜门病伏。谓终馀年。今月初吉。荐蒙 优恩。敦府实衔。迥出常格。顾玆老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78H 页
臣。无路出 肃。陈章乞递。分义悚惶。祇奉 恩旨。莫非馀庆。谨以酒果。敢告事由。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祭文
  
祭立斋先生文
恭惟府君。河岳间气。天赋孔粹。直趋道义。家学是承。陶山正派。博约两至。继往开来。令闻 上彻。蒲轮到门。难进易退。永矢考槃。有来南东。衿佩翩𦒘。随才施教。一以绳尺。而我不肖。自幼侍侧。偏荷眷恤。谆诲且极。其柰朽质。终难受采。山梁之摧。居然二期。助祭无几。情理都亏。微言在架。千古的源。士林合谋。将寿其传。羹墙寓慕。此其一事。惟我母氏。哀号罔诉。戴星一行。连被痘忌。满腔怀绪。替儿以来。英灵不昧。庶赐歆顾。
祭容渊金公(宗发)
有美湖门。理我瑶琴。陶山的韵。锦水遗音。归来风月。谁复弄吟。闻韶故国。瑞奎遥临。四萼并耀。道义之林。斯文北杓。吾党南针。公惟无恙。日事残蟫。玩索惟精。操履弥深。三辞一揖。惟义酌斟。暂登薇梧。终袖朮蔘。归守东冈。爰遂初心。梧峙竹停。兰茁桂森。惟德之符。谓理可谌。岁何集巳。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78L 页
年惟在壬。起起一梦。遽尔启衾。顾余孤蒙。不啻聋喑。早既煢疚。晚复浮沉。茫茫坠绪。从我难寻。先契姻好。幸荷披襟。面勤提撕。书勉规箴。终是砾顽。其柰乌黔。犹然知敬。宝若璆琳。生刍空谷。老荷秋浔。愿言胡考。永镇儒衿。士有考问。道不霾霃。天不相学。木稼为祲。为公为私。我怀曷任。謦欬寥寥。典型愔愔。缄哀缀辞。有泪如霪。伏惟尊灵。庶赐顾歆。
祭俛庵李公(㙖)
呜乎。小子甫冠而先子弃不肖。礼三年之丧。不许出入。未尝窥庭户之外。丧制阕。乃欲进谒于先世以来所尝交游之地。有德有位众所瞻仰之君子。则其惟花山之湖上乎。粤昔先先生兄弟者出。以兴起斯文为己任。我曾王考生并一世。相与结为道义之交。既又我王考以大人命。操几于大先生之门。我先子以王考命。继往从之。三世契谊之重。当何如也。小子生晚。既不及先两先生之世。思欲求典型所在。以寓山仰之忱。而迁延之顷。奄值百六之运。获接有道者风范神采。得有感发。因遂绍先契而惇后谊者。尽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79H 页
有数存焉。呜乎恸哉。若公学问之蕴。造诣之深。非末学所敢窥。世之知公者。不为无人。当有立言以发明之者。惟是曾王考状行之文。出于先先生之手。此知己之言也。将有辞于百世。而可质于神明。兴言及此。感激无地。小子以曾王考一个馀裔。为文以哭于灵輀将发之前。昭昭者灵。想或有以监临而俯怜之也。
祭晚觉斋李公文
猗公先阀。鸿硕相望。种德既厚。公乃挺生。资质之美。玉润金精。趣味之洁。雪白松青。修我本分。道在经传。上溯傍推。由近及远。善孳鸡鸣。义悦刍豢。不离下学。其理昭著。秉烛之工。老而愈加。卫武之箴。蘧瑗之知。岁暮金丹。晚觉题楣。言温行洁。气和貌粹。惟孝友于。克施家政。忠信为本。仪于乡邦。会友结社。伊洛之滨。徜徉花柳。玩乐鱼鸢。荷衣蕙带。卒岁盘旋。惟彼朱书。晚年笃好。地负海涵。难于领会。分门成编。点火引路。虽为自勉。来裔是赖。嗟我曾考。公实师事。中心钦慕。八旬无斁。社祭有营。乡约克复。虽出舆论。斡旋伊谁。先人之故。以及小子。眷爱之厚。非直翁婿。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79L 页
匪面辄书。至诲亹亹。岂意今年。奄值百六。恸兼公私。我怀深极。惟是仰慰。馀庆未艾。子姓克肖。家声不坠。单杯诉臆。语出实际。公灵不昧。庶赐歆顾。
祭族祖蠹窝先生(兴璧)
惟我台祖。申勉家学。三子继志。令望有嶷。五世泽存。先生以生。天分甚美。迥出辈行。从我曾考。肇自辟咡。薰沐道义。早得门路。或命之游。有美苏湖。内外交资。卓尔所造。惟孝惟悌。展也君子。发愤于书。人百己千。易奇诗葩。外氏诸篇。爰暨飞潜。草木山川。无远不即。细大罔捐。敷为文章。有笔如椽。名声藉甚。人莫能肩。傍治时文。屡魁乡解。省围报罢。事君无路。知不可求。从吾所好。乐彼菊田。水丽山明。左图右书。于焉徜徉。有来南东。衿佩翩𦒘。各随其才。有励绳鞭。年既耋艾。秉烛弥勤。穷格既至。洞观昭原。遗墨在架。阐明蕴奥。子云尧夫。以俟来世。呜乎。曾考下世。倏焉一纪。年谱之成。遗文之校。微公担夯。几乎无徵。生三事一。克殚其诚。山高海阔。功孰与比。先人之故。以及不肖。有时拜候。勤勤教诏。仰若泰山。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0H 页
暗祝胡寿。惟时小子。畏痘深伏。启手之夕。遂违执烛。昔我先君。事公如父。而我今日。辜负乃尔。言止于是。涕泪无从。不昧者灵。傥鉴微衷。
