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寿静斋集卷之五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x 页
寿静斋集卷之五
 书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1H 页
答李忠立质汝(秉殷○甲申)
昨蒙棣驾临吊。或为之低佪。未忍遽发。或为之既去而复来。所以矜恤之者。溢于色辞。自惟穷途衅踪。日历几人而得此盖鲜矣。满肚哀感。有不敢复有所望。乃执事者。自视歉然。又坠手疏。深以不能再驾。引以为悚过矣。其责己之周而与人之厚也。顾此无似何以为报。仍伏惟秋高。太硕人调体对时益苏健。承欢棣履有相。况又得一番解颜之资。想不暇以倒却伦次为叹也。鼎文哭杀衣变。益觉靡逮。天清菊腓。随以感触。日间冤酷之抱。或可以俯谅矣。
与李忠立质汝(乙酉)
日来急景蓦寒。恼了人一遭。闭门慑处。辄思吾棣史将护笃老。槩是渊冰节度。盖自家曾谙悉之。故在今于切挚者。为之贡念而又发羡焉耳。自惟遭罹来。前后蒙棣史垂恤非常。而一未有以致谢礼。苟使强仁慕义者处之。其倦于偏施。亦已久矣。而向者鞭羸按觱。迂路深谷。又何颀乎其至也。至今感泪交滴而已。因思近日风习。例以杜门自陋。闭口不说为究竟地。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1L 页
惟有如执事者一二公。独奋然思有以易之。如日前萝亭小集。颇有古人竿木揎袖之意。甚强人听闻也。学必讲而后明。道必倡而后和。自此吾党其伫乎有闻矣。幸益俛焉。既于此乎亹亹不已矣。而又要令涵养意思。践历职事。常有以胜之。则尤觉无遗恨也。耒不自操。言或有取。未知于雅量有槩否乎。风雨宿草。独往酹杯之意。死亦何敢忘耶。
答李忠立(丙戌)
别后清范。何日不颎颎。而顾不能以一书道意则亦徒然耳。乃高明见念特厚。递便长笺。陈义甚高。俯就太过。意若有须于空空者。而引而置之切偲之数。三复以还。感愧交剧。第审月日。乃是归即裁。而承领始在日昨。使故人慇勤记存之意。未免久辱于虚。而修复之敬。因而旷阙多时。则更为之踧踖不宁也。日间消息乍凉。晨夕就养想便适。而温理玩索之工。亦随而益有绪矣。上计追蹑三数十年。便认以为吾人立作。槩于功名事业。未能忘情。而于为己下学之旨。或未肯深留意为也。不知迩年以来。缘甚机关拨转得如此其勇。刍豢剧于土炭。性命切于茶饭。无乃早岁师门所闻之旨。固已劄著在中。默成家计。而人不及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2H 页
窥。直到年积日至之时。自有包畜不能住者。而粗浅下交。只从傍边窥觑。乃以中间拨回目之否。高明闻之。只好一笑耳。鼎文自奉送两旆。伥伥如盲失相如雁离群。日间校役。只是备例遮眼。无甚头当。而从叔所遭又如彼。实无心情可及于此。因成担阁。全没攸为全没住著。觉得自家田地一日芜秽似一日。不知终何所归宿。悼叹柰何。四七疑于假设之云。不过语次间形容已见不分明之意。而却被高明听得有味。转作反身贴察之资。古人所谓造理深后。闻常人言语。无非至理。岂此之谓耶。来谕中真实讲究真实体认八字。及其下说病处。已是大杀分明痛切。足使疑于假设者。依俙地见其未尝假设。何不于此更下数转语。痛与剖示。俾所谓真实讲究者。将如何而讲究得真实。所谓真实体认者。将如何而体认得真实。易发而难制者。亦将如何而制。乍见而旋晦者。亦将如何而明。而反以导掖有望等语。谬加推借。则令人太落莫矣。克己工夫。撑起这公之云。不省其时有无此言。只记得吾人问既以公为骨子。则撑起将何以某答云。这便是克己工夫云云。其意则盖曰撑起这公。非别项工夫。只平日克己便是云尔。初非谓先将这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2L 页
公顿在一处。而旋将克己一段工夫来。撑起了此公也。高明无乃得其言而未及察其意之所在耶。至于公为骨子之义。伊后更将朱子本语。平心玩味以求之。终不能别讨一意来。仁里佥见。顾何病于此。而必欲以别料当了骨子也。幸更提喻。
答李忠立
向来追蹑。尽是胜缘。而亦自恨其疏畅多而反观少。漫浪胜而切磋歉。吾人相与。其此而止耶。归来伏隩。所以拊躬忏悔者。有在于临歧惜别之外。玆奉损惠长幅。倾倒无馀。推借太爽。此则平日见爱之过。求益之切。而施之或非其人也。三复感叹。愧恧继之。又以谦挹太过则既有乖于人己一致之义。规责绝无则亦不副乎从来厚望之私。尽乎书面之间。俱难得圆满事也。即玆来复之候。伏想侍奉益适。消息又别。闭关静养。必有独觉其进者。区区羡仰。此时尤切耳。鼎文彼时溯峡之行。八日乃返。牙疼仍甚。叫掷屡日。大抵衰相已兆。无复平常之望。自笑做了甚事而辊到此境。四七之论。周遍匀停。不落一边。而所引孟子嘑蹴一语。又是明的證验。使今日人人而皆知此义。则此事庶不为偏战矣。仍记昔年家庭所闻。尝曰今人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3H 页
