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慎窝集卷之四
慎窝集卷之四 第 x 页
慎窝集卷之四
 书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75H 页
与族孙文老(海尚)
向来点额。后生丛中出一口气。盖不足深贺。而吾门衰替。先祖事业。寂寥久矣。惟左右独破天荒。内而克绳祖武。外而出身事主。权舆于此。际此宗孙又摘莲蕊。有倾否亨屯之象。则岂不抃贺乎。第有一事可复者。曾看尤翁有松江续稿跋文。续稿者芝湖李公之所稡也。今不可考證。而踵而成篇者。我再从祖时习翁(棹)洎金溪族从兄(在明)之功为多也。粤在昔年借来贵架续稿。与此所存者相准有无。略正讹舛。而有附录二沓者。俺看书时。事涉先祖言行者。无论紧歇。随看随记。分门列书。若碑状挽诔酬唱书牍疏章记述之属是也。并续稿为三𢎥。而此则诸族之所未有也。贫无财力。无计登梓。敝楮单件。安保其无不虞之虑乎。噫世远人亡。吾先祖忠孝大节。脍炙文词。峻伟功业。可以为百世师。而云仍零替。无以显扬。世无知者。宁不痛恨。若使此书刊布。则子姓感慕深而效则近。后学激励切而懦顽立。可警颓俗。而无人担夯。恒抱慨叹。今幸贤者早晏有可为之时。故预此烦聒。此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75L 页
非小事。想必乐闻而另图也。然事巨力绵则不得不玩愒岁月。而顾此朝暮之人。恐未及见也。则终不若吾亲自更为雠校也。是为结恨无穷也。族拙不材得年。眊聩转甚。寻数末技。亦未自力。无足向人道也。惟祈席珍自爱。时惠德音。以慰悬仰。不蒇上。
答金进士(学根)
自左右登胶庠。欲修一书。贺其悦亲之意。而无便未遂。恒切怅耿。不料惠讯先施。指意恳眷。有非等闲问寒暄。而求道之方。为学之意。反覆谆切。顾今世衰道敝。高者入于空寂。卑者陷于功利。自朝至夕。自少至老。如醉如梦。莫知醒寤。举一世滔滔。无一人问此事者。而惟贤者言之。岂所谓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兴者非耶。不然蠹鱼尘编。众楚咻之。而何能一跃跃出至此耶。敛衽钦服。直欲就薰兰馥之不暇。有甚借听视于聋𥌒者耶。虽然窃闻之。人之所以为贤为众无他。只在有志无志而已。行而不著。习而不察。囿于日用而不知者众人也。舜人也我亦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圣贤也。志贤志众。孰其使之。亦在我而已。若果有志。考亭之小学。石潭之要诀。如冥途之指南。昏衢之炳烛。 列圣以来此二书颁之乡校。使之讲习。而皆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76H 页
属弁髦。无人披阅。呜呼。明月之珠。夜光之璧。弃掷沙泥之中而莫之收拾。岂不可惜而可悲哉。间或采取者存。而千里长程。无骖不疲。十斧齐斫。无木不倒。是则惟在自家勇往直前者能之。故晦翁尝以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有进无退之意。谆谆勉诸生。想尊亦观此而能如此下工否耶。褧非无有意于此者也。而天质庸下。宿疴沉痼。钻弄故纸。尚亦不力。何况论向上一步耶。今则眼雾耳风。有若木偶㨾子。而日迫崦嵫。将作无闻之鬼。则视此而可戒。不足与相益者也。然感好问之盛意。芸他人之甫田。献猪于啖龙之家。毋曰此已见之昭陵。而更留神于刍荛也。惟愿侍学加重。用副期勉。
答金进士
逃虚者闻跫犹喜。况如贤契书侦转𥚚。匝数朔而飘然来坠乎。虽寂寥数字。犹可欣浣。况满幅缕缕。无非求道之切向学之诚乎。可敬可尚。实为爱重。昔辅汉卿于俗学声利场中。闭门自守。读书求志。味众人之所不味而大为朱先生所称许。倘使朱先生月评则其所称叹。岂有逊于汉卿耶。窃念此学之不进。盖禀气之强劲者。其行峭确。其言峻烈。反或崖异耳目而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76L 页
涉于隐怪者多。赋质之懦弱者。其行颓塌。其言不根。反或和光同尘而流于污俗者多。此二者俱不可以适道也。若为吾道者。因吾性分之所固有而行于日用常行之间也。故不以有异于物而不为。亦不以有同于物而或沮。不以有所为而勤励。亦不以无所为而弛废。其设心傥然一无所为而不能不尔也。故无峭确之行崖异之习。亦无小廉曲谨和光同尘之事。知之也真行之也笃。如饥者之赴食。寒者之御衣。此岂畏人指笑而或沮。又岂途远力弱而中止者哉。是以陈忠肃粥田裹粮。诣洛阳见伊川。又见杨龟山三日而惊汗浃背曰几枉过了一生。晦翁则自闽距长沙为二千里而往留几朔。讨心说讲太极。诚以蓬麻之益切磋之工。不可以已者有如是矣。若使道在六经。昭如日星。独学自悟。无资师友云。则孔门诸弟何故离亲从师。厄于陈蔡而不悔。程门诸人未仕者忘饥寒已仕者忘爵禄乎。自师友道丧。乡无善俗。世乏良材。良有以也。呜呼。上有千载。下有千载。此生不可再得。而汩于衣食之累。梏于公令之习。皤皤而殇。蔑蔑而无闻。反躬自悼。不觉喟然。因来谕而激于中。倾倒廪囷。幸高明恕其愚而领其意也。仆樗年望八。二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77H 页
竖侵凌。躯壳徒存。恒黏床玆。未知卫武蘧玉以何等筋骨。老益孳孳也。每一念之。慨▼(霍+兮)山篑。措躬无所。书何能既。惟祈席珍加重。时惠德音。以副远仰。不宣谢。
与金注书(鉐)
遥遥瞻想。有如卷中人。近阅榜眼。及到尊衔。瞠然惊喜。几乎不寐。盖为国也。非为家也。然以常情言则得第者每志在温饱。若志不在温饱则惟王孝先一人。未知尊意。在温饱耶不在温饱耶。沐柒之忧。异于措大。又未知用何功夫而可免于庸众之列流俗之臼耶。昔有咏梅诗云雪中未论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这般意味。常自讽咏。不为无助。故献贺之馀。诵此以规。毋曰此是已见之昭陵也。褧樗年满七。荣卫凌兢。惟俟符到。此生恐未更际。临风悽黯。适仍儿行暂申。不备状。
与沈注书(宜闻)
即问承欢茂祉。寒暄之候。犹属第二件事。最欲闻者。方下何功。忆昔君释褐时。仆以朱书劝读者。能不以已见之昭陵忽之也否乎。昔我文清先祖于四十六岁。位已高矣。年已老矣。节要且汗漫矣。犹且卷各七十筹。自二月某日始。至月某日毕。手迹完然。先哲之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77L 页
所以为先哲。其根基功夫。岂不以是欤。仆之为此言者。实相爱之情也。若失此时。噬脐何及。顾此衰朽。无由更际。妄效赠言之义。想亦俯亮。不宣状。
答尹子顺(鸿一)朱书节要问疑
 初卷答周丞相书。尚觉未免上九▼(船/革)带之嫌。
