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山斋集卷之三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x 页
重山斋集卷之三
 书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15H 页
上刚斋宋先生(稚圭○己丑)
向日之拜。经年承诲。仰瞻德容。韶华胜昔。归来充然。若有所得矣。榴晖方永。伏问迩来。静养道体神祐贞吉。区区旋切伏慕之至。侍生无挠还庭。庭候幸无大损耳。绍贤碑文。重违下教。敢以管见。略用删润。而既非尤翁大手。又乏溪老神识。则其为半上落下者决矣。悚仄悚仄。第赐取览。其所未妥者。痛加绳削。俾得愈改愈好。且因来便。略赐教及。如何如何。斯院文字。尽不可草略也。不知士友中孰有可以商确者否。如洪尚书,金安边诸公。是词垣钜工。若得往复论辨则幸矣。窃见前辈先贤。每于此等大文字。不惮乎参證点化。盖以体重而心公故也。僭易及此。并乞谅照。
答李致尊(道在○甲午)
至冱风雪。更问令仕候动止万卫。为官择人。古道也。当官尽职。吾分也。令公閒处几年。一出而当久任责成之地。庶可以不负所学矣。宿斋进讲。日亲 温文。想必有薰陶渐染之妙矣。望风引领。何敢暂谖也。窃谓辅导人主。莫大于格心。况今 尺衣渐长之时。尤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15L 页
当用小学蒙养之方。要使日用动静之际。先辨内外宾主之别。不为十寒众咻之所移。则过此以往。自当有无限好事。若课书讲文。固是面前事业。而犹属第二件矣。盖帝王之学。当以正心诚身为重。而不当以章句文章为主矣。凡于课讲处。每将文义。推到于上等地位。切勿区区于寻数句读之间。或致拘迫厌烦之患。且于讲读之外。每将好个说话。以为诱掖兴劝之资则幸矣。惟玆数段。泛言之则只是常谈也。深究之则实有妙理。浅陋管见。实有平昔耿耿者。未尝敢向人开口。而聊以私告于执事。未知如何。虽然此皆徒言耳。朱子曰。欲得吾君好。先要吾身好。此果大议论也。且如直道而行。出门有碍。及出者难工诸训。俱是真切经历语。以令兄之高识远见。想于此等处。已有朝夕惕厉者矣。同僚中亦有可以助成我有为之志者否。临书倾倒。尽出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之情也。并祈谅照而一一复教。更勿以溺职添病等字。为循例饰让之辞。至仰至仰。罪人忍经终祥。俯仰忽忽。廓无所归。此生此痛。何时可已。病又添痼。转到难医。死固宜也。而只恨不死而支离矣。
与李左甫(翊会○乙未)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16H 页
应顺遗事。果已垂念耶。此友此事。恐执事不得以辞其责矣。其人已矣。而念其志行皎然。终不忍泯没也。向见致尊。谓以凡在朋友之列者。各以所见收拾其一二。若诸集语录㨾。合以成编。以俟立言者采择可也。尊台亦以为然而许其收录矣。不如是则后事凄凉。无人担当。必将泯没而止耳。第其自幼至少。详其本末。又莫如台监矣。且常见此等事。每患于因循未就。此所以面告书渎而不知止者也。
与李左甫
先志一篇。雅重精丽。掷地金声。足以不朽千古矣。盥读百回。字字铭感。签改句语。顾玆颛蒙。何敢赞一辞也。第念郑重之教。不耻下问。意甚盛也。管蠡浅见。亦不害各言其志。故玆敢略用点窜。或削或增。既为傍签。且具夹纸。以俟裁择焉。盖碑志文字。叙事须切实。宁过于简而毋或衍也。缀文贵简严。宁过于法而毋或滥也。执事之文章。固已兼之矣。而生之所仰质者。亦敢窃附于此义。庶蒙恕照耶。且闻先正之训曰。愈改愈好。更望改之又改。俾入于尽美尽善之域耳。
三张第六行生民以下数行所改者。盖有多少商量。诚以先人平日志事。常以馆阁民社军国诸事。视为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16L 页
己分而留意而已。若胸中石画。一切潜究。当事倚办诸语。恐失平日本色耳。叙事只要无过无不及。故改之如许。庶免差谬之归耳。既删本文数行。则下文接续。更不可无措语。故更添入虽閒居野处等字。幸望细谅。
三张第十五六行粹然一出于正。自非大贤以上。未敢容易议到。人之不谅。或谓之溢美。则不亦未安乎。父母称孝。则已见于上段叙事之中。亲串服其义。则且在于下段乡党畏彦方句语中。此文体段。已极简严。恐不必叠论也。且起语以学问一事。则似当略叙文行一节矣。故改以家传诗礼。行笃孝悌。不以利疚。不以贫戚十六字。盖诗礼孝悌等字。非不叠论也。而如是略言。似无所妨耳。未知如何。
三张第十七行罕字。先人平日盖于城府罕入矣。亦未尝绝迹也。今以与官府不相干涉。而书以绝德公之迹则似稍爽实。故绝字改以罕字。且上段以未尝以学问自居发端。则在下段当有结语。故改以夷考其端十三字。不独为彻上彻下也。莫非学问一事。又是总论之不可阙者故耳。
