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x 页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附录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68H 页
挽词[族孙孝述]
玉京秋露溘埃尘。凤舞苍苍晓色新。劝君更进阳关酒。一闭黄垆无故人。
江村进士迥超尘。寒菊瘦梅境与新。诗书孝友潜修力。吾辈人中有几人。
江村进士迥超尘。负笈当年学日新。对山楼里春风座。会备冠童五六人。
江村进士迥超尘。耐久交情白首新。百年山社溪亭约。谁复人间知己人。
堪怜往劫与来尘。宿草茫茫不复新。空违孺子生刍奠。多愧延陵解剑人。
挽词[李秉殷]
秋风我马夕。东山水云中。块苏旧台榭。平安老竹䕺。主人摄仪出。一笑见天衷。为劳道路长。相怜鬓发松。娓娓语未半。遂及独庵翁。主人三叹息。逢君复一恫。德容君所爱。吾且语德容。生长楚南石。挺特阜娄松。明珠照短褐。红霓生荜蓬。凤凰龙虎什。早荷师门砻。功名成国子。志业做英雄。希调少人赏。白雪何濛濛。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68L 页
日抱汉阴瓮。经纶付药栊。确志穿溜石。研经透玲珑。百职在鸡鸣。乾乾夕以终。闺门自成范。遂为一区幪。穷山岁云暮。相期玉石攻。风斤忽丧质。其如命之穷。吾亦同心者。不觉泪横纵。平生金石意。形阔神独融。无限峨洋曲。萧萧视南鸿。秖今不尽抱。楸下执徐冬。六载遂千古。玆行愈填胸。独与稚善老。夜夜月朦胧。呜呼勿复陈。使我中心舂。
挽词[族兄永镇]
同游文墨自童年。萧寺楸斋共后前。岁暮江湖相爱笃。逢场每惜鬓毛鲜。
着意精专四子书。差强见得辨疑馀。自家期待宁徒尔。不与寻常俗士居。
风雪龟岩共转回。与君盟约岁寒隈。如何此日平川会。独不参看入地催。
独岩林树晚萧森。閒雅仪容更莫寻。万事如今都已已。不堪衰泪自盈襟。
挽词[族弟宅镇]
天降斯人若有为。毓金孕玉禀奇姿。试观日用彝伦上。百行源头是孝思。
寻源漆水上愚山。门路昭昭辟键关。笃信斯文蹈实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69H 页
地。身腴心富自安娴。
自古贤人多运否。安丰长隐邵南名。干㫌未及丘园里。世路终难陟太行。
数䕺梧竹独岩台。此是吾公有意栽。凤舞无期人亦去。也教魂梦久徘徊。
牙琴弦绝不成声。山水精神送远情。病卧寒床违执绋。相逢后约寄玆行。
挽词[李文焕]
名同莲籍德为邻。畏友平生有若人。秩秩威仪多士座。循循雅饬自家身。庭传诗礼昆谟裕。案贮图书学力真。凤舞亭空鸡梦晓。依然梁月旧精神。
挽词[都宇圭]
温润其心敬慎仪。六旬无日不孜孜。琼章为发前儒蕴。格说推开后学疑。花竹成行宜杖屦。图书满壁整襟缡。如吾何幸蒙殊眷。四十年今依仰之。
细算人世事。天心未可知。为仁终不寿。作善亦难期。前春黉舍别。安知千古诀。伫立公山路。悽悽对寒月。
挽词[孙廷焕]
早游立老门。晚筑公山室。好学平生志。视今谁与匹。以心不以面。托契似君无。恸矣今何去。吾生亦甚孤。
挽词[成镇教]
司马联襟二十年。席珍江北数君先。文章行义儒林匠。言论风仪学海仙。身世两忘心独好。起居相间梦长悬。平生积力经书劄。来世应师凤舞贤。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69L 页
挽词[孙养修]
天牖群蒙幸不遗。山南横出一枝师。无端枉费平生志。未暇受书独受知。
