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答族祖晚闻(厦镇)
伏承审霖雨挟暑。体内有欠安节。仰虑不浅。孝述为看先碑书役。初旬入山。滞雨才归。幸侍事粗遣耳。郑丈尚留溪亭。俟日晴将饮千年水。念间当来此。书东川额字。其时当仰告矣。再从叔三霜已届。悲夫。所送诔文。当读之几筵如教矣。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88H 页
答族祖(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族祖'를 보충하였다.)晚闻
再昨自北山归。下书在案而伻已去矣。昨往枝洞则驾往本庄。而又失拜晤。事之不如意。极可恨也。未审数日来。体候若何。向来海山之游有以培养浩然之气。而充其仁智之乐。晚景办此。信未易。仰贺仰贺。即欲进拜。而连有客扰未果。当速图之耳。
与遁岩
寒事猝剧。体事莫无损害。宣城之旆。果以十二三间启发耶。孙兄莘老曾托先志于上溪。今有付书。而又要傍劝。幸不惜一言之重如何。孝述侍状仅免大何。而志虑渐退。见解不进。是可忧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88L 页
也。近见退溪集。温溪世德只举所生母。老先生亦依古例为之。向日偶有所云云。今玆仰告耳。
与遁岩
心未尝不在于几下。而痘警为戏。未得一番躬进。一端愧恨。常结于中。如食物不化也。仲春犹寒。体中调养更如何。区区仰虑。不啻在己之切也。孝述亲候尚未全安。而寒节摄养失宜。私悯柰何。礼安伻将以今日发去。书封已为裁置否。其间或带他院洞主未可知。东川则无职事。虽兼带不为拘碍。自成已例。以此意及于书中如何。东槎录亦付此回切仰耳。
与遁岩
南行归后。更未嗣音。谨伏问体事卫重。观玩有趣。孝述慈候绵缀中。又承内舅凶报。无以仰宽柰何。讲会闻在初六。当使儿辈进参。而长儿传事多务。所读无几。以易系小学等书应讲云。可恨失教之不能辞其责也。凤山行以今日发旆否。上溪书久未传致于莘老。幸付之行中。相对信传如何。
答凤村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89H 页
即便荐承复疏。感慰交并。伏审寒令。萱闱患节。尚未全安。未敢以哀履之支啬为幸也。孝述侍事恒愆。煎惧柰何。启蒙略见得皮面大旨。至其深奥处。未克透彻。今承来喻数策。信乎超一等也。当以此考阅。得以认取多少耳。周易承已下手。当非久了债。每念四子是急先务。而高明已融解之无馀。其于曲畅旁通之际。自当事半而功倍。早晚相对。冀其取益不少耳。
答凤村
昨日伻。未暇致问。自愧非宿昔之期也。其回获奉惠墨。满纸缱绻。意寄甚厚。其为感荷。奚啻百朋之锡耶。第审萱闱平卫。慰祝区区。孝述侍事仅免别添。粗慰私分。至如寻数之业。未免抛弃。今承所工何事之问。不觉背汗而竟趾也。四子之随分掇拾。亦不过冬里半月十日工夫。而为目前剽窃之计。其加于此者。固无望矣。又何足云哉。因念足下于性理文字。已沿流溯源。非等辈之所可及。而又此不自为足。益求其所未知。持此以往。何远之不可到哉。但向来一行。可谓失著。岂无面规之意。而足下既有书讼愆。图所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89L 页
以自新。则损交之言。无得以加焉。但闻古训戒其长留为悔。幸自今以后。念绝世路。不乐为人所推挽。惟以己分工夫为朝暮活计如何。无己求人。固所自愧。然似此往复。亦阴求药石之相报耳。
  别纸
 奇高峰上老先生书。子思之言喜怒哀乐。所谓道其全者。而孟子之言四端。所谓剔发出者也。谨按此条与先生说无异。而竟以分理气为非者何也。
老先生已言其自相矛盾矣。
 子思不以喜怒哀乐谓和。而指其发而中节者为和。和即理而喜怒哀乐主气欤。
子思以浑沦言则包四端在其中。未可便谓主气耳。且中节之和。独非喜怒哀乐之发者乎。
 理弱气强之说。是先儒之正论否。强弱二字于理似有害。而先生不以为非。
朱子说详在性理大全气质性条。今不必赘说。
