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x 页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杂著○启蒙劄疑[上]
杂著○启蒙劄疑[上]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09H 页
序
决嫌疑定犹豫。 按嫌疑。是似凶似吉。未判于心者。犹豫。是一从一违。未定于事者。嫌疑属知。犹豫属行。嫌疑二字。似不必分释。○其为卦也。自本而干。 按以太极为本则两仪为干而四象为支。以两仪为本则四象为干而八卦又为支。至六十四恐皆然。○其为蓍也。分合进退。 按分合。即明蓍策。所谓一物二物之判合(有图在后)也。进退。挂扐过揲。进退相得之谓也。言一物之判合则纵也。言二物之判合则横也。进而长者顺。退而消者逆。如是看恐如何。○形于法象。 按法字恐只是仪字文字。意如刘歆所谓洛书法之法也。先儒徐氏以效法言之。恐未然。(详退溪集。)
本图书第一(按本图书者。言卦本于图书也。)
易大传曰云云注。刘歆云(止)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按小注陈氏曰伏羲画卦。其表为八卦而其里固可以为畴云云。陈氏表里之说恐未然。表为客里为主则固当曰图以画卦。卦亦可以明畴。则图为里而畴
决嫌疑定犹豫。 按嫌疑。是似凶似吉。未判于心者。犹豫。是一从一违。未定于事者。嫌疑属知。犹豫属行。嫌疑二字。似不必分释。○其为卦也。自本而干。 按以太极为本则两仪为干而四象为支。以两仪为本则四象为干而八卦又为支。至六十四恐皆然。○其为蓍也。分合进退。 按分合。即明蓍策。所谓一物二物之判合(有图在后)也。进退。挂扐过揲。进退相得之谓也。言一物之判合则纵也。言二物之判合则横也。进而长者顺。退而消者逆。如是看恐如何。○形于法象。 按法字恐只是仪字文字。意如刘歆所谓洛书法之法也。先儒徐氏以效法言之。恐未然。(详退溪集。)
本图书第一(按本图书者。言卦本于图书也。)
易大传曰云云注。刘歆云(止)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按小注陈氏曰伏羲画卦。其表为八卦而其里固可以为畴云云。陈氏表里之说恐未然。表为客里为主则固当曰图以画卦。卦亦可以明畴。则图为里而畴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09L 页
为表也。书以序畴。畴亦可以画卦则畴为里而卦为表。经传中相为表里之义。举皆如是。陈氏之以主为表。以客为里者可乎。○小注两其五行。 按退溪答人以五行各具天地两数(木有甲乙。火有丙丁。)言之。此与下天一地二章注朱子说合。然陈氏以天地间万物言之则其曰两其五行者。虽曰五行分为阴阳两者。而以五行一阴阳之义言之。恐无妨。
成变化而行鬼神。 按鬼神指造化之迹。故在变化之后。又按系辞本注以五行生成释变化二字。阴阳之生成五行。固是变化。而五行既成之后。又有五行之变化。则兼生成以后言之。恐未为不可。○小注勉斋黄氏曰自一至十。(止)非以次序而言。 按此指中五之由参天两地而为五行生成之妙也。若泛说天地之数则岂无次序耶。又按勉斋之五行分属阴阳有三等说。退溪传疑既明其说之有相径庭。而犹有未能晓者。敢条列如左。
삽화 새창열기
此则生之序。是太极图解水木阳火金阴之说。○坎离皆以在内者为主而在外者成之。 按若以此例推之震兑。则震之一阳在内固可为主。而兑之一阴在外
成变化而行鬼神。 按鬼神指造化之迹。故在变化之后。又按系辞本注以五行生成释变化二字。阴阳之生成五行。固是变化。而五行既成之后。又有五行之变化。则兼生成以后言之。恐未为不可。○小注勉斋黄氏曰自一至十。(止)非以次序而言。 按此指中五之由参天两地而为五行生成之妙也。若泛说天地之数则岂无次序耶。又按勉斋之五行分属阴阳有三等说。退溪传疑既明其说之有相径庭。而犹有未能晓者。敢条列如左。
삽화 새창열기
此则生之序。是太极图解水木阳火金阴之说。○坎离皆以在内者为主而在外者成之。 按若以此例推之震兑。则震之一阳在内固可为主。而兑之一阴在外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0H 页
何也。坎离阴阳之未成者。故在中而有未定之象。震木兑金。阴阳之已成者。故阳主进而在内而为主。阴主退而在外而为主欤。
삽화 새창열기
此则行之序。与所谓行于春夏为阳。行于秋冬为阴之说同。 按此言阴阳既是行之序。则不可言于生之序。而乃以人生成体形质全具言之。传疑之以为可疑固也。但水阴火阳。与第一说水阳火阴相反。然水火二者。阴阳之未成者。故主坎离之在内者而谓水阳火阴亦可也。主坎离之阴多阳多而谓水阴火阳亦可也。勉斋之以水火互言阴阳。恐以此耳。至于木阳金阴则阴阳之已成者。故于生行之序。皆为阳为阴。且此言水火木金。与洪范注相合。恐当备一义欤。
삽화 새창열기
水与貌之属精。火与言之属气。有合于第二说行之序。固无害于分属。而至于以木属湿。以金
삽화 새창열기
此则行之序。与所谓行于春夏为阳。行于秋冬为阴之说同。 按此言阴阳既是行之序。则不可言于生之序。而乃以人生成体形质全具言之。传疑之以为可疑固也。但水阴火阳。与第一说水阳火阴相反。然水火二者。阴阳之未成者。故主坎离之在内者而谓水阳火阴亦可也。主坎离之阴多阳多而谓水阴火阳亦可也。勉斋之以水火互言阴阳。恐以此耳。至于木阳金阴则阴阳之已成者。故于生行之序。皆为阳为阴。且此言水火木金。与洪范注相合。恐当备一义欤。
삽화 새창열기
水与貌之属精。火与言之属气。有合于第二说行之序。固无害于分属。而至于以木属湿。以金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0L 页
属燥。反以木为阴。以金为阳。非惟不合于第一说。又不合于第二说。此传疑所谓未为确论也。窃惟精湿气燥之分属水火。既不害于义理。若以燥湿分木金则何如不害为木阳而金阴也。以愚言之。当曰湿极则燥。燥极则湿。如动极则静。静极则动。水既湿矣。湿极而燥。故木之坚。比水之润则燥而为火燥之始。火既燥矣。燥极则湿。故金之冷。比火之热则湿而为水湿之始。如此说则似合于行之序而有阴阳循环之妙。且视反属阳。听反属阴。正不背于第二说。又合于医家耳属肾之说。未知如何。
小注勉斋又云太极图有一处可疑。以水阴盛故居右云云。 按太极图此圈子。只是说生之序。故图解言水木阳火金阴则此云阴阳稚盛。反说行之序而不是生之序也。且以盛者居前。稚者居后。亦似倒置。此勉斋所以谓可疑。而传疑亦以勉斋说为是。然若以水火居先。金木居后。谓之倒置则似不然。从阴阳圈子说下来。则言阴阳之五行而居先者当为始为下。居后者反为终为上。(物之生卦之次序。皆自下而上。)愚故曰若从勉斋说为圈。则当以此为图。未知如
小注勉斋又云太极图有一处可疑。以水阴盛故居右云云。 按太极图此圈子。只是说生之序。故图解言水木阳火金阴则此云阴阳稚盛。反说行之序而不是生之序也。且以盛者居前。稚者居后。亦似倒置。此勉斋所以谓可疑。而传疑亦以勉斋说为是。然若以水火居先。金木居后。谓之倒置则似不然。从阴阳圈子说下来。则言阴阳之五行而居先者当为始为下。居后者反为终为上。(物之生卦之次序。皆自下而上。)愚故曰若从勉斋说为圈。则当以此为图。未知如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1H 页
何。○注洛书则虽夫子之所未言。 按此天地之数。系辞本注既专以河图之数言。此又专以河图言之。愚何敢间然。但天地数之谓不言洛书者。盖以洛书无十数也。然洛书之数。虽止于九。而特因天地数五十五而肇其变。则夫子此训。虽谓之兼言洛书。未为不可。况夫子于易。既言天地数。而其下言大衍数。大衍数既兼言图书。挂扐之数又兼图书。则夫子何故于天地数。独言河图。而至大衍数。方兼说洛书耶。若以洛书之无十数而谓天地数之不言洛书。则恐非夫子本意。而洛书又岂无十数之可言耶。恨不得禀质于当日讲筵也。○河图洛书之位与数不同。 按小注蔡节斋。以图之数偶而行合奇。谓静以动为用。以书之数奇而位合偶。谓动以静为用。此说甚得动静相须之义。然其立言。似归于图主动书主静似未安。若曰图主静故数皆偶。而静而未尝不动。故行合皆奇。书主动故数皆奇。而动而未尝不静。故位合皆偶。如此说则恐不害于主静主动动静相须之意。未知如何。○九峰蔡氏曰(止)体圆而用方云云。 按图之静以用方而于其体圆上已有动底意。书之动以用圆而于其体方上已有静之象。此亦可为动静相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1L 页
须之验欤。○潜室陈氏云云。 按陈氏图书相似之辨甚善。但图偶而主体。书奇而主用。故书之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之相配横对。而不如图之内外相配。且图之用方。虽有内外之分。而配对之意多。书之异位。虽有比肩之义。而尊卑之义重。此其同中有异而不能无主体主用之别也欤。○云庄刘氏曰河图者。阴阳生成之合。 按刘氏之分体用。与朱子之以图为体以书为用不同。然详刘氏立言之意。非不知图为对待。书为流行。而特指其对待中流行。流行中对待而言。故质当言于图而反以气言之。气当言于书而反以质言之。乃以明气质之不相离尔。如是则非立异于朱子。反有以发明朱子言外之意也。是以下文所谓有合必有分。有分必有合者。正谓此耳。若使不知图为体书为用而直言气于图。言质于书。则不但不合于朱子。于图书奇偶之数。全不成义理。云庄之见。岂如是乎。退溪传疑只以是谓亦成一义而未之细论。抑先生亦见之如此。故不斥之而为备一义欤。○玉斋胡氏云云。 按胡氏常变之辨。恐多未晓。若以常中有变变中有常言之。则只当如上文云庄说。而特以位卦当不当言之者。似近于偏。且以伏羲圆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2H 页