四张第十行以下改本。此是总论处。煞当入商量。盖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17H 页
祐善云云。用之祭文家状等字则可矣。至墓文总论。则恐不必以此断案。且此等语。只是他人慨惜之意也。念惟先人晚年气像。实有乐而不忧。不怨不尤之意。又克享大耋之年。处达尊之境。所谓祐善之理。似若在此而不在彼也。故改本中所添入老而好学以下数行语。窃附乎总论全体之义。士友之及门薰炙者。其言亦以为然矣。未知如何。伏乞细谅而批赐焉。铭语信古雅切实。蔑以加矣。第有数语未稳处。略有所改。盖蒲轮不转一语。恐非本色。故并与蕙帐一句而删去。一壶千金。没而后思。极其揄扬叹惜之意。而此亦恐非本色。故改以怀宝遁世昔人所悲。下语如此。庶可为总论结语之体。且不失立言懋实之义耶。
与金维诚(博渊○丙申)
鍮舍盍簪。耿耿在心。何尝暂谖也。一自士肯下乡。阻如涯角。倍切怅望。而每想兄比邻联床之乐。尤不胜黯黯神往矣。岁聿其暮。省候际时珍旺。比来读何书。作何工夫。恨不得日亲几席。款听奇伟之论也。此世何时。吾侪何人。若执事之任重道远。似是天意也。积阴潜阳。理无终剥。实幸于吾而亲见之矣。向来讲论。所以开发蒙蔀者多矣。常谓老兄才气卓荦。长于高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17L 页
明发越。而或欠于沉潜缜密。若晦翁之诫南轩者。故辄以伤于快奉规矣。及承多少诲谕。识透理到。浅见骤闻。茫若望洋。寻常说绎。不觉叹服。窃意此不独天品之过人。似是静养玩赜。精思妙契之效也。气质用小。学问工大。晦翁果不我欺哉。更愿益加勉励。交修并进。一以晦翁蚕丝牛毛海阔天高。尤翁豪杰英雄战兢临履为准焉。则此实斯文之幸也。意中诸益。间得几度合席乎。每见近世学者。始也自得。终焉自信。毕竟只成就固陋穿凿㨾子。此非姿之不美也。非业之不专也。只缘无师友讲磨之力。便有南越纛屋之患耳。有不学。学而不免此患。则终无由进得第一等地步。老兄亦尝念及于此而为之永叹否。惟学逊志。颜子以多问于寡。以能问于不能。有若无。实若虚。决不若是之沾沾自足。不求益而须成也。此是吾儒家终身事业。其可忽乎。端居深念。临笔漫及。盖亦不能无望于有志之诸君子耳。凡我朋友各当讲学。必以古道相期。而不落近世窠臼。则过此以往。自当有无限好事。岂不为吾道之大幸。惟执事可以闻此。须勿轻以语人也。不知者必以我为妄人也。
  别纸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18H 页
曾论雪溪录。愚之所扬之者。自以为不无管见。而其言则果不称停矣。兄之所以抑之者。似为救我一偏。而其所言恐亦过中矣。一扬一抑。俱非讲学之道也。要之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依兄言删成数三卷文字。则是实君子成人之美。隐恶扬善之好德也。顾我昏昧。未敢财择。以兄峻识。一见如辨黑白。苟得下手。当不过旬日间事耳。此事前已面托矣。幸更入深量而亟图之也。若其取舍则或付签。或圈朱于本册。俱无所妨矣。盖惟此人。以穷峡微门。能自得师。隐然以天德王道为心。决非拘儒俗士口耳蹈袭之比也。前辈所谓间世奇才者。庶几近之矣。有此人有此学。而终不得后世之子云尧夫。则不亦可惜欤。际此大寐莫醒气宇厌厌之日。尤当引而进之。以警一世之耳目矣。若其句语论议之有多少疵累者。只是见未透力未逮学未成之致也。非其志之罪也。从古儒者亦多有有志未就。见其进。不见其止者。苟其本领之既正也。言语之近道也。则不可以寸朽而弃全材也。况其所著非成书也。只是其门徒收拾零碎断烂于寸楮乱藁之中者。宜其乱而不整。驳而不精矣。此等处政合参恕。不当置之于不足与论之科矣。未知盛意更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18L 页
为如何。
与金维诚
吾辈情面。固不系书有无。而有书而喜。无书而怅。亦情之不能已者耳。弟之无书已久矣。一是渐懒笔研。渐省言语也。一是有书则每患言不尽意。只若寒暄人事而止。还不若无书之为愈也。一是有书于士肯。则只信雷照。不用别幅多作字也。然而古人则必不如是。此所以有便无书。每不禁惘然耳。远辱华笺。垂谕勤挚。兄之爱我。有胜于弟之慕兄而然耶。奉读慰泻。如接面谭。始信有书果胜于无书也。书后又属秋序矣。清蝉在树。怀仰益切。侍馀道况。际益卫重。多少衰相。亦理之常。第比我十年前气血。则似是过语。老兄清修充养。宁若我蒲柳先零耶。贱状以若早衰。遽作回甲老翁。孤露百感。转益难聊。不知昔人当此。果复作何如怀也。春夏粗安。入秋暑感。见方委苦。亦分也。殊用闷怜。顾惟冗懒。百不犹人。而每接来书。策励眷眷。有若可与适道者然。虽此病昏。亦觉警惕而内省多愧。只增骇汗。比来所业。果在何书。何不示及耶。弟则无可告语者。杂抽案书。涉猎看过。只为闲界消遣之资。近当科期。或有秀子来问七言诗六字赋。聊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19H 页