讼上九曰或锡之▼(船/革)带。终朝三𥚚之。盖言不能久也。
 二卷答张钦夫书。释氏擎拳竖拂。运水搬柴。
擎奉也。拂麈也。辟尘之物也。言奉其手拳。立其麈尾。以为指教之意也。佛家以运水搬柴粗浅之事。神通妙用精微之道。亦在其中云云。
 
与伯恭书。矛盾杌棿。
杌韵会木无枝。棿手筋急捉。恐似𦤞𠨜之意。
 谚所谓今年自家雪里冻杀。不知明年甚人吃大碗不托。
不托本馎饦。面汤也。言今我劳苦。不知何人饷功也。
 在此漏船上。若唤得副手梢工。不至沉醉。
副手梢工。蒿师之称。俗所谓船工。
 与刘子澄书。玩物丧志与河南数珠不同。
数珠即佛家念珠也。程子以为人之驰心。却不如数珠云。故如此为说。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78H 页
三卷与陈同父书。将此身心奉尘刹。名为报佛恩。
佛书言尘尘刹刹三千大世界。似言佛恩广大意也。朱诗尘尘刹刹不相侵。言众生居尘中而不知尘比佛土之多。
 正法眼藏。
佛经以吃紧处言之。
 四卷答袁机仲书。佛者言曰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
良遂佛名。言独得之意。
 答李季章书。别无魔障。
魔韵书狂鬼迷人。与魔戏同。
 答刘平甫雠校之类。
校正文字。待之如雠。言严密也。
 不知几日见阎家老子。
与腊晦消息同。言死也。
 五卷答杨子直。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棒杖也。掴打也。一杖一痕。一打一血。如下工吃紧。必见其效。
 六卷詹元善。大拍头胡叫唤。
拍琴之一曲。头话头也。譬大作气势。胡乱说去。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78L 页
八卷答徐子融。鸡抱卵。
未记本文而曾见于操存之工。以此引喻。
 九卷答刘公度。间架规抚。
间架正正方方底意。抚模字意同。
 太山高矣。太山顶上。已不属太山。
此言道体无穷。事业有限。尧舜事业虽大。不足为多。如太山虽高。太山顶上又有天。已不属太山。
 放翁笔力愈健。但恨无故被天津桥上胡孙挠乱。却为大耳三藏觑见。
三藏他心通者也。高僧谓大耳三藏曰我心何在。三藏曰师心在天津桥上胡孙也。言放翁意在富贵。为侂胄所觑见。
答闵致勤别纸
时祭出主祝。不曰孝玄孙。而曰孝孙者。统称为孙之意也。观受祚祝则只曰祖考。命工祝曰祖考者统称祖先之谓也。虽列序诸位而只曰孝孙。只曰祖考。恐是一意也。忌祭出主祝无孝孙。只言今以者。文字之或同或异。不是异事。恐不必深滞也。忘僭臆对。难免汰哉。
与朴直叟(鲁俭)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79H 页
向也左顾。倾倒廪囷。尽是挽近所无。顾此孑影如鸷不群者。何以得此。深感不我遐也。而窃自隐之于中曰他日见蔑之面。今始知蔑之心者。有如子产之谓也。噫上有千载下有千载。而此生不再得。此日不再来。以聪明男子。蚩蚩贸贸。与草木同归。如井蛙蠢蛰。自谓自足者。宁不可哀。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门者难为言者。以其所见大也。左右以甘白之质。和采未烂者。其见小也。欲见之大。无如读书。虽曰贫困丛畓。无暇对案。岂不闻囊萤者圆枕者乎。世人之读书者曰科也。科之外亦岂无刍豢之味乎。晦翁有言曰舍尔甘桃树。上山摘醋梨。此言弃尔本有之珍羞。贪彼他家之糟糠底义也。愿直叟毋曰已见之昭陵。而毋怠毋怠。舍韵洎记文。忘陋草呈。奚取于文。只取其意可也。仆自近以来。夜夜失睡。日日罢茶。寓形宇内复几时。真腊晦消息也。惟祈自爱席珍。时惠德音焉。
答洪耕叟(垡)问祖丧中父死。代服与否。受服则变除节次。
南塘曰祖丧中父亡。服祖终三年。常持祖服。不持父斩。○问解云书疏。祖丧禫前当称哀孙。○遂庵曰祖死父亡则嫡孙承重。义当然。又云其父成服后。即当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79L 页
受祖服。小大祥祝。当用恒用之文。○嫡孙在父丧中则祖禫不可行。诸父当禫日设位除禫。○尤庵曰祖已葬父死则其服祖斩衰。当在成父服之日。然后祭祖与父。当各服其服。又云代服时。当告由而称孙。义当然。○按诸先生说如此。可据而行之。而兼主二丧则当立二庐。告祖位时并告父位可也。既云代服则小大祥依例行之。不可搀入先满先除后满后除之论而疑之也。
答申圣任 命润(一作渊)
 亲丧大祥只隔而遭妻丧。成服虽过。葬前废祭。要诀垂训。且殡在同宫则虽臣妾葬而后祭。杂记明文。祥祭行之否乎。
按慎独斋答父丧中遭妻丧。值父大祥之问曰。杂记曰父母丧将祭而昆弟死。既殡而祭。妻丧虽重于兄弟。而殡既异宫。则父丧祥祭。似当行之。虽禫亦可行之。
与金希颜(愚渊)
念昔晦翁于钟山之第也。曰后生丛中。出一口气。不足为贺。而若尊则久屈之馀。得此释褐。门户之光荣。亲知之柏悦。不得不贺也。虽然王孝先之登第。人言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0H 页
一生吃着不尽。而孝先曰平生志不在温饱。夫人之情莫过于温饱。而曰不在温饱者何。若尊之家势则吃着正急。未知左右志。在于此乎不在于此乎。且不在于此则在于何事乎。愿闻之。若褧者日迫崦嵫。无意世虑。而犹有先忧之忧。敢以此诘之。毋曰已见之昭陵而俯念于刍荛也否。适季方左访。略申卑悰。不备状。
与族侄和叔(泉)
向也不避泥泞。辛勤来访。做半晌情话。实荷至亲厚眷也。节届大壮。君子非礼不履之工。应天休穆。而所看麟经能冰释几许章句耶。此书乃圣人用权褒贬之大法。而其辞微其义深。未易窥测圣意之蕴奥。故晦翁尝云夫子家奴复起则必不如是穿凿。而使门弟先读四书。以立其本源。本源既立则用无不中云尔。自古先贤感奋立脚。得其门庭。各有其书。寒暄尊小学。静庵尊近思。退陶尊心经。栗谷尊四书。沙溪尊小学家礼。尤翁信从沙溪。南塘开发于大学是也。愚意则又莫如圣学辑要。盖于此数书。从吾所好。得其蹊径入头着脚则及其成工一也。环顾宗党。无有以此事向意者。而惟左右能有志于寥落尘编之上。拔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0L 页
脱于胶扰俗臼之中。岂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非耶。歆艳之深。驰义之切。而有此芸人之田。愿和叔毋怠毋怠。叔日昃之离。何足有为。而赖天之灵。不忘旧业。时一参错于蠹鱼之伍。而不过数三板。目疼神眩。掩卷而坐。晦父所谓却恨盲废之不早者。是何等田地。抚躬自悼而已。向说昏议。间果探知其意向否。于其两处优劣何如。想不待吾言而执其赤绳称其权度也。不宣状。