图观之。左边之为知来者逆。合于河图阳老少迭迁之象。则以图之不协卦。为常中之变者固也。而至以书之协卦为常则恐未然。书之位与象。当以后天配之。而大禹则只因书而叙畴而已。今乃以书之象。言协于先天卦而遂以为禹则其常则是岂禹叙畴之本意哉。禹之叙畴。即则其九数。而九数自是变也。岂指其协于先天者而谓禹所则乎。此其说可备一义。又多可疑。故敢为图条辨如左。
河图当位不协卦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巽坎乾兑。易其方而不协卦。盖阳主变。以是为河图常中之变者。恐不害于义理。
河图当位不协卦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巽坎乾兑。易其方而不协卦。盖阳主变。以是为河图常中之变者。恐不害于义理。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2L 页
洛书不当位协卦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此四象之生八卦。正协先天八卦。朱子亦云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然朱子只明书亦可以画卦之意。而非谓禹则此而叙畴也。今胡氏乃以是为叙畴之本。则是洛书反为对待之体也。其义有所不通。先儒之不从以此也。然图之不协卦。固可谓常中之变。书之协卦。固可谓变中之常。而并此讥斥则似不然。但四正四阳卦。四隅四阴卦之说。终无义例。退溪传疑非之是矣。又按图之不协卦。书之不当位。皆由于阳而又在西南两方者。盖以阳主变而阳之变必于阴。故图书之变。皆于西南阴也欤。
注曰其皆以五居中云云。 按图书之皆以五居中。是法象之自然。非人为之强排。则五之居中。恐专由于五是十数之中。而居中然后可以统四方之数。如
삽화 새창열기
按此四象之生八卦。正协先天八卦。朱子亦云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然朱子只明书亦可以画卦之意。而非谓禹则此而叙畴也。今胡氏乃以是为叙畴之本。则是洛书反为对待之体也。其义有所不通。先儒之不从以此也。然图之不协卦。固可谓常中之变。书之协卦。固可谓变中之常。而并此讥斥则似不然。但四正四阳卦。四隅四阴卦之说。终无义例。退溪传疑非之是矣。又按图之不协卦。书之不当位。皆由于阳而又在西南两方者。盖以阳主变而阳之变必于阴。故图书之变。皆于西南阴也欤。
注曰其皆以五居中云云。 按图书之皆以五居中。是法象之自然。非人为之强排。则五之居中。恐专由于五是十数之中。而居中然后可以统四方之数。如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3H 页
五行之土。四方之中央。五性之信也。恐此自然居中之义。而朱子专以参天两地合为五。释居中之意何也。盖五数之自合于天地参两数者。亦自合于五数之统诸奇偶。则是亦自然之法象也。以是释居中之义者。非不允合。而但围三围四用全用半之妙。是五数已成后。推度自合也。图书以五居中之义。恐不专由于是也。是以以图言之。十亦居中。而以其配五故居中。非由参两之义也。洛书之中五。专主乎奇。而非取义于参两也。以愚言之。恐当曰图书之皆以五居中者。五既数之中也。且居中然后可以统四方数。而况五兼参两天地数者乎云尔则似可。然浅见瞽说安敢望备为一义哉。○然河图以生数为主云云。小注玉斋胡氏曰(止)岂可惟以五数拘之哉。 按胡氏之意。盖谓河图之中五。虽曰具五生数。而成数亦具于其中。洛书之中五。虽曰具五奇数。而偶数亦具于其中。若图只言生数而不言成数。书只言奇数而不言偶数。则是以五数拘之也。如是说则五数之五。指图之生五数书之奇五数而言耳。传疑解之以图之生数不可拘于书之奇数。书之奇数不可拘于图之生数云者。似非玉斋本意。但玉斋所谓一与二三与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3L 页
四七与六九与八云者。何不曰一与六七与二九与四三与八。含五之奇偶耶。○按洛书之一三五之下下亦字。七九之下下则字者。恐以一三五。图之所言也。故下亦字。七九。图之所不言也。故下则字。亦则二字之别。似不过如此。而愚伏以三亦字释三同。二则字释二异。而反斥玉斋兼图书而明同异。恐三同二异之意。不在于则亦二字。而玉斋之说。又岂主于三同二异哉。○其数与位。皆三同而二异云云。 按小注云庄则单举图言之。而三同指一三五之不易位。二异指七九之易位。玉斋则兼图书释之。而三同言一三五之图书同也。二异言七九二四之图书不同也。且云庄以七九谓阳极而变。以解阴可易。玉斋以七九谓生之阴。以解阴可易。盖朱子本意。既兼图书言同异而以七九谓生之阴。则玉斋说正合朱子意。云庄说俱不合矣。而其取刘说于此何也。 按胡氏说于此则虽合于朱子。而至其所自为说则上文以图之不协卦为变。至下文析合补空章。又曰东北六八阴守其常故不易。西南七九阳主通变故互迁云。其论二异。反同于云庄。然主生数言之而谓之阳不易阴可易者。是亦尊阳而卑阴也。主成数言之而谓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4H 页
之阴守常而无为。阳主变而有为者。是亦贵阳贱阴之意。要其归而两说相须。其义始备。然则云庄说虽不尽合于朱子。而其论三同。既合于阳不易之义。其论二异。反归于阳主变之说。则是其主阳而言者。包得尽上两说之义。退溪兼取刘胡二说者此也。然此节所谓位与数。只指奇偶之数。东西南北之位而已。而非指四象之位数也。且阳不可易之易。是交易之易。非反易之易。则刘氏之主变易言七九者。实非此节朱子之本意也。且窃惟三同二异。取义似不一矣。图之一三五阳内阴外而居北东之阳方。七九阴内阳外而以阳而居阴方。是亦三同二异也。书之一三五合五而得其数。七九退五而得其数。是亦三同二异也。书之一六三八之阳左阴右。与中五之居中。是各得其方而有河图阳内阴外之义。二七四九之阴左阳右。阴阳易其方。而似河图七九在外之象。此亦可谓三同二异也。且二异专由于阴可易。而阴可易虽以图言。然书之二七火火而居西。四九金金而居南。火与金俱为生之序之阴则此亦可谓阴故易其方。而为二异之义也欤。○注曰中央之五云云。其为数也奈何。 按此数字。指五生数五奇数而言。奈何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4L 页
者。言何以不同也。详下文可见。○中者为主。(止)侧者为臣。 按图之生数虽阳而二四实阴也。成数虽阴而七九实阳也。故不敢下君臣字而以主客言之。至洛书则正者皆阳侧者皆阴也。故始得言君臣。若是乎立言之谨严也。○小注玉斋胡氏曰在图阳生阴成。又曰一二三四生数之阳。 按二四虽生数而不可直谓之阳。此义胡氏既言于上。而此则曰阳生曰生数阳者何也。以其将言贵阳贱阴之意。故以是言之。然河图生数。故二四虽阴而为贵。然一三五不易而二四易之则贱阴之意在其中。所以朱子阴可易之说兼二四言之。而河图之生成。言主客而不言君臣字。于此可见二四之虽重而不可以阳言也。以胡氏之高明。而岂立言之欠曲折欤。○注曰其序之不同云云。 按图之运行之左旋而复始于东。东是生之方。书之相克之右旋而复始于西。西合克之方。恐自然之理如是。而图主相生。书主相克。故其序为运行。而若言图之相克书之相生。则其序为对待。此亦可见流行中有对待。对待中有流行之意乎。 按生成之序。言上下左右。运行之序与洛书之序。言东西南北。盖以生成主阴阳左右。运行与洛书主四方定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5H 页
位。又按胡玉斋生出生成之说。尝观退溪集中禹秋渊曰生出是一生水二生火之序耳。生成是某生之某成之之次耳。先生答曰泛言则只云生出。就其生出而细论。始有生成之分云云。盖朱子所谓生出二字。恐兼成数而言。似不必掉成而言生也。胡氏所谓生出生成。何尝以生出生成对待说耶。退溪泛看两生字。而其释有未晓者耶。○按注生数之阳居下左。阴居上右。以始生言之而有交泰之义。成数之阴居下左。阳居上右。以既成言之而有尊卑之义。此亦可谓自然之理乎。○七八九六之不同云云。 按阳主进而数极于九。九当为老阳。阴主退而六之下虽有四有二。然一二三四既占四象位而七八九六当其数。则不得不以六为退之极而为老阴。○二老之互藏。由于一三五二四之积数。而其互藏之义。已具于进退之正之中。二少之互藏。方见于二老已成之后。于此可见二老由积数而二少由二老也。且一三五之成九二四之成六。皆以生数成成数。故其序皆左旋者。盖以生数之主阳而然欤。○书之迭为消长。犹图之进退饶乏。书之错综遇合。犹图之互藏其宅。然图主常。故饶乏为正。互藏为变则书主变矣。当以消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5L 页
