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疏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H 页
辞敦宁府都正疏
通政大夫敦宁府都正臣崔孝述。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臣屏伏田野。癃病衰朽。初无短长可以供当世之用。不自意 先朝庚申。猥忝荫途。而病未趋 肃。臣分都亏。生不如死。惟我 殿下嗣玆新服。乃于今年正月。以臣年满八十。超升通政。又于本月初一日。以臣为敦宁府都正。臣承 命陨越。未知所以措躬也。 殿下睿质天纵。 圣学日就。化理清明。八域含生之伦。莫不引领相望。臣虽无似。蝼蚁微性。未至全塞。独无怀 君恋 国一觐 耿光之至愿哉。固当扶舁登途。一肃 恩命。获瞻 天颜。退填丘壑。无复馀憾。而第伏念臣本无敦宁于本府。揆以公格。在所当递。且臣宿抱奇疾。晚益沉痼。脉息仅存。而神息已离。万无竭蹶趋进之望。玆不得已陈章县道。仰㬥情实。伏乞 圣明俯赐鉴谅。仰禀 东朝。亟命攸司。臣所有职名。照例递改。以存公法。以安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L 页
私分。臣无任屏营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上立斋先生
违拜侍右。倏忽已月馀。顷尝付一书于递便。窃计已入关听矣。近日凉生。伏惟道体节宣。神相万福。观玩有章。应接适宜。膝下诸位。承欢怡愉。有可乐而无可忧者否。伏切慰祝。无任下诚。外孙慈候。比前益少宁日。祇有煎惧而已。自失父教。惟漆室从大父。为家门依归之地。而今又不幸。许多公案。茫然无头绪。加以偏驳之质。无从以矫揉之矣。亟欲进陪床下。得闻诲言。而事扰多掣。地又数百里以远。一岁之内。问候之行。仅得一再。而从容求教。又未多时。则一曝十寒。窃恐其无望于进就之工也。然合下资地钝滞。无以振发。则事势之拘碍。又何足援以为说耶。古人有以一言而终身行之者。窃念昔者燕侍之日。所受至言。不为不多。而终是悦而不绎。从而不改。至于今无一分实得。每念之只切悚恐耳。
上立斋先生
春日渐畅。伏惟调护颐摄体度。日享平常。徒切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0H 页
微忱。无任献祝之至。外孙亲节。近幸无大添损。然何敢以一日之宁。而忘其惧耶。所业固不敢自分放废。而因循渐染。不觉坠堕。读书则每多忽于平易。检身则未能一于谨畏。做措之间。可畏可耻者。盖不可胜计。窃伏念孝述之往来周旋于门屏之侧者。亦已多年矣。反复镌谕。浃入肌髓。苟非丧失本性者。岂不惕厉振发。而惟是气质颓懒。志虑未定。不能鞭辟近里著力做去。每中夜以思。不无悔心之萌。而亦只是霎时耳。如使更入床下。稳承至诲。则虽此顽愚之资。犹有可教之地。敢不竭力著心。俛焉孳孳。以副教诲之万一。而世故侵寻。一向汩没。无以自拔于流俗之中。柰何柰何。
与蔡参判(弘远)
屏伏穷乡。山河远隔。虽未尝一登门屏。稳承音旨。而区区向慕之忱。何曾自后于人人也。即日台候节宣连护万相。 皇天降鉴。白日重回。先先生盛德大义。复得彰明于世。实由诚孝所格。而系是吾党之庆。孰不相贺。而如孝述者。奉老艰护。畏痘深处。千里远役。实未之暇。何敢望大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0L 页
度曲恕也。文集剞劂。已自吾岭担夯。净写付板。定有其期。儒林公颂之外。鄙家碑文。揄扬潜光。当日隐遁之迹。赖而不朽。后人尊信之编。且将焕然如昨日事矣。幽明感激。尤当如何哉。玆使三从弟观述替造轩下。以修起居之候。兼陈抃贺之情。自馀都留口传耳。
与李判书(羲发)