僬侥担子脊梁勍。暮读晨祠老益诚。可惜寿州诸刺史。荐中终没孝慈名。
兼善工夫物我无。前诗寄送汉江桴。如今庶见升平再。韵八哀词百感纡。
挽词[门生金锡钦]
凤亭深处辟缁帷。道德文章世所推。国子先生开后学。峤南多士得贤师。亲陪杖屦诚非懈。身绊孤𡞦岁与驰。万绪难陈诗数句。但将涕泪哭吾私。
挽词[金斗南]
寒潭风月影沉沉。中有深藏不市金。湖洛诸生空白首。荆湘多士泪青襟。亭凤迎宾何况味。江鸥无主若愁心。三旬桂院函筵上。琼韵铮然尚在今。
挽词[具性恒]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0H 页
哭公今日泪。同志又同年。雅望先师许。真工后学传。名何终上舍。孝可乃归全。泉下应无憾。儿孙总克贤。
挽词[金时德]
 独岩崔上舍。吾党之好学者也。近来学问之弊。以其论议。互相长短。而公自谓中立。优游于西南。折衷其要领。故其学益精详。八公琴湖之间。其俗贸贸。而即今谈诗而说礼者。不问可知为公之弟子也。天之生此人若有意。而终身坎轲。赍志没地者抑何也。粤在壬午夏。公以新榜进士。历拜王考于梅湖寓舍。王考款曲而言曰吾之切戚。有此君子人也。因使不肖辈指公为师表。而地步相左。未得源源讲讨。转头之间。居然已三十年前事。而公又作地下修文郎。万事已矣。吾党之小子。于何考德而取质焉。呜呼痛哉。呜呼惜哉。
大岭磅礴地。公生毓其精。文章是馀事。节行自修诚。早学愚翁门。迁谷出幽莺。晚游梅老庭。京洛菀有声。木榻当膝穿。太极在躬清。可使立于朝。束带宾客迎。天何降美质。功名只小成。噫彼上舍宅。岁暮瑶琴鸣。寤寐歌考槃。 圣代遗逸氓。所以三长笔。重叹附骥行。未做蚝荔会。每切云树情。愿得旬日暇。消我鄙吝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0L 页
萌。鬼伯椓贤士。青山举丹㫌。昏衢秉烛心。郁郁入佳城。菑畬经训大。留与子孙耕。陋巷春风古。空潭秋月明。峨洋弦断绝。独鸟啼嘤嘤。虚把蔡邕铭。怅望徐君茔。伤今拊畴昔。涕泪悲纵横。
挽词[全致郁]
司马非公荣。为亲寿暮龄。述蛾辞不获。皋比掇还成。早知砥柱恃。岂意屋梁倾。后学嗟无禄。遗经谁讲明。
挽词[具庆祖]
司马老仙舞凤庵。那知今日驾灵骖。文章事业倾江左。孝友风声擅斗南。教训儿孙明义理。逢迎宾客讨经谈。惜哉未遂平生志。吾党人中泪共含。
挽词[南大坤]
司马高名凤舞东。一心诚敬自家工。经纶大著施为上。文学深推讲论中。饮燕吾乡观古礼。修齐一室仰遗风。凄霜寒雪冬之夜。岩独崔嵬寂若空。
挽词[曹象奎]
真儒从古淑诸人。漆室愚山道义邻。莲榜功名馀事业。槐坛亭榭验经纶。昏衢曙烛明来学。陋巷箪瓢乐素贫。天不假之公数岁。舆丁亦憾九原晨。
挽词[朴玉铉]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1H 页
小少工夫着脚牢。立翁门下铸群髦。登庠虽早非求进。荐剡何荣竟自韬。遗案头经宜翼燕。盖棺前事但心劳。凄凉凤舞山阳月。留照空斋也自高。
挽词[李以祜]
读罢秋灯学士篇。山南今又葬公贤。杨家幸托琴书子。尚债犹馀丱角年。大器小成初志失。古人今见本心全。百年未拭龙亡泪。谁复林泉续草玄。
祭文[乡儒生尹景华等百馀人。]
公岳蟠结。锦水汇瀜。储精毓灵。公乃挺生。禀赋既厚。质性超群。不待矫揉。自有绳准。游于大方。益广志业。漆老真诀。立爷遗钵。鹭湖水谷。刮劘益章。为亲而屈。驰芬上庠。与时而藏。专壑幽贞。岩斋学规。凤亭洞约。实仿古制。足范今俗。八经图说。四子疑辨。扩前未发。贲饰斯文。衡扉深锁。自乐无求。九重邃远。㫌招竟迟。在公何损。吾党之羞。顾此颛蒙。孰非薰造。有疑必质。有事必咨。恃若蓍龟。仰如山斗。天胡不慭。遽易其箦。擿埴迷途。伥伥靡适。襄期奄迫。仪形永秘。一瓣心香。不胜追慕。伏惟尊灵。庶几歆只。
