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x 页
重山斋集卷之七
墓碣
墓碣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07H 页
沧浪高公 (敬履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敬履를 보충하였다.) 墓碣
湖南古称多气节之士。若霁峰忠烈公殉国之义。当与天壤俱弊。有以霁峰为从父兄。而又从学于沙溪先生。卓然为士林之望者。曰沧浪高公讳敬履字而惕。按状。高氏始自乙那。贯干耽罗。至丽朝有封长泽君者。移籍于长兴。六代祖讳臣傅官兵部侍郎。丽亡自靖。大归乡里。曾祖讳自俭生员。 赠户曹参议。始居于光州。祖讳云吏曹佐郎。 赠礼曹参判。己卯祸作。归老林泉。考讳季英进士。世以文章名节见重于世。妣济州梁氏。秉节校尉应箕女。校理彭孙孙。公天姿淳雅。志操端洁。早孤力学。从师于霁峰之门。不屑举子业。博通经史。嘐嘐然以远大自期。未弱冠。已妙契玑衡太极之设。辛卯中司马。为亲屈也。是年丁内外艰。毁几灭性。服阕。往拜沙溪先生于连山。自是尤专心为己之学。于世间名利泊如也。性爱山水。结庐于湖上。扁以沧浪。悠然有沂雩之趣。公尝以牛溪,松江之积被厚诬为至痛。至光海戊申初。率同志抗章。伸白于 朝。群枉交讦。诿以疏中历叙诸贤而不及
湖南古称多气节之士。若霁峰忠烈公殉国之义。当与天壤俱弊。有以霁峰为从父兄。而又从学于沙溪先生。卓然为士林之望者。曰沧浪高公讳敬履字而惕。按状。高氏始自乙那。贯干耽罗。至丽朝有封长泽君者。移籍于长兴。六代祖讳臣傅官兵部侍郎。丽亡自靖。大归乡里。曾祖讳自俭生员。 赠户曹参议。始居于光州。祖讳云吏曹佐郎。 赠礼曹参判。己卯祸作。归老林泉。考讳季英进士。世以文章名节见重于世。妣济州梁氏。秉节校尉应箕女。校理彭孙孙。公天姿淳雅。志操端洁。早孤力学。从师于霁峰之门。不屑举子业。博通经史。嘐嘐然以远大自期。未弱冠。已妙契玑衡太极之设。辛卯中司马。为亲屈也。是年丁内外艰。毁几灭性。服阕。往拜沙溪先生于连山。自是尤专心为己之学。于世间名利泊如也。性爱山水。结庐于湖上。扁以沧浪。悠然有沂雩之趣。公尝以牛溪,松江之积被厚诬为至痛。至光海戊申初。率同志抗章。伸白于 朝。群枉交讦。诿以疏中历叙诸贤而不及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07L 页
晦斋。是摈斥晦斋也。遂焚其疏而禁锢之。公上章自明而不省。连有道儒伸救之疏而竟不解。历二百馀年。至 正宗丁巳。以士论享公于光之云岩祠。至 纯宗戊子 翼宗代听时。因本孙上言。特令以扶正斥邪褒 赠司宪府持平。公议之在人。信乎无往而不复也。公所著诗文佚不传。惟有六七首庄于家。若天君传,戒子书,沧浪赋诸篇。可见其学有本原矣。公生于 嘉靖庚申。卒于 万历己酉。享年五十。葬光州下大谷虚孔桥负亥原。配忠州朴氏。监役敏古女。讷斋祥孙。墓在南平灵泉上麓亥坐原。三男允厚,得厚,积厚。皆继家学。允厚长男傅谏。以孝 赠参奉。次傅悔,傅协。一女柳昌翊。得厚三男傅康,傅健,傅宪。三女金益精,金震光,宋之炯。积厚无嗣。曾玄以下不尽录。而傅协之子斗翼进士。傅康之孙可成尝疏救尤庵。被罚停举。傅宪之五世孙廷相。可成之五世孙贞镇。即戊子上言者也。呜呼。以公之励志笃学。高风峻节。宜达而窒。尽可惜也。虽然戊申一疏。严于淑慝。可以有辞于人矣。且爱公者。兄而霁峰。师而沙溪。友而宋海狂,权石洲,任鸣皋,安牛山诸公也。恶公者。昏朝丑正之徒也。是亦可徵于后也。是以前而尤庵先生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08H 页
之蓬海问答。逊斋朴公之跋遗集。近而刚斋宋公之序实迹。皆引重而发挥之矣。君子之道。始虽诎于一时。而终必伸于百世。此足为为善者劝也。贞镇与余有雅。属以墓道之文。辞不获。略以数语。俾镌于石。
桐溪黄公 (克孝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克孝를 보충하였다.) 墓碣
丙子之变。天地翻覆。人多自靖以献于 天子。或以杀身成仁。或以雪耻励志。或以遁世守贞。其义则一也。若桐溪处士黄公。所谓遁世守贞者匪耶。公讳克孝字行源。隐于桐溪。扁以自号。世称 大明处士。公幼而颖敏。九岁读史略太甲伊尹事。便曰以臣放君可乎。旋曰君非太甲。臣非伊尹则篡也。稍长。笃志劬书。从柳白石楫。讲心经,近思录。又从金凤谷东准游。金公曰吾党有人矣。晚卒业于慎独斋金先生。先生谓白石曰。子门有可与论学者。柳公曰见吾黄生耶。邻有商人妻。薄其前妻子。公论以古人至行。各授以饮食。使母遗子子遗母。竟以至诚感化。人皆惊叹。丁卯虏难。闻三学士斥和。为之泣曰此尊周大义也。及至丙子讲和。则痛哭如不欲生。遂挈家深隐于高山之桐溪。自是笑不启齿。坐不向北。书不用清字。目不看清历。搆小亭于溪上。手种向日葵。扁曰葵向。每当
桐溪黄公 (克孝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克孝를 보충하였다.) 墓碣
丙子之变。天地翻覆。人多自靖以献于 天子。或以杀身成仁。或以雪耻励志。或以遁世守贞。其义则一也。若桐溪处士黄公。所谓遁世守贞者匪耶。公讳克孝字行源。隐于桐溪。扁以自号。世称 大明处士。公幼而颖敏。九岁读史略太甲伊尹事。便曰以臣放君可乎。旋曰君非太甲。臣非伊尹则篡也。稍长。笃志劬书。从柳白石楫。讲心经,近思录。又从金凤谷东准游。金公曰吾党有人矣。晚卒业于慎独斋金先生。先生谓白石曰。子门有可与论学者。柳公曰见吾黄生耶。邻有商人妻。薄其前妻子。公论以古人至行。各授以饮食。使母遗子子遗母。竟以至诚感化。人皆惊叹。丁卯虏难。闻三学士斥和。为之泣曰此尊周大义也。及至丙子讲和。则痛哭如不欲生。遂挈家深隐于高山之桐溪。自是笑不启齿。坐不向北。书不用清字。目不看清历。搆小亭于溪上。手种向日葵。扁曰葵向。每当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08L 页
立春日。登亭南望。涕泣四拜。伤时感叹。屡形于吟咏。其咏新历。则曰只记胸中明日月。花开木落占春秋。咏葵花。则曰物中尚有孤高节。不让西山二子薇。若平生愿作姜鹰翼。朔野雄飏扫羯尘。忧时徒吟朱子诗。伤世屡洒孔明泪等句。罔非忠义所激也。少而慷慨有经济之志。自入山以来。绝口不言时事。惟潜心经籍。教授生徒。混迹采钓。疏畅情性。人有语及丙丁。便潸然下涕。门人不敢以皮币忍痛之说陈于前也。疾革之日。谓门弟子曰。自顾平生。歉恨多矣。不得荣养父母。不孝也。苟活于丙子。不忠也。但幸全生而全归耳。今之人滥美其父。乞文于名显之士。吾甚耻之。愿汝曹勿效也。生于 万历庚子。卒于 肃庙戊午。享年七十九。葬于县之月谷壬坐原。山氓野老。如悲亲戚。远近人士。多有累月不肉者。赙赠挽诔。不绝于路。亦可见德义之服人矣。葬之八日。有一人没其名。以鹤氅衣白凉子。负酒果哭于墓。以祭文挂墓而去。盖隐君子也。公天姿纯厚。制行甚笃。讷言敏行。恭容肃仪。端坐终日。不欺暗室。蚤从贤师。学有本源。有所著八帙书。皆格言也。遭时不幸。洁身长往。风泉一念。可质鬼神。推其义也。盖有郑大夫结庐德裕之风焉。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09H 页
公系出完山之纡州。鼻祖旻甫高丽中尹。八世祖居中户曹判书。以我 太祖原从功臣。有兴学辟异之功。曾祖应清参奉。祖渭。考汝涵。妣文化柳氏。参奉德润女。配绫州具氏。大修之女。墓与公同兆。有三男曰自坤,允坤,信坤。二女适金在后,吴望徵。长房三男万钟,世钦,世钰。四女崔世绩进士,李弼直,李弼乔,柳袋。次房四男世铣,世铨,世键出后。二女李祯辰,陈景咸。三房一男世镒。二女李台佐,崔台齐。曾玄以下不尽录。公之没百馀年。族孙大年属余以墓道之铭。余谓溢美而乞文显人。公之遗戒也。生之谒余以铭者。岂以余之为山间槁枯之病叟也。且其文拙而无华。或可以当公之意也欤。虽然余读隐君子祭公之文。有曰先生学业。受明师些。先生素抱。誓经济些。斯民不幸。值丙岁些。痛哭南望。遁山阿些。羞向北天。励坚操些。桐溪一谷。明日月些。葵向一亭。周天地些。谁知公者。鲜其俦些。其一言一句。皆实录也。余何敢赘也。且以公之不求人知。而独有隐君子为之知己焉。是则可书也。是为铭。可以当公之意欤。铭曰。
处士之墓。隐者之文。惟义之贞。维德之薰。维山之高。维水之沄。余铭之述。徵于无垠。
重山斋集卷之七
墓志
处士之墓。隐者之文。惟义之贞。维德之薰。维山之高。维水之沄。余铭之述。徵于无垠。
重山斋集卷之七
墓志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09L 页
外曾祖府使金公墓志
庆州金氏。自桑村先生以来。有默斋忠悯公,鹤洲文贞公兄弟。世笃孝忠。号为名家。乃有以忠悯公四世冢嗣。有德有行。蔚然为宗党乡闾之所矜式者。曰富平公讳汉昌字元直。金氏出自新罗。远祖高丽太师仁琯。至都观察使自粹。丽亡不就我 朝之徵。自决以殉义。是即桑村先生也。代有冠冕。八世至忠悯公弘翼。以连山县监。立殣于丙子之难。屡 赠至吏曹判书。公其玄孙也。曾祖县监 赠左承旨士珍。祖参奉 赠户曹参判斗灿。考通德郎益庆。妣全州崔氏。县监后徵女。公生于 肃庙丙寅十月初一日。幼有仁性。不折方长之木。不杀含生之类。长益宽平。汎爱容众。扬善隐恶。盖其天姿然也。词藻夙茂。一解而不成名。乙未丁外艰。乙巳荫补 齐陵参奉。就直才三日。内侍来审。木根甚多。公与僚郎同就理。僚郎原辞。乃以旧根属旧官。以新根诿新官。公对以受任数日。不职已如此。抵罪无所辞。推官叹其言逊而理明。遂启窜旧官而免新官焉。丁未迁司瓮院奉事。戊申以燔造官在广州分院。闻逆变遽起。监董不少变。谓仲
庆州金氏。自桑村先生以来。有默斋忠悯公,鹤洲文贞公兄弟。世笃孝忠。号为名家。乃有以忠悯公四世冢嗣。有德有行。蔚然为宗党乡闾之所矜式者。曰富平公讳汉昌字元直。金氏出自新罗。远祖高丽太师仁琯。至都观察使自粹。丽亡不就我 朝之徵。自决以殉义。是即桑村先生也。代有冠冕。八世至忠悯公弘翼。以连山县监。立殣于丙子之难。屡 赠至吏曹判书。公其玄孙也。曾祖县监 赠左承旨士珍。祖参奉 赠户曹参判斗灿。考通德郎益庆。妣全州崔氏。县监后徵女。公生于 肃庙丙寅十月初一日。幼有仁性。不折方长之木。不杀含生之类。长益宽平。汎爱容众。扬善隐恶。盖其天姿然也。词藻夙茂。一解而不成名。乙未丁外艰。乙巳荫补 齐陵参奉。就直才三日。内侍来审。木根甚多。公与僚郎同就理。僚郎原辞。乃以旧根属旧官。以新根诿新官。公对以受任数日。不职已如此。抵罪无所辞。推官叹其言逊而理明。遂启窜旧官而免新官焉。丁未迁司瓮院奉事。戊申以燔造官在广州分院。闻逆变遽起。监董不少变。谓仲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0H 页