才著喜怒哀乐字则不待对说四端。便归之气发。大是闷人。然则子思所言。亦只是气发一涂乎。又师门记闻。以孟子之喜。文王之怒。孔子之哀与乐等。谓便是四端。与盛论相符。益自恨此事往复之晚也。讲究体验之说。前书鄙意乃欲以敬字为实下手处。今承盛谕。孟子程子之说固是。而便包敬字在其中。依此承用。目下便当收效。而惟是实下手。依旧是难。不知高明于此。又将何以见教也。公字说错认语主。诚觉可笑。但来谕中公者克己之名名字。恐无未安否。中庸上下自成同异。鄙意所在。乃欲闻所以成之之道有同异。盖上成成似以人物之自成其躯壳物事而言。下成成似以诚身修己之道而言。这个便有些不同。未知如何。大学诚意之辨。归后更看注疏及或问。未见可为盛论左验之文。间以语诚伯。亦不以盛意为然。盖主鄙见而言则好善恶恶之意。自包摄在这里。而主高明之见则便局狭了这意字也。这意字包括许大。恐不但好恶而已也。如程子四箴中诚之于思。又岂独指好恶而言耶。情意二字。对同勘合。固有界分。而孤行处亦不无活看通用之理如何。因思此等往复论辨。固是美事。而自顾全没身心上一著。徒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3L 页
以长其颊舌。为可愧惧。恐不若扫去许多间话头。只将诚意二字。低头用工之为有下落。如何如何。立岩寄诗之约。何其中负而不相示也。木瓜先呈。意在琼琚。想不终靳也。直睹鸿濛未判时。夜来山水更清奇。两岩夹定高亭住。恰似先生敬义持。徐凝恶缘。犹有反观意思。或可少赎漫浪底罪过。幸略其辞而领其意。仍又绝秘。与之藏拙千万。
答李忠立(丁亥)
腊中长笺。阅岁逋谢。非特媮懒使然。亦缘书中责勉过重。头项亦夥。有非愚昧浅劣所可容易冒承故也。春色已半。伏惟晨昏之暇。日有劬书反己之工。鼎文穷庐枯落。逼在眼前。堂庑丧威。一向陨穫。日间政不知所以寄心人生一世。恁么过了。亦可怜也。平生畏友如吾兄者。觌面既罕。书来又稀。而如向日溢幅。其间固有规砭切至处。而犹有过借非伦之语。终亦不能大强人意。令人又惘然也。与玄之云。此自兄家事。顾于此何当。本无玄耳。何论与也。前书旋已自觉其病。荷此发药。此古人义也。然原其情则亦有在矣。盖亦自知其病源在此。有甚于人。故所以常持太过之念。庶几为就中之地。而不觉其发于口者。矫枉而过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4H 页
直也。如吾兄无病者。当不知人之疾痛也。然其言则四停而八当。一字而千金。敢不佩服铭心耶。愿继此而又有闻焉。庶不孤此望也。立岩韵意语俱不凡。三复叹泳。但敬义气节。本非两事。于此不须论所占多少也。
  别纸
 四七条
此是理气分界。极细腻易差舛处。以老兄积久研钻之见。尚不免有疑。则曾无一日前工者。又何敢措一辞于其间哉。盖不相杂而不相离者理气也。惟其不相杂。故得以言语离之。而惟其不相离。故虽以言语离之。实处终非可离也。是知此个道理举起。便是唤做四端则都在四上。唤做七情则都在七上。然此目既立之后。溯而求其所从来处。以为此是理彼是气。思孟立言之时。固无此名也。就论孟子立言本旨。如太王之好文王之怒等处。固不须言气一边。而分开之名既立之后则不得不以气之顺理而发。别立一涂以处之也。
 自成自成己条
窃谓至诚事亲成人子。至诚事君成人臣。这亦是人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4L 页
物之自成。未见其或异也。至于章句或问之若不同者。窃以为章句或问。皆依经文解说而已。经文首节。对说诚道。故章句亦依而分说。经文二节。单说诚字。故或问亦依而为说。特就诚字上又分别出实理实心则章句亦然。恐不可以此为交互也。老先生一生释经。自有成例。不差一星秤子。其于自成自行。对说处亦对说。而分本与用。于单说诚处亦单说而只以道无不行。缴了上文。于分说成己成物处。又依而对说。而又以道亦行彼。缴了首节。其要妙曲当如此。岂一言本与用则又必段段言之耶。且况下二节章句所训。若细究之。则本与用段落自分明。恐不可谓浑称也如何。
 诚意条
偶见大全经筵讲义论诚意处。有曰心之所发。在于好善则表里皆好。心之所发。在于恶恶则表里皆恶云云。政是为高明准备语。敢不输款耶。始觉从前看得义理大段卤莽在如此。令人惶汗。然情意之辨。殆所谓昭陵臣已见之者也。愚固曰对同勘合。固有界分。孤行单言。活看通用。而来谕一向就对同上说。曾无一言孤行处。晓人者固如是耶。谷苗之譬。固自以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5H 页
为粗譬。则有不必苛摘。然古人以此论情之善恶则可。而今以论情意界分则恐微乖。盖傍生之苗。虽是傍生。毕竟是苗故也。且将情之譬而作情意之譬。则高明无亦自浑其界至耶。
答李忠立(庚寅)