 改本外感则形气。而其发顾为理不为气耶云云。旧本顾为理之本体耶。盖高峰云理之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0H 页
本体然也。则本体二字。直指其病。而改以顾为理不为气者何欤。
为理不为气云云。是承上句形气二字。实为允当。
 改本四端皆善也。(止。)七情本善而易流于恶。谨按皆善之皆字。谓四者皆善耶。抑为一端之发皆善耶。何不用纯字而用皆字欤。若言七情则是气发理乘而善恶未定也。元本善恶未定之说似得。而改之以本善易流者何也。
四端皆就情中剔出。则其曰四端皆善。何损于剔发之义乎。专言善字则已不杂恶。何必著纯字而后为得耶。七情虽气发理乘。而对四端而言。然理乘为主则本善字岂不合耶。善恶未定。虽改以易流于恶。而易流亦未定之理。但语意少有间耳。
答凤村
雪风甚寒。政尔缪恋。即奉惠状。足敌对晤。仍审萱闱一卫。学履连相。区区仰慰殊深。孝述侍状如前。何足奉浼。承读退溪集。渐见义理之无穷。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0L 页
仰认日用得力。有在于言语文字之外。若得合席相讨。愚者之得。岂可量也。而各掣事务。无由相访。吾侪光阴已属晼晚。前头又将如此而止。则安有资警之益乎。念足下前日所得于师友之间者。今日所讲于经传之中者。时惠德音。示我周行。则何足以离阔为恨耶。
  别纸
 七十传重。不改旁题何也。
老而奠献之节。未免使代。所以传重。然可强者躬之。至如改题之事。本非可论也。
 
侄之父祠堂条。宋翼弼以侄之父为从兄弟再从兄弟。愚谓侄之父。谓从兄弟而已。若再从兄弟则是祔于再从祖也。抑其祖兄弟俱在故耶。
其上曰侄无后当祔祖。而祖尚存。就祔于宗家祖位云云。当是亡者之高祖庙。故曰再从云耳。
 虞禫无参神。若以孝子常侍之义。则无辞神可也。助祭者无参。未可知也。
一说云辞神之犹存。以示祀事之有终也。孝子哭以当参。助祭者亦依为之。不必别致礼也。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1H 页
复衣不用于袭敛云云。又曰并魂魄埋不可云云。将置何地。
古人忌日遗衣服必设焉。今虽不能如之。藏之为善。
 白布巾条。时未成服。故不得遽用生布云云。恐是不忍遽凶。则何不言于袒免之节。而言于小敛条耶。
备要小敛条。主人白布环绖以视敛云云。其下有袒括云云。盛见以袒括之具在其上。而误看先后欤。
 
袭绖在小敛后。谨按环绖在小敛时。此云袭绖在小敛后。备要云小敛加环绖。袭绖乃去云。环绖袭绖之先后径庭何也。环绖袭绖。其制如何。袭绖是袭时绖乎。
环绖是单股不绞而缠之如环也。袭绖非袭时绖也。丘仪云袭谓掩向所袒之衣也。绖谓首绖腰绖也。盖环绖至袭绖时乃去矣。
 还迁尸床条。引退溪训以明还字意。而不言迁尸之意何也。袭时尸在堂中间。则小敛时不言敛于何处。而乃言迁尸于堂中间耶。且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1L 页
问者以为小敛于西阶之西。此必误看设小敛席褥于西阶之文矣。此则不明辨之何也。
书仪古者小敛席于户内。既敛移于堂云云。迁堂中之说。不必疑也。西阶小敛之云。似是问者之误而不细答耶。
 大敛后设灵座故处。按故处二字甚可疑。袭云置尸床于堂中。小敛又云迁尸于堂中。是时灵座在尸之前。则其非堂中明矣。此以堂中为灵座故处何也。抑敛袭时尸在堂中。灵座在其前。则堂中亦不害为故处耶。
东岩曰堂中乃尸处也。尸南乃灵座处也。既大敛棺在堂中少西。设灵座于柩东。则为堂中少东。若设灵座于故处。则乃前日尸南之地。而今日灵床尸柩对设之前也云云。来示似不难辨。
 父葬前祖小祥。
父葬前当停祖祥。但不可虚度初期。略设奠具。一献无祝。而父服不可变。只以父服即位哭。使轻服子弟代执奠献。此锦水之训也。
 只心丧则祝文未可称孤哀孙否。
密庵云亡在小祥后者。祥祭之日。以布网巾粗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2H 页
布直领。从权行事。卒事反重服似宜。至于祝辞则祥祭前一日。先以酒果措辞告由。然后明日祥祔。以次举行。而姑称孤哀孙云云耳。
