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慎窝集卷之二 第 x 页
慎窝集卷之二
疏
疏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19H 页
拟辨诬云坪宋先生疏
伏以吾道东来。人文宣朗。上继孔朱之统。下开后学之蒙。治隆三古。基巩万年者。寔由我 列圣祖宗崇儒重道。化成作人。名贤辈出。若先正臣文正公赵光祖,文纯公臣李滉,文成公臣李珥为东方儒学之宗师。而任吾道继开之责者也。文成传之文元公臣金长生。文元传之文正公臣宋时烈。自是再传而得其后孙故儒臣宋能相。能相传之文敬公臣宋焕箕。其授受相传。若禅家之衣钵。此一国之所共知。而渊源来历不可诬也。故 正庙以尧舜之圣。兼君师之任。必招致宋文敬。为 纯庙师傅。使之开讲者。取其渊源所在也。故 正庙以述尤坪三字。赐号于故相臣金憙。憙即文元之孙也。尤即文正之号尤庵也。坪即儒臣能相之号云坪也。 正庙之尊尚也如彼郑重。而相臣金憙即能相之门人也。自十七八岁。抠衣于能相之门。服承教诲。薰陶德性。知己尊仰。若七十子之服孔子。黄干之慕朱子。而及师丧后。与同门人故赞成臣宋焕箕。裒稡遗文。藏之巾衍。及晚年休退。校
伏以吾道东来。人文宣朗。上继孔朱之统。下开后学之蒙。治隆三古。基巩万年者。寔由我 列圣祖宗崇儒重道。化成作人。名贤辈出。若先正臣文正公赵光祖,文纯公臣李滉,文成公臣李珥为东方儒学之宗师。而任吾道继开之责者也。文成传之文元公臣金长生。文元传之文正公臣宋时烈。自是再传而得其后孙故儒臣宋能相。能相传之文敬公臣宋焕箕。其授受相传。若禅家之衣钵。此一国之所共知。而渊源来历不可诬也。故 正庙以尧舜之圣。兼君师之任。必招致宋文敬。为 纯庙师傅。使之开讲者。取其渊源所在也。故 正庙以述尤坪三字。赐号于故相臣金憙。憙即文元之孙也。尤即文正之号尤庵也。坪即儒臣能相之号云坪也。 正庙之尊尚也如彼郑重。而相臣金憙即能相之门人也。自十七八岁。抠衣于能相之门。服承教诲。薰陶德性。知己尊仰。若七十子之服孔子。黄干之慕朱子。而及师丧后。与同门人故赞成臣宋焕箕。裒稡遗文。藏之巾衍。及晚年休退。校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19L 页
雠师稿。三岁勤苦。至丁巳冬。编摩了役。遂以此意告于师墓。若曰盖我先生。天分甚高。粤自蚤岁。已见大道。而每病世儒径事著述。天丧斯文。又在中身。故经礼之说。心性之论。与夫阴阳淑慝之辨。卫道秉义之意。只见于简牍章疏之间矣。故所辑草稿仅若干沓。而其为书也。莫不精深的确。峻正方严。可俟后世之子云尧夫。此非小子阿好之言。而亦岂可与俗人道哉。金憙之悦服也如此诚笃。则能相渊源之学。造道之深。槩可想见。而往在黄巴。运值阳九。学儒尹遇大等。以能相侵侮朱子沙溪两贤。上疏论斥。以至削逸毁板。呜呼。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憾焉。而汉臣所谓痛哭流涕者真此也。自此渊源绝矣。斯文丧矣。经礼之说。为世所禁。党锢之祸。虑将复起。则人可以为人。国可以为国乎。而寥寥三十馀载。寂无一言及此以开悟吾君。则是世无公议也。臣无忠谠矣。臣等尝出入于文敬公臣宋焕箕之门。略闻其绪馀。而师道之受诬如此。渊源之坠绝如此。若一向含嘿不言。则昔范太史辨理伊川在数年之后。而朱子以太缓非之。是臣等非但负师门也。又负朱子之戒也。故不揆愚蒙。敢以所闻条陈遇大驾虚捏诬之状。伏惟 澄察焉。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0H 页
呜呼。能相之尊朱子者。言必称朱子之圣。非一二计。而若曰朱子之纲目。一以春秋裁整之。仪礼经传通解。发明周孔礼乐之意。其平生用功之小大学家礼中庸语孟诗书诸经。咸包其中。若能嘿契圣旨大规模细心法。脱然卓然处。只在夫春秋仪礼二经。士不读此而自谓知朱子者未也。百官宗庙尽包在这里。只可以此昭配孔圣于千古之上。其尊金文元则言必称沙溪先生者。载在书篇。不可枚举。而昔在庚午。时相陈白理学道统于书筵者。自赵文正以及李文成,成文简而不举金文元。直称以鲁尹父子。能相闻之慨然兴叹。奋笔抗疏曰不意今者以道统之说陈白于 邸下者。弁髦义理。太无严畏。或没其配圣传道之贤。或进其得罪名义之类。呜呼。历数今古尊尚两贤。未有若是之明白痛快。而今之议者乃以能相为侵侮两贤者。不过截去首尾。抉摘字句六七段而止耳。其论亡室则曰。礼曰妻死曰嫔。周元阳祭录曰夫祭妻称嫔。李文纯公曰朱子之称亡室。似迫切非不死其人之意。改之恐无妨。文正公则曰退溪之论非是。元阳虽不及朱子之圣。其言乃善。若题主称亡室似近于俚亵。此实据礼及李文纯之论。而于朱子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0L 页
及先正之说。虽不无异同。宁有一毫贬迫朱子之意哉。其论程子易传则据朱子本义而曰。只用程传义理说则于卜筮本义。有所蒙蔽笼罩云尔。亦非不满易传之意也。其论文元公丧礼备要则曰。丧大记凡敛者袒。迁尸者袭。盖事多则袒。事小则袭。各有义。今此所引。混融儱侗。夫混融儱侗。指意不别白之谓。盖小敛条注曰礼动尸迁柩皆袒。于事便也。家礼从简。故皆略之。只一袒于将迁尸之际云。故指其所引之混囵不分析也。其论降服条则曰。仪礼异姓无出入降。女子之出嫁男子之出后者。为其母族不降明矣。而备要注则郑氏曰虽外亲无二统。贾氏则曰既为所后母党服者。又为生母党服则是二统也。夫贾氏即贾公彦作仪礼疏者也。遍考仪礼疏。了无此说。此必申义庆纂集备要时。伪造其说。以为变姓窃托之计。申氏之学问粗疏。心术不正。而沙溪先生见谩不削。又引重于答人之问。百世致疑。恐非细事。盖丧礼备要申义庆所辑。而文元公所修润也。纸头私记者。即能相之二十岁劄录也。若童子服则曰。其曰长者于童子。有三殇递减之制。则童子于长者。亦当递减其服之说。全不识礼。沙溪每取之。亦异哉。是以申义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1H 页
庆为不识礼也。若朱子七十一而夭则萧少府惠开(刘宋人)之言曰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盖此夭字。实本于此矣。则顾于朱子沙溪。有何一毫侵斥之意。而洗垢索癍。一至于此哉。若使能相少有侵斥二贤之意。则以正庙则哲之明。何如是赞扬。而以金憙为先之诚。何如是推尊乎。岂金憙之尊其祖。不若他人之尊其贤者乎。何金憙之无一言辨其祖诬乎。此不待多辨而是非自著矣。呜呼。古之君子于读经礼辨疑义。各据所见。虽圣贤之言。有所异同者多矣。若欧阳公以系辞为非孔子之文。而韩魏公未尝与言系辞。然朱子未尝以是罪欧公而推尊以学道之人。司马公作疑孟论而朱子亦未尝以此罪马公而称大贤。又作画像赞。且朱子于大学序次。不从程子所定。又于周易本义。不从程子之传者。十居五六。此盖古之贤圣量包天地。见透大公之意也。若以字句之疑似。不察语脉之如何。直驱之以侵斥圣贤。则千古无无过之贤矣。又况礼论證据多端。古今异宜。则能相之取舍论难。何害于尊贤崇德。而今于句语间吹毛觅疵。以俚亵混融粗疏不正等句。直驱之侵侮两贤之大罪案。宁不至冤至痛乎。呜呼。遇大之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1L 页
疏上。 圣批曰但文集予未之见。大哉王言。一哉王心。难慎之意。实出于崇儒重道。而蔼然溢于辞表。然其时庙堂动于浮议。不能开导陈达。岂臧氏子所为哉。自古鬼车满载。左腹谗说何限。而以万不近似之说。肆行抑勒。有如今日者乎。此非但为能相地也。能相之学。即文成以来传授之学也。能相之道。即塞宇宙亘古今之道。斯学也一晦。斯道也一坠。则三纲沦九法斁而国家之礼乐刑政。何以措之乎。然则此不但为臣等之辨诬祖师也。实为国家万世无疆之图也。伏愿 殿下思 正庙尊尚能相之盛德。体 纯庙未见文集之遗意。命进其草稿。特照 睿览。详考其学问浅深。言议本末。苟或一毫差爽于臣等之言。则特加臣等诬罔之诛。若烛其冤枉之实。则毁板削逸之令。亟为反汗。于 圣上继述之道。大有光焉。而斯文赖以不坠。坠绪得以复续。岂不是世道之万幸也。臣等不量愚分。敢以师道之辨诬。冒渎 宸听。不胜怔营战惧之至。谨昧死以 闻。
请三患斋蔡先生爵谥疏
伏以斯文。国之元气也。元气盛则国治。元气衰则国不治。斯文盛衰。专系于儒术之崇不崇如何耳。恭惟
请三患斋蔡先生爵谥疏
伏以斯文。国之元气也。元气盛则国治。元气衰则国不治。斯文盛衰。专系于儒术之崇不崇如何耳。恭惟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2H 页
殿下以尧舜之姿。任君师之责。远接程朱之统。近承列圣之绪。继述志事。圣德日新。崇儒重道。斯文增光。此真千一之盛际也。凡在臣庶。有怀不言。则是非自绝于天乎。呜呼。湖西即先贤邹鲁之乡也。先正臣权尚夏。以文正公臣宋时烈之嫡传。讲明斯道。为士林领袖。于是力学自修之士。云从影合。蔚然作兴。故儒臣蔡之洪即其一也。穷经笃学。造诣超迈。盖自幼时颖悟绝伦。及其长也。谢绝公车业。专心为己之学。早束脩于先正臣权尚夏之门。以读书明理为先。以躬行实践为主。四子六经心经近思录西铭太极图等书。研精覃思。融会贯通。其于天人性命。洞见源头。截铁锸钉。玲珑透彻。上自理气微著之妙。心性善恶之几。人物贵贱之别。体用动静之际。下至冠昏丧祭之仪。乡塾揖让之礼。古今治乱之迹。无不嘿识心融。以立其根基。先正尝曰蔡之洪姿近生知。见识通明。乃吾师也。非师吾者也。故监司臣金镇玉之守清州也。先正贻书曰子国有颜子。知之乎。及其先正之易箦也。先正之弟判书臣权尚游要蔡之洪行亚献礼。盖师门旧规也。又以先正之行状托之。其见期待推重如此。且华阳洞万东庙。先正臣权尚夏受先正臣文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2L 页
正公宋时烈之遗意刱建之。而先正竟以未遑之事。属之于蔡之洪。与同志之士。讲明春秋。以寓匪风下泉之思。先正倚重之意。亦可见矣。岁丁酉 肃庙幸温泉。先正维时登筵。以 询门徒中学行孰为优焉。先正特举之洪以对。戊戌除 王子师傅。辛丑 英宗大王入升储贰。除侍讲院咨议。乙巳被经筵之选。屡蒙 召命。眷待恩礼。不啻隆挚。及 除扶馀县监。为便养 肃命。 上以经筵官引对。辞不敢当。乃许以见职入侍。既入 圣教缕缕。勉留勤恳。特讲心经。使之先陈文义。之洪分析明白。反覆指陈。又推馀意。敷演开陈曰。人主一心。万化之源。而尧舜之道。不过精一执中而已。所谓精一。大学之格致诚正是已。知苟不真。行何以能实。既知之而不能实用其力。是自欺而已。为人君者。好善必以诚而无或为文具外饰。恶恶必以诚而无或有容贷假借。虽一念之萌。必察善恶之分。扩而遏之。使私欲尽而天理明。则其于为治也何有。又曰声色臭味之欲。凡所以攻吾心者何限。苟使此心作为主宰。则四肢百体自然听命。发之云为者。自无过差之失。操存之工。若不十分尽到则种种害败。皆由此出。上下数千馀言。精约剀切。 上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3H 页
改容称善曰早游贤师之门。多有启发。故首尾讨论明白通畅。勉我讽谕。亦皆切实。平日欲见之心。始副矣。可不着念服膺。遂赴任。以清谨为主。以兴化为本。居三月治成政立。已而时象大变。遂决意赋归。杜门敛迹。不问外事。惟以旧闻训诲后进为务。每晨夜取易系诗书四子中大义理大篇章。轮回合诵。缀辑古书。纂成篇帙。曰洗心要诀。曰性理管窥。曰读学填补也。要诀则以明六十四卦顺逆之妙。管窥则专论太极阴阳本然气质性命头颅。而采摭四子六经宋儒说。分门类汇。以便考览。间以己意参论之。填补则依朱子说以大学立为间架。取他书填补之。又以己见逐条辨明。惟日孜孜。如将不及。殆与张横渠仰思俯书。积苦成帙。嘉惠后学之功。可谓前后一揆矣。及其遗集之刊行也。 正庙特赐睿览。嘉叹之曰工夫笃实。实是大儒。仍下奎章阁命藏之。 殿下倘一进览则可烛其所存之学行矣。盖其姿禀英迈。才智通敏。凡诸施措。无非学问中流出。而规摸宽广。处心逊谨。及其真积力久。道全德备。纯粹之气。达于面貌。温润之色。溢于言笑。处穷守约。怡然舒泰。自有傍人不知之乐。一团春风。其气像也。一条清冰。其襟宇也。望之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3L 页