子厦柱曰。险川之役。吾先祖以身殉难矣。今贼若犯京。则吾当与汝入南汉。吾死于 国。汝死于父。父子俱全忠孝也。闻者义之。磁器供上。例被掖属点退求索。弊已痼矣。公预饬各殿首隶。俾不得侵暴。燔民安之。立碑以颂德。分院有碑。古今惟二人云。己酉转内赡寺直长。值东宫葬礼。尽瘁供剧。总护使欲 启升六品官以酬劳。公再三峻辞而得免。盖恶总护使之为匪类也。庚戌升司宰监主簿。移义禁府都事。辛亥以典设司别提。出监昌平县。寻又兼任南平。旷官滞务。剖决立尽。人皆异之。时当荐饥。民将尽刘。公尽诚呴哺。与二十一邑守宰联疏乞赈谷。 上慰谕而准其请。公乃誓于众曰。有以此谷私焉者。殃必随之也。于是所济活。殆数万人。赈毕尚有如干斛。又割廪而补之。属士夫之贤者。立乡约息其利。过十年。以万钱计。民蒙实惠。久逾去思。诸邑因 朝令。减辛壬贡赋之半。留待丰年而纳之。公曰吾不为姑息之政也。遂徵纳无所遗。至癸丑小稔。列邑之民。一时而并纳三年之税。毒痛邻族。甚于凶岁。而昌民则独晏如也。遂乃争持酒馔。谢于公庭曰。吾侪小人。始觉侯之为远虑至德也。尤重学校之政。萃儒生择良师。为之日课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0L 页
月试。士皆兴起。彬彬然也。又留意于武备。训鍊军校。缮治兵械。一县之内。百度俱举。道臣以善治褒 启。丙辰秩满归。归橐萧然。只书数帙而已。邑人追思立石焉。丁巳复翊卫司司御。戊午除林川郡守。己未以嫌递归。耆艾遮道乞留。至累日不得行。庚申差都监郎厅。壬戌迁 宗庙令。拜仁川府使。丁内艰。乙丑复掌乐院主簿。丙寅拜富平府使。尝于 陵幸。以都差使扈 驾。公容貌素瘦削。 上见之嫌其老。遽命递差。诸大臣为 上言金某素有能治声。递职可惜。 上颇悔之。自是公遂归卧大桥乡第。优游以终老。丙子因 邦庆推恩。升通政资。拜佥中枢府事。以丁丑八月二十七日。考终于正寝。春秋七十二。远近士友与愚氓贱隶。相与嗟悼涕洟曰。贤大夫亡矣。始葬于瑞山。两度改奉。至乙卯。永窆于平薪镇水多里丑坐原。二夫人。以品字合祔一坟。公修干美髯。风仪端重。平居无厉色疾言。人有犯者。不辨而辄屈。言之是者。舍己而必从。故人无亲疏贵贱。无不向慕曰。真善人长者也。孝养二亲。务悦其志。莅邑时。值母夫人晬辰。萃男女设养老宴。各赐以物。以示及老之意。前后居忧。哀毁逾制。谨于祭祀。率礼罔愆。默斋公节行事实。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1H 页
以寝久易泯。故力加搜访。因大臣陈白。竟蒙棹楔之典。馆待虏使。虽系职事。必避而不与焉。至于事诸父友弟妹恤亲族养生送死。罔不尽力。必无所憾而后乃已。平生不为子孙计。常诵古人损志益过语。未尝增置一亩田。与人交必以义。金吾僚官。尝有势家子。诸僚俱就而狎焉。公独超然。徐语曰。促膝附耳。一何骇瞻视也。诸僚赧而退。及其人遭丧失势。一无相问者。公独往慰存之。其人谢曰僚寀之谊。惟公一人。族叔议政公兴庆掌西铨。有一弁乞嘱以官。以凉价遗其骏马。严辞却之。且以其人则可用也。告于族叔而官之。亦未尝示以德色。亦不敢以物相累也。有故家子贫困为僧。公反覆诲责。亟加以士服。遍告亲友而庇恤之。以启其自新之路。周人之急。恒如不及。莅昌平时。李和顺志完因绣 启拿罢。而衙眷无可往。李公谓其家人往于公曰。主人之贤。必有以相济也。公授馆而馈问之。至半年如一日。又有岭人死于邑境者。公躬莅其丧。治还其榇。后数十年。其子远来泣谢。凡门生旧客之死而无所归者。必肂殓而葬之。行遇路殣。辄解衣而掩之。在官则必先问民间贫不能嫁娶者。助其资装。俾无失时。亲戚故旧之有求于婚丧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1L 页
者。皆如旅斯归焉。其为政则律己以严。御下以宽。狱讼则必务公平。废坠则必主修举。有盗窃者。知而不问以愧之。有负逋者。处之有方以充之。是以吏民咸怀。无或相欺。是岂非以德化人者耶。噫。公在家而笃孝悌之行。莅官而著循良之绩。以德性则宽裕有容。于利欲则清洁无累。逮其晚年。休官养静。寿考令终。尽有古所谓乡先生之风焉。岂不韪哉。虽然先辈所论则犹惜其厚蕴而薄施。曰使某而隆显也。则必焯有可观也。有欲知公者。盍于斯徵焉哉。前配李氏 璿派。德阳君岐之后。通德郎箕衍之女。端恭静一。妇德克备。生于丁卯。卒于丁酉。寿三十一。后配李氏亦国姓。边城君继运之后。通德郎斗熽之女。姿性温顺。一家无间言。生于乙亥。卒于庚子。寿八十六。公有三男三女。男宅柱,厦柱。女奉事具善长,李奎天前配出也。男宇柱。女洪相尧后配出也。长房三男鲁一,鲁参,鲁渊。二女任奭周,生员尹鼎烈。二房一男鲁泰。四女生员李东暹。荫同知李命源。是吾先君也。李德敏,南胄臣。三房四男鲁坛,鲁升,鲁室,鲁幸出继。一女武郡守李商一。具善长二女参奉宋乐休,武将李仁秀。李奎天二男恒诚,晋诚。一女洪商健。洪相尧二男龟燮,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2H 页
都事龙燮。二女李儒泰,尹▣▣。鲁一继子远载。鲁参男文载。鲁渊二男远载出继,永载。四女俞门焕,李容九,俞元柱,朴载禧。鲁泰二男健载,仁载。二女赵学淳,李光晦。鲁坛一男运载。鲁室一男春载。远载二男商弼,商雨。仁载二男商肃,商德出为健载后。内外曾玄。总若而人。余小子。公之所自出也。虽典刑邈焉。未得躬奉德音。而昔我王父获拜于公。尝以所睹闻者诏于家庭曰。金丈清脩闲静。望之若神仙中人。尝语其出处曰。当辛壬士祸之馀。虽为亲禄仕乎。而厕行于群小之间。亦足羞也。故非公事则未尝出门也。窃味斯言。尚可想见其皭然泥而不滓矣。此又后人之所当知者也。公殁殆八十年。子孙无力。尚阙墓道之刻。外侄诸君。猥以属余曰。此乃先志也。小子不敢辞。谨就外王考所编状文而略加檃栝。庸述幽宫之志。
李士心 (慎谦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慎谦을 보충하였다.) 墓志
完山李士心。与余同里闬四十馀年。其卒且葬。余为文四百馀言以哭之。其孤周冕又属余志其墓。呜呼。余尚忍铭吾友哉。抑士心尝爱余文。非余文。亦何以铭吾友哉。君讳慎谦。士心字也。系出 璿派为名家。中宗大王别子德阳君靖僖公讳歧。是为鼻祖。七世
李士心 (慎谦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慎谦을 보충하였다.) 墓志
完山李士心。与余同里闬四十馀年。其卒且葬。余为文四百馀言以哭之。其孤周冕又属余志其墓。呜呼。余尚忍铭吾友哉。抑士心尝爱余文。非余文。亦何以铭吾友哉。君讳慎谦。士心字也。系出 璿派为名家。中宗大王别子德阳君靖僖公讳歧。是为鼻祖。七世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2L 页
祖龟川君忠肃公讳睟抗节昏朝。世比之殷少师汉宗正。是生蓬山君讳烱信。与其兄蓬莱君烱胤齐名于世。再传而至直斋讳箕洪。以尤庵高弟。举遗逸官执义。是于君为高祖。曾祖讳蓍先。游寒水,艮庵之门。以经行屡登剡荐。祖讳晚济。有文而早世。考讳东耆。流落南下。奠居于沃川伊院。妣丰川任氏。将仕郎讳相星之女。君温良而易直。端雅而谨拙。平居但见其恂恂如也。至于论古今事是非人曲直。忼慨义形于色。若有不可犯者。始与予兄弟定交。日课所业。就正于我王父我先君。退而言曰。幼而善病。长无师友之益。使得早蒙炉鞴。则宁患于孤陋乎。遂励志力学。积累渐进。至晚年亦慥慥焉。病且甚。犹伏枕佔毕曰。惟看书。可以宽病怀也。尝曰经书各有大义。惟在学者自做去。亦须有精一工夫。始可得力也。若史学则当以春秋纲目为准。又曰朱子集注之功。不在孔氏之下。此皆笃信体验之言也。君布衣终老。无事业见于世。见而知之者。独士友乡党耳。始弱冠拜过斋金先生。先生亟称之。书贺于尊府君曰白屋有后矣。我王父亦称之曰佳士也。戏谓尊府君曰此子必将跨灶也。君笃于内行。事父母。极其忠养。在亲侧。不见其有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3H 页
疾言厉色。前后居忧。易戚备至。孤露之后。营置屡世墓田石物曰。此吾先子之志也。寝疾既笃。未与先忌。犹晨盥哀痛曰。吾病其殆矣。将不可复见今日。今日之恸。真昊天罔极也。以伯氏秉谦有才无年为至恸。事邱嫂如事亲姊。五十年如一日。观于外行。则性喜饮酒而未尝沈醉失仪。手不释卷而未尝披阅杂书。勤于治家而未尝经营匪分。爱好人士而未尝昵近非类。盖其持身常处乎恬静。措事尝主乎俭约。非独天赋为然也。其存心自得之工。亦不可诬也。君教人必依于法。见玩愒失业者。辄慨然忧叹。有一子教以义方。期以大阐。而适见横逆于场屋。遂决意废举。人皆惜之。君独曰渠守渠志。吾不欲强夺也。嗟乎。世之父诏兄勖。冒耻辱而累科举者。闻君之风。亦可以少愧矣。噫。古今以还。雅俗常相反。余惟近日。四维浸坏。爰及乡里。胥沦流俗。若君之拙修雅道。全而归之者。不亦贤乎哉。君之病革也。余就而诀焉。语及西铭存顺没宁之义。君辄曰此政吾今日事。视其色。无一亳(一作毫)怛化意。又以其所处偏隘。命子侄迁居于正寝曰。曾子易箦。乃所以正终也。惟此数事。亦可见养之有素矣。玆又并书。以见君平日所学。尽有所本云。君以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3L 页
英宗乙未四月二日生。以今 上戊戌二月二十五日卒。享年六十四。以是年五月二日。葬于永同县古箕山甲坐之原。配昌原黄氏。士人仁约之女。育一男一女。男即周冕。女适宋来洙。周冕有二男二女。男曰义铉。女适金弼铉。馀内外男女并幼。铭曰。
士之不遇。独善而已。嗟君隐德。一乡善士。后有考者。我铭是视。
重山斋集卷之七
行状
外舅县监金公行状
公讳敬烈。初讳弘烈字景祖。金氏系出庆州。实新罗氏之裔。在高丽。有为平章事者曰某。仍世有大官。入本朝。左赞成稛以开国功封鸡林君。谥曰齐肃。又世袭冠冕。至松崖文贞公庆馀。以文学节义。为 孝宗朝名臣。与尤春二宋先生。讲明春秋之义。官副提学赠领议政。是于公为五世祖。高祖讳震粹安阴县监。赠吏曹参判。曾祖讳重锡通德郎。祖讳德运号真静斋。少登上庠。目见辛壬士祸。遂废公车。隐德行谊于乡里。晚 除参奉不就。以老寿升佥中枢。考讳履相学生。咸昌县监 赠吏曹参判讳明锡。通德郎讳炳运。其本生祖祢两世也。妣恩津宋氏。监役后相女。尤
士之不遇。独善而已。嗟君隐德。一乡善士。后有考者。我铭是视。
重山斋集卷之七
行状
外舅县监金公行状
公讳敬烈。初讳弘烈字景祖。金氏系出庆州。实新罗氏之裔。在高丽。有为平章事者曰某。仍世有大官。入本朝。左赞成稛以开国功封鸡林君。谥曰齐肃。又世袭冠冕。至松崖文贞公庆馀。以文学节义。为 孝宗朝名臣。与尤春二宋先生。讲明春秋之义。官副提学赠领议政。是于公为五世祖。高祖讳震粹安阴县监。赠吏曹参判。曾祖讳重锡通德郎。祖讳德运号真静斋。少登上庠。目见辛壬士祸。遂废公车。隐德行谊于乡里。晚 除参奉不就。以老寿升佥中枢。考讳履相学生。咸昌县监 赠吏曹参判讳明锡。通德郎讳炳运。其本生祖祢两世也。妣恩津宋氏。监役后相女。尤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4H 页