 练后为人后者税服条。论曰服垂除而入后则服斩旬日云云。以浅见言之。虽服垂除而服斩三月。以象三年。未知如何。
沙溪以司马操之言为是矣。
答凤村
客地情疏。慰不可言。况审萱闱体力支卫。哀履兴寝保啬。窃覸辞意。以不能读礼为恨。然前辈云苟能体行。一言犹赢。苟不体行。万言无用。在庐下则方今日用举止。诚为邻比之准则。而不自为足。反有自责之语。诚可敬叹也。孝述侍事仅遣。以今十七日为撤归计。而但上洞东隅向安未久。闭户戒严。在所不已。甚可悯也。
  别纸
 论语集注释仁字曰心之德爱之理。此可以分体用否。
孔孟言仁。有偏专之异。而释之无体用之分。
 孟子言仁义礼智四者。必对待说去者何欤。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2L 页
凡物不两则不立。故仁与义为对。犹太极之有阴阳也。礼者仁之著。智者义之藏。犹两仪之为四象也。
 心性情意。
心统性情者也。非但意是心之发。情之发亦心所为也。孟子曰恻隐之心。恻隐情也。而谓之心者。情因心而发见故也。盖理无形影。而盛贮该载于心者性也。性无形影。而因心以敷施发用者情也。因情之发而主张要如此如彼者意也。以其自然发出底。故谓之性发。以其主张之要如此如彼。故谓之心发。各就其重处言之。至其用工夫处。先辈未尝分别情意。盖心为主宰。故诚意正心。约情养性。所言虽殊。而未尝不同功也。
 论语先难后获云云。当理无私心云云。
以仁人分上用心制事处而言。非论仁之名义体段也。
 孟子首章再言何必曰利。初言之利。贪利之利。终言之利。仁义之利。
梁惠王知孟子为仁义人也。焉敢舍仁义而别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3H 页
以贪利发问哉。必求以仁义利之耳。夫仁义未尝不利。然求利以为仁义。则其心不实。便迷了路脉。毫釐差时。是非已远以千里。而终至于千百不餍。孟子之意专在于拔本塞源。则上下利字皆以蕫子正谊不谋利之利看似无妨。仁义下著而已字。只是言仁义。不言利之意也。若对仁言利则当云不可曰利。岂用何必字歇后说去耶。且集注曰重言以结上两节耳。
答三从弟孝可(观述)
孙儿之归。得奉惠问。但承泄症未快。良可贡悯。活川所托文字。仅依本草书之。未知果合于具眼。是恐是恐。月渊重建事。曾所稔知。岂不欲依君言补入。而但行状有异于亭记。遍考先辈行状。皆无此例。终不敢率尔违例。想入恕谅中矣。且洪知事记文中。已入水使公事。不患其不传于后矣。深量如何。斋楼增饰。山水增辉。坐卧其中。兴趣自足。此心欣慰殊深。即欲往同溪山之乐。稍俟少间以图。而独使贤劳。殊可叹也。承以力绵费多为忧。然此等事惟断乃成实为趾美。岂非可贺耶。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3L 页
与孝可
别后日气狞寒。自枝洞发行时。风寒尤乖。心切瑕虑。继闻不至致添。为慰实多。近日调履何如。庇下又何如。溯念不已。从眼苦转甚。闭睫度日。泄郁难堪柰何。昨日贞叔从以席稿次入去云。事甚难安。天伦移易之际。非傍人所可劝禁。而继序不绝祀者。固仁人之事。故世人于此皆劝成。而君亦平日所劝于他人者也。至于今日事。则尤有别焉。陆窝公丹𦤎公。即君之生庭曾祖考祖考。而至爱之所存也。先叔主承慈命出后。则君当体其遗意。而况大义所在乎。吾与君自少相信。有事相议。有言必从。到今白纷如。见君当局之迷。可不一陈之哉。区区此言。实出衷曲。望须熟虑深思。仰体祖先之意。不负平日之望千万。
答族弟敬仲(恒述)
正初惠存。益见深情。披阅良久。不能释手。因审新元。调中节宣连相。孝今年之病。发作虽轻。而气体渐衰。精神昏耗。大与常年不同。亦是年纪催促。理应如此。何足怪也。令胤佥君留心书册。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4H 页
日有所事。实由家庭教导之方。每念无已也。今见来示。不自以为功。乃归之于空言酬答之人。读之未半。令人羞愧而发汗也。然使渠能谨终如始。有所成就。则私心欣慰。可胜言耶。
答敬仲
