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8H 页
答李稚肃(在穆)
积违颜范。实有悬溯之悃。乃于望外。华翰见坠。苟非平日不遗之厚眷。何能如是。感佩之至。无以为谢。因审调中节宣珍毖。孝述衰病侵寻。神精耗败。些少旧闻。已尽亡失。胸中枵然无一物矣。而书册遮眼。亦以眼苦全废。日用之间。只有尤悔。无以比数于人人矣。相爱之间。犹不相悉。至有询荛之意。其在贤史。虽不害为谦虚之量。而独不损于知人之明乎。况其推借失实。非浅陋所敢承当。羞愧之极。欲钻地以入而不可得也。大坪捐馆。系是大家运气。三复来喻。恸悼一般矣。曾闻贤史锐志向学。已得门路。苟能涵泳乎所已知。敦笃乎所已能。益进竿头之步。则同辈后生皆有所观感而兴起。岂非所尝冀望者耶。
答李稚肃
华旆近住。声信陆续。而病懒笔砚。未输微悃。乃荷不较。荐垂情札。感佩之馀。愧恧又多。第审调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8L 页
中节宣尚未向复。贡虑实深。而摄养有方。久当得效。以是仰祝。孝述神精昏愦。日甚一日。点检之馀。自多尤悔。无足与闻于人。而相爱者疑其有先世遗谟。谬加推奖之语。奉读未半。惶慄实深。而惟是彝心未全泯。闻知友之笃志向上者。辄有信向之意。所以有向书云云矣。来喻过自贬损。犹有问寡之事。可见其不自满足。将进竿头之步。持是心以往。何远之不可到也。承有一枉之意。若因便见顾。得接颜范。可以解积阻之抱。方此企伫耳。聋渊之游。闻与迷儿相约。而巧值相违。恨如之何。
答李稚肃
以私家冤戚。特垂慰问。侦便远寄。苟非相爱之至。乌能如是。感领厚眷。非日月可忘也。因审服里起居尚欠。贡闷无已。调护之暇。日近圣贤文字。玩索精义。以为持心养性之方。则本领既立。荣卫自调。宿痾馀根。将不待药饵而馀去。知旧之所切祝。岂有加于是哉。孝述积戾在身。奄哭冢妇。失恃诸孙。幼者尚多。弱情如燬。实难堪遣。心神从此眩迷。前日记诵。太半忘失。日用应接。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9H 页
颠倒谬戾。若得与贤者讲磨。庶有资益之望。而道途绝远。不可幸而得矣。窃承年来工夫。在先先生文集。而诵传遗训。作家范八图。可谓急先务而得要旨矣。不得合席与闻次辑之意。尤所恨也。
答曹允后(启佑)
昔年一接眉宇。已知所存。每倾向不已。忽闻美痾弥留。至有就医试针之举。区区贡虑实深。第懒于笔砚。未即奉咫尺以问矣。望外惠书。深感不遗之意。谨审调履渐次向安。何等慰祝之至。古人以平心降气。为摄理之方。想在总知中矣。俯托墓铭。座下之托之非其人。徒以契分之厚。而未暇念其能堪与否。顾何敢非其任而固辞为耶。玆敢按状构呈。如不终弃。须极意梳洗。更赐回教如何。
答裴进士(克绍)
信息之阻。已岁月矣。心常恋恋。望外一书。远落山中。溢幅情意。令人心开目明。窃闻左右自应举时。所工已得其要。固为侪友之所许。及夫了此一事。乃专精于此学。今观来书。饬厉向前之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9L 页
意。著于辞表。方用力于体认持养之工。甚不易也。持是心以往。何远之不可到也。向日偶提敬斋夙夜两箴为说。而今承有从事之意。所谓郢书燕说。不害为治国之助也。至如志不笃之为病。既知能去之药。是为将进之几。惟在加勉而已。来喻论立斋集中智之知觉于用独有之一条。而引朱子说所以知是非之理则智也。具此理而觉其为是非者心也一段语以明之。愚亦诵此而依以为说矣。近就本集而细绎焉。盖心者合理气虚灵底物事。故有知觉为主宰而贯动静焉。智者只是知觉之理。而具于其中。故至其发于用而乃著。大山集解赵月川论朱子中和书。心性命名不当条疑义。而曰未发已发者。此心动静之机。而性即未发时所具之理。谓未发而性之体立焉则可也。直以为未发则不可。故朱子答林择之书曰未发只是思虑事物之未接时。于此便可见性之体段。故可谓之中。而不可谓之性也云云。此虽非论心智者。然既论心性。而智是性之一。则亦可以参看而得其义矣。盖性与心对言则当如是。然中庸平论性情。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0H 页
故中和直以性情之德言。夫心与性。自是一而二二而一者。故浑涵之中。自有界辨。分别之际。亦不破碎。不可太开成两段。而语其德则一矣。以其理足以胜私而谓之仁者。以其明足以烛理而谓之智者。固无不可。来示觉字终近心字面目。智字上去一觉字无妨云。而朱子曰知觉不专是气。先有知觉之理。理与气合。便能知觉云。则不可以智之以理言而便疑觉字也。盖智之知觉。与心之知觉。吻然为一。想在良遂总知之中。而系是精微说话。毫忽之间。易有差互。如有未当。不惜回驳如何。大抵义理深奥。透一重又有一重。非一蹴可到也。幸因其所已至者。而益进其所未至。以副相爱之望如何。
与裴进士