长为正。遇合为变。如是看如何。 按小注玉斋释饶乏二字。只言老阳之饶于八而不言饶于六。只言老阴之乏于七而不言乏于九。此但言老配少而阙二老相配。只言七饶于六而不言反乏于八。只言八乏于九而不言反饶于七。此但言少配老而阙二少相配。恐于朱子兼老少言饶乏之义。似未全备。故敢为图以明之。
胡氏老少饶乏图
삽화 새창열기
管见老少饶乏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胡氏以九由八而进。六由七而进。故只言九八之相饶乏。六七之相饶乏。然兼言二老二少之相饶乏。然后似无欠于朱子本意。且九以进故饶。则
胡氏老少饶乏图
삽화 새창열기
管见老少饶乏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胡氏以九由八而进。六由七而进。故只言九八之相饶乏。六七之相饶乏。然兼言二老二少之相饶乏。然后似无欠于朱子本意。且九以进故饶。则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6H 页
于七亦当言饶。六以退故乏。则于八亦当言乏。但二少相配。而七不能饶于八。八不见乏于七者。盖以七虽阳而从阴仪来。八虽阴而从阳仪来。则饶乏虽反常而不害为正。或曰然则七何乏于八而反饶于六也。曰以二少相对则阳仪重而八固饶矣。以少阳对老阴则老阴消而为少阳矣。七宜饶于六。而阳尊阴卑之意。自在其中如何。
阴阳老少互藏其宅图
삽화 새창열기
阴阳老少互藏其宅图
삽화 새창열기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6L 页
按互藏者。位与数互配之谓也。宅者同处之谓也。谓之变者。阴与阳阳与阴从之谓也。然老与老配。少与少配。是变中之正。
注七则九之自西而南。八则六之自北而东者。 按此为九与七皆阳。而七则阳之自西而来者也。非谓九退而为七也。六与八皆阴。而八则阴之自北而来者也。非谓六进而为八也。故小注胡氏亦曰七自九来。八自六来。而不曰九退为七。六进为八。则九字只作阳字看。六字只作阴字看。南字东字。只作来字看。如是看则无害于老阳生少阳。老阴生少阴之意。而尝观退溪传疑。以七自西而南谓九退为七。以八自北而东谓六进为八。且文集中禹秋渊问曰九退为少阳七。六进为少阴八。阴退阳进其常。而阳退阴进所以为变。先生答曰是。窃惟传疑之训。只进退二字似未然。而禹公之问则其言变字。尤似未然。若以阳退阴进谓之变则互藏其宅之变之变在二少而不在二老也。恐非朱子兼老少谓之变也。且阳或有退阴或有进。故朱子于明蓍策小注曰阳极于九则退八而为阴。阴极于六则进七而为阳云。此言阳变为阴阴变为阳也。未尝言阳变反为阳阴变反为阴也。
注七则九之自西而南。八则六之自北而东者。 按此为九与七皆阳。而七则阳之自西而来者也。非谓九退而为七也。六与八皆阴。而八则阴之自北而来者也。非谓六进而为八也。故小注胡氏亦曰七自九来。八自六来。而不曰九退为七。六进为八。则九字只作阳字看。六字只作阴字看。南字东字。只作来字看。如是看则无害于老阳生少阳。老阴生少阴之意。而尝观退溪传疑。以七自西而南谓九退为七。以八自北而东谓六进为八。且文集中禹秋渊问曰九退为少阳七。六进为少阴八。阴退阳进其常。而阳退阴进所以为变。先生答曰是。窃惟传疑之训。只进退二字似未然。而禹公之问则其言变字。尤似未然。若以阳退阴进谓之变则互藏其宅之变之变在二少而不在二老也。恐非朱子兼老少谓之变也。且阳或有退阴或有进。故朱子于明蓍策小注曰阳极于九则退八而为阴。阴极于六则进七而为阳云。此言阳变为阴阴变为阳也。未尝言阳变反为阳阴变反为阴也。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7H 页
况此阴阳老少。既以进退而已成二老。则老阳之复退为少阳。老阴之复退为少阴。必无是理。用是揆之则禹公进退为变之问。实有未安。而先生之谓是者何。恨不得讲席质疑也。○尝观杜陵南先生言进退饶乏之义曰七进为九则七乏而九饶。八退为六则八饶而六乏。以此为阴阳饶乏之正。而深非胡氏之说者。盖以二少相对。八饶于七故也。南先生说甚好。然八饶于七。愚见既右。而饶乏二字。兼阴阳互言之然后。方见阳饶阴乏之义。南公说恐备一义。又按七进为九。其序左旋。八退为六。其序右旋。如八卦横图八自右而退为左六。七自左而进为右九同。此亦可为阴阳进退之正欤。
退溪传疑。有七八九六迭为消长图。而第五第六二图有可疑者。布列如左。
삽화 새창열기
按一得五为六。一含九为数。故云六消九长。馀放
退溪传疑。有七八九六迭为消长图。而第五第六二图有可疑者。布列如左。
삽화 새창열기
按一得五为六。一含九为数。故云六消九长。馀放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7L 页
此。○相为消长。必阴阳相敌。恐此亦自然之妙。
삽화 새창열기
按第五图。当曰右七本体之七。八是七之长新得。其图当左虚右实。第六图当曰八之本体消而新得之七长。其图当右实左虚。而先生反就八而除一为七而合右七为八者。未敢知先生本意。敢为二图赘于下。
삽화 새창열기
按李先生之取东北八之一合七而为八。未知何所据也。无乃以东北阳方。西南阴方。故除八之一以属七而以示阴阳之各居其方。如后天坤艮之位乎。抑取阴损阳益之义。以为八见损于七而八反为七而为阳。七见益于八而七反为八而为阴耶。先生取义。终难晓解。而以愚见言之。画此二图。从上四图例。似不悖义理。故摹此以附。以俟知者更商焉。
삽화 새창열기
按第五图。当曰右七本体之七。八是七之长新得。其图当左虚右实。第六图当曰八之本体消而新得之七长。其图当右实左虚。而先生反就八而除一为七而合右七为八者。未敢知先生本意。敢为二图赘于下。
삽화 새창열기
按李先生之取东北八之一合七而为八。未知何所据也。无乃以东北阳方。西南阴方。故除八之一以属七而以示阴阳之各居其方。如后天坤艮之位乎。抑取阴损阳益之义。以为八见损于七而八反为七而为阳。七见益于八而七反为八而为阴耶。先生取义。终难晓解。而以愚见言之。画此二图。从上四图例。似不悖义理。故摹此以附。以俟知者更商焉。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8H 页
八卦横图。朱子胡氏说同。而至于析合补空而为圆图则两说不同。故陈布而起疑焉。
삽화 새창열기
按朱子曰太阳之位。居一而数则九。乾得其数而兑得其位(止)。朱子此说。已合于以位数分卦之义。故此图之分位数如此。胡氏所见亦如此。故于他处则其论位数。与朱子同。而至于此章。将分四隅卦。与朱子不同。故此章之释横图也。只言老阳居一。分之为乾兑。而不曰乾得数九兑得位一。(四象放此。)则分之二字。其将为释四隅卦不同之本意欤。 按太阳少阴。位在数左。以其自阳仪而来也。少阳太阴。位在数右。以其自阴仪而来也。(阳左旋而位先于数。故位在左。阴右旋而位先于数。故位在右。)至于圆图。得数皆右。得位皆左。以其自乾至震。已生之卦也。自巽至坤。未生之卦也。(顺逆相反。势不得不位皆左数皆右。)
삽화 새창열기
按朱子曰太阳之位。居一而数则九。乾得其数而兑得其位(止)。朱子此说。已合于以位数分卦之义。故此图之分位数如此。胡氏所见亦如此。故于他处则其论位数。与朱子同。而至于此章。将分四隅卦。与朱子不同。故此章之释横图也。只言老阳居一。分之为乾兑。而不曰乾得数九兑得位一。(四象放此。)则分之二字。其将为释四隅卦不同之本意欤。 按太阳少阴。位在数左。以其自阳仪而来也。少阳太阴。位在数右。以其自阴仪而来也。(阳左旋而位先于数。故位在左。阴右旋而位先于数。故位在右。)至于圆图。得数皆右。得位皆左。以其自乾至震。已生之卦也。自巽至坤。未生之卦也。(顺逆相反。势不得不位皆左数皆右。)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8L 页
朱子胡氏分四隅卦不同之图
朱子以位数分卦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一自北而东南。三自东而西南为左旋。二自南而东北为右旋。以阳左阴右也。四自西而北。虽为左旋。从近相从。不若一三之越位。巽兑得其位。乾坎易其数。可见阳之变不在位而在于数也。六卦之皆得位数。合于图之主常。但乾坎二卦之易数。特为常中之变。馀详传疑。
胡氏以互配分卦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胡氏之说。传疑发明其不出于傅会。然但以兑配以巽配。恐有不然者矣。既以离震艮坤谓之同而为阴守常。以坎巽乾兑谓之异而为阳通变。则此言阴阳。指六八七九也。然则以配兑以为东南隅。以配巽为西南隅然后。于老配老少配少之义得矣。且之越位而居东南。之左退而居西南。与震艮异者。以七九之
朱子以位数分卦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一自北而东南。三自东而西南为左旋。二自南而东北为右旋。以阳左阴右也。四自西而北。虽为左旋。从近相从。不若一三之越位。巽兑得其位。乾坎易其数。可见阳之变不在位而在于数也。六卦之皆得位数。合于图之主常。但乾坎二卦之易数。特为常中之变。馀详传疑。
胡氏以互配分卦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胡氏之说。传疑发明其不出于傅会。然但以兑配以巽配。恐有不然者矣。既以离震艮坤谓之同而为阴守常。以坎巽乾兑谓之异而为阳通变。则此言阴阳。指六八七九也。然则以配兑以为东南隅。以配巽为西南隅然后。于老配老少配少之义得矣。且之越位而居东南。之左退而居西南。与震艮异者。以七九之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9H 页