与之酬酢。此何足云云也。向来一解。真是少年丛中出一口气。闻做引表大篇云。纵于会围。已属山外。而老笔犹健。亦可贺也。士肯洛第调况。殊可念也。秋事庶望有秋。是足可赖耶。来谕所谓稍有志槩。穷饿拂乱云者。深可叹息。历数古今。此只是大家运气所关也。至于艰难增益。天之所使云者。固是孟子格言。而晦翁亦不曰圣贤豪杰。只恁么死了底何限耶。得失一付之天。进修惟在于我。毕竟做得处。只将俟后世之子云尧夫矣。盖不独文字为然也。年来看书。渐觉得圣贤真不我欺。世人与我相违而已。比有数事可供一笑者。昨秋方伯因赈救问策。故书送荒政十条。今春本官因绣关问邑弊。故又录上军田籴三条。所言虽极迂阔。亦颇切实。而都归于空言无施。其不入时㨾。大率如此。晦翁所叹说将不下者。亦可类推矣。此事宁不可笑耶。匹夫片言。尽如鸿毛。而举隅反三。世道可知。国家何赖。民生何依。言之苦痛。谓之何哉。俯仰人世。万念俱灰。犹有名山一念。消铄不得。如枫岳一行。真是平生重债。少也只俟天借其便矣。今其左矣。年益迈矣。差过数年。将为老牛之鞭不堪矣。切欲卖薄田办行具。或秋或春。轻装飘然而往。独无会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19L 页
心人可与之同行者。所思者惟老兄从兄弟与执令耳。以东伯为山中主人。似不至落莫矣。子七有宿约。而此友今日行止。似不得任便矣。第玆奉告。幸与肯从执友相议。为之指示方略。亟谋所以联辔之计也。人谓老妄。吾固不辞矣。小孙亲事。要当以冬春过行。了得此事。则向平五岳之游。此又其时也。所恨者苦无夫子乘桴。子路能从之气像耳。不知天果遂吾意否也。子七遽当丈席地位。任大而责重矣。吾侪久要一喜一忧。不胜憧憧。来书传去。谓将从近奉谢云矣。
答宋子七(来熙○丁酉)
㥘寒吟病。倍切耿耿。即伏承覆札。惊慰殆若吹律。治声所闻。吾于兄岂欲献谀耶。如其有疵。宁不贡愚欤。声闻之过情。从古而然。况今污俗。苟有一善。果有过誉之患。在兄而言。固当逊谢不居。而自我而言。则所以诚心喜之者。一是以病俗之意而拭目也。一是以素期之心而幸中其言也。第有名无实。君子所诫。何以畀之。诗人所叹。所希益懋制锦。以副四方之望耳。二册批评。倥偬之中。有此精察之工。尽用敬叹。况诸条所云。实多开释。疑晦处略告夹纸。更赐镌诲如何。
  别纸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0H 页
楔约诸签。一一的当。依示改补也。分类诸条。皆是可言之处。槩是曾所入量者。可见所见之略同也。天道地道之各编。六官之删去固无妨。而但天地道只当统会于天地。天地则当统会于理气中矣。若以天地为各编。则便若汇语类苑之题矣。不立六官。而列书治法则似为散漫。且六官是经文之题。故分为诸小目。似为详明耳。未知如何。性命之性性情之性。果各重叠。而但凡论两性字。语脉各异。故凡性理大全程书分类诸书。各以两性字分入于两处矣。此则似无大段拘碍耳。仁义礼智与四端七情。果为叠语。而第观分类所编。亦既曰仁。又曰仁义礼智。又曰仁义礼智信不嫌其重复也。盖以立言之各殊故也。四七则第欲以小目附之。未知如何。家道编云云。来示尽当。此条始以人伦名编。而并入君臣师友矣。多有拘碍相妨处。故以今本为定矣。以大体则来谕尽平正。谨当以旧本改之。但不必曰人道也。只当曰人伦而已。处家一条。不必以大目也。只当各为一编。而但家道几尽入于人伦条。是可欠也。异端之别为一编。加之圣贤之上者。盖以明正学辨异端为次。而会极于圣贤也。凡诸书类次。亦多如是者矣。然而来示亦平顺。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0L 页
第当更入商量而处之耳。盖此书之义。大体略寓学问次第之意。性理之为首。以头脑也。学问固当为次。而学问编中诸目。亦槩以学问次第序之。至于人伦则是大节也。当次于学问也。若处家接人处世治道。则亦各顺其序矣。异端则为学者在所当辨也。圣贤则会极归极而为终条理也。若历代则只是圣贤附录也。杂类则只取无甚关不可类者。又为附录。若语类之附杂类焉耳。管见大槩如此。而安知其一一合理也。第入深谅而更教也。临笔不可尽意。都俟一面承教而定之耳。多少节目可添可删者。不止于此矣。
答宋子七
新除固知倘来。而转入窄径。不暇为世道贺。而先为相爱者忧耳。此事乃从古圣贤及先正诸老先生。所已经历而措处者。今日后学。更有何别般道理也。学业则惟明体适用。出处则惟霁行潦休耳。世事虽千变。而吾道则一而已。区区所希。先见古意。益笃旧学。以为 国家斯文之耿光耳。虽然非言之艰。行之惟艰。若乃斟酌时宜而不失其正。则亦惟在穷格上用工矣。目下事。想已讲之熟矣。要之明窗看书。嚣嚣自乐已矣。重违勤教。略玆奉复。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1H 页
与族兄益之(谦秀○庚子)