向来盛喻。仅以管见奉复。未知果无害理否。第心志将卒之譬。略绰看阅。未及提答。近复思之。卒字似未稳。朱子曰知觉不专是气。先有知觉之理。理与气合。便能知觉。退溪曰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理与气合。自然有虚灵知觉之妙云云。夫帅以性言。而又必曰理与气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0L 页
合。则其故可知也。胡云峰曰智者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柳东岩问知觉之知。谓之妙众理可也。智之知则理也。岂有别物可以妙理而谓之智乎。大山答曰所论亦精。但鄙意以为著所以二字。意思差别。朱子曰所以知是非之理则智也。据此则所以妙众理谓之智。固无不可。恐未可全然打破也。愚以谓心譬之将则固然。而性即将之所奉王命职事也。天命之性。固具于心。而必由心而行。如是为说。庶不悖于心性一而二二而一之义矣。此亦臆料而创说。未知以为如何。
答裴进士
阻馀惠札。足敌面晤。因审春和。侍馀学履佳迪。区区慰浣良深。书中有闹处难检之语。而以心不定为忧。至引孟子操存之训。克治之方。无踰于此。惟在勉焉而已。请益之云。自顾空疏。有何说之可副。只以此身之抵老无成为戒。则不害为皆我师也。分外 恩衔。惶惧愧怍。不知所以措躬也。何足烦道也。
  别纸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1H 页
程子曰心岂有出入。亦以操舍而言。此语理会不得。
盛疑在于出入二字。出入以存亡看如何。立斋以出入谓理外理内者允合耳。
 朱子答石子重书。若谓舍亡所致则孔子言心体者。只说得心之病云云。出是心之病欤。
孟子引此以明心之神明。得失之易而保守之难。若谓只说心之病则不可。然谓之兼举其病。而使之必常存者。亦岂不可耶。
答裴进士问目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云云。阴阳五行。兼理气否。
窃谓未有无理之气。未有无气之理。中庸章句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云云。若平说天则理气之原。平说阴阳则固兼理气。而立言自有所主。此天字指理之为主宰而言也。阴阳五行字。指气之为田地材具而言也。田地材具。为主宰之用。故以字在际接处。而其下气以成形理亦赋焉者。是覆说也。成形者材具而理因乘载。包具于其上。故亦字在对言处。今曰天以阴阳五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1L 页
行之理云云。则文义语势。未免重复。而且为以理使理之归矣。子思单言理。而论性不论气不备。故朱子兼言气以明之。其意又不可不知也。愚见如是。未知其果合。幸更示破如何。
 无物不有。无时不然。(止。)若其可离则岂率性之谓哉。是兼体用否。
率性二字。在初节则道之用也。在二节章句则道之兼体用也。盖章句特明道不可须臾离之义。则不可不兼体用言之。来喻大槩近之矣。
 考妣合窆。床石横作二行。上书考位墓。下书妣位墓否。
前面额字。当分左右书之。不必分上下以尊卑之也。
答裴进士问目
 先考练祀。以 国恤退行。则虽过周期。朝夕哭似当不废。 因山在四月初七。则 卒哭似在望后。直以 卒哭明日行祭否。待念后择日行事否。子妇祥祭亦退行。而先考练祀同日行之无妨否。
国恤卒哭前。既不敢行练。则朝夕哭似当用练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2H 页
前节次。练祀待 卒哭后行之。而令子妇祥祀亦为退行。则同日先后行之似无妨。
 谨按通考。父在为妻练条云云。
为妻行练。盖示略具三年之体。然父在压屈。既不杖不禫。则独行练祀。恐无意义。大山说如是。然世多有行之者。未知当从何为得。
 祔祭祖位与新主。各行降神否。抑如时祭为可欤。
祔祭时并行降神似无妨。而祖位孙位一北一东。则与龛室列享有异。各行未为不可。
 
祔祭并设祖考妣位。而祝辞只书一位何欤。
祖考位祝不及祖妣者。祔之所主者。只为考位设故也。
答李允谦(诚圭)
五旬馆我一心靡懈。穷途之感。实不可忘。当先以书道此意。而未之自力矣。忽纡问字。侍馀佳相。其喜可言耶。孝述今日之病。大与常年不同。亦是年纪催促。理应如此。仍念左右于我从颂。安得复如昔日之为乎。向有书壁奉勉者。简细故以自崇非敬。饰私智以自奇非诚。应酬之间。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2L 页
务从实地做去。是区区之望也。
答李瑞见(以龟)
前书奉覆后。更闻美慎沉苦。仰惟摄理有方。当渐次向安。而区区贡虑。不啻在己。未还故庄之恨。安得不然。而鸰原相依。又是常情所安。时与朋友谈说古今事。或独居涔寂。取旧读一二段。讽咏数回。使心气安定。思虑平和。自当为调病之一助。想不待愚言矣。近日节度更若何。孝述血气都耗。神精涣散。往往如云雾中。即前书之疏漏可知也。孙儿方往甥馆。其归当进拜座下。幸赐指导。使有持循。则其为受赐大矣。如或美慎少可。不负一顾之约。衰年欢叙。又非少日之比也。切企切企。