昨岁柯亭之役。咫尺贻阻。盖有负米戴泉之饥渴焉。载之而北。一念弥南。顾懒散甚。除非立促索答。率致旷阙为罪。其于先发可知也。孟夏手疏。递到虽晚。而负逋已累月矣。即今亢炎政酷。孝疚中起居何如。鼎文自哭沙兄。久而愈悲。如哀兄者。当知此心耳。合下缪悠。重以摧沮。遂废然作一孟浪汉矣。惟见绝于疆辅是恐。际承书谕。所谓轮翼两进。曰钜丽曰苍古。亦太不伦矣。此殆闷其拙陋俚俗而故为是激之耳。然其于自知甚审而无意振迅何哉。抑因是而有献焉。盖尝观于执事之文矣。虽于寻常往复之间。著语太紧。著对太巧。务以切近事情。曲尽道理。使人读之。非不逼真可喜。而冲和长厚之风范气味则或逊矣。大抵文辞言语。本自一致。歇后固不若刻覈。平常固不若新奇。而期艾之周勃,张相如。终不害为长者。然则吾人修辞达意之文。何必近舍耒耜菽粟。而远求空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5L 页
青水碧耶。夫以高明老而好学之诚。盖已到得万物皆低。此事独大之域矣。岂有于此独不能忘情者在耶。特以平日爱慕深而过计愚。且不能无憾于向书之不以实际见待。以此先呈。以来箴砭。幸无以无端见怪如何。大坪往复。尝得窃观。辄以为濯叟之语。固未为害理。或者高明呵叱太深。野翁分疏太过。适以带累渠矣。昨见渠致诘见谓。以性对心。性占了理。心都成气底。此语却是丑差。即语之曰合理气底是心。方其性占取理去时。这气是唤做气而已。不可唤做心云云。渠更迁就为对。殊无竖幡底意。未知长者一向济师。果能见拔否也。且剔发浑沦之名。恐非所以论心性。此所以不能无讶于高明及野翁往复之间也。一向如此。恐转见支蔓。如何如何。从兄几筵侑奠之意。顷于二哥许闻知。盖与己奠无异。因便但寄来侑语。一声于几侧。亦足明平生之心。何必更烦绵渍耶。锡汝之亡。久益可伤。素知惠好甚至。承谕又喟然也。弊宗近又失一个后生秀。痛惜尚未定。因思人生脆弱如此。自家朝闻之役。尤不容缓歇。而目见交旧中时时塌了一两人。便觉意思索莫。奋迅不上。亦可怜耳。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6H 页
与李忠立(辛卯)
向伏蒙临吊缅仪。私心哀感。有倍于他。而其时迎送浩剧。有不敢别样抒臆。遂脉脉昧昧而将之。至今思之。如有所丧。彼时讲学之盛。殆近世所未有。而又得高明之重以左右皋比。逖闻风声。不觉掀耸。大抵此事倡自仁里诸丈。百年废坠之馀。四方风动。乐于从事。因而发得好身心者。想往往有之。尽乎人心之所同然。固不可诬。而抑亦吾道阳复。邪说晛消之兆也。庐江殊无大头段疑难。当是钟木不相当。而然第其中诚意之说。政是前年往复之论。而毕竟归重于盛意而作磨勘。益知此义之不可易。而诚伯终不以为然。当更商之耶。大抵推演说去。毕竟归于好善恶恶之意。故所以不能为异。然传者立言本旨。未必如此深入也如何。又有识其端是慈底。推广之是指孝弟。鄙见只知识端推广。皆兼孝弟慈三者而言。未知高明于此看得曾何如。三江大丧。吾党可相吊。而威如又何遽不淑也。江表塌了一个高士。痛惜何言。鼎文三月之制已尽。愈觉此生无及。日间心事。只廓然而已。向日北县之行。匽薄雨雪。添却宿嗽。方拥胁防扯。逐喘叫绝。似此度了。未知书册去处。其于身心可知。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6L 页
愧无以闻于强辅柰何。
答李忠立(癸巳)
家侄去时。坐忙不能奉候。只以空言致意。深以自讼。乃蒙委垂手教。既以不较示慇勤。又以谬奖祈愧悔。满纸琳琅。尽会煅鍊得人。把玩十复。感怍难胜。且审玩养一向崇深。近日所扬扢在何书。窥见前日未见底者又是何事。如鼎朱全了毕之云。直是千万不近。续集以下十卷。是前所未曾目者。故早晚寻数。遂致此不虞。吾辈屋下私事。亦不可不慎如此。不妨相与为戒如何。晚坞往复后条。终不能分晓。更容兄一篦刮此膜耶。拨忙潦修。何能半底蕴。临纸怅想而已。
  别纸
孟子不忍人之心章上下段专偏言之义。前此看得。亦如晚沙两家之见。今承诲谕。以为此是即夫统体之中。指其条理之灿然者而为言。岂以列四目之故而谓之偏言乎。其为义亦精矣。然以愚观之。只指条理列四目。即此是偏言也。来谕之云。无乃类讳言二十而必曰十者二乎。夫包四与一。事非有二。仁专言与偏言。亦只一理。所谓即夫统体之中而指其条理之灿然者。统体则包四而专言也。即上段之义也。条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7H 页
理则一事而偏言也。即下段之义也。虽则偏言而其本来包四底又自如也。何必嫌言偏言而恐其不足以发明包四之妙也。孟子言时固未尝有意于专偏言之。而其理则有之。后人看时随文解看。以为上是专言下是偏言。恐未遽有局促之病也。来谕所引大全语类。皆是平论包四之义。而不足以为下段亦是专言之證也。至于所引集注因恻隐而悉数之则却是偏言之明證也。盖集注之意。若曰因上文专言者而至此又悉数之云尔。则此不过承上起下之辞。非以因恻隐三字。为发明包四地也。来谕乃曰此只是因恻隐而悉数者。则所谓羞恶辞让是非。毕竟是仁之包内发出来者。夫虽因恻隐而悉数之。才悉数便不是专言也。高明更于那里讨得不包四之恻隐与夫不自仁包内发出底羞恶辞让是非而方唤做偏言也。高明且道告子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止)是非之心智也此一节。唤做专言得否。唤做偏言得否。这处亦是因恻隐而悉数之。则于此必有所处。示破如何。几许年退卒。无故被老将拖出来。乃欲攘臂于对垒之间。多见其不知量也。金鼓唯命。