旷阙起居之礼。已历时月。每自讼慕德之无诚也。 圣朝恩遇。超升正卿。德卲年高。固应有是。吾岭人士。孰不相贺。况如孝述慕庸之心。自谓不后于人。而尚未得趋走门屏。粗伸私抱。愧恨之极。不敢自已。近日秋凉。台体节宣益膺难老。不胜慰贺之诚。孝述老人久患泄痢。真元陷下。复常未易期。祇有煎惧而已。自顾遽然作七十无闻之人。年来颇欲推寻馀绪。庶几受用于日用之间。而灵源不净。茅径难开。间有一二知见所及。而尚未能体之于身。恐终为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矣。惟伏祝体事加护。为时自爱。
与柳相国(厚祚)
所居僻左。道途又绝远。未得以书牍自通者。盖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1H 页
屡十年。窃伏念閤下克追先绪。舆望咸归。 天鉴孔昭。擢置百揆之任。吾岭与有幸焉。特以恬退之义。旋归本庄。坐卧山水中。进退之间。绰绰有馀裕矣。伏惟犹寒。体候神相万康。令胤贤彧左右唯诺。讨论经史。区区仰祝。不在人后也。孝述罪戾在躬。祸及长子。冤苦之怀。无以仰闻。先府君先生文集已为刊行。斯文之幸。鄙家往复。曾因坡回转呈。果无不及之叹否。武陵李监役从叔侄。特蒙 朝家记念。谊分所在。实有柏悦之情耳。
答金方伯(学性)
屏伏穷巷。病与为邻。自分为乡里无闻之人。不自意降屈威尊。辱赐宠翰。盥手擎读。为之感缩无已。仍伏审台体动静神相万重。区区曷胜献贺之至。且伏承庶事纲理之馀。又有聚士设讲之规。足见閤下承流宣化兴学诲人之美意。既又要令草野贱品。共睹清筵盛谟。顾孝述虽庸陋蔑识。敢不竭蹶趋走。思所以不负勤命。粗伸私分哉。第以蒲柳之质。积抱疾病。近又足踝成尰。日夕呻呓。万无出门户蠢动之势。生长蓬荜。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1L 页
自阻于南土百年所未有之盛事。愧恨之馀。尤切悚蹙。惟伏祝加护鼎食。以慰瞻仰。
答申方伯(锡愚)
日前上复书。控陈孝述之不肖无足备数于训迪之任。而今又荐垂长笺。辞旨勤缛。伏读感极。继以悚昃也。孝述识肤年老。即山里老圃穷民也。何敢与议于引进后辈。绘䌽振翼之化哉。窃伏念閤下所以屡叩悾悾者。岂真以其言为可取而然也。特以孝述生长玆土。谙悉乡习。将使通下情而达民志。欲因俗以为治也。若以自揣之审。而一切控辞。则非徒逋慢之无所逃罪。是乃自阻于成物好问之道。第当趋走下风。窃瞻礼士之仪。而终恐閤下至诚企望之意。将不免抚然而生悔。则是又孝述之罪也。
答申方伯
昨冬以后。讯遗之眷。迥出寻常。且以孝述若将与议于讲道诲人之席。揆分揣义。合有一番拜门之仪。以谢不敢当之意。而病伏颓懒。迄未之果。第自讼逋慢而已。今又荐垂下问。辞意过恭。奖拭逾分。为之愧惧惶蹙不自安也。因伏审旬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2H 页
宣台体。恺悌增休。仰慰区区。第书中临枉之教。何其过也。夫世教衰而民不兴行。苟趋禄利之场。其心思固已渗泄于彼。而不知有此事久矣。乃閤下以躬行心得之馀。责之以天赋固有之性。使一方人士。得有以涵濡于道德之波。此殆挽近以来所未有之盛举也。虽此庸陋无所短长。岂不欲竭其愚昧。以仰塞明教之万一。而惟是知识昏短。导迪无方。未有一分可收之效。诚恐鲁钝浅劣。适足以重伤閤下知人之明也。属此棠车未发之前。力疾奔赴。仰布私悃。固知为微分所安。而近添阿睹。负席叫楚。微风乍触。症祟尤剧。出户彷徨。欲进旋止。虽以大度容庇。安敢望深烛实状。曲赐宽恕耶。仰恃眷遇。悉露心腹。伏惟閤下。哀怜而裁处之。千万望幸焉耳。
答李方伯(参铉)
杜伏山樊。自分为化中一弃物。其于当世大人君子。无由以获衬声光矣。乃蒙閤下特降威德。辱赐手翰。假借接引。极其勤挚。伏读以还。感愧交并。因伏审晚炎。台体节宣对序增福。仰慰实深。 大殿诞日望贺。固是臣分。而乡饮礼之因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2L 页