通变而致然也。胡氏何不如是配卦。而徒取不越位之义乎。且胡氏所谓离震艮坤同者。言四卦之在东北。与横图卦生之次同。然坤得其数而巽坎艮皆互易。是同中之异也。至于乾兑巽坎之异。朱子亦尝言之。而至于巽兑二者。未尝随数而易方。故巽生于少阳而在坎之傍。兑生于太阳而在乾之傍。此其以卦言则不可易方也。且有乾坎可通变。巽兑不必变之意。而阳老少之位。各居其方。莫非自然之妙。胡氏则以少阳之巽。随数之四。而曰今配太阴位。以太阳之兑。随数之二。而曰今配少阴位。其所以互易而配者。随七九之通变而言。然七九可易而乾坎不可易。则巽当配。兑当配。而为老配老少配少。若如胡氏说则不惟巽兑之不协位也。老配少少配老。又岂理之顺耶。特以一二三四之不搀越而配之者。煞有齐整之意。故传疑谓可备一说。然恐不如朱子说之为阴阳老少之位数皆得。而独七九之为易数者。自合于图之主常。而为数之体之义也欤。若以二四易巽兑则似不害义。故敢为图赘于左。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19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按巽兑二卦。配之如是。则如震艮之老配老少配少。且七虽少阳而其实太阳。九虽太阳而其实少阳者。以阳主通变也。二四以生数言则虽阳而其实阴也。阴不能通变而守其常而已则兑配太阴巽配少阴位者。自合守常之义。如此则少阳太阳。有各从其类之义。或疑三居八傍。一居六傍。不搀越而为位。而若四居东南越两位而占位者。其不乖于上卦例乎。曰此则不然矣。七九既相通变。则四居东南。非四越位也。由九越位也。二居西南。非二易位也。由七易位也。胡氏何不见此。而乃为此老配少少配老之义乎。如胡氏说则六卦俱不协位数。而无河图阴守常之义。未知鄙见不得罪于诸老先生之解乎。
注曰洛书而虚其中云云。 按朱子此节。泛言图书易范之相为表里。而未尝直以先天配于书。后天配于图。而胡氏本注说及易图说所论先后天之说。多不合于朱子本意。故敢为图如左。又敢为之辨。
按巽兑二卦。配之如是。则如震艮之老配老少配少。且七虽少阳而其实太阳。九虽太阳而其实少阳者。以阳主通变也。二四以生数言则虽阳而其实阴也。阴不能通变而守其常而已则兑配太阴巽配少阴位者。自合守常之义。如此则少阳太阳。有各从其类之义。或疑三居八傍。一居六傍。不搀越而为位。而若四居东南越两位而占位者。其不乖于上卦例乎。曰此则不然矣。七九既相通变。则四居东南。非四越位也。由九越位也。二居西南。非二易位也。由七易位也。胡氏何不见此。而乃为此老配少少配老之义乎。如胡氏说则六卦俱不协位数。而无河图阴守常之义。未知鄙见不得罪于诸老先生之解乎。
注曰洛书而虚其中云云。 按朱子此节。泛言图书易范之相为表里。而未尝直以先天配于书。后天配于图。而胡氏本注说及易图说所论先后天之说。多不合于朱子本意。故敢为图如左。又敢为之辨。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0H 页
先天合洛书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朱子此训。亦得自然之妙。夫乾得其数而坤配太阳之位。坎得其数而离配少阳之位。兑以老阳之位而配老阴之位。震得其数而艮得其位。巽以少阳之位而配少阴之位。乾震坎艮阳卦也而皆得其位数。兑离坤巽阴卦也而又皆老配老少配少。此皆自然之妙也。朱子所谓书可以为易者。似不过如此。而小注胡氏曰一六老阴之数。三八少阴之数。四九老阳之数。二七少阳之数云。胡氏非不知一非老阴。三非少阴。四非老阳。二非少阳也。特以六是一得五之所生也。八是三得五之所生也。九与七放此。故如是言之。然合而言于老少之数者。恐非朱子本意。且易图说胡氏先后天之说。虽亦有理。而恐非文王设卦之本意。故辨之如左。
易图说河图洛书为不足信章小注。玉斋曰先天八卦。乾兑生于老阳之四九。离震生于少阴之三八。巽坎生于少阳之二七。坤艮生于老阴之一六。其卦未尝不与洛书之位数合。(已明于上。)后天八卦。坎
삽화 새창열기
按朱子此训。亦得自然之妙。夫乾得其数而坤配太阳之位。坎得其数而离配少阳之位。兑以老阳之位而配老阴之位。震得其数而艮得其位。巽以少阳之位而配少阴之位。乾震坎艮阳卦也而皆得其位数。兑离坤巽阴卦也而又皆老配老少配少。此皆自然之妙也。朱子所谓书可以为易者。似不过如此。而小注胡氏曰一六老阴之数。三八少阴之数。四九老阳之数。二七少阳之数云。胡氏非不知一非老阴。三非少阴。四非老阳。二非少阳也。特以六是一得五之所生也。八是三得五之所生也。九与七放此。故如是言之。然合而言于老少之数者。恐非朱子本意。且易图说胡氏先后天之说。虽亦有理。而恐非文王设卦之本意。故辨之如左。
易图说河图洛书为不足信章小注。玉斋曰先天八卦。乾兑生于老阳之四九。离震生于少阴之三八。巽坎生于少阳之二七。坤艮生于老阴之一六。其卦未尝不与洛书之位数合。(已明于上。)后天八卦。坎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0L 页
一六水。离二七火。震巽三八木。乾兑四九金。坤艮五十土。其卦未尝不与河图之位数合。(此节非朱子所尝言。)此图书所以相为经纬。而先后天亦有相为表里之妙也云云。○按文王之后天。只就先天而通变。非取义于洛书。则恐不必以后天而言于图。且刘歆与邵子与朱子相为表里之说。但以图书易范互言之。而未尝以后天言于图而谓表里。则后天只当对先天言表里。何暇对河图言表里乎。但其所论。不背于理。而退陶亦恕以可备一义。故为图如左。
胡氏后天合河图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胡氏所谓后天之配河图者如是。震巽木之居东。兑乾金之居西。坤艮之以土而居东北西南成始成终之方者。莫非自然之妙也。且乾震艮阳卦也而金木土阴阳之已成质者。各主阳之一数。巽坤兑阴卦也而又是金木土之成质。故各守阴之一数。而至于坎离
胡氏后天合河图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胡氏所谓后天之配河图者如是。震巽木之居东。兑乾金之居西。坤艮之以土而居东北西南成始成终之方者。莫非自然之妙也。且乾震艮阳卦也而金木土阴阳之已成质者。各主阳之一数。巽坤兑阴卦也而又是金木土之成质。故各守阴之一数。而至于坎离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1H 页
则阴阳之未成质者而又该阴阳二气。故各兼阴阳二数。此皆自然之理也。然文王之为后天。但因先天而推演改易。而未尝复就图而类配之也。故朱夫子每以先天言于图。而至于后天则曰即伏羲已成之卦而推义类之辞也。且伏羲之则河图也。虚五与十不用。而五与十自在其中矣。今以后天之坤艮配五十土。则是非虚五十象太极之义耳。愚故曰以后天言表里于河图者。恐不如以先后天言表里。而河图自在其中之为愈也。
苑洛子意见图与说。退溪传疑既详辨之。而恐犹有未尽言者。敢赘陈如左。
삽화 새창열기
按苑洛图本无中五之上下二点。而退溪谓非苑洛本意。遂添上下二点。(详传疑。)乃以两仪之并五与十数言。谓失羲易本意。愚伏又以为苑洛图说。既曰一三七九为阳仪。二四六八为阴仪。则两仪图五与十之
苑洛子意见图与说。退溪传疑既详辨之。而恐犹有未尽言者。敢赘陈如左。
삽화 새창열기
按苑洛图本无中五之上下二点。而退溪谓非苑洛本意。遂添上下二点。(详传疑。)乃以两仪之并五与十数言。谓失羲易本意。愚伏又以为苑洛图说。既曰一三七九为阳仪。二四六八为阴仪。则两仪图五与十之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1L 页
点。是后人摸写之误入也。先生偶失照勘。 按愚伏说甚然矣。然以管见言之。苑洛此图。如河图虽不虚五与十而虚之之意在其中。则两仪点虽不虚五与十而虚之之意。亦自在矣。其本意如此。故其为说与四象图。皆掉了五与十。恐不可以五十数之入于两仪图。为攻苑之端。但其为图为说。异于朱胡二论。故条辨如左。
苑洛子曰五者阴阳之总会。十者阴阳之原。(按原字似重于总会字。且与下合字相矛盾。恐似未安。)五与十阴阳之合也。盖冲漠无眹之际。五十有五之数。已具于十五之中矣。(按此图挑出十数于外。以包其中者。所以示五十五之具于十五之中之义。然以河图言之则五当曰具五十五。而若十则数之极而已。岂曰具五十五之全数乎。)是所谓太极也。(按以是谓太极之象则可矣。而直以为太极。则退溪非之是矣。然韩氏图下有太极圈。则非不知此为象。而直谓之太极者。必是指五十五各具之理而谓是太极也。)及其五十有五之数。形布互错于十五之外。(按此图下既有太极圈。而又以五十五为太极。是两太极也。既以十五为阴阳之合则两仪在其中。而又挑出两仪圈于十五之外。是两两仪也。)于是阴阳之象。灿然如黑白之分明。一三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所谓两仪也。(按只言一三七九则此圈。何不删五数乎。)(按只言二四六八则此圈何不删十数乎。○且兼五十而谓两仪。已非朱子虚五十为太极之意。则上节直以五十五谓太极者。其病已原于此。)盖两仪。太极之所由生者也。由是分之。一九为太阳。