答李忠立(甲午)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7L 页
徂玆窃闻有山后藏修之事。以自家拙谋。特忧其时屈举赢。不瑕有难就之叹。承谕始知入处已久。受用已富。境当益深。晷当益永。书当益有味。起居之适。存省之密。盖将有独觉其然而人不可与者。大抵吾人志气力量。非区区小计者所可测也。其地即向日经行处。亦可依俙地认取其寂寥萧散之势。虽无特然奇观。而随分占取。做境界后。出意思曲成趣味。随妆点别生情致。一木一石。便不凡常。庶他日从行。得闻独寐寤叹之旨矣。叹仰叹仰。鼎文冬春以来。泪无乾时。野亭门闭。由桥人亡。内消外讧。直废然成一尸厥汉。不知从何处更受属生意来。入得此壳子也。独念平生师友。今日只有南湖数公。是寤寐神往心住处。亟欲奉书相吊。抒尽心素。而迄未能先也。盖此间比来百事无心如此。闻之想为闷然也。斋记之云。只是笔下偶发。备礼辞让。反似涉于实际。故略之耳。
答李忠立(乙未)
絜矩之义。自知罪妄。然其义亦有可一言者。详观盛谕肯綮。有曰所以为方也。曰絜以何物也。曰若如尊说则但曰矩方之也足矣。何庸所以为三字乎。愚亦曰若如尊说则但曰为方之器可矣。何故去个器字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8H 页
而必著所以为三字乎。且高明何不曰但曰矩方也。而须著一之字于其间也。既著之字于其间而却不知之字是所以为之意乎。亦可谓能见秋毫而不见其睫也。至若絜以何物之说。尤为过计之虑。才言絜字。所絜之具。自在其中。如庄子絜之百围。贾子度长絜大。何尝言絜之以某物耶。昔张子有以心克己之说。则朱子讥之曰克己不是心是甚么。不必更说心字。如吃饭写字。更不说口吃手写也。此话亦可谓为今日准备来也。未知高明更以为如何也。南轩仁说之證。自是不干事。盖离爱言仁。固有无交涉之患。先言天地万物。亦有夹杂鹘突之失。而此却不然者。才言絜而原本主材已在其中故耳。末段所谕。真是顶门一针。敢不三复拜赐。然所以云云者。非欲立异而求多也。政欲就前人训释而不失其本意。亦恐吾人所谓茶饭。或未是茶饭之真故耳。似此分疏。却近于彼此相角。第当倚阁争辨。各务深思俟积。久或有得。更看如何之为愈也。亭记自是不堪作。而重孤频嘱。玆以血指之丑。冒昧呈纳。然极知不足浼高轩之颜。幸须览罢即扯去。为下交藏拙千万。
答李忠立质汝(丁酉)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8L 页
施不见报则辍。人情也。独执事一书二书。犹不知止。苟非中诚所发。旷度无我。强终不可得。每一承领。感叹则深。顾惨悴馀生。重以忧病。迄未能以一字仰谢。最后书亦已匝月。伏惟对床博约。书当益有味。搬还乍到。计不免多少生受。然此何足以害吾乐耶。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窃诵之为棣座幸也。鼎文死固不可而怕死太甚。冤日变制。亦于寓中过了。世间万事尽悠悠。但恨平生谩说为学。毕竟恁么死了。孤负故人提挈之意耳。来谕一味研钻之云。直是万不近似。因以疑义询及。若遂以孟浪而泯默而已。则又近于蔽盖不见底。以重一段欺妄。间候悸恐稍定。捏合求教也。荒忧日间。惟觉一己口吻柰何不下。何暇念及道殍。点检邻烟。佛书有所谓大心众生者。吾人无乃是耶。三复之馀。不觉仰而叹俯而愧也。诚叟之亡。忽已岁易。渠兄时与相对。两皆心死。惨沮而已。晚翁一出。若将为兆。而时象旋又如此。政好当得杀公掾底题目。想亦从早为行止。不令吾人久作私怨也。
答李忠立(戊戌)
同病之怜。常南望悒悒。而久不奉一书问如何。真成穷道相忘矣。乃执事不较前书之无答。而后问又郑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9H 页
重。身历之语。恳恻入骨。奉读涕零。尤觉逋负之可愧也。彼时剧患。追闻亦悸。俨侄还。询审气力近已复常。随遇理遣。渐成家计。书册潜玩之工。亦足度日云。吾兄学力。盖不可诬。第闻明日冤服将脱袪。外虽脱却。里面却转挂结不可解。柰何柰何。然此以渠所尝自病者而意之耳。如高明者得无别有道处之否。高川之计。盖尝承书谕之及。而意谓此不过口业。自当动不得矣。然得吾兄此来。用资丽泽。岂不是平生至愿幸会。第念提携孤寡。挈挈而东。此时心事当如何。吾道之穷。果至此耶。然新居倾否。自有其理。在执事安知非得计。而若吾辈与濯学诸人则可谓过望之幸。未知果以何间动旆耶。虽牢蛰之物。是日也敢不迎握于山门耶。春耕果已下手得多少否。自此兄亦当作沮溺辈人。未可肯许此汉入耦社耶。好笑好笑。