积久怅慕。转欲心痗。真是终不可谖者耳。岁新月换。伏惟体事对时康旺。连凭来音。伏闻鬓发皓然。非复昔时云。此果古今公道耶。俞妹丧事。久犹惨怛。衰年疚怀。不瑕添损。田兄应弟次第归土。处世都如一梦。不知此生此梦。何日可觉也。弟回甲。又添一齿。孤露百感。只欲无讹而已。晋阳往事不须言。晦翁谓南轩曰。世间人口。无真是非。屈子赋曰。谣诼谓予以善淫。自昔伊然矣。谓之何哉。念惟至愚不肖。偏被先叔主教育之眷。名为叔侄。义实师生。尽若河汾所谓通于夫子。受恩罔极者。而孤陋屏蛰。既不能小承厥志。顾今老病将死。竟无尘刹之报。果是古所云行负神明者。每一念至。有汗沾背。始于昨年。略具数亩祭田。为助四五世祀需。盖积费心力者也。既效微诚于我祖考。则亦敢后我师门乎。拟将土物地产。岁课赍送。用表区区之意。物虽至薄。而亦出于如丹此缣出自机杼之义也。今春拟一见金刚。行当入城。且拟一拜叙蕴矣。岁俭路梗。天使尼行。面诉既无路。玆以一斗枣一死雉封上。幸乞谅纳。助用于四月忌辰。如何如何。言之怆痛。临楮涕零耳。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1L 页
与金士明(在诚○庚辰)
归自岭外。覆疏留案。实慰阻怀。少弟峤行。旬有五日始返。历见直指。转入海印。又与草溪老相会。做几日讲话。归见亲候。不至大损。而当暑以来。宿患频作。且夏月调供。尤不称情。私切闷隘。时雨慰洽。象占大有。公私万幸。而眼前调度。力穷竿步。恐有今年冻杀。教人吃明年大碗之虑。好笑奈何。伯有同游既久。益觉奇爱。使肆力充养。则其进盖未可量。其病状亦幸不至添苦矣。李老决非俗儒口耳之学。第恐其太多自得之味。或有杜撰之意。是可欠耳。未知自大眼目见之。果以为何如也。
答朴稚明(始阳○庚子)
路阻千里。序尽三秋。别意惘然。虽在百扰中。未尝不耿耿。未委省奉棣况连佳。秋事登场。日亲灯火。此时景象。森如在眼也。向见章汝书。闻作数日佔毕之业。又将三馀。约会于书斋云。种种欣慰。不胜神𨓏也。此一行作吏。饱受苦况。弊局百度。果古今所未闻。将此衰气。尽无整顿之望。姑此忍注做去。盖有所待者。如不如意。则不忍为自我毁划。只将以渊明一赋。为归宿地耳。所幸一览枫岳。亦以六十翁病躯。遍踏万二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2H 页
千峰。尽觉夬活也。方自山中归。旷务纷如。拨忙略草。
与洛中诸公别纸(庚子)
近方买得一屋子。设为书斋。为学徒肄业之所。其地则即鄙居邻洞。名曰云谷。山间静寂。颇有林壑溪涧之趣。其舍则外内茅茨。凡六七间。仍与同志诸士友。同修契事。名曰文会契。亦有议定约束矣。有斋而不可无号。故名其斋曰千百斋。取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义也。其窗曰主一寮。取敬字也。其轩曰益三轩。取友道也。其阁曰藏万阁。取古人欲藏万卷终身啸咏之语也。其门曰不二门。取退溪色不入书不出之训也。诸篇大字则已受来于左甫台丈矣。此间不可无执事一言。千万下谅。副以一段文字。俾为村秀才子模范之资。且永为山中宝藏。如何如何。第其所扁题者既非一。若斋若寮若轩若阁若门是也。所求文体亦不一焉。曰记曰说曰箴曰铭曰诗也。或以一体文。各赋一篇题为五首。或以一体。合赋各题为一首。或只以一体。只赋一题为一首。随意写出。俱无不可。若以五体文。各赋五篇题为二十五首。则当极壮王矣。或以风澜巨笔。为此大铺叙否。此则求之太奢而应之太广。所谓固所愿。不敢请者耳。并一一入量焉。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2L 页
上宰相
岁暮天寒。伏惟匀体动止神护百福。向来功制。笃友孔怀。衰境易悲。果将何术而宽抑耶。区区慕虑。实不敢少弛。某形衰病滋。渐就昏耗。邑弊政拙。自陷偾误。白首作吏。狼狈至此。为之奈何。第此邑事。操刃而遇髋髀者。日不知其为几许时矣。当其时也。辄思归田随分占便。而自念百里小才之可堪。而尚以不能者止。则罔极 恩造。此生前更无少报之日矣。因此趑趄蹲冒。耐至今日。而明知毕竟蔑丝毫之补。则无宁早自黜退。苟免大戾。玆将实状。谨具别录以告。幸恕其屑猥。而亟赐指导。以图公私方便。千万千万。馀岁华垂穷。伏祝为民国保爱。以副此区区下情焉。
  别纸
本邑弊瘼。向来拜诲时。略陈其槩。而及其坐在里许。亦不图至斯之极也。今世论弊。辄曰无邑不然。言虽苦口。而听若例事矣。至于本邑。则果有异于他邑者。土瘠民贫岩邑也。孔路名山剧役也。蠢俗顽习本性也。八年荐饥大灾也。仍之三政俱弊。百恶俱萃。巡相之教曰本道旧弊。先数春川江陵。而今则淮之弊甚于春江。以其一朝新弊。人鲜能知也。此果的论也。老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3H 页