庵先生五世孙。公以 英宗丙寅。生于怀德松村之旧第。幼有美质。温如良玉。甫就傅不喜弄。侍长者应对如成人。读书不烦课督。而文艺夙成。乡中长老莫不称赏。孝友之性。根于天赋。母夫人病㞃。尝粪以验剧歇。又割指灌血。得延数日。学生公素患贞疾。公殚竭诚力。夜不解带者至数年。前后居忧。执礼甚严。毁瘠几灭性。外艰未及葬。而季氏进士君成烈遘疠而殁。自其救护。及其殓殡。既必躬必亲。犹朝夕哭临。如不欲生。而竟亦无恙。人以为孝友攸感。比诸庾衮事。享先之节。情礼俱尽。忌日哀慕。如在袒括。至没身不懈。每岁秋穫。必先量祭祀之需。精凿封储。虽徒菜屡空。而粢盛罔缺焉。学生公本生家贫。无以为祭。公于出宰日。首先经纪。还推所卖田。卑主祀者。扶馀有文贞公遗爱碑。公为建阁以荫之。先墓禁养不成㨾。公亲率子弟。日课巡山。凡系奉先之事。事虽微细。莫不尽诚规画。皆可为子孙法也。公少治举子业。人皆以功名期之。以词赋经义。屡魁乡解。而竟不中覆试。中岁以后。绝意进取。屏居于楸下旧庐。取周子拙赋语。自号曰逸拙居士。为之记以见志。又扁其窝曰晚香。取少日科体诸作焚之。环堵萧然。惟以书史花卉自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4L 页
娱。 正宗大王尝命录用文贞公后孙。至今 上壬戌。始拜 思陵参奉。甲子移义禁府都事。旋换内赡寺奉事。乙丑升司瓮院直长。丙寅换司圃署直长。丁卯升礼宾寺主簿。旋移司宪府监察。复移掌乐院主簿。戊辰升 长宁殿令。所历诸司。多供 上剧衙。而恪勤奉职。虽隆冬盛暑。必凌晨诣 阙。诸僚每刻意早仕。而未或有先公者。相与啧啧称叹。六月出监石城县。未几岁大侵。捐俸赈廪。阖境赖活。其为政也。冰蘖以律身。节用以施惠。束吏不猛而自戢于威。莅民如伤而各尽其情。一县之人。爱戴如父母。为道伯者。亦皆雅重之。郑公晚锡素伉厉。管下守令。无不受其摧折者。独于公有言必听。一不以严关加之。公黾勉禄仕。不乐久縻县绂。在官五年。遂解以病。道伯始以善治故靳之。至屡呈乃得递。邑人奔走请借于营。既不能得。去后益追思不已。为立石以颂之。家居屡年。颐养自适。己卯春。沈疾数朔。诸子请问医。而严斥不许。病已革。犹整衣巾从容。以闰四月二十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四。八月初八日。葬于燕歧釜洞酉坐原。从屡世先兆也。公仪貌端雅。操履贞固。平居冠带危坐。终日钦钦。如见大宾。及其接人也。和气蔼然。无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5H 页
问贤愚。一以诚信待之。望之可知为岂弟君子也。性又谦恭。与物无忤。雌黄不设于口。喜愠不形于色。而中实介然自守。于世间一切财利芬华。漠然若不知者。少解丹青。颇留意。学生公戒之曰。此非儒者事。公遂绝。不复下笔。家故甚贫。虽甑尘肘见。亦晏如也。其不为不义也。一刀两段。不留苗脉。视之若菫荼乌喙之必不可食。见人之脱略放倒者。心诚忧之。不啻若芒刺于背也。逮至耆艾之后。充养既熟。志气安闲。所操者至约。而所得者乃至于广胖。人谓其拙而乃逸。深践乎斋号之义也。公未尝以学问自居。不规规于章句讲说。而日用动静。专主乎践履。一以文公小学为准则。人有考其德行者。未有不以为学问之士也。公自幼服习于皇祖真静公。克遵义方。晚年尝诵其所闻于皇祖者。训诲二子曰。敬以治心脩身。义以处事接物。精择而固执。真知而实践。则上可以为圣为贤。下亦不失为谨饬之士也。其家学渊源。盖有所自云。配淑人李氏国姓。德兴大院君之后。府使鼎贤之女。孝顺贞洁。妇德咸备。早失所恃。痛慕以终身。事府使公有至行。及归于公。甚得尊章称誉。姑宋夫人末年善病。长委床笫。淑人躬爨饘粥。亲检便旋。须臾不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5L 页
离于侧。姑非淑人则不安也。及其丧而敛也。又亲执衣衾。俾无遗憾。尽卖妆奁具。以备馈奠。祭祀极其诚。病且属纩。先讳隔数日。犹谆谆语享需事。穷家百度。备尝艰难。而对君子。不作咨嗟语。亦未尝以一介干于其亲庭。惟昼夜执女红。以供内治。公平生疏于生事。不知有米盐钱布者。淑人实有助焉。教子女甚有法。儿与同侪相较。儿虽直。必呵而禁之。与公同年生。先公二十二年卒。乃戊午十一月二十九日也。淑人之丧。公泣谓余曰。亡人有女士风。盖亦难矣哉。公非溺于私者。一言可徵淑人之贤也。始葬于釜洞某坐。后迁祔于公墓。有二男二女。男长在诚。次在亨出为再从叔父周烈后。女长适司书李趾秀即余。次适进士李克声。在诚娶宋焕礼女。无子。取在亨子宅义为后。二女长适李基渊。次幼。在亨娶李宪明女。生三男二女。男长即宅义。馀幼。余之室无育而夭。李克声有一男一女并幼。呜呼。公早袭庭训。饬躬力学。有笃厚之行。有清脩之节。推其所存。可以裨补世教。矜式儒林。而沈沦草茅。晚屈薄荫。寥寥施措。廑止于小县民社。岂非命也耶。记昔壬申春。西贼甚炽。举世波荡。守土之臣。多有去而图存者。余时拜公于石阳。问曰乱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6H 页
日深矣。为之奈何。公曰白首吏役。亦可愧也。我固将赋归也。今则义不可去。独念世道人心。更无可为者。惟当佩印符。徒步往赴于上营。不幸则有死而已。其分死自靖之义。确然有不可夺者。及 王师凯旋。则公即浩然而归矣。后日余又往拜于龙湖宇(一作寓)舍。公命余书夙兴夜寐无忝所生八字。揭于壁曰。此足以朝夕观省矣。时公年已七十矣。余窃叹其战兢自持之工。跬步不忘之孝。老而深笃也。玆又并书于状末。以见公平日志行之一端云。在诚以余赘公门二十馀年。知公熟而服公深。勖以撰次言行。义不敢辞。参以家状。叙述如右。以质立言之君子。
云湖任公 (靖周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靖周를 보충하였다.) 行状
公讳靖周字稚共。姓任氏号云湖。始祖银紫光禄大夫某。来自中国。仕高丽。肇籍丰川。其后有御史大夫某。西河府院君讳子松。两世以勋业显。入我 朝。判尹文靖公讳说号竹厓。又三传而至平安道观察使讳义伯号今是堂。以才谞六膺方面之寄。为 孝宗朝名臣。公其四世孙也。曾祖讳升。祖讳士元俱蚤世。考讳适咸兴判官号老隐。才学伏一世。妣坡平尹氏。户曹正郎 赠吏曹判书扶之女也。公以 英宗丁
云湖任公 (靖周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靖周를 보충하였다.) 行状
公讳靖周字稚共。姓任氏号云湖。始祖银紫光禄大夫某。来自中国。仕高丽。肇籍丰川。其后有御史大夫某。西河府院君讳子松。两世以勋业显。入我 朝。判尹文靖公讳说号竹厓。又三传而至平安道观察使讳义伯号今是堂。以才谞六膺方面之寄。为 孝宗朝名臣。公其四世孙也。曾祖讳升。祖讳士元俱蚤世。考讳适咸兴判官号老隐。才学伏一世。妣坡平尹氏。户曹正郎 赠吏曹判书扶之女也。公以 英宗丁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6L 页
未二月十五日生。生有异质。才学语受文字。值大雨作句语曰。大雨来地成江。四五岁时。尝侨寓清州邑。兵使见而奇之。携入营中。试以铜佩之。公便怒掷之。会患大肿。自请召医受针。了无怖色。六岁授小学。至男女不同席授受不亲等语。辄瞿然有警。自是后不复近伯嫂坐次。八岁时。家人忽失其所在。竟夕始自书楼出来曰。偶阅三国志。潜心细玩。不觉日暮也。甫就傅。仲氏鹿门公圣周与伯氏正言公命周。仿行温公居家仪。公从长者周旋雍容。俨若成人。其幼悟夙成类如此。甚为家庭乡邻所称道。稍长自知勤学。暨弱冠。先进长老。皆以宿德醇儒待之。癸酉魁发解。适值元配丧。不果赴会围。戊寅丁内艰。始公生周岁而失所怙。以不识严颜为至痛。至是益哀毁骨立。杖而后起。与鹿门公庐于墓。虽祁寒盛暑。不废上冢。既阕服。须发为之尽白。壬午中司马。丁亥寓居于公州之云湖。治田树卉以自乐焉。壬辰拜童蒙教官。寻迁翊卫司侍直。 正宗大王时在春邸。公殚诚启沃。一席都俞。且视春坊故事。反复可否。自经传进讲之外。如三代经界贡举礼乐刑政之制。以至后世钱谷甲兵关防城池之类。罔不措举敷陈。且言柳处士馨远磻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7H 页
溪随录。按而行之。可铸隆古之治也。 正庙每倾心听纳。亟加奖许曰。当今宿儒。舍尔其谁。公感激殊遇。知无不言。遂劄录大义要务之切于天德王道者。参以古今典章。上自周秦。下暨 皇明我 朝而折衷之。作为一册子。名曰宿预录。随便陈达。而二年之间。或有已陈者。其未陈者。盖十五六矣。公之平日经济之志。一代际遇之盛。槩见于此。又有 胄筵日记五册。尤为详悉。密庵金公砥行见而叹曰。此三代后所未有之文字也。不幸佚而不传焉。乙未升典牲署主簿。历司宪府监察,刑曹佐郎。丙申监董 元陵。秋以工曹佐郎。出监松禾县。县在海隅。素称岩邑。公莅以仁恕。济以严明。半岁之内。政化大行。又课士讲学。月会于县校。亲正句读。谆谆教谕。士风蔚兴。敦尚礼让。遂革乡战之旧习。丁酉夏。道伯承当路旨置中考。自上特命点下。先是贼臣国荣常在春坊。见 上倚重于公。遂生猜疑。暗地倾轧。自 上盖已有左腹之入也。铨部枳拟。殆十馀年。戊申始叙司瓮院主簿。旋移温陵令。己酉出为青山县监。为治一如松禾时。创设保民厅。永除民瘼。当辛壬荐歉。悉心救济。监司,御史相继 启褒。 上教以惯知所存于挟册之时。宜乎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7L 页
治绩之如此。特 命加通政资。甲寅解归怀德注山之寓舍。青山民为之磨厓颂德。冬拜佥知中枢府事。丙辰十月十八日。以宿患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疾既革。精神不少爽。属纩前夕。尚口呼答亲友书札。各以诀语勉戒后生。命从子照启手足曰。男子不绝于女子之手。女子不绝于男子之手。非特夫妇为然。父女母子皆然。此虽不载经文。而已为古来正终之义。不可忽也。翌日乃恬然而逝。葬在公州东仓午坐原。继配三配。二夫人合祔。公凡三娶。元配金氏。沙溪文元公之后相甲女。生一男烈。出系正言公之后。继配苏氏。监司斗山之孙大顺女。生一男杰。三配李氏。评事穆之后元燮女。生一女适牧使宋基鼎。烈男持常,基常。女李镐。杰继子基常。女进士金箕协。持常男百宅。基常男百准,百熙。馀不尽录。公气宇端严。举止凝重。服事鹿门。早染教导。少有华藻。人皆以大阐期之而顾不屑也。早夜孜孜专意于为己之学。以居敬穷理为主本。一遵朱门成法。日用动静之间。恒加省察克治之工。循序而渐进。真积而力久。其发于言论事为之际者。绝无记问诵习之陋矣。病世之学者骛虚而不务实。精思力践。不得弗措。大而天人性命之原。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8H 页