祭文[金晟运]
于虖。天之生善人。不数数然。生而为老成典型。殁而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1L 页
为吾党殄瘁。虽其素履有阶级。所诣有浅深。槩之为人物升降之所会。世道衰旺之所关也。凤村崔公。积累铢寸而邃学穷千古。淘洗陈腐而文章成一家。令闻广誉。盛德懿行。如后进薄识。其何说之敢赘。第推一事。以盖其馀。夫君子之学。贵在辨义利审出处。而见今世降俗漓。群趋而竞慕者。科目以为工。货利以为荣。而于是乎能反之。专意向上。不以得失欣戚累其心者。有几人哉。恭惟我公。以醇实之姿。闳博之才。趾美于台岩。就正于立斋。早了一事。杜门却扫。一生苦心。穷经信古。而至其居家细行。虽使古人在世。盖亦无多让也。惟其所学者正。故所操者确。始终履历。皭然无疵。而惜乎刺史不能荐。只以孤苦一上舍。终老于凤舞之舍。在公岂以是轩轾。而吾辈小子之赍恨。当如何哉。况如晟也。以年则兄弟。以德则师仰。而山川间之。未得源源于箴言之下。满幅笋束。殆无虚岁。誓将尘尘刹刹。百岁在后。而斯文之百六运会。夫子之警咳奄閟。虽复皇皇焉噭噭焉失声于几格之前。亦何及哉。公之三胤。举皆文雅俊洁。足以读父之书而成父之志。庶将嗣后益笃。无替世好。以效公平日眷爱之万一否。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2H 页
祭文[李圭祥,李在珽。]
呜呼。大岭以南。邹鲁旧邦。展矣我公。作干是方。斯文仪表。吾党矜式。时丁中否。士气寝索。习尚华靡。文趋浮丽。横流奔驰。滔滔皆是。公乃奋然。屹如中立。居贫固穷。怡然自乐。工专克复。志存矫救。奢而示俭。俭而示礼。空言劝诱。秉烛昏衢。贪廉懦立。闻公风者。有子克干。鸾鹄停峙。昔先父兄。与公忘年。相求于气。不孤于邻。林津风雨。汉水鲸波。握手谈心。长虹塞宇。肆余无似。猥蒙思勖。公实求蒙。开导弥笃。晚生蔑识。志又懦弱。耳提面炙。万不获一。天不遗耆。于何考德。大火再躔。重泉迥阻。敢竭微衷。下哭吾私。
祭文[门生李震容]
呜呼。峤南旧家。挺生先生。天姿卓荦。如金玉坚润。操修耿介。如冰渊临履。内而述弗庵之家范。外而受立翁之嫡传。先生之学正矣。渊源深矣。嵬嵬岩斋。翼翼凤亭。实为隶道之汾庐。基学之关中。而七十年高赀长物。只有一部经籍。半面江山而已。涵泳之乐。宏远之趣。固非浅腹管见所可窥测。而积累实学。旁通举业。荐以明经。升诸司马。斯可谓今世见君之羔雉。而先生之志。乃不安于小成。退修吾初服。逍遥于栽花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2L 页
植竹之庄。唫弄于雪梅月梧之庭。不以外物累心而以养閒为事。不以句读为学而以穷经为务。阐扬微旨。辨为四书。以为后学烛幽之鉴。所谓良工心独苦者。正为吾先生准备说。而有功于后学也。岂不挚矣乎。噫彼穷乡眼目。不知正道为何物。不为蜀日之吠者几希。而其所磨砻道义者。皆当世大君子人也。游于洛下而有鹭湖洪公推许之深。求诸道中而有大坪苏湖答问之益。岂非一国之善士而斯友一国之善士者耶。呜呼。粤在丙午之夏。获拜先生于岩斋。昼而有课。夜而必讲。以课则每以多疑为贵而惟患其无疑。以讲则常以问难为急而惟恐其不问。中夜讲讫。互问迭对。以为相长之道。