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里集卷之六 第 x 页
东里集卷之六
遗事
遗事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4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47H.gif)
府君讳宗周字春伯姓李氏。其先固城人。胜国时有文僖公讳尊庇。杏村文贞公讳岩。平斋文敬公讳冈。俱以德业文章。著于史乘。入 本朝有讳原左议政铁城府院君谥襄宪号容轩。学于权阳村近。以经术佐 英陵。享明溪书院。是生讳增县监 赠吏曹参判。始居安东。事迹在邑志及徐四佳友乡契歌。生讳洺县监 赠吏曹参议号临清阁。生讳肱别提号伴鸥翁。联三世投绂赋归。以山水自娱。历二世至讳迟参议。生讳宗培。生讳蕡宣教郎。先是参议公有弟讳适参奉。壬辰之乱。赴金公垓义阵掌书记。柳西厓先生使修永嘉志。行于世。生讳克培号东湖。少游旅轩张先生之门。以文行称。生讳光无子。以宣教公之子讳后植为嗣。是于府君为高祖。以第六子正郎讳时沆。参戊申原从勋。推恩 赠左承旨。是生八子。长子讳时兴有文学行义早卒。生讳元美通德郎号永慕堂。以厚德至行。为世所推。生讳弘直进士号岭隐。妣永川李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4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47L.gif)
元陵癸酉正月二十一日。府君生于一善府海坪里。即本生母家也。
府君幼。姿相丰厚。宇量宽广。已有长者风。与群儿嬉戏。虽年齿之多于己者。辄统率而指使之。尝游山上。杜鹃花盛开。一儿先登乱折之。府君谕止之曰花在树。可以明日复看。折来只是今日看。群儿敛手而退。读曾史。视同学所课。必倍蓰之。一过目辄融贯成诵。又能考究事实。而序次其年代。如有疑晦处。质问之不已。里中父老咸异之。文墨之具。赠遗相继。
处士公治明经业。多在山寺。府君每以失学为忧。甫九岁以处士公命。入为岭隐公嗣。时永慕公尚无恙。府君既有才具。又勤程课。十岁春始属文。翌年夏已成大篇。文思滔滔。如有阴相之者。永慕公又教以词律。祖孙唱酬。珠玑联轴。郑南屏挽诗中晴窗静几课孙儿。竹坞花阶日日诗者此也。
岭隐公躬修孝悌。闻于乡。府君谨守家训。自童丱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48H.gif)
生庭在越江地。而祈寒盛暑。不废省觐。如有菽水穷匮时。归而对食。若不下咽。母夫人李氏曰观此儿眉间。必某家粮尽。即资送焉。
尝观野田收稼。与同学诸童坐山上。有一顽奴负麦走酒家。府君辄背而坐。同座者意府君未及见。指示之。府君笑曰已知之。童奴之夜灌田水者。偷取西瓜。欲进于府君。府君诃退之甚严。亦不以告长者。其宽厚御下已如此。
十四冠。聘君柳公淳谨有知鉴。每曰此子一言一动。无非福相。且其操执有确然不拔者。异日成就。不可量也。
十六岁丁岭隐公忧。克襄后。又有意外之变。雠家缔结营府。祸将不测。府君弱年羸毁中。奔走刑狱。殆有不保之虑。而能安心处患难。且以诚意感动法司。积数三年湔雪殆尽。母夫人外党多在京洛。其后使节之来。欲更起旧狱。岭下知旧之以宪府被 召者。或问其馀蘖有无。府君白于母夫人曰复雠之心。虽不以年久而或懈。彼之渠魁三人。既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48L.gif)
年十八九。母夫人欲使之应举。仆衔已戒。府君进曰工夫未到而侥倖一得。欺君亲也。小子不敢为也。二十始入场屋。发无不中。
尝曰读书者必有三上工夫方可。凡有出入。行几里诵几卷。自有心算。客到或瞑目默坐。或悠然见山。一友人来往有素。知其意。寒暄后辄觅枕曰我方就睡。君且念书。
有老奴名赞尚者。寄在廊下。每夜闻府君读书声。未敢先卧。至晓辄入告曰远鸡既鸣。乞主君少就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4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49H.gif)