细而经曲百千之节。无不毫分缕析。融贯会通。规矩则愈细愈密。造诣则必纯必笃。恺弟溢于色辞。忠顺达于表里。人之见之者。莫不以为学问君子也。其得之心身而见于记述者。则见解超诣。论议精密。凡经传蕴奥精微之义。诸儒同异得失之辨。无不穷极旨趣。剖析是非。绝无穿凿傅会之病。尝于书筵进言曰。理无大小。心无二用。尧舜事业。只在当下。当为即为。则便是天理流行。万物皆春之意也。当止即止。则便是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不为之意矣。道一而已。鹿门曰。此真格言也妙解也。非体认而穷格者。何能道出此言耶。常论湖中学者圣凡心之说曰。此与均五常之说。均为理气二物之病。而若其使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之言。归之空言无用。而沮人作圣之志者。必此言之由也。其与人书曰。塘翁所蔽。在于错看朱子气之精爽四字。认作被命受生之后。勿论清浊。随人所禀之气。而其精爽聚而为灵觉。故至有清气虚灵浊气虚灵之语。盖欲以气质末流(游气查滓)与良能本体。(湛一神明)打成一片。而圣凡之心。判作二物也。殊不知人得正通之气以生。故即此天地生物之心。自正干直下来。赋于人而为心体。立于有形之前而能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8L 页
为气母。具于有形之后而不为气囿。不以在天而有馀。不以在人而不足也。又论人物性之辨曰。中庸第一节性字。固当作本然为通天下一性之性。而朱子以各循其性各有当行释之。则各异之意。自在其中。今以其各异。而于道字亦不可下本性二字。则恶在其率性之谓。而性与道判而为二耶。己之性人之性物之性三性字。谓之本然则同为本然。谓之气质则同为气质。今曰人物之性同。则虽以物之性为气质而二之。于一口说下之二性耶。且夫大学格物之物字。是指本然之理耶。气质之理耶。耕驰即牛马本然之理。而曰耕曰驰。不可谓同也。若曰是指气质之理。则圣人舍其本然。而教人只格其气质之理。抑又何也。性潭宋公焕箕尝曰。某友向过余。见其气息奄奄。而及闻明德分数说。才下数转语。便复气耸如山也。其平生卫道之苦心。于此亦可见矣。栎泉宋文元公明钦于公为姨兄弟。又与密庵金公道义相契。蚤被推许。纵其天姿有过人者。而讲磨辅仁之力。亦不可诬也。逮至晚年。杜门静扫。涵养本原。益求其所未至。不知年数之不足矣。平居寡默。言若不出口。而至于邪正善利之分。则一言剖判。了无依违苟且之私。尤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9H 页
严于朱紫淑慝之别。辞气峻正。森然有不可犯者矣。爱君忧国。发于至诚。如闻朝廷阙失。则忧叹形于言貌。其有善政。则又色喜如有所得。忘身之在草莽也。少有大志。抱经纶之具。晚就荫涂。朝野犹期以公辅之器。而寥寥民社。未克展布其蕴。人皆惜之。所莅二县。公私荡残。而处之有方。纤悉不遗。且以俸馀。措置家间大事。周恤贫穷。亦曲尽恩义。鹿门尝语公曰。目今国用虽荡然。而尔若任筹度之长则犹可恢恢也。公家法素严。一意服行。教子弟慈而严。御家众宽而正。闺门之内。肃穆简静。而众事自理。其朝夕训饬者。皆可为后人法也。尝于科举。有密嘱子弟以赴左围者曰。试官吾切友也。赴则必做也。公辞谢之。因举小学李君行语以戒之。且曰使小儿辈惯于侥倖。而不勤攻业。亦非小事也。孝友根于天性。事诸兄。如事严父。中岁鹿门远移原州。公不堪恋慕。间岁必驰省。鹿门既返旧居。而病已痼矣。公亦衰谢。虽难为筋力。而犹亲执刀圭。殚竭心力。及遭其丧。哀不欲生。手整遗集而入梓曰。使我仲氏道德文章而无传。则是谁之责也。又编先公老隐集,叔氏青川子稿及申氏姊允挚堂稿。俱为印行。一门四集。绵力就成。人皆服其诚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19L 页
力。四嫂李夫人少寡无育。公奉置于家。曲意敬养。至于送往。事无馀憾。为营其立嗣而未果焉。至易箦前日。犹眷眷不已。严于奉先。诚礼俱尽。年迫七耋。犹致斋于祭祀之节。始鹿门病东俗之忽于正祭。遂定为一年两时之享。将渐复四时之祭。公以为诸家一时时祭。祭官苟艰。无以备礼也。乃以春秋行考妣祀。以冬夏行诸时祭焉。忌祭则因鹿门所论。遂定以单行之礼。一时知礼之家多从之。公为文。务求理胜而灿然成章。又善于谈经说理。或略不经意而立就数百言。信乎有德之言也。鹿门尝曰明透非吾所及也。有遗稿六卷。印行于世。噫。学问之道。蕴之为德行。发而为事业。所贵乎体用具备矣。公资禀既异。而践履甚笃。行足以范世垂俗。才足以综事理物。罔非学问中出来者也。平生用工。专在于经礼笺注性理穷格之方。而一言一行。有物有则。尽非俗儒空言无实者之比也。岂所谓明体适用者非耶。公尝撰鹿门状。盛称其道学行懿之实。观其心悦诚服而形容斯尽者。则可见公之学问。一出于鹿门遗规矣。昔伊川状明道。而曰后欲知我者。可观于此状也。余惟公之状鹿门。亦犹伊川之状明道也。世之立言君子。尚有以参考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0H 页
而财择耳。
外祖考通德郎金公行状
公讳厦柱字擎甫。庆州金氏。系出新罗。远祖讳仁琯高丽太子太师。十三代祖讳自粹号桑村。丽朝都观察使。我 朝徵以刑曹判书。在道自引以立节。五代祖讳弘翼号默斋。丙子虏乱。以连山县监。殉节于广州之险川。 赠吏曹判书谥忠悯。高祖讳士珍长水县监。 赠左承旨。曾祖讳斗灿 英陵参奉。 赠户曹参判。祖讳益庆通德郎。考讳汉昌富平府使。阶通政。妣 赠淑夫人全州李氏。德阳君歧之后。龟川君忠肃公睟之曾孙。通德郎箕衍之女。公天性仁厚沈雅。自幼游嬉异凡儿。喜怒不形于色。八岁丁母夫人忧。哭泣踊擗。已具成人仪。平生不离亲侧。当府使公从宦中外。洎于罢官归乡凡数十馀年。公辄挈眷以从。左右服勤。务以顺适。及遭巨创。公年已衰谢。而毁瘠几灭性。盛暑不脱绖带。患大肿几不能支。傍人或劝以姜桂。则辄责之曰身被凶服。口进美味不忍也。虽欲强食。奈不下咽何。奉继妣李夫人。克尽诚敬。其有不安节。则亲执药饵。不使人代劳。以宗家艰乏。自卖其所有薄庄。措办岁月之制。极其丰鲜。伯氏既没。
外祖考通德郎金公行状
公讳厦柱字擎甫。庆州金氏。系出新罗。远祖讳仁琯高丽太子太师。十三代祖讳自粹号桑村。丽朝都观察使。我 朝徵以刑曹判书。在道自引以立节。五代祖讳弘翼号默斋。丙子虏乱。以连山县监。殉节于广州之险川。 赠吏曹判书谥忠悯。高祖讳士珍长水县监。 赠左承旨。曾祖讳斗灿 英陵参奉。 赠户曹参判。祖讳益庆通德郎。考讳汉昌富平府使。阶通政。妣 赠淑夫人全州李氏。德阳君歧之后。龟川君忠肃公睟之曾孙。通德郎箕衍之女。公天性仁厚沈雅。自幼游嬉异凡儿。喜怒不形于色。八岁丁母夫人忧。哭泣踊擗。已具成人仪。平生不离亲侧。当府使公从宦中外。洎于罢官归乡凡数十馀年。公辄挈眷以从。左右服勤。务以顺适。及遭巨创。公年已衰谢。而毁瘠几灭性。盛暑不脱绖带。患大肿几不能支。傍人或劝以姜桂。则辄责之曰身被凶服。口进美味不忍也。虽欲强食。奈不下咽何。奉继妣李夫人。克尽诚敬。其有不安节。则亲执药饵。不使人代劳。以宗家艰乏。自卖其所有薄庄。措办岁月之制。极其丰鲜。伯氏既没。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0L 页
训诲诸侄。无间己出。虽抚爱甚至。而当其有过。则必加责励。期于改悔而后已。晚与季弟。卜筑源源。非有疾病事故。未尝不相对怡怡。乡党皆感叹焉。公容止端重。虽无作为矫饰之意。而居家整齐。自有法度。性又俭约。居处服饰。不为苟美。常曰衣掩体居容膝足矣。况贫而俭。是吾分内事乎。至于至亲之贫困者。必竭力措办。及时而婚嫁。见人之厄穷者。若己当之。力之所及。不惮拯救焉。见识高明。最长于料事。言论通畅。尤善于晓人。宗党凡有大事。必就质于公。公辄一言剖析。各中其窾。先君子常言公平居雅饬。若无能也。而遇事警敏。煞有精神。发言中理。分别是非。推其所蕴。尽是有为之姿也。是以一乡相谓曰若某是大桥副提学也。盖期以第一流云。公少治举子业。文华夙就。游学洛中。所与侪友。皆莫能及。然于曲径媒进。则视之若浼也。族祖议政公兴庆素爱公。尝于庆科。先示以吹嘘进取之意。公对曰士君子行己励操。当自出身始。宁可冒义而求售乎。再三强之而终不听。议政公亟加称赏曰。操履狷介。今果大验也。及庚午三制。公居魁选。当 赐第而被拔。命官赵公观彬。议政公之亲查也。议政公嗟惜不已曰。吾非亲查则欲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1H 页
与之绝交也。盖其期待之深。而不觉其言之过中也。公尝与同志四五人修契。仿兰亭故事。名曰五岳相会录。序其事而歌之曰。山不崩水不绝。层云高义。山苍苍水茫茫。此义长存。义以生义以死。义以行义以止。盖公平日常以一义字为持身之符。故其形于酒席永言之际者亦如此。公以 肃庙辛卯十月十九日生。以 英庙庚辰八月十八日卒。享年五十。以荫补通德郎阶。知旧亲戚闻讣之日。一辞咨叹曰衰世此人。岂易得哉。孰谓以若所抱。穷没于蓬庐耶。以是年十月日。葬于瑞山白石山负亥之原。配恭人韩山李氏。考奉事圣兴。祖府使成学。阴厓文敬公耔。其六世祖也。恭人德仪娴淑。事尊章奉君子。俱无违礼。继姑淑夫人年纪不甚差池。而白首侍侧。恭谨若新妇㨾。与公同年生。后公十九年而卒于己亥八月一日。合祔于公墓左。有一男四女。男曰鲁泰。女长适生员李东暹。次适荫同知李命源。次适士人李德敏,南胄臣。鲁泰二男健载,仁载。二女赵学淳,李光晦。生员无育。同知三男甲秀,羽秀,趾秀前承旨。李德敏一男九弘。二女辛▣,金在铉。南胄臣二男有邻,有昌。一女李启晦。健载系子商德。仁载二男商肃,商德出系。商肃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1L 页
子女并幼。呜呼。公蚤承家庭之训。夙负士友之望。懿行克备于孝友。高识可需于经纶。而禄未沾于一命。寿则止于中身。坎坷草野。竟无所成则天也。天之报施善人。不于其身则于其后亦理也。而公之后承。今又弱而不振。一何舛耶。趾秀晚生于公殁二十年之后。生十三年而遽失所恃。于今孤露。发已白矣。外家文献。窃恐久益泯焉。故不揆僭妄。既述府使公墓志。且因渭阳所录。而参以所闻于家庭者。叙次公状文。以遗后人。哀不能文。俯仰怆泣云。
参奉全公 (渫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渫을 보충하였다.) 行状
济用监参奉全公讳渫字时应。既殁之一百五十有馀年。文敬宋公焕箕撰墓表。赞善宋公稚圭撰碣铭。全氏诸君。又以状德之文。属于不佞曰。以子之近寓同乡也。意其闻之熟矣。敢徼惠子一言也。余谓两宋丈席之言。已足以不朽公矣。庸讵赘之以不腆之文哉。诸君请益勤曰。我先祖潜德幽光。年垂二百。而始阐于今日者盖时也。言行遗迹之仅出于兵燹断烂之馀者亦幸矣。昔之表扬先烈者。虽已显于竹帛彝鼎。而又重之以状志表碣。显犹如此。矧伊幽潜乎。虽大书特书而不一书之。犹恐不足以称我子孙之情
参奉全公 (渫저본의 원목차에 근거하여 渫을 보충하였다.) 行状
济用监参奉全公讳渫字时应。既殁之一百五十有馀年。文敬宋公焕箕撰墓表。赞善宋公稚圭撰碣铭。全氏诸君。又以状德之文。属于不佞曰。以子之近寓同乡也。意其闻之熟矣。敢徼惠子一言也。余谓两宋丈席之言。已足以不朽公矣。庸讵赘之以不腆之文哉。诸君请益勤曰。我先祖潜德幽光。年垂二百。而始阐于今日者盖时也。言行遗迹之仅出于兵燹断烂之馀者亦幸矣。昔之表扬先烈者。虽已显于竹帛彝鼎。而又重之以状志表碣。显犹如此。矧伊幽潜乎。虽大书特书而不一书之。犹恐不足以称我子孙之情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2H 页