盖出于诲人不惓之诚心而勉学者之疑问也。至若重践履办宾主六个字。实为生平佩服之元符。而且于大学答目逐条下批。燎然若指掌而提耳。至今奉读。手泽尚新。呜呼惜哉。小子之获拜先生。于今七个年所矣。一自归后。家祸荐酷。无月无忧。而一发馀生。百故萦回。非不知积年床褥。患候沉重。而一未趋诊。居然三燧已改。而亦未晋哭。今日之哭。虽出于追慕之不能已者。而岂足以仰报平日勤诲之万一耶。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3H 页
祭文[族弟宅镇]
伊公美质。邈焉寡仇。秀形端䫉。天赋且厚。清范懿行。浊世超迈。奉亲承祀。殚我诚虔。操心持己。绝人巧谝。于家于乡。惟义是全。于事于物。惟仁是推。游于大方。着脚实地。平生素业。有此方册。洙泗洛闽。上下出入。摘抉杳微。分析幽奥。施之当世。何所不可。胡丰其赋。乃啬其身。卷而怀之。老此林泉。如假以年。可式来学。天何不慭。脩途遽促。阊阖既邃。㫌招竟邈。昌黎已去。贞曜孰谥。公虽无憾。我则多慨。顾此不佞。并生一世。雁行相随。自髫及暮。如鲎寄虾。若蝇于骥。莸薰虽殊。蓬麻共长。公不我弃。谓我可共。是以莫逆。源源常常。往在昨岁。余婴奇疾。是时我公。亦在床褥。闷我忧我。以书以问。我亦虑公。两相存讯。凡几月日。公箦先易。闻公之讣。胸臆欲塞。踽踽𨂙𨂙(凉凉)。独存何意。有时入梦。相欢如故。觉来还虚。我怀如痴。灵若有知。能不怜我。
祭文[南履远]
呜呼哀哉。环峤之南。礼义文物最著于吾东者。以笃行之明贤。博识之硕儒辈出之地也。挽近世真风告逝。大雅不作。俗尚章句。乡无矜式。公起布韦。才华彬蔚。漆室抠衣。愚山传钵。馀事文章。实地工夫。为亲而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3L 页
屈。早年甲科。修齐有方。隐逸无悯。八经图说。四子疑辨。雩坛凤亭。沂水琴湖。里社开讲。黉堂习礼。藏器于身。不劳绳削。惜乎。其出于海东山川褊隘之地。未得壮游以展其抱负也。盖其笃行则抑可次于名贤。博学则真可谓之硕儒。蕴之为经纶。行之为事业。是知独善兼善。大关气数。而立志立言。足与斯文而不朽。呜呼惜哉。自余童丱。十里追随。质性虽悬。义气相符。年不及我。文不如君。临门识跫。扫榻开颜。无故嬉戏。有时慷慨。荏苒老大。深笃交谊。令胤京解。庶几继美。迷儿薄识。难疑承诲。迟暮团栾。尚多馀日。君子若人。天何速夺。川舟失棹。云鸟折翼。岁月颓波。梁尘委积。我思故人。何时复还。窗梅月宿。墓草霜新。如我衰病。归日已忙。修文博士。委访云乡。
祭文[李东馥]
呜呼。公岳钟气。琴湖毓精。守操清雅。禀赋刚明。派分漆老。渊溯立翁。沧洲感寓。箪瓢乐空。早游国子。晚荐乡贤。学究四七。虑兼百千。郢斤谁试。炉金自鸣。介然石叟。嗟哉董生。齿逾蘧化。志违范忱。珍堕儒席。风悲士林。尚债未毕。杞堞已倾。人兴五噫。世远三英。家有孝友。洞无主人。俗犹不古。孰能采真。舞亭凤逝。独岩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4H 页
龙藏。迹陈罗宅。约留吕乡。文种不绝。宝树愈芳。呜呼。一赘高门。三纪如流。论今话古。抗肱拭眸。交袭芝兰。情吻针磁。畴云益友。俺视尊师。羞此不腆。泄我所哀。一声长恸。五肠如摧。
祭文[门生南守明]