恋际胤君奉书而至。字字是情悃流出。感荷感荷。因审庚炎。静履连卫。为慰实深。孝仅保衰壳。而眼苦当暑有加。无所观玩。无所事为。亦是造物者处分柰何。来书追咎既往。思所以补填。此实未曾闻于人人者。多尚多尚。但取益于寡陋则非计之得也。然追从相与。竭其所有。则未论得失。是为相仗之道。岂非幸耶。令胤相与翻阅数册。而识解已精。其所得于过庭之教已多。何至远求于无似之人也。然似此往来。亦是继先谊之地。此为可慰。但以返面有期。挽止不得也。
答族弟致可(完述)
向日之顾。今书之存。用意勤挚。感与慰并。因审堂上鼎茵康卫。区区慰浣。孝杜门屏居。间以书册遮眼。而只是霎时光景。意味不相乳入。益觉衰惫之甚也。向日所录小纸。此亦无存。更为录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4L 页
呈。匆卒中尤不如意。惟在檃括如何耳。书末推借过当。还增愧缩。惟实心相与。以期岁晏。无至碍人耳目也。
答致可
恋际得接惠墨。惘手披玩。真所谓次面者也。谨审庚炎。汤忧近已向安。学履珍毖。实副劳祝。孝筋骸精力。日觉耗败。前面地步。无由填补。是可惧也。来喻满纸缕缕。可想其有用心处。至于求益之意。便同借视听于聋瞽。然因此源源往来。讨尽胸中之蕴。则自是天伦乐事。方此企仰。然游方苟无暇。则随分看读。爱惜分阴。深有所得于中矣。又何恨合席对讨之不能以时耶。
答致可
顷便奉覆。想已登照矣。数日来日气不甚寒。即惟侍奉起居连相。区区慰浣。孝一味衰惫。时时窥斑于古纸者。辄随手消散。回顾夙心。只有抚躬寤叹而已。所询疑义。精神昏愦。不能细加抽绎。略略答去。似不当理。如有违舛。更为回驳如何。然如是往复。互相究覈。不害为因其端而益穷之资。幸于定省之暇。不已其工。以为深造自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5H 页
得之地。千万望也。
  别纸
 心统性情。心为性之本欤。
性是得于天而具于心者也。以心为性之统则可。谓是性之本则不可。
 禀赋之初。只一理似无仁义礼智之分。有生之后。指吾心上爱恭宜别处。谓之仁义礼智否。
天地之间。只是一理而已。在于天而为元亨利贞之德。赋于人而为仁义礼智之性。固不是遮墙区分。而不害为一理之浑然也。至于爱恭宜别。即性之端也。何可直谓之性耶。
 性具于心。而天之赋与。不曰心而言性何欤。
心合理气。而气有清浊。故必言性而欲复其初也。
 夏之长养和也。礼之恭敬严也。严与和似不相吻。
礼是序也。有序方能和。故朱子谓严而恭和而节。此理之自然。礼之全体也。
 朱子于他书。以得于心释德字。大学以虚灵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5L 页
不昧具理应事。释德字何欤。
德之为言得也。大学以禀受而言。其所得于天。论语以修为而言。其有得于心。其得之之义则未尝不同也。
 敬一字。为一部头脑。
传三章释止至善处言敬。盖止至善。一篇之纲领也。正心章章句及下章言直内存心之义。盖心一身之主也。来喻敬字为一部头脑者是。
 
三网(三纲)八条。无非敬字做出。而至于格致。牵合不得。
收心不放。然后可以格致。故程子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或问所云此心既立。由是格致者是也。论语修己以敬。章句亦云聪明睿智。皆由是出。
答致可
岁暮恋溯尤倍。即奉惠墨。宛是一番良觌。因审穷律。堂闱体力连卫。侍馀做履珍重。曷胜慰慰。孝衰颓之状。又此薄岁。良足自怜。来示以时工夺志为忧。后生之知趋向者。亦不易得。可尚。然苟见得内外轻重之别。则随俗取应。亦何妨夺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6H 页
之有耶。书中相恋之意。溢于辞表。区区得此于人盖寡。深感深感。惟有中心相与。以补阙遗。至于称谓之所不敢当处。一切刊去。乃是爱之深者也。深谅至望。
与九会堂会中
吾宗重九之会。已二百年见行之规。而其饮礼节次。一依司马氏家仪。即我曾王考百弗翁体行先父老遗意。而作为门宪者也。盖当日门宪推年行俱高者为尊。故于门尊之位。礼数太隆。而门尊之坐而抗礼。亦不以为僭。然今余徒以年老忝当是名。坐受行高之拜。诚有所未安。幸自会中修润古规。以便时宜如何。惟僭率是惧。