而杰然崇深。即之而洒然和易。闻风者诚服。觌德者心醉。其学问道德。非特一世之矜式。实为百代之师表。而官止于外台县符者。以天未假寿。位不称德。斯文之不幸。士林之咨嗟。庸有既哉。往年大司宪貤赠之典。阐发幽微。士林咸耸。斯文有光。而犹有所憾者。未蒙节惠之 恩也。世之学问道德。或劣于蔡之洪。而品秩高则谥焉。节行卓则谥焉。以扶世教。以淑人心。独于之洪未施节惠者。此岂非昭代之欠典乎。臣等以秋阳江汉之思。没世不忘。思欲一叫 宸严。仰请加 赠易名之典者。亦已久矣。顾以草莽贱踪。僻在穷乡。仰瞻 天阍。九重邃远。僭越是惧。氓默度日。徊徨抑郁。式至于今。此则臣等之罪也。今我 圣明卫道扶正。崇德尚贤。靡不用极。若于此时。不陈区区之恳。则臣等之怀。终无可伸之日。故臣等玆敢裹足相率。齐声仰龥于 警跸之前。伏乞 殿下俯察臣等沥血之言。实出于慕德之诚。 特命有司。亟举蔡之洪加 赠宣谥之典。则非但臣等得以伸尊贤之忱。其于 圣上表章斯文之道。益有光焉。而四方多士。亦将观感而作兴矣。岂不盛哉。岂不休哉。臣等无任激切仰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4H 页
代儒生请戊申三忠不祧之典疏
伏以臣等。谨按祭法。有曰以勤死事则祀之。盖言其死于王事者。宜在祀典也。苟有见危而授命。杀身而报国者。则朝家酬报之典。非特止于貤赠以褒之。棹楔以旌之而已。必有以昭揭祀式。建祠院而设俎豆。芬苾之仪。百世不替。其所崇奖。可谓至矣。以此则公家之祀典也。至若私门之祭先。礼止四代。故四代以后则祧而毁之。然间有不世之功卓异之节。则并与私庙而不祧不毁。斯岂非观德于七世之遗意欤。肆我 列圣朝益致意于酬勋尚忠之义。凡策勋而封爵者。特许不祧。虽非勋劳。如有忠烈之特异者。并令不祧。此实周书所谓以功作元祀之意。而亦有合于祭法之文也。猗欤盛哉。清州之乡。有表忠祠。即 英庙戊申三忠臣忠悯公李凤祥,忠壮公南延年,赠参判洪霖妥灵之所也。二字恩额。炳炳烺烺。有足以激励名节。培植士气。而顾今三忠之子姓。昭穆代尽。忠魂义魄将永閟窀穸。则本孙之香火绝而孝享替矣。此非特本孙之怆恸无极。而于朝家崇报之典。岂不为亏欠乎。玆敢以三忠之实迹颠末。略陈于 黈纩之下。伏愿 垂察焉。李凤祥寔忠武公舜臣五世孙
伏以臣等。谨按祭法。有曰以勤死事则祀之。盖言其死于王事者。宜在祀典也。苟有见危而授命。杀身而报国者。则朝家酬报之典。非特止于貤赠以褒之。棹楔以旌之而已。必有以昭揭祀式。建祠院而设俎豆。芬苾之仪。百世不替。其所崇奖。可谓至矣。以此则公家之祀典也。至若私门之祭先。礼止四代。故四代以后则祧而毁之。然间有不世之功卓异之节。则并与私庙而不祧不毁。斯岂非观德于七世之遗意欤。肆我 列圣朝益致意于酬勋尚忠之义。凡策勋而封爵者。特许不祧。虽非勋劳。如有忠烈之特异者。并令不祧。此实周书所谓以功作元祀之意。而亦有合于祭法之文也。猗欤盛哉。清州之乡。有表忠祠。即 英庙戊申三忠臣忠悯公李凤祥,忠壮公南延年,赠参判洪霖妥灵之所也。二字恩额。炳炳烺烺。有足以激励名节。培植士气。而顾今三忠之子姓。昭穆代尽。忠魂义魄将永閟窀穸。则本孙之香火绝而孝享替矣。此非特本孙之怆恸无极。而于朝家崇报之典。岂不为亏欠乎。玆敢以三忠之实迹颠末。略陈于 黈纩之下。伏愿 垂察焉。李凤祥寔忠武公舜臣五世孙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4L 页
也。其精忠苦节。素所蓄积。而又被 圣朝之倚毗。官至亚卿。位致元戎。精白一心。执正不挠。屹然为国家之柱石。故自辛壬以后。奸党之齮龁日甚。鬼车日积。豺牙密磨。蜮弩潜藏。而凤祥不沮不挫。惟义是视。与故相臣文孝公闵镇远力辨圣诬。严于惩讨。忠逆之分。斩钉截铁。而又当丁未国是大变之日。屡疏自劾。乞与相臣同罪。凤祥在朝则逆谋莫售。凶徒酝酿排布。斥补为忠清兵使。且沮遏其巡操戒严之启。而以戊申三月。内外合势。乘夜举兵。潜入城中。直迫营门。执李凤祥胁使速降曰京城已陷。若发兵从我。富贵与共之。不然死。凤祥瞋目大骂曰汝不闻我是忠武公孙耶。岂从汝逆竖叛。逆贼逆贼。速杀我速杀我。大呼如是者三。贼以火冲其口。以剑加其颈。百端威胁。终不屈挠。骂不绝声。麟贼大怒。语其徒曰兵使视死如能事。终不听令。亟杀之。凤祥遂遇害。南延年平生直道自持。不事权贵。故落拓潦倒。年近八十。出为清州营将。可谓不识何状之真卿也。八耋隆老之年。宜其志气衰颓。风节消磨。而值此逆变。按剑惊起。未及出门。为贼所执。贼徒胁持使跪。延年直立瞋目大骂曰。吾以三朝老将。年今七十六矣。岂爱一死而屈于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5H 页
汝乎。吾头可斩。吾膝不可屈。贼大怒拔剑击其两膝。延年终不跪曰狗贼辈速斩吾头。骂不绝口。其日又见死。死之日白气亘天。死已八日。其色如常。其发犹竖。其目犹怒。无异于对贼怒骂。洪霖即李凤祥幕下一褊裨也。不沾寸禄。无职守于国家。而且有八十老母。则遇此贼变。虽奉性命而求生。亦不至于背君负国之罪。而在外闻变。按剑而出。枕妓挽而泣曰独不念八十老母乎。洪霖曰将幕犹君臣。不可以不义生。直入剑戟之中。大呼曰无枉杀也。我是兵使。贼方害李凤祥。洪霖跃身覆其上。代受其刃。贼排洪霖而杀李凤祥。洪霖遂夺贼剑。击杀数贼。贼缚之诱以利降。洪霖抗义奋骂曰吾恨不斩汝。汝虽诱我万端。岂降汝求活耶。贼以釰乱斫。斫辄劫降。洪霖益奋骂不止。贼将杀之而相顾啧啧曰烈士也。事成当录汝后。洪霖复骂曰我固无子。有之岂为汝贼用耶。亦同日并命。呜呼。戊申之变。尚忍言哉。凶逆盘结。内以响应。外以声援。举国望风。莫不怀贰。当是时。国势凛如一发。而烈烈三忠。咸萃一营。同日死义。李凤祥,南延年则如巡远之同死睢阳。洪霖之为主将。死实为国则亦岂让于南霁云,雷万春之节义乎。其风声义烈。足以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5L 页
破贼胆折凶谋。而使不得长驱犯京。则一死之功。不啻若万甲之捍御。而其所以扶人纪寿国脉者。又不可比于一时之勋。而亦可以撑柱三极。弥久而弥章。凛凛有生气矣。故安竹之捷。实基于三臣之殉节。而既危之国势赖此而复安。岂不壮哉。是以 圣教有曰吾臣凤祥。忠臣后孙。 先朝宿将。不幸斥外。遇难立慬。如是烈烈。岂不伤痛悔惜。至于南延年。白首冷弁。真所谓不识何状人者。而今其成就又如是烈烈。疾风知劲草。而裨将洪霖独不顾老母。殉身主阃。非徒为凤祥死。亦为国死义。因命貤爵 赐谥旌闾立祠。褒奖崇报之典。亦无憾矣。然以非勋臣之故。尚未蒙不祧之典。忠臣之蒙此恩者亦多矣。以其表著者言之。忠烈公臣宋象贤立慬于东莱。文烈公臣赵宪殉义于锦山。斥和臣洪翼汉,尹集,吴达济。江都殉节金文忠尚容,宋忠显时荣皆蒙不祧之恩。而今也李凤祥,南延年,洪霖三臣忠节。如彼卓卓。并美匹休。前后一辙。而独不蒙斯恩者。岂不于祭法之训崇报之义。有所欠阙。而士林之抑郁。子孙之痛冤。庸有极乎。伏愿圣明体 列圣朝已行之规。特许三忠不祧之典。一以光殉国立纪之节。一以励衰季颓靡之俗。臣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6H 页
无任瞻 天望圣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慎窝集卷之二
书
上心斋宋先生(焕箕)
南溪答金洪福书言夫祭妻似当用姓名。而备要题主祝注只云夫某。则于忌祭祝当不书姓而只书名耶。亡日复至下。无妻弟所称之辞。未知用旁亲祝不胜感怆一句耶。遂庵答安太奭妻庙时祭祝问曰不胜永慕。改以不胜悲念。据此亡日复至下。用不胜悲念一句如何。下赐指教。俾为遵行。至祷至祷。
答。当依备要只云夫某。亡日复至下。当云不胜感怆。而其云悲念者。亦似无妨。
夫祭妻。或病或老。不能将事。则当使其子摄行。而若无读祝者。则其父名子可读之否。以子而名父祭母固未安云者。沙溪说也。以父名使子摄告而行之云者。南溪说也。于此两说。当何适从。子若不可读父名。而祭母则其祝辞父名阙之为是耶。并乞批教。
答。以子而名父祭母。诚为未安。夫名阙之者。盛见似得矣。
祖妣葬时。迁祖墓欲为同窆。而两位下棺后。旧墓虞祭。当行于山上幕次。而新葬初虞。葬之翼日欲依问
慎窝集卷之二
书
上心斋宋先生(焕箕)
南溪答金洪福书言夫祭妻似当用姓名。而备要题主祝注只云夫某。则于忌祭祝当不书姓而只书名耶。亡日复至下。无妻弟所称之辞。未知用旁亲祝不胜感怆一句耶。遂庵答安太奭妻庙时祭祝问曰不胜永慕。改以不胜悲念。据此亡日复至下。用不胜悲念一句如何。下赐指教。俾为遵行。至祷至祷。
答。当依备要只云夫某。亡日复至下。当云不胜感怆。而其云悲念者。亦似无妨。
夫祭妻。或病或老。不能将事。则当使其子摄行。而若无读祝者。则其父名子可读之否。以子而名父祭母固未安云者。沙溪说也。以父名使子摄告而行之云者。南溪说也。于此两说。当何适从。子若不可读父名。而祭母则其祝辞父名阙之为是耶。并乞批教。
答。以子而名父祭母。诚为未安。夫名阙之者。盛见似得矣。
祖妣葬时。迁祖墓欲为同窆。而两位下棺后。旧墓虞祭。当行于山上幕次。而新葬初虞。葬之翼日欲依问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6L 页
解说行之。未知何如。○问解虞祭条。答同春问曰据礼记及朱子说。父之虞祭葬日返哭后行之。母之虞祭翼日行之。
虞祭是安神之祭也。当日返魂而祭。岂非以是耶。若家远而未得返魂。则必设行于山次。不出是日者。礼固然矣。旧葬虞祭。虽行于山上幕次。而新葬初虞何可以翼日行之耶。
葬月当在来月。而冬节日气未可豫料。故依踰月之说欲行襄礼于今月内。未知不害于礼义否。
士踰月而葬。是正礼也。据此而行。有何未安乎。
丧服小记云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也。踰月而行葬礼则卒哭当行于十一月初刚耶。
答。报葬者三月而后卒哭。则当月初刚日行祭似宜。
往岁祖妣襄礼时。王考改葬。虞奠设行于山次。而新葬初虞。即行返哭后者。既闻命而行之矣。若于父丧未葬。迁母墓与父同窆。则葬虽先轻。奠当先重。其迁窆母虞当行于何时则可乎。若于父丧返哭虞后。设位而行。则非行虞于山上幕次之礼也。若依问解说翼日行之则又非安神之义也。窃意初丧之虞。即行
虞祭是安神之祭也。当日返魂而祭。岂非以是耶。若家远而未得返魂。则必设行于山次。不出是日者。礼固然矣。旧葬虞祭。虽行于山上幕次。而新葬初虞何可以翼日行之耶。
葬月当在来月。而冬节日气未可豫料。故依踰月之说欲行襄礼于今月内。未知不害于礼义否。
士踰月而葬。是正礼也。据此而行。有何未安乎。
丧服小记云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也。踰月而行葬礼则卒哭当行于十一月初刚耶。
答。报葬者三月而后卒哭。则当月初刚日行祭似宜。
往岁祖妣襄礼时。王考改葬。虞奠设行于山次。而新葬初虞。即行返哭后者。既闻命而行之矣。若于父丧未葬。迁母墓与父同窆。则葬虽先轻。奠当先重。其迁窆母虞当行于何时则可乎。若于父丧返哭虞后。设位而行。则非行虞于山上幕次之礼也。若依问解说翼日行之则又非安神之义也。窃意初丧之虞。即行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7H 页
于山上。而因行改葬之虞。未知不害于礼耶。
答。虞祭不出葬日。而距家近则返哭而行之。距家远则即行于山次。至于迁葬。初无虞祭之礼。惟丘氏仪节有可据矣。岂有安神之可论哉。依问解说行之。似无未安之端耳。
祖奠必行于晡时者。抑何义也。
答。晡时即夕时也。夕奠之必及时者。有何可疑乎。
宗支家相居远。则朝祖之礼。势难行之殡所及祖庙。各以未能行之之义。只告事由乎。
答。朝祖之礼。势实难行。而告由之节。阙之无妨矣。
上刚斋宋丈(𥠧圭)
昔罗豫章往见龟山之三日。惊汗浃背而曰。几枉过了一生。未知豫章之惊汗浃背者。果何等见识也。抑单传密付非他人所可与闻者存焉耶。噫以七尺之躯。可以与天地并立。以四端之微。可以保四海之广。以众人性。可以做圣贤地位。则吾人之所以担夯而自重者果何如。而顾瞻宇内。亿兆民生不为不众。而若其一朝豁然惊悟。如大寐之得醒者。如豫章之于龟山。则盖无几人焉。又未知此果何以而然耳。尝又思之。豫章之学。盖沉潜积累。愤悱欲晓。故龟山之教。
答。虞祭不出葬日。而距家近则返哭而行之。距家远则即行于山次。至于迁葬。初无虞祭之礼。惟丘氏仪节有可据矣。岂有安神之可论哉。依问解说行之。似无未安之端耳。