呜呼惟公。敏悟其姿。谨厚其容。刚方有守。绳墨是从。早承庭训。发愤笃学。就正有道。益励志业。初年执经。漆室门下。晚游愚山。自期远大。工夫的确。门路明正。圣谟洋洋。玩索涵泳。铢累寸积。累岁计月。名登雁塔。馀事旁达。谢绝声华。守素衡门。左图右箴。乐在寻温。对越方册。惟四子书。洛闽诸家。无不卷舒。敬之如师。信之如蓍。自非圣贤。不读不思。盖公本质。精粹高明。道在平常。必敬必诚。日必早起。见于家庙。退坐书室。高拱端步。卓彼岩台。誉髦跄跄。凡其教法。师门典型。重本该末。后艺先行。穷理之方。为己之程。余在辛卯。获登门墙。开我迷方。竭之两端。语近晓远。语易晓难。花山一序。为我指掌。赖以奉行。惟惧或放。志切迁舍。诚乏赢粮。每祝期颐。志气充刚。何天不吊。奄忽至此。拜违如昨。居然六祀。奔赴后时。痛曷穷已。
祭文[门生裴克绍]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4L 页
呜呼。刚正其气。明粹之姿。精金铿锵。秋月清孤。早事时文。洛十湖三。发迹寡固。夙志沉潜。始笈于漆。大诩期待。终焉传钵。立翁依归。学究心性。礼质疑谬。分精析微。屡许起余。讲夜遗什。密付微意。遂以担着。有契必书。疑辨四子。经配八图。牛蚕细解。阃突深窥。旁畅于数。劄易蒙疑。独岩图书。舞亭风月。于以玩乐。相羊暇日。春坛设讲。诱进诸生。方领句屦。庭揖济洋。婺源馀忧。词业横骛。为开一路。缘此接彼。方余纷竞。以公令见。既承画镂。亦闯篱藩。积和发英。散深文章。清修苦节。精笃力行。鹭湖讲学。陶院慕躅。徒步千里。好善实笃。居家尽礼。丧不用酒。先辈所难。俗习攸骇。胤贤敬承。庶趾先声。斯文不幸。遽捐后生。儒林涕泗。安所取裁。愧余奔忙。未及奉诀。略缀数行。敢陈微愊。
祭文[门生朴泓祖]
大岭之南。元会运下。古家二酉。皆归蟪蛄。寥寥百世。斯文其殆。嵬彼独岩。众垤咸仰。毓精蕴采。公于是降。端雅气像。俭行工夫。读孔朱书。释孔孟义。车之指南。鉴之烛幽。长程结轫。中如摘髭。山泉养蒙。至愚可破。晚生末学。那敢管窥。总角之年。猥承循诱。教之有方。先以务实。微辞奥旨。提撕警觉。委墨远慰。感荷铭肚。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5H 页
地望宿舂。信息江湖。公遽捐馆。陪侍无地。
行录[族弟宅镇]
吾族有笃学君子。君子谁。凤村翁是已。翁长我二岁。而以亲则同祖。以谊则同门。由黄吻暨白首。肩随而相知者。莫吾若也。公之言谈举止。多有所矜式来后。不可泯灭者。而性疏材劣。未能一一记忆。只以平日所观感者。略叙颠末如左。公姓崔讳象龙字德容。系出庆州。中世有讳诫官至县令。以壬辰勋 赠兵曹参判。有讳东㠍。以遗逸荐参奉。寻除 孝庙潜邸师傅。至明社屋。遁迹不仕。仍称崇祯遗老以终。号台岩。于公为七世六世祖也。曾祖讳寿衡。祖讳玄锡。考讳兴汉。妣灵山辛氏。才能属文。有孝行。宗党多称之。 正庙丙午。生公于江洞本第。性聪敏慧悟。甫解语时。长者训以书字则辄记诵不忘。七岁读十九史。时有一新恩鼓笛以过。村中儿少。奔走争先。而独向壁读书自若。长者问故。徐答曰吾亦勤读则可以致此。何观之有。长者奇之。及其成童。已有志于律己之方。探索之工。而初从塾师读经传。至义理微奥处。率多不透。于是负笈漆室门。日日侍侧。质疑请问。未尝有倦苦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5L 页