泉之言曰未乱易治。已乱易治。惟将乱难治。此政此邑之谓也。试言其纲。则还之巨逋。军之阙额。田之虚结。此固诸邑之所共也。至于四千户口。经今春而只馀一千六百。则此又诸邑之所无也。若言其目。则元还二万四千石零。逋为八千馀石。除厅族徵外。指徵无处万无奈何者。为四千馀石。军保三千馀名。除时存有名色者外。逃故为一千一百八十馀名矣。田结除免税诸复外。公纳民结。为一百四十八结。而其为虚结者。总为六十馀结。又除比年 朝家荡减及营本邑救急权减者外。尚有二十馀结。此皆青松无主。白徵里族者也。凡使民户日缩。田畴日荒。军额日缩。公纳日滞者。皆由于有土无民矣。田土白徵。 朝家之所不许。而独以无量之故。受此偏苦之冤。仁人君子宁不动心乎。若言其受弊之源。则四条之异于列邑者。已陈于前。而至于吏奸也民穷也营作钱也。罔非受病之地也。若言其流弊之害。则中国既虚。四夷侵陵。元气既竭。何病不生。第一上纳之愆滞。此则 庙堂之所悉也。第二吏民之厅族徵也。第三公私仓库之俱枵然也。第四孔路名山之支应也。第五邑俗民习之更无人理。蔑伦犯法也。欲言其目。更仆难悉。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3L 页
而姑举其槩。则上纳愆期。本出吏奸。而至于本邑。则吏奸一二。民居八九。严关催科。每求诸绝户虚薄之间。无皮而欲刮毛。无面而造不托。此所以徵族徵邻。民日益散。田日益荒。而公纳日益滞者也。若厅族之徵。仓库之虚。势所必至。言亦何益也。呜呼。国依于民。民依于国。不易之道也。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民。不易之理也。病必对證投剂。弊必拔本塞源。穷则变变则通者。又不易之论也。救弊一事。百尔思之。万无长策。诚以蚕丝牛毛。涂抹牵补。而自下邑措处者。则枝叶波澜。破东补西。才去一弊。转生百弊。矻矻终年而渐入乱麻矣。若乃推本溯源。提纲挈维。使小民均受其泽者。 庙堂之事耳。病至膏肓。良医尚可治。弊到极处。良手尚可措。今之良医良手。独非我閤下乎。朱子曰。圣人无不可为之时。但恐权柄不入手。閤下今日所处。又岂可以权柄不入手。诿之以不可为耶。盖閤下平日事。固已负一代士大夫之望矣。今日事。又任军国万姓之责矣。閤下之一谋猷一号令。即生民休戚。 国家否泰之所系也。若某之草野乡闇。不娴世务。而既居一日。欲尽一日之责者。其将舍閤下谁与乎。谨将数条。庸献一得之见。千万财处焉。军政则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4H 页
近方措处。为救焚拯溺之计。庶几有几年万一之补矣。田政则大而覆审改量。小而依量邑给灾。容俟别时更议。今不敢以难行之事。陈无益之言。独有还政一节。欲救眼前疮痍。实无手下经纶。盖催科政拙小过也。合置下考。固所甘心也。诬辞罔 上大罪也。循例虚勘。非义所出也。昼嗟夜唏。直到岁末。拟将以实状报营。恭俟勘处焉。除毛排捧。已承教于向日矣。第此无上之弊局。特施别般之殊眷。若吏限三年。民限五年。依近日清州春川等例施之则大幸矣。此其一也。至于大逋之依法照律。金石之典也。今若依金沟已例。一行此法。则一是惩一励百也。一是小损大益也。一是令行禁止也。行一事而具三善矣。此又一也。惟斯二者。另念力施之。切祝切祝。 国计哀痛。未有甚于此时。此时而为此说者。非愚则妄也。虽然有司之爱经费。 朝家之恤民力。必须并行不悖。若乃为天地立心。为邦家祈天永命。则果不在多少财用锱铢毫末之间也。斯言不信。则曾氏以义为利之训。有若盍彻之对。孟子反本之论。必不昭载于经传矣。草茅迂阔。恃眷倾倒。主臣主臣。夫法之所不载。事之不可行者。言之者不当强请也。听之者不必勉从也。传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4L 页
曰听言之道。各以其事观之。则人不敢妄言也。閤下试为之三思也。某之言。果是悖于事之事。而亦果无于法之法乎。渎冒严威。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伏惟下谅。一言复教。解此迷惑。且以谢淮阳百里鱼喁之民焉。则千万幸甚。
与李判书(光正○辛丑)
辞单既被封还。又蒙诲谕。盛念攸存。敢不感激也。但于鄙意。终有未释然者。更此控辞。用冀曲谅焉。下教缕缕。一则曰不可失淮民之望也。一则曰新使可与有为也。终又勉之以古人立志。夫忧民尽诚。与人为善。閤下之德固盛矣。畴敢有间也。虽然量己量人大事也。知进知退大节也。夫以淮邑之为无上弊局。下官之为人中最下。固已不堪乎矫救剸理矣。半年莅任。一事未了。才既疏迂。不能为周便之政。性又轻率。不能为姑息之计。故有诚而不究惠。有惠而不究施。积狃之巨逋。大惊小怪。偏苦之残氓。厚望归虚。要其归。亦惟曰怨咨而已。何有于望乎。新使令闻。闻已熟矣。今读来教。益令人欣耸。东民之福。与有幸矣。但念以閤下之至诚恻怛。而至于淮阳则终未见一变之化。此乃淮邑之罪。非营门之过也。是政阳明诗所谓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5H 页