祖奠必行于晡时者。抑何义也。
答。晡时即夕时也。夕奠之必及时者。有何可疑乎。
宗支家相居远。则朝祖之礼。势难行之殡所及祖庙。各以未能行之之义。只告事由乎。
答。朝祖之礼。势实难行。而告由之节。阙之无妨矣。
上刚斋宋丈(𥠧圭)
昔罗豫章往见龟山之三日。惊汗浃背而曰。几枉过了一生。未知豫章之惊汗浃背者。果何等见识也。抑单传密付非他人所可与闻者存焉耶。噫以七尺之躯。可以与天地并立。以四端之微。可以保四海之广。以众人性。可以做圣贤地位。则吾人之所以担夯而自重者果何如。而顾瞻宇内。亿兆民生不为不众。而若其一朝豁然惊悟。如大寐之得醒者。如豫章之于龟山。则盖无几人焉。又未知此果何以而然耳。尝又思之。豫章之学。盖沉潜积累。愤悱欲晓。故龟山之教。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7L 页
如时雨过之。而忽不自知其觉焉。则教之者非异也。而学之者有素也故耳。然则今褧也纵使趋造于三丈之间。日日亲炙而观感焉。犹不敢一毫仰望于豫章之惊汗。况又亲老家贫。虞病又从而澒洞。足迹不出于里闬。所见不外于井底。其终不免为乡人而枉过了一生审矣。由是山仰之诚日深一日。而事故如右。末由以负笈。便信无阶。又无以承候。中夜起坐。抚躬自悼。以为豫章之所以惊汗者。果何等田地。褧也之所以困蒙者。果缘何事。此如病者之求一条生路而不可得也。伏望以成物之仁。觉后之智。赐之一言之教。俾寻回光之路如何。倘不至挥斥而遐外。则句读之聱牙。疑义之难解。亦当次第就质。而容俟秋间趍拜。以遂宿愿。未前只祝为道保重。以慰远诚。不备谨拜状。
再从兄殡后。从嫂下世。则哀侄辈服母丧。为期年耶申三年耶。尝按陶庵曰父丧中母死者。仪礼经文本自明白。贾氏以为父服除而母卒然后乃申三年。沙溪,尤庵既以为可疑。与其泥滞于可疑之疏说。毋宁直依经文之为寡过。若经文则父先卒而母后死者。虽一日之间。亦可伸三年。未知如何。(见礼疑类辑并有丧条。)又
再从兄殡后。从嫂下世。则哀侄辈服母丧。为期年耶申三年耶。尝按陶庵曰父丧中母死者。仪礼经文本自明白。贾氏以为父服除而母卒然后乃申三年。沙溪,尤庵既以为可疑。与其泥滞于可疑之疏说。毋宁直依经文之为寡过。若经文则父先卒而母后死者。虽一日之间。亦可伸三年。未知如何。(见礼疑类辑并有丧条。)又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8H 页
按屏溪答赵明浚曰。服期而不忍死父之意虽重。为母三年。亦不重耶。父丧成服后。亦服母三年。天理人情。似不可已。且以家礼三年为證云云。则再从侄辈似当据此而服母三年。伏乞明而指教。
再从兄丧后。其长子涚前已夭折而无子。其次子𣿭今年始生子。势当立后为宗。而再从兄题主以次子𣿭之名去孝字旁题为可耶。抑亦旁题阙之为可耶。问解题主条答李以恂曰妇人无奉祀之义。若有乳下儿则定名书旁题。以此旁照则𣿭之子虽未出礼斜。而姑先定名旁题。𣿭为告由摄行为可耶。
再从兄丧后家亲为长房。高曾祖位当递迁。而待三年吉祭后耶。三年废祭为难。则卒哭当递迁耶。尤庵答同春曰三年丧毕。祫祭而或埋或迁。礼意本然。次长则不待三年。诚如来教。第未知古据。又曰尼山尹都宪以大家行葬后移奉之礼。已成规例。谨按此训宗子丧则待三年。而长房丧则待卒哭即迁之意也。此果宗支之分如是。而未知举世通行之规又如何。朱子答李继善曰服已成而中改亦未安。不若且仍旧。既有朱子之论则不敢更容喙。而第以事理言之则衰服服丧者之大节也。初丧时苍黄苟且。制度不
再从兄丧后。其长子涚前已夭折而无子。其次子𣿭今年始生子。势当立后为宗。而再从兄题主以次子𣿭之名去孝字旁题为可耶。抑亦旁题阙之为可耶。问解题主条答李以恂曰妇人无奉祀之义。若有乳下儿则定名书旁题。以此旁照则𣿭之子虽未出礼斜。而姑先定名旁题。𣿭为告由摄行为可耶。
再从兄丧后家亲为长房。高曾祖位当递迁。而待三年吉祭后耶。三年废祭为难。则卒哭当递迁耶。尤庵答同春曰三年丧毕。祫祭而或埋或迁。礼意本然。次长则不待三年。诚如来教。第未知古据。又曰尼山尹都宪以大家行葬后移奉之礼。已成规例。谨按此训宗子丧则待三年。而长房丧则待卒哭即迁之意也。此果宗支之分如是。而未知举世通行之规又如何。朱子答李继善曰服已成而中改亦未安。不若且仍旧。既有朱子之论则不敢更容喙。而第以事理言之则衰服服丧者之大节也。初丧时苍黄苟且。制度不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8L 页
经。则恐不若从礼改制之为安于心。未知如何。
并有丧常持重服。礼家之大经也。尤庵答闵泰重曰男子重首。所谓轻者腰也。父丧小祥。男子不去父之腰绖。而兼服母之腰绖。故曰轻者包。首绖则除之而只服母之首绖。故曰重者特。(见礼疑类辑并有丧条。)父之小祥不去腰绖云者。非谓成服时腰绖不去也。小祥时葛绖不去之谓耶。然则既服父之葛绖。又兼服母之麻绖为是耶。尤翁于此亦有骇俗之论。今不可遵行耶。愚意假使祖母之齐衰。虽轻于父之斩衰。而代父服祖母齐者为重。则父之葛绖虽轻而反不重于母之麻绖耶。若非小祥葛绖则无轻包之义而常持斩衰。若齐衰则于祭时只可各服其服耶。
玄冠峰云斩衰小祥。绞带变以布带。乃唐之学士贾公彦所论。而杨信斋取载于图式者也。备要初本亦以葛绞带载之。盖绖与带皆换葛。而绖自绖带自带。其制自在。又巍岩言斩衰绞带变布则齐衰绞带用苧。乃为相称。冠峰又云沙溪,慎斋,同春,愚伏诸先生所谓仪礼本经等语。皆以布带误看为经文云云。以理推之。以文考之。冠巍之说不为无据。而于今沙慎同愚已行之规如此。则便成一代之礼。而只合遵行
并有丧常持重服。礼家之大经也。尤庵答闵泰重曰男子重首。所谓轻者腰也。父丧小祥。男子不去父之腰绖。而兼服母之腰绖。故曰轻者包。首绖则除之而只服母之首绖。故曰重者特。(见礼疑类辑并有丧条。)父之小祥不去腰绖云者。非谓成服时腰绖不去也。小祥时葛绖不去之谓耶。然则既服父之葛绖。又兼服母之麻绖为是耶。尤翁于此亦有骇俗之论。今不可遵行耶。愚意假使祖母之齐衰。虽轻于父之斩衰。而代父服祖母齐者为重。则父之葛绖虽轻而反不重于母之麻绖耶。若非小祥葛绖则无轻包之义而常持斩衰。若齐衰则于祭时只可各服其服耶。
玄冠峰云斩衰小祥。绞带变以布带。乃唐之学士贾公彦所论。而杨信斋取载于图式者也。备要初本亦以葛绞带载之。盖绖与带皆换葛。而绖自绖带自带。其制自在。又巍岩言斩衰绞带变布则齐衰绞带用苧。乃为相称。冠峰又云沙溪,慎斋,同春,愚伏诸先生所谓仪礼本经等语。皆以布带误看为经文云云。以理推之。以文考之。冠巍之说不为无据。而于今沙慎同愚已行之规如此。则便成一代之礼。而只合遵行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9H 页
之为是耶。
书成后考寒水斋答郭君郁书曰。长子无子而死。其父继没。长子妇未及立后。则题主亡者之妻当主之。次子名题主断不可矣。南溪答姜锡夏则曰。礼经必无男主然后用女主。曾子问云宗子死。庶子告于墓而后祭于家。称名不称孝。退溪又有摄祀子某之说。故敢以是答人云云。于此两训。当何适从。若从寒水说则无旁题。而若从南溪说则旁题只以次子某摄祀书之耶。以愚见言则南溪说恐长矣。
上刚斋宋丈
问。双溪从兄丧后。次子𣿭既旁题摄行。则吉祭时𣿭之五世祖当迁于长房。而𣿭之高祖则当旁题摄行耶。抑亦迁于长房耶。或曰祭四代礼也。𣿭既摄行则高祖位不当递迁。或𣿭为支子则其高祖位长房当奉祀。而𣿭不可摄行。于斯二说。当何适从。
答。所询祧迁之礼。非权代者所敢当。有吾先子所言。而权代者亲未尽则且无庙中五世之嫌。姑待百拜告辞者而迁于长房似可。而何敢质言。
上老洲吴丈(熙常)别纸
问。大学章句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
书成后考寒水斋答郭君郁书曰。长子无子而死。其父继没。长子妇未及立后。则题主亡者之妻当主之。次子名题主断不可矣。南溪答姜锡夏则曰。礼经必无男主然后用女主。曾子问云宗子死。庶子告于墓而后祭于家。称名不称孝。退溪又有摄祀子某之说。故敢以是答人云云。于此两训。当何适从。若从寒水说则无旁题。而若从南溪说则旁题只以次子某摄祀书之耶。以愚见言则南溪说恐长矣。
上刚斋宋丈
问。双溪从兄丧后。次子𣿭既旁题摄行。则吉祭时𣿭之五世祖当迁于长房。而𣿭之高祖则当旁题摄行耶。抑亦迁于长房耶。或曰祭四代礼也。𣿭既摄行则高祖位不当递迁。或𣿭为支子则其高祖位长房当奉祀。而𣿭不可摄行。于斯二说。当何适从。
答。所询祧迁之礼。非权代者所敢当。有吾先子所言。而权代者亲未尽则且无庙中五世之嫌。姑待百拜告辞者而迁于长房似可。而何敢质言。
上老洲吴丈(熙常)别纸
问。大学章句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29L 页
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所谓虚灵。理欤气欤。兼理气者欤。若曰理则难言以理具理矣。且栗翁曰虚灵底亦有优劣。其不为理也明矣。若曰气则章句曰但为气禀所拘。于此但为二字。推不去矣。气禀之气。虚灵之气。抑有不同欤。若曰其气也同则何必曰但为。而明德亦随而有分数矣。岂非大段丑差乎。若曰其气也不同则清浊粹驳者。心之气质也。自与形质有异。而与虚灵之气。只是一般矣。乌在其虚灵不昧四字。说明德意已足欤。(朱子说。)若曰兼理气则朱子曰虚灵心之本体。而程子曰心即气也。又于程朱之训。有此矛盾。当如何看去为是欤。
上老洲吴丈
前岁一书。不揆僭率。妄陈愚衷。恒讼不敏而恭俟不屑之教焉。不图降屈尊威。手赐镌诲。而辞旨郑重。若可与适道者然。岂其世教衰微而无惜齿牙馀论。使之诱掖奖劝。自不得不然而然欤。感愧循省冠带见之正。如陈忠肃之于明道书尔。伏惟天气肇热。燕申体气神相万谧。而致广大极高明之功。必与卫武蘧玉同其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下怀劳仰。徒然向风引领而已。小生杜门蛰居。滫瀡随分。而向者乾没
上老洲吴丈
前岁一书。不揆僭率。妄陈愚衷。恒讼不敏而恭俟不屑之教焉。不图降屈尊威。手赐镌诲。而辞旨郑重。若可与适道者然。岂其世教衰微而无惜齿牙馀论。使之诱掖奖劝。自不得不然而然欤。感愧循省冠带见之正。如陈忠肃之于明道书尔。伏惟天气肇热。燕申体气神相万谧。而致广大极高明之功。必与卫武蘧玉同其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下怀劳仰。徒然向风引领而已。小生杜门蛰居。滫瀡随分。而向者乾没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0H 页
科臼。胸中胶扰。久而不能抖擞得已放之神。每念面命时。以为上有千万载。下有千万载。而此身不再来。怎生以不逮之才分。做许多去误了生平之教。如针劄身。如棒一打。不能不惊惧。而欲自今以往。谢绝名利关。以为歇脚处。而但恐亲年益高。生事寥落。冗务丛沓。而不得专意此事。则还不如流俗之一淳人。而无以遂门下前日之教也。是庸虞闷。虽为仁由己。而语不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乎。终望时赐德音。俾蒙炉锤。毋为小人之归。千万申仰。明德说引而不发。使自寻绎。此诚不愤不启之义也。然三复下谕。细审命意。则盖卢玉溪所谓明德者本心之别名也之意也。果若是否耶。抑亦本意不在是。而误错认取者耶。自前以玉溪说妄以为的当。而今承微发之教。虽幸前见之不悖。然终赐一副当明诲。以牖述惑。申望申望。馀万只祝为道若时加护。以慰士林之望。
近来讲学不明。虽有所疑。恐其碍人耳目而嗫嚅退缩。不敢出一开口者有之。又或有疑思问而离索穷居。无以得严师良友而开发之者有之。又或问之而擸取前辈绪馀。只资耳口。欲其衒售于人而无真实愤悱自得之意者有之。此诚学者末流之弊也。未尝
近来讲学不明。虽有所疑。恐其碍人耳目而嗫嚅退缩。不敢出一开口者有之。又或有疑思问而离索穷居。无以得严师良友而开发之者有之。又或问之而擸取前辈绪馀。只资耳口。欲其衒售于人而无真实愤悱自得之意者有之。此诚学者末流之弊也。未尝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0L 页
不以此常怀慨叹而纡郁。何幸前日之教。不至挥斥。而谆复恳到。有足以拔蒙醒醉。则自今以往。刊落繁文。只将簋缶讲质有所也。此莫非大君子成物之仁者也。一感一祝。不知所云。
冠礼条。冠于阼阶者。重其礼也。醮于客位者。示有成也。若字冠者则必下西阶者何义。