答李忠立
自诚令所传示小牍。大抵兄疾书之勇不可及也。况累条精义。所以警惰发蔽者尤多矣。中庸或问心与气分言。与章句不同。而若其不以亦正亦顺。便为位育。则与章句无异。永乐疏误自如也。抑盛疑只在于气心分属。而以于中言合理气之心。于和只言气为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79L 页
疑。则恐其有不然也。心固合理气底。静而气未用事则不害理为主。育固兼理气底。其欢欣畅达处终是气意思重。所以各就其重处分言之。固非谓和育无干于理也。是以朱子解礼记体信达顺处。曰信是实理。顺是和气。体信是致中。达顺是致和。与庸注大同。盖中和是理。位育是气。而理气元不相离。故于中位言理而气在其中。于和育言气而理在其中。未发则以主宰言而曰心曰正。已发则以流行言而曰气曰顺。自不须疑如何。图说理先气后之云。鄙见亦非谓周子故有意于先理后气也。但后人以图说之真精。对说乎好学论之储精。真静则图说不害为理先气后云尔。然来谕尽有意义。鼎亦不敢复理此话。第与诚令究竟看如何。明德之说。向日面论。今次教意。终觉重在气上。窃谓他固未论。且道夫子首揭此二字时。本意何居。将指出其本原纯粹至善处而立教为是乎。抑以其拖泥带水处而为言为是乎。是必有所处矣。夫天命之性。亦离气质不得。而以子思本意之不在气。故后人不敢著些气看。则今此虽与彼不能无少异。然以主气言明德。其于夫子本意。果何如也。且主之为言。就其兼包之中而指其重处之谓也。才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0H 页
说主理。便见气在其中。亦何患乎明德离气独立乎。兄意无乃将明德做心字一样看否。心非明德也。心所具底是明德也。是以语类。有曰仁义礼智便是明德。又曰我所得以为性者是明德。又曰这个道理在心里。光明照澈。凡此云云。那里可容主气看乎。提喻虽勤而抵滞已甚。不敢强唯。然亦勿以开之之难而遂已之如何。日前湖丈书。以君子亭诗。垂警极郑重。长者见爱之意。自为惶感。诗意得失。亦不暇计。因思此道理。必无人人皆非我独是之理。正容思之久熟。或有濯旧来新之日耶。不尽之意。留俟面罄。日企凉动蹑约。
答李忠立
南至佳句。既荷一番喷醒。又此赫蹄。披领珍谢。感不容言。第每念冷斋冻骭。虽以书腴取温。得无过苦生患乎。忽逢此从询悉凡节依安。又立得雇手。稍免凚㾕。为之慰幸。不啻己身挟纩也。鼎文贱疾唯忧种种。是无边波吒。直是无况可说柰何。侄儿处奖语虽过。说證政是顶针。数日对语之顷。能谛审得病根恁地端的。可见兄从来为人手段。已向渠说。自此须洗心改辙。不可如前听老叔常谈也。未知渠果有肯心否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0L 页
耳。爬子之惠。满身疤痒。得此麻姑利爪。真是百朋难敌。但责以厚报则自是龟背刮毛。至于语言良箴。尤是所无。况如兄本来痒处差少。不几于爱莫助之乎。无已则有一焉。寻常点检来。吾辈终是推究言句工夫常多。点检日用工夫绝少。所以一年二年。了无进益。盖亦以己痒处而辄意人亦如是。恐未必搔得吾人痒处。得无发冷笑耶。
与李忠立
顷枉迨荷。适值坐斋。未敢挽以信信。以求乌头之润。尚此耿耿。鼎文寻数职事。亦缘冗扰。转觉疏脱。又疑晦处多。未敢自信。辄思向日对讨之乐而不可得则喟然而已。萧寺之约。儿侄辈其时不数日。皆为主夫虫所驱逐下来。此计亦随而罢。意一会之难。果如是耶。既望拟作一文会于中坪。其时鸠筇可与学濯辈贲然耶。大坪新 除。谕音尚寂。可料其已递矣。留住此公作閒汉。于吾辈未必非得计也。四端章专言。久久思之。果是如此。始知看书非逐字逐句摘抉寻讨之为难。而挈得大本大原。真是难事也。且偶阅草庐问答。已略有此意思。自此当据为定论矣。适得青凫仙桃种子小许。纳令弟袖中。仰备和露手种之资。念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1H 页
吾兄此来。不过十年之计。此甚易生易长。不过数四年。可见冥冥千树。仙寓之境。当益以幽胜。安知不牵挽兄归思耶。闻近与濯叟行视一处。得水石颇奇绝云。意早晚必欲携手同平章耳。
与李忠立
日前小纸。计已尘听。立春而雪。山中气色当益佳。又恐冷澹家计。得无过清致损否。心无出入之义。前此只认以为孔孟据操舍而谓心有出入。程先生又恐人错看作真有出入如有形底看。而谓心之本体本无出入。则两义不惟不相悖。而亦互相发也。然此不过举子做疑题底文义。不曾将来就自家心上体验得实然处。政所谓闻人说有便道有。见人说无便道无者。恐无足有槩于致思之地也。阿侄又言兄颇致疑于本体无出入之语。以为心之本体。谓无出则可也。并与入而谓无则有未安耳。此恐太泥著。政如今人见一种人常静居不出。则便道这人不出入一样如何。又思程先生言心。如所谓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若既发则可谓之情。不可谓之心。朱子初谓此段微有未稳。后又谓此指心之本体而言。(朱训止此。)心有善恶分明。而以本体则本无善恶。此可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1L 页