祭砻岩朴公(鼎洛)
恭惟我公。南国之特。恺悌其姿。笃厚其德。蚤岁志学。如矢注的。敛华就实。早谢公车。荷衣蕙带。卒岁婆娑。山名姑射。得公为主。饮泉卧云。爰得我所。事亲殚诚。生死以礼。刑家睦族。矩度森如。济人之急。随我所有。车马轻裘。不惜共弊。无意营产。晚益清寒。咀嚼义理。其味刍豢。菲衣澹食。本性所安。其心如玉。其仪如山。人心归仰。乡邦标准。惟我曾考。公所笃信。质疑请益。长篇短简。一意传习。夙夜惟寅。小子生晚。不及我祖。及门宿德。我公尚在。畏垒之营。缅仪之举。百里命驾。实先后之。以及不肖。眷爱甚至。庶几依归。百年为期。柰何今日。人事遽变。俛仰今古。感涕交陨。殁未视殓。葬未相绋。辜负非一。将何自赎。惟公平日。谦谦自牧。知德者鲜。孰觑其真。遗书在架。总是至言。公有令侄。将谋其传。后人柯则。于此焉存。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0L 页
祭锦西朴公(光辅)
猗我琴翁。左海砥柱。建立纲常。撑持宇宙。爰暨尊府。令德克世。譬彼乔岳。连峰以起。胚光以生。有如公焉。风仪高洁。器宇宏远。博涉经史。千古为镜。所贵彝伦。先施家政。日长萱闱。就养无方。诚礼克殚。至于葬祭。亦有难弟。日月征迈。白首友于。和气薰如。出门同人。破去畦畛。直道是由。泛爱亲仁。令望弥隆。乡邻仪式。袖衣博带。安享清福。夫何晚年。屡遭逆戚。能以理遣。可验定力。尚有诸子。保守箕裘。种德之门。终必昌大。惟吾两家。臭味相孚。考德问业。世世相师。肆余愚蒙。卅载荷眷。亹亹嘉诲。饮以醪醇。中心仰止。深祝巫彭。不谓一疾。天年遽终。载念先故。有泪盈眶。三霜忽遒。微诚未效。彷徨宿草。我怀曷既。一瓣心香。敬拜以酹。
祭渔樵斋郑公文
呜乎。公以先生之胄子。擩染于家庭。从容于礼法。德器简重。度量宏远。馀力词章。又裕如也。且其平日之行。孝友敦睦。著于家政。忠信宽厚。称于乡邦。如先代文集之刊。俎豆之设。墓所守护。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1H 页
祭需措办。与夫第宅之重新。皆是经纶之盛继述之美。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君子偕老。子孙昌衍。父子之同时荐用。亦见公议之不泯。独悲夫仲季舅氏及姨母氏。未得同享高年。膝下又未免惨戚之间有。而尚有三子孝奉。长孙又克肖。足为晚年慰悦之资。省之登庠。明瑞擢第。又在四五朔之内。公何为遽然舍去而不及见也。吾母氏晚年相依。惟公在耳。书札往复。必以手笔。则公可想得其情曲。而又何为恝然而长逝也。小子早失所怙。零丁孤苦。而进谒外王考。则舅氏列侍。门生执经。自人伦日用。以至性命之原。靡不深究而洞说。宛是春风气象。上古威仪。清修完养。以成继开之业者。实有赖于承奉之得其道矣。呜乎。吾曾王考潜德幽光。公每惜其未尽阐扬。屡发于面对书辞。又以当日所耳目者。亹亹焉欲其不坠前绪。尚今声音洋洋在耳。而不可复承于斯世矣。日月如流。再期奄迫。一觞之奠。亦借人手。此生此世。何以赎此恨也。呜乎负矣。
祭芹庵赵公(宅奎)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1L 页
呜乎。公之寿过稀年而望八耋。已居五福之首。而享康宁之休。膺偕老之庆。未尝以物累上心。入而承祀接客读书做文。出而寻贤访古登山临水。凡诸所欲为者。咸得遂其愿。晚年之乐圆矣。孰不以为无憾于死生之际。而小子于今日。有公恸焉有私悲焉。盖公家自渔溪先生著于国。子继孙述。似续珠联。暨于公夙承家训。天禀又美。事亲孝奉先以诚。御子弟有法。人之知不知。苟望其仪容听其言论。皆怡怡如也。然而其善者好之。不善者不近。心力凝定。鈇钺在前而有所不畏。最是爱君一心。炳然如丹。而献芹之忱。谩万于门楣之题也。呜乎。公尝从学于我曾王考之门。羹墙之慕。久而益切。凡于文集之刊。畏垒之营。以至缅仪之举。殚尽诚力。靡不用其极。又以小子为曾王考之后。每深夜清晨。援引两家故事。言讫而感慨继之。以理气之辨。礼数之繁。亦竭所有以诏之。顾平日未能少效万一。而冬春床笫之时。又以痘警。未得即诊。晚后一拜。实音踵至。今此数行之文。又在于襄事既过之后。第有悲怀填臆。而东川屋子妆修几毕。公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2H 页
不及见。追思掩抑。又何以为怀也。情虽不穷。言亦不可终极。
祭南窝郑公(东弼)
恭惟我公。天赋孔醇。金精玉润。雪白兰薰。趋庭问礼。志业早专。六世文献。二难篪埙。孝悌忠信。生平茶饭。馀事文章。人莫能肩。妙年搴莲。非余素志。归卧弊庐。硕人之薖。明囱棐几。对越圣贤。伟哉至行。仪式衿绅。神明所扶。庶几百年。岁值龙蛇。天不慭遗。考德无所。乡邻相吊。窃惟先契。粤自双老。嗟我曾考。公实师事。先人之故。以及不肖。念昔登门。至诲亹亹。佩服归来。尚在心肺。愧余诚浅。违拜多时。病未奉饵。殁未即赴。迄于琴祥。踪迹尚疏。势虽牵掣。恨深辜负。凭人替奠。尚冀歆止。