答。士冠礼。宾位在西序。而字冠者条曰宾降直西序东面。冠者立于西阶东南面。宾字之。据此则字冠者时。宾自西序降在西阶上。冠者亦在西阶东。来谕所谓必下西阶者可疑。盖冠者之位渐迁者。加有成也。何者。冠义曰醮于客位。加有成也。据此则字于西阶之客位。亦所以加有成之义耶。
三加及醮时。宾必对冠者读祝。而于字祝时则不为相对。而冠者南。宾则东向者何义。
答。三加及醮。俱有加冠者醴冠者之节。故必相对而致祝。至于字冠者时则礼已成而无上二者之节次。只致祝辞。故各因其位。盖宾从东向之初。冠者依南面之仪也。
宾三加读祝时。无冠者起立之文。宾则立而读祝。而冠者则因为坐听。未知如何。
冠礼条。冠于阼阶者。重其礼也。醮于客位者。示有成也。若字冠者则必下西阶者何义。
答。士冠礼。宾位在西序。而字冠者条曰宾降直西序东面。冠者立于西阶东南面。宾字之。据此则字冠者时。宾自西序降在西阶上。冠者亦在西阶东。来谕所谓必下西阶者可疑。盖冠者之位渐迁者。加有成也。何者。冠义曰醮于客位。加有成也。据此则字于西阶之客位。亦所以加有成之义耶。
三加及醮时。宾必对冠者读祝。而于字祝时则不为相对。而冠者南。宾则东向者何义。
答。三加及醮。俱有加冠者醴冠者之节。故必相对而致祝。至于字冠者时则礼已成而无上二者之节次。只致祝辞。故各因其位。盖宾从东向之初。冠者依南面之仪也。
宾三加读祝时。无冠者起立之文。宾则立而读祝。而冠者则因为坐听。未知如何。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1H 页
答。三加时皆脱冠更栉。栉后只加笄纚。此时容仪未成。故因其坐而致祝辞。若三加毕后。致醮祝字祝之时则仪容已成。始可以立而听受也。按士冠礼则可以知矣。
心丧中遭期大功者。持心制耶。持期大功服耶。
答。心丧中遭期大功之戚则当持其服。已有诸先辈定论矣。
周颂虽分屡节而合为一章。但言赋也。与商颂鲁颂之节节言赋。不同何欤。
答。三颂分章不一。而其义则一也。此盖被之管弦。而有只一节而成章则一节为一章。合众节而成章则众节为一章。今于乐崩之后。不可一一考寻。若徒以凡例求之则固矣。
春秋春王正月。改正朔而不改月者。书伊训注也。周之七八月。为夏之五六月者。邹书注也。左氏注以春正为建子之月。建子非春而云尔者。程子以为假天时以立义。而朱子则曰文定春秋以夏时冠月。周正纪事。某不敢信。伊训与邹书注既不同。而程朱二先生说又相左。未知怎么适从。观朱子意则恐以行夏时之义为主。而按三卷四板经曰秋大水无麦苗。小
心丧中遭期大功者。持心制耶。持期大功服耶。
答。心丧中遭期大功之戚则当持其服。已有诸先辈定论矣。
周颂虽分屡节而合为一章。但言赋也。与商颂鲁颂之节节言赋。不同何欤。
答。三颂分章不一。而其义则一也。此盖被之管弦。而有只一节而成章则一节为一章。合众节而成章则众节为一章。今于乐崩之后。不可一一考寻。若徒以凡例求之则固矣。
春秋春王正月。改正朔而不改月者。书伊训注也。周之七八月。为夏之五六月者。邹书注也。左氏注以春正为建子之月。建子非春而云尔者。程子以为假天时以立义。而朱子则曰文定春秋以夏时冠月。周正纪事。某不敢信。伊训与邹书注既不同。而程朱二先生说又相左。未知怎么适从。观朱子意则恐以行夏时之义为主。而按三卷四板经曰秋大水无麦苗。小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1L 页
注周之秋今之五月。欲主朱子之训则于秋无麦苗之说。又看不破。伏乞镌诲牖迷焉。
答。春秋春王正月。胡文定取程子之意以为夏时冠周月。王阳明辨破程胡说不遗馀力。三渊许以只眼。然朱子已有不敢信胡说之语。则阳明何得为只眼耶。近见闲静堂集有春秋论一篇。论此义极明快可观。试取而检看如何。
宗子无后而死。次子姑摄行宗事。则当吉祭不可不改题递迁。次子之五代祖则递迁。而高祖以下则去孝子改题为是耶。
答。宗子无后而死者。虽迟以年岁之久。必待立后始行改题祫迁之事。可谓得礼之正也。若以次子权摄而行祫迁。则实有干统之嫌矣。且如欲以寡嫂为主。遽议递迁。则妇人之不得主庙事。礼义甚严。此周元阳显辟之说所以见非于礼家。虽有一二先辈之取此说。窃有所不敢信矣。
上渊泉斋洪相公(奭周)
年月日。乌川郑在褧谨财书再拜纳于洪公台座。褧窃以为斡旋化机。转移人事。使天地位万物育者。其机实在乎人焉。而顾瞻宇内于于渠渠者。何莫非人
答。春秋春王正月。胡文定取程子之意以为夏时冠周月。王阳明辨破程胡说不遗馀力。三渊许以只眼。然朱子已有不敢信胡说之语。则阳明何得为只眼耶。近见闲静堂集有春秋论一篇。论此义极明快可观。试取而检看如何。
宗子无后而死。次子姑摄行宗事。则当吉祭不可不改题递迁。次子之五代祖则递迁。而高祖以下则去孝子改题为是耶。
答。宗子无后而死者。虽迟以年岁之久。必待立后始行改题祫迁之事。可谓得礼之正也。若以次子权摄而行祫迁。则实有干统之嫌矣。且如欲以寡嫂为主。遽议递迁。则妇人之不得主庙事。礼义甚严。此周元阳显辟之说所以见非于礼家。虽有一二先辈之取此说。窃有所不敢信矣。
上渊泉斋洪相公(奭周)
年月日。乌川郑在褧谨财书再拜纳于洪公台座。褧窃以为斡旋化机。转移人事。使天地位万物育者。其机实在乎人焉。而顾瞻宇内于于渠渠者。何莫非人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2H 页
乎。而惟参赞化育。砥柱颓波。使人纪赖而不坠。世道恃而不恐者。盖无几人矣。故一有声名节行为时论所归者。则虽未见用于当时。而亦不害其为可用者存焉。故私心向慕。切切然以不得见乎其人为叹。往者明公抚临锦湖。一举措一政令。盖莫不脍炙人口。而仁闻仁声日益亲切。则所谓声名节行者。又不足道。而不图古人顽廉懦立之效。庶可于吾身亲见之。而惟褧也足迹罕出庭除。闻见不外井底。耳视目听者殆半世矣。向尝获亲有道。略闻此事。乃人人所不能自已者。而禀气极驽。行之不力。所存所守。若存若亡。而举业妨夺。贫病澒洞。日丧初心。而无以自拔于乡人。则有时奋然自叹。以为士之为仁。固当由己。而岂不曰事其大夫之贤者乎。自是每诵了翁责沈之文而自责者虽切。而亦念元城无书之事而自嫌者久矣。今则明公久处江郊。无有縻爵。而清静自守。沉酣载籍。晦父所谓幼学壮行老归归乐者。可谓今日明公准备语也。且念刘公度以衒鬻之嫌。缓其请益于吕东莱。而晦父极斥其无勇。夫地距万里。岁后千载。犹有命驾而尚友者。况今生并一世。居不越国。而好贤尚德之心。又出自秉彝而不可泯者。若终以区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2L 页
区小嫌为嫌而不得遂其前日向慕之愿则直浅之为丈夫耳。故率尔奉咫尺之书。不顾形迹。不避僭猥。而先于将命。以道其诚。容俟日后进拜请教观感薰德。伏惟照察。
上渊泉斋洪相公
在褧窃惟身为匹夫。处于岩穴。而所以致泽为己任。继开为立志者。匪曰出位犯分耳。直是天之明命而性之所固有者然也。故以七尺之躯而能与天地并立。以四端之微而能保四海之广。则丈夫之生也。其不轻而重固如是。而顾瞻宇内群群而生。逐逐而死。囿于日用而不知其性分者众矣。则况能尽其心之所觉。尽其性之所有。无愧所生而不虚作一世人耶。此褧之所以慨然兴叹。不顾志大力小任重道远。而欲从事于此事者。然才鲁病痼。家贫亲老。冗务琐节。杂沓丛躬。运水搬柴而无静坐之时。躬稼亲烘而无读书之隙。实地下手。虽曰无时不然。而夫静坐者。程门以来体认之功也。读书者。朱子所谓明理之方也。今不能不废却一边如此。而赖天之灵。有时一端善心纵如石火电光而旋起旋灭乍做未做。则夫何以不负天畀之重而以塞前日之志哉。其不免为乡人
上渊泉斋洪相公
在褧窃惟身为匹夫。处于岩穴。而所以致泽为己任。继开为立志者。匪曰出位犯分耳。直是天之明命而性之所固有者然也。故以七尺之躯而能与天地并立。以四端之微而能保四海之广。则丈夫之生也。其不轻而重固如是。而顾瞻宇内群群而生。逐逐而死。囿于日用而不知其性分者众矣。则况能尽其心之所觉。尽其性之所有。无愧所生而不虚作一世人耶。此褧之所以慨然兴叹。不顾志大力小任重道远。而欲从事于此事者。然才鲁病痼。家贫亲老。冗务琐节。杂沓丛躬。运水搬柴而无静坐之时。躬稼亲烘而无读书之隙。实地下手。虽曰无时不然。而夫静坐者。程门以来体认之功也。读书者。朱子所谓明理之方也。今不能不废却一边如此。而赖天之灵。有时一端善心纵如石火电光而旋起旋灭乍做未做。则夫何以不负天畀之重而以塞前日之志哉。其不免为乡人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3H 页
已矣者亦审矣。是以亲仁求道之志。蓬麻丽泽之愿。靡日不切切。而以为程氏之门。已仕者忘爵禄。未仕者忘饥寒。其所以薰陶感人者何以致此。豫章之见龟山也。三日而惊汗浃背。自谓几枉过一生。其所以豁然感通。如大寐之得醒者。又何等田地。其必有以也。则虽道在六经。而兀然读诵。自谓有得。犹且不可。而况褧也之所处。又不克以读诵灌溉尘胸者耶。伏惟明公禀山岳之正气。操参赞之化机。好学如嗜炙。诚力透金石。于尽心而尽性者。殆其庶乎。则朝著赖而补 衮。草野恃而仰治。望之若泰山北斗而诵之如司马君实。当是之时。欲事大夫之贤者。舍公伊谁哉。故往者不揆僭猥。妄陈俚语。无一日之雅而通其世好。如孔文举之于李元礼。而公不之斥挥。辱赐手教。旨教郑重。真周公执贽还贽之心。召公克谨细物之意也。冠带而读之。益仰包荒之盛德。而虽曰不待识其面而得其心者。亦不为过语也。然疏贱之踪。蹰躇于卿月之阶。因而阻绝。复如前日。则每诵了斋责沈之文而自责其固陋。又叹公度无勇之科而自讼其缓歇。每引领南望。常有执鞭之愿。今者之来。盖为省楸于昌潭也。路过节下。自不敢径过直驰。倘得一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3L 页
拜则惊汗顿悟。虽不可几也。而若夫观感于辞气容色之间者。亦自不下于胜读十年书矣。故敢以尺书不避猥越。代之门刺。通于将命。以俟其进退焉。
上渊泉斋洪相公
在褧稽颡再拜白。穷山樵社贱如麋鹿者。何足记存于鼎裀之下。未及致实。宠问先至。深仰大人君子爱人下士。有非常情可测。虽周公之吐哺。子罕之哭慰。何以加玆。拜受哀感。踧踖难容。伏想君子之道。出处两端而已。明公之一进一退。惟义是视。而其进也舆民加额。其退也士友赍咨。虽处江郊不得有为。如大川乔岳。不见运动。而功利之及物。有不胜计。默念当今令闻不陨。德望日隆。朝野恃而为重者。惟明公一人而已。则今虽退处。而其自任之重。不下于进用者亦审矣。区区向风驰义。不徒情私爱慕也。惟愿自爱摄理。匀候节宣对时茂福。在褧百不肖似。而一端好善。无后于人。少而获亲有道。以为惟此一事。不让他人。壮岁以亲老家贫。伎俩在公车。而竟作寿陵之步。奄遭皋鱼之痛。然赖天之灵。不敢自昧。而今贱齿六十有二。无有闻焉。则夕死在即而朝闻莫遂也。就悚在褧先世志状。切欲仰请于门下。盖徵信来后。以图
上渊泉斋洪相公
在褧稽颡再拜白。穷山樵社贱如麋鹿者。何足记存于鼎裀之下。未及致实。宠问先至。深仰大人君子爱人下士。有非常情可测。虽周公之吐哺。子罕之哭慰。何以加玆。拜受哀感。踧踖难容。伏想君子之道。出处两端而已。明公之一进一退。惟义是视。而其进也舆民加额。其退也士友赍咨。虽处江郊不得有为。如大川乔岳。不见运动。而功利之及物。有不胜计。默念当今令闻不陨。德望日隆。朝野恃而为重者。惟明公一人而已。则今虽退处。而其自任之重。不下于进用者亦审矣。区区向风驰义。不徒情私爱慕也。惟愿自爱摄理。匀候节宣对时茂福。在褧百不肖似。而一端好善。无后于人。少而获亲有道。以为惟此一事。不让他人。壮岁以亲老家贫。伎俩在公车。而竟作寿陵之步。奄遭皋鱼之痛。然赖天之灵。不敢自昧。而今贱齿六十有二。无有闻焉。则夕死在即而朝闻莫遂也。就悚在褧先世志状。切欲仰请于门下。盖徵信来后。以图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4H 页
不朽者。古人不于文也而每于德也。则况今文德俱炳者。舍门下曷归哉。在褧今方端衰在躬。不敢侧公座以请。容俟日后趍拜。愿勿拒而容接焉。敢恃眷厚。冒渎尊严。悚惶悚惶。不备疏白。
上梅山洪公(直弼)