意。漆室公甚爱之。授之以心经节要等性理文字。且贻书曰吾先祖百年绪业。始发于君。其见许如此。自从漆溪以后。日必冠带危坐。虽析寒盛暑。未尝少弛。凡燕居与入内。不以便巾亵服。是时立斋郑先生以一道儒宗。远近学者坌集。漆室公裁书劝送。先生一见嗟异。赠诗曰怜君千里不曾遥。石室咿唔送几朝。丹粒欲成龙虎鼎。青春已学凤凰箫。研经会使分铢缕。临事须从过木桥。更抱邵丸推得尽。不妨随意答渔樵。盖其推奖甚挚。门下诸子。莫不起敬而纳交焉。傍治功令。文义精详。笔法遒健。一时侪类。并追逐汗流。壬午中司马。时公之再从弟象吉俱中乡解。与之偕行。归而语人曰坼号之夕。人皆奔忙失措。而吾兄则晏然如故。徐谓余曰归悦亲心。是则荣幸。然恨不得与君同参。其立心徐泰。不为物迁。尤未可易言也。尝读书山寺。寺僧相与言曰此中有见崔公髻者乎。皆曰不见。至今传诵为故事。有弟才胜冠。以羸瘁之疾。苍黄数岁。公暂不离。粥饮药饵。不使他人。坐卧转侧。躬自扶护。及至不救。则为其两亲在堂。不敢任情尽哀。而隐自伤痛。待孀嫂随处宽慰。尽其恩爱。以其次子承祀焉。大人公性严。而公承顺无违。大人公常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6H 页
称曰此痴儿。盖许之之意也。是年丁外忧。初终葬祭。一从礼制。三年不脱绖带。哭泣悲哀。亦足以感人。家为四世之宗而贫不能建庙立主。大人公常经营而未果。公阕制后。即曰今吾继述之事最先者。岂非立庙乎。于是鸠财召匠。立庙于寝室之左。墙壁庭除。身自役之。竭力殚诚。一室四龛。昭穆秩然。晨起盥栉。正衣端坐。朗诵心经赞,敬斋箴,夙夜箴,西铭等书。待天明拜谒祠板。次诣母夫人寝所。视寒暖。时请益者众。一间茅庐。不能容。乃立三间屋子东曰辅仁。为其以友辅仁而仁属乎东。西曰精义。为其精研其义而义属乎西。合而扁之曰独岩书堂。盖因独岩在前而亦寓涑水独乐园之义也。尝曰惟吾大宗在漆溪。而百弗先生条正宗法。则凡在大宗之事。当遵奉于大宗。而今吾私宗之在此者。皆无以伸敦睦之义。于是始修稧。逐年保长。赀至不少。名曰小宗稧。修定节目。先墓岁荐之仪。乐岁花树之会。歉年周穷之资。科年应举之节。宾客接待之道。各有定式。彬彬多可观。邑有司马所。即案录登科人姓名匮藏之地也。岁月滋久。墙壁颓圮。上雨傍风。将至颠覆之境。公慨然叹曰吾乡诸家先讳。俱在此案。则岂非莫重之所乎。始举重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6L 页
修之役。缺者补朽者易。逐日蕫役。突然一新。又置若干土田。用备莲桂榜岁仪之资。乡党咸称之。里中有一墩阜曰独坐岩。北连八公。有桐华三圣等寺。南带琴湖。有九成丹山不老诸村。而洞在岩下。以凤舞为名。左右宽畅。管领溪山之胜。可亭而俯焉。公为晚年栖息之计。乃拓基建亭凡五楹。扁之曰凤舞亭。栽梧植竹。以侈庭实。自号凤村居士。亭既成。会同居知旧及老少诸氓。谓曰吾之置亭于此。有意存焉。诸君知之否。吾之志有二。一则晚年与远近诸友。讲学习礼。授壶乡饮于此。以终馀年也。一则与洞居诸君。共会于此。结为乡约。劝善惩恶。立纲陈纪。以厉善俗也。于是博采白鹿规,蓝田约,退陶先生乡约节目。又仿百弗先生夫仁洞规。作为一册。踏印匮藏于洞。行之数年。庶几成风。居民咸服焉。尝受时文于闻韶玉上舍稚圭。已而玉公之子球惑于左道。公以书深戒而终不听。未几逮系营狱。追捕四列。人莫敢近。公谓义不可恝。直诣狱门省视。及其放出。迎致于家。留月馀而送之。人皆以为难。尝游泮宫。闻祭酒洪公直弼氏以经义道学。望重士林。往访焉。洪公与语大悦。因挽而留之。以致缱绻之意。此后有便则辄以书问。若遇岭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7H 页