答孙宽夫(胄教)
山川间隔。书面之阻阂例也。每念先谊。未尝不憧憧。即荷再从氏委访。又奉惠书勤恳。区区感荷。奚啻百朋。第谬加推借。称许过当。不觉背汗而竟趾也。因审静履。起居连胜。所托先集校雠之役。文章浑成。体裁得宜。实无毫发之可议。而犹欲广议于知旧。仰认述事之孝。不觉钦艳而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3H 页
起敬也。顾以浅陋之见。何敢承俯嘱之意。而第以景仰之诚。不欲自外于纂次之役矣。今承篇什已成。将付剞劂。岂非斯文之幸耶。
答金纯若(镇诚)
山川虽阻。声响若接。乃荷远念。特垂惠问。奉玩再三。尽觉寄意之厚。因审起居冲裕。区区慰祝。倍寻而常。孝述衰颓转甚。尤悔日积。而来喻谬加推借。至有不敢当之语。愧窘之至。无所措躬。惟是秉彝未全泯。每欲奉玩先先生两代文字矣。今荷记念。侦便远寄。再拜敬受。若奉拱璧。何感幸如之耶。
与蒋和伯(容复)
昔年枉临。意寄甚厚。迥出寻常。感佩在心。盖累岁而未敢忘也。即今晚炎犹酷。静养起居顺序康福。明窗净榻。书史自娱。有晚暮之乐。慰溯慰溯。孝述衰病转甚。司视渐昏。只是木偶人样子。何足奉浼于相爱之间也。每欲使儿子一进探候。而家里忧病。日事刀圭。实无抽出之暇。徒有溯向之私而已。
答李善汝(钟元)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3L 页
客冬惠问。尚未奉覆。居然岁翻。虽缘衰病沉痼。未暇笔砚。而私心愧恨多矣。谨问辰下。静履起处一向清胜。寻常向𨓏。殆日夕焉。孝述七尺仅保。衰病侵寻。自是年例。只俟命物者处分而已。先亭文字。识肤辞萎。不足以为役于玆事。第念平日景仰之心。座下远托之意。有不敢终辞。略记数语。以备采择之资。如或不弃。幸望指示疵谬。使得改正。尤荷盛念之至。
答郭汝洪(钟泰)
日前逢别匆匆。方用怅恋。乃承专价惠问。慰释不下对话。因审腊寒。做履起居一向清毖。实副劳祝。孝述一味困惫。书册亦不遮眼。无足向朋友道者柰何。先集时或神气稍醒。辄披玩数三板。当日契分。宛然如隔晨事。不觉怅然而起慕也。所来遗事。盖是前日所耳闻者。顾此识见浅短。文辞拙涩。何敢与闻于阐述文字。而追念谊分。有不敢终辞。谨置案上。熟复看阅。以副勤嘱之意耳。
答郭汝洪
昨既枉顾。今又惠问。厚眷出寻常万万。感荷无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4H 页
已。因审和煦。静履连相。慰祝有倍常情。孝述仅免别添。而村末轮症。戒虑不浅。讲录昏耄酬酢。何足挂人眼也。贵什谨领。而但道此拙陋处甚不称。何不惜牙颊乃尔。愧缩不敢当也。
答郭汝洪
今又惠存。苟非相爱之至。何能如此。再三披玩。慰释非寻常比也。因审寒冱。静履珍毖。实协劳祝。至于观玩之工。每承来喻。以未能专一为忧。然随分著力。想不至太孟浪矣。大山集五册数旬之内。已尽披阅。亦可以见其用意之不泛。持是心以往。何患其不进也。既知懒怠为病。则当知勤敏为对症之剂。既知前日为虚度。则当知来后为收功之日。皆在良遂总知中。何至谬问于寡陋无闻之人耶。以大山所训著眼留心。便作今日耳闻。则自然有分寸跻攀处。惟在勉之而已。
  别纸
 钟泰先茔在于公山。由来地师之言。不使子孙登山奠扫。𧗱说固不足信。然宗族有用权之意。或曰墓幕行事。或曰山下设坛。孰为得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4L 页
宜。两世坟墓。在于山下。或共设两世否。一位礼毕而更设一位否。若共设两世。则并献而行拜礼否。近世坟墓又在于此山东麓。一处并行如何。
地师之言。固不可信。但岭中或有墓祀设行于斋舍者。依此行之似无妨。累世坟茔。皆在局内。则别卓各设。一时同荐。似无不可。酌献之节。依家庙时祭仪。每献就诸位各拜如何。
 祭非墓所则山神。祭于何处。
就山内净洁可祭处行之如何。
答乡校会中
杜门吟病。每有罕接之叹。即拜联缄。谨审正元。佥体动止万重。仰慰区区。孝述病与年深。百骸弛废。即一尸居馀气。何足奉闻也。讲会诚斯文盛举。岂不欲进参席末。仰副盛念。而病蛰已久。神思全废。筋力之事。实难可强。幸须趁赐改圈。俾完当日讲席幸甚。
答曹孟绥(以承)
岁聿垂暮。恋德倍切。际承惠翰。感佩何可量耶。谨审棣履起居珍毖。仰慰区区。孝述衰朽杜门。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5H 页
无足言者。且精神昏惫。益甚于前日。虽不敢废书。然度不能复有所得。所托碣文。以孝述之愚陋。而使之纂次其事。刻之幽宫。以示来世。有不足以当是寄。而重违盛教。忘僭搆上。第切愧窘。遗集奉玩以来。益觉高山景仰之思。姑此留置。从后还完。或未晚耶。
答蔡允卿(准道)
月前委访。实荷缱绻。而归后又留书以赠。其意甚盛。感佩之私。岂可以时日忘也。第遣辞之际。颇失称停。欲以古人端明之礼相处者然。此盛德之所不居者。区区浅劣。岂敢承当。凡于相爱之间。必以共勉之意。处己而处人。进实工而救实病。是乃古人实心相与之义。更愿以是从事如何。窃观来喻。饬厉迈往之志。溢于言外。苟能向里鞭辟。日有所事。则如左右年富力强者。何远之不可到也。今日之望。在此而已。勉之千万。