答族叔(浃)
转承有左顾之意。方埽榻以俟。忽奉惠状。谨审宿苦肿毒。尚未完合。有损于静里摄养之节。区区贡虑。不但以未接颜色为恨也。孝述司视之疾。有加无减。书册在案。如隔墙壁。胸里草茅。无由埽除。只是为后人之鉴戒处。自怜柰何。先集奉留尘案。已多月日。而每日看过数行。两眼昏花。辄长吁而罢。尚未更试丁乙之役。殊负俯托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6L 页
之意。甚愧甚恐。令从侄君方留此读书甚勤。有益于少辈不浅可幸。
答族侄舜举(命坤)
客腊惠存。谨领厚意。居然岁翻。谨问玆辰。侍奉棣履佳相。区区慰祝。孝衰惫只是前样。而神精渐觉减了分数。前日所得于简册者。已尽忘失。胸中枵然无一物矣。浩叹柰何。向日谬问诸条。足见玩索之工。干务丛沓之中。留意此事。实不易得。况有昆季联床讨论。日有征迈之乐。家庭教导之勤。益可见矣。叹尚叹尚。别纸所答。只是依俙说去。如有疵谬。不惜评骘如何。
  别纸
 中庸序并言颜曾。大学序独言曾子何欤。
中庸言道之所以明。故并举颜氏之得其宗。大学是曾子之所述。而曾门之所记。故独言曾氏之得其宗。
 致知知至。
致是推致之工夫也。至是到尽之功效也。
 物格而后知至。以功效言。为两项事欤。
知之至。由于物之格。而未有物格而知未至者。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7H 页
则不害为一事。不必致疑于后字。
 诚意先于正心何欤。
意者心之所发。天德王道。其要只在谨独。人鬼之判。正在此关。过此关则正心易为功也。
 尧与文王圣人也。以克明言之。圣人亦有工夫之可言欤。
到尽处下克字。盖圣人虽未尝用力。而亦未尝不用其力。是真个明底意。
 止至善。首节言民所止而释之以物所止。次节言物所止而释之以人所止何欤。
首节虽言民所止而引之以明各有所止之处。故章句以物所止而言之。次节虽言物所止而引之以明当知所止之处。故章句以人当止而言之。
 诚意章单举为一传何欤。
章句曰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诚意以上。是知底事。诚意以下。皆是行底事。则独立为传。岂无以耶。
 平天下章不曰上幼幼下兴慈。而曰上恤孤而民不倍何欤。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7L 页
慈子之情。不待感发而兴起。则不须言上幼幼而民兴慈也。
答族弟曾若(可述)
恋际得书。感慰不下对晤。因审穷冱。堂上鼎茵连卫康旺。方留智妙。更读邹传。与堂内诸从班为讲讨资益之计。可见其立心之专而用工之勤矣。固无待于劝勉。而读书之法。须要字究句探。必得立言之旨。然后方觉亲切有味。而将来受用。正自今日始矣。幸留意焉。
答族弟国彦(蓍述)
阻馀得书。忻审服履连相。实副远祝。但贤閤祥期只隔数宵。窃惟酸苦益复难抑。所询疑节。自有通礼。何至谬问。祥后撤殡止哭礼也。其犹存上食者。只为使子伸其情理。而今左右子未长成。似不堪馈奠之礼。上食之节。并所当废。而禫前只有朔望奠哭而已。日曛伻促。未及考礼书。只据平日所知。率尔奉告。未知果无误否。
答国彦
恋际得书。喜可知也。况审棣履连相。何等慰泻。孝自湖院归后。衰惫转甚。良苦良苦。讲录修辑。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8H 页
勤意可知。逐条示及。见得颇详。而其间或有未及思者。亦多有儿辈传写之误。逐标釐去。更商如何。至于图中位置。一如来示中依天命图例。甚善甚善。此乃当日与诸友所讲疑者。而其所讲者未必无误处。姑此备录。以为观省之计矣。多事者互相传误。至有自外请见。而有不可隐者。殊极悚汗。
答国彦
前书尚未奉覆。虽缘衰懒。愧恨则深。所读中庸日有新得否。书中前日所读。与不读无异云者。可见今日所读。异于前日。勿计近效。勉循不已。自有所至。不必过为愧悔。以害清明和乐之象也。孝阅朔病眼。笔砚之役。废却已久。向于别纸之来。因循未报者是耳。今才倩草写去。如有未尽然者。更为示及如何。