春风不化山石顽者也。新使之贤。与閤下等。而淮邑之弊。日甚一日。则虽使为本官者。竭其心肾。焦其头额。而日见其罪上添罪而已。何敢望一毫有为哉。至于古人立志之教。诚不觉于心戚戚矣。古人立志。固尝不避夷险。担当徇国。下至为贫禄仕。果无不仕之义。而至于辞受去就之节。则亦未尝一毫放过。下官今日事。政由妄效古人耳。穷庐揣摩。妄以为何有一县。而及其事到手头。罔措没策。则其才之不逮也亦明矣。尚此黾勉顾恋。不敢力辞者。一是衰骸或可强策也。一是或得一人材。尚可措处田政也。一是揆地答教。或蒙轸念也。且以责重民社。非为贫禄仕之比。则不可冒近世厌避之嫌也。到今事势乃为大谬。多少妄料。俱已左矣。积瘁生病。病至委席。不能出门外一步地。博询人材。竟未得一个可以任事者矣。揆地之终靳一语。则决知其不获乎上也。有玆数事。此志已决。是诚不得已也。若所谓厌避之名。则果非平日尽瘁之本心。而事到此头。亦有所不暇顾者耳。夫以衰年难医之疾。更入积弊难救之局。上不见答于大僚。下不副望于小民。将此十分不可强之势。灼见十分不可为之机。而尚此舆疾千里。为生行死归之计。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5L 页
外以号于人曰。吾将革弊也为政也。此乃古人立志也云尔。则其于为人贤不肖。果何如也。古之量己量人。知进知退者。必不若是之苟且也。此所谓政由妄效古人者也。而閤下乃又责之以古人立志。则是将为志伊尹之所志。而独阙孔子可止则止一节耶。呜呼。林卧廿年。一出狼狈。做时不如说时。人心不如我心。昔贤所叹。谓之何哉。惟閤下知我。庶可怜我而闷我也。蔽一言。曰实病实状。实心实语。方又再辞矣。幸蒙印可。则厚之至而爱之深也。如又见退。则尽乎命之穷也。义理无穷。果非乡闇之所可悉也。下书之尾。且曰深商而善处之也。所谓深商则如右所陈矣。至若善处则其谋亦拙矣。更干一事。敢请明教。今日之辞。如又不穫(一作获)。则向后事。只悬于新使之手矣。只将连状更辞于新𦲷之初乎。抑将坐到久旷。自营门 启闻。自铨家催促。而以家僮呈单而罢免乎。惟此二者。其难易迟速。何得何失。伏望精择而详教牖迷焉。则幸甚幸甚。气眩呼倩。恰似春呓。荒陋繁复。不足槩听。而大意则亦可见矣。千万体谅。更切至祝耳。
与族侄允宾(嘉愚○己亥)
京湖四百。尚此杳若隔世。况今燕山十倍之地。又作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6H 页
经年之别。老怀易感。真不胜黯然而消也。第问高秋。台候郑重。执事亦老矣。异域风霜。不瑕添得鬓雪否。瞻言耿结。实不浅鲜也。第士生一隅。得壮观天下山川者。固难矣。使行只以不辱 命为贵。又能善觇人国则尤善矣。虽今之时异乎古之时。而俯仰乎风俗所尚。气数所关处。岂无可观者耶。念执事官高而家贫。虽不得市童之怜。而有识者盖高其风也。又于今日之行。使殊俗耸观。知东国有李夫子焉。则尽是一段美事耳。洋学火炽。便是伊川之被发矣。不知彼中所以措处此学者。果何如也。中原大地。勿论朝野。或有效孟朱辟异之义者耶。或待之以道观佛寺之流。而倚阁一边耶。或载胥及溺。而泯然一色耶。或阳挤阴予。若陆王之贻𥚁万世耶。或劓殄无育。而不与同中国耶。此一事。幸又为之周咨。归告 朝廷。弃短取长。用作他山之石也。
与李景礼(鲁秉)
吾侪并世。聚如萍水。散若参商。悠悠湖海。所恃者点犀相照。而先后回甲。居然老白首矣。悲欢不须言也。而不知前头果费几番聚散。每一念至。不胜惘然。忽闻执事有燕槎饮冰之行。又不觉有平日之壮志矣。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6L 页
第问凉秋。台候郑重。日前逢郑玉汝。半晌娓娓。皆执事事。衰年远役。理应加餐。至若风泉之感壮游之兴。俱系可问者。而最是邪说方炽。殆甚于洪水猛兽矣。顾安得孟朱手段。辟之廓如耶。今天下胥沦于夷。不知长夜陆沉之中。亦有一线潜阳否。台之行也。勿论朝野(缺)。求其所谓豪杰之士也。如有怀抱道义而不试者。一遇海外知己。必当有高识伟论而乐为之相告也。圮上授书。果不为诛秦蹙项之资耶。抑滔滔皆是。竟无一个志士耶。曾闻邪学之初起于西洋也。洋之人举起而攻之。至于动兵而殄灭之。其馀丑者乃逃散于四方云。斯言果信则顾我礼义之邦。独无斩魔一剑。输他西人一着耶。此一事。第又试问于彼中也。君子反经而已。经正庶几斯无惑。比来斯文扫地。怪鬼之肆行。非一朝一夕之故。目今际天狂涛。非一苇之可抗。百尔无策。乃欲周咨异域。其情亦戚矣。卧病深山。万念灰已久矣。自闻邪说之行。中夜绕壁。忧齐终南。耿耿㓒室。无与开口。而念埶事养閒江湖。士望蔚然。庶几乎泽堂先生三观法所谓无今世宰相名士貌㨾者。故妄陈管见。聊备鉴照。且以为万里送别之语。可蒙恕谅否。东人壮观。惟中原与金刚。而中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7H 页
原则于我铁限矣。独有金刚寤寐不忘。拟以明春。轻装往见。不知天果遂意否。因送台行。临笔漫及。
答赵公吕(钟淳○甲申)