也。又何以赘云乎哉。且铭主于揄扬而简焉。状主于叙述而该焉。果不可阙一也。子无用辞。不佞遂作而应曰。嘉诸君之追远也。尝闻朱子之训。曰所可书者。以其可以为后世法也。盖孝孙之追远固无穷。而文献之传世。须可法也。余尝考沃川郡志。收载公大节颇详。又闻长水之多士。乃于中岁以公游息之乡。跻享于乡祠。夫以前有师友之渊源。后有儒贤之信笔。近有本邑之志。远有乡贤之祠。而文献有足徵矣。可徵则斯可法也。可法则斯可书也。诸君之欲追远无穷也固宜。状如是亦可以无愧吾笔欤。按公管城人。丽祖大师忠烈公以甲。是为全氏之鼻祖。后孙学浚领同正。历三世至版图判书侑。始封管城君。又世袭簪组。至讳希哲。中生进两试。又登武科历阃任。当 端庙逊位之日。隐而不仕。公其五世孙也。高祖讳琥内资寺佥正。曾祖讳赐颖司果。祖讳安司勇。考讳天性宣教郎。妣兴阳李氏。直长颐寿之女。公以 嘉靖癸亥三月十五日生。禀质刚毅。自孩提时。已有孝性。得异味。必归献父母。侍父母病。若老成人。幼而失学。稍长见侪友论文。便慨然就学。文理日就。德器渐成。丁内外艰。哀毁过度。终三年不近姜桂滋味。乡邻长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2L 页
老以四等评之。曰孝友一也。节义二也。德业三也。文章四也。至有议以旌褒者。可见其心悦诚服也。早游重峰赵先生之门。先生亦大加推许。辄字以称之曰吾时应。又从学于挹清堂朴公嗣宗。最与活溪李大㕀,秘岩朴以恒,永慕斋朴廷老相友善。同修契事于永同之高堂里。其规模节目。仿朱子白鹿洞规及吕氏蓝田乡约。名曰德业契。间或约会于长水之大树下。时人指其树谓之君子亭。公年最少。而为诸公所推。作契帖序。遗芬剩馥。至今为乡人之所钦慕。壬辰岛夷之变。重峰先生倡义起兵。而道伯有尹先觉者百端沮遏。公不胜愤慨。抗疏请斩。而路阻 行在。竟未果达。避地于茂朱之山谷。忽有一老妪先告以危机。转移于他山。贼锋幸不逼焉。人皆异之。始公之从重峰也。与三从忠男,族人承业偕焉。及重峰之殉义于锦山也。公自西原适还旧居。承业奉先生疏西上。惟忠男与焉。公以未得同殉。为终身之恨。是岁冬。与兄参奉公洁。又往隶沃川郡儒义兵厅而事未集。自是之后。遂杜门自靖。益不乐乡土。移寓于尚州。自号曰孤山。盖示不群之意也。所居与苍石李公埈同里闬。相与讲磨优游以卒岁。晚以乡人荐剡。 除济用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3H 页
监参奉不就。以 万历己酉十月十九日卒。享年四十七。葬沃川阳山县三丁洞丑坐原。配密阳朴氏。参奉麟之女。生于 嘉靖丙寅。殁于 崇祯丙子十月十八日。祔于公墓。有三男二女。男长吉承 赠掌乐院正。次显承嘉善。次孝承生员。女长适李师曾。次适梁九容。吉承继子命元 赠承旨。女适生员吕渭贤。显承三男。长即命元。次命夏。次命逸。孝承子命九。女适成必夏。命元子始万。曾玄以下不尽录。呜呼。公之平生言行。想多可传者。而今其所传者。惟有遗稿十馀首,家状一编,遗事七八则而已。尽可惜也。昔黄叔度无言论风旨。而独赖诸名士数三语。乃克遗芳千古。君子所以传世者。顾何必多乎哉。况公之文献。比叔度亦多矣。尝脔知鼎。尚可以想见遗风矣。盖其励操也。自持严正。疾恶如探汤。人或以已甚戒之。有或以倔强之资勤勇之才称之。世业零替。所居不蔽风雨。而常晏如也。其与友人书曰。吾心一定之天。岂可以时势而自移哉。保吾疏拙。勿变吾志。安分乐天而已。彼在天之富贵。吾何敢望哉。推斯志也。必不诡随于流俗矣。其修行也。既蚤以孝闻矣。其论道伯疏曰。以寇贼遗君父者。即乱臣贼子也。惟彼道伯。逗遛观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3L 页
望。渠不但逗遛。欲人之逗遛。渠不独观望。欲人之观望。是何等乱臣贼子耶。悖义至此。因循不戡。则国不得为国。 君不得为君。纲常颓矣。义理蔑矣。而抢攘倭氛。蹴无日矣。辞语激烈。可使懦夫增气矣。其为学也。所序德业契曰。峨洋乎山水之间。切偲乎规劝之际。刮垢磨光。同去旧习之偏。消吝沮骄。共造新得之工。勉勉焉循循焉。终为君子之群也。尝与天默斋李公尚馨辨陆氏之学曰。似是而非。所谓顿悟者。终归于禅学。 大明诸君子。不得践真个上域者。盖以此也。又与李活溪论诚敬之义曰。诚实二字。可以周论于小人。敬则直内方外。彻上彻下。岂小人之所能髣髴乎。与诸友讲大易之道曰。易以卜筮推知。而历家日月家纷纷饶舌。故吾夫子专以道义配之。厥后程朱两先生发明正谊。其功大矣。惟在上之人。持春秋大一统。专以董子正义明道为第一义。然后易道大明于世云。此乃公学问之梗槩也。虽造诣工程。有不可考。而若其切磨之益。趣向之正。见解之妙。则犹可考信于议论之际矣。然不有自得之功。亦安能有此议论耶。窃念公重峰门下士也。观其学主乎读书明理。行主乎忠君孝亲。志主乎固穷守道。此皆有闻于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4H 页
重峰之风者也。将使后人夷考其实。上溯其源。而称之曰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云尔。则可谓伟矣。公之族叔有沙西公湜。以文章显。暨其胤翰林公克恒。以节义名。人或有以草野没世。独为公惜之者。其亦浅之为知公也。迹其晚年消摇。殆所谓隐居求志者。又奚暇于外慕哉。余既诠次公状。而若乃遗集中五六文字。又邑志墓文之所未著者。故并玆撮录。以告来世之君子。
先府君家状
先府君姓李氏。讳命源字元明。系出延安。始祖讳茂。以唐中郎将。从苏定邦东来。留仕新罗。封延安伯。后孙讳贤吕丽朝判少府监。代有冠冕。八世至樗轩文康公讳石亨。以三魁盛名。显于我 世宗朝。官判中枢延城府院君。又四世至月沙文忠公讳廷龟。天下皆诵其文而称其号。官左议政。是生讳昭汉刑曹参判 赠领议政号玄洲。生讳有相弘文应教 赠都承旨号东芚。世有名德。克阐先业。曾祖讳师朝 赠吏曹参判。辛壬前见几而作。始隐居于湖中。祖讳衡臣号卧岩。 赠吏曹参判。有文行宜达而窒。考讳熙辅号麓巢。以文雅清操见重于世。荫仕宗簿寺直长。
先府君家状
先府君姓李氏。讳命源字元明。系出延安。始祖讳茂。以唐中郎将。从苏定邦东来。留仕新罗。封延安伯。后孙讳贤吕丽朝判少府监。代有冠冕。八世至樗轩文康公讳石亨。以三魁盛名。显于我 世宗朝。官判中枢延城府院君。又四世至月沙文忠公讳廷龟。天下皆诵其文而称其号。官左议政。是生讳昭汉刑曹参判 赠领议政号玄洲。生讳有相弘文应教 赠都承旨号东芚。世有名德。克阐先业。曾祖讳师朝 赠吏曹参判。辛壬前见几而作。始隐居于湖中。祖讳衡臣号卧岩。 赠吏曹参判。有文行宜达而窒。考讳熙辅号麓巢。以文雅清操见重于世。荫仕宗簿寺直长。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4L 页
寿职同中枢。后以府君寿资贵。 赠吏曹参判。妣青松沈氏。学生坽女。判书钝庵光彦之后。以大耋封贞敬夫人。府君以 英宗乙丑十二月二十六日卯时。生于瑞山注谷里第。幼而秀拔嶷嶷。有成人之度。曾王考卧岩公拊之曰。此远到器也。必能大吾门也。既入学。不烦诃督而自就程课。过十岁。文艺夙成。己卯委禽于我外王考之门。外氏族盛。世居大桥。长老诸公谓其少年曰。李郎年虽妙。已老成。非尔辈俦也。弱冠入京师。诸宗党皆器待之。族祖文简公鼎辅曰。此君必将大阐也。孝贞公敏辅尝评府君诗曰。足以惊人也。间又出入迷庵金公伟材门下。服膺嘉惠。府君尝言少从金先生游。闻一言观一行。便有一事之益云。府君早服庭训。重负士望。功令之业。亦既赡菀而屡试公车。一不得售。府君曰是有命也。自三十后。便不赴场屋。一以读书求志明农养亲为务。至癸卯秋。因亲命更赴。始中生员试三等。是时 正宗大王右文育材。泮中多士。争相濯磨。而见府君文字。辄瞠然让头曰。此老接长也。诸科儒每以其所制。就质于府君。府君批评其立落。榜出无不合符。人服其藻鉴。屡发解庭试。而不利于会围。府君自知与世抹摋。且厌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5H 页
浦乡弊俗。甲辰尽室卜寓于茂朱。筑书室以训蒙士。峡俗多有兴起者。又筑堤以课农。自号曰耕窝。作记文以见志。采山钓水。悠然有终老之意。竟以不便水土。癸丑又转移于沃川。沃川是重峰,尤庵两先正之乡也。府君曰是可居也。爰得我所矣。时王府君内外。已年踰七耋矣。府君不忍远游。遂废观光之行。与季父通德郎公运源。日侍两老人侧。怡愉为乐。专意于菽水之供。家道剥落。衣至见肘。食多并日。而亲厨甘旨。未尝或阙。客有过而宿者。见府君以稻鱼供亲而自以葱麦与客对饭。客归而语人曰。天生之孝。是今世茅季伟也。因要人约为婚姻曰。其行如此。是必有后也。贞敬夫人笃老善病。府君常对案侍食。每饭数匙多少以为侯。豫具药物。以需汤剂。左右扶护。靡不用极。自应对搔摩之外。至于涤牏爇灶之役。亦多躬亲。夜必宿炭。手调饘粥。昏而定。鸡鸣而省。昧爽而入。自己未至丙寅。凡八年不解带。贞敬夫人常诏不肖孤曰。汝父真孝子也。一日无汝父。则吾不能安寝也。甲子遭先祖考丧。丙寅才阕服。又遭先祖妣丧。府君已过六旬。而五载居庐。哀戚逾礼。墓地高峻。非甚病则日必往省。素食三月。又于祥前。前期三月而素食。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5L 页
人皆谓七十之年。礼不当蔬食也。府君曰不能三年。而只行半年素者。亦以老病故也。此尚曰过矣乎。至于柴瘠难支而犹不听。府君穷居草茅。无当路之交。独尹相公蓍东,金相公载瓒前后掌铨。捡拟初仕而未蒙 恩。至己巳冬。金公羲淳以长铨问士于亚铨。亚铨乃族叔判书公肇源也。辄曰他人吾所不知也。求士于我李。则若某兄之固穷读书。是宗中第一人也。金公亦以旧家湖中。故已闻府君之名。遂荐拜 翼陵参奉。亲友有问以去就者。府君以诗答曰。斗禄还靡逮。馀生岂为贫。自非忘世志。头白厌红尘。遂不就。族叔三嘉公秉源谓不肖曰。士而修洁。未有无闻者。汝大人之晚沾一命。亦是本分也。丙子不肖孤谬忝侍从。推惠老恩。例升府君通政资。拜佥中枢兼五卫将。甲申又以 优老恩。例升同中枢。乙酉就养于不肖孤沃沟任所。值先王考讳辰。设位具馔而行祀曰。礼亦然矣。欲以伸吾情也。丙戌夏。闻先伯氏讣。依礼制服斩衰。时当渐热。既成服。便拟归哭于旧第。不肖虑府君疚怀远役。有损天和。告之以姑俟秋凉。徐徐启程。亲友亦有以书而勉其停行者。府君曰。长子三年服。非他之比。且吾朝暮人也。岂可等待时月乎。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6H 页
遂决意而还。依朱子故事。传重于长孙及愚。尚以如无疾恙。谨当亲祭之意。告于先祠。六月葬伯氏于青山县。路险且脩。而犹于葬后。亲往哭墓。其笃于礼而察于伦。类如此。壬辰夏。寝疾甚笃。而犹不废阅书。次朱子诗数十馀首。轮诵易象六十四卦曰。聊试病中精力也。疾既革。转侧饮食。皆须于人。而必手整冠巾。谆谆以深衣制度袭敛。正终之意言之。盖遗命也。属纩前数日。力疾澡浴曰。少觉清爽矣。竟以十月十七日。考终于不肖孤重山宇(一作寓)舍。以成服日。奉柩还九渼本第。享年八十八。以十二月十五日。卜葬于锦山郡富北面济原驿西麓圆峰亥坐之原。呜呼恸哉。府君禀赋清明。器宇雅整。存心常主于仁厚恺悌。制行一出于峻洁白直。临事则必先立乎其大节。绝无依阿之味淟涊之意。常曰敬之为字。从苟从文。文之于苟且之地者。敬之义也。此乃慎独工夫也。又曰钝而勤者。聪而懒者。至其成就。终有厚薄之异。勤者是作人之第一关也。平居夙兴盥栉。衣冠必饬。几案必整。燕居独处。俨若有思。常有矜厉自强底意。虽事当急遽。而必摄以威仪。虽病至沉笃。而犹自力振拔。虽诗社酒席。风流烂熳。而口不出鄙俚之言。身不设惰慢之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6L 页