  别纸
 人君躬行(止)彝伦之外。陶庵以躬行心得。属明明德。以日用彝伦。属新民。
本之人君云云。民生日用云云。陶庵之如是分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5L 页
属似可。
 大学教人之法。序文中三个法字。当曰道。而必曰法者何也。
以教而言故曰法。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物则先本。事则先终者。以其在物主本。临事慎终之义耶。
当曰始终。而曰终始者。慎终于始。方可谓有始。
 知止而后有定章句。志有定向。或问事有定理。定理与定向。有互相发明之义乎。
此心光明。见得事物。皆有定理。而志方有定向。是一串说。
答柳舜汝(祥坤)问目
 性理大全曰太极非有形有器之物。又曰形器已具。
太极不杂乎阴阳。故浑然之理。不待仪象而已具于画前。太极不离乎阴阳。故能然之理。虽无兆眹。而各具于形器。此则已详于玉斋说。
 既曰无极。则其理具于何处。
无极云者。无形而不局于阴阳之内也。太极云者。有理而常行于阴阳之中。此则朱子说已备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6H 页
矣。
 朱子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然则气未尝附欤。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所以能动静者理也。而其动而静者非气乎。盖理本挂搭于气。故有则俱有。何可疑有理而无气耶。
与孙继可(学秀)
两家祸变。一时并酷。令长胤即入宗。为奉吾姑母祀者也。戚从长子。乃日后承吾祖考祀者。而皆不幸矣。其惨毒冤苦之怀。推之可以知其不可堪也。相怜之地。宜即相知。而尊家所遭。转闻于久后。盖祸患中不能躬检故也。此间所遭。又安知其即入尊听也。谨问此时。服中气力何如。令宗嫂氏遭此逆境之冤。不至重添否。孀妇号绝之状。又何忍见也。念之泪零。不欲出一言。然知旧之慰我者。皆用节抑保啬等语。今于服史。亦以此奉勉。
与姜芸甫(稷)
愚山逢别。未知在何年。懒于笔砚。未得随便致问。而一心倾向。何日无之也。谨问新正。堂闱鼎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6L 页
茵连卫。侍馀经履珍茂否。道理无穷。工夫亦无尽。勿计近效。勉循不已。自有所至。当在良遂知中矣。孝述日暮途远。心力疲耗。不复更堪讨论。何足有向人说道也。我舅氏丧事。君与我悲恸无异同。而尚未得握手相吊。前夏大小科声。俱不及于欢侍之日。岂不重可悲耶。
答崔进士(沄)
每念前谊。倾向自别。而地步阔远。逢接无缘。寻常怅怀。耿结不自已也。望外耑人远惠长笺。溢幅辞意。无非悃愊。再三奉玩。奚啻百朋之锡。因审春阑。萱堂鼎茵。对时万康。侍馀起居增休。慰仰实深。孝述冢妇冤逝。悲苦之馀。谋葬抚幼。触事伤神。重以累月悲悴。气血凋残。日宛转床席。偷惰成习。无以自说于贤朋友者也。且无事年老。居然周胜冠之年。而胜冠之年。即抱终天之恨。追念当日情事。更安忍置酒以为乐。似误入转闻。远致贺语。深可愧也。
答郑圣立(宇载)
向既委顾于寂寞之滨。归又惠以长笺。意寄深远。先谊所在。固应如是。而铭感在心。久而不能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7H 页
忘也。第承道途逦迤之馀。不无撼顿之祟。贡虑不啻万千。孝述昧于摄理。百病交攻。养得颓懦之习。自怜柰何。先世碣文。识肤辞萎。恐不堪用。今承示喻。无所指议。幸更加评驳。不至大谬如何。
答许舜则(銈)
音信乍阻。东望溯恋。未尝一日已也。即荷令胤委访。因奉惠疏。语及昔日。旨意恳至。此心感佩。尤当何如。谨审侍奠孝履支啬。仰慰区区。孝述分外 恩命。实由先荫。而自顾其身。无一分承守。夙夜惶惧。不遑宁息。相爱之间。反为称说。益增愧忸。不知所以为对也。令胤志尚坚定。言辞雅饬。足见仰体家庭之训。顾此空疏。何能有丝毫之助。恐无以仰副谬托之意耳。但返面有期。不能久挽。别怀又作恶也。
与李▣▣(海一)
春间枉临。迨切感荷。居然涉夏徂冬。恋仰未尝不憧憧。伏惟寒令。静履起处珍茂。庇节俱稳。孝述依旧阘茸。无足奉闻。寒松翁行录俯托既勤。不敢终辞。谨以构草。以寓平日景仰之忱。如不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7L 页
可用。还掷以破除之。或可以点化妆定而用之。则须极意梳洗以见教千万。
答蔡箕彦(范坤)
自入山中。向溯尤切。望外惠存。溢幅勤挚。深感不遗之盛眷。因审肇夏。棣履珍茂。玩绎书史。日有真趣。政区区所望于朋友之间者。第亚庭愆候。为切贡虑。而无妄之祟。自当完复。并切祝仰。孝述笃老气力。恒多愆损。煎惧之私。未敢少弛。际此山梁佳贶。允为养老之需。苟非眷厚之出常。何以及此。感不在物。不能忘也。第无物以谢。又增愧赧。