四围山雪。岁且逼除。纸窗灯火。病与为邻。夜既深。忽闻剥喙(一作啄)声。童子跪进一函曰。官家书至矣。不觉蹶然而起。长跪读之。忽若沉疴袪体。陈琳之檄。可愈头风。杜老之诗。可逐疟鬼。盖非虚言耳。今日又立春矣。省奉体履益膺吉庆。白玉青丝。酌酒赋梅。簿书尘累。伏想如云消雾捲。区区神往。更不浅鲜。民老人间幸粗安。而薪病惟忧。似争十年气血。奈何奈何。来教累百言。纵横奇伟。神怪百出。虽使孟子复生。无能容喙云者。晦翁之书。似为执事准备语也。世衰道微。文风扫地。昏昏也涔涔也。零零焉碎碎焉。苟非豪杰之姿。无由救得一半。尝恨世无其人。何幸于今忽有之。脱然若大寐之得醒。烂乎若昏衢之秉烛。可以砭俗子之陋习。可以助 国家之元气。此非独亲见吾身之为幸。重可为世道贺也。易险奇华四字。乃是一篇命脉。所论文章体者。到此尽矣。畴敢改评也。第文者载道之器。道之在物。文以形之。道本自然。故文亦自然而成章。剧条康庄。自然而易。滟滪瞿塘。自然而险。波斯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7L 页
百货。自然而奇。春城万化。自然而华。古之善于文者无他焉。善用其自然而已。自然者。即先儒所谓当然之理也。文而无理。其尚曰文乎哉。盖圣人之文。自然而然者也。生而知之也。下圣人而作之者。或学而能之。或困而得之。而及其成功则同归于自然。典谟之平易也。诰盘之艰险也。鼎彝之奇崛也。黼黻之华丽也。上自虞夏。下暨唐宋。可考而知也。明之末清之初。衰世也。其为文也。易焉则汗漫而不收也。险焉则钩棘而太僻也。奇焉而杜撰也。华焉而粉饰也。叶公之画。终非真龙。隋园之䌽。竟是假花。求其一言之深造乎道。盖不可得矣。苟可以汗漫钩棘杜撰粉饰而为文也。则桑濮之音。可登清庙。鶠虬之词。可主盟坛。丁尾马卵。可讲函丈之席。优泣病笑。可参韶濩之舞。若是者。其近于道乎。其出于自然乎。夫稗官小说。斯文之大蠹。君子之所羞。先王之所禁也。而今世之士。才读数十卷书。便即没顶濡尾于水浒,西游之间。天下贸贸焉胥溺于诐淫邪遁之域。而犹且沾沾然曰吾且先秦也八家也。呜呼。其亦可哀也哉。执事之文。非今世之文也。文必以气为主。而执事则尚其气者也。则无论易险奇华。而莫不以气而发之。其言隽而健。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8H 页
其锋劲而严。人方局束于浅港。而我且张帆于顺风也。人方崎岖于曲径。而我乃乘骥于熟路也。盖庶几乎古之作者矣。虽然春秋之义。责备贤者。窃覸乎往复裁制之地。时或有生割牵强之意。自然者固七分。而不自然者亦且三分矣。此非近日俗习之累也。其殆平日尚气太过之致也。人非尧舜。固不能每事尽善。管蠡浅见。更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其所谓易险奇华者。纯然一出于自然。则夫惟大雅卓尔不群矣。执事其尚勉矣乎。以埶事之能受尽言也。而渎冒威尊。僭易及此。其犹宝燕石而议赵璧耳。多见其不知量也。且细味来谕。有若与愚陋者上下较计者然。宁有离娄而责明于矇瞍。贲育而攘臂于焦侥者哉。执事于是乎未免失言矣。愚之于文也。何尝梦见他古人脚板耶。以业则功令。以技则雕篆。以性则戛拙。以气则缓弱。其在少壮。已不犹人。比年以还。病日益深。习日益懒。且觉小技空言。无益于身心。故谢却铅椠。相忘于江湖。虽蒙文翁之化。亦无振作之势。凡所云云。非敢为应兵也。报以战栗。一鼓已竭。谨已衔璧舆衬于执事之门矣。杀降非义也。幸勿以厚诮苛责等语。更加严讨。如何如何。数条善谑。苟欲仰复。何患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8L 页
无辞。但以言则不雅。以礼则不恭。只得属之阙文耳。因文悟笔。实语天然。岂不诚美矣乎。但节次翻上。又能因笔悟道。则文当长进一格。笔亦透入三昧。其于治己治人之术。亦将左右逢源。是则向所谓道之自然者也。吾道固一以贯之矣。执事其果有意于斯乎。胤君笔力。作之不已。且当跨灶右军家中。又将出一献之矣。甚可贺也。
答赵公吕
下谕谨悉。甚矣执事之好文也。可谓有元凯之癖矣。顾惟愚陋倾囷倒廪。驴技已穷矣。安有馀意可以仰塞明问耶。第君子自有三不朽。亦岂无进于此者耶。朱子曰。道德文章。不可使出于二也。张子曰。学得其正然后。命辞无差。命辞无差然后。吾乃沛然矣。程子曰。为文亦玩物也。观乎此数君子之言。则其于取舍从违。可以不终日而决矣。窃尝谓文有二道。以理者尚其达。以辞者尚其华。文有三品。一曰圣贤之文。二曰作者之文。三曰俗儒之文。文有四变。自虞夏商周。至于游夏思孟一等也。自左国庄马。至于韩柳欧苏一等也。自濂洛诸贤以理为胜。至于晦翁夫子以平和之调。穷性命之原。又是一等也。自俗儒词章。至于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9H 页