祭府使李公(载延)
恭惟华阀。簪缨世承。忠孝传家。清白禔躬。趾美以生。有如公焉。志气魁伟。识量宏远。其遇盘错。游刃有绰。近而宗党。大而乡国。有事可议。咸推前茅。廊庙之器。专对之才。晚登荐剡。屡典州牧。吏畏民怀。阳春有脚。人或谓公。英气太露。是以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2L 页
见忤。蜮弩潜射。傥来之厄。数也柰何。无愧于心。世有公议。嗟我曾考。公实从师。中心山仰。终身羹慕。守之甚约。惟孝惟悌。著于其外。克恭克俭。既重而威。不失轨范。师门馀绪。只手扶擎。衣履之藏。畏垒之营。百里命驾。克殚其诚。金兰深契。惟我先人。忧乐与同。长笺短简。哀我失怙。公悲辍弦。以及不肖。眷爱弥勤。时月往拜。依仰有地。迨公缓急。未效涓埃。辜负殊恩。死有馀愧。单杯瓣香。聊陈微忱。不昧者灵。庶赐顾歆。
祭适庵李公(镀)
惟公之先。文章旧阀。银台陈谟。翰苑珥笔。爰及巴翁。益懋于学。三子趾美。公即仲默。其资金玉。其操冰檗。自幼从学。外翁之门。应对周旋。一以绳准。馀力则以。案插千卷。习与性成。小学在身。孝悌忠信。日用茶饭。宜家接人。百行俱全。敛若粥粥。恒存戒惧。一疵不存。屋漏无愧。爱憎不形。喜怒无迹。造次必是。七旬如一。夫是之谓。谦谦君子。血脉传受。无忝内外。顾余小子。偏荷眷爱。微而心法。著而事为。分析毫缕。如车南指。中心仰止。暗祝胡寿。何天不慭。奄尔启手。如瞽失相。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3H 页
冥道擿埴。最是先迹。丁乙未毕。环顾斯世。谁与商确。拊念公私。悲恨无极。一杯以告。傥或鉴格。
祭内叔谷口郑公文
惟公以天挺之姿。安养林泉。平日所自负与夫人之所期待。不轻而重。且生于积累之后。孰不以究大业食厚报祝之。而乃人事之不可知一至此哉。呜乎。公自幼以文鸣。长益刻励。以充其才。顷刻万言。山出而河决。上窥唐虞浑浑无涯。然以是而称说乎则浅之为知公也。公姿性贤孝。而生长于法门。所闻者义理精微之蕴。彝伦日用之则也。凡于经权王伯之辨。是非得失之关。皆瞭然于心目之间。入则饬身制行。足以述先德之美。出则将以施措于世而为邦国之光。世之人莫不以西山家仲默称之。而如外王考记述事行文字。亦将有待于公矣。斯文运否。奄值龙蛇之厄。重重公案。皆未之了。公之不幸。乃岭之不幸也。悲夫。小子不禄。早年失怙。惟外氏是依。而迩年以来。人事之变如此。平日善诱之诲。深到之论。今不可得以复承矣。殆小子之命也夫。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3L 页
祭老圃朴公文
惟公圭璋令质。山岳降精。忠信为基。孝友惟性。发言制事。不违绳准。自从弱冠。专事经传。熟读精研。辞理该贯。及登科第。吾岭相贺。玉署银台。舆望咸归。断断真衷。 圣主所知。白直褆躬。屋漏无愧。休养于家。和气溢门。白首和埙。人称两难。君子偕老。重牢之宴。晚登台座。荣及先代。子姓克肖。鸾停鹄峙。尊兼三达。仪表儒绅。乐善容众。与物无畛。惟吾两家。世好相传。我祖事行。公实尊信。每拟陈奏。笔迹尚存。惟我先人。志气相吻。久而敬之。其臭如兰。以及不肖。爱恤深勤。耳提面命。披露情悃。岁在龙蛇。奄促仙軿。大耋正终。可验素养。顾玆诚浅。情礼俱阙。最后一来。仪容永隔。辜负谁昔。悲怀填臆。数行荒辞。略陈衷曲。
祭琴窝蔡公文
猗欤松翁。种德裕昆。儒业相传。珠联璧贯。逮至我公。克承其美。事亲以孝。与弟而友。一门雍睦。职由导率。追先之诚。闻于乡国。有美而称。先儒许仁。事有当为。奋不顾身。惟吾两家。连世相好。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4H 页
猗公尊府。从游我祖。以及不肖。荷公偏爱。随事顾念。盖是先故。铭恩在心。何日可忘。八耋康宁。遐祝冈陵。天胡不慭。夺我斯遽。不食于躬。乡党咸嗟。积善之报。后必昌大。顾余诚浅。辜负实多。病未奉饵。葬未负土。居然之顷。终祥奄届。彷徨夕阳。万事已矣。
祭槐窝李公文
恭惟我公。英迈天挺。恪受庭训。妙年老成。忠孝古家。世济其美。埙篪迭唱。日月征迈。东南文会。菀为前茅。敛华就实。矩度森如。明囱棐几。寤寐古人。庭松傲雪。瓮梅孕春。独守太玄。有乐衡门。箪食万钟。辞受之辨。贲育难夺。操守之确。天君俨然。俯仰无怍。惟我曾考。公实山仰。洞约之复。畏垒之营。担为己任。断断衷情。吾父道同。惟心是赏。春风渊社。秋月槐亭。哀我失怙。公悲丧质。爰及不肖。视同一室。遐祝百龄。永为依归。天不慭遗。岁值龙蛇。自愧诚浅。辜负非一。病未诊症。葬未相绋。晚后一哭。万事陈迹。单杯瓣香。情挚物薄。
祭俛斋李公文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4L 页