答李国香(一和)
有志此事。世无几人。常耿耿歆艳。在左右之志笃行高也。忽擎流火念三惠毕。下上圭复。满幅缕缕。无非为己肯綮底实学也。不是文字上出入四寸间语。则何幸吾道之不孤。而继以内省之瑟缩也。噫道岂远乎。只在日用间唤醒纯熟者是已。若夫峭确其行华美其谭。恐涉衒售。而非吾所谓无所为而为者也。今左右言言皆实。事事其实。以实心做实功则何叹乎离索。何忧乎穷约。何患乎将就。虽然吾闻进学益智。莫如读书。环之中。遍观四海者书也。千载之下。觌面古人者书也。其精微者斧藻性灵。其宏肆者开拓见闻。有人不及知而己独知之乐。满籯黄金。方丈珍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1H 页
羞。何足为悦乎。司马之圆枕。车胤之囊萤。良以是夫。愿国香毋怠毋怠。褧何足道哉。年迫桑榆。聪明眊聩。有时弄纸。画脂镂冰则虚度此生而已。未寒一枉之示。预为下榻。书何能尽。惟祈席珍自爱。不宣。
与宗孙参奉(文源)
尤翁曰改葬之虞。非朱子意。只葬毕奠于墓。哭而归。告庙哭毕事。愚意古者龛室之制甚广。龛内安床卓行祀。今则不然。当位奉出他所。以酒果告由。哭而行之似宜。盖哭于庙。恐有压尊之嫌。只祭当位。亦涉斑驳故也。未知如何。四礼便览云亲厚之人。入哭柩前。遂吊主人。主人拜之。慎斋曰与凡缌略异。当三月不肉外处。卫人言于子思曰四方于子乎观之。子其勉之。
答或人
追丧于礼无见。孔孟皆是早孤无行迹。若是可为。孔孟岂不为哉。曾闻时习翁于追丧日。着白布周衣素带云。
有人于忌日闻妻父母讣。则以五服成服前废祭之礼为据而废祭似可矣。然陶庵曰出后者于本宗诸祀。何敢以私丧擅有减杀。葬后期服。祭如平时云云。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1L 页
以此旁照则妻父服外丧私服也。若使无服者略行。以伸情礼。未为不可耶。(后见陶庵说则使无服者代行。而单献无祝云云。)
有人遭母丧成服前。其父又死。当以父在母丧杖期断之无疑。题主则以显妣书之。假令父丧未成服而母死。亦当申三年。有陶庵,屏溪之论。
与洪允发(升铉)
季秋硕果之惠。真符是月之象。良用感篆。然易以不食为羲。尊以饵食为言。食与不食。得不相反欤。窃尝思之。不食者言阳道之无尽而欲七日来复也。饵食者言养老之有方而欲眉寿永年也。然则养老之义。即所以扶阳道也。饵者庸讵知非为不食者耶。噫养老之礼。其来尚矣。曰虞曰夏曰殷曰周四代共之。以教天下之为孝。于拜君命而一坐再至。有鲠噎而俾扶鸠杖。槩可见矣。乡俗蚩蚩。不知斯义久矣。而惟吾子知之。春惠白炭俾煮苦茗。秋赐硕果以治嗽祟。有是哉老老之义也。知己哉卿卿之情也。但所施者匪其人也。踧踖不敢当焉。而感高义之迈众。忘僭言之。
答沈稚文(奎泽)
尝闻古之学者一。今之学者四。异端不与焉。曰科臼也曰词章也曰训诂也曰吾儒之学也。谁能于世衰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2H 页
道微。寥落尘编之中。奋发此志。笃信好学乎。如非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兴者。其能尔乎。吾知𥠧文即其人焉尔矣。不然何俗学声利场中。寥落尘编之上。特以经义相讲。讲之不足而笔之于书。问难若是若𥠧文。词章之雕篆。训诂之傅凿。吾知其免矣。而笃信好学。兴起斯文。将不让于他而自任焉。稚文勉乎哉。仆尝获亲有道。非无志也而志不坚固。非不好也而好之不笃。奄迫桑榆。依旧头陀。而今因来谕。抖擞神精。三复旧书。妄复赘说。又尾疑问。如不遐弃。终惠丽泽。则不有益于我。必有益于尊也。
平天下章结辞。不如已上诸章例此谓治国在齐其家者。治国平天下。只是一事。而等级不若家与国。故不必曰平天下在治其国者耶。抑亦阖而勿遂。自有馀意故耶。
正心章一有之一。沙溪以少有之意看。退溪以四者之一看。何者为是也。
章句曰四者心之用。又曰其用之所行。两用字一般意否。抑有层节意否。
章句不能察必察密察三察字。皆属诚意省察之察否。抑是正心有所之察否。有所虽属正心。而察之之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2L 页
工则非诚意之事乎。
章句曰欲动情胜则用之所行。必失其正。而今着或字何欤。栗翁于辑要删去或字。又何欤。
鬼神气也。说者以为德与诚之不掩。德字诚字。兼言理。而愚则以为德与诚。皆气也非理也何也。朱子曰性情是情状。又曰良能曰情状。曰良能非气乎。尝看先儒汪汾于为德。以鬼神之为鬼神看去。鬼神非气乎。章句之释诚字曰真实无妄之谓。而继言阴阳合散。无非实者。则此非以气言者乎。不曰理而曰诚则言其气者。不亦明乎。盖理无形而气有形。故言理者必即气而言理。如画风者必即草而画偃。其势然也。故曰器亦道道亦器。而理气二者元不相离。何必以德与诚兼理而后为理耶。
或问以实理言诚之不掩者。理气二者元不相离。故或言气以明理。或言理而见气。各随地头而所言不同耶。盖泛言则鬼神固气也。深言则二气之灵处是鬼神。如心气也。深言则朱子曰心比性微有迹。鬼神比道微有迹。或问斥侯氏鬼神与德分形上形下。则德之为气昭然矣。
与柳应瑞(秀震)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3H 页
日前贲顾。拭青相对。开襟讨襞。阻馀倾豁。孰踰于是。但恨说经讲疑。开端未了。羲晖催西。白驹难絷。遽尔分睽。一寸之胶。何以救千丈之浑。霎时之曝。何以益十日之寒乎。窃覸左右质美甘白而和采未烂。志在好古而识见未透。语齐于众楚。保兰于匝荆。势不能不尔。然责在于志不笃行不力。志果笃。不曰阳气发处金石亦透乎。行苟力。不曰渴者于水必饮乃已乎。若其用下之方则向上义理无如近思。下学模范无如小学。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其阶不可躐。又况道无精粗。理无大小。于卑者迩者之中。有高者远者之包乎。若期三百大衍数。固儒者不可不究。而比此二书差缓。且初学之未易解。则恐不如姑且倚阁。如大病之人元气大脱。则先当以人蔘伏令平和悦口者。急急补扶。不当以大黄附子峻烈瞑眩者。先为攻击。未知荛说亦入采询否。相爱之深。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在我固可笑。而在左右不为无助也。且盍簪打话。如飞鸟之遗音。赫蹄问难。若鸿爪之留迹。毋论难易高下。籍记相讲。乃前修之遗规。今何独不然。吾侪草衣木食。僻居穷寂。若不以是相娱。更甚乐事存乎。若日用而不知。醉生而梦死。自甘蚩蚩者。又何足道哉。不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3L 页
宣状。
答族孙景书(海宬)