答安景玉(钰)
地步稍远。徒有悬想。乃荷侦便寄问。极感不遗之意。谨审学履珍毖。慰浣良深。孝述一味病惫。神精耗败。只是碌碌一夫。而来喻谬加推奖。不惜牙颊。令人愧缩。古人所贵乎朋友者。以其有规砭之相加也。幸自今损去浮辞。推以悃愊。以为长久人情如何。至如止字。初非敢为自号之计。其下二字。又盛德者之所不敢居。岂可加之于愚陋无似之身乎。勿复云云。以安私心如何。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8H 页
别纸谬问。本无所知。而既以情问。不敢无对。然非敢以为必然也。
  别纸
 冠礼见母母拜云云。众子不拜耶。
冠仪曰见母母拜之。见兄弟兄弟拜之。书仪曰今则难行。母为之起立可也。湖训曰家礼加一父字。必有深意。盖但为之起立。则无嫌于屈。而且成人而与为礼。则虽以父之尊。而不妨与母同也。陈氏曰适长子代父承祖。与祖为正体。故礼异于众子耳。
 
父丧内母卒。
沙溪愚伏皆谓父丧内祖卒。以殡未殡为承重与否之决。则援此例行之。未为不可。大山说亦如是。今世行之者多矣。
 父丧内母卒常居服。
杜元凯云父服既练之后。常居服母服之未练者云云。明斋曰父服既练。常居亦服父服云云。东岩以为杜说似可从云云。盖正服虽小祥不变。故明斋云云。而出入时直领。从杜说耶。
答李应律(尚勋)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8L 页
便中获奉惠墨。欣慰交并。谨审春仲。萱闱体度康卫。侍馀起居珍毖。区区慰祝。孝述近益衰惫。颓然自废。殆无所用心。时以书册遮眼。而亦只是止睡之资耳。令胤雅仪。曾所闻知。而酬接之际。尤验其家庭义方之教。迷孙入门之初。其资益当又不少。何幸如之。
答徐进士(赞奎)
隔江阻信。溯恋方深。乃于前月。获奉二月八日所惠书。溢幅辞旨。感佩难量。第承坼既晚。便使无梯。遂阙焉稽谢。愧甚恐甚。谨问近来堂上鼎茵连护万康。侍馀学履清毖。孝述司视作苦。全废书册。家里疾恙。种种恼了心神。自怜柰何。分外 恩除。惶惧实深。至如服色。病未趋 肃。踧踖靡宁。所以不敢遽变。乃贤史谬加以推借之语。非惟浅劣之所不敢承当。曾谓相知之审。而亦有此过当之言耶。书中以不能枉顾为恨。世分之厚。固应如是。而侍奉人事。无怪其未暇游方。区区只当感其存录之意而已。因念贤史温绎经旨。见解已精。幸因其所已知而益勉其所未知。则相爱者之心。实无异于合席而欢矣。转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9H 页
闻令大宗胄嗣不胜丧。惊怛不能已。
答金姬祖(寿云)
别后经年。怀想颎颎。忽奉惠墨。情眷溢幅。披玩再三。实感不遗之厚意。因审穷冱。学履珍毖。閤节安迪。区区慰祝多矣。孝述衰朽之质。近添眼眚。坐对书册。如隔遮栏。日用动作。无非尤悔。相爱之间。亦不相悉。疑其或有所事。甚愧甚愧。如贤者姿禀固好。志虑早定。欲专力于吾儒之学。苟能持是心以往。何远之不可到耶。及此年富力强。刻苦用工。以此物之抵老无成为戒如何。
答金仲讷(志立)
向日临顾。极荷勤意。而时值疹忧澒洞。未克稳叙。怅仰方深。又此委价垂问。谨审冬令。静候神相。仰慰无已。孝述衰相仅依。无足奉闻。先集谨已擎玩。益切景行之慕。既承谬托。略加丁乙。而见解未精。不必以愚言为可从也。至于序次凡例。诗下有疏。疏下有书。已有前人之例。当依此书之。而诗五七之别立题目。未见此例。更商如何。杂著以下及序记跋。随类第录。而至若读书集说论语辑录。皆当日随手采录。非若诸说编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9L 页
辑之比。故集说则改以谩录。辑录则改以劄录。泮中录录尽当日事甚详。而近于野史。或涉忌讳。存拔惟在本家商量。愚昧之见。未敢自是。幸望更质高眼。以为妆定之地如何。
答安景颜(钻)
委人惠存。感慰叵量。谨审春阑。萱闱鼎茵康泰。侍馀学履珍相。举业纷惘之忧。此是年少丛中未易得之言。苟于本分上见得内外之别。而应举之不失其节度。则又何妨夺之有耶。更望益加勉力如何。孝述衰颓之甚。精爽都歇。日用应接。太半谬戾。实无足奉闻。每因士友知高明用心处。而书中自谦之语。多见其常自点检。有不自足之意。私心向恋。自不能已也。向者相对。未及细讨多少。馀怀尚颎颎不歇也。
答安景颜
仲秋左顾。深荷勤意。而又此惠墨远寄。惘手披读。宛如复奉清范。雪寒近酷。萱闱鼎茵对时万康。学履珍相。区区颂祝无已。孝述衰壳仅存。而五官渐失其职。日用动作。七凸八凹。犹为相爱者怜也。来示求益之意。想爱之过。而不察其实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0H 页
也。还切慊愧。然窃惟点检修省之志。溢于言外。苟能持是心做去。则前头成就。何可量也。至于日用事务。莫非下学地头。随分应去。各尽其则。自是本分工夫。何必以读书未专为恨耶。所询疑节。礼书所载虽忌祀并祭考妣位之家。祔祀则母丧独祭祖妣位。虽合椟之位。别椟奉出。鄙家亦如是行之。而取考常变通考。无他议论。只得谨守礼书而已。考位祔祭。并祭祖考妣。而祝不言妣位者。以所祔在考位耳。