以反隅也。未知如何。年光隔纱。只冀履端懋庆。
答李忠立
午岭一宿之缘。犹患匆匆未罄。玆又亟枉书邮。逐段理会。要见究竟。大抵吾人好学敏求之诚力。不可及也如此。叹仰之馀。尤喜起居之益胜也。气化形化之说。不复拈起。缘鄙性卤疏。凡于文义。只一番动绽出。不复以剧谈见结尖为事。自高明观之。岂不为大闷耶。推究体行之谕。前日鄙言。想是亦言推究之工多。体行之实少。而欲其裒多益寡云尔。何遽谓一切倚阁耶。若将推究工夫一切扫却。则所谓体行者。将体个甚底也。这个是轮翼。废一无可行可飞之理。要必齐头并进。然亦当于程子说书非古意。转使人薄之意。不可不铭心。而朱子所谓将真蹑履事。作閒言语说了者。又可深戒也。区区从来所见只如此。未知兄意更以为如何也。濯叟梅溪小记曾见之否。渠常言眉翁山水记绝佳。不谓乃能模仿得此好也。如相见为致意如何。
  别纸
 心无出入条
鄙语如有形底看一句。果如来谕。今若去此五字则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2H 页
可寡过否。心无善恶一句。当时要对副过心本无出入而言矣。及承提诘。亦觉得与无出入。有些不同。而与性无善恶。道无真假等语同病。此二处甚荷开发。尽推究工夫之不可废也。合主内应外与心大无外两义而言心无出入。濯叟之论善矣。但谓程子已有此意则恐未然。就主内应外一义。已于无出入之义无不足。而遗书中更不见此意。且湖集原说中三义。皆各自为义。不相假借。而完全自足。只被此个毕竟是一串道理。故自后人看取。不妨通为一说。若谓当人立言之意已如此。则恐涉驱率。如又谓范氏女兼主内应外之义而曰心无出入云尔。则岂其本意耶。幸更思之。
 与道为体条
物为道之形体。愚见从来如此。但因兄事物为骨子之说。而又谓以物为道之形体则可。以物为道之骨子则不可者。骨子是里面主宰不可见底。形体是外面形象可见底故也。是以言天体物仁体事。体。物不可遗则训体字以骨子而道为物之骨子。若言与道为体则训体字以形体而物却为道之形体。然于物为道之形体处。道为物之骨子则固自如。但于此不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2L 页
须言此义也。盖体之一字。其训不一。形体骨子。似当有辨。故所以有此说也。湖上答金公书。果以事物为骨子。鄙见自当在所废。答先人后书。亦以道为骨子之说为非矣。
 虽收放心条
所谕毕公虽使殷士已收其放心云云。亦非鄙说本意。寻常只依集传看。以为殷士因周公君陈相继告毖。虽已知收其放心。而馀风犹尚未殄。则其防闲之道亦艰。此则毕公责也。盖收之在殷士而闲之在毕公。若如来谕。都与做殷士分上看。则非但与注说不合。亦恐非经文文义。更烦批回如何。
 禫祭退行条
窃谓此当论过时与否。为举废之节。不当论祭之轻重也。借使禫祭轻于练祥。则过时而不举可也。不及时而亦不举。无乃太轻看耶。夫以是月而祥者。固以是月为二十五月。而不以为二十七月。则前去禫期尚有不及二朔矣。何可曰过时乎。一个是月而祥时则曰二十五月。禫时则曰二十七月。忽复追理祥时不计之月数而略其祭。恐非孝子不得已之意也。窃尝谓朱子答曾书。只言练祥。似是因问者只问练祥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3H 页
节次而不及禫。故亦依而答之。其实禫亦在其中矣。从前看得如此。然湖训所据。乃在于此书。区区之见。当在所不论也。虽然礼疑从厚。今此甲乙之论。其为疑则审矣。未知孝子慈孙之为之也。将如何自处也。莫无可以更思否。
与徐善膺(丁酉)
顷见抵俨书。垂警甚厚。迨玆转仄不自安。深悔前书率尔。致勤镌诲。然彼此若因此而喷醒一番。偕至于真实近里之为。则是岂不愈于苟相唯诺哉。大抵近世朋友道丧。寻常往复。例相推借。绝无箴砭规切为事者。故或有一言不合。便不能平。鼎之无似。窃尝慨然于斯。而亦不欲贤者之效之也。更愿平心徐究而无督过之意。则亦未必无己分上少利益也如何。
答金公立(己亥)
青霞一遭跌宕。尚耿耿在中。书来宛带标格。又使人剧喜也。伏惟信后色忧已复翔矧。棣侍益以怡愉。区区仰慰。鼎文一番恶境后。因喘喘委顿。意外 恩除。不敢不一 肃。以㬥其无所短长之实。不至久误 君相之听。庶几寡过。而竟以身病难强。方惶蹙靡措而已。示谕缕缕。不欲效世人相邀于名利场者之为。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3L 页
深荷爱人以德之义。但区区行止。本无足言。只看病势为潦霁而已。今若见其不出。便认以为不自处以常调。则大非本情。尤使人惶恐。馀冀珍懋。