岂无他人。惟于哀憧憧然。得承手疏。满纸缕缕。无非切问近思。何幸声利纷嚣之场。人皆趍彼。我独守此。闭门寂坐于蠹鱼尘编之上。味众人所不味。而独观昭旷之源。能有兴起奋发之意乎。非不待文王而兴者能尔乎。可敬可尚。且慰且忭也。弼孙之读庸。庸固微奥难读。而以要诀读法言则既读大学论孟。次读中庸。乃其次序。及今不读。更俟何时。且下学上达。盈科后进。圣门本来法门。来言极是。而吾所云云者。亦有所受。以退翁谦虚诱掖之教。亦曰下学上达。固是常序。然学者习久无得。易至中废。不如指示本源。此训独非往哲教人之法耶。吾所引据者。亦无非程朱说也。所言地头各有所主。要其归则一而已。何不虚心反究。理会本旨也。
祭墓三献各进炙。有沙溪说。当据而行之。
家礼墓祭只三月上旬一祭。而程张韩魏公皆于寒食及十月拜坟行之。此盖雨露之时。霜降之节。君子履之。有悽怆怵惕如将见之意。则春秋行祀。不得不已。而又与祧位岁一祭有等矣。然若仂土不赡。路远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4H 页
力短。则据家礼只一祭。人谁非之。
与家弟公协(在潚)别纸
夫人禀此理以生则但当循此理而坦然行之。初无有安排智力之可容于其间也。惟其气质不齐。外物交攻。万病皆从此出。所以昏昏汩汩于利欲之场。役役戚戚于归化之日。而亦莫之悟。此实可哀而不可效也。但于日用之间。审其是非而循吾当行之路而已。其外琐琐则非吾所能知。亦非吾所可力致。一切任之于天命。则天君庶可免于耳目官等之所使而清明在躬。日休休而向上去矣。岂不甚快乐。岂不甚快乐也哉。
答从弟无忝(在溸)
母丧小祥前遭父丧者。有尤翁说可据。尤翁答玄石曰父在服母。既定为期。则何忍以父亡而遽申之耶。十一月练十三月祥。当如通典说矣。若父亡于母葬前。题主以妣而练祥如父在。恐不相妨。若然则其题主及练祥。具由告事方宛转。承重者小祥前遭母丧者。禫则无之。祧迁则最长房卒哭后。告由奉安。埋主则当俟母丧毕后。事势固然。
答溎侄中庸问疑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4L 页
人心道心同是气发理乘一道。感于仁义礼智者。天理之正而谓道心也。感于耳目口鼻者。形气之私而谓人心也。然精之一之则人心听命于道心而人心皆为道心。如乡党一篇皆是人心所发。而于圣人分上皆为道心也。然则人心本非不善底物也审矣。
使之一字。可见鬼神之灵处。豺獭之报本。鹰鹯之祭猎。孰使之然哉。不过自然之理也。则以自然而然者。谓之使者。不亦宜乎。记曰君子之祭也。必受其福。而曰锡尔纯嘏。曰报尔介福等语。岂圣人虚言也。岂鬼神谆谆命之哉。不过曰天道福善祸淫。而其理自然如是故云尔耳。
宗庙享之。子孙保之。不称于文王周公者。似是举其大包其小之义耶。
诸侯绝其旁期。若于本生亲则自服其服。南塘曰国统与私恩自不相干。
诚字章句释以真实无妄之谓。不曰理而曰诚者。濯溪以为即气指理之妙。
答溎侄
参礼有出主而无敛主之文。家礼然故要诀仍之。盖言在不言中矣。仪节添入奉主入椟可见。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5H 页
告利成而在位者皆拜。主人不拜者。巍岩曰受胙拜是主人答神致福之拜也。告成拜是祝告养成于主人之拜也。要解曰主人不拜。岂以养神由主人故也。
虞祭无参神。沙溪曰孝子未尝一日不在灵座前。虽行祭日。无可参谒之义。琼山添入而退溪非之。有辞神者。愚意以为既已行祀则不可无罢祀彻退之仪故也。退溪曰禫祭无参。岂丧之馀故耶。
尤翁曰家礼无葬后撤灵床之文。以此观之。葬后当撤灵床。自无神主出入灵床之疑矣。
袭小敛奠图之脯醢或左或右。南溪云似是写误。朴宗说云奠用事生之礼左脯右醢。(脯燥阳也故居左。醢湿阴也故居右。)祭用事神之礼右脯左醢。不啻明白。恐图者误。性潭文敬公成服前设奠右脯左醢。一二士友以为不可。则宋氏家已行之规。自来如此云。
寄鍌儿
昔胡文定不见家书。投之涧中。欲不以家累累心也。古人笃志好学可师法。而文定若亲在则亦必不尔。尔能专意攻业如文定否。吾乾没尘臼。所营何事。终岁勤苦。竟日劳碌。无清净对案时。顾念浮生良可怜叹。场内积租偷儿负去。歉岁人心至此奈何。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5L 页
勿忘勿助。持心之要也。若工夫则不患助长。犹患忘忽。当以沉船破釜烧庐持三日粮。有进无退之意。贴在额上。
示弼孙
子曰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孟子曰才也养不才。中也养不中。如才也弃不才。中也弃不中。其间不能以寸。吾于汝督责之不已。至欲楚挞之者。诚以是也。况吾馀日无多。汝父困汩糊口。门户之责。岂不在汝乎。若不及此时刻苦下工。日月如流。事故多端。虚作一世人其必矣。羞辱之丛沓。饥寒之切肤。可免乎。家声之坠落。自弃而下贱。岂不冤乎。念之勉之。毋曰夫子未出于正也。
不以无益杂事。烦为出入。清心坚坐。专意看读也。吾之憧憧不置者。惟在汝浪度光阴。见此书体吾志。毋若伯鲁之简也。
汝必勤隶而吾心常虑悠泛。汝必谦谨而吾心恒患放逸。吾亦不知吾心之然也。
示珏赫两孙
承旨公儿时自知力学。早夜孳孳。柿梨之坠案者。不暇下口。推与他人。家在路傍。冠盖络续于道。而一不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6H 页
观光。读书不辍。或问其故。笑曰自我羡彼。不若自彼羡我。二十二阐大科。尔无母家贫。伶仃孤苦。百倍不若人。宜以承旨公事为法。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可也。不然而悠悠泛泛。不知为耻。与禽兽同归也。
尔所责任。不过读书而已。昼则读夜则诵。行则诵寝则思。一念亘然。无或暂忘。则晦翁所谓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者也。汝父病母死。朝脯难继。虽欲孝奈何为孝乎。惟读书一事。可期追孝。宁不惕然警惧乎。
父祖以惟疾是忧。爱身无病为孝也。无病然后工夫可论。千万动心。
赠狮孙尹桔榥
传不云乎。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虽甚贫困。缺界人事。安能兼有乎。予角不予齿。天道可见。昼耕夜读。前修所行。何所惮而不为乎。如偷些隙。随时随处常诵小学。毋坠家声。是余期望。虽有璞玉。不琢不成器。虽有嘉肴。不食不知味。虽有美质。不学不成人。若悠泛是事。饱㬇(一作暖)是求。则违禽兽不远。宁不惕励乎。
慎窝集卷之四
 杂著
  
赠洪生命汝(永厚)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6L 页