答郑建叔(五锡)
前秋惠顾。极荷勤意。今夏宠翰。又复远寄。前后情眷。迥出寻常。但承领后时。又苦无便。遂致稽谢。愧愧甚甚。秋风欲稣。谨问学履神相。孝述衰颓日甚。日用猷为。全没巴鼻。中夜点检。尤悔山积。相爱者乃以家庭馀教疑其有未尽坠失者。加之以不敢当之语。实恐实愧。不知置身于何地。左右资质既好。又有饬厉向进之意。日用事物之间。不患其不得门路。而犹有问寡之意。谬及于无闻之人。或恐有欠于知人之明。而多见其不自足之量。所询诸条。不敢有问无对。而亦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0L 页
未敢自信也。更加商确如何。
  别纸
 伊川人心人欲之说。朱夫子早尝从之。晚又断之曰非是。而真西山心经赞。直曰惟欲易流者何欤。
程子人心人欲之说。朱子初疑其太重。而中庸序文已详言之。然答蔡季通书。又以形气所发为人欲。当参考耳。盖以其生于私而或不善。亦非皆不善也。心经赞易流之易字。非危底意耶。
 朱夫子曰道心人心之理。罗整庵曰道心性也。人心情也。两说似同而异者何也。
罗整庵道心性人心情之说。异于朱训者。人心道心。皆以发端处言。岂可以性情二字。对待说去耶。
 朱夫子论敬。于程子说则曰未有外面整齐严肃而内不惺惺者。于谢氏说则曰今人说敬以整齐严肃言之固是。然心若昏昧。烛理不明。虽强把捉。岂得为敬。由前说则严肃则自惺惺。由后说则严肃而又当惺惺。两说若是矛盾者何欤。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1H 页
整齐严肃云云。专为持敬而言也。心能持敬而先从容止事物上用工则表里交正。方是整齐严肃。未有内不惺惺而外有严肃者耳。若强把捉为整齐严肃。而其中无主。昏昧不明。固未能秩然而有条。慄然而可象。何可与议于整齐严肃之科乎。
 大学或问历叙三先生论敬之言。而曰观是数说。足以见其用力之方。则居敬之道。当合三先生之说而后。可以有得。而敬斋箴一篇独取整齐严肃。主一无适。而不槩及于谢氏尹氏之说者何也。
敬斋箴虽主程子说。而谢尹说亦包在其中。惟心惟一。无间无差。非谢说意乎。瓶守城防。罔轻罔易。非尹说意乎。大山敬斋箴集说序曰合四说而约以著之一篇云矣。
 奉庙之礼。主人晨谒于大门之内。敢问此门何门。谓今所谓神门则远矣。谓之庙门则日日开闭庙门。或近黩亵之嫌。世多于庙门外厅上行之。而闭户虚拜。亦似昧然。又有违于古内字之义。何以则可以得中欤。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1L 页
晨谒大门内云云。拜谒庙庭则是外门内也。内门非有事不得开闭。内门外晨谒。似从便耳。
 五锡罪衅荐叠。戊午十月。先人弃世。己未九月。又遭内艰。先人奉三世祀。而今五锡之子承宗主鬯。则为五世矣。礼当于先人祥讫后。改题行祫。祧位迁于长房。列位以次俱升。而时则内丧才练。主祀者在凶服中。或曰改迁本为考位设。不可拘于内丧而退此重礼。或曰先儒云丧中无禫者。以凶时不敢行吉礼也。禫犹不可行。况祫乎。既不能祫。则不可改迁明矣。当退待后丧毕后。五锡孤陋。既未得先辈断案。又未及广质当世。不得已以臆见从后说行之。其果合与否。伏乞批诲。
祧迁大节也。吉祭大祭也。故必待吉祭后祧迁。今宗子持内艰。不得行吉祭。则尊家所行似得之。
答郑建叔
春间惠问。深感不遗之厚眷。而稽谢至今怅郁。庚炎正酷。谨问学履珍相。不废寻数。有自得之趣否。孝述衰相已甚。神精都陷。书册便付笆篱。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2H 页
无以消遣长日。良觉自怜。春间会事。窃喜胜友座上为听说之初平。只缘贵门有碍。未蒙鼎临。相与怅叹而罢矣。
答金达民(道和)
道之云远。合席未易。而一端怀想。未尝不憧憧。初冬惠书。寄意甚挚。三复感荷。不啻百朋之锡。谨问穷冱。萱闱鼎茵康谧。学履珍茂。祝仰非虚语也。孝述衰病沉痼。神识昏昧。些少见解。日以忘失。晚暮情事。只是尤悔柰何。大坪丧事。系是大家运气。吾岭可相吊也。高山庙役。大论已定。敦事有期。斯文之幸。孰有加于是乎。分外 除命。感祝之外。惶蹙深极。而相爱者犹且提说。自顾情实。愧窘不自已也。
与禹舜嘉(海膺)
向溯虽勤。而便使无梯。常切怅郁。闻贤史新经草土。不胜惊愧。两家契分。当世世相讲。不谓及吾身而乃尔。苟能时时探问。必不至有今日罪过。反顾自责。未暇分疏。然其由于不知。而本非相忘。或入于曲谅中耶。谨惟贤史外除已久。而孝思终身之恸。何时可歇。即今静履履用何如。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2L 页
玩绎书史。克绍家业。以副相爱之望。是区区愿祝也。孝述衰颓转甚。日用无非尤悔。即于贵中阙问事可知也。无由进谢。玆以书替。悚悚恨恨。
答裴季卿(贞祚)