人则必称公见解之精详焉。居常必正冠而紧结冠缨。少不倾攲。耳前有白晢之痕。乙未遭内艰。守殡哀号。一如前丧。亲造纸舆。以奉襄事。丧中读礼。偶犯时染。而常读不辍。至越岭时暂止。后亦如故。其禀赋之笃。过于人如此。所著有诗书杂著序记跋若干篇及四子辨疑,小学赘疑,在迩录,启蒙劄疑等书。己酉九月二十七日。卒于本第。寿六十四。呜呼。公以通敏之姿。清粹之质。早寻门路。笃信师教。知明而意诚。行方而德厚。容䫉端严。步履安详。居家处族而敦睦是懋。待人接物而仁爱并至。见贤如好色。嫉恶如畏蝎。菲衣薄食。自安于素分。外物浮华。不挠于本心。素患行患。少无移动。乐善行善。处之坦荡。至其见解之精。践履之笃。尤当匹美前修而少无愧焉。则真可谓法家拂士。昭世逸民。而奈运蹇时屯。不沾一命。岂不可慨也欤。
墓志铭[李正观]
梅山先生之葬。四方士坌集。攀绋相向而哭失声者以千计。其得先生一言。以发挥世德躬行者十之八。独凤村崔公墓道之树。先生诺矣而未践。嗣子义发以未得先生一言为恸。乃求问典型绪论之所曾及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7L 页
者。就议于正观。正观尝拜先生江干。见座有一士。缊袍粹容。操履端遬。甚见重于先生者。乃达城崔进士象龙字德容氏也。后又因徐石史德井闻知公躬修实得。为峤南第一人。常追恨畴昔交臂而相失也。乃今于乞铭之状。复见公仪容。恍然有隔晨之感。然欲使我介导于当世之立言君子。则将如隔壁借听。拟影写形。人必不肯唯诺。夫墓有志有表有碣。无宁自我倡之。以掩诸幽而徵信揄扬于并世诸公可乎。义发曰诺。乃按状而序之曰。崔氏籍庆州。罗丽以上。显矣不必述。壬辰彰义 赠参判行县令讳诫。为始基之祖。后有讳东㠍以遗逸为 孝庙王子时师傅。在远追闻。未及扈沈馆之行。没身自靖。及 明社之屋。入山以终。于公为七世六世祖。祖讳玄锡。考讳兴汉。妣灵山辛氏。并有至行。以 正庙丙午。生公于达城之江洞。幼自勤学。不由师督。有定力固志。自龆龀已然。尝夜盥川上归。有鬼哭而从之。若不见而行。亦不敢逼。后来者见而异之。稍长受业于乡长老。非程朱性理之书。不肯读。因以四书疑问发解中生员。坼榜报喜。人皆动心失色。公独夷然。不遽曰悦亲幸矣。尝攻苦山房。晓冠宵褫。巾服惟谨。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8H 页
山僧相与言谁有见崔公髻者。戴笠甚紧。无推移时。每遇风。未尝攲侧。耳前颔底。常有白晢不垢之痕。此亦见公执心专笃之一端。先公性严。不能容子弟过。独于公怡然安之。一弟病羸瘁。委淹待尽。公手自扶将坐卧。糜粥药饵。不以委人。及竟不幸。宽慰孀嫂。以一子子之。壬午丁外忧。慎终持衰。三年如袒括初。事大夫人尽婴孺之慕。家贫无以为养。力所可为。不惮劳瘁。又以四世之宗庙宇未建。鸠财蕫工。依家礼一室四龛之制。每晨起冠栉诵书。昧爽谒庙。诣母夫人所。视燠寒饮食。退与门内及四方学者。课诵答问。及岁乙未。又居大夫人忧。守殡哀号。视前丧有加。自此益究远大之业。潜心于四子六经。以及洛闽晦退之书。至于婴时染。宛转床席。而亦不废诵念。着有经书八图,四子辨疑,启蒙劄录,程朱书辨疑。浩如渊海。不可殚记。尝以太学观善之地。尝就留一岁。非为餔啜计也。以洪先生德学卲隆。欲依近薰炙以。为晚年归宿也。乡有丽太祖避甄萱遗址。溪山绝胜。筑亭屋就而居之。采白鹿洞规退陶乡约。著节目而行之。使门弟里民。各有敬业乐群彰善瘅恶之效。而公宗老百弗公笃行君子也。与公言行相发。尝条定大宗稧。合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8L 页