苑洛子曰五者阴阳之总会。十者阴阳之原。(按原字似重于总会字。且与下合字相矛盾。恐似未安。)五与十阴阳之合也。盖冲漠无眹之际。五十有五之数。已具于十五之中矣。(按此图挑出十数于外。以包其中者。所以示五十五之具于十五之中之义。然以河图言之则五当曰具五十五。而若十则数之极而已。岂曰具五十五之全数乎。)是所谓太极也。(按以是谓太极之象则可矣。而直以为太极。则退溪非之是矣。然韩氏图下有太极圈。则非不知此为象。而直谓之太极者。必是指五十五各具之理而谓是太极也。)及其五十有五之数。形布互错于十五之外。(按此图下既有太极圈。而又以五十五为太极。是两太极也。既以十五为阴阳之合则两仪在其中。而又挑出两仪圈于十五之外。是两两仪也。)于是阴阳之象。灿然如黑白之分明。一三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所谓两仪也。(按只言一三七九则此圈。何不删五数乎。)(按只言二四六八则此圈何不删十数乎。○且兼五十而谓两仪。已非朱子虚五十为太极之意。则上节直以五十五谓太极者。其病已原于此。)盖两仪。太极之所由生者也。由是分之。一九为太阳。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2H 页
(按四象由其位而得其数。则位当居下。数当居上。)二八为少阴。三七为少阳。四六为太阴。所谓四象也。盖太阳少阴。阳仪之所生。少阳太阴。阴仪之所生者也。由是分之。一为乾九为兑。二为离八为震。(按朱子横图。太阳少阴。位在左数在右。而此乃易之与巽坎艮坤同。似异于朱子。而阴阳之位无别。恐未安。)三为巽七为坎。四为艮六为坤。(按此四卦。与朱子同。然韩氏之意。只以生数居右之例而言。不以位数当居之次而言。则本意异于朱子。)盖乾兑者。太阳之所生。一九者乃太阳之数。(按一为位九为数。而今乃合而谓之数者。从上五十五之数明之。而不言占位而含数也。)离震者少阴之所生。二八乃少阴之数也。巽坎者少阳之所生。二七乃少阳之数也。艮坤者太阴之所生。四六乃太阴之数也。其配合分支。莫非自然之妙。夫岂人为私智安排布置以成之哉。(按苑洛图解止此。而此下攻玉斋说。)今乃以一六为老阴。二七为少阳。三八为少阴。四九为太阳。六七八九是矣。一二三四何为者哉。(按此攻胡氏以先天配洛书之意。然胡氏岂直以一为阴。以四为阳乎。)夫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乃五行生成之数。非阴阳老少之数也。(按朱子以四正卦主数言。四隅卦主位言。故乾九离八兑一震二。而韩氏徒以数言之。以数为次。乾一兑九离二震八。与朱子不同。)至于乾兑一九老。阳之所生而系之二七。巽坎二七。少阳之所生而系之一九。(传疑曰一当作四。)乾何取义于七。兑何取义于二。巽何取义于四。坎何取义于九哉。(按胡氏之论巽兑。异于朱子。非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2L 页
之是也。而至于坎九乾七则朱子亦言其易数之义。则并乾坎非之者。似未然。韩氏之意。专出于老少之数。不可参言于生成之数也。然则图无关于卦。卦无资于图耶。)大抵昔者伏羲则图而画卦也。见河图之数。阴阳俱备。有太极之象焉。分其奇偶。以为两仪。(按此句似与朱子同。然不以虚五十为太极。并五十为奇偶而谓之两仪。其意盖不欲以位数分卦也。若言各具之太极而指五十五之奇偶。则恐不害为一义也。)又分之为四象。又分之为八卦。自本而末。自干而支。脉络分明。各有统属。皆自然也。若谓离震艮坤阴之老少。主静而守其常。乾兑巽坎。主动而通其变。斯乃以卦义而配图。非则图而画卦也。(按伏羲之则图也。已会了七九之易位。盖以金火相为用。而特以卦位不可易。故通变易数而为乾坎。则以是为非则图而画卦者可乎。)至于规横为圆。不能合其本生之数。(指圆图。)易数以就位。斯为后天之图。岂圣人则图画卦之本然哉。
按韩氏之图与说。与朱子异。故李先生略言其非而不细论之。敢以管见条辨。然还恐不逮之见。将归于同浴而讥裸。至其图之内成数而外生数。恐其意专主六八七九之合为十五。包四方之数故也。且十既在外。而与中五包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之数。则生数虽在外而固在十之内也。韩氏之意。恐不过如此。而退溪但谓不可晓。愚亦不敢质言。但其末端以规横为圆。易数就位为后天之图。而
按韩氏之图与说。与朱子异。故李先生略言其非而不细论之。敢以管见条辨。然还恐不逮之见。将归于同浴而讥裸。至其图之内成数而外生数。恐其意专主六八七九之合为十五。包四方之数故也。且十既在外。而与中五包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之数。则生数虽在外而固在十之内也。韩氏之意。恐不过如此。而退溪但谓不可晓。愚亦不敢质言。但其末端以规横为圆。易数就位为后天之图。而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3H 页
谓非则图画卦之本。窃惟规横为圆。是伏羲则图画卦自然之运。故孔子有数往者顺知来者逆之训。邵子又摹出圆图。朱夫子亦发明之甚详。而今乃谓此非伏羲则图画卦之本。然则伏羲之意。只在横布八卦。而无关于四方四维之象。而图之北一六南二七东三八西四九者。亦皆非阴阳对待自然之理耶。且后天只就先天而改易之而已。非规横为圆而定其位也。今乃以规横为圆为后天者。不亦误乎。
注曰是其时。虽有先后。 按洛书之数。五既自含五而得十。则十固在五之中。而下文又曰积五与十则得十五云者何也。五虽含五而得十而五则自五也。如太极含阴阳而太极自太极也。故更积五与十而成十五耶。○按洛书之中五。含一三七九。而玉斋云含一二三四。愚伏非之甚当。但退溪传疑。以为非积实。各点所含之数。只总取五位之数。故得十云者。已是非胡氏之说。而其下又曰若积实则当为十五云者。又是非胡氏之说也。愚伏乃谓传疑与胡氏说。俱未免袭谬。恐非传疑本意。
原卦画第二(按原卦画者。言易原于卦画也。)
注曰是其时。虽有先后。 按洛书之数。五既自含五而得十。则十固在五之中。而下文又曰积五与十则得十五云者何也。五虽含五而得十而五则自五也。如太极含阴阳而太极自太极也。故更积五与十而成十五耶。○按洛书之中五。含一三七九。而玉斋云含一二三四。愚伏非之甚当。但退溪传疑。以为非积实。各点所含之数。只总取五位之数。故得十云者。已是非胡氏之说。而其下又曰若积实则当为十五云者。又是非胡氏之说也。愚伏乃谓传疑与胡氏说。俱未免袭谬。恐非传疑本意。
原卦画第二(按原卦画者。言易原于卦画也。)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3L 页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 按小注王昭素云与地之间。诸本多有天字云云。窃惟鸟兽以下。皆指物而言。则不必并天字看了。而既曰观法于地。又曰与地之宜者。虽似叠言。然上地字专言地之形体也。下地字指地之宜也。则可知两地字。非叠言。
易有太极云云注。邵子曰道为太极。心为太极。 按此道字。与率性之道一也。然此道指统体太极率性。是各具太极也。且邵子尝有心为性之郛郭之说。则此非直以心谓太极也。指心之所具者而曰太极也。于此活看似得。○按朱子与蕫氏释四生八之义。其说有不同。传疑为图以辨之。而蕫氏图有可更商者。故先布退溪二图。继以鄙见二图。
朱子说图
삽화 새창열기
传疑曰朱子谓阴交阳而生阴。阳交阴而生阳。其重在本身。故二少兑艮互位而生。震巽还本位而生。然阴生阴阳生阳则同。 按朱子之分卦。原于两仪而言其交。故云坎离不交者。以其已交于自仪为象时也。但震巽之还本位。虽异于艮
易有太极云云注。邵子曰道为太极。心为太极。 按此道字。与率性之道一也。然此道指统体太极率性。是各具太极也。且邵子尝有心为性之郛郭之说。则此非直以心谓太极也。指心之所具者而曰太极也。于此活看似得。○按朱子与蕫氏释四生八之义。其说有不同。传疑为图以辨之。而蕫氏图有可更商者。故先布退溪二图。继以鄙见二图。
朱子说图
삽화 새창열기
传疑曰朱子谓阴交阳而生阴。阳交阴而生阳。其重在本身。故二少兑艮互位而生。震巽还本位而生。然阴生阴阳生阳则同。 按朱子之分卦。原于两仪而言其交。故云坎离不交者。以其已交于自仪为象时也。但震巽之还本位。虽异于艮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4H 页
兑之互配。然原于两仪则亦可谓互配。且二少之交其变。必不若二老之交则姑还本位可也。岂遽互配乎。○传疑又曰朱子此说。与下章答袁机仲说。互有异同。此说太阳交太阴而生艮上爻。太阴交太阳而生兑上爻。又云阳仪生少阳。阴仪生少阴。与彼说同。所不同者。于艮并坤言。于兑并乾言耳。至于少阴交少阳则此言生震而彼言生巽坎。少阳交少阴则此言生巽而彼言生离震。是为大不同矣。 按两说虽不同。然此指其相交而各从其类者言。如艮坎震之皆从乾。兑离巽之皆从坤。彼指其相生而阴阳互配者言。如三男之本坤体。三女之本乾体也。前后说虽不同。而其为造化则一也。退溪只言其不同。而不言其所以不同。故敢及于此。
蕫氏说图
삽화 새창열기
传疑曰蕫氏谓阳交阴而生阴。阴交阳而生阳。其重在所交。然皆还本位而生。而其说并与朱子不同。 按蕫氏之分卦。原于四象而言其交。
蕫氏说图
삽화 새창열기