  别纸
 中庸序必如是而后可庶几。禹圣人也。何有于执中。而必字有用力意。可者仅可之称。庶几字。有未尽之意何欤。
禹是反之之圣。故必加三言。然后庶几晓得执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8L 页
中之义。而渐进于精一之域矣。
 道心为主。当从主宰处看得。而人心听命。亦可从主宰处看得否。
人心听命。即道心为主。故朱子曰乡党衣服饮食。虽是人心之发。然在圣人分上。浑是道心。
 首章言性道。而性即理也。下文言大本达道。而大本即性。而理之所流出也。两节皆先言理后言道。而至篇题。先言道后言理何也。
性道及大本达道。皆以体用言。故先言体后言用。然中庸之中。兼体用说。故庸亦就体用上说。与本章分言体用者不同。
 朱子言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程子单言不偏二字何也。许氏兼举动静之说。不能无疑。
程子单言不偏。而不偏二字。包得体用之义。而朱子以无过不及。对不偏不倚。故不偏不倚。为未发之中。无过不及。为已发之中。许氏之说。自有所据。
 陈氏曰天即理也。朱子曰性即理也。上下理字。各有异义耶。
天者理之为主宰者也。性者人之禀受后所具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9H 页
之理也。
 子思专言理不言气。而朱子于章句。言气以成形。表出言外之意云云。
中庸明理之书。故子思专言理不言气。然无那气质则理无安顿处。故必就气而观其理。张子所谓合虚与气有性之名者也。朱子之兼言气。盖亦此意。
 修是品节之谓也。品节之际。不参人为耶。
人之礼乐刑政。牛马之穿鼻络头。本非出于私智妄作。而皆因其自然之理而品节之。不犯一毫之人为也。
 昭昭之多。(止。)一勺之多。皆指小处而言。则何不言小而必曰多也。如下文优优大哉之大字。兼大小而言耶。
昭昭一勺等语。明其积累以致盛大。多字即积累之意。然此等文义。但观当章大旨而已。不必犯害义之戒。
寄长儿命德
接书知佥安为慰。而瘾疹已向安否。村中不净。须随分读书。不出户外为望。渭侄向书便见其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99L 页
诚意之勤。况其文辞渐成伦理可爱。东山草木之侵失可忧。幸以吾言戒饬奴辈。槐木乃先人手植。虽枯枝勿为折伤之意分付。而日劝奴不知其由。尤可分付也。闻上枝李君归路见访。而不能相面可恨。梅院伻亦为往还而得安音否。恋不能忘也。此中慈候幸免别添。而邻近不安。每为戒虑耳。
寄长儿
闻汝能节饮食慎起居。可以慰我之心而解我之忧矣。若能持此戒以过六七日。则当渐就安界。十分慎之。口味全失则母酒煎服。菁根熟菜和姜椒。可助口味否。病中所思。皆有害之物。坚定心志。益谨少愈之戒望望。自馀都付言外。深念之可也。
寄仲儿命愚
发行后日气不调。果能利泊。而无损害之端。见今眠食安过耶。此中老亲幸免别添。而一向绵缀。惧虑之私。何曾小歇也。汝若因留以观聘家小祥。则可以粗伸情礼。而汝每以久离笃老为难。玆不强劝。实有非人情之叹。其间已修河上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100H 页
芋洞人事否。归时必详探净处为宿。所勿趱程犯昏为可。若值雨雪。不必以岁内治归。而卫身谨疾之方。与夫修人事之节。亦不轻而重。深谅焉。
寄仲儿
日来更何如。闻僧供午夕则用冷饭。房突亦不甚温云。若然则恐有生病之虑。虽有静便之可取。而莫如移所之为愈。闻内院虽不接外客。而自我委托则必不恝视矣。如何。此中侍事依昨耳。
答外孙郑镇一
每便但闻汝安信。今见汝书。知自汝手中出。披玩良久。我心慰喜当何如也。因审汝侍奉安吉。尤慰尤慰。吾老病转甚。无足言也。今年读何书。道理无穷。工夫亦无尽。大丈夫许多事业。皆从这里入头。须勤读书写字。勿忘吾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