其为举子业。自立一家之体。清新洒落。无陈腐卑弱之气。而府君犹以为未也。专精会神。百回磨砻。一篇或费数三日。如有不合意处。又涂抹而改构焉。如是四五年。自然成熟。虽场屋间仓卒立草者。句法井井。较平时所作。毫无所损。族侄秉秀尝夜诵之。南屏翁卧听之。起而问曰谁作也。曰洛园稿也。屏翁曰科诗中亦有如许格调耶。吾辈不及远甚。
丙申冬。谒大山李先生。行束脩之礼。时府君年二十四。先生授以大学。谓同座诸生曰。近日年少学子。于读书时。鲜能理会了清浊高低。今李某音响。令人洒然矣。
时俛斋李公秉运年未成童。先生使府君教以制述。以府君长于诗学也。俛斋翁尝谓不肖等曰。吾于是时。略有向明之渐。而未得其路。先公善讽题意。使人心胸爽豁。旬月之间。不知长进几格。
先生每称府君姿质之美。见得之精。有眷眷引进之意。而府君家有偏亲。亦不可径废举业。欲早了一事。从容函丈间。专意问难。而不幸志未及遂。遽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4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49L.gif)
府刺史金尚默。以馆阁旧僚。颇有江汉风流。一见府君。甚器重之。礼遇有加。凡有文事。必置之魁选。是年府君选夏课。金谓人曰我参达城试役。必以此儒为壮元。府君嫌其私不肯行。金曰苟如是也。吾且呈辞矣。府君遂往。及入场金亦至。竟擢府君。府君深以为耻。视若关节之累人。欲不赴省试。翌年庚子。果以大比解额升上庠。
己酉丁母夫人忧。易戚备至。丧阕后。专意书史。四方之志倦矣。府君平生用工。虽在于四子六经。而百家之书。无不涉猎。至于两汉书楚骚唐宋八家。尤致力焉。手自抄选。终身记诵。金护军履范。每接府君简牍。必三复叹赏曰若非韩欧骨子。安能如是耶。
家世古以诗学闻。府君与从兄大溪公。更理馀韵。又得南屏翁师事之。深得其轨范。后大溪公游宦四方。府君屏居林下。言志遣兴之作。动盈箱轴。独得之妙。盖有人所不及处。
李琶西集斗守安东时。得府君诗。每月夜微吟曰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0H.gif)
健陵右文之世。蔡樊岩秉匀。岭下知名之士。方乘运汇征。南屏大溪公再三贻书。要与之同住泮斋。府君曰功名有数。不可妄求。且诸子失学。深可念也。乙卯秋赴庭科。因应制献诗占魁选。榜下诸人皆被 召入侍。而府君已还乡矣。 上特命道臣设宴颁赏。
不肖尝应榜在京。有老进士韩性谦。以先契来访。从容言曰当 健陵时。日次应制。无月无之。先公若一年留泮。占高科当如拾芥。而庭试榜出后。每见先公已倚马香桥矣。尝有事美洞。泮儒一时联进。而先公独留丕阐堂。牢睡终日。吾于是时深讶其恬退太过矣。比年来衰颓如此。俗念俱灰。追忆曩时事。岭儒本色。先公守之矣。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0L.gif)
屋后筑小亭。有瀑流岩石之胜。府君晚得栖隐之所。作记文以寓意。因以北亭自号。多聚四方名花异草。列植左右。兴到时以山巾野服。缓步沿溪而上。诸子诸孙或携壶在前。或奉砚随后。孺人柳氏令小叉鬟戴小鼎继至。松下拾薪。柳底汲泉。烹涧蔬而煮岩花。父子家人。迭相劝酬。至暮山影倒溪。桐阴满庭。半醉微吟。移杖出洞。盖其冲澹幽夐之趣。实不知世间荣辱之为何物也。
亭虽数间薄茆。而地近郡治。冠盖相续。迎送酬接。有时乎不胜烦扰。府君谓非古人独寐永矢之意。至发于述怀诗中。知府金𨩿知其意。每屏其骑从。从山路步来。以野酌山蔬。谈宴终日。其诗所谓地随人共静。心与物无争者。正实际语也。
每于暮春中秋之节。挈榼携壶。独往啸咏于云台湖楼之间。或与渔翁水师棹小舟。沿江上下。知旧有山水之约。未尝以事辞。所至辄有兰亭剡溪之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1H.gif)
知郡李公志淳尝语其族弟邻淳曰。吾误落尘网。不见君聘翁久矣。向者适过之。德器醇深。谈论酝藉。脱去拘儒俗态。且其池园妆点。窈窕深邃。有空谷遐遁之意。古之山林处士。想应如是。吾亦休官就閒。明春可乞得园中花卉。以分其清味耶。
洛中卿宰。多有汲引之意。醉竹权公思浃闻之。戏谓人曰为我报北亭翁。早晚当有北山移文。府君笑曰世间好事者。以无实之言。𥳽弄閒人。此翁亦复尔耶。吾既老无用。必不负山灵矣。