答金希老(圣寿○己丑)
江峡晴窗。数日相对。时出沙渚。看翠壁玄鹤。大是佳致可画。归来腹犹果然。冠童皆安泊。知荷远于之勤。怪石送之至此。便是为此石奇遇。半生渴求。偶然得此奇品。归心如得宝物耳。胤童行事。政犯訑訑声色。然岂终拒者耶。待春和畅妍。时气到底夬释则当自请。以此善诱如何。顾此无所短长。何所取于渠心而为此节拍也。窃闷其童观不择人。甚于其大信也呵呵。
答金希老(庚寅)
秋意转凄。溯洄方深。际此儿还。兼带珍缄。慰喜稠叠。况侍率康好者乎。青壁丹枫。兼以黄云。峡里生涯政不恶。令人日有翘企。书来江枫二字。尤不觉发遐想也。特胤乍逢剧喜。但远求野鹜。终是失计。且恐不耐吃辛。而况于吃打骂耶。第当留处几时。以少承至意为计。朝间试课。已免钝根蒙学。且其好问一事。可期有成。亦可作此中群豚不解问者师表。为私计良幸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4H 页
耳。
答申儒伯(戊戌)
寂不相闻。寻常悒悒。忽领手墨。恍若接隔世消息。因审兄履平迪。征叔之亡。久念愈觉心折。月前始掩土。其孤寡生涯。去益可怜。况今对岸而居。灶烟常断而视若不知。奉读来谕。尤令人作恶。今夏活计。何以方便。惟坚忍得去。随分耕读。尽有味。如何如何。似闻兄近有上书州家见忤之事。未知此不可已乎。吾辈拙法。只有读书守饿。是己分所当为。馀外皆属出位。兄于平日非不讲之及此。而今乃忽有是事者。无乃劫会激恼之馀。或有所不得而然乎。以事言之。虽出于公愤。而以理言之。毕竟是犯分。况自己而作。移祸他人。于心安乎。在救死不赡之中。而以一州民生为念。终非处末世守谨拙底法。已往虽不可谏。来者不可不慎。所以极言之。可谅之否。
答李周贤(源祚○丁酉)
昨岁丧子。蒙手书慰抚甚厚。今夏送上舍郎君替酹侑之。冬初儿还。又枉手状慰拿哭愈勤。前后所蒙如此。而不能一昂首鸣谢。即此惨悴无人事。适所以昭雅量也。感愧何喻。向后岁穷。仕履一向卫胜。薇垣史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4L 页
局。兼蹑清显。亦可以少见能蕴矣。鼎文逐年逆境。跨岁劫会。直是摧塌无馀。只恨孤负朋友勉戒之语为可愧耳。儿子归来。颇道向时追游之乐。又能诵得吾人秀句。便觉穷愁忽空。此故人惠也。然亦愿吾兄更留意于古人裒益进反之训。于此少讱其出。而时把心近朱退利益身心底书。随分玩绎而体味之。则当下便见有受用处。自觉得与风云月露。大不干事矣。从来爱慕之深。不觉诵言及此。未知还可雅意否。伏惟政远加护。
答金圣章(宪寿○戊戌)
久不奉清范。寻常怅仰。意外长笺遽辱。思欲引而置之节文论辨之末。此事今所罕见。感叹曷已。即惟岁暮。联棣履况佳胜。自讼放废。适以见省检之意。尤以慰溯。后坪禫事一款。向者正传老兄书来相难。未及供对。而盛驳又至。三人占。即从二人之言。则此礼已见断案。然抵滞之见。终未释然。盖鄙论所据。即龙冈黄氏说也。夫礼所谓二十七月者。是据丧出言乎。据成服言乎。若据丧出计则练祥又何为而退行乎。若据成服计则禫祭又何可曰过时乎。若以退行祥祭之适在丧出后二十七月而遂不禫。则丧虽二十七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5H 页
月而服则二十五月也。且一丧之中。练祥则从成服月计之。禫则从丧出月计之。岂无班驳之疑乎。持服只是二十五月则是时未满也。非所谓过时也。何可从过时不禫之文乎。此黄氏所谓不可援彼而證此者也。故愚尝谓黄氏此说。最得礼意。明白可据。湖上说盖以朱子答曾书。只言练祥。不及禫为据。然窃以为朱子之意。安知其不出于练祥既以成服实数。则一例节次。不容有异之。禫不待言而自可推知故耶。礼曰死与往日。生与来日。释之者曰与犹数也。袭殓死者之事。故数往日。杖服生者之事。故数来日。夫练祥禫同是生者之事。则禫何可独数往日乎。盖成服以时而有故退祥。与成服后时而计月行祥。义例自不同。左右欲援彼而證此。所以不能无疑也。幸望更就此处。细究其曲折则当自见也。且未论其他。礼疑从厚。今此既有甲乙之论。则是所谓疑也。孝子慈孙之为之也。其将何从乎。区区非敢自是。实以礼之大体有在于此。不可轻易蹉过也。无曰强聒难晓。重烦剖示如何。义理本公。惟是之从。虽十反无害也。馀几饯迓加懋。
答金文玉(镇浩)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5L 页