稗官小说。亦自为一等焉。夫诗书六艺。圣贤之文也。本乎理而形于辞。如天地之覆帱。如日月之光华。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左国以下。作者之文也。骋其辞而仿于理。如金石之铿然也。如虎豹之炳如也。所谓羽翼于斯道者也。濂洛之文。圣人之行也。其味如菽粟。其用如水火。其文如布帛。所谓日用而不可阙者也。至于词章小说。则俗儒之文也。眩于辞而遗于理。若画采花叶而不能生香也。若衣绣土偶而不能视听也。所谓无用之赘言也。以言乎其道。则辞之不能胜理也久矣。以言乎其品。则俗儒之于圣贤。玉石易辨矣。以言乎其变。则词章小说之于诗书六艺。天壤悬殊矣。况复文章与世道相为升降。治世之文。浑浩而明畅也。衰世之文。萎靡而烦絮也。世有英雄豪杰之人。则其文俊而伟。世有黼黻笙镛之彦。则其文华而丽。历数古今。其为气像者。果何如也。今之操不律者。盖可知矣。饰其辞而悖乎理。舍圣人而慕俗儒。外六艺而内小说。不顾兴隆之象。而甘心衰败之运。其亦怪矣哉。盖其见识才局。既莫追古人地步。工夫心力。又莫入古人阃域。而犹欲东模西捞。左猎右掇。聊以为自欺欺人之计。其亦不思而已矣。居今之世。为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29L 页
今之道。莫如本之六经以培其原。参之作者以畅其支。悉取俗儒小说而焚之。以绝其弊焉。则人心自正。元气旁流。道德文章。乃合于一。太平万世。可以卜之矣。此非愚之说。乃先儒之说。非先儒之说。乃古今不易之通义也。所可惜者。言出愚者之口。其亦说太郎当矣。尚论古人则殆类夏虫之语冰。评论今人则无异同浴而讥祼(一作裸)。孰听之而孰信之耶。虽以执事之知我。亦为之抚掌而喷饭也。虽然愚之献斯言也。盖亦执事者有以导之也。执事其尝闻金陵野人之酌乎。金陵太守昔有爱酒者。以百金购美醍。耘田者饮其麦醪而甘之。戴蓑笠携陶壶。踵门而告曰。此酒甚佳。愿与明府共之也。遂酌以大碗。献之太守之前。色恶而臭酸。口不可近。太守怃然曰。尔酒固佳。然吾今病矣。不能饮也。乃谢而遣之。夫以埶事之好文。同乎爱酒也。故使愚而得献野人之酌也。伏想怃然而谢遣曰吾今病矣。不能读也云矣。
答金季伦(钟序○戊戌)
别幅长笺。认荷不遗。即无论见解之如何。而联翩赫蹄。消详文字。宛有先辈讲学之遗风。幸甚幸甚。但患陋质无以承大匠之斤耳。僭论数条。难孤盛意。更用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30H 页
签上。又复妄发。览当一哂也。论文一篇。见识超诣。议论奇伟。虽使韩柳复生。似不能容喙矣。科儒功令之浮华浅露。古今之大患也。窃观来谕。盖将痛刮俗习。力挽古道。存戒乎香山老妪之解。剑南俗人之爱。而追踵于大海回澜。天马骧空之域。可谓障百川而东之矣。所论伯夷传不知谓不知。又见其高矣。此文月朝前人详矣。或谓满腹是怨。或谓一味论名。要之笔力矫屈。莫状端倪。老兄所谓不识梗槩者。尽是着题矣。东国文章。当推尤翁为第一。如月沙集序。又是得意之笔。风玉亭记。亦是此老本色。盛教所评。虽详略不同。而亦当为尤翁之后世子云也。第念此等文字。揆以农岩所定六体。则俱当在神变化之中矣。文到神变化处。岂人人操觚弄墨者。所可摹拟也哉。尚记少也。有送人燕行之作。宋应顺见而评之曰。是有尤翁文法也。到今思之。直是画虎而狗也。如我钝根薄劣。固无足言也。纵使后世更有作者。似不可容易及之也。且以老兄之富有才具。尚有学之不得。作不满意之叹。彼馀子纷纷则又何说也。虽然后学立志。当以高大自期。不当以卑小自画。闻老兄之风。懦夫亦可以立矣。语曰图王不成。犹足以霸。老兄第更努力。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30L 页
成一家言。以风励俗子委靡自小自狭之习也。噫。老兄之于论文。固已妙透三昧矣。吾何敢间然也。独有人皆易知。不足为文一句语。恐当为尺璧之瑕矣。此虽出于极赞古文。力矫时弊之意。而语伤于快。恐反为病。矫枉过直。不亦为枉乎。古人之文。固有明白切当。一见而易知者。亦有幽深奇崛。屡读而难解者。朱子曰。明道说话。一看便好。转看愈好。伊川之文。初看不甚好。久看方好。盖其要在于文之好不好。不在于知之易不易也。春兰秋菊。各擅其香。夏葛冬裘。各随其时。岂可取此舍彼。执一而废一耶。且夫明白而易见者。譬则日星之照临也。幽深而难测者。譬则风云之不测也。今语风云不测之妙。而指日星易见之象曰不足为天道也云尔。则是岂理也哉。况复近世文风扫地。或有号称善鸣者。则又沉溺于稗海。匍匐于西昆。以厌厌衰委之气。做戛戛险棘之语。究之不近理。读之不能句。而尚且喃喃然曰吾其先秦也两汉也。若唐宋以下则不数也。夷考其情。则绵力无骨。不能自立。要出于强作大谈。自欺欺人之计耳。文章固与世道上下者也。风俗弄坏。良足哀痛于斯时也。而又以老兄。人皆易知不足为文之说。行于其间。则不
重山斋集卷之三 第 331H 页
几于推波助澜。教猱升木耶。夫一字一句。固无大关者。而以寻常慨俗之意。附贤者责备之义。纵言及此。太伤于烦。还庸悚仄也。盛稿之略加删润。已犯不韪之诛矣。兄又责之以全改耶。代斲血指。人谓斯何。老兄于是乎又不免失言矣。仍念昔人云人到五十时。决不是理文章时节。吾侪俱老矣。似此往复。只成一场閒话。竟有何益也。从玆以往。幸一切刊落。却将经史义理心身工夫。时加警策。俾免为小人之归。则故人之赐。暮年之幸也。临书兴感。情见于辞。所谓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可以此言进者耳。庶蒙恕照也。