在褧白。褧尝抠衣于老湖文元公之门。公每月评当世之君子。未尝不以閤下为吾道东矣。近因尹生子和得闻无隐之教。而褧则生长东南。未遂见木知山之愿。自诵了斋责沈之文而自责曰。士之为仁。固当在己。而不曰友其士之仁者。事其大夫之贤者乎。虽岁久千载。地距万里。犹有神会而心遇者。况今居不越国。生并一世。无千里忞忞之劳。而未能有以识荆者。岂所谓知之于贤者。有命也者非耶。昔晦父徒步数百里。师事延平。了翁粥田裹粮。往见伊川。诚以开广见闻。指导责勉。非师友无以为也。语云白沙在泥。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岂不信然哉。当今吾道不绝如线。莫有倡明。而砥柱乎颓波。羽仪乎云路者。人莫不曰惟洪公閤下一人在耳。由是向风驰慕之诚。如水赴东。观感薰陶之意。如渴思饮。而直以年迫桑榆。二竖侵陵。外弛四方之志。内乏矜持之功。帝
上梅山洪公(直弼)
在褧白。褧尝抠衣于老湖文元公之门。公每月评当世之君子。未尝不以閤下为吾道东矣。近因尹生子和得闻无隐之教。而褧则生长东南。未遂见木知山之愿。自诵了斋责沈之文而自责曰。士之为仁。固当在己。而不曰友其士之仁者。事其大夫之贤者乎。虽岁久千载。地距万里。犹有神会而心遇者。况今居不越国。生并一世。无千里忞忞之劳。而未能有以识荆者。岂所谓知之于贤者。有命也者非耶。昔晦父徒步数百里。师事延平。了翁粥田裹粮。往见伊川。诚以开广见闻。指导责勉。非师友无以为也。语云白沙在泥。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岂不信然哉。当今吾道不绝如线。莫有倡明。而砥柱乎颓波。羽仪乎云路者。人莫不曰惟洪公閤下一人在耳。由是向风驰慕之诚。如水赴东。观感薰陶之意。如渴思饮。而直以年迫桑榆。二竖侵陵。外弛四方之志。内乏矜持之功。帝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4L 页
衷孤负。圣言徒侮。为天地间一蠹而止矣。虽然赖天之灵。一端好善之心。终不可泯也。故敢将尺书。不避僭率。道达衷曲。倘不挥斥。俯赐德音。就正难疑。开发蒙陋。是阶是梯。则是亦大人君子成己成物之一端。用是祈祝无任区区。天气大壮。非礼弗履。兴起斯文。以慰士友之望。不备谨状。
上梅山洪公
年前下覆。满纸诲谕。洞开城府。反复恳勤。顾玆陋贱。何以获此。益叹大君子诱掖引进之盛意。而激起懒衷。踧踖难容。宜即续候。以伸景慕。而索居穷谷。阶便无由。尚阙修敬。岂胜主臣。即日肇寒。伏惟燕申体宇若时保重。而年弥高德弥卲。卫武,蘧玉不能独美于前。向风驰义。不啻若饥者之欲食。寒者之求衣。而尚未遂一造薰德之愿。岂智之于贤者。有命也者非耶。自叹此生之枉过了而已。书末文清先祖文集。板毁殆无见行者。裒稡散逸。亟图绣梓之教。仰感为斯文为世道之至意。非门下孰能于此忧念如是也。褧尝看书时。录文集外逸诗遗文为一沓。录年谱外行状碑志挽诔诸家记述为一沓。而无财无以登梓矣。第俟早晚谋梓。而弁卷之文。门下恐不得辞之也。仄闻
上梅山洪公
年前下覆。满纸诲谕。洞开城府。反复恳勤。顾玆陋贱。何以获此。益叹大君子诱掖引进之盛意。而激起懒衷。踧踖难容。宜即续候。以伸景慕。而索居穷谷。阶便无由。尚阙修敬。岂胜主臣。即日肇寒。伏惟燕申体宇若时保重。而年弥高德弥卲。卫武,蘧玉不能独美于前。向风驰义。不啻若饥者之欲食。寒者之求衣。而尚未遂一造薰德之愿。岂智之于贤者。有命也者非耶。自叹此生之枉过了而已。书末文清先祖文集。板毁殆无见行者。裒稡散逸。亟图绣梓之教。仰感为斯文为世道之至意。非门下孰能于此忧念如是也。褧尝看书时。录文集外逸诗遗文为一沓。录年谱外行状碑志挽诔诸家记述为一沓。而无财无以登梓矣。第俟早晚谋梓。而弁卷之文。门下恐不得辞之也。仄闻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5H 页
门下尝言松江事迹有录置者。信然否。然则下借是便。使之考准有无。续誊完秩如何。誊后当完纳矣。不是小事。指教凡例。并为伏望。褧樗栎得年今为六十七。而不学便衰。鼎器日破。龙虎各走。便成木偶㨾子。故虽于寻数小技。亦如画脂镂冰。朝闻莫遂而夕死在即。抚躬自怜已矣。适闻邻洞刘雅转造。此实信𥚚。倘赐俯答。为道万护。以慰下私。并切颙祝。谨不备。伏惟下鉴。
与李参判(道在)
褧窃以为自夫世衰道微。中国入于夷狄。生灵陷于禽兽。如醉如梦。贸贸蚩蚩者盖久矣。惟我尤翁为是之惧。处华阳也。名其门曰承三。扁其堂曰一治。揭诸壁曰忍痛含冤。呜呼。尤翁虽未得行道于当时。而若其春秋之义。自任之重。直继孟朱之统。而亦可谓一治于后世也。然自尤翁没后。知此义者盖寡。头出头没于名利之场。涂听涂说于口耳之间。而甚者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则华阳建庙。于今可已矣。又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则长贫贱好谈仁义。亦足羞也。呜呼。谁能以大眼目。劈破这謏见。而砥柱于颓波。壁立于千仞。寥落尘编。笃信圣训。有不待文王而兴者乎。若
与李参判(道在)
褧窃以为自夫世衰道微。中国入于夷狄。生灵陷于禽兽。如醉如梦。贸贸蚩蚩者盖久矣。惟我尤翁为是之惧。处华阳也。名其门曰承三。扁其堂曰一治。揭诸壁曰忍痛含冤。呜呼。尤翁虽未得行道于当时。而若其春秋之义。自任之重。直继孟朱之统。而亦可谓一治于后世也。然自尤翁没后。知此义者盖寡。头出头没于名利之场。涂听涂说于口耳之间。而甚者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则华阳建庙。于今可已矣。又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则长贫贱好谈仁义。亦足羞也。呜呼。谁能以大眼目。劈破这謏见。而砥柱于颓波。壁立于千仞。寥落尘编。笃信圣训。有不待文王而兴者乎。若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5L 页
斯者。言议之拙讷虽如子云。形貌之丑陋纵似鬷明。吾必曰尤翁之徒也。推之尊之。当如恐不及。而惟褧也僻处一隅。尝闻其语。未见其人。乃者令公赋鵩邑邸。仄闻于士友间。则令公之所读者朱子书也。所秉者尤翁义也。行己也节俭。所乐者好善。何幸于今得见其所未见。而倘所谓千仞之壁颓波之柱其非耶。不然何与世不相得。而节俭如彼。罪谪如此也。向风钦艳不能自已。不顾形迹。敢奉尺书。猥达衷悃。冀见大君子盛德光辉。欲观感于薰炙之际。则君子成物之仁。末学启发之功。当复云何。伏惟尊照。谨拜状。
上朴丈(建中)
昔陈了翁以生长东南。不知有程伯淳。作责沈文而自责其寡陋。褧于执事有此自责。抑有甚于了翁者。言其相居则不过宿舂也。言其相亲则屡结朱陈也。言其景仰则声闻相及也。曩因德弘略阅执事所纂备要补。则知邃择精。凡例井方。有虽问之势。无二创之随。良工独苦之妙。不敢窥测其藩篱。而第因此一书。铢累寸积之工。绳趍尺步之学。亦可以一脔知鼎。而褧也尚未得以薰德观感。消落鄙吝。噫地距万里。世后千载。读其书想其人。犹有神会心慕者。况今生
上朴丈(建中)
昔陈了翁以生长东南。不知有程伯淳。作责沈文而自责其寡陋。褧于执事有此自责。抑有甚于了翁者。言其相居则不过宿舂也。言其相亲则屡结朱陈也。言其景仰则声闻相及也。曩因德弘略阅执事所纂备要补。则知邃择精。凡例井方。有虽问之势。无二创之随。良工独苦之妙。不敢窥测其藩篱。而第因此一书。铢累寸积之工。绳趍尺步之学。亦可以一脔知鼎。而褧也尚未得以薰德观感。消落鄙吝。噫地距万里。世后千载。读其书想其人。犹有神会心慕者。况今生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6H 页
并一世。居在邻郡。而年迫桑榆。落落如参商。噫人之所以见知于贤者。抑所谓有命存焉而尔耶。在褧赖天之灵。不敢自昧。而合下禀质凡陋。从而忧病斲丧。离索穷巷。傍无强辅。因循颓塌。依旧头陀。而比年以来。望九亲癠。无可离侧。四方之志。师友之愿。无以得遂。则瞻望东云。自讼寡陋。不特如了翁地。而识荆之前。先奉尺书。道此拳拳。伏几容纳。以开其疑问就正之阶。则亦君子所以成己成物之一端也。
别纸
冠则曰父母无期以上丧。婚则曰身及主昏者无期以上丧。尤翁以为通看。以道理言也。玄石以为昏重于冠。以文势言也。一则曰父母。一则曰身及主婚。非通看之义。但醮子受馈等节有碍。以文势言则玄石说恐不为无见。若果如是。醮子受馈废之耶。必有后来定论。示之望也。
国卒前私家冠礼。塘翁以为成王必以丧冠三加。今以素冠素衣三加。人谁非之。以此为据则 国卒前行三加。不为无据耶。 国卒后既有借吉之令。借吉为是耶。或云期大功者。不可参席为宾。或云 国服为重。私服不须论。何说为是。曾见尤翁说有借吉三
别纸
冠则曰父母无期以上丧。婚则曰身及主昏者无期以上丧。尤翁以为通看。以道理言也。玄石以为昏重于冠。以文势言也。一则曰父母。一则曰身及主婚。非通看之义。但醮子受馈等节有碍。以文势言则玄石说恐不为无见。若果如是。醮子受馈废之耶。必有后来定论。示之望也。
国卒前私家冠礼。塘翁以为成王必以丧冠三加。今以素冠素衣三加。人谁非之。以此为据则 国卒前行三加。不为无据耶。 国卒后既有借吉之令。借吉为是耶。或云期大功者。不可参席为宾。或云 国服为重。私服不须论。何说为是。曾见尤翁说有借吉三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6L 页
加之意。而未能详记矣。大抵有 朝令颁布条目。则一遵时王之制可矣。
国卒前公私祀享。自是禁令。而至于忌墓祭。退,栗,寒冈,慎斋,尤翁俱有略设无妨之教。然近世醇庵之论。以为虽略设不可。濯溪则以为丧礼补编虽不言忌节之废。而今番 国哀。(庚申。)物议虽略设未安。先师文敬公之论亦如此。故虽单献略设。一切废之。未知座下曾如何处之。
家礼参礼条云望日不设酒不出主。主人点茶如上仪。要诀云今俗无用茶之礼。当于望日。不出主只启椟。不酹酒只焚香。仪节又不言果然。则上文所谓设新果一大盘。亦似不用。然则望日只启椟焚香再拜为是耶。抑新果一大盘。本来所当设。故不为叠言者耶。只行焚香再拜。乃晨谒之例也。而开椟无或烦渎耶。未知本文之意。果安在哉。
参礼条云设新果一大盘。墓祭条云鱼肉米面各一大盘。尤庵曰盘俗所谓贴匙。退溪云盘中不止一器。以文义推之。尤翁说恐是。然凡祭皆具二分。独于新果。夫妇共一器。未知何义。
凡祭。单位礼之正经。而于祔则并祭考妣。未知何义。
国卒前公私祀享。自是禁令。而至于忌墓祭。退,栗,寒冈,慎斋,尤翁俱有略设无妨之教。然近世醇庵之论。以为虽略设不可。濯溪则以为丧礼补编虽不言忌节之废。而今番 国哀。(庚申。)物议虽略设未安。先师文敬公之论亦如此。故虽单献略设。一切废之。未知座下曾如何处之。
家礼参礼条云望日不设酒不出主。主人点茶如上仪。要诀云今俗无用茶之礼。当于望日。不出主只启椟。不酹酒只焚香。仪节又不言果然。则上文所谓设新果一大盘。亦似不用。然则望日只启椟焚香再拜为是耶。抑新果一大盘。本来所当设。故不为叠言者耶。只行焚香再拜。乃晨谒之例也。而开椟无或烦渎耶。未知本文之意。果安在哉。
参礼条云设新果一大盘。墓祭条云鱼肉米面各一大盘。尤庵曰盘俗所谓贴匙。退溪云盘中不止一器。以文义推之。尤翁说恐是。然凡祭皆具二分。独于新果。夫妇共一器。未知何义。
凡祭。单位礼之正经。而于祔则并祭考妣。未知何义。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7H 页
丧中行祭单献无祝。则祭酒侑食等节。亦恐废之为是。未知如何。虞祭前左脯右醢。恐是象生时之义。而袭奠小敛奠。又自不同。图式毋或误耶。
伊川十八诣阙上书。晦翁少时献策措置天下事。文中子献太平策。其事无不同。而于文中子。先儒非之何欤。
浩然章。持其志又无暴其气。是似二件事。又曰是集义所生。集义乃所以养气。又似一件事者。未知何以欤。
程子曰心即气也。而曰气反动心者。无或以气喻气耶。盖蹶趍者血肉流行之气也。灵觉者心体湛虚之气也。其本末自分。故其言如是欤。
拟上宰相
褧窃以为身在匹夫之贱布衣之微。而若夫明明德于天下。尧舜君民之责。不以贤圣而有加。不以愚贱而有损。未尝不为分内事也。故大学设教。以治平终焉。中庸垂训。以位育结焉。不可以果于忘世。越视胡病亦审矣。故幼学壮行。乃其所愿。而毋使邓禹笑人寂寂。则嫠不恤纬。寔出秉彝。而见今备无交极。饥馑荐臻。民产悬磬。萑泽朋兴。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伊川十八诣阙上书。晦翁少时献策措置天下事。文中子献太平策。其事无不同。而于文中子。先儒非之何欤。
浩然章。持其志又无暴其气。是似二件事。又曰是集义所生。集义乃所以养气。又似一件事者。未知何以欤。