传疑曰蕫氏谓阳交阴而生阴。阴交阳而生阳。其重在所交。然皆还本位而生。而其说并与朱子不同。 按蕫氏之分卦。原于四象而言其交。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4L 页
故曰巽震不动而兑离坎艮相交。此亦可备一义。蕫氏阴生阴阳生阳之说。异于朱子。故艮坎离兑之皆还本位。又异于朱子。至于老配老少配少之义则必不异于朱子。而传疑此图则反成老与少交之象。恐蕫氏本意未必如此。故敢以管见为图。以明其老老少少相配之无异于朱子之意。○按朱子所谓乾坤坎离不交。蕫氏所谓乾坤震巽不动者。盖以阳爻遇阳象。阴爻遇阴象故也。然既曰四象生八卦则蕫氏所谓不动者。犹可晓也。而朱子所谓不交。恐未通于四生八之义。不交而何以生乎。敢为图以备一义。
管见蕫氏说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如此则其言相交。虽异于朱子。而老配老少配少之意则与朱子同耳。
삽화 새창열기
按如此则虽不合于朱蕫二训。而于两生四四生八之意得矣。且合于一奇一偶。各生一奇一偶之义。且八卦之生。皆还本位。各从其类。虽不同于朱
管见蕫氏说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按如此则其言相交。虽异于朱子。而老配老少配少之意则与朱子同耳。
삽화 새창열기
按如此则虽不合于朱蕫二训。而于两生四四生八之意得矣。且合于一奇一偶。各生一奇一偶之义。且八卦之生。皆还本位。各从其类。虽不同于朱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5H 页
蕫。而亦有合于朱蕫者。如太阳交太阴而生乾兑。则生乾是朱子所谓阳生阳也。生兑是蕫氏所谓阴生阴也。馀卦放此。或疑此图有欠于四卦不动之义。然只明生之之义。而其阳与阳遇。阴与阴遇。不动之义。在其中欤。
小注太阳过去交太阴。太阴过来交太阳。 按去字来字。亦有尊阳贱阴之义。此来字如妇人谓嫁为归之义。
天地定位。(止)易逆数也。 按此数字。以象数言之也得。如邵子所谓易之数。由逆而成是也。以计数言之也得。如朱子所谓逆计来日也。两说恐相须。○按注邵子所谓顺天逆天左旋右行之说。盖就圆图而推原于横图。指其自震至乾之由左向右为左旋。自巽至坤之由右向左为右行。若直就圆图而言则自震至乾。自巽至坤。皆左旋也。岂曰右行乎。此左右字。不可言于圆图。小注朱子曰左右与今天文说左右不同。(止)自北而东为左。自南而西为右。 按自南而西谓之右方则可。谓之右旋则不可。胡氏又以行于方之右言之。谓之方之右则可。谓之右旋则不可。皆非邵子本意欤。○按小注玉斋论卦气盈缩坎离之不
小注太阳过去交太阴。太阴过来交太阳。 按去字来字。亦有尊阳贱阴之义。此来字如妇人谓嫁为归之义。
天地定位。(止)易逆数也。 按此数字。以象数言之也得。如邵子所谓易之数。由逆而成是也。以计数言之也得。如朱子所谓逆计来日也。两说恐相须。○按注邵子所谓顺天逆天左旋右行之说。盖就圆图而推原于横图。指其自震至乾之由左向右为左旋。自巽至坤之由右向左为右行。若直就圆图而言则自震至乾。自巽至坤。皆左旋也。岂曰右行乎。此左右字。不可言于圆图。小注朱子曰左右与今天文说左右不同。(止)自北而东为左。自南而西为右。 按自南而西谓之右方则可。谓之右旋则不可。胡氏又以行于方之右言之。谓之方之右则可。谓之右旋则不可。皆非邵子本意欤。○按小注玉斋论卦气盈缩坎离之不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5L 页
当月分。而以第三画之非阴阳次生言之。甚有理。然震为十一月而离不得为十二月。以第二爻之非阳也。巽为五月而坎不得为六月者。以第二爻之非阴也。则当言第二画之阴在阳上阳在阴上。而胡氏以第三画言之。恐不衬贴。且离有阴在阳中之象。故离始于冬至阳未盛之时。而终于春分阳方盛之际。坎有阳在阴中之象。故坎始于夏至阴未盛之时而终于秋分阴方盛之际。此亦造化自然之妙乎。○注太极既分云云。 按朱子以程邵二说。谓所见之异。盖程子加一倍之训。即邵子一分为二之意。而但程子所谓加一倍。止释自太极两而四而生八之序而已。至于六十四则只依因而重之之义。而与邵子八而十六而至六十四之义。有不同矣。
邵朱天地四象之说不同。传疑为图以明之。而但邵子说图阙相交之义。故加相交圈。朱子说图八卦下当分书太少阴阳。故添书之耳。
邵朱天地四象之说不同。传疑为图以明之。而但邵子说图阙相交之义。故加相交圈。朱子说图八卦下当分书太少阴阳。故添书之耳。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6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按邵子于天四象。既曰阳生二少。阴生二太。则地四象。亦当曰柔生二太。刚生二少。而反之者何也。盖柔本是太阴位。刚本是少阳位。则自有少生太太生少之义。且地之主乎柔。犹天之主乎阳。则其生二少。顾不犹天象之阳生二少乎。可见邵子深得天地自然之妙。○阳当生二太。阴当生二少。而反之者何也。盖其交也。既老配少少配老。则其生也亦少生太太生少。是合于文王后天八卦长少相配之义。○阳仪为阴阳。阴仪为刚柔。天属阳地属阴。天左地右。阴阳对待之义重。
삽화 새창열기
按朱子既言天地各四象。故八卦下书四象。○天四象生于二太。故二太在外而包二少在内。地四象生于二少。故二少在外而包二太在内。且太阳太阴阳左阴右。故其所生之四象太阳少
按邵子于天四象。既曰阳生二少。阴生二太。则地四象。亦当曰柔生二太。刚生二少。而反之者何也。盖柔本是太阴位。刚本是少阳位。则自有少生太太生少之义。且地之主乎柔。犹天之主乎阳。则其生二少。顾不犹天象之阳生二少乎。可见邵子深得天地自然之妙。○阳当生二太。阴当生二少。而反之者何也。盖其交也。既老配少少配老。则其生也亦少生太太生少。是合于文王后天八卦长少相配之义。○阳仪为阴阳。阴仪为刚柔。天属阳地属阴。天左地右。阴阳对待之义重。
삽화 새창열기
按朱子既言天地各四象。故八卦下书四象。○天四象生于二太。故二太在外而包二少在内。地四象生于二少。故二少在外而包二太在内。且太阳太阴阳左阴右。故其所生之四象太阳少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6L 页
阴在左。少阳太阴在右。少阳少阴阴左阳右。故其所生之四象少阳太阴在左。太阳少阴在右。其序有不得不然者。且二太生天四象。二少生地四象。而其为画也。符合于自两仪为四象之画。且其为八也。乾坤二太相交。而其馀皆有老配老少配少之象。是合于伏羲先天八卦长合长少合少之意。二老为天四象。二少为地四象。老属天少属地。天包乎地而阴阳尊卑之义重。 按二图之皆左阳右阴。从本注阳左下阴右上之说。而相交之义在其中。○又按邵子之以阴阳刚柔。分天地四象者。盖以阴阳以气言而气当属天。刚柔以质言而质当属地。且阴阳刚柔。各得奇偶。是其所分。自成造化。但乾当为太阳而兑何为太阴。离当为少阳而震何为少阴。坎当为少柔而巽何为少刚。坤当为太柔而艮何为太刚。盖兑为太阳之位而其爻也偶则当配太阳而为太阴。震是少阴之位则当配少阳而为少阴。巽是少阳之位则当配少柔而为少刚。艮为太阴之位而其爻也奇则当配太柔而为太刚。且邵子以此释伏羲八卦。而其老配少少配老则还从文王说者。似不合义理。然既以阴阳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7H 页
刚柔。分天地四象。则不得不老少相交。而自不害为八卦之为伏羲说。则此亦可见伏羲说中自有做文王之妙也。朱子则以二太二少分天地者。似不若邵子之以阴阳刚柔分天地。然以老少分尊卑而属天地。自成一义。且自乾为太阳。至坤为太阴。合四象而观之。皆得其四象之仪者。亦皆自然之妙。但二先生天地四象之左阳而右阴者。既是从圆图上说。则摹画为图也。巽坎艮坤当从左向右。乾兑离震当从右向左然后。自合于圆图乾巽坤震之相接。且已生卦未生卦。一如圆图各从其类也。传疑之自乾始左而终于右者。何左右则依圆图而横布则依横图也。鄙见恐当备一义。故敢为图赘于左。
邵子说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朱子说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或疑如此图则果合于圆图。然邵子说左刚右柔。
邵子说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朱子说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或疑如此图则果合于圆图。然邵子说左刚右柔。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7L 页
固可谓阳左阴右。而天四象之左阴右阳可乎。朱子说右太阴之交左太阳。固可谓阳左阴右。而少阴之交少阳。何阳右而阴左耶。曰此则不然矣。阳左下之称。专由于震第一爻。阴右上之称。专由于巽第一爻。则邵子说少阴从阳仪来。而与刚柔之从阴仪来者。分左右上下矣。不可与太阳而分左右上下也。朱子说少阴之交少阳。又以少阴虽阴而阳故左。少阳虽阳而阴故右。盖左上右下之说。专由于两仪。而不由于象与卦。故自乾至震。皆阳也左也。自巽至坤。皆阴也右也。上下二字。只谓震下而巽上也。非谓左则皆下右则皆上也。是以小注所谓今分为左上。(止)今分为左下(他本作右非是)者。以左一边而分上下也。邵子于两仪之分则曰上交下交。而于四象之分则曰阳交阴交者此也。又按仪之为象也。阳上交阴下交者。为阴上阳下交泰之义。至于象之生卦也。则乾第二爻之交于震第二爻。坤第二爻之交于巽第二爻。皆阳上而阴下也。朱子所谓乾坤震巽之交。皆阳上而阴下也。盖圆图是流行中配对则不必以上下言也。且仪之为象也。已得交泰之义。则至于象之生卦也。虽以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8H 页