洪生命汝之冠也。余忝为宾焉。既卒事而叹曰。优优大哉。圣人之制礼也。筮其日筮其宾。重其事也。三加其冠。三加其祝。重其礼也。冠于阼阶。著其代也。醮于客位。示有成也。没阶而成三加。阶下而教字祝。弥隆其礼也。重其冠如是何也。重成人也。重成人如是何也。重成德也。德者何也。读书以明理。饬躬以谦恭。孝于事亲。顺于长上是也。昔赵文子冠而偏见诸大夫以受其教。独智武子称成季之文宣孟之忠以勉焉。君子以为善规。今余虽无可教于人者。亦尝闻乃祖逊愚师事尤翁。其学在诗书。其言留家庭。生能早夜诵法。服行不怠。克绳祖武。则箕裘之事。继述之道。孰大于是。诗曰夙兴夜寐。毋忝所生。书曰视乃烈祖。无时豫怠。生其勉之。既告冠祝。又诵诗书。用申其戒。
处事之要
孟子曰枉尺直寻。君子不为。又曰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夫枉尺也一不义也一不辜也。事之至小者也。直寻也天下也。物之至大者也。以常人言之。宜若可为。而邹圣之训如是何哉。尝思之。程子曰理无大小。道无精粗。又曰洒扫应对。直可到精义入神。盖君子之学。不观事物之大小。惟观一理之贯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7H 页
彻。故无大无小而处之如一。无微无显而行之无间。所以表里洞然。夷险一视者此已焉耳。然则董子所谓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者。若不类于此。而推原其义则亦可谓见得于此者欤。
交友论
土于四时寄王。信于四端分属。水火木金。非土何所寓焉。仁义礼智。非信无以成功。其目友朋也。其义诚信也。处于四伦之末而包乎四伦之内。其义若轻而实重。其事若小而实大。故莫大者死生也。犹于友朋许身焉。况其馀乎。以之讲明斯道。以之成就这仁。相须若轮翼。相得如篪埙。丽泽之象。其乐陶然。观善之地。其义淡如。此古昔盛时所以风淳于上。俗美于下。而若管鲍之契牙期之交。其最者也。自夫季叶。朋分党成。有利交势交面交心交。大槩有四。何谓利交。见利而如胶如柒。见害而如越如秦是已。何谓势交。纷纷逐逐。成蹊于桃李。寥寥落落。踪灭于松柏是也。拍肩执袂。滑稽相尚。一言逆耳。白眼视之。非所谓面交乎。会之以文。责之以善。忘形忘年。如切如磋。死生以之。非所谓心交乎。心交则无闻而面交也势交也利交也。举目皆然。滔滔成风。是可谓友乎。友者友其德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7L 页
也。不可以有挟也。故孟献子有友五人而忘其家。五人者亦无献子之家则友岂可以势利为哉。噫友道之废久矣。晦翁有言曰人于四伦。不求尽道。故朋友以无用废。伦纪之斁风俗之敝。苟究厥由。不在斯欤。水火木金土。天地之造化。仁义礼智信。人性之纲纪。若废其一。天不得为天。人不得为人。戴天履地参天地并立者。其可忽慢而弛废。不知所以讲明乎。余以樗材。无用于世。为世所弃。而余亦弃世。孑孑不群。有如鸷鸟势利之交。吾不能也。亦不为也。面交则岂无其人而亦无几人。至于心交则弹丸小域。穷絷一隅。足迹不出里闬。闻见不外井底。一乡之士。尚不得友。天下之士况敢望乎。子顺以世无其人。谓非孔氏家法。则十室之邑。亦岂无人乎。而蒿目蓬心。窥管测蠡。以许由疑窃皮冠。以夷齐加富就官。夫子去鲁而以为为肉。孟子不见齐王而以为为寒。赵抃贤者也。不知濂溪而待之甚严。鬷明貌丑也。不有叔向。何能执手以上乎。人固未易知者类如是。则我之于人也。固不能知。人之于我也。亦何望其知乎。踽凉彳亍。不见知遇。块处窗下。尊阁经史。尚友千载。则子云,尧夫未始不遇。是不可谓友者乎。亦不可为乐乎。适雨中无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8H 页
聊。把笔以念同志。
随笔录(癸卯)
今番国恤节目曰依丁丑例。殡后惟祭社稷 宗庙。诸陵诸殿。朔望只行焚香。 殿下公除后。大中小祀行之如常。按大祀社稷宗庙。中祀文宣王。小祀风雨云雷山川(见五礼仪)等祭。则皆指国祀也。非许私祀也。而仄闻士夫家往往行祭如常云。极可异也。岂以小祀误看私祀而然欤。抑以国祀既行则私祀包在其中而然欤。是皆非也。沙溪先生于备要大祥条云国制国卒后。大小祀皆许行之。私丧二祥未知其必不可行。此大小祀若指士夫而言。遂成转误。(玄石说)然栗翁,龟峰皆言国卒前不当举殷祭三献也。则国卒前毋论国祀私祀皆废之者。栗龟以下诸先生之论皆然。而及夫丧礼补编出则以为引山前卿大夫士庶虞祭依葬例许行。忌墓祭依练祥例施行。则私祀之不敢行者。于是乎审矣。若曰今番国祀公除后已行。则私祀包在其中。不许而自许云者又不然。在 殿下轻丧也。公除后可行祭。而在臣民 国母也。于分义卒哭前废祀。当遵补编所教。恶敢与 国祀同条而并拟也。然则略设单献。以伸私情。是奠也非祭也。且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8L 页
先贤已多行之。有何不可。醇庵之言曰国君神人之主也。梓宫在殡。上下神人遑遑不宁。 宗庙山川百神皆不举享。则卿士庶人之家。不暇礼享其祖先之灵。而卿士庶人之灵不暇顾歆其子孙之享。乃幽明固然之理也。是以国典之不许。而虽损其仪物。必有奠献拜焚之节。恶有出主将事而非祭者乎。国典所不许而行之。是非礼之祭。(醇庵吴载纯言如此。)先师文敬公亦尝言国家大中小祀。一并不举。则私家忌祀之单献亦未安。节祀之略设亦未安。今无许祭之令。而以君母之服期。敢差殊于大丧。恶其可乎。此愚所以断然不行为宜也。(尤翁言臣下难于大王丧内殿丧有等杀。)然则葬事既无禁令。又是凶礼。又礼有先轻后重之论。则行之恐无不可。巍岩则曰不可虞祭安神也。补编许行卒哭祔。练祥禫栗翁虽有无官者当略设。有官者退行之论。而今有补编受教则无论有官无官。皆当废之。丧家朝夕奠上食朔望奠则 国丧成服前。依礼废之。成服后行之。(曾子问君未殡。臣有父母丧条可据。)朔望参只是常例也。栗谷牛溪之论。通无官有官皆宜行之。 国恤陵庙亦行焚香荐新云。节祀遂庵言当初因宴乐取义。废之为可。忌墓祭依补编当停。而先贤之论忌犹丧馀。上墓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9H 页
则尤不可。(退溪言墓祭不上家。玄石言山陵废祭。不敢上墓。)巍岩于夫日率家人会哭。时享尤不敢举论。
拜揖礼考證
曲礼曰拜以磬折之容。(偻折如磬之背。)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以叉手法言。)
周礼九拜法注曰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疏曰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也。○朱子曰古人之坐。两膝着地。因反其蹠而坐于其上也。其为肃拜顿首稽首拜。皆因跪而致其恭也。