程子曰心即气也。而曰气反动心者。无或以气喻气耶。盖蹶趍者血肉流行之气也。灵觉者心体湛虚之气也。其本末自分。故其言如是欤。
拟上宰相
褧窃以为身在匹夫之贱布衣之微。而若夫明明德于天下。尧舜君民之责。不以贤圣而有加。不以愚贱而有损。未尝不为分内事也。故大学设教。以治平终焉。中庸垂训。以位育结焉。不可以果于忘世。越视胡病亦审矣。故幼学壮行。乃其所愿。而毋使邓禹笑人寂寂。则嫠不恤纬。寔出秉彝。而见今备无交极。饥馑荐臻。民产悬磬。萑泽朋兴。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7L 页
而本之颠蹶。莫今日若。则敢以葵藿微忱。上论君德。下及民瘼。傍搜人才守令言路等事。略为条列于下。此恐涉于出位。而如杜牧之之罪言。君子不以为过。则愿明公以询荛好问之盛谊。如有可采。采之幸也。何谓君德。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朱子曰天下事有本有末。正其本者。虽若迂缓而实易为力。救其末者。虽若切至而实难为功。呜呼。生民之休戚。灾祥之所召。政令之黜陟。 宗社之安危。推究本源。则只在人主一身上。而方今 主上冲年御极。保导为急。盖生知之资安行之圣。若无待于修为。而以大舜之知。好问好察。以夫子之圣。韦编三绝。圣不自圣。下学上达。乃所以为圣也。故惟圣罔念作狂。惟愚克念作圣也。故白沙在泥。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其势然也。故程子曰人主一日之间。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时少。则自然薰陶德性。今也 经筵讲官。尤宜选择负望者。使之频频开筵。亦宜无时晋接。从容燕闲。少刊尊卑体貌。导达治乱往迹。而若其读书持敬之方。修己安民之法。则朱子甲寅便殿第二劄,垂拱第一劄,戊申封事,己酉封事。纲领条目。粲然备具。进学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8H 页
出治。无不该括。必以此进讲。日以规程。则圣人复起。恐无出于此矣。古人不云乎。人不敢自信而信其师。如欲勉圣学。舍是曷以哉。然窃念帝王之学。虽与韦布不同。经纶之业。虽与章句有异。而若夫先立大志。以定趍向。则恐无不同。夫志者心之所之也。若射者之志于的。行者之志于家。天下事成败兴丧。莫不于此焉分。志乎王道则尧舜之治。皆吾分内事也。志乎伯业则汉唐少康之治。亦可驯致矣。何所惮而不为乎。有说者曰此老儒之常谈。誊传之故纸。施之于无事时可也。方今天步孔艰。国势𦤞𠨜。朝无所恃。民无所依。上下栗栗。莫知攸济。而犹且迂远故谈。欲救时务。不几于诬乎。呜呼。夫泄泄沓沓。终于沦丧。流俗之见也。为高必因邱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治不法尧舜。其可谓智乎。人之言曰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而此则匹夫之事也。夫时势人君之所可自致耳。程子曰自是无人。岂是无时。如无猷为则已矣。苟有所为。即是时也势也。自古在昔哲辟谊主。备尝艰虞。屡经危险。而圣德愈光。王业益昌者何限。如大舜之畎亩。文王之羑里。汉高之草昧。光武之困阨。是何等危难。而犹能奋发创业。子以无时为忧而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8L 页
迂远为患耶。试观汉高喜武士而韩彭之徒出而为之用。汉文喜文士而贾马之流起而露其能。唐太宗喜直谏而王魏立其朝。唐德宗喜佞人而卢赵贡其谀。人君之好恶。天下之所视。如风草形影也。故语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长袖。四方全匹帛。此非人君立志趍向之说。所以切急于今日之时者耶。何谓民瘼。书曰既富方谷。孟子曰无恒产因无恒心。若菽粟如水火。民岂有不仁哉。噫昨今年旱潦为灾。峡农尤为失稔。秋无瓶粟。涸辙鱼喁。壮者之流散。老弱之沟壑。溢目愁惨。而籴粜不过为奸吏饶利之资。军籍不免为阎▼(门*罗)鬼录之物。而生民以之涂炭。怨声以之彻天。一人流亡。九族侵凌。人人菜黄。村村虚户。语云一夫含冤。五月飞霜。匹妇痛哭。震风击堂。况今呼冤者。非止匹夫匹妇乎。如人大病。内而脏腑外而肢体。一毛一发。无非受病。则其弊也固不可枚举而历论。礼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国无所储。民皆倒悬。如是国何以为国乎。然而食肉者。恬不为怪。惟肥家是谋。真朱子所谓忧国不如忧家。爱君不如爱身。而国家一危。虽有其粟。其得以食乎。不智亦甚矣。呜呼。语云王者以民为天。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9H 页
民以食为天。知天之天者王。不以民产为急而为国者。未之闻也。三代盛时。所以风淳民饶。以其有井制也。秦汉以后。所以风浇民瘠。以其无井制也。无井制而欲为治者。皆苟焉。如无面之为不托也。故张子尝买田一方。讲求法制。规划粲然复明。真王者师也。我国则山川阻隘。纵不可划井。仿其法意。计八路户口之数。筹一国田结之案。每口定给几许。不私卖买。我国既有班常之分。班加于民三分之一。以为读书奉祭。随其生死。官主出纳。而若夫润泽之则在其人矣。然则民产可均而三古可复。无富吞贫。贫无立锥之患。此在君相密勿相议。决然勇行。所患者以亟夺富人之田为难。然既无卖买则利其利安其安。与国家同休。岂非不显亦世者乎。若此一款行之则许多民瘼。可不劳而除矣。然井制之废久矣。如曰不可猝行。抑有一焉。禁奢侈之无度。祛良田之南草。亦可谓小贞之吉也。窃尝思之。人民之盛土地之辟。比古愈广。在在火田。山多童濯。而生民之困瘁益甚。财用之磬缩愈急。上下恤恤。莫知攸济。此曷故也。侈奢之弊为之尾闾也。土阶茅茨。菲食卑服。上古所以治盛也。峻宇雕墙。沉酒绮丽。叔季所以衰替也。于易有之。上天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39L 页
下泽之象曰。辨上下定民志。今也上下之分果辨。而黎民之志果定乎。古者公卿大夫各称其德。农工商贾各勤其业。所享有限。人心有定。所谓五礼五庸五服五章是也。今也不然。庶士大夫日志尊荣。农工商贾日事侈富。亿兆交骛。天下纷纭。以贱隶而若富有也。服饰器用。与公卿无间。以大夫而贫乏也。车马衣履。反不如下贱。此实纲纪不立。贵贱无等故也。财何以不乏。民何以不瘠乎。愚意于贵贱上下。煞定限制。凡祭享也燕集也日用也。皆有品制。五十者始衣帛。六十者可食肉。庶民则不服苧锦。不着采鞋。士人则不裘绣。少年则不帛肉。武弁之翼轿。庶民之道服。村妇之首饰。胥吏之士服。皆可痛禁。如有犯者。严勘重绳。使之班常有分。贵贱有等。家给人足。则驱之礼义。从之也轻。此所以为政莫急于制民产。而明农去奢。乃其节度也。故愚意我国良田南草居半。而消融于閒谈之场。优游于烟茶之事。举国男女老少以玆为业。而无一利有百害。暴殄天物。莫此为甚。先自朝廷痛断严禁。犯之者重勘。种之者纳赎。则不数年而令行。谷可贱财可阜。亦可谓筹划之一端也。易曰用过乎俭。子曰节用而爱民。故齐有三归反坫之失而晏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0H 页
子矫之以一狐裘三十年。豚肩不掩豆。此岂非今日之所可则者乎。噫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巨室所慕。一国慕之。则一朝颁令。如转户枢如偃风草。特患在上者未之勇行耳。抑又念之。目今生民之所以难支者。一族之徵白骨之役。为之伥鬼也。愚意莫如军丁逃故。一切荡涤。无有举论。一族之一族。切邻之切邻。庶可奠接而各得其所。所谓宁失于民者。非是之谓耶。难之者曰见今国用磬乏。军簿虚耗。而犹且迂论以为荡涤耶。噫如有缓急。徵兵募军。则鬼录虚簿。可以荷戈执殳耶。一族切邻。可以兼额叠役耶。昔越王句践以五千之卒。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能灭贼报仇。况我堂堂万乘之国。岂以荡涤白骨流亡而不能为用耶。与其抱虚簿而弊流邻族。曷若祛虚名而图存流散乎。为守令者每曰闲丁不得。故白骨不颐。而若不惮势家。不私吏乡。则墓村也廊下也稧防偷托也。何患不得乎。如有善得閒丁增十户以上者。论赏超秩。如其绝户减额损五户以上者。论罪罢职。而为政三年。户口不增者。并当论罪。列邑军总岁计报营。营报该司。道臣纠覆之。绣衣廉察之。毋使真赝相蒙。私赂弄奸。则不待十年。宁不富庶乎。夫民者上之赤子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0L 页
也。上者民之父母也。赤子之入井。虽仇怨莫不惊救。况于父母乎。当今赤子之入井久矣。如伤之政。怵惕之心。未加于民者。诚以父母字覆之心。赤子拯济之意。犹有所未至也。果如父母之怀抱赤子。则其所以趍利而去害。遂愿而除弊。无不用极。而一夫之不得其所。真若挞市矣。复何生民困瘁而流散是忧乎。何谓人才。程子曰天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盖人才之在天下。犹木之藏于山。大者为楹小者为桶。在工师之采用。各当其可。宁有穷乏哉。人君之用人也。亦在器使群工。鼓发善导。故昔懦而今奋。昔污而今新。昔散而今聚。天工可代而大业可成。后世以为汉高唐宗。收揽英雄。尽得其用。叔季以来。无复有此等人物。而殊不知汉之所用。即秦之所弃。唐之所得。即隋之所遗。何前之无而后之有耶。在择用与否耳。然人才吾何以知之云。则夫子不云乎。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此乃得人之要道。而更加博采精鉴。明试的见。其贤果不诬也。信之勿疑。任之勿贰。外托君臣之义。内结父子之情。冯异咸阳之说。马援明珠之谗。无自入焉。而使展所蕴。其奸果不虚也。放流之禁锢之。毋使踯躅。以安君子。去取之际。明决之勇。若决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1H 页
江河。又无如郭君之见善不能举。知恶不能退。则何忧乎远佞。何惮乎亲仁。若夫取人之方则自汉以来。设科引用。而策疑犹有可取。诗赋何为。为诗赋者。率多买椟还珠。发冢诗礼。轻浮浅露。沐猴冠冕而到底覆餗。良可寒心。呜呼。京师之馆学。列邑之校院。乃所以作兴人才之所。而岿然高宫。弦诵无闻。酒博是尚。乡党自好者。高举远避。蔑识无赖者。纷閧逐队。呜呼。学校者教化之本作人之基。而流弊也如是。言之痛心。愚意馆学校院。各置训导。朔望讲会。而经史子集外。勿许他书。择士夫子弟凡民俊秀。使之朝夕肄业。寘簿考其贤否。期于成就。而不徒通晓文义是尚。先观质行雅饬以为模范。而若不文无行不耻无悛者。业儒归之军额。士族揭罪停举。而若训导则自邑选择雅望荐于道。自道荐于铨。铨官更询公义。各因其邑之人以为拟望。而其邑如无人。引用邻邑之人。以为教养成就。而要在久远责效。训导瓜限限六七年。直为出六通清。则为训导者其任不轻而人才可作成矣。且念科第不可猝革。毋以诗赋试取。只以策疑。不拘程式。务陈经义经纶。而以五经四书分排诸式。从自愿一经。四十以上面讲。以下背讲。而论难经义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1L 页
为主。策疑入格者为解。而仿今覆试例。各镇官设试取人。先以人望为重。被荐赴试。如古贤良科例。而如有高蹈不欲赴者。守宰别荐。荐之道司。道司又试之。荐之礼官。而礼官又试取第。铨曹次第拟望。如所荐挟私匪人。荐主随其重轻论罪禁锢。则人无不通之经。士无不学之人。而培养有素。文治日兴。挟私者无以售其奸。不学者无由冒其进。科场无纷杂之弊。士习有整饬之貌。而日后所拔茅而进者。无非这个人。则济济多士。为周之桢。而朝著不期肃而自肃。生民不期安而自安矣。果若是周礼在鲁而秦楚莫敢窥其边。子产为政而众人无不得其母矣。于为国乎何有。何谓守令。守令者分九重之忧。任百里之地。有社稷焉有民人焉。总六官之职。兼师傅之任。通下情布上惠。莫守令若。则职虽六品。所系实重。岂可以匪其人为哉。噫吾王有好善之心欤。民不得以知矣。吾王有隐恤之典欤。民不得以被矣。灾蠲之令下而壅遏者谁欤。仁惠之泽行而遮蔽者谁欤。泽不下究。民不被化。把柄在是。而头会箕敛。剥髓割肤。相土润屋。不顾涂炭。哿矣富人。哀此茕独。有脚之春。岐麦之祥。尚矣无闻。硕鼠之叹。苌楚之谣。当面辄是。究厥所由。贪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2H 页