葭苍露白。方切溯恋。手墨适至。溢幅情眷。便是一番良觌。谨审侍学清裕。仰慰不浅。承以读究不专为忧。足见其用心。然日用百事。莫非分内。循理而为之。乃所以为学也。惟在勉之而已。孝述衰颓一样。惟书册遮眼。是破寂一事。而眼苦转甚。亦且权倚阁。无足向人说道。智岛之行。果以念后发程否。千里跋涉。能人之所不能。深为钦服。所去书及伴简物。为我信传如何。
  别纸
 中庸首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在天为命。在人为性。在事为道。性在内道在外欤。
言命而明其不可易。言性而明其不可离。然所命者即所性。只是一理。而有赋受之异。不必分命性说。曰性曰道。明其为体为用。则体存于中。用著于外。只是一物。而有动静之异。不当以著于外而谓之在于外也。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3H 页
戒惧谨独动静云云。
戒惧是兼动静。彻头尾工夫。谨独是己所独知。一念初动。万事方萌处。故表出而特言之。然相对说去。则不害于分动静。
答朴睦卿(周云)
夙讲世好。末由一奉。近闻佩符邻邑。声光密迩。区区向仰。殆日夕焉。望外获拜惠问。辞旨款曲。承领至意。感荷难量。谨审侍馀政体万重。仰祝之馀。敢诵程夫子座右书四字。为执事今日勉。幸须留念焉。孝述衰壳仅存。而精神都陷。些少看阅。倚阁已久。即一尸居馀气。而如执事不能俯烛情实。至有推借之语。令人愧窘无已。先集因物力凋残。谊分之家。未能广布。今承俯示。一本仰呈耳。
答金仁瑞(镇麟)
昨秋惠疏。尚未奉覆。方深愧恨。望外令胤远访。申以手疏。寄意甚挚。谊固然矣。而苟非眷恋之至。何能如是。谨审肇夏。侍馀制履联棣支啬。仰慰良深。孝述宿病尚未快祛。日用酬接。太半颠倒。儿曹轮感。迭相传痛。每在戒虑中柰何。胤君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3L 页
连岁左顾。其意甚厚。但谬托失人。所谓身勤而事左也。然不废来往。以续前好。是所幸也。状文依示改呈。如有未尽处。更为示及如何。匆匆修谢。所怀万万。或可得于言外耶。
答郑姬伯(致周)
向书未覆。今书又至。深感不较。欣慰曷胜。矧审冬令。棣履珍毖。亚庭连护。业儿胜冠经疹。醮礼又近。重重大关。平坦履历。甚可喜也。孝以诸孙疹警。数旬被恼。昏惫忒甚。日用际接。一任放倒。顾省平生。第有愧恨而已。
答李美伯(徽永)
久阻颜范。第切瞻溯。即奉惠墨。溢幅缱绻。披玩数回。足敌面晤。其为感幸。奚啻朋锡。谨审新元。静养节宣神卫康奉。孝述衰颓已甚。精神昏愦。书册之事。付诸笆篱。日用只增过尤。无以为说于相爱之地。因念执事固穷博观。实多朋友资益处。而合席未易。叹恨柰何。先先生文集。今承刊役将始。斯文盛事。孰不仰贺。但道会事卜以 因山前。恐涉如何。稍退日字。正合事例。幸更探佥议而为之如何。前日奉玩盛制。固有续和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4H 页
之愿。而但文辞短涩。尚未措手。当从后不敢忘矣。
答权泰卿()
险岁驰恋。尤倍他时。乃荷盛念。远垂书问。擎读良久。欣喜不可量也。谨审始热。棣履起居珍茂。慰祝满万。孝述不学而老。居然到胜冠周甲。而胜冠之年。曾抱终天之恨。追惟当日。正倍悲恸。戒诸子以不得置酒为乐。而乃以传者之误。致烦远念。有此委存。其意则甚厚。而私心却自不安耳。
答郑宽彦(世容)
向枉已感勤意。而手书又珍重焉。古人百朋之锡。殆不足以喻此也。因审肇炎。重堂鼎茵对序康卫。省馀棣履崇毖。熟复经传。日有征迈之工。区区溯祝。非虚语也。孝述浪过一生。无所猷为。人或见其老耄。疑其与闻往事。与之相从。而自顾无闻。无以副朋友相期之意。如贤者当以通家之谊。相与而已。又何为谬加推许。求听于聋求视于瞽。而不自觉其失计也。令人羞愧无地。自念平生放弃。及此老昏。幸两耳不至全废。若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4L 页
得高明在傍提惺。则庶可为今日补过赎愆之道。而是亦有数。浩叹柰何。
答郑宽彦
迩来神识昏昧。笔砚全废。客腊荷先施之问。实感不遗之眷。而稽谢至今。益重不敏之过也。第问寡之意。诚不敢当。而窃覸哀史克追先绪。立志坚固。彝伦笃厚之地。日用接际之间。详密周遍。无有遗失。苟能一意著力。读礼之暇。潜玩经传。深究细绎。则不患不得其正当门路矣。但恐居忧致哀。不能裁节。损伤元气。宿慎闯添。则此实无穷之虑也。幸思古人全孝之方。以副知友之祝。如何如何。
答李汝龙(章云)
向时临枉。诚荷勤意。今又远惠华函。溢幅缱绻。披玩感佩。奚啻朋锡。谨审肇秋。静里起居清胜。孝述衰颓日甚。全没事为。自怜柰何。俯托文字。固非其任。而重孤盛意。谨此构呈。如可妆定而用之。则须极意梳洗以见教如何。别纸所教。偶贡愚见。致有烦问。悚仄无已。追去柏谷事。只删以是时三字则似稳。静庵同年事。不得不往复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5H 页
愚川然后有所改正。然鄙见但据静庵行状为言。幸详考其时事迹如何。