府君晚益韬晦。不以著述自居。而每恨少时文体有气太胜之病。就朱退书中平易简古者。抽签诵读。又取西山集。常置案上。寒暄书札挽诔诸作。不尚华采。专务精熟老健。每曰大明诸家。虽自处以先秦。毕竟是唐宋以下文字。吾所不愿也。
尝谓不肖等曰近世学者。率多外面修饰。其中恐未必然。至于讲论经义。自立己见。怒气相加者。亦非吾儒礼让之风。惟持心诚信。无矜夸浮薄之病。方始有后日成就。吾见多矣。汝辈亦宜念之。
府君虽不喜标榜。而平居日用。自成一家法门。非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1L.gif)
不肖等自幼侍侧。未尝闻忿怒诟骂之声。亦不闻琐屑私语。不威而严。不言而信。总理家事。持大体依本分。未尝别立新规。子孙中不能无忧患丧戚。而每处之泰然。虽仓卒急遽时。自有安静徐缓之意。家人赖之。亦不惊动失措。可见镇物之量也。
衣服只取澡洁。饮食不求丰腆。每曰古之有国者。尚以节俭为贵。况寒士家乎。然而机轴所出。虽华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2H.gif)
俛斋翁常谓定秀曰吾见人多矣。心体之正大光明。四方八面。都无滞碍。未有如先丈矣。
府君自少至老。口不言钱谷事。凡奉先接宾。输租纳税之事。一切委之于闺门之内。孺人曲意奉承。无论岁之丰歉。未尝以产业冗琐事恼府君。至于文房纸笔。冠巾带履之费。无不先期措办。以资其取用。府君之得专意文学。而不为外物挠夺。盖有助焉。
缌功诸族率多屡空之叹。每当春夏之交。出谷斛以赒之。尊行耆老之不堪寒苦者。次第邀致。诚心以奉之。凡有匈事。或脱衣以资其敛袭。嫁娶虽妆奁细琐之物。必使家人密密分送。以济其窘乏。常谓不肖等曰人家产业。俱从祖宗来。若独享安饱。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2L.gif)
处士公无他子女。府君以奉养之未尽职。为没身之恨。丁亥丁处士公忧。癸巳丁朴夫人忧。后丧既阕。而过房之弟尚未有室。府君移奉庙主于所居厅事之上室。蘋蘩之供。诚敬备至。及其奉还之日。悲动傍人。
本生弟方谋分产。而素所措画之物。不免零星。府君以不肖之所尝受赐于祖母夫人者。成券以给之。孺人曰此田即先姑之手线所得。而钟爱三哥。别有所赐。今不可负了先意。换以他田如何。府君曰君言亦复佳矣。然吾家土田。俱是宗物。吾弟私亲也。割与宗物。非所以安其心也。且三哥之既受赐。而更为推上其叔。何害于奉承先意耶。
同堂长老家。有年年窘于粜籴者。以十缗铜属府君。欲滋长之。以其息了籴。座上有安姓人。歔唏叹曰吾儿过时未娶。方有行媒处。而贫无以为礼。如得是钱。可以取妇矣。府君笑曰果如是也。持此去以资用。籴事吾当别为计也。其人深感之。每岁秋冬。赍菜果相问。而府君未尝以前日事有德色。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3H.gif)
与朋友交。其淡如水。未尝倾倒输情。鸡黍之供。亲疏无差等。如有信义交孚。文学相辅者。辄期以岁寒。终始不渝。疾病死丧。问讯不绝。虽卑幼微贱之人。务尽仁厚之道。各得其欢心焉。
一知旧老而鳏。寄寓僧舍。府君命家人制冬衣。著以厚絮以遗之。
有北关人韩景旭者。贫穷无托。转转来投。府君谓其耿介可取。仍留廊下数十年。其后挈家远徙而殁。府君使家僮舁其尸。葬于其子冢傍。比其返也。日已曛。府君邀其象设。安于廊舍中。命侍者行朝夕奠。
族叔尚友公弘宇。以文行称。府君情好甚密。及其丧也。将往赴之。时长女染痘。滨于危殆。母夫人挽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3L.gif)
不肖等愚鲁甚。平生未尝闻家庭推许之语。或宾友满座。各言其子弟成就。而府君独无所言。人或有问之者。止云某哥煞加筋力。似或与人同。上舍李公■(土敬)尝曰子之训子弟。抑之太过。无或妨于进就乎。府君曰非欲抑之。虽他人子。吾未尝有过情之誉。
金容渊宗发尝谓定秀曰先公与人言。凡系自家事。一切谦让。若无一长之取。而独评论花品时。便道自家所种莲。胜似他莲。莲花虽佳。尽是外物也。升秀幼时。方展纸行墨。定秀顾谓族人在座曰此儿煞有笔才。府君正色曰小儿辈才有一长。向人夸张。汝为兄长。用此法而能成就诸弟乎。