容。少而清弱。长者忧之。府君乃于日用处事。必懋有始有终。以心力为主。至于作字。亦敬而无荒。务归典重。七十以后。书晦翁临深履薄谅无几。且将馀日付残编一绝句。及传家事业在句读文义之间。持身工夫谨视听言动之际二句语于枕壁上。朝夕讽咏。盖有深契于执烛之工也。逮其充养既深。则意想安闲。气貌舒泰。便有所谓矜持者纯熟。严厉者和平之像矣。自少劬书。夏夜至爇松明以继晷。平生手不释卷。有所阅。辄抄其嘉言要义。以资考阅。晚书程朱状文及心经近思录中要语。为一小册子。题曰勿忘。每以蚤夜诵习。尤喜周易。沉潜反复。书揭图象于壁右。常目在之。又以蝇头细字。移誊朱子书劄疑一帙于大全纸头。时年已八十六七矣。日必整顿枕具。净扫床席。大耋之年。犹不倩傍人曰。我已成习。不为疲也。至若动息节宣。亦日课常度。调养自适。盖敬勤二字。是府君终身之符也。平日未尝以学问自居。性理诸书。虽无不研究。而亦未尝轻以语人。每曰所贵乎此学者。以其有践履之工也。若乃有体而无用。则便为禅学之归也。盖以力行为重。而不以多言为贵也。然人见其服习诗礼。敦行孝悌。未有不以府君为学问中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7H 页
人也。士有及门者。勤勤教导。论文论事。到肯綮节拍处。便击节叹赏。使人有竦然激厉之想。遇会心人。或至夜分忘寝。所与酬酢。必有可为后生法者。疾既笃。见少辈来问者。辄告以读书饬穷之方。其诲人不倦又如此。府君少尝有志于斯世。若馆阁之业。民社之责。军国之务。罔不视以为己分内事。谓以一第有如拾芥。而数奇不偶。竟未一试。閒居野处。尚不忘忧国眷眷之意。每见世道交乱。民生困悴。则辄慨然兴叹。几乎出涕。闻 朝家有一善政用一善人。则辄喜动颜色曰。吾 君圣人也。吾国其庶几乎。尝与馆洞宗叔承旨公述源纵言及于时事。承旨公素简默。便犁然耸听曰。吾于今世。未闻此等议论也。愿君留与夜话。以豁我怀也。府君既不试也。而凡有事务。必明于物理。通乎人情。精力俱到。措画中度。宗党尝议刊谱事。无可以主管者。族叔议政公性源字号府君曰。惟某可以当之也。再从叔天源氏素以才局自许。尝与府君论及某某事。曰惟我与君。可以做此事也。盖虽穷阨终老。而人见其忧时慷慨虑事精密。辄称为经纶之士也。府君内行甚备。我曾祖考之丧。府君年方十六。而干蛊百务。措办丧具。终三月不食肉。从大父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7L 页
僻轩公宇辅文华绝伦。府君义兼师友。服事甚勤。僻轩公既殁。凡有吉凶大事。必先见于梦兆。殆若有精诚感通者。仲父学生公祥源出后早殁。府君过时而哀。廿馀岁后。尝往省其墓。便失声恸哭曰。吾不觉其自至于斯也。姑母金夫人归觐本家。初产而遽歾。府君躬自殓殡。卜山克襄。悲瘁至于成病。以先妣之乳。乳其呱儿。克赖以生。季父少府君十馀岁。而因心友爱。式至晚年。不欲一日相离。一言一事。必与之相议。一杯一馔。必与之相分。或意有激恼。人莫能回。而若有季父陈告。则便和颜而受之。季父先殁。府君哀伤忒甚。晚景踽踽。便有无知己之叹。拊爱诸侄。寻常眷系。而见有过。辄严责而诲之。率一堂诸人。议设宗契。为之置祭田。举诸墓香火。树三世墓石。推及宗党。婚丧庆吊。各有赙助。又定为月朔讲会之规。作讲说以贻之。且题诗于契券曰。世将敦睦须相勉。诗礼家声自素贫。所以言其雅志也。尤谨于祭祀。齐明澡洁。至老不懈。八耋以来。既传重家事。难为筋力。而正至朔望。亦多躬参。至于丧馀则虽但为坐至。而必泄哀而退。三日行素。至壬辰犹不废。家人强请从权。府君愀然曰。祭礼百事。皆不逮古人。惟自行素。即是爱礼存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8H 页
羊之义也。尝于先祖妣忌辰。适有疾摄行。及至行祀时。便伏枕哀恸。如在袒括。人不忍闻也。治家主于严整。待家人教子孙。虽笃于恩爱。而未尝假以辞色。其训诲妇女。则曰丈夫之进德。多由于内助。幼子之向学。必资于母训。家道隆替。未有不关于妇德也。不肖兄弟幼而受业于王府君。其有罪过则先府君必躬执夏楚而警之。若敬斋夙夜诸箴,小学题辞,劝学文,童蒙训之属。府君皆亲自净写而授之。俾资吟诵。家庭之间。除却简编笔砚之外。无一个杂技玩好之具。课书之暇。作诗习字。亦为茶饭常事。皆使之游于艺也。不肖孤生而愚顽。既不能承颜顺志。反有以仰贻忧戚。不肖年十九时。始赴汉城试。见屈于讲制。敢以书告曰。此乃不读书之罪也。府君答曰。一举见败。能知不读书之罪则善矣。若徒以笔舌而文之。则何益之有。继闻不肖同研有不端者。府君又贻书责之曰。我识伊人文胜而德薄。出门择交。何可近小人乎。及不肖忝窃科名。府君又诏之曰。汝虽外若峭直而内实平顺。以此处世。难乎立脚。外刚内柔。孰如外和而内确乎。不肖孤以府君年既耆耋。常归侍乡庐。人或告之曰。为门户计。独不可送子求官乎。府君曰。渠之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8L 页
情势。亦有所难强也。盖虽欲其仕。而又不欲其冒进也。故不肖有官则府君命之往。其无官则又未尝命之往也。不肖尝掌试岭外。士习奔波。多有以关节重赂私于府君者。府君曰。吾岂可以不义训子乎。一切严辞而退之。不肖之宰南邑也。或有贸易于他邑者。府君曰。居斯邑也。当用斯邑产也。何必远贸为哉。南俗巧于图嘱。居官者之尊属父兄。鲜有不浼者。至于我府君则一邑吏胥。皆惮不恶之严。竟无敢以一言私谒者。凡玆数端。在府君不过为微细事也。而罔非所以出于止慈之情。垂以义方之教者也。呜呼。人孰不乐有贤父兄也。若不肖之受恩罔极。实有百倍于常人者。顾今孤露衔恤。罔有禀告。匪莪伊蒿。风夜忧惧。追思遗训。琅琅在耳。不觉涕泗之沾胸也。我家世业寒素。府君自少至老。备尝艰窘。而未尝见有一毫戚戚之色。亦未见有一语为经营计较殖货牟利等事。见人之贫不堪忧者。辄为之恻然曰。吾恐其伤失性情也。夫穷贱是命分也。若乃饬躬修行则在我而已。非命分也。每以此举似后生。性又俭约。馔有重肉。辄去之。见少辈服饰稍华者。便戒之曰。好衣不近节士体也。素喜饮酒。而常时饮不过一勺。自言平生遇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9H 页
切友剧饮。惟二度大醉而已。其于乡居也。常守谨拙。不干涉于校院议论。不请嘱于官府讼狱。不武断于闾里小民。常常戒饬为子孙之训。李光州羲渊氏。少日同研友也。尝宰本郡。往复频繁。而府君不曾以一言私嘱。偶有以微事书托者。李公喜而语人曰。此丈有托。不可不从也。其于接人也。无亲疏贵贱。曲尽情款。不设畦畛。人皆得其欢心。至于过客。亦或有感服输诚者。然人有不是处。便面斥不少贷。毅然有不可犯者。是以亲戚乡邻。皆视为严师。有为不善。辄曰恐或为某令公知也。其论人物则必以气节为重。人有言柔善者。或不能享福。有舛于福善之理也。府君曰。人须是刚。刚则不流于恶。彼柔善者。不能自立。故恶恶不袪。反归于积恶。其不能享福者。亦有是理也。尝读尤翁所撰重峰文字。激仰钦叹曰。近世通章痼弊也。为士者固当谨避也。若有为重峰从享疏者。则不可让于人也。病世之鬻卖科文者及沉溺小说者。常叹曰俗习如此。世道更无可为也。府君于文辞。以畅达为主。不用绳削。而古雅圆熟。时见精工。诗尤清健有气格。骈俪之作。亦臻其妙。金长城鍒氏。府君久要也。尝索见文稿。叹曰大材可惜虚老也。或曰此真文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29L 页
衡手也。或曰今世无此等语也。或曰可以刊行于世也。凡有所作。率多口占立草。不留其藁。只有二卷庄于家。笔法精粹。家有十三岁时所写古诗一册。人谓其无减于盛年心画也。王府君尝曰。少若致力。可为名笔也。馆洞族叔见府君会试券曰。匪独文也。虽以笔法。亦可做一进士也。先妣金氏籍庆州。丽朝忠臣桑村讳自粹之后。丙子殉节臣忠悯公讳弘翼之六世孙。祖府使讳汉昌。考通德郎讳厦柱。妣韩山李氏。奉事圣兴之女。阴厓文敬公耔之后也。先妣端洁柔顺。自幼为父母所钟爱。及归府君。又得六亲所称誉。事府君三十馀年。小心谨慎。无燕私昵语。家甚贫窭。輖饥屡空。而亦无怨咨色。闺门之内。未尝闻忿詈之声。寻常教小儿。不越乎读书问字。不曾以家累细务一言。入于不肖兄弟耳也。从弟数人幼而与不肖兄弟同室长养。先妣拊念饥饱。无间己出。人之来见者。不辨其为子与侄也。尝夜从容谓不肖曰。尊舅与汝父俱成进士。汝兄弟又成进士。则为三世进士家也。盖亦勉励语也。未几先妣遽下世。既免丧。先伯氏始发解监试。后又屡解大小科。而竟不成名。先仲氏有文艺而早歾。不肖无状。最为薄劣。乃于先妣既没之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0H 页
十九年。始得小成。又四年。幸忝大阐。而先妣则皆不及见矣。不洎之悲。尚忍言哉。先妣以庚申四月十五日。生于大桥本第。以辛亥二月二十七日。终于朱溪寓舍。寿仅五十二。从府君职。屡 赠至贞夫人。始权厝于朱溪。丙辰缅奉于沃川城峙。待年运将又移窆。合祔于先府君墓左。先妣育三男。长则甲秀。次曰羽秀。季乃不肖趾秀。伯氏娶士人俞彦末女。有四男。曰及愚,商愚,知愚,始愚。商愚与知愚俱出继。仲氏娶通德郎宋尚烈女无育。继子即商愚。趾秀娶县监金敬烈女无育。再娶士人闵百达女。有一男三女。男曰可愚。女曰宋钦翼,权学善,宋复洙。及愚二男羲翼,舜翼。二女俞凤焕,朴晋愚。商愚二女金永宜,郑在升。馀曾玄男女并幼。呜呼。以我先府君之文学蕴抱。而竟未克显扬焉。以我先妣之柔嘉贞静。而竟未蒙休佑焉。天之报施善人。果何如哉。窃念昔之怀宝不试者。尚赖君子阐发幽潜。以垂诸不朽。先府君之弃不肖孤。今已三岁于玆矣。不肖后死。寤寐耿结。思述状德之文。奉质立言之君子。而荏苒时月。尚未下笔者。非敢忘也。诚以府君既无事业表显于时人耳目者。环顾一世。先执已尽。且无可以考问者。追惟平日言行。只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0L 页
不出家庭乡党之间。安保其徵于后也。况复不肖晚生。既不能逮事府君。少日见识茫昧。又不能善观志行。言出于不肖之口。外有寡闻之诮。内有私昵之嫌。又孰从而信之哉。此其所以战兢难慎。有志莫就者也。第恐岁月寝远而残喘遽尽。竟使我先考妣懿德懿行。仍就泯没焉。则不孝之罪。尤难自赎矣。玆敢抑哀忍痛。录出遗事一通。以遗我后昆。而神精消亡。有所及见者。而尚多遗漏。笔力短疏。有所欲言者。而未悉形容。俯仰惭惧。情亦戚矣。虽然记得昔年先府君撰次先王考家状。而曰或恐毫发差爽。若犯程叔子画真之讥。则将何以归拜于地下乎。辞意凛然。宛如昨日。今于府君之状。宁失之略而毋敢或溢者。盖欲追府君之训也。且其所述者。非小子之言也。乃宗党士友之所共言也。世之仁人君子。尚或矜谅而徵信之哉。甲午八月日。不肖孤趾秀泣血谨述。
重山斋集卷之七
遗事
高祖考 赠参判公遗事