惟我大山先生。倡道南服。学者云集。成德达才者何限。而家门之内。熏炙尤专。子继孙承。兄唱弟和。猗欤盛哉。公禀赋高明。识量宏远。所闻者义理精微也。所见者忠信笃敬也。又潜心于古圣贤文字。以之措诸日用。发为事业。弱年上庠。声望上彻。再典郡邑。少试牛刀。逮夫年高德卲。内述家学之正。外应士林之望。而若言小子之私。则先先生即我曾王考道义之交。我祖我父之所师事也。两家事契之重。实今世之所罕。小子所以依仰恃赖者顾何如。而所居脩远。偏慈年深。无旷日离违之势。徒抱微忱。仰祝冈陵之寿。吾党不幸。皋比遽空。自今以后。有过谁规。有事谁议。有所疑而何所就正乎。惟有大声长号而退。尊灵不昧。庶赐歆顾。
祭云谷李公(羲发)
永阳旧阀。鸿硕相承。有德有位。赫赫吾东。遗泽既厚。公乃挺生。资质之美。猗兰播馥。立志之坚。如矢注的。蹈矩履墨。敛华就实。律己清苦。操心缜密。惟孝惟悌。克施家政。日长萱闱。韡华交映。馀力则以。对越圣经。既登科第。遂被阁选。进退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5H 页
以义。出纳惟允。年与德卲。位随名尊。耆社丹青。灵台莫状。 王曰嘉乃。爰擢正卿。际遇方隆。朝野想望。何天不慭。德星遽晦。四方同悲。 九重兴嗟。公有四子。文行克肖。筮仕登庠。兰玉盈庭。顾惟愚蒙。叨陪轩屏。先人之故。眷爱尤隆。中心仰止。暗祝百龄。那意一朝。奄隔千古。病未省问。殁未奔赴。一觞之奠。亦借人手。此怀之苦。不昧者知。形留神𨓏。哀寓于辞。
祭琴坡蔡公(必达)
恭惟我公。天资笃厚。难兄难弟。克世其家。孝思不匮。达于远祖。有美西山。世德孔昭。宜家睦族。知友所许。顾余谫劣。猥荷知遇。随事顾念。匪出情私。盖公先人。师我曾考。凡系尊卫。担为己事。受恩未报。铭在心肺。寤寐深衷。聊寓一杯。彷徨宿草。我怀曷其。
祭郭梅雪(礼鲁)
呜乎。我公之殁而葬。而日月已再周矣。乃区区怀绪。愈久不歇。每有九原难作之恸。非徒以从游之好也。特以世契之重也。公家自先世。以行谊闻。逮至尊府。又尝从学于吾曾王考之门。发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5L 页
言制行。实有不问而可知者矣。天不假年。未究志业。继以公兄弟袖然有趾美之休。盖有不待言而知其心。不待见而知其行者。隐然有岁寒相期之意。而季氏先萎。公又不克永年。事之大谬。一至此哉。然积善之门。未有不终受馀庆。今见哀胤。端雅有承家之望。此足以慰公之灵矣。呜乎。公殁之后。孝述之过而哭者数矣。而但见素帷襜襜。仪型永閟。缄辞一恸。倘有以鉴我衷而歆我觞。
祭柳定斋(致明)
猗我柯亭。陶山的传。发挥微言。光启后贤。渊源有自。公乃挺生。鸾鹄其标。金玉其精。身任斯道。慥慥其诚。理析毫缕。义悦刍豢。动静云为。一以绳准。妙年释褐。素志惟确。经德不回。进退有绰。入告嘉猷。诚感 宸衷。出宰民社。化洽林丛。恬静无欲。卷怀岩扃。玩乐鱼鸢。涵养性灵。居安资深。左右逢原。表里贯彻。体用俱全。近悦远来。乃陶乃甄。旃蒙一疏。字字沥血。一行涪州。胜昔髭发。维持名教。扶植斯文。三达尊兼。鲁殿岿然。顾余始识。粤自弱冠。大度善容。每荷记存。彝心所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6H 页
切。暗祝百龄。嗟天不慭。德星遽零。伥伥迷途。如瞽失相。病未趋哭。愧负畴曩。谨构数语。替奠一酌。英灵不昧。庶赐鉴格。
祭李素宇文
于乎不显。鹤老之世。子继孙承。卓德永垂。式至云谷。家声重赫。有篪之和。寔能润色。恭惟我公。天赋英特。质似姜桂。操坚金石。幼从霞溪。多被诱掖。绳墨早定。本务是先。温凊怡愉。至孝根天。早年登庠。亦为悦亲。兄弟湛翕。朝暮联床。论心讲义。物我不形。尚质而文。古人所贵。言出影从。家道威如。寝园有 除。一肃即归。优游林壑。世路永忘。居閒养性。九耋康宁。榜甲重回。 恩秩沓隆。一世同贺。吾党共荣。顾惟无似。猥托葭莩。偏荷眷爱。四十年馀。自从衰老。积违盛诲。路阻神通。面稀志孚。柰何一疾。仙驭奄催。从今以往。如瞽失相。日月有期。载卜佳城。替献一杯。有泪盈眶。
祭李幼能(以让)
允矣我公。古家令胄。承藉厚荫。养成德器。孝友成家。宽弘御众。持身有方。应物称衡。聪明绝伦。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6L 页
博洽经史。近而吾东。大而中州。人物贤否。事业大小。山川风气。草木鸟兽。高入千古。远暨八荒。人有所叩。如水注东。人有所疑。如车南指。迹公平生。无所系累。暂应公车。不费心机。大羹不和。白玉无疵。而我识公。弱冠伊始。晚结姻好。公侄吾婿。往来益密。情谊交孚。期以百岁。天胡不遗。迨其葬祥。遂阙一吊。势虽牵掣。恨深辜负。今玆之行。拜奠墓下。彷徨夕阳。俛仰今古。不昧者灵。傥赐歆顾。
祭李雪竹文