尊卑而言之。不害为相交相生之义。未知如何。
注无极之前。阴含阳也。 按先儒言先天图太极图。周邵二子不相闻。则此无极二字。亦应不相闻。无乃以太极谓无极。已有当时之论。而二子各取义于二图耶。○有象之后阳分阴也。 按前字虽止于姤而自乾至震皆前也。后字虽止于乾而自姤至坤皆后也。此等处恐当不以辞害义可乎。○小注坤复之间为太极。 按此与太极图中白者为太极之训小异。此则就循环无端上说。而指其不离乎阴阳者言。周子则就原头上说。而指象数未形其理已具而言。此间字。虽指坤复二卦。而六十四卦在其中欤。○注震兑在天之阴云云。 按小注胡氏。于上文太极既分章注与此注。以此两句合天地四象所分而言之。恐似未然矣。上文天四象之震为少阴兑为太阴。地四象之巽为少刚艮为太刚者。就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上说。而一阳仪阴仪分天地。故震兑为阴。巽艮为阳。而此则自上文震以长之以下。至此凡三节。皆以阴阳流行消长而言。则震为阳始生。兑为阳长。巽为阴始生。艮为阴长。则已与天地四象。取义不同。而其曰在天之阴者。指上爻之偶而言而天非阳乎。其曰在
注无极之前。阴含阳也。 按先儒言先天图太极图。周邵二子不相闻。则此无极二字。亦应不相闻。无乃以太极谓无极。已有当时之论。而二子各取义于二图耶。○有象之后阳分阴也。 按前字虽止于姤而自乾至震皆前也。后字虽止于乾而自姤至坤皆后也。此等处恐当不以辞害义可乎。○小注坤复之间为太极。 按此与太极图中白者为太极之训小异。此则就循环无端上说。而指其不离乎阴阳者言。周子则就原头上说。而指象数未形其理已具而言。此间字。虽指坤复二卦。而六十四卦在其中欤。○注震兑在天之阴云云。 按小注胡氏。于上文太极既分章注与此注。以此两句合天地四象所分而言之。恐似未然矣。上文天四象之震为少阴兑为太阴。地四象之巽为少刚艮为太刚者。就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上说。而一阳仪阴仪分天地。故震兑为阴。巽艮为阳。而此则自上文震以长之以下。至此凡三节。皆以阴阳流行消长而言。则震为阳始生。兑为阳长。巽为阴始生。艮为阴长。则已与天地四象。取义不同。而其曰在天之阴者。指上爻之偶而言而天非阳乎。其曰在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8L 页
地之阳者。指上爻之奇而言而地非阴乎。惟其如是也。故其下旋复曰震兑上阴而下阳。巽艮上阳而下阴也。可见邵子之于八卦。取义不同。而不害其为同也。若如胡氏说则震兑果阴也。上句何以曰阳生阳长。巽艮果阳也。上句奚以谓阴生阴长乎。且巽艮当曰地之刚。何以曰地之阳乎。且邵子所论天四象地四象。是老配少少配老而为文王说也。此条之乾对坤震对巽。分明是伏羲说。则合二说而同之者。恐近于牵合如何。○注天地之所阖辟。(止)莫不由乎此。 按春夏秋冬行度盈缩。由乎天地阖辟。晦朔弦望昼夜长短。由乎日月出入。由此之此。兼指天地日月。而翁氏专以坎离之功言之。恐似未然。或疑行度盈缩。当属日月。然四时之行。亦可曰行度盈缩。则以此属天地然后。二句属日月。二句属天地。邵子立言。恐当如是。○乾四十八而四分之云云。 按不曰坤得三十六者。盖十二阳。既为所克之阳。则其馀三十六。岂敢曰得乎。邵子于阳多阴少处曰为阴所剋。于阴多阳少处曰为所克之阳者。是扶阳抑阴之意。则玉斋以此例明兑离震巽坎艮之阴阳也。以兑离之五十六阳谓四十阴之所克。以坎艮之四十阳谓所剋之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9H 页
阳。此合于邵子说也。然巽之阳多阴少而谓所剋之阳者。虽不合于阴多阳少之例。而犹得为扶阳之意。至于震之二十阳为二十八阴之所剋。则嫌于无阳也。大非扶阳之义。胡氏之意。盖以兑离震属乾。故皆以阴所剋言之。巽坎艮属坤。故皆以所克阳言之。然以鄙见言之。巽虽阴也而阳尚盛则以二十八阳中。二十者为阴所克也。震虽阳也而阴尚盛则以二十阳为所剋阳然后。扶阳抑阴之意。似合于邵子。○阳在阴中云云。退溪传疑曰阴阳互居其方。则阳自上而下。阴自下而上。旧说当作阳自下而上。阴自上而下。盖言阳之自下而上。在本方则为顺。在阴中则为逆。阴之自上而下。在本方则为顺。在阳中则为逆也。(先生但引旧说。而无结语。)愚伏曰图之序。自北而东而南而西而极于北。乃自子至亥。自春至冬之序也。阳在阳中。阴在阴中。皆顺天道之行。故曰顺。阳在阴中则自北而西而南。阴在阳中则自南而东而北。皆逆天道之行。故曰逆(止)。本小注翁氏曰始缓而终速。其进也以渐。所谓阳在阳中顺也。又曰阳主升自下而上亦顺也。 按传疑所引旧说所谓在阳中之阴。亦自上而下。在阴中之阳。亦自下而上者。盖以奇偶之自少至多。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29L 页
为上下之序。故如此说。然大文结语曰真至之理。按图可见。阴之自上而下。在本方而为顺者。固可谓真至之理。而在阳中为逆。何以为真至之理乎。阳之自下而上。在本方而为顺者。固可谓真至之理。而在阴中为逆。何以为真至之理乎。专以上下言顺逆者。未知邵子本意果由乎此。愚伏谓阳中阴亦自上而下。阴中阳亦自下而上者。与旧说同。而以逆于天行谓之逆者。其说亦有理。然阳中阴阴中阳之逆天而行者。又奚以为真至之理乎。翁氏以渐进主升为顺者。亦有不通。若以渐进主升为顺。则阴中阳阳中阴。亦有渐矣。何以曰逆乎。以鄙见言之。阳中阳阴中阴。如兄弟之相得而比类。故为真至之理。如震之第一爻而至乾巽之第一爻而至坤也。阴中阳阳中阴。如夫妇之交合而相接。故为真至之理。如兑之一阴与震之一阳。相逆而相交。巽之一阴与艮之一阳。相逆而相合。如是说则顺与逆。俱为真至之理。愚伏既斥翁说而徒以天行言之。亦未知如何。○注坎离者阴阳之限云云。 按小注胡氏释用数之中而曰取寅申。又曰数之不及。邵子以为中者。以鄙见言之。此中字。指卯中酉中。而不过者。不踰之谓也。盖言离虽踰于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30H 页
卯中。而其用则在卯而不踰乎卯中。坎虽溢于酉中。而其用则在酉而不踰乎酉中。如是说则合于中字之意。而邵子怕处。其盛之意在其中。况上文言坎离列左右之门。日月之所出入。则日月出入。岂非坎离之用乎。言用之不踰坎离。则寅申之为用在其中。胡氏谓用不踰寅申。则坎离归于不用。莫无未安乎。○图虽无文小注。小底变成大底。到那大处。又变成小底。禹秋渊问以阴阳言之。其初生也少而极则大。大则消消则少矣。退溪答曰疑是积少以至大。大既成了。又自少积成去。如积时以成日。翼日又积时去。积日以成月。 按禹公说似合于盈虚消长之义。又合于下文纳甲上弦下弦之谕。而先生只以积少成大答之。不言大变为少之理何也。无乃以积时成今日。已是少变为大。而至于明日又积时。则昨日成日已大而变。为今日时之少故云尔耶。○以六变而成八。 按虽曰以六变。其实只二变。○以三十六变为六十四。 按虽曰三十六变。其实只以二十八而变也。○东北角坤。 北当作南。 东南角泰。 南当作北。○按圆图象天而流行中有对待。方图象地而有对待无流行。此亦可见天能包地。地不能包天之义。而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30L 页
阳大阴小之义。亦在其中欤。
文王八卦图下小注。潜室陈氏曰(止)文王易以反对为次。 按伏羲易以生出为次而其中有反对。文王易以反对(震与巽。离与坎。兑与艮。皆反对。)为次而自震至艮。亦具生出之妙。恐不可局定说。
帝出乎震云云。 按小注朱子与胡氏。以末一节为伏羲说。然以夫子言六卦之次观之。则恐指后天而言也。先天则乾坤为用。故先言天地定位。而次言山泽通气者。以山泽在乾坤之傍而为对待也。次言䨓风相薄者。又以其在乾坤之傍而为对待也。次言水火不相射者。其序不得不终于坎离也。至于后天则乾坤不用而只举六子。所以先言水火相逮者。犹先天之首乾坤也。次言䨓风不相悖者。盖以长男长女同居一方而为用。故曰不相悖也。(先天对待。故言相薄。)乾坤不用故不言。而至于兑艮。虽搀越其位。不害为通气也。且后天虽本于先天。而后天之义。既主致用。则何必复参以先天然后方得既成万物之妙哉。且于水火。不曰不相射而曰相逮者。言其再变而逮及正位也。先天言䨓风相薄者。是夫妇之交接也。此言不相悖者。是男妹之比伦也。且朱子尝曰伏羲易自是伏羲
文王八卦图下小注。潜室陈氏曰(止)文王易以反对为次。 按伏羲易以生出为次而其中有反对。文王易以反对(震与巽。离与坎。兑与艮。皆反对。)为次而自震至艮。亦具生出之妙。恐不可局定说。