公与赵泰耇,金一镜俱为切姻。痛其所为。早与之绝。当 肃庙末年。挈家隐居于瑞山田庐。及耇,镜两贼俱陷极逆。人多为公危之。亦有蚤夜伺公者。而见其
重山斋集卷之七
遗事
高祖考 赠参判公遗事
公与赵泰耇,金一镜俱为切姻。痛其所为。早与之绝。当 肃庙末年。挈家隐居于瑞山田庐。及耇,镜两贼俱陷极逆。人多为公危之。亦有蚤夜伺公者。而见其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1H 页
卓然不累。无以加祸也。于是湖中人士。皆服其先见之明。
夫人金氏。一镜之兄也。镜之诛也。夫人恸念本家。为之垂涕。公曰。彼汉之宜蒙显戮也久矣。大义灭亲。何恸之有。
在乡庐也。尝往邻舍。中道遭雨。而步履如常。不觉泥污新衣。人有惜之者曰。何不褰裳而骤进耶。公答曰。衣者身之章也。何可以沾污而损其威仪也。闻者叹其言之合理。
公诗格典雅圆熟。不失家庭规度。其挽大桥金参奉斗灿诗曰。君病支床我病危。不能奔走死生时。中年好结葭莩谊。此日哀吟薤露词。开寺旧游知几在。八峰新卜即前期。谢庭馀庆应流远。看取芝兰有四枝。尝脔可以知鼎矣。旧庄遗稿一册。今佚而不存。
公隐德不仕。言论风采。无得以详焉。盖虽避世韬光。而望重于亲友间。尝屡拟初仕而未蒙 点。又尝历入再从兄鸣岩公水原任所。阍人阻之。公即笞其阍人者。不见鸣岩公而去。鸣岩公闻之。后日笑谓公曰。阍人之禁例也。君之简亢。乃至于斯耶。观于此数事。亦可以想像其遗风也。
夫人金氏。一镜之兄也。镜之诛也。夫人恸念本家。为之垂涕。公曰。彼汉之宜蒙显戮也久矣。大义灭亲。何恸之有。
在乡庐也。尝往邻舍。中道遭雨。而步履如常。不觉泥污新衣。人有惜之者曰。何不褰裳而骤进耶。公答曰。衣者身之章也。何可以沾污而损其威仪也。闻者叹其言之合理。
公诗格典雅圆熟。不失家庭规度。其挽大桥金参奉斗灿诗曰。君病支床我病危。不能奔走死生时。中年好结葭莩谊。此日哀吟薤露词。开寺旧游知几在。八峰新卜即前期。谢庭馀庆应流远。看取芝兰有四枝。尝脔可以知鼎矣。旧庄遗稿一册。今佚而不存。
公隐德不仕。言论风采。无得以详焉。盖虽避世韬光。而望重于亲友间。尝屡拟初仕而未蒙 点。又尝历入再从兄鸣岩公水原任所。阍人阻之。公即笞其阍人者。不见鸣岩公而去。鸣岩公闻之。后日笑谓公曰。阍人之禁例也。君之简亢。乃至于斯耶。观于此数事。亦可以想像其遗风也。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1L 页
曾祖考卧岩公遗事
公自在幼少时。笃学不倦。其为诗。遒健典雅。功令之业。又极精工。并时侪流皆以为不可及。尝赴大科。至登合考而竟不中。永感以后。仍废举不赴。
笃于孝友。就养无方。或嬉戏于侧。酣歌于前。有老莱斑衣之欢。上有五兄。家业俱清寒。公每邀与同床。虽蔬食菜羹。必与之共。埙篪迭唱。乐而忘忧。
性喜饮酒。有客必命樽取醉。醉后谈论。亦摄以威仪。未尝有失。人皆叹服。
乡邻之来学者。诚心教导。多有成就之效。尝著史初千字。以训蒙士。
公姿性冲裕。气岸俊爽。论事至是非义理处。言议严正。操履坚确。有不以三公易介之意。虽数奇不第。终老田野。而湖中士友。皆服其行谊。敬而重之。
从祖僻轩公遗事
公天才绝人。自幼时读书。不过数三遍。便即成诵。长而攻苦力学。功令之业。亦臻其妙。
屡发解大小科。而俱不利于会围。退而与伯氏麓巢公镇日联床。讲磨书史。不知老之将至也。
乡里来学者。教诲不倦。不加严督。而谆谆成就。虽蒙
公自在幼少时。笃学不倦。其为诗。遒健典雅。功令之业。又极精工。并时侪流皆以为不可及。尝赴大科。至登合考而竟不中。永感以后。仍废举不赴。
笃于孝友。就养无方。或嬉戏于侧。酣歌于前。有老莱斑衣之欢。上有五兄。家业俱清寒。公每邀与同床。虽蔬食菜羹。必与之共。埙篪迭唱。乐而忘忧。
性喜饮酒。有客必命樽取醉。醉后谈论。亦摄以威仪。未尝有失。人皆叹服。
乡邻之来学者。诚心教导。多有成就之效。尝著史初千字。以训蒙士。
公姿性冲裕。气岸俊爽。论事至是非义理处。言议严正。操履坚确。有不以三公易介之意。虽数奇不第。终老田野。而湖中士友。皆服其行谊。敬而重之。
从祖僻轩公遗事
公天才绝人。自幼时读书。不过数三遍。便即成诵。长而攻苦力学。功令之业。亦臻其妙。
屡发解大小科。而俱不利于会围。退而与伯氏麓巢公镇日联床。讲磨书史。不知老之将至也。
乡里来学者。教诲不倦。不加严督。而谆谆成就。虽蒙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2H 页
学钝根。善于开悟。笔法精工。晚年手写经史子集。积成卷轴。字画如贯珠然。人皆叹异焉。
公性本恬澹。不规规于进取。中年便即废举业。家甚贫寒。而亦不留心于营产治财。只以诗酒消遣。有遗世出尘之意。
孝性出天。早失怙恃。常为至痛。丧馀号哭。哀动傍人。事继妣具氏。色养而孺慕。多有感服人者。
公之诗。清婉工丽。调格俱新。每一篇出。人皆传诵。文亦雅健精熟。有作者规度。少时著述。皆散佚无传。晚年箧笥中。只有一册馀存者。而又以休纸毁而他用。傍观惜之。公笑曰留此将安用也。有遗稿诗凡百馀首。文仅十馀首。皆出于人所传诵者。
公尝有咏松饼一律。人称绝调。又有打麦词。亦古而健。伯氏尝在 崇陵斋舍。诵传于邻僚宋参奉某。宋叹赏不容口曰。此非吾侪所可评品也。当归问于吾师也。宋即李参奉匡吕之门徒也。
公天姿恬靖。容貌端雅。每酒后谈论。风流溢发。人皆耸听焉。
仲父通德郎公遗事
公生而颖秀。文艺夙成。人皆以大阐期之。
公性本恬澹。不规规于进取。中年便即废举业。家甚贫寒。而亦不留心于营产治财。只以诗酒消遣。有遗世出尘之意。
孝性出天。早失怙恃。常为至痛。丧馀号哭。哀动傍人。事继妣具氏。色养而孺慕。多有感服人者。
公之诗。清婉工丽。调格俱新。每一篇出。人皆传诵。文亦雅健精熟。有作者规度。少时著述。皆散佚无传。晚年箧笥中。只有一册馀存者。而又以休纸毁而他用。傍观惜之。公笑曰留此将安用也。有遗稿诗凡百馀首。文仅十馀首。皆出于人所传诵者。
公尝有咏松饼一律。人称绝调。又有打麦词。亦古而健。伯氏尝在 崇陵斋舍。诵传于邻僚宋参奉某。宋叹赏不容口曰。此非吾侪所可评品也。当归问于吾师也。宋即李参奉匡吕之门徒也。
公天姿恬靖。容貌端雅。每酒后谈论。风流溢发。人皆耸听焉。
仲父通德郎公遗事
公生而颖秀。文艺夙成。人皆以大阐期之。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2L 页
孝友笃至。甚为父母所钟爱。既出后于牧使公。又以所事父母者移事之。牧使公极爱之。不幸早殁。两家父母哀伤忒甚焉。
尝自京而归觐于生庭。与生家伯氏同枢公联辔同行。中道酬唱甚多。铜津舟中诗。有飞鸿落水波千尺。归马寻山路万重之句。语甚警绝。但落水寻山字。无长远之象。未几而公遂卒。岂亦诗谶耶。
季父通德郎公遗事
公天姿精明。容仪秀朗。自在幼时。聪颖异常。甫踰期。在大夫人抱中。见行廊失火。即以手指之。火未及烧而旋得扑灭。实赖公之所指示也。人皆异之。
公文华夙成。不烦诃督而濡染家庭。自就工程。功令诸业。典雅清健。人以为早当成功。而屡解监试。竟未小成。自亲年七十以后。不忍远游。仍废赴举。惟竭力于左右就养。未尝一日离侧。邑宰金侯麟淳举公孝行。剡荐于营曰。早废科举。专意养亲。盖记实也。尝因亲教。一赴庭试。及入城而科期退行。只隔一旬。公又难于旷违。即以翌日发还。人多挽之而不暇顾也。
孝友根于天性。在亲侧。先意承顺。色养备至。所居远或五六里。近或数帿地。必晨而往。昏而归。虽祈寒暑
尝自京而归觐于生庭。与生家伯氏同枢公联辔同行。中道酬唱甚多。铜津舟中诗。有飞鸿落水波千尺。归马寻山路万重之句。语甚警绝。但落水寻山字。无长远之象。未几而公遂卒。岂亦诗谶耶。
季父通德郎公遗事
公天姿精明。容仪秀朗。自在幼时。聪颖异常。甫踰期。在大夫人抱中。见行廊失火。即以手指之。火未及烧而旋得扑灭。实赖公之所指示也。人皆异之。
公文华夙成。不烦诃督而濡染家庭。自就工程。功令诸业。典雅清健。人以为早当成功。而屡解监试。竟未小成。自亲年七十以后。不忍远游。仍废赴举。惟竭力于左右就养。未尝一日离侧。邑宰金侯麟淳举公孝行。剡荐于营曰。早废科举。专意养亲。盖记实也。尝因亲教。一赴庭试。及入城而科期退行。只隔一旬。公又难于旷违。即以翌日发还。人多挽之而不暇顾也。
孝友根于天性。在亲侧。先意承顺。色养备至。所居远或五六里。近或数帿地。必晨而往。昏而归。虽祈寒暑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3H 页
雨。未尝或废者。殆三十年。或值病未进。则辄伤怀垂涕。为孺子慕。前后居忧。年已衰谢。而哀毁过制。日必上墓。墓地极高峻。而终三年未尝或阙。事伯氏同枢公。如事父母。日必同会一堂。欢意融洽。一言一事。必禀以行之。事有难处。尤从容陈告。未尝少忤。或有故未会。则亦必以赫蹄替伻问候。得异味。虽菰果之微。必分而共之。
壬午病笃。不能起居。伯氏就而问之。公辄掩泣疚怀。伯氏戒之曰。何为贻我以戚也。公即垂泪谢之。自其后对伯氏。更不作戚容。以笑语慰解焉。
公少时性颇亢厉。不能容人之过。及至晚年。接人乃更温和。人有问于伯氏曰。某以何术而致此乎。伯氏曰。是工夫之力也。
族兄醴泉公(馨秀)遗事
公孝性甚笃。每早朝盥栉衣冠。来侍承旨公。默无言笑。而洞洞属属。如不胜衣。有所应对奉事。便先意承志。视于无形。听于无声。晚年尝谓余曰。孝子之事亲。若佞人之善于谀令承顺也。此实体验之言也。
承旨公姿性严重。教公必以义方。虽燕居闲处之时。未尝假以辞色。尝闻于家庭。承旨公于夏夜凭几而
壬午病笃。不能起居。伯氏就而问之。公辄掩泣疚怀。伯氏戒之曰。何为贻我以戚也。公即垂泪谢之。自其后对伯氏。更不作戚容。以笑语慰解焉。
公少时性颇亢厉。不能容人之过。及至晚年。接人乃更温和。人有问于伯氏曰。某以何术而致此乎。伯氏曰。是工夫之力也。
族兄醴泉公(馨秀)遗事
公孝性甚笃。每早朝盥栉衣冠。来侍承旨公。默无言笑。而洞洞属属。如不胜衣。有所应对奉事。便先意承志。视于无形。听于无声。晚年尝谓余曰。孝子之事亲。若佞人之善于谀令承顺也。此实体验之言也。
承旨公姿性严重。教公必以义方。虽燕居闲处之时。未尝假以辞色。尝闻于家庭。承旨公于夏夜凭几而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3L 页
卧。公适过于前。偶然衣触于冠。冠遗于地。承旨公便为之挞楚曰。虽在昏夜之中。苟有敬亲之心者。不如是也。傍观者意谓承旨公或为过度也。且承旨公常以公为不能敏悟也。及至中年。先君子尝问于承旨公曰。某今何如。承旨公便逌然答曰。此儿今则为成器。庶几知其不义则不为也。盖深许之也。先儒谓曾子竟以鲁得之。不亦信矣乎。
族叔三嘉公(秉源)尝谓余曰。日后有事。必议于德夫也。德夫必不以不义导人也。细谷从叔(定源)常曰。德夫言行笃实。一日之间。必有可以编入于小学者。晋州族兄(谦秀)尝曰。人家子弟能善于继迷者。得如某兄足矣。
公笃于奉先之仪。初任龙仁也。以薄况馀资。经纪屡世墓石。曰石不必丰也。小石为表。犹贤乎已也。其于奉祭也。一动一静。罔或不敬。足令在位观感。盖一遵承旨公家法也。
在沃川时。尝就宿于余。余所居与先君子寝室。只隔一屏障矣。公与余间话。亦低声缓语。其进烟草也。虽夜必半拓窗户。向外而吸之。不使烟气转入于老人所住处。其敬谨之意。蔼然可掬也。他客之来。盖未见