此并行。亦閤下好古爱礼之至意也。粤昔盘湖尹相公按道时。尝行是礼。至今六十馀年。风声题目。尚为儒士之传诵。而今閤下修举废坠。欲仿而行之。虽此昏愦之物。亦不任抃贺万万。况俯速之下。岂不欲夤缘获拜。仰睹盛仪。而犬马之齿。辊到八耋。少有劳动。辄发眩仆之症。不能出山外一步者。已许多年矣。用是徊徨不得仰副谬眷。悚蹙惶窘。措躬无地。月前辞疏。未知近例。而下教如是。诚感指导之盛意耳。
答李方伯
日昨下问。极荷眷厚。而乃今荐赐手翰。辞旨款曲。奉读再三。惶感又一倍也。因伏审日来。旬宣体度一向增福。区区不任慰祝。向日仰复。披露衷情。而未蒙关听。至有再教如是勤挚。尤不胜悚昃万万。是必閤下误听浮言。未烛其实状也。孝述于礼固素昧。无以当其责。然夙仰高风。岂不欲一近声光。稳承嘉论。而蒲柳之质。摧败已甚。眼病眩晕。不便省视。腰疼脚痹。不利动作。即一未冷之尸耳。所以家庙奠献。先楸省埽。未免使子代行。乡邻之所共知也。又窃念岭中先辈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3H 页
呈病辞职之馀。不敢与人讲礼论理。盖以酬接人事。便若无病。为惶恐故也。今孝述获蒙 恩除。感祝无地。而老病自诿。黾默待递。夙宵惶蹙。不堪自裁。况山外移动。又非家里设讲之比。分义之难安如是。玆敢更具事实。仰陈微悃。语出实际。非敢饰诈。若蒙大度包容。深谅而曲恕。则尤何等感颂之至。
答任绣衣(应准)
伏承尊札。谨审行幰气体神相万重。孝述杜门屏伏。窃食自废。殆六十七十而无闻焉者。閤下何从而知之。乃降损威德。既辱书问。兼以珍馈。何其勤厚至此。拜受惶感之馀。窃恐远迩传闻。或有以议閤下咨访之道。则亦岂小故哉。至于辞受之节。非庸陋所敢议者。祇自悚蹙而已。
答赵参判(亨复)
下车以来。寻常念及于鄙家先迹。向于簿书之暇。不惮委枉。聋渊隐遁之迹。仁洞施设之规。靡不旁搜而遍观。非直为玩赏景物而止耳。私心感荷。殆若不容于中。亟宜趋进门下。以候起居。而冗扰多掣。迄未之遂矣。乃反盛眷重沓。更惠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3L 页
手翰。副以数种佳品。伏切悚昃。不知所以鸣谢也。因审视篆体力。恺悌神劳。伏慰万万。孝述奉老粗遣。而于寻数之事。一切权倚阁。日用云为。自分为村巷间一陈人。何足与闻哉。惟愿加护自珍。兴学诲人。以副一方人士之望。如何如何。
与姜判书(时永)
湖岭落落。声息顿绝。拊念先契。徒切慕郁。幸因季氏佩符南州。得承近日动静以自慰也。伏惟新元。台体节宣神护万相。远庸驰仰之至。孝述老母今年九十有二。真元陷败。扶护无术。属此新年。惧多于喜。自顾赋气虚薄。衰相转剧。未得自勉于职分之所当为。荒坠先业。靡有馀地。实无以仰提于谬眷之下也。伏闻 国朝宝鉴刊布八域。实万世之龟鉴也。曾王考翊赞 除命。在甲辰 建储初。而近有乡邻一士友。为言奉玩 正庙实录中。有与朝臣问答之语云矣。今承癸卯 筵教载在宝鉴。 圣恩如天。报答无地。录示之意。又出寻常万万。铭之在心。不敢忘也。实录或在贵案否。若得其时事实。则当入年谱中。若蒙远念。则其为感幸。尤当何如哉。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4H 页
答郑判书(始容)
获拜清范。不记在何年。惟是聋渊水石。尚留馀馥。未尝不向风驰慕。而千里落落。无由更奉。且于年前倚庐之日。祇随例纸面仰唁而止。第切愧恨而已。即日霜令。伏惟台体动止万重。区区祝仰之至。孝述老母气力随年陷败。扶护无策。私心煎惧之外。蒲柳之质。陡觉衰惫。职事未免弛废。愧无以为说也。乃承盛谕存录过厚。至以不相见为恨。顾此浅劣。何足与闻当世之事。祇当饮啄山间。以俟明公功业之成。惟祝为时益卫。以副悬仰。