帝出乎震云云。 按小注朱子与胡氏。以末一节为伏羲说。然以夫子言六卦之次观之。则恐指后天而言也。先天则乾坤为用。故先言天地定位。而次言山泽通气者。以山泽在乾坤之傍而为对待也。次言䨓风相薄者。又以其在乾坤之傍而为对待也。次言水火不相射者。其序不得不终于坎离也。至于后天则乾坤不用而只举六子。所以先言水火相逮者。犹先天之首乾坤也。次言䨓风不相悖者。盖以长男长女同居一方而为用。故曰不相悖也。(先天对待。故言相薄。)乾坤不用故不言。而至于兑艮。虽搀越其位。不害为通气也。且后天虽本于先天。而后天之义。既主致用。则何必复参以先天然后方得既成万物之妙哉。且于水火。不曰不相射而曰相逮者。言其再变而逮及正位也。先天言䨓风相薄者。是夫妇之交接也。此言不相悖者。是男妹之比伦也。且朱子尝曰伏羲易自是伏羲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31H 页
说话。文王易自是文王说话。不可交互求合云云。则至于此节。岂特交互求合乎。○注邵子曰(止)其得天地之用乎。 按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是先天之已一变而以流行相交。故曰应天。置乾西北。退坤西南。长子用事。长女代母(止)。此是先天之已再变。而以定位有常。故曰应地。是应天应地。皆以后天而言。而邵子所谓得天地之用此耳。胡氏乃以应天掠上一步说先天事。恐非邵子天地之用之意。 按震之代乾则其序自下而左。巽之代母则其序由上而右。此亦可见阳顺阴逆阳左旋阴右行。得已生得未生之理乎。○按帝出乎震以下。即以万物出乎震言之。诸卦皆以万物言。而于乾卦特以阴阳言之。盖以帝行乎万物之中。而非物外别有帝也。乾为无用而又为阴阳之极。故不言物而曰阴阳欤。○兑艮为耦。 按兑艮之位。不相对待。而犹曰为耦。则愚恐邵子之意。以此章之山泽通气。指后天而言。而与朱子胡氏说似少异。○自其所已成而反其所由生。 按所已成。指初变之已成。泰已成既济而言。所由生。指乾南坤北本位而言。故曰所由生曰反是也。然则自所已成。反所由生者。皆以再变而言。而胡氏以所已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31L 页
成为乾南坤北之本位。以所由生为乾北坤南之初变。如胡氏说则上云乾北坤南而为泰者。非指初变乎。继言乾坤之交者。其非指乾北坤南已交者而言耶。○东自上而西。西自下而东。 按小注玉斋所释有差误。故退溪传疑与愚伏疑义皆非之。而两先生所论上下二字。恐亦有如何。朱子始言乾坤为泰。坎离为既济。是已说了初变事也。继言乾坤之交者。自其所已成而反其所由生。是将说了再变(见上)之几也。其曰坎离之变者。是又指其已交者也。其曰东自上而西。西自下而东者。又指其坎东离西之已交者。而东为上故曰东自上而西。西为下故曰西自下而东也。如此说则此上下二字。只言东上而西下也。以图言之。虽西为上东为下。而以坎离交则东为上西为下然后为既济也。水火既交位则上下亦岂不易位乎。上下之说。恐只如此。而玉斋乃以乾坤之自其所已成而反其所由生为初变事。又以坎离之东自上而西。西自下而东为初变事。故两先生皆非之。而但传疑所谓以东左西右而言则西为上东为下。故坎离之变。东上而西西下而东云云。如是则此上下字。为上去下来之义。而西上东下。反为未济矣。且若以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32H 页
西为上则自上自下两自字。何不书之以向字乎。愚伏疑义则又以南上北下而言曰。离自东由乾南而至坎位。坎自西由坤北而至离位云云。如是则此亦以初变而言也。上下二字。虽似合于乾南坤北。而坎离之交。直自东西相交也。若离由乾而至坎。坎由坤而至离则是为相避也。岂为相交乎。胡氏之将再变为初变者。已失朱子本意。而两先生之辨。亦有不晓。或曰子既非由乾由坤之说。则朱子所谓离得乾位坎得坤位者。其非由乾向西。由坤向东之意乎。曰不然也。愚伏以初变言而谓之离自东由乾。坎自西由坤。则是相背而非相交也。愚则以再变言而指其将反本位。故坎自东上将向西下。而乾退北虚。故坎当其位。离自西下将向东上。而坤退南虚。故离当其位。此非朱子所谓离得乾位(指乾本位)坎得坤位(指坤本位)者耶。○按兑得朝夕之位。艮得成终始之位。则其所关系大矣。而邵子只言兑艮为耦。而不言兑之得位艮之成物。朱子则只言震用事巽代母。而阙兑艮不言者何也。盖兑虽得正位。而后天以震为主。则兑只是交于震为说。而退居乎西则不可以得位之。故而以用言也。艮虽处成终始之位。而终之功在坎。始之功在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32L 页
震。而艮处始终之间。而姑未发用。故下文有艮全未用之训。邵朱之略于兑艮者。其以是欤。○注易者一阴一阳之谓。震兑交之始。坎离交之极。 按此就卦已成。而以阳上阴下。上下相交而言。若从乾坤言交则震巽为始交。兑艮为交极。震巽之交为横交。震兑之交为竖交欤。○小注翁氏曰只此四位。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云云。 按传疑发明翁氏说。而以在其中之义释之。然翁氏说恐有不通。伏羲之意。在乎以乾为主。故以卦生之次而不得不乾坤当子午。坎离当卯酉。文王之意。在乎以震为主。故因先天变易而又不得不坎离当子午。震兑当卯酉。羲文之意。恐在乎是。而翁氏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为羲文微意。若尔则先天子午。何不言坎离。后天卯酉。何不言坎离乎。若以在其中言之。则四隅位又岂不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乎。若曰坎离为阴阳之中。故于先后天。皆得正位则可也。以是谓羲文微意则恐未安。○胡氏曰(止)巽稍向用而艮全未用。(详下文朱子注。)按邵子既并艮言用之偏。朱子又尝并艮言犹有用。而此云艮全未用者。寻常致疑矣。及读下文朱子所谓乾全不用艮全未用之训。乃知不字未字。煞有居东居西之别。而未之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33H 页
为言。非弃不用也。言姑未见用也。艮虽姑未用而居东方方用之始。则犹胜于稍用之巽半用之坤矣。如是看则似不悖于用中之偏之意。而尊阳卑阴之义。恐亦在其中欤。○注震兑横而六卦纵云云。 按先天乾坤纵而六子横。后天震兑横而六卦纵。于四正则不易其纵横。而于四隅则先横者后纵。可见四正之重于四隅。而四隅之随四正而为用也。○按先天以乾坤为主则馀卦当云子。子是子育之意。后天以震兑为主则不可以子言。故特曰六卦。○震兑轻而坎离重。 按后天以震为主则当以震兑为重。而乃以坎离为重者何也。盖言全图之所主则虽在乎震。而以四正位对言则震兑阴阳之始。坎离阴阳之极。震兑日月之所出入。坎离天地阴阳之所阖辟。是以位言之而坎离为重。况坎离代居父母之位。震代父之事。而后天虽不用乾坤。而敢以震谓重于代乾坤之坎离乎。朱子之意恐以是也。胡氏谓后天所重在乎震此重字。恐未安。或疑如此则莫无嫌于长子轻于仲子耶。曰不然也。以人家言之。乾坤是父母之虽老而尚存也。震是长子之在外而代干者也。坎离是侍父母之傍而摄事者也。人之重其侍父母之仲子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33L 页
者。非重其子也。重其父母也。何嫌于长子之或轻乎。○按震为进之始。兑为退之始。而进退皆以始为贵。故得其正位。且兑离巽得其退之序。而至于震坎艮。亦得进之序。然巽为退之极而犹得稍用之位。艮为进之极而反为全未用。则此中亦有静极复动动极复静之妙。且兑之退而至巽为右旋。震之进而至艮为左旋。是亦阳顺阴逆之理乎。○小注胡氏曰先天对待以立体。后天流行以致用。 按此句当与上河图数之常。洛书数之变章参看。然上文邵子所谓应天应地之说。分明皆以后天言。而其曰应地者。非谓对待定体也。只指其各得方位者。如地之八维也。胡氏于上文。既以应天属先天。应地属后天。而至于此章。以对待言先天。以流行言后天。前后之说。岂不径庭乎。且先天主对待而自复至姤对待中流行也。后天主流行而更无对待义。盖后天既因先天之对待。以致流行之用。则不必更有对待之义。而无妨于既成万物之化。
乾为马。(止)乾为首云云。 按大传先言近取诸身。而此先言远取诸物者。盖以大传已先言仰观俯察鸟兽地宜之象故也。大抵取象多在于物。此其所以先
乾为马。(止)乾为首云云。 按大传先言近取诸身。而此先言远取诸物者。盖以大传已先言仰观俯察鸟兽地宜之象故也。大抵取象多在于物。此其所以先
凤村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534H 页
远物欤。○注凡此数节云云。 按小注胡氏以此数节。谓乾健也。以下四节云固是。然管见则通上帝出乎震一节而言似得何者。系辞自帝出乎震。至乾称父坤称母。相接为一篇一也。观于已成之卦。指帝出乎震一节也。推其未明之象。指乾健也以下四节二也。邵子既曰后天之学入用之位。则用之位。指帝出乎震一节也。若只举乾健也以下四节。则此四节虽言于先天亦可也三也。或疑乾健也以下四节。夫子特言于后天者何也。窃惟伏羲时虽已有远取近取之象。而至于说出马龙首腹之类则自文王始。故夫子云尔欤。○按文王二字。恐是夫子二字之误。此数节分明是夫子说卦之辞。而系辞本注皆释之以夫子之言。则朱子与胡氏。岂不知此为夫子之言。而乃以文王言耶。或曰虽是夫子之言。而观卦之已成而推象之未明者。是亦文王事。则以文王言之不可乎。曰不然。已成之卦。指文王之所已成。而又结之以以为说三字。则此说非指夫子所言耶。○注入用之位者。 按此言数节之训。皆入于用之位也。若直言后天则岂容下入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