呜乎。公禀质粹美。学识超迈。已自弱冠时。声誉远播。人皆谓将翱翔翰苑。以继先业裕如也。卒之未展。送老于蓬荜之中。或有为公惜之者。然其得之圣经贤传。从容优游于清寒寂寞之滨。反复讽诵。沉潜玩索。以究其志。以履其事。为一时士友之属望。而求其资益者。未必不为吾党之幸也。平日操心节情。谨身饬行。致令本根深厚。所乐在我。则外来荣瘁。有不足以介吾胸次。而况有贤允克遵教诲。无坠诗礼。就养之方。又出至诚。则晚境调将。可谓安且顺矣。岂料数日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7H 页
微患。奄有今日耶。乡邦人士孰不相吊。而顾余先契自别。从游最早。公知我痴而公不遐弃。我钝公敏而我赖强辅。肝胆毕露。纤微无隐。逮我曾王考遗集之重刊也。公以七耋衰龄。再许远枉。整顿大事。私心铭感。已不浅鲜。又以暇日。相与切偲。平生追随之乐。当举此时为最。藏之胸中。岂可以时月忘也。顾此蒲柳脆质。继以草土。未能自强于筋力之礼。远望几筵。无由一哭。只有数字。替陈情悃。不昧者灵。傥能有以鉴烛否乎。
祭李若轩文
呜乎。朋友参于五伦。而惟是知己者难得。故或得之于千里之远。邂逅之接。尚以为人世稀事。况今吾与公结原陵之好。居半日之程。而为时月之会乎。盖公资质笃厚。孝于父母。友于兄弟。睦于宗族。信于朋友。且沉深有识量。喜怒不轻。遇事斟酌。处之裕如。是以高门有事。必待公而决焉。乡邦人士。皆一辞而称美焉。馀力文辞。纡馀简洁。为场屋高手。而既不得志于有司。则优游林泉。饱饫经籍。以若器量才性。终老蓬荜。未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7L 页
展所抱。惜哉。余以草土馀喘。无以筋力。则公每不殚枉临。留止时月。昼则促席。夜则联枕。人事常行之职。圣贤已往之迹。靡不互举而共论。此岂非难得之知己乎。一别居然。人事忽变。从今以往。无与语心。独立宇宙。将何以为怀。疾病缠身。未得一诀。多少悲绪。寓之文而替以侑。公其知耶不知耶。
祭孙公(鹤振)
呜乎。哭死而悲。人之情也。而悲之甚切而不能已者。以其可惜者存也。公之殁也。人之所以惜公而悲者。何待言也。孝友睦姻。人所共知。而宗族之知其详者必言之矣。乐善好古。人所共钦。而士友之知其美者必言之矣。向于 纯祖升遐之日。公亟赴哭班。汪然出涕。孰知平日忧爱畜积于中。而弓剑遽遗。自不觉声泪俱发也。惜其老于草野。无所用其眷眷之忠也。呜乎。吾两家契分已屡世矣。吾曾王考易箦后。乡道士林齐心于尊卫之地。而每年会席。公未尝不参。克尽诚力。及余孤露。公每枉临。余亦进候。无异一室。及公晚年移居青凫山水间。每以阻阔为恨。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8H 页
而迨还故庄。人事遽变。来哭殡门。万事无及。言不可以尽。一哭而退。
祭孙三和(绥远)
呜乎。公以金玉之质。冰雪之资。不待矫揉。灿然成章。心正而气和。貌恭而行方。动静语默。自有定规。则处之齐鲁而无愧矣。志操坚确。夷险一致。则虽以贲育而难夺矣。其刑家秩然有矩度。其处族戚接宾友。无不各得其欢心。出而立身于 朝。卓然为文武之全材。以继忠孝之遗业。凡吾南人士。孰不曰不求媚之室。又有是孙也。历扬华要。已跻绯玉。新膺简拔之 恩。奉谕北出。公家世职。将平步而进矣。岂料三和一行。竟作毕命之地。而家乡远以数千。子孙宗族不得奉药饵而视含敛乎。惟是四胤克肖。鸾鹄停峙。异日当克绍家声。而累世深厚之泽。其将在于是矣。余是公家之自出。而实荷大度之不遐。云泥殊涂。而臭味相孚。遥指岁寒。而今其已矣。丹旐翩翩。方向故山。而路过达城。酹文一哭。回思年前会晤多在此地。而山川不改。人事异昔。呜乎悲夫。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8L 页
祭郑大临文
呜乎。公与我俱老且病。一番会晤。每在拟议中。岂料人事遽变。而所欲言者竟付之一哭耶。公资质温雅。气象安静。出言必谨。制行必信。轻财而好义。安分而无求。孝悌著于家政。忠信见于乡党。以至隶人走卒。莫或有怨之者。其于趾先美裕后昆可谓至矣。长胤之夭。理固难谌。而尚有两胤承志。诸孙称家。梧峙竹停。兰茁桂森。人皆谓郑氏之福未艾。而公享有稀年。荣卫康旺。孰不以无彊之寿祝之哉。顾余愚陋。获承知遇。颜面虽稀。心气相通。惟吾季女之为公孙妇者。素无所教。而特荷谬奖。迨其贻戚于暮境。而一乳孩之教养。实有望于公。柰何不少延。以待其成立也。呜乎。居然之顷。岁将周矣。一杯之奠。乃此替儿。灵如不昧。倘赐俯烛。
祭许景章瓒文
呜乎。余与公年相若也。地相近也。自少相识。联翩追随。此则朋友之所同然者也。及其年皆望七。上奉老母。喜惧之私。渊冰之戒。皆所亲履而详知。故相怜有加焉。此则朋友之所罕有者也。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9H 页
今年春。公以满七衰龄。俨然临顾。促席叙话。联枕输情。临分也更语后会之期。而曾未数旬。令彧奉遗简而至。盖是公临化前手书。而托令彧续前谊者也。未知此身何所概于盛念。而遂至眷眷不忘乃尔也。盛意亶在于贻后。则其在鄙分。只得以实心相从。勉之以体先诲成先志而已。呜乎。自今幽明永隔。不可复见矣。伥伥暮途。其何以为心。谨以数行文替奠。不昧者存。宁不歆我之觞也耶。