尝曰人之受福。如器之受物。惟器量大者。方始享有多福。今人有一事胜人。便有自足之心。譬如小器之才注一勺便溢。若是者安知无异日倾覆之患耶。书所谓谦受益满招损。正为此也。
每于春夏时。使不肖等。躬执畚锸。除草庭除。治圃种树。亦有日课。谓孺人曰此辈幸有衣食之资。亦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4H.gif)
府君虽脱略世务。至于垄亩耕稼事。严饬家僮。不失其时。尝曰保子孙之道。莫如勤农。非直为足食计也。以其有勤俭之风。周家以农业兴者此也。
尝曰后生做工夫者。专以多读为贵。汩没无暇隙。殊非优游涵泳之意也。不肖尝处屋后坟庵。府君临视之曰独处能无孤寂乎。对曰雪月正好。深夜上山。散步数回而还。心气稍觉清明。孤寂不为病也。府君微哂之。似有许可之意。
不肖尝与人约信而旋又忘之。府君深加谴责曰朋友无信。是亦得罪于名教。虽事过后。可送人谢之。其后见人有约信。辄说某哥不诚实。积数三年不已。盖欲因此而改其轻浮之习也。
僮指服役者殆过百馀。府君不以喣濡为惠。亦不以捶楚为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缓其役而薄其敛。使之各安生业。家富而欲自赎者。随其所愿。多不过百缗。既赎之后。更无徵求。如有机巧佞慧者。辄远逐之。使不敢复近闾里。年老而忠于所事者。常有眷眷不忘之意。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4L.gif)
不肖等七年侍疾。或至达夜不寐。而未尝一言及于身后事。尝值新秋夜。明河挂天。凉月在荷。府君拓窗而坐曰今夜夜气甚清。如非下愚之人。点捡身心。想应物累都尽。近日后生少年。不论才不才。多从名利上走去。此非细忧也。吾家先德。以恬澹见称。乃父之不事产业。汝辈所知。望须十分加勉。无忝家声也。
重阳节咏五言诗一句曰山空多贮月。木脱不留风。盖绝笔也。妇侄柳致翊曰山空贮月。形容自家平生。戊寅十月二日巳时。考终于厅事之东室。享年六十六。是岁十二月十九日。葬于府东五里许石丈洞负艮之原。与孺人同茔而异圹也。漱石翁发士林礼葬之论。不肖等辞不受。
所著诗文。不自珍惜。十存一二焉。不肖等搜辑乱藁。编成三册。名曰北亭集。藏箧笥中。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5H.gif)
于乎。府君终老林下。平生志业。泽而不川。其实迹之见于当世者。既无以耀人耳目。况岁月久而遗风寝远。则后之秉笔者。虽欲阐幽光而发潜德。恐翳然而莫之徵矣。乃者韩尚书致应不识面。而谓有声气之感。许以隧道之文。俛斋李公相知最深。亦尝留意于述行之状。而不肖等不学无文。徒费经营。未成家牒。二公奄忽不相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5L.gif)
先妣孺人全州柳氏行录
孺人姓柳氏。系出全州。中世有讳义孙。仕我 世宗朝。选入集贤殿。以文章节行名世。 赠吏曹判书。五世至讳复起。从叔舅鹤峰金先生学。号岐峰 赠左承旨。曾祖讳锡龟。有隐德善行。 赠吏曹参判。祖讳正源号三山。明于经术。官至大司谏。考讳明休。通德郎。以醇谨世其家。妣真城李氏。通德郎龟范之女。司书世震之孙。以 元陵己巳三月十七日生孺人。幼端厚有福相。大谏公恨其不以男子。生甫十二三。母夫人作觐行。孺人总理家务。裁缝烹饪之节。井井有绪。尝夜通德公患胸腹。而有怒虎吼于巷。婢仆屏气。孺人躬煎热汤。独往外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6H.gif)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6L.gif)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7H.gif)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7L.gif)
东里集卷之六 第 15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182A/ITKC_MO_1182A_B118_158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