答地主曹侯(锡玄)
猥蒙存录。特垂下问。兼以赠遗。拜受惶感。不知所以为谢也。因伏审视篆体履神卫。仰慰区区。孝述奉老粗遣。随分饮啄。而岁暮之感。益难自抑柰何。承以簿书之烦。未暇调护。实庸贡虑万万。然涵养有素。应接随遇。苟能以静制动。以简御烦。则平日蕴畜。日有符验。而百里治教。日益宣著矣。是区区之祝也。亟欲趋造门下。以谢谬眷之厚。而遍域痘火。势难冒危。容俟日后。而悚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4L 页
昃则甚耳。
答地主金侯(琦淳)
伏承下书。自棠营聚士讲学。此实旷世盛举也。此令之下。将见一路风动。恢张礼乐之教。拭目可待。实不胜攒贺万万。第伏念讲长之名。猥及于穷巷浅劣之身。顾孝述禀质愚騃。识解卤莽。本不足以随诸生之后。而况又近遭逆戚。疾病沉痼。寻常应接。尚未免七颠八倒。其何能周旋于礼数之席讲说之场哉。玆敢仰陈事由。毕露衷情。伏愿亟赐改递。以重公体千万。
答地主金侯
既屈华旆。又降宠翰。实非私分之所可堪。百拜惶窘。不知所以鸣谢也。伏审视篆体候万重。何等伏慰之至。窃伏念人亡教弛。此学殆绝而不讲矣。乃今得之于百年响寝之日。是天所以幸一方之士也。閤下不知孝述之不肖。使之备数于训迪之任。固知其非其任。然钦颂之极。未暇固辞。所以于仲秋参席。粗疏之状。毕露无馀。则不当更袭前谬。而俯速之意。又此荐及。苟以孝述之浅见蔑识。每充讲讨之列。实非所以重其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5H 页
事之道也。悚蹙之极。亟宜趋走。面达其不敢当之意。而所有贱疾。当寒益苦。不能出门外一步。彷徨踧踖。谨此呈辞。语出实际。非敢饰诈。察此情私。转告澄阁。得蒙矜怜之泽幸甚。
与姜庆山(羲永)
便信乍阻。霜风戒严。伏惟视篆体力万卫否。幸因华旆近临。获承眷存。而转承近日有赋归之意。京乡脩邈。自此无由以源源。且念夫仁洞约。聋渊泉石。是先大监所尝顾念处。每欲与执事一番啸咏于其间。亦追述之一端。而好事之难成乃如此。私心怅叹。尤当如何。即欲进饯。而方病泄痢。累日沉苦。未即遂计。怅恨无已也。
答内叔渔樵斋郑公
前便下书。伏读再三。恍若亲奉几杖。窃听音旨也。忽又多日。伏未审燕养体度益膺难老。庇下佥节次第康迪。区区慕虑。无任下忱。甥侄老亲气力。渐非昔时。人子煎惧之心。未敢夙宵暂弛也。下教缕缕。欲其随分应举。固知其出于眷眷之至意。而区区私心。初非不屑而不肯为也。早当家干。未曾用力于应举之文。然既无真实用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5L 页
心处。而徒以不应举受人指目。则亦非私分之所安。是以强颜就试。为塞白呈券之计。惟曾王考忌日在八月廿二。无他兄弟可以替行。故试所稍远则断然停止。人亦无议之者。数十馀年之间。赴试者仅五六次而已。及慈氏年迫八耋。疾患侵寻。痘警连年。未暇安坐。则无旷日离违之势。科事不期废而自废矣。至于昨年。则试所在鄙邑。亦在所酬应。然虽占乡解。既不得远赴省试。则姑为避谤之计者。亦未免自欺其心。是以一例自退。而但为知旧寻访。暂为往还矣。
上渔樵斋
旷阙候仪。已多时月。慕郁之私。第切于中。伏惟和煦。静养体度对序增卫。杖屦啸咏。日有琴书之乐。恨无由摄齐几下。稳承嘉诲也。甥侄亲年渐高。少宁多愆。下村告警。方在戒严中。私心煎虑。何以仰达。外王考师友闻见录中。曾王考言行劄录。蠹翁在世时。以誊取附录之意。禀质于外王考。则谓言初为私自省览之备。然今为附录。未为不可。则公字换以先生。余字直书以名。以是为教矣。今誊本不幸见逸于蠹翁家。昨年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6H 页
书托敬夫更为誊来。则是旧本之未及改正者。玆敢更告颠末。敢望覆教。