族叔三嘉公(秉源)尝谓余曰。日后有事。必议于德夫也。德夫必不以不义导人也。细谷从叔(定源)常曰。德夫言行笃实。一日之间。必有可以编入于小学者。晋州族兄(谦秀)尝曰。人家子弟能善于继迷者。得如某兄足矣。
公笃于奉先之仪。初任龙仁也。以薄况馀资。经纪屡世墓石。曰石不必丰也。小石为表。犹贤乎已也。其于奉祭也。一动一静。罔或不敬。足令在位观感。盖一遵承旨公家法也。
在沃川时。尝就宿于余。余所居与先君子寝室。只隔一屏障矣。公与余间话。亦低声缓语。其进烟草也。虽夜必半拓窗户。向外而吸之。不使烟气转入于老人所住处。其敬谨之意。蔼然可掬也。他客之来。盖未见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4H 页
有如此者矣。
尝见壁上。亲书揭小学柳玭训子书成立如升天。覆坠如燎毛。此言尔宜刻骨数节语。此言人孰不知。而若公之为则与他人自别。真所谓训子见于纯深者矣。
其于接人。无贤愚贵贱。一以庄敬。若不可犯也。及其接语酬酢。则娓娓周详。各尽其情焉。见人不善者。不直视。尝以事到权宰家。主人适出外。其子少年有放而怠者。公不与语而归。主人归而闻之。使其子诣门谢之。公拒而不纳曰。归去。且跳踉放恣也。何以吾为见也。一日之内。至三度及门。负荆请罪。则始许入见。峻责而送之。
戊寅己卯年间。公解绂家食者已累年。余尝与公间话曰。桂坊一窠。竟无以兄举拟者。世道可惜也。公曰。先人与王考。皆曾经桂坊。桂坊亦何必为门户荣乎。第我是在京之季麟也。季麟是在乡之我也。何可议到于春桂坊乎。盖余于是时。亦未经春坊故也。后果闻朝廷有言桂坊须用某人者。春桂坊诸员。一辞塞之曰此人可苦客也。其后调用若晋州之大治。仆正之清选。皆出公议。而至于桂坊则一不照拟焉。未可
尝见壁上。亲书揭小学柳玭训子书成立如升天。覆坠如燎毛。此言尔宜刻骨数节语。此言人孰不知。而若公之为则与他人自别。真所谓训子见于纯深者矣。
其于接人。无贤愚贵贱。一以庄敬。若不可犯也。及其接语酬酢。则娓娓周详。各尽其情焉。见人不善者。不直视。尝以事到权宰家。主人适出外。其子少年有放而怠者。公不与语而归。主人归而闻之。使其子诣门谢之。公拒而不纳曰。归去。且跳踉放恣也。何以吾为见也。一日之内。至三度及门。负荆请罪。则始许入见。峻责而送之。
戊寅己卯年间。公解绂家食者已累年。余尝与公间话曰。桂坊一窠。竟无以兄举拟者。世道可惜也。公曰。先人与王考。皆曾经桂坊。桂坊亦何必为门户荣乎。第我是在京之季麟也。季麟是在乡之我也。何可议到于春桂坊乎。盖余于是时。亦未经春坊故也。后果闻朝廷有言桂坊须用某人者。春桂坊诸员。一辞塞之曰此人可苦客也。其后调用若晋州之大治。仆正之清选。皆出公议。而至于桂坊则一不照拟焉。未可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4L 页
谓为官择人也。
壬申除沃川守。诣 阙谢恩。有掖隶者。以前例上下事来言。而辞气颇不逊。公凝然不答。及出 阙门将乘马也。掖隶者随来。乃手犯公袂。若将挽住者然。公为之慨然曰。此果一世变也。还家脱朝衣。便呈辞状于该曹。于是都下哗然。大臣金公载瓒白于 上许其递。以存纪纲。过数日。特命仍任。而罪厥掖隶者。(公尝与余话此事曰。方自肃章门出金虎门。缓步徐行而熟思之曰。官职去就与下隶纪纲。孰重孰轻。转见纪纲为重而去就为轻矣。及其执袂之后。更不待商量而决之矣。)
壬申春。西贼方炽。公尝来见余于恒谷寓舍。自袖中出示京书一纸。即西报也。余曰。寇日深矣。若或远及于此则谓之奈何。公便答曰。此郡只有一断头将军而已。更有何言也。盖有分死素定之意。非偶然酬酢也。
尝言韩掌令浩运忠义殉节事。咨叹不已曰。以定州人。当此时立此节。真奇士也。秉彝之性。无间遐迩。世间不可谓无人也。
公于为政。必先正其纲领。凡莅讼处事。绝无机关之意。惟以义理为准。故始若局而不通。而终必确乎不拔。巧者不能售其奸。诞者不得尽其辞。是以凡一经
壬申除沃川守。诣 阙谢恩。有掖隶者。以前例上下事来言。而辞气颇不逊。公凝然不答。及出 阙门将乘马也。掖隶者随来。乃手犯公袂。若将挽住者然。公为之慨然曰。此果一世变也。还家脱朝衣。便呈辞状于该曹。于是都下哗然。大臣金公载瓒白于 上许其递。以存纪纲。过数日。特命仍任。而罪厥掖隶者。(公尝与余话此事曰。方自肃章门出金虎门。缓步徐行而熟思之曰。官职去就与下隶纪纲。孰重孰轻。转见纪纲为重而去就为轻矣。及其执袂之后。更不待商量而决之矣。)
壬申春。西贼方炽。公尝来见余于恒谷寓舍。自袖中出示京书一纸。即西报也。余曰。寇日深矣。若或远及于此则谓之奈何。公便答曰。此郡只有一断头将军而已。更有何言也。盖有分死素定之意。非偶然酬酢也。
尝言韩掌令浩运忠义殉节事。咨叹不已曰。以定州人。当此时立此节。真奇士也。秉彝之性。无间遐迩。世间不可谓无人也。
公于为政。必先正其纲领。凡莅讼处事。绝无机关之意。惟以义理为准。故始若局而不通。而终必确乎不拔。巧者不能售其奸。诞者不得尽其辞。是以凡一经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5H 页
处决者。交承之后。更无翻案者。尝与诸吏约曰。尔辈欺罔。吾何能尽察也。但有现露者。必罚无赦也。故吏之作奸者。常惴惴然。如将抵罪。其无罪者。亦献诚而服勤焉。
在沃川时。值甲乙荐饥。捐廪设赈。尽心抚摩。境无填壑者。公纳亦趁期无滞焉。监司亦为之敬待。每岁报灾。必得准俵。监司常言及牛赎事。公便答曰。郡事有下官在矣。更不以一牛赎报营。严于戢盗。盗有情节甚恶者。多杖毙焉。虽当荒岁。而境内无穿窬之患。
在醴泉时。有悖民以厥父罪死于官。被发入庭。谓将报雠。公凝然不动。即出坐厅上。交椅而谓之曰。尔能刺我则刺之也。悖民者便缩伏唯唯焉。公即据理严责。而以法照律焉。在庭吏隶见当日景色者。莫不战栗惊服焉。
素性澹泊。服食器物。一以俭约为主。至于财用。有非其义非其道。则一介不与人不取人之像焉。所佩一犀刀。殆四十年。其室已弊伤矣。而犹补葺而置之曰。此是先人之所佩也。自沃川归。尝见所进朝馔。只有一楪肉酱。曰是亦足以佐饭矣。何用官供方丈为哉。下人辈有所馈。即以其所馈者。换买市上物以偿之。
在沃川时。值甲乙荐饥。捐廪设赈。尽心抚摩。境无填壑者。公纳亦趁期无滞焉。监司亦为之敬待。每岁报灾。必得准俵。监司常言及牛赎事。公便答曰。郡事有下官在矣。更不以一牛赎报营。严于戢盗。盗有情节甚恶者。多杖毙焉。虽当荒岁。而境内无穿窬之患。
在醴泉时。有悖民以厥父罪死于官。被发入庭。谓将报雠。公凝然不动。即出坐厅上。交椅而谓之曰。尔能刺我则刺之也。悖民者便缩伏唯唯焉。公即据理严责。而以法照律焉。在庭吏隶见当日景色者。莫不战栗惊服焉。
素性澹泊。服食器物。一以俭约为主。至于财用。有非其义非其道。则一介不与人不取人之像焉。所佩一犀刀。殆四十年。其室已弊伤矣。而犹补葺而置之曰。此是先人之所佩也。自沃川归。尝见所进朝馔。只有一楪肉酱。曰是亦足以佐饭矣。何用官供方丈为哉。下人辈有所馈。即以其所馈者。换买市上物以偿之。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5L 页
承旨公自延安递任也。有钱八百两。弃而不问焉。官吏既不敢还纳。亦不敢乾没。及承旨公捐馆也。吏以其钱请纳于公。公曰。先令监之所不问也。吾何敢受之乎。便谢而却之。人谓有是父。有是子也。
余以司书入 书筵。讲孟子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章。辅德洪羲俊以上番陈文义曰。知我罪我是二人。知我者君子。罪我者小人也。余则曰。知罪同是一人。同是君子也。上番不以为然。出而示异同条辨中吴氏程说。曰先儒所言如此也。盖上番文义。实出于吴说也。若余则只是蒙学于家庭而为先入之见也。非有所讲究也。及见吴氏之说。亦不能强辨。只答曰徐当更思云矣。于是此说播外。若性老(存秀),子岗(凤秀)诸兄及洪尚书诚伯(奭周)。皆主上番说。独公与益之(谦秀)兄。与余意合。公主张尤力曰。则无论注说之如何。而且看孟子本文。义理已明白无疑也。后见沙溪先生经书辨疑。论此章曰吴说恐非。余于是深服公之精识。自得笃信。沕合于先正定论也。余品性浅薄。而慕公特甚。盖欲观感厚德。为弦韦矫揉之方。而气禀所拘。竟未能学其万一也。公乃爱余殊深。频赐诲言。余在春坊时。宾客有误解经义者。上
余以司书入 书筵。讲孟子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章。辅德洪羲俊以上番陈文义曰。知我罪我是二人。知我者君子。罪我者小人也。余则曰。知罪同是一人。同是君子也。上番不以为然。出而示异同条辨中吴氏程说。曰先儒所言如此也。盖上番文义。实出于吴说也。若余则只是蒙学于家庭而为先入之见也。非有所讲究也。及见吴氏之说。亦不能强辨。只答曰徐当更思云矣。于是此说播外。若性老(存秀),子岗(凤秀)诸兄及洪尚书诚伯(奭周)。皆主上番说。独公与益之(谦秀)兄。与余意合。公主张尤力曰。则无论注说之如何。而且看孟子本文。义理已明白无疑也。后见沙溪先生经书辨疑。论此章曰吴说恐非。余于是深服公之精识。自得笃信。沕合于先正定论也。余品性浅薄。而慕公特甚。盖欲观感厚德。为弦韦矫揉之方。而气禀所拘。竟未能学其万一也。公乃爱余殊深。频赐诲言。余在春坊时。宾客有误解经义者。上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6H 页
番新老兄(在秀)则只曰。臣之意。与宾客不同也。余则以婉辞告之曰。骤看外面若如此。而细究文理则不如此也。公闻而责之曰。君以新进锐气。何可为首鼠之论乎。余谓非独一文义也。此可为终身之箴也。尝谓余曰。当官处事。最忌㬥怒。君性精锐。须以此为戒也。仍曰官庭禁杖之令。极似不紧。而禁杖呼唱之顷。亦有反覆商量者。此亦不为无助也。余深叹其言之有理。尝阅余增广会试策。有含章蕴奇之士一句。公笑曰。此是君之所自道耶。余拜沃沟守。谢恩入城。公就见之曰。得一县如斗大。其乐矣乎。及余莅任也。有书则辄有勉戒语。 翼宗代理之己丑秋。余以入城数日。前望添书代点。拜弼善。公书贺之曰。衰宗有此特恩。极与有荣也。盖所垂教。或规警焉。或讽谕焉。或亲爱焉。罔非至意。顾今日。孰有爱我如公者乎。
公尝撰承旨公遗事。晨夕蕴绎。一言一句。必思稳当乃已。受墓文于领府族兄(时秀)及中洲大父(直辅)。而犹以为未尽形容。尝属余与益之兄。更加点化焉。孝思不匮。盖欲其尽善尽美也。尝谓余曰。状德文字。所贵乎画出气像也。仍出俞文翼公(拓基)所撰东溪公志文读之曰。为文当如是也。絅愚兄弟。今以公遗事
公尝撰承旨公遗事。晨夕蕴绎。一言一句。必思稳当乃已。受墓文于领府族兄(时秀)及中洲大父(直辅)。而犹以为未尽形容。尝属余与益之兄。更加点化焉。孝思不匮。盖欲其尽善尽美也。尝谓余曰。状德文字。所贵乎画出气像也。仍出俞文翼公(拓基)所撰东溪公志文读之曰。为文当如是也。絅愚兄弟。今以公遗事
重山斋集卷之七 第 436L 页
属余。余固不敢善言德行。比事属辞。只以平昔所见闻。叙次如右。而若日用内行之实。又非亲所睹记者。则俱不敢想象揣摩而书之矣。但其所书则必懋纪实。有约而无溢。盖不忘公平日谨严立言之意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