墨成风。廉隅都丧。如以赃犯者追罚所荐。并锢终身。则庶可畏戢。而守令之所以覆公餗者。大抵胥吏为之嚆矢也。昔曹南溟有言我国亡于胥吏。岂无所以而尔乎。此辈盖无应食。游手刀笔。服粲饫玉。拟如权宰。额数无定。贪虐愈广曰俵灾者。换面也虚名也。该面书员。专吞其利曰执卜者。覆沙也未发也。哀我穷民。无处呼龥。而惟贞之逋欠。籴政之滥觞。白骨之冤徵。一族之横侵。户敛也加卜也虚卜也。捧籴则换精以粗。纳税则防结再徵。凭公营私。筛栉毛举。缘文舞𧗱。鬼秘神奸。似此弄幻。官亦何知。至于各厅稧防也渠辈墓村也。举无杂役。莫敢谁何。况于势家乎。宜乎一人之身叠荷数三役。白骨之诛永世无颐也。所谓刻木为吏。儗不对者此也。古者食民二鸡子。犹靳将望。爱民之法如此其至。而今也憔悴之无告殿屎之流散。其弊也职在于是。窃念周礼六官府胥之属。皆有定额。厥数不多。故下士之禄可以遍及。今若减定额数。随郡小大。稍蠲禄奉。定其颁料。以资代耕。而于民敛等事。一截刊去。若犯赃布一匹以上者。悉为徙边。并勘主官。少不饶贷。则庶可矫弊否。说者曰当今财用。无大无小。杼轴其空。无路下手。而反以损上益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2L 页
下为策乎。此言似矣。而夏虫不可语冰也。曲士不可论道也。于易有之。损上益下为益。损下益上为损。而有若于年饥用不足之问。对之盍彻。盖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者。实得圣王之仁心也。若使掊克在位。聚敛是事。是果为国乎。传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若衣服饮食之奢靡。宫室器用之侈丽。泄之尾闾。耗之蠹蟊。可畏也甚于天灾时变。而不此之虑。顾反以隐恤之些费为忧耶。若能旧染污俗。咸与为新。大人虎变。风动草偃。则成人之服衰囚徒之归期。自有不期然而然者。而如猛虎在山。藜藿不采。不言而信。不恶而严。顾非其人而能尔乎。何谓言路。立谏官是已。大舜大圣。犹有明四目达四聪之戒。盖四海之广。何以统之。亿兆之众。何以一之。有非一人之见闻所可领会。则广言路。所以补吾聪明也。言无可取则置之勿论可也。何必罪之乎。慢游傲虐。非大舜所有。而伯益犹戒以毋若丹朱。不矜细行。非武王所为。而召公尚勉以功亏一篑。伯益之戒召公之勉。自后人看来。不近情实甚矣。过激悖慢至矣。舜武虚心敬受。无一毫不相知之憾。此其所以为圣人。而亦可以观君臣矣。后世则不然。摘其一字一句。便驱犯上不道。逆耳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3H 页
之言骨鲠之士。不期远而自远。谄謏(一作谀)之语容悦之人。不期近而自近。职此之由。呜呼。此岂寘谏官补衮阙之本意哉。而况文潞公之笼锦。欧阳子之帷簿。孰下其真赝。直不疑之偿金。颜氏子之窃饭。谁知其有无。程子曰人在堂上。能辨堂下人曲直。此在广言路长识见。以鉴空衡平底意。处毁誉进退之间。岂不诚难矣乎。且言官。耳目之任也。公论之寄也。是非白黑严于斧钺。而祸福死生随之影响。故为台谏者。每怀图免。随避随递。朝变夕改。耳目之靡定。公论之无寄。莫此为甚。愚意台职亦限一二年超迁右阶。而凡他庶官亦为久任。以责其效。不亦可乎。呜呼。生民之休戚系守令。守令之勤慢系监司。而监司之二十四朔。其限太迫。故为监司者以五日京兆。莫肯措寘。间有欲尽其职者。略有施设。而筹画未尽。符节已交。虽欲效绩。何暇得乎。监司瓜限尤宜稍宽。有能黜陟公明惠化宣流者。超升正卿。则人思勉励。实效可责矣。至若各司久其任而善其职者。升迁其本司之右职。不易以他司。则人必明习所职。不为猾吏所瞒矣。大抵得其人久其任。岂非责效之要道乎。呜呼。此皆磨驴之旧迹。迂儒之茶饭。无惊人耳目新奇玄妙之谈。而吾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3L 页
道本在平常。不待求之日用彝伦之外。而直本于吾人性分之所固有。则外此而宁有他求哉。菽粟也布帛也。虽若贱近。可常有而常用也。空青也水碧也。虽若贵奇。只合别用而别寘。则今夫竞葩摛藻者。可以谓道乎。诡遇获禽者。可以谓功乎。死法之中。岂无其活。旧常之内。岂无维新乎。尝闻鼓瑟而不调甚者。必改其柱而鼓之。为政而不行甚者。必革其弊而行之。乃时措之宜也。故孟子曰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不能一朝居也。其非今日之谓乎。呜呼。百万生灵。尽在漏船。风涛漂泊。不知攸届。而庙堂无衣袽之备。守宰有摧柁之政。任其所如。濡首酣豢。噫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古之所以治盛。而目今贴于危难如是。犹为燕雀之处堂。不知火之将及已。此愚所以流涕痛哭。抑有甚于贾生之为也。为今之计。君德之成就。民瘼之刷去。守令之择人。言路之广拓。无非急务。而急务之中又为急务者。莫如得人也。漏船之中。非副手梢工而何。大厦之倾。非鸠材聚木而何。昔吕圣功无他技能。而寘一籍记。搜罗人才。次第举用。明公不在朝则已。如一日在朝则四方之责。咸萃一身。望之若北斗。仰之如泰山。咸以为百姓疾苦我公在。吾何忧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4H 页
焉。 衮衣有阙我公补。吾以为恃。则明公之一举措一出言。为一世具瞻。不轻而重也如是矣。愚闻行百里以九十里为半。明公何以处之。传曰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愿明公更加三思。以所谓得人者为急先。而无然泄泄。如救焚溺。大承气症无用使君子汤。千万之望。呜呼。身伏草野。无与人接。不知庙筹之何如。而惟见民隐之可恤。故忘僭磬怀。欲备药笼中一物。而念元城之无书。戒昌黎之三献。首鼠而退缩者屡矣。然旋念白沙与栗翁。生并一世。嫌于衒鬻。未遂识荆。而为终身茹恨。此可监戒。而又不曰事其大夫之贤者乎。故率尔书呈。以效愚妄。而三刖不悔者。和氏所以信璧也。询荛包荒者。君子所以德盛也。愿明公财察焉。
拟上宰相
褧窃以为身在布衣之贱。而不能无嫠妇之忧贾生之涕者。寔出秉彝也。欲言时事则恐涉出位。不言缄嘿则诚激微藿。此杜牧之所以有罪言。刘蕡之所以致下第。而君子亦不以为过也。故敢以一得之见。用备狄公药囊中一物。幸閤下以询荛之盛谊。不以人废言。方今 圣朝在上。俊乂汇征。而奈何近年以来。
拟上宰相
褧窃以为身在布衣之贱。而不能无嫠妇之忧贾生之涕者。寔出秉彝也。欲言时事则恐涉出位。不言缄嘿则诚激微藿。此杜牧之所以有罪言。刘蕡之所以致下第。而君子亦不以为过也。故敢以一得之见。用备狄公药囊中一物。幸閤下以询荛之盛谊。不以人废言。方今 圣朝在上。俊乂汇征。而奈何近年以来。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4L 页
灾异叠见。饥馑荐臻。终岁勤劳。民产磬悬。流离沟壑。溢目愁惨。民惟邦本。本蹶如此。国何为国。且升平已久。文恬武嬉。言军政则白骨也。言器械则朽钝也。脱有边警。将焉应之。籴粜者本欲救民。而奸吏舞弄。网罗剥割。科第者本欲取人。而有司挟私。不文无行。以之临民。以之事君。焉往不败。其他百弊。难以毛举。进言者皆曰当今急务。莫如宽赋役劝农桑实仓廪备灾患修武备明教化。而愚则以为末也。本之则有。曰立志曰求贤曰信任是也。此三者本也。上六者末也。本既立矣。末无不举。未有遗其本而末自理者也。何也。上无立志以求治。则虽忠言嘉谟日陈于前。骨鲠谏争罗列于廷。亦将无奈。则此立志所以先于二者也。苟能立志于致治。则亿兆之众四海之广。非一人聪明所可统领也。故尧以不得舜为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忧。而及其得也。若任其器。垂拱而治。此所谓劳于求贤。逸于为治。而求贤次于立志者也。既求贤也。外托君臣之义。内结父子之亲。冯异咸阳之说。乐羊中山之谤。无自入焉。而鱼水相契。功成治定。此所谓信任次于求贤者也。呜呼。志者何也。心之所之也。之圣之贤为王为伯。在吾一念。如在反手。何惮不为。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5H 页
何求不得。夫善则顺理而吉。不善则逆理而凶。夫避凶趍吉。人之常情也。何苦而不顺理。自取凶祸也。鸡犬之放。人必求之。衣裳之垢。人必洗之。至于心放不知其求。至于身垢不知其洗。甚矣人之见小而忘大也。念宗社付畀之大计。斥声色玩好之细娱。一心亘然。终始毋替。以为善乎不善乎。善则为之如刍豢之悦口。不善则不为如乌喙之杀人。进步于百尺竿头。不亏于九仞为山。则思传之位育。灏经之于变。即在是矣。国家之祈天永命。圣学之自求多福。于乎休哉。故曰若稽古。尧舜禹相传心法。不过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十六字。而礼乐刑政理财用人不与焉。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也。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丁宁告戒。只此而已。则自天子至庶人。自尧舜至今人主。其立志用工。宁有外是而他求哉。此虽若腐儒陈谈。不足惊听。而志不在此则馀无可论也。至若精之一之之工则颜氏之博文约礼。曾子之格致诚正。子思之择善固执。即其事也。相传旨诀炳如日星。而特患人皆自弃。甘作醉梦中过了一世。良可慨叹。愿閤下入而申告于我后焉。呜呼。志虽立矣。如非得人。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5L 页
适越北辕。徒劳无益。故自古哲辟。罔不得贤。自公卿大夫百职群僚各称其任。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何事不举。何虞不治。如曰天下贤才。吾何知而举之乎。则求之有道。知之有𧗱。大槩工于诗赋记诵声律。非求贤之道也。朝家取人尽由此路。不虞贤俊遗弃岩穴。岂以科第取人。亦足为治耶。抑亦天下果无贤俊耶。以若取人。为若治国。何异却行而求前耶。昔皋陶为帝舜谟曰在知人。禹吁而难之。及其陈九德载采采。则曰底可绩。盖询行考实。人焉瘦哉。历观前史。自古以来孝闻于家。行著于乡。言合圣人之道。施蹈经传之训。而用之于朝。反致败乱者。閤下曾见之乎。间或发冢诗礼。买椟还珠。欺世钓名者有之。而察其所以。观其所由。妍蚩莫逃明鉴。善乎杨绾之言曰请令县令察孝廉。行著乡闾。学知经𧗱。荐之于州。刺史考试。升之于省任。各占二经。朝廷择儒学之士。问经义二十条对策三道。上第注官。中第出身。下第罢归。若果如是则士无不饬之人。人无不通之经。朝有得人之美。科无纷杂之弊。茅茹并进。莫非贤俊而风行草偃矣。愿閤下进而申告于 后焉。呜呼。虽已求贤。若不信任。谗入左腹。认铁为金。鹿为马而荃为茅。则贤者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6H 页
不容于世而事功无自立矣。故在昔殷高宗。未得其人也。恭嘿不言。盖事无可先也。及其得说。则曰济川作舟楫。岁旱作潦雨。和羹作盐梅。其相信之笃倚任之专。如是其至。此可以观君臣相须之义。圣人任相之道也。夫图任之道。以慎择为本。择之慎则知之明。知之明则信之笃。信之笃则任之专。任之专则礼之厚。礼之厚则责之重。而奸謏(一作谀)巧佞。毋自干其间。而礼尊势重。化行德隆矣。后世则不然。其始也择之不慎。故知之不明。知之不明。故信之不笃。信之不笃。故任之不专。任之不专。故礼之不尊。礼之不尊。故责之不重矣。夫如是故谗间易入。疑惑交中。上无信任之意。下有顾虑之虞。上下不交而君子不愿处也。则群壬乘之。蛊之以百端。动之以祸患。于是乎人主之心。能不挠乎。苟究厥由。择任之时。知之不明也。知之苟明。何忧乎任之不信也。如曰今世无人。求之无益。贤辅在朝。足可信任。则夫以周公之才且圣。自任足矣。自知明矣。无待于求贤。贤亦宜无不举。而犹且吐哺握发如恐不及。以资辅益。而今之取人者。以为科举足矣。不复留念于择贤信任。噫何其用意如周公异也。猛虎在山。藜藿不采。子皋为宰。成人服衰。任贤之化。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6L 页