与李丈(秉铎)
岁改春尽。尚稽修起居节。岂敢曰有先世不忘之义乎。而惟有一段倾向。如水注东。亦恋德之心。犹有未尽泯耶。伏惟辰下。燕养体力。神劳康卫。下怀无任区区。孝述自少愚钝。事事不能及人。顾尝侧闻先生君子之馀教。粗知有志于学。而求之不得其术。俛仰先迹。感慕尤新。因念向年随陪杖屦于溪亭岫色之间。宛然如昨日事。而无由更奉诲言。徒切北望驰诚而已。
与李俛斋(秉运)
积年违拜。一纸替候。亦不以时。深愧浅之为恋德也。伏惟霜风。燕养体力神劳万重。区区慰祝不任下悰。孝述亲年渐高。宁日恒少。加以痘警近逼。焦煎之私。如何仰喻。窃欲趋侍轩屏。稳承名理之论。以少开茅塞之胸。而笃老之下。无远游之势。虽以家门付畁之重。不无些少志业。而不进则退。事务日益妨夺。路脉日就荒芜。每抚躬自悼而已。伏望时惠德音。有以提警之。所拱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6L 页
而俟也。尝阅先先生文集。与曹直夫论芝山问答大学正心章一有之疑。先生谓已见于退陶先生与李宏仲书云。而谨按退溪集中李公无此问答。惟谦庵月川二公有此问答。盖三贤往复。同载一册。无怪乎偶失照管。或可更取板本检看而改之否。
与蔡琴窝(必勋)
僻居穷隅。侦便未易。寻常起居之候。亦未得以时。每念平昔。第切愧叹。即日秋凉。旅候节宣万相。先先生褒 赠之事。该曹之尚迟回 启。未知有甚委折。而通国之公论已成。执事之诚意自格。有陨自天。岂无其日。但暮年精力。久留远地。诚有不瑕之忧耳。孝述亲候间添。复常未易。煎惧柰何。东社事良洞李上舍丈以堂长。夏初见临。以为待一番乡论。然后可举盛礼。而以执事之远滞为深恨耳。
与李所庵(秉远)
一书候问。不记何时。前月末获拜咸兄书。以审彼时动静。居然春序已尽。慕郁之私。又未尝已也。伏惟棣床体力连卫康谧。每拟一者趋进。周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7H 页
旋于清斋讲讨之席。而笃老下抽身未易。实是自外于俯眷之下也。因窃自念虽此穷居寡俦。苟以书册随分看究。则庶不无少分得力处。而合下履历每患纷剧。使未定心神。长在劳攘之中。颠倒谬戾。益无谓矣。拊躬自悼。柰何柰何。曾王考年谱曾已仰托。或已下手整理否。窃欲进承指教。因请奉还。而事故多掣。当乘间另图矣。王考劄记师门言行。祇是初年片草。然系是尊慕之诚。故谨写以呈。或可采录于门人记闻之编否。
与李素宇(家发)
怀仰德仪。岁深一岁。而逖违轩屏。自讼徒切。承有都正 除命。寔出 恩渥。忭贺曷胜。天气向热。伏惟燕养令体。益膺无彊之寿。祝仰万万。孝述年来静居。时读古人书。颇有会心处。庶几策励以填补黥刖之万一。而所有眼病辄又妨夺。愧无以仰副谬眷之意也。柰何柰何。
与都佥枢(晚圭)
逖违颜范。忽已三十年矣。一心向𨓏。未尝不在于几下。每因南来知友。窃聆气力清康。耳目聪
止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7L 页
明。 朝家优老之典。升秩三品之尊。真所谓人爵从之者。乡邻忭颂之馀。知遇如孝述者。曷胜祝贺之心。而第缘忧虞滚汩。未伸同庆之义。私心缺恨。盖未已也。伏惟穷冱。寿体节宣一向万福。时际遏密。不许子孙设酌。固知处事停当。深所钦服也。
答都进士(锡圭)
向者惠覆。承领盛意。而示事不能即行矣。属此老炎。不瑕有损于棣候动止否。孝述侍状依遣。而聋渊碑役。不量经始。事大力细。正悯人意。樊集刊钱分排于乡会之日。实得事宜。而又必从近收聚。然或恐太晚柰何。蔡令前月来住刊所。而以今初吉回还。刊本则二十七册。而岭中文字尽入云。刊所文字。顷使研院下人送于贵中。承示不及。或未免洪乔否。当谋合席答通。而第于今望有东社之会。若得贲临则何幸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