仪节曰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按俯伏下则不言鞠躬而直云拜兴。若妇人则亦不言鞠躬。盖俯伏兴则不必更为鞠躬也。妇人则首饰盛多。自难俯伏。故不言鞠躬。所谓肃拜也。
 按拜礼可考者如右。而仪节最详。盖鞠躬者。曲其身也。曲其身跪其膝。手至地头至手。是之谓拜也。拜而平身。更无揖也。而养正篇(寒冈所著)所谓鞠躬后更起身。俯伏而拜。拜而又揖者。据于何书。古礼无稽。恐是流俗之传讹耶。以仪节观则拜前拜后无揖礼。而所谓鞠躬者。只是曲其身而已。然则兴与平身。亦似有差等矣。昔有一学者揖而缩一只手。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89L 页
朱子责之以非举止貌㨾。况拜者礼节之恒用也。而拜法如是相左。故玆辨之。
揖礼仪礼注。推手曰揖。引手曰揖。(一云厌厌者以手向身引之。)仪节有揖后平身之节。其非直立而推引可知。然则养正篇所谓拱手过膝者是矣。然仪节有主人揖宾请行。则举手作揖逊状。而无平身一节。盖作揖之揖。宾主相见之揖也。揖逊之揖。升阶入门之揖也。亦恐不同。
唐李绩取人以貌丰厚论
愚闻语曰伯乐相马取之于瘦。圣人相士取之于疏。夫瘦与疏。人所不取。而伯乐与圣人取之者何哉。不取于形而取于神也。若徒以形取之则伏羲之蛇身人首。神农之人身牛首。尚矣无论。自其以后略举传记言。则状如削瓜者皋陶也。形如植鳍者傅说也。周公则状如断脑。仲尼则面如蒙倛。皆古圣人也而其形如此。项籍之重瞳似大舜而德不舜。虎贲之状似蔡邕而才不邕。桓司马之形似刘越石而忠义不越石。阳虎貌类夫子而圣狂判焉。纪信形如汉高而贵贱分焉。状貌之不可取者如此。不特此。质陋而古鬷明也。形寝而短晏婴也。貌如妇人张良也。短丑不扬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0H 页
裴度也。皆贤达人也而其相如此。故夫子之言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产之言曰他日见鬷明之面。今日见鬷明之心。其不以形貌相人而以心神相人。有如马之取瘦士之取疏者非耶。异哉李绩之取人也。其选将材。必訾其状貌之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盖取麻衣相𧗱而言。而亦不可谓无其理。然未闻圣人之大道也。有人于此。其容清羸。其言拙讷。断断兮无他技。其心则休休。而绩也其将不取矣。有人于此。其形魁伟。其言喋给。于于乎若惊听。其心则忮忮。而绩也其必取之矣。其不几于认铁为金认贼为子欤。不取于内而徒取于外。愚未之信也。或曰弸于中者必彪于外。故观其外则占其内。表里一致。不曰德润身而睟面盎背乎。曰不可执一论也。昔苏洵斥王安石而作辨奸论曰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人之情也。今囚首丧面而谈诗书。岂人情哉。朱子尝论安石不事修饰。容貌衣服都不点检。吕伯恭亦如此。不可以此断人邪正。苏氏此说亦臆中耳。观朱子此说则不以苏说为非。而亦不以容貌取人之意可见。然则凡观人物。不以疏瘦。不以礼伟。只以心神。其宜哉。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0L 页
怪石说
尔形奇尔性静尔质重。奇者超俗也。静者制动。重则所以福寿也。奇故磨而不磷。静故苍藓作纹。惟其重也。不移狂澜。颓卧江边。偃然不动。于今几千年。见之者视若寻常。过之者弃如粪壤。惟我独负而来。立诸窗前。常目宇(一作寓)之。盖取其奇也静也重也。呜呼。人之所弃。我独取之。我之所取。人亦笑之。然石之遇我。我之取石。千载之下。亦云奇矣。奚独石也。然昔杨子云,邵尧夫不耦于当时。且曰后世之子云尧夫知之。噫人之难遇。有甚于石之不遇。今石固为我药石。子云尧夫千载之下。知者其谁。世无卞和。荆山璞玉。一石而已。时无渊明。栗里醉石。凡碌而已。虽然曰静曰重曰奇者存。只可自爱。不遇何伤。况又见知者。终不无其人耶。吁可感也夫。
白炭说(适有人馈白炭。作此说。)
或曰莫黑者炭也而曰白炭何也。曰古人用字。或取其反。以乱为治。以辟为闭。以让为责。则以黑为白。何足怪也。曰认铁为金。认贼为子。倒朔南易白黑其可乎。曰穷格之功。不可执一论也。以极图言则白者阳也黑者阴也。阴根于阳阳根于阴。以卦象言则阳卦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1H 页
多阴阴卦多阳。白未始不为黑。黑未始不为白。从可知矣。且外明而内暗者离火也。内明而外暗者坎水也。物固然也。人亦然矣。形貌之白晰者。语其心也或多黑暗。状貌之丑黎者。观其志也亦多洁白。如乌之黑也而其体则白。𪆽之白也而其肤则黑。其理何哉。阴阳互根。白黑相资故也。以黑炭为白炭。不亦以是也欤。执此反隅则吉倚凶凶倚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何喜乎皎皎之白。何恶乎黯黯之黑。此可与知者道。不可与不知者言。今因子惠炭。谢之以此说。
爱菊说
有繁华而以富贵得名者。牡丹是也。有清秀而以君子得名者。芙蓉是也。有霜蕊而以隐逸称号者。黄华是已。是则无极翁题品尚矣。无容议为。若于三者之中。不得已取舍之。何取何舍。富贵人情之所同好。吾何独不然。君子举世之所同爱。吾何为而不爱。至若隐逸。时之不遇也。其操可尚。其情可矜。吾何忍舍之。虽然堂高数仞。食前方丈。侍妾数百。般乐饮酒。我得志不为。况于不义富贵。视若浮云然。彼哉牡丹姑舍之可也。君子得志。凙加于民。不得志。隐居独善。如霁行潦止。惟其时而已。岂若同流合污。如俗流之为。绝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1L 页
世离群。如荷篑之事哉。然则君子者。不遇其时。未始不为隐逸。隐逸者如遇其时。未始不为君子。果尔芙蓉有何高于黄华欤。黄华又何逊于芙蓉欤。吾未知孰贤。然疾风知劲草。岁寒见苍松。天气肃霜。万卉俱萎。则繁华之容清秀之状。莫不摧残。如败军之卷旗。惟菊也不剉不沮。超然独立。餐然开花。花之圆而高悬者。准天极也。色之黄而不杂者。象后土也。早植而晚发则非君子之德耶。冒霜而吐颖则非节士之操耶。低枝弱干。岂弟君子如之。含馨而待风。物外幽人则之。哂英而延寿。云卧神仙有之。如此众美。芙蓉不敢等列。况于牡丹乎。吾于是知隐逸之称。高于君子。君子之称。高于富贵。倘使无极翁复起。必莞尔而笑曰吾之有心。尔其忖度也否。
忆洪妇把笔