岂不然乎。昔汉文时。家给人足。刑措几致。而贾谊犹以为痛哭流涕。方今国步。安乎危乎。以为安则圣人不曰安不忘危乎。以为危则大承气症。岂合使君子汤乎。此愚所以慨然流涕。有甚于贾生。而兴利除害之方。养民安国之𧗱。边境备御之策。教化根本之论。皆急务也。非不欲逐事论辨。而顾此三者不先则水之无源。木之无根。枯涸无日。不奈他何。故敢以立志求贤信任三者。为为治之本。而重言申言不避烦屑。愿閤下勿以迂儒故谈。视如弁髦。更加三思。若以为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三刖其足。自信无价之宝。采之而转闻于 上。密勿经纬。千万幸甚。
与颖西任公(鲁)
日前承教。日短行促。如以寸筳不能发洪钟之大。而若夫观感于辞气之间。牖迷于愤悱之馀。则古人所谓胜读十年书者。实非过语也。然后始知罗仲素之粥田赴洛。黄直卿之六旬留邸。其义良有以也。而但恨辞不达意。不能尽正其胸中所疑。且禀质昏弱。不能持久。如乌头之无力耳。然索居穷谷。讲质无所。今幸得之于门下。而似当非久从者旋旆。则于褧也若有物戏之。而知之于贤者。非命而为性者。邹圣亦恐
与颖西任公(鲁)
日前承教。日短行促。如以寸筳不能发洪钟之大。而若夫观感于辞气之间。牖迷于愤悱之馀。则古人所谓胜读十年书者。实非过语也。然后始知罗仲素之粥田赴洛。黄直卿之六旬留邸。其义良有以也。而但恨辞不达意。不能尽正其胸中所疑。且禀质昏弱。不能持久。如乌头之无力耳。然索居穷谷。讲质无所。今幸得之于门下。而似当非久从者旋旆。则于褧也若有物戏之。而知之于贤者。非命而为性者。邹圣亦恐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7H 页
于我欺也。抚躬自叹。不知攸谕。下教中论性说。既闻命矣。而最于各具太极之义。心与气质之辨。迷滞之见不能猝化于盛德之论。则疑当思问。事理然矣。此盖义理之源头。学者之指的也。则不可归之于躐等陵节而不讲也明矣。亦不欲滞泥旧见。安于童观。各守闻见。徒为务胜如流俗之为也审矣。伏望刊去枝叶。从事簋缶。执其两端而洞然指教如何如何。腊寒比酷。卫道养正。气貌髭发倍加胜昔。惟是之望。不备拜状。
向也问各具之太极。即是统体之太极也。未有不同者。而及其赋形也。水则以润下为性。火则以炎上为性。判然不同。而同谓之各具一太极者何也。若掉了形气而言则是悬空说也。若随其见在而言则是自为一理也。若尔则太极不几于破碎琐细底物乎。朱子曰太极虽不离阴阳。亦不杂阴阳。以此言之则超然不杂者。各在当物上。而惟见随物各异之理。难会随物一贯底义矣。下教曰太极何谓也。即理字之尊号也。故天之赋予也。未有不同者。而及其赋予以后则随其气自为一理。故理绝不同。而大抵非理之罪。气之使也。故水之润下。在火为炎上之理。火之炎上。
向也问各具之太极。即是统体之太极也。未有不同者。而及其赋形也。水则以润下为性。火则以炎上为性。判然不同。而同谓之各具一太极者何也。若掉了形气而言则是悬空说也。若随其见在而言则是自为一理也。若尔则太极不几于破碎琐细底物乎。朱子曰太极虽不离阴阳。亦不杂阴阳。以此言之则超然不杂者。各在当物上。而惟见随物各异之理。难会随物一贯底义矣。下教曰太极何谓也。即理字之尊号也。故天之赋予也。未有不同者。而及其赋予以后则随其气自为一理。故理绝不同。而大抵非理之罪。气之使也。故水之润下。在火为炎上之理。火之炎上。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7L 页
在水为润下之理。而论其见在则虽殊。言其本源则一而已。其曰各具者。非谓其本源耶。此教明快。可以冰释前日之惑。而第念程子之言曰冲漠无眹。万象森然已具。朱子有曰太极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以此数说观之。物物不同之理。若已具于冲漠之时者然。审如是。朱子又何以曰论万物之一原。理同而气异也。迷滞之见。到此滋惑。伏乞明诲。○下教曰心之为物。合理与气而成名。故大舜劈初头。论心而有人道心之名。褧窃自推而分言。则圆外窥中。其形质也。清浊粹驳。其气质也。虚灵知觉。其本体之气也。仁义礼智。其该贮之性也。喜怒哀乐。其发用之情也。此张子所谓心统性情者然也。故从古论心。有单言理者。如孟子所谓仁义之心是也。有专言用者。如孟子所谓恻隐之心是也。若偏言其气质则(清浊粹驳。于是不同。而同一方寸之中。虚灵之气不拘于气禀之气者。以未发时气不用事。故湛虚纯一。圣凡同然。)朱子曰人之为学。以心不若圣人。又曰口耳目等。亦有昏明清浊。如易牙,师旷,离朱最清者。心亦犹是。若备言其全体则尽心章注曰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应万事。若又分言其本体。则朱子曰心比性微有迹。比气自然又灵。(灵觉者。气之本也精也。气禀者。气之末也粗也。)此如一个山也。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8H 页
直看成峰。横看成岭。惟在所看之如何。恐不可执一而废一也。然则后来之或以气质言心。或以本善言心。各有地头。恐无不可。未知意下如何。
代云谷院儒。献云石赵相公(寅永)书。
云云周子有言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仁莫大于父子。义莫重于君臣矣。自夫世降俗弊。所值又或不幸。而遗君后亲之论起。则三纲沦九法斁而中国入于夷狄。人类陷于禽兽矣。故夫子以是为惧。作春秋。以空言承大禹周公之功。而春秋之义。尊周攘夷为大。此我 列圣朝所以讲明持守。信如四时。奉若神明。而凡我戴天履地者。亦莫不扼脘而兴感者也。日前即见镇川儒生通文。则读之未半。夫子匪风之感。晦翁楼下之叹。自不能不激于中而发于口。不避烦猥。敢渎崇听。伏惟垂察焉。其发文曰有士人宋芝洙甫。往年抱宋子之真像暨 孝庙之貂裘。自青川来寓鄙邑之芝邱。夫貂裘 孝庙之所赐。尤翁之所受。而当日鱼水之契。密勿千古。辽蓟风雪。与同驱驰之意也。不幸天不祚宋。大业未创。而若夫灏经叙秩之理。春秋尊攘之义。如日中天。使人人得而知之者。伊谁之功哉。
代云谷院儒。献云石赵相公(寅永)书。
云云周子有言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仁莫大于父子。义莫重于君臣矣。自夫世降俗弊。所值又或不幸。而遗君后亲之论起。则三纲沦九法斁而中国入于夷狄。人类陷于禽兽矣。故夫子以是为惧。作春秋。以空言承大禹周公之功。而春秋之义。尊周攘夷为大。此我 列圣朝所以讲明持守。信如四时。奉若神明。而凡我戴天履地者。亦莫不扼脘而兴感者也。日前即见镇川儒生通文。则读之未半。夫子匪风之感。晦翁楼下之叹。自不能不激于中而发于口。不避烦猥。敢渎崇听。伏惟垂察焉。其发文曰有士人宋芝洙甫。往年抱宋子之真像暨 孝庙之貂裘。自青川来寓鄙邑之芝邱。夫貂裘 孝庙之所赐。尤翁之所受。而当日鱼水之契。密勿千古。辽蓟风雪。与同驱驰之意也。不幸天不祚宋。大业未创。而若夫灏经叙秩之理。春秋尊攘之义。如日中天。使人人得而知之者。伊谁之功哉。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8L 页
于此一裘。亦可见其一端矣。然则裘虽微物。所系甚重。倘使无此。环东土一域。贸贸蚩蚩。夫孰知 先王先正之志业大义哉。一裘也而叙秩之理所以明。尊攘之义所以严。亶其在此。而于是乎建庙华阳。四海腥毡。寰宇昏蒙。而拱北之诚。必东之志。有如日星。则貂裘之事。华阳之举。岂非前后一揆乎。虽然于华阳则人莫不知其感慕崇奉。而于貂裘则视之漠然。人莫知所以贵重而爱护者。抑何哉。呜呼。 孝庙以知己之臣。此裘与之尤翁。尤翁以知己之孙。此裘传之晦锡。惟我 列圣善继善述。讲明春秋。靡不庸极。悯念貂裘。频锡荫官。使之守护。晦锡之子婺源。其孙述相。并以白身连佩郡符。至我 英庙。尤以希典。于其曾孙焕五,焕九。 特命陪裘趍朝。 恩纶频繁。双檄相映。逮至三世钦若。四三次连入仕望。而时无大臣之 筵奏。竟未蒙恩。而流落穷峡。救死不赡。其子芝洙,冕洙之才之行。克世其家。而穷贫无依。栖遑山野。所居湫隘。烟炀渗湿。真像貂裘。罔保其安。呜呼。鼎湖之剑曲阜之履。犹尚爱护。传累世不废。矧玆貂裘。天香犹袭。宇(一作寓)意深远。岂可以剑履拟议乎。而又况 列圣朝盛典如彼于赫。则不可恝然恬然而无一言相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9H 页
闻也亦审矣。伏闻往在己亥。相公阁下以华阳致祭事闻 上蒙恩。大义申明。士林有光。则奚独于貂裘之罔葆。不为之慨衋哉。由是知此事于閤下也。可以与闻。而此言惟閤下也可以听受矣。呜呼。朱子生南渡之世。少有节义。罔不表章。至如义僧真宝之不从虏。亦皆详录。故尤翁于炮手李士龙之死。纤悉筵达。 显庙大加褒奖。又录其子。夫真宝一浮屠也。士龙一下贱也。朱子尤翁犹如彼恳勤。况也貂裘大义所系。何等尊严。而又其传守子姓不翅屋乌之爱慕。则启沃缵绪之道。尽瘁保导之任。顾不在于閤下之一身。而閤下亦恶得以辞其责乎。书曰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传曰其人存则其政举。其真閤下之谓也。然则从容陈达。有如尤翁故事。而荣护貂裘。又如 列圣旧例。则不惟貂裘得以寿传。于朝家继述之道。岂不有光乎。不惟周家有亦世之美。于讲明春秋。激励颓俗。岂曰少补哉。虽然斯义也可与知者言。不可与不知者道。生等闻此言而若不闻于閤下。则是负閤下也。又负四方之士友也。故不胜激慨之忱。不顾形迹。触冒威尊。道达衷曲。伏望恕其愚而采其意焉。
拟上游观金相公(兴根)
拟上游观金相公(兴根)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49L 页
在褧白。褧之于閤下。世契之好。岂待言而后知耶。最是文谷先生答尤翁书曰松翁事迹。曾所习闻于家庭者。自谓非他人之比。今于遗事之托。(谥状。)所可致其心力。何间于吾祖先哉。先辈之风义笃厚。视同一室。盖有如是者矣。记昔坡公之言曰回思文忠公。当爱其屋上乌。况今文正后昆有如閤下者存乎。曩者閤下正色立乎殿阶之前。顿首流涕。极陈 衮阙。直声动天地。忠义摩星斗。虽朱云之折槛。莱公之牵裾。罔或专美于前矣。及其被谴出国门也。上自公卿大夫士。下至舆儓走卒。莫不交口相道曰文正故家。又有此人矣。虽深山穷谷之间。癃残跛躄之流。举思一见其颜色。况平日之爱慕有如坡公所云者乎。欲以布衣藜杖出饯于湖山之上。以踵净安寺中无嗟劳语故事。而衰病沉革。未克遂诚。其后閤下晋秉国匀。坐定吁谟于岩廊之上。则文德日益著。声望日益隆。而顾此鄙寒之踪。因自阻于陶镕之下。岂亦智之于贤者。有命存焉而尔耶。今也敢以咫尺之书。冒渎崇严者。窃有私恳焉。褧之曾王考当辛壬士祸。以献纳持謇谔之节。力救四臣。扶护 宗社。或滞囚经年。或流窜屡岁。因不得见容于世而没。其贞忠苦节。可质神
慎窝集卷之二 第 250H 页
明。而契谊之笃。于是乎一节深一节矣。然孤寡之家。文献无徵。零替之孙。显扬无由。世代寖远。声迹泯没。记曰先代无美而称之诬也。有美而不传不仁也。褧为是之惧。略撮于野史搜记于流闻。略纂行录。而疏启之遗佚。言行之失传。十居八九。然不忍犯不仁之科。思欲就正于立言之君子。以图不朽。而窃伏念程叔子书请明道墓志于韩持国。又书请写志于孙侍郎而曰。思得大贤之笔。共久其传。夫以明道之道德光辉。何待于志状。何取于笔隶。而伊川之请恳如是。况于众人乎。然则当今之世。虽有藜眉之手。无如閤下之世谊笃厚也。虽有赵孟之贵。不若閤下之名德俱尊也。此褧之所以不敢之他而来扣閤下也。亦必以契谊之重。与他自异。而不为之撝谦。表章一言之重。则褧祖之当时不见知遇者。乃于閤下今日之状始见知遇也。事不偶然。而岂亦因果之有定者欤。事当躬诣门屏。以为哀恳。而褧之贱齿七十有六。殿屎颓唐。末由振作。替送迷督。拜纳尺素。伏冀垂矜而恕察。毋使空还。千万泣祷申祝。不备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