答芋洞李氏门中
地步阔远。书面俱阻。每念先世追随之事。未尝不惄然也。乃荷远赐存录。特惠情翰。深感先施之意。益重不敏之罪也。即日冬令。佥体起居神劳恺悌。孝述合下阘茸。重以衰颓。自知不得与齿于人。而分外 除命。惶蹙不暇。相爱之间。不以为忧。而反用贺语。益令人羞愧无已。护军府君后事寥寥。香火无资。佥执事推孝虑远。有所经纪。令人钦叹不已。孝述忝在外裔之列。敢不惕厉同事。略此仰助。惟望佥执事措置得宜。终至有成如何。衰病缠身。不得进参会席。又一恨也。
答许圣砺(鉐)
始谓无妄之祟。勿药自效矣。连闻根蒂尚存。日事刀圭。区区贡悯。不啻在己。乃于调护之暇。特惠手墨。苟非相爱之至。何能如是。因审萱闱鼎茵万康。第慎节尚未完复。上贻惟忧。在下忧惧。安得不然。而燥郁之气。有害于调补。须平心降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5L 页
气。常在和顺境界。时时将前日已熟底文字。微吟而缓诵。则治病之道。养性之方。一举而两得之矣。如何如何。孝述神昏眼眚。愦愦度日。无足烦说。向来柳院之会。只是句读间零碎文义。亦恐差谬。况进于是者乎。外间相传。亦增愧忸耳。
答李士用(闻九)
客冬惠访。多感厚意。归后垂问。又复郑重。披玩再三。慰豁叵量。第贱疾跨岁。奉谢此稽。愧恨不自已也。即日春暖。奉晨起居益膺多祉。温绎古书。日有趣味。一念溯恋。盖无虚夕。孝述神气日耗。兀然为穷巷陈人。而执事乃累辱惠问。谬托文字。自顾贱弊无闻。何足以当是寄哉。第求蒙问寡之盛意。有不敢虚负。敢此忘拙。仰备采择之万一。幸望痛加抉剔。无惜示破。如何如何。
答安舜宽(孝寔)问目
 父在母丧。十一月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自是礼之常也。而鄙家先世以来。未有此等变节。十三月之制。既用大祥节次。仍著黪冠黪带。则至十五月禫时。无变制之节。未知何以得当也。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6H 页
所询疑节。礼无明文。然十三月后。以白笠布网布带。用祥后节次。十五月后。以黪冠黪带。用心制之服。而鄙家亦用此例。幸更询礼家如何。
答李养吉(钟述)
前秋惠札。远寄山中。盖先世交谊。尚在记存。非徒以今日面分之雅也。惘手披玩。慰喜可言。便使既稀。老倦且甚。未即修谢。慊恨无已。谨问维夏。侍奉起居珍相。区区溯祝。孝述病中不能整理旧书。无况可言耳。来书自谦之语。足见点检之意。幸及此强壮时节。虽有干务之烦。勿忘书册上工夫如何。孙儿往来华门。从此便信可得源源。幸惠德音。以慰远想。
答许而肃(礹)
尊王考府君奄弃朋友。惊怛尚未定。服史乃于馈奠之暇。奉遗书而来致病枕苦恋之意。私心悲感。尤当何如。第念书中所托。自顾迷劣。恐不堪此。惟有各自饬厉。以续前日之好而已。奉别后为日且多。不审此际。尊庭苫体支啬。侍馀服履连相。惟愿节情自持。以尽仰宽之道。襄事向承俯问。未及详言。若山地卜得洽好处。而积其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6L 页
诚意。则容有差退。若广求踰时。则恐或未安。大抵地理未可知。事故又难预度。苟于先山局内环抱完固处。趁礼月为之。似合道理。既承情问。敢陈区区。非敢望其采用。惟在孝思深量之如何耳。
答李英修(钟韺)
昔年左顾。已荷勤意。归又惠以长笺。说尽情曲。此意何可忘也。第缘身疾二载沉痼。无暇笔砚。阙焉未有以谢。愧恨深矣。居然岁换。未审学履连得珍茂。远溯未尝已也。孝述病根尚未快祛。精神如在云雾中。如干寻数。正如漏器盛水。日用应接。太半颠倒。第有愧恨而已。来喻若有相资之意。便是借视听于聋瞽。幸自今以此物之抵老无成为戒。及此年富力强。硬著脊梁。趱进工程。亲近书册。精加玩绎。则凡为知友者。亦有幸焉。深所望也。
答黄孟绥(万祚)
阻恋之馀。忽奉惠问。感慰实深。谨审秋凉。侍馀做履珍相。区区慰溯。孝述日暮道远。心力疲耗。不复更堪看讨。顾念平生。第有愧恨而已。院事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7H 页
自是大同。彼此情事。不言而可想知矣。所询节次。素昧礼书。而重孤委问。略贡愚见。或可更询他处。不至误礼否。
  别纸
官令出于仓卒。权奉斋室。事势似然。
鄙门则欲依祧主埋安时节次。以殷奠行之。而曾是俎豆之地。故兼设簠簋。未知果合于礼宜否。尊家则已奉斋室。但用殷奠如何。
埋板节次。作小几奉藏牌子。而百拜后埋之。或依此行之否。
答秋得来
追服一款。深服不匮之孝思。好问之美意也。退溪先生答人云一朝猝然为攀擗之事。正是难行。不如素服行素终其月。且不与宴席。(不记本文而大意如此。)吾外王考从兄弟。皆于周甲之月。素服素带食素。不与吉事。此为遵行之已事。大抵追服事。古昔先儒皆许伸人情。而退溪以后未闻其特用古礼。盖非中庸之道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