弼母容姿玉洁端雅。性度孝谨静一。遭渠内艰。割指注血。练后止朝夕哭则行朝夕瞻拜。归家言笑动止。未尝见碍眼。余若晨夜读诵则渠不敢灭灯先寝。余之出入虽忙遽。亦莫不起立。终始如一。闻其临死谵语。不在玩好。惟贸祭器。采蘋之诚亦可嘉。至若盐梅之中。裁缝之宜。亦不可选。每一念之。怆惜怆惜。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2H 页
学问基本工程之图
  四条工程。欲明五伦基本。
삽화 새창열기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五伦也。五伦之所以为五伦者。以其有五性也。五性之所以为五性者。以其有五行也。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则戴天履地。得其最灵。参为三才者。其可不反省而自修乎。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太极说曰君子修吉。小人悖凶。西铭曰存吾顺事。没吾宁也。君子之学。岂有他哉。因天性之所固有。勉职分之所当为。则顺理而吉。逆理而凶。何苦而不顺理。自取其凶哉。然识见茅塞则认铁为金。认贼为子者有之。践履不笃则珍羞盛馔。罗列在前。不吃腹枵者有之。此足目之不可不相须。而存养者静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2L 页
时本源之工也。省察者动时检制之事也。存养为君主。省察为辅佐。知行为政事。而敬者通动静贯知行。成始成终彻上彻下之要也。常自惺惺。不昏不昧。而制于外则整齐严肃。存诸中则主一无适。日用常行。以是为枢纽故居中。作图如是。如星拱北。如水朝东。其意岂无以哉。呜呼。虎狼有父子之仁。蜂蚁有君臣之义。雎鸠有夫妇之别。长幼可见于鸿雁。朋友可取于麋鹿。则物犹然矣。矧伊人乎。人不知所以为学者何事。而指学问为别件异物。寻求于窈冥昏默奇特玄妙也。故作为此图。以牖其迷云。
潭上日记
戊午正月既望。陪家亲往性潭留廊店。越翌请执贽。先生许之。以乾雉安于盘。置之房中。褧再拜。先生答再拜。褧避席又再拜。先生揖。(举手至面。不鞠躬。)辙盘隅坐。
先生着笠。冬或着白毛冠白布周衣带。跪坐背直面晢。髯些端庄雅正。发言若讷。接人也温温亹亹。宋子朱子书积于架。在房左甚齐正。他书积于抹搂。
先生晨谒时不焚香。饭时必祭三匙于盖。
饮酒不过三四含。临笔取微醺。凡细书起草文状。亦不潦草。端谨如一。可见持心主一之工。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3H 页
朝夕入谒诸生。单拜而退。先生半起答拜。
先生问松江集几卷。褧对曰单卷。先生曰古人事简精如此。牛溪集亦三卷。今则文集动必二三十卷。甚繁杂。
君闻才翁之说乎。君家族祖再河直长公。自幼有才名。称才童。及长称才士。及老称才翁。晚而上庠。入斋郎望。 英庙落点曰此才翁也。
先生曰以意所好底书多读则文程必达。用工只在笃实二字。尝侍杖屦往天卿家。或曰此地胜于性潭。先生曰此则山根皆露。不若性潭。
与开城人许懋同受学中庸大学。又学太极说西铭解剥图说。
于礼虽有众论。以栗沙尤遂说为主。于虚灵分数明德说则曰汤武之明德。终有少逊于尧舜。试请思之。君之明德。果与尧舜无间乎。然分数者。言毫忽之乍差。非谓等级之悬殊。
以履焕,日焕氏论议风采为难及。
安寿禄兄弟在座。先生谓褧曰此牛山之后。与君有世谊。相与交亲也。
一日命褧与诸生往拜宗晦祠。(晦翁,尤翁影帧存焉。)与诸益诵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3L 页
太极说等书。相羊而归。
谓褧曰酒乎。对曰否。适值进饭则分与馔物。及其辞退则闷其跋涉。出壁藏脯果。亲自纸裹以予曰行中救饥也。又问归路何由。文义,清州地诸生居在路边者。历历指教曰若中路狼狈则就访此人可也。眷恋之意。如此其至。
远方之人一面而归者。他人不记。而先生则记识款接。
纯宗登极设科。亲书御题。一门生言 御题所书未举。其夜独招其言未举者曰君知未举之义乎。曰不知也。曰未能于举子之业之谓也。何可妄言于君上乎。以言不择发责之。
语及复雠事。先生曰复雠天理也。如木克土土生金金反克木。此非复父之雠乎。五行皆然。昔我弟(焕昌)宰连山时。有一民来叩官门。自言复雠报营。不以杀人论。
使褧书某人行状。褧多用字法。先生曰字法亦有固滞。使人难解。使褧磨墨。教曰磨之广则砚不凿凹。磨之正则墨不斜侧。
不饮烟茶。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4H 页
尝陪我季房渭阳造潭上。先生以世谊款接特异。及退使贤希兄弟下堂拜之。
或言人物性同之说。先生曰有知觉运动者谓之有五常则容或可也。而至于枯木死灰之皆具五常云者。实不可晓。或言虽湖门脚下。所见以洛为是则如何。答实得之见。以洛为是则亦可矣。近来末学之侵侮先辈而相为攻斥者。大不是。
问出继子闻丧在外。而同月之内则其脱服也。当计其日数否。答曰计其闻讣日而阕服为宜。
问人家前后室俱是同本同姓而并祭之。则于祝辞某亲讳日复临。前后室无所分别矣。或以前妣后妣书以别之。未知可耶。答曰生人既以前后室分知以祭则神道之享也。亦必各有在矣。何必以前后妣分而书之。
问祝文初一之初字用之可耶。答曰用亦可。不用亦可。而吾家则不用耳。
问要诀墓祭条参神。与家礼不同。当何适从。答曰大抵家礼字误处多。必是板本之误。当以要诀为正。然尤翁专主家礼。故吾家则从家礼行之耳。
问父兄在则其子弟不可独行晨谒否。三患斋答金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4L 页
鼎佐问曰晨谒主人之礼。而春翁之意。参以出入告之仪。且象生时亦无不可独行之理云。则未知行之亦可耶。答曰家礼曰主人晨谒于大门之内。随主人同谒则可。而独行则不可也。三患说虽有云云。而祠堂宗子主之。则岂有馀人独谒之理哉。似不可从矣。
问闻讣最后者。至练祥阕服。遂翁云以闻讣日为计。塘翁亦云在外闻丧。即在家丧出之日云云。而玄石则据朱子答曾无疑书。当以成服日为计云云。未知当何适从。答曰当以闻讣日计之。朱子说虽如是。恐不可从也。
问小子于春秋节祀。贫不能备礼。每以酒果脯醢。无祝单献行祀。而山神祭亦行之。未知此不害于礼义否。答曰单献无祝则不行山神祭可也。吾家单献则不行山神祭。
问遂翁云三年内朝夕哭虽无拜。而上墓则必哭拜。以此言之。墓祭当有参神。南溪云所处虽异。义则一。不必行参降云云。两说各异。未知当何从。答曰吾家则一从家礼。而参以备要。故他论不足与焉。
问先生家并祭否。答曰并祭而各设矣。今士夫家皆行合设之礼。而沙溪宅亦然云。极可未安。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5H 页
许懋问尤庵忌祀祝。或有不同者欤。答曰安有不同者。先祖考玄孙某云者只异耶。