昨书想照下。中祥又失一夜隔。疚慕转切。昨日昏昏中。来奚索答甚苦。惘慌口授。殊不成词理。遣后更取来书详看。始知哀意从来于此。未免轻看了。以为行之则加人一等。不行亦不至大害事云尔。此殊不然。盖此礼不见于家礼备要等书。以道其常故耳。通典所言如彼明白。而此书世所罕见。此事又非恒有。虽有之。亦在成人以后。无论及冠娶一节。故率多卤莽不讲。虽素服素带之节。亦未甚留意。此乃礼之末失太沽处。有不可据以为当然也。一自叔祖湖上往复后。此礼复明于世。既以何范三年之议为太重。而依裴徐心丧之论。勘定中制。此在今日。未始非礼之大防也。盖丧有无后无无主。无主则虽里尹及东西家必与之为主。今有次孙之亲而忍使祖母之丧无主乎。若以期制已尽而便可冠娶则是不为之主也。不为之主则是无主也。此于人情礼意。果得安耶。且礼之行。必有倡之者。以哀大宗名家。而不明于此。则将使贸贸。何所视法。而有识之讥。其可免乎。向见一人客经由庐下而来。颇致疑于咸童青衣。愚亦闻之以为大未安。宜有以亟去之也。哀家情势。一时为急。非不仰揣。然此皆俗情。彼则礼防。恐不可相参而夺之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6H 页
也。妇女爱慈。例主目前。不暇虑远。而以哀平日资性。一向牵制。不思刚决。则四方之责。哀则当之矣。病思不能自已。又此缕缕。盖欲于期除之日。受以直领黪带。然此与哀变通本意太不伦。追后更烦。实出情爱。非欲自立己见。惟吾弟之见谅。且以举似仁里诸公而处之如何。
答金文瑞(健寿○庚寅)
两书自讼之语。可见日用兢惕。不敢忘忽之意。持是心以往则搬移科举。皆为吾进修地头。而不能妨夺矣。来谕所云有馀师者。岂不信哉。盖尝闻学者之病。惟忘助两途。如左右恳笃。忘之患差少。而或不免助底病为害。程子曰志道恳切。固是诚意。若迫切不中理则反为不诚。未知曾见此语否。大抵此事。甚远长甚平常。固非一两时去事绝物。握拳做取一场可了底物事。勿论有事无事。静处闹处。作长久身心挨将去。更勿计较更勿拣择。一齐用力。则下梢自然有至处。而闹处收功。反有胜于静坐无事之时。因可镇长安固。为吾固有可据之地矣。世间事虽多。无非吾人当做底。岂可掉脱者乎。况有事时多。无事时少。若必无事时方做工夫。则其地头时分。果能几何耶。延平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6L 页
所谓静处工夫。闹处使不著者亦以此也。此间儿辈全然悠泛。每曰讨一静帖时处然后方可下手。固已闷人意思。窃味来谕。亦近此患。所以有扰闷迫切之意。而或少虚閒恬愉之味。此于进取。深恐有妨。爱慕之至。不觉诵言及此。不逮之言。岂不见讼耶。
答金文瑞(癸巳)
所引寒栖祖师诲语。区区亦尝知爱诵而三复焉。今承拈出服膺。又特在于此。辄幸土炭之嗜。不相违异也。况此训本为调病进学两途收功而言。在左右尤为当务顶针。目前见效之资。苟于此得味。亦何悠泛挠夺之患乎。幸千万勉力。无负期勉之意如何。
答金文瑞(丁酉)
向来 恩袍相看。岂不使樵社生色。而拊念畴昔。感慨又系之矣。忽又拜领雅墨。拭眵疾读。恍若更对芝眉。第审雅履属苦尻𤺄。有妨检摄。为之仰闷。一番冗扰。既已结尖。从此更作一初。讨理元来家计。岂不快活了人。而存省之味。义理之趣。益以精博。且读书不惟作声多遍之为贵。只眼看心玩。优游涵泳。所得尤多。试如此作节度久远看如何。不惟书当益有味。而于病證亦不无效应也。鼎文度暑之艰。逐年愈甚。近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7H 页
因嫩凉乍动。略讨生意。然久患踝疡。收敛不得。政与来谕说證鲁卫。吾辈为学不力。例被魔妒。还可笑叹。然富有前途者。暂时弛废。亦何深病。惟崦嵫斜景为可怜耳。
答李正人(汇■(亻政))别纸
 练服正服不变云云。
窃谓古者葬练祥皆有受。而升数递加。则于练衰虽不练而亦必改制。著过一年。穿破已尽。不须虑也。惟服问服其功衰之文。若与檀弓疏正服不可变相戾。然愚意则所谓功衰。亦谓升数七升。与大功同。故谓之功衰。恐非锻治之谓也。是以郑注曰服其功衰服粗衰。盖大功布有七升八升九升三等。而降服七升。为其中最粗。故谓粗衰也。只谓粗衰则不练之意。似在其中矣。然则今俗之仍服旧衰。尊门之不练冠。大抵皆不免沽俭末失。只当以老先生定论。为今日承用底三尺。不复以他说参之如何。
 常变通考小祥章。谷梁云云。东岩云云。
按练而迁旧主。则是未祫祭而遽迁也。是为可疑。故叔祖说以为或疑于练。而坏庙之后。旧主亦各入其故庙。以待三年。行祫之后。方迁旧主纳新主耶云尔。
寿静斋集卷之五 第 487L 页
杨氏说见大祥章。又是论大祥后祫祭前。未敢迁庙。姑祔于祖龛。以待行祫。然后方行递迁。而列新主于正位。则是为体亡者尊敬祖考之意者然也。之二说尤可见其有渐不迫之意。来谕反病其无渐卒遽何也。高明且道练而遽迁。为有渐乎。祫而乃迁。为有渐乎。今制同堂异室。虽与古者代各异庙不同。然若有各龛则新入之主。姑祔祖龛。以待行祫。亦不害为存古之意。若无各龛。则只得安于东边耳。
 虞卒以后。焚香降神各再拜者。死者魂魄飘散。使诚意接续神道降安云云。
来谕推说。亦有意思。但祠堂参礼。又焚降各再拜。此又说不通矣。尝疑家礼因书仪而作。书仪无论丧祭吉祭。皆有焚香再拜。而无酹酒再拜。家礼时祭。盖移此拜于酹酒之后。而删于焚香之下。虞祭及参礼。既移于酹酒之后。而却未及删于焚香之下。遂成两再拜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