祭李允显(宪运)
吾与公结苏黄之谊者。已五十年于玆矣。以年则同队也。以业则共方也。地又相近。可朝发而夕抵也。疾病患难。相忧而会。佳辰令节。相乐而会。时月源源。道寒暄叙情素。相与纵横于书史文墨之间。炯然乎其心肝之照也。吻然乎其情意之孚也。我柔而公刚则喜其相济。我钝而公敏则喜其相资。若不可一日相舍以生。岂谓相别未匝月。而奄然长逝耶。若公孝友之行。急难之义。清高出尘之标。盖有所不敢忘者。而神精眩忽。笔力短乏。未能铺叙万一。自愧浅之为知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89L 页
己酬也。草土馀喘。已至望八。一息尚存。百病交侵。尚未能一哭几筵。今于终祥之夕。只以数语。替儿以告。负矣负矣。
祭李惟汝(以谐)
呜乎。余与公弱冠结交。托以潘杨之好者。亦已三十年久矣。公之勤敏。我固谓十驾难追。我之愚拙。公或疑片长可取。交资共济。期之以百年。今公逝矣。安得不恸恨。九耋儿子。既无以备往来之礼。及今未得躬往一哭于筵几。此寻常朋友之所不为。其亦浅之为姻谊。而不及人远甚矣。呜乎。公有慈谅之性。恻怛之情。不但于骨肉之间。诚意恳至。人之困厄。思所以周之。人之危难。思所以济之。特力势有不逮耳。是心足以享遐福食厚禄。而岂意年才周甲。子醮未毕。以数日之疾。乃至于斯耶。公之子皆足以继其家。诸孙又颖秀有前途之望。不食之报。其在是欤。乃以悲恨之私。凭人以告。三十年弟兄之谊。如是而已乎。呜乎其负之矣。
祭族祖枝巢公(兴东)
允矣我公。迥出辈流。姿性温粹。才华秀美。从我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0H 页
曾考。早年志道。满架书籍。旨哉嘉谟。沉潜反复。惟日孜孜。造诣既精。践履是务。事亲至孝。生死以礼。联棣湛乐。白首同案。推以宗党。敦睦为先。所在尽诚。蔼然和气。亦有二子。式遵教诲。有文有行。馀庆在玆。嗟我晚生。不及我祖。顾瞻门墙。我公尚在。非面辄书。至诲亹亹。窃谓陪从。百岁以久。天不慭遗。夺我斯亟。孤露馀踪。更何凭依。不昧者灵。尚监怜之。
祭族祖老隐公(鼎镇)
呜乎。公之在世也。宗党倚之如栋梁。公之违世也。宗党莫不相吊。如瞽者之失相。盖八十年内修之行。持守之志。有以袭服于人。而贤愚之皆获其益。真可验矣。公天资笃厚。气宇清粹。事亲孝与弟友。祭祀以诚。治家有礼。言语慎默。衣巾齐整。户屦常填。酬应极烦。而案上有心近朱退之书。囱外但见数畦杞菊一树白梅。以赏其澹素清寒之趣。而亦未尝别业园林以为啸咏之所。其奉身也。宁俭而不失于华。其处世也。宁约而不欲其矜。甘自晦养于蓬荜之中。是其得之天禀。守以先训者。顾不多乎。而其所以熏炙于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0L 页
从游之地者。又焉可诬也。呜乎。我曾王考下世之后。门内先辈次第凋谢。迩年以来。公每忧门风之渐颓。而岿然作鲁灵光。如小子之孤露残命。实仰公以为依归之地矣。岂意人事之变。奄至此哉。呜乎。公有二子循循有子弟之行。并有孙枝兰茁。人莫不以清福称之。中经桑海。竟贻暮年惨景。而逮至今日。謦欬莫凭。小子之恸。曷有穷已。日月有期。襄礼在即。一杯诉臆。千古永诀。
祭漆室公文
呜乎。公以清粹之资。精邃之识。坚确之操。笃实之行。内承家庭之教。外负士友之望。贤者有所恃。而不肖者有所惮。近者有所观效。而远者有所信向。天之所以付畁于公者。若将有为于世。而竟未得展其所蕴。寿亦六旬而止。公之不幸。实有关于气数之盛衰矣。子侄无所禀质。诸宗无所依归。远近人士咸叹其古道之不可复见而相吊。而若小子之私则早失所怙。零丁孤苦。公谓是伯父胄孙也。所以扶持保护劝勉指挥者。曲尽其方。无时或忘。自顾愚陋。无以报效万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1H 页
一。而感佩之私。铭在心肺。将未死而未已也。若公学问之盛。门路之正。质鬼神而无疑。求古昔而无愧者。自有当世立言之君子矣。小子无文。何敢述焉。
祭遁岩文
惟我先祖台洞府君。肇基门户。垂裕后昆。一传而有文学行义之盛。至我曾王考之世。族中子弟长养于教导之中。涵濡于礼法之场。达识卓行。林立麻列。历数世未已。但吾侪生也晚。未得久被熏陶之化。先行已零落尽矣。嗣守之责。亶在于今日诸人。而惟公才敏而识超。质厚而操励。常嘐嘐然提古训举古事。隐然有维持保护之意。而柰何以数日之疾。奄然长逝也。季胤之丧。又何其冤也。况其才器可望以前途乎。人之哭公者。不独为一门之私而已也。呜乎。余与公以行则祖孙也。以年则间一岁也。以才质则不及公远甚。而特为收敛。期以岁晏。论文说理之外。寻常寒暄之席。公先而我不敢后。我行而公不欲止。而今已千古矣。草土残喘。筋骸萎弱。公殁之后。仅得一哭。而居然中祥且届。乃以数行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1L 页