问不迁之位。旁题随其代数。而或有十代孙十代祖书之则如何。先祖考玄孙之称。见于何书也。答曰问解有之。而既曰十代祖。又云十代孙。似非稳合礼义。五代以上统言先祖考。而玄字即玄远之意也。
问小祥祝小心畏忌等八字。当连用于祥禫为可耶。遂翁之论则当连用于祥禫云。而玄石则断然以不可通用于祥禫云云。未知两说何得。答曰小祥祝用此八字者。孝子居丧踰期而恐其心有所弛也。故用此八字以自警也。若于大祥禫去此八字。则大祥祝反重于小祥。而与虞卒哭祝辞无间矣。恶得以可乎。世人以备要一则字为證。而吾意则则字非为不用之明證。乃小大祥当用之證也。当从遂翁说。而玄石则于此偶失照勘耳。
问若值长者于道路则拜揖之节当如何。答曰世人云道路不拜。而何可从也。此等处虽似过矣。而拜之为当耳。父兄宗族则必下堂迎送而拜之可也。乡党年老长者则下堂迎送而拜则上堂而行之可矣。又言世人或以年高之意。不答侍生之拜者可怪。安有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5L 页
亲子侄外有不答拜不起动之理也。
问祔祭祝。于曾祖位前亦称孝子者何也。丘氏言子当作孙。退溪则曰岂以此祭主于升祔考妣而设故且称孝子耶。未知举世行之何如。答曰当称孝曾孙。退溪说不敢知之矣。
老湖日记
辛巳复月三日。因科行历拜老湖吴丈(熙常)。则着笠子服白木周衣。气像端严。言辞温谆。语到科弊而曰上有千万载下有千万载。此身不再来。且浮生不过六七十。瞥若隙驹。以不逮之才。如何分做许多去。误了平生耶。若果有志。必如项羽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有进无退之意然后方可成就。闻来恳到吃紧。如针劄身。谁谓贵耳而贱目乎。其薰德感发。有非蠹编陈言所能比。则信知从师千里者良有以也。问 国葬前值忌日。无祝单献。伸其情礼。多有先贤之论。而仄闻丈席以废祭为是。据于何书。答丧礼补编 英庙垂教以废祭为是。则于今不无涉禁。故废祭是矣。问无祝单献。不成祭礼。与废祭无异。而只伸私情则不可谓不废祭也。 英庙垂教亦并此废之之云耶。答祭之以礼。而若非礼则何可行之耶。盖以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6H 页
废祭为教则虽无祝单献。不行恐是矣。问晨谒之礼。宗子行之。而若老且病不能行。则其子弟代行何如。答非宗子不行礼也。而遂翁有支子行之之语。愚意则少避宗子之位而行之似好。故曾有问此者。皆以是答之耳。问深衣相掩与否。续纴钩边制度则槩以百千堂说为主。而以不相掩不用纽。为大不是。且曰有人集深衣诸说。至十五卷之多。则于今烦乱难于要领矣。问不用纽。见于家礼集览。答未记。
癸未四月见吴丈。则勉余以为处于贫窭。每思延平所谓持古人至难堪不如我者而自比则少宽。余亦尝以是验之果有力。观尊丝身亦有不如尊者多矣。且想念我之遭此者。天所以玉成之意。存着胸中则其庶矣。
以气质交运。谓非形质之质。而心与气质不同云云。以理通气局。为发后气局看了。
以勉斋说形气神三字。最好看三层。而神为本然之气。
漫录
闻于王母。龙宫公来沙汀时。见所着道袍。有火伤穿孔处补以红色云。此虽微细事。而亦可见先辈朴实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6L 页
冲澹之一端也。
闻龙宫公与李判书箕翊同入科场。李公将于巾车载事物类聚以入。见龙宫公而曰既与子偕入。此物何为。遂弃置。盖龙宫公于事物类聚。如诵己言云。
问左承旨公。龙池公之弟也。孝友出天。有王览之行。出后大宗。若归觐智谷则及入洞口。无论知不知。皆下马曰此乡党父老也。
闻于王母。麻田公尝来沙汀时。使婢子牵马。马辔为索云。此可见吾家俭约之风云。
闻麻田公于祭享阖门时。俟一食九饭之顷。而以呼吸之数计数待时云云。其致悫存诚类如此。
文清公不食具思孟之进馔。丈岩不饮崔锡鼎之进酒。(崔还杯而饮曰怊怅一杯难更进。)云峰公于宴会。不与李就仁同饮。(不可与无母之人同饮云。)参奉公(汉)戾洛时。不进奴子之杂饭。(奴掠取田间豆太。故严责不食云。)新窝公往罗州登太白。会饮时一人指郑武瑞子孙家。(武瑞辛未追削松江疏头人也。)公曰目不视恶色。不饮俓退。吾先世家法之尚气节。峻严方正乃如此。
闻木涧公将往昌平时入宽洞。梧山公(榰)有骏马。木涧公所乘款段无以致远。梧山公不计价之高下而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7H 页
易与之。古人轻财尚义之风如是。
族侄致白(洁)年多未娶。宗中尝忧叹。议婚于牙山地。而涓吉下肄误寻吾家而来。时吾家在长杨。先人闻而喜之。自家给铜五十文而使直归。伯雨兄弟以为非他人所能为也。
闵庇仁(箕世)未释褐穷乏。先人见其敝褥。归家摆己褥幅送之。
先人尝戾洛时。店见尹子新丐乞无衣。脱所着赤衫单裤给之。
先人见朴德升之子幼失父母而无衣着。恻然念旧。给缕比敝夹裤。
蔡定山(复休)少时往拜丈岩则曰汝何事乎。答读书。曰侍下人事。何不明农而读书乎。定山公于心以为何不劝读而使余明农乎。心甚讶之。晚来思之则其言深长有味。
定山公监农也。不食午饭。朝出野作一首赋。(或云疑)午后又制一首赋云。先辈之勤苦工夫如此云。
山东大父(榕)少也拜丈岩则曰汝读书乎。曰未也。曰操弓乎。曰未也。曰明农乎。曰未也。丈岩曰然则于世无用。胡不遄死。其言悚然有味。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7L 页
闻闵连山(种淑)曾见洪相(奭周)则教以除却他书。但当致力于朱书为可。闻戚从侄沈乐羲言则洪相每于经书。循环熟复。窃验之。前月则案上有中庸。此月则案上有论语。每见如是递看。故所以知之。盖洪相位已高矣。年已老矣。居养便适。公务鞅掌。而笃实之功。门路之正如是。令人歆敬。
李丈端叟(必容)家计冷淡。朝夕殆难继。而辞受之辨。义理之分。则严于鈇钺。以死自期而矢不犯分。且其居丧能遵礼。祭之能以礼。且以饭羹行四时时祭。盖依重峰以麦饭葵羹行时祭。慎独斋以每位石鱼一尾行时祭之规云。甚可钦叹。且其痼病可谓难强。而能跪坐终日。肩背竦直。识见精诣。今世如此者几人乎。
闻柳应瑞(秀震)于内丧断指。于外丧割股。近十日亲候延命。出入着道袍。居家着上服劬书。其内从李奎运于承重侍墓。言简行谨。可尚可尚。
吾里闬有金光秀者。其阀中人也。少也颇读书出入学宫。以贫窭不能自立。遂专力于明农养老。平居言行温谦信实。尝居外艰。三年行素。堂室狭隘。虽不免夫妇共处。寝席有限。礼防甚严。及遭内忧。持礼凡节
慎窝集卷之四 第 298H 页
亦如初。竟不胜丧。疾革顾妻子恳曰吾于老祖。不得终养。罪难胜赎。愿君事之如我在时。声在喉间。微微不绝。而因皋复焉。呜呼惜哉。虽求之读书士夫。其能多得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