族修睦。公又修小宗节目。岁行墓祀宗会。以馀赀备歉岁赒饥之用。于是华闻四驰。士友列公行谊于方伯。将据实而达于 朝。未及也。以 宪宗己酉九月二十七日。卒于第。远近慕公者。咸嗟痛曰贤士没矣。以是岁十一月十七日。葬于达城之江洞南麓丙坐之原。公配宜人庆州孙氏。子四人。长义发,次润发出系,次庆发,次俊发。女长郑来振。次曹瀚奎。次李宗荣。孙廷一。其馀并幼。呜呼。公之贤既见知于并世高贤。而未及有文字徵实。若不佞者。惟以一接颜仪。目击道存。强为此铭志之文。其亦不自量已。铭曰。
凤翔千仞。山有是容。孰居似之。有美崔公。符彩著外。中有充积。不若遁藏。畏是正直。心得躬行。世鲜其实。内外主宾。奚得奚失。达城之麓。有屹斧堂。我作铭诗。以发幽光。
通训大夫行礼山县监李正观撰。
墓表[金学性]
直达之北二十里有一麓。其趋如恭。其拱如揖者曰凤舞村。此间意必有笃行博学之士。询于土人。土人曰凤村居士崔公在此云。余于凤村。闻名久而恨不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9H 页
及见。其子义发今之澹台也。一日操家状及遗稿。请余言而贲泉涂。三反而三益勤。余按其状。公讳象龙字德容号凤村籍庆州。以文昌侯讳致远为鼻祖。入我 朝有讳诫官至县令。以壬辰倡义劳 赠兵曹参判。有讳东㠍以遗逸为 孝庙王子时师傅。丙子后遁于山以终。寔公之七世六世祖也。曾祖讳寿衡。祖讳玄锡。考讳兴汉。妣灵山辛光俊之女。公以 正庙丙午生。性聪悟。才解语。长者口授书字则辄诵不忘。自幼有巨人志。夜从川上归。有鬼哭而随后。略不动心。闻者异之。稍长受学于郑立斋之门。专心性理之学。微辞奥旨。无不探赜。妙契疾书。裒然为一家言。当时从游之士。皆自以为不及。以亲老旁治举业。壬午中生员试。是年丁外忧。哀毁动人。如孺子慕。终三年绖带不解。常恸立庙之先志未就。竭力办财。从一室四龛之制。建祠于寝室之左。每晨盥谒庙。诣母夫人所。省起居。退与诸学者。讲论不倦。乙未遭内忧。易戚如前丧。而事亡如存之诚。终身如一日。笃于友于。其弟病革。转侧必躬扶。糜药必自调。及不救。慰其孀嫂。克尽恩义。以其子子之。远近请业者。多不能容。乡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79L 页
党为之建塾。而彬彬有诱掖成就之效。修小宗稧。奉先敦族。咸有定制。蓄备荒之需。以济贫穷。取白鹿遗规,退陶乡约。著为条例而行之。一乡矜式。其所著有经书八图,四子辨疑,启蒙劄录,小学赘疑,诗书若干卷。 宪宗己酉九月二十七日卒。寿六十四。以其年十一月十七日。葬于达城之江洞后麓丙坐之原。公配庆州孙仍九之女。有四男三女。男长义发即请铭者。次润发为后于季君。次庆发,俊发。女适郑来振,曹瀚奎,李宗荣。孙廷一,廷弼。公尝学功令文于义城人。其子惑于左道系于狱。党与四捕。祸将不测。人皆望风却走。公独躬往握慰。及事解。迎于家月馀而送之。呜乎。死生患难。不负人于瞬息俄顷之间者。公实有之。斯可以见公之为公矣。祭酒洪公直弼尝闻其绪论。亟许其造诣。每遇岭人。必称公见解之精微。亦可以不朽公矣。固无待余言而徵信。然余职是观风耳。遂采摭而表之曰。
此凤村居士之藏。嗟尔樵与农。勿毁勿伤。尚庶起敬乎折璧之斧堂。
正宪大夫行庆尚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都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580H 页
巡察使大邱都护府使原任 奎章阁提学金学性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