文替告。负矣负矣。
祭族叔(𤅙)
呜乎。吾吴中宗族。同九世而行叔侄者。不可数计。而惟吾与公。以连世从游之谊。自弱冠至白纷如矣。其相与之厚相期之密。岂特诩诩徵逐笑语而已哉。规模不谋而同。臭味不约而合。不待促膝联襟。而心肝相照。有事相议。有失相规。时月追逐。推之以悃愊。则可谓无负于连世相从之谊。而窃见公几案间。常置一部朱书。研究极深。以为日用应酬之资。其操心饬身之方。承家接人之节。兢兢业业。为宗党之所推重者。可见其有实见得做将来处矣。所以岁寒之期。到老愈笃。而公乃先我而逝。伥伥暮途。吾何以为心。只以数行文。替人以告。傥有以鉴烛否乎。
祭亡子妇恭人骊江李氏文
呜乎。汝资性宽厚。能养老而奉先。能应物而制事。允为称家之妇。而且仪貌端确。无夭促相。可以享遐禄。夫何赋之丰而施之啬。予之厚而夺之速也。吾家连世不蕃。而汝为冢妇。举六男子。并皆佳秀。有异日之望。汝当任其功。而何不少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2H 页
延其寿。以受其厚报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而以生者言。则为其舅姑者朝暮人也。为其夫者身任百责而鳏穷人也。其子女伯仲成立而馀皆十岁左右。最末者呱呱耳。其育养婚嫁。父母当共其劳。而今乃专委于其父。若洪河之迷津。此何运厄。汝自少抱疾。而症势沉㞃。到万分地头者四年矣。汝夫若汝子。日夜焦劳。未遑寝食。询医问药。无间一日。其诚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而人事一朝至此。此又何理。是殆吾积戾在身。不能保汝。遭此戚景矣。冤乎冤矣。本庭种情之恸。亦无间于我。而向日书来。且悲且慰。见之未半。涕泪自零。死者终归于土。窆事已迫。一语永诀。肠肚欲裂。呜呼恸哉。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哀辞
  
李宗瑞(鲁奎)哀辞
余尝谒立斋先生。先生曰汝曾见李宗瑞昆仲乎。持身恭俭。立志纯谨。无一毫浮薄意。年少中未易其人也。称赏不已。余与公有戚好世谊。又生同年。虽智愚之相悬。抑臭味之无爽。相期于岁寒者久矣。窃覸公资质秀美。志尚坚确。趋庭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2L 页
而受义方之训。友弟而加征迈之工。能早有所树立。故当日师门之期许如彼。而四方贤士莫不倾向。以为可与共学而适道也。公方自谦虚好问。益勉志业。若假以遐寿而饱饫于晚暮。则其成就未易量也。而今乃人事之变如此。噫天道之不可谌。有如是夫。惟是积德之门。未有不终受馀庆。令胤明颖。克绍家声。令侄今年又登上庠。公家不食之报。将在于后矣。遂为之辞。辞曰。
云谷之庄。诗礼承受。埙篪唱和。君子之乐存焉。胡为乎不住锦山之曲。鱼鸢上下。风月朝暮。幽人之趣专焉。胡为乎不顾。志之远兮未卒其业。禀之厚兮不得其禄。理之不可信乃如是。欲诘其故兮。天冥冥鬼漠漠。
孙稚谦哀辞
孙公稚谦。吾乡之秀士也。始与相遇于逆旅稠会之中。望其仪表则伟如也。听其言辞则秩如也。自后源源相从。而有附骥之愿焉。窃覸公事亲孝。与弟友。接族戚以睦。待宾友以信义。其得于天者如是也。知虑精明。又有定力。虽仓猝未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3H 页
有疾言遽色。制事接物。不以利害得丧易其所守。或遇盘错。亦随理而应之。其操执之确。又如是也。盖公幼而孤。曾无父兄之教诏。而能早自树立。以成就其德器。苟非绝人之禀截铁之勇。其如是乎。公文辞赡丽。笔法精楷。屡魁乡解。竟未成名。君子所性。虽穷居不损焉。若假之以年。饱饫于晚暮之工。更进竿头之步。则其所造诣。有以继先世之美无疑也。邂逅一疾。遽然厌世。以若才行。不得施于世。惜哉。余愚陋固滞。最出人下。公独取而置之交游之末。或忠告而无隐。或先事而善导。不啻如瞽者之有相。而今乃一朝失之。伥伥暮途。无谁与语。自不禁丧质之悲也。遂为之辞。辞曰。
猗烈祖之赫赫兮。云仍袭夫遗泽。自小少而激仰兮。千万中犹吾往。操是心而惟庄兮。义理析夫毫芒。晚卜庄于山巅兮。抱古书而穷年。惟资质之笃厚兮。胡不假乎遐寿。兰之香而玉洁兮。唉此世之永别。自涕泪之盈眶兮。聊寓怀于短章。
都德翁哀辞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3L 页
呜呼。吾乡素称文献之盛。而前辈已远。遗风寖微。锄里都君德翁。慨然于是。追寻遗绪。修于身治于家。睦于宗族。且以为见识有限。不可无藉于朋友。出而交游于先契所在之家。为切偲磋磨之计。其用心亦勤矣。余固僻居寡闻。最出人下。公犹且辱与之游。但地域稍间。人事少暇。及其年皆七旬。情爱深笃。不惮筋力之事。遂至命驾委访。而昼则促膝。夜则联枕。趣味相孚。襟期吻合。山川虽阻而中心未尝不流通也。柰之何一疾为祟。大限遽促。忠信之资。宽厚之德。遂不可复见于斯世矣。余尝求见卢苏斋夙夜箴注解。公方寝疾。送令咸传致焉。此意又何可忘也。遥望太息。自不觉陨涕。遂为之辞。辞曰。
猗天资之芳洁兮。寔皎皎其灵台。奉先世之嘉谟兮。若拱璧而无坠。敛我衣而不放兮。操吾心而惟庄。耄年犹其不懈兮。寓自警为箴铭。一生忧困而贫窭兮。其或天意欲彰其立志之坚。顾一乡如公者盖鲜兮。又何不复假以玩研完养之年。吾知嗣孙异日能继夫遗响兮。积德之门未有不终受馀庆。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4H 页
曹允后哀辞
曹君允后。永之佳士也。始以词章著名侪类间。旋谓先世遗训。不可忘也。遂留意于承述之地。吾与允后。先谊不凡。寻常期待。有异于人人。见其志操之雅洁。识解之精详。将追先业振家声。恢乎其有馀。孰谓无妄一疾。奄忽乃尔。使长途逸驾。止于是而已耶。芝山先生节惠之典。乃允后为先之诚。而及其儒疏蒙 允。允后已不在矣。呜呼悲夫。系之以辞。辞曰。
嗟嗟允后。其貌之秀而洁兮。其才之敏而通兮。圣贤遗书无不读兮。又孜孜于探索之工兮。家谟之善而如奉拱璧兮。日用应接之一惟温且恭兮。天既生君若不偶然兮。胡不假之以寿。俾得扩充而有成功兮。平日交分之自别兮。自不禁涕泪之沾瞳兮。缄玆辞而远寄兮。不昧者灵。尚克鉴余之衷兮。
李平叔(良燮)哀辞
李君平叔。密之望也。有才而未究。有志而未卒。有子而未及其成就。得年甫四十三。惜哉。迹公之世。世以文章节行称。君之得于家庭者。盖有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4L 页
所发之矣。早从漆室学。擩染于吾家绳尺。知所用心。而俊爽其气槩也。宏邃其器量也。天之生平叔固不偶然。而其终之止于斯又何也。吾与君自丱角交。而早孤终鲜。君与吾似之。所以情爱最深。而平昔相期。有在于徵逐之外。斜日寸心三十年如一日。今焉已矣。漆室公后事摇落。为师门经营。吾辈敢不自勉乎。而君今至此。吾谁与谋。花时之约。公山不崩。鱼秋之期。活川无恙。与孝可语。辄南望屡欷。君之殁已再期。而巨卿之马病不能南。略述平生咏山木歌。以纾余悲。歌曰。
载药之山气磅礴。多产灵芝与良玉。中有梗楠千章木。高高直上干北极。若遇大匠将为用。尔以可立明堂石。一夜风霜吹倒去。高枝直干中间折。终知颠木有㽕蘖。幸有一枝从傍出。异哉不与凡木等。特立空山挺然茁。浩歌寄语山下人。为加培植看他日。
诔曹光彦(象奎),仲彦(象大)文。
曹君光彦仲彦。即聋哑公孙也。从余游四十馀年。见其持身谨慎。宅心安静。用是情意益密。气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5H 页
味相孚。庶几百年无斁。而忽于昨年春。兄弟相继而逝。呜乎。君兄弟幼年失怙。贫匮又甚。而兄能专意文字。弟颇朝出夜读。其嗣守箕裘。措置田宅。皆诚力所及也。弟视兄如头目。兄视弟如手足。分甘析旨。终始一如。事无巨细。相议共决。其乐瀜瀜。不知各有其身。乃今世所罕有也。又能收辑聋哑公遗文。别备物力。登梓广布。又就其墓下立四间屋子。奖率子弟。终老其中。为承先裕后之计。苟非诚孝之笃。乌能如是。惜乎。不能遐寿。以享晚暮之乐也。其于我乎。则以其有世分。有事而议。有疑而叩。寻访无虚月。月必再三至焉。若不可相忘。而居然人事乃至于此。悲夫悲夫。闻其临化。兄曰何忍相离。弟曰亦当相随。竟如其言。间四日而先后。虽变出无妄。初非人为。而其笃友之心。重可哀也。其葬也同茔而又同日。虽由胤君之体志。而事亦有不偶然者矣。两君之子皆明秀。方期嗣守遗业。而仲彦之长子又不胜丧。天不悔祸。乃如是耶。呜乎悲夫。平日相知者。必有一言。而念君友于之心。便同一身。所以合作一诔。以遗君兄弟之后云尔。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195L 页
诔族祖(家镇)
岭南古称邹鲁。挽近来儒风渐降。弦诵之声。绝无而仅有。下土尤寥寥焉。我曾王考为是之慨。独抱黄卷。追寻遗响。于是时也。信从者众。而门内亦有六七钜公在焉。世之论者。往往比并于中州古俗。其盛矣哉。恭惟我公。自幼姿性耿介。又被家庭义方。始则不遑产业。专用心于读书。终则能于家势剥落之中。而萧然不失其所守。非其义也。一介未尝有求于人。数间茅屋。右书左图。怡然若终身而不厌。若公者可谓不染流俗。克守遗风者也。以公之坚确。而奄促其长程。以公之仁厚。而不得其厚报。不惟不享于其身。而又与遗胤而夭折。枝巢翁学识卓越。孝友尽伦。播在舆人之诵。而公为其长嫡。而又至此。将何以劝世之为善者也。平日倾向固自别。故为叙古今。以道衷情。公如有灵。傥辴然而笑其知己也欤。呜乎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